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2167-2012 橡胶树种植基地建设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三农,农业,方案优化,时政,橡胶树,其他规范

ICS65.040.01 P85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167-2012 橡胶树种植基地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criterion for planting base of rubber tree 2012-06-06发布 2012-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167-2012 目次 前言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4.1建设规模 2 4.2建设项目 2 5选址条件 2 5.1原则与依据 5.2橡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 2 6农艺技术与设备 6.1农艺技术 了 6.2主要配套设备 7基地规划设计与建设要求 4 7.1基本要求 7.2橡胶林段设计 7.3防护林建设 4 7.4道路建设 4 7.5橡胶园土地开星 5 7.6橡胶树定植与抚管 5 7.7病虫害防治及风寒害树处理 7.8收胶站(点)建设 7.9居民点建设要点 6 7.10建筑工程与附属设施6 8环境保护与节能 7 8.1水土保持 7 8.2农药保管与使用 7 8.3生产污水处理 7 8.4建筑节能 7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9.1劳动定员 7 9.2橡胶树开割前胶园建设主要材料消耗 7 9.3投资估算指标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橡胶树农业气象灾害区划指标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道路建设技术指标(部分)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大田橡胶树施肥参考量14 附录D(规范性附录)橡胶树风、寒害分级标准 15 I NY/T2167-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在焜、王振清、董保健、钟银宽、范海斌、张霞、王娇娜、韩成元、何英姿. 本标准实施时,在建及已批准建设的项目,仍按原规定要求执行. …




LY/T 2828-2017 防护林体系设计技术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防护林,其他规范

ICS65.020 B64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828—2017 防护林体系设计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designing of protective forest system 2017-06-05发布 2017-09-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LY/T282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新晓、贾国栋、陈丽华、毕华兴、牛健植、樊登星、贾剑波、信忠保、路伟伟、 刘自强、常晓敏、孙立博、张杰铭. I LY/T2828-2017 防护林体系设计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体系设计的总则、设计任务与分类、总体设计、作业设计及设计成果等方面的 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防护林体系的设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2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26420林业检疫性害虫除害处理技术规程 GB/T31164森林火险气象预警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2498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规程 LYJ5104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总则 3.1包括总体设计和作业设计.每一环节设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 律、法规和规章. 3.2要求统一设计,保证设计质量和安全,最大限度发挥生态防护功能. 3.3应遵循功能性设计、经济性设计、美观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和个性化设计等原则. 3.4应明确设计目的、设计原则和标准,深化设计方案;其深度应能控制防护林建设投资,满足土地征 (占)用要求,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及施工准备的要求. 3.5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和建设部《建筑工程 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4设计任务与分类 4.1设计任务 在防护林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要求,细化和落实规划目标与任务,设计营造模式与技术措 施,详细概算和安排资金,满足项目实施的技术要求. 4.2设计分类 包括总体设计和作业设计.总体设计是指要求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建设范围内类型的防 1 …




中建总平面布置浅析(2024年)

总平面布置浅析 : 2024年3月 1 课 程 背 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趋 势和特点。宏观层面,建筑工程逐渐向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 微观层面,则显现出以规模化来应对市场竞争,以技术创新来提质增效,以提 高企业实力来适应行业发展的特点。 如今的建筑行业经过蓬勃发展,建设标准与施工要求已十分完善,同时政 府对建筑施工的监管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的规范化、透明化以及施工标 准的提高,意味着施工企业的利润将越来越低。 我公司作为建筑行业的标杆,同样身处在这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唯有不 断塑强技术实力才能应对行业的风浪!随着骨干团队的年轻化,新生力量将逐 渐成为技术系统的支撑,但3年以内的技术人员在经验和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 提升,而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施工总平面布置是指导整个工程平面 管理和空间管理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工程建设全周期效益,如何合理、规范、 高效的完成总平面布置,并创造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2 课 堂 要 求 目标学员: 技术骨干、2023届新员工 课程时长: 2h 注意事项: p 课堂上保持安静,手机静音; p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p 课间主动调节状态,保证课堂的高效学习; p 请勿迟到、早退和课程中进出教室。 3 课 程 目 标 总目标: 要求项目技术人员和2023届新员工熟悉总平面布置的原则、依据、 主要内容,掌握总平面布置的要点和管理方法,提高总平面布置水平,实 现创效。 完成此次培训后, 学员应能: 掌握总平面布置的方法步骤,有能力发现总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能够独立 完成项目总平面布置。 4 总平面布置指南 PART1 1.总平面布置的涵义 2.总平面布置的意义 3.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依据 4.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 5 总平面布置的涵义 6 总平面布置的涵义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0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在施工用地范围 内,对各项生产、生活设施及其他辅助设施等进行规划和布置; 第4章“施工组织总设计”第4.6条规定了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布置要求和内容; 第5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5.6条规定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涵义 的主要内容。 总平面布置涵义: 总平面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 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对各项生产、生活设施及其他辅助设施等进行规 划和布置,形成各阶段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指导现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 的施工。 7




高清完整PDF版 12ZG501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中南标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12ZG501,中南标,轻型钢结构,钢结构图集,门式刚架,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标准图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 主编单位负责人 杨德民 批准单位批准文号 主编单位 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郑州大学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尹卫红 尹卫 外喝 河南省建设厅 湖南省建设厅 图集号 12ZG501 技术审定人 娄玉宝 鄂建文[2012]42号 广东省建设厅 设计负责人 李天 李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 生效日期 2012.8.1. 易宇 海南省建设厅 目录 目录…………… 21n屋面及柱同支排布量(Gn柱距)………29 说明(一)(四)、刚架边缘分区示意图 了 24双跨屋面及柱阿支排布量图(6n柱)…………30 单跨刚架选用表…… 27m双跨屋面及柱阿支撑布量圈(6n柱距)……t……-… 31 双跨圈架选用表… .10 18n双屋面及柱网支撑布置圈(8柱……………………………… 32 屋面栋条、增梁选用表……… …12 21n双屋面及柱网支布量图(8n柱距)………33 山墙抗风杜选用表、拉峰与杆选用表 …13 24n双路屋面及柱支撑有置图(8m柱距)…………….… 单時及双跨刚架支撑选用表(抗震设防烈度台度地区及非抗震地区) ……14 27n双跨屋面及柱网文布量图(8m柱距)……35 单跨及双時刚架支选用表(抗震设防烈阅、8度地区)……15 屋面条、立面墙梁及拉条布量(一)……36 15n单跨屋面及柱阿支律布置图(6n柱) .16 屋面条、立面培及拉条布置(二).………………7 18n单跨屋面及柱阿支撑布置图(n柱距)….…….………17 山墙面墙梁及拉条布量图(一)……38 21n单屋面及柱同支排布置图(n柱)……..….18 山墙面墙梁及拉条布量图(二)……………………39 24n单跨屋面及柱支撑布置图(6n柱距)…………… a19 山墙面墙梁及拉条布置图(三)……………40 27n单跨屋面及柱间支撑布置圈(r柱)………………………… 20 黄点详(-)(九)……………………………… 30n单路屋面及桂阿支撑布置图(Gn柱距)-……21 单跨及時刚架构件被面表……a…………49 15n单屋面及柱网支撑布置图(8m柱距)…….…………22 GJ156-16 6J158-1 5 6JQ156-16 GJ0158-16 …53 1Bn单屋及柱阿支撑布置图(8n柱)…………………23 GJ156-7 6JQ156-7 GJQ158-7.… …60 21n单屋面及柱阿支靠布置图(8m柱距)…….………24 GJ158-7-a 62 2m单屋面及柱阿支撑布置图(8m柱)……… …t-25 G158-2-4 6 63 27m单跨屋面及柱同支撑布置图(8柱.………… 26 GJ156-Xa b GJ158-Xa b GJQ156-Xa b GJQ158-Xa b 65 30n单跨屋面及柱阿支梁布量图(8n柱距)-…… …




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安全运行日常管护技术导则(试行)

浙江省汽车加氢站安全运行 日常管护技术导则 (试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 年 8 月 前 言 汽车加氢站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和促进经济绿色低 碳转型的新发展引擎。为落实汽车加氢站安全运行技术要求和站点日常管护安全 要点,规范站点日常操作、巡检、定检等行为,进一步提升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 管理水平,促进我省汽车加氢站行业健康发展,经充分调查研究,围绕汽车加氢 站运行特点,借鉴相关行业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日常运行管理、 检修及检验评估、监督管理、应急预案及突发事件管理。 本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与杭州市城 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德福巷 12 号图景创意大 厦,邮政编码:310009,电子邮箱:urdszb@163.com,联系电话:0571-86417650)。 主 编 单 位: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浙江省加氢站建设运行服务中心 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政公用中心 宁波安泰环境化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 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 嘉兴市天然气管网经营有限公司 杭州港华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李煦侃 孙雪锋 唐林峰 何雪锋 童彤 张恒铭 齐含飞 许小 良 应炜 李慧 周鹏 张兵兵 王晓坤 丁力 周雨轩 徐晨晔 张佩文 席文婷 丁康乐 杨小萍 李逸群 徐国伟 庄峥宁 余 丰 曹芸 谢亚东 求伟杰 冯卫权 蔡晓春 丁亮 主要审查人: 黄玉桥 徐松强 王杏芳 雷胜军 冯涛 I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日常运行管理 . 4 4.1 设备操作 . 4 4.2 巡回检查 . 4 4.3 氢气质量 . 5 4.4 交接班 . 5 5 检修及检验评估 . 8 5.1 设备维保管理 . 8 5.2 检维修管理 . 9 5.3 耗材和备件 . 10 6 监督管理 . 11 6.1 现场运行台账 . 11 6.2 自查报告 . 11 6.3 调试管理 . 12 6.4 整改要求 . 12 7 应急预案及突发事件管理 . 13 7.1 应急演练要求 . 13 7.2 异常运行与事故应急处理 . 13 7.3 站点异常停气处理 . 13 附录 A 交接班日志模板. 15 附录 B 管束车接卸记录表 . 17 附录 C 车辆加氢记录表 . 18 附录 D 加氢站设备操作安全要点清单. 19 附录 E 运行自查报表. 20 附录 F 设备自查登记表. 23 附录 G 加氢站定值清单 . 24 附录 H 自查年度总结(格式) . 25 II




DLT 5729-2023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1 总则
1.0.1 为规范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有效指导配电网建设和运营企业开展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110kV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公用交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有关工作,用户配电网可参照执行。
1.0.3 本标准对供电区域与规划编制基础、负荷预测与电力电量平衡、主要技术原则、电网结构、设备选型、配电网二次系统与智能化、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的相关要求。1.0.4配电网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技术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
2.0.1 配电网distribution 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其中,110~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20、6)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220/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2.0.2最大负荷maximumload
统计期间内规定的各采集间隔点所对应负荷中的最大值。2.0.3 规划计算负荷planningcalculation load
在最大负荷基础上,结合负荷特性、设备过载能力以及需求响应等因素综合确定的配电网规划时所采用的负荷。
2.0.4 网供负荷 load by public network
同一规划区域(省、市、县、供电网格、供电单元等)、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同一时刻所供负荷之和。
2.0.5 饱和负荷saturated load
规划区域在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大用电负荷。当某一区域连续5年的年最大负荷增速小于2%,或年电量增速小于1%,且其电力需求与该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电力需求预测基本一致,可将该区域在该发展阶段的最大用电负荷视为饱和负荷。2.0.6 供电区域power supply area
供电区域指由饱和负荷密度、行政级别、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目标等相近的片区组成的区域,面积不宜小于5km。供电区域划分是开展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的重要基础,主要用于确定区域内配电网规划建设标准。
2.0.7供电网格 power supply mesh
在供电区域范围内,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具有一定数量高压配电网供电电源、中压




2024.11.13-山西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14_T 3043-2024

ICS 13.080 CCS B 11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3043—2024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2024 – 08 – 13 发布 2024 – 11 – 13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43—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工程措施 . 2 6 植物措施 . 6 7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 8 I DB 14/T 304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水利发展中心、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建华、李永恒、蒋洁、李瑞忠、杨军、赵万广、王青杵、李靖、姚亚美、李 兴燕、张杨、李莉、张士华、徐少华、康飞龙、梁亚宇、聂兴山、刘志刚、习玉森、范鸿磊。 II DB 14/T 3043—2024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和水土保持工程 措施、植物措施以及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T 16453.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59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097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 LY/T 2595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规程 SL/T 804 淤地坝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 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水土保持型高效农业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综合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基础上,基于调控径流泥沙,控 制水土流失、提高综合效率的农业生产。 1




2024.11.13-山西省《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指南》DB14_T 3051-2024

ICS 07.060 CCS D 10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3051—2024 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指南 2024 – 08 – 13 发布 2024 – 11 – 13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4/T 3051—202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地质公园建设 . 1 6 地质公园管理 . 4 7 档案建设 . 5 附录A (资料性)山西省地质公园规划提纲 . 6 参考文献 .11 I DB 14/T 305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太原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雷勇、赵亮、王惠君、冯志强、孙则朋、杨永胜、温梦月、赵彦伍。 II DB 14/T 3051—2024 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内容、地质公园管理和档案建设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Z/T 0303 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质遗迹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 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 地质公园 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建立的以传播地球科学知识 为主,兼顾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保健、专题研究、自然教育功能的自然区域。 4 基本要求 保护优先 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和管理活动,应以保护地质遗迹为前提,不破坏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地质公园规划应参照附录A山西省地质公园规划提纲编制。 合理利用 科学利用地质公园内的现有地质遗迹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 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地质公园范围内的原有设施,新增设施应不破坏现有的各类资源。 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地质公园管理制度,完善监督和检查机制,实现地质公园的规范化管理。 5 地质公园建设 1




2024.09.20-内蒙古自治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15_T 3652-2024

ICS 65.020 CCS B 6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652—2024 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desertificated land 2024-08-20 发布 2024-09-2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652—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原则 . . . 2 5 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分区 . . 2 6 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涉及的技术措施和范围 . . 2 7 人工造林 . . . 3 8 飞播造林种草 . . . 5 9 封山(沙)育林育草 . . . 6 10 人工种草 . . . 7 11 草原改良 . . . 8 12 草原围栏封育 . . . 9 13 草原利用 . . . 9 14 工程固沙 . . . 9 15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 . . . 10 16 巩固提升 . . . 11 17 治理成效评价 . . . 12 18 档案管理 . . . 13 附录 A(资料性) 内蒙古自治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分区示意图 . 14 附录 B(资料性) 内蒙古自治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主要造林适宜树种、初植密度和整地规格 . 15 附录 C(资料性) 内蒙古自治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主要飞播适宜树草种、播种期和可行播种量 . 23 附录 D(资料性) 内蒙古自治区沙化土地综合治 理封山(沙)育林育草封育类型 . 25 附录 E(资料性) 内蒙古自治 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人工种草适宜植物种及其参考播种量 . 26 附录 F(资料性) 内蒙古自治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成效评价标准 . 27 I DB15/T 365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 规划院、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内蒙古草业技 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雷、秦富仓、左合君、李旻宇、胡永宁、弓瑞、许宏斌、黄海广、魏一凡、 贾瑞庭、张根喜、王召明、张胜男、杨制国、高海燕、海龙、洪光宇、刘雪锋、包雪源、闫杰、苑峰、 于洪波、胡小龙、李兰花、王春颖、赵斌、李俊文、闫婷、高孝威、李梓豪、刘磊。 II




2024.09.20-内蒙古自治区《寒区退化草地改良技术规范》DB15_T 3653-2024

ICS 65.020.01 CCS B 6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653—2024 寒区退化草地 改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mprovement of degraded grassland in Hulunbuir area 2024-08-20 发布 2024-09-2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653—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寒区退化草地类型 . . . 1 草地退化程度分级与分级指标 . . 1 退化类型 . . . 2 5 改良技术 . . . 2 封育 . . . 2 禁牧 . . . 2 休牧 . . . 2 轮牧 . . . 2 免耕补播 . . . 2 机械切根 . . . 2 育苗移栽 . . . 3 施肥 . . . 3 鼠害防治 . . . 3 虫害防治 . . . 3 6 集成技术 . . . 3 寒区轻度退化草地改良 . . 3 寒区中度退化草地改良 . . 3 寒区重度退化草地改良 . . 3 7 退化草地改良监测 . . . 4 监测时间与内容 . . . 4 监测方法 . . . 4 附录 A(资料性) 寒区草地改良集成措施及选播种方案 . . 5 I DB15/T 365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 所、华能蒙草(内蒙古)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淘锁、李飞、刘爱军、吴建锁、李华强、运向军。 II




2024.09.20-内蒙古自治区《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DB15_T 3651-2024

ICS 65.020.01 CCS B 1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651—2024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nd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hotovoltaic project 2024 -08-20 发布 2024-09-2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651—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原则 . . . 2 5 防沙治沙功能区划分 . . . 2 6 场区外围防风阻沙林草带营建技术 . . 2 7 场区检修道路防护林带营建技术 . . 3 8 场区光伏阵列内防风固沙林草植被营建技术 . . 4 9 附属设施防护林带营建技术 . . 4 10 场区水资源保护与管控 . . 4 11 抚育管理 . . . 5 12 植被资源的保护性利用 . . 5 13 成效调查 . . . 5 14 档案管理 . . . 7 附录 A(资料性) 光伏场区防风固沙林草带营建技术要求 . . 8 附录 B(资料性) 光伏场区防风固沙成效调查内容 . . 16 附录 C(资料性) 光伏场区治理成效考核指标 . . 18 附录 D(资料性)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档案信息记录内容 . . 19 I DB15/T 365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农业大学、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内蒙 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海龙、胡永宁、熊力、刘雪锋、包雪源、张根喜、左合君、秦富仓、弓瑞、蒙 仲举、李强、闫杰、段河、王召明、张雷、刘红梅、刘磊、陈荣波、张家杭、洪光宇、高孝威、李凤滋、 袁立敏、黄海广、王玉芝、闫婷、师鹏飞、苑峰、许宏斌、张文。 II DB15/T 3651—2024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项目防沙治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防沙治沙功能区划分、场区外围防 风阻沙林草带营建技术、场区检修道路防护林带营建技术、场区光伏阵列内防风固沙林草植被营建技术、 附属设施防护林带营建技术、场区水资源保护与管控、抚育管理、植被资源的保护性利用、成效调查和 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沙漠、沙地和戈壁地区光伏项目防沙治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21141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 24869 主要沙生草种子质量分级及检验 GB/T 43056 沙漠光伏电站技术要求 GB/T 51085 防风固沙林工程设计规范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DB15/T 281 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质量分级 DB15/T 37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15/T 389 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 DB15/T 557 主要树种人工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光伏项目防沙治沙 photovoltaic project sandification prevention 在沙漠、沙地、戈壁地区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在项目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采取防风固沙技 术措施进行的一种治沙活动。 治理单元 control unit 1




2024.08.28-重庆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YGZB02-2024

YGZB 重 庆 市 规 划 和 自 然 资 源 标 准 YGZB 02-2024 重庆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2024-08-15 发布 2024-08-15 实施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 布 目 次 前 言. I 引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4.1 规划期限. 2 4.2 底图底数. 2 4.3 规模管控. 2 4.4 村庄分类. 2 4.5 规划分类. 2 5 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3 5.1 现状分析. 3 5.2 规划内容. 4 5.3 规划成果. 9 6 项目式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10 6.1 现状分析. 10 6.2 规划内容. 10 6.3 规划成果. 11 7 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与汇交要求. 11 7.1 数学基础. 11 7.2 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与汇交要求. 11 7.3 项目式村庄规划数据包建设与汇交要求. 21 附录 A 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编制示例. 24 附录 B 项目式村庄规划编制示例.28 附录 C 村庄规划数据库数据代码.30 附录 D 参考文献. 33 I 前 言 本文件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归口并实施。 本文件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编制并负责 技术内容解释。使用过程中若有建议和意见,请反馈至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单位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大道 339 号,邮编:401147,电子邮箱:511687284@qq.com)。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瑜、郭欢欢、谢鑫、邓琳、王怀、周明茗、于雪丽、张维、苗 梦恬、宋依芸、刘明、刘源、何汇域、罗明、薛圆、石龙、房傲雪、唐娟、孙宇毅、何星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李大红、董大法、周汝杰、吴骁骁、刘春燕、官明月、邱建林、毛 华松、孟庆、舒沐晖、王景行、杨宽、何世伟、赵根、郑财贵、刘方、余能超 I




审图常见问题解析 一月一答总第13期(北京市)(2024.8)

DRAWING REVIEW 一月 审图常见问题解析 一答 主办单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协办单位 北京市施工图审查协会 2024年08月 总第13期 本期要目 某装配式建筑干式工法问题解析 未进行循环水泵节能评价值计算的问题解析 人防口部消防应急照明设计案例 结构计算书中作用分项系数取值错误问题分析 DRAWING REVIEW 审图常见问题解析 一一一一月答月答 目录 主办单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协办单位 北京市施工图审查协会2024年08月 总第13期 CONTENTS 《审图常见问题解析一月一答》 2024年8月 总第13期 某装配式建筑干式工法问题解析本期要目 未进行循环水泵节能评价值计算的问题解析人防口部消防应急照明设计案例 中国民生银行CBD总行办公大楼 结构计算书中作用分项系数取值错误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20问20答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10个典型问题案例剖析 审图常见问题解析 8 装配式‖某装配式建筑干式工法问题解析 9 消防‖某办公楼首层公区装修消防问题解析 主办单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10 质量‖某项目框架结构角柱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小于规范规定的最 协办单位 小配筋率问题解析 北京市施工图审查协会 12 消防‖大于100m公共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选型问题解析 总策划 陈少琼 13 质量‖未进行循环水泵节能评价值计算的问题解析 组织委员会 15 质量‖建筑物的防雷分类问题解析 主任委员 16 绿色建筑‖某项目不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21第 罗 威 刘宗宝 肖从真 7.1.5条(分项计量)问题解析 副主任委员 侯春源 李云鹏 任 玮 李 江 18 质量‖关于保障再生水用水安全的问题解析 郝庆斌 徐 斌 18 质量‖双电源切换箱内的转换开关电器额定电流过小问题解析 委 员 20 岩土勘察‖关于地震液化判别时钻孔深度不足的问题解析 张 军 周春浩 姜学宜 黄 钢 李延川 姚培军 杜宏亮 张时幸 陈 东 田 东 郭明田 倪 海 5个优秀设计节点案例点评 编辑委员会 主 编 21 人防‖人防移动电站储油设计优秀做法案例 李云鹏 徐 斌 22 质量‖某项目锅炉房通风设计优秀案例 副主编 张时幸 陈 东 田 东 郭明田 24 人防‖人防口部消防应急照明设计案例 倪 海 25 绿色建筑‖某项目绿建专篇优秀设计案例 责任编辑 26 岩土勘察‖某轨道交通勘察项目对大粒径卵石、漂石进行专项勘 马 敏 沈 玫 陈英选 杨 铮 崔学民 霍 贞 周旭涛 杨永慧 察的优秀案例 何 辛 梁东晖 徐志英 曲淑玲 刘宝权 张格妍 赵 英 赵玉杰 毕全尧 牟胜琳 任健凯 邹 航 专业技术交流 王鹏飞 于子涵 李 莉 吴小秀 张怀净 杨晓艳 赵 镭 赵莉莉 28 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墙上开设其他门、窗等开口高频问题分析 曲秀丽 张 琳 30 结构计算书中作用分项系数取值错误问题分析 读者服务电子邮箱 bcdvajwh1124@126.com 审图资讯 常见问题20问20答 常见问题 20问20答 房屋建筑——建筑专业 2.质量‖ 某新建工业项目,包含丙类厂房和丙类仓 库各一栋,厂房使用人员约10~15人,仓库基本无人, 是否还需要设置太阳能系统? 1.消防‖ 某街坊路设置在用地红线内,属于业主 答:视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分类判断是否需要 代建,建筑的消防扑救场地能否利用红线内的规划街 设置。 坊路? 依据《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 答: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并咨询获得 51245-2017第3.1.1条,工业建筑按照环境控制及能 该街坊路使用管理权属单位的许可。 耗方式,分为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一类工业建筑 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原则上应设 和仅设置通风系统的二类工业建筑。由此判断有人 置在建筑基地内,当受基地条件限制确需设置在基 员经常停留,设置了供暖、空调系统的丙类厂房属于 地外时,可以利用城乡道路、厂区道路等作为消防 一类工业建筑,仅设置通风系统的丙类仓库属于二 车通行使用。如确需利用基地外道路作为消防救援 类工业建筑。《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 场地的消防车道或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该道路 范》GB 55015-2021第5.2.1条规定:新建建筑应安装 除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转弯和满载时压力要求外, 太阳能系统。根据第 1.0.2条条文说明,本规范适用 还应满足停靠救援、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 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的要求,见《建 不适用于没有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 筑防火通用规范》 GB 55037-2022第3.4.5条、第 3.4.7 ……。由此判断,本项目中的一类工业建筑丙类厂 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 房需要设置太阳能系统,二类工业建筑丙类仓库可 版)第 7.1.8条、第 7.2.2条的规定。 不设置。 (由中设安泰(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孙大鹏、 (由北京国标筑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徐超 蒋媛提供) 提供) 审图常见问题解析一月一答 总第 13期 01




Q/SY 060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通信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通信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6013,Q/SY 06013-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通信设计,Q/SY 060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通信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面工程建设项目(不含长输管道)的通信系统设计要求,包括了光通信、无线通信、工业以太网、语音通信、工业电视、人侵报警、扩音对讲、通信线路、通信电源及接地等设计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板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954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
GB/T18480海底光缆规范
GB30094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GB50115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2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11绿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3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4人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635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DI./T767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较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788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5391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GA/T368人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SJ/T11387直播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及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SY/T418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范
YD/T814.1光缆接头盒第1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
YD/T1385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技术要求
YD/T1386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技术要求

3基本规定
3.1油气田通信网络宜采用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轴
3,2通信系统设计与石油行业通信网络发展规划相结合,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近、
远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近期需要为主,兼顿远期发展和扩容升级的需要,满足企业数据、话音、图
像等业务需求。
3,3通信系统应遵循“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的基本原则。通信设备
选型应结合各油气田网络现状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设备,新建系统和改扩建通信系统应
与已建通信网络兼容。
3.4应合理利用已有的通信资源和网络。在满足工程项目建设需求的前提下,网络建设应考虑利用
已有富余的通信资源。
3.5安装于爆炸危险区内的通信设备应符合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
3.6通信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的相关标准的要求。
4业务需求分析
通信业务种类和基本要求详见表1




Q/SY 06002.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资源简介/截图: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02.1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Design code for oil gas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s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Part 1:General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6002.1,Q/SY 06002.1-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通则,Q/SY 06002.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1范围
Q/SY06002的本部分规定了油田地面工程项目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
括基本规定和一般规定等。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及海上油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0439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基本术语
SY/T6420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Q/SY1685一2014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文件体系编制导则
Q/SY1686一2014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技术导则
Q/SY1687一2014油气田地面工程田标准化设计管理规范
Q/SY1688一2014油气田地面工程视觉形象设计规范
Q/SY1689一2014油气田用非金属管道应用导则
Q/SY06002.2一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第2部分:工艺
Q/SY06002.3一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第3部分:集输管道
Q/SY06002.4一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第4部分:站场
Q/SY06002.5一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第5部分:储运
Q/SY06002.6一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第6部分:设备选型
Q/SY06002.7一2016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处理工艺设计规范第7部分:材料

3术语和定义
SY/T043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规定
4,1油气集输处理工程设计应按照批准的油田开发方案和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内容、范围
和要求进行。
4,2油气集输处理工程设计应与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紧密结合,根据油田开发分阶段的
具体要求,统一论证,综合优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4.3油气集输处理工程总体布局应根据油藏构造形态、生产并分布及自然条件等情况,并统筹考虑
注人、采出水处理、给排水及消防、供配电、通信、道路等公用工程,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各种管
道、电力线、通信线等宜与道路平行敷设,形成线路走廊带。




NB/T 10275-2019 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220
F1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275—2019
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waste heat use o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275,NB/T 10275-2019,余热利用工程,油田采出水,NB/T 10275-2019 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工程中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9409水(地)源热泵机组
GB2013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50823油气田及管道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GB/T50892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0043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田采出水oilfield produced water
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水。
3.2
余热资源量quantity of waste heat resources
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的可利用的油田采出水余热量。

3.3
中间传热介质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用于采出水或原油与热泵工质热交换的中间热媒,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3.4
油田采出水热泵系统heat pump system of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利用油田采出水作为低温热源,并通过热泵机组提升热媒温度,最终为用户提供热量的系统。
3.5
直接式热泵系统direct heat pump system
油田采出水直接进入热泵机组的蒸发器,换热后返回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水源热泵系统。
3.6
间接式热泵系统indirect heat pump system
油田采出水先与中间传热介质换热,中间传热介质再进入热泵机组的蒸发器进行换热的水源热泵系统。
3.7
辅助热源supplementary heat source
基本热源的供热能力不能满足实际热负荷的要求或为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而设置的其他热源。
3.8
备用热源stand-by heat source
在检维修或事故工况下投入运行的热源。

4基本规定
4.1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工程应遵循安全、可靠、稳定的原则,应符合所在油气站场的安全技术要求。
4.2工程设计阶段应对油田采出水处理站、油田采出水管网的总体规划、余热资源量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并对油田采出水的水温、流量以及水质等进行调研。
4.3应根据供热规划、资源条件、能源价格、负荷特征、供热半径等因素进行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4.4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安全、环保与职业卫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Q/SY 06304.1-2016 油气储运工程穿跨越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河流开挖穿越

资源简介/截图: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304.1-2016
油气储运工程穿跨越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河流开挖穿越

Code for crossing and aerial crossing design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ject-
Part 1:River open cut crossing
2016一12一26发布2017-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6304.1,Q/SY 06304.1-2016,河流开挖穿越,油气储运工程,穿跨越设计,Q/SY 06304.1-2016 油气储运工程穿跨越设计规范 第1部分:河流开挖穿越

1范围
Q/SY06304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输送管道河流开挖穿越工程的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9度的油气输送管道河流开挖穿越工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851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GB/T21447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
GB/T2144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GB31032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
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369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4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
GB50470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50539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
GB50568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挖穿越open cut crossing
采用开挖方式敷设管道通过河流的穿越方法。
3.2
水下管道稳定underwater pipeline stabilization
水下管段不产生漂浮或移位的条件。
3.3
作用action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
因(间接作用)。
4总则
41为了在油气管道河流开挖穿越工程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
经济合理,制定本部分。
42油气管道河流开挖穿越工程设计应符合规划、河道、水务、环保、渔业、航运、文物等相关部
门的要求,并响应《河流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生生物保护区评价报告》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通航安全评估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评价及批复的要求,确保管道建设和地方建设的协调发展。
43油气管道开挖穿越工程设计应依据测量、勘察和水文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
交通、社会环境、施工条件,确定安全、环保、经济合理的开挖穿越方案。




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资源简介/截图: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Specification for 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Part 1:General principle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6011.1,Q/SY 06011.1-2016,总图设计,油气田地面工程,通则,Q/SY 06011.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1范围
Q/SY06011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总图设计的油气田(区块)总体布置、总平面布
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绿化设计等内容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T50934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
GB/T50942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12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JTJ237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SY/T0011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
SY/T0048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SY/T0605凝析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规范
Q/SY1688油气田地面工程视觉形象设计规范
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9]7号

3油气田(区块)总体布置
3.1油气田地面工程由油气集输、油气处理、油气储存、倒班生活、检维修、消防、气防、供水、
厂外供电、道路、铁路及其他附属设施构成。
3.2油气田(区块)总体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油气集输、油气处理、油气储存为核心,结合地方规划,兼顾辅助设施的建设要求。
b)与气藏工程相结合,统筹考虑用地、安全、环保等因素,以经济比较为手段,选择有利生
产、方便生活、经济效益高的设计方案。

c)近远期规划相结合,为分期建设和发展留有适当余地。
d)充分利用油气田已建设施,合理节省工程投资。
e)油气田工程建设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类设施合并建设,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
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f)公用设施靠近负荷中心,降低能耗。
g)满足地方生态保护规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油气田。
3.3油气田(区块)内线路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各类管道、线路宜以道路为骨架形成线路走廊带。
b)原油、稳定轻烃、天然气凝液、油气集输等管道与周边建构筑物最小间距应符合GB50251
的规定,并满足地方规划、建设和道路运输安全等要求。
c)站(厂)外道路应符合油气田企业总体规划和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宜充分利用已建道路,正
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性连续、均衡,确保行驶安全、舒适。
3.4油气站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满足工程地质、安全、防火、规划、环保、卫生、水土保持等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
b)应合理、合规使用土地,保护基本农田。
c)应考虑交通、水源、供电及其他公用设施和生活依托条件。
d)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183的规定。
e)厂界环境噪声的控制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
f)其他技术要求尚应符合GB50187,SY/T0011,SY/T0048等规定。
3.5新成立的油气田(区块)的管理机构、生活基地应避开油气田布井范围,宜设在油田附近人口
聚居的城镇内,相对集中、配套建设。生活基地宜位于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油气站场全年最小频率风
向的下风侧。

4总平面布置
4.1油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防火要求、场地地形条件、工程地
质条件、风向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布置,做到“安全、环保、紧凑”。
4.2油气站场应统一规划,分期用地。用地规模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
[2009]7号)的规定。
4.3总平面应符合GB50183,GB50016,SY/T0011,SY/T0048等规定,并满足各专项评估、评
价报告的要求。
4.4油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根据不同生产功能和特点、火灾及爆炸危险性明确分区,各区块内宜集
中布置。
4.5散发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生产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
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6产生噪声的生产设备,宜集中布置,应远离人员集中场所和对环境噪声有限制要求的场所。对
厂界噪声不达标的,应采取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
4.7油气站场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为建筑物尽量创造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
4.8总平面布置,应设置通往油气站场外安全区域的逃生通道。




Q/SY 06003.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集输工艺设计规范 第4部分:集输站场

资源简介/截图: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03.4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集输工艺设计规范
第4部分:集输站场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 design of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Part 4: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tation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6003.4,Q/SY 06003.4-2016,天然气集输工艺,油气田地面工程,集输站场,Q/SY 06003.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天然气集输工艺设计规范 第4部分:集输站场

1范围
Q/SY06003的本部分规定了气田集输站场设计中站场布局,水合物防止,分离,计量,储存,
增压机组的选型及配置,安全截断与泄放、安全报警的设计原则和一般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气田、滩海陆采气田和海上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不适用
于煤层气气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1一150.4压力容器
GB/T2624.2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7820天然气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350一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T50823油气田及管道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GB/T50892油气田及管道工程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0048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SY/T0076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
SY/T0605凝析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规范
SYT6277含硫油气田疏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

3站场布局
3.1选址
3.1.1站址应根据气田开发总体部署、城乡规划、交通、环境、地形及依托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1.2站场与周围设施的区域布置防火间距、噪声控制应符合GB50183和GB12348等的有关规定。
3.1.3站址的选择应符合GB50350一2005和SY/T0048的有关规定。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站场还应
符合SY6779的有关规定。
3.2站内布置
3.2.1站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应符合GB50350一2005,GB50183,SY/T0048,GB50016和GB
50187的有关要求。
3.2.2站场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合理、紧凑布置,
节约用地。对于分期实施的气田,近期和远期应衔接、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3.2,3站场总平面布置应与工艺流程相适应,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应根据不同生产功能和特点分别
相对集中布置。
4水合物防止
4.1注醇
4.1,1水合物抑制剂宜选择已通过实际工程验证、抑制效果好、用量小、安全可靠,并结合天然气
处理工艺,抑制剂回收工艺综合分析,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1.2抑制剂注入点的位置应根据热力计算,并应考虑开关井工况,结合注人点的压力确定。宜选
择在井口或出站管道处。

4.1,3注入量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a)抑制剂注入量需保证水合物的形成温度被控制在低于输送过程中的最低介质温度3℃或以
下。最低温度应选择最不利工况下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最低温度。
b)甲醇和甘醇最小注入量计算应符合SY/T0076的有关规定。
4.1.4加注设备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注醇泵根据注入量和注入点的压力来确定泵的参数,宜选择电动隔膜计量泵或电动柱塞泵。
注醇泵应产生足够压力以满足集输系统压力、注入器雾化器需要的压差。
b)井口注人器宜采用直通管型直接导入抑制剂,管道宜采用带雾化功能的加注头。注入器上
游应配有止回阀和截止阀。
c)抑制剂储罐容积应根据每日所需注入量和储量天数确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1)储罐容积利用率可选取0.8。
2)储罐应配有液位计。
)加注设备宜采用橇装方式,泵进口管道上应配置过滤器,泵出口应设置安全阀。




Q/SY 06023-2017 油气田生产作业区综合公寓标准化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23-2017
油气田生产作业区综合公寓标准化设计规范
Code for standardization design of apartment complex in oil and gas field production area

2017-06一28发布2017一09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6023,Q/SY 06023-2017,标准化设计,油气田生产作业区,综合公寓,Q/SY 06023-2017 油气田生产作业区综合公寓标准化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生产作业区综合公寓的标准化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远离油气田生活基地的50~400人住宿、办公及配套设施的综合公寓建设。建在
城市规划区内的综合公寓规模、功能、建设标准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982国旗
GB12983国旗颜色标准样品
GB/T1721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评价标准
GB50015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Q/SY1688油气田地面工程视觉形象设计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视觉形象手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综合公寓apartment complex
为远离油气田生活基地作业区配套建设的生活、办公区,主要包括综合楼、设备用房、车库及相关设施等。

3.2
综合楼multiple–use building
由办公用房、住宿用房、餐厅厨房等两种及以上功能房间组成的建筑单体。
4设计原则
4.1综合公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42综合公寓设计应满足生产一线员工办公、住宿、就餐、文体活动等需求。
4.3综合公寓设计应根据住宿人数确定相应的功能和规模。
4.4综合公寓宜将办公、住宿、就餐、小型文体活动等功能用房集中设置成综合楼,其余功能建筑
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




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xycost.com附送其他季度

编制人员名单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 文上勇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 乔慧婷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周 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孙 罡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 赵春霞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 万元维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王方敏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夏青山 贵州电力建设经济定额站 徐晓军 贵州电力建设经济定额站 谭 刚 海南电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袁祖伟 海南电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文明哲 深圳供电局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肖 遥 深圳供电局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温倚嘉 目 录 一、35kV及以上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 1.主网设备. 1 2.主网材料. 25 二、20kV及以下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 1.南网统一发布部分(含智能配电). 46 2.广东电网公司. 53 3.广西电网公司. 103 4.云南电网公司. 167 5.贵州电网公司. 216 6.海南电网公司. 275 7.深圳供电局. 304 编制说明 为推进南方电网公司造价精益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提高估概预算的准确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组织 编制了《南方电网公司 2024 年第二季度电网工程主要设备材料信息价》, 范围包括 10kV~500kV 交流输变电工程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材料,适用于南 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 10kV~500kV 交流输变电工程估概预算编制,直流 工程中使用的交流设备材料价格可参照执行。 一、编制原则 1. 设备材料种类参考生产设备品类优化清单、集团招标批次目录、中 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相关成果编制。 2. 设备材料价格以南方电网公司近期设备材料招标价为基础,并参照 全国设备材料价格水平进行确定。 二、使用说明 1. 编制估算、概算时,设备购置费单价以信息价计入本体费用;装置 性材料单价以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计入本体费用,以本信息价计取价差, 列入编制基准期价差。 2. 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设备购置费单价执行合同价格或平移审批概算 价格,装置性材料单价以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计入本体费用,以本信息价 计取价差,列入编制基准期价差。 3. 设计单位在编制估算、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时,应调查编制期市场设 备材料价格水平;评审单位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评审,如遇市场或地域因 素导致设备材料实际价格与本信息价格差异较大时,可调整计列。 注:1. 设备材料运输均按照公路运输考虑。35kV 及以上工程设备材料按供货到现场考虑, 计取卸车费及保管费;20kV 及以下配网工程设备材料按供货到甲方集中仓库考虑,可根据实际运 输距离计取设备材料配送费。 2. 本信息价所有设备材料均为含税价(增值税税率 13%),已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改造、桥梁 加固、码头整治、民房拆迁、屋檐整治、空障清理、卸车卸船及特殊措施费、道路补偿费等在运输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费用。 3. 本信息价中红色字体代表该设备材料价格与上一季度信息价格发生变化。




自然资源部《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技术手册》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 技术手册 (2023 年)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2022 年 11 月 目录 一、工作背景 . 1 二、工作目标 . 2 三、工作任务 . 2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 3 五、术语和定义 . 3 七、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 . 5 (一)组织实施 . 5 (二)进度安排 . 6 八、更新与监测基础库 . 8 九、程序和方法 . 9 (一)资料收集 . 9 (二)生成年度更新层 . 10 (三)确定调查样点 . 11 (四)开展外业调查 . 12 (五)获取更新层质量分类指标数据 . 14 (六)生成年度更新数据库 . 16 (七)生成年度监测数据库 . 16 (八)县级数据自查 . 16 (九)成果逐级上报和检查 . 16 (十)生成质量分类年度数据库 . 17 (十一)数据汇总分析 . 17 (十二)成果下发与报告编写 . 18 十、成果内容与要求 . 18 (一)成果内容及分工要求 . 18 (二)成果要求 . 18 (三)存放管理 . 19 附录 1:县级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数据包结构定义 . 20 附录 2:土壤质地实验室分析化验要求 . 29 附录 3:耕地资源质量分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 30 附录 4: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 47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技术手册 为确保全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工作的 顺利开展,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 2022 年 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 〕49 号)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 为更好地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满足自然资源管理新 要求,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经部 党组研究决定,改进原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体系。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以突出耕地资源自然本底条件,准确 分析、客观描述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基ᴨꤕ넄樭Ḟ㜂젖欅茖䴀 路是立足自然资源管理职责定位,紧扣耕地资源自然特征,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部和相关部门已有的基础数据,采取分类 分级的思路,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 2020 年 9 月,全国三调办印发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方案》,首次在全国部署开展了耕地 资源质量分类工作。历时一年时间,形成了基于“三调” 的 全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全面掌握了我国耕地资源质量 本底状况。 — 1 —




DBJ33T 1322-2024 市政道路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支撑市政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实施,统一市政道路信息模型应用基本要求,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新建、改(扩)建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及其全生命期内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1.0.3市政道路信息模型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市政道路municipal road
城市中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2.0.2市政道路信息模型municipal road information model在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特征、功能特性及管理要素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规划、设计、施工、运维、拆除或改(扩)建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2.0.3 市政道路信息模型应用application of municipal road in-formation model
在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对模型信息进行提取、检查、分析、更改等过程。简称模型应用。
2.0.4市政道路信息模型交付delivery of municipal road information model
根据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及其附属设施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将项目各阶段的模型传递给需求方的行为。简称模型交付2.0.5 交付物deliverables
基于市政道路信息模型交付的成果,2.0.6模型单元model unit
承载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述。




DB22T 5164-2024 城镇智慧燃气建设技术标准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镇智慧燃气建设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ity smart gas construction DB22/T 5164-2024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4 年 8 月 13 日 2024·长 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 告 第 656 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等 4 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机制砂应用技术 标准》《城建档案安全管理标准》《城镇智慧燃气建设技术标准》为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 5161-2024,DB22/T 5162-2024, DB22/T 5163-2024, DB22/T 5164-2024,自发布之日起 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4 年 8 月 13 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3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吉建设〔2023〕2 号) 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经调查研究,结合我省 具体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 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数据 采集与信息管理;5 系统建设;6 系统应用;7 运行维护。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吉 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 长春市贵阳街 287 号建设大厦,邮编:130051,Email:jljsbz@126.com),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房屋征收经办中心 辽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 旭 赵振兴 郑振华 张艳梅 李 政 陈春荣 王连波 刘欣伟 李一楠 刘茂亮 陈小华 梁 瑜 顾自诚 夏岱岱 马 瑞 王 妮 李 静 湛洋波 周 顺 刘利民 黄丽文 艾莉莉 莫秀丽 单 峰 徐瑞博 赵 巍 蒋昕宇 郝 馨 赵 晶 赵 凯 夏贵朋 王馨玲 赵研宏 李沐烊 夏 雪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 磊 于立新 陶乐然 史 泳 王 刚 李晓飞 张 黎 目 次 1 总则 . . 1 2 术语 . . 2 3 基本规定 . . 3 4 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 . 6 4.1 一般规定 . . 6 4.2 数据采集 . . 6 4.3 信息传输 . . 8 4.4 数据管理 . . 8 4.5 信息安全 . . 9 5 系统建设 . . 10 5.1 一般规定 . . 10 5.2 地理信息系统 . 10 5.3 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 12 5.4 工程管理系统 . 14 5.5 客户服务系统 . 16 5.6 管网运营系统 . 18 5.7 厂站管理系统 . 20 5.8 瓶装燃气管理系统 . 22 5.9 智慧燃气监管系统 . 26 6 系统应用 . . 29 6.1 一般规定 . . 29 6.2 厂站管理 . . 30 6.3 设备设施管理 . 31 6.4 巡检管理 . . 31 6.5 管网运营管理 . 31 6.6 远程值守管理 . 33




JTT 1504.1-2024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1部分:建设规范

JT/ T 1504.1—2024 目 次 前言 ………………………………………………………………………………………………………… Ⅱ 引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建设布局和方案 ………………………………………………………………………………………… 2 5 长期性能观测点选址及标志 …………………………………………………………………………… 2 6 观测仪器设备安装 ……………………………………………………………………………………… 3 7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安装 ……………………………………………………………………………… 6 8 数据中心建设 …………………………………………………………………………………………… 6 9 验收与维护 ……………………………………………………………………………………………… 7 附录 A(规范性) 长期性能观测点标志牌 ……………………………………………………………… 10 附录 B(资料性) 传感器布设方式 ……………………………………………………………………… 12 Ⅰ JT/ T 1504.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JT/ T 1504《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第 1 部分。 JT/ T 1504 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 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 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交投高 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 司、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昭通昭阳绕城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 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路高科 (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 公司、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旭东、吴将丰、单伶燕、王林、董泽蛟、钟闻华、陈柯、聂易彬、罗小刚、彭爱红、 丁晓岩、张洪伟、丁子豪、胡根生、王金权、曾俊铖、曹明喜、陈智杰、周栓科、张晓华、杨碧宇、马少卿、 冯立群、刘杰、马宪永、郑好、周兴业、杨光、许斌、路凯冀、张军、王笑风、仪明伟、潘宗俊。 Ⅱ JT/ T 1504.1—2024 引 言 JT/ T 1504《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系列标准旨在为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 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执行依据。 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布局和方案,观 测设施、设备的安装,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等。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观测点路域环境、交通 荷载、路况性能、结构响应等信息的观测。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观测数据的原始 数据记录、储存和管理。 Ⅲ JT/ T 1504.1—2024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布局和方案、长期性能观测点选址及标志、 观测仪器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安装、数据中心建设、验收与维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基础设施(路基路面和桥隧铺装工程)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的建设、维护和升级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T 28448—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 scientific observation sections for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highway infrastructure 按照规范方法建设、用于开展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的路段。 3.2 一般观测点 general observation section 按照定位观测原则,采用规范观测方法,主要采集公路基础设施的交通荷载、路域环境、路况性能和 整体结构变形等数据的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 3.3 特殊观测点 special observation section 按照定位观测原则,采用规范观测方法,主要采集公路基础设施的交通荷载、路域环境、路况性能和 结构力学响应等数据的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 3.4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用于存储、汇交、共享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采集数据的设备系统。 3.5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scientific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highway infrastructure 由布设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交通条件、不同等级公路上的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点组成 1




JTT 1504.2-2024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2部分:观测规范

JT/ T 1504.2—2024 目 次 前言 ………………………………………………………………………………………………………… Ⅱ 引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观测技术 ………………………………………………………………………………………………… 2 5 观测指标体系 …………………………………………………………………………………………… 5 附录 A(规范性) 车型分类表 …………………………………………………………………………… 10 Ⅰ JT/ T 1504.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JT/ T 1504《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第 2 部分。 JT/ T 1504 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 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交通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临沂市公路事业 发展中心、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宁波市杭州湾 大桥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雅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 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 份有限公司、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旭东、周兴业、肖倩、董泽蛟 、冯立群、陈柯、辛公锋、韦金城、路凯冀、张洪伟、 祝争艳、施公佐、肖龙、陈智威、朱耀庭、徐昕、段跃华、辛顺超、李永江、周水文、贾敬鹏、高峰、油川洲、 刘杰、刘志成、吴洋、刘旭、毛利建、隋利建、蔡燕霞、张军、王笑风、仪明伟、潘宗俊。 Ⅱ JT/ T 1504.2—2024 引 言 JT/ T 1504《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系列标准旨在为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 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执行依据。 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布局和方案,观 测设施、设备的安装,以及数据中心建设。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观测点路域环境、交通 荷载、路况性能、结构力学响应等信息的观测。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观测数据的原始 数据记录、储存和管理。 Ⅲ JT/ T 1504.2—2024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活动中的观测技术和观测指标体系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基础设施(路基路面和桥隧铺装工程)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日常观测工作,试 验路、加速加载试验观测场站的观测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 T 1504. 1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JT/ T 1504. 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般观测 general observation 一般观测点和特殊观测点均开展的长期性能科学观测工作。 3.2 原位观测 in-situ observation 在道路表面和路基路面结构内部原始位置上开展的长期性能科学观测。 3.3 暴露观测 exposure observation 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对路基路面的材料、结构等开展的长期性能科学观测,以及公路基础设施对周 边生态环境影响的观测。 3.4 干预观测 observation by manual intervention 通过人为设定观测条件,实现公路基础设施等寿命周期的长期性能科学观测。 3.5 周期性观测 periodic observation 每间隔一段时间采用仪器设备自动观测、人工观测或设备辅助人工观测的方式,对长期性能观测指 标进行观测。 3.6 实时观测 real time observation 采用仪器设备持续不断地对某一性能指标进行的自动观测。 3.7 观测频度 observation frequency 单位时间内的观测次数。 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导则》(T/CNAEC 0602-2024)

ICS03.080.20 CCSA02 团 体 标 准 T/CNAEC0602—2024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导则 Directivesforlife-cycleengineeringconsultingservices 2024-04-11发布 2024-08-01实施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发 布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 T/CNAEC0602—2024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3 5 工程咨询方要求 3 5.1 基本要求 3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方管理 3 5.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及人员要求 4 6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和内容 5 6.1 基本要求 5 6.2 统筹管理 5 6.3 投资决策阶段咨询服务 7 6.4 工程建设阶段咨询服务 10 6.5 运营阶段咨询服务 14 6.6 专业/专项工程咨询 15 7 咨询服务模式19 7.1 基本要求 19 7.2 咨询组织方式 20 7.3 咨询禁止20 8 咨询服务准则 21 8.1 基本要求21 8.2 咨询工程师工作要求 21 8.3 咨询服务工作要求 22 9 服务委托方式22 9.1 基本要求 22 9.2 招标方式 23 9.3 非招标方式23 9.4 其他 23 10 咨询服务取费 23 10.1 基本要求 23 10.2 费用计列 24 Ⅰ T/CNAEC0602—2024 10.3 计费标准 24 11 咨询服务的总结与评价 25 11.1 基本要求 25 11.2 咨询服务总结 25 11.3 咨询服务评价 26 附录 A(资料性)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成果概览图 27 参考文献 28 Ⅱ T/CNAEC060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晨越建设项目管 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 限公司、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 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圣华安咨询有限公司、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广西工程咨 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中咨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东升、鲁静、刘建军、代伟、杨巍、崔伟华、郑大为、王宏毅、杨卫东、徐旭东、 陈寿峰、敖永杰、皮德江、丁荣贵、蒋夏涛、刘刚、徐成彬、林鸣、郭洪梅、孙涛、孙士雅、杨雪松、李光旭、 李王强、陈代莲、薄卫彪、石峻青、李洪书、任兵、韩如波、张晓刚、牛耘诗、朱树英、钱征寒、段敬广、赵泓、 张中增、张琦、杨新宇、杨大巍、王文鼎、王丰赞、李仁坤、吴延升、刘俊武、王大伟、王宁、蒋松凯、李明、 郑怡、李东升、李继才、郭勇、刘泽洲、刘伟、相光祖、赵淑梅、曹晓虹、柏永春、吴俊、张珽、王俊、李颖汉、 王磊、郭昱、董瑞瑞、王艳美、熊英、雷涛、黄平元。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尹贻林、李强、张铁明、王革平、孙福春、邱闯、陈继跃、席宁中、张玲、赵珊珊、 余琦。 Ⅲ




粤交科〔2024〕533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智慧公路标准体系(2024版)》的通知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文件 粤交科〔 〕 号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智慧公路 标准体系(2024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事务中心,省公路事务中心、道 路运输事务中心、交通运输工程造价事务中心、交通运输规划研 究中心、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和应急指挥中心、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厅机关相关业务处室,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交通投资集 团有限公司、越秀交通基建有限公司、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 司、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惠 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 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分委会: 为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 — — 设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 〕 号)、《关于推进公路数字 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交公路发〔 〕 号)等工作部署,系统构建适应我省公路网特点和智慧公路发展 需求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对我省智慧公路标准化文件 制修订工作的指导作用,推动我省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 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支撑我省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智慧交 通体系建设,我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智慧公路标准体系( 版)》,现印发给你们。各单位要重视智慧公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研究储备和制修订工作,并及时反馈有关意 见建议,以便修订时研用。 联系人及电话:孙波行(厅科技处), ;孙雪, 连想,(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 附件:广东省智慧公路标准体系( 版)(仅发送电子版)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年 月 日 —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南粤通客 运联网中心有限公司、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招 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基智慧工 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广东省公路学会、智能交通协会。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办公室2024年8月12日印发 — — 广东省智慧公路标准体系(2024 版)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广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字交通分会 二〇二四年八月 目 次 前 言. 1 引 言. 2 一、总体要求.4 (一)指导思想.4 (二)编制原则.4 (三)建设目标.5 二、标准体系结构图.6 (一)结构图框架.7 (二)结构图内容说明.8 三、标准明细表.13 四、标准统计表.27 五、相关说明.29 前 言 本文件参照 GB/T 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 求》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编制单位: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广东联合电 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利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编制人员:孙雪、汪超、孙卫华、童杰、陈 基灿、余长春、林楠、戴连贵、夏创文、尹亚明、邢万勇、 陈波、刘少华、林静言、陈伟明、陈家炎、连想、李国源、 汪作为。 1 引 言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 要》《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公路 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 健全现代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意见》和《广东省交通运输科 技协同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 发展规划》等交通运输领域标准化工作布局,加快构建适应 我省智慧公路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着力加强重点领域标 准有效供给,坚持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推进高水平建 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统筹我省智慧公路标准化工作,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智慧公路标准体系 (2024 版)》(以下简称《体系》)。 《体系》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出发点,坚持需求 导向,解决实际问题,系统剖析全省智慧公路发展现状和业 务需求,强化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技术标准布局,加快先进、 成熟的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标准的步伐,力求先行先 试,充分发挥标准对智慧公路建设的引领性、指导性作用。 《体系》遵循“统筹规划、协调衔接,需求引导、有效供 给,创新驱动、协同推进,动态完善、强化实施”的编制原则, 从基础通用、新型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数据资源、智慧建 设、智慧养护,智慧运管、智慧服务、相关标准 9 大板块构 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覆盖全面、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框 架结构,为全面系统地制修订全省智慧公路标准化文件提供 指导。 2




JTGT 3373-2024 公路岩溶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21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交公路函[2021]309号)的要求,由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公路岩溶隧道
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的制定工作。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广,岩溶发育复杂,隧道涌水突泥、坍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破坏力
强,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针对我国公路岩溶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需求,编写单
位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建设经验、科研成果和运营实践经验,并借鉴
了铁路、水利水电等行业相关技术标准,通过调研和分析论证,提出了我国公路岩溶隧道
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并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完成了本规范的编制工作。
本规范分为11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
4勘察、5总体设计、6结构设计、7防水与排水、8岩溶处治设计、9岩溶隧道施工、
10超前地质预报、11监控量测,附录A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附录B溶洞土压力
计算方法、附录C落石冲击荷载计算方法、附录D隧道周边隐伏溶洞安全岩盘厚度估算
方法。
本规范由黄德耕、米德才负责起草第1章,徐龙旺、吴秋军负责起草第2章,米德才、
叶琼瑶负责起草第3章,叶琼瑞、米德才、邓胜强负责起草第4章,米德才、李洋溢、
唐国军负责起草第5章,林志、李洋溢负责起草第6章,李洋溢、周祥负责起草第7章,
刘继国、李洋溢负责起草第8章,商崇伦、吴秋军负责起草第9章,何文勇、李春峰负责起
草第10章,吴秋军、王劫耘、陈开群负责起草第11章,米德才、叶琼瑶负责起草附录A,
林志、李洋溢、吴秋军、周祥负责起草附录B、附录C、附录D。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规范日常管理组,联系
人:吴秋军(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53号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邮
政编码:530029;电话:4008-110-685;传真:0771-3910002;邮箱:17896675@qq.com),
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JTGT 3372-2024 公路黄土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9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交公路函[2019)427号)的要求,由长安大学承担《公路黄土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
范》(以下简称“本规范”)的制定工作。
本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研公路黄土隧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近年来黄土
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与科研成果,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内外黄土隧道的勘察、设
计和施工技术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意
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本规范的编制工作。
本规范包括11章和4个附录,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
程地质勘察、5洞口及洞门、6支护和衬砌、7辅助工程措施、8地基处理、9防排水、
10施工、11监控量测,附录A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别、附录B黄土地貌类型、附录C黄土
湿陷性评价、附录D公路黄土隧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表。
本规范由陈建勋、罗彦斌、陈丽俊、王传武、李尧负责起草第1、2、6、7、11章和
附录A、B、C、D,由韦虎、张国庆负责起草第3章,由宁振民、陈建勋负责起草第4
章,由王永刚、唐学军负责起草第5章,由姜杰、宿钟鸣负责起草第8章,由曹校勇、
赵红负责起草第9章,由田过勤、罗彦斌、杨建红负责起草第10章。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规范日常管理组,联系
人:陈建勋(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330信箱,邮编:
710064;电话:029-82334822;电子邮箱:chenjx1969@163.com),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长安大学
参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清PDF《岩石力学》任建喜、张向东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教材.pdf

资源简介/截图:

力学,地质,岩石力学,张向东,图书手册

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配套教材 岩石力学 Yanshi lixue 主编任建喜 张向东杨双锁冯国瑞 副主编刘朝科 苏培莉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国家一级出版 中 全国百佳图书出 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采矿学科 31种 安全学科 20种 地质学科 34种 测绘学科 39种 矿物加工学科 12种 化学化工学科 13种 环境学科 6种 土木建筑学科 29种 机械学科 25种 材料学科 11种 信息与电气学科 23种 计算机学科 18种 管理学科 39种 数理人文体育学科 29种 责任编辑杨洋 封面设计 肖新生 15BN978-7-5646=1854=4 97875646185443 定价:22.00元 1绪论 1绪论 岩石力学(rockmass mechanics)是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能以及与 力学有关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它既是力学的一门应用性分支,又是力学和地学相结 合的一个基础学科。它不仅与国家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有密切联系,而且也是资源开发、环 境保护、减灾防灾等事业的支柱,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岩石力学的定义:岩石力学是一门研究岩石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和岩体在环境条件 下及荷载作用下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的学科,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 岩石力学服务的工程领域广泛,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铁道工程、土木工程、公路 工程、地下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核废料储存以及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 学等学科。岩石力学是上述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同时,上述工程领域的岩石力学实践促使 了岩石力学的快速发展。 1.1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岩石力学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岩石力 学的要求不相同,其研究的内容也不同。岩石力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一般的人工材料,而是在 天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质体,是一种天然材料。对于这样一种复杂的介质,其研究内容非 常复杂,研究方法和手段多样。 1.1.1研究内容 岩石力学研究的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岩块、岩体地质特征的研究。 ②岩块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③结构面基本力学性质的研究。 ④岩体中天然应力分布规律及其量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岩体力学性质的研究。 ⑥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及地下酮室围岩等工程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 ⑦岩体物理模拟试验及原位监测技术研究。 ⑧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研究。 1.1.2研究方法 ①工程地质研究法。目的是研究岩块和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为岩石力学的进一步 研究提供地质模型和地质资料。如用岩矿鉴定方法,了解岩体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结构 构造特征;用地层学方法、构造地质学方法及工程勘察方法等,了解岩体的成因、空间分布及 ·1· …




DL/T 5807-2020 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27.140
CCS P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 5807-2020
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of rockmass stability of hydropower project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807-2020,DL/T 5807-2020 规范,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微震监测技术,水电工程,DL/T 5807-2020 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28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通过调查总结国内外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实例,作了专题研究,吸收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等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和7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监测系统设计、监测施工、监测与维护、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
5监测系统设计
5.1一般规定
5.2传感器布置
5.3监测基站、监测中心站和监控中心布置
5.4通信方案设计
5.5设备选型
6监测施工
6.1一般规定
6.2施工准备
6.3安装埋设
6.4调试与验收
7监测与维护
8监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8.1一般规定
8.2微震信号识别
8.3微震事件定位
8.4微震事件震源参数计算
8.5岩体稳定性分析与预警
8.6微震监测报告编制
附录A微震监测设备技术指标
附录B微震监测基本信息记录表

附录C岩体波速计算
附录D微震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表
附录E监测区域微震参变量信息表
附录F基于微震监测信息的岩爆预警法
附录G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简报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
1.0.3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及时设计监测方案,安装埋设微震监测设备,实施微震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对岩体稳定性进行分析预警。
1.0.4水电工程岩体稳定性微震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微震microseism
岩体破裂产生的微小震动。
2.0.2微震监测microseismic monitoring
利用微震专用设备对岩体破裂产生的震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2.0.3微震辐射能radiated microseismic energy
岩体在开裂或滑动过程中,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的能量,也称为微震释放能或微震能。
2.0.4视体积apparent volume
微震源非弹性变形区岩体的体积。
2.0.5纵波到时P wave arrival time
纵波到达传感器的时刻。
2.0.6横波到时S wave arrival time
横波到达传感器的时刻。
2.0.7微震事件定位microseismic event locating
求解微震发生时刻和微震源空间位置。
2.0.8持续时间duration time
微震信号振幅从超过预先设定触发值到低于预先设定的结束阈值所经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