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3030-2023《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资源简介/截图:

DB51/T,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林区防火道路,防火专用道路,DB51/T《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处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并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明贵、余志宇、吴良雄、陈名亮、李存俐、黄金国、刘广兵、江勇、王宗刚、骆长明、梁桥、李国兵、刘劲松。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尹波、姚劲松、刘波、蔡凡隆、尹忠、冯佳、刘素芳、廖清贵、周兴霞。

四川省是森林资源大省,防火形势严峻。2019~2020 年木里县、西昌市相继发生“3.30”特大森林火灾,造成森林资源和人员重大伤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国务院督导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督导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制定了《森林草原防灭火道路与航空灭火设施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其中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建设作为具体措施被纳入了整治实施方案。
四川省自天然林停止采伐后,新建防火道路基本停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防灭火道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为充分吸收近年来林区防火道路及相关林区道路建设中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借鉴国内外林区道路建设成果,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全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建设,本文件依据《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林区公路设计规范》(LY/T5005-2014)、《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国有林场林区道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交规划发[2018]24 号)、《四川省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 年)等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结合四川省林区防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四川林区范围广,各地防灭火情况差异大,需要因地制宜确定符合现阶段防灭火实际的技术标准和确定符合目前经济条件的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标。防火专用道路作为林区永久性基础设施,应与林火阻 隔、防火监测系统等通筹规划,注重其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目前,全省林区路网密度仅 1.74米/公顷,低于全国 1.8 米/公顷的平均水平。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全省应力争达到近期 2.5 米/公顷,期末 3.1 米/公顷的全国目标; 在Ⅰ级火险区、高危区区域,有条件的地方,更应加大路网建设密度。通过有序推进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建设,逐步提高路网密度,不断提升全省林区防火道路应急救援能力。

DB51/T,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林区防火道路,防火专用道路,DB51/T《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四川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
1 总则
1.0.1 为规范全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森林和草原新建、改扩建防火专用道路设计。
1.0.3 林区内纳入国家或地方交通运输路网的公路,采用交通行业公路标准建设。
1.0.4 道路建设应贯彻保护森林植被、节约用地、减少生态干扰的原则,道路用地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道路用地范围为路堤两侧排水沟的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边坡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边缘)以外不小于 1m 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林防一级道路不小于 2m 范围内的土地为道路用地范围。
b) 防火专用道路符合林火阻隔系统工程条件的路段,应根据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路段位置、阻隔带宽度和长度,按照防火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
c)桥梁、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等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d) 不良地质及特殊土地段,需采取综合处治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1.0.5 道路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道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b) 道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植被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c)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
d) 道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
1.0.6 道路需要采取分期修建方案时,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并为后期工程的修建留有余地和创造有利条件。
1.0.7 道路改扩建时,应对改扩建方案和局部新建方案进行比选论证。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工程。
1.0.8 防火专用道路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22-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18833 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GB50068-201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T 51224-2017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LY/T 1063-2008 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LY/T 1953—2011 自然保护区设施标志规范
LY/T 2662—2016 森林消防安全标志及设置要求
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4)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LY/T 5007-2014 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
LY/T 5005-2014 林区公路设计规范
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T D60-01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 D6l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2231-01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林区防火专用道路(车行道路)
在林区内,修建的以林区防火为主要用途的供汽车运输行驶的专用道路。
3.2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巡护道路)
在林区内,修建的用于深入林区,开展野外巡护防火,依自然地势设置的自然坡道或人工阶梯式道路。
3.3道路改扩建
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为提高技术等级、通行能力或改善技术指标而进行的道路建设工程,包括道路的改建、扩建等。
3.4设计速度
确定道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
3.5设计车辆
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代表车型,其外廓尺寸、载质量和动力性能是确定道路几何参数的主要依据。
3.6 避车道
道路上供车辆交错避让或超车的加宽车道。
3.7林火阻隔系统
林区内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符合防火标准要求的,具有一定宽度的,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封闭式的带状障碍物集成体系。按阻隔障碍物的构成,包括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组合阻隔带四类。
3.8全省森林火险区划等级
根据 LY/T 1063-2008,结合县(市、区)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人口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防火期月平均气温、防火期月平均风速、路网密度等,划分为Ⅰ、Ⅱ、Ⅲ三级。
3.9全省森林防火建设分区
根据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结合县(市、区)的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和自然保护地等,划分为森林火灾高危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和一般森林火险区共 3 个区。
4 防火专用道路规划
4.1 一般规定
4.1.1 防火专用道路由车行道路和巡护道路两部分组成。
4.1.2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应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
4.1.3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要根据全省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全省森林防火建设分区,综合考虑,优先规划高危区区域的道路建设。应优化路网规划,加大路网建设,逐步提高路网密度,不断提升全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应急救援能力。
4.1.4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按照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升级改造集材废弃路和简易路,适当连通林区内部断头路和新修道路,以提高道路通达率。
4.1.5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要与林业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林火阻隔系统,尽量不占或少占林地,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4.1.6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在地形、地质等可能情况下,要尽量衔接局(场)址、管护站、护林点、直升机停机坪、取水点等,以提升道路防灭火和服务林区生态建设功能。
4.2 车行道路
4.2.1 根据车行道路在林区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等,结合道路辐射林地面积、沿线森林资源分布状况等实际情况,车行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a) 主干路:在林区防火路网中起骨干作用。包括:火险区或局(场)的对外连接道路;火险区起骨干作用的环形道路;局址与场址间的连接道路;连接多个场址的道路;航空护林防火机场的进场道路。




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方案.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一体化,源网,示范,荷储,设计资料

XX市“源网荷储”(市场化) 一体化示范项目 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概述. 1.1 地理位置概况 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 1.3 建设方案概述 6 1.4 示范意义 2 方案总则 8 2.1 “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必要性 8 2.1.1发展趋势 .8 2.1.2政策环境. 2.1.3“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必要性 10 2.2 方案规划的原则与依据.

11 2.2.1规划原则 ..11 2.2.2规划依据 12 2.3 指导思想 ..12 2.4 基本原则. …1. 3 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 13 3.1 风能资源 …13 3.1.1区域风能资源 ..1. 3.1.2XX市风能资源 .16 3.2 太阳能资源. ..21 3.2.1区域太阳能资源. …1 3.2.2XX市太阳能资源.. .22 4 电网发展规划 .25 4.1 电力系统现状 .25 4.1.1XX省电网现状. 25 4.1.2XX地区电网现状 27
4.1.3XX市电网现状 .28 4.2 电网发展规划 ..8 4.2.1电网发展规划. ..8 4.2.2电源装机规划 ..28 5 电力消纳分析.. …9 5.1 电力负荷分析.

..29 5.1.1XX市工业发展规划. 5.1.2电能替代.. ..0 5.2 新能源出力特性分析 ..31 5.2.1储能系统必要性. ..3 5.2.2储能系统选型. ..34 5.3 调峰电源规划 …4. 5.4 消纳问题分析 36 5.4.1XX市电力平衡分析 .36 5.4.2XX市消纳问题分析 .37 6 建设方案布局. .42 6.1 可再生能源项目方案. .42 6.1.1方案选址原则. …42 6.1.2示范项目建设模式 42 6.1.3建设项目选址. 44 6.1.4建设方案… …44 6.1.5上网电量估算. ..50 6.2 电网及接入系统建设方案, .51 6.2.1加强电网结构方案 …1 6.3 初步接入方案设计. 52 6.3.1XX北部(多宝山220KV变电站区域)接入系统方案.52 6.3.2XX中部接入系统方案.. 6.3.3XX北部接入系统方案. …53 6.4 储能系统建设方案、 54
6.5 建设条件分析 .55 6.5.1工程地质 ..55 6.5.2交通运输条件 .56 6.5.3施工安装条件 .57 6.5.4主要建设方案..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5.5土地综合利用方案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6 投资主体(联合体)概况 …58 7 规划目标及开发时序 …58 7.1 开发时序.

..58 8 外部影响评价, ..60 8.1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60 8.1.1环境现状 …60 8.1.2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3 8.1.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0 8.2 其他合规性评价, …70 8.2.1与XX省新能源政策的相符性 .70 8.2.2项目选址的合理桂 .71 8.2.3与环境墩感目标的合规性分析.

…71 8.2.4总结. …71 6 投资匡算及效益初步分析 .71 9.1 投资匡算. ..1 9.1.1编制依据. ..1 9.1.2主要设备价格.

.72 9.1.3主要材料价格.

..72 9.1.4匡算指标. …72 9.1.5投资匡算表. .72 9.2 初步财务评价.

…73 9.2.1. ..73 10 结论与建议 74
前言 我国政府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

在高速 增长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 此大力开发新能源是现阶段和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瓣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 2020年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 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 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的郑重承诺.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发展战略,完成2030年风电、 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要求.

XX省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下发《关于规划可再生能源基地和优选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

为响应XX省发改委号召,XX集团及旗下企业携手新能源产业链著名企 业拟共同开发XX市百万千瓦综合能源基地,基地内包括光伏和风电电源项目, 同时配套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力图打造XX市“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示 范基地.

1概述 1.1地理位置概况 XX省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西起121° 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 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

面积 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 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欧洲大陆的 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东部近日本海.




NB/T 10799-2021 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能源局,电力能源

ICS27.140 P5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0799—2021 代替DL/T5351一2006,SDJ19一78 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ocal Investigation Data Processing of Hydropower Projects 2021-11-16发布 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Geologocal Investigation Data Processing of Hydropower Projects NB/T10799-2021 代替DL/T5351一2006,SDJ19—78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2年5月16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2北京 NB/T10799-2021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 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12号)的要求, 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 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原始资 料整理、图件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本规程代替了《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制图标准》DL/T5351一 2006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试行) SDJ19—78.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增加了“术语”“原始资料整理”章. 一增加了附录“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修订了《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制图标准》DL/T5351一 2006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试行) SDJ19一78中图件编制的内容. 一—修订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 (试行)SDJ19一78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的内容. 一删除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 (试行)SDJ19一78中“水质分析资料的整理与评价标准”的 内容.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 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NEA/TC15)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 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Ⅲ …




NB/T 11309-2023 电力规划经济分析设计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电力,能源,电力能源

ICS07.040 P11 备案号:J3147-2024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1309—2023 电力规划经济分析设计规程 Code for economic analysis of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2023-10-11发布 2024-04-1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 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的2018年能源领域行业 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 技〔2018]100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方案经济比 选、推荐方案经济分析等.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能源行业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 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 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邮箱: bz_zhongxin@eppei.).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 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范丽霞蔡瑞强 许美朋丁晓宇 杨林杨攀峰赵娟寿倩 易海琼方胜安张会民陈波 杨婷张玮宁康红陈伟鑫 王磊刘宏杨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徐东杰吴敬坤邱健王建 1 张卫东王新雷袁康龙王蒙 王绍德杨帆康义虞瑄 傅华风陈志刚沙志成 2 目 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3) 4方案经济比选 (4) 4.1一般规定 (4) 4.2比选方法 (5) 4.3 比选方法选择 (5) 4.4经济比选综合分析(5) 5推荐方案经济分析 (7) 5.1投资估算 (7) 5.2电价分析 (7) 5.3 不确定性分析 (10) 5.4经济综合分析 (10) 附录A经济比选指标的计算(12) 附录B规划项目电价简化测算方法 (13) 附录C省级电网规划期增量输配电价简化测算方法(15) 本标准用词说明 (16) 附:条文说明 (1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3) 4 Economic parison of schemes.(4)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4) 4.2 Comparison method (5) 4.3 Selection of parison method(5) 4.4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parison(5) 5 Economic analysis of remended scheme(7) 5.1 Investment estimation(7) 5.2 Electricity price analysis(7) 5.3 Uncertainty analysis (10) 5.4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alysis (10) Appendix A Calculation of economic parison indicators (12) Appendix B Simplified method for electricity price of planning project (13) Appendix C Simplified method for incrcmental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lectricity price of provincial grid during planning period(l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16)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7) 2 …




NB/T 35039-2014 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含2019年第1号修改单.pdf

资源简介/截图:

地质,电力能源

ICS27.140 P59 NB 备案号:J1926—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35039-2014 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observation of hydropower projects 2014-10-15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observation of hydropower projects NB/T35039-2014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5年3月1日 2014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observation of hydropower projects NB/T35039-2014 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街19号100005http:i/.cepp.sgcc..cn) 北京博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5年3月第一版2015年3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850毫米×1168毫米32开本2.875印张67千字 印数0001-3000册 统一书号155123◆2242定价24.00元 敬告读者 本书封底贴有防伪标签,刮开涂层可查询真伪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发行部负责退换 …




NBT 10343-2019 水电工程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4)29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地基计算、压实地基、夯实地基、预压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土挤密桩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砂石挤密桩和砂石置换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桩网结构复合地基、高压喷射灌浆加固、注浆加固、抛石挤淤、爆破挤淤。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 2号,邮编:100120)。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CH/T 9017-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三维模型,地理信息,数据库,科技,其他规范

ICS 07.040 CH A75 备案号:37680-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CH/T9017-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 Specificationsforthedatabase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2012-10-26发布 2013-01-01实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发布
CH/T9017-2012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规定 6数据分类与数据库组成 7地形模型库. 8要素模型库 9元数据库… 10数据管理系统 11支撑环境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常见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切片最大等级数参考表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见分辨率正射与真正射影像数据切片最大等级数参考表
CH/T9017-2012 前言 和生产建库等过程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并做出了相应规范。

本标准涵盖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1.1一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陈倬、赵占杰、陶迎春、吴、李扬、刘增良、李治庆、胡圣武、孟勇飞、 刘晓丽、马照亭、林苏靖、赵珂、黄坚、林善红。


CH/T9017-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在数据内容、逻辑关系、数据组织、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库管理 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的建设、更新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4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21740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GB/T23705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CH/T9015一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CH/T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3术语和定义 CH/T9015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three-dimensionalmodelongeographic information 能可视化反映相关地理要素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几何形态、表面纹理及其属性等信息,包括各 种地上主要地理信息的外部及地下空间,不含地上各建(构)筑物地理信息的内部。

本标准中简称三 维模型。

[CH/T9015-2012,定义3.2] 3.2 三维模型源数据库three-dimensionaloriginalmodeldatabase 用于存放原始三维模型数据的数据库,原始三维模型数据是指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的三维模型, 可以用该建模软件打开和编辑,通常以关系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

3.3 三维模型表现数据库three-dimensionalcachemodeldatabase 用于存放三维成果模型数据的数据库,三维成果模型数据是对原始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坐标转换、格 式转换、分层、分块和切片等操作后的数据,通常以关系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存储。

3. 4 瓦片tile 将指定范围的地图按照指定尺寸和指定格式,切成若干行及列的矩形图片。

通常情况下,这些图片 覆盖空间上连片的范围,共用相同的信息内容和图式符号,分别具有唯一标识。

CH/T 9017-2012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LOD细节层次(levelof detail) 5基本规定 5.1空间参考系 三维模型数据库应采用统一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当采用地方坐标系时,应与 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建立严密的转换关系。

5.2时间参考系 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5.3数据规格及命名要求 三维模型数据的规格及命名应符合CH/T9016的规定。

5.4三维模型数据质量 5.4.1质量描述 5.4.1.1三维模型数据质量应采用数据质量元素描述,符合GB/T17941的规定。

数据质量元素包括 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表现精度、属性精度和现势性等内容。

5.4.1.2三维模型数据源、数据加工过程、数据内容取舍和数据更新维护过程等应有质量记录文档。

5.4.2完整性 三维…




广州市三维数字化竣工验收模型交付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三维,数字化,竣工,验收,BIM资料

三维数字化工验收模型交付标准 Standardfor3Ddigital delivery of pleted acceptancemodel 项目标准V1.0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12月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以及《广州市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CIM平台数据库, 建设具有施工图审查、峻工验收备案等功能的CIM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平台标准体系,广州市建设科技 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编制了本标准.

标准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 广泛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信息化领域专家等有关方面意见, 组织进行专题研讨,最终完成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要求:5. 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内容:6.峻工验收交付物数据组织.

本标准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由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16 号广州信息港B座13楼,邮政编码:510665).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中心)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天华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 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3 3.1一般规定. 3.2命名规则.. .3 3.3文件组织… 4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要求 4.1一般规定.. 4.2CIM平台数据要求 .4 4.3峻工验收管理系统数据要求 5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内容 .5 5.1一般规定.. .5 5.2工程图纸交付内容 .5 5.3峻工验收信息模型交付内容. .5 5.4其他文件交付内容.. .6 6峻工验收交付物数据组织 .8 6.1一般规定.. .8 6.2数据架构.. .8 6.3数据库定义.. .9 附录A峻工验收信息模型交付深度.

10 附录B工程图纸交付深度. .31 附录C其他文件交付深度. .32 附录D峻工验收信息模型单元属性检查信息要求 .35 附录E峻工验收管理系统数据交付要求 ..47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71 附:条文说明. .72
1总则 1.0.1为规范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模型的交付和管理,促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制 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范围内建筑工程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模型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峻工验 收管理系统的交付和管理.

1.0.3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模型的交付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省、市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李生和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数字化重构 城市空间、建筑与设施、资源与环境等实体,监测感知其发展变化、仿真表达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 息,模拟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运营过程,构建起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2.0.2城市信息模型平台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和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构建的各专项应用系统的总和.

简称”CIM平台” 基于模型交付的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成果,包含工程图纸、峻工验收信息模型、其他文件.

简称“峻 工验收交付物”.

2.0.4峻工验收信息模型 BIMin pleted acceptance 符合CIM平台、峻工验收管理系统应用要求的建筑信息模型.

2.0.5峻工验收管理系统 pleted acceptance system 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峻工验收交付物进行集成管理和分析处理的系统.

2




DB11/122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1222——2015

备案号J4683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

Code for accessibility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2016-02-01实施2015-07-08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11 1222-2015,DB11 122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DB11/122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14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检标发【2014】3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成果,结合北京市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8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道路;5.绿地;6.居住建筑公共空间;7.配套公共设施;8.标识系统。

本规程中第7.6.2条为强制性条文,与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中第8.1.4条强制性条文协调一致,必须严格执行。

1.0.1 为全面推进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本市人民的居住生活质量,确保人们在居住区内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区内道路、绿地、居住建筑的公共空间及配套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

1.0.3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我市总体发展的需求,以消除人们在居住环境中的障碍,为各类人群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无障碍设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走道净宽 net width of corridor

通行走道两侧墙面凸出物饰面内缘之间的水平宽度,当墙面设置扶手时,为双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0.2 楼梯段净宽 net width of stairway

楼梯段墙面凸出物饰面与楼梯扶手中心线之间,或楼梯段双面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0.3 门口净宽 net width of doorway

门扇开启后,门框内缘与开启门扇内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4 安全警示线 safety warning line

用于界定和划分危险区域,向人们传递某种注意或警告的信息,以避免人身伤害的提示线。

2.0.5 园路 garden path

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3.0.1 在进行居住区的总图规划时,应同时进行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的分析,确保家庭与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与外部公共场所之间的无障碍衔接。

3.0.2 无障碍设计中应运用通用设计的设计方法,以人为本,使无障碍设施对各类人群都方便适用。

3.0.3 无障碍设施应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不得造成室内外环境污染,其形式、颜色的选择,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及建筑的风格相协调。

3.0.4 居住区和建筑内无障碍标识应纳入居住区环境或建筑内部的标识系统中,设计应科学合理,易于识别,并形成完整的系统,传达有效的信息。

4.1.1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计范围应包括:

1 居住区道路;

2 小区路;

3 组团路;

4 宅间小路。

4.1.2 道路空间内人行系统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

4.1.3 人行系统中无障碍设计设施主要包括缘石坡道、盲道、轮椅坡道、服务设施、标识及信息。

4.2.1 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出入口位置有高差时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4.2.2 居住区级道路设有人行横道时,人行横道两端有高差时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4.2.3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

4.2.4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差应小于 10mm。

4.2.5 宜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4.3.1 居住区内道路应符合无障碍通道要求,人行通道的行进方向或高差发生变化时,宜设置提示盲道。

4.3.2 居住区内人行道有坡道、轮椅坡道或设有台阶时,距上下坡边缘或踏步起点和终点 250mm~300mm 处宜设置提示盲道。

4.3.3 盲道型材表面应防滑,盲道布设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4.3.4 盲道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

4.4.1 人行系统地面有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

4.4.2 轮椅坡道的坡口与地面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差应小于 10mm。

4.4.3 轮椅坡道的净宽度应不小于 1.00m。

4.4.4 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 300mm 且坡度大于 1:20 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

4.4.5 轮椅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

4.5.1 沿人行系统布置的服务设施不应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

4.5.2 设置服务设施时宜考虑低位服务设施的布设,低位服务设施上表面距地面高度宜为 700mm~850mm,其下部宜至少留出宽 750mm,高 650mm,深 450mm 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

4.5.3 低位服务设施前应有轮椅回转空间,回转直径不小于 1.50m,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4.5.4 设置休息座椅时,应留有轮椅停留及回转空间。

4.5.5 当人行道设有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应在台阶两侧设置扶手。

4.6.1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施应与居住建筑出入口、居住绿地出入口及配套公共设施出入口实现无障碍衔接。

4.6.2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施应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实现无障碍衔接。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5

4 道路 ……………………………………………………………………………………………………………………………………. 6

4.1 设计范围……………………………………………………………………………………………………………………….. 6

4.2 缘石坡道……………………………………………………………………………………………………………………….. 6

4.3 盲道 ……………………………………………………………………………………………………………………………… 6

4.4 轮椅坡道……………………………………………………………………………………………………………………….. 7

4.5 服务设施……………………………………………………………………………………………………………………….. 7

4.6 道路衔接……………………………………………………………………………………………………………………….. 7

5 绿地 ……………………………………………………………………………………………………………………………………. 8

5.1 设计范围……………………………………………………………………………………………………………………….. 8

5.2 无障碍游览路线……………………………………………………………………………………………………………… 8

5.3 出入口…………………………………………………………………………………………………………………………… 9

5.4 园林设施及小品 ……………………………………………………………………………………………………………. 9

5.5 种植 …………………………………………………………………………………………………………………………….. 9

6 居住建筑公共空间………………………………………………………………………………………………………………..11

6.1 出入口…………………………………………………………………………………………………………………………..11

6.2 室外坡道和台阶……………………………………………………………………………………………………………..11

6.3 门厅、公共走廊……………………………………………………………………………………………………………. 12

6.4 楼梯 ……………………………………………………………………………………………………………………………. 13

6.5 电梯 ……………………………………………………………………………………………………………………………. 13

7 配套公共设施 …………………………………………………………………………………………………………………….. 15

7.1 设计范围……………………………………………………………………………………………………………………… 15

7.2 停车 ……………………………………………………………………………………………………………………………. 15

7.3 公共厕所……………………………………………………………………………………………………………………… 16

7.4 出入口…………………………………………………………………………………………………………………………. 16

7.5 门厅、公共走廊……………………………………………………………………………………………………………. 16

7.6 楼梯和电梯 ………………………………………………………………………………………………………………….. 17

7.7 其他 ……………………………………………………………………………………………………………………………. 17

8 标识系统……………………………………………………………………………………………………………………………. 17

本规程用词说明 ………………………………………………………………………………………………………………………. 18

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 19

条文说明 ………………………………………………………………………………………………………………………………… 20




全场景化景观标准指导手册(2024年、郑州万科).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24,pdf,场景,手册,景观,设计资料

郑州方科全场景化景观标准指导手册 (C类产品) 内部文件 vanke 请勿外传
Content 目录 1.前期逻辑梳理 2.全区场景规划空间逻辑 3.全区场景模块 4.智能系统 5.工艺工法 1.1标准体系核心价值 12使用客户构划分 2.1功能板块量观体系 3.1社区入口模块 4.1哲能安坊 5.1拖道设计 13客户功宽求 2.3软景生态系统 2.2 全区规划系统 3.2礼仪前场模块 3.3体验动线授块 检卡门禁 5.2高差设计 1.4 客户生活服务需求 2.4软景植总体原则 3.4单元入口模块 可视安防系统 5.3拖把池设计 3.5社区会客厅模块 电子周界报管系统 5.4路设计 1.5全场化生活体验 1.6全场质化原现体系 2.5植物选择一范表 2.6全区场银模块推演 3.6 功能活动区模块 5.5 5.6轻质换填设计 石材辅贴设计 4.2智就生活 -WIFI 5.7本平台设计 5.8水景工艺设计 蓝牙音响 5.9取水口设计 5.10 据水系统设计
前期逻辑梳理
标准体系核心价值 ”以客户体验为中心 客户快验工程质量,从客户体验到产品质量老国全勿最化、工程全强化管经缩标生范行 用户需求 产品质量 客户需求越来越高 产品质量即竞争力 安全性 安全性 舒适性 耐久性 体验性 舒适性 趣味性 持续性
使用客户结构划分 爱是手量适用于年州万产晶.

调暑以即器、小太旧家庭有威 从客户信验出发,音制全质景化指导标生 万科紫台调研数据 成交年龄 置业目的 家庭结构 置业次数 19-209 21-259 16% 在 B028 34-409 11% 102 469 31-359 17% 26-309 42% 81% 11% 万科大都会调研数据 成交年龄 置业目的 家庭结构 置业次数 40-509 8% 50-609 60岁以 BA段 四口之家 10-20 10% 三代风量 2% 共套 7% 9 30% 29% 35 30-409 %56 20-30 自 46% 84% 两日2 65% 无 三0之家 39% 18N 家




DB29-244-2024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424cgnrq36886

DB29-244-2024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为推动京津冀工程建设标准领域协同发展,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下达2022年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住建设[2022]1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预制剪力墙结构;7.叠合剪力墙结构;8.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9.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10.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根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要求,将适用范围由天津地区扩大为京津冀地区,对相应内容进行了修订;2新增了叠合剪力墙结构、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等章节。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第5.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在我市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192号1895天大建
筑创意大厦,邮政编码:300073)。




JTG/T 3331-2024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建筑标准 – 路桥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424gyclb65528

JTG/T 3331-2024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7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函[2017)387号)的要求,由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3-2011)的修订工作。
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和大量的调研工作,汲取了国内相关行业和有关科研院所、高校,设计、施工、检测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内相关标准规范,以发函、实地调研和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完成修订工作。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8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2术语和符号,3采空区勘察,4采空区稳定性评价,5采空区公路设计,五采空区处治设计,7采空区处治施工,8采空区处治监测与检测,附录A采空区勘察方法相关表格,附录B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分区,附录C采空区“垮落带、断裂带”高度的计算方法,附录D覆岩破坏类型,附录E采空区勘察成果相关表格,附录F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计算,附录G公路保护煤柱留设,附录H采室区注浆处治施工
本次修订的内容包括:
1.修订了采空区避让原则和避让条件;
2.新增了采动边坡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及步骤;
3.新增了采空区公路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4.修订了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级标准和采空区公路工程地基容许变形值;
5.补充了路线通过采空区地段的选线技术要求,明确了路基工程通过采空区时,
不进行采空区注浆处治的适用条件;
6.新增了小窑采空区宜采用“探灌结合、动态控制”的原则进行处治设计与施工
的要求;
7.修订了穿越法的适用条件、结构设计技术要求,并删减了实用性受局限的跨
越法;
8.修订了注浆处治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及工序控制、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
9.新增了开挖回填法中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技术要求,补充了强夯施工顺序;
10.修订了采空区处治监测、检测项目和验收标准。




DB29-238-2024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424uwlmr12476

DB29-238-2024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

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下达2022年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住建设[2022]12号)文件要求,编制组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全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天津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DB/T29-238-2016)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规范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5.总体设计;6.结构设计;7.附属系统设计:8.智慧管理系统;9.入廊管线设计。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为了更好构建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综合管廊与直埋管线、缆线管沟相结合的城市市政管网体系,完善了综合管廊体系和相关定义;2.更新了与城市综合管廊相关的标准相协调的要求;3.在规划设计层面上,增加了综合管廊需求和成本控制的关系;4.增加了城市综合管廊与城市空间相协调的要求;5.更新了城市综合管廊舱室整合、断面控制的相关技术要求;6.更新了防火分区、通风分区、逃生距离的设置要求;7.更新了通风换气次数要求;8.优化了综合管廊防灾的相关要求;9.优化了综合管廊结构设计与施工工法相协调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第5.5.2条、第7.7.3条为本规范强制性条文,以斜体字标志的第3.0.5条、第4.1.3条、第4.3.6条、第4.3.8条、第5.5.8条、第7.1.1条、第9.1.1条、第9.4.2条、第9.4.8条、第9.5.5条为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强制性条文,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在我市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地址:天津市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泰南道30号,邮政编码:




DB/T 29-311-2024 天津市区域综合能源站技术规程-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424uxykg43677

DB/T29-311-2024 天津市区域综合能源站技术规程

根据《市建委关于下达2016年天津市建设系统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6]477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12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规划与建筑、冷热负荷计算、冷热源系统、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及智能化设计、监测与控制、施工与验收、试运行与调适、运行管理。
本规程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5号;邮编300074;电话022-23543064;电子邮箱:jidianyanfa@126.com)。本规程主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GB/T 2900.103-2020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电力系统可信性及服务质量

资源简介/截图:

iCS 01.040.29
K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00.103-2020/iEC 60050-692:2017
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 电力系统可信性及服务质量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Depend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IEC 60050-692:2017,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Part 692: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Depend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IDT)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900.103,GB/T 2900.103-2020,发电,服务质量,电力系统可信性,电工术语,输电,配电,GB/T 2900.103-2020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电力系统可信性及服务质量

1范围
GB/T 2900的本部分规定了发电、输电及配电情况下,电力系统可信性及服务质量中的有关术语。
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系统的规划、管理、设计等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系统概念
692-01-01电力的,电气的electric,adj
包含电的,产生电的,由电引起的或由电驱动的。
692-01-02电力系统electric power system
连接发电、输电及配电装置组成的用于提供电能的系统。
注:一个特定的电力系统包含指定范围内所有的用于发电,输电和配电的设备和发电厂。
692-01-03电力网electric power network
用于输电和配电的各种装置、变电站、线路或电缆的组合。
注,电力网各部分的范围可视地理位置、所有权和电压等级等适用标准确定。
[GB/T 2900.50—2008,定义601-01-02]
692-01-04主干电力系统bulk electric system;BES;balk power system;bulk electricity system
主网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由发电、输电设备组成。
注,主干电力系统限于指较大容量的发电设备直接连接至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系统,以此发出并传输电能到主要的工业及配电中心。
注2:在英语中,”composite system”一词也表示这一概念。
[IEC 60050-601:1985,定义601-01-33,增加了英文术语,注1也进行了修订]
692-01-05系统充格度(电力系统的)system adequacy(of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系统在不超过各项额定指标及系统运行限制,且保证各节点电压及系统频率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
下能提供所需总电能的能力,此情况同时包括了考虑计划和非计划系统部分停运。
注1:系统充裕性可用692-11中测量方法量化
注2:本条在IEC 60050-191:1990中的编号为191-21-01,

692-01-06故障(电力系统)fault(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当电力系统中一个或多个元件不能正常运行时系统的一种状态。
示例:短路、线路断开故障、线路间歇性中断。
692-01-07负荷削减(电力系统)load curtailment(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自动或手动(一般由系统调度决定)地开断线路以削减负荷。
692-01-08预想事件(电力系统)credible event(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电力系统中极有可能发生的、需要经过特别设计或操作以应对的不利事件。
示例:发电机组失效、输电线路失效、母线失效或变压器失效。
注:本条在IEC 60050-191:1990中的编号为191-21-02。
692-01-09扰动(电力系统)disturbance(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电力系统故障所造成的停运、强行或无意开断、或重新连接失败。
注:电力系统中的扰动可导致系统过电压,欠电压、浪涌,闪变,中断、谐波、暂态等。
692-01-10系统扰动(电力系统)system disturbance(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导致大范围电能质量问题及电网中断的电力系统运行中非计划内的突发变故。
注:可能引起系统扰动的原因有输电线路故障、发电机组跳机、失负荷、或上述原因的组合。系统扰动可造成频率
或电压异常、电力系统失稳或输电线路的连镇停电,以及大范围的用户负荷中断。
692-01-11系统安全性(电力系统的)system security(of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容忍预想事件而不造成失负荷、系统元件的应力超过额定值或电压及频率偏移越限的能力。
如图A.1所示。
注1:这个概念一般应用于主干电力系统。
注2:相关概念见“故障容错”(192-10-09)。
注3:本条在IEC 60050-191:1990中的编号为191-21-03。




DL/T 2162-2020 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基线负荷评价方法

资源简介/截图:

ICS29.020
CCS F2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62—2020
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基线负荷评价方法
Baseline load assessment method for user participation demand response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2162,DL/T 2162-2020,基线负荷,用户参与需求响应,评价方法,DL/T 2162-2020 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基线负荷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需求响应基线负荷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监管机构、电力公司、电力用户、售电公司或第三方服务商实施需求响应工作,为需求响应基线负荷计算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58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电力系统规划和管理
GB/T2900.84电工术语电价
GB/T2900.87电工术语电力市场
GB/T32127需求响应效果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导则
GB/T37016电力用户需求响应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58、GB/T2900.84、GB/T2900.87、GB/T32127、GB/T37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线负荷baseline load
用户在需求响应期假定不实施需求响应的情况下,按一定时间周期统计计算的负荷曲线。
3.2
基线偏差baseline deviation
在非需求响应日,利用选取的用户基线计算方法,计算假定需求响应事件发生时段的用户基线负荷,与实际消耗的负荷相比较的偏差。
4基线负荷评价原则
4.1公平合理
制定的评价方法应考虑不同的基线负荷计算方法、负荷规模、负荷特性等。
4.2准确简明
用户基线负荷评价方法应基于当前技术水平合理设置阀值,易于管理者与用户的使用。
4.3数据典型
所选择的历史数据应与所计算的用户基线负荷强相关。




高清PDF《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土建工程篇》

资源简介/截图:

土建工程,标准应用指南,电力建设施工,电力建设施工质量,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电力建设施工质量评定,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高清PDF《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土建工程篇》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贯彻《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而编写的。

本书共分五章,主要内容有∶电力工程建设简介、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土建专业简介、土建专业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规程标准简介、执行标准中注意的问题;另外附录中还收入了《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 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本书可供电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主建工程篇/《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编写组编.一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ISBN 978-7-5084-4439-0

Ⅰ 电… Ⅱ.电… Ⅲ.①电力工程——工程质量——质量检验一标准一中国一指南②电力工程∶土木工程一工程质量一质量检验一标准一中国一指南 Ⅳ.TM7-6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7)第026198号

书作出版 发行分者经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土建工程篇《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编写组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市三里河路6号 10004)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电力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只有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其投资效益。

当前,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电力施工企业“产品”是电厂,“产品”的质量需要电力施工、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共同努力。电厂是庞大的生产系统,对其整体质量要求很高、很严。一个阀门渗漏,一颗螺丝松动,一个控制回路线松动就有可能导致停机、停炉,给电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所以每一个电厂的投资者,都会选用一支作风硬、技术高、质量工艺精湛、能创造精品工程的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以保证电厂的运行安全及经济效益。这就对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促使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在管理上下功夫、挖潜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方便电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标准和加深对相关标准的理解,我们在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和其他电厂、电建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丛书,本书是该丛书的第一册土建工程篇,由孟祥泽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朱育才、王正志、郭瓒、王晋生、李凤平、刘锦峰、严蕾、李怀元、李林、李盼、余力、郑春雄等,由孟祥泽统稿并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存在的缺点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电力工程建设简介……………………………………………………………………………… 1

第一节 电力建设概述………………………………………………………………………… 1

第二节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6

第二章 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验………………………………………………………………… 8

第一节 概述……………………………………………………………………………………… 8

第二节 质量检验工作的步骤、原则与方法…………………………………………………… 9

第三节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 10

第四节 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12

第五节 竣工档案资料编制的基本要求 …………………………………………………… 14

第三章 土建专业简介 …………………………………………………………………………… 16

第一节 建筑工程概述 ……………………………………………………………………… 16

第二节 电力土建施工技术的发展…………………………………………………………… 17

第四章 土建专业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规程标准简介…………………………………………… 19

第一节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内容介绍………………… 19

第二节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内容介绍………………………………………… 25

第五章 执行标准中注意的问题…………………………………………………………………… 49

第一节 质量检验评定表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49

第二节 进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的问题……………………………………………………… 58

附录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 DL/T 5210.1—2005…………69

附录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 767

第一章 电力工程建设简介

第一节 电 力 建 设 概 述

电力基本建设是电力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活动,电力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循基建程序。基建程序是指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到竣工投产全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这个次序是由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电力建设程序通常可划分为4个阶段、8个主要步骤。8个主要步骤是∶(1)初步可行性研究。(2)报批项目建议书。(3)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5)施工准备。(6)施工一建筑安装。(7)启动调试。(8)试生产和竣工验收。

前3个步骤属项目决策阶段,第4步骤属项目设计阶段,第5、6、7步骤属施工阶段,第8步骤属竣工验收阶段,见图1-1。有的步骤是相互交叉的,如初步设计和施工准备、施工图和施工、施工和启动调试、调试和试生产。

一、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实现的可能性探讨”,是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环节,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可行性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初步可行性研究”(包括规划选厂)和“可行性研究”(包括工程选厂)两个阶段。“初可”和“可行”的内容基本类同,但研究深度不同。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经过审查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审批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工作。

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项目提出的目的和依据。(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3)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及公用设施情况。(4)建厂条件和厂地选择方案。(5)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6)环境保护、防震、防空要求。(7)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8)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10)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分析论证。




高清PDF《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锅炉篇》

资源简介/截图:

标准应用指南,电力建设施工,电力建设施工质量,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锅炉篇,高清PDF《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锅炉篇》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电力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只有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其投资效益。

当前,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电力施工企业”产品”是电厂,”产品”的质量需要电力施工、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共同努力。电厂是庞大的生产系统,对其整体质量要求很高、很严。一个阀门渗漏,一颗螺丝松动,一个控制回路线松动就有可能导致停机、停炉,给电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所以每一个电厂的投资者,都会选用一支作风硬、技术高、质量工艺精湛、能创造精品工程的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以保证电厂的运行安全及经济效益。这就对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促使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在管理上下功夫、挖潜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方便电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标准和加深对相关标准的理解,我们在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和其他电厂、电建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丛书,本书是该丛书的第二册锅炉篇,由孟样泽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侯锡瑞、王正志、王建新、王晋生、胡安辉、穆大勇、陈文芹、李晓强、王纪宏、薛建利、张斌等,由孟祥泽统稿并定稿。

前言

第一章 电力工程建设简介………………………………………………………………………… 1

第一节 电力建设概述………………………………………………………………………… 1

第二节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6

第二章 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验…………………………………………………………………… 8

第一节 概述……………………………………………………………………………………… 8

第二节 质量检验工作的步骤、原则与方法………………………………………………… 9

第三节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 10

第四节 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12

第五节 竣工档案资料编制的基本要求 …………………………………………………… 14-

第三章 锅炉设备与调试工作简介 …………………………………………………………… 16

第一节 锅炉设备的简介 ……………………………………………………………………… 16

第二节 发电锅炉的分类与主要型式 …………………………………………………………… 21

第三节 锅炉专业调试工作 …………………………………………………………………… 30

第四章 锅炉与调试专业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介………………………………… 38

第一节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第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 38

第二节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39

第三节 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 ………………………………………………………………… 40

第五章 执行标准中注意的问题 ……………………………………………………………… 42

第一节 质量检验评定表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42

第二节 进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的问题…………………………………………………… 42

附录1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篇) 1996年版………………………………… 44

附录2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1996年版………………………………… 178

附录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006年版(第一篇 火力发电工程3 施工及验收) …272

附录4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1996年版……………………… 291

第一章 电 力 工 程 建 设 简 介

第一节 电 力 建 设 概 述

电力基本建设是电力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活动,电力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循基建程序。基建程序是指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到竣工投产全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这个次序是由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电力建设程序通常可划分为4个阶段、8个主要步骤。8个主要步骤是∶(1)初步可行性研究。(2)报批项目建议书。(3)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5)施工准备。(6)施工——建筑安装。(7)启动调试。(8)试生产和竣工验收。

前3个步骤属项目决策阶段,第4步骤属项目设计阶段,第5、6、7步骤属施工阶段,第8步骤属竣工验收阶段,见图1-1。有的步骤是相互交叉的,如初步设计和施工准备、施工图和施工、施工和启动调试、调试和试生产。

一、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实现的可能性探讨”,是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环节,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可行性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初步可行性研究”(包括规划选厂)和“可行性研究”(包括工程选厂)两个阶段。“初可”和“可行”的内容基本类同,但研究深度不同。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经过审查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审批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工作。

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项目提出的目的和依据。(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3)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及公用设施情况。(4)建厂条件和厂地选择方案。(5)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6)环境保护、防震、防空要求。(7)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8)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10)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分析论证。




DL/T 5046-2018 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规范.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能源局,煤层气定向井井身质量控制要求,电力,电路图,能源,设计规范,电力能源

ICS27.100 P60 备案号:J541—201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046—2018 代替DL/T5046一2006 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power plant 2018-06-06发布 2018-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power plant DL/T5046-2018 代替DL/T5046一2006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8年10月1日 队仕 2018 北 京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8年第8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有关规定, 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煤层气定向井井身质量控制要求》等87 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47项、电力标准(DL)40项,现予 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18年6月6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出版机构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 发电厂废 DL/T DL/T 中国计划 75 水治理设 2018-6-6 2018-10-1 5046-2018 5046—2006 出版社 计规范 …




QX/T 397-2017 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编制规定.pdf

资源简介/截图:

光伏发电,光伏发电原理,太阳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资源,新能源,能源,其他规范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7-2017 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编制规定 Compiling provis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7-2017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资料收集 2 5太阳能资源分析和评估 2 6光伏电站站址选择、建设条件和规划容量 3 7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3 8投资匡算 .4 9规划目标、开发顺序和开发建议 4 参考文献 5 I QX/T39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气候中心、陕西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英、谢今范、姜创业. Ⅲ QX/T397-2017 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编制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划时应遵循的操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式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规划.也可供聚光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城市太阳能 利用规划等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89一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能光伏发电solar photovoltaic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3.2 总辐射global radiation 水平面从上方2π立体角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3.3 直接辐射direct 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注:也可理解为由太阳直接发出而没有被大气散射改变投射方向的太阳辐射. 3.4 散射辐射scattered radiation;diffuse radiation 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云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分散成无方向性的、但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3.5 日照时数sunshine duration 太阳光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地面观测地点受到太阳直接辐射辐照度等于和大于120Wm-2 的累计时间). 3.6 太阳能光伏电站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方阵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站,简称光伏电站. 3.7 光伏发电电池组件photovoltaic battery parts 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发电装置. 1 QX/T397-2017 3.8 光伏阵列photovoltaic string 由数个光伏发电电池组件经过串联(以满足电压要求)和并联(以满足电流要求),形成的电池阵列. 3.9 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system 由光伏发电电池组件、光伏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等组成的发电系统. 4基本资料收集 4.1气象水文资料 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区域(以下简称规划区域)气象水文资料,包括气温、日照、风、雨、雪、 雾、冻土、雷暴、沙尘暴、洪水等方面近30年观测统计资料. 4.2太阳能资源观测资料 规划区域太阳能资源观测资料,包括附近长期气象观测站和总辐射观测站近3年历年各月总辐 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 4.3地形图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料 规划区域1:50000及以上地形图资料及水体、道路、政域边界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 4.4地质、地震、卫星资料 规划区域地质图、地震资料、有关辐射的卫星资料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4.5其他规划资料 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电网规划、交通规划、已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分布、自然 环境保护、军事用地、文物保护等敏感区的资料. 5太阳能资源分析和评估 5.1太阳能资源分析 规划区域太阳能资源分析应首先根据太阳能资源资料,分析规划区域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 辐射和日照时数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绘制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曲线 图、年变化曲线图和空间分布图. 5.2太阳能资源评估 规划区域太阳能资源评估以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和稳定程度表示.具体方法见QX/T89一2008. 2 …




铁总建设[2015]78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国铁路总公司,标准,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其他资料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管理办法》 的通知 (铁总建设[2015]78号) 现将《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建设管理,规范铁路建设行为,提高铁路建 设管理水平,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等有关规 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管理 的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活动. 更新改造、小型等其他铁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铁路建设,是指新建、改建铁路建设项目的 1 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全部建设活动. 第四条铁路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 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 的建设程序,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等 建设目标. 第五条铁路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 制、合同管理制. 第六条铁路建设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管 理,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防灾减 灾,节约能源和土地,做好文物保护、职业病危害防护等工作. 第七条铁路建设应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先 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 第二章建设程序 第八条铁路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 和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组织建设,各阶段工作要达到规定要求和 深度. 2 第九条立项决策阶段.依据中长期铁路网和铁路建设规划,对 拟建项目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批准的项目 建议书,在初测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报批. 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直接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 报告. 第十条勘察设计阶段.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定测基 础上开展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经审查批准后,开展施工图设计和 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工程实施阶段.按规定组织工程招标投标、编制开工 报告.开工报告批准后,依据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 工期和投资,按照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建设. 第十二条竣工验收阶段.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全部 竣工或分期、分段完成后,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办理资产移交 或维管交接. 第三章机构与职责 第十三条总公司负责组织铁路建设,统一管理建设项目前期工 3 …




高清PDF《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资源简介/截图:

标准应用指南,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电力工程验收,电力建设施工,电力建设施工质量,电力控制装置,电工仪表,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高清PDF《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贯彻《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而编写的。

本书共分五章,主要内容有∶电力工程建设简介、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专业与调试工作简介、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与调试专业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介、执行标准中注意的问题;另外附录中还收入了《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998年版)、《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和《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

本书可供电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查阅、使用,也可供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编写组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ISBN 978-7-5084-4443-7

前言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电力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只有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其投资效益。

当前,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电力施工企业“产品”是电厂,“产品”的质量需要电力施工、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共同努力。电厂是庞大的生产系统,对其整体质量要求很高、很严。一个阀门渗漏,一颗螺丝松动,一个控制回路线松动就有可能导致停机、停炉,给电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所以每一个电厂的投资者,都会选用一支作风硬、技术高、质量工艺精湛、能创造精品工程的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以保证电厂的运行安全及经济效益。这就对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促使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在管理上下功夫、挖潜力,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方便电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查阅相关标准和加深对相关标准的理解,我们在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和其他电厂、电建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标准应用指南》丛书,本书是该丛书的第五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由孟祥泽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赵燕平、王正志、张涛、王晋生、王为术、刘华、李刚、李新军、何毅龙、张秋芹等,由孟祥泽统稿并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存在的缺点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电力工程建设简介………………………………………………………………………1

第一节 电力建设概况………………………………………………………………………1

第二节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6

第二章 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验…………………………………………………………………… 8

第一节 概述………………………………………………………………………………… 8

第二节 质量检验工作的步骤、原则与方法…………………………………………………… 9

第三节 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 10

第四节 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质量事故的处理…………………………………………… 12

第五节 竣工档案资料编制的基本要求 …………………………………………………… 14

第三章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专业与调试工作简介 ………………………………………… 16

第一节 热工测量概述 ……………………………………………………………………… 16

第二节 温度测量部件 ………………………………………………………………………… 20

第三节 压力测量部件 ………………………………………………………………………… 23

第四节 水位测量部件 ……………………………………………………………………… 26

第五节 热工保护测量部件 …………………………………………………………………… 31

第六节 计算机监视系统DAS ………………………………………………………………… 35

第七节 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 ……………………………………………………………… 37

第八节 主要热工自动控制系统 …………………………………………………………… 42

第九节 汽轮机本体控制系统简介 …………………………………………………………… 46

第十节 热工控制专业调试工作 …………………………………………………………… 47

第四章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与调试专业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简介…………… 51

第一节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51

第二节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 52

第三节 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 53

第五章 执行标准中注意的问题 …………………………………………………………………… 55

第一节 质量检验评定表填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55

第二节 进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的问题 ……………………………………………………… 55

附录1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998年版 …………………………… 57

附录2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1996年版………………………………… 201

附录3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 1996年版……………………… 295

第一章 电力工程建设简介

第一节 电 力 建 设 概 述

电力基本建设是电力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活动,电力工程的建设必须遵循基建程序。基建程序是指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规划立项到竣工投产全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这个次序是由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电力建设程序通常可划分为4个阶段、8个主要步骤。8个主要步骤是∶(1)初步可行性研究。(2)报批项目建议书。(3)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4)初步设计和施工图。(5)施工准备。(6)施工一建筑安装。(7)启动调试。(8)试生产和竣工验收。

前3个步骤属项目决策阶段,第4步骤属项目设计阶段,第5、6、7步骤属施工阶段,第8步骤属竣工验收阶段,见图1-1。有的步骤是相互交叉的,如初步设计和施工准备、施工图和施工、施工和启动调试、调试和试生产。

一、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实现的可能性探讨”,是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环节,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可行性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初步可行性研究”(包括规划选厂)和“可行性研究”(包括工程选厂)两个阶段。“初可”和“可行”的内容基本类同,但研究深度不同。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经过审查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审批的项目建议书进行工作。

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项目提出的目的和依据。(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3)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及公用设施情况。(4)建厂条件和厂地选择方案。(5)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6)环境保护、防震、防空要求。(7)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8)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10)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分析论证。




高清PDF《热力发电厂 第五版》 叶涛 张燕平 主编 2016年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16年版,9787512393486,叶涛,张燕平,热力发电厂,第五版,高清PDF《热力发电厂 第五版》 叶涛 张燕平 主编 2016年版.pdf

内容摘抄: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阐述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国内600MW及以上大型机组以及热力系统。内容包括: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分析方法,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热电厂的热经济性及供热系统,发电厂的热力系统,火电厂中的泵与风机,火电厂的输煤系统及供水系统,火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及除灰渣系统,火电厂主厂房布置。另外,对核电厂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典型热力系统也作了适当的介绍。书中附有典型计算例题及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力发电厂”课程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专业“热力发电厂”课程选用,还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目录:

前言
第四版前言1
绪论7
第一章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及其热经济性7
第一节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7
第二节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性指标18
第三节发电厂的动力循环20
第四节核能发电55
思考题67
第二章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68
第一节回热加热器的类型68
第二节表面式加热器及系统的热经济性73
第三节给水除氧及除氧器82
第四节除氧器的运行及其热经济性分析89
第五节汽轮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98
思考题110
第三章热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其供热系统112
第一节热负荷及其载热质112
第二节热电联合生产及热电厂总热耗量的分配119
第三节热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与热电联产节约燃料的条件121
第四节热电厂的热化系数与供热式机组的选型133
第五节热电厂的供热系统138
思考题146
第四章发电厂的热力系统148
第一节热力系统及主设备选择原则148
第二节发电厂的辅助热力系统151
第三节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举例158
第四节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170
第五节发电厂的管道阀门180
第六节主蒸汽系统191
第七节中间再热机组的旁路系统196
第八节给水系统204
第九节回热全面性热力系统及运行211

第十节发电厂疏放水系统221
第十一节发电厂全面性热力系统224
思考题225
第五章电中的泵和风机227
第一节概述227
第二节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239
第三节液力耦合器246
第四节泵的汽蚀249
第五节泵与风机的运行253
思考题260
第六章火电厂输煤系统及供水系统261
第一节火电厂燃料运输系统261
第二节火电厂的供水系统273
思考题286
第七章火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和除灰渣系统288
第一节电力环境保护概述288
第二节火电厂的除尘设备289
第三节烟气脱硫与烟气脱硝系统297
第四节火电厂的除灰渣系统302
思考题310
第八章火电厂主厂房布置311
第一节概述311
第二节主厂房的布置类型及特点312
第三节主厂房内主要设备的布置316
思考题325
参考文献326

(略)




QX/T 397-2017 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编制规定.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国气象局,太阳能,新能源,能源,规划条件,评价中心,评估标准,其他规范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397-2017 QX/T397-2017 太阳能光伏发电规划编制规定 Compiling provis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2017-10-30发布 2018-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397-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资料收集 2 5太阳能资源分析和评估 2 6光伏电站站址选择、建设条件和规划容量3 7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3 8投资匡算 4 9规划目标、开发顺序和开发建议 4 参考文献 5 I QX/T39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气候中心、陕西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玉英、谢今范、姜创业. Ⅲ …




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P
GB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straw power plant

2012-05-28发布 2012-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GB 50762-2012,秸秆 发电,秸秆发电厂设计,GB 50762-2012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通过调查研究秸秆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总结了很多经验,将秸秆发电设计更趋先进合理、符合国情,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编制组认真总结了近几年秸秆发电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论、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秸秆资源与厂址选择、厂区及收贮站规划、主厂房布置、燃料输送设备及系统、秸秆锅炉设备及系统、除灰渣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水工设施及系统、水处理设备及系统、电气设备及系统、仪表与控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和结构、辅助和附属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贵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秸秆规范管理组(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4368号;邮政编码:13002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1总则
1.0.1为了在秸秆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满足节约能源、用水、用地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单机容量为30MW及以下的新建或扩建秸秆发电厂的设计。
1,0,3发电厂的设计应积极应用经运行实践或工业试验证明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和先进设备。
1.0.4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宜根据可利用秸秆资源情况建设凝汽式或供热式发电厂。
1.0.5发电厂机组压力参数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单机容量为30MW或25MW的机组,宜选用高压参数;
单机容量为15MW或12MW的机组,宜选用次高压或中压参数;
单机容量为6MW及以下机组,宜选用中压参数。
2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宜采用同一种参数。
1.0.6发电厂规划容量不宜大于30MW,规划台数不宜超过两台;当经充分论证,秸秆供应量充足且采购成本合理时,发电厂规划容量也可适当增加: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容量等级宜统一。同容量机、炉宜采用同一型式或改进型式,其配套设备的型式也宜一致。
1.0.7发电应按规划容量做总体规划设计,统一安排。新建发电厂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分期建设时,每期工程设计宜只包括该期工程必须建设部分。对分期施工有困难或不合理的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
1.0.8扩建和改建的发电厂设计应结合原有总平面布置、原有生产系统的设备布置、原有建筑结构和运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点,全面考虑,统一协调。
1.0.9发电厂的机炉配置、主要辅机选型、主要生产工艺系统及主厂房布置,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安全、经济、可靠的条件下,发电厂的系统和布置应适当简化。
1.0.10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当条件合适时,发电厂可与邻近的工业企业或其他单位协作,联合建设部分工程设施。
1.0.11发电厂的主要工艺系统设计寿命应达到30年。
1,0.12发电厂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秸秆straw stalk
成熟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和枝状林作物的统称,分为硬质秸秆和软质秸秆两类。
2.0.2硬质秸秆hard stalk and woody plant
棉花、大豆等茎干相对坚硬的农作物秸秆及树枝、木材加工下脚料的统称。
2,0.3软质秸秆straw and non-hard stalk
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等茎干相对柔软的农作物秸秆的统称。
2.0.4辅助燃料supplementary fuel
农作物籽实外壳、林作物籽实外壳和木屑等碎料。
2.0,5燃料fuel
秸秆与辅助燃料的统称。
2.0.6秸秆发电厂straw stalk power plant
以秸秆为主燃料的发电厂。
2.0.7收贮站collection&storage station
秸秆发电厂用于收集、贮存、加工燃料的厂外工作站。
2.0.8谣天堆扬open-air repository
无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遮盖的燃料堆放场地。
2.0.9半露天堆场half open-air repository
具有完整顶棚、其余围护结构面积不大于30%的燃料储存建筑物。
2.0.10秸秆仓库straw stalk storehouse

具有完整顶棚、其余围护结构面积大于30%的燃料储存建筑物。
2.0.11活底料仓surge bin with push floor
底部带有给料机械的料仓。

3秸秆资源与厂址选择
3.1秸秆资源
3.1.1发电厂应建在秸秆产地附近,所在区域应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可靠的秸秆产量及待续的可获得量。
3.1.2发电厂所需燃料宜在半径50km范围内获得。
3.1.3项目建设单位应调查研究厂址附近多年秸秆产量,对秸秆产量进行分析,保证在农业款年可获得秸秆量能够满足电厂的年秸秆消耗量。
3.1.4发电厂可燃用辅助燃料。
3.1.5项目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秸秆发电厂的燃料及其分析数值,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后合理确定燃料及其分析数值。
3.2热负荷及电力负荷
3.2.1热负荷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
3.2.2电力负荷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的有关规定.
3.3厂址选择
3.3.1发电厂的厂址选择应根据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及区域秸秆分布、现有生产量、可供应量,并结合广址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
3.2.2厂址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选择在秸秆半产区的城镇附近,应有保证发电厂连续运行的秸秆用量。

2应利用荒地和劣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不宜占用一般衣田。应按规划容量确定用地范围,按近期建设规模征用。
3不得设在危岩、滑坡、岩溶强烈发育、泥石流地段、发震断裂带以及地履时易发生滑坡、山崩和地陷地段。
4选择在地基承载力较高,宜采用天然地基的地段。
5应避让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和风景区,不宜设在居民集中的居住区内和有开发价值的矿藏上,并应避开拆迁大量建筑物的地区。
6宜设在城镇、居民点和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及风量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7收贮站应布置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形平坦,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的地段。
8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或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不得新建发电厂。
3.3.3发电厂的秸秆运输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有较好水路运输条件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水路运输或水陆联运。秸秆运输路径不宜穿越城镇,不宜与主要公路平面交叉。

4厂区及收贮站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厂区及收贮站的规划,应根据生产工艺、运输、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卫生、施工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厂区地形、地质、地展和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工艺流程顺畅,检修维护方便,有利施工,便于扩建。发电厂附近应设若干个燃料收贮站,负责电厂燃料的收购和贮存。
4.1.2厂区及收贮站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厂区及收贮站应按合理区域秸秆量确定规划容量和本期建设规模,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2扩建发电厂的厂区规划,应结合老厂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平面布置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利用现有设施,诚少拆迁,并避免扩建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3环境空间组织,应功能分区明确,布局集中紧凑,空间尺度合适,满足安金运行,方便检修
4建(构)筑物宜按生产性质和使用性质采用联合建筑、成组和合并布置。
5厂区规划应以主厂房为中心进行合理布置。
6在地形复杂地段,可结合地形特征,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布局,建筑物、构筑物的主要长轴宜沿自然等高线布置。
7根据地震烈度需要设防的发电厂,建筑场地宜布置在有利地段,建筑物体形宜简洁规整。
4,1,3主要建筑物的方位,宜结合区位条件、日照、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等因素确定。




高清、正式版 DL/T 5032-2018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代替DL/T 5032-2005)附条文说明.pdf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00 P60
备案号:J415—2018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032-2018 代替DL/T5032-2005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eneral layout and transportation for power plant
2018-04-03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032-2005,DL/T 5032-2018,总图设计,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火电厂设计,高清、正式版 DL/T 5032-2018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代替DL/T 5032-2005)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9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建设的基本方针及产业发展政策,全面总结我国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的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L/T5032—2005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址选择、全厂总体规划、厂区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布置、交通运输、绿化布置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适用范围扩大到燃煤发电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秸秆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总图运输设计;
2.增加术语和厂址选择两章;
3.补充了厂外燃料设施规划,并完善了全厂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
4.修订了厂区总平面布置章节,对相关内容、条款进行整合、补充和完善,明确了间接空冷塔、脱硝还原剂制备区、秸秆仓库、天然气调压站等布置和间距要求;
5.修订了竖向布置章节,明确工矿企业自备发电厂、施工场地、单独设置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防洪标准,补充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场地处理和场地排水要求;
6.修订了管线综合布置内容,补充了天然气管线、液氨管等的布置要求及与周边管线、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
7.修订了交通运输内容,删除了原规程中不适合目前要求的交接站等方面的内容,调整了与有关国家现行标准不协调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5032-2005

1总则
1.0.1为规范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体现国家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确保火力发电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合理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燃煤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秸秆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总图运输设计。
1.0.3总图运输设计应树立全局观念,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厂址资源。
1.0.4总图运输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降低工程造价,节省运行费用和缩短建设周期,并为文明施工创造条件。
1.0.5总图运输设计必须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0.6在扩建和改建火力发电厂的总图运输设计中,应结合原有总平面布置、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建筑结构和运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点,统筹规划,全面协调。
1.0.7总图运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全厂总体规划 overall plot plan
根据电厂规划容量、厂址自然条件和建厂条件,对火力发电厂交通运输、厂区方位、水源地、供排水设施、出线、灰场、施工场地、防排洪设施、环境保护等做出规划性总体布置。
2.0.2厂区总平面布置 layout of plant
在全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厂区内各建(构)筑物、设施和交通运输路线的最佳空间位置。
2.0.3竖向布置vertical arrangement
为满足生产工艺、交通运输、防排洪(涝)及建(构)筑物布置的要求,结合全厂总体规划、场地地形、地质条件进行的场地标高设计。
2.0.4管线综合布置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of pipe-line
根据管线的种类、技术要求及场地条件统一安排火力发电厂各管线的走向及空间位置,协调各管线之间、管线与其他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布置合理的管网系统。
2.0.5功能分区functional division
将火力发电厂内各建(构)筑物和设施按不同功能和系统分区进行布置,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0.6主厂房 main power house
燃煤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汽机房、集中控制楼(机炉控制室)、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燃气轮机房、汽机房、集中控制室及余热锅炉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垃圾卸料与储存间、垃圾焚烧间、烟气净化间、汽机房和辅助生产车间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秸秆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汽机房、除氧间锅炉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2.0.7基槽余土surplus earth of foundation trench
建(构)筑物等设施基槽开挖回填后的剩余土方。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厂址选择(4)
4全厂总体规划(9)
5厂区总平面布置(13)
5.1一般规定(13)
5.2主要建(构)筑物(14)
5.3辅助厂房(18)
5.4附属建筑物(19)
5.5围墙和出入口…(21)
5.6厂区地坪(22)
5.7建(构)筑物间距…(23)
6竖向布置(31)
6.1一般规定(31)
6.2设计标高的确定(33)
6.3阶梯布置(34)
6.4场地排水(37)
6.5土石方工程…(39)
7管线综合布置(43)
7.1一般规定(43)
7.2地下管线(45)
7.3地上管线(52)
8交通运输…(56)
8.1一般规定…(56)
8.2铁路(56)
8.3道路(64)
8.4水路(78)
9绿化布置…(88)
9.1一般规定…(88)
9.2绿化布置……(88)
9.3树种选择(90)
10技术经济指标…(92)
附录A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95)
附录B厂址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96)
附录C厂区总平面布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99)
本标准用词说明(101)
引用标准名录…(102)
附:条文说明…(105)




2021版 南京市既有建筑改造消防设计审查工作指南

资源简介/截图:

2021版,南京市,既有建筑改造,消防设计审查工作指南,2021版 南京市既有建筑改造消防设计审查工作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在城市更新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消防审批“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结合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面临的新老标准适用问题,研究制定了本指南。
本指南以鼓励改善、提升,确保不降低原建筑消防安全水平为原则,对既有建筑不同改造形式下如何适用新老防火标准提出了指导意见,旨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开展消防设计审查提供指导意见,同时鼓励、指导既有建筑改造建设方在项目实施前开展消防技术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改造中可能面临的消防问题。本指南共分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建筑构造与灭火救援设施改造可行性研究、消防设施改造可行性研究、电气改造可行性研究、用词说明、既有建筑改造消防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格式。

目录
1总则
2基本规定
2.1改造可行性研究
2.2建筑功能改变的认定
2.3改造形式
2.4建筑内部装修
2.5建筑整体改造
2.6功能未改变的建筑局部改造
2.7功能改变的建筑局部改造
3建筑构造与灭火救援设施改造可行性研究
3.1独立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3.2消防电梯
3.3疏散距离
3.4防火分区
3.5疏散楼梯间
3.6消防救援窗和防烟楼梯间顶部固定窗
4消防设施改造可行性研究
4.1新增消火栓系统
4,2新增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3增加消防用水量
44消防水泵房
4.5防烟系统
46排烟系统
5电气改造可行性研究
5.1消防电源
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3消防联动控制
5.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5.5消防电缆
附录A用词说明
附录B既有建筑改造消防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格式

1总则
1.1为保障既有建筑改造消防安全,明确既有建筑改造消防适用标准,特编制本指南。本《指南》所述“既有建筑”指按照建造时适用的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已竣工投入使用的建筑。
1.2本指南不适用于住宅改造、房屋建筑扩建以及工业厂房、仓库改造(工业建筑改造为民用建筑的除外)和向原建筑轮廓外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扩建后改造层不增加防火分区,改造后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超过原标准规定的内部改扩建工程的消防技术要求可参照本《指南》执行。
1.3改变既有建筑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的,改造实施方应依法依规取得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批。
1.4既有建筑改造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确有难度的,应力求改善、提升原建筑消防安全水平,不得降低原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1.5除本指南规定可适用原标准的情形外,其他消防设计审查均应执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1.6按照有关标准和本指南不能解决的建筑改造工程,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

2基本规定
2.1改造可行性研究
2.1.1改造实施方在项目决策实施前,宜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和本指南,对以下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经可行性研究不具备改造技术条件的,不应开展后续实施工作。
1改造前的消防设施情况;
2改造后的消防设施技术要求;
3既有建筑改造实施技术可行性。
2.1.2可行性研究具体内容参照第3-5章执行;可行性研究宜由改造实施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具备条件的也可以自行完成;《既有建筑改造消防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附录B出具。




正式版 NB/T 10973-2022 太阳能热发电厂发电量及厂用电率计算导则.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能源局,太阳能,新能源,能源,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电力能源

ICS27.100 P60 备案号:J3038-202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0973—2022 太阳能热发电厂发电量及厂用电率 计算导则 Guid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ower output and ratio of power consumption for solar thermal electricity plant 2022-05-13发布 2022-11-13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太阳能热发电厂发电量及厂用电率 计算导则 Guid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ower output and ratio of power consumption for solar thermal electricity plant NB/T10973-2022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22年11月13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2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太阳能热发电厂发电量及厂用电率 计算导则 NB/T10973-2022 ☆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jhpres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北京汇瑞嘉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1.5印张33千字 2022年10月第1版2022年10月第1次印刷 印数1—500册 ☆ 统一书号:1551821146 定价:15.00元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2年第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 家能源局批准《智能风电场技术导则》等209项能源行业标准(附 件l)、《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for Photovoltaic Power Projects》等23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 件2)、《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等2项能源行业标准修 改通知单(附件3),现予以发布. 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3.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 国家能源局 2022年5月13日 附件1: 行业标准目录(节选)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出版机构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太阳能热发 NB/T 电厂发电量 中国计划 56 2022-05-13 2022-11-13 10973—2022 及厂用电率 出版社 计算导则 前 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 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28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调 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吸收了国内外太阳能热发电厂发电量计算方 面的设计和计算经验,并与国内投运的部分电站运行数据对比,在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光资源及气 象条件、发电量计算、厂用电率计算.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 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邮箱:bz zhongxin@eppei.).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 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单位: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赵晓辉张智博刘欣李小龙 黄兴宇苑晔廖薇史龙 孟勇强林祥东王进军高阳 李海薛永锋刘世友娄慧波 刘成郝劢杨辉冉颢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卫东周治戴悦魏鹏冲 1 …




DL/T 5603-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00
P60
备案号:J2911-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603一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
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turbine-generator and auxiliary system of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2021-04-26发布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603,DL/T 5603-2021,太阳能热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辅助系统设计,DL/T 5603-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规范太阳能热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的设计,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200MW等级及以下容量、传热流体为导热油或熔融盐的太阳能热发电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
1.0.3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范围:
1热力系统循环有关的蒸汽系统、水系统;
2汽轮发电机组本体有关的油、汽、水系统;
3汽轮发电机组辅机设备有关的汽、水、气系统:
4相关的电气、仪表和控制、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消防等系统。
1,0.4本规范汽水系统与蒸汽发生系统的界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侧为凝汽器热井出口至末级高压加热器后的给水调节阀站人口,不包含电加热器及低负荷预热器、外部混温循环泵及相关管道系统;
2主蒸汽侧为过热器出口主蒸汽管道隔离阀或过热器出口母管的出口至汽轮机主蒸汽入口阀门:
3再热蒸汽侧为汽轮机排汽口至再热器进口隔离阀或再热器进口母管的进口,再热器出口隔离阀或再热器出口母管的出口至汽轮机再热蒸汽入口阀门。
1.0,5太阳能热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双转速汽轮机dual speed turbine
汽轮机由超过网频转速的高压缸和采用网频转速的中低压缸组成,高压缸转子通过齿轮箱诚速至网频转速。
2.0.2汽轮机启动时间turbine start-up time
汽轮机从开始冲转、暖机、升速、并网、带负荷至额定功率所需要的时间。

3基本规定
3.0.1汽轮发电机组容量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太阳能资源、场地条件等确定。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选择较大容量机组。
3.0.2汽轮发电机组容量宜按50MW、100MW、135MW、150MW和200MW等级系列选择。
3.0.3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应能满足机组频繁启停及低负荷运行的要求。
3.0.4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宜采用单元制。
3.0.5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设计寿命不应小于太阳能热发电厂的设计寿命。

4汽轮发电机组选型
4,1汽轮机选型及参数选择
4.1,1汽轮机设备选型和技术要求除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固定式发电用汽轮机规范》GB/T5578及《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DL/T892的有关规定。
4.1.2汽轮机进汽参数的选择应符合太阳能热发电机组传热流体的特点并兼顾汽轮机本体结构的要求和电厂整体经济性。
4.1.3汽轮机宜选择高效一次再热凝汽式机组。50MW以下容量汽轮机可不选用再热机组。
4.1.4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蒸汽额定温度应根据吸热器或集热场出口传热流体温度、传热流体管道温降、过热器端差等因素优化确定;熔融盐作为传热流体时,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宜低于吸热器出口熔融盐额定工作温度10℃~20℃;导热油作为传热流体时,过热器出口主蒸汽温度宜低于集热场导热油出口温度6℃一10℃:
2主蒸汽额定压力应根据汽轮机效率和主蒸汽温度优化确定;
3对于熔融盐作为传热流体的机组,低负荷工况主蒸汽定压运行的压力应高于熔融盐析晶点温度加30℃对应的水蒸气饱和压力。
4.1.5汽轮机再热蒸汽进口温度宜与主蒸汽温度相同。再热蒸汽压力应根据汽轮机结构和热力系统优化确定。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湿度大于5%时,宜在高压缸排汽管道上设置汽水分离装置。
4.1.6额定工况末级高压加热器出口处的给水温度应根据对汽轮机效率、回盐或回油温度和蒸汽发生系统换热器的影响优化确定。对于熔融盐作为传热流体的机组不宜超过熔融盐析品点温度+10℃,对于导热油作为传热流体的机组宜为235℃~255℃。
4.1.7一次再热式汽轮机宜采用双缸结构。
4.1.8汽轮机可采用径向排汽或轴向排汽等结构。
4.1.9容量为50MW的汽轮机宜采用双转速汽轮机,容量为100MW及以上的汽轮机宜采用额定转速汽轮机。
4.1,10汽轮机的配汽方式应根据运行模式和特性以及提高汽轮机各种运行工况经济性的要求优化选择,宜采用全周进汽。
4.2发电机选型
4.2,1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除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7064、《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755、《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定义》GB/T7409.1、《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GB/T7409.3和《中小型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基本技术要求》GB10585的有关规定。
4.2.2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电压》GB/T156规定的标称电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50MW及以下容量的发电机与变压器为单元连接且有厂用分支引出时,宜采用6.3kV或10.5kV:2当有发电机电压直配线时,宜根据地区电力网的需要采用6.3kV或10.5kV。
4,2.3发电机中性点可采用不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或高电阻的接地方式。
4.2.4发电机组的非正常运行能力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的有关要求。




DL/T 5573-2020 太阳能热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00
P60
备案号:J2857-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573-2020
太阳能热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
内容深度规定
Regulation for content and depth of primary design
document of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5573-2020,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太阳能热发电厂,DL/T 5573-2020 太阳能热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28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总的部分、电力系统部分、总图运输部分、热机部分、电厂化学部分、电气部分、仪表与控制部分、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建筑结构部分、供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水工部分、消防部分、环境保护部分、水土保持部分、职业安全部分、职业卫生部分、施工组织大纲部分、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部分、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工程概算等。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E-mail:bzzhongxin@eppei.com).

1总则
1.0.1为了规范太阳能热发电厂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设计工作,遵循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有关要求,结合太阳能热发电厂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及扩建的槽式、塔式、线性菲涅耳式以及其他型式的太阳能热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也适用于太阳能热发电与其他发电方式互补项目中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部分的编制。
1.0.3承担初步设计工作的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
1.0.4太阳能热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吸热介质循环系统heat transfer fluid circulating system
将太阳能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的介质循环系统。
2.0.2储热时长full load hours of thermal storage
储热容量与汽轮机额定输人热功率之比。
2.0.3集热场年均光热转换效率annual average solar field thermal efficiency
一年内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管或吸热器输出的热量与投射在集热场/定日镜场采光面积上太阳法向直射辐照量之比。
2.0.4年均光电转换效率annual average solar to electricity efficiency
一年内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发电壁与投射至集热场/定日镜场采光面积上太阳法向直射辐照量之比。
2.0.5年机组并网运行厂用电量annual on-line parasitic load consumption
一年内机组并网运行期间的厂用电量。
2.0.6年均机组并网运行厂用电率annual average on-line parasitic load consumption rate
一年内机组并网运行期间的厂用电量与全年发电量之比。
2.0.7年机组离网厂用电量annual off-line parasitic load consumption
一年内机组离网期间的厂用电量。

3基本规定
3.0.1设计单位应执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主要原则,并应认真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若外部条件或技术方案发生重大变化,在开展初步设计工作之前,应编制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
3.0.2设计单位应准确掌握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基础资料若有变化,应重新取得资料,并对设计内容进行核改。
3.0.3当有多个单位参与初步设计时,应明确其中一个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工程方案的整体性和合理性以及各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负责。
3.0.4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确定电厂主要工艺系统的功能、控制方式、布置方案以及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满足政府有关部门对初步设计专项审查的要求;
3满足主要辅助设备采购的技术要求;
4满足施工准备的要求;
5满足控制建设投资的要求。
3.0.5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图纸和专题论证报告三部分。说明书、图纸应充分表达设计意图。重大设计原则应进行多方案的优化比选,提出专题论证报告和推荐方案。计算书作为初步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应满足本标准对其深度的要求。
3.0.6初步设计工程概算内容应与设计方案对应一致,深度应满足投资控制、计划安排及融资的需要。

4总的部分
4.1初步设计说明书
4.1.1概述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概述工程的性质、规模、技术路线、投资方、投资构成、投运期限和工程在地区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等有关结论意见;应说明工程的运行方式、年利用小时数和年发电量等:
2应说明初步设计的设计依据,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包括评审纪要/意见)、电厂接人系统报告、环境影响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等;
3应说明设计的内容、范围、与外部协作项目及设计分工界限等;
4对扩建或改建工程,应简述原有部分情况及与工程的衔接和配合问题,以及目前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1.2厂址简述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说明厂址自然条件及建厂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太阳能资源、建设场地、交通运输、地震地质、水文气象、供水水源、辅助燃料、出线走廊等;
2应说明厂址与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如有)、乡镇体系规划以及邻近工业企业和村庄的关系:
3应说明厂区、厂内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区、场外道路、补给水管线等所用面积、用地性质以及厂址总用地面积等;
4当可行性研究阶段太阳能资源相关资料未落实时,初步设计阶段应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论述太阳能资源落实情况。




DL/T 5604-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00
P60
备案号:J2912-202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604—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eneral layout and transportation for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604-2021,太阳能热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集热场,DL/T 5604-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28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建设的基本方针及产业发展政策,组织专题调研,参照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厂址选择、全厂总体规划、厂区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布置、交通运输、绿化布置、技术经济指标等。

1总则
1.0.1为规范太阳能热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体现国家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满足太阳能热发电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合理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太阳能热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
1.0.3总图运输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和节省运行费用。
1.0.4总图运输设计应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0.5总图运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集热场solar field,collector field
将太阳能聚焦并转化为热能的区域。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场由定日镜场和吸热塔组成;线性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场由集热器及其连接部分组成。
2.0.2发电区power block
由储换热区、蒸汽发生器区、汽机房、集中控制室和有关设施组成的相对集中的区域。
2.0.3储换热区thermal storage and exchange block
由储热设备、换热设备和有关设施组成的相对集中的区域。




DL/T 5628-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00
P6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DLT5628-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Code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Solar Thermal Power Plants

2021-12-22发布 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628,DL/T 5628-2021,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DL/T 5628-2021 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1总则
1.0.1为了规范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与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确保勘察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太阳能热发电厂新建、改建、扩建的岩土工程勘察。
1.0.3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基本规定
2.0.1在开展勘察工作前,应收集厂址区及邻近区域已有的勘察研究成果,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查勘,了解厂址区的工作条件。
2.0.2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各勘察阶段要求在取得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承载变形要求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2.0.3场地复杂等级可分为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并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复杂场地:
1)场地地震基本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40g
2)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
3)地形起伏,坡度大于8°:
4)地貌单元复杂:
5)地层层次多且为性质变化大的岩土,或需做专门处理的特殊性岩土:
6)受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大的场地:
7)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层地下水。
2除复杂场地、简单场地以外的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

3符合下列全部条件者为简单场地:
1)场地地震基本动峰值加速度小于或等于0.05g:
2)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3)地形坡度小于3°:
4)地貌单元单一:
5)地层层次简单,岩土性质均匀,非特殊性岩土:
6)无不良地质作用影响:
7)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2.0.4根据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场地复杂等级,可将太阳能热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应符合表2.0.4的规定。

2.0.5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可分为规划选址阶段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当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简单时,可合并勘察阶段。
2.0.6对于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建筑物,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2.0.7场地地震动参数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有关规定确定。

3岩土工程勘察各阶段任务与要求
3.1规划选址阶段
3.1.1本阶段应了解各规划厂址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对各厂址的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价,为厂址选择提供地质资料。
3.1.2本阶段应收集下列资料:
11:5000~1:10000地形图:
2区域地质及地震资料:
3厂址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资料:
4矿产及开采情况、塌陷边界及影响范围:
5当地工程建设经验。
3.1.3本阶段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搜集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新构造运动等:
2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确定规划区域的地震动参数值:

3应了解影响厂址及对工程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初步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
4应调查厂址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初步分析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应初步分析场地稳定性和工程适宜性。
3.1.4本阶段的主要勘察方法应以收集资料和地质查勘为主,必要时可进行适量的场地勘察工作。
3.2可行性研究阶段
3.2.1本阶段应初步查明厂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提出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对厂址的稳定性作出最终评价。
3.2.2可行性研究阶段可按本标准第3.1.2条规定搜集有关资料,并应取得下列设计资料:
1工程建设规模及预估的基础荷载:
2初拟的厂址布置方案:
3设计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
3.2.3本阶段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查明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域构造及对厂址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及工程适宜性作出评价:
2应初步查明厂址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结构、特殊性岩土分布及特征等,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3应初步查明厂址区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等:
4应初步查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提出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措施建议,初步提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5应初步评价地下水、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应初步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3.2.4本阶段的主要勘察方法可采用遥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

4施工图设计阶段各类建筑物地段岩土工程勘察要求
4.1集热场
4.1.1塔式、槽式及菲涅尔式集热场的勘探点应结合设计方案均匀布置,塔式集热场可按网格或环形布置,槽式、菲涅尔式集热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平面布置应控制集热场的地层结构,每个地貌单元和不良地质作用处均应布置勘探点:
2不同场地复杂等级勘探点、线的布置可按表4.1.1确定。对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作用位置可适当加密。

4.1.2碟式集热场勘探点宜布置于装置中心位置,勘探点布置可按表4.1.1确定。
4.1.3集热场勘探点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根据地层岩性、变形特点、初拟基础形式、地基类型、勘探点性质等确定,一般性勘探点深度可取5m~8m,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可取10m15m。
4.1.4预计勘探深度内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适当调整勘探点深度:
1厚度较大且结构密实的碎石土、砂土、老黏性土,勘探点深度可适当减小:
2当勘探深度内遇特殊性土时,勘探点深度应适当加深。
4.1.5当基岩裸露,且风化较浅时,勘察方法可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风化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及构造发育情况。

4.2吸热塔
4.2.1吸热塔的岩土工程勘察应重点查明地层的起伏情况及均匀性,特殊性岩土的性质等。岩石地基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风化程度。
4.2.2当采用天然地基时,吸热塔勘探点应按照吸热塔轮廓及中心布置,吸热塔勘探点的布置原则、间距、数量及深度可按表4.2.2确定:当地层不均匀时,可加密或加深勘探点。其他情况勘探点深度可根据初拟地基基础方案按本标准第
3.4.6条调整。

4.2.3当采用桩基时,勘探点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以下3倍一5倍桩径,且不应小于3m;对于大直径桩,不应小于5m:
2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预计勘探深度内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遇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
4对嵌岩桩,应深至预计嵌岩面以下3倍5倍桩径,岩溶区还应穿过溶洞破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