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梯形墙如何创建?巧用Revit融合创建梯形墙
1、打开Revit,点击建筑–构件,下拉选择内建模型–墙。
2、点击融合选项。
3、用矩形画出两个顶部和底部不一致的矩形,进行拉伸。
4、效果如下图,可根据需求更改墙体材质。
1、打开Revit,点击建筑–构件,下拉选择内建模型–墙。
2、点击融合选项。
3、用矩形画出两个顶部和底部不一致的矩形,进行拉伸。
4、效果如下图,可根据需求更改墙体材质。
使用“楼梯”工具定义楼梯梯段。 请参考下列步骤以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指定初始选项,然后参考您要创建的梯段类型的特定过程。
单击“建筑”选项卡“循环”面板
(楼梯)
在“构件”面板上,确认该梯段处于选中状态。
在“绘制”库中,选择下列工具之一,以创建所需的梯段类型:
(直梯)
(全踏步螺旋)
(圆心-端点螺旋)
(L 形斜踏步梯段)
(U 形斜踏步梯段)
在选项栏上:
梯边梁外侧:左 (1)
梯段:左 (2)
梯段:中心 (3)
梯段:右 (4)
梯边梁外侧:右 (5)
对于“定位线”,为相对于向上方向的梯段选择创建路径:
根据您要创建的梯段类型,这可以帮助更改“定位线”选项。 例如,如果要创建斜踏步梯段并想让左边缘与墙体衔接,请为“定位线”选择“梯边梁外侧:左”。
对于“偏移”,为创建路径指定一个可选偏移值。 例如,如果为“偏移”输入 3″,并且“定位线”为“梯段:中心”,则创建路径为向上楼梯中心线的右侧 3″。 负偏移在中心线的左侧。
请为“实际梯段宽度”指定一个梯段宽度值。 此为梯段值,且不包含支撑。
默认情况下选中“自动平台”。 如果创建到达下一楼层的两个单独梯段,Revit 会在这两个梯段之间自动创建平台。 如果不需要自动创建平台,请清除此选项。
在“类型选择器”中,选择要创建的楼梯类型。 必要时,您可以稍后再更改该类型。
(可选)您可以指定梯段实例属性,例如“相对基准高度”和“开始于踢面/结束于踢面”首选项。 在“属性”选项板中,选择“新建楼梯: 梯段”,并根据需要修改实例的属性。 请参见梯段构件实例属性。
(可选)在“工具”选项板上,单击 (栏杆扶手)。
默认情况下,在创建梯段时会自动创建栏杆扶手。
在“栏杆扶手”对话框中:
选择栏杆扶手类型,如果不想自动创建栏杆扶手,请选择“无”。 您还可以在以后根据需要添加栏杆扶手。 (请参见在主体上放置栏杆扶手或通过绘制创建栏杆扶手。)
选择以确定栏杆扶手在踏板或梯边梁上的位置。
单击“OK”。
注: 在完成楼梯创建之前,您不会看到栏杆扶手。
按照正在创建的指定类型梯段构件的步骤进行操作。
文章来源:中达BIM365
Revit坡道喷淋管制作的方法!在Revit中弧形管道一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再加上如果要在螺旋坡道上去创建,那更是让人束手无策了,而且还不能通过放样放样二和体量来实现,因为这样管道就无法正常连接了。其实还有一个变向的处理方法,非常简单也很实用,让我们来试一下吧。
1.创建辅助线:
同样我们用上一次建立的螺旋形车道模型,创建2条辅助线,来定位圆心
然后画一段圆弧来定位喷淋主管的位置
另外支管的末端也可以再画一条辅助线来便于定位
2.创喷淋支管
并在扇形线上先绘制支管(注意标高)
建议将视图范围顶部范围调高一些,方便后面调整
然后在直线干管的接入位置,先将一端接入,再调大弯头的尺寸
然后点击+号控件,将弯头变为三通
中间的支管也先留好管件,然后将多余的管道删除
3.连接螺旋形主管:
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创建螺旋形主管
在Revit中唯一可以弧形绘制,并且在空间中扭转的管道,就是“软管”了
当然直接绘制软管是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所以才有了前面的铺垫工作
现在只需要调整好管径,将这些管道使用“软管”功能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提前创建好管件的话,就可以让默认的连接弧度比较接近了
4.软管控制点调整:
我们在三维里面查看时会发现,弧度还是有些不正确
可以通过拖拽软管的控制点来解决
默认两端都会有控制点,也可以通过右键选项插入顶点
1.创建Revit项目以将其用作主体模型。主体模型是其他文件和模型链接到的模型。
2.在主体模型中,请执行以下操作:
a.链接DWG文件,将其定位为中心到中心。
b.(可选)移动DWG几何图形,以根据需要相对于Revit几何图形对其定位。
C.获取DWG文件的坐标。
DWG文件包含场地设计并使用测量坐标系定义栅格坐标。通过获取坐标,可以从DWG文件中调取栅格坐标,从而定义主体模型中测量点的位置。
3.在主体模型中,根据需要对设计进行建模。
4.(可选)将其他Revit模型链接到主体模型中。例如,您可能要链接属于同一项目的其他建筑物的模型。
a.根据需要相对于主体模型对链接的模型进行定位。
b.在主体模型中,将坐标发布到链接的模型。当保存主体模型时,将使用这些坐标更新链接的模型。
5.(可选)若要为土木工程师提供模型的DWG文件以便他们在继续工作时将其用作参照,请将Revit模型导出到DWG。在“导出设置”对话框中,在“单位和坐标”选项卡上,为“坐标系基础”选择“共享”。
此设置可确保当土木工程师打开模型DWG文件时,共享坐标可用于将Revit模型与场地文件正确对齐。
6.(可选)链接模型的建筑师若要在继续工作时获得场地和主体模型的上下文,建筑师可以将DWG文件和主体模型链接到他们的模型。在“链接”对话框中,为“定位”选择“自动-通过共享坐标”。
此设置可确保当建筑师打开模型DWG文件时,共享坐标可用于将Revit模型与场地文件正确匹配。
小提示:使用“可见性/图形”设置以半色调显示链接。
无论何时打开主体模型,它都可反映DWG文件和链接模型中的最新更改。共享坐标确保模型相对于彼此正确定位。
来源丨益埃毕教育
图纸中立管标记一般用圆圈表示,其大小、线性有一定的要求。AutodeskRevit中通过绘制上升符号和下降符号的方式来标示立管。默认设置时,圆圈有开口,且线性较粗、直径较小,与中国制图习惯不完全相符。
1.对于上升符号和下降符号,用户可以在系统的类型参数中设置其符号的样式,在机械设置中设置其大小,在对象样式中设置其线型,选择管道所在的系统,双击管道系统的名称,在其出现的“类型属性”对话框。
2.在“上升/下降”类型参数中,点击右侧的“…”命令,出现下图,选择“轮廓”,点击“确定”,将所有的上升符号和下降符号都设置为“轮廓”。
3.在“管理”选项卡中点击“MEP设置”,然后打开“机械设置”对话框,点击“管道设置”选项卡,找到“管道升/降注释尺寸”,将其值设置为需要的大小,这里的3.0mm表示该符号打印在图纸上为3.0mm。
4.在“管理”选项卡中点击“对象样式”,找到“管道”对话框,点击左侧“+”将其打开,将“升”和“降”的投影值从默认的4改为1,得到细线效果。
5.最后就得到了期望中的立管效果。
-END-
Revit从2018版开始就新增了钢结构建模的版块,今天本文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revit2019钢结构版块功能应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连接
钢——连接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功能连接,我们点选两个需要连接在一起梁(ctrl加选)然后点击连接就完成了两根梁的梁接,然后选择需要的梁接件即可。(连接件的选择请参照小编上一篇分享剪切板应用)
2.板
钢——板
这个版块板的创建方法与结构建筑中的板是一样,选择项目要创建板的平面,点击板选择形状绘制即可。
板绘制好后可根据项目要求更改板的结构材质,厚度和涂层。
3.螺栓
钢——螺栓
首先点选螺栓功能键,再点选两个需要螺栓连接的构件(ctrl加选)按enter键,再点选螺冒生成面,选择螺栓布置方法即可。
点选螺栓可以在右侧修改排布参数
钢——螺栓——锚固件
锚固件的创建布置方法与螺栓一致
钢——螺栓——孔
点选孔,选择需要打孔构件的面,选择孔布置方法点击确定即可。(参数修改与螺栓一致)
钢——螺栓——剪力钉
剪力钉的创建方法与孔一致,点选要生成的构件面就行。
4.焊缝
钢——焊缝
点击焊缝功能,选择需要添加焊缝的两个构件,按回车键(Enter)点击需要添加的位置焊缝就生成了。
5.角点切割
钢——角点切割
点选角点切割,选择需要切割的构建,这里要注意是你需要切割构建的哪个角就在这个角的附近点击构建(可按tab键切选切割角)
6.连接段切割倾斜
钢——连接段切割倾斜
点击连接端切割倾斜,选择需要切割的构建(一般为次梁),如下图会生成一个切割框
那么我们要怎样编辑切割框呢?首先点选之前生成切割框的构建然后就会显示切割框,把鼠标放在剖切框上,按一下tab键切选,再次点击就选中了,属性修改框也出来了。
缩进指的是主梁腹板中心到切割框平面距离
到轴的偏移
横截面旋转
倾斜角度
半径
7.缩短
钢——缩短
点击缩短,选择需要编辑的构件然后会生成一个编辑框
沿角高度
沿角高度
沿角宽度
8.等高线切割
钢——等高线切割
点击等高线切割选择要切割构件的面,在修改面板中选择绘制出要切割的形状,点击确定后就会把构件切割。(可用于钢梁开洞)
9.连接端切割
钢——连接端切割
点选连接端切割然后按照提示点选需要切割的两个构件(CTRL加选)按回车键完成了切割和连接。
这里的切割有些类似于修剪命令,可以修改它要切割的构件。点击上图红色云线的点可以进行切换。
10.斜接
钢——斜接
点选斜接,选择我们要接的构件,按回车键完成斜接。
锯切——法兰
斜接功能块有3种接法,操作步骤都是一样的。下面我列举下锯切的形状。
锯切——腹板
11.切割
钢——切割
点选切割,选择两个相交的构件,按回车键就能创建贯穿切割和焊缝。
一般情况下,自动切割生成的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来修改切割形式。双击焊缝把参数修改框调出,根据需求是否勾选创建缩短(下图未勾选情况)
我们根据项目需求,更改贯穿的轮廓线形状和间隙大小。
轮廓线形状——套管
轮廓线形状——标准
12.切割方式
钢——切割方式
点选需要切割的两个构件,点击切割方式按钮完成切割。双击切割框,打开修改参数,根据需求更改切割点。
目前revit2019版本中钢结构版块只有这12个功能,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给我们的文章留言点赞,一起探讨学习进步。
revit2018版与2019版钢结构的基本区别
1、18版需要使用钢结构插件,19版为软件自带模块
2、18版钢结构插件为英文节点、19版为中文版,方便操作使用
3、18版钢结构插件实用功能没有19版类型丰富
来源:深圳市可视化BIM
在Revit中如果我们要设置视图显示,那我们将要如何去设置呢?现在就开始介绍如何设置视图显示
首先,打开项目文件,单击“项目浏览器”对话框当中的“2F”,切换到“2F”平面视图,在“属性栏”对话框中选择“基线”>“无”,如图所示:
将在“2F”平面视图中“显灰状”的图元隐藏。如图所示:
在属性栏面板中,“显示模型”是在视图框中是呈现整体显示方式,它的显示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标准、半色调、不显示”,我们选择“标准”,在“详细程度”中选择“粗略”,并将方向改为“项目北”,墙连接显示改为“清理所有墙连接”,规程选择“建筑”,显示隐藏线选择“按规程”,如图所示:
单击切换到“1F”视图,在“1F”视图中可以看到灌木不在“呈灰显”,那么根据正规出图要求,灌木不应在图纸上,单击灌木,右键选择“在视图中隐藏”中的“类别”,如图所示:
单击“视图”选项卡下“图形”面板中的“可见性/图形”,在弹出的“楼层平面:1F的可见性/图形替换”对话框中,选择楼梯点击“+”,取消勾选“<高于>剪切标记、<高于>支撑、<高于>楼梯前…、<高于>踢面线、<高于>轮廓”,单击确定。如图所示:
在视图可看到超出部分不在显现。如图所示:
通常情况下每个机构或企业都有自己的图框样式,Revit默认提供的图框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定义。Revit的图框也是族,我们可以对图框族进行编辑,以满足企业自己的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打开Revit族窗口,选择“标题栏”文件夹内从A0∽A3任意一个图幅的族文件;
图框族有特性的族参数,例如“项目名称”、“客户名称”、“图纸编号”、“图纸名称”等等(见图162),注意有些不是普通的文字而是族参数,Revit就是利用这些族参数来实现图纸的自动管理;
图162:图框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图纸标签的格式以及这些族参数的位置,但千万不要删除族参数,否则图纸的自动管理将无法实现,除非你真的确认不需要某些参数;
编辑完成后保存,这样在项目中进行图纸创建时就可以使用符合企业要求的图框了。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来源丨益埃毕教育
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存在。那怎么在Revit软件中创建莫比乌斯环呢?下面进行讲解。
01、建立一个“自适应公制常规模型”族,选择“矩形”绘制一个矩形,如图所示。
02、对其进行标注和均分,并分别赋予B和C的参数(B、C分别都改为5000),如图所示。
03、放置一个”点图元”在中心,并使其自适应,并把“自适应点”锁定在中心上,如图所示。
04、新建一个“公制体量”族,任意绘制一个圆,如图所示。
05、利用模型线的直线分别把圆的直径绘制出来,如图所示。
06、选中直径使其不断的旋转30°,直到如下图为止。
07、载入之前做的自适应族,将其放置在圆与直径所有交点处,放置好后还需要将一部分旋转30°和60°,如图所示。
08、选中这四个图元,选择“创建形状”,即可生成1/4的莫比乌斯环,将其设置为红色,如图所示。
09、依照上述步骤,生成莫比乌斯环其余部分,并分别设置黄、蓝、绿色,一个完整的莫比乌斯环便完成了,如图所示。
-END-
来源丨益埃毕教育
在施工现场时,对于机电管线量会进行统计,一般情况我们是在设计院图纸基础上进行统计,但是在Revit软件中进行管线综合后图纸会有变动,那么我们也可以直接在Revit中进行一个量的统计,此处量指管线长度。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将管线综合后的模型在平面图中打开,将多余其他的相关内容隐藏。如图:
第二步:选择命令行里面修改面板下的测量。
第三步:选中在将属性上面一栏中链勾选中,这样就可以进行多段管道的测量,并且还可以显示出总长度(此处单位为mm)。将鼠标移动管线一段进行单击在,在将鼠标移动到管线末端。这里需要每段管线都要进行点击,即意味连续单击管线两端。
第四步:这样,如上图就是每段管道都进行测量,在总长度出就显示此三段管道的总长度,而且每段管道的长度在平面图中也显示出来。
此种方法,可以统计出管道的长度,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就是通过明细表来给管道进行量的一个统计。
接上一篇技术文章《Revit导出dwg设置详解(上)》已经对图层管理有了比较深层次的了解,我们来了解《Revit导出dwg设置详解(下)》这部分的内容;
1、 线及填充图案,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线及填充图案不做调整;
2、 文字和字体:字体全部设置成长仿宋体,如果没有该字体,可以百度下载安装包,进行安装;
3、图层颜色设置:“颜色”选项栏中选择“真彩色(RGB值)”,确保导出的图纸显示能够与Revit图纸平面中设置的颜色一致。另外一个选项“索引色(255色)”的意思是,按图层设置的颜色导出,不推荐。
4、实体:影响三维视图,选择“多边形网格”,导出的图元为由多个多边形组成的对象,是矢量图形。“ACIS实体”与常规的CAD详图会有出入,不建议该设置导出;
5、单位和坐标:一般选择“毫米”“项目内部”,与项目内部设置一致;
6、常规选项:设置如图,与默认选项不同的几点说明。勾选“保留重合线”,若不勾选会存在导出图纸不完整的情况。默认导出选项,去掉“链接作为外部参照导出”选项,导出的图纸只有一张,否则所有链接的文件都会以参照底图的方式导出,不便于文件管理。导出的文件格式设置成“AutoCAD2007格式”确保导出的图纸在多数电脑上都能打开,不用再进行二次转化成低版本。
Revit MEP是BIM技术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但是绘制管道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只需简单的一步,就能轻松解决。
Step 1:选中管道后,管道类型为喷淋管,标高为F3+3500,视图标高为F3;
Step 2:但是在绘制管道的时候发现,参照标高为F2,高度为8000,并且灰显不支持修改;
Step 3: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revit对之前绘制的管道信息进行了记忆;
Step 4:我们只需要退出当前绘制,在选项卡中选中管道,在属性栏中的标高改成F3,这样下次绘制管道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和当前楼层不一致的情况了。
这就是解决绘制管道过程中标高不统一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近年来,BIM技术备受大众青睐,运用BIM技术可以支援并改善许多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业务实务流程,解决施工过程中更高复杂度的问题,对业主、设计单位、施工方都有不可替代的好处。小编为大家带来“BIM教程分享:Revit模板创建的最佳实践”。
创建一个新的空白草图视图,用于打开和关闭项目。在保存并关闭您的项目前,请打开此视图并关闭其它打开的视图。这可以避免在启动时加载不使用的视图,释放RAM内存,提高速度。
不要向模板中加载过多的族。仅加载项目常用的族(例如,您最常用的窗与门),以此减小项目。
对于所有在您的项目中使用的族,设置其所有参数,如果您的公司使用注释记号,请为所有族定义注释记号。
不要包含过多墙类型。仅包括5-6种您的公司常用的类型即可。包括一些普通墙体,用于帮助概念设计。
为包括的所有墙体类型设置参数(例如,类型标记、防火等级等)。
设置一些您可以反复使用的图纸(例如一组标题图纸)。通常,这类图纸在每个项目中都是一样的,所以这样做可以为图片、明细表等留下一些空间。同样的方法可以用于详图。
创建视图模板,在创建新的视图时,为您的项目设置标准。
加载新的标准标题栏。包括一或两个标题栏,用于效果图,加载标准施工文档标题栏。包括面向附录的标准标题栏。
设置您的标准明细表。使用所有您使用的标准创建房间、门、窗与五金器具明细表。获得您可以在项目中随时使用的明细表。
创建一些面向标准细节的草图视图,如您会经常在项目中使用的门或窗的细节图。
如果您经常进行翻新项目,设置阶段并进行图形替换。不要让用户随后做这些工作。
使用文件菜单中的传递项目标准命令,在模板间比较和导入图元。
在开始新项目前,升级您的模板为最新的Revit格式。
来源丨益埃毕教育
当我们使用Revit保存项目的时候,会产生许多名为“0001、0002、0003……”的过程文件,而Revit又不能将过程文件的数量设置为0,这就说明使用Revit保存项目一定会产生过程文件,这对于很多有强迫症的BIMer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这里介绍一种一键删除Revit过程文件的方法:
1.新建一个txt文本,将以下内容复制到文本当中:
del*.*.rvt
del*.*.rfa
2.保存文本,将文本的后缀txt修改为bat
3.将bat文件复制到有Revit过程文件的文件夹当中
4.双击运行bat文件,可以看到临时文件被删除了。
5.如果我们保存的过程文件在有很多文件夹的子目录当中,只需将txt文本里的内容修改成如下文字即可:
del*.*.rvt/s
del*.*.rfa/s
1、首先采用公制常规模型创建砌块族:
砌块-整(600*240*200)
砌块-半(300*240*200)
砌块-尾(砌块-尾长*240*200),其中砌块-尾长为实例参数,暂定500,如图
砌块-尾族类型
2、下面,开始制作砌体墙族
1)采用基于线的公制常规模型制作砌体墙族
修改限制长度为3000,添加如图所示参照平面并添加参数(参数均为实例参数)
将前面创建的族载入
第一排放置砌块-整,与左参照平面对齐锁定,向右阵列,添加阵列参数a如图
放置砌块-尾与右参照平面对齐锁定,添加关联参数第一排砌块尾长,编辑公式=长度-第一排整块长度
第二排先放置砌块-半,与左参照平面对齐锁定;再放置砌块-整对齐锁定,向右阵列,添加阵列参数b,编辑公式b=roundup((长度-300mm)/600mm)–1,;第二排砌块-尾同第一排方法;对第一排整块长度与第二排整块长度进行公式编辑,以上工作完成后如下图
此时可以修改长度观察墙体变化情况,以便出现问题及时修改
2)绘制参照平面添加参数墙高,暂定墙高=3000mm
同第一步向上阵列第一排与第二排(砌块-尾单独阵列),分别添加参数c编辑公式c=roundup(长度/480mm)–1
3)将族保存为基于线的砌块墙,新建项目,载入此族,点选放置在工作平面上,根据墙长直接绘制即可,完成砌块墙模型
注:如需统计砌块用量,可以添加共享参数,具体操作方法可自己先研究研究
墙体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围护和结构构件,下面小编就墙体在Revit里面的分类、及砖墙材料的设置简单的进行描述。
1、打开Revit软件,新建一个建筑样板,进入项目管理器中的楼层平面场地,点击菜单栏中的墙,选择建筑墙。
2、点击左下方的属性,选择编辑类型,在类型里面复制一个墙体重命名为新墙250mm,编辑墙的结构,选择插入一个面层,将面层1厚度设置为50mm,结构厚度为200mm。
3、接下来我们设置墙体的材质,先点击面层的材质,打开材质浏览器将材质设置为油漆,颜色设置为黄色,勾选使用渲染外观,点击确定;同理我们接着设置结构层,将材质设置为砖砌体,点击确定。
4、设置完成后,接着就在绘图区域绘制一段墙体,在属性里面将墙的高度改为2500mm,点击应用;接下来切换到三维视图看看设置后的效果(看下图)
点击视图选项卡选择【图例】,图例名称根据图纸和比例根据图纸要求自己定义,点击确定进入。
在项目浏览器中找到需要制作的门窗族,在修改这栏可以修改族类型和视图方向。同时也可以在族直接点击鼠标左键拖入视图里。
点击注释选项卡选择【构件】【图例构件】将门窗的平面视图放置在图例中。
以上这里为各位分享了Revit创建门窗大样的具体步骤。有需要的朋友赶快来看看本篇文章吧。
Revit是由Autodesk公司基于BIM理念开发出来的一款软件,其中包括了Revit architecture、Revitstructure和RevitMEP三个功能的模块,分别代表的是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和机电专业三个专业的功能。同时为了适应中国市场,Revit软件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本土化的研发,如楼梯的布置功能是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开发的功能,相比于Bently,这样本土化的优势也使得Revit成为BIM行业主流软件。并且,Revit的操作界面整洁,在二维视图中布置构件承接了CAD软件的工作模式,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能够更快的掌握并且使用。强大视图功能为让设计人员在不同领域的视图之间进行切换而不会受到繁杂图形的干扰。
Revit作为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BIM软件而被人熟知,但Revit并不等于BIM。BIM是一种理念,并不是指一个或者几个软件。各个专业领域的不同软件是实现BIM理念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越来越多样化,施工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CAD技术已经渐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现在的建筑项目已经不能再依靠一个软件就解决项目涉及的所有问题。为了将项目的BIM模型价值最大化,需要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几种甚至几十种软件的支持。根据BIM软件在软件功能和应用方面的不同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概念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诸如Revit、Rhino、ArchiCAD等软件。
(2)BIM核心建模软件,代表软件有Revit系列软件、Bentley系列、ArchiCAD等
(3)分析软件,包含结构、机电、能量、声学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分析软件;
(4)施工管理软件,如NavisworksManage、DigitalProjectDesigner等;
(5)预算软件,例如鲁班,广联达等软件;
(6)其他BIM软件,包含可视化、深化设计、文件共享等方面。
BIM技巧-Revit建模,多个单体的±0.000的绝对标高不一样(场地中有多栋建筑),分开建模再链接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1首先显示并修改绝对高程。(例如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45.000,北京常用数据)
然后两种方法共享坐标系统:
2“获取坐标AcquireCoordinate”;”发布坐标PublishCoordinate”;两种方法没有大的区别,获取坐标是打开单体模型,从总图中获取总图位置;发布坐标是打开总图,将正确的位置发布到单体建筑里面。
2.1“获取坐标AcquireCoordinate”
打开单体模型/Link总图模型/调整总图模型到位/点击获取坐标,既可以从总图中获得单体正确位置。
2.2″发布坐标PublishCoordinate”
打开总图模型/link单体模型/调整单体模型位置/发布坐标并保存,即可将总图中位置发布给单体。
基于你的情况,我建议你选用2.2发布坐标的方法:
打开总图模型并将单体导入(CentertoCenter)
X,Y,Z三个纬度找到正确位置
发布定义的坐标并保存
对其他单体采用同样的方法,即可完成。
Revit中幕墙如何替换成幕墙嵌板?需要哪些步骤?
1.第一步是新建公制幕墙嵌板,如下图所示。
2 .接着上一步,把建好的嵌板载入到所需要的项目中
3.最后一步就是,按着tab键,然后选择所要的幕墙,替换。步骤很简单的,只有简单的3步,不过之后再遇见这个问题你就不会出错了,你有get到这个知识点,自己操作一下吧。
在做项目的时候有时候会碰到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同步进行建模的情况,这时因为结构模型尚不完整,建筑的墙建模的高度是标高到标高,而不是实际的板面到板底或梁底。所以需要等到结构模型完整后再重新调整一遍。这个调整的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重复性比较强,工作量也不少,于是利用二次开发做了一下优化。
具体逻辑是在墙的高度一半的位置选了几个点,根据这些点上下检测楼面及梁面,如果能检测到对应的面,获得距离换算出墙的顶部及底部偏移,然后调整墙的对应参数。
比较麻烦的地方是取点,API中好像没有直接的方法可以获得线上的参数点,需要自己写一下。而且选点的时候也不能选墙路径的两个端点,因为这样会导致判定过于敏感,识别到隔壁图元的面。
示例:
代码:
class ModifyWallOffset : IExternalCommand { public Result Execute(ExternalCommandData commandData, ref string message, ElementSet elements) { UIDocument uidoc = commandData.Application.ActiveUIDocument; Document doc = uidoc.Document; //在三维视图运行 View3D view = doc.ActiveView as View3D; //选择墙 var elems = uidoc.Selection.PickElementsByRectangle(new AWallSelection(), "框选要修改的墙"); //启用事务 using (Transaction tran = new Transaction(doc, "修正墙")) { tran.Start(); //遍历元素 foreach (Wall wall in elems) { //如果墙体被锁定,则不对墙体进行修改 if (!wall.Pinned) { //参数:顶部偏移、无连接高度、底部偏移 Parameter wallTopOffset = wall.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WALL_TOP_OFFSET); Parameter wallHeight = wall.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WALL_USER_HEIGHT_PARAM); Parameter wallBaseOffset = wall.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WALL_BASE_OFFSET); try { //创建射线计算距离 RayTool rt = new RayTool(doc, wall, view); //初始墙高及初始底偏移 double height = wallHeight.AsDouble(); double baseOffset = wallBaseOffset.AsDouble(); //计算正确的墙高及正确的底偏移 switch (rt.ReturnState) { //顶部底部均有数据返回 case 2: baseOffset = height / 2 + baseOffset - rt.BaseDistance; height = rt.TopDistance + rt.BaseDistance; break; //仅顶部有数据返回 case 1: height = height / 2 + rt.TopDistance; break; //仅底部有数据返回 case -1: baseOffset = height / 2 + baseOffset - rt.BaseDistance; height = height + wallBaseOffset.AsDouble() - baseOffset; break; } //调整墙参数 if (wallTopOffset.IsReadOnly) { wallHeight.Set(height); } else { wallTopOffset.Set(height + baseOffset - wallHeight.AsDouble() - wallBaseOffset.AsDouble() + wallTopOffset.AsDouble()); } wallBaseOffset.Set(baseOffset); } catch { //error } } } tran.Commit(); } return Result.Succeeded; } } //墙过滤器 class AWallSelection : Autodesk.Revit.UI.Selection.ISelectionFilter { public bool AllowElement(Element elem) { if(elem is Wall) { return true; //Wall wall = elem as Wall; //if (wall.StructuralUsage == Autodesk.Revit.DB.Structure.StructuralWallUsage.NonBearing) //{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public bool AllowReference(Reference reference, XYZ position) { return false; } } //使用射线法检测距离 class RayTool { public RayTool(Document document,Wall wall,View3D view3D) { //射线过滤器 IList<ElementFilter> filterList = new List<ElementFilter>(); ElementCategoryFilter filter1 = new ElementCategoryFilter(BuiltInCategory.OST_Floors); filterList.Add(filter1); ElementCategoryFilter filter2 = new ElementCategoryFilter(BuiltInCategory.OST_StructuralFraming); filterList.Add(filter2); ElementCategoryFilter filter3 = new ElementCategoryFilter(BuiltInCategory.OST_Ceilings ); filterList.Add(filter3); LogicalOrFilter filter = new LogicalOrFilter(filterList); //创建射线 ReferenceIntersector referenceIntersector = new ReferenceIntersector(filter, FindReferenceTarget.Face, view3D); referenceIntersector.FindReferencesInRevitLinks = true; //到顶部距离 TopDistance = 0; //到底部距离 BaseDistance = 0; foreach (XYZ p in GetRayOriginPoints(wall, 5)) { ReferenceWithContext rwc0 = referenceIntersector.FindNearest(p, new XYZ(0, 0, 1)); if (rwc0 != null) { double distance = rwc0.Proximity; if (distance > TopDistance) TopDistance = distance; } ReferenceWithContext rwc1 = referenceIntersector.FindNearest(p, new XYZ(0, 0, -1)); if (rwc1 != null) { double distance = rwc1.Proximity; if (distance > BaseDistance) BaseDistance = distance; } } } /// <summary> /// 获取用于作射线的点列表 /// </summary> /// <param name="wall">测量的墙</param> /// <param name="pointNumber">测量的点数量</param> /// <returns></returns> IList<XYZ> GetRayOriginPoints(Wall wall, int pointNumber) { //获取用于计算的线段(墙的水平中线) Curve wallLocationCurve = (wall.Location as LocationCurve).Curve; //获取墙的一半高度 double h = wall.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WALL_USER_HEIGHT_PARAM).AsDouble() / 2 + wall.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WALL_BASE_OFFSET).AsDouble(); //获得对应的点 IList<XYZ> originPoints = new List<XYZ>(); double pointParameter = 0.05; XYZ p = PointAtParameter(pointParameter); originPoints.Add(new XYZ(p.X, p.Y, p.Z + h)); double pace = (0.95 - pointParameter) / (pointNumber - 1); for (int i = 0; i < pointNumber - 1; i++) { pointParameter += pace; p = PointAtParameter(pointParameter); originPoints.Add(new XYZ(p.X, p.Y, p.Z + h)); } return originPoints; //根据参数在线上获得点 XYZ PointAtParameter(double parameter) { XYZ p1, p2; //判断线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Line line = wallLocationCurve as Line; if (line != null) { p1 = line.GetEndPoint(0); p2 = line.GetEndPoint(1); return new XYZ(p1.X + parameter * (p2.X - p1.X), p1.Y + parameter * (p2.Y - p1.Y), p1.Z + parameter * (p2.Z - p1.Z)); } else { Arc arc = wallLocationCurve as Arc; if (arc != null) { p1 = arc.GetEndPoint(0); p2 = arc.GetEndPoint(1); XYZ c = arc.Center; double r = arc.Radius; XYZ v1 = new XYZ(p1.X - c.X, p1.Y - c.Y, p1.Z - c.Z); XYZ v2 = new XYZ(p2.X - c.X, p2.Y - c.Y, p2.Z - c.Z); double angle = v1.AngleTo(v2) * parameter; if (arc.Normal.Z == -1) angle = -angle; double x1 = c.X + (p1.X - c.X) * Math.Cos(angle) - (p1.Y - c.Y) * Math.Sin(angle); double y1 = c.Y + (p1.X - c.X) * Math.Sin(angle) + (p1.Y - c.Y) * Math.Cos(angle); return new XYZ(x1, y1, c.Z); } } return null; } } public int ReturnState { get { if (TopDistance > 0 && BaseDistance > 0) { return 2; } else if (TopDistance > 0 && BaseDistance <= 0) { return 1; } else if (TopDistance <= 0 && BaseDistance > 0)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 public double TopDistance { get; } public double BaseDistance { get; } }
在项目中实际使用后效果也还可以,面对比较常规的地方都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建筑出现沉降或者在一些不同梁高的梁交接的地方会出现与结构梁板相交的问题,这些地方实际是要通过编辑墙轮廓进行修正的,所以还需要考虑检测这些相交的地方,然后对墙轮廓进行自动修正。然后还忽然想到一个斜板斜梁的问题。嗯~坑先挖下,看什么时候能抽出时间回来填吧。
在revit中项目浏览器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功能,无论是浏览、建模、优化、计算等等任何与视图相关都离不开项目浏览器。因此项目浏览器的层级划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revit机电专业模板中默认提供了几个水暖常用的子规程层级,但实际项目上的划分层级远不止那么简单,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添加多个子规程层级。
添加一个项目参数(可以看到revit自带的“子规程”也是通过项目参数实现的)
创建名为“二级子规程”的项目参数,选择文字类型,勾选视图类别
选中需要设置二级子规程的视图
手动输入二级子规程名称,例如:消防、喷淋、监控、火灾报警等等
下次就可以在下拉列表中快速选择了
但此时我们发现,项目浏览器中的树状列表,依然没有显示二级子规程,这是因为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下浏览器组织的设置
这里就是我们控制项目浏览器组织结构的核心功能,默认机电模板都是按专业划分的,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可以勾选切换到按专业划分
点击“编辑”按钮,开始对组织层级树进行分级和排序的编辑
在“成组和排序”页签下我们可以看到,子规程已经做为了第一组排序方式
依样画葫芦我们在第二行设置“二级子规程”就可以了
revit一共提供了6级的浏览器组织树,会按由上至下按优先级排序
这时我们就可以在项目浏览器中看到二级子规程了,是不是非常方便呢
利用同样的方式我们还可以根据项目的复杂度添加更多层级子规程来细分和管理视图
合理的进行项目浏览器组织树的管理,对我们工作和协同的效率提高非常有帮助
Revit2019新功能如何显示限制条件?Revit2019在视图中临时查看尺寸标注和对齐限制条件,以解决或修改模型中的图元。在视图控制栏上单击(显示限制条件)。“显示限制条件”绘图区域将显示一个彩色边框,以指示处于“显示限制条件”模式。所有限制条件都以彩色显示,而模型图元以半色调(灰色)显示。
注:若要更容易地查看该模式中的限制条件,请确保“细线”显示选项未被选中(“视图”选项卡“图形”面板(“细线”)。
选择限制条件以高亮显示受约束的图元。在以下示例中,若选择左侧的限制条件,则受约束的2个墙和2个窗也会高亮显示。
可选:只需删除或解锁即可移除限制条件。
注:在草图模式下为图元添加的限制条件以半色调颜色显示。双击图元以进入草图模式来修改或移除限制条件。
在“视图控制栏”上,单击以退出“显示限制条件”模式。
导读
通过引入BIM技术,建立BIM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管道工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BIM的管道工厂化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建立BIM数据中心作为各参与方协同工作的统一数据源。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获取上游设计阶段的建筑、结构及机电模型信息,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管道预制构件的自动深化设计方法,包括深化设计中管道划分、支架设计和管组拼装这3个核心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一个面向管道预制构件的设计系统,着重讨论其3个主要技术特点:模型可视化、递进式参数化建模以及模型信息共享并将该系统应用在2个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中。
1、问题描述
Revit编辑时为什么显示不安全的编辑状态?与中心文件不能同步?
2、解决方法:
A:选项对话框中设置对方的用户名
B:创建新的本地文件“打开中心文件,另存为本地文件
C:工作集:不可编辑后,释放编辑权限后,同步,关闭
D:将选项对话框中的用户名改回自己的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在概念设计环境中,放样融合要基于沿某个路径放置两个或者多个二维轮廓而创建。轮廓由线处理组成,而线处理垂直用于定义路径的线,轮廓可以开放、闭合或者是两者的组合。与放样形状不同,放样融合无法沿着多段路线路径创建。
(1)新建概念体量,选择“公制体量”。
图1
(2)单击“样条曲线”默认以模型线开始,绘制一条路径。设置参照点的工作平面,然后依次绘制轮廓。
图2
图3
图4
(3)选中样条曲线和3个轮廓,单击“创建形状”(实心)。
图5
图6
(4)选中形状图元,单击“透视”,在透视模式下可以单击“修改丨形状”选项卡下的“编辑轮廓”对放样融合形状的路径和轮廓进行修改。
图7
图8
总结;
1.体量中的放样融合,轮廓线所在的面在该点垂直于定义路径的线。
2.体量中放样融合仅支持单段线路径,同时存在开放和闭合轮廓,很容易产生自相交,成功生成形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Revit中如何用体量创建立体圆环?随着目前建筑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其设计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采用Revit软件在创建立体圆环时,一般会用族来创建放样,那么当我们有建筑成立体圆环状并且需要加幕墙时,我们就要用体量来做立体圆环,那么如何用体量做立体圆环呢?步骤如下:
1、在平面位置画一个圆,为圆环粗细
2、在圆环的圆形位置画一条直线,这里我们在创建体量的时候将直线看作轴线
3、选中圆和直线,创建体量
创建完该体量,将体量载入到项目中添加幕墙即可。
文章来源: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属性”、“项目浏览器”窗口如果不固定在Revit界面上,这时候移动、放大、缩小Revit窗口,都会导致“属性”、“项目浏览器”窗口偏离,这往往会带来操作的不方便。那么如何固定窗口呢?(详见问题视频)
小编收集了大家比较常见的3种界面风格,现在一一为大家讲解!
第一种
Revit中最常见的界面风格就是左右两边各固定一个窗口,只要拖动属性窗口,鼠标移至最左(右)的灰色边框即可。注意:是鼠标噢!!!!不是属性窗口边框。
第二种
有的小伙伴又问了,我比较喜欢窗口都统一在左边(或者右边),那这样怎么操作呢?(详见图1)
(图1)
首先,需要一个窗口先固定在右侧,然后再拖动需要移动面板,把鼠标移动到右下角红色标识处(松手)即可(详见图2)。
(图2)
第三种
还有小伙伴喜欢这样子画图风格,两个窗口都固定在一侧,但是其中一个窗口折叠。(详见图3)
(图3)
想要这样的效果,当然还是需要先将一侧窗口固定!然后移动需要变化的窗口,把鼠标移动到右侧2窗口范围内,这是会出现虚框,松开右手即可!!!(详见图4)
(图4)
(技术中心陈琳)
在学习Revit软件的过程中,一些学习的朋友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就来讲解一下Revit如何创建组?
项目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放置重复相同构件组的情况,如何快速的放置这些相同的“组”呢?
文章来源: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今天,我们将通过BIM工具(Revit软件)制作一种阶形截面条形基础的建模设计。 在工程施工中,条形基础抗弯、抗剪性能好,因此可在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的情况采用。常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 设计参数 基底宽度B:用以控制基础底部宽度; 基底高度H1:用以控制基础底部高度; 基顶宽度B1:用以控制基础顶部宽度 基顶高度H2:用以控制基础顶部高度; 制作步骤 第 1 步 新建“基于线的公制常规模型”的族文件,选择放样命令绘制其长度路径,其长度参数族文件已设置。 第 2 步 完成路径绘制后,选择绘制轮廓后进入右立面,绘制参照线,绘制条形基础外轮廓,同时将轮廓线锁在参照线上。绘制完成后创建参数,基底宽度B、基底高度H1、基顶宽度B1、基顶高度H2的参数设计。 第 3 步 最后在属性面板内为创建好的模型,创建材质参数,完成参数化模型的创建。Revit怎么新建条形基础?Revit的一种阶形截面条形基础的建模设计
使用revit的朋友们都体会过,当我们使用剖面命令进入剖面视图的时候,出现如下问题:
1.视图比例,详细程度,视觉样式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2.出现其他的剖面视图符号,影响视图效果
3.由于模型链接,标高重叠
4.建模使用的参照平面依旧存在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将视图比例,详细程度,视觉样式设置为自己所需要的
使用VV命令,进入“注释类别”,将“剖面”与“参照平面”的勾号去掉
使用VV命令,点击“revit链接”选项,进行“自定义”处理,将链接的revit模型中的“注释类别”——“标高”前面的勾号去掉。
实现以下剖面效果
点击“视图”——“视图样板”——“从当前视图创建样板”
创建“剖面视图样板”,在视图属性中勾选所需选项
进入新的剖面视图
大家可以发现,新的剖面视图依旧混乱,如上图所示,点击“视图样板”
应用“剖面视图样板”,则新剖面无需重复设置,就达到较好的剖面效果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刚接触Dynamo,发现Dynamo节点可以直接读取墙体的实例参数,无法直接读取类型参数,试着使用Python节点,来实现读取墙体类型参数。
1、首先在项目中绘制一段墙体,在Dynamo中读取墙体参数信息,“Element.GetParameterValueByName”节点只可以读取墙体的实例参数:
2、利用“PythonScript”节点编辑,读取墙体的类型参数:
3、变量“wall”是解封以后的墙体,Revit图元在Dynamo中是被封装的,需要解封才能使用,“wallWidth”是墙体厚度,由于结果是英尺,所以需要乘以304.8转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