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40 DB 63 青海省 地方标准 DB 63/T 2379—2024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 2024 – 12 – 11 发布 2025 – 01 – 10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3/T 237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大学、青海省草原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桂玲、徐公芳、赵生兰、李积鑫、唐炳民、贾建华、卢成保、于海、黎与、 李志昆、李翠翠、欧为友、王海春、马乾坤、唐俊伟、张英、刘发蓉。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 2379—2024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编制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资料准备、现状调查、使用 草原可行性分析、草原植被恢复费测算和成果编制。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NY/T 1233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 1579 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NY/T 2997 草地分类 DB63/T 2067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现状调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原植被恢复费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造成草原资源总量减少、草原生态功能降低,为保持草原总量和质量的稳定,应 依法缴纳用于异地植被恢复、改良和治理退化草原的费用。 3.2 草原补偿费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应对承包经营者失去草原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进行补偿的费用。 4 总则 4.1 编制目的 为各级林业和草原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和监督管理建设项目使用草原提供依据。 4.2 编制原则 1 DB63/T 2379—2024 合法合规、真实可靠、内容全面、突出重点、分析科学。 5 资料准备 最新草原资源管理类型图和资源调查成果;建设项目有关批准文件、项目拟使用土地范围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施工设计、勘测定界报告等;及其他相关规划和基础资料。 6 现状调查 6.1 调查内容 草原权属证书或草原证明文件;基本草原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资料;项目征地补偿协议、草原补偿 费转款凭证等有关单票据;项目区域自然条件状况、社会经济概况以及畜牧业生产概况等。 6.2 调查方法 包括入户调查和现地调查。现地调查中草地类型按照GB/T21010执行,草原资源按照NY/T 1233执行, 草原质量按照NY/T2997执行,草地型按照NY/T1579执行,基本草原等按照DB63/T2066执行。 7 使用草原可行性分析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准入性、草原生态影响、周边环境污染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 的影响、社会稳定性、规划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等的分析。分析内容详见附录A。 8 草原植被恢复费测算 依据最新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和依据测算。 9 成果编制与要求 9.1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现状调查表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现状调查表,包括编制单位对材料数据真实性的承诺、使用草原现状调查表、使 用草原现状图、使用草原红线范围拐点坐标等内容。 9.2 建设项目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 9.2.1 报告内容 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范围、规模、具体建设内容、布局、进度安排等)、使用草原现状情况(数量、 地类、使用草原类型、生态区位)、使用草原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草原植被恢复费测算、分析结论 等内容。编写提纲详见附录A。 9.2.2 图件 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位置图、建设项目内容布局图、拟使用草原范围与重点生态区域等的关系图、建 设项目使用草原现状图等。图件编制要求见附录B。 2 DB63/T 2379—2024 9.3 提交成果要求 包括以下内容: a) 成果签章。编制单位在可行性成果报告或草原现状调查表签章,并加盖骑缝章;在图件扉页或 图面签章,对于装订成册的图件加盖骑缝章; b) 成果形式。可行性报告或草原现状调查表包含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形式 。电子版文档或表格为 PDF 格式,图件为 TIF、JPG 或 PDF 等格式; c) 成果时效。在实地调查完成后 12 个月内有效。期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使用草原的标 准、条件发生变化的,项目建设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有效期终止,应当重新编制; d) 保密管理。对涉密项目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使用和管理。 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