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基与基础工程
(一)独立基础
1.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
事项 单侧下沉、结构开裂的情况,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示例照片
问题照片 正确做法照片
原因分析 1、土层厚度或强度不均:地基下不同部位的土层厚度或承载力存在差异,导致基础在不同部位产生 不均匀沉降。地基中存在不同压缩性的土层,软土层在荷载作用下压缩量大,硬土层压缩量小,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
2、施工过程中,基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或者混凝土质量不佳,导致基础承载能力降低,从而引发 不均匀沉降。施工前地基未进行有效处理,特别是在软弱地基或填土上施工时,地基未经过充分的压实或加固,容易导致沉降不均。
3、地下水位的变化,尤其是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可能导致地基土层的固结,进而引起不均匀沉降。由于地下水或排水问题,导致土壤湿度变化,使得不同部位的土体收缩或膨胀程度不同,导致基础沉降不均。
4、邻近的建筑施工或地下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基土层的扰动,导致独立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由于水 流、地下水渗流等原因,可能导致地基土层的侵蚀,从而引发沉降问题。
防治措施
1、对于地基土层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采用地基加固措施,如换填土、预压、注浆加固、CFG 桩、灰土桩等,来提高地基的均匀性和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均匀沉降问题。
2、在基础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浇筑和质量,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引 起的沉降。在施工前,做好地基的预处理工作,特别是对软弱地基,需进行充分的压实、排水和加固,防止施工后的沉降不均。
3、控制和监测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位的剧烈波动对地基土层的影响。如果必须降低地下水位,应 采取措施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采取防渗漏和排水措施,防止地基土层受到水侵蚀或湿度变化引起的沉降。
4、在发现不均匀沉降后,可以通过注浆的方式在地基下部进行补强,减缓或停止沉降差异。
(二)筏形与箱型基础
1.均质性差,施工冷缝
事项 均质性差,存在施工冷缝
示例照片
问题照片 正确做法照片
原因分析 1、由于浇筑过程中的时间间隔过长,导致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无法很好地结合,形成冷缝。
2、浇筑作业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连续进行,施工安排不当,导致前一部分混凝土已经初凝而后一部分 才开始浇筑。
3、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或发生中断,导致已经浇筑的混凝土部分发生初凝,再浇筑新 的混凝土时形成冷缝。
4、局部区域振捣不充分,导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不良,进而产生冷缝。
5、浇筑过程中温差较大或施工环境温度较低,前一部分混凝土迅速凝结,而后一部分混凝土浇筑时 无法与前一部分形成良好结合。
6、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没有按要求留置施工缝,或者未能及时处理已浇筑混凝土表面,导致结
合面不理想。
防治措施 1、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连续进行,避免中途停歇。合理安排施工班次,保证浇筑过程中没有长时间 的间隔。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并确保每一段混凝土都能在前一段初凝前完成。
2、提前协调混凝土供应商,确保混凝土能连续供应,尤其在浇筑关键阶段,避免因材料供应中断而 产生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无法连续供应混凝土,应采取措施如增加混凝土搅拌车的数量或储备混凝土,以减少时间间隔。
3、根据施工环境的温度条件,选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新 旧混凝土之间能够良好结合。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可以采用保温措施,避免前一段混凝土过早凝结。
4、确保在浇筑过程中充分振捣,特别是在新旧混凝土结合处,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避免 冷缝产生。
5、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应处理好接缝处的表面,如凿毛、清理表面浮浆,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有 良好的结合。
6、在气温较高时,可以采用降温措施,如在浇筑前先对模板洒水降温,防止混凝土因温度过高而快 速失水,导致过早凝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