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10022-2024 DB31/T 310022-2024 DB32/T 310022-2024 DB33/T 310022-2024 长大桥梁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规程-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517ggccw00764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飞行准备、飞行作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长大桥梁使用无人机巡检作业。

4.1.1 无人机应在祝距内飞行且无遮挡。
4.1.2 检线路沿线左右两侧 1km 范用内应无爆破、射击、打靶、飞行物、烟雾、火焰、无线电干扰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并制定特殊情况下停飞、避让等应对措施。
4.1.3 起飞、降落点应选取平坦的地方,选取面积应 ≥2 mx2 m。
4.1.4 作业相对湿度应 <95% 阳。
4.1.5 现场瞬时风速应 <7 m/s.
4.1.6 作业环境云下能见度应 ≥3 km。
4.1.7 作业环境温度应满足[-20℃,50℃]。
4.2 人员
4.2.1 数据采集作业应配备操作人员、飞行辅助人员等。
4.2.2 操作人员应具备无人机系统的运行维护、突发情况处置及使用无人机进行桥梁检测的业务能力,
并通过相应机型的操作培训,取得相应资质。
4.2.3 飞行辅助人员应具备协助操作人员维护无人机系统运行、处置突发情况及使用无人机进行桥梁检测的业务能力,并基本掌握无人机相关操作。
4.享设备设施
4.3.1 宜选择多旋翼无人机进行巡检作业
4.3.2 无人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无人机续航时间 ≥30 min,标配载荷 ≥2.5 kg:a)
无人机具备上、下、左、右、前、后六向全方位避障功能,避障距离 ≥2 m:b)搭载定焦相机、变焦相机、照明设备:支持云台上置和云台下置:g)d)与地面站间图像传输距离成多1m。
4.3.3 应支持通过地面站控制相机执行拍照、录像指令、变焦相机变焦倍数及进行航线规划和任务规划。
4母云台相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8)控制云台具备三轴自动稳定功能,控制精度满足[-0.05°,0.05°1:6)单个相机拍摄照片分辨率 ≥2000万像素(定焦)或 200万像素( ≥10 倍变焦),拍摄视频
分辨率 ≥1080P:g)相机具备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功能,触发功能包括定点、等时间间隔、等距离间隔曝光等:d)相机存储空间≥32G.
4.4 无人机设备维护保养
4.4.1 按照设备维护保养通用要求,分为日常检查保养和定期检查保养。
日常检查保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4 42
可保持任务载荷设备清洁:
6)保持数据存储空间充足
4.4.3 定期检查保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的机身外观完整无损:
b)机身框架完好无裂纹:
9橡胶件状态良好:




输电杆塔结构设计 祝贺 主编 2018年.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东北电力大学,图书手册

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输电线路工程系列教材 输电杆塔 结构设计 主编祝贺王德弘 编写龚靖邢爽张晓磊 主审徐建源 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输电杆塔结构设计 前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输电线路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大容 量、超高压以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出现,对输电线路人才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书 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输电杆塔理论及其关键技术,涉及面较广泛,内容新颖.编写本书的目的 在于为供电工作人员提供新形势下的城网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的参考书. 全书共分为七章,主要介绍了输电线路及其作用,详细分析了输电杆塔的载荷计算和输 电杆塔绝缘配合设计;输电杆塔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规范要求、计算公式、常用数据及大 量图表,以及基本概念和标准要求,并给出了可靠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 资料和数据,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与深入兼顾.本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并融 入一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使内容前后贯通. 本书第一至三章和第六章由东北电力大学祝贺编写,第四章由东北电力大学王德弘编 写,第五章由东北电力大学龚靖和东北电力大学邢爽编写,第七章由东北电力大学张晓磊编 写.感谢东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于卓鑫、牛丽娜、张鹏程所做的绘图、排版、材料整理等 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北电力大学有关部门和出版单位等多方面关怀和大力支 持.全书由徐建源主审,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 指正. 编者 2017年12月 输电杆塔结构设计 园录 前言 第一章输电杆塔的定义、分类及型式 第一节输电杆塔定义 .1 第二节输电杆塔分类及型式 2 第二章输电杆塔的载荷计算 10 第一节输电杆塔载荷分类 10 第二节输电杆塔载荷计算涉及的档距 11 第三节输电杆塔结构设计方法及表达式 12 第四节输电杆塔的载荷计算 14 第三章输电杆塔绝缘配合设计 30 第一节输电杆塔绝缘配合设计的内容及原则 30 第二节输电杆塔上的绝缘配合设计 31 第三节档距中央导线及地线间的绝缘配合设计 34 第四节档距中央导线对大地及各被跨越物的绝缘配合设计35 第五节塔头间隙尺寸的确定 39 第六节输电杆塔绝缘设计计算举例 52 第四章自立式输电杆塔的内力与变形 .57 第一节自立式铁塔的内力与变形 .57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自立式电杆的内力与变形 76 第三节35kV电杆内力计算举例 84 第五章拉线式输电杆塔的内力与变形 89 第一节拉线应力计算 89 第二节拉线方程式及变形计算 90 第三节拉线门型和V型杆塔计算 92 第四节带拉线门型杆受力简化计算 96 第六章杆塔构件截面积选择及连接件设计 100 第一节构件截面积选择 100 第二节杆塔连接件设计104 第三节法兰盘计算 109 第四节抱箍计算 112 第七章杆塔基础设计 .116 第一节杆塔基础分类 116 第二节地下水对基础工程的影响 119 …




2023.02.01-《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_T 26358-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26358-2010《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与GB/T 26358–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在“术语和定义”中更改了“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的资源”的表述(见3.1、3.2,2010年版的3.1、3.3),删去了“旅游度假区的环境”“非星级住宿接待设施”“生态停车场”(见2010年版的3.2、3.4、3.5),增加了“度假产品”“核心度假产品”“度假住宿设施”(见 3.3、3.4、3.5);
一增加“总则”一章(见第5章),并更改了部分基本条件要求(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5章);
一将“等级划分的一般条件”(见2010年版的第6章)拆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条件”(见第7章、附录A)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条件”(见第8章、附录A);
一将“资源”“区位”“空间环境”(见2010年版的6.1、6.2、6.4)整合归并为“度假资源与环境”(见7.1、8.1);
一一将“设施与服务”(见2010年版的6.5)拆分为“度假产品”(见7.2、8.2)和“度假公共服务”(见7.3、8.3),增加了“度假产品”的“通则”(见7.2.1、8.2.1),更改了“住宿接待”(见7.2.2、8.2.2,2010年版的6.5.2)、“休闲活动”(见7.2.3、8.2.3,2010年版的6.5.1),“餐饮”(见7.2.4、8.2.4,2010年版的6.5.3)、“旅游购物”(见7.2.5、8.2.5,2010年版的6.5.4)的要求,将“区内交通”“其他配套设施与服务”(见2010年版的6.5,5、6.5.6)归并调整为“旅游交通服务”(见7.3.1、8.3.1)
,“旅游信息服务”(见7.3.2、8.3.2)、“旅游设施服务”(见7.3.3、8.3.3)、“其他保障服务”(见7.3.4、8.3.4);
一将“管理”(见2010年版的6.6)更改为“管理与运营”(见7.4、8.4),将“游客管理”(见2010年版的 6.6.2)与“安全管理”(见2010年版的6.6.5)整合归并为“旅游管理与安全生产”(见7.4.2、
8.4.2),调整基本条件中的面积要求(见2010年版的5.2)并移到“规划与运营”中(见7.4.3.1、
8.4.3.1),更新了“组织经营”(见2010年版的6.6.4)的部分内容并调整为“管理机制”(见 7.4.1、8.4.1)和“人力资源”(见7.4.4、8.4.4),新增“智慧化”(见7.4.5、8.4.5);
一将“市场”(见2010年版的6.3)更改为“市场结构与影响力”(见7.5、8.5),调整了年游客规模
(见7.5.1.1、8.5,1.1)、过夜游客规模(见7.5.1.2、8.5.1.2)、客源结构(见7.5.1.3、8.5.1.3).“品牌
影响力”(见7.5.2、8.5.2)的具体要求;
一将“管理”(见2010年版的6.6)中的“资源与环境保护”(见2010年版的6.6.1),“社区协调”(见
2010年版的6.6.3)整合归并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效益”(见7.6、8.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浙江省东钱湖旅游度假区、
广东省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GB/T 26358–2010;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2016.08.0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_T 51141-2015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评价,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
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
1.0.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
筑类型和使用功能,及其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文化等特点,对规划与建筑、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
水、电气、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0.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24.02.01-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空间分析模型》DB45_T 2827-2023

ICS 35.240 CCS L 67 45 广西壮族 自治 区地方标准 DB45/T 2827 —2023 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空间分析模型 Spatial analysis mode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land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2023 – 12 – 26 发布 2024 – 02 – 01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 2827—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析模型架构与概念 . 1 5 约束性数据建库要求 . 4 6 分析模型输出结果要求 . 6 7 分析模型数学要求 . 10 附录 A(资料性) 分析模型输出结果示例 . 11 参考文献 . 14 I DB45/T 2827—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骁驰、施海雄、滕立生、秦秉晖、刘顺凤、黄信望、江文源、唐长增、杨如 军、朱剑、马绍忠、覃娇莲、陆宇荣、周福东、何恩旺、吴勇、罗兰慰、苏航、劳志修、覃保明、吴博、 石小锋、蒋忱辰、陈婉莹。 II DB45/T 2827—2023 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空间分析模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空间分析模型(下文简称为分析模型或模型)涉及的术语和定义, 规定了分析模型架构与概念、约束性数据建库要求、分析模型输出结果要求、分析模型数学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行业业务系统有关建设项目用地空间分析的功能模块、 组件接口的设计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345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 TD/T 1014 ㄩㄱ㰰㑂䌲ㄵㄾㄱ㰰㜹㠰䐲䐾ㄱ⠍伩ㄱ㰰䐶〴㈳㌱䔱㔾ㄱ㰱㡂〱䐵䘾ㄱ⠿㬀 TD/T 1016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28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TD/T 103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库标准 TD/T 105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57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间分析 spatial analysis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组件,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空间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合运算,产 生新数据的过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GIS软件平台均可实现空间分析。 3.2 建设项目用地数据 construction project land data 描述建设项目位置、范围、形状、项目名称、地块名称的矢量数据,行业内常见格式为Shapefile、 DWG、txt。 4 分析模型架构与概念 4.1 概述 分析模型架构包括约束性数据框架、建设用地矢量范围(输入数据)、空间分析、统计运算。分析 模型定义了输入数据到输出结果的中间过程及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1。 1




2024.05.0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农经规〔2024 〕590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修复 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改农经规〔2024〕590 号 2024 年 5 月 6 日印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 革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推进生 态保护修复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现将《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 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 年 5 月 6 日 – 1 – X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规范性文件 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及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等有 关规定,为加强和规范生态保护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项目管理特点,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 的申报、审核、下达和监管等。其中,农业绿色发展地方项目的 申报、下达与执行、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估等按照《国家发展改革 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地方农业 项目投资计划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19〕302 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专项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管理,全部 为约束性任务。坚持公平公正、急用优先、程序完备、综合监管 的原则,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应用于 计划新开工或续建项目,原则上不得用于已完工项目。 第四条 专项实施期限原则上为 5 年,如实施期满仍需继续 执行,按照有关规定重新申请设立。 – 2 – X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 支持范围、方式和标准 第五条 本专项主要用于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 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及其专项建设规划、 《三北工程六期规划》中符合支持方向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 项目;《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 年)》《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 建设规划(2021—2035 年)》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中 部署的生态保护支撑体系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 污染治理、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国 家级专项规划(实施方案)部署的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具体包括: (一)“双重”“三北”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包 括营造林、退化草原修复、湿地保护修复(主要支持国际重要湿 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湿地保 护基础设施、退化湿地修复、科研监测等建设内容)、沙化荒漠 化石漠化治理及水源工程、节水灌溉、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设施 等建设内容,并对项目内的木本粮油基地予以统筹支持。 (二)重点生态资源保护项目,包括森林草原防灭火、林草 种质资源保存及攻关、管护站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监测监 – 3 – X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规范性文件 管评估系统建设等。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公 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设 施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设施装备建设等。 (四)林业行业及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包括重点地区绿化、 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林业执法监管能力、国有林区公用基础设施 建设等。 (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以畜禽养殖大县为重点, 支持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 (六)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 兼顾其他重要流域,优先选择水环境敏感区和粮食主产区,重点 支持农田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基础设施 项目建设。 (七)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以长江流域“一江两 湖七河和 332 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等禁捕退捕县(市、区)为重 点区域,重点支持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保护、关键栖息地保护及修 复、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水生生物资源及栖息地监测、水生生物 保护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 (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以牧区和半牧区省(区) 为重点,支持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或标 准化规模养殖场、优良种畜和饲草种子扩繁基地、防灾减灾饲草 – 4 – X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2024.04.01-广东省深圳市《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DB4403_T 433-2024

ICS 29.200 CCS K 81 D B 4 4 0 3 深 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3/T 433—2024 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 Grade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of EV super charging equipment 2024-03-19 发布 2024-04-01 实施 深 圳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4403/T 433—2024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技术评价指标 . 2 6 分级评价方法 . 5 附录 A(规范性) 超级充电设备基本要求评价表 .6 附录 B(规范性) 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评分表 .7 参考文献 . 9 I DB4403/T 43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电气科学研究院、深 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 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金奇辉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协会、深圳 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绿电直流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永泰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深电能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智电新能 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 圳研究院)、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蔚来能 源有限公司、深圳市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斯康达电子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恒、王益群、肖敏英、匡猛、李志刚、王赞、冯志敏、陈泽亮、朱明、张兢 兢、李达、李峰、邓超群、谢永斌、赵利宏、闫学兵、朱俊辉、刘贻新、王文伟、邱熙、肖鸿霞、陈国 芬、谭卓辉、洪诚睿、张玉喜。 II DB4403/T 433—2024 引 言 为进一步构建高质量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满足市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 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建设世界领先的城市级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 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数字能源先锋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6月印发的《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印发实施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加快落实“打造超充标准体 系”的工作措施,特制定本文件,指导运营企业科学开展超充设备选型、高质量建设超充设施、主动提 升运营管理水平。 III DB4403/T 433—2024 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的基本要求、技术评价指标以及分级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的分级评价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 20234.4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4部分:大功率直流充电接口 GB/T 27930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 GB/T 29317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 29318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 GB/T 3465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1部分:供电设备 GB/T 34658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NB/T 33001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 33008.1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317、GB/T 18487.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级充电设备 super charging equipment 固定连接至交流或直流电源,并将其电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采用整车传导充电方式为电动汽车提供 电能,且至少具备一个额定功率不小于480 kW的车辆插头的专用装置。 3.2 全液冷超充设备 fully liquid cooling super charging equipment 充电功率变换单元、车辆插头及充电电缆采用液冷技术的超级充电设备(3.1)。 3.3 超充主机 super charging power unit 分体式超级充电设备(3.1)的核心组件,将充电控制模块、功率变换模块、功率分配模块等部件 单独放置于一个柜(箱)体内,与充电终端通过电缆连接的专用装置。 1




粤12J133 薄浆干砌自保温墙体构造-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edd50977064272bb90c44709210753dd
粤12J133 薄浆干砌自保温墙体构造

关于批准《薄浆干砌自保温墙体构造》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佛山市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
经组织专家审查,批准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编制的《薄浆干砌自保温墙体构造》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图集号为粤12J/133,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简介
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是经广东省建设厅批准成立,负责广东省地方标准设计管理的唯一部门,主要任务是:
一、承担国家和中南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和研究工作。
负责拟定本省地区标准设计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
三、具体组织和协调省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修订工作。
四、负责国家、中南地区和省标准设计图集的推广应用、发行管理工作。标准设计的版权(著作权)属标准设计管理部门所有,未经版权所有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复制,否则将视为侵权行为,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图集版权属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所有。五、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中“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最快、最好的方法之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标准设计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可在标准设计图集中介绍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及各种建设行业的成熟产品。拥有“四新”技术的单位和个人可与我办联系,经我办审核编入省标准设计通用图集或推荐性图集,推广使用,

说 明
根据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薄浆干砌自保温墙体构造》(粤08J/133),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反馈意见,参者我省新颁布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承重墙体技术规程》(DBJ15-82-2011),对该图集作相应修订。本次修订增加了结构性热桥(梁、柱及剪力墙)采用带沉孔保温片的保温(隔热)构造、钢梁(柱)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薄千砌自保温墙体的连接构造,并对CAS抹面砂浆部分性能指标作相应的调整。
1、适用范围
1.1本图集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采用各种类型填充墙及结构性热桥(梁、柱及剪力墙)部位的保温(隔热)工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填充墙亦可参照使用。
1.2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的地区。




粤21J/013 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 清晰版-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bzfxw0818xuqnm87550

粤21J∕013 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 清晰版

1 编制依据
1.1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编制《适应岭南文化与环境的绿色建筑设计》通用图集的复函。
1.2“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课题五“珠三角地区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课题编号:2017YFC0702505)中关于图集编制的任务要求,本图集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2 编制内容
2.1《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绿色建筑设计》通用图集将研究聚焦于岭南地区,以规划布局、建筑单体及技术体系为横向研究层面,结合纵向时间轴,构成图集内容框架
2.2本图集注重地域、文化与时代、技术与建筑的关联度,规划布局、建筑单体章节有相应的概况简介、构成要素及特征、建造智慧说明及照片、分析图或建筑平立剖等图纸:技术体系章节则有具体构件、材料简介、技术描述、施用部位的照片、分析图等。

2.3 本图集关键词为:传承、文脉、绿色,
3 适用范围
3.1本图集有助于设计人员、学生及建筑爱好者深度学习了解及掌握各时期岭南建筑的绿色技术特点、工作原理及其与地域、文化传承的关系理解传统可持续建造理念的要义,掌握岭南建筑在规划布局、建筑单体及材料、构造等技术层面的绿色设计策略及传承路径。3.2适用于岭南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绿色建筑设计,供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岭南传统建筑设计的参考资料。3.3本图集可作为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参考。
4 其他说明
图集中参考或引用的图、表及文献等的来源均在《图、表来源参考资料》一节中进行统一来源说明。

岭南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
岭南,泛指中国华南五岭以南地区。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自西向东绵延相连,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天然分水岭,使地处华南的岭南地区与北方中原成为差异显著的自然地理单元。广义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以及南海诸岛,东临福建,西抵云南,北至江汉,南面南海




粤17J/T910 住宅排气道——五防拔气系统 清晰版-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bzfxw0818jsiyy48548

粤17J∕T910 住宅排气道——五防拔气系统 清晰版

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简介
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是经广东省建设厅批准成立,负责广东省地方标准设计管理的唯一部门,主要任务是:
承担国家和中南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和研究工作。
负责拟定本省地区标准设计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
具体组织和协调省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修订工作。
四、负责国家、中南地区和省标准设计图集的推广应用、发行管理工作。标准设计的版权(著作权)属标准设计管理部门所有,未经版权所有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复制,否则将视为侵权行为,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图集版权属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所有。五、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中“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最快、最好的方法之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标准设计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可在标准设计图集中介绍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及各种建设行业的成熟产品。拥有“四新”技术的单位和个人可与我办联系,经我办审核编入省标准设计通用图集或推荐性图集,推广使用。

关于批准《住宅排气道–五防拔气系统》图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的通知
经组织专家审查,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住宅排气道–五防拔气系统》建筑设计图集,批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图号为粤17J/T910,该图集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原《住宅共用变压拔气式五防排气系统》粤12J/T910到期废止。

2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住宅厨房垂直共用排气道系统、卫生间垂直共用排气道系统的设计、制作、安装与验收使用。
2.2 适用于常用层高,45层以下的住宅(含跃层住宅),以及45
层以下的酒店卫生间。
2.3上述两条以外的排气道系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另行单项设计。
3 设计内容
本图集设计内容包括住宅厨房、卫生间等截面排气道系统和变截面排气道系统的设计选用表,平面示意图,系统示意图以及制作、安装节点大样等。
4 系统组成
本图集住宅排气道,分为内设五防拔气系统、外设五防拔气系统两大类型。内设五防拔气系统由排气道、变压五防拔气阀、拔气风帽或负压风帽、吸油烟机或排气扇组成;外设五防拔气系统由排气




粤08J/T910 住宅变压拔气式三防排气道-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43828c8da7f9137e893ab376acf2e1f0

关于批准《住宅变压拔气式三防排气道》图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的通知
广州市建委、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各地级市建设局、省级有关各单位:受广东省建设厅授权,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住宅变压拔气式三防排气道》建筑设计图集,经审查,现批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图号为粤08J/T910,该图集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原《住宅厨房卫生间变截式导流防串排气系统》粤06J/T910同时废止。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45层(含45层)以下住宅厨房排除油烟气和住宅
卫生间排除污浊气体使用。
2.2本图集供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安装企业及排气道生产厂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
2.3本图集排气系统适用于住宅中常用的各种层高
3设计内容
本图集提供住宅厨房卫生间等截面排气道排气系统和变截面排气道排气系统的设计选用表,系统示意图,制作安装、节点大样详图等。
4 设计参数
4.1厨房排气系统按每台排油烟机排风量300~500m/h设计,卫生间排气系统按每台排气扇排风量80~100m/h考虑。
4.2 排油烟机风压>180pa。
4.3厨房排油烟机开机率为:1~6层系统80%,1~18层系统70%,1~36层系统60%,1~45层系统50%。
5性能原理
5.1本图集排气系统利用空气动力学伯努利方程,所表述的流体内部动压与静压转换原理,在系统进气口设置导流与文丘里板结构,使开动抽风机的排气道进气口处产生向上拔气;不开动抽风机的排气道进气口处产生负压或静压减小,与逆止阀共同作用,消除串烟 串 味。
5.2本图集变截面排气道排气系统,结合系统排气等量递增规律:通过变截面优化设计,达到管内气压均匀,排气平稳顺畅,同时减少占用厨卫空间。
6 系统组成
本图集排气系统由水泥砂浆预制薄壁排气道、混凝土预制风




粤07J/T708 节能型建筑幕墙构造 清晰版-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bzfxw0818kmxli07631

粤07J∕T708 节能型建筑幕墙构造 清晰版

关于批准《节能型建筑幕墙构造》图集
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的通知
广州市建委、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各地级市建设局、省级有关各单位:受广东省建设厅授权,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节能型建筑幕墙构造》建筑设计图集,经审查,现批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图号为粤07J/T708,该图集自2007年3月28日起施行。

说明
编 制 依 据本图集依据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05年12月关于编制广东省建筑幕墙构造图集批准立项的通知编制。
2 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图集给出了80、100、120、140、160、180系列节能型玻璃幕墙和铝板幕墙,以及石材幕墙的典型构造节点。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抗震设计的公共建筑,其它建筑的幕墙可参照使用。本图集供建筑设计单位对节能型建筑幕墙的设计选型,并可作为该类建筑幕墙设计、制作、施工安装的参考

4 选材
铝合金型材应符合《铝合金建筑型材》(GB5237-2004)的规定,型材精度等级应为高精级或超高精级。穿条式隔热型材应符合《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GB 5237.6-2004)的规定。
穿条式隔热型材的隔热条和明框幕墙(包括单元式明框幕墙)型材所用的隔热垫(条材)应符合《建筑用硬质塑料隔热条》(JG/T 174-2005)的规定,材质为PA66GF25(尼龙66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得采用PVC塑料。
幕墙所用的钢材构件、连接件、紧固件和配件材料应符合《建筑幕墙》国家标准的规定,除不锈钢外,均应进行防腐蚀处理。采用热浸镀锌处理时,锌膜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2002)的规定。




粤08S/T202 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TTC型)-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粤08ST202 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TTC型)

关于批准《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TTC型)》图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的通知
广州市建委、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各地级市建设局、省级有关各单位:受广东省建设厅授权,由广东省华南建筑设计院编制的《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TTC型)》建筑设计图集,经审查,现批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推荐性通用图集,图号为粤08S/T202该图集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设计及施工安装,现有的卫生间改造可参照使用。2.2本图集提供了11种典型卫生间布置的示意图,进行排水管道设计时,设计者可直接选用,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2.3可与普通PVC-U排水塑料管连接的各种标准的管材包括HDPE以及柔性接口铸铁管等多种管材,均可与本专用管件进行连接。

3 设计要求
3.1建筑设计中,卫生间平面布置宜按本图集所示平面组合。平面布置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尺寸分别为装修后最小尺寸。
3.2本同层排水下沉楼板的构造和防水要求按工程设计3.3本图集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可参考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第4.4.11条中表4.4.11-1至4.4.11-4的排水能力确定。
3.4本图集按污废合流、设置伸顶通气管、暗敷于管井或管窿内的排水系统绘制。
如采用污废分流、设置专用通气管、明敷于外墙的排水系统可参照19页、20页节点图和国标图集03SS408。塑料管明敷于外墙时应采用抗紫外线防老化管材。
3.6本图集管道井、排气竖井位置应预留,不得事后凿洞。
3.7回填层积水排除装置布置在回填层下楼板的预留孔内,为防止渗水,积水排除装置上口的边缘(止水圈)位置与楼板面持平或略低,上接多通道接头,下接立管。
3.8地漏宜按本图集位置设置,其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




粤14J/002 广东省标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图示 清晰版-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bzfxw0818gwuyw48226

粤14J∕002 广东省标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图示 清晰版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图示》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佛山市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经组织专家审查,批准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图示》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号为粤14J/002,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简介
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是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成立,负责广东省地方标准设计管理的唯一部门,主要任务是:
承担国家和中南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和研究工作。
负责拟定本省地区标准设计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
具体组织和协调省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修订工作。
四、负责国家、中南地区和省标准设计图集的推广应用、发行管理工作。标准设计的版权(著作权)属标准设计管理部门所有,未经版权所有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复制,否则将视为侵权行为,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图集版权属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所有。五、标准设计是工程建设中“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最快、最好的方法之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标准设计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可在标准设计图集中介绍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及各种建设行业的成熟产品。拥有“四新”技术的单位和个人可与我办联系,经我办审核编入省标准设计通用图集或推荐性图集,推广使用

1.编制依据
广东省标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DBJ/T15-80-2011
2.适用范围
本图集可供全省建设单位、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人员配合规范使用。
3.编制原则
将广东省标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的条文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广东省标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的原意,以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广东省标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
4.编制方式
4.1本图集以广东省标准《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的条文为依据,按《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条文的顺序排列、




粤20G/010-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施工图案例-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d5610b132c35b958610c81a700018bc4粤20G 010-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施工图案例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推动广东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健康、快速发展,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单位共同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套型及组合平面)》(以下简称《图集1》)、《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施工图案例)》(简称《图集2》)及《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装修施工图案例)》(简称《图集3》),用于指导和规范广东省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和人才房的建设。本图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施工图案例)》
1 适用范围
《图集2》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新建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图集2》供广东省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建设管理主管部门以及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管理等单位作为示范性图集参考使用。
2 编制依据
2.1《图集2》根据《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编制会议纪要要求进行编制

3.1《图集2》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提供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施工图范例,作为项目建设参考之用。3.2《图集2》编制吸收采纳众多预制构件、门窗等相关生产单位意见,建立完善贯通的产业化产品体系,力求其内容的先进性及可实施性。
4 主要内容
《图集2》包括“施工图案例一建筑篇”、“施工图案例一结构篇”、“施工图案例一给排水篇”、“施工图案例-电气篇、“施工图案例一暖通篇”以及“施工图案例-BIM篇”共六部分内容。护4.1 施工图案例一建筑篇
为了普及装配式设计,《图集2》的“建筑篇”基于《图集1》标准化的组合平面,以2H-11组合平面为例,提供其装配
式建筑施工图及节点详图作为装配式建筑设计图纸的示范图例,规范和提高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4.2 施工图案例一结构篇为了普及装配式设计,《图集2》的“结构篇”基于“建筑篇”的内容,提供预制构件通用说明、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构件详图、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详图、预制混凝土楼梯构件详图、预制混凝土阳台构件详图、预制混凝土空调板详图等,作为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参考图例,规范和提高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水平。
4.3施工图案例一给排水篇为了普及装配式设计,《图集2》的“给排水篇”基于“建筑篇”的内容,提供给排水专业设计内容,作为装配式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参考图例,规范和提高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
4.4 施工图案例-电气篇为了普及装配式设计,《图集2》的“电气篇”基于“建筑篇”的内容,提供电气专业设计内容,作为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的参考图例,规范和提高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4.5 施工图案例-暖通篇
为了普及装配式设计,《图集2》的“暖通篇”基于“建筑篇”的内容,提供暖通专业设计内容,作为装配式建筑暖通设计的参考图例,规范和提高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4.6施工图案例-BIM篇
为了普及装配式设计,《图集2》的“BIM篇”基于“建筑篇”的内容,提供BIM专业设计示意图,作为装配式建筑BIM设计的参考图例,规范和提高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




粤20J/010-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装修施工图案例-图纸图集 – 建筑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c8661827bdef41ac95e9e91cf1acb831粤20J 010-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装修施工图案例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推动广东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健康、快速发展,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单位共同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套型及组合平面)》(以下简称《图集1》)、《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施工图案例)》(简称《图集2》)及《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装修施工图案例)》(简称《图集3》),用于指导和规范广东省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和人才房的建设本图集为《广东省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保障性住房、人才房装修施工图案例)》。

适用范围

《图集3》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新建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图集3》供广东省保障性住房、人才房建设管理主管部门以及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管理等单位作为示范性图集参考使用,

3 编制原则
3.1《图集3》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提供装修专业施工图案例,作为项目建设参考之用。
3.2《图集3》编制吸收采纳众多预制部品、门窗等相关生产单位意见,建立完善贯通的产业化产品体系,力求其内容的先进性及可实施性。
3.3装配式装修设计应遵循建筑、装修、部品一体化的设计原则,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达到适用、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等各项指标的要求。
3.4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要求和广州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采用绿色、节能及环保材料3.5装配式装修设计应综合考虑不同材料、设备、设施的不同使用年限,装修应具有可变性和适应性,便于施工安装、维护更新。
3.6装配式装修应采用工厂化生产的内装部品。实现集成化的成套供应。
3.7装配式装修设计宜通过结构主体与内装部品的优化参数、公差配合和接口技术等措施,提高构件、部品互换性和通用性
4 主要内容
《图集3》包括“总说明”“装修施工图案例保障房套型”“装修施工图案例人才房套型”以及“装修施工图案例公区”共四部分内容。
4.1《图集3》以《图集1》中标准化的组合平面、户型及部品部件,以某一组合套型为例,对以上空间提供详实精细的室内装修施工图设计参考。
4.2 套型装修设计内容包括目录、装修得分项及材料表、平面布置图、天花平面图、地花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图等
4.3 公区装修设计内容包括目录、装修得分项及材料表、平面布置图、天花平面图、地花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图等




住建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 2024年修订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817935

附件1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验收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行为,保证建设 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以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 行规定》)等部门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 设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主管部门)依法对特殊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以及其他建设工程的消防 验收备案(以下简称备案)、抽查.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暂行规定》配套的具体规定,建设工 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相关法律法 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 部门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暂行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细化本细则. 第五条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的,应当将建设工程 消防设计的技术审查并入联合审查,意见一并出具.消防设计审 查验收主管部门根据施工图审查意见中的消防设计技术审查意 见,出具消防设计审查意见. 实行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联合验收的建设 工程,应当将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并入联合验收. 第二章特殊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 第六条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主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特 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申请后,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予以受 理;不符合其中任意一项的,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主管部门应当一 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一)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申请表信息齐全、完整; (二)消防设计文件内容齐全、完整(具有《暂行规定》第 十七条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程,提交的特殊消防设计技术资料 内容齐全、完整); (三)依法需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已提交建设工程 规划许可文件; (四)依法需要批准的临时性建筑,已提交批准文件. 第七条消防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封面: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名称、设计文件交付日期. (二)扉页: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和项目总 负责人的姓名及其签字或授权盖章,设计单位资质,设计人员的 姓名及其专业技术能力信息. (三)设计文件目录. (四)设计说明书,包括: 1.工程设计依据,包括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其他 相关文件,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 版本号),县级以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项目批复性文件,建设 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明确火灾危险性. 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包括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 组成,分期建设情况,本设计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等. 3.总指标,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和反映建设工程功 能规模的技术指标. 4.标准执行情况,包括: (1)消防设计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 的情况; (2)消防设计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中带有“严 禁”“必须”“应”“不应”“不得”要求的非强制性条文的情况; (3)消防设计中涉及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没有规定 内容的情况. 5.总平面,应当包括有关主管部门对工程批准的规划许可技 术条件,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场地内原有建构 筑物保留、拆除的情况,建构筑物满足防火间距情况,功能分区, 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 停车场(库)的布置及停车数量,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车登 …




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817937

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编制规定 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4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要求,加快推进山西省 各市(县、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制定《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及技术审查要点》,指导和规范山 西省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查,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 绵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6)27号)的要求,由山西省住 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定和技术审查要点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 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导则、技术审查要点、标 准和规程等,结合山西省实际,并在广泛征求各市海绵城市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规 划、设计、审图和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为山西省海绵城市设计文件 编制、技术管理和设计审查提供依据. 本规定和技术审查要点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基本规定;3.设计文件 编制深度规定;4.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本规定和技术审查要点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编制单位负 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主编单位: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太原市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发展中心 主要起草人:武建奎宁亚平刘冬冬崔杰胡纯杰邢超文宋敏 赵月龙孙学良毛立波白生云段文昭穆天龙郭宇 罗旭燃王方张小勇杨慧张洋曹鹏程张磊 主要审查人:李锦生刘振江王文亮杜艳哲宋宁 目录 1总则 1 2基本规定 2 3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3 3.1一般规定 3 3.2建筑与小区类项目 4 3.3城市道路类项目. .11 3.4绿地与广场类项目 17 3.5城市水系类项目 23 4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30 4.1一般规定 30 4.2建筑与小区类项目 32 4.3城市道路类项目 34 4.4绿地与广场类项目 37 4.5城市水系类项目 39 附录A建筑与小区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信息表 40 附录B城市道路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信息表 41 附录C绿地与广场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信息表 42 附录D城市水系工程海绵城市设计信息表 43 附录E海绵城市相关强制性规范条文 44 E-1建筑与小区类 44 E-2城市道路类. 45 E-3绿地与广场类. 45 E-4城市水系类 46 E-5通用海绵设施类. 46 附录F一般性规范条文 48 F-1建筑与小区类.. 48 F-2城市道路类 50 …




粤建房粤靓-广东省存量农房外立面改造技术指引.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817944

广东省存量农房外立面改造技术指引 台 鼻建房學 人一 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 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存 量农房外立面改造的规范引导;为各地开展存量农房外立面改造工作提 供技术支撑,推进广东省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提升农房风貌水平, 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力量,认真 总结各地经验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指引. 本指引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分类指引;4.要素指引;5. 节能改造;6.实施机制.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工业大学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编写和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 总结经验,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广东工 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一号楼,邮 编:510062). 本指引编制组织单位: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单位:广东工业 大学. 目次 1.总则 .1 编制背景 ..2 编制目的 …2 编制意义 2 适用范围. 基本规定 基本原则. .3 编制依据 4 2.术语 5 3.分类指引 7 文化类型分类指引 8 地理区位分类指引.10 改造强度分类指引.12 4.要素指引 指引分类 ..14 建筑风格 .15 建筑色彩 …18 建筑轮廓 20 建筑屋顶21 建筑墙面 围墙院门 …28 建筑细部 .30 特色元素. 35 材料构造 38 5.节能改造 .41 总体要求.. .42 做法指引 .43 6.实施机制 44 建立管控体系 45 加强实施保障 45 …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 湘建设〔2022〕30号.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817942

HNPR—2022—14012 湘建设(2022)30号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我省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 计审批管理,规范审批程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根据有关法律 法规,我厅制定了《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 计审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2月21日 一1-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 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规范审批程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政府投 资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 例》《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湖南省绿色建筑发 展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 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及其相关活动的部门和单位,应当 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初步设计是指有关单位和工程技术人 员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岩土工程初步勘 察报告、国土空间规划等条件,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平面 布局、使用功能、结构体系、基础选型、设施设备、建设标准及 投资概算等,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本 建设活动过程. 第四条初步设计审批实行分级管理.省有关部门批准立项 的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市州、县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政府投资房 2 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由相应的市州、县市住房和城乡建 设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按规定下放管理层级及指定交办项目的初 步设计审批管理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第五条申请办理初步设计审批,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用地预审与选址意 见书、规划设计条件; (二)完成了场地初步工程勘察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含概 算文本); (三)编制单位具有与工程建设规模相应的设计资质证书; (四)属于必须招标的,应当完成勘察设计招标或全过程工 程咨询(含勘察、设计服务)招标; (五)对超出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 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了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 (六)对具有《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 (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51号)第十七条情形之一的特殊建设工 程,按有关规定通过了特殊消防设计专家评审; (七)取得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批复文件. 第六条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 定要求,建筑工程按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 3 …




正式版 GB/T 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标准,建筑,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照明系统设计,工程规范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lighting design of buildings 2024-03-12发布 2024-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2024年第3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034-2024,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

原国家标准《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mohurd.gov. cn)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 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4年3月12日 3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 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2019]8号)的 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 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 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照明数量和质量;5.照明标准值;6.照明节能;7.照明 配电与控制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提高了灯具的效能、照 明功率密度等节能指标要求;2.增加了LED灯和LED灯具的 性能指标、LED驱动电源选择和应用等技术要求;3.增加了照 明舒适度、光生物安全、闪烁与频闪效应、非视觉效应等健康照 明的技术指标;4.补充和完善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内容; 5.增加了照明直流配电技术内容;6.增加了建筑用地红线范围 内的室外功能照明技术内容;7.结合实际应用调整标准部分技 术内容。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环能院,邮政编码:100013)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昕诺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索恩照明(广州)有限公司 上海企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 路川金域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 佑昌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麦索照明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赵建平汪猛袁颖陈琪 周名嘉孙世芬杨德才邵民杰 田英策徐建兵罗涛王书晓 姚梦明赵凯林太峰蔡军 黄宁倪伟 俞燕高雅春 洪晓松李炳军魏彬陈玉嫦 张孟 王俊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戴德慈 王勇 李炳华俞志敏 洪友白丁新亚王东林张钊 熊江包顺强杨彤范景昌 陈礼贵 5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3.1照明方式和种类 9 3.2 照明光源 6 3.3 照明灯具及附属装置 11 4 照明数量和质量 18 4.1 照度 18 4.2 照度分布 19 4.3 眩光限制 21 4.4 闪烁与频闪效应限制 22 4.5 光源颜色质量 22 4.6 非视觉效应 23 4.7 反射比 23 5照明标准值 25 5.1一般规定 25 5.2 居住建筑 25 5.3 公共建筑 27 5.4 工业建筑 40 5.5 通用房间或场所 50 照明节能 54 6.1 一般规定 54 6.2 照明节能措施 54 6.3 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54 6.4 天然光利用 64 6…




《民用运输机场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管理指南》AC-158-CA-2024-05下载

图片

导言

为深入贯彻住建部、民航局等十三部门下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 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智慧民航 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民航发〔2023〕15 号)的部署,落实国家民航局关 于建立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标杆体系的要求,推动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民用运输机场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民用 运输机场工程 BIM 应用管理能力和前期、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 BIM 应用水平,发挥 BIM 在“四型机场”建设中的应用价值,编写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 BIM 标 准、指引、导则、指南等编制和应用经验,在总结民用运输机场工程 BIM 应用管理经验和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指南编写工作,旨在为民用运输机场项目建设方和运维方的 BIM 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主编/参编单位

主编单位: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丰匠数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主编/参编/审查人员

主编:朱方海 陈祖文 

副主编:刘鸣秋 严沾谋 

参编人员:冯晓平 刘立新 李希龙 张 凯 潘 乐 邱 毅 马家骏 张永瑞 孙光明 华志强 张 赣 艾显明 张书浩 林 攀 张玉灯 王正清 

审查人员:盛黎明 包晓燕 王国俭 刘济瑀 朱玉梅 李 毅 王 帅 李 强 班孝林 张 锐 彭爱兰 周 鑫 郑文元
正文节选




24J113-1 内隔墙—轻质条板(一)

E 建筑专 业 图集简明目录 图集号 图集名称 图集号 图集名称 图集号 图集名称 15J001围墙大门 16J607建筑节能门窗 131913-1公共厨房建筑设计与构造 12J003室外工程 12J 609防火门窗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17J610-1、 2, 19J610-3特种门窗(一)、(二)、 (三) 231916-1住宅排气道(一) 15J012-1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 18J632擦窗机 191921-1、 2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示例、城市地下空间人行出入口 13J103-7人造板材幕墙 09J801民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15J923老年人居住廷筑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06SJ805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 17J925-1 压型金属板建筑构造 16J110-2、 16G333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一) 18J81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21J925-2 金属面夹芯板建筑构造 10Jl13-1内隔墙—稣条板(一) 20J813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图示 12J926无樟碍设计 10J12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12J8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17J927-1车库建筑构造 12J201平屋面建筑构造 13J817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样图 111930住宅建筑构造 14J206种植屋面建筑构造 18J820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图示 081933-1、 13J933-2体育场地与设施(一)、(二) 151207-1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建筑构造(一)一全属屋面 19J823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 11J934-1、 2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图示、中小学校场地与用房 10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 21J824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图示 161934-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常用构造做法 19J30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防水构造 21J82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图示 141936变形缝建筑构造 19J305重载及特殊重栽、轨道楼地面 06J902-1, 07J902-2、 3 医疗建筑 141938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 20J333建筑防腐蚀构造 15J90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用技术图示 151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J331、 J332、 G221地沟及盖板 (2009年合订本) 07J905-1防火建筑构造(一) 23J941母婴室 15J401钢梯 17J908-2公共建筑节能构造一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 21J951-1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构造 22J403-l楼梯栏杆栏板(一) 09J908-3廷筑固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 最新出版图集 13J40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16J908-5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 24J804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修编替代 131502-1、 3, 121502-2内装修一 墙面装修、楼(地) 16J908-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05J804) 面装修、室内吊顶 05J910-1、 2 钢结构住宅(一)、(二) 23J909工程做法(修编替代05J909) 161502-4内装修一细部构造 20J910-3模块化钢结构房屋建筑构造 23CJ92-2建筑光伏组件工程应用构造一金贝能源建筑光伏组件应用 061505-1外装修(一) 22J910-5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示例 23CJ94-7 隔声保温浮筑楼面系统构造一BKT装配式隔声保温浮筑楼面系统 llJ508建筑玻璃应用构造一 栏板隔断地板吊顶 17J911建筑专业设计常用数据 23CJ94-9保温隔声浮筑楼面系统构造一绿羽保温隔声辐射供暖系统 水下玻璃挡烟垂壁 07J912一1 变配电所建筑构造 22CJ106-1 建筑幕墙防火封堵及保温隔热构造一洛科威岩棉建筑幕墙应用 221603-1铝合金门窗 12J912-2常用设备用房~冷(热)源机房、柴油 系统 161604塑料门窗 发电机房、水泵房 22CJ110-1防火玻璃及其门窗幕墙系统建筑构造一恒保防火玻璃系统产品 详细内容请参见 2023年国标图集目录或查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站 (www.chinabui lding. com. en) 国标图集热线电话: 010-68799100 联系电话: 010-88426737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4J113-1 (替代 1 OJ113-1) 内隔墙 轻质条板(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中固计划么版社 北京




DB23/T 3105-2022 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要求和使用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040.10
CCS A 16
DB2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3/T 3105—2022
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基本要求和使用规范
2022 – 01 – 29 发布 2022 – 02 – 28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 3105-2022,基本要求和使用规范,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DB23/T 3105-2022 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要求和使用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减灾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广汇、林磊、刘洪波、傅宇、杜永刚、张天军、郭栋、王东彬。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自然灾害类应急避难场所的术语和定义以及避难场所的划分,规定了自然灾害类应急
避难场所规划设立、日常管理、应急启用、运行管理、终止使用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各类用于自然灾害的应急避难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1143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23648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GB/T 24362 地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标志
MZ/T 011 救灾帐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避难场所
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认或组织建设,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和物资,无偿为避难人员提供基
本生活保障及集中救援的避难场地及避难建筑,简称避难场所。
3.2
避难人员
因洪涝、风雹、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低温冷冻和雪灾、森林和草原火灾、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
然灾害,需要转移安置的当地群众及外来人员。
3.3
避难场地
避难场所内可供应急避难或搭建临时住宿、生活保障等设施的空旷场地。
3.4
避难建筑
避难场所内为避难人员提供住宿、休息和其他应急保障及使用功能的建筑。
3.5
避难容量
与避难时间、灾害种类、季节气候、各项设施保障能力,以及场地和建筑面积等因素相匹配的可容
纳避难人员的数量。
4 避难场所划分
4.1 按开放时间划分
4.1.1 短期避难场所

(略)




XJJ 102-2018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XJJ 102-2018,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XJJ 102-2018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pdf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加强和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应急救助能力,使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矿建和改建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
1.0.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保障避难人员基本生存需求”的建设理念以及“因地制宜、安全可靠、平灾结合、合理规划、综合利用、易于通达、就近避难、保障安全、长期备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1.0.4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满足就近避难要求,符合城乡建设规划,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人防疏散基地等建设相结合。
1.0.5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应急emergency response
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前所做的各种防御和减轻灾害的准备以及发生后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
2.0.2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 evacuation and embarkation shelter
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后安置居民避难、临时生活或疏散人员的安全场所。
注:应急避难场所是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的场所,用于避难人员就近避难,且至少具备不少于3天的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能力。
2.0.3避难单元sheltering space unit
应急避难场所中,根据避难人数、设施配置、自然分隔和避难功能等要素所划分的独立成体系的空间单元。
2.0.4避难场地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ing site
应急避难场所内可供应急避难或临时搭建有关避难设施的空旷场地。
2.0.5避难建筑emergency congregate sheltering structure
应急避难场所内为避难人员提供宿住或休息以及其他应急保障功能的建筑。
2.0.6应急设施emergency facilities
应急避难场所配置的,用于保障避难人员生活和紧急处置的设施,包括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急辅助设施。
(略)

3基本规定
3.0.1应急避难场所由避难场地、避难建筑和应急设施组成。
1避难场地:包括应急避难临时休息、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物资分发、应急管理、应急厕所、应急垃圾收集、应急供电、应急供水等各功能区。
2避难建筑:由应急避难生活服务用房和辅助用房构成。其中,生活服务用房宜包括避难休息室、医疗救护室、物资储备室等,辅助用房宜包括管理室、公共厕所等。
3应急设施:包括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排水、应急广播、应急消防和应急指挥等设施。
3.0.2应急避难场所应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及要求有区别地进行建设,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应包括避难场地、避难建筑和应急设施;乡村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应包括应急避难场地和选择性配置的应急设施。
3.0.3利用学校、绿地、广场、体育场馆等既有公共设施新建、扩建、改建的应急避难场所除应符合城乡规划及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0.4应根据避难场所规模和需容纳避难人数来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及应急设施,应急设施应满足灾害条件下的安全使用及生活基本保障要求。
3.0.5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根据城乡规划、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的避难要求以及现状条件,按长期、中期、短期进行统一规划,一次或分期实施。

(略)

4规划与选址原则
4.1规划
4.1.1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灾害防御日标、设定仿御标准与设定最大灾害效应、避难规模和分布、规划建设控制性要求和指标、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要求、应急保障要求和保障措施等;
2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及名称、功能要求、所在位置、有效避难面积、避难容量、建设标准与配套设施要求等;
3应急设施布局及保障要求:
4分期建设安排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1.2应急避难规模应根据当地既有建设工程抗灾能力的评估结果,结合人口分布特点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内的避难人数,不得超过其避难容量。不同类型应急避难场地的面积指标、避难容量、应急设施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4.1.3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应确定避难标识的建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避难指引标识,宜根据救援疏散路线在道路交叉处设置,并应指明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和路径;
2应设置灾害警示标识,警示灾害潜在危险区域可能威协人员安全的地段。
3在应急避难场所入口处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分区图。

(略)




DB41/T 2108-2021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牌

资源简介/截图:

ICS91.120.25
CCS P 1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108-2021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牌
2021-04-12发布2021-07-12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 2108,DB41/T 2108-2021,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牌,DB41/T 2108-2021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牌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图形符号、位置标志、指示标志、其它标志的内容、设置和制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牌的设置及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15565一2020图形符号术语
GB/T20501(所有部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DB41T1754一2019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5565一2020、DB41/T1754一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避难场所
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经过规划、建设,配置应急保障设施,供因灾害产生的避难人员生活保障及集中救援的安全场所。
[来原:DB41T1754一2019,3.1,有修改]
3.2
图形符号
以图形为主要特征,信息传递不依赖于语言的符号。
[来源:GB/T15565-2020,2.5]
3.3
位置标志
由图形标志和(或)文字标志形成,用于标明报务设施或报务功能所在位置的公共信思图形标志。
[来源:GB/T15565-2020,3.2.1]
4标志
4.1图形符号
应急避难场所阁形符号见表1。




J16Z606-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图集 河北标准DBJT02-108-2016及J16Z606-2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超深) 共2册PDF下载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带书签、完整版J16Z606-1图集、pdf格式,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实行日期:2016年6月1日,统一编号:DBJT02-108-2016,编制单位: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协编单位:唐山市七星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文号:冀建质[2016]22号。

4843826d883664c

一、适用范围
1、适用于建筑小区、一般工业与市政排水工程。其中检查井开孔尺寸均按钢筋混凝土管道设计,开孔尺寸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其他管材
2、本图集适用于管径400mm≤D≤2400mm的钢筋混凝土和其他圆管的排水管道工程。
3、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
4、本图集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震区、湿陷性黄土、永久性冻土、膨胀土、可液化土等特殊地区时,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编制依据
1、《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6、《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三、设计条件
1、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城-A级或地面堆载10kN/m2取其大者
2、地下水位:按地面以下0.5m计算
3、土壤条件:土的重度18kN/m3,土的浮重度10kN/m3,土的折算内摩擦角30°
4、检查井最大允许埋深(即自地面至检查井底板内表面高度)为8m,沉泥井最大允许埋深为8.5m
5、基础应坐落在土质良好的原状土层上,检查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150kPa,如不能满足要求,应进行地基处理。
6、本图集中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以mm计.
7、本图集预制装配式检查井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四、编制原则
1、预制混凝土检查井按其形状分为圆形、矩形,其与管道的连接方式见本图集第174页,但在与检查井相接的第一节管道上应设柔性接口
2、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雨、污水检查井为同一井型雨、污水井井室高度可通过多节井室组合调节
3、井筒由井圈和7种不同高度的调节块组成,以满足不同覆土厚度要求。直径有700、0800两种。圆形井、矩形井的井筒相同
4、接入预制检查井各管道为管顶平接,支线接入干线时的高程差由支线井调节。预制检查井的支管接入预留孔可选配不同高度的调节块来满足设计管线高程和方向的要求
5、雨水检查井井室高度(指下游管管内底至盖板内顶高度)与污水检查井井室高度(指流槽顶至盖板内顶高度)一般≥1800mm。泥井无流槽,在下部井室增加沉泥段
6、检查井井底设置流槽。雨水检查井流槽顶与0.倍大管管径处相平,污水检查井流槽顶与0.8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
7、检查井预留接管孔孔径:明开施工法为插入管外径加40mm;顶进施工法为管外径加60mm。相邻预留孔边缘最小净间距为2倍井壁厚图册中Dt=1.2D+40(或60),式中Dt为预留孔直径,D为管道公称内径。
五、设计选用
1、使用时应根据接入管的管径、数量、方向、转角、高程、覆土厚度和有无井室盖板等条件选用井型。
2、接入圆形检查井和矩形检查井的支管(接户管或连接管)数不宜超过3条
3、矩形三通、四通式检查井适用于上游管中心线与下游管中心线分别成90°、180°、270°交角的管道上,其他角度参考使用
4、井室井筒设置塑钢或铸铁小踏步。井盖和踏步也可选用国标图集《井盖及踏步》(06MS201-6)及《双层井盖》(06MS201-7)或由设计人自行设计.步距为360mm,流槽处设置脚窝
5、圆形检查井井型适用范围见下表。
7、与检查井连接的雨污水管管材由设计人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接缝处防水措施见本图集第174页
六、采用材料
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混凝土的设计指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指标采用,其含碱量最大限值应符合《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CECS53-1993;不得采用氯盐作为防冻、早强的掺合料。
2、混凝土用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当考虑冻融作用时,不得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受侵蚀介质影响的混凝土,应根据侵蚀性质选用
3、钢筋中为HPB300、为HRB400,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井室底板下层筋及盖板下层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mm,其他部位为35mm。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钢筋的外缘处起),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有关规定采用
4、构件吊环所采用钢筋为Q235B圆钢。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35d,并应焊接在钢筋骨架上
5、钢筋的技术条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规定
七、制作及检测要求
1、检查井井筒和圆形井井室钢筋采用滚焊机成型,其余绑扎成型
2、井室钢筋整体成型,预制盖板及井壁预留孔周边设置加强钢筋并应绑扎牢固
3、钢筋及混凝土的制作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
4、踏步可采用塑钢或铸铁制作:踏步与检查井同时预制踏步的安装位置离预制盖板内表面或接口端面的距离宜为100mm,踏步之间的步距采用360mm
5、检查井各部件内外或上下表面应平整,不应出现露石、露筋、粘皮、蜂窝、麻面、合缝漏浆和空鼓现象
6、检查井各部件接口工作面应完整、光洁。不应粘有水泥浮浆或浮渣
7、厂家可利用现有成熟制管工艺制造圆形构件矩形井及圆形井的构件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管道产品标准
8、吊环严格按照图纸所示位置设置,严禁在预留孔位置上方安装起吊环构件吊装后,应切除吊环,以便与下一节构件顺利配装
9、检查井各部件尺寸允许偏差见下表,单位:mm

ffad69bbd658133



GB/T 51040-2023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建筑标准 – 规章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506hnboi66225

GB/T 51040-2023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1年工程建设规范标
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1]11号)的要求,标
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总则、术语、站网规划与布设、监测站建
设、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资料整编与刊印、信息服务系统
建设、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增加了站网规划、站网评价与调整基本要求,改建井相关内
容,自动监测系统通信规约,人工水位监测与自动水位监测的记录
技术要求,地下水水质采样、送检与检测的有关规定,水位资料插
补与统计方法,地下水动态评价、预测预警与信息发布的基本内容
与技术要求,地下水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关技
术要求。
2.修订了站网布设原则与密度、站址选择原则、井深设计、井
径与管材、附属设施、地下水实验站、传感器和遥测终端机、设备进
场与安装调试、自动水位监测的比测误差、整编符号规定、日均水
位计算方法、地下水信息存储与管理等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水利部信息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




生态护坡 23J012-5高清彩色无水印OCR版PDF下载

本图集为新编图集。用于指导城市建设用地中的G类(绿地与广场用地)、城市用地的附属绿地中的生态护坡建设,适合全国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及园林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规划相关单位、教师与学生等人员使用。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制依据
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T 38360-20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4-2008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1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材料第1部分:植物材料/第2部分:辅助材料/第3部分:植物纤维毯》JT/T1108
《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
《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292-2018《园林绿化养护标准》CJJ/T287-2018
《工程用机编钢丝网及组合体》YB/T 4190-2018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的标准规范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适用范围2
2.1本图集适用于城市建设用地中的G类(绿地与广场用地)城市用地的附属绿地,场地内的地形、坡面、景观水系最高水位

以上部位,坡体自身结构稳定的边坡防护,2.2在水利、道路、山体修复等建设工程场地内的边坡,如需要采用生态护坡可参考使用。
2.3本图集不适用于坡体稳定性不足的坡体,包括位于滑坡、泥石流、常年冻土、软土、液化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不良地区的护坡,以及长期或季节性浸水的河道驳岸护坡。
图集内容3
3.1本图集选用的生态技术包括三个层面:植物的生态性、材料的生态性、工程做法的生态性。(1)利用植物的根茎枝干或植物与土木工程设施相结合的方式,选用有利于生态恢复、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适应当地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植物品种;(2)使用就地取材物料、废旧材料、耐用材料、再生材料等;(3)采取对原生环境低影响的护坡做法,防止水土流失,符合低影响开发理念,减少人工上石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3.2本图集的生态护坡技术按护坡材料或技术做法相似性进行归类划分。
3.2.1木质护坡:护坡材料主要为就地取材的木材、树木梢料和可扦插的植物枝干等木质材料,护坡依靠枝干本身或植物扦插生根形成的坡面防护系统进行防护。3.2.2卷材护坡:采用卷材对坡体进行防护加固的护坡3.2.3分区固土护坡:用人工构造在坡面建立格室骨架,或将坡面分成小的分区,用以支撑表土层的护坡。

3.2.4块材护坡:采用块材作为建造护坡的材料,包括就地取材的天然石块或再生材料块材如生态混凝土、现浇或预制混土砌块材料。
3.2.5格网结构护坡:采用格网结构网片与填充料构成利于水分交换的坡体环境。
3.2.6综合设施:护坡特殊构造、配件及给水排水设施
3.3本图集以施工详图为主,各分项护坡技术附有说明注释,说明注释中包含该护坡的简介、特点、护坡适用的坡质、坡度和高差以及该工程做法参考的技术规范。
选用要点
4.1护坡选用原则:
4.1.1安全稳固。有人员通过的护坡需考虑安全防护设施;施工过程中需考虑作业人员的安全;使用中需复核生态护坡构造是否影响原坡体的安全稳定。
4.1.2 因地制宜。应根据工程情况如气侯、水文、地质、坡体情况等,选择适宜的护坡技术和植物种植方案。
4.1.3景观协调。构建与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护坡景观。4.1.4经济合理。综合考虑项目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生产水平、工程条件及生态修复目标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材料及技术措施,兼顾建设、养护、管理等全过程投资的合理性。4.2本图集编制的生态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施工地点的安全要求、护坡的坡度、坡高、坡长、地点的小气候、土质、周边市政施工条件、材料来源、工程造价以及工期等因素




山西省农村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要点(试行).doc

doc,供水,初步设计,要点,试行,设计资料

山西省农村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要点(试行) 1总则 1.0.1本设计要点是以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为基础,结合山西供水实践经验 的补充说明.

1.0.2本设计要点适用于农村供水工程.

1.0.3农村供水工程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按最高日供水量大小划分:大 于10000m/d为I型,10000~5000㎡/d为II型,5000~1000m/d为III型, 1000~200m/d为IV型,小于200m/d为V型.

1.0.4农村供水工程设计与当地的相关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近期、远期 结合,设计年限15年.

1.0.5广泛搜集基本资料、听取用户意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 做到安全、可靠、成熟实用,保证供水安全,并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1.0.6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

1.0.7农村供水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设计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 行的有关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

2规划 2.0.1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在区域农村供水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区域农村供水 应包括:供水现状调查分析、用水量预测、水源规划和工程规划等.

2.0.2规划选择水源时,应详细调查和搜集区域水资源资料并对水源进行比选, 应优先选择水质较好、水处理难度低、水量充沛、便于保护、便于施工和管理的 水源.

单水源不能保证所需供水量要求时,可考虑多水源供水.

对拟选水源应 进行勘察和水质化验,对枯水年份枯水期的可供水量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 计算,并作出评价.

-1-
2.0.2.1水源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 求,地表水应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I类水标准, 地下水应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Ⅲ类水标准.

生活饮用水水源应尽可能避开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高锰水、富营 养水等超过《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要求的水源.

受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 时,应尽可能选择低超标的水源,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

2.0.2.2水源的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最高日用水量,枯水年份枯水期的保证 率不得低于90%.

2.0.2.3水源规划应以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原则,应符合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的要求.

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应该慎重,并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水源规划应按照优质水源优先供生活饮用的原则,协调好与灌溉、企业、 养殖业等用水关系.

2.0.3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应根据水源条件、地形条件、新农村建设规划、用水 户居住情况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供水范围、工程形式和工程规模.

优先 选择水处理难度低、运行费用和工程投资低、施工和运行管理难度小的工程型 式.

2.0.3.1对水源条件较好、居住集中、人口密度大的乡村应优先选择集中供水 工程,并实行自来水入户.

2.0.3.2对水源规模较小,村间距离较远,可选择单村提引水工程.

2.0.3.3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都缺乏或开发利用困难的,且居住分散、人口密度 小的村庄可选择单户或联户使用的雨水集蓄工程.

2.0.4水源规划和工程规划以近期为主,但应考虑今后发展.

有入户条件但近 期不能入户的供水工程,应按入户进行规划设计.

供水规模较大近期难以一次 完成的工程,要做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并应适当考虑备用水源地,同时加以 保护.

2-
3用水量 3.1用水量定额 3.1.1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额.

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结合我省的实际,居民生 活平均日用水定额中南部取30升/人天左右,北部取25升/人天左右,对于 有其它水源的情况下调5升/人天左右,其中包含了居民散养畜禽用水量.

日 变化系数取1.3~1.6,则居民生活最高日用水定额中南部为39~48升/人天, 北部为32.5~40升/人天.

3.1.2牲畜用水量定额.

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并结合我省的实际,对于集体或 专业户饲养牲畜圈养时用水量平均日用水定额:大牲畜(牛、马、骤、驴)取40 升/头天;小牲畜猪取25升/头天,羊取10升/只天.

放养畜禽时定额适当 折减.

日变化系数取1.3~1.6.

牲畜用水量最高日用水定额:大牲畜(牛、马、骤、 驴)取52~64升/头天;小牲畜猪取32.5~40升/头-天,小牲畜羊取13~16升 /只天.

3.2用水量计算 3.2.1农村供水工程的设计供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牲畜用水量、庭院浇 灌用水量、企业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 用水量.

用水量计算时,应对供水范围内上述各项用水量现状进行调查,参考条件 相似、运转正常的供水工程,根据水源情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居住条件、经 济水平、发展潜力等,综合分析确定.

3.2.2居民生活用水量W.

W=q×P×10²(m/d) Pi=Pa(1R)(人) qi—村镇居民最高日用水定额(L/人d) 3-
Pi—设计人口(人) Po—现状人口(人) n—设计年限,n=15年 R—设计年限内的人口增长率,R不超过12% 3.2.3牲畜用水量W2.

W=(qPqsPsqaPa)×10²(m²/d) q—大牲畜最高日用水定额(L/头d) q3—小牲畜(猪)最高日用水定额(L/头d) q—小牲畜(羊)最高日用水定额(L/头d) P—设计大牲畜头数(头) P—设计小牲畜(猪)头数(头) P4—设计小牲畜(羊)头数(头) 3.2.4庭院浇灌用水量W3.

村镇住户的庭院多数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其用 水量通常已包括在生活用水量内,一般不再考虑.

对于有田园灌溉用水量的,应根据种植作物种类、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 确定灌溉定额,计算用水量.

3.2.5企业用水量包括村办企业和乡镇企业用水量W4.

企业用水定额应根据 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等确定.

企业用水量可根据企业用水定额计算确 定,也可按供水范围内企业的用水现状、近5年发展计划和水源充沛程度等通 过调查确定.

对耗水量大或水质要求较低或离居民区较远的企业,应根据水源 充沛程度、经济效益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等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列入供水计划.

对 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量定额,应根据车间性质等具体情况确定,无淋 浴设施的最高日用水定额可为20~35升/人.天,有淋浴设施的最高日用水定额 可为40升/人.天.

3.2.6公共建筑用水量Ws.

公共建筑是指村镇机关、医院、饭店、学校、商店等.

其用水量应根据公共建筑日常用水人数和公共建筑用水定额确定,公共建筑用 -4-
水定额一般可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一88)确定.

也可按最高 日用水定额20升/人天计算.

3.2.7消防用水量W.

.

村镇给水系统一般不单独考虑消防用水.

对于一些重要 村镇必须考虑消防用水时,应按照《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一9 0)的有关规定确定.

3.2.8管网漏失水量和其它未预见水量W.

可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牲畜用水量、 庭院浇灌用水量、企业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之和的10~15 %取值.

3.2.9净水厂自用水量应根据水处理工艺要求确定.

有反冲洗的,水厂自用水 量可按最高日供水量的5%计算;无反冲洗的,按零计算.

水源取水量计算、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路计算和水厂处理水量计算均应包 括水厂自用水量,水厂到配水管网的输水管路计算和配水管网计算不考虑水厂 自用水量.

4给水流量 4.0.1时变化系数Kh.

应根据供水方式和用水情况确定,供水时间长、用水人 口多的取低值,供水时间短,用水人口少的取高值.

取值范围在1.6~3之间,一 般取2左右.

4.0.2设计给水量一般按最高日用水量考虑.

4.0.3最高日设计给水量Qd.

Q=kw (m/d) =1 k为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系数,一般取1.1~1.15.

4.0.4最高日平均时给水量Qpe Qqp=Qa/24(m/h) 4.0.5最高日最高时给水量Qmx -5-




2020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取费标准

编辑|Nina
校对|小七

 

近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文物建筑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取费标准,文物建筑终于有了自己的取费标准,现将相关章节与大家分享。

 

文物建筑设计取费标准

  

1.总则

 

1.1 收取的费用。

 

1.2 计取收费。

 

1.3 保护工程设计取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3.1 

 

1.3.2 

 

1.3.3 ×项目

 

1.4 文物管理人或发包人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的设计收费合同额。

 

1.5 人所收取的费用,含设计人应提供的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有关设计技术问题,保护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等服务。

 

1.6 结合设计需要的实际情况,另外提供的涉及相关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如:主体设计协调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竣工图编制费等。

 

1.7 建筑设计取费基价表》中查找确定,计费额可在两个数值区间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计取。

 

1.8 别设计调整系数表》中查找确定。

 

1.9 度设计调整系数表》中查找确定。

 

1.10 增收主体设计协调费。

 

1.11 增收竣工图编制费。

 

1.12 108印制设计文件工本费。

 

1.13  1.1.的,由文物建筑管理人或发包人与设计人协商确定。

2.设计取费表

 

2.1 文物建筑设计取费基价表。

 

21 

20000 0.03 100000 时取费基价协商确定。

 

2.2 文物建筑保护级别设计调整系数

 

 

2.3 文物建筑项目复杂程度设计调整

 

  

 

3.设计各阶段工作比例

 

3.1 设计各阶段工作比例表

 

 

注:提供两个以上概念性设计,且达到规定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的,按照多提供一个增收规划设计费的50%取费。

 

3.1.1 项目复杂程度

 

 

3.2 设计各专业间比例表

 

 

注:根据具体设计项目情况,本表中各专业可适当进行调整。

 

4.保护工程后评估

 

4.1 料,结合文物本体的现状进行评估。

 

4.2后评估取费基价

 

 

注:1.预算(概算)投资额>20000 万元时,已投资额乘以 0.009 计算取费基价。2.本收费不含因检测、监测、鉴定报告不够全面,而无法作出后评估结论、需补充完善 的相关工作内容取费。

  

4.2.1 文物本体结构形式调整系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欢迎转发。



NB/T 11271-2023 电站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能源局,电站锅炉,能源,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电力能源

ICS27.060.30 CCS J98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1271—2023 电站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ppraisal of utility boiler design documents 标准化365正版书查询系 ZJKD 2023-05-26发布 2023-11-2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国家能源局 公 告 2023年第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 国家能源局批准《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 310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Hydropower 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 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二二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出版机构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1~101 (略) 北京科学技术 102 NB/T11267—2023 锅炉吹灰器和测温探针 JB/T8501-1996 2023-05-26 2023-11-26 出版社 JB/T5263—2005 北京科学技术 103 NB/T11268—2023 锅炉承压铸钢件技术条件 2023-05-26 2023-11-26 JB/T9625—1999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 104 NB/T11269-2023 锅炉吊杆强度计算方法 JB/T6735—1993 2023-05-26 2023-11-26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 105 NB/T11270—2023 钛制压力容器 JB/T4745—2002 2023-05-26 2023-11-26 出版社 106 NB/T11271—2023 电站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 北京科学技术 2023-05-26 2023-11-26 出版社 107 工业锅炉冷态启动与调试技术导则 北京科学技术 NB/T11272—2023 2023-05-26 2023-11-26 出版社 108 北京科学技术 NB/T11273—2023 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 2023-05-26 2023-11-26 出版社 加气站用压力容器及管路系统检验 北京科学技术 109 NB/T11274—2023 与评定 2023-05-26 2023-11-26 出版社 110~310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