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项目标准化图册(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质量样板、绿色施工)

编委会 编委会领导: 主 任: 执 行 主 任: 编委会 成员: 工程技术组: 安质环保组: 物资设备组: 企业文化组: 成本合同组: 标准化图册说明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及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各项要 求,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进而推动房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同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 程,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公司各项制度及各项目的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运用 BIM技术编制了《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房建项目标准化图册》(以下简称《图册》)。 《图册》从规范化、标准化出发,力求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以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彰显 企业品牌为编制原则进行编写,图册共包括临建设施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质量样板标准 化、绿色施工标准化四大模块。 《图册》适用于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所有房建项目,其中安全体验馆及质量样板展 示区是针对创优项目及建设单位有要求的项目策划,普通项目不进行该项策划;此外,部分章 节也分为创优项目及普通项目两种做法。本《图册》中未见具体尺寸的详见附件。 今后,《图册》将不断完善和深化,执行过程中,希望各项目及时向我们反馈建议和修改 意见。 本图册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第一部分 临建设施标准化 1 第一章 办公区 第一节 总体布局 1、概述 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并结合项目大小及业主的要 求。按三区分离,施工作业、材料存放区与办公、生活区应划分清晰,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总体布局主要包括临建房屋、消防设施、办公区绿化、地面及排水、办公楼、旗杆、基座、旗帜、图牌(或宣传 栏)、停车区、办公区大门、办公区围挡、以及其他设施。 项目驻地可按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形式布置。本图册主要针对具有临时用地的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对于临时用地紧张 的项目则因地制宜,总体布局可根据现场实际用地情况进行调整。 2 2、规模分类 本图册按25人,40人,80人规模分别设置标准。本示意图主要针对具有临时用地的项目,对于临时用地紧张的项目 则因地制宜如图1.1.1.2。25人三合院建筑面积800㎡,占地面积37*37=1369㎡;40人三角形建筑面积1200㎡,占地面 积57*(19+73)/2=2622㎡。 图1.1.1.1 25人规模三维示意图 图 1 . 1 . 1 . 2 4 0 人 规 模 三 维 示 意图1 3 40人四合院形式建筑面积1130㎡,占地面积57*44=2508㎡;40人三合院建筑面积1180㎡,占地面积50*45=2250㎡; 图1.1.1.4 40人规模三维示意图3 图1.1.1.3 40人规模三维示意图2 4 8 0 人四合院形式建筑面积1775㎡,占地面积68*57=3876㎡;80人三合院形式建筑面积1744㎡,占地面积57*55=3135 ㎡;具体详见附件施工平面布置图。(以上数据包括项目驻地生活区) 图1.1.1.4 80人规模01三维示意图1 图 1 . 1 . 1 . 5 8 0 人 规 模 0 2 三 维示意图2 5 第二节 临建房屋 • 1、办公楼 办公楼活动板房采用彩钢板活动板房或模块化(箱式)活动房,阻燃系数A级。 一年内需要搬迁的项目驻地宜采用箱式活动板房。 办公楼采用白墙红顶,当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特殊要求时,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规定的颜色。 屋檐采用包边处理,建筑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创优项目及北方有防寒要求的项目可以封闭走廊,普通项 目采用外走廊形式。 图1.1.2.1 办公楼示意图(外走廊) 6




新22G09 村镇建筑抗震构造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JG 118-2018
JGJ 161-20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国家2010(建筑结构)系列规范细则》XJJ012-2016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 适用范围
2.1 本图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和9度区的两层(含两层)及以下的农村居住建筑。
2.2本图集包括砖砌体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石砌体结构房屋、生土墙结构房屋;屋盖包括混凝土屋盖及木屋盖。
2.3本图集房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
3 总体要求
3.1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村镇民居建筑,必须采取抗震措施。
3.2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3.3 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经具有审批权限部门调整明确地震动参数地区,应按照批准后的地震动参数及相对应的抗震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设规划的要求。3.4 村镇建筑应符合集镇和和村庄建
3.5 地质性质和参数无可借鉴资料时应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依据地质报告对腐蚀土、湿陷性黄土、冻胀土、软弱地基做相应的处理措施。
3.6 村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应对承重墙体注意观察,如出现墙体裂缝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DBJ50/T 189-2014 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BJ50/T-189-2014
主编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批准部门: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4年9月1日
2014重庆

DBJ50/T 189,DBJ50/T 189-2014,保护技术规范,地下工程,地质环境,DBJ50/T 189-2014 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在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中贯彻执行国家和重庆市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地下工程的地质环境保护。
1.0.3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与新设备。
1.0.4地下工程建设除应执行国家和重庆市现行相关标准外,还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

2.1术语
2.1.1地下工程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开发地下空间的过程及所形成的实体。
2.1.2地下工程地质环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受地下工程影响的岩土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2.1.3地下工程地质环境问题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受地下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不利变化。
2.1.4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为保护地下工程地质环境所进行的各项技术工作及所形成的实体。
2.1.5地下工程地质环境监测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对地下工程地质环境要素与地下工程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监视性测定。
2.1.6地质遗迹破坏geological traces breakage
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遗迹的损坏或观赏与科学研究价值的降低。
2.1.7土地利用功能下降land utilization function drop
土地的产能及经济价值衰退。

2.1.8水文地质单元hydrogeological unit
具有一定边界和统一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分布的区域。
2.1.9动态监测dynamic monitoring
对特定对象时空变化进行的监视与探测。
2.1.10建筑物buiding
房屋、市政设施及其附属构筑物的统称。

3基本规定
3.0.1地下工程选址应充分考虑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开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段。
3.0.2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范围不应小于地下工程影响区。地下工程影响区应包括下列部分:
1可能受影响的地表水体;
2地下水可能疏降范围;
3可能的地表变形范围。
对采用爆破施工的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地下工程影响区的划定还应考虑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3.0.3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应按附录A进行保护对象重要性分区。附录A未列出的其它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分区应根据其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确定,严重为重要区,较严重为较重要区,不严重为一般区。
3.0.4地下工程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应按表3.0.4进行分类。

3.0.5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惜施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工程条件、地质条件和保护对象。
3.0.6地下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方案应有专章或专篇的地质环境保护内容。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应实行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3.0.7地下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和竣工后应开展地质环境监测。
3.0.8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工程验收。
3.0.9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工程验收应包括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实体验收与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效果评价。

4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下列地表水、地下水富集区以及岩溶发育区应开展专门的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
1总体积1×105m3以上或总面积1×105m2以上的地表水体;
2重要的河流、湖泊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及其以外的补给径流区;
3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及其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其它水资源;
4重要湿地。
4.1.2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范围应大于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范围。
4.1.3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应进行资料收集、踏勘、调查与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和动态监测工作。
4.1.4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收集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区域地质、第四系地质、地貌、工程地质以及气象水文资料;
2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
3地质环境和建筑物变形监测资料;
4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资料;
5当地地下工程建设经验资料。
4.1.5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除常规勘察内容外,还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保护对象类型与重要性,并进行分区;
2查明已有地质环境问题;
3查明拟设保护工程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
4进行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4.1.6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收集水文地质资料,划分水文地质单元,开展水文地质测绘与调查,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观察与测试工作;
2查明地下水类型、分布范围及其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地下水埋藏深度,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
3对岩溶地区,查明岩溶类型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垂直渗流带、水平径流带、深部缓流带的分布位置及其特征;
4查明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5按不同水文地质单元,采取地表水、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6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7评价地下工程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并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4.1.7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勘察应进行动态监测。
4.2调查与地质测绘
4.2.1调查与地质测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2保护对象类型、特征及重要性;
3已有地质环境问题;
4人口、产业及土地的利用情况;
5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包括地下水开采、地下矿山及隧道工程等。
4.2.2当采集到遥感资料时,调查与地质测绘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应采用遥感资料进行判释和填图,并符合下列规定:
1遥感解译的内容应包括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体形态、规模、建筑物分布与数量、土地利用状况等;
2遥感解译工作应按建立解译标志、分析解译成果、确定调查重点、实地核对与修改、补充解译、复判的程序开展;
3遥感图像应以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为主,宜采用多片种、多层次、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解译和必要的计算机图像处理;
4对水文地质问题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特殊影像,应选定重点地区进行多时相遥感资料的动态解译分析。
4.2.3调查与地质测绘观测点应主要布置在下列位置:
1断层破碎带;
2岩溶槽谷、洼地、漏斗、落水洞等负地形处;
3地表水体、地下水出露点;
4可溶岩覆盖区;
5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发育处;
6主要建筑物。
4.2.4调查与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调查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周边地形地貌、活动性、地震效应;
2调查岩溶槽谷、洼地、漏斗、落水洞等的位置、高程、规模、形态、岩性组成、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情况;
3调查地表水体的水位、水深、水量及动态变化、利用情况及漏失情况;
4调查地下水出露点的位置、高程、水位、水量、水温及动态变化、出水点层位、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专业技术措施(2023年版)

《建筑专业技术措施》(2023年版)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编制的用以指导建筑工程设计的企业标准,是《建筑专业技术措施》(2006年版)的升级版。编制目的是促使设计人员执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本技术措施对国家、行业及北京市颁布的规范、标准规定的要点进行了提示和汇总,对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常见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列出参考做法或数据,包含部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随正文配置说明,对正文未展开或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附录提供了现行常用标准、图集、规定等文件目录,便于设计人员学习、查找和判定相关技术依据。
编制内容包括:总则;规划控制与场地设计;建筑基本规定;地下工程;外围护工程;室内工程;交通系统;服务空间;专项与专题。
《建筑专业技术措施》作为设计依据的补充文件,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北京建院内应用以来,收到良好效果。随着行业技术发展,本技术措施不断完善更新,1999年、2006年两次改版均得到行业内的广泛好评。本版扩大了编写范围,内容更加全面,系统更加完善,信息更加翔实,体现以下三个特征:
1.体现协同设计方法下的系统性
随着协同设计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本版内容体现出明显的系统化特征,目录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系统概念和层级关系更加清晰。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建筑技术体系,
引导设计人员将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2.体现建筑师负责制背景下的拓展性
随着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服务模式的推广,建筑师的职责在传统建筑设计板块基础上向前和向后延伸,包括前期的城市设计和后期的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方面。引导建筑师关注城市设计与单体建筑的关系,关注设计理念与技术实现的衔接,关注整体品质和部品部件的性能、材料、构造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建筑师的全过程技术控制能力。
3.体现对规范、标准的解读与应用
在上一版《建筑专业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北京市最新颁布的规范、标准、规定等,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除易被忽略或为了对应描述技术措施而需要引用的规范条文之外,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不再重复摘录。为便于设计人员全面掌握相关技术信息,部分章节采取图表等更直观的形式对不同规范所涉及的同类问题进行汇总、比较和分析。
本技术措施主要为规定性条文。部分章节涉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在【说明]中提供知识类信息。为便于在执行本技术措施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建筑专业技术措施》(2023年版)在设计执行中,如涉及技术标准内容,应以国家、行业、各地区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现行版本要求为准。本技术措施引用的标准版本以2022年12月31日前正式实施的为准。
本技术措施由北京建院科技质量中心组织,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编写。对本技术措施可能存在的问题,敬请使用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持续改进。
《建筑专业技术措施》(2023年版)由北京建院科技质量中心负责解释。




DG/TJ 08-2441-2024 地下车库联络道设计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907gpfmj23154

DG/TJ 08-2441-2024 地下车库联络道设计标准

1总则
1.0.1 为使地下车库联络道工程设计耐久可控、安全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地下车库联络道工程设计,不适用于车库内地下车行系统。
1.0.3 地下车库联络道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道路设计规范》CJJ22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区域交通规划、区域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
2 与城市路网、周边地下车库合理衔接,停车资源共享
3 处理好与市政管线及管廊、轨道交通设施、地下人行设施等其他地下基础设施的关系,合理安排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4 与互联互通的地下设施协同防灾。
协调好与周边建设开发的时序关系1.0.4 地下车库联络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地下车库联络道underground parking link
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车库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地下车行道路。
2.0.2 地下匝道underground ramp
用于连接两段地下道路的一段专用道路,包括地下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道路、地下车库联络道与其他地下道路连接道路等2.0.3 地下车库连接Hconnection part of underground garage地下车库联络道主线连接地下车库的口部或一段车行连接通道。
2.0.4 通风井ventilation shaft
连接地面与地下车库联络道,用于空气流通的构筑物。2.0.5 防火分隔间 fire partition
设置于车行通道上,由防火墙、卷帘门组成的,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的分隔区域。




DB13(J)/T 8538-2023 建筑更新设计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907mncmx15301

DB13(J)∕T 8538-2023 建筑更新设计标准

1 总则
1.0.1 为在建筑更新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及河北省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建筑更新设计行为,保证质量,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节能,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河北省城乡规划区域内房屋建筑的更新设计。不适用于文物保护建筑及仍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的工业建筑的更新设计。
1.0.3 建筑更新应遵循“先检测、鉴定,后设计、改造”的原则,1.0.4 建筑更新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既有建筑existing building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和虽未投入使用但已经验收的建筑,不包括未取得合法证明的建筑。
2.0.2 历史建筑 historical building
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也包含虽未正式确定公布,但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2.0.3 建筑更新 building regeneration
对既有建筑进行可持续性改善,以实现提高性能、改善环境、节能降耗、完善功能的建设活动。
2.0.4 更新建筑 regenerationable buildings
实施更新活动的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2.0.5 后续设计工作年限continuous seismic working life
对既有建筑经鉴定、评估、修缮与加固等更新活动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要重新修缮、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并完成预定使用功能。2.0.6 建筑体检 building examination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及现行标准,对既有建筑的外观质量、使用功能、建筑性能等所开展的检查、检测、鉴定等工作。包括初步体检和详细体检。
2.0.7 评估assessment
根据建筑体检结果,对既有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抗震性能、




DB13(J)/T 8530-2023 装配式农村住房技术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907jlkfy27104

DB13(J)∕T 8530-2023 装配式农村住房技术标准

1 总则
1.0.1 为指导河北省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提升农村住房整体质量和建造水平,做到安全耐久、舒适宜居、经济适用,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新建二层及以下农民自主建设装配式农村住房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 装配式农村住房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农村住房建设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农村住房 rural residential house
本标准的农村住房系指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驻地的城市(镇)规划区以外的镇、乡、村庄居民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2.0.2装配式农村住房assembled rural residential house
指建筑主体结构(主要指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预制构件和部品,或免支免拆模等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农村住房。2.0.3 拼装模块墙体结构modular wall assembly structure
在工厂预制成型的空腔模块,经现场错缝拼装形成空腔墙体,在空腔内配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墙体结构。2.0.4 钢网外模复合墙体结构 steel mesh extermal formworkcomposite wall structure with internal insulation
在工厂预制生产的外侧连接有钢网模架板的钢丝网架保温芯板,经现场拼装并在保温芯板两侧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墙体结构2.0.5 夹芯保温墙板结构sandwich theral insulated wall pane!structure
由预制夹芯保温墙板作为竖向承重构件,相邻预制构件之间以及预制构件和基础、楼屋面之间通过可靠的装配式连接方式,连接形成整体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DG/TJ 08-2439-2024 建筑工程“多测合一”技术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907wkdos76140

DG/TJ 08-2439-2024 建筑工程“多测合一”技术标准

1总则
1.0.1 为了统一本市建筑工程“多测合一”技术要求,确保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城乡现代化建设发展、信息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建筑工程开工放样复验以及竣工阶段的规划资源验收、房产、绿地、停车场(库)、民防和消防的测量工作。
1.0.3 本市建筑工程“多测合一”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但应满足本标准的成果质量基本要求。1.0.4 本市建筑工程“多测合一”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上海2000坐标系 Shanghai 2000 coordinate system上海 2000 坐标系是基于 CGCS 2000 椭球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自2021年1月1日启用2.0.2 建筑占地面积 floor space
建筑物底层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底层的阳台、柱廊、门廊、室外楼梯等水平投影面积。
2.0.3 总平面图 general layout
指按照一定比例绘制,表示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绿化布置、交通路网和基地临界情况等信息的总体布局图,2.0.4 基地面积图base area map
指能直观体现建设项目总体用地面积等信息的图纸,2.0.5 装饰性阳台 decorative balcony
设置在建筑外墙外,与建筑内部空间及阳台不相连通的、采用阳台形式的装饰性构件。
2.0.6 房屋建筑面积 building area
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或高度)2.20 m(含 2.20 m)以上的永久性建筑。2.0.7 房屋专有部位 special part of the house
指房屋内业主独立占有、使用的部位。专有部位常称为“套”或“权属基本单元”。
2.0.8 房屋共有部位common parts of the house房屋中各区分所有权人共同占有、使用的部位。共有部位主要由房屋中的设备用房、通行部位、管理服务用房和共有墙体四




DB13(J)/T 8525-2023 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907jiwyl24134

DB13(J)∕T 8525-2023 城市体检评估标准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北省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的要求,规范城市体检评估工作,衔接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设区市、县(市、区)的城市体检评估。
1.0.3 城市体检评估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系统查找群众关切问题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短板弱项。针对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城市更新等行动,推动城市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1.0.4 城市体检评估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 术语
2.0.1 城市体检评估 city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包括城市体检和五年期评估两项内容。城市体检是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查找不同维度城市问题,分析评价城市建设成效和短板,并向社会公开体检成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五年期评估是对上个五年周期的城市更新规划目标、整体建设情况和专项工作等进行的总结评估。
2.0.2 城市自体检city self-exammination
以城市人民政府为主体,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采集分析,综合评价城市建设发展状况,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提出对策建议的过程。2.0.3 第三方体检third-party examnination
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导,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城市建设发展状况的过程。2.0.4 社会调査 social survey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调查了解群众对城市居住生活、出行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诉求,分析查找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过程。
2.0.5 城市体检指标 indicators for city examination
评估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查找城市短板问题的指标。2.0.6 特色指标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
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及特色、居民关切领域、近期重点工作和既往体检评估工作内容等自行选定的城市体检指标。




DB13(J)/T 8491-2022 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设计标准(京津冀)-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907cokdc07150

DB13(J)∕T 8491-2022 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设计标准(京津冀)

1 总则
1.0.1 为保障京津冀地区下凹桥区道路安全通行,提高排水系统安全可靠程度,消除城市积水,减轻内涝灾害,规范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规划设计方法与标准,制定此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京津冀地区内新建和改建的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1.0.3 下凹桥区雨水调蓄排放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定,2.0.1 内涝 local flooding
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0.2 雨水泵站stormwater pumping 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提升雨水的泵站。2.0.3 汇水面积 catchment area
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流域面积。2.0.4 初期雨水 initial runoff
一场隆雨初期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通常指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部分雨水。
2.0.5 暴雨强度 rainfall intensity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降雨体积来计,其计量单位以 U(s·hm2)表示。2.0.6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
间隔时间。
2.0.7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 for storm sewer design
用于进行雨水管渠设计的暴雨重现期。2.0.8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 for local flooding design用于进行城镇内涝防治系统设计的暴雨重现期,使地面、道路等区域的积水深度和退水时间不超过一定的标准。
2.0.9 暴雨分xrainfall partition
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具有相同暴雨特征的区域。




DB1331T 084-2024 雄安新区建筑智能配用电技术标准

ICS 91.140.50 DB 1331 P 63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DB1331/T 084 -2024 雄安新区建筑智能配用电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Xiong’an New Area 2024-03-08 发布 2024-03-15 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联合发布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综合执法 局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雄安新区建筑智能配用电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Xiong’an New Area DB 1331/T 084 -20 24 批准部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施行日期:2024-03-15 2024 雄安新区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关于发布《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 值评估技术规程》等 18 项雄安新区 地方标准的公告 2024 年第 1 号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 估技术规程》等16项雄安新区地方标准,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公共服务局联合发布了《地名标志街路巷 设置规范》等 2 项雄安新 区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告(详细目录见附件)。 本通告可通过中国雄安官网 ( www.xiongan.gov.cn ) “政务信息” 中进行查询,标准文本可从标准图书馆网站 ( http://www.bzsb.info ) 中下载。 附件:批准发布的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目录。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综合执法局 2024 年 3 月 8 日 前 言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关于印发 2022年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第一批 立项项目计划的通知》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下达《关于下达2022年工程建 设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雄安规建字[2022]41号)的要求,由亚太 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组建编制组, 经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考察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共同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电源的综合利用;5.配电装 置的选择和保护;6.功能及网络构建;7.负荷的柔性控制;8.管理平台;9.安装、调试、验 收;10.运行及维护。 本标准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负责内容的具体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技术质量中心,邮编100044,电子邮箱: maxp@cadg.cn)。 主编单位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市中力神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上海良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伊顿电源(上海)有限公司 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 中变集团上海变压器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李俊民 李 冲 马霄鹏 熊文文 于 娟 施 莉 曹承属 王艳敏 郑效文 赵亮亮 罗 斌 查 波 林洪钟 刘 敏 杨士鑫 唐宝峰 李如峰 赵姝琦 陈锡良 孙巍巍 戴 罡 万喜峰 刘 烨 徐晓东 杨晓磊 崔三军 黄 伟 徐大辉 主要审查人员:徐 华 李陆峰 颜 勇 徐玲献 朱立彤 韩占强 冯菊梅




DB1331T 082-2024 雄安新区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技术标准

ICS 27.160 DB 1331 F 12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DB1331/T 082-2024 雄安新区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技 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BIPV) Application in Xiong’an New Area 澳 2024-03-08 发布 2024-03-15 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联合发布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澳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澳 雄安新区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技术 标准澳 Technical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BIPV) Application in Xiong’an New Area DB1331/T 082-2024澳 澳 批准部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施行日期:20 24-03-15 澳 澳 澳 澳 2024 雄安新区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关于发布《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 值评估技术规程》等 18 项雄安新区 地方标准的公告 2024 年第 1 号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 估技术规程》等16项雄安新区地方标准,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公共服务局联合发布了《地名标志街路巷 设置规范》等 2 项雄安新 区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告(详细目录见附件)。 本通告可通过中国雄安官网 ( www.xiongan.gov.cn ) “政务信息” 中进行查询,标准文本可从标准图书馆网站 ( http://www.bzsb.info ) 中下载。 附件:批准发布的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目录。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综合执法局 2024 年 3 月 8 日 前 言 根据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关于印发 2022 年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第一批立项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 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雄安新区实际情况,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 10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规划策划;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7.电气设计;8.施工安装;9.竣工验收; 10.运行维护。 本标准由雄安新区管委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中 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 号,邮编: 100044)。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华能置业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 德州交投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虹昇(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协佳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天合绿建(上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2




DB1331T 081-2024 雄安新区低碳公共建筑技术标准

ICS 91.040.10 DB 1331 P 33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DB1331/T 081—2024 雄安新区低碳公共建筑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low-carbon public building in Xiong’an New Area 2024-03-08 发布 2024-03-15 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联合发布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综合执法 局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雄安新区低碳公共建筑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low-carbon public building in Xiong’an New Area DB1331/T 081 —2024 批准部门: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施行日期: 2024-03-15 2024 雄安新区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关于发布《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 值评估技术规程》等 18 项雄安新区 地方标准的公告 2024 年第 1 号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 估技术规程》等16项雄安新区地方标准,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公共服务局联合发布了《地名标志街路巷 设置规范》等 2 项雄安新 区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告(详细目录见附件)。 本通告可通过中国雄安官网 ( www.xiongan.gov.cn ) “政务信息” 中进行查询,标准文本可从标准图书馆网站 ( http://www.bzsb.info ) 中下载。 附件:批准发布的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目录。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综合执法局 2024 年 3 月 8 日 前 言 根据原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关于下达 2022 年工程建设标 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雄安规建字〔2022〕41 号)的要求,编 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研究、消化和吸收国内外有关标准规 范的技术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技术策划;5. 规划与设计;6.建材选用;7.施工与交付;8.运行管理;9.改造与拆除;10.低 碳声明。 本标准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 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低碳公共建筑技术标准》编 制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 号主语国际2 号楼,邮政编码:100048)。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参编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大学 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员: 盛 晔 冯海悦 李 冲 李劲遐 黄 宁 周祥茵 赵 颖 周 辉 董 宏 赵延军 周宇儒 曲 静 汪 铮 霍倩男 梁 佳 吴 卓 司 琪 徐非凡 王 振 牛寅龙 何思洋 顾 文 朱换换 菅 伟 兰少锋 张雅然 孙 云 胡 勇 杨 洁 徐大辉 审查人员:罗继杰 赵中宇 李 迅 沈 铮 胡 斌 包延慧 夏 伟




DB1331T 080-2024 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ICS 91.040.01 P 04 DB 1331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DB1331 /T 080—2024 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Zero Carbon Building for Xiong’an New Area 2024 -03-08发布 2024-03-15 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建设和交通管理 局 联合发布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综合执法 局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 关于发布《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 值评估技术规程》等 18 项雄安新区 地方标准的公告 2024 年第 1 号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局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雄安新区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 估技术规程》等16项雄安新区地方标准,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 会公共服务局联合发布了《地名标志街路巷 设置规范》等 2 项雄安新 区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告(详细目录见附件)。 本通告可通过中国雄安官网 ( www.xiongan.gov.cn ) “政务信息” 中进行查询,标准文本可从标准图书馆网站 ( http://www.bzsb.info ) 中下载。 附件:批准发布的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目录。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综合执法局 2024 年 3 月 8 日 I 前 言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关于下达2022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项 目(第一批)的通知》(雄安规建字〔2022〕41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 总结实践经验,研究、消化和吸收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的技术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9 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技术指标、建筑降碳设计、区域降 碳设计、低碳建造、低碳运行、检测与判定、可再生能源信用与碳信用。 本标准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 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解释单位(地址:北京 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 100013 )。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和交通管理 局 本标准参编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有 限公司、都市发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中兴有限公司、中 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国网电易数 字科技(雄安)有限公司、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雄安能源有限公 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住宅建 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绿雄安投资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建工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城建集团 有限公司、河北雄安雄元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石太高速公路开发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剑林 李 冲 李劲遐 康一亭 赵士鹏 戎 贤 庞 峰 战礼勇 张兆旭 李 烨 侯旭欢 胡 鹏 刘 烨 吕石磊 尹丽丽 郑 坤 王 超 牛菲菲 周宇儒 菅 伟 张雅 然 线登洲 庞坤亮 果海凤 夏晓东 郑世伟 尹宝泉 王 猛 郭正波 赵 越 徐慧明 李 津 兰少锋 肖亚成 亢 猛 谭 冰 李艳艳 盛巳辰 赵丽娅 甄志禄 张宝伟 王建会 徐 勇 刘慧敏 朱 浩 朱宁涛 洪 菲 雍 涛 王计玲 李 伟 阮存升 张启云 崔英彬 邓 拓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赵士怀 郝翠彩 石晓娜 任 俊 王领战 马素贞 邓滨涛




DB15T 3631-2024 沥青路面回收料精细化分离技术规程

ICS 93.080.01 CCS P 6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631—2024 沥青路面回收料精细化分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ne separa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recyclable 2024-08-08 发布 2024-09-08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631—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规定 . . . 1 5 材料回收与存放 . . . 1 6 设备 . . . 2 7 分离工艺流程及加工要求 . . 3 8 再生集料检测 . . . 3 附录 A(规范性) 场地规划示意图 . . 5 附录 B(规范性) 精细化分离流程图 . . 6 I DB15/T 363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交工养护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 斯市路泰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路泰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交通集团蒙通养护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 份有限公司、陕西长达征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永飞、高仲、郝培文、杨树林、郝孟辉、罗志宝、刘士全、乔志、陈志忠、 黄瑞英、王春、乔俊峰、徐军、关博文、德吉夫、武世峰、刘杰、包诗曼、布林、刘春晖、白晓军、任 志强、杜永刚、张科飞、党彦、刘娜、陈小梅、赵建雄、吕国栋、赵军、刘凯、哈斯图雅、包伟光、刘 欣欣、崔鹏飞、张聿登、李志忠、张岩、周用山、王奇、范井丽。 II DB15/T 3631—2024 沥青路面回收料精细化分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回收料精细化分离的材料回收与存放、设备、分离工艺流程及加工要求和再 生集料检测。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回收料的分离加工,市政道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 343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沥青路面回收料 reclaimed materials from asphalt pavemet 采用铣刨、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 假粒径含量 false pparticle size content 再生材料抽提前和抽提后各筛孔筛余百分率差值。 4 基本规定 分离的沥青路面回收料应均匀、无污染。 分离、筛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抑尘、降噪、防污染措施。 场地规划及布局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土壤、水体和空气 污染。 场地应采取防火措施,材料存放区应采取搭设罩棚或覆盖等防老化措施。 5 材料回收与存放 场地 1




DB15T 3629-2024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规范

ICS 93.080.01 CCS P 6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629—2024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混合料冷再生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ld recycling of water-based epoxy resin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2024-08-08 发布 2024-09-08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629—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规定 . . . 2 5 材料 . . . 2 . . 2 . . . 2 . . . 2 . . 2 . . . 3 . . 4 . . . 4 6 配合比设计 . . . 4 7 施工工艺 . . 5 . . . 5 . . . 5 . . . 5 . . . 6 . . . 6 . . . 6 . . . 6 8 施工质量检测 . . . 6 附录 A(规范性)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方法 . 7 附录 B(规范性) 拌合试验 . . 9 I DB15/T 362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鄂尔多斯市路泰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交通集团蒙通养护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路泰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长达征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仲、冯禄卿、赵胜、罗志宝、白晓军、宋国林、段福林、王凯、王春、刘立 东、白治军、许敏、乔俊峰、刘杰、李志伟、徐军、黄瑞英、周磊、乔帅、李俊、边景旭、李勇、李瑞 明、王霞、刘鸿奎、张聿登、陈志忠、刘凯、田璐、田俊宝、党彦、樊永伟、刘伟、张立业、张华、薛 皓贤、哈斯图雅、包伟光、刘欣欣、崔鹏飞。 II




DB13T 3044-2024 绿色公路评价指南

ICS 9 3.080.01 CCS P 66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 /T 3044 — 2024 绿色公路评价指南 Evaluation guide for green highway 2024 – 06 – 28 发布 2024 – 10 – 01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T 3044—2024 前 言 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河北省交通运 输厅、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组织制定 本地方标准,在京津冀区域内适用,现予发布。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和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 (河北组)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行 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高速邯港高速公路有限 公司。 (北京组)北京诺亚明升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山东科技大学、北京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组)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河北组)杨广庆、刘伟超、赵朋、朱冀军、王志斌、于建游、徐鹏、贾浩然、蒲昌瑜、冯雷、 彭亚荣、李婷、何培楷、王贺、王志杰、杨艳、杨哲、闫超伟、张浩、刘梦凡、崔泽磊。 (北京组)蒋阳明、刘兆惠、王金城、蒋怡璇、李光明、陈兴付、赵阳、周邦大、史晓北、向 旭、郭沛亮、孙广站。 (天津组)马洪福、薛文、焦晓磊、赵文志、刘新杰、张亮、王雷、宋晓磊、袁继强、林时金、 王博洋、崔红娜、许石磊、李琳、苗乾、范瑾、张若愚。 I DB 13/T 3044—2024 绿色公路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公路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公路项目规划工可、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 评价,其他等级公路评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2089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 50430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JGJ 14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TG 218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5150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3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1-0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2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T L11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公路 green highway 1 DB 13/T 3044—2024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 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 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4 基本原则 规划立项阶段,应统筹考虑公路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发展,合理确定项目功能定位、技术标准、 控制点、走廊带、线位方案、关键节点工程的推荐方案。估算编制应充分考虑绿色公路发展的实际 情况。 勘察设计阶段,应明确项目特色、定位和重点,结合安全、节地、节能、生态、环保、景观、 服务等要求,分项细化和完善各专业设计方案,应符合 GB 3096、JTG B01、JTG B04、JTG C10、JTG D20、JTG D30、JTG D81、JTG/T D31-02、JTG/T D32、JTG/T L11 的规定,按 JTG B05 的规定对公路 进行安全评价,按 JTG B03 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施工阶段,应按照 GB 8978、GB 20891、GB/T 50430、JGJ 146、JTG F40、JTG F80/1、 JTG F9、JTG/T 3610、JTG/T 3650、JTG/T 3660、JTG/T D31-02、JTG/T D32的规定,制定并组织落 实绿色公路实施方案、细化施工组织方案与施工工艺、开展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绿色施工。 运营管理阶段,应统筹绿色养护运营制度和技术方法,优化运营管理,改进养护工艺,推动系 统智能联动科学决策,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落实噪声、废气、污水等污染防治处理的措施, 加强材料循环利用,以相对较少的资源能耗,维持高水平的公路运行状况,提供更高水平的运营服 务,符合JTG 5120、JTG 5150 、JTG H10、JTG H12的规定。 绿色公路可针对某个阶段单独评价,也适用于对连续多个阶段进行总体评价。在开展单个阶段 自评时,可在本阶段开展过程中结合需要进行多次评价,其结论可作为单位自我考核和评价的依据。 绿色公路评价参评项目应按要求提交相应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绿色公路评价参评项目如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等重大事故,应实行一票否 决制。 5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项指标和加分项指标,由基本项得分和加分项得分综合评定。 基本项指标包括绿色公路规划工可阶段评价指标、绿色公路勘察设计阶段评价指标、绿色公路 建设施工阶段评价指标、绿色公路运营管理阶段评价指标4 个一级指标,4 个基本项一级指标共下 设战略、管理等17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下设战略规划、专项资金等66个三级指标,各三级批 标下设223个指标内容。如表A.1所示。 加分项是指参评的绿色公路项目采取了与绿色公路相关的创新措施,具备本文件尚未包含但能 够促进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做出的特殊贡献、获得的特殊奖励,包括荣誉加分项和创新加分项。 如表A.2所示。其中荣誉加分项是指公路项目获得的与绿色公路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或荣誉; 创新加分项是指公路项目取得的与绿色公路相关的管理或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公路项目在各阶段 取得了荣誉加分项和创新加分项时,可用表A.3进行加分项记录与统计。 6 评价方法 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评价指标内容缺失时,包括由于公路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造成的评价指 标缺失和由于新建与既有公路的不同建设特点造成的评价指标内容缺失,基本项中某三级评价指标 内容不适用于待评价公路,即为缺失指标内容,可按照附录B 的规定确认该评价指标内容不参与评 价与计分。各一级指标评价时应计算其适用分值,即扣除缺失指标内容分值后的实际满分值。 评价时应组成专家组,对各阶段的第三级指标内容进行评分时由专家组根据指标达成度评定为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比例,对应的分值比例分别为0.90~ 1.0、0.80~0.89、0.70~0.79、0.60~0.69和0~0.59并精确到0.01,分值乘以分值比例为该指 标实际得分。 2




DG/TJ 08-2432-2023 雨水调蓄设施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雨水调蓄,工程规范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雨水调蓄设施技术标准 Standard for stormwater detention and retention facilities DG/TJ08-2432-2023 J 17002-2023 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3年12月1日 同齐大学出版社 2023上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沪建标定C2023]274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于批准《雨水调蓄设施技术标准》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排水 管理事务中心和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主编的(雨水调蓄设施 技术标准》,经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 号为DG/TJ08-2432-2023,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3年6月1日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上海市城镇南水排水规划(2020-2035年)和上海市污水处理 系统及污泥处理处置规划(2017-2035)》等相关工作要求,提升 上海的排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 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标准设计编 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定(20210829号)的要求,由上海市政工 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和上 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会同相关单位,经深人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要求,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水量和水质;规划 布局:设计;施工和验收:运行维护。

各单位及相关人员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至上海市水务局(地址:上海市江苏路389号;邮编: 200050;E-mail:kjfzc(@swj. shanghaigov.cn),上海市政工程设 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 编:200092;E-mail:lichunju@smedi),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 场管理总站(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E-mail: shgcbz@163.),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1一
上海城市排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碧波水务设计研发中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限公司 洼石环境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汉世德水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辰陈嫣庄敏捷戴勇华吕永鹏 邹丽敏王盼周娟娟朱五星王捷 张爱平洗巍 朱 谢宇铭仲明明 李滨粪晓露 李春鞠 薛颖曹品 陈昱霖王冀 陆晓顿 张留璞王磊 朱霞雁时珍宝 肖艳 严飞徐曼辉 柯杭 李云飞 主要审查人:李田 翰春芳 张建频陈华李耀良 祁继英肖莹莹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水量和水质 3.1水量 3.2水质 4规划布局 5设计 11 5.1一般规定 11 5.2 调蓄池. 12 5.3 调蓄管道 16 5.4 绿地和广场调蓄设施 19 5.5 内河内湖调蓄工程 21 5.6 应急削峰调蓄设施 21 5.7 电气和自控. 22 5.8 通风除臭 25 6施工和验收 28 6.1土建施工. 28 6.2安装工程 28 6.3质量验收 67 7运行维护 31 7.1一般规定 31 7.2运行模式和控制. 31…




JC/T 2749-2023 透水沥青混凝土.pdf

资源简介/截图:

沥青混凝土,工程规范

ICS 93.080.20 CCS.Q20 J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JC/T 2749-2023 透水沥青混凝土 Perviousasphaltconcrete 2023-12-20发布 202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C/T274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先进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玖 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建设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标美生态环境 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大连市政设施修建有限公司、合肥香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川市政 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广州市市政集团 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光大路桥工程有限公 司、杭州萧宏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禹智环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河南 广润建设有限公司、枣庄市政弘伟建材有限公司、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材 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北京正宏监理咨询有限公 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淮安盖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市 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城建维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鑫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 司、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 有限公司、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 团)有限公司、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隧道工程公司、中交一公 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翠芬、郭群、张力、王冬、查文炜、吉志强、黄明亮、伍敏、黄伟洪、张玲 丽、丁银萍、高献良、魏正见、段德峰、吴执政、安关峰、刘海东、王东利、吴澜韬、郑韶峰、王豪章、 王超、李刚、于跟社、王玉、魏方谦、俞飞、孙杰、黄静柯、朱晓迪、端木繁志、李龙、霍少波、郭运 杰、朱善贵、杨丽英、倪晓燕、王发洲、杨露、李鑫、郭亮亮、朱金标、李美丹、闻宝联、梁洲辅、陈 钰林、张卫东、王栋、李建国、孙宏亮、孙艳刚、安曙浩、张鹏、叶宏卫、李明华、陈刚、车海宝、谢 章绍、唐纯、陈飞、欧阳骞、石体伟、张余明、蔡明、杨永斌、薛成、孙亚刚、向晖、刘腾、蔡志勇、 陈晶、李兴昌、王彬、陈鑫、张建。

JC/T 2749-2023 透水沥青混凝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分类和标记、原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使用的透水沥青混凝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CJJ/T190一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JTGE20一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TGE20一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透水沥青混凝土pervious asphalt concrete 由沥青、集料等拌合形成的具有连通空隙结构的混凝土。

4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透水沥青混凝土按其在路面的应用部位分为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PAC)和基层透水沥青混凝土 (LSPM)两类。

同时使用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和基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

2 标引序号说明: 1-一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 2-一基层透水沥青混凝土: 3–封层; 4-一路基。

图1半透式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JC/T2749-2023 6.。

. 2 3 /X Y/! HIAY 标引序号说明: 1–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 2-一基层透水沥青混凝土: 3–反滤隔离层: 4–路基。

图2全透式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示意图 4.2标记方式 产品按下列顺序进行标记:产品代号、文件编号。

示例: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标记为: PAC-JC/T 2749-2023 5原材料 5.1沥青 面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应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基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可采用高黏度改性沥青、改性沥 青或普…




DB41/T 2309-202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80.01
CCS P 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309一202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022-09-16发布
2022-12-14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309-2022,施工技术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玄武岩纤维,DB41/T 2309-2022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内容摘抄: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豫晋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河南交投平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省豫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河南金欧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驿阳分公司、中科石源新材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景干、刘嘉麒、杨力、苗保民、王雨、刘新锋、贾耀飞、王国晓、刘洪磊、刘大路、何江涛、张振、李正强、陈虓、张继承、郭玉杰、付威、谢芳芳、陈斌、李文凯、王祥瑞、王兆仑、王俊超、夏连学、谢祥兵、冯翔、史存炎、郭寅川、赵伟功、何向东、赵顺利、马杰、孟庆东。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49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7690.3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3部分:玻璃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GB/T7690.5增强材料纱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GB/T9914.1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含水率的测定
JT/T776.1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第1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F40一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玄武岩纤维
将天然玄武岩单一矿石高温熔融,通过铂铑合金漏板高速拉丝和表面处理,制备而成的连续纤维。
3.2
短切玄武岩纤维
将连续玄武岩纤维按一定长度剪切而成的纤维。
3.3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
由适当级配的矿料、外摻剂、玄武岩纤维与沥青结合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3.4
玄武岩纤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按密实级配原理设计组成的各种粒径矿料、玄武岩纤维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设计空隙率为3.0%~6.0%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简称BFAC。
3.5
玄武岩纤维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由沥青结合料、细集料、填料与玄武岩纤维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粗集料骨架间隙,形成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简称BFSMA。
3.6
玄武岩纤维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由各种粒径矿料、玄武岩纤维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矿料级配主要由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和填料较少,设计空隙率为18%~25%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简称BFPA。
3.7
玄武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
采用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
3.8
酸度系数
酸性氧化物(SiO2+Al2O3)与碱性氧化物(CaO+MgO)质量百分比的比值。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应对料源进行调查,从源头控制集料质量,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 集料粒径规格划分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应分别堆放。
4.1.3 生产玄武岩纤维的原料应为纯天然、无任何添加成分的玄武岩原石。
4.1.4 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所用材料除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 玄武岩纤维
4.2.1 沥青路面用玄武岩纤维外观应呈现金褐色或深褐色,色泽均匀、平顺、无杂质。
4.2.2 玄武岩纤维出厂应标明产品标志,并提供齐全的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
4.2.3 玄武岩纤维应根据生产计量以及机械、人工投放方式需求,按质量大小确定包装规格。
4.2.4 玄武岩纤维应使用防潮材料密封包装,并易于存贮和运输。
4.2.5 玄武岩纤维应能承受 250 ℃以上的环境温度,其物理力学性能不变。
4.2.6 玄武岩纤维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1 的规定。

内容索引: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2

5 配合比设计 …………………………………………………………..4

6 施工 ……………………………………………………………………7

7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8




高清完整 J21J250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河北DBJT02-203-2021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J21J250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21年12月1日,统一编号:DBJT02-203-2021,图集号:J21J250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主编单位: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编单位:廊坊科泰建材有限公司、唐山孚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号:2021年第155号。

DBJT02-203-2021,J21J250,河北省,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高清完整 J21J250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河北DBJT02-203-2021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下,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新建、扩建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中采用卡扣连接钢丝网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的设计和施工。
2.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GB/T51410-2020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3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标准》JGJ/T451-2018
《建筑绝热用石墨改性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JC/T2441-2018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2020(2021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16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8359-2020(2021年版)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8360-2020(2021年版)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DB13(J)/T8389-2021
《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规范》DB13(J)114-2013
《卡扣连接钢丝网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应用技术标准》DB13(J)/T8433-2021
3.编制内容
本图集编制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计算选用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构造节点详图等。
4.基本规定
4.1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的建筑构造设计应防止水蒸气渗透进入围护结构内部,围护结构内部不应产生冷凝,应进行围护结构防潮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的规定。
4.2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的总体规划及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的规定。
4.3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应与基层墙体可靠连接,在基层正常变形以及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下,不应产生裂缝、空鼓。外墙保温系统工程在正常使用中或发生地震时不应发生脱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2016年版)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
4.4卡扣连接钢丝网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
4.5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应考虑环境因素,采取可靠防腐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应对外墙保温系统定期检测、维护。
5.系统基本构造及组成
5.1卡扣连接钢丝网混凝土内置保温体系
通过专用的拉结支撑杆及限位控制件卡扣连接钢丝网片并将其与保温层置于固定位置,浇筑混凝土后防护层与保温层内侧的现浇混凝土基层墙体有效连接,形成的具有保温、防护作用的构造系统,简称为“卡扣连接内置保温体系”。卡扣连接内置保温构造见表5.1
5.2卡扣连接内置保温体系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河北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2020(2021年版)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13(J)81-2016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3保温板出厂前应按照绿色施工要求,结合施工图和现场实际尺寸进行排板设计和加工。
5.4保温材料的检测报告应满足下列要求:
1保温层检测必须满足陈化期要求;
2保温层检测报告必须为抽样检测;
3检测报告的各项指标应为同一批次的材料、在同一份检测报告中体现。

DBJT02-203-2021,J21J250,河北省,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高清完整 J21J250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河北DBJT02-203-2021

6.性能要求
6.1卡扣连接内置保温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1的规定。
6.2卡扣连接内置保温体系应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保温层材料按照要求进行排板和拉结支撑杆、限位控制件布置设计。排板设计时宜采用整板,当出现非整板时,其宽度应不小于300mm。保温板主要规格尺寸应符合表6.2的规定。

DBJT02-203-2021,J21J250,河北省,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高清完整 J21J250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四)现浇混凝土外墙卡扣连接钢丝网内置保温体系河北DBJT02-203-2021

内容索引:

目录…1
编制说明3
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计算选用表19
保温体系基本构造…21
外墙转角保温基本构造……22
无地下室外墙勒脚、非采暖地下室底板…23
地下室外墙勒脚、采暖地下室底板……24
局部断开式雨篷…25
保温全包覆式雨篷…26
非断开式开敞阳台…27
局部断开式开敞阳台……28
空调板……29
女儿墙30
外墙变形缝……31
屋面变形缝…32
外窗窗口…33
窗口遮阳34
单元门……35
户门…36
雨水管固定构造…37
管道穿外墙保温构造…38
电线管穿外墙、电气接线盒构造…39
室内穿楼板管道……40
出屋面排气道、排气管…41
门窗洞口附加耐碱网布及排板示意42
门窗洞口部位防护层附加抗裂措施
钢筋焊接网搭接、拉结支撑杆布置示意图……43




高清无水印 J22J26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九)(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河北标准设计DBJT02-215-2022).pdf

资源简介/截图: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九)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
图集号:J22J262
统一编号:DBJT02-215-2022
主编单位:石家庄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河北卉原建材有限公司、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号:2022年第97号
实行日期:2022年11月1日

DBJT02-215-2022,J22J262,J22J262图集,复合保温板图集,复合保温板系统,外墙保温图集,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高清无水印 J22J26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九)(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河北标准设计DBJT02-215-2022).pdf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地区,新建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采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板系统适用于高度小于100血的建筑;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外围护结构填充墙复合保温板系统适用于高度小于80咖的建筑;钢结构梁柱复合保温板系统和钢结构中使用的外围护结构填充墙复合保温板系统适用于高度小于60血的建筑。
2.编制依据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411-2019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混凝士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2017
《外墙外保温系统用钢丝网架模塑聚苯乙烯板》GB26540-2011
《膨账珍珠岩绝热制品》GB/T10303-2015
《外墙柔性腻子》GB/T23455-2009
《镀锌电焊网》GB/T33281-2016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
《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GB/T51410-202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2019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技术规程》JGJ253-2011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11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
《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2010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
《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规程》JGJ/T350-2015
《建筑绝热用石墨改性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JC/T2441-2018
《混凝土用机械锚栓》JG/T160-2017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外墙保温复合板通用技术要求》JG/T480-2015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2007
《墙体饰面砂浆》JC/T1024-2019
《建筑用膨胀珍珠岩保温板》JC/T2298-2014
《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规范》DB13(J)114-2013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8359-2020(2021年版)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8360-2020(2021年版)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DB13(J)/T8389-2020
《民用建筑节能门窗工程技术标准》DB13(J)/T8434-2021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应用技术标准》DB13(J)/T8480-2022
3.编制内容
本图集编制内容主要包括:编制说明、外墙保温热工指标及厚度选用表、构造节点详图等。
4.基本规定
4.1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应考虑环境因素,采取可靠防腐措施,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的使用年限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少于50年。在使用年限内应对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定期检测、维护。
4.2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进行全装修设计。室内装修应简洁,不应损坏围护结构气密层、保温层和影响气流组织,宜采用绿色建材标识(或认证)的材料与部品。
4.3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总体规划及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2017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的相关规定。
4.4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应能适应主体结构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应能承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且不产生有害的变形和破坏。
4.5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应具有防止水渗透性能,且应符合《建筑外墙防水技术规程》JGJ/T235-2011的规定。
4,6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的外门窗应与主体结构(或围护墙)可靠连接,连接处应采取断热桥措施。
4.7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的外窗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邵50057-2010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的要求.
4.8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的组成材料应由同一供应商配套提供,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系统材料应耐久、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在可能受到生物侵害(鼠害、虫害等)时,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5.系统基本构造及性能
5,1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系统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并在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外侧钢丝网架上喷抹水泥砂桨形成的构造系统。简称为“复合保温板系统”。
根据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应用的不同建筑结构形式和部位,复合保温板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板系统(简称为“现浇混凝土系统”);钢结构梁柱复合保温板系统(简称为“梁柱系统”);外围护结构填充墙复合保温板系统(简称为“填充墙系统”)。系统基本构造见第20页、21页。
5.2复合保温板系统性能应符合表5.2的规定。
表.2复合保温板系统性能

DBJT02-215-2022,J22J262,J22J262图集,复合保温板图集,复合保温板系统,外墙保温图集,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高清无水印 J22J26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九)(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河北标准设计DBJT02-215-2022).pdf

DBJT02-215-2022,J22J262,J22J262图集,复合保温板图集,复合保温板系统,外墙保温图集,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高清无水印 J22J26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九)(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板)(河北标准设计DBJT02-215-2022).pdf

(略)

J22J262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编制说明2
外墙保温热工指标及厚度选用表18
系统分类及基本构造………20
A型板构造……22
B型板构造23
组合构件构造………24
连接件、锚固件、非金属拉结件……25
专用角件、拉结筋、焊接钢板26
加强网类型及选用表27
现浇混凝土系统基本构造…28
现浇混凝土系统阳角构造.29
现浇混凝土系统阴角构造…30
现浇混凝土系统窗口构造…31
现浇混凝土系统门口构造33
现浇混凝土系统地下室采光井构造…34
现浇混凝土系统勒角构造35
现浇混凝土系统女儿墙构造…36
现浇混凝土系统变形缝构造37
钢结构梁柱系统基本构造…38
填充墙系统基本构造40
填充墙系统与组合构件连接……44
填充墙系统窗口构造……….46
填充墙系统勒脚构造…48
屋面变形缝构造49
排气道、排气管出屋面构造50
管道穿墙(楼板)节点构造……51
滴水线、护角、分格缝节点构造…53
金属窗台板节点构造、非封闭阳台构造……54
散热器、水落管安装构造55
空调室外机搁板构造56
装饰线角构造57




2024.10.25-青海省《高原林场康养基地建设规范》DB63_T 2323-2024

ICS 65.020 CCS B 61 DB 63 青海省 地方标准 DB 63/ T 2323—2024 高原林场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2024 – 08 – 21 发布 2024 – 10 – 25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 232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国有林场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国有林场总站、青海省林业和草原规划院、青海省林业工程监理中心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海蓉、陈静娟、孔东升、孟俐君、温得平、刘培幸、王成、孙鸿儒、韩振兴、 刘砾子、王洁、耶芳芳、卢文义、吴金艳、杨阳、李玉桂、张有梅、马映然、陈清香、李雪萍。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 2323—2024 高原林场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原林场康养基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施与服务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原林场康养基地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排放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要求与评定 GB/T 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 31710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 GB/T 33497 餐饮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51046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 GB 51143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 55012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 CJJ 184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LB/T 021 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 LB/T 047 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LB/T 051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2005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LY/T 2934 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件。 3.1 1 DB63/T 2323—2024 森林康养 利用森林环境和资源,配备休闲、医疗和康体服务等设施,以森林体验、修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 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 疗养、保健、养老和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2 森林康养基地 利用具有康体保健功能的森林、湿地等环境,开发特色康养产品体系的森林康养单位。 4 基本要求 4.1 森林资源 要求如下: a) 森林质量和面积指标符合LY/T 2934的要求; b) 最近5年无违法违规和灾害发生。如地质灾害、重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 入侵等,非法森林采伐和违法征占用林地或违规改变林地用途等活动发生; c) 林分类型多样,以天然林、天然次生林或经过近自然经营的人工林为宜; d) 森林有害生物等级不应超过LY/T 1681规定的中度危害。 4.2 基地选址 要求如下: a) 国有林场康养基地海拔在3200m以下; b) 四至界限清楚,权属清晰且无争议; c) 区域内无自然疫源地和污染源,与矿山、机场、工业区等相距5 km以上,康养区应距离交通主 干道和城市生活喧嚣区1 km以上; d)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能够到达,或基地可提供接送服务,基地距离交通枢纽和干线≤1.5 h车程。 4.3 环境质量 要求如下: a) 空气质量应达到GB 3095中一类区范围; b) 空气中空气负离子、PM2.5、臭氧及其他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GB 3095中一类区范围; c) 应具丰富的水资源,且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中的Ⅱ类以上要求; d) 声环境质量应达到 GB 3096 的0类标准。 5 设施与服务 5.1 医疗设施 要求如下: a) 设置1处或以上医疗服务窗口,并配备医护服务人员; b) 医疗服务窗口应配备森林康养相关的自助式医学检查、基础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 c) 森林康养基地与本地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康养人员健康管理和业务培训。 2




2024.09.25-青海省《普通干线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技术规范》DB63_T 2326-2024

ICS 93.080.30 CCS R 09 DB 63 青海省 地方标准 DB 63/T 2326—2024 普通干线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2024 – 08 – 21 发布 2024 – 09 – 25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63/T 2326—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1 5 应急处置 . 2 5.1 路基路面 . 2 5.2 桥梁涵洞 . 4 5.3 隧道 . 5 6 交通组织 . 7 参考文献 . 8 I DB 63/T 232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青海省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青海 省公路学会、青海省公路局、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允明、吴进军、彭毛端智、李娟、杨瑞军、赵忠、雷元元、李浩、史旭东、 付大玮、苏红梅、马德林、罗毅、杨雯婧、魏劼。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 63/T 2326—2024 普通干线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通干线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应急处置、交通组织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干线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68.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4部分:作业区 GB/T 28651 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36742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DB63/T 2148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设计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规定 4.1 普通干线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应遵循“规范有序、疏散撤离、及时救治、安全通行”原则。 4.2 应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4.3 应急处置应与养护相协调,准确掌握自然灾害情况,及时处置。 4.4 应急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 根据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类型及特点,按 GB/T 29639 规定编制应急预案; b) 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组建应急队伍,储备应急装备和物资; c)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和评估,并完善应急准备; d) 加强应急值守,保障通讯畅通。 4.5 预警包括但不限于: a) 开展公路沿线隐患排查; b) 进行公路运行状态监测,并根据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采取防御响应措施; c) 加强公路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预防预警。 4.6 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 DB 63/T 2326—2024 a) 快速确定灾害影响区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b) 规范有序进行现场应急处置,尽快恢复安全通行,并及时疏散撤离、救治人员; c) 配合交管部门做好自然灾害现场及周边交通管控与疏导; 4.7 应急处置安全及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 GB 5768.4、JTG H30、JTG F90 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a) 公路路段内的山体滑坡、坍(崩)塌、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路段应急处置作业过程 中,设专人全过程全范围观察灾害险情,发生次生灾害征兆及时发出警示信号,并迅速撤离 人员; b) 设置临时支护设施,保障应急处置作业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及临时便道等安全。 4.8 应急处置环保包括但不限于: a) 应急处置产生的污水、泥浆、废弃土石、垃圾等集中处理; b) 不准许油类、化学品等污染物污染水系; c) 合理设置应急处置现场排水系统。 4.9 气象灾害防御应符合 GB/T 36742 规定。 5 应急处置 5.1 路基路面 5.1.1 沉陷 5.1.1.1 沉陷路段应急处置遵循“先保通、后处置”原则。 5.1.1.2 沉陷路段采用机械化辅以人工处置作业,包括但不限于: a) 沉陷路段整体趋于稳定,短期内仍保持安全通行能力的路段,边通行、边回填加固: b) 半填半挖路基纵向沉陷裂缝部分稳定性不足的路段,可拓宽路基至满足通行要求; c) 沉陷裂缝错台高度大于 5 cm、路基边坡稳定性不足路段,裂缝采用注浆加固后填筑错台措施; d) 回填及加固等处置过程中,始终保持回填及加固工作面排水顺畅、不积水; e) 处置路段设置导向、限速等标识牌和警戒线,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5.1.1.3 沉陷路段通行过程中,边通行边进行填筑、防护、加固等恢复处置。 5.1.2 坍塌 5.1.2.1 坍塌路段应急处置遵循“先抢修限行、后加固通行”原则。 5.1.2.2 坍塌深度不大于 1 m 的路段,采用填土石抢修措施,急需通行情况下可对填筑段路基宽度适 当减小至满足单车道通行要求,且边坡稳定。 5.1.2.3 坍塌深度大于 1 m 的路段,可采袋装土(石)拦边、片石拦边、石笼拦边、简易桩板墙拦边、 土工编织袋永久挡墙、微型桩快速加固、填筑等抢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拦边施工时基底整平夯实; b) 拦边高度一般控制在 5 m 以内; c) 填筑按 5.1.2.2 实施。 5.1.2.4 路基滑移坍塌、场地水环境敏感难以采用土石填筑处置时,可采用泡沫轻质材料抢修,包括 但不限于: a) 路槽下 80 cm 范围内轻质材料强度抗压强度不小于 1.2 MPa,其余区域轻质材料强度抗压强度 不小于 1.0 MPa; b) 轻质材料按水平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小于 1 m,浇筑时输送管出料口埋入轻质材料中; c) 轻质材料路堤填筑高度不大于 10 m,极限填筑高度不大于 15 m。 2




2024.09.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65_T 4767-2024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范围4
本文件规定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的类型划分及功能配置、规划选址布局、建设规模、场地总体设计、房屋建筑、绿色低碳、智慧化等设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改扩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 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067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
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T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51313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GB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 550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GB 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GB55025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
GB 55031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
GB 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2024.09.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表水自压滴灌工程设计规范》DB65_T 4747-2024

地表水自压滴灌工程设计规范
范围T彧簨人獄蔄廖哝舉烷家
本文件规定了地表水自压滴灌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定、灌溉水源与工程规模、工程布置、工程设计管材选择、安全防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山区、山前冲积扇、山前平原区、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区等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压滴灌工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1-2014防洪标准(附条文说明)
GB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T 50485-2020微灌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SL19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T269-2019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
SL/T281 水利水电工程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SL368再生水水质标准
SL65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DB65/T 3055-2010 大田膜下滴灌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自压滴灌工程 dripirrigation engineering by gravity利用高位蓄水构筑物与灌溉农田之间的自然地形落差,将输水管道累计起来的重力势能,作为工程所需的工作压力的滴灌工程。3.2
滴灌drip irrigation
利用专门灌溉设备,灌溉水以水滴状或细流状流出而浸润植物根区土壤的灌水方法
3.3
首部枢纽 controlhead




2022.12.12-青海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青海省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前 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 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共青海省委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 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指导和规范全省乡镇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参照自然资源部《市级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要求,根据《青海省县级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结合青海实际,制定《青海省乡镇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主要内容包括 5 部分:总 则、编制要求、主要编制内容、成果要求和审查报批。 本指南侧重实施性和操作性,如有与国家新颁布的规范、文 件相左之处,以国家标准为准。本指南由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负责 管理,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 时反馈意见和建议。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青 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 – 目 录 1 总则. – 3 – 1.1 编制目的.- 3 – 1.2 适用范围.- 3 – 1.3 规划定位.- 3 – 1.4 编制原则.- 3 – 1.5 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和层次.- 4 – 2 编制要求.- 5 – 2.1 编制主体与程序.- 5 – 2.2 编制单元.- 5 – 2.3 规划基数.- 5 – 2.4 基础分析.- 6 – 3 主要编制内容.- 6 – 3.1 目标与战略.- 6 – 3.2 区域协同.- 7 – 3.3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7 – 3.4 规划分区与用途管制.- 10 – 3.5 乡镇域规划主要内容.- 11 – 3.6 镇区规划主要内容.- 13 – 3.7 自然资源要素保护与利用.- 16 – 3.8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 18 – 3.9 规划实施保障.- 19 – 4 成果要求.- 21 – 4.1 规划文本.- 22 – 4.2 规划说明和附件.- 22 – 4.3 规划图件.- 22 – 4.4 数据库.- 23 – 4.5 成果形式.- 23 – 4.6 联编成果.- 23 – 5 审查报批.- 23 – 5.1 成果报批.- 23 – 5.2 成果审查要点.- 23 – 附录.- 25 – 附录 1 规划文本框架参考.- 25 – 附录 2 规划指标体系表.- 28 – 附录 3 规划分区.- 29 – 附录 4 规划图件目录.- 34 – 附录 5 村庄建设边界面积统计表.- 35 – 附录 6 国土空间功能结构调整表.- 36 – 附录 7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指标分解表.- 37 – 附录 8 林地、湿地相关指标统计表.- 37 – 附录 9 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安排表.- 37 – 附录 10 近期建设项目表.- 38 – 附录 11 镇区建设用地结构表.- 39 – – 2 –




JTS/T 320-2021 航道养护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航道养护技术规范
JTS/T320-2021
主编单位:长江航道局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施行日期:2021年6月1日

JTS/T 320-2021,航道养护,航道养护技术规范,航道养护标准,航道养护规范,JTS/T 320-2021 航道养护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T叮287一2005)发布实施以来,对我国内河航道养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内河航道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应用于航道养护工作,航道养护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的颁布实施对航道养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TJ287一2005)未涵盖沿海航道养护工作。为此,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长江航道局和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等单位,在行业标准《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287一2005)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内河和沿海航道养护的实践经验和航道养护技术发展状况,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共分9章和3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主要包括内河航道养护测绘、内河航标、内河重点航道、潮汐河口航道、沿海航道、航道整治建筑物、航道养护计划和技术核查等技术内容
本规范主编单位为长江航道局、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参编单位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航道事务中心、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黑龙江省航道事务中心长江口航逍管理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长江武汉航道局、长江重庆航道局、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

内容索引:

1总则(1)
2基本规定…(2)
2.1一般规定(2)
2.2航道养护分类(3)
2.3航道测报与航道信息发布…(3)
3内河航道养护测绘(5)
3.1一般规定…(5)
3.2水文测验(5)
3.3航道养护测量(6)
3.4长河段航道图测绘(7)
4内河航标(8)
4.1一般规定…(8)
4.2航标设置与调整(9)
4.3航标检查、保养与维修(10)
5内河重点航道(12)
5.1一般规定(12)
5.2浅滩航道(12)
5,3急滩和险滩航道(13)
5.4弯曲狭窄河段航道(13)
5.5变动回水区航道…(13)
5.6支流河口航道(13)
5.7枢纽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航道(14)
6潮汐河口航道(15)
6.1一般规定(15)
6.2航道养护观测(15)
6.3航标养护(16)
6.4航道养护(16)
7沿海航道(18)
7.1一般规定(18)
7.2航道养护测绘(18)
7.3航标养护(19)
7.4航道养护(20)
8航道整治建筑物(22)
8.1一般规定(22)
8.2航道整治建筑物检查(22)
8.3航道整治建筑物技术状况评价(23)
8.4航道整治建筑物维修(24)
9航道养护计划和技术核查(25)
9.1养护计划(25)
9.2技术核查(25)
附录A内河浅滩航道河床演变观测(28)
A.1观测内容(28)
A.2观测技术要求(28)
附录B沿海航道海床演变观测(30)
B.I观测内容(30)
B.2观测技术要求(30)
附录C本规范用词说明(32)
引用标准名录(33)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总校人员和管理组人员名单(34)
条文说明…(37)




JTS/T 324-2023 内河航道运行监测指南(试行)(官网公开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运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左旋峰,新安,标准,其他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内河航道运行监测指南 (试行) JTS/T324-2023 主编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施行日期:2023年4月1日 人民支通出版社妆份有限公司 2023北京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 《内河航道运行监测指南(试行)》的公告 2023年第10号 现发布《内河航道运行监测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为水运工程建 设推荐性行业标准,标准代码为TS/T324一2023,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指南》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实施过程中具体使用问题的咨询,由 主编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 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答复.《指南》文本可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水路运输建 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水运工程行业标准”专栏(mwt is.mot.gov.cn/syportal/sybz)查询和 下载.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23年2月8日 制定说明 制定说明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内河航 道运行监测,加快推进智慧航道建设,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有关单位,在总结我国内河 航道、通航建筑物、航运枢纽大坝运行监测经验基础上,经深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多次修改完善,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共分7章6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主要包括航道运行监测、通航建筑物运行 监测、航运枢纽大坝运行监测、内河航道运行监测系统等内容. 本指南主编单位为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水运规划设 计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参编单位为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勘察设计 院(武汉)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交 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苏北航务 管理处、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长江航 道测量中心.本指南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1总则:王建斌李中华潘海涛 2术语:何传金李清刘林双 3基本规定:王辉肖金龙王新姜兴良李学祥 4航道运行监测:谭昆俞鹏刘林双沈磊张明进刘畅左旋峰 李顺超 5通航建筑物运行监测:李中华郑卫力王新安建峰张殿余薛淑 6航运枢纽大坝运行监测:潘海涛姜兴良黄承兵刘洪亮林宁 7内河航道运行监测系统:周俊华王宇川耿雄飞李东升杨保岑 附录A:刘林双薛淑黄承兵 附录B:沈磊张明睿 附录C:薛淑张建宝 附录D:黄承兵刘垒 附录E:张明睿 附录F:刘林双 本指南于2022年11月15日通过部审,2023年2月8日发布,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本指南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各单位…




2024.08.29-海南省城乡自建房施工质量控制导则

海南省城乡自建房施工 质量控制导则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 年 前 言 为消除城乡自建房施工质量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海南省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 的若干意见(试行)》(琼建村〔2024〕205 号)等文 件要求,结合我省城乡自建房现状特点和实际情况,海 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广泛调研和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海南省城乡自建房施工质量 控制导则》,用以规范和指导我省城乡自建房施工质量。 本导则主要内容: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质 量控制、本导则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 本导则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并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地址:海 口 市 海 府 路 59 号 , 邮 政 编 码 : 570204 , 电 话 : 0898-65238205,邮箱:jstczc@126.com)。 主编单位: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参编单位:海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协会 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双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海口市城建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有限公司 海南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第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纪扣宝 季海存 陈可亮 赵留建 邹进安 李裕河 郭泽文 王海青 目 录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5 4 施工质量控制.6 4.1 地基与基础.6 4.2 主体结构. 8 4.3 装饰装修工程.20 4.4 屋面工程.31 4.5 水电安装工程.43 本导则用词说明.46 引用标准名录. 47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和指导海南省城乡居民自建房施工质量 控制活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提 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海 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海南省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的城 乡自建房施工质量控制活动。施工单位应按照本导则要 求,依法依规开展施工建设,确保自建房施工符合竣工 验收标准。 1.0.3 城乡自建房的质量控制活动除应执行本导则的 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海南省有关标准的 规定。 1 2 术 语 2.0.1 自建房 self-built house 是指拥有自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自己组织并通过 雇佣他人施工建造的房屋。 2.0.2 施工质量控制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 质量目标。 2.0.3 地基 subgrade 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有天 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 2.0.4 基础 foundation 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如基坑、承台、框架 柱、地梁等。 2.0.5 毛石基础 rubble foundation 是用毛石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基础。 2.0.6 砖基础 brick foundation 以砖为砌筑材料形成的建筑物基础。 2.0.7 模板工程 formwork 指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构造体 2 系。 2.0.8 脚手架 scaffold 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 台。 2.0.9 主体结构 main structure 是基于地基与基础之上,接受、承担和传递房屋所 有上部荷载,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 有机联系的结构体系。 2.0.10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是指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 土承受压力。 2.0.11 框架结构 frame structure 是指由梁和柱相连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 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 载和竖向荷载。 2.0.12 装 配 式 混 凝 土 结 构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是指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 凝土结构。 3 2.0.13 砖混结构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采用砖或者砌块 砌筑,构造柱以及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 2.0.14 屋面 roofing 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 分。 2.0.15 装修与装饰 decoration 装修又称装潢或装饰。包括水电、墙体、地板、天 花板施工等。 4 3 基本规定 3.0.1 乡村建设工匠(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应积极参与 设计交底,对施工现场进行核查,明确批准的用地范围、 面积、规划层数、高度等要求,核准建设项目位置和定 位放线情况,了解业主的要求。 3.0.2 施工中,乡村建设工匠(施工队伍)应严格按照 批准的规划许可内容进行施工;严禁擅自改动建筑主体、 承重结构或改变房间主要使用功能;严禁损坏受力钢筋; 严禁超荷载集中堆放物品在楼层上;严禁擅自拆改燃气、 电气等配套设施。 3.0.3 乡村建设工匠(施工队伍)应落实本导则的施工 建设质量要求,对其施工的质量负责,配合业主和相关 部门、乡镇政府组织的自建房竣工验收。 3.0.4 乡村建设工匠(施工队伍)应经培训合格。 3.0.5 使用的钢筋、水泥、砖(砌块)等主要结构材料应有 质量合格文件。 5




2024.08.29-海南省农村自建住宅建设绿色技术导则

海南省农村自建住宅建设 绿色技术导则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 年 1 前 言 为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省农村自建住宅 绿色发展,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根据《海南省加强农村 房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琼建村〔2024〕 205 号)、《海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海南省碳达 峰实施方案》《海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法律 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 编制了本技术导则。 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以国家、省市现行有关规范、 标准为依据,结合当地资源环境、风貌管控要求和经济 条件,总结了农村地区应用成熟、经济可行的住宅建设 绿色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导则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并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地址:海 口市海府路 59 号,邮政编码:570204,电话: 0898-65238205,邮箱:jstczc@126.com)。 主编单位:热带建筑科学研究院(海南)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胡家僖 张 蕊 许鹏鹏 周 雯 姚 宇 贾方域 李以宝 占晓轩 韩 帅 2 目 录 1 总 则.1 2 基本规定.2 3 场地规划.3 3.1 一般规定. 3 3.2 选址. 3 3.3 场地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5 4 建筑设计.7 5 结构设计与材料利用. 9 6 设备设施.11 7 施工与验收. 13 8 使用与维护. 14 8.1 养护房屋构件.14 8.2 维护环境风貌.14 8.3 促进资源利用.14 条文说明. 16 3 1 总 则 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规范海南 农村自建住宅建设,指导农民建设安全舒适、便利宜居、 经济合理、绿色健康、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农房,助 力和美乡村建设,结合海南省农村实际,制定本技术导 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海南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农村自 建住宅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与维护全过程。 1.0.3 农村自建住宅建设应结合所在地的气候、环境、 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 选取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生活水平、风貌 管控要求和思想观念的绿色技术。 1.0.4 农村自建住宅的建设除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 国家、行业及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4 2 基本规定 2.0.1 农村自建住宅建设应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 使用与维护全过程综合考虑提升建筑质量,增强防灾减 灾能力,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2.0.2 农村自建住宅节能设计应尽量使用被动式节能 技术改善隔热、保温、通风、遮阳性能;应充分结合农 村当地资源条件,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2.0.3 农村自建住宅选材在保证结构安全和材料性能 的前提下,应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资源消耗,结合区 域资源优势,合理选用建筑材料。 5 3 场地规划 3.1 一般规定 3.1.1 新建及改扩建的农房建筑不得破坏或改变经认 定应予以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确保遗产的安全性和遗 产环境的和谐性。 3.1.2 场地无障碍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场地出 入口与村庄道路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便 于老人、残疾人使用。室内外地面或路面应设置防滑措 施。 3.1.3 农村自建住宅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为提高土地 利用率,建筑层数不应超过 3 层,高度不应超过 12 米。 3.1.4 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3.2 选址 3.2.1 建设选址应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不得超出规 划确定的用地范围和用地面积;应符合海南省以及当地 农村土地管理相关规定,建设项目能利用荒地、劣地的, 不得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能利用现有建设用地 的,不得新增建设用地。 3.2.2 场地选址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6 1 应避开多类灾害隐患区,如地震断裂带,滑坡区, 洪水、泥石流淹没区等; 2 应避开重要生态敏感区,包括湿地、林地、水源 地等,应选择坡度比较平缓稳定的基岩或坚硬土等有利 地段建房; 3 应避开重大危险源,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 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4 应远离自然疫源地及各类污染源,与农业生产 区、养殖区和工业副业区、大型集贸市场、垃圾粪便和 污水处理地点严格分开; 5 与其他产生有害因素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应符合有关的工业企业防护距离卫生标准和环境电磁 波卫生标准要求; 6 应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 3.2.3 场地环境质量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场地应有利于日照、通风、台风天气的防汛; 2 场地应避开大气污染源; 3 尽可能远离机场、铁路、具有交通枢纽性质的车 站和港口等,或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噪声。 3.2.4 住宅功能分区应实现人畜分离,畜禽栅圈不应设 置在居住功能空间的上风向和院落出入口位置,畜禽栅 7




2024.08.29-海南省农村自建房切坡建房技术导则

海南省农村自建房切坡 建房技术导则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4 年 前 言 海南中部山区涉及五指山、琼中、保亭、三亚、白 沙、琼海、昌江等市县,大部分区域为山地丘陵地区, 多属地质灾害易发区。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 步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琼府〔2024〕8 号)、 《海南省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 (琼建村〔2024〕205 号)、《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 厅关于海南省农村自建房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问题调研 情况的报告》(琼自然资〔2022〕358 号)和《海南省 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地质灾害“遏增量、 减存量”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琼自然资保〔2022〕 415 号)等文件要求,在对农村切坡自建房现状调研的 基础上,结合国家及部分省市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了 《海南省农村自建房切坡建房技术导则》,用于规范农 村切坡自建房行为、指导农村切坡自建房施工、强化农 村切坡自建房管理。 本导则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并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地址: 海口市海府路 59 号,邮政编码:570204,电话: 0898-65238205,邮箱:jstczc@126.com)。 主编单位: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任学斌 陈张锋 李东 欧阳聪 李忠林 叶军 目 录 1 总则.1 2 术语.3 2.0.1 建筑边坡. 3 2.0.2 切坡建房. 3 2.0.3 边坡支护. 3 2.0.4 边坡环境. 3 2.0.5 永久性边坡.3 2.0.6 坡率法.3 2.0.7 坡面防护. 4 2.0.8 边坡监测. 4 2.0.9 监测预警. 4 3 场地选址.5 3.1 一般规定.5 3.2 选址要求.5 4 切坡自建房建设. 7 4.1 一般规定.7 4.2 地基基础.8 4.3 主体结构. 12 4.4 房屋周边排水及防护.21 5 切坡坡体建设.22 5.1 一般规定. 22 5.2 构造要求. 25 5.3 施工要求. 25 6 切坡坡面防护.26 6.1 一般规定. 26 6.2 坡面防护措施. 26 6.3 切坡坡面施工. 29 7 切坡工程截排水. 31 7.1 一般规定. 31 7.2 截排水系统.31 7.3 截排水施工.32 8 切坡工程监测.36 8.1 一般规定. 36 8.2 监测要求. 36 8.3 监测预警和报警.37 9 切坡工程维护.39 附录 A 岩土的现场鉴别. 40 附件 B 裂缝监测的简易方法. 45 附件 C 日常巡视巡检工作主要内容.46 日常巡视巡检表.47 引用标准和资料名录.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