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机电工程标准化施工》147页培训PPT课件.ppt

资源简介/截图: 中建五局,施工工艺,施工管理,机电安装工艺,机电工程,标准化,工程技术
机电工程标准化施工 目录 一、机电概况及施工流程 二、库房布置及材料堆放 目录 三、预留预埋施工工艺 四、电气工程施工工艺 五、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 六、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LTD 一、机电概况和施工流程 AE 以信为本以和为贵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DIVISION.CORP.LTD …




2015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

资源简介/截图: 2015,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设计概算,造价资料
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2015) 目录 总则 第一章工程分类及工程概算组成 第二章概算文件组成内容 第一节概算正件组成内容 二、 编制说明 二、工程部分概算表 第二节概算附件组成内容 第三节投资变化原因分析报告 第三章项目组成及划分 第一节项目组成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第四部分施工临时工程 第五部分独立费用 第二节项目划分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第四部分施工临时工程 第五部分独立费用 第四章费用构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建筑及安装工程费 第三节设备费 第四节独立费用 第五节预备费及建设期融资利息 第五章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 第一节基础单价编制 第二节建筑、安装工程单价编制 第三节分部工程概算编制 第四节分年度投资及资金流量 第五节总概算编制 第六章概算表格 第七章投资估算编制 总则 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我省地方水利水电工 程项目投资管理,完善造价管理制度,规范编制依据,提高概 (估)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建标[2013]44号“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的通知”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的有关规定,在鲁水定字[2000]1 号文发布的《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 准》(试行)和《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 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省水利水电工程自身行业特点,制定本编 制办法.它是编制和审批我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估算、概算、预算 的依据,也是编制我省水利水电工程标底和投标报价的指导性标 准. 二、本办法适用于我省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小型工程可参照本标 准编制.国家审批的项目应按水利部颁布标准执行. 三、工程设计概(估)算应按编制年的政策及价格水平进行编制. 四、本办法为工程部分投资的编制办法. 五、工程设计概(估)算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工程(造价)咨 询单位负责编制,校核、审核人员必须具备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或 水利部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 六、本办法由山东省水利建设经济定额站负责管理与解释. 第一章工程分类及工程概算组成 (1)水利工程按照丁程性质划分为枢纽T程和其他水利工程两大类. 具体划分如下: 水库 水电站 枢纽工程{大型独立泵站 大型拦河水闸 其他大型独立建筑物 水利工程 引、调水工程(含灌溉骨干工程) 堤防工程 其他水利工程<河湖整治工程 灌溉田间工程 其他 (2)水利工程概算项目划分由工程部分、专项部分两部分构成. 1)工程部分: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 及安装工程、施工临时工程、独立费用. 2)专项部分:建设征地移民补偿、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 程及其他.其他可根据需要计列,如水文设施工…




GB/T 50532-2021 煤炭工业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UDC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532一2021 煤炭工业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设计标 准Design standard for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repair facilities in mining area of coal industry2021一06一28 发布 2021一12一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联合发布785511521c4ef14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5〕27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 国际标准和国 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基本规定、矿区机 电设备修 理设施 、总图运输 、厂区建筑、供配电和智能化、供暖通风、给水排 水与消防、节能 、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 、技术经济等。
本标准修订 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 :增加 了采掘机械修理车间和无轨 胶轮车修理车间两节,调整了“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大修理劳 动量指标”和“液压支架、单体液压支柱大修理面积指标”,删除了 “矿区 自营标准轨距铁路车辆修理厂”一章 ; 2.总图运输:增加了厂区防洪设计要求 ,增加了矿区机电设备 修理设施用地面积应执行 的规定 ; 3.厂区建筑:增加了改建和扩 建厂区建(构)筑物经加固改造 后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增加 了钢结构房屋的内容 ,调 整了行政 、 生活设施 的面积指标 ; 4.供配电和智能化 :增加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 的内容 ; 5.供暖通风 :增加 了行政 、生活建筑供暖系统热媒 的要求 ,增 加了厂区供热系统设置必要的供热调节装置、热量表 的要求 ,增加 了厂区行政 、生活建筑空气调节设施的要求 ,增加了关 于厂区建筑 防烟排烟的要求 ; 6.给水排水 与 消防 :增 加 了引 用 的设计 规 范,调 整 了部 分 数据 ;
7.节能:增加、更新了引用的标准; 8.职业安全卫生:更新了引用的标 准,增加了防尘的要求; 9.环境保护:更新了引用的标准,增加了对固体废弃物处置 的 内容。本 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负责 日常管理工作 ,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 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 送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江苏省南京 市浦口区浦东路 20号,邮编:210031)。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煤炭工业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提高煤炭工业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设计质量,统一技术要求,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为井工开采的煤矿和选煤厂服务的新建、改 建、扩建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工程设计。 1.0.3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应根据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规模 进行设计 ,可按矿区建设进度对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需要 ,一次或 分期建设。 1.0.4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 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 本 规 定2.0.1 新建的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宜由修理车间和相应的辅 助设施组成,并应根据机电设备修理量和专业化协作条件进行 设置。 2.0.2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在现有能力不足时,可部分新建、 扩建或改建。 2.0.3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供电、供热、供水、排水、消防、通 信、污水处理及场外道路等公用工程宜与矿区其他辅助企业集中 设 置 。 2.0.4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承担的任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矿区机电设备的大修理和一般检修; 2 除零星配件外,新建厂原则上不制造 配件; 3 除 U型钢可伸缩支架、锚杆外,不制造其他 产品。 2.0.5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修理任务范围宜按本标准附录 A的规定执行 。 2.0.6 机电设备修理工作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械设备修理量宜按被修理设备的台数和质量 计算; 2 电气设备修理量宜按设备的台数、容量和质量计算;
3 U型钢可伸缩支架宜按架数和质量计算。 2.0.7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年修理任务量应按设备的使用数 量(不包括备用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械、电气设备的修理量应按设备的 修理周期和使用年限 计算 ;2 机械设备的修理周期和使用年限宜按本标准附录 B 执行 ;
3 电气设 备 的 修理 周 期 和使 用 年 限宜 按 本标 准 附 录 C 执行 ;4 U型钢可伸缩支架的制造量宜按矿井的掘进率和支架的 使用年限计算。 2.0.8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工作制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一班制,修理量大时可采用二班制;
2 连续作业的设备应采用三班制。 2.0.9 矿区机电设备修理设施的工艺设备设计年时基数宜按表 2.0.9一1确定,工人设计年时基数宜按表 2.0.9一2确定。




GB 50810-2012 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pdf

资源简介/截图: GB 50810-2012 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954a0647dc822fb8380df50e2c8374e7

1总则
1.0.1为统一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原则和标准,适应煤炭行业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为煤炭工业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矿井露天矿选煤厂区机电设备修理厂、煤炭集装站、矿区辅助、附属企业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永冻以及其他地质特殊地区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
1.04煤炭工业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给水
2.1水源
2.1.1 永久供水水源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用水量、用水水质要求及水资源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征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取得“取水许可证”
2生活用水水源宜选择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地下水
3选择矿区井田范围内或井田边界附近地下水作为水源,在计算供水量时,应根据矿井开采对水源供水量的影响程度,在供水水源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可靠供水量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0 的衰减系数。
4在干旱、易沙化等生态脆弱区,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避免地下水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5 井下水、疏干水、矿坑排水及生产、生活污废水应作为生产用水水源进行利用。经过处理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井下
水可作为生活用水水源。6 在严重缺水地区,宜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2.1.2 永久供水水源工程设计,应有相应的水文和水文地质资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地下水作水源时,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有经过审批的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初步设计阶段应有经过审批的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有经过审批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水源勘探勘察资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 的有关规定。确无相关资料时,可按煤田地质报告中的水文地质内容和本区内相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其他企业




DBJ43/T 344-2019 湖南省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规 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UDC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43/T344-2019
备案号J14770-2019
湖南省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dding Elevators to Existing Multi-store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
2019-06-17发布
2019-12-01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43/T 344-2019,DBJ43/T 344-2019规范,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规程,湖南旧房安装电梯规范,湖南省,湖南省_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规程,DBJ43/T 344-2019 湖南省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规程.pdf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19年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湘建科函2019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术语;3.基本规定4.总平面;5.建筑;6.结构;7.机电设备;8.施工与验收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了规范和指导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结合湖南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湖南省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在建筑外部增设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既有多层住宅建筑 existing multi-storey- residence
已经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或质量验收,实现或部分实现使用功能的多层住宅建筑。
2.0.2适老化改造retrofitting for the elderly
为适应老年人生活需求而进行的改造。
2.0.3轿厢car
电梯的一部分,用以运送乘客和/或其他载荷。
2.0.4机房 machine room
安装一台或多台驱动主机及其附属设备的专用房间。
2.0.5井道well
保证轿厢、对重(平衡重)和/或液压缸运行所需的建筑空间。
注:井道空间通常以底坑底、井道壁和井道顶为边界。
2.0.6结构安全评估structural safety assessment
根据设计要求,对既有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调查、检测、验算、分析和评定,并做出评估结论。
2.0.7结构加固strengthening of structure
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增设电梯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DBJ43/T 393-2022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 准.pdf(附条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UDC
DBJ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43/TXXX-2022
P 备案号XXXXX-2022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fire quality control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XX 发布
2022-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DBJ43 /T 393-2022,市政工程,房屋建筑,消防质量,湖南省,DBJ43/T 393-2022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技术标准.pdf(附条文说明)前言
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9年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湘建科函〔2019)XX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5.总平面布置;6.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7.建筑主体结构防火;8.建筑外墙、屋面保温和外装饰防火;9.建筑内部装修防火;10.安全疏散:11.消防电梯;12.消防水灭火系统;13.气体灭火系统;14.细水雾喷水灭火系统;15.建筑灭火器;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7.防排烟系统及通风空调防火;18.消防电气及电气防火;19.轨道交通工程;20.市政基础设施工程;21.防爆;附录A~F。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涉及专利管理办法》(建办标〔2017)3号)文件要求,主编单位声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情况,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涉及到专利技术请及时与编制组联系。
本标准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地址:长沙市雨花区洞井街道高升路268号和馨佳园4栋302,邮政编码:410000,联系邮箱:249816936qq.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 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本标准参编单位: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邵阳市消防工程质量监督站 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建工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得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裕锦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狮门安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六建机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湘建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编制人员:汤新辉 幸超群 吴大华 冯昱熹 朱珏琳 胡二中 周乐 周宏群 李云 朱正荣 彭琳娜 张明 周亭 王毅夫 周仕 伍平 赵思亮 吕清柏 易小红 张保超 奉文辉 刘维 徐智 张进才 谢书松 贺轩毅 陈凌凯 杨文芳 黄辉 刘鑫铭 关酢壬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沈蒲生 刘玉辉 方厚辉 陈大川 李建 黄沙滨 帅卫红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加强不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提升消防工程质量,指导消防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等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的民用建筑、厂房、仓库等房屋建筑和市政道路、人行地下通道、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排渍泵站、能源站、市政遂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消防质量控制。
1.0.3本标准不适用于古建筑、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以及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消防质量控制。
1.0.4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消防质量控制及消防检验检测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房屋建筑Building construction
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2.0.2市改工程Municipal engineering
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
2.0.3消防质量Fire quality
房屋建筑和市改工程实体满足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质量验收规范和消防设计文件等方面的特性总和。
2.0.4消防工程Fire engineering
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避难、逃生等消防安全有关的工程。本标准包含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建筑主体结构防火:建筑外墙、屋面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建筑内部装修防火;安全疏散:消防电梯;消防水灭火系统;细水雾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及通风空调防火;消防电气: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防爆工程及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工程等。
2.0.5实体检验In-situ inspection
相关分部工程完工后,对涉及工程项目整体消防安全和使用功能影响较大的建筑构造、重点部位进行现场核对,核查其是否满足消防技术标准、质量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所进行的活动。
2.0.6建筑消防设施检测Testing for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of building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利用特定的检查测量器具和方法,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避难、逃生等消防安全有关的消防设施进行的现场检查和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所进行的活动。
2.0.7建筑分类Architectural classification
建筑根据一定的特性划分的类别。
2.0.8耐火等级Fire resistance rating
依据建筑分类划分,是衡量建筑物整体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
2.0.9总平面布局General layout
整个建筑基地的总体布局,表示新建建(构)筑物的位置、朝向以及周围环境(原有建(构)筑物、交通道路、绿化、地形等)基本情况。具体指建筑物与其他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等。
2.0.10避难层(间)Ref1 ge floor(room)
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2.0.11安全出口Safety exit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3基本规定
3.1质量管理
3.1.1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消防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查检验制度。
3.1.2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消防设计技术交底,并应有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按审查合格的消防设计施工图等技术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应对更改的相关内容重新申请审查。
3.13实行工程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对消防工程承担监理责任。未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履行相关规定赋予的监理职责。
3.1.4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对施工现场消防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运用到工程监理工作中。
3.1.5工程项目的消防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等级资质。实施总承包的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应对消防工程施工质量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应加强对分包单位的消防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指导。
3.1.6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包括消防内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消防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消防专项施工方案应经工程监理(建设)单位审批。监理单位应编制包含消防内容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监理规划应由监理单位总工程师审批,监理实施细则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3.1.7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方案,必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
3.1.8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操作培训。
3.19工程项目的消防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要求。
2各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记录。
3相关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签证。3.2施工质量验收划分
3.2.1工程项目消防施工质量按子单位工程进行验收,消防子单位工程宜划分为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2.2分部工程由若干使用性质或功能相近的分项工程组成。分项工程可按使用性能、功能单一的原则进行划分。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施工作业队伍等进行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详见本标准附录A。3.3材料设备管理
3.3.1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规定。
3.3.2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应按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进场验收:分部工程验收时,进行汇总记录。
3.3.3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应提供合格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验、见证取样检验。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资料:
1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应查验其出厂合格证(或质保书)和由具有法定资质的认证机构出具的强制认证证书、型式检验报告。
2尚未制定相关标准的消防产品,应查验其出厂合格证(或质保书)和按有关规定经技术鉴定的鉴定证书、型式检验报告。3.4施工质量验收
3.4.1检验批消防施工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与施工员参加。
3.4.2分项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主持(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
3.4.3分部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设计人员参加。4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于用厂房、仓库、民用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的质量控制。
4.1.2厂房、仓库、民用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质量控制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1核查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与设计文件等相关文件的一致性。
2核查成品构件、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复验报告等。
3核查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等文件。
4.2建筑分类
4.2.1核查建(构)筑物的建筑总高度、实际使用性质、生产或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停车(车位)数量等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并满足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4.2.2建筑分类质量控制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核查使用性质、建筑总高度、建筑层数、生产或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停车(车位)数量和总建筑面积等与立项批准文件、设计文件的一致性。
2核查实体建筑使用性质、建筑总高度、建筑层数、生产或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停车(车位)数量和总建筑面积等对照检查或测量验收记录等。
4.3耐火等级
4.3.1核查建筑构件的实体耐火极限与然烧性能是否与设计文件要求的建筑耐火等级相对应并满足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4.3.2建筑构件耐火极限与燃烧性能质量控制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核查构件然烧性能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并满足消防相关技术标准。
2核查实体建筑构件最小截面尺寸、厚度、最小保护层厚度等耐火极限相关指标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并满足消防相关技术标准。(略)




DBJ43/T520-2021 湖南省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移交标准(发布 )

资源简介/截图: UDC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DBJ 43/T XXX-2020
备案号J XXXXX-2020
湖南省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移交标准
Standard of transfer for urban bridge and ancillary facilities in Hunan Province
2020-XX-XX发布 2020-XX-XX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DBJ43/T520-2021,DBJ43/T520-2021 规范,发布稿,城市桥梁,湖南省,湖南省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移交标准,移交标准,附属设施,DBJ43/T520-2021 湖南省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移交标准(发布稿)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移交资料…
5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5.1桥梁结构…
5.2桥面细部构造和检查检修设施…
5.3其他功能性设施…
5.4运营自动监测系统…
5.5管理用房
6移交设施技术状况的检测及评估
7工程缺陷责任期
8城市桥梁安全保护区…
附录A城市桥梁移交协议书…
附录B设施移交清单
附录C成套专用设备移交清单…
附录D移交资料清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1总则
1.0.1为实现城市桥梁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有效对接,规范城市桥梁工程移交,明确移交单位和接收单位的责任,适应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运营和养护管理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扩建、改建和维修加固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竣工移交,以及服役桥梁的管养权限移交。
1.0.3拟移交的城市桥梁及附属设施应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以及安全运营要求。
1.0.4城市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移交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城市桥梁urban bridge
湖南省所辖各市(州)、县所在地及建制镇中城市规划区内连接或者跨越城市道路的,供车辆、行人通行的桥梁以及高架道路(包括轻轨高架部分)。
2.0.2附属设施ancillary facilities
移交范围内与城市桥梁相关联的引道、边坡、管理用房,以及隶属于城市桥梁主体结构的机电、防雷、给水排水、消防、安防、视频监控、运营监测、交通安全等设施,以及检测检修和管养的平台与通道等。
2.0.3移交transfer
移交单位按法定程序将城市桥梁及附属设施的工程实体、档案资料等移交给养护管理单位的工作总称。
2.0.4移交验收acceptance
按本标准相关规定就城市桥梁及附属设施的移交条件所进行的验收,包括对移交资料的完整性、符合性查验,以及对实体设施的抽查检测。
2.0.5管养资料maintenance data
桥梁管养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查阅的技术档案资料,包括规划和拆迁资料、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竣工技术资料、施工监控资料、检测评估资料、养护维修及加固资料、经营管理资料、桥梁养护手册或管养技术要点等。
2.0.6运营自动监测系统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operation
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对桥梁主体结构在受到荷载作用、材料退化、人为因素和气候环境等影响下,所发生位移和产生内力及损坏或劣化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评估的系统。




DBJ43/T 530-2021 湖南省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UDC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P
DBJ 43/TXXX-2021
备案号JXXXXX-2021
湖南省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
Service standard for housing deco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2021-xx-xx发布2021-Xx-Xx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DBJ43/T 530,DBJ43/T 530-2021,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湖南省,DBJ43/T 530-2021 湖南省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1总则
1.0.1为提高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质量,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行为,保护消费者和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住宅室内装饰装修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企业为新建住宅建筑精装修成品房交房提供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的,还应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要求。
1.0.3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南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住宅室内装饰装修housing interior decoration
根据住宅室内各功能区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并结合视觉艺术,达到安全卫生、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空间效果的过程。
2.0.2客户customer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的委托人,可能是最终消费者、也可能是代理人或住宅装饰装修服务供应链内的中间人,本标准内统称为“客户”。本标准中“客户”的含义还包括接受服务的“潜在客户”。
2.0.3企业Enterprise
接受客户委托并向其提供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应具备符合规定要求的相应资质和管理体系,本标准内统称为“企业”。
2.0.4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services ofhousing decoration
企业为实现客户提出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目标、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咨询、设计、施工和售后等过程中,所提供的系统化、规范化服务。
2.0.5方案设计conceptual design
对拟装饰装修住宅的功能完善、使用空间环境安排、总体装饰装修风格、装饰装修材料及机电设备选用等进行构思并提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可能且可行的技术文件,是住宅装饰装修设计全过程的最初阶段。
2.0.6施工图设计construction design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设计,应编制满足材料采购、施工和安装需要的住宅装饰装修施工图设计文件。
2.0.7隐蔽工程concealed works
被其他装饰装修材料遮掩的工程,如电气管线、给排水管线、防水工程、地暖工程、空调通风管线、墙地面的基础处理等。
2.0.8预算报价budget quotation
企业在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或地方工程造价定额、企业定额等编制工程预算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信誉、服务质量、市场价格等进行的报价,经客户确认后可作为合同签约价。
2.0.9保修期defects liability period
装饰装修工程竣工之后,企业对该竣工工程整体或分部分项工程负责保修的期限。3基本规定
3.0.1企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资质的相关要求,并建立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具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资格条件。
3.0.2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施工不应超出住宅分户门以外,不得占用公共空间,不得影响毗邻房屋的安全及使用环境,不得损害公共部位装修和设施。如需临时利用公共空间,位经物业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同意,未经同意不得使用。
3.0.3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应进行设计,并应编制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经客户确认后实施。
3.0.4住宅室内装饰装修使用的材料和部品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以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严禁使用国家和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和淘汰的材料和设备,宜采用取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建设工程材料和节能设备。新建住宅建筑精装修成品房交房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应积极采用取得绿色建材和节能设备。
3.0.5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应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整体性。未经原设计审查确认,不得拆改主体结构,不得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超出设计允许荷载,不得破坏建筑物外立面和围护结构,不得破坏或凿除已有保温隔热层,不得破环建筑物原有的整体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等设施。已鉴定为危险建筑物的,未经加固处理不得进行装饰装修施工。
3.0.6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应采取减少扬尘、噪声等污染的措施,建筑垃圾应在物业管理机构规定的位置集中堆放,及时清运。4交流服务
4.1一般规定
4.1.1企业应建立客户服务制度,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明示制度及真实性承诺;2员工基本礼仪制度;
3客户回访制度和售后服务制度;
4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和赔付制度;
5其他需要告知客户的服务制度。
4.1.2企业应在经营场所向客户明示营业执照、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流程、服务收费标准、设计合同示范文本、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应按规定取得的相关资质证书等。
4.1.3企业应向客户书面出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的详细流程,并履行服务承诺。
4.1.4企业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应佩戴工作卡,宜统一着装。
4.2咨询接待
4.2.1咨询接待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客户咨询过程中应能准确地向客户传达各类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知识。向客户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真实有效,不得虚假宣传。
4.2.2企业应根据咨询服务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咨询服务可采用门店或展会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门店或展会咨询时,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咨询接待场所,环境应整洁舒适;
2采用电话咨询时,企业应设立工作时间有专人接听的咨询服务电话,其余时间宜设置专门的录音电话或传真;
3采用网络咨询时,企业应设立网络咨询服务渠道,客户可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咨询。
4.2.3咨询接待人员应当场解答客户问题,不能当场解答的问题应约定补充解答时间和方式。通过网络和电话通信等方式留言收到的留言咨询问题,应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答复。
4.2.4企业应对有关商品名称、技术术语、工艺描述等方面的用语进行规范统一。
4.2.5咨询接待应保留相关记录。
4.3报修受理
4.3.1企业应专设售后服务部门和专业维修人员,并公布受理报修电话。报修电话可分为工作时间接听或24小时全天候接听。专线接听人员应耐心倾听客户报修情况,做好报修记录并予以跟踪落实。
4.3.2维修人员接到报修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上门勘察。上门勘察前应事先与客户约定具体上门服务时间。
4.3.3维修人员应在上门勘察后制定维修方案,简单的方案可以参照本标准附录A填报维修方案表,复杂的方案应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维修方案应经客户确认后方可实施。
4.3.4维修作业时,维修人员应先做好相关物品及区域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损地板、地砖等相关物品:因家具或其他物品阻挡或影响维修需挪位移动时,维修人员应先征得客户同意,挪移时应避免对其产生损伤,完工后应清理现场并予以复原。维修单应由客户签字确认。
4.3.5企业应规定从受理到上门的最长时限,对于报修的水电等紧急问题城区范围应在4小时内达到现场,其他地区应在8小时达到现场。
4.3.6企业应对所有报修服务的客户进行回访,回访可采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内容应包括是否解决报修故障和达到报修预期、保修人员服务态度、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等。
4.3.7在保修期内,企业可定期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主动服务或回馈活动。




DBJ43/T530-2021 湖南省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发布稿)

资源简介/截图: UDC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43/T530-2021
P 备案号 JXXXXX-2021
湖南省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
Service standard for housing deco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2021-6-11 发布 2021-11-1实施
湖 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DBJ43/T530-2021,DBJ43/T530-2021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湖南省,DBJ43/T530-2021 湖南省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标准(发布稿)目 次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44 交流服务···································································6
4.1 一般规定 ···························································6
4.2 咨询接待 ···························································6
4.3 报修受理 ···························································7
4.4 投诉处理 ···························································8
4.5 客户满意度评价 ··················································95 经济与合同·······························································10
5.1 设计合同 ··························································10
5.2 预算报价 ··························································10
5.3 施工合同 ··························································11
6 设计服务··································································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方案设计 ··························································13
6.3 施工图设计 ·······················································147 施工服务··································································16
7.1 一般规定 ··························································16
7.2 安全施工 ··························································16
7.3 施工管理 ··························································17
7.4 工程验收 ··························································18
7.5 项目结算 ··························································20
7.6 保修 ································································21
附录 A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维修方案表·························23
附录 B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满意度测评表 ······················24
附录 C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设计需求沟通登记表·············26
附录 D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预算报价单·························27
附录 E 客户提供材料设备明细表 ·····································28
附录 F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现场勘测基本项目表 ·············29
附录 G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现场施工安全措施······················30
附录 H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要求················33
附录 I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使用说明书································37
附录 J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保修单································38
本标准用词说明 ·····························································39
引用标准名录 ································································40
附:条文说明 ································································411 总则
1.0.1 为提高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质量,规范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行为,保护消费者和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住宅室内装饰装修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企业为新建住宅建筑精装修成品房交房提供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的,还应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要求。
1.0.3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南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
2.0.1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 housing interior decoration
根据住宅室内各功能区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并结合视觉艺术,达到安全卫生、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空间效果的过程。
2.0.2 客户 customer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的委托人,可能是最终消费者、也可能是代理人或住宅装饰装修服务供应链内的中间人,本标准内统称为“客户”。本标准中“客户”的含义还包括接受服务的“潜在客户”。
2.0.3 企业 Enterprise
接受客户委托并向其提供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应具备符合规定要求的相应资质和管理体系,本标准内统称为“企业”。
2.0.4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服务 services of housing decoration
企业为实现客户提出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目标、提升客户满意度,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咨询、设计、施工和售后等过程中,所提供的系统化、规范化服务。
2.0.5 方案设计 conceptual design
对拟装饰装修住宅的功能完善、使用空间环境安排、总体装饰装修风格、装饰装修材料及机电设备选用等进行构思并提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可能且可行的技术文件,是住宅装饰装修设计全过程的最初阶段。
2.0.6 施工图设计 construction design
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设计,应编制满足材料采购、施工和安装需要的住宅装饰装修施工图设计文件。
2.0.7 隐蔽工程 concealed works
被其他装饰装修材料遮掩的工程,如电气管线、给排水管线、防水工程、地暖工程、空调通风管线、墙地面的基础处理等。
2.0.8 预算报价 budget quotation
企业在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或地方工程造价定额、企业定额等编制工程预算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信誉、服务质量、市场价格等进行的报价,经客户确认后可作为合同签约价。
2.0.9 保修期 defects liability period
装饰装修工程竣工之后,企业对该竣工工程整体或分部分项工程负责保修的期限。




DBJ43/T 206-2021 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DBJ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43/TXXX-2021
备案号JXXXXX-2021
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s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ngineering in Hunan Province
2021年X月X日发布202X年X月X日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DBJ43/T 206,DBJ43/T 206-2021,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湖南省,DBJ43/T 206-2021 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总则
1.0.1为加强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包括士建工程验收、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联合式运转验收和峻工验收。
1.0.3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湖南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
2.0.1污水处理厂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污水、污泥进行净化、处理的场所,又称水质净化厂、再生水厂。
2.0.2检验inspection
对标准所列项目进行量测、检查、试验,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2.0.3脸收acceptance
在施工单位自检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上,由工程质量脸收责任方组织,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参加,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及其隐蔽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对技术文件进行审核,并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格标准作出确认。
2.0.4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对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对检验批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
2.0.5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0.6检验批inspection lot
按相同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抽样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2.0.7缺陷defect
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设计及技术标准要求的检脸项目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2.0.8严重缺陷serious defect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2.0.9功能性试验functional test
对污水处理厂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进行测试检验的过程。
2.0.10单机试运转single trial operation
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的运转试验过程。
2.0.11联合试运转combined trial operation
为验证系统安全可靠,系统处理设施、设备带负荷联动试车的运转试验过程。
2.0.12竣工脸收completion acceptance
污水处理厂联合试运转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进行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应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相关管理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2.0.13返修repair
对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部位采取的整修等措施。
2.0.14返工rework
对施工质量、设备质量、性能要求不符合标准规定、设计要求的部位采取的更换、重新制作、重新施工等措施。
2.0.15格栅设备bar screen
拦截污水中较大尺寸漂浮物或其他杂物的设备。2.0.16曝气设备aeration facility
将空气中的氧气转移到曝气池的液体中,以供给好氧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量,同时对池内水体进行混合的设备。
2.0.17排泥设备sludge discharging facil ity
用机械吸泥或刮泥的方法排除净水构筑物内沉淀污泥的设备。
2.0.18一体化设备integrated equipment
将污水处理中的多个工艺环节、主要工艺设备、控制系统集成的具有一定处理功能或提升功能的成套装备。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勘察、监理、
运营等单位参加。
3.1.2建设单位应组织制订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计划,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验收的组织形式;
2验收依据的标准、文件;
3验收的步骤和程序;
4验收的时间、进度、计划;
5验收合格的标准。
3.3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和检测工具等应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合格使用期限内。
3.1.4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检验方法应包括观察检查、检查各类记录、检查试(检)验报告和实测实量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察检查应采取观看、触碰、扳动、涂抹发泡液等方法对工程的外观、气味、状态、方位、严密性等属性进行查验;
2检查各类记录应包括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施工过程资料、监理检验记录、开箱检测、进场验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应核对监理检验记录、验收记录等记录中的时间、地点、具体项目内容、验收部位、参加的人员及分工,记录应为书面记录,附有完整的参与人员签名,应有完整、明确的检查结果、工作安排和要求;
3检查试(检)验报告应包括检查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出具的试验、实验、检测等报告,应核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时间、对象和项目内容等,试验、实验、检测等报告应有明确的结论;
4实测实量应包括通过各种工具、仪器等对工程的外形尺寸、结构性能及设备的安装精度等进行的量测,应记录环境状况、设备仪器状况、检查项目内容、检查时间与地点、实测实量的方法、人员及结果等内容。形成书面记录,经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签字确认。
3.1.5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填写的记录应准确完整,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T185的有关规定。
3.1.6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工程建设文件、勘察设计文件、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3.17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
1工程建设项目合同书;
2地质勘察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设计变更;
3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4施工记录、材料及设备进场验收记录、试验记录、检测记录、监理检验记录、污水处理厂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项目质量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工程会议记录;
5新技术应用的检验和验收材料,包括专项方案及专家论证文件等;
6施工单位自检工程质量报告书;
7需验证的其他文件材料。3.2工程险收规定
3.2.1工程质量验收应分为构(建)筑物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验收:安装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验收:厂区配套工程验收:联合试运转验收及竣工验收。
3.22工程质量脸收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应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应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或能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于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分为一个子单位工程;
2分部工程应按专业性质或工程部位等划分,当分部工程较大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将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3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划分;
4检脸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进行划分。
3.2.3污水处理厂工程宜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进行验收划分,并应由监理单位审核。本规范附录A中未包括的部分,可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协商确定。
3.2.4污水处理厂构筑物工程的验收记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格式填写:安装工程的验收记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格式填写:设备安装工程单机试运转记录应按本规范附录B的格式填写:联合式运转记录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格式填写。
3.2.5建构筑物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脸批的质量脸收合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有关规定。
3.2.6安装工程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工及脸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
3.2.7厂区配套工程的质量脸收合格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有关规定。
3.2.8联合试运转的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的有关规定。
3.2.9当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或返修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脸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铭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返工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满足安全及使用功能要求时,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的要求予以验收;
5经返修、返工处理的仍不能满足安全或重要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3.2.10竣工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应全部合格;
2联合试运转验收应合格;
3质量验收记录应齐全、完整;
4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项目应验收合格。3.3验收程序与组织
3.3.1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验批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施工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
2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3分部(子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主体结构、主要机电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的验收。
4单位(子单位)工程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
5节能、环保分部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参与验收。
6污水处理厂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设计、施工、勘察、监理、运营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联合试运转,并应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综合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7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综合竣工申请报告后,应组织验收委员会或脸收小组进行工程竣工脸收。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应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相关管理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
8项目己完工且具备各项竣工脸收条件后,建设单位应向主管部门申请竣工联合验收。
3.3.2污水处理厂工程竣工脸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建设文件、勘察设计文件、施工文件、验收文件等归档并备案。4工程测量
4.1一般规定
4.1.1污水处理厂工程测量脸收应包括厂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量验收,构(建)筑物、管道、设备安装及附属配套工程的施工测量验收,工程沉降观测验收,污水处理厂进、出水高程及位置的测量验收。
4.1.2工程测量验收应检查下列文件:
1工程测量验收报验材料;
2测量交桩记录;
3厂区原地形地貌的勘记录;
4施工测量记录;
5监理夏测记录;
6沉降观测记录;
7测量仪器、量具检定报告;
8其他有关文件。
4.1.3工程控制测量验收应实测厂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4.1.4污水处理厂工程控制轴线可选择构(建)筑物设计图纸上的轴线位置,且控制轴线应闭合到控制网。
4.1.5厂区的控制坐标、主轴线及方格网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设置的栓桩应定期检查、校核、复测。
4.1.6工程施工测量应实行组内复测制、复核制、监理复测制,并应填写记录。
4.1.7设备安装测量验收应实测设备安装基准线、高程基准点、标高、平面位置等。
4.1.8厂区地下各种管线开槽的测设应控制抽线、标高、断面。
4.2平面测量
4.2.1厂区总平面控制网采用导线网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中三级及以上精度要求,采用其他平面控制网时应符合二级及以上精度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交桩记录、施工测量记录、监理复测记录。
4.2.2厂区总平面的测量控制应进行测角、量距、平差调整。做标记线和轴线的丈量回数、测距仪测回数、方向角观测回数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的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测量记录、监理复测记录。
4.2.3对勘察设计提供的坐标、基线应进行复测,并应按设计的坐标、基线,对围墙及相关构筑物进行坐标系统测量。
检验方法:检查厂区原地形地貌的勘察记录、施工测量记录、监理复测记录。
4.2.4厂区平面控制网主抽线应进行复测,包括轴线交点在内的主轴线测量设置点不应小于3个。
检验方法:实测轴线距离及观测角度,检查施工测量记录、监理复测记录。
4.2.5控制轴线可在轴线上加点,形成整体或局部次级方格控制网。
检验方法:实测一个方格网边长及角度闭合,检查施工测量记录、监理复测记录。




DBJ43/T 101-2017 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UDC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DBJ43/T101-2017
备案号J14082-2017
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in Hunan province
2017-12-29发布2018-03-01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DBJ43/T 101,DBJ43/T 101-2017,建筑工程,湖南省,绿色施工,评价标准,DBJ43/T 101-2017 湖南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绿色施工健康发展,规范本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结合本省特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扩建、改建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
1.0.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工程施工活动。
2.0.2控制项prerequisite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
2.0.3一般项general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2.0.4优选项extra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
2.0.5建筑垃圾construction trash
新建、扩建、改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6建筑废弃物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7回收利用率percentage of recovery and reuse
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
2.0.8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9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2.0.10施工禁令时间prohibitive time of construction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止施工的时间段。
2.0.11基坑封闭降水obdurate ground water lowering
在基底和基坑侧壁采取截水措施,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
2.0.12信息化施工informative construction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信息化工具,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进行有序处理、存储、传输和共享的施工模式。
2.0.13绿色施工评价green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对工程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水平及效果进行评估的活动。
2.0.14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诚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15绿色建材评价标识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evaluation logo
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对申请开展评价的建材产品进行评价,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活动。3基本规定
3.0.1绿色施工应以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
3.0.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项目应满足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环保优先、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要求。
3.0.3绿色施工项目开工前,应充分识别、评价与分析影响绿色施工的因素,进行绿色施工策划,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绿色施工评价要素中的评价条目(点)进行选择。
3.0.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项目应做好施工协同,加强施工管理,协商确定工期。
3.0.5绿色施工应开展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3.0.6参建各方应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施工。建筑工业化宜重点推进结构构件预制化和建筑配件整体装配化。
3.0.7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及以上项目:
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
3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4施工中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5违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6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7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使用国家、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材料、技术、工艺和设备。4评价框架体系
4.0.1评价层次包括批次评价、阶段评价和单位工程评价。
4.0.2评价阶段宜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进行。
4.0.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应依据施工管理、人力资源与职业健康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和创新技术八个要素进行评价。
4.0.4评价要素由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
4.0.5评价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
4.0.6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由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构成。




DBJ43/T 394-2022 湖南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DBJ UDC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43/T xxx-2022
P 备案号xxxxxXxx-2022
湖南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ct comprehensive energy system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xx实施2022-xx-xx发布
湖 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发 布DBJ43/T 394-2022,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湖南省,DBJ43/T 394-2022 湖南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技术规程内容摘抄:前 言
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湖南省区域能源工程技术,提高我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设质量,推进区域能源产业发展,受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天方生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本规程。
规程编制组调查了湖南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建设情况,总结湖南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工程应用经验,吸收省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订了本规程。
规程共分 10 章,主要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冷热负荷;4规划;5 工艺;6 站内土建与机电;7 施工与验收;8 监测与控制;9调试及运行;10 运行管理。
规程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福祥路 65 号,邮政编码410012)。
主编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天方生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长沙城发能源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能建地热有限公司(略)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和指导湖南省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因地制宜利用清洁能源资源,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助力湖南省能源结构升级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湖南省内供能介质温度不大于 95℃、工作压力不大于 2.5MPa 的新建、改扩建民用建筑供冷供热系统的规划、设计、调试及运行。
1.0.3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工程,应根据当地能源状况、建筑的用途和功能、建设进度、使用要求等,结合湖南省有关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政策,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方案。
1.0.4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综合梯级利用、多能互补的原则,优先选用工业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燃气冷热电联供等,实现优化集成、品位对应、温度对口的能源供应与利用。
1.0.5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工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湖南省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
2.0.1 区域能源规划 district energy planning
为满足用户端需求,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以能源系统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经济实惠为目标,对区域内的能源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分配的整体规划。
2.0.2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district comprehensive energy system
为满足区域内建筑物的冷热负荷需求,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工业余热和常规能源,由区域能源站集中制备空调冷热水,并通过管网进行供给的系统。
2.0.3 冷(热)负荷密度 cooling (heating) load density
冷(热)总设计负荷与该区域总建筑面积之比。
2.0.4 同时使用系数 simultaneity usage coefficient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总设计冷热负荷与区域内各建筑单体设计冷热负荷之和的比值。
2.0.5 负荷率 load ratio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实际运行负荷与设计负荷之比。
2.0.6 供能半径 cooling (heating) radius
能源站至最远换热机房或最远用户的管道沿程长度。
2.0.7 系统综合能效 system integrated energy efficiency
设计工况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供冷(热)量与冷热源主机、水泵及其它耗能设备的净输入能量之比。(略)3 冷热负荷
3.0.1 规划和方案设计阶段,宜采用单位建筑面积指标法进行设计冷热负荷估算,并选取同时使用系数确定区域总设计冷热负荷。
3.0.2 施工图设计阶段,冷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并选取同时使用系数确定区域总设计冷热负荷;对于已知地块筑信息时,施工图阶段宜进行全年逐时负荷分析。
3.0.3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同时使用系数,应根据供能规模、建筑类型、使用特点等综合确定。
3.0.4 全年逐时冷热负荷宜采用情景模拟法并结合建设进度,分期计算,并按相关能耗标准校核。(略)4 规划
4.1 一般规定
4.1.1 区域能源规划前应调研下列条件:
1 区域内城市规划情况,是否属于碳中和规划区域;
2 区域内可利用的能源种类、资源体量、价格、能源政策等条件;
3 区域内建筑类型、功能、规模及用能需求;
4 区域内各建筑投入运行时间和使用强度;
5 应深入调查区域内可供利用的地热能、污水、地表水、生物质、
太阳能、风力资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
6 区域内绿色建筑等级要求,零能耗、近零能耗、超低能耗等建筑拟打造情况。(略)内容摘抄: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冷热负荷………………………………………………………………………………….4
4 规划 ………………………………………………………………………………………..5
4.1 一般规定………………………………………………………………………………..5
4.2 系统形式………………………………………………………………………………..6
4.3 能源站……………………………………………………………………………………8
4.4 输配管网及换热机房………………………………………………………………9
5 工艺 ………………………………………………………………………………………11
5.1 一般规定………………………………………………………………………………11
5.2 冷热源………………………………………………………………………………….11
5.3 能源站………………………………………………………………………………….14
5.4 输配管网………………………………………………………………………………17
5.5 换热机房………………………………………………………………………………19
6 站内土建与机电……………………………………………………………………..21
6.1 总平面………………………………………………………………………………….21
6.2 建筑……………………………………………………………………………………..21
6.3 给水排水………………………………………………………………………………22
6.4 供暖通风………………………………………………………………………………24
6.5 电气……………………………………………………………………………………..26
7 施工与验收…………………………………………………………………………….28
7.1 施工……………………………………………………………………………………..28
7.2 工程验收………………………………………………………………………………36
7.3 工程检验………………………………………………………………………………38
8 监测与控制…………………………………………………………………………….40
8.1 一般规定………………………………………………………………………………40
8.2 能源站与一级管网………………………………………………………………..41
8.3 换热机房………………………………………………………………………………42
9 调试及运行…………………………………………………………………………….44
9.1 一般规定………………………………………………………………………………44
9.2 调试……………………………………………………………………………………..44
9.3 运行……………………………………………………………………………………..45
10 运行管理………………………………………………………………………………46
10.1 管理要求…………………………………………………………………………….46
10.2 技术要求…………………………………………………………………………….48
本标准用词说明…………………………………………………………………………..53
引用标准名录………………………………………………………………………………54
附:条文说明………………………………………………………………………………58




DBJ43/T 544-2022 湖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DBJ湖南省工程建没地方标准
DBJ XXXXXX 备案号XXXXX
湖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ultra-low 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unan Province
2022-x-x 发布
2022-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DBJ43/T 544-2022,居住建筑,湖南省,评价标准,超低能耗,DBJ43/T 544-2022 湖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标准.pdf内容目录: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一般规定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3
4性能指标4
4.1控制项4
4.2优选项5
5建筑设计6
5.1控制项6
5.2优选项8
6建筑设备及系统设计9
6.1控制项9
6.2优选项10
7施工11
7.1控制项11
8运行13
8.1控制项13
8.2优选项13
附录A评价表基本级15
A.1设评价15
A.2施工评价25
附录B评价表优秀级33
B.1设计评价33
B.2运行评价38
本标准用词说明40
引用标准名录41
附:条文说明42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能源节约政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采用先进适用的建筑节能技术,规范湖南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类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
1.0.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性能指标和设计、施工及运行全过程进行评价。
1.0.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湖南省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ultra-low energy residential building
以高质量和高舒适度为目标,结合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冷、供暖和照明需求,通过主动式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设备和系统效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0.2热舒适thermal comfort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主观满意程度。
2.0.3I级热湿环境thermal environment category I
人群中90%感觉满意的热湿环境。
2.0.4建筑气密性building air tightness
建筑物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物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实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N5o(室内外50Pa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2.0.5供冷(暖)年耗冷(热)量annual cooling(heating)demand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套内使用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冷(暖)设备供给的冷(热)量。
2.0.6建筑能耗综合值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套内使用面积年供冷、供暖、通风和照明的终端能耗量与可再生能源系统产能量,采用一次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
2.0.7建筑碳排放building carbon emission
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评价应以全装修的单栋建筑为评价对象。
3.1.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按设计、施工及运行三个阶段分为设计评价、施工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施工评价应在建筑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且各项设备合理正常运行,入住率应达到60%以上并投入使用至少一年后进行。
3.1.3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技术和经济合理性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3.1.4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核定等级。对申请施工和运行评价的建筑,应进行现场核察。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性能指标、建筑设计、机电设备及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除施工评价仅设置控制项以外,其他评价均包括控制项和优选项。
3.2.2当进行设计评价时,应对性能指标、建筑、建筑设备及系统章节指标进行评价。当进行施工评价时,应对除运行章节以外的所有指标进行评价。当进行运行评价时,应对除施工章节以外的所有指标进行评价。
3.2.3控制项和优选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
3.2.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评价等级分为基本级和优秀级。当满足各评价阶段全部控制项要求时,为基本级。当满足各评价阶段全部控制项要求时,且满足设计评价阶段和施工评价阶段对应优选项不少于9条,运行评价阶段对应优选项不少于13条时,为优秀级。4性能指标
4.1控制项
4.1.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环境参数应满足表4.1.1-1、表4.1.1-2的要求;4.2优选项
4.2.1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和电梯的终端能耗量不大于65kWh/m2·a或8.0kgce/m2·a.
4.2.2主要功能房间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I级指标。
4.2.3主要功能房间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局部评价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I级指标。
4.2.4合理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等被动调节措施改善室内热湿环境,在自由运行状态下主要功能房间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规定的I级指标。(略)




超高清版、无水印 06K504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图集. 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
图集号:06K504
统一编号:GJBT-966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06]281号
主编单位:北京俞龚琪元机电设计事务所
实行日期: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一日72d6228631fa79a06K504图集适用于有明显内外区的中型节能建筑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安装。主要内容包括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原理、组成、特点、计算公式、主要设计原则及相关技术参数、水环热泵机组、机组控制原理、工程示例及机组的安装节点大样。本图集对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方便实用、便于掌握;对机组的减振、降噪提供了各种实用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工程实例,便于读者参照使用。目录 1
编制说明 3
图例 5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介绍 6
水环热泵系统节能原理图 7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原理图 8
设计步骤、设计要点 9
负荷计算、机组选择 10
部分场所空调冷负荷估算指标 11
水环热泵机组性能修正系数 12
公共水环路 13
冷热源设备选择 14
新风系统配置、系统水温控制 15
噪声控制、水环热泵机组控制 16
工程实例
实例(一)空调设计说明 17
实例(一)主要设备表 18
实例(一)标准层空调水平面图 19
实例(一)标准层空调风平面图 20
实例(一)空调水系统流程图 21
实例(二)空调设计说明 22
实例(二)标准层空调水平面图 23
实例(二)标准层空调风平面图 24
实例(二)空调水系统流程图 25
实例(三)D座商场二层空调局部风平面图 26
水环热泵机组安装
水环热泵机组安装选用说明 27
卧式吊装机组安装 28
立式落地机组安装 29
嵌入式分体室内机安装 30
水环热泵机组线路图 31
分体水环热泵机组室内机线路图 33
分体水环热泵机组主机线路图 34
水环热泵新风机组线路图 35
制冷剂液管、气管连接 36
V型阻尼弹簧减振器 37
水环热泵空调相关技术资料(一)
整体机技术参数 38
整体机安装尺寸 39
分体机技术参数 43
分体机主机安装尺寸 45
吊顶暗装分体(MCC)室内机安装尺寸 46
嵌入式分体(MCK)室内机安装尺寸 47
水环热泵新风机组技术参数 48
新风机组安装尺寸 49
水环热泵空调相关技术资料(二)
整体机技术参数 51
整体机安装尺寸 53
分体机技术参数 57
分体机主机安装尺寸 60
分体机室内机安装尺寸 63




高清无水印、带书签 14ST201-7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牵引供电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
一牵引供电
图集号:14T201-7
统一编号:CJBT-1321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谁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函[2014]318号
主编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城铁公司、北京城市快轨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实行日期:二〇一五年一月一日b799118b6625be31编制依据
本图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3]86号文“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7-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蕾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20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2014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牵引供电系统的重点施工做法,可供设计、审图、监理、施工及验收人员使用
4编制原则
本图集为新编图集,编制方式以现有的国家相关技术、施工和验收规范为依据,充分考虑地铁工程设备系统的通用施工工艺。图集反应的内容与现行各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内容保持一致。本图集未包括的内容参见相关国家设计、验收规范及标准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相关内容。
5图集编制内容及深度
本图集包含地铁设备系统:变电所、接触轨、接触网、杂散电流。图集深度为施工单位可照图施工,验收人员可照图验收,部分可供设计及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6其他
6.1本图集中未注明的单位和尺寸均以毫米(mm)计。
6.2本图集还参考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报批稿(2014年)进行编制,使用时如发现与正式出版后的规范条文不一致,应以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为准执行。(略)14ST201-7图集索引目录:目录 4
总说明 6
变电所 7
柜 屏 基础预埋件安装图 7
柜 屏 安装图 8
设备运输示意图 9
变电所设备非绝缘安装图 10
变电所设备绝缘安装图 11
变电所设备接地体图 12
电力电缆金属防护层接地图 13
设备门体及二次电缆接地图 14
电缆穿电缆管敷设图 15
低压配电室内布置间距要求图 16
变电所夹层电缆支架安装及接地图 17
一次、二次接线及挂牌要求图 18
环网电缆敷设固定图 19
单向导通装置安装图 20
单台隔离开关安装图 21
接触轨 22
上接触式接触轨中间接头安装图 22
上接触式绝缘支撑安装图 23
上接触式接触轨端部弯头安装图 24
上接触式接触轨安装图 25
上接触式电连接板安装图 26
上接触式电连接安装图 27
上接触式防护罩及防护罩支撑安装图 28
上接触式接触轨中心锚结安装图 29
上接触式接触轨膨胀接头安装图 30
电分段处接触轨安装位置图 31
均回流电缆安装图 32
下接触式接触轨安装图 33
下接触式接触轨端部弯头安装图 34
下接触式接触轨中心锚结安装图 35
下接触式接触轨电连接板安装图 36
下接触式接触轨防护罩安装图 37
下接触式接触轨膨胀接头安装图 38
下接触式接触轨绝缘支架安装图 39
刚性接触网 40
刚性悬挂埋入杆件安装图 40
悬挂支持装置安装图 圆形隧道 41
悬挂支持装置安装图(马蹄形隧道) 42
悬挂支持装置安装图(矩形隧道) 43
汇流排及其附件安装图 44
刚性悬挂接触线架设图 45
刚性悬挂接触线调整图 46
刚性悬挂中心锚结安装图 47
刚柔过渡安装图 48
刚性悬挂分段绝缘器安装图 49
隧道内电动隔离开关安装图 50
隧道内手动隔离开关安装图 51
刚性悬挂电连接安装图 52
柔性接触网 53
柔性悬挂支柱基础浇筑图 53
柔性悬挂支柱安装图 54
柔性悬挂拉线安装图 55
硬横梁及固定索安装图 56
简单悬挂安装图(中间柱直线) 57
简单悬挂安装图(中间柱曲线) 58
链型悬挂安装图(中间柱直线) 59
链型悬挂安装图(中间柱曲线) 60
链型悬挂安装图(非绝缘转换柱) 61
柔性悬挂接触线架设图 62
柔性悬挂全部长中心锚结安装图 63
柔性悬挂吊弦安装图 64
柔性悬挂接触线调整图 65
柔性悬挂补偿装置安装图 66
柔性悬挂电连接安装图 67
线岔安装图 68
支柱上隔离开关安装图 69
避雷器安装图 70
柔性悬挂分段绝缘器安装图 71
柔性悬挂简单链型悬挂安装图 72
杂散电流 73
参考电极及测防端子安装图 73




高清无水印 14ST201-6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动力、照明、接地.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
一动力、照明、接地
图集号:14ST201-6
统一编号:GJBT-1320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谁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价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函[2014]318号
实行日期:二〇一五年一月一日e64eacf508942451编制依据
本图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都建质函[2013]86号文“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祝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地铁工程机电设备动力、照明、接地的重点施工数法,可供设计,审图、监理、施工及验收人员使用。
4编制原则
本图集为新编图集,编制方式以现有的国家相关技术、施工和验收规范为依据,充分考虑地铁工程设备系统的通用施工工艺图集编制恻烦序拟根据地铁工程设备系统各专业展开,每个专业按照相关施工和验收的国家标准的顺序进行图集的编制,图集反应的内容与现行各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内容保持一致。本图集未包括的内容参见相关国家设计、验收规范及标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相关内容。
5主要内容
本图集包含地铁机电设备安装专业中的动力、照明、接地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动力、照明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成套配电柜,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电源柜的安装及工艺;各类灯具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灯具、开关、插座的安装及工艺等;接地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综合接地,钢管、槽盒之间接地,设各接地的安装方法及安装工艺要点。
6其他要求
6.1本图集所列的各种典型安装方式,应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如设计无要求时根据现场情况选用.
6.2本图集中如未涵盖的内容可参见其他相关国标图集。
6.3本图集中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以亳米(mm)计.
6.4本图集还参考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303的报批稿(2014年)进行编制,使用时如发现与正式出版后的规范条文不一致,应以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为准执行。图集内容索引:目录 1
总说明 3
成套配电箱(柜)安装
成套配电箱(柜)安装施工要点 4
成套配电箱在墙上用螺栓安装 5
成套配电箱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墙上安装 6
成套配电箱在墙上用支架安装 7
成套配电箱在钢结构型钢上安装 8
成套配电箱嵌墙安装 9
成套配电箱在圆形隧道安装 10
成套配电柜设备落地安装 11
弱电机房内落地柜下进槽盒的做法 12
灯具、开关、插座安装
灯具、开关、插座安装施工要点 13
荧光灯局吸顶吊挂安装图 15
荧光灯在光槽内安装图 16
荧光灯嵌入吊顶内吊挂式安装图 17
嵌入型荧光灯安装图 18
盒式吸顶荧光灯具安装图 19
吸顶灯安装图 20
防水防尘灯具安装图 22
嵌入型筒灯安装图 24
灯具结合转换支架安装图 25
应急照明疏散标志灯安装图 26
侧墙灯具安装图 28
广告灯具安装图 29
太阳能道路照明灯具安装图 32
金属灯杆接地安装图 33
隧道灯具安装图 34
区间灯具结合声屏障安装图 36
高架区间灯杆安装图 37
接地安装
接地安装施工要点 38
接地体示意图 40
接地网车站平面示意图 41
接地引出线安装图 42
接地体的连接方式 44
接地母排安装示意图 45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量图 46
高架区间防雷接地预埋 47
地面冷却塔防雷接地 48
高架车站防雷接地示意图 49
接闪带、接闪杆、引下线连接安装图 50
接闪带、接地线过伸缩缝安装方法 51
杂散电流防护原理图 52
杂散电流防护钢筋焊接要求图 53
车站及区间杂散电流防护钢筋焊接 54
杂散电流道床连接及测量端子焊接安装图 56
局部等电位预埋件安装做法 57
接地线过门和接地支线安装 58
防静电地面的接地安装 59




高清无水印 09S902 民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民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图集号:09S902
统一编号:GJBT-1110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09]121号
实行日期: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f1bed840d047fb1 09S902 民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1
目录 2
编制说明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说明书编写说明 5
设计说明书(示例) 6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一) 7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二) 8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三) 9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四) 10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五) 11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六) 12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七) 13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八) 14
设计说明书(示例续九) 15
设计图纸 16
设计图纸绘制说明 16
图例、图纸目录 18
给水排水总平面图 19
给水系统原理图 20
热水系统原理图 21
污水系统原理图(一) 22
污水系统原理图(二) 23
污水系统原理图(三) 24
污水系统原理图(四) 25
废水和雨水系统原理图 26
消火栓给水系统原理图 2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原理图 28
地下二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29
地下一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0
一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1
二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2
三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3
四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4
五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5
标准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6
十一、十三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7
二十二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8
二十三层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39
电梯机房、夹层和消防水箱间给水排水及消防平面图 40
屋面雨水排水平面图 41
附 录 42
附录1 消防篇(示例) 42
附录1 消防篇(示例续一) 43
附录1 消防篇(示例续二) 44
附录1 消防篇(示例续三) 45
附录2 节水、节能篇(示例) 46
附录3 环境保护篇(示例) 47
附录4 卫生防疫篇(示例) 48
附录5 人防篇(示例) 49




高清带书签 09DX004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初步设计深度图样(电 气设计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初步设计深度图样
图集号:09DX004
统一编号:GJBT-1114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09]121号
实行日期: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6df1d1369dee4181编制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09]81号文“关于印发《2009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
1.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1.3《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6988.1-2008。
1.4《电气工程CAD制图规则》GB/T18135-2008。
1.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9DX00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
2编制目的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为依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为标准,力求简明扼要,以实际工程的建筑电气初步设计文件为例,对有关深度规定和制图标准予以细化和图样化。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突出共性,为国内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电气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提供一种示范做法。
3适用范围
3.1本图集提供的图纸内容、表示深度和绘制方法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建筑电气专业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
3.2一般工业建筑工程(房屋建筑部分)的电气初步设计文件可参考使用。
3.3本图集中的工程实例只对深度内容进行表达,不宜作为其他工程的设计依据。
4主要内容
4.1本图集主要由电气初步设计说明、工程实例、其他共三部分组成。
4.1.1电气初步设计说明(放在国标网站上供图集用户下载)由强、弱电设计说明、消防电气设计说明三部分组成。
4.1.2工程实例由电气初步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三部分组成。
4.1.3其他部分:依据设计深度规定,提供了部分其他弱电系统图、系统框图供设计、建设等有关单位参考。
4.2每部分均包括【深度规定条文】、【补充说明】和相应的工程样图。
4.2.1【深度规定条文】部分的文字是对《深度规定》原文(包括章节编号等)的直接引用,宇体均为黑体。
4.2.2【补充说明】为本图集提出的对初步设计图编制的补充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4.2.3图样部分:
1)图样中所标注比例为所选工程示例原图的比例。
2)图样中“附注”为所选工程示例原图中文字说明的内容。
3)图样中“提示”为对本图样的提示性说明。
4.3本图集附带电子文件
4.3.1将图样中的设计说明放在国标网站上,图集用户使用时需将文件复制到本地硬盘中,将属性中的只读选项去除即可。文件为.dwg格式,可直接引用或修改使用。
4.3.2文件所需字体文件为.sx格式,使用文件前请将此文件复制至相同路径或CAD软件的Fonts目录下。
4.3.3电气专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2009年版)。
5相关图集
5.1本系列图集由《民用建筑工程电气初步设计深度图样》和《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组成。
5.2为方便各专业配套使用,除本图集外,规划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专业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图集。
5.3将较为重要的民用建筑设计中各专业互提资料、相互配合的内容已另编制成05DX005《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略)09DX004图集PDF书签目录索引:目 录 2
编制说明 3
初步设计说明 4
深度规定条文 4
强电设计说明 6
弱电设计说明 11
消防电气设计说明 19
工程实例 22
高压供电系统图 22
低压配电系统图 23
低压配电干线系统图 24
变、配电所平面布置图 25
综合布线系统图 26
广播系统图、有线电视系统图 27
视频监控、车库管理系统图 2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图 29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图 30
一层主要干线平面布置图 31
火灾自动报警布置图 32
其他 33
同声传译系统图 33
侯诊呼应信号系统图 34
病房护理呼应信号系统图 35




清晰无水印 09DX003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书签).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图集号:09DX003
统一编号:GJBT-1113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09]121号
实行日期: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732fd6dfa708be01编制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09]81号文“关于印发《2009年国家建设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
1.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1.3《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1.4《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第1部分一殷要求》GB/T6988.1-2008。
1.5《电气工程CAD制图规则》GB/T18135-20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1.7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9DXO0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宇符号》。
2编制目的
在既符合有关深度规定和制图标准的要求,又力求简化的原则下,以实际工程的建筑电气施工文件为实例,对有关深度规定和制图标准予以细化和图样化。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为国内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电气施工图的编制提供一种示范做法。
3适用范围
3.1本图集提供的图纸内容、表示深度和绘制方法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建筑电气专业施工图的编制。
3.2一般工业建筑工程(房屋建筑部分)的建筑电气施工图可参考使用。
3.3本图集中所选择工程实例只对深度内容进行表达,其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不作为其他工程的设计依据。
4主要内容
4.1为了统一建筑电气专业制图规则,保证制图质量,依据现有的国家制图标准和图形符号,对电气专业的图面表示,如图幅、图线、文字、比例等做了绘制说明。
4,2本图集选用工程中设计量大面广的住宅作为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选用办公楼、锅炉房等作为典型的工程实例;依据设计深度规定,提供了部分弱电系统框图,供设计、监理、建设等有关单位参考。目录 2
编制说明 4
常用图例 6
住宅 9
图纸目录 9
施工设计说明 10
低压配电系统图(一) 13
低压配电系统图(二) 14
竖向配电系统图 15
电话、电视、网络系统图 16
多功能访客对讲系统图 17
表具数据远传系统图 18
住户配线箱接线图 19
地下层电气平面图 20
地下层弱电平面图 21
首层电气平面图 22
首层多功能访客对讲平面图 23
标准层电气平面图 24
标准层照明平面图 25
标准层电话、电视、网络平面图 26
标准层多功能访客对讲平面图 27
标准层表具数据远传平面图 28
设备层电气平面图 29
屋顶防雷平面图 30
主要设备表 31
总图 32
总平面图电气设计说明 32
住宅小区电气总平面图 33
住宅小区电气总平面局部图 34
办公楼 35
电气施工设计说明 35
弱电施工设计说明 42
竖向配电系统图 50
电力、照明、控制配电箱系统图 51
控制要求 52
电力平面图 53
照明平面图 54
电源插座平面图 5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框图 5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图 57
火灾自动报警平面图 58
有线电视系统框图 59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框图 60
视频监控系统框图 61
综合布线系统框图 62
变配电 63
高压配电系统图 63
低压配电系统图 64
变配电室设备布置平剖面图 65
变配电室接地平面图 66
防雷、接地 67
防雷平面图 67
接地平面图说明 68
接地平面图 69
锅炉房 70
锅炉房设计说明 70
热水锅炉热工检测系统图 71
温度、压力、流量测量回路接线图 72
仪表管线系统图(一) 73
仪表管线系统图(二) 74
锅炉仪表平面图 75
主要设备表 76
其 他 77
多媒体公共显示系统框图 77
停车场管理系统图 78
停车场入口设备布置、管理图 79
停车场出口设备布置、管理图 80
附 录 81
附录1 施工图开始阶段,要求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81
附录2 现场踏勘提纲 81
附录3 施工图技术交底提纲 81
附录4 施工现场配合提纲 82




23T303 地铁站台屏蔽门、疏散平台及声屏障选用与安装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21461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80910 23T303 国家建巩怀住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地铁站台屏蔽门、疏散平台及 声屏障选用与安装 设计 国家廷你椎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图集简明目录 图集号 图集名称 17T102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球型钢支座(CGQZ)选用与安装 20T107-1城市轨道交通土建重点施工工艺——明挖法 20T107-2城市轨道交通土建重点施工工艺——矿山法 22T108-1地铁工程防水构造——明挖地铁车站及区间(一) 14ST201-1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管、线、槽防火封堵 14ST201-2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系统 14ST201-3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车站设备及轨道 14ST201-4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弱电控制系统 14ST201-5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通信信号系统 14ST201-6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动力、照明、接地 14ST201-7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牵引供电 19T202地铁装配式管道支吊架设计与安装 17T203刚性悬挂接触网选用与安装 20T205地铁工程电缆敷设 17T206地铁工程抗震支吊架设计与安装 17T301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计 22FJ07、22T30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修编替代11SFJ07) 23T303地铁站台屏蔽门、疏散平台及声屏障选用与安装 详细内容请参见2023年国标图集目录或查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站(.chinabuilding..cn) 国标图集热线电话:010-68799100 联系电话:010-88426737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3T303 地铁站台屏蔽门、疏散平台及 声屏障选用与安装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 …




22T108-1 地铁工程防水构造-明挖地铁车站及区间(一)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21465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2T108-1 L-801122 国家建巩怀住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地铁工程防水构造 明挖地铁车站及区间(一)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图集简明目录 图集号 图集名称 17T102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球型钢支座(CGQZ)选用与安装 20T107-1城市轨道交通土建重点施工工艺——明挖法 20T107-2城市轨道交通土建重点施工工艺——矿山法 22T108-1地铁工程防水构造——明挖地铁车站及区间(一) 14ST201-1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管、线、槽防火封堵 14ST201-2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系统 14ST201-3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车站设备及轨道 14ST201-4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弱电控制系统 14ST201-5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通信信号系统 14ST201-6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动力、照明、接地 14ST201-7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牵引供电 19T202地铁装配式管道支吊架设计与安装 17T203刚性悬挂接触网选用与安装 20T205地铁工程电缆敷设 17T206地铁工程抗震支吊架设计与安装 17T301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计 22T30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修编替代11SFJ07) 23T303地铁站台屏蔽门、疏散平台及声屏障选用与安装 详细内容请参见2023年国标图集目录或查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站(.chinabuilding..cn) 国标图集热线电话:010-68799100 联系电话:010-88426737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2T108-1 地铁工程防水构造 明挖地铁车站及区间(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 …




Q/GDW 11534-2020 水电基建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29.02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534—2020代替Q/GDW11534-201
水电基建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Code for safety evaluation of hydro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2021-01-29发布 2021-01-29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2013338b9a9f370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基建项目安全性评价的总体要求、查评内容、查评方法、查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新建、改建、扩建抽水蓄能电站及常规水电站工程的安全性评价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安全性评价evaluation of safety
根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及特点,合理安排专家进驻现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现场施工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形成查评报告。
2.2
主体工程principalpart of project
实现建设项目目标的主要工程。包括建筑主体工程、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注:水电站(包括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包括:厂房、大坝、地下厂房洞室群、输水系统、上/下水库、开关站与中控楼、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等工程。2.3
重要工序important process
施工安全控制难度大或对后续工程建设安全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包括高边坡开挖支护,深基坑、斜/竖井开挖支护,洞室开挖中遇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钢筋排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大坎、悬崖部分混凝土浇筑,大型起重机械拆装、移位及负荷试验,发电机转子、定子吊装,大板梁吊装,大型变压器运输、吊罩、抽芯检查、干燥及耐压试验,大型电机干燥及耐压试验,主要电气设备耐压试验,重要转动机械试运等。
2.4
危险作业hazardous operation
容易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施工作业项目。
包括搭设高度24及以上落地钢管脚手架、金属升降架、大型起重机械拆卸、组装作业,水上作业,沉井、沉箱、金属容器内作业,爆破作业,起重机满负荷起吊,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抬吊作业,起吊危险品,超重、超高、超宽、超长物件和重大、精密、价格昂贵设备的装卸及运输,在发电、变电运行区作业,高压带电作业及临近高压带电作业,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等。3总体要求
3.1一般规定
3.1.1水电基建项目安全性评价工作,以本标准为依据,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安全管理和施工作业状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施工记录、设计文件、产品技术文件、试验记录、监理记录等相关资料,排查安全隐患,控制安全风险。通过分析,获得被评价项目的安全状态,促进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1.2安全性评价采用自查评和专家查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单位组织自查评,上级主管单位组织专家查评。
3.2评价工作安排
3.2.1根据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安全性评价可分别安排施工准备期、土建施工期、机电安装期三个阶段进行。
3.2.2专家查评进驻时间一般按阶段安排,分别如下:
a)施工准备期,专家查评进驻时间为主体工程土建施工开工前;
b)土建施工期,专家查评进驻时间为抽水蓄能电站地下主厂房顶拱开挖或常规水电站大坝填筑开始至机电安装工作面移交前:
c)机电安装期,专家查评进驻时间为第一台机组试运行结束、第二台机组试运行开始前。
3.2.3
安全性评价原则上按阶段开展,企业也可视情况需要,对每个项目每年开展一次安全性评价。4查评内容
4.1综合安全管理
4.1.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目标,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安全责任清单、安全人员配置评价、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管理。
4.1.2例行安全管理,包括安全会议、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双重管控、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培训、反违章等安全专项活动管理、资质管理、分包管理、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安全策划、水保与环保管理、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管理。
4.1.3应急与事故(事件)管理,包括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培训及演练、应急物资、事故(事件)管理。
4.2专项安全管理
4.2.1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包括通用规定、个人防护、护栏和盖板。
4.2.2场内交通,包括一般规定、场内道路、车辆管理、大件运输。
4.2.3施工用电,包括通用规定、用电设计审批、变电所、施工照明、接地与防雷、配电箱及开关柜。
4.2.4施工机械(设备),包括通用规定、安装拆卸方案、审查检验、运行维护(特种设备除外)。
4.2.5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特种设备台账、特种设备使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NB/T 10792-2021 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规范(附条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40
P5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0792-2021
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规范
Code for Cooling Water Supply Systems of Hydropower Stations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NB /T 10792-2021,供水系统,水电站,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NB/T 10792-2021 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规范(附条文说明)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7)5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技术供水系统设计、技术供水系统设备配置、技术供水系统布置、技术供水系统试验及验收。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水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姚建国 邹茂娟 刘功梅 武赛波
张辉 赵明生 潘雪梅 王胜华
马雪梅 贺朋朋 赵弦 袁轩
吴佰杰 邓海峰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戴康俊 曾镇铃 韩伶俐 游超
许义群 苟东明 周振忠 张吴晟
蒋登云 孙文彬 陈向东 陈顺义
苑连军 张强 付国锋 王建华
何文才 岳蕾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的设计、设备配置、布置、试验及验收,保证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
1.0.3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
技术供水系统cooling water supply system
为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提供冷却、润滑和操作用水的系统。
2.0.2水泵供水water supply by pump
供水系统的水压和水量由水泵来保证的供水方式。
2.0.3自流供水water supply by gravity
由水源到排水口的自然水头来保证供水系统水压和水量的供水方式。
2.0.4自流减压供水
water supply by gravity with pressure reducing device
通过装设减压装置来保证供水系统水压和水量的自流供水方式。
2.0.5顶盖取水water supply from head cover
采用混流式水轮机转轮上冠与顶盖的间隙漏水作为机组冷却水的供水方式。3技术供水系统设计
3.0.1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为水轮发电机组/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提供冷却及润滑用水。
2为电气设备提供冷却用水。
3为辅助机械设备提供冷却及润滑用水。
4为其他设备提供冷却用水。
3.0.2技术供水系统组成应主要包括水源、水过滤设备、管网、阀门、自动化元件及保护装置。采用水泵供水方式时,系统组成还应包括供水泵。采用二次循环供水方式时,系统组成还应包括热交换设备。
3.0.3消防用水取自技术供水系统时,技术供水系统设计应满足消防用水水量的要求。4技术供水系统设备配置
4.1水泵设备
4.1.1技术供水泵宜采用离心泵。水泵的结构型式宜根据水泵布置位置、地形条件、水位条件、运行条件等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供水泵宜选用立式或卧式离心泵。
2取水点为深井或者水池时,可选用长轴深井泵或井用潜水泵。
3供水系统用水点压力不满足要求时,可在相应管路装设管道泵。
4.1.2在选择水泵参数时,应考虑管路特性的影响。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均应满足用水设备要求。正常运行时,水泵应在高效区域运行;在最高与最低流量时,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水泵设计流量不应小于技术供水系统工作流量的107%,且不宜大于技术供水系统工作流量的110%,水泵扬程应按此流量进行计算选择。(略)内容索引: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技术供水系统设计3
4技术供水系统设备配置7
4.1水泵设备7
4.2减压及泄压设备9
4.3热交换设备11
4.4水过滤设备12
4.5管路、阀门及附件13
4.6自动化及控制元件15
4.7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16
5技术供水系统布置17
6技术供水系统试验及验收20
6.1试验及验收项目20
6.2检测的标准、方法及手段20
6.3试验及验收结果…21
本规范用词说明…22
引用标准名录23
附:条文说明25




NB/T 35040-2014 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 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NB ICS 27.140 P59备案号J1927—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35040——2014代替DL/T 5165——2002水 力 发 电 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of hydropower plants2015-03-01 实施2014-10-15 发布国家能源局 发布NB/T 35040-2014,供暖通风,水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空气调节设计,NB/T 35040-2014 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防火与防烟排烟、防潮除湿、监测与控制、设备材料、绝热防腐、消声隔振、抗震和节能降耗等。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发电机组放热风供暖的强制放热风量占其冷却循环风量比例的规定;——电供暖和其他供暖系统的多种方式和设计;——水力发电厂厂房关于事故排风的有关规定;——空气调节的负荷计算、系统设计、冷水、热水、冷凝水、气流组织、空气处理、冷源、热源;——水力发电厂厂房防火、防烟排烟设计;——除湿设计;——监测与控制;——绝热、防腐、消声、隔声、隔振及抗震等方面的设计;——节能降耗;——热泵、蒸发冷却、能量回收等多项节能技术的合理利用;——与施工验收相关规范的衔接;——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做到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改善水力发电厂运行环境条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文明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编制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以及改建的水力发电厂(含抽水蓄能电站)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1.0.3 本规范规定了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1.0.4 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方案,应根据工程特点、厂房用途与功能、使用要求、冷热负荷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等,会同有关专业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应优先利用发电机组热风、水库水、尾水、地下洞室及廊道风等资源和热泵、蒸发冷却及能量回收等节能技术,采用安全、节能、环保、卫生及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1.0.5 在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对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设备及管道,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根据现行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要求,考虑抗震或其他防护措施。1.0.6 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考虑系统安装、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的要求。当设计对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安装、施工、调试、验收及运行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说明。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不仅要满足终期建设的合理性,还应考虑水力发电厂初期投产或分期建设对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需要。1.0.7 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其主要设备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埋管道设施设计使用年限与所在土建工程使用年限一致。1.0.8 水力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 发电机组热风供暖 heating by warm-air flow from hydroel-ectric generating set利用发电机组内部部分热空气作介质的对流供暖方式。2.0.2 高窗自然通风 high window natural ventilation在非炎热地区利用厂房大门和厂房上部开设窗户进行自然换气的通风方式。2.0.3 复合通风 hybrid ventilation在满足热舒适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交替或联合运行的通风方式。2.0.4 置换通风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空气以低风速、小温差的状态送入活动区下部,在送风及室内热源形成的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将热浊空气提升至厂房顶部排出的一种机械通风方式。2.0.5 廊道风 air through tunnel/gallery流经坝体或地下廊道、洞室,利用其蓄热特性进行降(升)温的空气。2.0.6 围护结构 building envelope建筑物及房间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顶、地板、门窗和地下厂房的岩体等,分内、外围护结构两类。3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3.1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1.1水力发电厂冬季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1.1的规定。3.1.2水力发电厂夏季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1.2的规定。3.1.3当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房间(例如中央控制室、调度室、办公室等)采用空气调节时,其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可按表3.1.3确定。3.1.4生产、工作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要求。
3.1.5生产、工作场所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3.1.6对于大型地下或封闭厂房,宜进行通风与空气调节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计算。
3.1.7大型水力发电厂竣工验收前,应配合相关单位对通风、空气调节系统进行综合效能试验,必须对工作区(距地面1m~2m)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含尘浓度、氡气浓度及噪声等参数进行现场实测。4供暖
4.1一般规定
4.1.1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d的地区的水力发电厂工作场所,应设置供暖设施。供暖设计室内温度应按本规范表3.1.1确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的水力发电厂中央控制室、计算机室、通信值班室和重要办公室,当冬季室内温度达不到本规范表3.1.1规定的要求时,可设置局部供暖装置:
1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d89d:
2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d,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d。
4.1.2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除主厂房有条件利用发电机组放热风供暖以外,其他工作场所以局部供暖为主,一般不设置全面供暖系统。
4.1.3设置全面供暖的地面厂房,其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节能标准的规定。1总则…………………………………………………………………………………12术语…………………………………………………………………………………33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43.1室内空气设计参数……………………………………………………………43.2室外设计计算参数…………………………………………………………104供暖………………………………………………………………………………134.1一般规定……………………………………………………………………134.2供暖热负荷…………………………………………………………………164.3供暖设施……………………………………………………………………185通风………………………………………………………………………………215.1一般规定………………………………………………………………………215.2自然通风……………………………………………………………………225.3机械通风……………………………………………………………………236空气调节…………………………………………………………………………276.1一般规定……………………………………………………………………276.2负荷计算……………………………………………………………………286.3系统设计……………………………………………………………………326.4气流组织……………………………………………………………………336.5空气处理……………………………………………………………………356.6空气调节冷源与热源………………………………………………………377防火与防烟排烟………………………………………………………………407.1防火……………………………………………………………………………407.2防烟排烟……………………………………………………………………418防潮除湿…………………………………………………………………………438.1防潮……………………………………………………………………………438.2除湿……………………………………………………………………………439监测与控制……………………………………………………………………459.1一般规定……………………………………………………………………459.2供暖、通风系统…………………………………………………………469.3空气调节风系统……………………………………………………………479.4空气调节冷源、热源及水系统…………………………………………479.5中央级监控管理系统………………………………………………………4810设备材料、绝热防腐、消声隔振和抗震…………………………5010.1设备材料…………………………………………………………………5010.2绝热防腐……………………………………………………………………5210.3消声隔振……………………………………………………………………5410.4抗震…………………………………………………………………………5511节能降耗………………………………………………………………………5711.1一般规定……………………………………………………………………5711.2供暖系统……………………………………………………………………5711.3通风、空气调节系统……………………………………………………5811.4通风、空气调节设备材料的节能………………………………………5911.5节能控制……………………………………………………………………60附录A室外空气计算参数根据海拔高程差的修正方法…………62附录B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简化方法……………………………………64附录C空气调节冷水、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和冷凝水管防结露最小绝热层厚度………66本规范用词说明……………………………………………………………………68引用标准名录………………………………………………………………………69附:条文说明………………………………………………………………………71




NB/T 10352-2019 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27.140
P 5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 10352-2019
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Code for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of Hydropower Project2019-12-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NB/T 10352-2019,NB/T 10352-2019 规范,水电工程,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节能技术,NB/T 10352-2019 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28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工程规划与总布置节能设计、建(构)筑物节能设计、机电及金属结构节能设计、工程施工节能设计、能耗计算。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工程规划与总布置节能设计
4.1工程规划
4.2工程总布置
5建(构)筑物节能设计
6机电及金属结构节能设计
6.1水力机械
6.2电气
6.3金属结构
6.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6.5给排水
7工程施工节能设计
8能耗计算
附录A耗电设备的使用系数
附录B耗电设备的年使用时间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目录
附:条文说明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工程节能设计,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水电工程节能设计。
1..3水电工程节能设计,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能源节约。
1..4水电工程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l运行期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period
水电工程运行期间除机组设备外的主要生产性设备、辅助生产性设备、附属生产和生活设施的能耗总量。
2..2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annual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运行期能耗的当量值或等价值,为能耗量折标煤量。
2.0.3厂用电率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ratio of station service system service power consumption ratio
电站机组辅助生产设备及电站附属生产、生活设备的年耗电量占机组出口发电量与抽水输入电量之和的比值。
2..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per added value
生产或创造一个计量单位的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为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与增加值的比值。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考试标准大全 第一部分 DL标 36份

资源简介/截图: bffa47d71c15b3eDL 5027-2015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PDF 5749KB
DL 5033-2006 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pdf 2238KB
DL 5053-2012 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程.pdf 1001KB
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pdf 903KB
DL T 1502-2016 厂用电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pdf 9914KB
DL T 436 -2005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pdf 674KB
DL T 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pdf 713KB
DL T 5003-2017 电力行业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pdf 6906KB
DL T 5014-2010 33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 2404KB
DL T 5027-2015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pdf 49289KB
DL T 5041-2012 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设计技术规定.pdf 365KB
DL T 5044-2014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 3780KB
DL T 5056-2007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pdf 3266KB
DL T 5103-2012 35kV~22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pdf 895KB
DL T 5136-2012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pdf 21750KB
DL T 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 586KB
DL T 5149-2001 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 2791KB
DL T 5153-2014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pdf 7002KB
DL T 5155-2016 220kV~1000kV变电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程.pdf 1614KB
DL T 5186-2004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pdf 4527KB
DL T 5216-2017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程.pdf 12235KB
DL T 5217-2013 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pdf 9492KB
DL T 5218-2012 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pdf 10728KB
DL 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pdf 15492KB
DL T 5224-2014 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系统设计技术规范.pdf 21559KB
DL T 5226-2013 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 2576KB
DL T 5242-2010 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 4249KB
DL T 5352-2018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pdf 6993KB
DL T 5390-2014 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pdf 13910KB
DL T 5429-2009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pdf 1259KB
DL T 5460-2012 换流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定.pdf 4428KB
DL T 559-2018 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pdf 12323KB
DL T 583-2018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技术条件.pdf 7890KB
DL T 584-201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pdf 6266KB
DL T 684-2012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规范.pdf 14467KB
DL T 866-2015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规程.pdf 6147KB




高清正式版 TB 10624-2020 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
TB10624-2020
J2872-2020
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Suburban Railway
2020-12-24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c13c5ccb8e3c7aa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城市为服务通勤客流和满足方便快捷出行需求,开展了市域(郊)铁路建设实践。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了交流制式温州1线、双流制式重庆江跳线等新建市域(郊)铁路,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列车的上海金山铁路、北京S2线以及其他示范项目,为我国市域(郊)铁路建设标准编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全面总结了北京、上海、温州、成都、重庆、天津等城市市域(郊)铁路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注重改善乘客体验,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合理、市场主导等原则,注重标准包容性、规模效益和经济适用性,为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有序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奠定基础。
本规范由27章组成,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总体设计,客流预测,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车辆,限界,线路与站场,轨道,路基,桥涵,隧道,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安全防护与监控,车站,通风、空调与供暖,给水排水,防灾,车站机械设备,运营控制中心,车辆基地与综合维修,综合接地及环境保护,另有5个附录。本规范主要内容如下:
1.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功能定位、设计年度、设计荷载等基本要求,明确了本规范适用于新建设计速度100km/h~160km/h的标准轨距、交/直流电力牵引的市域(郊)铁路,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的项目,应结合其现状条件及功能定位,研究确定改建的设计速度等技术标准。
2.规定了市域(郊)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综合选线、系统设计、综合开发、安全设计以及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等方面的基本原则。
3.规定了客流预测的基本原则、基础数据及预测内容。
4.规定了市域(郊)铁路行车组织要求、配线设置原则、不同线网间跨线运行条件等。
5.统一了车辆选型,规定了列车编组、车体与设备、转向架、电气系统、制动系统及安全与应急设施等技术要求。
6.规定了车辆限界、设备限界,明确了建筑限界是位于设备限界外考虑了沿线设备安装后的最小有效界线。
7.规定了线路平面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纵断面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等平纵断面等主要设计标准,明确了车站到发线、配线设置及交叉与安全设施等技术要求。
8.规定了轨道结构选型原则及道床设计标准。明确了轨道部件、减振轨道、无缝线路、轨道附属设备等技术要求。
9.规定了路基基床结构、填料及压实标准、稳定及沉降控制标准。明确了路基地段列车和轨道荷载取值、路基横断面结构形式、过渡段结构形式、地基处理、路基防排水、路基加固防护、路基支挡等技术要求。
10.规定了桥梁设计荷载及组合和结构变形、变位的限值标准,明确了桥涵结构与构造、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高架车站桥梁结构、既有铁路桥涵利用等技术要求。
11.规定了隧道净空尺寸的设计原则,明确了隧道荷载、工程材料、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洞内附属构筑物、防排水等技术要求。
12.规定了交、直流制牵引供电系统的、外部电源、变电所、牵引网、电力监控系统、电磁干扰防护等技术要求。
13.规定了电力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电力线路、动力照明等技术要求。
14.规定了传输系统、数据通信网、移动通信系统、电话交换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系统、电源设备、通信线路、接口设计等技术要求。
15.明确了信号系统制式选择原则,规定了地面固定信号、列车运行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及闭塞、联锁、列车自动运行、信号集中监测、数据传输网络、信号电源设备、光电缆线路与防护、接口设计等技术要求。
16.明确了信息系统的设置原则,规定了客票系统、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系统布线、电源设备、接口设计等技术要求。
17.规定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机电设备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安检设备、入侵报警系统、雨量及异物侵限监测等技术要求。
18.规定了车站建筑总体布局、平面设计及设备设施要求及车站结构设计标准,明确了既有车站改造设计要求和车站管线综合设计原则。
19.明确了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及运营控制中心的通风、空调、供暖的设计原则和主要设计标准。
20.规定了给水、排水等设计要求。
21.规定了建筑防火、区间防灾疏散救援、防排烟与事故通风、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防灾电气、防灾通信等技术要求。
22.明确了车站电扶梯、自动人行道、轮椅升降机、站台门等技术要求。
23.规定了运营控制中心布局及设备布置,供电、防雷与接地,通风、空调与供暖等技术要求。
24.规定了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运用整备设施、检修设施、综合维修及物资总库等设计要求。
25.规定了接地方式的选择及交流和直流牵引模式下综合接地系统等技术要求。
26.明确了环保选线、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噪声和振动控制、污水和固体废物防治、电磁防护等技术要求。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材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邮政编码:430063),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技术总负责人:安路生、严贺祥。
主编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1版《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粤交基2021239号

8d5e55462581dfb27a8d78b39fd48125资源简介/截图: 本资源包含以下分册:第一分册 综合管理及工地建设(37.94MB)
第二分册 路基工程(55.88MB)
第三分册 路面工程(90.63MB)
第四分册 桥涵工程(81.58MB)
第五分册 隧道工程(59.23MB)
第六分册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40.87MB)
第七分册 机电工程(88.26MB)




DB42/T 1760-2021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运维检修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
CCS Q 85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760—2021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运维检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road lighting infrastructures
2021 – 09 – 30 发布 2022 – 01- 30 实施
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 合 发 布460af8cc8558acd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范围内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运维检修的总则、基本规定、技术要求、移交
要求、状态评价、安全管理、资料管理、考核评定等。
本文件适用于已竣工验收且交付使用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运维工作。村镇、
公园、广场、城郊等场所的功能性照明设施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5972 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GB 26860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GB/T 31832 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CJ/T 457 高杆照明设施技术条件
CJ/T 527 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0
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89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T 11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CJJ/T 158 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
GA/T 900 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
HGZ-120 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道路 urban road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
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
路、支路、居住区道路。
3.2
道路照明设施 road lighting infrastructure
用于道路照明的灯具(含光源及其附件)、灯杆、变配电设备、配电线路、接地系统、智能控
制设备等。
3.3
亮灯率 bright light rate
在约定的统计范围内,正常亮灯的灯具数量与该范围灯具总数量的百分比,由于供电线路原因
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除外,但在规定时间内未修复的仍应计入灭灯数量。
3.4
设施完好率 proportion in good condition of facilities
在约定的统计范围内,某类完好的设施数量与某类设施总数量的百分比。
3.5
多功能智慧灯杆 multifunctional intelligent light pole
杆体除具有道路照明功能外,还设置有含信息化功能在内的其他非道路照明用途的灯杆。
3.6
LED 灯具 LED lamps
满足道路照明要求的组合式 LED 照明装置,除了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照明光源外,还整合光
学、电气和电子等部件。
3.7
照明功率密度 lighting power density
单位路面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括光源功率和灯的电器附件的功耗)。
3.8
高压 high voltage
本规定中使用的高压系10 kV电压。
4 总则
4.1 运维单位应为受政府管理部门委托的供电企业或具备建筑机电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从业
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
4.2 运维单位应根据维护范围和设施数量设置专业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装备。
4.3 运维单位应建立、健全设施运维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有效的设施管理运维工作机制。
4.4 照明设施运维工作应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化控制、带电检测、在线监测等手段,及时、动态地了
解和掌握各类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采用定期与非定期巡视检查(以下简称巡视)相结合的方法,
确保工作有序、高效。
4.5 照明设施运维工作应以道路照明设施数字化与运维管理信息化为导向,推广应用道路照明监控
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及其他专业系统平台,采用标准化管理手段,不断提升运维
工作水平。
4.6 照明设施运维工作应推行设备状态管理理念,积极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及时、准确掌握设备状
态信息,分析设备运行情况,提出并实施预防故障的措施,提高安全运行水平,保障道路照明效果。
4.7 运维单位应参与照明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设备选型、施工验收等工作,结合运维经验,
提出改进建议,力求设计、选型、施工与运维协调一致。
4.8 新建、改建道路的照明工程,应在竣工移交后纳入运维管理范围。
4.9 运维单位应开展设施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设施保护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加强设备保
护,防止外力破坏。
4.10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及其运维应保障人员、设备的安全,应符合国家低碳、节能的要求,宜根
据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投入智慧化的照明设施或系统。
4.11 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运行维护经费宜根据 HGZ-120 进行测算和执行。




DB42/T 1616-2021 大型公共设施平战两用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91.040.10
CCS P 33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616-2021
大型公共设施平战两用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large-scale public facilities for both peacet ime and wartime purposes
2021-01-29发布2021-03-01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f92124121df9553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内大型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新建、改造建筑的选址及总平面、建筑、结构、机电设备、消防、装饰装修、标识标记等设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净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净高不小于4.0米的单栋室内开散大空间建筑用于平战两用的大型公共设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686传染病医院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849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103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1143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5125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CJT521生活热水水质标准
JG312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466-2019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
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建标173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战两用dual purpose for peacetime and wartime
建筑平时使用的软硬件设施设计、建设与战时的需求相结合,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竣工时预留到位,满足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含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快速转换成为集中收治轻症患者(如新型冠状病毒轻症感染患者)的需要。3.2
三区两通道three areas and dual passages
“三区”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即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
3.3
清洁区hygienic area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
3.4
半污染区semi-contaminated area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传染病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
3.5
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
为呼吸道传染病轻症患者接收、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
3.6
两通道dual passages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3.7
缓中间buffer room
相邻不同卫生安全等级区域的空间之间安排设计的有组织气流并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小室。
3.8
卫生通过sanitary passage
不同卫生安全等级区域之间,医务人员进行换鞋、更衣、沐浴、洗手等卫生处置的通过式空间。
3.9
污染区污废水,半污染区污废水sewage from contaminated area,half contaminated area
传染性疾病区排放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及废水。
3.10
消毒接触池disinfection contact tank
为使消毒剂和污水有足够按触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而设置的水池,又称接触池。
4选址与总平面
4.1选址
4.1.1新建大型公共设施工程项目宜位于地质条件良好、市政配套设施齐备、交通便利地段,并远离居民区、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区,远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生产储存场所,远离水源保护地等敏感区域,避免选择低洼易积水区域。
4.1.2用于平战两用改造的大型公共设施应尽量选择远离城市人群密集区,远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生产储存场所。
4.1.3大型公共设施周边场地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四周应有开闲的室外场地,能满足人员、物资、车辆的集散要求,并具备搭建容纳临时辅助用房、临时机电设备、移动医疗设施等的临时房屋及设施的场地,如图1所示。




高清无水印 2019沪J108 预制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套型图.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2019沪J108 图集,pdf格式 ,实施日期:2019年9月1日,统一编号:DBJT08-08-2019,主编单位: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 ,上海城投置地(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中建申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批准文号:沪建标定〔2019〕280号4610b403aaf681b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关于印发<2017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沪建标定(2017)673号
2.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保障性住房设计标准》DG/TJ 08-2291
《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
《预制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DG/TJ08-207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图库》2016沪G105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标准、规范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标准不符的内容视作无效。
二、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建筑高度在100m以下的上海市市统筹分配使用的预制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设计,包括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和征收安置住房。面积标准相同的区属保障性住房可参照使用。
三、编制原则
本图集编制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将市场接受度高、经济合理并符合预制装配式结构特点的户型平面加以整理优化而形成的。
2.套型平面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保障性住房设计标准》DG/TJ08-2291及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和标准,并符合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方式。
3.套型平面体现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特点,做到套型设计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满足单项工程的多样性和适用性要求。
4.套型平面建议采用大空间的结构布置方式,合理布置承重墙,实现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大空间灵活可变示意图参见编制说明4)。
5.套型平面依据内保温体系编制,保温层厚度(含保护层)按50mm6.套型平面的拼接示意图以单元式(每单元四户)为主,其他类型暂不涉及。
四、图集内容
1.本图集共有四个部分:套型索引图、套型平面图、单元拼接示意图和结构平面布置图。
2.套型平面分为A/B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均涵盖I型(套内建筑面积≥40m)、II型(套内建筑面积≥54m㎡)、III型(套内建筑面积≥63m㎡2)三类面积标准。
3.单元拼接图由套型平面组合而成,分为A/B两个系列,可满足不同户型配比、不同面宽和不同建筑高度的选择。
4.结构设计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套型平面结构布置体现大空间灵活可变的原则。
5.套型平面为本图集推荐内容,单元拼接方式、公共部位以及结构布置均为示意,供实际项目设计时参考,并需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五、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选型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主要有四种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双面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
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议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结构分析与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基本一致,且房间内无明梁、明柱,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根据本市有关文件精神,预制住宅单体的预制率应不低于40%或装配率不低于60%。预制构件可采用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梁、叠合楼板、预制外围护墙、预制楼梯板、预制阳台和预制设备板等。
六、套型平面与预制构件布置的关系
预制装配整体式保障性住宅标准套型应满足套型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预制构件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墙板等预制构件制备中空间形态构件的生产难度大于平板构件,因此,推荐尽量采用平板构件;当采用转角墙板时,转角部分的长度不宜大于400mm。
七、使用说明
1.本图集为方案深度,需根据实际项目情况控制外包尺寸。
2.标准套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市场调研的数据推算得出,具体工程参考使用时应同时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保障性住房设计标准》DG/TJ08-2291中套内建筑面积和套型建筑面积的双重控制要求。
3.套型平面中厨房、卫生间、双人卧室(每户保证一个)为最小控制尺寸,其他居住空间在保证套型平面布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
4.外墙门窗洞口、阳台、空调外机板形式及位置等可根据实际项目设计,需满足国家和本市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5.套型平面中分隔墙体建议采用轻质隔墙,其隔声性能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6.预制构件布置需要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具体设计,本图集所列举标准套型不对预制构件布置进行具体说明。
7.本图集中机电管线、线盒预埋预留不表示。
八、其他
1.图中所注尺寸均以毫米(mm)为单位。
2.本图集除注明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3.在本图集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上海市住宅发展中心(地址:上海市北京西路95号20楼:邮编:200003;联系电话:021-63193188)。内容索引:目 录
编制说明··········································1一4
套型A索引图··································5
套型B索引图·····························6
套型平面 图
A一Ⅰ一(b)套型平面图·······················7
A一Ⅰ一2(z)套型平面图·························8
A一Ⅱ一1(b)套型平面图····················· 9
A一Ⅱ一2(b)套型平面图·····················10
A一Ⅱ一3(z)套型平面图·····················11
A一Ⅲ一(b)套型平面图···················12
A一Ⅲ一2(b)套型平面图·····················13
B一Ⅰ一1(b)套型平面图························14
B一Ⅰ一2(z)套型平面图························15
B一Ⅱ一1(2)套型平面图····················16
B一Ⅱ一2(z)套型平面图······················17
B一Ⅱ一3(b)套型平面图····················18
B一Ⅲ一1(b)套型平面图······················19
B一Ⅲ一2(b)套型平面图······················20单元拼接示意图
单元拼接示意图一 (54m以下 )·····21
单元拼接示意图一 (54m以上 )······22
单元拼接示意图二 (54m以下 )·····23
单元拼接示意图三(54m以下)······24
单元拼接示意图三(54m以上)······25
单元拼接示意图四(54m以下)······26
单元拼接示意图四(54m以上 )······27
单元拼接示意图五 (54m以下)······28
单元拼接示意图五 (54m以上)·····29
单元拼接示意图六 (s4m以下 )·······30
单元拼接示意图六 (54m以上 )····31
单元拼接示意图七 (54m以下 )······32
单元拼接示意图八 (54m以下 )······33
单元拼接示意图九 (54m以下 )····34
单元拼接示意图九 (54m以上 )······35结构平面布置图
A一Ⅰ一1(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36
A一Ⅰ一2(Z)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37
A一Ⅱ一1(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38
A一Ⅱ一2(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 39
A一Ⅱ一3(z)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0
A一Ⅲ一1(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1
A一Ⅲ一2(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 42
B一Ⅰ一1(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3
B一Ⅰ一2(z)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4
B一Ⅱ一1(z)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5
B一Ⅱ一2(z)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6
B一Ⅱ一3(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7
B一Ⅲ一1(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8
B一Ⅲ一2(b)套型结构平面布置图·······49




高清无水印 2019沪G10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2019沪G106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9年8月1日 ,统一编号:DBJT08-126-2019,主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批准文号:沪建标定〔2019)204号。585a419c7277f1e总说明1编制依据
1.飞本图集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数2017年上海市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定12016〕1053号)的要求进行编制.
1,2设计所依据的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一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一2010(2015版)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 17一201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日50011一2010(2016版)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日50巧3一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1规范》 GB 50666一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一2015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日/TS0001一2017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500O2一2013.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一201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日/丁5!2引一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卜20飞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一201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8一201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 07一2016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 JGJ 335一2015
《钢筋套筒灌桨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GJ 355一2015
《铜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丁408一20!3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 256一201《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 08一9一201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居住建筑设计规程》 OG/TJ 08一2071一20!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公共建筑设计规程》 OGJ 08一2154一20!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测规程》 OGJ 08一2069一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 OGJ 08一2!17一201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OG/丁JOS一2252一20!8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发布实施时,本图集内容与所捕的标准、规范不符或冲突处,应以新的标准、规范为准.
2 配套使用图集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图集》 0日J丁08一121一2016
3 适用范围
本图集仅适用于上海地区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框架节点、剪力墙连接构造,外围护墙连接构造、楼板连接构造、阳台与空调板连接构造、楼梯连接构造、女儿墙连接构造以及通用建筑构造的设计与施工;当用于其他地区或其他结构类型时,应对其技术及经济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
4 编制内容
4.1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连接节点基本构造要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框架节点、剪力墙节点、外围护墙节点、楼板节点、阳台与空调板节点、楼梯连接节点、女儿墙连接节点以及通用建筑构造等.
4.2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框架节点包括梁与梁(主次梁)连接节点、柱与柱连接节点和梁柱连接节点。
43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剪力墙节点包括全预制剪力墙连接节点,单面叠合剪力墙连接节点、双面叠合剪力墙连接节点和墙与梁连接节点.4.4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外围护墙节点包括外挂墙板连接节点、嵌入式墙板连接节点、凸窗连接节点和围护装饰性构件节点.
4.5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楼板节点包括单向叠合板连接节点、双向叠合板连接节点、SP板连接节点、脚板连接节点和全预制板连接节点.
4.6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阳台、空调板节点包括叠合板式阳合连接节点、全预制板式阳台连接节点、全预制梁式阳台连接节点和空调板连接节点。
4.7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楼梯节点包括楼梯上下端连接节点和楼梯侧向连接节点.
4.8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女儿墙节点包括单面叠合女儿墙连接节点、双面叠合女儿墙连接节点和全预制女儿墙连接节点.
4.9本图集所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通用建筑构造包括常用防水节点、保温连接节点、装饰构件连接节点、门窗洞口节点、栏杆节点、防雷接地连接节点和机电管孔做法.
5 材料
5.!本图集中连接节点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5.2钢材、钢筋及吊装配件
5.2.!钢材宜采用Q235日钢、Q345日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丁700和《4赔金高强度结构钢》C日/丁1 59!的规定;当有可靠根据时,可采用其他型号的钢材.
5.2.2钢筋及吊装配件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日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日50204及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OGJ 08一21 17、《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OG/下JOS一2069的相关要求。采用套筒灌桨连接和桨锚搭接连接的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5.3连接材料
5.3.1钢筋机械接头应符合现俐厅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中1级接头的性能要求.钢筋套筒灌桨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币衍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钢筋连接用灌桨套筒》JG/丁398的规定;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俐于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灌桨料》JG/丁408的规定:灌桨料由灌浆接头提供单位负责与灌桨套筒配套提供,灌桨套筒和浆料进场(厂)检验应符合现厅币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桨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的有关规定,套筒灌桨料的性能如表,所示。
5.3.2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及锚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日50010的有关规定。专用预埋件及拉结件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5.3连接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妨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日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日5066!和现有剥于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等的规定。
5.3.4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布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的
规定.
5.3.5金属波纹管宜采用软钢带制作,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G日716的规定;当采用镀锌钢带时,其双面镀锌层重量不宜小于609/m’,性能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日/丁2518的规定。
5.4保温材料
5.4.1外墙夹心保温系统、外保温系统和内保温系统所用的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和上海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同时,对于有机类保温板,其燃烧性能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日8624中日!级的要求.若接缝处夹心保温外墙外叶板未封边时,缝中部位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应满触级的要求.
5.5防水材料
5.5.1外墙板接缝所用的防水密封胶醚用耐候性密封胶,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并具创锰柔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性能.其最大变形性能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其他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丁88!的规定.当选用硅酮类密封胶时,应满足妨 国新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S/丁14685的要求·
5.5.2外墙板艇 处的密封止水带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氯丁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技术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翔 部分:止水带》G日18!73.2中J型规定。
5.5.3外墙板接缝处密封胶的背衬材料宜选用聚乙烯塑料棒或发泡氯丁橡胶,直径不应小于缝宽的1.5倍.
5.5.4墙板接缝的防水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5.6其他材料5.6.1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① 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拉结件应具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并应经过试验验证;② 拉结件应满足夹心外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③ 连接件还应满足锚固长度麟护层厚度等构造要求.
5.6.2石材和面砖等饰面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质量保证书,质量应符合现佛关标准的规定。当石材和面砖等饰面采用外墙板反打一次成型工艺时,石材和面砖等饰面材料还需满足反打工艺对材质、尺寸等的要求.
6 使用说明
6.1本图集可供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6.2本图集中给出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框架连接节点的做法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剪力墙连接节点的做法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外围护墙连接节点的做法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女儿墙连接节点的做法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楼盖、楼梯连接节点做法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阳台板连接节点的做法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空调板连接节点的保及连接节点处钢筋构造要求等,图中预制混凝土构件肠浇混凝土区域内的钢筋仅为示意,具体工程由设计确定.
6.3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或键槽,键槽的形式、数量、尺寸及布置由设计确定.除特别说明外,粗糙面、键槽的做法详见本图集第21、25页.
6.4本图集未尽事宜,应在具体设计和施工文件中补充。
7 其他
7.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材料、产品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设计文件和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7.2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
7.3本图集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主要包括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搭接等方式。采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灌浆接缝的封堵不应减小结合面的设计面积.采用焊接时,应采取避免损伤预制构件的措施。
7.4本图集中预制构件端部均与其支座构件贴边放置,即在图1中,a=0,右二0.当预制构件端部伸入支座放置时,应综合考虑制作偏差、施工安装偏差、标高调整方式和封堵方式等确定a、右的数值,“不宜大于2omm,石不宜大于1 smm.当板或次梁搁置在支座构件上时.搁置长度由设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