闽设协[2015]16号-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意见

本施工图审查费可以用https://calc.xycost.com/combine/fjtsf.aspx自动计算

闽设协[2015]16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意见》和《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机构自律公约》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审查机构自律机制,规范施工图审查收费行为,促进我省施工图审查行业健康发展,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施工图审查专门委员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意见》和《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机构自律公约》。现印发你们,请自觉遵照执行。

附件:1.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意见

2.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机构自律公约

              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

2015年8月7日

附件1

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意见

为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合法权益,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行为,保证施工图审查市场良好秩序,现就施工图审查收费规定如下:

一、全省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并收取审查服务费。

二、施工图审查收费基准价详《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收费基准价格表》(附表,以下简称《价格表》),并可按20%的上下幅度调整。建设单位和审查机构可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地区差异、审查机构的服务水平等情况,在上述浮动幅度范围内协商确定收费额。

三、施工图审查基准价按类计收。设计项目中,居住建筑以建设单位一次性送审项目的建筑面积为基数,按标准分档累进计收;居住建筑以外的其他房屋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分项工程(幕墙、轻钢、桩基础、边坡、基坑支护、人防工程等)和市政工程,以建设单位一次性送审项目的概算额为基数,按照差额定率分档累进计收;工程勘察项目按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分别计收,具体详《价格表》。其中,单个计算的设计项目,收费金额低于3000元的按3000元计收;单个计算的勘察项目,收费金额低于2000元的按2000元计收。

四、因重大变更(闽建〔2014〕16号规定范围)重新设计的项目(如因建筑性质或功能改变、规划重新报批等原因),可按施工图审查收费的80%计收;属重大变更但不属于重新设计的修改内容,由业主提供设计修改部分的工程概算造价,再按《价格表》计收。对于无法提供设计修改部分的工程概算造价的项目,按各专业实际工作量与专业比例测算折减系数,以原审查费为基数折减后计收。其中,重大变更的项目,收费金额低于1500元的按1500元计收。

五、桩基先行审查的,居住建筑按0.20元/㎡计收,公共建筑按工程概算额2‰计收;结建式人防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按5元/㎡计收,不应重复计收。

附表: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收费基准价格表

附表

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收费基准价格表

类别 计费基数 收费标准
居住建筑工程(包含住宅、宿舍及其配套的小型商业网点或零星办公)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A(万㎡) 累进计费(元/㎡)
A≤2 1.9
2<A≤5 1.6
5<A≤10 1.3
10<A≤20 1.0
A>20 0.8
居住建筑工程以外的其他房屋建筑工程、分项工程 以工程概算额为基数,分档累进计取 工程概算额M(万元) 累进计费率(‰)
M<1000 2
1000≤M<4000 1.5
4000≤M<8000 1
8000≤M<16000 0.5
M≥16000 0.25
市政工程 以工程概算额为基数,分档累进计取 工程概算额M(万元) 累进计费率(‰)
M<100 1.7
100≤M<500 1.4
500≤M<1000 1.1
1000≤M<5000 0.8
5000≤M<10000 0.6
10000≤M<20000 0.3
M≥20000 0.15
工程勘察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每延米 8元
市政工程 勘察费总额 3.5%

备注:1.绿色建筑专项审查系数为1.15。

2.超限工程难度系数:居住建筑为1.05,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为1.1。

附件2

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机构自律公约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完善我省施工图审查机构自律机制,维护施工图审查市场正常秩序和会员单位合法权益,倡导良好的行业风尚,促进施工图审查行业健康发展,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施工图审查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制定本公约。

第二条 审查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认真执行国家和我省施工图审查相关政策规定,为建设单位提供高效良好的施工图审查技术服务。

第三条 审查机构应在审查资格确定的范围内承揽审查业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施工图审查工作,确保审查质量。

第四条 审查机构不得出具虚假审查合格书。

第五条 审查机构应认真执行《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收费意见》,不得随意降低或提高收费标准,不得进行恶性竞争,不得降低审查质量。

第六条 审查机构应诚实守信,加强审查合同管理,不搞“阴阳合同”,不以货币、实物等形式返还审查费,自觉维护和规范市场行为,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七条 专委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审查机构自律情况进行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专委会在进行检查时,应坚持依法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专委会成员如与检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予回避。

第八条 审查机构在接受检查时,应自觉做好配合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及档案资料。

第九条 专委会在省勘察设计协会网站设立投诉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建设单位、会员单位的举报。审查机构有权对违反自律的行为向专委会或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条 专委会接到举报后,可以组织会员单位有关人员(三人以上)进行调查,并应做好投诉举报者的保密工作。

第十一条 专委会根据检查结果或调查情况,对于有违反自律规定行为的,在行业内进行通报,并将有关情况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对于情节严重的,建议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并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第十二条 审查机构应自觉遵守本公约。

福建省施工图审查收费基准价格表

类别 收费标准
居住建筑工程(包含住宅、宿舍及其配套的小型商业网点或零星办公的。最低收费3000元) 建筑面积A(万m2 累进计费(元/m2
A≤2 A ×1.9+0
2<A≤5 A ×1.6+6000
5<A≤10 A ×1.3+21000
10<A≤20 A ×1.0+51000
A≥20 A ×0.8+91000
其它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工程以外的包括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在内的其它房屋建筑工程、分项工程。最低收费3000元) 工程概算额M(万元) 累进计费率(‰)
M≤1000 M×2.0‰
1000<M≤4000 M×1.5‰+0.5
4000<M≤8000 M×1.0‰+2.5
8000<M≤16000 M×0.5‰+6.5
M≥16000 M×0.25‰+10.5
市政工程(最低收费3000元) 工程概算额M(万元) 累进计费率(‰)
M≤100 M×1.7‰
100<M≤500 M×1.4‰+0.03
500<M≤1000 M×1.1‰+0.18
1000<M≤5000 M×0.8‰+0.48
5000<M≤10000 M×0.6‰+1.48
10000<M≤20000 M×0.3‰+4.48
M≥20000 M×0.15‰+7.48
工程勘察(最低收费2000元) 建筑工程每延米进尺 8元
市政工程勘察费总额 3.50%

计算规则

一、收费基准价格依据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闽设协[2015]16号文制定,可按具体情况20%的上下幅度调整。

二、表格备注:

1、同一建筑单体包含居住与公共功能的项目、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共用一个地下室的项目均按“居住建筑工程以外的其它房屋建筑工程”收费标准计费。

2、重大变更审查费:“修改重审”按基准价格的80%计收;“修改审查”以修改部分造价为基数再按基准价格计收或按各专业实际工作量与专业比例测算折减系数以原审查费为基数折减后计收。重大变更最低收费1500元。

3、绿色建筑专项审查难度系数为1.15;超限工程难度系数为居住建筑1.05,公共建筑及市政工程1.10。

三、计算基数M、A及审查费计算按如下规则:

1、市政工程勘察计算基数M:财政项目=280元×总进尺;社会项目=300元×总进尺。

2、居住建筑工程A:

(1)A为总建筑面积(含不计容面积)。

(2)有桩基时:

a、桩基同时审的:有另列桩基概算造价的另加m×累进计费率;无另列桩基概算造价则另加以A×150元之计算值m×累进计费率。

b、桩基先审的:按0.20元/m2计收,后续总体审查同a。

(3)有民防时:按5元/m2计收,主体计算时应扣除民防部分面积。

3、其它建筑工程与市政工程M:

(1)发改委立项的建筑安装总造价,应扣除土石方平整费、岩土工程造价、幕墙造价(单列时)等。送审面积与立项面积不符合时,换算单方造价再计算。

(2)业主出具的工程概(预)算书。送审面积与概(预)算面积不符合时,换算单方造价再计算。

(3)依据1999年厦门市计委、建委联合出版的《厦门市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确定建筑安装总造价,按具体情况套用其“普通装修档”或“中档装修档”。

(4)有桩基时:

a、桩基同时审的:有另列桩基概算造价的m×累进计费率;无另列桩基概算造价则另加以A×150元之计算值m×累进计费率。主体计算时,其造价应扣除m。

b、桩基先审的:有另列桩基概算造价的m×2‰;无另列桩基概算造价则以A×150元之计算值m×2‰。后续总体审查同a。

(5)有民防时:按5元/m2计收,主体计算时的造价总额应扣除民防部分造价,民防部分造价按2500元/m2计算。

4、分项工程(幕墙、装修、轻钢、智能化、岩土、桩基础、人防工程等)计算基数M以业主出具的工程概(预)算书和市场经验价综合确定。

四、各专业所占审查费比例按下表规定:

1、多层建筑——建筑25%、结构60%、电气 9%、给排水6%

2、高层建筑——建筑25%、结构50%、电气10%、给排水8%、暖通7%

3、工业建筑——建筑20%、结构50%、电气 18%、给排水12%

五、累进计算说明:(以其它建筑工程为例)

第一档(M≤1000)审查费=M×2.0‰

第二档(1000<M≤4000)审查费=第一档1000万×2.0‰+(M-前已算总和1000万)×1.5‰=累进数0.5万+ M×1.5‰

第三档(4000<M≤8000)审查费=第一档1000万×2.0‰+第二档差额3000万×1.5‰+(M-前已算总和4000万)×1.0‰=累进数2.5万+ M×1.0‰

第四档(8000<M≤16000)审查费=第一档1000万×2.0‰+第二档差额3000万×1.5‰+第三档差额4000万×1.0‰(M-前已算总和8000万)×0.5‰=累进数6.5万+ M×0.5‰

第五档(M≥16000)审查费=第一档1000万×2.0‰+第二档差额3000万×1.5‰+第三档差额4000万×1.0‰+第四档差额8000万×0.5‰+(M-前已算总和16000万)×0.25‰=累进数10.5万+ M×0.25‰

六、本标准自2015年8月7日起执行。




正式版 NB/T 35113-2018 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能源局,能源,电力能源

ICS27.140 P59 备案号:J492一2018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35113—2018 代替DL/T5331一2005 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Pressure Test in Borehole of Hydropower Projects 2018-04-03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Pressure Test in Borehole of Hydropower Projects NB/T35113-2018 代替DL/T5331一2005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8年7月1日 2018北京 NB/T35113-2018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8年第4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有关 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评价导 则》等168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56项、电力标准 (DL)112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8年4月3日 I NB/T35113-2018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NB/T DL/T 水电工程 33 35113- 5331– .018-04-03 2018-07-01 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2018 2005 Ⅱ NB/T35113-2018 前 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 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12号)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 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试验设备、现场试验、试验资料 整理.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增加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内容. 增加了绳索取芯不起钻做压水试验的要求和使用方法. 增加了当透水率较大时测定岩体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 增加了高压压水试验及资料整理的内容. 完善了原附录E钻孔压水试验记录格式的内容.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 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 号,邮编:100120).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周光辉单治钢 张明林 许启云 Ⅲ …




NB/T 10866-2021 沼气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能源局,投资,沼气发电,能源,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电力能源

ICS27.010 F13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0866—2021 沼气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for Biogas Power Projects 2021-12-22发布 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沼气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for Biogas Power Projects NB/T10866-2021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2年6月22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2北京 NB/T10866-2021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1年第6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家能源局批准《煤矿井下强制增渗工程设计规范》等356项能 源行业标准(附件1)、《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and Calcula- tion of Combustion System of Fossil-fired Power Plant》等25项 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 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21年12月22日 I …




NB/T /32044-2018/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18,32044,NBT,pdf,可行性研究,能源

ICS 27.160 NB P61 备案号:J2571-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320442018 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forPreparation of Pre-feasibility StudyReportforPhotovoltaicPower Projects 2018-06-06发布 2018-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Pre-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for Photovoltaic Power Projects NB/T32044-2018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8年10月1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北京
NB/T32044-2018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8年第8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有 关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煤层气定向井井身质量控制 要求》等87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47项、电力标 准(DL)40项,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8年6月6日
NB/T 32044-2018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 NB/T 光伏发电工程 15 32044 预可行性研究 2018 – 06 – 062018 – 10 – 01 2018 报告编制规程
NB/T32044-2018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 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3)235号)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础资料、工程概况、工程任务 和规模、太阳能资源、站址选择、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电气、总 平面布置、工程地质和土建、施工组织设计、环境影响初步分 析、投资估算、财务效益初步分析、结论及建议.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 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 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规程主编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肖斌吕康杨明群吴成智 廖锣秦潇张德见吕嵩 刘黄诚张艳吴来群刘晓茹 马高祥范小苗王旭东吕宏伟 袁李杰孙立宏黄志玮苏芳 王悦温子明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王雾雪秦初升田景奎薛联芳 IⅢII




NB/T 35014-2021 水电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21,35014,NB,pdf,水电工程,能源

NB ICS 27.140 P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35014-2021 代替NB/T35014-2013 水电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for Preparation of SafetyAssessment Report upon Completion of Hydropower Projects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forPreparationofSafetyAssessment Report upon Completion of HydropowerProjects NB/T35014-2021 代替NB/T35014-2013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1年7月1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1北京
NB/T 35014-2021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1年第1号 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综合设计规 范》等320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arbon steelandlowal- loy steel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 Part7:Class1,2,3plates》等113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 件2)、《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等5项能源行 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附件3),现予以发布.

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3.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 国家能源局 2021年1月7日
NB/T35014-2021 附件1: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NB/T NB/T 水电工程安全验收 205 35014- 35014- 2021-01-07|2021-07-01 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2021 2013
NB/T35014-2021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 准制修订增补、调整计划项目的通知》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 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报告编 制基本内容要求.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并网安全性评价报告审查意见”、“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影印 件”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等内容.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 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NEA/TC15)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 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木联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黎静杨志刚李茂刘云峰 吴喜李玉芹姚云龙卢花妍 卢雯雯李巍尉牛文彬王继琳 Ⅲ




NB/T 35015-2021 水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21,35015,NB,pdf,水电工程,能源

NB ICS 27.140 P59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5015-2021 代替NB/T35015-2013 水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Safety Pre-assessment Report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forPreparation ofSafetyPre-assessment Report for HydropowerProjects NB/T35015-2021 代替NB/T35015-2013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1年7月1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1北京
NB/T35015-2021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1年第1号 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综合设计规 范》等320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arbon steelandlowal- loy steel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 — Part7:Class1,2,3plates》等113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 件2)、《水电工程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等5项能源行 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附件3),现予以发布.

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3.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 国家能源局 2021年1月7日
NB/T35015-2021 附件1: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 NB/T NB/T 水电工程安全预 206 35015- 35015- 2021-01-072021-07- 01 评价报告编制规程 2021 2013 **. Ⅱ
NB/T35015-2021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 准制修订增补、调整计划项目的通知》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 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报告编 制基本内容要求.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删除了水电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要求.

一删除了原“附录C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中的“安全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 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NEA/TC15)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 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木联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黎静杨志刚李茂刘云峰 吴喜李玉芹姚云龙卢花妍 卢雯雯李巍尉牛文彬王继琳 Ⅲ




NY/T 2142-2012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pdf

资源简介/截图:

工艺设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沼气,沼气设备,秸秆,设计规范,其他规范

ICS27.010 F13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142—2012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Process design code of crop straw anaerobic digestion engineering 2012-03-01发布 201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142-2012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秸秆沼气工程工艺设计的一般规定、设计内容、主要技术参数和工程设计参数. 本标准适用于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发酵原料中秸秆干物质含量大于50%)沼气工程的工艺 设计,不适用于农村户用秸秆沼气.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T17919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一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9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444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JBT7679螺旋输送机 NY/T509秸秆揉丝机 NY/T1220.1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NY/T1220.2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供气设计 NY/T1704沼气电站技术规范 NY/T2141:秸秆沼气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 3一般规定 3.1总则 3.1.1秸秆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和工程建设,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现行的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土地节约、安全与消防等有关规定. 3.1.2粘秆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和工程建设,应根据当地秸秆资源统筹规划,与城乡发展相协调,做到 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 3.1.3秸秆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应根据所选用的原料特性、沼气用途,选择投资与运行成本低、占地 少、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的工艺技术,并积极稳妥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对于需要 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应以提高沼气工程综合效益,推动技术进步为原则. 3.1.4秸秆沼气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25年. 3.1.5秸秆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经济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3.1.6秸秆沼气工程相关施工操作,按NY/T2141的规定执行. 1 NY/T2142-2012 3.2工程选址 3.2.1应对拟建秸秆沼气工程场址进行实地考察,选定的场址应符合当地有关能源和土地的规划. 3.2.2选址应考虑秸秆原料的可获得量和收集半径,便于就近、就地利用沼气、沼液、沼渣,综合评估秸 秆沼气工程的经济性. 3.2.3秸秆沼气工程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其场址在符合国家有关防尘、防爆、防火的规定外,还应与 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物品的场所、居民生活区、铁路、高速公路以及重要公共建筑保持大于 50m的距离. 3.2.4场址应有较好的地质,具备供电和给排水的基础条件,交通方便. 4工艺设计 4.1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4.1.1秸秆沼气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合同书、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委托单位提供的技术基 础资料. 4.1.2秸秆原料的种类、可利用的秸秆资源量以及收集运输、贮存方式,秸秆资源供应的可持续年限. 4.1…




高清PDF带书签 SL/T 264-2020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完整版)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40  P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264-2020
替代SL.264一2001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Code for rock tests in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2020-04-15发布
2020-07-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SL/T 264-2020,SLT264,岩石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工程,高清PDF带书签 SL/T 264-2020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完整版)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一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规定,对SL264一200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12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岩块物理与力学性质试验、岩体变形与强度试验、岩石蠕变试验、岩体应力测试、岩石声波测试及工程岩体观测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原规程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岩块物理性质试验中的冻融试验内容,提出了常规冻融试验和特殊冻融试验及相应的制冷温度要求;岩块力学试验中的三轴压缩强度试验,提出了高应力条件下的试验要求;工程岩体观测中的岩体应力观测,提出了钻孔空心包体式应变计法观测方法;岩体声波测试中增加了横波测试,并列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一增加了岩块物理性质试验中的硬度试验、磨耗性试验,岩块力学性质试验中的动三轴试验、阻尼比试验,工程岩体应力观测中的岩体声发射观测,附录G岩体应力实测数据计算方法中的水压致裂法三维应力测量观测值
方程等;删除了原规程第10.5节“岩体应变观测”。
一增加“岩石蠕变试验”一章,除包含原规程第7.3节“结构面直剪蠕变试验”内容外,还增加了岩块单轴压
缩蠕变试验、岩块三轴压缩蠕变试验、承压板法蠕变试验及岩体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等内容。
一增加术语和符号一章,将原规程附录G“试验成果综合整理方法”调整为第12章“试验成果综合整理”。
重新编写了各项试验方法,对部分试验及成果示意图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L264—2001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PDF书签目录:

封面 1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等4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
前言 4
目次 6
1 总则 9
2 术语和符号 10
2.1 术语 10
2.2 符号 11
3 基本规定 14
4 岩块物理性质试验 17
4.1 含水率试验 17
4.2 吸水性试验 18
4.3 颗粒密度试验 20
4.4 块体密度试验 23
4.5 膨胀性试验 27
4.6 耐崩解性试验 31
4.7 冻融试验 33
4.8 硬度试验 36
4.9 磨耗性试验 38
5 岩块力学性质试验 41
5.1 单轴压缩变形试验 41
5.2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45
5.3 三轴压缩强度试验 46
5.4 抗拉强度试验 48
5.5 直剪强度试验 50
5.6 点荷载强度试验 53
5.7 断裂韧度试验 57
5.8 动三轴试验 60
5.9 阻尼比试验 64
6 岩体变形试验 68
6.1 承压板法试验 68
6.2 狭缝法试验 79
6.3 单 (双)轴压缩法试验 82
6.4 钻孔径向加压法试验 84
6.5 隧洞液压枕径向加压法试验 86
6.6 隧洞水压法试验 93
7 岩体强度试验 97
7.1 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直剪试验 97
7.2 结构面直剪试验 103
7.3 岩体直剪试验 106
7.4 岩体三轴压缩试验 108
7.5 岩体载荷试验 114
8 岩石蠕变试验 117
8.1 岩块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117
8.2 岩块三轴压缩蠕变试验 120
8.3 承压板法蠕变试验 121
8.4 结构面直剪蠕变试验 123
8.5 岩体三轴压缩蠕变试验 125
9 岩体应力测试 127
9.1 孔壁应变法测试 127
9.2 孔径变形法测试 130
9.3 孔底应变法测试 135
9.4 水压致裂法测试 137
9.5 表面应变法测试 139
10 岩石声波测试 144
10.1 岩块声波测试 144
10.2 岩体声波测试 147
11 工程岩体观测 151
11.1 围岩收敛观测 151
11.2 钻孔轴向岩体位移观测 153
11.3 钻孔横向岩体位移观测 156
11.4 岩体表面倾斜观测 158
11.5 岩体锚杆载荷观测 161
11.6 岩体锚杆应力观测 163
11.7 岩体应力观测 165
11.8 岩体渗压观测 169
11.9 岩体声波观测 172
11.10 岩体声发射观测 174
12 试验成果综合整理 177
12.1 一般规定 177
12.2 几种主要的成果整理方法 178
附录A 岩石试验管理基本要求 182
附录B 试样采取要求 183
附录C 试验洞开挖要求 184
附录D 地质描述内容规定 186
附录E 比重瓶校正 187
附录F 液压千斤顶、液压枕和滚轴排率定 190
附录G 岩体应力测试实测数据计算方法 194
标准用词说明 206
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 207
条文说明 209




高清带书签 津12S6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带书签  津12S6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中水处理工程,津12S6,雨水利用工程,高清带书签 津12S6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中水工程编制说明

1设计依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各色标》CJ/T158-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29-167-2007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物和建筑小区的1-300m3/h的中水处理工程;
2.2工业建筑中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中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本图集选用
3图集内容
3.1图集编制内容
本图集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MBR)、速分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生物反应器(BMR)、连续膜过滤(CMF)过滤系统、DA863过滤系统等生物处理工艺的工艺设计说明、流程图、不同处理水量处理站房的典型平剖面工艺布置图、工艺相关设备的选型安装图以及相关附展设施施工图。
3.2图集的编制深度
本图集处理工艺和典型布置等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造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并可以调整中水处理站房布置;中水处理站房的施工图需进行深化设计,专用设备安装按施工图深度编制,设计人员可直接选用。
3.3图集使用方法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首先应确定被处理水一一即原水的水量、水质,结合处理后需要达到的水质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水处理方式。然后根据系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处理场/站的占地面积、与其他水系统的关联关系等边界条件,确定处理设施的布局、结构及安装形式,最终选择合理的工艺处理方式。

4工艺选用及适用条件
4.1中水处理工艺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及回用水的水量、水质要求,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确定原水水量水质、中水的水量水质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之后,结合运营管理需求、投资及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确定水处理的核心技术。目前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运行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无异味。无污泥、可实现模块化建设的污水处理工艺。表1为不同原水/用水类型条件下,推荐使用的处理工艺,
4.2设计人员一散情况下可根据原水水质、中水用途及用量选择本图集推荐的处理流程及设计参数,也可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条件,有针对性的调整处理工艺的处理单元组成和相关设计参数,确保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相应中水用途的水质标准。
4.3中水用作景观用水、补充水时,应从处理工艺上强化脱氮除磷效果,或采用增加人工湿地设计等措施,确保出水氨、磷等有机物含量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并注意选择适当的换水周期。

5中水处理站位置的确定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原水的产生源头、中水用水位置、污泥处置方式、环境卫生和管理要求、经济等综合因素确定。
5.1室内中水站
5.1.1建筑物内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建筑物的最底层;建筑群(组团)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其中心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裙房内。
5.1.2中水处理站避开建筑主立面、主要通道口和重要场所,优先选择建筑边角。
5.1.3高程布置宜满足原水的自流引入和事故时重力排入污水管道,当达不到重力排放要求时,应设置污水泵,其排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小时来水量。
5.1.4室内中水站应避免水淹机房,需设置超越管或紧急排水口(包括污水泵)
5.1.5室内中水站通风要求与整个建筑通风要求配合良好。
5.2室外中水站

5.2.1建筑小区内处理站适宜独立建设,地埋式或地上封闭式。
5.2.2室外中水站靠近主要取水点或用水点,降低管网投资,要与周图景观相结合,做到隐藏、隔离。
5.2.3地埋式处理站,注意排水安全,谨防拌水事故淹机房,或雨天导致的雨水浇灌机房。
5.2.4地理式处理站,注意通风安全,机房内通风满足换气次数要求,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不适或因通风不良导致的设备湿露受湖等,
5.2.5如处理站有污泥处置系统,设计时需考虑操作便利性及污泥造成的环境、卫生等问题。
5.2.6中水站应考虑除臭系统的设计,注意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管道要求
6.1管道材质及接口
处理工艺水管道、回用水管道、排水管、排气管、加药管、自来水管道等不同类别的管道所需材质、连接做法见表2要求
6.2管道标识

6.3所有穿墙、穿顶板管道需要做防水套管、具体做法及要求见12系列相关图集。
7施工、安装及验收规范
施工、安装、管道试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渗漏试验及验收按照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执行

8污泥处置
中水站产生的少量污泥,含水率较高,定期由吸粪车运走;也可另设污泥浓缩池,或采用污泥脱水设施,由设计人员确定,
9其他说明
9.1根据雷要设在室内的中水站,其调节池、中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有困难时,亦可改为各种材质的水箱,如复合玻璃钢(SMC)、糖瓷钢板等组合水箱,
9.2本图集如用于跑震烈度为八度以上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压缩性软土地区、永久性冻土或其他特殊地区时,应根据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另行处理
9.3中水站噪声要求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有关规定.
9.4本图集编制内容是根据部分厂家的产品绘制的,其他单位如生产类似的产品时,其工艺参数必须符合本图集的有关要求,

雨水利用工程编制说明

1设计依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编制原则及图集内容
本图集用于指导设计人员在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其中部分具体设备尺寸需结合项目现场的情况而定,雨水利用系统分为五个分系统,分别为雨水收集系统(包含屋面和硬化地面雨水收集)、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系统、雨水水质处理及雨水调蓄排放系统。雨水调蓄排放系统是指把雨水排放的流量峰值减缓、排放时间延长,其手段是储存调节,目前多利用附近的天然注池、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较少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因此本图集未将其列入编制内容。

3适用苑围
本图集适用于五省区一市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项目。
本图集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游泳池补水及其他与人体密切接触的雨水利用工程;不适用于有特殊污染源如化工厂、制药厂等的雨水利用工程。
4雨水利用系统说明
雨水的利用应根据工程内各类排水和中水用水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及经济分析,结合下垫面的面积、雨量径流系数、雨水回用的水质和水量要求等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合理的雨水收集方式、范图和收集量,雨水利用应采用雨水收集、入渗、回用、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
(1)雨水入渗系统宜设雨水收集、入渗等设施;
(2)回用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回用水管网等设施;

5雨水利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5.1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下垫面分为屋面、道路广场、绿地、绿化屋面等,工程应用中一般将雨水收集系统分为两大类:屋面和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根据不同的下垫面采取不同的收集和截污措施。
5.1.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宜采用半有压雨水收集系统,也可采用重力流系统;大型屋面宜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并应有溢流设施。屋面集水宜采用集水沟。后者系统中含虹吸雨水斗,虹吸雨水排放收集管材,系统配件及其安装。
5.1.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硬化地面指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软透水地面,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含各种形式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的设备选用及其安装,除种植屋面外,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雨水入渗系统宜设气流设施。弃流设施设计详见本册“室外弃流控制系统设计”
5.2雨水入渗系统
雨水入渗系统是把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其手段或设施主要有地面入渗、埋地管渠入渗、渗水泡井入渗等,除地面雨水就地入渗不需要配置雨水收集系统外,其他渗透设施一般都需要通过雨水收集设施把雨水收集起来并引流到渗透设施中。
雨水渗透设施计算详见本册“雨水利用工程设施造用计算”。

5.2.1适用范围
适用于降雨量相对较少而集中、地下水利用比例较大、地区蒸发量大、雨水直接利用效益不明显的地区,不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
5.2.2雨水入渗利用流程及设计要求

a,雨水入渗根据入渗方式的不同,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分散式雨水入渗含渗透检查井、渗透管、渗透沟、渗透池、透水地面、绿地渗透等,入渗设施的土壤渗透面需敷设土工布;集中式雨水入渗含千式深井回灌和湿式深井回灌。采用入渗池时,应进行详细的土力、承载计算,且土填渗透系数应大于5x10m/s。
b.初期雨水处理装置适用于利用管沟收集的雨水入渗工程,主要含拦污雨水口、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雨水过滤井等,
c.非管渠收集的雨水宜采用下凹绿地处理初期雨水,

d.雨水需求用水量较小的建设项目,应优先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e.地下室项板上面的覆土层中敷设有疏水管时,可用于土壤入渗
f.埋地入渗设施不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入渗管(渠)包裹土工布的外侧边距建筑基础外墙不得小于3m,入渗池外壁距建筑基础外壁不得小于10m
5.2.3下列场所之一者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a.需防止陡被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
b.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c.自重湿陷性黄土,脚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5.2.4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a。土壤渗透面与地下水位的距离小于1n时;
b.土壤的渗透系数小于10n/s或者大于10n/s时。

5.3雨水储存和回用系统
雨水储存和回用系统应优选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等污染严重的下垫面上的雨水
5.3.1雨水储存系统
水面景观水体宜作为雨水储存设施。附近不具备水体条件时,雨水储存净化系统可采用人工建造储水设施。本图集用于指导设计人员对雨水的储水罐、塑料模块组合水及储存净化池(含净化功能)等设各的选用及其安装.
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为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雨水储存设施应设有溢流排水措施,宜采用重力流。
5.3.2雨水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不宜小于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40%;雨水量足以满足需用量的地区或项目,集水面最高月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不宜小于回用管网该月用水量。

5.3.3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年均降雨量≤400mm;
(2)雨水年回用水量小于项目年总用水量的3%。
5.4雨水水质处理系统
雨水水质处理工艺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多种工艺组合等,根据屋面雨水原水水质可选择下列工艺流程:

6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6.1无论采取何种类型的雨水利用系统,首先均应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应设置有一定的雨水储存容积,并设置有雨水溢流外排措施。
6.2无论采取何种类型的雨水利用系统,都宜设置初期雨水弃流或处理装置,减少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对后续利用系统的影响。
6.3雨水利用的目标是拦截雨水、降低外排径流量的雨水利用系统的选择、配置围绕此目标进行。当采用一种系统控制利用的雨水量达不到雨水控制目标时,应采用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并根据园区内的供水、排水行详细的水量平衡计算和水质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雨水利用规模。
6.4对于降雨量充沛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大于800mm)且杂用水需求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宜采用雨水收集回用;年均降雨量较少(年均降雨量小于400mm)及杂用水需求量较少的项目,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总之根据不同的地区的气候特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当地的环保要求、雨水回用的经济效益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方式,可采用雨水入渗和雨水收集回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雨水利用方式的组合,
7其他
7.1本图集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以mm计。
7.2雨水利用工艺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还应由专业承包商远行深化设计,并由专业承包商施工安装或指导施工安装。




高清OCR完整版 GB 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66kV or under overhead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2010-01-18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50061-2010,66kV,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规范,GB50061-2010,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高清OCR完整版 GB 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pdf

1总则
1.0.1为使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做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以下简称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1.0.3架空电力线路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地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0.4架空电力线路的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1.0.5本规范规定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电力线路power line
应用于电力系统两点之间输电的导线、绝缘材料和各种附件组成的设施。
2.0.2架空电力线路overhead power line
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0.3输电线路transmission line
作为输电系统一部分的线路。
2.0.4导线conductor
通过电流的单股线或不相互绝缘的多股线组成的绞线。
2.0.5地线overhead ground wire
在某些杆塔上或所有的杆塔上.接地的导线,通常悬挂在线路导线的上方,对导线构成一保护角,防止导线受雷击。
2.0.6档距span
两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
2.0.7弧垂sag
一档架空线内,导线与导线悬挂点所连直线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2.0.8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
在正常情况下,沿着加有运行电压的绝缘子瓷或玻璃绝缘件表面的两部件间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总和。
2.0.9机械破坏荷载mechanical failing load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绝缘子串元件应独立经受施加在金属附件之问的拉伸荷载),绝缘子串元件试验时所能达到的最大荷载。
2.0.10杆塔polc and tower of an overhead line
通过绝缘子悬挂导线的装置。
2.0.11基础foundation
埋设在地下的一种结构,与杆塔底部连接,稳定承受所作用的荷载。
3路径
3.0.1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仝面安排,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3.0.2市区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路径走廊位置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
3.0.3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略)
4气象条件
4.0.1架空电力线路设计的气温应根据当地15年~30年气象记录巾的统计值确定。最高气温宜采用十40℃。在最高气温工况、最低气温工况和年平均气温工况下,应按无风、无冰计算。
4.0.2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略)




四川省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消防技术导则(试行).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住宅小区,停放,导则,消防,设计资料

四川省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 消防技术导则(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 2024年6月
前言 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的特点在我国迅速普及,在便利人民群众日常生活 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 损失.

为进一步规范四川省住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建设,预防和减少火 灾事故发生,四川省建设工程消防和勘察设计技术中心、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8章:总则、术语、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安全疏 散、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

本导则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四川省建设工程消防和勘察 设计技术中心会同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至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址:成 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6号,邮编:610041,联系人:卢俊江,联系电话:028-85551214, 邮箱:512163572@qq.),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四川省建设工程消防和勘察设计技术中心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 四川省房地产业协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 主要编写人:余佳蔚张娴王露熹卢俊江张界宇 王希文贺刚易朔舟林耀文秦盛民 王家良秦宁然袁满龚克娜郑海涛 邹秋生黄蔷薇赫润圃赖孝刚杨志 陈广蔡昌洪左诗漫王胜 主要审查人:孙旋吴锦宜刘民唐明周杨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耐火等级 4总平面布局, 5平面布置 6安全疏散 7消防设施 8消防安全 10
1总则 1.1为规范四川省住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建设,预防电动自行车停 放场所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使消防设计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 便捷,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住宅小区内部新建、改建、扩建的 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消防设计和管理.

非住宅小区内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 消防设计和管理,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3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规 定.

1.4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宜独立设置,并与其他建筑保持安全距离:附建式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应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

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 应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1.5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1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 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 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2.2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electric bicycle parking and place 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含安装配套充电设施)的场所,包括电动自行车停车 库和电动自行车停车场.

2.3电动自行车停车库electric bicycle garage 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含安装配套充电设施)的建筑物,按照建造方式分为 独立式和附建式停车库:按照室内地坪高度可划分为地上(含具备消防安全条件 的架空层)和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库.

2.4电动自行车停车场electric bicycle parking lot 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含安装配套充电设施)的场地,包括有顶棚和无顶棚 的场地.

2.5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charging facilities of electric bicycle 为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的相关电气设施,由供电电源、充电设备和配套设施 组成.




广东大型体育运动会赛区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南(104页).pdf

资源简介/截图:

104,pdf,体育运动,无障碍,赛区,设计资料

广东省大型体育运动会赛区 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南 (第一版)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体育局
– 4 –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 我们要高度重视”.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 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指出“保障残 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 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残疾人、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有无障碍需求的,可以享 受无障碍环境便利”,这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从服务残疾人到全龄适 用的跨越式进步.

2023年9月1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成功召开,丁薛祥副总理强调“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推进 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立足中国国情,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贡献 更多残疾人事务治理的中国方案”,为提升完善残疾人制度保障和服务体系进一 步指明了方向.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程度 的窗口.

根据国家批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 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5年由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共同承办,这是 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交给粤港澳三地的重要政治任务,是深入推进新阶段粤 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建设与广东经济水平相匹配的无障碍环境,做 好大型体育运动会广东赛区无障碍工作,完善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法规 体系,实现以体育赛事带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体育赛事无障 碍环境建设遗产社会价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及国家 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惯例,广东省住 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广东省大 型体育运动会赛区无障碍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

《技术指南》 是大型体育运动会广东赛区筹办工作中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范性依据.

《技术指南》的实施要求如下: 1.大型体育运动会广东赛区使用的新建及改造场馆设施、服务场所,应按 照《技术指南》标准,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服务保障中全面实施、确 保落实《技术指南》提出的相关要求.

一5-
2.大型体育运动会广东赛区使用的新建及改造场馆设施,应按照一馆一方 案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无障碍建设专项方案,与设计方案同步审批,确保高质 量满足大型体育运动会赛时运行的需求.

3.大型体育运动会广东赛区各主办城市,其城市运行各领域涉及的无障碍 环境要求,由主办城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按照现有职责分工和协调推进 机制组织实施:首先,应全面达到现行有效的国家和地方无障碍标准及相关行 业规范的要求:其次,在此基础上,应参考《技术指南》相关标准予以落实, 特别是涉及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定点酒店、机场、高铁站、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等 设施及场所,原则上应符合《技术指南》提出的相关要求.

《技术指南》由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至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流花路97号,邮编 510010,电子邮箱:2261398615@qq.).

主编单位: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员:周文、黄敏、卢海清、曹伟龙、陈土新、郭伟、孙方婷、汤颖、 陈阳、翁国俊、张皓麒、孙朝明、林群翔、李彦鹏、黄旭泉、杨勃 审查人员:吕世明、陈学军、柯沫夫、陈海龙、杨金奎、邵磊、焦舰、晏 京、孙力扬、刘芳、周序洋、胡朝华、陈润麟 -6-
目录 1总则 .9 1.1编制目的及原则. 1.2适用范围 ..9 1.3执行要求. 12 1.4执行标准. 12 2无障碍通行设施. .14 2.1一般规定 .14 2.2无障碍通道. 15 2.3缘石坡道 18 2.4盲道 19 2.5无障碍出入口 22 2.6.. 23 2.7轮椅坡道 27 2.8楼梯和台阶. 29 2.9无障碍电梯 31 2.10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通道, 35 2.11升降平台.. 36 2.12扶手 36 2.13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37 2.14交通上客/落客区 .39 3无障碍服务设施 40 3.1一般规定 40 3.2无障碍卫生间. .41 3.3母婴室. 45 3.4浴室与更农室 46 3.5场馆座席 50 3.6 服务设施 53 3.7无障碍客房. 55 3.8无障碍住房. 59 3.9轮椅友好型客房 .61 4信息无障碍.. 4.1辅助技术和服务. .62 4.2无障碍标识 4.3网络通信传播. .66 5大型体育运动会场馆. .68 5.1竞赛场馆 .68 5.2非竞赛场.. 74 5.3场馆信息无障碍. 74 6酒店、住宿及其它设施, .76 6.1一般规定 76 6.2无障碍通道 76 6.3无障碍出入口. 76 6.4无障碍停车位 77 6.5住宿空间和设施 77 6.6配套服务空间和设施 77 6.7信息无障碍 78




DB23/T 1537-2013黑龙江省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

资源简介/截图:

UDC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P DB23/T1537-2013
备案号:J12551-2014
黑龙江省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021年版)
2014-01-16发布2014-02-16实施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2021年版,DB23/T 1537-2013,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DB23/T 1537-2013黑龙江省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

前 言

根据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黑建科【2013】1 号下达任务的要求,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农村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为突出了先进性和适用性,收录了国内外经过工程实践验证的节能技术、设备与材料。同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布局与设计;5.围护结构热工设计;6.采暖通风系统;7.可再生能源应用等。
本次局部修订内容主要对条文 6.2.3、条文说明 5.1.1、附录及引用标准名录部分进行了局部修订。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 66 号 1529 信箱,邮政编码 150001)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地区在使用本标准过程中,如对本标准有新的建议、意见,请直接反馈给主编单位,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员:金 虹 赵 华 康 健 凌 薇 展长虹
张 妍 张欣宇 赵 巍 张 莹 邵 腾
金雨蒙 常 晶
主要审查人员:王公山 王首良 房家智 姜国建 张国祥
夏 贇 丁延生

内容摘抄:

1 总 则
1.0.1 为了改善黑龙江省农村居住建筑居住环境质量,提高室内热舒适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农村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分散式 2层及 2 层以下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 黑龙江省农村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特征、经济水平、技术条件、资源状况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形式、适宜的节能技术以及能源利用方式。
1.0.4 黑龙江省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层高 storey height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2.0.2 室内净高 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
2.0.3 开间 bay width
建筑物房间内两横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3 基本规定
3.0.1 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黑龙江省主要地区的气候区属及建筑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按附录 A 确定。
3.0.2 起居室、卧室等主要功能房间冬季室内热环境节能计算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取 16℃;
2 计算换气次数取 0.5 次/h。
3.0.3 农村居住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舒适的热环境,减少人工调节设备的使用。

4 建筑布局与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农村居住建筑的选址、布置与设计应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地理条件,宜建造在避风、向阳的地段,应避开洼地、沟底等处。
4.1.2 农村居住建筑规划与单体布局应有利于太阳能利用,满足冬季日照、防风和夏季通风的需求,并综合考虑防灾、卫生等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规定 ………………………………………………………………………………5
4 建筑布局与设计 ……………………………………………………………………6
4.1 一般规定………………………………………………………………………6
4.2 建筑布局………………………………………………………………………6
4.3 建筑设计………………………………………………………………………6
5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8
5.1 一般规定………………………………………………………………………8
5.2 外 墙………………………………………………………………………….8
5.3 门 窗………………………………………………………………………….9
5.4 屋 顶………………………………………………………………………….9
5.5 地 面………………………………………………………………………….9
6 采暖通风系统 ……………………………………………………………………..10
6.1 一般规定…………………………………………………………………….10
6.2 火炕、火墙采暖………………………………………………………….10
6.3 热水采暖系统……………………………………………………………..11
7 可再生能源利用 ………………………………………………………………….13
7.1 一般规定…………………………………………………………………….13
7.2 太阳能热利用……………………………………………………………..13
7.3 生物质能利用……………………………………………………………..14
附录 A 黑龙江省主要地区的气候区属及建筑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 ………….15
附录 B 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17
附录 C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和保温材料厚度………………………19

本规范用词说明…………………………………………………………………..26
引用标准名录………………………………………………………………………27




DB23/T 3410-2023 黑龙江省居住绿地设计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姜东序,工程规范

ICS65.020.40 CCS P53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410—2023 黑龙江省居住绿地设计标准 2023-03-20发布 2023-06-1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23/T3410-2023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2 4基本规定. 2 5总体设计 3 6竖向设计……….. 3 7道路与场地设计.. 8种植设计4 9构筑物、小品及其他设施6 10水体设计……….. …8 11给水排水设计8 12电气设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黑龙江省居住绿地常用园林植物种类表.12 参考文献. …13 DB23/T341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黑龙江寒地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佳木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 庆臣耀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鑫、阴雨夫、滕翊彤、杨丽、孟令辉、关国锋、韩昀松、郑浩、董琪、刘国权、 杨思博、罗娇赢、石开明、贺晨、张俊、胡佳勇、盛科研、张德智、周莉、崔刚、刘磊、杨大勇、牛晨曦、 路琦、蔡永生、王丽丽、杨博涵、姜东序、王仁翠、杨、苍俊男、张宇、邓海英、宋燕燕. …




2024.05.03-江苏省《公路堰筑隧道设计规范》DB32_T 4739-2024

4
基本规定
4.1应考虑航道、水文、堤防等建设条件,对隧址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总体线形应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
4.2隧道主体结构应按永久构筑物设计,满足强度、变形、稳定性、耐久性、耐火、防洪、抗浮、防水及抗震
等要求。
4.3防排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堵排截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接缝防
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的综合防水体系。
4.4围堰工程应遵循安全可靠、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及拆除的设计原则,具有抵抗风、浪、流和潮汐等功
能,并满足通航、行洪等要求。
4.5基坑工程应保障隧道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并为主体结构施工预留足够空间。
4.6地基与基础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并满足设计工作年限内主体结构变形控制的要求。
4.7应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等设置完善的通风、照明、消防、排水、供电及监控等运营管理设施,并进行
完善的防灾、逃生及救援设计。
5总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应根据建设条件、路网规划、公路等级、交通功能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堰筑隧道位置、平
纵线形指标、接线衔接方式和横断面布置等。
5.1.2总体设计应满足通风、消防、照明、监控、防洪(涝)、安全疏散、环保、节能等要求。
5.1.3隧道风井、地面疏散口、敞开段、洞口等开孔下缘标高应至少高出100年一遇洪水位0.5m以上,
并按300年一遇洪水位校核。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淹设施。
5.2隧道位置选择
5.2.1隧道位置应根据规划、接线、防洪、航运、耕地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综合确定,并宜满足下列
要求:
a)
避开锚地、码头、文物、水源保护地等;
b)设置在地形平坦、岸线平缓、流速较小的水域,当无法避开穿越深槽、岸线陡变、急弯河道及流速
较大的水域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
c)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无法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5.2.2洞口距岸堤坡脚宜大于50m。
5.3隧道线形设计
5.3.1隧道总体线形应满足安全,舒适、顺畅,快捷的要求,综合考虑路线总体走向,地质、地形、航道、岸




争议案例分享(96)—分区施工导致在伸缩缝处搭设外墙脚手架能否计价的争议

分区施工导致在伸缩缝处搭设外墙脚手架能否计价的争议

某厂区生产基地工程,资金来源为企业资金,发包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确定由某建筑公司负责承建。2019年1月签订的施工总承包合同显示,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综合单价依据《广东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2010》编制的施工图预算组价确定,竣工结算时发生计价争议。​

一、争议事项

本工程标号201栋的建筑物呈回字形,以伸缩缝为分界线形成ABCD四个分区,2021年2月本工程出具了ABCD四个分区的建筑图纸和AD区详细结构图,承包人按发包人要求先行进行施工AD区并在规定节点时间完成AD区主体结构(封顶),导致AD区与BC区的伸缩缝位置须搭设外墙脚手架。结算时发承包双方对该伸缩缝处搭设的外墙脚手架能否计量计价产生争议。

二、双方观点

发包人认为,建筑图中有明确的分区,由于AD区先行施工产生的AD区与BC区交界位置临空,承包方可以在开工前进行施工组织计划时全面考虑并编制相关施工方案,故AD区与BC区交界位置临空需要采用的临时防护措施应由承包方承担,不另行计算。

承包人认为,由于发包人分批提供图纸及分区施工保节点要求导致额外搭设了分区伸缩缝处脚手架,故应予计算。

三、我站观点

结合来函提交的相关资料,本工程招标时仅有总平面规划布置图、建筑鸟瞰图、建筑效果图和正立面效果图。中标后承包人按发包人要求进行分区施工,且对将额外搭设伸缩缝处脚手架方案报经发包人审批,故因发包人原因导致额外搭设的伸缩缝处脚手架费用应按经发包人、监理单位批复的“外墙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计算。

(本案例信息来源于粤标定复函〔2023〕169号文。如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分享。)




Q/GDW 10381.4-2024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pdf

资源简介/截图:

10381.4,110,2024,施工图,电力工程,国家电网

ICS 29.240 CCS F 2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0381.4-2024 代替Q/GDW10381.4-2017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drawing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Part4:110 (66)kV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2024-08-02发布 2024-08-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0381.4-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2 5 一般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 5.1 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 2 5.2 平断面定位图及塔位明细表 01 5.3 机电施工图及绝缘子串组装图 -11 5.4 杆塔结构图 17 5.5 基础施工图 . 18 5.6 主要设备材料表 5.7 线路走廊清理 20 5.8 施工图预算 20 5.9 勘测报告 22 5.10 设计专篇 22 6大跨越线路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2 6.1 大跨越施工图说明书及附图 22 6.2 机电施工图 25 杆塔结构图 25 6.4 基础施工图 26 6.5 线路走廊清理 .-26 6.6 施工图预算 27 6.7勘测报告 27 编制说明- 28
Q/GDW 10381.4-2024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 求,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为Q/GDW10381《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的第4部分.Q/GDW10381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110(66)kV变电站: -第2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一第3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第4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第5部分:220kV变电站: 第6部分:330kV~750kV变电站: 第7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 第8部分:330kV~75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9部分:直流换流站: 第10部分:35kV变电站.

本文件代替Q/GDW10381.4-2017,与Q/GDW10381.4-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之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章节.

b)增加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和标准工艺应用的执行情况说明的要求.

c)增加了绿色建造、安全风险管控、三维设计、十八项反事故措施、防灾减灾、电网差异化规划 设计等相关要求.

d)增加了大跨越线路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e)删除了通信保护施工图章节.

f)增加了机械化施工设计专篇和施工停电过渡方案设计专篇的内容深度要求.

g)增加了舞动区时,根据舞动等级对杆塔和基础进行校验的要求.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 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 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飞、刘额、李静波、赵纪倩、王超、张思德、薛正元、杨立、黄浩、高明德、 吕忠华、宋国新、马学良、张欢、李志鹏、胡海洋、朱嘉懿、于祥涛、葛贝畅、刘培杰、马晓倩、刘泉、 田蔚光、刘福海、周波、董家诚、刘学军、史京柚、金梦菡、朱亚鹏、张恒、李俊元.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9年12月首次发布: -2011年1月第一次修订: -2017年8月第二次修订: 一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

I1
Q/GDW10381.4-2024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线路)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 术改造线路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DL/T544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630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Q/GDW10829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 Q/GDW11798.2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Q/GDW11809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 Q/GDW11810.2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Q/GDW11812.2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第2部分:架空线路 QGDW12288.2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2部分:施工图设计 国家能源局《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 crossing high-speed railway highway and important transmission lines 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

[来源:Q/GDW10178-2017,3.16] 3.2 机械化施工mechanized construetion 利用机械设备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劳动作业强度,提高安全及施工质量,完成线路建设的 模式.

[来源:Q/GDW11598-2016,3.1] 3.3 在现行电网规划设计的规程规范等标准基础上,结合电网发展需求和运行经验,区分重要输电线
Q/GDW 10381.4-2024 路、输电线路重要区段和重要变电站,并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差异,适度提高规划设计标准,防止极端 自然灾害及电网连额故障情况下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来源:Q/GDW11721-2022,3.1] 4总则 4.1施工图设计应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符合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及相关规定.

4.2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执行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4.3施工图设计应积极采用通用设计、通用造价、标准工艺.

4.4施工图设计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4.5施工图设计应重点对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架线施工等高风险作业的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准确识 别工程三级及以上风险,提出风险预控重点措施和施工方法建议.

4.6施工图设计应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及保护环境的措 施,应说明环水保报告及批复执行情况.

4.7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机械化施工的可实施性和便利性,开展机械化施工专题设计,满足机械化 施工深度的要求.

4.8施工图设计应贯彻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绿色建造理念.

4.9施工图设计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重点工艺提出要求.

4.10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的内容: a)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 b)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c)各专业施工图图纸及说明: d)施工图预算书: e)勘测报告(水文气象、岩土工程报告): f)专题报告或设计专篇.

4.11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的基本要求: a)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应完整规范、引用标准正确: b)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表达设计意图: c)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招标及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 d)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e)各专业应根据工程需要开展相应计算,必要时提供计算书.

5一般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5.1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 5.1.1总述 5.1.1.1工程概况 简要说明本工程(标段)名称、起讫点、线路长度、曲折系数、回路数、导地线型号、海拔、气 象区、通过行政区、地形、地貌、杆塔型式、基础型式、施工标段划分等工程情况,如有拆除、改 造、改接等工程,应一并说明.

2




Q/GDW 10393.1-2024 变电站设计规范 第1部分:35kV变电站.pdf

资源简介/截图:

10393.1,2024,35kV,变电站,国家电网,国家电网

ICS 29.240 CCS P62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0393.1-2024 代替Q/GDW 11603-2016 变电站设计规范 第1部分:35kV变电站 Subst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s Part 1:35kV substation 2024-08-02发布 2024-08-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0393.1-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总则. 3 5站址选择和总布置 3 6电气一次 3 6.1电气主接线 3 6.2主要电气设备及导体选择 3 6.3 配电装置及电气布置 6.4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 -4 6.5 站用电 4 6.6照明 6.7电缆、光缆敷设. 5 二次系统 5 7.1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7.2 调度自动化 5 7.3 通信 6 7.4 监控系统 6 7.5 辅助监控系统 6 7.6 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6 7.7 时间同步系统 -.6 7.8 二次设备布置及组柜 7 7.9 互感器二次参数要求 7.10 光/电缆选择 7 8 土建部分 7 建筑物 7 8.2构筑物 -7 8.3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8 8.4给水和排水 8 8.5消防 -8 9节能和环保- -8 10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8 编制说明- 11
Q/GDW 10393.1-2024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 求,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Q/GDW10393《变电站设计规范》的第1部分.

Q/GDW1039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35kV变电站.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不同海拔条件下的设备选型原则、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内容、一次设备在线监测要求、 主要导体选择要求、站用电源配置原则、应急照明内容(见第6章).

b)增加了一键顺控、站域保护、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辅助监控系统(智能巡视)等设计要求 (见第7章).

c)增加了钢结构建筑、预制舱式建筑、构筑物及小型预制构件的设计要求,增加了严寒地区或寒 冷地区供暖、风沙较大地区通风的设计要求,增加了制舱式建筑的火灾危险类别及防火间距要 求(见第8章).

d)删除了构架结构和构架基础相关的内容(见2016年版的8.2).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 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山东省 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 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 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兆祥、闫培丽、吴聪颖、汪道是、史京楠、李建勤、杨雷雷、李小涛、邓益、 肖智宏、辛培哲、薛欢、董彬政、熊晓曼、杨琛、毛姝曼、申洪明、王晓旭、韩柳、张春辉、王德兵、 商冰洋、张志鹏、姜百超、薛炳磊、卢曦、齐炜、冯腾、顾蕙华、潘宇婷、刘文轩、靳幸福、胡德峰、 贺靖皓、杨卫星、张祥龙、李昱、徐冉、焦平洋、史卓鹏、邹静.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7月首次发布为Q/GDW11603-2016;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

I1
Q/GDW 10393.1-2024 变电站设计规范 第1部分:35kV变电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35kV变电站的站址选择和总布置、电气一次、二次系统、土建、暖通、水工、消 防、节能和环保、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35kV变电站新建工程,扩建、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900.50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 GB/T2900.57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运行 GB/T2900.94电工术语互感器 GB/T2900.95电工术语变压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2005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23864防火封堵材料 GB/T2639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GB/T30155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9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GB5006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Q/GDW 10393.1-2024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1249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55020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GB55036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DL/T408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DL/T860(部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866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规程 DL/T5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DL/T5044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5056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10335kV~22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5157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规程 DL/T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程 DL/T5242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DL/T535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DL/T5390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DL/T5404电力系统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定 DL/T5491电力工程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549535kV~11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 DL/T5599电力系统通信设计导则 JGJ/T25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T/CERS0007110kV及以下变电站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T/CEPPEA500335kV~110kV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T/CEPPEA500935kV~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Q/GDW10688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Q/GDW1112635kV~750kV变电站站用电设计规范 Q/GDW11157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技术规范 Q/GDW11358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11766电力监控系统本体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Q/GDW11882预制舱式10kV~35kV一二次组合设备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 2900.50、GB/T 2900.57、GB/T 2900.94、GB/T 2900.95、GB/T 30155、DL/T 860(部 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Q/GDW 10381.7-2024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7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pdf

资源简介/截图:

10381.7,2024,220kV,施工图,电力工程,国家电网

ICS 29.240 CCS F 2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0381.7-2024 代替Q/GDW10381.7-2017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7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for drawing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ojects- Part 7: 220kV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line 2024-08-02发布 2024-08-02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0381.7-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2 一般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 5.1 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 2 5.2平面、断面定位图及塔位明细表 01 5.3 机电施工图及绝缘子串组装图 12 5.4 杆塔结构图 17 5.5 基础施工图 19 5.6 主要设备材料表- 20 5.7 线路走廊清理 20 5.8 施工图预算 21 5.9 勘测报告 22 5.10设计专篇 22 6大跨越线路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3 6.1 大跨越施工图说明书及附图 23 6.2 机电施工图 25 6.3 杆塔结构图 26 6.4 基础施工图 26 6.5 线路走廊清理 27 6.6 施工图预算 27 6.7勘测报告 27 编制说明 29
Q/GDW 10381.7-2024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 按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为Q/GDW10381《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的第7部分.

Q/GDW10381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110(66)kV变电站: 一第2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一第3部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第4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第5部分:220kV变电站: 第6部分:330kV~750kV变电站: 第7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 第8部分:330kV~75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9部分:直流换流站: 第10部分:35kV变电站.

本文件代替Q/GDW10381.7-20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7部分: 220kV智能变电站》,与Q/GDW10381.7-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之外,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a)增加了绿色建造、安全风险管控、三维设计、反事故措施、防灾减灾、差异化设计等相关要求.

b)删除了通信保护施工图章节.

c)增加了机械化施工设计专篇和施工停电过渡方案设计专篇的内容深度要求.

d)增加了线路处于舞动区时,根据舞动等级对杆塔和基础进行校验的要求.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文件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 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 公司、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雷、卢飞、王超、刘福海、刘额、李静波、龙海波、奚海波、吴刚、郭咏华、 股黎明、葛元飞、刘泉、徐志威、申家岭、吴昊、郭艳军、牛凯、张亮、陈晨、陈能思、雷静、刘振华、 杨力武、周波、高一然、金梦菡、袁飞、郭放.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9年12月首次发布: 2010年12月第一次修订: 2017年8月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

11
Q/GDW 10381.7-2024 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7部分:220kV架空输电线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220kV架空输电线路(简称线路)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改造线路可 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DL/T544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5630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 Q/GDW10829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 Q/GDW11798.2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Q/GDW11809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 Q/GDW11810.2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Q/GDW11812.2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Q/GDW11881.235kV~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第2 部分:架空线路 QGDW12288.2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2部分:施工图设计 国家能源局《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 crossing high-speed railway highway and important transmission lines 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重要输电通道.

[来源:Q/GDW 10178-2017 3.16] 3.2 机械化施工mechanized construetion 利用机械设备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劳动作业强度,提高安全及施工质量,完成线路建设的 模式.

[来源:Q/GDW 11598-2016 3.1] 3.3 在现行电网规划设计的规程规范等基础上,结合电网发展需求和运行经验,区分重要输电线路、
Q/GDW 10381.7-2024 输电线路重要区段和重要变电站,并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差异,适度提高规划设计标准,防止极端自然 灾害及电网连锁故障情况下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来源:Q/GDW11721-2022 3.1] 4总则 4.1施工图设计应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符合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及相关规定.

4.2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执行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4.3施工图设计应积极采用通用设计、通用造价、标准工艺.

4.4施工图设计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4.5施工图设计应重点对基础施工、杆塔组立、架线施工等高风险作业的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准确识 别工程三级及以上风险,提出风险预控重点措施和施工方法建议.

4.6施工图设计应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及保护环境的措 施,应说明环水保报告及批复执行情况.

4.7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机械化施工的可实施性和便利性,开展机械化施工专题设计,编制专项设 计卷册,满足机械化施工深度的要求.

4.8施工图设计应贯彻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绿色建造理念.

4.9施工图设计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重点工艺提出要求.

4.10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的内容: a)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

b)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c)各专业施工图图纸及说明.

d)施工图预算书 e)勘测报告(水文气象、岩土工程报告).

f)专题报告或设计专篇.

4.11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的基本要求: a)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应完整规范、引用标准正确.

b)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表达设计意图.

c)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招标及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

d)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e)各专业应根据工程需要开展相应计算,必要时提供计算书.

5一般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5.1施工图总说明书及附图 5.1.1总述 5.1.1.1工程概况 简要说明本工程(标段)名称、起讫点、线路长度、曲折系数、回路数、导地线型号、海拔、气 象区、通过行政区、地形、地貌、杆塔型式、基础型式、施工标段划分等工程情况,如有拆除、改 造、改接等工程,应一并说明.

2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措施设计参考图册(2024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24,pdf,北京市,图册,生态,设计资料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 措施设计参考图册 (2024版) 北京水生态与水土保持学会 北京市水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中心
前言 小流域是山区水源涵养和集水的基本单元.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 《图册》使用的小流域照片均已注明来源,归原作者, 设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化与发展,对保护涵养水源、复苏河湖生 如有请及时联系.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 态环境、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 请各位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责意见,我们将对《图册》进行持 具有重要作用.

续修订和完善.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或提出改进措施的请至 北京市水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北京水生态与水土保持学会邮箱:bjsstsbxh@163.,再版时将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予以采纳并署名.

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流域为单元,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 2024年3月 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统筹实施水 土流失综合治理、流域水系整治、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强化部门协同,合力建设生态清洁小流 域,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山青、水净、 村美、民富的自标,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修订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与建设技术规范》 (DB11/T548-2023),在《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21项措施 参考图解》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措施设 计参考图册》(2024版)(以下简称“《图册》”),旨在展现生 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思路、设计理念和措施做法,服务一线建设者, 为各级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编写人员 主编:袁爱萍,负责组织策划和总体思路.

副主编:吴敬东,负责技术审查和质量把关.

组织协调:李世荣,负责组织实施和校核审定.

照片收集提供:刘佳璇、赵宇、李瑾.

统稿:吴敬东、李世荣、赵宇.

编写人员: 张世超工程师负责封育保护、经济林、水土保持林:李璐高级工程师负责梯田整修、树盘、挡土墙:吴吴高级工程师负责护坡、田间生产道 路、谷坊:史振华高级工程师负责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王姣工程师负责村庄绿化美化、河沟道水质改善;郑云霞工程师负责村庄排洪 沟渠修复、农田道路排水沟渠修复、村庄坑塘洼地利用;贺敏高级工程师负责护岸;任佰强工程师负责横向连通性修复、纵向连通性修复;张超 工程师负责生物栖息地修复、河沟道水生生物恢复.

特别感谢赵文斌正高级工程师、叶芝菌正高级工程师、程婕高级工程师提出的宝贵意见.

目录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总体思路.

15村庄排洪沟渠修复 …41 1封育保护 16村庄坑塘洼地利用 …42 2梯田整修 17农田、道路排水沟渠修复 ..43 3树盘 18横向连通性修复 4经济林, .0 19纵向连通性修复 …48 5水土保持林 .11 20生物栖息地修复 .51 6挡土墙 .12 21河沟道水生生物恢复 58 7护坡… …18 附图1北京市水系分布图 …59. 8生活垃圾处置 .25 附图2北京市小流域分布图 60 9生活污水处理 ..26 附图3北京市2023年度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1 10村庄绿化美化. 附表1北京地区常用乡土植物参考 11田间生产道路 ..1 附表2北京地区常用水生植物参考 .6 12谷坊. …32 附表3护坡整地方式参考 .68 13护岸 .. 参考文献 69 14河沟道水质改善 .39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020
CCS P 50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ponge city in Hubei province
2021 – 07 – 20 发布 2021 – 11 – 20 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DB42/T 1714-2021,DB42/T 1714-2021规范,海绵城市设计规范,湖北省,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术语和定义、规划设计指标、规划指引、设计指引及评价指引。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管辖区内各城市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其他地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336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 50693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GB 51222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GB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T 5080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
CJ/T 400 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T 91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HJ 52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
JG/T 376 砂基透水砖
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内容索引:
前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划设计指标……………………………………………………………. 4

5 规划指引……………………………………………………………….. 5

6 设计指引……………………………………………………………….. 8

7 评价指引………………………………………………………………. 19
附录 A(资料性) 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划图 ………………………………… 21
附录 B(资料性) 低影响开发设施适用范围 ……………………………………… 22
附录 C(资料性)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指引 …………………………….. 24
附录 D(资料性) 常用海绵型材料设备…………………………………………. 25
附录 E(资料性) 湖北省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选用指引 …………………………….. 29
附录 F(资料性) 海绵城市常用参数及计算方法 ………………………………….. 35
附录 G(资料性) 湖北省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39
附录 H(资料性) 湖北省城市土壤渗透系数 ……………………………………… 42




某项目全套支吊架技术文件

平面布置+计算书+大样图+各方回复函件+结构安全复核 必须看,尤其是BIM机电工程师

最终区域支吊架方案06.08:
20230303太原龙城机电管线支吊架审图意见-结构.docx
20230307太原龙城机电管线支吊架二审意见-结构.docx
20230309太原龙城机电管线支吊架二审意见-结构.docx
20230310太原龙城机电管线支吊架三审意见-结构.docx
支吊架外审意见.docx
支吊架图纸:
1 深化设计专项对接会会议纪要:
PDF文件:
2 机电管线综合施工深化图:
DWG文件:
制冷机房:
万达制冷机房管道排布(5).bak
万达制冷机房管道排布(5).dwg
平面图:
商业一:
1层:
一层商业1剖面.png
一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一1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1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1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2层:
二层商1西塔部分剖面.jpg
二层商业1剖面.jp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3层:
三层商业1剖面.jpg
三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一3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3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3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4层:
商业1四层剖面.png
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png
商业一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5层:
五层影院过道剖面.jpg
五层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一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商业二:
1层:
一层剖面.PNG
商业二1层水支架深化图1.bak
商业二1层水支架深化图1.dwg
支架统计书.xls
2层:
商业2二层剖面.pn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3层:
商业2三层剖面.png
商业二三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三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三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4层:
商业二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四层剖面.jpg
支架统计书.xls
5层:
商业2五层剖面.png
商业二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6层:
商业2六层剖面.png
商业二6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支架统计书.xls
地下一层:
最终地下一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万达区域.bak
最终地下一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万达区域.dwg
地下二层:
地下二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4.22.dwg
屋面:
屋面冷却水管_t3.bak
屋面冷却水管_t3.dwg
3 支吊架钢结构图纸(单独成册)(CAD版):
制冷机房:
会员.jpg
支架1、2详图.bak
支架1、2详图03.07.bak
支架1、2详图03.07.dwg
地下一、二层支架详图:
固定支架:
会员.jpg
固定支架与管道连接详图.dwg
地下一层固定支架总详图4.27.bak
地下一层固定支架总详图4.27.dwg
地下二层固定支架1号、2号0414修改版(2).bak
地下二层固定支架1号、2号0414修改版(2).dwg
支吊架加固:
会员.jpg
支架机械锚栓加固详图.bak
支架机械锚栓加固详图.dwg
滑动支架:
最终地下一二层支架总详图.bak
最终地下一二层支架总详图.dwg
立管支架:
火箭座支吊架详图5.27.bak
火箭座支吊架详图5.27.dwg
设计说明:
会员.jpg
支吊架设计说明-cad打开.bak
支吊架设计说明-cad打开.dwg
补偿器参数.png
5 管线支吊架计算书(结构及补偿器)(WORD版):
地下部分固定支架机械补偿.xlsx
制冷机房:
支架1埋件及焊缝计算.docx
支架1柱脚锚栓计算书.pdf
支架1计算书03.10.doc
支架2埋件及焊缝计算.docx
支架2柱脚锚栓计算书.pdf
支架2计算书03.10.doc
固定支架:
会员.jpg
地下一层:
1:
地下一层固定支架1号计算书.docx
地下一层固定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doc
2:
地下一层支架2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2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3:
地下一层支架3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3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4:
地下一层支架4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4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5:
地下一层支架5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5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6:
地下一层支架6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6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7:
地下一层支架7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7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支01:
地下一层支架支01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支01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支02:
地下一层支架支02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支02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支03:
地下一层支架支03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一层支架支03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地下二层:
地下二层支架1号支架计算书(1).docx
地下二层支架1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地下二层支架2号支架主体计算书(1).docx
地下二层支架2号支架锚栓焊缝计算书(1).doc
地下一层支架:
会员.jpg
地下一层A01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2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3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4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5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6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7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8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09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0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1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2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3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4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5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8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19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20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21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22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24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26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29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0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1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2-1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2-2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3-1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3-2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4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5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36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A85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H03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H04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H05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H06号支吊架.docx
地下一层H07号支吊架 .docx
地下一层H09号支吊架.docx
地下二层支架:
会员.jpg
地下二层1号支吊架.docx
地下二层2号支吊架.docx
火箭座支架:
火箭支架1主体计算书.docx
火箭支架1锚栓焊缝计算书.doc
火箭支架2主体计算书.docx
火箭支架2锚栓焊缝计算书.doc
火箭支架3主体计算书.docx
火箭支架3锚栓焊缝计算书.doc
6 签字盖章文件:
PDF文件:
1 支吊架主体结构设计单位确认书.pdf
2 深化设计单位结构安全承诺书.pdf
3 支吊架结构复核确认书.pdf
4 支吊架审图要点.pdf
5 总包自查情况说明.pdf
Word文件:
1 支吊架主体结构设计单位确认书.docx
2 深化设计单位结构安全承诺书.docx
3 支吊架结构复核确认书.docx
4 支吊架审图要点.docx
5 总包自查情况说明.docx
会员.jpg
支吊架三审补充文件3.11:
20230310太原龙城机电管线支吊架三审意见-结构.docx
更新计算书:
支架1计算书03.10.doc
支架2计算书03.10.doc
补偿器推力计算书:
地下部分固定支架机械补偿.xlsx
设计说明:
支吊架设计说明-cad打开.dwg
支吊架规划院回复意见3.15:
规划院回复意见1:
规划院回复意见1.docx
2√:
地下一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0315.dwg
地下二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dwg
3√:
地下二层-叠图.dwg
地下二层剖面.dwg
4√:
地下二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dwg
5√:
商业一:
一层商业1剖面.png
一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三层商业1剖面.jpg
三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二层商1西塔部分剖面.jpg
二层商业1剖面.jpg
五层影院过道剖面.jpg
五层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1四层剖面.png
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png
商业二:
一层剖面.PNG
商业2三层剖面.png
商业2二层剖面.png
商业2五层剖面.png
商业2六层剖面.png
四层剖面.jpg
规划院回复意见2:
规划院回复意见2.docx
2:
地下一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0315.dwg
地下二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dwg
3:
地下一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0315.dwg
地下二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dwg
4:
商业一:
一层商业1剖面.png
一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三层商业1剖面.jpg
三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二层商1西塔部分剖面.jpg
二层商业1剖面.jpg
五层影院过道剖面.jpg
五层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1四层剖面.png
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png
商业二:
一层剖面.PNG
商业2三层剖面.png
商业2二层剖面.png
商业2五层剖面.png
商业2六层剖面.png
四层剖面.jpg
规划院回复意见3:
1 设计说明缺少波纹补偿器参数;需补充未做设计的管道、桥架等支吊架参考图集号;:
支吊架设计说明-cad打开.bak
支吊架设计说明-cad打开.dwg
补偿器参数.png
2 地下一、二层平面图应标注管道管径及管道类型,补偿器给出实际设计要求补偿量;:
地下一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0315.dwg
地下二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dwg
3 各层应根据管综给出剖面图,确定每层的净高;:
商业一:
1层:
一层商业1剖面.png
一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一1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1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1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2层:
二层商1西塔部分剖面.jpg
二层商业1剖面.jp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3层:
三层商业1剖面.jpg
三层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一3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3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3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4层:
商业1四层剖面.png
商业1西塔部分剖面.png
商业一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5层:
五层影院过道剖面.jpg
五层西塔部分剖面.jpg
商业一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一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一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商业二:
1层:
一层剖面.PNG
商业二1层水支架深化图1.bak
商业二1层水支架深化图1.dwg
支架统计书.xls
2层:
商业2二层剖面.pn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2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3层:
商业2三层剖面.png
商业二三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三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三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4层:
商业二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4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四层剖面.jpg
支架统计书.xls
5层:
商业2五层剖面.png
商业二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5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6层:
商业2六层剖面.png
商业二6层水管支架深化图.bak
商业二6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商业二6层水管支架深化图.pcp
支架统计书.xls
4 商业二的三层管道管道和建筑平面结合错位,需要调整;:
商业二三层水管支架深化图.dwg
5 平面图缺少管线类型和管径、管线定位等有效信息,缺少风管主风管、桥架等其他管线综合。:
地下二层管综及支吊架平面图.dwg




DB42/T 1375-2018 光伏电站效率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资源简介/截图:

ICs07.060
A47  DB42
备案号:60279-2018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375—2018
光伏电站效率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2018-07-19发布2018-09-20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T 1375,DB42/T 1375-2018,光伏电站,效率评估指标,计算方法,DB42/T 1375-2018 光伏电站效率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电站效率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内后期使用中的并网儿伏发电系统效率评估,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参照执行。
本标准可为光伏行业从业技术大员编制电站可研和优化设k系统集成商/业主/投资者收益评估、系统维护人员运行管理以及电万部门制定光伏发电规划、调度等提秋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重用是必不可少的。九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作仅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明客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95.3明光伏器件的量原理及标准光幅度数据
GB/T31163太阳能资源术语
CNCA/CTS 0916井网光伏电站性能监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
GB/T34160地面用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检测方法
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国效率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辐射功率solar retion power
太阳以辐射形式发射的能量。

3.2
辐[射]照度irradian
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而积上接受到的辐射能。
注:辐[射]照度的测量单位为心传]每平方米(Wm)。
[GB/T31163-2014,定义6.3]
3.3
辐射量irradiation
任一特定时段τ(如日、月、年)内,太阳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kWhm2)。
3.4
标准测试条件standard test condition(STC)
总辐照度1000W/m,电池温度25℃,GB/T6495.3-1996的AM1.5标准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
[CNCA/CTS0016-2015,定义3.7]

3.5
光伏电站额定装机容量rated capacity of photovoltaic plant
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光伏阵列最大输出直流功率。
3.6
光伏组件效率module efficiency
标准测试条件下,受光照组件的最大功率与入射到该组件总面积上的辐照度的百分比。
[GB/T34160-2017,定义3.3]
4评估指标
4.1等价发电时数
单位面积的光伏阵列表面总辐射量(kW粉·m)与光伏阵列标准测试条件下的参考辐射度(1kW·m)之比。

4.2等效时数
光伏系统的交流输出电量(kh)与其光伏阵列额定功率之比。

4.3能效比
并网光伏系统的等效时数与等价发电时数之比。




DB11/T 1773-2022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60
CCS F 12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773-2022
代替DB11/T1773—2020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engineering
2022-12-27发布 2023-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 T 1773-2022,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DB11/T 1773-2022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 1773—2020《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与DB11/T 1773—202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a) 增加了建筑物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物相协调的要求(见 5.1.3);
b) 删除了柔性轻型光伏组件安装要求(见 2020 版 5.2.1.6);
c) 更改了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荷载作用和组合效应计算要求(见5.2.2.2 b,2020版5.2.2.2 b));
d) 增加了组件旁路二极管和防反二极管的要求(见 5.3.1);
e) 增加了光伏组串电流与电缆线径的要求(见 5.3.2.3,2020 版 5.3.2.3);
f) 更改了逆变器符合标准要求的描述(见 5.3.4.1,2020 版 5.3.4.1);
g) 增加了隔离变压器要求(见 5.3.4.5 e));
h) 更改了分布式发电系统快速关断功能要求(见 5.6.1,2020 版 5.6.1);
i) 更改了直流侧防浪涌能力要求(见 5.6.3,2020 版 5.6.3);
j) 增加了无金属边框光伏组件防雷体系要求(见 5.6.5 e));
k) 增加了安装在建筑各部位的光伏组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见 5.6.6);
l) 增加了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系统功能要求和建筑节能要求(见 5.6.7);
m) 增加了有限空间作业的要求(见 5.6.10);
n) 增加了消防安全设计(见 5.6.12);
o) 删除了第九章运行与维护。
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深圳赛能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能源学会、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京能能源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首能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干、郁灿、吴京涛、陈文华、焦垒、李继伟、周巍、魏彤、杜林芳、黄波、李金鸿、王芳、李云浩、刘大为、尤建军、李文峰、贾月芹、陈向春、尹晓博、韩峦、柳晓斌、李忠武、韩一叶、马若腾、吴晓海、方振雷、冯武军、马运涛、董美智、白燕、刘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0年首次发布为DB11/T 1773—2020《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容摘抄: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总体要求、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MW的光伏发电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18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9535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048.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2部分:断路器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6895.32 低压电气装置 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太阳能光伏(PV)电源系统
GB/T 18575 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
GB/T 18802.1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11部分 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31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31部分:用于光伏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911 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 19064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 20052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21086 建筑幕墙
GB/T 29321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GB/T 32512 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
GB/T 33342 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接口技术规范
GB/T 33599 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 3493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规范
GB/T 34933 光伏发电站汇流箱检测技术规程
GB/T 34936 光伏发电站汇流箱技术要求
GB/T 3696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 37408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
3.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PV) power system
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户现场,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系统。简称“光伏系统”。
3.2
光伏组件 photovoltaic(PV) 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电流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光伏组件按太阳电池封装类型可分为玻璃封装光伏组件和柔性封装光伏组件。
3.3
建材型光伏构件 photovoltaic(PV) module as building components
集成封装光伏发电芯片,具有光伏发电功能和建材功能的建材构件。
3.4
柔性光伏组件 flexible photovoltaic(PV) module
采用柔性材料封装,可以一定程度弯曲而保持组件各项性能不被破坏的轻型光伏组件。
3.5
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PV) modules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3.6
光伏阵列 photovoltaic(PV) 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器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4 总体要求
4.1 光伏系统工程应进行勘察与可行性评估,并根据规划设计进行发电量预估。
4.2 光伏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辐照条件、建筑条件、并网条件、雷电环境及有关安全防护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与建筑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应符合安全可靠、适用、环保、美观,便于清洗和维护的要求。
4.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应纳入建筑工程管理,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与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建筑设计应根据光伏组件的类型、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为光伏组件的安装、使用、维护和保养提供必要的承载条件和空间。
4.4 光伏系统的最大系统电压应不大于 1500V DC,建筑光伏系统的最大系统电压宜不大于 1000(+100)V DC。
4.5 无人值守的光伏系统,应设置生产运行远程监控系统,并定期查看设备运行工况;具备条件的,宜布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无人值守的补充监控手段,加强现场安全状态监控特别是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监控。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体要求………………………………………………………………….. 4
5 设计……………………………………………………………………… 4
5.1 一般要求………………………………………………………………. 4
5.2 系统设计………………………………………………………………. 4
5.3 电气设计………………………………………………………………. 6
5.4 接入设计………………………………………………………………. 8
5.5 监控系统……………………………………………………………… 10
5.6 安全要求……………………………………………………………… 10
6 施工…………………………………………………………………….. 11
6.1 一般要求……………………………………………………………… 11
6.2 施工流程……………………………………………………………… 11
6.3 施工要求……………………………………………………………… 13
7 调试…………………………………………………………………….. 18
7.1 一般要求……………………………………………………………… 18
7.2 光伏矩阵调试与检测…………………………………………………….. 19
7.3 逆变器调试与检测………………………………………………………. 19
7.4 并网箱调试与检测………………………………………………………. 19
7.5 监控系统调试………………………………………………………….. 20
7.6 无功补偿装置………………………………………………………….. 20
7.7 系统性能测试………………………………………………………….. 20
8 验收…………………………………………………………………….. 21
8.1 一般要求……………………………………………………………… 21
8.2 验收项目……………………………………………………………… 22




T/CECS 630-2019 建筑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system in buildings
T/CECS630-2019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20年4月1日

T/CECS 630-2019,光伏规范,建筑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T/CECS 630-2019 建筑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 于印发 <2018年第一批 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 〔2018〕 01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 ,编制了本规程 。 本规程共分为 9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与符 号、基本规定、设备与材料、建筑设计、建筑 CIGS光伏系统设 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节能与环保效益评估。

1总则
1.0.1为规范铜钢镓硒薄膜光伏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工程质量,并与建筑协调统一,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工程,以及在既有建筑上改造或增设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与维护。
1.0.3建筑铜钢镓硒薄膜光伏系统应纳人建筑工程管理,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与建筑工程同时投人使用。
1.0.4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以及运行与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系统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system
利用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系统装置。系统主要由铜铟镓硒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等设备及电缆等构成。简称CIGS光伏系统。
2.1.2建筑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系统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system in buildings
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简称建筑CIGS光伏系统。
2.1.3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组件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module
由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玻璃面板、胶膜、背板、接线盒、引出线组成,并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流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发电产品。简称CIGS光伏组件。
2.1.4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电池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cell
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铜铟镓硒薄膜器件。简称CIGS光伏电池。
2.1.5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构件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components
具有建筑构件功能的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发电产品,简称CIGS光伏构件。
2.1.6独立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系统stand-alone 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system
不与公共电网连接的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简称CIGS独立系统,也称离网CIGS光伏系统。
2.1.7并网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系统grid-connected 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system
与公共电网连接的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系统,简称并网CIGS光伏系统。
2.1.8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方阵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array
由若干个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组件或光伏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有固定的支承结构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简称CIGS光伏方阵。
2.1.9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组串CIGS thin-film photovoltaic (PV)string
一个或多个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伏组件串联的电路。简称CIGS光伏组串。
2.1.l0系统费效比cost/benefit ratio of the system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增量投资与系统在正常使用寿命内总节电量的比值,表示利用太阳能节省常规能源电量的投资成本。单位为元/千瓦时[元/kW·h]。
2.2符号
2.2.1能量、功率
2.2.2时间、面积
2.2.3无量纲系数
2.2.4建筑结构
3基本规定
3.0.1建筑CIGS光伏系统应结合建筑功能、日照和安装条件、负荷特点等因素确定光伏系统容量,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美观、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3.0.2建筑并网CIGS光伏系统的电量可全额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不足的电力由公共电网调节,并网点宜位于建筑内部或附近。
3.0.3在既有建筑上安装CIGS光伏系统,应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及电气安全进行复核,满足要求后,方可实施。
3.0.4建筑CIGS光伏系统应纳入建筑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荷载计算中。
3.0.5建筑CIGS光伏系统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4设备与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CIGS光伏系统的设备与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4.1.2建筑CIGS光伏系统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材料之间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应具有匹配性。
2作为受力构件时,应满足安装部位所需要的刚度、强度和耐候性要求。
4.1.3建筑CIGS光伏系统材料、构配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建筑耐火等级的要求。
4.1.4材料及器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应满足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和环境要求。
4.1.5建筑CIGS光伏系统的汇流设备、逆变器、变压器和交流配电柜等电气设备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7251.1的有关规定,其标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设备电源特性的标记安全要求》GB17285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系统电压、电流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4.2光伏组件
4.2.1建筑CIGS光伏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正常条件下,CIGS光伏组件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应低于25年。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与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6)
4设备与材料……………(7)
4.1一般规定……………(7)
4.2光伏组件……………(7)
4.3直流汇流设备……(9)
4.4逆变器…(10)
4.5蓄电池与充电控制装置………(10)
4.6电缆…(11)
4.7金属、玻璃和密封材料……(13)
5建筑设计………(16)
5.1一般规定………………(16)
5.2规划与建筑设计……(16)
5.3结构设计………(17)
5.4构造要求…………(20)
6建筑CIGS光伏系统设计………(23)
6.1一般规定………(23)
6.2独立系统…………(23)
6.3并网系统………………(25)
6.4系统接入(26)
6.5光伏方阵(27)
6.6储能系统(30)
6.7布线系统(32)
6.8监测系统(34)
6.9防雷与接地(34)
6.10防火(36)
6.11发电量计算(36)
7施工与验收(37)
7.1一般规定(37)
7.2安装工程(37)
7.3设备与系统调试(39)
7.4工程验收(40)
8运行与维护(41)
8.1一般规定(41)
8.2光伏方阵(41)
8.3逆变器…(42)
8.4蓄电池与充放电控制装置(42)
8.5数据传输系统(43)
8.6电缆(43)
8.7防雷与接地(43)
9节能与环保效益评估(45)
9.1一般规定(45)
9.2系统节能效益评估(45)
9.3系统环保效益评估(46)
9.4系统实际运行效益评估(47)
9.5系统效益定期检测、长期监测和性能分级评估…(47)
本规程用词说明·(48)
引用标准名录(49)
附:条文说明(51)




DB37/5007-2014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Sola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DB37/ 5007-20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2655-2014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施行日期:2 0 1 4 年 0 7 月 0 1 日

DB37/5007-2014,DB37/5007-2014规范,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系统,DB37/5007-2014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我省建筑工程中得到大量应 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了充分发挥太阳能光 伏建筑应用的技术特点,加快推广应用步伐,确保工程应用质量, 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组织有关 单位和专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共同编写了本技术 规程。

本规程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光伏系统设计、光伏建筑一体化 设计、光伏系统安装和调试、工程质量验收、运行与维护等内容,对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本规程 是我省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质监等单 位控制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工程质量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规程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总 则

1.0.1为推动太阳能光伏系统(简称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 促进光伏系统建筑一体化发展,规范光伏系统的设计、安装、检测 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既有工业与民用建筑 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运行维护。

1.0.3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应与建筑统 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1.0.4 在既有建筑上安装或改造光伏系统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 进行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设计、安装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 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太阳能光伏系统solar photovoltaic(PV)syste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简称光伏系统。
2.0.2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atic(BPV)
通过设计施工,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和相互协调。
2.0.3并网光伏系统grid-connected PV system
与公共电网联接的光伏系统。
2.0.4独立光伏系统stand-alone PV system
不与公共电网联接的光伏系统,也称离网光伏系统。
2.0.5太阳能辐照度irradiance
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功率。
2.0.6辐照量irradiation
在给定时间间隔内辐照度的积分。
2.0.7峰值目照时数peak sun hours
将太阳辐照量折算成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1000/㎡2,光谐AM1.5和环境温度25℃)下的小时数。
2.0.8光伏电池PV cell
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也称太阳能电池。
2.0.9光伏组件PV module
由若干光伏电池进行内部联结并封装、能输出直流电流、最基本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也称太阳能电池组件。
2.0.10光伏方阵PV array
由若干光伏组件或光伏构件通过机械及电气方式组装成型、并安装在支撑装置上的直流发电单元。
2.0.11光伏组件倾角PV moudule tilt angle
光伏组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0.12峰瓦(Wp)Peak Watt
指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其需在25℃,太阳光源辐照度1000W/m2,符合AM1.5标准的太阳光谐辐照度等测试条件下获得。
2.0.13建材型光伏组件building material-integrated PV module
指太阳能电池与瓦、砖、卷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建筑材料或构件,如光伏瓦、光伏砖、光伏屋面卷材等。
2.0.14构件型光伏组件building component-integrated PV module
组合在一起或独立成为建筑构件的光伏构件,如以标准普通光伏组件或根据建筑要求定制的光伏组件构成墙板、幕墙、屋面板、雨篷构件、遮阳构件、栏板构件等。
2.0.15普通型光伏组件building envelope-mounted PV module
在屋顶或墙面上架空安装的光伏组件。
2.0.16光伏汇流箱PV connecting box
保证光伏组件有序连接和汇流功能的接线装置。
2.0.17直流主开关DC main switch
安装在光伏方阵输出汇总点与后续设备之间的开关,包括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
2.0.18直流分开关DC branch switch
安装在光伏方阵侧,为维护、检查方阵,或分离异常光伏组件而设置的开关,包括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
2.0.19并同点PV point of inter connection(PO)
指光伏电站与电同之间的直接连接点,也是光伏电站解并列点。
2.0.20逆变器inverter
光伏系统内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
2.0.21孤岛效应islanding effect
电同失压时,并网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同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2.0.22电同保护装置protection device for grid
检测光伏系统并网的运行状态,在技术指标超限情况下将光伏系统与电同安全解列的装置。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光伏发电工程典型设计.pdf

资源简介/截图:

光伏发电,设计原则,标准图集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Datang Corporation Ltd. 光伏发电工程典型设计 工程管理部 2020年7月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光伏发电工程典型设计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定语与术语. 4 4.编制原则. 7 5.典型设计方案. 8 5.1.光资源评估及发电量估算. ….8 5.1.1.设计原则, 8 5.1.2.光资源评估 5.1.3.发电量估算.. ….10 5.2.光伏系统设计方案.. .11 5.2.1.具体选型原则 .12 5.2.2.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15 5.3.光伏阵列总平面布置 .16 5.3.1.一般规定 …16 5.3.2. 光伏电站总平面布置原则 .17 5.3.3. 光伏电站站区道路布置. .18 5.3.4. 光伏发电站场区的竖向布置 ….18 5.3.5. 光伏电站施工区规划 …….18 5.3.6. 光伏方阵布置…. .18 5.4.电气一次. .20 5.4.1.设计原则.. .20 5.4.2.设计方案, 24 5.5.电气二次.. ……25 5.5.1.设计原则……. ………25 5.5.2.技术功能要求… …26 5.6.集电线路. ..34 5.7.光伏支架… ……..35 5.7.1.支架选型.. ….35 5.7.2.设计原则. ..36 5.7.3. 支架变形规定. 5.7.4. 支架构造规定. ……36 5.7.5. 防腐 5.7.6. 跟踪系统 ……..38 5.7.7. 荷载和作用组合 …..39 5.7.8. 支架常用结构体系. ..41 5.7.9. 参考支架结构图 ..42 5.8.支架基础. ..45 5.8.1.一般规定. ..45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光伏发电工程典型设计 5.8.2. 基础分类与选型. …45 5.8.3. 构造规定 …..50 5.8.4. 设计主要内容. ……51 5.8.5. 材料强度 ….52 5.8.6. 基础防腐. 5.8.7. 支架与基础的连接.. …..52 5.9.漂浮式水上光伏技术要求 ….53 5.9.1. 总体要求 ……53 5.9.2. 浮体环保要求. ….53 5.9.3. 浮体物理性能.. …….53 5.9.4. 浮体力学性能. ….53 5.9.5. 浮体热学性能. ……54 5.9.6. 浮体耐候性能. ………54 5.9.7. 浮体防火性能.. …..54 5.9.8. 锚固系统要求 ..54 5.10.升压站布置 ……55 5.10.1.设计原则…. ….55 5.10.2.一般规定 ..56 5.10.3.站内道路设计.. ….57 5.10.4.管沟布置. ….57 5.11.房建工程. ……..58 5.11.1.一般规定…. …58 5.11.2.升压站建筑设计… …58 5.11.3.升压站结构设计 ……..59 5.12.给排水及消防.. ….61 5.12.1.给排水设计….. ….61 5.12.2.工程消防设计. 5.13.采暖和通风….. ……65 5.14.清洗及运维. …….65 5.15.农光互补运行主体及合作模…




2024.06.11-河南省《县域示范性公用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规范》DB41_T 2635-2024

ICS 43.120 CCS T 47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635—2024 县域示范性公用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 建设规范 2024 – 03 – 12 发布 2024 – 06 – 11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635-202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2 4 基本要求 . . . 3 5 充电站规划 . . . 3 6 供配电系统 . . . 4 7 充电系统 . . . 5 8 监控和通信 . . . 6 9 土建 . . . 6 10 消防 . . . 7 11 节能与环保 . . . 7 12 互联互通 . . . 7 13 施工 . . . 7 14 竣工验收 . . . 8 附 录 A (资料性) 县域充电站设计方案 . . 9 附 录 B (资料性) 电动汽车充电站验收申请书和验收证书样式 . 12 附 录 C (资料性) 电动汽车充电站验收表 . . 14 I DB41/T 263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 公司、河南九域腾龙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许继电源有限公司、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市 颖达热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宏坤、卜飞飞、王圆圆、杨洋、王世谦、华远鹏、贾一博、李干生、齐兰涛、 韩丁、王涵、李延明、杨晓持、武玉丰、闫利、时昱、王玉乐、武鸿斌、常安、韩念、李登阳、宋兵兵、 陈卓、张光辉、邵颖彪、丁同乐、王始龙、孙广强、焦建通、李蕾、于怡宁、任宗强、赵新波、符玉。 II DB41/T 2635-2024 县域示范性公用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县域示范性公用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基本要求、充电站规划、供配电系统、充电 系统、监控与通信、土建、消防、节能与环保、互联互通、施工和竣工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县域示范性公用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7930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GB/T 28569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GB/T 29316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 GB/T 29317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 29318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 GB/T 29781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GB/T 36278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 GB/T 41578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




2024年及2023年最新海南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导则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海南省各市县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促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提升投资效益,全面提升海南省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组织;5.全过程项目管理;6.专业咨询。

本导则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导则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59号,邮编:570203,电话:0898-65336233,电子邮箱:jianguanchu2021@163.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三亚市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协会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工程咨询部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林振  杨俊超  朱  燕  高  鹏  李石磊  

连新华  陈建荣  殷  缘  裴文峰  刘  晗  

李明华  张长来

主要审查人:李启明、陈德雄、叶孙清、赖自浪、吴多聪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海南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导则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海南省各市县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促进提高工程建 设质量和运营效率,提升投资效益,全面提升海南省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 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组 织;5.全过程项目管理;6.专业咨询管理。 本导则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海南省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 日常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导则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和建议,请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海南省建设标准定额站(地址:海南省 海口市美兰区白龙南路77号,邮编:570203,电话:0898-65359219,电子邮箱: bzk_dez@hainan.gov.cn),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三亚市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协会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工程咨询部有限公司 海南威特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林振 杨俊超 朱 燕 高 鹏 李石磊 连新华 陈建荣 殷 缘 傅新林 主要审查人: 1 目 录 1 总 则 . 3 2 术 语 . 4 3 基本规定 . 4 4 全过程工程咨询组织 . 7 一般规定 . 7 项目相关方分工、职责和权限 . 7 任命总咨询师和组建全过程咨询管理部 . 9 全过程咨询管理部职能及岗位设置 . 18 总咨询师任职条件、职责和权限 . 29 部门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职责和权限 . 30 5 全过程项目管理 . 14 一般规定 . 14 策划管理 . 14 投资决策管理 . 16 工程勘察管理 . 16 设计管理 . 29 报批报建管理 . 27 成本合约与招标采购管理 . 28 施工管理 . 36 6 专业咨询管理 . 39 一般规定 . 39 绿色低碳建筑咨询管理 . 39 BIM咨询管理 . 40 装配式建筑咨询管理 . 41 运营维护咨询管理 . 41 附录A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清单表 . 42 附录B 建设项目相关方职责分工及工作成果表 . 49 附录C 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费参考费率表 . 54 1




建筑施工企业智慧建造研究与实践创精品工程经验交流.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建筑施工,智慧,精品工程,经验交流,工程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 智慧建造研究与实践
目录|Contents >>>>> PART01 智慧建造应用分析 PART02 智慧建造应用案例 PART03 智慧建造应用探索
01 智慧建造应用分析
智慧建造应用分析 >》 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全球信息化发展水平迅速,我国信息化建设 90.00N 80.00% 78.26% 水平正朝着以物联网、云计算、5G为代表现 %0004 63.87% 代信息技术迈进 N00’09 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较为缓慢.

50.00% 48.21% 39.79% 40.SH N00’0e 30.00% 22.02% 24.82% OMR艺 20.00% 18.45% 13.61% 14.90N 10.00% 3.73% 0.00% ■已确规划出近两年式更远的意化用目补正在现划中,具信内商还没出来没有报划,就是几个项目在用着看 应两不到一年 以应用1-2年 以应用3-年 以应用5年以上 信息化技术应用年限 在阶,还资有在项上应用 35.2% 店期不到一年 16.8% 以店用12年 以店期35年 17.0% 以店用1年以上 5.2% 不装 9.90 0.0%
智慧建造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精、尖项目数量急剧增加,只有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满足项目管理需求 中国尊 上海深坑酒店 FAST 港珠澳大桥 华润春笋大厦 杭州湾大桥 北京大兴机场 启示




中铁 地铁市政项目现场标准化图解.docx

资源简介/截图:

2.0,docx,图解,地铁,标准化,工程管理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1工点围挡 驻地围挡采用PVC板围挡,底部采用砖砌砌筑,特殊要求地段可采取其他形式围挡(围墙):围挡为 蓝色,底部涂刷黄黑相间的油漆.

驻地围挡实景图 2.泥浆池 基本要求:混浆池结构分砖砌结构和钢制泥浆箱结构,对于砂砾、淤泥质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宜采 用钢制泥浆箱结构,对于地质较好的地段可以采用砖砌结构.

强制要求:混浆池储浆量不小于2倍的单幅墙的使用量,尺寸不小于25m×5m×2m(长×宽×深), 基底采用C15混凝土浇筑,池身采用实心砖砌筑.

泥浆池的排列要整齐、有序,靠近便道一侧纵向边 缘成一直线,整齐美观.

混浆箱储浆量不小于2倍的单幅增的使用量,底部设阀门,方便冲洗.

泥浆池构造图 3给排水、排污 场地规划布置需充分考虑场地内排水、硬化施工前将管道、管线通过暗沟、预埋管道的形式与硬 化场地同步施工,硬化路面根据排水沟位置设置0.5%横向排水坡度.

其中驻地雨水沟尺寸为0.2m(宽) X0.15m(深)砖砌水沟、砂浆抹面;水沟采用复合格栅盖板;施工场地内的水沟的横断面尺寸为 20cm×30cm,水沟采用镀锌钢格栅盖板.

1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THE TIFTH CONSTRUCTIONLLTD OF CHINATIESUU VIVL ENGINEERING GROUP
铁算原面 200 75 0 砖磁航或砼浇筑 排水沟(二)制面透视图 排水沟剖面图(二) 图1驻地水沟构造图 图2场地内水沟实物图 4三级沉淀池 施工现场钻孔灌柱桩、地连墙施工、注浆等地基加固作业,要做好排水措施,排放污水都必须经 三级沉淀池处理.

沉淀池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进行浇筑,厚度为10cm,并由人工收光抹面.

墙身采用24砖墙砌筑, 设2个2mx1m水池和1个2m2xn水池,深度为2m.

隔墙设置泄水孔,尺寸为20cmx30cm,池内墙全部用M10 砂浆抹面封闭.

三级储沉淀池实物图 5.洗车池 洗轮机基础为C25混凝土,进水沟及沉淀池为砖砌结构,底部坡度均为2%,水沟内侧及底部采用 M10砂浆抹面.洗车槽长560cm,宽384cm,沉淀池四周设置1.2m高防护栏.

2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A-A剖面 C-C剖面 图1结构图 图2洗车池 3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6.围护桩导向圈 基本要求:导向圈采用定型钢模制作,钢模厚度需满足强度要求;采用方木、槽钢等连接件保证模板 稳固,浇筑过程不移位、不变形.

导向圈要置于稳固地基上.

强制要求:放料时避免混凝土冲击模板,布料后采用小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抹面收光,保证平整度要 求;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不得用蛮力进行,具体见下图.

图1模板安装图 图2导向圈成型图 7.主体结构钢筋套筒连接质量要求 (1)钢筋接头平齐无凹坑,端部横截面无毛刺,套筒连接后露丝圈数不大于1.5圈,钢筋与套筒之间无间 隙:(2)钢筋接头滚丝并切割打磨完成后不能立即安装使用的和接头不能及时进行连接,采取胶套帽防雨 防锈.

钢筋端头切合打磨后效果图 直螺纹带帽保护 安设后的钢筋直螺纹带帽保护 车站侧墙 车站立柱及梁板 地铁盾构管片安装后外观 4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THE FIFTHCONSTRUCTIONLLTDOF CHINA TIESUU VVIL ENGINEERING GROUP




DB12/T 1031-202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

资源简介/截图:

ICS13.200
CCS A 90 DB12
天津市地方标准
DB12/T1031—202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emergency shelters
2021-01-21发布 2021-03-01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DB12/T 1031,DB12/T 1031-2021,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DB12/T 1031-202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基本要求、功能分区要求和应急设施配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急避难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7准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35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
GB5041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50763无障得设计规范
GB51143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T51327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
GJB3502军用永备直升机场场道工程建设标准
M5013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请选择适当的引导语
3.1
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 shelter
配置应急设施,用于因灾害产生的避难人员生活保障及集中救援的避难场地及避难建筑。

3.2
紧急避难场所emergency evacuation and embarkation shelter
用于避难人员就近紧急或临时避难的场所,也是避难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难场所的过渡性场所。
3.3
固定避难场所resident 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
具备避难宿住功能和相应应急设施,用于避难人员固定避难和进行集中性救援的避难场所。
3.4
中心避难场所central 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
具备救灾指挥、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医疗卫生、专业救灾队伍场地等功能的固定避难场所。
3.5
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area of 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ing service
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避难宿住功能指定服务范围,该服务范围内的避难人员被指定使用场所内的应急设施。
3.6
避难场地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ing site
应急避难场所内可供应急避难或临时搭建工程设施的空场地。
3.7
应急设施emergency facilities
应急避难场所配置的,用于保障抢险救援避难员生活的工程设施。
3.8
有效避难面积effective and safe area for 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ing
应急避难场所内,除去水面以及其他不宜收的场所面积外,用于人员宿住和人员活动的面积。
3.9
人均有效避难面积percapita effective area
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与场所所容纳避难人员人数之比。
4基本要求
4.1一股要求
4.1.1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平灾结合、易于通达、便于管理”的原则。
4.1.2应急避难场所的用地范围、性质、等级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并以批准的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和各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为依据。
4.1.3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应包括总体设计、避难场地设计、避难设施设计、应急转换设计等。
4.1.4应急避难场所按安置时限和功能分为三级:紧急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中心避难场所。
4.1.5城市级应急指挥管理、医疗卫生救护、物资储备分发等设施应单独设置应急功能分区,并宜依次选择设置在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
4.1.6应急设施应符合无障码要求,按照GB50763的要求设置。
4.1.7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应以不影响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为前提。场所内的古树名木、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构筑)物应采取保护措施,并符合GB50357、GB51192的相关规定。
4.2应急避难场所分级控制要求4.2.1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应满足以下开放时间要求:
a)紧急避难场所:可容纳避难人员避难1天以内:
b)固定避难场所:可容纳避难人员避难30天以内;
c)中心避难场所:可容纳避难人员避难30天以上。
4.2.2各级应急避难场所避难疏散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
a)紧急避难场所,疏散距离步行时长不宜超过10分钟,以服务半径简易计算不宜超过500米;
b)固定避难场所,疏散距离步行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一20分钟,以服务半径简易计算不宜超过1000米~1500米;
c)中心避难场所所配置的城市级应急功能服务范围,宜按建设用地规模不大于3平方公里、服务总人口不大于30万人控制,并不应超过建设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服务总人口50万人;承担的固定避难任务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00米。
4.2.3各级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应满足以下要求:
a)紧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而积不宜小于1000平方米;
b)固定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不宜小于10000平方米;
c)中心避难场所的城市级应急功能用地规模按服务总人口50万人不宜小于20公顷,按服务总人口30万人不宜小于15公顷:承担的固定避难任务的有效避难面积应满足固定避难场所要求。
4.2.4各级应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应满足以下要求:
a)紧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应小于1平方米;
b)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c)中心避难场所承担的固定避难任务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应满足固定避难场所要求。
4.3设防要求
4.3.1应急避难场所的设防目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遭受不高于天津市设计规范设防水准灾害的影响下,应急设施不应发生严重破坏,且能及时恢复:紧急引入的应急避难设施应能顺利安装和启用:
b)在遭受高于天津市设计规范设防水准灾害的影响下,应急避难场所应能用于人员避难,在周边遭受严重灾害和次生灾害影响时应能保证基本安全及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存。
4.3.2应急避难场所的抗震设防烈度标准应高于天津市基本抗震设防烈度1度执行。
4.3.3位于防洪保护区的防洪避难场所的设定防御标准应高于天津市防护标准所确定的淹没水位,且避洪场地的应急避难区的场地标高应按该地区的历史最大洪水水位确定,且安全超高不应低于0.5米。
4.3.4应急避难场所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中心避难场所及其周边区域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5年;
b)固定避难场所及其周边区域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3年。
4.4场址选择要求
4.4.1应急避难场所应优先选择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势较高、有利于排水、空气流通、具备一定基础设施的公园、绿地、广场、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与设施,其周边应保证道路畅通、交通便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中心避难场所宜选择在与城镇外部有可靠交通连接、易于伤员转运和物资运送,并与周边应急避难场所有疏散道路联系的地段;
b)固定避难场所宜选择在交通便利、有效避难面积充足、能与责任区内居住区建立安全避难联系、便于人员进入和疏的地段:)紧急避难场所可选择居住小区内的花园、广场、空地和街头绿地等;
c)固定避难场所和中心避难场所可利用相邻或相近的且抗灾设防标准高、抗灾能力好的各类公共设施,按充分发挥平灾结合效益的原则整合而成。
4.4.2应急避难场所场址选择应满足GB50011、GB50021、GB/T51327、GB50413的有关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应避开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等危险地段,并应避开行洪区、指定的分洪口、洪水期间进洪或退洪主流区及山洪威胁区;
b)应急避难场所场地应避开高压线走廊区域;
c)应急避难场地应处于周围建(构)筑物倒塌影响范围以外,并应保持安全距离;
d)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应避开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存放点、严重污染源以及其他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要求,有火灾或爆炸危险源时,应设防火安全带;
e)应急避难场所内的应急功能区与周围易燃建筑等一般火灾危险源之间应设置不小于30米的防火安全带,距易燃易爆工厂、仓库、供气厂、储气站等重大火灾或爆炸危险源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米;
f)应急避难场所内的重要应急功能区不宜设置在稳定年限较短的地下采空区,当无法避开时,应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制定利用方案;
g)周边或内部林木分布较多的应急避难场所,宜通过防火树林带等防火隔离措施防止次生火灾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