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020 CCS B 65 D B 5 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1639—2024 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2024 – 07 – 08 发布 2024 – 10 – 08 实施 重 庆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50/T 163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重庆大学、天泽(北京) 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先怀、袁兴中、贾恩睿、张华、陈英灿、王太强、唐宏、彭曾、李升莲、李 清艳、王荣、游仁义、秦帅、方奕袭、邱冬雪、贾伟、夏瑜、何晓双、赵艳茹、王茹、向世明、谢沁希。 I DB50/T 1639—2024 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保护规划编制的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规划编制及成果提交等技术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资料收集和现状调查 4.1 资料收集 收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人文资源、规划、测绘等保护与利用相关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 整理、分析。 4.2 现状调查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和行政区划、人口、 经济发展、历史人文等社会经济概况; b) 湿地资源概况:湿地类型、面积、范围、海拔、所属流域等基本情况; c) 水环境状况:水域功能类别、主要水质指标、污染状况; d)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浮游植物、维管植物的名称、数量状况、重点保护物种分布区和 生境状况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兽类各种的名称、数量状况及重点保护物种分布区和生境状况等。调查外来入侵有害物种 的情况及危害程度; e) 保护利用现状: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保护与管理现状、湿地主导功能与利用现状、周边土地 使用现状等; f) 胁迫因子:主要包括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病虫害、人为活动侵占和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等。 4.3 问题分析 结合资料收集及现状调查结果,对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提 出保护与利用方面的解决方案与对策,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 1 DB50/T 1639—2024 5 规划编制 5.1 总论 5.1.1 指导思想 包括遵循的基本思想、策略方针等。 5.1.2 规划原则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规划编制的原则。 5.1.3 规划依据 依据国家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本级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上一级湿地 保护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与相关资料,确定编制依据。 5.1.4 规划目标 根据湿地资源禀赋及保护现状、国家保护管理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制定规划目标。 5.1.5 规划年限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限,期限可分为近期和中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 5.2 总体布局 根据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规划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合理确定湿地保护总体布局。 5.3 重点内容 5.3.1 湿地保护规划 5.3.1.1 湿地总量管控 科学确定湿地总量管控的面积和范围。 5.3.1.2 重要湿地建设 根据生态区位、面积以及维护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可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 要湿地)、市级重要湿地,并认定一般湿地。 5.3.1.3 保护体系建设 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建设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保护体系,明确基础设施、 保护修复、科研监测等内容。 5.3.1.4 水环境保护 根据湿地水环境污染与湿地生态功能降低原因,重点针对点源、面源、内源等污染位置及分布,提 出改善水质与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的措施。 5.3.1.5 生物多样性保护 2 DB50/T 1639—2024 针对生态习性和分布特点,开展就地、近地和迁地保护,提出栖息地保护、重要物种、野生动物疫 源疫病监控等具体措施,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 5.3.1.6 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加强防控治理。 5.3.1.7 其他保护规划 根据资源本底、保护对象及特色,可增加湿地文化保护等内容。 5.3.2 湿地修复规划 5.3.2.1 水环境 可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工程措施包括雨污分治工程、生态清淤、水 系连通、曝气增氧等;生态措施包括功能性湿地构建、水生植被带营造、生态浮岛、微生物修复等。 5.3.2.2 水岸 对受损及退化水岸,根据水岸岸坡底质、坡度、蜿蜒度、植被、防洪需求等方面,编制水岸修复规 划。 5.3.2.3 生境 在掌握规划区域内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对自然恢复、退塘还湿、植被恢复、底质修 复等编制生境修复规划。 5.3.3 科普宣教规划 5.3.3.1 设施 根据区域特点和宣教对象,明确宣教主题、确定宣教区域、突出区域特色、配置宣教设施。 5.3.3.2 方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开展湿地科普宣传。 5.3.4 科研监测规划 5.3.4.1 科研 根据规划区域基础科学问题及应用需求,提出研究重点、科研方向等规划内容。 5.3.4.2 监测 根据湿地类型、生态环境状况、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管理需求,从监测能力建设、监测站点布设 等方面,提出监测规划内容。 5.3.5 合理利用规划 从湿地农业、湿地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自然教育等方面,提出合理利用规划编制内容。 5.4 重点工程 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