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86-2020 建筑和市政工程估算编制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
SJG86-2020
建筑和市政工程估算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regul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2021-04-21发布 2021-09-01实施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合发布be2c0c18e6385351总则
1.0.1为规范深圳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提高估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结合深圳市建设工程特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不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阶段投资估算的编制和审查(评审),其他资金投资的建筑和市政工程投资估算可参照执行。
1.0.3编制投资估算应执行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工程所在地的市场价格水平,如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标准、设备规格型号和数量、工期、建设条件,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1.0.4投资估算由2个及以上单位共同编制时,委托单位应指定主编单位,由主编单位负责投资估算编制原则的制定、汇编总估算,并对估算文件的编制质量负总责。参编单位负责所承担部分的估算编制质量。
1.0.5投资估算可根据建设方案、设计深度、复杂程度和管理要求,以多层级工程量清单进行编制。
1.0.6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省、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于政府投资项目估算具体取费,应以投资主管部门审核为准。2基本规定
2.1一般规定
2.1.1投资估算应完整反映建设项目设计内容,根据项目建设条件,按有关资料编制。受设计深度限制,工程方案暂未表达的内容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参考类似工程经验增补相应费用项目估算及说明,保证估算编制内容齐全。
2.1.2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包括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指标估算法等,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宜采用指标估算法。
2.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建设项目,编制投资估算时应在编制说明中增加相关描述。
2.2编制依据
2.2.1编制投资估算应依据下列内容:
1国家、省、市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2相关部门发布的价格指数、利率、汇率、离岸价格、到岸价格、税率等有关参数;
3相关部门发布的指标、定额、费用标准等;
4相关部门发布的人工、设备、材料等工程造价信息;
5工程地质资料、工程方案、协议等;
6设备及材料询价资料;
7类似工程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和参数;
8委托人提供的其他技术经济资料。
2.2.2工程方案是编制投资估算的重要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方案的编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工程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等的编制深度要求;
2市政工程应符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等的编制深度要求。
2.3文件组成
2.3.1投资估算文件应由封面、签署页、编制说明、投资估算汇总表、单项工程估算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表等内容组成。
2.3.2编制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文件依据。
2编制范围、工程概况。由2个及以上单位共同编制时,应说明分工编制情况。
3编制方法。说明采用的估算指标、定额、费用标准,人工、材料与设备等单价的依据或来源情况。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内容及费率标准。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特殊问题的说明,包括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说明。
2.3.3投资估算汇总表应由建设项目内各个单项工程的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等汇总编制而成。
2.3.4单项工程估算表应按建设项目划分的各个单项工程分别计算单项工程费用。通用建筑工程费用应按本规程附录B表B.0.1-1列项,医院建筑工程费用应按本规程附录B表B.0.1-
2列项,学校建筑工程费用应按本规程附录B表B.0.1-3列项,市政工程费用应按本规程附录B表B.0.2列项,使用时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予以调整。
对单一的、具有独立性的单项工程建设项目,可将单项工程估算表与投资估算汇总表合并编制。
2.3.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在投资估算汇总表中分项估算,也可单独列表编制。3费用组成
3.1建设项目总投资
3.1.1建设项目总投资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并达到使用要求或生产条件,在建设期内预计或实际投人的全部费用总和,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3.1.2建设投资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在建设期内投人且形成现金流出的全部费用,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
3.1.3建设期利息是指在建设期内发生的为工程项目筹措资金的融资费用及债务资金利息。
3.1.4流动资金是指为维持生产所占用的全部周转资金。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总投资不计列流动资金。
3.2工程费用
3.2.1工程费用是指建设期内直接用于工程建造、设备购置及其安装的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和设备购置费。
3.2.2建筑工程费是指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桥涵、道路和水工等土木工程建设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建筑装饰、总图竖向布置和大型土石方工程等。
3.2.3安装工程费是指用于设备的组装和安装,以及配套工程安装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各种机电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设备的安装及配线;工艺、供热、供水和供电等各种管道、配件和闸门、供电外线安装及各种室内外管道铺设工程等。
3.2.4设备购置费是指为建设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国产或进口设备、工具和器具等所需的费用,包括需要安装和不需要安装的全部设备购置费、备品备件购置费,不包括应列人建筑工程费的工程设备(建筑设备)本身的费用。
3.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3.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从工程投资决策到工程工验收交付生产或使用的整个建设期间,除工程费用以外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益或效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3.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应按工程项目实际发生列项,常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场地准备及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
2项目建设管理费;
3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
4环境影响咨询费;
5工程勘察费;
6工程设计费;
7工程招标服务费;
8工程监理费;
9工程保险费;
10工程造价咨询费;
11余泥渣土弃置费;
12水土保持专项费:
13其他。4费用计算方法
4.1建筑工程费
4.1.1建筑工程的建筑工程费应包括地基与基础、地下土建工程、地上土建工程等;市政工程的建筑工程费应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等。
4.1.2建筑工程费的估算应结合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分别套用相应专业工程的投资估算指标或类似工程造价资料进行编制。当无相应专业工程的投资估算指标或类似工程造价资料时,可采用估算主要实物工程量的方法,并参考相关定额等资料进行编制。
4.1.3编制建筑工程费应参考人工,设备,材料等工程造价信息,并考虑市场、不可抗力等影响因素。
4.2安装工程费
4.2.1建筑工程的安装工程费应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消防工程和燃气工程等;市政工程的安装工程费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燃气工程和交通工程等。
4.2.2安装工程费应按照单项工程设计内容或主要实物工程量,分别套用相应的估算指标、相关定额或类似工程造价资料进行编制。
4.2.3主要工艺设备、机械设备可按每吨设备、每台设备或占设备原价的百分比估算;管道安装工程可按不同材质、不同规格(包括管件)分别以长度或重量估算;供电外线可按每千米造价指标估算;自控仪表、变配电设备、动力配线可按主要设备和主要材料费用的百分比估算。




DB14/T 2313-202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预算编制办法及定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30
CCS P 6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313-202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2021-08-16发布
2021-11-16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58fcd045733a50f内容摘抄: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路桥集团交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娜、夏静萍、李贵龙、张亚军、马云静、王振华、郭治艺、郭子强、林志强、王郑敏、曹志杰、武通慧、陈建文、孙小明、卫香娟、王宝玺、孙化文、吴亮、李宇龙、股向敏。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预算编制办法、高速公路机电维护工程预算定额、高速公路机电维护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基价。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工程,包括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和消防系统的维护维修工程,其他等级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中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3830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5610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导则
JTG/T3832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JTG/T3833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JTG/TM72-01公路隧道非护工程预算定额
《山西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晋交建管发〔2017)216号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概算预算编制补充规定(试行)》晋交建管发〔2019)282号
3术语和定义
JTG38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电系统
发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功能的主要辅助设施,由监控、通信、收费、供配电、照明、通风和消防等子系统组成。
3.2
机电系统维护
对已投入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工作,以保证高速公路机电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3.2.1
维护指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失效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的技术活动。
3.2.2
维修
指为保持、恢复以及提升设备技术状态进行的技术活动,主要包括设备劣化或发生故障后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修理以及提升设备技术状态进行的技术活动。
3.3
维护费用定额
指机电维护工作人员每班维护设备所耗用的费用标准。
3.3.1
超高维护维修增加费
超高维护维修增加费系指高空进行维护作业时所采取的措施发生的费用及工效降低所增加的费用。
3.3.2
维护用水、电、气费
维护用水、电、气费系指维护作业实施过程中使用水、电、气所发生的费用。
3.3.3
维护辅助费
维护辅助费包括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和维护工作复测、场地清理等费用。
4一般规定
4.1本文件可作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维护维修预算和结算审定时的依据。
4.2本文件中未涉及的维护维修项目,可参考类似项目执行。
4.3编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预算时,应根据此标准规定的各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
耗量,按维护维修工作所在地的人工费工日单价、材料预算单价和机械台班单价计算出各个项目的工、料、机费用,并按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各个费用。(略)内容目录: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一般规定2
5预算编制方法2
6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预算定额7
7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基价210
附录A(规范性)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预算项目输入表237
附录B(规范性)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维修预算输出表242




DB14/T 2162-2020 高速公路匝道入口治超检测系统建设指南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30
P 6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162-2020
高速公路匝道入口治超检测系统建设指南
SOUVONVLS
2020-09-28发布 2020-12-28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adf775001468c89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治超检测道路设施3
6交通安全设施4
7治超机电设施4
8治超建、构筑物设施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双车道治超检测平面布设示意图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单车道治超检测平面布设示意图11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高速公路路政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保全、苏贵君、秦万能、吕峰、刘文进、郝晋高、刘海、渠刚、梁斌、郝婧丽、崔兰、渠育香、张向前、李明霞、张如兵、刘超武、王孟霞、郝轩、桑铠、霍燕辰、任卫英、郑方、刘志强、李哲宇、杨波、任慧、杜艳花、陈魁、王昱晓、王晓霞。内容摘要:




DB13(J)/T 8451-2021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标准DB13(J)/T 8451-2021条文说明272ea54fbd5bd23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及河北省有关防震减灾的政策法规,落实预 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韧性设计后达到减轻地震破坏、避免 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减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提升建筑维持与 恢复原有功能能力的目的,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建筑高度 100m 以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 钢结构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抗震韧性设计。
1.0.3 采用抗震韧性设计的建筑,抗震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下列 要求:
1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 构件和设施不受损坏,不会发生人员伤亡;
2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建 筑构件和设施可能损坏,但不会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3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 影响时,建筑构件和设施不致倒塌,且不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1.0.4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建筑抗震韧性 seismic resilience of building
建筑在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维持与恢复原有建筑功能的能 力。
2.1.2 抗震安全韧性 seismic safety resilience
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有效抵御地震灾害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 能力。
2.1.3 建筑抗震韧性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resilience
综合考虑建筑在地震发生时需要提供的应急功能、在抗震救灾 中的作用以及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 响程度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抗震韧性类别划分。
2.1.4 建筑抗震韧性目标 seismic resilience goals
建筑在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期望达到的抗震韧性水平。
2.1.5 建筑抗震安全功能 seismic safety function of building
建筑在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性能。
2.1.6 建筑基本功能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building
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维持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建筑性能,包括 建筑空间正常使用,结构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等。
2.1.7 建筑综合功能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building
建筑维持其基本功能、并保持外观和内部装饰或装修完好的性 能。
2.1.8 建筑修复费用 restoration cost of building
建筑恢复其综合功能所需要的直接费用。
2.1.9 建筑修复时间 repair time of building
在修复工作所需材料、人员、设备齐全的条件下,建筑恢复其 基本功能所需的时间。
2.1.10 建筑非结构构件 architectural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 重墙体、雨篷、附着于楼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 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柜等。
2.1.11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 architectural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facilities
为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 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气 调节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系统,共用天线等。
2.1.12 结构自复位能力 resilient capability
在一定的变形范围内,水平力作用后结构整体恢复到原来位置 的能力。
2.1.13 抗震支吊架 seismic bracing
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 施。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2.1.14 抗震韧性措施 seismic resilience measures
根据建筑抗震韧性概念,为保证建筑抗震韧性目标,不需计算 而对建筑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机电设施等采取的各种措施。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应合理分析建筑韧性需求、应进行抗震韧 性设计策划,统筹选定建筑抗震韧性类别、抗震韧性设计目标、地 震作用水准、韧性水准、结构体系和主要韧性技术措施等。
3.1.2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时,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 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 要求、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要求,进行技术和经济性的综合 分析和论证,选定适宜的抗震韧性设计目标,并采取满足预期抗震 韧性目标的措施。
3.1.3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时,应对建筑安全功能、基本功能、综合 功能进行分解或细化,并从逻辑上或空间上将建筑各类构件损坏对 震时和震后建筑功能维持、恢复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合理确 定抗震韧性设计目标和韧性技术措施。
3.1.4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除应进行规定的抗震验算外,尚应重视抗 震韧性概念设计,加强抗震韧性措施的采用。
3.1.5 建筑结构选型和布置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选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类型或先进的抗震技术。位于高烈 度设防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上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 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 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 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 要求;
2 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应考虑震后维修或更换的方便性因素, 非结构构件宜采用装配式技术;预制构件宜采用可快速更换的建造 工艺;
3 采用自复位能力等新技术或结构体系时,应确保在各水准 地震作用下传力路径的可靠,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 个结构失效。
3.1.6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完成后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韧 性评价标准》GB/T 38591 的规定进行抗震韧性评价。
3.1.7 既有建筑改造应根据抗震防灾要求,搜集建筑信息及调查地 震灾害环境,合理确定抗震韧性目标,并按本标准第 8 章要求对抗 震韧性能力进行初步评估。
3.1.8 既有建筑抗震韧性能力的提升宜结合城市更新、街区改造、 建筑维修或加固改造活动同步实施。
3.1.9 建筑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机电设施及其连接应 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换。当构件需要更换时,更换后的构件及连接 不应低于原设计规定的韧性技术要求。
3.1.10 建筑在使用期内应至少采取下列抗震韧性措施:
1 制定震后功能快速恢复的策略和秩序;
2 储备必要的应急恢(修)复物资和专业修复人员;
3 定期进行交通、水、电、燃气等设备和线路的检查维护,及 时清理对震后使用功能恢复有影响的障碍。
4 当建筑外部条件失效可能引起建筑功能失效时,应针对失 效的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3.1.11 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的抗震韧性类别、抗震韧性目标及所采 取的韧性技术措施和使用维护要求。
4 地震作用和抗震韧性验算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应按照建筑抗震韧性类别、预期的抗震韧 性设计目标和韧性设计水准的要求,进行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承 载力、变形、构件损伤及恢复能力验算。
4.1.2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应按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建筑机 电设施分别进行验算。
4.1.3 建筑非结构构件自身的验算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当缺乏有关资料时,可按本标准的规定通过其所连接结 构构件的地震反应进行验算。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验算应 结合连接的具体型式进行。
4.1.4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时,对要求处于完好状态的建筑构件,应 进行弹性承载力验算或变形验算;对允许处于损伤状态建筑构件, 应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损伤判别。
4.1.5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可分初步计算判别和损伤验算判定两个阶 段进行,如图 4.1.5 所示。建筑抗震韧性初步计算判别可采用静力弹 性、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损伤验算判别应进行结构动力弹塑性 损伤分析,采用的结构弹塑性模型及分析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DB63/T 1884-2020 青海省住宅全装修设计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0c5c24bd729a233d77d871cd35592123

1 总则
1.0.1为了促进青海省住宅全装修产业化发展,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降低因后期装修造成的能耗,物耗,提高城市和城镇住宅的品质
1.0.2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新建住宅的室内全装修设计。1.0.3本标准应满足青海省城镇住宅功能的基本标准
1.0.4住宅全装修设计应遵循安全卫生、舒适健康、经济美观
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原则。
1.0.5住宅全装修设计除应符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全装修设计
住宅套内和公共区的空间,对地面、墙面、顶棚、门窗、楼梯等部位,全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使所有设备机电管线铺设到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和粉刷,再到厨具、洁具和开关插座布置,全部完成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到位。2.0.2装修
房屋主体结构完成后的内部设施安装及地面、墙面和顶面作业;房屋在使用前装璜美化。
2.0.3室内
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包括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与室外对应的概念。
2.0.4室内装修
以建筑物结构体为载体对室内进行美化,合理地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艺术处理。2.0.5
住宅建筑内部除去公共区域,居住使用空间除去墙体的实际使用面积的范围。
2.0.6套内装修
在住宅居住空间除去墙体的实际使用面积的范围内进一步美化艺术处理。
2.0.7装修产业化
室内装修从用材,构件和部品上采用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化和智能化的建造模式。
2.0.8建筑装修一体化
建筑和装修设计同步进行,以建筑为主导,各专业协同配合设计,施工时将设备机电管线一步落实到位,建筑施工和装修也




DB62/T 3215-20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DB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3215-2021
备案号:J16150一202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ation and acceptance of precast members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s2021-12-10发布2022-04-01实施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20f723942f260771总则
1.0.1为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制作、储运和验收要求,促进构件生产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信息化,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甘肃省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制作、质量验收、储运和成品保护。
1.0.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制作、质量验收、储运和成品保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甘肃省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O.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
2.0.2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通过机械化设备及模具预先生产制作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预制构件通常在工厂进行预制,便于规模化生产、质量控制和检测,对于特殊构件或大型构件,由于道路、场地、运输受到限制,也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施工现场进行预制。
2.0.3预制外挂墙板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
2.0.4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中间夹有保温材料,并通过拉结件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芯外墙板。
2.0.5连接套筒joint sleeve
在预制构件中预埋的用于连接受力钢筋的套筒,主要包括机械连接套筒、灌浆连接套筒等。
2.0.6钢筋套筒灌浆连接rebar splicing by grout-filled coupling sleev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连接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2.0.7浆锚搭接连接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人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0.8严重缺陷serious defect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耐久性能或安装、使用功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2.0.9一般缺陷common defect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耐久性能或安装、使用功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2.0.10质量证明文件quality certificate document
随同进厂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等一同提供用于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有效文件。
2.0.11结构性能检验inspection 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针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控制性能等各项指标所进行的检验。
2.0.12结构实体检验entitative inspection of structure
在结构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验或送至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的检验。
2.0.13吊架drop-hanger frame
在预制构件起吊过程中保持构件平衡和稳定所使用的专用吊架。3基本规定
3.0.1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建立全面完善的生产质量、安全、环境保证体系和试验检测手段,设置产品标识,提高生产精度,保障产品质量。
3.0.2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等应符合构件生产的质量保证要求,应具备原材料、半成品试验检验能力,宜具备成品试验检验能力。
3.0.3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由有深化设计能力的设计单位或预制构件专业生产企业进行深化设计,形成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文件,经原设计单位、委托方确认后方可实施。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文件如需变更,仍应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3.0.4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文件应符合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专业以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环节的综合要求。
3.0.5预制构件生产前,应根据工程要求制订相应的生产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3.0.6预制构件生产应建立首件验收制度,同类型首个构件应由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生产单位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0.7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3.0.8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标识,并应对检验合格的预制构件出具合格证明文件。标识系统应满足唯一性、追溯性要求。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预制构件用原材料和配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其他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预制构件用原材料和配件应进行进厂检查和复检。检查项目包括品种、规格、数量、外观质量、包装方式、生产厂家和质量证明文件等。复检项目、批次和其他要求应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4.2混凝土
4.2.1预制构件所用混凝土应根据产品类别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构件用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等的规定
4.2.2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4.2.3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或42.5R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代号、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厂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1为一批,每批次抽样数量不应少于一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2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3~3.2的中粗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3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碎石或卵石,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4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规定,粉煤灰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中的I级或Ⅱ级各项技术性能及质量指标:
5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GJ63的规定;
6外加剂品种应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配后确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预制混凝土用外加剂》JC/T2477等规定;
7拌制混凝土的其他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JT/T 597-2022 LED车道控制标志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80.30
P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597-2022代替JT/T597—2004
LED车道控制标志
LED lane control signs2022-01-13发布
2022-04-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7a456a349b05a5a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及定义
4组成、分类、型号与结构示意图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LED车道控制标志的组成、分类、型号与结构示意图,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上LED车道控制标志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山: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振动(正弦)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3681塑料自然日光气候老化、玻璃过滤后日光气侯老化和菲涅耳镜加速日光气候老化
的暴露试验方法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080.7一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
验方案
GB/7922照明光源颜色的测量方法
G/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1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训量技术电快速降变脉冲群抗批度试验
GB/22040公路沿线设施塑料制品耐侯性要求及测试方法
GB23826一2009高速公路LED可变限速标志
GB/T23828一2009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
J/1817一2011公路机电系统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及检训方法3术语及定义
GB/T23828与J1/T8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
出了GB/T23828与J/T817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像素pixel
由LED组成的可控制其发光或熄灭状态的基本显示单元。3.2
像素点间距dot pitch
相邻像素间的中心距。
[GB/T23828-2009,定义3.2]
3.3
半强角half-intensity angle
单粒LED的发光强度为其最大发光强度一半时的测量轴与最大发光强度光轴的夹角。
[GB/T23828-2009,定义3.4]
3.4
视认角viewing angle
观察者(正常人,矫正视力1.0以上)在环境照度大于50000x的晴天、太阳光正面照射标志面的
条件下,偏离标志面法线方向后,在规定距离内仍能正确认读标志内容的最大偏离角度。
[GB/T23828—2009,定义3.5]
3.5
静态视认距离static distinguishing distance
观察者(正常人,矫正视力1.0以上)在环境照度大于50000x的晴天、太阳光正面照射标志面的条
件下,在规定的视认角内,能够正确认读标志内容的最大距离。
[GB/T23828-2009,定义3.6]
3.6
动态视认距离dynamic distinguishing distance
观察者(正常人,矫正视力1.0以上)在环境照度大于50000x的晴天,太阳光正面照射标志面的条
件下,当车速为120km/h时,在规定的视认角内,能够正确认读标志内容的最大距离。
[GB/T23828-2009,定义3.7]
3.7
耐候性能weathering properties
产品抵抗太阳光辐射、环境温度变化、风吹雨淋等外界条件的影响,避免出现褪色、变色、龟裂、粉化
和强度下降等一系列老化现象的能力。
[J/T817-2011,定义3.1]




JT/T 1392-2021 公路隧道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

资源简介/截图: ICS 03.220.20
R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1392-2021
公路隧道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
Foam-water spray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for road tunnel2021-10-29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98131a5efd70b82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分类与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隧道用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135.3一200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3部分:水雾喷头
GB 5135.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5部分:雨淋报警阀
GB 135.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10部分:压力开关
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 15308泡沫灭火剂
GB 20031泡沫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GB 27898.3固定消防给水设备第3部分:消防增压稳压给水设备
GB 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6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控制阀组control valves
在接收到公路隧道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启动信号后能立即启动,将系统供水管道的消防水和泡沫
液管道的泡沫原液按照特定比例混合,通过管网将泡沫混合液输送给喷头进行灭火的设备。
3.2集中式centralize mode
泡沫原液与水经消防泵房中平衡式比例混合装置、现场雨淋报警阀送至喷头的方式。
3.3分布式distribute mode
泡沫原液与水通过独;立消防管道、在现场控制阀组混合后送至喷头的方式。
3.4系统响应时间system response time
自接到公路隧道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启动信号起,至最不利点喷头喷出泡沫水雾的时间。




JT/T 1037-2022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40
CCS P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1037-2022代替JT/T1037—2016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tructural monitoring of highway bridges2022-01-13发布
2022-04-1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f89ccf9ce7d7515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的总则、基本规定、监测内容监测测点布设、监测方法、监测
系统、数据管理、监测应用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结构监测的系统设计、实施、收、运营维护、数据管理和监测应用,其他桥
梁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写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1P代码)
GBT8566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856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938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T15532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21296.1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GBT24726交通信息采集视知交通流检测器
GB/T31167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GB/T31168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GB/T32630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B/T33697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GB/T36344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
GB/T37048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39410低轨星载GN5S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GB5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2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T132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ⅡG5120一202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ⅡG/T5122一2021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桥梁结构监测bridge structural monitoring
一种可以对桥梁的设定参数进行连续、自动测量和记录,获取桥梁环境、作用、结构响应与结构变化
定量数据,实现监测数据超限报警,评估结构健康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
3.2
桥梁结构监测系统bridge structural monitoring systems
一种通过网络集成技术将分布在桥梁现场和监控中心的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
管理、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硬件设备、软件模块及配套设施连接在一起,具有对桥梁设定参数连绒监测、自
动记录、数据显示、报警评估的功能,辅助桥梁管理和养护决策的电子信息系统。
3.3
环境environmental factors
影响桥梁安全和功能的桥址自然环境因素。
3.4
作用action
桥梁所受的直接荷载或间接荷载。
3.5
结构响应structural response
由作用引起的桥梁构件、部件、结构的静力或动力响应。
3.6
结构变化structural variation
以桥梁结构成桥状态或某一规定时刻状态为基准,桥梁构件、部件、结构在使用中儿何形态和表观、
结构性能发生的相对变化。
3.7
超限值alarming threshold
对桥梁环境、作用、结构响应、结构变化、关键结构构件可能出现的各种级别的异常或风险,各监测
点数据特征指标所设定的临界状态警戒值。
3.8
超限报警over-limit alarming
监测数据的特征指标达到或超过超限值时,系统自动发出相应级别的警报。
3.9
桥梁结构健康度bridge structural health level
相对于成桥状态或设计规定的结构安全和功能要求,当前桥梁结构安全和功能所处的相对水平。




DB41/T 2136-2021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
CCS P 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136—2021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2021-04-12 发布 2021-07-12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77236c579c0c255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路线类、路基类、路面类、构筑物类、沿线设施类的分类方法、编码原则、
编码规则和代码分类。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据库所涉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917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 920 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T 11708 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
GB/T 12409 地理格网
GB/T 18731 干线公路定位规则
GB 50139 内河通航标准
JT/T 132 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JT/T 280 路面标线涂料
JT/T 301 公路交叉分类与编码规则
JT/T 327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
JT/T 412 国道主要控制点代码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 F80/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里程桩号传递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08】157号
交通运输部,公路长大桥隧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若干规定,交公路发【2018】35号




海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全文公开(不断更新中)


海南BIM-xycost.com整理,点击标题可排序,点击链接可直接下载原文PDF
发布日期标准名称编号链接
2006《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风压、水密、气密性能控制指标》DBJ02-2006DBJ02-2006海南省建筑外门窗抗内压、水密、气密性能控制指标
2017《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6-003-2017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6《海南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标准》(试行)DBJ04-2006DBJ04-2006海南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标准(试行)
2016《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DBJ46-07-2016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
2022《海南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DBJ46-07-2022(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海南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标准》DBJ 46-07-2022
2016《非承重砌体材料应用技术规程》DBJ46-008-2016非承重砌体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2017《海南省建设工程施工优质结构评定标准》DBJ46-009-2017海南省建设工程施工优质结构评定标准
2020《海南省建设工程“绿岛杯”奖评选标准》DBJ46-010-2020

标准文本下载: DBJ46-010-2020《海南省建设工程“绿岛杯”奖评选标准》

培训课件下载: 海南省《建设工程绿岛杯奖评选标准》(DBJ 46-10-2020)宣贯课件(陈加勤)海南省《建设工程绿岛杯奖评选标准》(DBJ 46-10-2020)宣贯课件(陈可亮)

2015《海南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防风技术规程》DBJ46-011-2015海南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防风技术规程
2017《海南省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BJ46-012-2017海南省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10《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DBJ46-018-2019标准文本下载: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中英文双语版(海南出版社):《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DBJ46-018-2019(中英文双语版)
培训课件下载:
《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培训课件1
《海南省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培训课件2
11《海南省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劳动岗位定员标准(试行)》DBJ13-2009海南省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劳动岗位定员标准(试行)
12《海南省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标准》DBJ14-2009DBJ14-2009海南省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13《海南省城乡容貌标准》DBJ15-2010DBJ15-2010海南省城乡容貌标准
14《海南省公共厕所管理及保洁服务标准》DBJ16-2010DBJ16-2010海南省公共厕所管理及保洁服务标准
16《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20-2012DBJ20-2012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17《海南省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建设标准》DBJ46-025-2019DBJ46-025-2019《海南省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18《海南省螺杆灌注桩技术标准》DBJ46-026-2021DBJ46-026-2021《海南省螺杆灌注桩技术标准》 中英文双语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海南省螺杆灌注桩技术标准》DBJ46-026-2021(中英文双语版)
19《海南省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安全评定规程》DBJ46-027-2013DBJ46-027-2013海南省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安全评定规程-新版带水印
20《海南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试行)》DBJ46-028-2013海南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标准(试行)
2014《海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电子数据标准》DBJ46-030-2014海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电子数据标准
2014《海南省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检测数据接口标准(试行)》DBJ46-031-2014DBJ46-031-2014海南省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检测数据接口标准(试行)
2015《海南省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企业、人员、项目、诚信)数据接口标准》DBJ46-035-2015海南省房屋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企业、人员、项目、诚信)数据接口标准
2020《海南省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DBJ46-036-2020标准文本下载: DBJ46-036-2020《海南省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培训课件下载: 《海南省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宣贯培训班 课件
2016《海南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46-037-2016海南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016《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规范》DBJ46-038-2016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规范
2016《海南省住宅建筑节能和绿色设计标准》DBJ46-039-2016海南省住宅建筑节能和绿色设计标准
2016《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DBJ46-040-2016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2022《海南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DBJ46-041-2022DBJ46-041-2022 海南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2017《海南省全装修住宅室内装修设计标准》DBJ46-042-2017DBJ46-042-2017《海南省全装修住宅室内装修设计标准》
2017《海南省全装修住宅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BJ46-043-2017DBJ46-043-2017《海南省全装修住宅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017《海南省全装修住宅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规程》DBJ46-044-2017DBJ46-044-2017《海南省全装修住宅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技术规程》
2017《海南省建筑塔式起重机防台风安全技术标准》DBJ46-045-2017海南省建筑塔式起重机防台风安全技术标准
2017《海南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DBJ46-046-2017海南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
2018《海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J46-047-2018海南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018《海南省建筑工程防水技术标准》DBJ46-048-2018海南省建筑工程防水技术标准(2018.11勘误后)
2018《海南省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DBJ46-049-2018海南省绿色生态小区技术标准
2019《海南省建筑物移动通信设施技术标准》DBJ46-050-2019海南省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
2019《海南省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标准》DBJ46-051-2019DBJ46-051-2019海南省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标准
2019《海南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运行维护技术标准》DBJ46-052-2019DBJ46-052-2019《海南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运行维护技术标准》
2020《海南省市政设施养护技术标准》DBJ46-053-2020DBJ46-053-2020《海南省市政设施养护技术标准》
2020《海南省农村管道燃气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标准》DBJ46-054-2020《海南省农村管道燃气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标准》DBJ 46-054-2020
2020《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DBJ46-055-2020《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标准》DBJ46-055-2020
2020《海南省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DBJ46-056-2020DBJ46-056-2020《海南省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
2020《海南省建筑钢结构防腐技术标准》DBJ46-057-2020《海南省建筑钢结构防腐技术标准》DBJ46-057-2020
2021《海南省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标准》DBJ46-058-2021DBJ46-058-2021海南省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技术标准
2021《海南省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技术标准》DBJ46-059-2021DBJ46-059-2021海南省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技术标准
2022《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J46-060-2022DBJ46-060-2022《西沙群岛珊瑚岛(礁)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2021《海南省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技术标准》DBJ46-061-2021海南省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技术标准DBJ46-061-2021
2022《海南省安居房建设技术标准》DBJ46-062-2022DBJ 46-062-2022《海南省安居房建设技术标准》
宣贯培训讲义
2022《海南省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DBJ46-063-2022DBJ46-063-2022海南省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
2017《海南省全装修住宅装修施工图设计文件图审要点》海南省全装修住宅装修施工图设计文件图审要点
#footable_201642 { font-size: 14px; }




DB37/T 4371-202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200
CCS P 2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371—202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inspec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21-06-15 发布 2021-07-15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4228a6a1c5a586d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基本规定,规范了检测机构能力、检测程序等方面的管理行为。
本文件适用于水利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构(部)件及工程实体等质量检测活动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 testing for qualit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检测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水利工程实体以及用于水利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进行的检查、测量、试验或者度量,并将结果与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3.2
见证人员 witnesses
具备相关检测专业知识,接受委派,对检测样品的取样、制作、送检及现场工程实体检测过程真实性、规范性见证的人员。
3.3
见证取样 witness sampling
在见证人员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工程现场随机抽取样品,并送至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
3.4
见证检测 witness test
在见证人员见证下,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的活动。
3.5
工 程 检 测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esting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工程质量检测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管理系统。
4 基本规定
4.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应执行现行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标准及批准的设计文件。
4.2 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代建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监督等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工程质量检测。
4.3 检测机构应当按照水利行业规定取得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
4.4 检测机构不应与所检工程项目相关的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商业、行政、经济等利害关系。
4.5 检测机构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开展检测业务,应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固定工作场所,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工作环境满足检 验检测要求。
4.6 检测机构人员、设备设施、场所环境等检测能力的配备及管理体系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规定要求。
4.7 首次使用的检测设备或新开展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标准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对人员技能、检测设备、环境条件等进行验证。
4.8 对实行见证取样和见证检测的项目,不符合见证要求的,检测机构不应进行检测。
4.9 检测样品的委托方应对样品的真实性、时效性及完整性负责。
4.10 检测机构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留置备份样品。
4.11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12 检测机构应对检测取得的数据进行积累整理和统计分析。
4.13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账,并应当将存在工程安全问题、可能形成质量隐患或
者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检测结果以及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
位、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及时报告委托方和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DB33/T 899-2021 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
CCS P 66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899—2021代替 DB33/T 899—2013
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expressways in mountainous terrain
2021 – 12 – 12 发布 2022 – 01 – 12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bb9c2aaa0627687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的基本规定,工程地质勘察、勘测与调查、选线、线形设计、路基路面、桥梁通道及涵洞、隧道、隧道机电、互通式立体交叉及服务区、预留与预埋设施、沿线监控、环境保护、建管养一体化监测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勘察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 7000.1 灯具 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24721.2 公路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产品 第2部分:管箱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T 51335—2018 声屏障结构技术标准
JTG 3362—2018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3830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30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D20—2017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4—2015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T 496 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JT/T 1034 公路用聚氨酯复合电缆桥架
JTG/T 2231-01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34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T 3360-02 公路桥梁抗撞设计规范
JTG/T 3365-01—2020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
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T 3650-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21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JTG/T D31-0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D70/2-01—2014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JTG/T D70/2-02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QX/T 330 大型桥梁防雷设计规范
YD/T 1460.2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2部分:外保护管
YD/T 1460.3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3部分:微管、微管束和微管附件
DB33/T 70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DB33/T 836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896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DB33/T 904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
DB33/T 996 公路工程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DB33/T 1065—2019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33/T 2062 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山区高速公路 expressway in mountainous terrain
在山岭区和重丘区地形条件下建造的高速公路。
3.2
综合勘察方法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method
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采用遥感分析、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挖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相结合的勘察方法。
3.3
动态勘察设计 dynamic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和检测资料,对勘察和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
3.4
运行速度 operating speed
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根据实际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等,在自由流情况下的车辆安全行驶速度,通常采用测定行驶速度的第85百分位(V85)取值。
3.5
路侧安全净区 roadside safety zone
公路行车方向最右侧车行道以外、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可供失控车辆重新返回正常行驶路线的带状区域,是从行车道边缘开始,车辆驶出路外后能够安全驶回车道的一个宽度范围。
3.6
高陡路堤 high and steep slope embankment
地面斜坡陡于1:1,且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5m的路堤。
3.7
偏压隧道 unsymmetrical pressure tunnel
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围岩压力不对称的隧道。
3.8
微开挖洞口 slightly-excavated portal
洞口边、仰坡开挖暴露面很小,尽量“趋于零开挖”暗挖进洞的洞口。
4 基本规定
4.1 应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广泛征询沿线建设规划、交通、铁路、环保、水利、自然资源、农林、文物、电力、通信、油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按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等专题报告的审查批复意见,开展项目勘察设计工作。
4.2 应做好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的收集、调查和分析工作,重视通道、涵洞等小型结构物的外业调查以及取弃土场、筑路材料等的调查、试验工作,重视各阶段勘察、勘测及外业调查的成果验收工作。
4.3 应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加强各勘察成果的比对、验证和分析工作。应开展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对于地下管线情况复杂、对项目安全和投资有影响的区域,应开展专项探测工作。
4.4 应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化理念。综合吸收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养护及管理经验,选择方便施工、方便运营养护的设计方案,并做好建管养一体化设计工作。
4.5 应重视公路建设与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整体协调,加强沿线人文题材的挖掘和利用,注重地质选线,注重公路设施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设计。
4.6 对高填深挖、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路基路段应加强工点设计;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和监测资料,进行动态勘察设计,对勘察和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
4.7 总体设计应论证确定山区高速公路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统一协调路线、
路基路面、桥涵、隧道、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专业的内外关系,明确相关设计界面和接口,
使之成为完整的系统工程,符合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在设计各阶段尤其是施工图阶段
要重点做好交安、机电、照明等设施的预埋件设置或位置预留,做好桥隧、路隧、路桥等交接处的护栏、
管线、排水等总体布置,做好服务区、停车区、管理用房等场地标高、场地填筑、地基填挖方等的衔接,
做好桥梁、涵洞、边沟、电缆槽、路缘石、挡墙等结构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做好土石方平衡和标段划分、
施工便道(桥)、施工预制场地、施工组织、施工工期等统筹工作。
4.8 总体设计中应包含智慧高速公路设计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等设计;土建设计应做好与智慧高速公路相关的通信、机电、安全设施等的预留预埋等相关协同工作。
4.9 同一项目由两家及以上单位进行勘察设计的,总体设计单位应加强与其他勘察设计单位的协调、统一与衔接。




DB52/T 1626-2021 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报告编制导则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160
CCS P 5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626-2021
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报告编制导则
Guidelines for budgetary estimate adjustment repor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2021-08-30发布2021-12-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2/T 1626,DB52/T 1626-2021,报告编制,水利工程,调整概算,DB52/T 1626-2021 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报告编制导则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条件、调整概算编制原则和依据、工程量变化专题报告编制、
调整概算报告编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省级及以下审批的骨干水源工程。其他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501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SL32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批准概算
budgetary estimate approval
水利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经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概算。
3.2
调整概算budgetary estimate adjustment
经批准并开工建设的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因家政策调整、价格变化及工程设计
变更等原因,导致批准概算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按照本文件编制的工程概算。3.3
工程部分投资construction part investment
建筑工程投资、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施工临时工程投资、独
立费用与基本预备费之和。
3.4
专顶部分投资special part investment
建设征地移民补偿、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之和。3.5
己完工程as-built project
调整概算时段分界点以前完成的工程。
3.6
未完工程unfini shed project
调整概算时段分界点以后待完成的工程。
4总则
4.1经批准的设计概算是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一般不予调整。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经原审
批单位批准。
4.2调整概算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编制负责人、主要编制人员应特有相应专业的造价工程师执
业资格证书。
4.3经审批的水利工程调整概算,应是原项目批准单位对项目批准文件规定内容调整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重新批准的依据。也是工程项目融资、投资控制管理、经济评价、竣工决算及对项目进行审计的依衣据。
4.4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后应形成工程量变化专题报告,其工程量应按GB50501和SL328的规定计算。
4.5调整概算报告应以批准概算为基础,按照初步设计批准的规模和标准编制。工程部分投资应以工
程量变化专题报告为基础,根据批准概算及合同约定的原则、方法及价格水平进行编制:专项部分投资
按批准的专项投资额计列。调整概算报告的组成及申报材料见附录A,调整概算表见附录B。




XX大型国企机电专业分包工程BIM施工方案三维图形版【xycost.com】下载

第一章专业分包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机电工程施工方案
1电气工艺方案
11配电箱柜安装
1.2 封闭母线安装
1.3桥架安装
1.4 电缆敷设
1.5 电气配管
1.6 灯具安装
17开关、插座面板安装
2 暖通工艺方案
2.1风管制作安装
2.2 主要设备安装
2.3 风口安装
3
31 管道丝接
3.2 管道卡箍连接
3.3铜管焊接
3.4 HDPE管热熔连接
3.5无缝钢管焊接
3.6管道支架制作安装
3.7水泵安装
3.8 管道防腐与绝热
4弱电工艺方案
4.1施工工艺
4.1.1线缆敷设
4111线缆布放的施工工艺要求
41.1.2放线工艺
4.1.1.3线缆牵引工艺
4.1.2综合布线系统
4.1.2.1工艺流程
4.1.2.2设备安装
(1)模块化配线架的安装
(2)语音配线架的安装
(3)信息插座的安装
(4)机柜的安装




【BIM 技术前沿】Revit 2024 版本新增功能和加强特性完整介绍

大家好!欧特克一年一度的升版更新又迎来了高潮时刻。目前,面向 AEC 行业的各款 BIM 软件都已陆续更新到了全新的 2024 版本。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Revit 全新的 2024 版本中,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新增功能与加强特性吧。

本次 2024 版本中,Revit 在设计效率、模拟与分析、互操作性、云数据和设计优化以及文档效率等六个方面,总计新增和加强了六十多个功能特性。

 

其中,在设计效率方面共计新增和加强了三十个左右的功能特性,包括:主页上的我的见解、深色主题、新样例模型和项目模版、在项目浏览器中搜索、地形实体、“配色系统” 对话框、纹理视觉样式、Revit 到 Twinmotion 的增强功能、剪切几何图形增强功能、自由形式钢筋的更多路径对齐选项等众多内容。

 

而在模拟与分析方面则新增和加强了十二个功能特性,包括:增强的分析荷载、机构面荷载的填充图案和颜色、自定义物理—分析图元关联、连接自动化规则的详细结果报告、在三维视图中按图元创建能量分析模型、MEP 预制构件的流量和压力计算等内容。

在云数据和互操作性方面新增和加强了七个功能特性,包括:链接协调模型、云模型协作缓存管理、访问协调模型对象属性、协调模型的捕捉点等内容。

 

在设计优化方面也新增和加强了七个功能特性,包括:Dynamo 更新至 2.17、Dynamo 播放器、改进了钢结构连接 SDK 文档等内容。

 

最后在文档效率方面新增和加强了十个功能特性,包括:对齐表面填充图案、钢筋图形上的钢筋弯曲详图、明细表中的钢筋弯曲详图、创建修订云线明细表、绘制顺序改进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来初步了解一下 Revit 2024 版本中的主要新增功能与加强特性。

那么接下来,我们仍然照老规矩,按核心平台、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四大板块来分别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在 2024 版本中新增和加强的 Revit 功能特性吧。

 

一、核心平台新增功能与加强特性

1、现代化用户界面

全新的 Revit 2024 版本中对用户界面做出了重大调整,新增了 2000 多个图标并替换为新的现代化版本。这些更改提高了浅色主题和深色主题下的上下文选项卡和选项栏的可见性。

 

2、现代化用户界面

Revit 2024 版本中支持第一级用户界面的深色主题,包括 “属性” 选项板、项目浏览器、选项栏、视图控制栏和状态栏。还可以从功能区和 “选项” 对话框中,将绘图区域(画布)主题设置为 “深色” 或 “浅色”。

用户可以从功能区使用 “视图” 选项卡下的 “画布主题” 按钮更改当前绘图区域主题,然后选择所需主题:“浅色” 或 “深色”。

 

3、主页中 “我的见解”

在 Revit 2024 版本中,“我的见解” 会发送到 Revit 主页,以便为用户提供有关软件使用情况的见解以及用于改善体验的建议。

我的见解” 会将有关软件使用情况的数据引入 Revit 主页。分析数据并提供个性化见解,这可能有助于用户改善体验。对产品所生成的见解可能包括:

  • 应用程序性能和文件统计报告
  • 命令摘要使用情况报告
  • 命令和功能建议
  • 学习路径提示

4、新样例模型和项目模版

Revit 2024 版本终于更新了各专业的样例模型。使用新的样例模型,可了解新功能和工作流。同时,更新后的项目模板使启动项目和开发自己的模板也会变得更为容易些。

新的样例模型是使用 Revit 2024 所创建的多用途项目案例。该模型显示了用于创建项目的图元数示例。为了提供完整的模型,它还包含施工图文档样例以及协调的结构、机电、场地和点云文件。

 

5、云模型协作缓存管理

为了使云模型缓存更易于管理,用户可以在 Revit 2024 版本中的 “选项” 对话框里指定文件夹路径。

 

6、对象表面填充图案

在 2024 版本中,Revit 可以使用 “对齐” 工具来对齐形状编辑图元上的表面填充图案。该功能可以对齐整个表面的填充图案,也可以单独对齐三角化面。

7、绘图顺序改进

2024 版本中,族里的二维图元在族编辑器、项目中以及输出为 PDF / 打印时的绘制顺序在视觉上是相同的。

在以前的老版本中,二维图元在族编辑器、项目和打印 / PDF 输出中的显示方式不一致。新版本对此行为的改进可确保图元在所有位置的显示都是一致的。

现在,Revit 2024 二维图元的 “绘制顺序” 控件在族编辑器中可用于所有族类别。以前,仅当使用详图族、注释族或轮廓族时,绘制顺序控件才可用。

8、创建修订云线明细表

在 2024 版本中,使用 Revit 修订云线明细表功能可以快速管理修订云线参数信息

创建修订云线明细表,以便更好地查看和管理项目中的所有修订云线,并查看它们所属的视图或图纸。这样,可以轻松查看项目中的每个修订并进行修改,也可以直接编辑明细表字段(如有必要)。

 

9、链接协调模型

Revit 2024 版本中可以在项目的各个规程和阶段的模型之间直观地进行交叉检查。在三维视图中,可以直观地比较在 Revit 或其他建模工具中创建的协作模型,以便于协调。

链接 Navisworks 文件(NWD 或 NWC 文件)或链接到可在 Autodesk Docs 中查看的文件格式。可以直接链接到 Autodesk Docs 中的视图,而无需将文件下载到本地资源。链接自 Autodesk Docs 的视图使用 Autodesk Docs 帐户的权限来管理访问,从而在 IP 保护非常重要时更轻松地使用协作工作流。协调模型视图是为 Revit 模型提供上下文的轻量级表示。

 

10、协调模型的捕捉点

在 Revit 2024 版本中,使用捕捉点可以方便地在上下文中建模、基于协调模型点测量两个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或更好地定位协调模型。

 

11、协调模型的 “管理链接” 对话框

现在 2024 版本中,Revit “管理链接” 对话框里提供了一个新的
“协调模型” 选项卡。信息被排列成网格结构,以提供对链接协调模型的更容易理解。

用户可以使用
“放置实例” 选项修改协调模型的放置。也可以使用此对话框中的 “添加” 按钮,从本地源或 Autodesk Docs 链接另一个协调模型。

12、访问协调模型对象属性

在 2024 版本中,Revit 可以选择各个协调对象并访问其属性。如果是链接自 Autodesk Docs 的 Revit 协调模型中对象的属性,也会在 “属性” 选项板中提供。

 

13、在项目浏览器中搜索

在 Revit 2024 版本中,“搜索” 功能现在位于 “项目浏览器” 的顶部。搜索会自动开始,并随用户键入的内容而更新相关结果。匹配的关键字会在 “项目浏览器” 中的所有层次结构级别的过滤后列表中亮显。

 

14、放置多个视图和明细表

Revit 2024 可以通过从项目浏览器拖动多个视图和明细表或从 “选择视图” 对话框中选择多个项目,并同时将它们放置在图纸上。

可以使用 “选择视图” 对话框中的搜索功能,来轻松查找要放置在图纸上的视图或明细表。选择后,视图和明细表将平铺在光标上,以便更轻松地在图纸上进行排列。

 

15、直接从绘图区域打开图纸

现在 2024 版本中,Revit 可以直接从视图绘图区域的快捷菜单打开图纸。如果活动视图是图纸,则 “打开图纸” 工具会处于启用状态。对于可以放置在多张图纸上的视图,系统会要求用户在打开多张图纸之前进行确认。

 

16、“配色系统” 对话框

在 Revit 2024 中可以使用第三方配色系统或用户定义的配色系统来指定颜色。

用户从可用配色系统中,选择一种要用于 “Windows 颜色” 对话框的色彩。

 

17、调整放置在图纸上的明细表中所有行的大小

Revit 2024 可以调整放置在图纸上的明细表中所有行的大小,以清晰地表示其内容(包括文字、图像或图形)。

为此,可以在 “明细表图形属性” 选项板中将 “调整行大小” 参数设置为 “全部”,然后为 “行高” 参数输入所需的值。

 

18、在 Revit LT 和 Design Automation API 中链接和导入 PDF

现在 2024 版本中,可以在 Revit LT 和 Design Automation API 中链接和导入 PDF 文件。

 

19、其它可调整大小的对话框

在 Revit
2024 中,许多以前固定大小的对话框现在可以调整大小,从而可以更轻松地使用任何分辨率的长列表和名称。这其中包括 21 个对话框已得到增强,因此可以在使用它们时调整其大小。

  • 贴花类型
  • 拼写检查
  • 注释记号
  • 新图例视图
  • 新绘图视图
  • 新建平面
  • 保存选择
  • 荷载选择
  • 详细程度
  • 半色调/底图
  • 创建分组
  • 导出图像
  • 系统颜色方案
  • 导入线宽
  • 工作平面
  • 插入二维图元
  • 电子传递
  • 起始视图
  • 选择的图元 ID
  • 编辑标签

20、对项目参数排序

Revit 2024 在类型和实例属性对话框中,可以对项目参数按照字母顺序进行排序。项目参数在以前的老版本中是按创建的日期/时间排序,现在新版本中,项目参数在类型和实例属性对话框中则是按字母顺序来排序的。

 

21、范围框高度参数

Revit 2024 可以设置范围框放置后的高度。范围框有一个 “高度” 参数,在将范围框放置到模型中后,可从 “属性” 选项板调整该参数。

 

22、移动对齐到图纸功能增强

在新的 2024 版本中,Revit “将视图移动到与图纸对齐” 命令已通用为
“将视图移到与图纸对准” 功能,并扩展为支持移动以下基于图纸的图元:

  • 意见
  • 时间表
  • 配电盘一览表
  • 详细信息组
  • 注释元素
  • 详图元素
  • 修订云线和标记
  • 图像

 

23、导出 “族类型” 参数

一旦构建了族并定义了族类型,就可以使用
“族类型” 导出工具生成文本文件。在 Revit
2024 中,族类型参数数据将包含在导出中,有助于轻松创建族类型目录。

24、Dynamo 更新至 2.17

Revit 2024 中的 Dynamo 已更新至 2.17 版本,它提供了由机器学习、设置的导入和导出、图形导入到工作空间等提供支持的节点建议。其亮点功能包括:

  • 增强了节点自动完成
  • 具有导入/ 导出和展开的新 Dynamo 设置
  • 更新了产品内节点文档
  • 将图形插入到打开的工作空间中
  • 观察三维节点显示几何图形,即使节点预览处于关闭状态
  • 组样式的默认字体大小
  • 查找连接的节点

 

25、Dynamo 播放器

在适用于 Revit 2024 的 Dynamo 播放器中,可以查看图形问题和依存关系、添加图像输出,并试用新的样例图形。其改进功能包括:

  • 新的
    “问题管理器” 可显示
    Dynamo 运行的警告
  • 向 Dynamo 播放器和衍生式设计用户公开图形依赖关系
  • 提供了两个新的样例图
  • 在 Dynamo 播放器中,图像可用作输出

 

 

二、建筑专业新增功能与加强特性

1、地形实体

在 Revit 2024 版本的建筑板块中,地形系列功能可谓是该版本的一大重要增强特性。通过该加强功能可以将地形图元创建为实体几何图形。

地形实体图元可用于创建地形模型和表示场地条件。地形实体可以创建自导入的 CAD 或 CSV 文件。还能通过绘制边界并在边界内添加高程点来创建地形实体。地形实体支持指定材质的表面填充图案,并且可以由其他模型几何图形进行剪切。由于该功能的增强,由此衍生出其余七个相关的新功能特性。

 

2、场地设计—地形实体属性

可以将地形实体构建为具有不同实例和类型属性的系统族,以表示不同类型的曲面剖面。即道路和人行道、填土、石板、运动场、水体等。

因此,每种类型都可以显示不同的复合层配置和表示等高线间隔的不同方式。地形实体可以设置为楼板边缘族,例如,楼板边缘可用于对场地上的路缘边进行建模。地形实体的实例属性报告了相关参数,包括坡度、周长、面积、体积、高程和厚度等。

 

3、场地设计—剪切几何图形增强功能

建筑地坪功能现已取消。但在升级的 2024 版本中,现有的边界仍然可以编辑,只是无法创建新边界。若要表现挖掘或隧道,可使用使用内建空心体量族的切割工具来执行布尔运算。

此外,可以剪切具有多个类别图元的地形实体,包括其他地形实体、天花板、楼板、楼板边缘、屋顶、封檐带、檐沟、屋顶拱腹、结构基础、墙、墙饰条、体量空心形式。

4、场地设计—细分地形实体

该功能可以定义要从原始地形实体表面偏移的地形实体区域。例如,可以使用细分在地形实体上绘制停车场道路或交通岛。使用细分的实例属性,可为地形实体指定其他材质。

创建细分不会生成单独的表面。细分从原始表面正向偏移,且厚度必须大于零,并将反映对父地形实体所做的更改。

5、场地设计—分级区域

Revit 2024 版本可以统计场地上的挖方和填方体积,以帮助确定场地开发过程中地形修改的成本。使用 “分级区域” 功能可以将挖方和填方体积分析应用于地形实体。

 

6、场地设计—显示形状编辑控制点

Revit 2024 可以在预高亮显示和选择期间预览地形实体控制点的显示。如果遇到性能问题,可关闭点切换的显示。该切换可用作
“形状编辑” 工具的下拉面板。
使用 “修改” 子图元工具编辑地形实体时,可访问这些点。

7、场地设计—附加功能

现在 2024 版本中,楼板边缘族可以应用于地形实体的边缘。例如,楼板边缘可用于对场地上的路缘边进行建模。

栏杆扶手现在可以用作地形实体图元的主体。此外,它还可以承载
“场地构件”、“停车场” 和 “基于楼板的图元” 类别中的图元。

楼板边缘族可以应用于地形实体的边缘。例如,楼板边缘可以用于对场地上的路缘边缘进行建模。

8、纹理视觉样式

在 Revit 2024 版本中可以使用新的 “纹理” 视觉样式,也可应用渲染材质的纹理,而不应用照明效果。

 

9、纹理视觉样式

Revit 2024 版本中,“自动同步” 功能已添加到 “Twinmotion” 下拉菜单中。启用后,“自动同步”支持将活动 Revit 模型中的更改自动同步到 Twinmotion 或 Unreal Engine 中的直接链接连接。

三维视图需要处于活动状态才能启用 “自动同步”,然后 “自动同步” 功能会与该三维视图相关联。在三维视图中启用 “自动同步” 后,此视图中的所有可见几何图形会自动保持同步。

运用该功能可以访问最新版的 Twinmotion 2023.1 版本。该版本已于 2023 年 4 月正式发布。

10、运用日光研究(以秒为单位)

现在 2024 版本中,Revit 可以使用以秒为单位测量的较小时间间隔来运行日光研究。用户可以使用 15、30、45 或 60 秒时间间隔的更高精度,来研究阴影。

 

11、从功能区访问日光设置

Revit 2024 中若要快速访问 “日光设置” 对话框,可以直接从 “日光研究” 选项卡上访问 “预设和数据” 面板上的新按钮。

 

12、从功能区访问日光设置

Revit 2024 可在 “透视” 视图中将太阳沿其路径拖动,并编辑拖放操作。

 

13、Insight 技术预览

从设计的前期阶段开始,“Insight – 技术预览” 就会为建筑师提供有关隐含碳影响的洞察。但若要访问 Insight 技术预览:碳洞察,用户必须通过 Autodesk Desktop Access 应用程序或 Autodesk 帐户,在 Revit 中安装碳洞察附加模块。


 

三、结构专业新增功能与加强特性

1、自由形式钢筋的更多路径对齐选项

在 Revit 2024 中,现在可以选择如何对齐钢筋集中的钢筋,并使钢筋集中的钢筋与在 “对齐/闭合” 约束中选定的平面平行。要设置自由形式钢筋集的对齐选项,可使用画布内切换,或在结构钢筋的 “属性” 选项板中使用 “钢筋对齐” 参数。

 

2、自由形式钢筋的更多路径对齐选项

Revit 2024 中,通过按空格键,可以切换对齐分布的自由形式钢筋的箍筋方向。这仅适用于该集中的闭合箍筋。

 

3、钢筋图形上的钢筋弯曲详图

在 Revit 2024 中,可以将弯曲详图添加到钢筋图形中,以创建准确的钢筋弯曲和安装说明。用户可以使用功能区中的专用工具,在平面视图、剖面视图和立面视图中的视图裁剪区域内外放置弯曲详图。修改钢筋弯曲详图的参数,以便最好地满足钢筋图形需求。

 

4、明细表中的钢筋弯曲详图

在 Revit 2024 中,可以通过添加钢筋弯曲明细表(包括准确表示钢筋几何图形的形状弯曲详图)来创建清晰的预制说明。用户可以选择是显示钢筋形状参数名称,还是显示段长度的实际值。但与图像类似,仅当明细表放置在图纸上时,弯曲详图才可见。

 

5、自定义物理—分析图元关联

在 Revit 2024 中,可以在图元之间创建多个关联,以更好地协调物理模型和分析模型之间的更新。用户可以将多个分析面板或构件关联到单个物理对象(反之亦然)。例如,关联多个分析面板以表示单个物理楼板、多个与单个多跨度分析构件关联的梁等。

 

6、增强的分析荷载

Revit 2024 中,结构工程师现在可以在主体对象的已定义区域上,将结构荷载应用于分析构件和面板。还可以将荷载复制到其他主体。现在,全新的 2024 版本中还有新工具可用于应用点、线和面荷载。

 

7、结构面荷载的填充图案和颜色

在 Revit 2024 版本中,可以直接用分析模型数据(结构荷载),在平面视图中记录面荷载填充图案。对面荷载使用彩色填充图案时,可以更轻松地在平面视图和三维视图中区分这些荷载并对其建模。荷载可以复制到其他主体。

 

8、连接自动化规则的详细结果报告

现在 2024 版本中,Revit 在详细报告中所生成的信息可用于更好地管理钢结构连接。用户可以轻松识别和跟踪已放置的连接、已存在连接的情况以及没有适用连接的情况。

 

9、改进了钢结构连接 SDK 文档

Revit 2024 版本中的 API 文档包含用于扩展钢结构连接功能的详细指南,以及新的 API 样例。

 

10、Revit 到 Robot 链接的功能增强

由于 Revit 目前被推荐为物理和分析模型协调的中心,并且其分析模型几何图形可以准确且完全通用,因此 Revit 与 Robot 互操作性的性质也已得到调整。真正的双向几何交换集中在分析模型及其材料和截面属性上。Revit 的分析驱动建模方法为分析建模引入了新的增强结构建模功能。

Revit 2024 版本引入了一种定义结构荷载的新方法。点荷载、线性荷载和面荷载由分析杆件和嵌板承载,用户可以将它们约束到图元的几何图形中。所有新的载荷定义都将完全转移到机器人结构分析模型中。

 

四、机电专业新增功能与加强特性

1、在三维视图中按图元创建能量分析模型

能量分析的新功能简化了工作流程,尤其是在使用链接的建筑模型时。现在 2024 版本中,剖面框、视图过滤器或
“可见性/图形替换”
可用于在三维视图中显示图元,并在生成能量分析模型时仅包含这些图元。这基本上提供了一种额外的方法来控制 EAM 创建中使用的元素,该方法独立于房间边界设置。

 

2、电气分析组件的需求负荷与需求系数

Revit 2024 版本中,可以为每个分析负荷指定负荷分类,并为电气分析组件应用需求系数。系统为每个 “电气设备负荷” 和 “基于电气面积的负荷类型” 设置 “负荷分类”。然后将计算每个电气分析组件的供电负荷和供电电流,并在系统浏览器中显示。

 

3、为非重合负荷定义负荷集

Revit 2024 还增强了电气负荷分析功能,该功能在 23 版本中首次为电气工程师引入。工程师现在 2024 版本中可以将负荷集中的最小负荷标识为备份负荷。

4、保持注释方向已添加到风道末端

Revit 2024 可载入的 MEP 构件属于常规类别(管件、照明设备、喷水装置等)。用户使用 “保持注释方向” 的族参数和 “风道末端” 类别可以显示注释符号。

用户在创建族时可指定族类别决定所激活的族参数。这些族参数的设置会影响部件的表现,同时也标识了构件类型。在族编辑器中,可以在 “设置” 菜单中找到 “族类别和族参数” 设置。根据族类别和族所基于的样板类型(基于主体、常规模型、详图构件、常规标记等)的不同,将适用不同的族参数。上表列出了各个族类别,并指出了适用的族参数。

5、设计风管系统基于网络的计算

为了集成设计和预制工作流,Revit 2024 可以基于网络的流量和压降计算可用于设计风管系统。用户号可使用 “机械设置” 对话框中的 “网络” 选项卡,为风管系统启用计算引擎。启用后,计算会在后台运行,以便用户可以继续工作。

 

6、MEP 预制构件的流量和压力计算

Revit 2024 为了集成设计和预制工作流,已将流量和压降计算添加到预制构件的直段中,并且这些结果也仅适用于直段。

7、MEP 预制风管系统加劲板

Revit 2024 中的 “系统”
选项卡里新增了一个全新的 “MEP 预制风管系统加强筋” 的命令。此命令允许机电预制详图设计师可以将加劲板添加到模型中的单个风管系统并在预制风管系统上手动逐个放置风管系统加劲板。

目前,加强筋族可放置在预制风管系统的直段上并以其为主体。放置后,当用户进行修改时,主体加劲板实例将随风管管段一起移动并调整大小。

 

8、可见性过滤器中的高程参数

在 Revit
2024 中,用户可以访问其他高程参数,以控制 MEP 构件在视图中的可见性。

这些对立面参数的改进将有助于用户在 Revit
2024 版本中更有效地记录倾斜 MEP 段上的安装。

 

9、管道壁厚作为内置参数

Revit
2024 可以将壁厚作为管道的内置参数。此壁厚参数可用于管道标记和明细表。

也可以在视图过滤器中使用此壁厚参数来控制视图中管道的外观。

 

10、隐藏主体上附有隔热层的风管和管道

在 Revit 的早期版本中,隐藏带有隔热层的风管和管道时,隔热层仍然可见。但现在 Revit
2024 版本中,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隐藏风管或管道主体上的隔热层,隔热层都会被隐藏。

 

五、升级信息

Revit 2024 的某些新功能和已更改功能会导致升级后的模型出现以下这些行为。用户可以先查看这些信息,然后再升级模型。

1、对房间、空间和面积标记的更新

从早期版本升级到 Revit 2024 时,如果不带房间、空间或面积的引线的标记位于相关边界之外,则在升级时会启用引线。标记会报告关联房间、面积或空间的数据。

 

2、支持 Dynamo
Player Classic

从 Revit 2024 开始,所有用户都将体验刷新的 Dynamo 播放器应用程序。Player Classic 不再可以通过编辑设置文件进行访问。

 

 

六、开发工具增强

1、Revit 宏安全增强功能

默认情况下,Revit 2024 通过禁用应用程序宏和文档宏,可以避免恶意代码以静默方式运行。系统启用宏可以通知用户潜在安全风险时的新警告。

 

2、面向开发人员的 API 增强功能

Revit 2024 版本中,由于图元 ID 范围从 32 位升级到了 64 位,因此用户可以处理更复杂的 Revit 模型。用户可以访问 Revit Group Reload 和方法选项的类,访问模型中未使用的元素 ID 列表。并显示项目中链接模型的属性且设置图形替代。另外,还可以公开并调整三维族中详图项目的绘制顺序位置。

 

 

七、发行说明

1、Revit 安装要求

  • Revit 2024 版本只能安装在基于 Windows 10 和 11 的 64 位操作系统上

  • 如果在Windows 10 上安装Revit 2024 之前,.Net 版本未更新到 .Net 4.8,则请用户在安装 Revit 2024 之后须重新启动操作系统以更新 .Net  版本,从而便确保 Revit 2024 可正常运行

  • 默认安装不会包含任何可选组件。用户可通过 Autodesk Account 进行展开和自定义安装,欧特克会提供各个国家的素材库供用户下载安装

  • Revit 2024 会安装运行软件所需的一组有限核心内容(族模板、模板和样例文件)。使用
    “载入 Autodesk 族”
    功能时,其他内容可以通过 “自定义安装” 添加、从 Autodesk Account 下载或直接从 Revit 中添加到项目

  • Revit 不支持
    “安装修复” 和 “重新安装” 工作流

  • “Revit 卸载”
    会删除所有 Revit 专用组件,共享组件可能需要单独卸载

 

 

 




DBJ/T 13-277-2017 福建省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用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77一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40932018
福建省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lined with polyethylene water pool (tank)in Fujian
2017-12-25发布2018-02-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03e76ac1bbe6c591总则
1.0.1为使福建省内衬聚乙烯水池(箱)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及工业建筑内衬聚乙烯水池(箱)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及维护管理。
1.0.3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所有涉及饮用水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
1.0.4内衬聚乙烯水池(箱)的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与维护管理等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lined with polyethylene plate water pool (tank)
内层用聚乙烯板内衬全包覆的水池(箱)。包括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和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两大类。
2.0.2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non welding steel-plastic complex packaged water pool (tank)
外层为镀锌钢板或覆铝锌钢板(镀铝锌钢板)、内层为聚乙烯板的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分为保温型(中间层添加聚氨酯发泡剂)和非保温型。
2.0.3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lined with polyethylene plate concrete water pool (tank)
用聚乙烯板内衬全包覆形成不漏水内胆的混凝土水池(箱)。
2.0.4拉筋lacing wire
在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内设置的相对水池(箱)侧板与侧板的对拉水平不锈钢型材构件。
2.0.5支撑筋strut wire
在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内设置的相对水池(箱)顶板与底板的对拉垂直不锈钢型材构件。
2.0.6拉筋与支撑筋夹件lacing wire and strut wire clamp
在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内,用于固定拉筋与支撑筋的不锈钢涂覆食品级环氧树脂配件。
2.0.7法兰条flange parts
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用于固定水池(箱)板与板、板与基础等的碳素结构钢镀锌配件。分为L形、Z形、十字形、门字形等形式。
2.0.8水池(箱)通气装置ventilation device of water pool(tank)
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的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专用通气装置。
2.0.9不锈钢固定锚片stainless steel fixed anchor
在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内,固定混凝土池壁与聚乙烯板的不锈钢构件。
2.0.10超声波热熔ultrasonic hot melt
在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内,用一种超声波设备把聚乙烯板与不锈钢固定锚片连接在一起的一种热熔连接方式。
2.0.11自动焊接机automatic welding machine
在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内,一种用于连续焊接内衬聚乙烯板的间接热风式焊接机。3材料
3.0.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内衬聚乙烯(PE)应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材料,其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乙烯(PE)树脂》GB/T11115的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应采用添加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内衬聚乙烯(PE)材料。
3.0.2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内衬聚乙烯板(PE片材)的物理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GB18173.1的规定。内衬聚乙烯板(PE片材)的允许公差、主要物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0.2-1和表3.0.2-2的要求。3.0.3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聚乙烯焊条应与聚乙烯板(PE片材)的材质及卫生指标相一致。
3.0.4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碳素结构钢应为Q235,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
3.0.5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外层材料应为镀锌钢板或覆铝锌钢板(镀铝锌钢板)。镀锌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的规定;覆铝锌钢板(镀铝锌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热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GB/T14978的规定。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各部位外层材料板厚应符合表3.0.5的要求。3.0.6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密封胶条应为闭孔结构形式,规格应根据保温型及非保温型使用的板材宽度而定,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和《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GB4806.11的规定。
3.0.7保温型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的保温材料应
为聚氨酯发泡剂,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JC936的规定。
3.0.8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使用的环氧树脂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GB4806.10的规定。
3.0.9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涉及的不锈钢材料应为S30408(06Crl9Ni10)、S31603(022Cr17Ni12Mo2)或S11972(019Cr19Mo2NbTi)不锈钢,其机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280的规定。
3.0.10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镀锌件热浸镀锌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规定。
3.0.1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使用的抗菌剂应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机抗菌剂——性能及评价》HG/T3794的规定。
3.0.12内衬聚乙烯板混凝土水池(箱)不锈钢固定锚片使用的不锈钢膨胀螺栓规格应为6mm×60mm,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错栓》JG160的要求。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和现行行业标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140等相关规定。
4.1.2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容积、格(座)数、布置与附件等应按水池(箱)贮水类型与使用功能等要求,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确定。
4.1.3当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置应防止污水、废水等非饮用水的渗人和污染,并应采用保证贮水不变质、不冻结的措施。
4.1.4当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不得接纳消防管道试压水、泄压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
4.1.5当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配置安全可靠的消毒设施。
4.1.6新建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内应安装远程视频监控设备,视频监控装置宜正对水池(箱)水口附近的水面。
4.1.7新建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宜采用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应根据水池(箱)容积、水池(箱)所处位置的基础情况由结构专业设计确定,且混凝土条形基础高度不应小于500mm,宽度不应小于300mm。
4.1.8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结构类型和变形特征、附属设备所处的位置和运行要求等,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相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抗震措施。
4.1.9内衬聚乙烯水池(箱)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规定设置防雷保护措施。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所有可触及的导电部件和内部钢筋等都应作等电位连接,并应有可靠接地措施。
4.2水池(箱)容积与格(座)数
4.2.1当作为生活用水的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有效容积大于50m3时,宜分成容积基本相等、能独立运行的两格(座)。
4.2.2当作为小区生活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有效容积应根据生活用水调节量和安全贮水量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用水调节量应按流入量和供出量的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按小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15%~20%确定;
2安全贮水量应根据城镇供水制度、供水可靠程度及小区对供水的保证要求确定。
4.2.3当作为建筑物内生活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有效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位水池(箱)有效容积应按进水量与用水量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宜按建筑物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确定;
2由城镇给水管网夜间直接进水的高位水池(箱)的生活用水调节容积,宜按用水人数和最高日用水定额确定;由水泵联动提升进水的水池(箱)的生活用水调节容积,不宜小于最大用水时水量的50%;3中途转输水池(箱)的转输调节容积宜取转输水泵5min~10min的流量。
4.3水池(箱)布置
4.3.1当作为建筑物内生活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池(箱)应设置在通风良好、有排水设施、无污染、不结冻的房间内;
2水池(箱)不应毗邻配变电所或在其上方,不宜毗邻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或在其下方;
3水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要求,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6m;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当有管道敷设时,水池(箱)底板与地面净距不宜小于0.8m。
4.3.2当作为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水池(箱)时,内衬聚乙烯水池(箱)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池(箱)不应设置在与厕所、厨房废水收集间、污水处理机房、中水处理机房、雨水处理机房、污水泵房、垃圾间及其他污染源毗邻的房间;
2水池(箱)上层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洗衣房、垃圾间及其他产生污染源的房间;
3水池(箱)上方不得穿越排水管道;水池(箱)周围2m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4水池(箱)不得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共用池(箱)壁,且两座池(箱)壁的自由间距不宜小于150mm。
4.3.3钢塑复合非焊接装配式水池(箱)不应围绕结构柱或剪力墙设置。




高清无水印 闽2022-J-51 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构 图集(福建省DBJT13-120).pdf

资源简介/截图: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设计图集
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构造图集
统一编号:DBJT13-120
图 集 号:闽2022-J-51
主编单位: 永富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市城乡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机电沿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 2023年 04月 01日DBJT13-120,复合墙体,福建省,纤维增强硅酸钙板,装配式,装配式图集,闽2022-J-51,高清无水印 闽2022-J-51 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构造图集(福建省DBJT13-120).pdf为规范我省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促进我省装配式复合墙体的推广应用,做到安全适用、质量保证、经济合理,制定本图集。本图集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采用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作非承重内隔墙工程的设计。
1编制依据
《碳素结构钢》GB/T700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GB/T3880
《铝合金建筑型材》GB5237.1~GB5237.6
《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
《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
《建筑用岩棉绝热制品》GB/T19686
《石材用建筑密封胶》GB/T23261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
《挤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30595
《建筑抗震设计规则》GB50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5008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
《建筑隔墙用轻质通用技术要求》JG/T169
《内装修墙面装修》13J502-1
《福建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305
《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3-62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采用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作非承重内隔墙工程的设计。
3主要内容
木图集主要内容包括:轻钢龙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板、纤维增强硅酸钙夹芯复合条板的产品性能指标及相关的墙体构造节点进行介绍。
4主要材料
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分为两类:墙板、条板。
4.0.1轻钢龙骨构件应符合《建筑用轻钢龙骨》GB/T11981的规定,并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镀锌或表面涂层等防腐措施。
当采用镀锌防腐时,双面镀层重量不应低于125g/m2;对于高腐蚀性环境或特殊建筑物,双面镀层重量不应低于275g/m2。
4.0.2轻钢龙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板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轻钢龙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板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性能要求DBJT13-120,复合墙体,福建省,纤维增强硅酸钙板,装配式,装配式图集,闽2022-J-51,高清无水印 闽2022-J-51 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构造图集(福建省DBJT13-120).pdf4.0.3轻钢龙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钢龙骨式复合墙体》JGT544的规定。
4.0.4轻钢龙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板的耐火极限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轻钢龙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板的耐火极限DBJT13-120,复合墙体,福建省,纤维增强硅酸钙板,装配式,装配式图集,闽2022-J-51,高清无水印 闽2022-J-51 装配式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体构造图集(福建省DBJT13-120).pdf(略)闽2022-J-51图集内容索引:目录1~2
设计说明.····3~10
A轻钢龙骨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复合墙板
平面索引图………..A1
剖面索引图A2
隔墙龙骨布置立面示意图·A3
隔墙龙骨与面板布置图···A4
隔墙安装示意···A5
接缝处理··A6
穿管道做法.·…·.A7
T形、L形、十字形及端墙节点···A8
隔墙与其他墙体的连接节点··A9
伸缩缝构造做法···A10
滑动连接节点A11
内隔墙异型连接点.·A12
隔声墙安装示意·A13
隔声墙与主体结构节点··A14
隔声墙组合示意图·····A15
内隔墙与吊项构造………A16
隔声墙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A17
隔墙与地面连接节点···A18
B纤维增强硅酸钙夹芯复合条板
平面索引图······B1
内隔墙立面、剖面索引图···B2
门窗洞口立面剖面索引图····B3
内隔墙竖向接板立面图··B4
内隔墙门、窗洞口立面···B5
内隔墙门、窗洞口立面·B6
条板规格B7
内隔墙平面图B8
连接节点……B9
连接节点…··B10
双层条板连接节点··B11
墙、柱连接节点……B12
墙、柱连接节点B13
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B14
梁、板连接节点···B15
梁、板、楼地面连接节点..··B16
抗震构造节点…B17
抗震构造节点·B18




DBJ/T 15-150-2018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 广东省 准

资源简介/截图: 广东省标准GD
DBJ/T15-150-2018
备案号J14511-201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2018-12-27发布
2019-02-01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5d798f5ed643a58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广东省标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编制任务的通知》(粤建科函〔2018〕1805 号)要求,编制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 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规〔2015〕199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
见》(粤府办〔2016〕23 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粤府〔2018〕46 号)等文件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经验,借鉴了国内已有的充电设施建设标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编制形成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 6 个章节,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设计;5 施工;6 验收。
本规程不涉及专利。
本规程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1 总 则
1.0.1 为落实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推动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停车场、汽车库时需配套建设(包括预留安装条件)的民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本规程不适用于特定行业或独立建设的充电设施,也不适用于换电站、电动公共汽车等大型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
1.0.4 本规程不适用于低速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三轮车等车辆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1.0.5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 语
2.0.1 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 (EV)
在道路上使用,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动力电源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它易携带的能量存储设备。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HEV),不包括室内电动车、有轨及无轨电车、工业载重电动车以及不在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下的低速电动汽车等特种车辆。
2.0.2 充电基础设施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相关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充电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计量系统以及安装场地、防护设施、通风及消防设施等。
2.0.3 供配电系统 power-supply system
为充电设备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组成的系统。
2.0.4 充电设备 charging equipment
与电动汽车或动力蓄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补给的设备,一般包括非车载充电机、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等。
2.0 .5 监控管理系统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供电状况、充电设备运行状态、环境监视及报警等信息进行采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设备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2.0.6 公用充电设备 public charging equipment
对社会开放,可对各种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备。
2.0.7 专用充电设备 special charging equipment
专为某个法人单位及其职工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备,以及在住宅小区内为全体业主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备。
2.0.8 自用充电设备 private charging equipment
专为某个私人用户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设备。
2.0.9 非车载充电机 off-board charger ·2·
安装在电动汽车车体外,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
2.0.10 车载充电机 on-board charger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运行,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采用传导方式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
2.0.11 交流充电桩 AC charging spot
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
2.0.12 充电系统 charging system
由所有充电设备、充电电缆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实现安全充电的系统。
2.0.13 汽车库 garage
用于停放电动汽车和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建筑物。
2.0.14 停车场 parking lot
专用于停放电动汽车和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露天场地或构筑物。
2.0.15 防火单元 fire unit
在建筑内部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防火隔墙、耐火极限不小于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延缓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3 基本规定
3.0.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便利、绿色环保。
3.0.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立足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现状,同时兼顾未来发展,做到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并考虑电动汽车未来充电技术发展的需求。
3.0.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选址及建设应符合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供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
3.0.4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应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免维护或少维护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严禁采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和材料。
3.0.5 电动汽车应满足国家相关制造及安全标准,并具有防止电池过充及过热等安全措施,并确保各系统运行正常方可接入充电设施进行充电。4 设 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负荷等级、设备容量、道路交通、安装环境和环保节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4.1.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布置应便于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应保障人员及设施的安全。
4.1.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应按照远近期结合、快慢充结合、分类落实的原则设置;
2 居住建筑停车场、汽车库配建的充电设备以慢充、自用充电设备为主,可根据需要配置适当比例的快充设备;
3 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停车场、汽车库配建的充电设备应快、慢充结合。
4.1.4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建比例必须符合各级政府部门及规划部门对相应类型建筑物的停车场所要求配置充电设备的停车位配置要求,并按照政府文件要求充分预留安装条件。
4.1.5 选用的充电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产品标准,所有充电设备必须取得 CNAS 认可实验室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
4.2 选址及建筑设计
4.2.1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选址应便于应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应保障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宜接近供电电源并满足设施接入的要求;
2 不应设在多尘、水雾、有腐蚀性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的场所;
3 不应设在防、排水设施不完善的场所;充电设备不宜设在厕所、浴室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如因条件限制必须设在前述场所,应采取预防滴、漏水的措施或选用相应防护等级的设施;内容索引: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4
4 设 计………………………………………………………………………………………………………………………….5
4.1 一般规定……………………………………………………………………………………………………………………5
4.2 选址及建筑设计…………………………………………………………………………………………………………. 5
4.3 用电负荷……………………………………………………………………………………………………………………6
4.4 供配电系统及照明……………………………………………………………………………………………………….7
4.5 电能质量和计量…………………………………………………………………………………………………………. 9
4.6 监控管理系统……………………………………………………………………………………………………………10
4.7 防雷接地………………………………………………………………………………………………………………….11
4.8 通风空调………………………………………………………………………………………………………………….11
4.9 消防与安全……………………………………………………………………………………………………………… 12
5 施 工………………………………………………………………………………………………………………………..15
5.1 一般规定………………………………………………………………………………………………………………….15
5.2 土建施工………………………………………………………………………………………………………………….15
5.3 机电设备安装……………………………………………………………………………………………………………16
6 验 收………………………………………………………………………………………………………………………..18
6.1 一般规定………………………………………………………………………………………………………………….18
6.2 充电设备验收……………………………………………………………………………………………………………18
6.3 机电安装验收……………………………………………………………………………………………………………20
6.4 土建及配套设施验收…………………………………………………………………………………………………. 21
6.5 文档资料验收……………………………………………………………………………………………………………21
本规范用词说明……………………………………………………………………………………………………………….23
引用标准名录…………………………………………………………………………………………………………………..24
附:条文说明…………………………………………………………………………………………………………………..24




DBJ 15-65-2021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

资源简介/截图: 广东省标准
DBJ 15-65-2021
备案号 J 15852-2021
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energy efficient of building and green building constrcu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2021-08-13 发布 2022-01-01 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b38e04b501da45a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依据现行国家、广东省有关工程质量验收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法规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本规范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为基本要求,相关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2.0.1 再生水 renewable water
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的水。
2.0.2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空调冷凝水、海水等。
2.0.3 现场实体检验 in- site inspection
在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项或子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现场工程实体上抽取试样,进行检测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2.0.4 型式检验 type inspection
由生产厂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指标进行的检验,其检验报告为型式检验报告。3 基本规定
3.1 技术与管理
3.1.1 当工程设计变更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性能不得降低,且不得低于国家、省现行有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
3.1.2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施工前应对采用新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订专项施工方案。
3.1.3 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专篇。实施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查批准。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3.1.4 绿色建筑宜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组织施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宜推广绿色施工。
3.1.5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项检验检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广东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国家和广东省明令禁止与淘汰的材料、构件和设备。
3.2.2 材料、构件和设备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并应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检查的内容应包含公共机构建筑和政府出资的建筑工程是否按要求采用绿色建材产品和通过建筑节能产品认证或具有节能标识的产品。
2 应对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应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确认,核查记录应归入工程技术档案。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
3 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应按照本规范附录 A 和各章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随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当复验的结果不合格时,该材料、构件和设备不得使用。
4 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厂家、同类型、同规格的材料、构件和设备,当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建筑节能产品认证、具有建筑节能标识或连续三次见证取样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检验批的容量可以扩大一倍,且仅可扩大一倍。扩大检验批后的检验中出现不合格情况时,应按扩大前的检验批重新验收,且该产品不得再次扩大检验批容量。
3.2.3 检验批抽样样本应随机抽取,并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
3.2.4 涉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效果的定型产品、预制构件,以及采用成套技术现场施工安装的外墙外保温工程,相关单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当无明确规定时,型式检验报告的有效期不应超过 2 年。
3.2.5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和防火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 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的规定。
3.2.6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3.2.7 现场配制的保温浆料、隔声砂浆、聚合物砂浆等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或实验室给出的配合比配制。当未给出要求时,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和产品说明书配制。
3.2.8 节能保温和隔声材料在施工使用时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当无上述要求时,节能保温和隔声材料在施工使用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正常施工环境湿度下的自然含水率。
3.3 施工与控制
3.3.1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应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各施工工序应严格执行并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并报验符合要求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重要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在隐蔽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记录;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记录。
3.3.2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前,对于采用相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的房间和构造做法,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件,经有关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外墙外保温工程和住宅楼地面隔声工程应在施工现场制作样本间或样板件,且应进行安全评估,有条件的应进行楼地面工程隔声性能检测,并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确认。机电工程安装前,应对综合管线布置进行优化。
3.3.3 使用有机类保温和隔声材料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并应制定火灾应急预案。
3.3.4 施工作业环境和条件,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节能保温材料不宜在雨天或潮湿天气中露天施工。
3.3.5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结构连接和安装,且应牢固,并满足建筑使用安全要求。4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 本章适用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4.1.2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应对隐蔽部位在隐蔽前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基处理与基础分项工程验收。
4.2 主控项目
4.2.1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应进行进场验收,并应对下列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核查。验收结果应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检查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各种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采用材料的氨、甲醛、放射性核素等有害物质含量;
2 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泥块含量、吸水率、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和经过净化处理海砂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表观密度等性能参数;
3 高耐久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抗渗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早期抗裂性能等);
4 混凝土、钢筋、钢材的类型、强度等级等。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出厂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性能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 3 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4.2.2 地基处理和地基基础工程应验收合格。
检验方法:核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2.3 建筑场地电磁辐射强度、土壤氡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在废弃地或受污染场地建设时,对土壤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与再利用评估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核查检测、评估报告等证明材料。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3 一般项目
4.3.1 基础、承台、基础梁的砖胎模和地下室侧壁外防水的砖砌体保护层等使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时,其材料种类和性能应符合要求,并应有使用数量记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材料出厂合格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使用记录等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3.2 使用工程渣土垃圾或建筑废弃物再生级配骨料等作为基坑回填料、垫层时,其种类和性能应符合要求,并应有使用数量记录。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材料出厂合格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使用记录等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DB44/T2360-2022 城际铁路设计细则.pdf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40 CCS P 65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360-2022
城际铁路设计细侧
Design guidelines for intercity railway
2022-02-15发布
2022-05-15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9ac0023b19d09a1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13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叙洪、寇胜宇、孙元广、胡丰、王仲林、张晓波、刘延晨、郭现钊、陆卫东、宗玉春、李智基、程杰、田连生、汤杰、杨旭刚、刘斌、蔡涵哲、白明刚、肖威、朱江、黄和平、庞雪峰、吴嘉、王世明、韩宇刚、张高鹏、齐胜玉、陈超、廖贵玲、蔺源、赵华卫、王奇胜、郭臣、尹华拓、管吉波、彭光荣、昌思、李志利、张向旭、何建梅、唐鹏、张磊、易诗轩、刘健美、郭桃明、张龙、黄民应、张万忠、杜兴华、卢晓智、崔青玉、刘光辉、郑聪、李小芳、崔家琪、李艺、刘浅、刘聪、王溢斐、赵云云、张健、葛思佳、刘丽萍、孟寒松、景岩、朱云冲、黄曼全、鞠帅、范永华、刘秋生、苟鹏程、罗慧、陈恒宇、熊晓峰、钟晶晗、何春媚、王亚宾、王飞、生金文、刁亮、陈霞、张建阳、叶凯伦、于坤宏、曾晓青。前言.V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3
4总体要求4
4.1一般规定.…4
4.2主要技术标准5
4.3综合选线6
4.4系统设计.7
5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8
5.1一般规定.8
5.2运输模式.8
5.3行车组织8
5.4配线9
5.5运营管理9
6动车组9
6.1一般规定9
6.2牵引制动性能…10
6.3其他要求.10
7限界与荷载…12
7.1限界12
7.2荷载3
8线路与站场.14
8.1一般规定14
8.2线路平、纵断面15
8.3配线设计.22
8.4车场设计.21
8.5交叉及附属设施26
9轨道…26
9.1一般规定.26
9.2轨道静态铺设精度.27
9.3正线钢轨及扣件系统30
9.4正线无作轨道30
9.5正线有砟轨道..…31
9.6轨道结构过渡段32
9.7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32
9.8配线及车场线轨道.33
9.9减振轨道…33
9.10无缝线路..34
9.11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34
9.12接口设计…35
10路基35
10.1一般规定.…35
10.2路基面形状及宽度37
10.3基床.42
10.4基床以下路堤44
10.5路暂…45
10.6过渡段.45
10.7路基排水..…48
10.8路基防护.49
10.9路基支挡.49
10.10接口设计…49
11桥涵49
11.1一般规定.49
11.2设计荷载50
11.3结构变形、变位和基烦的限值56
11.4结构计算与构造59
11.5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61
11.6接口设计.61
12隧道.61
12.1一般规定.61
12.2设计荷载…63
12.3工程材料.……64
12.4结构设计…66
12.5抗震设计67
12.6洞内附属构筑物69
12.7隧道洞口69
12.8防排水设计69
12.9接口设计…71
13房屋建筑.71
13.1一般规定.…71
13.2车站.72
13.3车站客运设施75
13.4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和站台门75
13.5接口设计76
14车站结构76
14.1一般规定76
14.2地上车站荷载及工程材料…77
14.3地上车站结构选型.79
144地上车站结构设计…79
14.5地上车站构造要求79
14.6地下车站荷载及工程材料80
14.7地下车站施工方法及结构选型82
14.8地下车站基坑工程设计82
14.9地下车站结构设计84
14.10地下车站结构防水.86
14.11接口设计…87
15通风与空调87
15.1一般规定….87
15.2地下段的通风与空调88
15.3高架、地面车站通风与空调..89
15.4动车设施及综合维修中心89
15.5接口设计90
15.6其他…91
16给水排水.91
16.1一般规定…91
16.2给水91
16.3非水..92
16.4接口设计..93
17牵引供电94
17.1一般规定94
17.2牵引供电94
17.3牵引变电94
17.4供电调度系统..97
17.5接触网98
17.6电磁防干扰…102
17.7接口设计102
8电力101
18.1一般规定…104
18.2电力供配电系统104
18.3变配电所…105
18.4电力线路106
18.5电力调度系统106
18.6动力照明106
18.7接口设计………107
199通信108
19.1一般规定108
19.2传输系统.108
19.3数据通信网.109
19.4公务电话系统l09
19.5专用电话系统.109
19.6移动通信系统110
19.7会议电视系统111
19.8视频监控系统111
19.9时钟同步及时间同步系统112
19.10综合网络管理112
19.11公安通信.112
19.12通信线路…113
19.13设备房屋、电源、防雷及接地113
19.14电源及设备房屋环境监控系统114
19.15接口设计….114
20信号114
20.1一般规定.114
20.2系统要求115
20.3行车指挥系统…116
20.4列车自动防护系统117
20.5列车自动运行系统.117
20.6计算机联锁系统…118
20.7信号检测及集中监测119
20.8数据传输网络….119
20.9其他120
20.10接口设计.…127
21信息123
21.1一般规定124
21.2运输调度管理系统……124
21.3票务系统.124
21.4旅客服务125
21.5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125
21.6办公管理信息系统126
21.7云平台126
21.8大数据平台.…127
21.9网络安全127
21.10系统布线…127
21.11设备房屋、电源、防雷及接地………127
21.12接口设计128
22综合监控与安全防范128
22.1门禁系统128
22.2安检系统.128
22.3入侵报警系统..129
2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29
22.5机电设备监控系统129
22.6综合监控系统…..129
23灾者监测…..130
23.1一般规定.130
23.2风、雨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130
23.3地震预警监测系统131
23.4设备房屋、电源、防雷及接地132
23.5接口设计132
24车站机械设备…133
24.1站台门133
24.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33
24.3电梯.134
24.4接口设计131
25动车组设备135
25.1一般规定135
25.2总平面布置.…135
25.3运用整备设施136
25.4检修设施.137
25.5其他…138
26基础设施维修139
26.1一般规定139
26.2维修基地139
26.3维修车间140
26.4维修工区.140
26.5接口设计.141
27综合接地…141
27.1一般规定141
27.2贯通地线、接地线.142
27.3接地体(极)和接地端子142
27.4接地及等电位连接.…143
28防灾144
28.1一般规定144
28.2区间防灾、救援.145
28.3建筑防火146
28.4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151
28.5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15
29环境保护154
29.1一般规定154
29.2噪声治理154
29.3振动控制155
29.4接口设计155
附录A(资料性)本规范用词说明156




中建四局《安全生产隐患识别(上)》2022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22,中建,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安全文明

精诚善建,精彩四海,安全生产隐患识别,科技中心,2022年7月,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SOUTH CHINA BRANCH,品质保障,价值创造。

目录:
一、文明施工
二、基坑工程
三、脚手架工程
四、模板工程
五、高处作业
六、施工消防
七、施工用电
八、施工机具
九、施工电梯
十、起重吊装
十一、吊篮工程
十二、钢结构工程
十三、机电安装
十四、中型设备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SOUTH CHINA BRANCH。




DB36/T 1593-2022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80
CCS P 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593-2022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outine maintenance ofexpressway
2022-05-30发布2022-12-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 1593,DB36/T 1593-2022,技术规范,日常养护,高速公路,DB36/T 1593-2022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技术规范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术语及定义、养护逐查、病害分类、养护作业、养护安全、养护资源配置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也可供其他省市参考。除执行本文件相关要求外,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还应遵守国家、行业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12-2015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TG5210-2018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5142-2019公路沥青路而养护技术规范
JTG51502020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
TG5120-202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而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日常养护Routine maintenance
对高速公路及沿线设施进行的巡查、保养、维修等养护管理工作。
3.2
日常养护巡查Routine maintenance inspections
对高速公路及沿线设施进行巡视检查,及时掌握高速公路及沿线设施技术状况的作业活动。
3.3
桥梁检查Bri dge inspection
对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初始检查、日常斑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的作业活动。
3.4
初始检查Initial inspection
新建或改建桥梁交付使用后,对桥梁结构及其附网构件的技术状况进行的首次全而检测,其成果是后期桥梁检查和评定工作的基准。3.5
隧道检查Tunnel inspection
对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技术状况,进行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作业活动。
3.6
日常养护作业Routine maintenance work
对高速公路及沿线设施进行的日常保养和修补轻微缺损的作业活动。
4日常养护巡查
4.1一般规定
4.1.1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应定期对路基、路而、桥涵、隧道及沿线设施的质量状况进行逐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日常养护病害,消除行车安全隐患,保障高速公路正常通行。
4.1.2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检查等级应分为、Ⅱ级,分级标准应符合JTG5120-2021第3.1节的相关技术要求。
4.2巡查分类
4.2.1路段速查分为日常巡查、定期巡查、特殊巡查,其中日常巡查又分为日间速查和夜间理查。
4.2.2桥梁检查分为初始检查、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4.2.3涵洞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
4.2.4隧道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4.3巡查频率
4.3.1路段巡查频率
4.3.1.1日间巡查频率每天不宜少于1次,夜间班查频率每月不宜少于2次。
4.3.1.2定期巡查频率每季度不宜少于1次。
4.3.1.3特殊理查成在极端灾害性天气来临前、中、后分别进行预防性、应急性、补救性理查。
4.3.2桥梁检查频率
4.3.2.1新建或改建桥梁应进行初始检查。初始检查宜与交工验收同时进行,最迟不得超过交付使用后1年。
4.3.2.2桥梁日常理查每天不应少于1次:对有特殊照明需求(功能性及装饰性照明、航空航道指示灯等)的桥梁,应适当开展夜间巡查。遇地震、地质灾害或极端气象时应增加检查频率。
4.3.2.3桥梁经常检查频率应根据养护等级进行划分。养护检查等级为级的桥梁,经常检查每月不应少于1次:养护检查等级为川级的桥梁,经常检查每两个月不应少于1次,在汛期、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期,应提高经常检查频率。对支座的经常检查每季度不应少于1次。
4.3.2.4桥梁定期检查频率应根据养护等级进行划分。养护检查等级为级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1年,养护检查等级为级的桥梁,定期检查周期不得超过3年。
4.3.3涵洞(含通道)检查频率




DB50/T1093-2021 城市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重庆市

资源简介/截图:
ICS 65.020.40

CCS R 18

DB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1093—2021 城市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2021 – 03 – 30 发布

2021- 07 – 01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本文 件。GB/T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502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DB50/T232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




DB45T 2052 2019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功能要素、建设规模、场地总体设计、建筑设施、景观绿化、智能系统、安全应急、节能环保等设计要求,规定了服务区类型,分为1类~I类。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或改(扩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 (所有部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 15630
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T 50103 总图制图标准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61
GB 50763无设计规范
GB 50966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8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CJJ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T164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HJ/T 431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
IGT 36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DB45/T 2120-2020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03.220.20
R 10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2120—2020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expressway tunnel
2020 – 07 – 10 发布 2020 – 07 – 30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5/T 2120,DB45/T 2120-2020,消防设计,隧道,高速公路,DB45/T 2120-2020 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技术规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的总体要求、隧道及其附属用房建筑消防、消防给水和灭火设
施、隧道防烟和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气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新建和改建的高速公路隧道消防设计,不适用于水下隧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135.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5部分:雨淋报警阀
GB 5135.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6部分:通用阀门
GB 5135.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0部分:压力开关
GB 12955 防火门
GB 14102 防火卷帘
GB 15308 泡沫灭火剂
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 26851 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
GB 27898.3 固定消防给水设备 第3部分:消防增压稳压给水设备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2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1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19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 50877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8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30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T 19516 高速公路有线紧急电话系统
GB/T 26784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可供选择和附加的试验程序
GA 211 消防排烟风机耐高温试验方法
JTG D70/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年平均日交通量 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 volume
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3.2
隧道单洞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 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 volume of tunnel single hole in
design years
根据设计年限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隧道设计标准的单洞年平均日交通量。
3.3
单向交通隧道 one way traffic tunnel
只有一个交通流向的单洞隧道。
3.4
横通道 cross channel
连接两隧道或洞室间或隧道连接地面的、近水平的横向联络通道。
3.5
隧道附属用房 ancillary facility
为保障隧道正常运营而设置的管理和设备用房。
3.6
消防水源 fire water
向水灭火设施、车载或手抬等移动消防水泵、固定消防水泵等提供消防用水的水源,包括市政给水、
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等。
3.7
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constant high pressure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system
能始终保持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无须消防水泵加压的供水系统。
3.8
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temporary high pressure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system
平时不能满足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火灾时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以满足水灭火设施所
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的供水系统。
3.9
高位消防水池 gravity fire reservoir
设置在高处直接向水灭火设施重力供水的储水设施。
3.10
高位消防水箱 elevated/gravity fire tank
设置在高处直接向水灭火设施重力供应初期火灾消防用水量的储水设施。
3.11
纵向排烟 longitudinal smoke extraction
使通风气流在行车空间沿隧道纵轴线方向流动的排烟方式。
3.12
全横向排烟 transverse smoke extraction
通风气流在行车空间沿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横向)流动的排烟方式。
3.13
半横向排烟 semi- transverse smoke extraction
排出气流在行车空间沿垂直于隧道纵轴线方向进入(或排出)、沿隧道轴线方向排出(或进入)的
流动。
3.14
临界风速 critical velocity
采用纵向通风的隧道防止(抑制)火灾时烟气回流的隧道断面最小通风风速。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L——隧道长度;
q——隧道单洞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
Qs ——水喷雾系统的设计流量;
K——安全系数;
Qj ——计算流量;
UPS——不间断电源装置;
PE——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干线。




整套分布式光伏电气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视频教程(含配套课件)

1.1光伏系统设计流程.mp4
1.1光伏系统设计流程.pdf
2.1光伏线路线损计算及线径选择.mp4
2.1光伏线路线损计算及线径选择.pdf
2.2电气一次接线图.mp4
2.2电气一次接线图.pdf
2.3并网柜设计要求.mp4
2.3并网柜设计要求.pdf
2.4监控系统设计.mp4
2.4监控系统设计.pdf
2.5光伏电站并网接入解析.mp4
2.5光伏电站并网接入解析.pdf
2.6光伏电站接入后功率因素分析.mp4
2.6光伏电站接入后功率因素分析,pdf
3.1土建施工与机电安装要点.mp4
3.1土建施工与机电安装要点pdf
3.2光伏电站的调试程序.mp4
3.2光伏电站的调试程序.pdf
3.3光伏电站验收技术要求.mp4
3.3光伏电站验收技术要求pdf

1分布式光伏系统过电压防护概述.mp4
1分布式光伏系统过电压防护概述,pdf
2分布式光伏系统雷电过电压防护.mp4
2分布式光伏系统雷电过电压防护,pdf
3分布式光伏系统浪涌保护器选用分析mp4
3分布式光伏系统浪涌保护器选用分析.pdf




高清无水印 19K112图集(替代08K123)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K112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PDF版,替代08K123图集,统一编号:GBT-1510,组织编制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主编单位: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9年1月1日。19K112《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为修编图集,代替08K132《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通风、空调、防排烟等工程中的室内风管支吊架的设计选用与施工适用风管规格:圆形风管直径或矩形风管长边不大于2000mm的风管。19K112,19K112图集,含抗震支吊架,完整版,带书签,抗震支吊架,抗震支架,抗震支架图集,金属,金属_非金属风管支吊架_含抗震支吊架,金属风管支吊架,非金属风管支吊架,风管吊架图集,风管支架图集,高清无水印 19K112图集(替代08K123)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pdf19K112图集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传统支吊架(此部分为修编原图集内容,风管材料种类上增加了不锈钢板风管、酚醛复合板风管):金属风管装配式支吊架(新增内容,仅针对金属风管):抗震支吊架(新增内容)。19K112图集内容全面,涵盖了各种形式的风管支吊架,尤其新增了装配式支吊架和抗震支吊架两大部分内容,系统地给出了各种支吊架的种类、安装图示、适用条件、材料规格等,可供设计人员直接选用,施工人员照图施工。19K112,19K112图集,含抗震支吊架,完整版,带书签,抗震支吊架,抗震支架,抗震支架图集,金属,金属_非金属风管支吊架_含抗震支吊架,金属风管支吊架,非金属风管支吊架,风管吊架图集,风管支架图集,高清无水印 19K112图集(替代08K123)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pdf19K112,19K112图集,含抗震支吊架,完整版,带书签,抗震支吊架,抗震支架,抗震支架图集,金属,金属_非金属风管支吊架_含抗震支吊架,金属风管支吊架,非金属风管支吊架,风管吊架图集,风管支架图集,高清无水印 19K112图集(替代08K123)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pdf内容索引:目录 1
总说明 3
图例 9
支用架选用索引表 10
传统支吊架
风管支架在承重砖墙上安装 11
风管支架在混凝土墙上安装 12
风管支架在混凝土柱上安装 13
风管支架在钢柱上安装 14
风管支架悬吊安装 15
风管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下悬吊安装 16
圆形钢板风管支架材料表 17
矩形钢板风管支架材料表 20
圆形铝板风管支架材料表 24
矩形铝板风管支架材料表 26
圆形无机玻璃钢风管支架材料表 29
矩形无机玻璃钢风管支架材料表 31
圆形硬聚氯乙烯风管支架材料表 34
矩形硬聚氯乙烯风管支架材料表 36
矩形聚氨酯复合板风管支架材料表 39
矩形酚醛复合板风管支架材料表 40
矩形玻璃纤维板复合材料风管支架材料表 41
无保温圆形风管与横梁固定方式 42
保温圆形风管与横梁固定方式 43
矩形风管与横梁固定方式 44
吊架根部详图 45
圆形风管吊架 48
圆形钢板、铝板风管吊架材料表 49
圆形无机玻璃钢、硬聚氯乙烯风管吊架材料表 50
竖向风管支架 51
竖向风管支架材料表 54
风管穿楼板支架 55
风管穿楼板支架材料表 56
风管在网架下安装示意图 57
风管在网架内安装示意图 58
金属风管装配式支吊架
金属风管装配式支吊架说明 60
矩形金属风管柔性吊架安装(混凝土) 61
矩形金属风管柔性吊架安装(钢结构) 62
矩形金属风管刚性吊架安装(混凝土) 63
矩形金属风管刚性吊架安装(钢结构) 64
矩形钢板风管柔性吊架选用表 65
矩形钢板风管刚性吊架选用表 66
矩形铝板风管吊架选用表 67
金属风管混凝土柱上安装 68
金属风管钢柱上安装 69
竖向金属风管支架安装 70
圆形金属风管柔性吊架安装(混凝土) 71
圆形金属风管柔性吊架安装(钢结构) 72
圆形金属风管刚性吊架安装(混凝土) 73
圆形金属风管刚性吊架安装(钢结构) 74
装配示意图 75
常用槽钢参数表 78
常用连接件参数表 79
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吊架说明 81
钢板风管抗震支吊架选用表 83
铝板风管抗震支吊架选用表 84
无机玻璃钢风管抗震支吊架选用表 85
硬聚氯乙烯风管抗震支吊架选用表 86
其他非金属风管抗震支吊架选用表 87
柔性CZ-1A 、2A、3A、4A抗震支吊架图 88
柔性SZ-lA 、2A、3A、4A抗震支吊架图 89
柔性CZ-1B 、2B、3B、4B抗震支吊架图 90
柔性SZ-lB 、2B、3B、4B抗震支吊架图 91
刚性CZ-1A 、2A、3A、4A抗震支吊架图 92
刚性SZ-lA 、2A、3A、4A抗震支吊架图 93
刚性CZ-1B 、2B、3B、4B抗震支吊架图 94
刚性SZ-lB 、2B、3B、4B抗震支吊架图 95
装配示意图 96
相关技术资料 99




2022版《住宅性能评定标准》GB/T50362-2022在线版,PDF可下载,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

前 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适用性能;5.环境性能;6.经济性能;7.安全性能;8.耐久性能。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将部分条文调整,以与现行国家标准相适应;2.增加了与老龄化相关的要求和条文;3.增加了建筑新技术、新产品相关的要求和条文;4.将适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中“无障碍设施”评定项目,调整为“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5.将耐久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在原来结构工程、装修工程、防水工程与防潮措施、管线工程、设备、门窗6个评定项目的基础上,调整为结构工程、地下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屋面防水、装修工程、管线工程、设备工程、门窗、外墙保温共9个评定项目;6.取消了B级评定等级;7.调整了2A级性能的分数要求;8.进一步优化了评价方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

本标准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83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与检测分会

北京蓬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监理协会

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

山东省工程质量监督站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建邺城镇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智晟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海鸥有巢氏整体卫浴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娄乃琳

王清勤

曾捷

童悦仲

赵凤山

刘东卫

柳博会

高真

辛萍

杨玉江

董少宇

邵磊

于一凡

邸小坛

佟晓超

张昊

张元勃

张红缨

嵇颱

赵尤阳

杨泽华

黄新

吴凯波

刘永清

俞永方

杨景炜

刘刚

曹祎杰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宋春华

车学娅

叶耀先

姚欣

曹永敏

徐惦耕

董文斌

鹿勤

徐扬

薛峰

孙成群

李小阳

1总则

1.0.1为提高住宅性能,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保障消费者权益,统一住宅性能评定指标与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城镇住宅和集中建设的农村住宅的性能评审和认定。

1.0.3住宅应从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每项性能按重要性和内容规定相应分值,住宅性能应按得分分值评定。

1.0.4住宅性能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适用性能residential building applicable perform­ance

由住宅建筑本身和内部设备设施配置所提供的适合用户使用的性能。

2.0.2住宅环境性能residential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由人工营造和自然形成的住区室外环境条件的性能。

2.0.3住宅经济性能residential building economic perform­ance

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的性能。

2.0.4住宅安全性能residential building safety performance住宅建筑、结构、构造、设备、设施和材料等不危害人身安全并有利于用户躲避灾害的性能。

2.0.5住宅耐久性能residential building endurance perform­ance

住宅建筑工程和设备设施在一定年限内保证正常安全使用的性能。

2.0.6主要套型main dwelling types

住宅中占大多数的,套型建筑面积之和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80%的套型。

3基本规定

3.0.1住宅性能评定工作应由评审机构组织接受过住宅性能评定工作培训、熟悉本标准,并具有相关专业执业资格的专家进行。评审工作应采取回避制度。评审工作完成后,评审机构应将评审结果提交相应的住宅性能认定机构进行认定。

3.0.2住宅性能评定应以单栋住宅或住区为对象。评定单栋住宅,凡涉及所处公共环境的指标,应以对该公共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3.0.3住宅性能评定工作应按初评、中期检查、终评三个环节进行。初评应在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中期检查应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进行,终评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后进行。

3.0.4初评应审查项目的适用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3项性能;中期检查和终评应审查项目的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5项性能。评定每项性能专家人数宜为1人〜3人。

3.0.5住宅性能初评,应审查项目规划、住宅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指标,以及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情况等,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0.6住宅性能中期检查,应检查初评意见的执行情况、建材和部品的质量,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等。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3.0.7住宅性能终评,应检查初评和中期检查意见的执行情况、竣工验收情况、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最终应用情况等。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3.0.8本标准附录中,评定指标的分值设定为:适用性能和环境性能满分各为250分,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满分各为200分,耐久性能满分为100分,总计满分1000分。各性能的最终得分,为本组专家评分的平均值。

3.0.9住宅综合性能等级应按以下方法进行评定:

1通过住宅性能评定的住宅称为A级住宅。A级住宅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含有“☆”的子项全部得分;

2) 适用性能和环境性能得分不低于150分,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得分不低于120分,耐久性能得分不低于60分。

2A级住宅按照得分由低到高划分为1A2A3A三个等级,不同等级得分要求应满足表3.0.9的规定。

表3.0.9不同等级得分要求

等级

得分要求

备注

1A级

总分等于或高于600分但低于750分

且应满足A级住宅条件

2A级

总分等于或高于750分但低于850分

且应满足A级住宅条件

3A级

总分等于或高于850分,且满足所有含有

“★”的子项

且应满足A级住宅条件

4适用性能

4.1一般规定

4.1.1适用性能的评定应包括单元平面、套型、装修、隔声性能、设备设施、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6个评定项目,满分为250分。

4.1.2适用性能评定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4.2单元平面

4.2.1单元平面的评定应包括单元平面布局、模数协调和可改造性、单元公共空间3个分项,满分为43分。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表D.0.1的评定指标评分。

4.2.2单元平面布局(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单元平面布局和空间利用,住宅进深和面宽,住宅单元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评定方法:选取各主要套型进行审查(各主要套型建筑面积之和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80%),每个套型抽查一套。

4.2.3模数协调和可改造性(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住宅平面模数化设计,空间的灵活分隔和可改造性,结构体系灵活性。

评定方法:选取各单元的标准层进行检查。

4.2.4单元公共空间(17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单元入口门厅(进厅)、大堂、候梯厅的设置,楼(电)梯的设置,单元公共走道、垃圾收集设施以及管井设置。

评定方法:选取各单元进行检查。

4.3套型

4.3.1套型的评定应包括套内功能空间设置和布局、功能空间尺度2个分项,满分为72分。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表D.0.2的评定指标评分。

4.3.2套内功能空间设置和布局(4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套内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功能空间的配置、布局和交通组织,居住空间的自然通风、采光和视野,厨房位置及其自然通风和采光。

评定方法:选取各主要套型进行审查(各主要套型建筑面积之和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80%),每个套型抽查一套。

4.3.3功能空间尺度(2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功能空间面积的配置,起居室(厅)的连续实墙面长度,双人卧室的净宽,厨房的操作台长度,储藏空间的使用面积,功能空间净高。

评定方法:选取各主要套型进行审查(各主要套型建筑面积之和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80%),每个套型抽查一套。

4.4装修

4.4.1装修的评定应包括套内装修、公共部位装修2个分项,满分25分。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表D.0.3的评定指标评分。

评定方法:在全部套型中,现场随机抽查5套住宅进行检查。

4.5隔声性能

4.5.1隔声性能的评定应包括楼板的隔声性能、墙体的隔声性能、管道的噪声量、设备的减振和隔声4个分项,满分25分。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表D.0.4的评定指标评分。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施工图及性能检测报告。

4.6设备设施

4.6.1设备设施的评定应包括厨卫设备、给水排水与燃气系统、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电气设备与设施4个分项,满分为7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表D.0.5的评定指标评分。

4.6.2厨卫设备(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厨房设施配置.整体厨房成套配置,卫生设施配置•整体卫浴成套配置,洗衣机、家务间和晾衣空间的设置。

评定方法:选取各主要套型进行审查(各主要套型建筑面积之和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80%),每个套型抽查一套。

4.6.3给水排水与燃气系统(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给水排水和燃气设施的设置.热水供应系统或热水器和热水管道的设置.专用饮用水系统的设置,排水系统的设置,管道和管线布置。

评定方法:选取同类型住宅楼,抽查一套住宅。

4.6.4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1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居住空间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和设施,新风系统、厨房排油烟系统,卫生间排风系统。

评定方法:选取各主要套型进行审查(各主要套型建筑面积之和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80%),每个套型抽查一套。

4.6.5电气设备与设施(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电源插座数量,分支回路数,电梯的设置,楼内公共部位人工照明。

评定方法:选取各主要套型进行审查(各主要套型建筑面积之和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80%),每个套型抽查一套。

4.7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

4.7.1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的评定应包括套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2个分项,满分为15分。按照本标准附录D中表D.0.6的评定指标评分。

4.7.2套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9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套内地面高差,套内门扇开启和套内过道净宽,卫生间洁具与周边墙体的距离,洗浴空间的尺度。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及现场查看。

4.7.3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电梯设置,候梯厅至入户过道净宽,公共出入口。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及现场查看。

5环境性能

5.1一般规定

5.1.1环境性能的评定应包括用地与规划、建筑造型、绿地与活动场地、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水体与排水系统、配套设施和智能化系统7个评定项目,满分为250分。

5.1.2住宅环境性能的评定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5.2用地与规划

5.2.1用地与规划的评定应包括用地、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4个分项,满分为68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1的评定指标评分。

5.2.2用地(1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原有地形利用,自然环境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控制各类污染的影响。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地方政府有关土地使用、规划方案等批准文件和现场检查。

5.2.3空间布局(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住区用地平衡,住区规划分级,建筑密度,空间层次,院落空间。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地方政府有关土地使用要求、住区规划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2.4道路交通(3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出入口选择,道路系统构架,道路路面,机动车停车,非机动车停车,标识系统,住区周边城市交通。

评定方法:审阅规划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2.5市政设施(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市政基础设施。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有关市政设施的文件和现场检查。

5.3建筑造型

5.3.1建筑造型的评定应包括造型与外立面、色彩效果、室外灯光3个分项,满分为15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2的评定指标评分。

5.3.2造型与外立面(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建筑形式和外立面。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有关的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3.3色彩效果(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建筑色彩与环境协调。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有关的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3.4室外灯光(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夜间灯光造型,城市夜景要求,眩光干扰。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有关的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4绿地与活动场地

5.4.1绿地与活动场地的评定应包括绿地配置、植物丰实度与绿化栽植、室外活动场地、无障碍设施4个分项,满分为53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3的评定指标评分。

5.4.2绿地配置(1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绿地配置,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边角地、停车位、墙面、平台、屋顶和阳台等部位绿化利用,绿地与雨水调蓄。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总平面设计图纸、审阅景观与绿化设计文件及现场查看。

5.4.3植物丰实度与绿化栽植(1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植物选择与配置•植物丰实度,绿化与景观,植物观赏与季相,乔木数量,遮阴要求,植物长势。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景观与绿化设计文件及现场检查。

5.4.4室外活动场地(1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硬质铺装,休闲场地的遮阴措施,活动场地的照明.场地配置,活动场地坡度,应急避难场所设置。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景观与绿化设计文件及现场检查。

5.4.5无障碍设施(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出入口,场地防滑,公用卫生间,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停车。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规划设计图纸、审阅景观与绿化设计文件及现场查看。

5.5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

5.5.1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的评定应包括室外噪声、空气污染2个分项,满分为16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4的评定指标评分。

5.5.2室外噪声(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室外噪声等效声级,室外夜间偶然噪声等效声级。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室外噪声检测报告和现场检查。

5.5.3空气污染(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排放性局部污染源,开放性局部污染源,溢出性局部污染源,扬尘。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空气污染检测报告和现场检查。

5.6水体与排水系统

5.6.1水体与排水系统的评定应包括水体、排水系统2个分项,满分为1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5的评定指标评分。

5.6.2水体(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天然水体与人造景观水体水质,游泳池水质。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水质检测报告和现场检查。

5.6.3排水系统(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雨污分流排水系统。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雨污排水系统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7配套设施

5.7.1配套设施的评定应包括社区服务设施、环境卫生2个分项,满分为58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6的评定指标评分。

5.7.2社区服务设施(41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社区服务设施。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规划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査。

5.7.3环境卫生(17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废物箱配置,垃圾分类收运,垃圾存放与处理。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规划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8智能化系统

5.8.1智能化系统的评定应包括管理中心与工程质量、系统配置、运行管理3个分项,满分为3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E中表E.0.7的评定指标评分。

5.8.2管理中心与工程质量(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管理中心,管线工程,安装质量,电源与防雷接地。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智能化系统设计文档和现场检查。

5.8.3系统配置(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监控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智能化系统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5.8.4运行管理(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运行管理服务的配置。

评定方法:选取并审阅运行管理的有关文档和现场检查。

6经济性能

6.1一般规定

6.1.1经济性能的评定应包括节能、节水、节地、节材4个评定项目,满分为200分。

6.1.2经济性能的评定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

6.2节能

6.2.1节能的评定应包括建筑与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照明与电气、可再生能源利用4个分项,满分为10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F中表F.0.1的评定指标评分。

6.2.2建筑与围护结构(6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建筑朝向,建筑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外窗遮阳,凸窗,外墙、外窗和屋顶的传热系数。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资料(包括建筑设计图、施工图和节能计算书)和现场检查。

6.2.3采暖空调系统(2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采暖空调系统的动态水力平衡措施,部分负荷情况下节能措施,空调位置,空调设备的选用,室温控制,室外机的位置。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6.2.4照明与电气系统(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公共区域照明节能措施,电梯节能措施,节能型电气设备的选用。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6.2.5可再生能源利用(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或采暖空调或发电量占住宅总用电量的比例。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6.3节水

6.3.1节水的评定应包括节水器具及管材、景观环境节水、非传统水源利用3个分项,满分为4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F中表F.0.2的评定指标评分。

6.3.2节水器具及管材(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节水型便器系统,节水型水龙头,防漏损管道系统,公共场所节水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3.3景观环境节水(1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人工景观水体补充水源,绿化节水灌溉方式,雨水回渗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3.4非传统水源利用(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补水、洗车用水等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4节地

6.4.1节地的评定应包括地下空间利用、新型墙体材料2个分项,满分为2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F中表F.0.3的评定指标评分。

6.4.2地下空间利用(1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停车比例,电动汽车充电桩设置,公建利用地下空间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4.3新型墙体材料(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6.5节材

6.5.1节材的评定应包括节材设计、材料选用、采用新技术3个分项,满分为4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F中表F.0.4的评定指标评分。

6.5.2节材设计(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采用预制构件的比例。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5.3材料选用(1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绿色建材和本地建材使用比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主体结构是否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6.5.4采用新技术(1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选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工业化现浇施工技术,合理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粗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智能信息化技术、BIM技术、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等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

7安全性能

7.1一般规定

7.1.1安全性能的评定应包括结构承载能力、建筑防火、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日常安全防范措施、室内污染物控制5个评定项目,满分为200分。

7.1.2住宅安全性能的评定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

7.2结构承载能力

7.2.1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应包括工程质量、地基基础、荷载等级、抗震设防、结构外观质量5个分项,满分为58分。按照本标准附录G中表G.0.1的评定指标评分。

7.2.2工程质量(1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结构工程(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二次结构构件)设计施工程序,施工质量验收与备案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结论,审阅施工许可、施工资料、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7.2.3地基基础(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及变形要求,沉降观测数据。

评定方法:审阅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结论,审查地基基础施工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地基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现场检测资料,审查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记录及沉降观测数据。7.2.4荷载等级(1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楼面和屋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设计取值。

评定方法:审阅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结论。

7.2.5抗震设防(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抗震设计,抗震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结论,审查工程施工资料中有关抗震性能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2.6结构外观质量(10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构件的外观质量,构件尺寸偏差。

评定方法:现场检查,审阅结构外观质量验收记录、结构外观缺陷处理记录,审阅结构位置、垂直度、全高实体检测报告。

7.3建筑防火

7.3.1建筑防火的评定应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构造、消防设施、灭火救援、消防电气5个分项,满分为6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G中表G.0.2的评定指标评分。

7.3.2建筑设计(2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平面布置,安全疏散。

评定方法:审查消防验收意见书/消防验收备案凭证、设计文件、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筑构件质量证明文件及现场核查。

7.3.3建筑构造(1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建筑构件和管道井,防火墙,防火门(窗),保温和外墙装饰材料。

评定方法:审查消防验收意见书/消防验收备案凭证、设计文件、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认证证书、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及现场核查。

7.3.4消防设施(1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消防给水和消火栓系统,灭火设施和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设施。

评定方法:审查消防验收意见书/消防验收备案凭证、设计文件、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消防设施工程竣工图纸、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认证证书、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及现场核查。7.3.5灭火救援(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消防电梯。

评定方法:审查消防验收意见书/消防验收备案凭证、设计文件及现场核查。

7.3.6消防电气(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消防电源和配电装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评定方法:审查消防验收意见书/消防验收备案凭证、设计文件、相关工程竣工图纸、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及现场核查。

7.4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

7.4.1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的评定应包括燃气设备安全、电气设备安全两个分项,满分为37分。按照本标准附录G中表G.0.3的评定指标评分。

7.4.2燃气设备安全(1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燃气器具质量合格证,燃气管道安装位置及燃气设备安装场所通风措施,燃气灶具熄火保护自动关闭功能,燃气浓度报警装置,燃气设备安装质量,安装燃气装置的厨房结构防爆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燃气设备资料、施工验收资料、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7.4.3电气设备安全(2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电气设备及主要材料质量认证和产品合格证,配电系统与电气设备保护措施和装置,电气设备选型,防雷措施与装置,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与接地装置,导线及导线穿管、配电系统工程质量,电梯安全性。

评定方法:审阅配电系统设计文件、设备资料、施工记录、验收资料和现场检查。

7.5日常安全防范措施

7.5.1日常安全防范措施的评定应包括防盗设施、防滑防跌措施、防坠落措施3个分项,满分为29分。按照本标准附录G中表G.0.4的评定指标评分。

7.5.2防盗设施(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防盗户门、有被盗隐患部位的防盗网、电子防盗等设施。

评定方法:审阅产品合格证、质量验收资料和现场检查。

7.5.3防滑防跌措施(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公共空间和套内空间的防滑防跌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产品质量文件和现场检查。

7.5.4防坠落措施(17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阳台防坠落措施,外窗防坠落措施,楼梯防坠落措施,室内顶棚和内外墙面装修层的牢固性,安全玻璃的使用。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质量验收资料和现场检查。

7.6室内污染物控制

7.6.1室内污染物控制的评定应包括墙体材料、防水材料、室内装修材料、室内环境污染物含量4个分项,满分为16分。按照本标准附录G中表G.0.5的评定指标评分。

7.6.2墙体材料(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墙体材料放射性污染,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含量。

评定方法:审阅产品合格证和墙体材料污染物含量专项检测报告,审查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和污染物含量。

7.6.3防水材料(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防水材料的环保性能。

评定方法:审阅产品认证资料和防水材料环保性能进场检验报告。

7.6.4室内装修材料(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室内各类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

评定方法:审阅产品认证资料和装修材料污染物含量进场检验报告。

7.6.5室内环境污染物含量(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室内氨、甲醛、苯、氨浓度,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

评定方法:审阅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专项检测报告,必要时应复验。

8耐久性能

8.1一般规定

8.1.1耐久性能的评定应包括结构工程、地下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屋面防水、装修工程、管线工程、设备工程、门窗、外墙保温9个评定项目,满分为100分。

8.1.2住宅耐久性能的评定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H的规定。

8.2结构工程

8.2.1结构工程的评定应包括勘察报告、结构设计、结构工程质量、结构位置尺寸及外观质量、结构监测数据5个分项,满分为2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1的评定指标评分。

8.2.2勘察报告(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勘察点数量,勘察报告中地基土与土中水侵蚀性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勘察报告。

8.2.3结构设计(8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结构设计工作年限,设计中结构耐久性构造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图纸,检查楼层薄弱位置构造加强措施,抽查施工资料中相关内容。

8.2.4结构工程质量(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工程实体质量施工资料、验收记录和实体检验报告等工程资料。

评定方法:审查设计文件,审查隐蔽工程、检验批和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审阅结构实体检验报告。

8.2.5结构位置尺寸及外观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结构和构件位置,外露结构构件尺寸、垂直度和外观质量,围护构件外观质量。

评定方法:现场检查及资料审查。审查结构外观质量验收记录、结构位置尺寸实体检验报告。对照验收记录和缺陷处理记录,检查结构和围护构件外观质量状况。

8.2.6结构监测数据(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主控项目的第三方实体抽样检测情况。

评定方法:了解第三方检测机构资质,记录或报告监测数据及结论;检查结构实体检验记录。现场检查有无结构变形、开裂、渗漏、下沉等。

8.3地下防水工程

8.3.1地下防水工程的评定应包括防水设计、防水材料、防潮与防渗漏措施、地下防水工程质量4个分项,满分为15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2的评定指标评分。

8.3.2防水设计(6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防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年限・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

8.3.3防水材料(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防水材料性能指标检验和产品认证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材料进场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资料。

8.3.4防潮与防渗漏措施(5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首层墙体与地面的防潮措施,外墙防渗措施,地下室防水细部处理措施。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核查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检查易渗漏房间和部位有无渗漏、潮湿、结露、发霉等。

8.3.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地下防水工程蓄水等检验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审阅地下防水工程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8.4有防水要求的房间

8.4.1有防水要求的房间的评定应包括防水设计、防水材料、施工质量及验收、外观质量4个分项,满分为12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3的评定指标评分。

8.4.2防水设计(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防水设计要求,防水节点细部处理及要求。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

8.4.3防水材料(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性能指标的检验和产品认证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见证取样试验记录、材料检验报告及产品认证资料。

8.4.4施工质量及验收(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施工质量验收情况,蓄水或淋水检验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蓄水试验记录等施工资料。现场抽查5%并不少于3间有防水要求房间的地面坡度、地漏高度、泛水高度等。

8.4.5外观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防水工程的排水及渗漏情况。

评定方法:现场抽查5%并不少于3间有防水要求房间。

8.5屋面防水

8.5.1屋面防水工程的评定应包括防水材料、防水工程质量、外观质量、成品保护4个分项,满分为1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4的评定指标评分。

8.5.2防水材料(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为: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检验和产品认证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材料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资料。

8.5.3防水工程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并核查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和蓄水试验报告。8.5.4外观质量(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屋面防水工程外观质量,屋面坡度、坡向、女儿墙、天沟、落水口等防水细部质量情况。

评定方法:检查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现场抽查。

8.5.5成品保护(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屋面防水工程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后期附加设施(太阳能、通信等)有无破坏防水层情况。

评定方法:现场检查。其中,屋面防水工程上附加太阳能、通信等设施有无破坏防水层情况应全数观察检查。

8.6装修工程

8.6.1装修工程的评定应包括装修设计、装修材料、装修工程质量3个分项,满分为10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5的评定指标评分。

8.6.2装修设计(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外装修设计工作年限,装修材料性能设计要求。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

8.6.3装修材料(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装修材料性能检验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材料进场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资料。

8.6.4装修工程质量(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材料进场检验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现场查看施工质量。

8.7管线工程

8.7.1管线工程的评定应包括管线工程设计、管线材料、管线工程施工质量3个分项,满分为7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6的评定指标评分。

8.7.2管线工程设计(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管线工程设计工作年限。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

8.7.3管线材料(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管线材料质量。评定方法:审阅材料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资料。

8.7.4管线工程施工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资料。

8.8设备工程

8.8.1设备工程的评定应包括设计或选型、设备质量、设备安装质量3个分项,满分为8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7的评定指标评分。

8.8.2设计或选型(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设备设计工作年限,设备性能耐用设计要求。

评定方法:审阅设计资料。

8.8.3设备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设备合格情况。评定方法:审阅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资料。

8.8.4设备安装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设备安装质量验收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验收资料。

8.9门窗

8.9.1门窗的评定应包括设计或选型、门窗质量、门窗安装质量、外观质量4个分项,满分为9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8的评定指标评分。

8.9.2设计或选型(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设计工作年限。评定方法:审阅设计资料。

8.9.3门窗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门窗质量检验报告,产品认证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相关质量验收资料,审查门窗的质量型式检验报告、产品认证资料或门窗能效标识。

8.9.4门窗安装质量(2分)的评定应包括:门窗安装质量验收情况。

评定方法:审阅验收资料,现场抽查5处〜10处。

8.9.5外观质量(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门窗外观质量,启闭灵活性能。

评定方法:现场检查。

8.10外墙保温

8.10.1外墙保温的评定应包括系统选型、系统组成材料质量、工程实体施工质量3个分项,满分为9分。按照本标准附录H中表H.0.9的评定指标评分。

8.10.2系统选型(2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设计工作年限。评定方法:审阅设计文件。

8.10.3系统组成材料质量(4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组成材料由系统供应商提供,组成材料性能指标。

评定方法:审阅相关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进场复验报告、组成材料产品认证证书和系统认证证书。

8.10.4工程实体施工质量(3分)的评定内容应包括:系统各层构造做法、饰面层施工质量。

评定方法:审阅相关质量验收记录及施工试验报告,审查外墙保温实体检验报告,现场检查表面装饰层厚度和构造措施,有无开裂、空鼓等现象。

附录A住宅性能初评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A.0.1住宅性能初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申请评定书。

2项目计划批文和土地、规划证书。

3节能计算书。

4项目介绍,包括工程说明和规划设计两部分。

1) 工程说明:

  1. 工程概况(项目概况、场址选择、基础设施条件);
  2. 性能等级技术保障方案:采用的技术措施(住宅结构类型、厨卫设备、管网体系、装修情况、建筑节能、小区智能化系统、建筑防水、施工技术等)和选用的住宅产品、材料、设备情况(可重点写选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
  3. 实施进度;
  4. 预期经济效益分析。

2) 规划设计:

  1. 建筑设计说明;
  2. 项目区位图;
  3. 总平面图;
  4. 总平面分析图(包括规划结构、交通、公建、绿化、日照等);
  5. 景观总平面设计图;
  6. 管线综合规划图;
  7. 竖向设计图;
  8. 住宅单体建筑平、立、剖面图;
  9. 经济技术指标、用地平衡表、配套公建服务设施一览表;
  10. 住宅设计方案图(应注明各套型内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

总建筑面积、总使用面积、使用面积系数);

⑪新技术实施方案及预期效益;

⑫新技术应用一览表;

⑬超限审查意见(项目如果进行了超出标准规范限制的设计)。

附录B住宅性能中期检查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B.0.1住宅性能中期检查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初评意见执行情况报告。

2适用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保障措施:

1) 围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措施;

2) 节能门窗的选择;

3)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择与施工质量;

4) 厨房排烟、通风设施和卫生间通风设备、卫生器具的选用和安装;

5) 管线集中隐蔽布置和施工,新型管材的应用;

6) 配电线路的设计与材料、设备、接口的选用;

7) 一次性装修设计及部品的配套选用;

8) 电梯的选用和安装;

9) 供热、采暖、制冷设备的选用和安装,空调室外机隐蔽设计与施工;

10) 水处理设备的选用和安装;

11) 节能灯具和节水器具的选用和安装;

12) 垃圾的收运及处理方式;

13) 智能化系统与信息设备的配置;

14) 环境景观设计。

3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保障措施:

1) 是否满足有关设计、消防等国家规范;

2) 结构体系施工质量;

3) 隔断结构体系的选择及施工质量;

4) 防水材料的选用及施工质量;

5) 采用施工新技术情况;

6)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 建筑材料和部品的质量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附录C住宅性能终评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C.0.1住宅性能终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1初评和中期检查意见执行情况报告。

2项目计划批文和土地、规划、消防、人防、节能等施工图审查文件(备查)。

3项目全套竣工验收资料和一套完整的竣工图纸(备查)。

4住宅性能申请评定书。

5项目介绍部分:

1) 总体综述。包括开发企业基本情况、小区基本情况、开发建设经验特点及实施性能评定制度的体会等。

2) 规划设计说明。包括规划布局、户型及单体设计、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及用地平衡表等。

3) 项目区位图、总平面图、总平面分析图、管线综合设计图、竖向设计图、智能化系统结构图及综合布线图、标准层平面图及户型图、项目实景图。

4) 科技含量及新技术应用情况,包括结构及隔墙技术体系、供水及环境水体水质、绿地及环境景观、室内外活动场地设计、噪声及空气污染控制、卫生及垃圾收运措施、环保节能节水技术体系、管网成套技术体系、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体系、物业管理及智能化技术体系、无障碍设计及老年设施等。

5) 各项性能所达到的具体指标,包括适用性能指标、环境性能指标、经济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指标、耐久性能指标。

6) 相关资质单位提供的性能检测报告或经认定能够达到性能要求的构造做法清单。

7) 综合开发成本费用表及对所采用技术和部品的经济评价。

8) 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附录D住宅适用性能评定指标

D.0.1单元平面评定项目应按表D.0.1进行评定。

D.0.1单元平面评定指标(43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单兀平面

(43)

单元平面布局

(18)

D01

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关系紧凑,空间利用充分,符合当地气候特点

Ⅲ合理

10

Ⅱ比较合理

(7)

Ⅰ基本合理

(4)

D02

Ⅱ平面规整,无明显凹凸变化

5

Ⅰ平面有凹口,凹口深度与开口宽度之比V2

(3)

D03

平面进深、户均面宽大小适度

3

模数协调和

可改造性

(8)

D04

住宅平面设计符合模数协调原则

2

D05

同一类功能空间或相同套型的同一类功能空间的大小、尺度统一

2

D06

结构体系有利于空间的灵活分隔

4

单元公共空间(17)

D07

门厅和候梯厅有自然釆光,窗地面积比≥1/10

1

D08

寒冷地区,兼具有公共活动功能的(组合)单元大堂冬季有日照

1

D09

门厅、(组合)单元大堂与室外之间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设置防风、保温或隔热的过渡空间

1

D10

单元入口处设门厅或进厅

Ⅲ门厅或进厅使用面积:高层≥30m2;中高层≥20m2;多层≥8m2,并设独立信报箱空间

3

Ⅱ门厅或进厅使用面积:高层≥25m2;中高层≥15m2;多层≥6m2,并设信报箱

(2)

Ⅰ门厅或进厅使用面积:高层≥20m2;中高层≥10m2;多层≥4.5m2

(1)

续表D.0.1

评定项目

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单元平面

(43)

单元公共空间(17)

D11

设(组合)

单元大堂

Ⅱ大堂内设有居民综合性公共活动空间,使用面积≥50m2

2

Ⅰ大堂内设有居民临时休息、

接待空间及服务台≥40m2

(1)

D12

当电梯单侧布置时,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深度,同时满足担架进出的需要;当电梯双向相对布置时,候梯厅深度不小于两侧最大轿厢深度之和,且不大于3.5m

2

D13

两部及以上电梯时,成组设置

1

D14

楼梯段净宽≥1.1m,平台宽≥1.2m,踏步宽度≥260mm,踏步高度≤175mm

1

D15

通往各套型的公共走廊简短直接、视线通畅

1

D16

作为主要交通使用的开敞式走廊(道)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釆取必要的防风、防雨、防滑等措施,并釆用防坠落措施

1

D17

楼层设置的垃圾间、垃圾收集设备的位置隐蔽且方便居民到达

1

D18

楼层设置的垃圾道的位置隐蔽且设有(小)前室

1

D19

楼层套数在4套(含)以上时设置公共(给水排水及釆暖等)管井,管井检修口设在单元公共空间,方便检修

1

D.0.2套型评定项目应按表D.0.2进行评定。

D.0.2套型评定指标(72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套型

(72)

套内功能空间设置和布局

(44)

D20

☆套内居住空间、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齐备

6

D21

套内配置有

Ⅲ入户过渡空间、餐厅、储藏间以及多功能小室(可用作书房、工作间、保姆间等)、阳台

7

Ⅱ入户过渡空间、独立用餐空间、储藏间、阳台

(3)

Ⅰ入户过渡空间、独立用餐空间

(2)

D22

功能空间形状合理,起居室、卧室、餐厅长短边之比≤1.8

3

D23

Ⅲ起居室(厅)、卧室有自然通风和采光,无明显视线干扰和釆光遮挡

3

Ⅰ起居室(厅)、卧室有自然釆光和机械通风,无明显视线干扰和釆光遮挡

(2)

D24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其中有2个或2个以上居住空间获得日照

6

D25

起居室、主要卧室的釆光窗不朝向凹口和天井

3

D26

套内交通组织顺畅,不穿行起居室(厅)、卧室

2

D27

套内纯交通面积≤使用面积的1/20

2

D28

餐厅、厨房流线联系紧密

2

D29

使用燃气的厨房设有燃气泄漏报警设备

1

D30

☆厨房有直接釆光和自然通风,且位置合理,对主要居住空间不产生干扰

3

评定项目

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套型

(72)

套内功能空间设置和布局(44)

D31

★3个及3个以上卧室的套型至少配置2个卫

生间

2

D32

至少设1个功能齐全的卫生间且如厕空间、盥洗空间、洗衣空间相对独立使用

2

D33

设置洗衣空间,位置合理、方便晾晒

2

功能空间尺度

(28)

D34

Ⅲ主要功能空间面积配置合理

6

Ⅱ主要功能空间面积配置比较合理

(5)

Ⅰ主要功能空间面积配置基本合理

(4)

D35

起居室(厅)供布置家具、设备的连续实墙面长度≥3.6m

5

D36

双人卧室净宽≥3.0m

5

D37

厨房功能空间包括储藏、清洗、加工、烹饪、放置、垃圾暂存(预留),操作台总长度≥3.0m

4

D38

储藏空间(室)占套型使用面积25%

4

D39

起居室、卧室空间净高≥2.4m,且≤2.9m

4

注:表中带“☆”项为A级住宅的一票否决项,带项为3A级住宅的一票否决项,后同。

D.0.3装修评定项目应按表D.0.3进行评定。

D.0.3装修评定指标(25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装修

(25)

套内装修(17)

D40

门窗和固定家具釆用工厂生产的成型产品且安装牢靠

1

D41

釆暖设备安装与家具布置协调且便于检修

1

D42

装修程度

★Ⅱ装修到位

15

Ⅰ厨房、卫生间装修到位

(10)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装修

(25)

公共部位装修

(8)

D43

门厅、楼梯间、候梯厅装修

Ⅲ很好

4

Ⅱ好

(3)

Ⅰ较好

(2)

D44

住宅外部装修

Ⅲ很好

4

Ⅱ好

(3)

Ⅰ较好

(2)

D.0.4隔声性能评定项目应按表D.0.4进行评定。

D.0.4隔声性能评定指标(25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隔声性能

(25)

楼板

(6)

D45

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Ⅱ≤60dB

3

Ⅰ≤65dB

(2)

D46

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Ⅲ≥55dB

3

Ⅱ≥50dB

(2)

Ⅰ≥45dB

(1)

墙体

(15)

D47

分户墙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Ⅲ≥55dB

6

Ⅱ≥50dB

(4)

Ⅰ≥45dB

(3)

D48

含窗外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Ⅲ≥35dB

3

Ⅱ≥30dB

(2)

Ⅰ≥25dB

(1)

D49

户门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Ⅲ≥40dB

3

Ⅱ≥30dB

(2)

Ⅰ≥25dB

(1)

D50

与卧室和客厅相邻的分室墙空气声计权隔声量

Ⅲ≥45dB

3

Ⅱ≥40dB

(2)

Ⅰ≥35dB

(1)

评定项目

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隔声性能

(25)

管道

(2)

D51

排水管道平均噪声量≤50dB

2

设备

(2)

D52

电梯、水泵、风机、空调等设备釆取了减振、消声和隔声措施

2

D.0.5设备设施评定项目应按表D.0.5进行评定。

D.0.5设备设施评定指标(7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设备设施

(70)

厨卫设备(18)

D53

厨房按“洗、切、烧”炊事流程布置,管道定位及电器接口与设施位置一致,方便使用

3

D54

采用工业化、标准化整体厨房设备,成套配置,并预留冰箱位置

4

D55

卫生间平面布置有序,管道定位接口与设施位置一致,方便使用

3

D56

采用工业化、标准化的整体卫浴,沐浴、便溺、盥洗设施配套齐全

3

D57

家务间及洗衣晾衣设施

Ⅱ设有家务间,洗衣、晾衣、熨烫等设施齐全、位置合理,上下水设施完善

2

Ⅰ洗衣机位置设置合理,并设有洗衣机专用水嘴与地漏,有晾衣空间

(1)

D58

设施设备安装、使用、检修相对独立,不对上下楼层不同套型住户造成影响

3

给水排水与燃气系统(18)

D59

给水排水和燃气设施完备

2

D60

热水供应系统

Ⅱ设24h集中热水供应,采用循环热水系统

3

Ⅰ预留热水管道和热水器位置

(1)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设备设施

(70)

给水排水与燃气系统(18)

D61

设专用饮用水系统

1

D62

室内排水系统

排水立管设置在户外共用部位

2

D63

排水立管检查口设在管井内时,有方便清通的检查口

1

D64

不与会所和餐饮业的排水系统共用排水管,在室外相连之前设水封井

2

D65

管道、管线布置釆用暗装,布置合理;燃气管道及计量仪表暗装时,釆用相应的安全措施

1

D66

厨房和卫生间立管集中设在管井内,管井紧邻卫生间和厨房布置

2

D67

住户计量仪表、阀门和检查口等的位置方便检修和日常维护

2

D68

给水总立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和公共功能的阀门及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设在共用部位

2

釆暖、

通风与空调系统

(16)

D69

严寒、寒冷地区设置釆暖系统和设备,夏热冬冷地区有釆暖和空调措施,夏热冬暖地区有空调措施

2

D70

空调室外机位置和风口等设施布置合理,冷凝水单独有组织排放

1

D71

釆暖供回水总立管、公共功能的阀门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设在共用部位

1

D72

居住空间通风顺畅,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4

续表D.0.5

评定项目

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设备设施

(70)

釆暖、

通风与空调系统

(16)

D73

新风系统

Ⅲ设有组织的新风系统,新风经过滤、加热加湿(冬季)或冷却去湿(夏季)等处理后送入室内,新风量≥每人每小时30m3。室内湿度夏季≤70%,冬季≥30%

3

Ⅱ设有组织的新风系统,新风经过滤处理。新风量〉每人每小时30m3

(2)

Ⅰ设有组织的换气装置

(1)

D74

厨房设竖向和水平排油烟系统

3

D75

卫生间设水平或竖向排风系统

2

电气设备与设施(18)

D76

除布置洗衣机、冰箱、排风机械、空调器等处设专用单相三线插座外,电源插座数量满足:

起居室(厅)、兼起居室的卧室,单相两孔、三孔≥3组

1

卧室、书房,单相两孔、三孔≥

2组

1

厨房,IP54型单相两孔、三孔

≥2组

1

卫生间,IP54型单相两孔、三孔≥1组

1

光纤到户

1

每个房间有电视插座

1

D77

每套住宅的空调电源插座、普通电源插座与照明应分路设讦,厨房

Ⅲ分支回路数≥7,预留备用回路数≥3

6

电源插座和]立回路。分量为:

。生间设独

Ⅱ分支回路数≥6

(5)

支回路数

Ⅰ分支回路数≥5

(4)

D78

电梯设置

4层及以下多层住宅设电梯

2

D79

☆4层及以上住宅设电梯。12层及以上至少设两部电梯,每个设置电梯的居住单元至少设置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2

续表D.0.5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设备设施

(70)

电气设备与设施

(18)

D80

楼内公共部位设人工感应照明

1

D81

电气、电信干线(管)和公共功能的电气设备及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设在共用部位

1

D.0.6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评定项目应按表D.0.6进行评定。

D.0.6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评定指标(15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室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15)

套内无障碍设施与适老化

(9)

D82

套内同层楼(地)面高差≤15mm

2

D83

套内门扇开启净宽≥0.8m,套内过道净宽

≥l.2m

3

D84

卫生间便器的前端或左右一侧与墙之间的距离

≥0.5m

2

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

(6)

D85

洗浴空间短边净距≥l.4m

2

D86

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的电梯同时满足残障人士的使用要求

2

D87

候梯厅至入户过道净宽≥l.2m

2

D88

单元公共出入口净宽≥l.lm,有高差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且宽度、坡度符合要求

2

附录E 住宅环境性能评定指标

E.0.1用地与规划评定项目应按表E.0.1进行评定。

E.0.1用地与规划评定指标(68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用地与规划(68)

用地

(12)

E01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4

E02

妥善做好场地内原有自然环境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

E03

☆远离污染源,避免和有效控制水体、空气、噪声、电磁辐射、土壤等污染

4

空间布局(18)

E04

用地平衡合理

2

E05

规划分级合理

2

E06

建筑密度适当

2

E07

住宅布置满足日照、自然釆光、通风与消防的要求

6

E08

住宅之间主要居住房间无视线干扰

2

E09

空间层次与序列清晰,尺度恰当

2

E10

院落空间有较强的领域感,有利于邻里交往与安全

2

道路交通

(32)

E11

主要岀入口位置与数量选择合理,方便与城市道路交通联系

4

E12

主要岀入口前的场地(广场),满足临时停车、回车的需要

1

E13

车行道路系统架构清晰、顺畅,满足消防、救护(救灾)通行与临时停靠的要求

3

续表E.0.1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用地与规划(68)

道路交通

(32)

E14

人行道路系统便捷、安全,车行道路系统合理分隔

4

E15

主要车行道路与住宅主要出入口临近时,在通往住宅主要出入口的台阶或坡道起始点至主要车行道路边之间设有〉6m的缓冲空间,车行道路在住宅主要出入口两侧设有减速带

1

E16

住区内各类交通道路路面选材和构造合理

1

E17

机动车停车率

★Ⅲ机动车停车率≥1.0,且不低于当地标准

6

Ⅱ机动车停车率≥0.6,且不低于当地标准

(4)

Ⅰ机动车停车率≥0.4,且不低于当地标准

(3)

E18

设置(预留)机动车充电基础设施(条件)

1

E19

非机动车停车空间就近布置、方便存取、相对隐蔽

2

E20

地上非机动车停车空间设遮雨避雪、防晒的棚架

1

E21

标识系统

Ⅲ出入口设有住区平面示意图,主要路口设有路标。各街坊、栋及单元(门)、户和公共配套设施、场地有明显标志,标牌夜间清晰可见

4

Ⅱ主出入口设有住区平面示意图,各街坊、栋及单元(门)、户有明显标志,标牌夜间清晰可见

(3)

Ⅰ各街坊、栋及单元(门)、户有明显标志

(2)

续表E.0.1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用地与规划(68)

道路交通

(32)

E22

住区周边设有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或轻轨等公共交通场站,且与住区出入口距离<500m

4

市政设施

(6)

E23

☆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供电系统、燃气系统、给水排水系统、通信系统与供暖区域内的热力系统)配套齐全、接口到位

6

E.0.2建筑造型评定项目应按表E.0.2进行评定。

E.0.2建筑造型评定指标(15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建筑造型

(15)

造型与外立面

(10)

E24

Ⅱ建筑形式美观,体现地方气候特点和建筑文化传统,具有鲜明居住建筑特征

6

Ⅰ建筑造型简洁,具有居住建筑特征

(4)

E25

外立面

Ⅲ立面效果好

4

Ⅱ立面效果较好

(2)

Ⅰ立面效果尚可

(1)

色彩效果

(2)

E26

建筑色彩与环境协调

2

室外灯光

(3)

E27

室外夜间景观灯光布置体现住宅造型与立面特点,满足城市夜间景观照明要求,且不对住宅室内造成眩光干扰

3

E.0.3绿地与活动场地评定项目应按表E.0.3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绿地与活动场地

(53)

绿地

配置

(15)

E28

绿地配置合理、位置适当,集中绿地与分散绿地相结合

2

E29

绿地率

Ⅱ>35%(高层)、>30%

(多层)

4

☆Ⅰ新建:达到35%(高层)、达到30%(多层)

改建:达到25%

(3)

E3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Ⅲ五分钟生活圈≥1.5、十

分钟生活圈≥2.0

3

Ⅱ五分钟生活圈≥1.2、十分钟生活圈≥1.5

(2)

Ⅰ五分钟生活圈≥1.0、十分钟生活圈≥1.0

(1)

E31

人均绿地面积(m2/人)

Ⅲ街坊≥1.0

3

Ⅱ街坊≥0.8

(2)

Ⅰ街坊≥0.5

(1)

E32

充分利用边角地、露天停车位、墙面(包括挡土墙)、平台、屋顶和阳台等部位进行绿化,利用上述6种场地中的4种及以上

1

E33

兼顾植物生长、绿地景观效果与海绵功能的发挥,水体有安全提示与防护措施

2

植物丰实度与绿化栽植(14)

E34

植物选择与栽植能紧密结合功能空间的特点,满足户外主要活动及景观的需要

2

E35

绿植配置有层次,乔木-草本型、灌木-草本型、乔木-灌木-草本型、藤本型等人工植物群落类型达3种及以上

1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绿地与活动场地

(53)

植物丰实度与绿化栽植(14)

E36

结合具体空间节点配置相应的景观小品和节点

1

E37

木本植物配置种类多样,观赏花卉种类丰富,色彩搭配生动,四季植物景观变化有序

1

E38

选择乡土植物及适生植物,多釆用保健类及芳香类植物,不选择散发异味及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

1

E39

儿童活动场地及周边区域不种植有毒、有刺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植物

1

E40

活动场地的乔木遮阴效果明显,满足居民活动防晒需要

1

E41

乔木量≥3株/100m2绿地面积

1

E42

有地下建筑(构筑)物的绿地,其顶板以上种植乔木时,覆土厚度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1

E43

植物造型优美、修剪有度

1

E44

植物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和人为破坏,成活率98%以上

2

室外活动场地

(14)

E45

绿地中配置硬质铺装休闲与活动场地,其面积相当于绿地面积的10%〜15%

2

E46

休闲场地(旁)有釆取遮阴措施的棚架和遮阴效果明显的树木,总遮阴面积不小于场地面积的50%

2

E47

活动场地设置照明设施,活动场地出入口位置方便到达

1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绿地与活动场地

(53)

室外活动场地

(14)

E48

设置配置健身器械的露天场地

1

E49

设置儿童活动场地(宜与老年人活动场地临近)

1

E50

设置老年人活动场地(可与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室外活动场地结合)

1

E51

结合(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区步行系统与绿地设健身步道

1

E52

各类场地设有易于识别的标识系统

1

E53

场地的坡度≤3%且≥0.3%,并无积水

1

E54

场地硬质铺装透水面积比例>50%

1

E55

结合室外活动场地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1

E56

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色彩及使用功能与地形、水体、植物等统一协调

1

无障碍设施(10)

E57

各级道路按无障碍要求设置,并保证通行的连贯性

2

E58

公共绿地的主要出入口按无障碍出入口设计

1

E59

活动场地及休闲廊、亭、棚、架等设施的地面平整防滑,地面有高差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1

E60

公共服务设施的出入口和通道按无障碍要求设计,4层以上公共服务设施至少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或无障碍楼梯

2

E61

公用卫生间至少设一套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厕位和洗手盆

2

E62

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数量和要求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

E.0.4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评定项目应按表E.0.4进行评定。

E.0.4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评定指标(16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室外噪声与空气污染(16)

室外噪声

(8)

E63

噪声等效声级

Ⅲ白天≤50dB(A);黑夜≤40dB(A)

4

Ⅱ白天≤55dB(A);黑夜≤45dB(A)

(3)

Ⅰ白天≤60dB(A);黑夜≤50dB(A)

(2)

E64

夜间偶然噪声等效声级

Ⅲ≤55dB(A)

4

Ⅱ≤60dB(A)

(3)

Ⅰ≤65dB(A)

(2)

空气污染

(8)

E65

无排放性污染源或虽有局部污染源但经过除尘脱硫处理

2

E66

采用洁净燃料,无开放性局部污染源

2

E67

住区内的公共餐饮等加工过程釆取防治污染的措施,无其他溢出性局部污染源

2

E68

住区内无裸露土地,绿地、平台、屋顶和阳台等部位的绿化种植土(基)无扬尘

2

E.0.5水体与排水系统评定项目应按表E.0.5进行评定。

E.0.5水体与排水系统评定指标(1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水体与排水系统(10)

水体

(6)

E69

天然水体与人造景观水体(水池)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19要求

3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水体与排水系统

(10)

水体

(6)

E70

游泳池(儿童戏水池)设有水循环和消毒设施,符合《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17和《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第3部分:人工游泳场所》GB37489.3-2019等有关标准的要求

3

排水

系统

(4)

E71

设有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并分别排入城市雨水、污水系统(雨水可就近排入河道或其他水体)

4

E.0.6配套设施评定项目应按表E.0.6进行评定。

E.0.6配套设施评定指标(58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配套设施(58)

社区服务设施(41)

E72

设置社区服务(站)与管理用房(卫生间向住区开放)

5

E73

设置文化活动站(满足居民多种文体活动需求,卫生间对住区开放)

2

E74

设置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卫生间对住区开放)

3

E75

教育设施的配置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或当地规划部门对教育设施设置的要求

3

E76

设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

3

E77

设置防疫、医疗、保健、护理等设施

3

E78

设置社区商业网点(超市、药店、洗衣店、美容美发店等)

5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配套设施(58)

社区服务设施(41)

E79

设置金融、邮电等服务设施

3

E80

设置多功能体育场馆或健身房

5

E81

设置游泳馆或游泳池

3

E82

设置快递送达转递设施

3

E83

设置公共卫生间(可利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中向住区开放的卫生间),并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一类标准要求

3

环境卫生

(17)

E84

主要道路及公共活动场地配置分类废物箱,其间距不大于80m,废物箱防雨、密闭、整洁、易于清运

3

E85

垃圾分类收运

收集方式

Ⅱ(高层)按层设置垃圾(小)间或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或垃圾桶),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收集,方便收存。垃圾(小)间或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或垃圾桶)方便收运和清洁,每日清运

3

Ⅰ按幢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或垃圾桶),生活垃圾釆用袋装化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或垃圾桶)方便收运和清洁,每日清运

(2)

垃圾收集空间有对外开启的窗户或机械通风措施,保证无异味

2

楼层设垃圾道时做到倾倒口部前设有负压真空垃圾(小)间,道壁封闭、光滑耐腐蚀,道底设有垃圾间和可直接接驳的垃圾收集容器或垃圾清运车,垃圾间釆取通风措施

2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配套设施(58)

环境卫生

(17)

E86

垃圾存放与处理

Ⅱ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设垃圾处理房,垃圾处理房隐蔽、全密闭,保证垃圾不外漏,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采用微生物处理,处理过程无污染,排放物无二次污染,残留物无害

7

Ⅰ设垃圾站,垃圾站隐蔽、有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5)

E.0.7智能化系统评定项目应按表E.0.7进行评定。

E.0.7智能化系统评定指标(3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智能化系统(30)

管理中心与工程质量

(8)

E87

管理中心的机房建设位置、结构、规模和功能符合国家通信机房、计算机房及消防控制机房(室)的相关技术要求

2

E88

管线工程质量合格,同时强弱电管路分离,并考虑抗干扰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

E89

设备与终端产品的安装质量合格,位置恰当,便于使用与维护

2

E90

电源与防雷接地工程质量合格,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要求

2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智能化系统(30)

系统配置

(18)

E91

安全防范子系统

Ⅲ子系统设置齐全,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周界防越报警、电子巡更、可视对讲与住宅报警装置。子系统功能强,与社区管理中心联网,可靠性高,使用与维护方便

6

Ⅱ子系统设置较齐全,可靠性高,使用与维护方便

(4)

Ⅰ设置可视或语音对讲装置、紧急呼救按钮,与社区管理中心联网,可靠性高,使用与维护方便

(3)

E92

管理与监控子系统

Ⅲ子系统设置齐全,包括户外统一安装能源计量装置、车辆出入管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给水排水、变配电设备与电梯集中监视、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等。子系统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与维护方便

6

Ⅱ子系统设置较齐全,可靠性高,使用与维护方便

(4)

Ⅰ设置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户外计量装置或IC卡表具

(3)

E93

信息网络子系统

Ⅲ建立住区电话、电视、宽带接入网(或局域网)和住区服务网站,安装运营商光纤宽带到户,建立住区无线网络,釆用家庭智能控制器与通信网络配线箱。客厅、卧室与书房均安装电话、电视与宽带网络插座,并配有覆盖家庭的无线网络

6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智能化系统(30)

系统配置

(18)

E93

信息网络子系统

Ⅱ建立住区电话、电视、宽带接入网,采用通信网络配线箱。客厅、卧室与书房均安装电话、电视与宽带网插座,位置恰当。每套住宅不少于二路电话

(4)

Ⅰ建立住区电话、电视与宽带接入网。每套住宅内安装电话、电视与宽带网插座,位置恰当

(3)

运行管理

(4)

E94

提出运行管理的实施方案,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运行管理所需的办公与维护用房、维护设备及器材等

4

附录F住宅经济性能评定指标

F.0.1节能评定项目应按表F.0.1进行评定。

F.0.1节能评定指标(10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能

(100)

建筑与围护结构

(60)

(注1)

F01

建筑朝向以南北为主

5

F02

建筑体形系数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值

6

F03

建筑窗墙面积比≤0.5

5

F04

外窗遮阳

寒冷(B)区和夏热冬冷地区

Ⅲ东、西向设置活动遮阳,南向(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设置活动遮阳或水平遮阳

5

Ⅱ东、西、南向(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设置遮阳

(4)

Ⅰ东、西向(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设置遮阳

(3)

夏热冬暖、温和地区

Ⅱ南向和西向设置遮阳SC≤0.9Q(注2)

5

Ⅰ南向和西向设置遮阳SC≤Q

(3)

续表F.0.1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能

(100)

建筑与围护结构

(60)

(注1)

F05

凸窗

Ⅲ无设置

5

Ⅱ严寒地区仅南向设置,寒冷地区北向卧室、起居室无设置

(3)

Ⅰ严寒地区除南向外的其他朝向也设置,寒冷地区北向卧室或起居室设置

(0)

F06

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Ⅲ K≤0.9Q

12

ⅡK≤0.95Q

(8)

☆ⅠK≤Q

(7)

F07

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外窗传热系数

Ⅲ K≤0.9Q

12

ⅡK≤0.95Q

(8)

☆ⅠK≤Q

(7)

F08

严寒、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屋顶传热系数

Ⅲ K≤0.9Q

10

ⅡK≤0.95Q

(8)

☆ⅠK≤Q

(7)

权衡判断(45)

(注3)

F09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Ⅲ供暖空调耗能比国家及地方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参照值降低10%

45

Ⅱ供暖空调耗能比国家及地方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参照值降低5%

(35)

Ⅰ供暖空调耗能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

(30)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能

(100)

釆暖空调系统

(20)

F10

集中釆暖空调水系统釆取有效的动态水力平衡措施

5

F11

釆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如变频空调

3

F12

合理设置或预留设置空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

2

F13

空调设备

的选用

Ⅲ达到国家空调器能效等级标准1级

4

Ⅱ达到国家空调器能效等级标准2级

(3)

Ⅰ达到国家空调器能效等级标准3级

(2)

F14

采用集中釆暖空调系统时,各房间室温可以调节

3

F15

室外机的位置

Ⅱ满足通风要求,且不易受阳光直射

3

Ⅰ满足通风要求

(2)

照明与电气

(10)

F16

公共区域(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地下停车场等)照明系统釆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措施

2

F17

选用节能型电梯,并釆取智能控制措施

4

F18

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

4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能

(100)

可再生能源利用

(10)

F1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Rhw)或采暖空调能量(Rch)或发电量比例(Re)

Ⅲ≥60%

10

Ⅱ20%〜60%

(7)

Ⅰ≤20%

(4)

注:1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和外窗的传热系数必须符合该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值,分值按I档7分取值。

2 Q(以下同)为节能标准限值(遮阳系数限值或传热系数限值)。

3 当建筑与围护结构的要求都满足时,不必进行节能综合平衡要求的计算。反之,就必须进行综合平衡计算和评判。

F.O.2节水评定项目应按表F.0.2进行评定。

F.0.2节水评定指标(4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水

(40)

节水器具及管材

(18)

F20

使用≤6L便器系统

4

F21

便器水箱配备两档选择

4

F22

使用节水型水龙头

4

F23

给水管道及部件釆用不易漏损的材料

4

F24

公共场所节水措施(洗手盆、淋浴器、便池等釆用非接触式水嘴或阀门等)

2

景观环境节水(16)

F25

人工景观水体补充用水为非自来水

6

F26

绿化使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方式

5

F27

釆用雨水收集利用或下渗措施

5

非传统水源利用

(6)

F28

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人工景观补水、洗车用水等

Ⅲ采用3项

6

Ⅱ采用2项

(4)

Ⅰ采用1项

(2)

F.0.3节地评定项目应按表F.0.3进行评定。

F.0.3节地评定指标(2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地

(20)

地下空间利用(15)

F29

地下或半地下停车位占总停车位的比例

Ⅲ≥80%

6

Ⅱ≥70%但

<80%

(5)

Ⅰ≥60%但

<70%

(4)

F30

设置车位时预留电动车充电桩

4

F31

部分公建(服务、健身娱乐、环卫等)利用地下空间情况

Ⅱ釆用2项

5

Ⅰ釆用1项

(3)

新型墙体材料

(5)

F32

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5

F.O.4节材评定项目应按表F.0.4进行评定。

F.0.4节材评定指标(4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材

(40)

节材设计

(8)

F33

采用预制构件的比例

Ⅲ>50%

8

Ⅱ≥30%但<50%

(6)

Ⅰ≥15%但<30%

(4)

材料选用

(18)

F34

绿色建材和本地建材使用比例。包括: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制造耗能少、废弃物少的材料;不产生有害气体与污染的材料

Ⅲ≥90%

8

Ⅱ≥70%但<90%

(6)

Ⅰ≥50%但<70%

(4)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节材

(40)

材料选用

(18)

F35

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5

F36

主体结构釆用可再生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竹材等

5

釆用新技术(14)

F37

选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工业化现浇施工技术

5

F38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粗钢筋连接、新型模板与脚手架、信息管理技术、BIM技术、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等

Ⅲ釆用其中

5〜6项

9

Ⅱ釆用其中

3〜4项

(7)

Ⅰ采用其中

1〜2项

(5)

附录G住宅安全性能评定指标

G.0.1结构承载能力评定项目应按表G.O.1进行评定。

G.0.1结构承载能力评定指标(58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结构承载能力(58)

工程

质量

(12)

G01

☆结构工程(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二次结构构件)设计、施工程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施工质量验收合格且符合备案要求

12

地基基础(10)

G02

基础设计和工程验收文件齐备,地基基础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未对结构造成影响,沉降观测数据符合要求

10

荷载等级(16)

G03

Ⅱ楼面和屋面活荷载标准值高岀规范限值且高出幅度≥25%;并满足下列两项之一:

  1. 采用重现期大于现行规范要求的基本风压,或对住宅建筑群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2. 采用重现期大于现行规范要求的最大雪压,或考虑本地区冬季积雪情况的不稳定性,适当提高雪荷载值按本地区基本雪压增大20%采用

16

Ⅰ楼面和屋面活荷载标准值符合规范要求;基本风压、雪压重现期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要求

(10)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结构承载能力(58)

抗震设防(10)

G04

Ⅱ抗震构造措施高于抗震规范相应要求,或釆取抗震性能更好的结构体系、类型及技术。建筑机电抗震措施高于规范相应要求

10

☆Ⅰ抗震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7)

结构外

观质量

(10)

G05

构件外观无质量缺陷及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尺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10

G.0.2建筑防火评定项目应按表G.0.2进行评定。

G.0.2建筑防火评定指标(6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建筑防火

(60)

建筑

设计

(22)

G06

Ⅱ建筑耐火等级高于规范要求,二类高层住宅不低于一级,多层住宅不低于二级,单层住宅不低于三级

8

Ⅰ建筑耐火等级符合规范要求

(5)

G07

建筑总平面布局、住宅与相邻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3

G08

建筑防火分区、平面布置符合规范要求

3

G09

安全出口的数量及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户门、疏散走道的净宽符合规范要求

3

G10

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和设置、疏散楼梯的净宽符合规范要求

3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建筑防火

(60)

建筑设计

(22)

G11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每户内设置靠外墙并有可开启外窗的房间,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房间门釆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2

建筑构造(13)

G12

住宅建筑外立面开口间防火分隔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2

G13

防火墙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2

G14

电梯井、管道井等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2

G15

防火门(窗)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2

G16

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变形的管道,在贯穿楼板部位和穿越防火隔墙的两侧釆取阻火措施

2

G17

Ⅱ高于规范要求,建筑保温材料及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为A级

3

Ⅰ建筑保温材料及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2)

消防设施(15)

G18

消防给水和消火栓系统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4

G19

住宅建筑内设置灭火器

2

G20

高层住宅户内配置轻便消防水龙

2

G21

自动灭

火系统

Ⅱ高于规范要求,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高层住宅建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

Ⅰ按规范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建筑防火

(60)

消防设施(15)

G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Ⅱ高层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高于规范要求,套内设置火灾探测器;多层住宅建筑套内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器

2

Ⅰ高层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符合规范要求

(1)

G23

防排烟系统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2

灭火救援

(5)

G24

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3

G25

高层住宅设置消防电梯

2

消防电气(5)

G26

消防电源和配电装置符合规范要求

3

G27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符合规范要求

2

注:G11,G15以及消防设施、灭火救援、消防电气分项中,按照现行防火规范不涉及的住宅建筑,可直接得分。

G.O.3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评定项目应按表G.0.3进行评定。

G.0.3燃气及电气设备安全评定指标(37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燃气及

电气设备安全

(37)

燃气设

备安全

(12)

G28

燃气器具为国家认证的产品,并具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2

G29

燃气管道的安装位置及燃气设备安装场所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外设有排风装置

2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燃气及

电气设备安全

(37)

燃气设备安全

(12)

G30

燃气灶具有熄火保护自动关闭阀门装置

2

G31

安装燃气设备的房间设置燃气浓度报警器

2

G32

燃气设备安装质量验收合格

2

G33

安装燃气装置的厨房釆取结构措施,防止燃气爆炸引发倒塌事故,烟道设置止回阀

2

电气设备安全

(25)

G34

电气设备及主要材料为通过国家认证的产品,并具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2

G35

配电系统有完好的保护措施,包括短路、过负荷、接地故障、防电击、防雷电波入侵、防误操作措施等

3

G36

电气设备选型与使用环境条件相符合

2

G37

防雷措施正确,防雷装置完善

2

G38

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正确,用电设备接地保护正确完好,接地装置完整可靠,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连接良好

3

G39

导线材料釆用铜质,插座导线截面面积不小于2.5mm2,空调、厨房分支回路不小于4mm2

3

G40

导线

穿管

Ⅱ配电导线保护管全部釆用钢管,满足防火要求

3

Ⅰ配电导线保护管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材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但吊顶内严禁使用),满足防火要求

(2)

G41

配电系统施工质量按有关规范验收合格

3

G42

电梯安装调试良好,经过安全部门检验合格

4

G.0.4日常安全防范措施评定项目应按表G.0.4进行评定。

G.0.4日常安全防范措施评定指标(29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日常安全防范措施

(29)

防盗设施

(6)

G43

防盗户门

Ⅱ具有防火、防撬、保温、隔声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装饰性

4

Ⅰ具有防火、防撬、保温功能

(3)

G44

在有被盗隐患部位设防盗网、电子防盗等设施,对直通地下车库的电梯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2

防滑防跌措施

(6)

G45

公共空间(住宅门厅、走道等)及套内空间(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卧室、书房等)釆取防滑防跌措施

6

防坠落措施(17)

G46

中高层、高层住宅阳台栏杆(栏板)和上人屋面女儿墙(栏杆),其从可踏面起算的净高度≥1.1m(低层与多层住宅≥1.05m),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0.11m,非垂直杆件栏杆有防儿童攀爬措施

3

G47

窗外无阳台或露台的外窗,设有垂直栏杆,当从可踏面起算的窗台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0.9m时,有防护措施,放置花盆处釆取防坠落措施

3

G48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0.11m;从踏步中心算起的扶手高度≥0.9m;当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0.5m时,其扶手高度≥1.05m;非垂直杆件栏杆设防攀爬措施

3

G49

室内顶棚和内外墙面装修层牢固

3

G50

安全玻璃的使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

G.0.5室内污染物控制评定项目应按表G.0.5进行评定。

G.0.5室内污染物控制评定指标(16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室内污染物控制(16)

墙体材料

(4)

G51

☆墙体材料的放射性污染、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含量不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

防水材料

(4)

G52

防水材料的环保性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室内装修材料

(4)

G53

☆室内各类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

不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

室内环境污染物含量

(4)

G54

☆室内氨、游离甲醛、苯、氨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不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

附录H 住宅耐久性能评定指标

H.0.1结构工程评定项目应按表H.0.1进行评定。

H.0.1结构工程评定指标(2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结构工程

(20)

勘察报告

(4)

H01

Ⅱ勘察点数量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

Ⅰ勘察点数量与相邻建筑可借鉴勘察点总数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

H02

确定了地基土与土中水的侵蚀种类与等级,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

结构设计

(8)

H03

Ⅱ结构的耐久性措施比设计工作年限50年的要求更高

5

☆Ⅰ结构的耐久性措施符合设计工作年限50年的要求

(3)

H04

Ⅱ结构设计(含基础)措施(包括材料选择、材料性能等级、构造做法、防护措施)普遍高于有关规范要求

3

Ⅰ结构设计(含基础)措施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

结构工程质量

(3)

H05

Ⅱ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了结构工程(含基础)施工质量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

3

Ⅰ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施工、监理,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2)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结构工程

(20)

结构位置尺寸及外观质量

(2)

H06

Ⅱ结构和构件位置合理,现场检查外露结构构件尺寸、垂直度符合要求,结构构件及围护构件无异常裂缝及其他可见质量缺陷

2

Ⅰ结构和构件位置合理,现场检查外露结构构件尺寸、垂直度符合要求,结构构件及围护构件个别点存在可见质量缺陷,但不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1)

结构监测数据

(3)

H07

Ⅱ主控项目进行过第三方实体抽样检测,检测结论为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3

Ⅰ主控项目进行过第三方实体抽样检测,检测结论为大部分符合设计要求,其他经整修后符合设计要求,比例不超过10%

(2)

H.0.2地下防水工程评定项目应按表H.0.2进行评定。

H.0.2地下防水工程评定指标(15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地下防水工程(15)

防水设计

(6)

H08

设计工作年限,地下室不低于50年

3

H09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满足要求

2

H10

设计提出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

1

防水材料

(2)

H11

Ⅱ设计要求的全部性能指标进行了检验和产品认证,结论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2

Ⅰ设计要求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检验,检验结论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1)

评定项目

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地下防水工程(15)

防潮与防渗漏措施

(5)

H12

首层墙体与地面的防潮措施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规定

1

H13

外墙的防渗措施符合《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的规定

2

H14

地下室的防水细部处理措施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规定

2

地下防水

工程质量

(2)

H15

地下防水工程蓄水等检验情况符合《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的规定

2

H.0.3有防水要求的房间评定项目应按表H.0.3进行评定。

H.0.3有防水要求的房间评定指标(12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

(12)

防水设计

(3)

H16

防水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2

H17

防水节点的细部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1

防水材料

(3)

H18

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的检验和产品认证符合规范要求

3

施工质量及验收

(4)

H19

进行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

2

H20

全部防水工程蓄水或淋水检验,无渗漏现象

2

外观质量

(2)

H21

现场检查,防水工程排水顺畅、无渗漏痕迹

2

H.0.4屋面防水评定项目应按表H.0.4进行评定。

H.0.4屋面防水评定指标(1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屋面防水

(10)

防水材料

(2)

H22

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的检验和产品认证符合标准要求

2

防水工程质量

(2)

H23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情况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的规定

2

外观质量

(4)

H24

屋面防水工程外观质量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的规定

2

H25

n屋面坡度、坡向、女儿墙、天沟、落水口等防水细部处理质量情况良好

2

I屋面坡度、坡向、女儿墙、天沟、落水口等防水细部处理质量情况一般

(1)

成品保护

(2)

H26

屋面防水工程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后期附加设施(太阳能、通信等)无破坏防水层情况

2

H.0.5装修工程评定项目应按表H.0.5进行评定。

H.0.5装修工程评定指标(10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装修工程

(10)

装修设计

(3)

H27

Ⅱ外墙装修的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20年,且提出部分装修材料的性能指标

3

Ⅰ外墙装修的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15年,且提出部分装修材料的性能指标

(1)

装修材料

(4)

H28

Ⅱ设计提出的全部性能指标均进行了检验,并提供产品认证证书

4

Ⅰ设计提出的部分性能指标进行了检验,检验结论为符合要求

(2)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装修工程

(10)

装修工程质量

(3)

H29

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了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且无明显起皮、空鼓、裂缝、变色、过大变形和脱落等现象

3

H.0.6管线工程评定项目应按表H.0.6进行评定。

H.0.6管线工程评定指标(7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管线工程

(7)

管线工程设计

(3)

H30

Ⅲ管线工程的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

25年

3

Ⅱ管线工程的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20年

(2)

Ⅰ管线工程的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

(1)

管线材料

(2)

H31

管线材料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证书

2

管线工程

施工质量

(2)

H32

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了管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

2

H.0.7设备工程评定项目应按表H.0.7进行评定。

H.0.7设备工程评定指标(8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设备工程

(8)

设计或选型

(4)

H33

Ⅲ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25年且提出设备与工作年限相符的耐用指标要求

4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设备工程

(8)

设计或选型

(4)

H33

Ⅱ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20年且提出设备与工作年限相符的耐用指标要求

(2)

Ⅰ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15年且提出设备的耐用指标要求

(1)

设备质量

(2)

H34

全部设备均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证书

2

设备安装质量

(2)

H35

设备安装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

2

H.0.8门窗评定项目应按表H.0.8进行评定。

H.0.8门窗评定指标(9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门窗

(9)

设计或选型

(3)

H36

Ⅲ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30年

3

Ⅱ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25年

(2)

Ⅰ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20年

(1)

门窗质量

(2)

H37

门窗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和产品认证证书或能效标识

2

门窗安装质量

(2)

H38

安装牢固,按有关规范进行了门窗安装质量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

2

外观质量

(2)

H39

门窗尺寸准确,表面洁净、无翘曲,面层色泽一致、无损伤,启闭灵活、关闭严密,金属件无锈蚀

2

H.0.9外墙保温评定项目应按表H.0.9进行评定。

H.0.9外墙保温评定指标(9分)

评定项目及分值

分项及分值

子项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外墙保温

(9)

系统选型

(2)

H40

设计工作年限符合设计要求

2

系统组成材料质量

(4)

H41

各种组成材料由系统供应商整套提供

2

H42

各种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

工程实体

施工质量

(3)

H43

系统各层构造做法符合规范要求

2

H44

饰面层施工质量无开裂、渗水、翘曲、脱落现象

1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19

9《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第3部分:人工游泳场所》GB37489.3-2019

10《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

11《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17




2023年最新电气专业图集规范大全打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修订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981-2014
o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1000kV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附条文说明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附条文说明明)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城镇建设智能卡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电子工程建设术语标准[附条文说明]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工业企业电气设备抗震鉴定标准[附条文说明]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会展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建筑电气制图标准[附条文说明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津筑用省电装置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建筑照明术语标准[附条文说明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水暖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电气
商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附条文说明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网络电视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小型水电站安全检测与评价规范[附条文说明
小型水电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咐条文说明]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电力工程基本术语标准[条文说明]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60组必备电气计算EXCEL表格工具汇总打包!

避雷针.xls
变压器差动保护试验公式详解.xls
变压器电力计算方式.xls
变压器电流值计算表格.xlsx
变压器基础参数.xdsx
常用电气计算.xls
低压电抗器计算.xls
电动机启动压降.xs
电工表格计算器(可计算电机电流、变压器选型、铜相重是).xls
电机变压器计算公式.xls
电机启动计算.xls
电缆、阻抗值、短路电流、电压降计算表.xls
电缆选型计算.xls
电缆与桥架负荷计算.xls
电缆载流量表.doc
电缆自动选型1.0.xls
电力变压器过流、速断保护整定值计算.xlsx
电力负荷计算.xls
电力负荷计算书(完美版).xls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书.doc
电流计算器.xls
电气安装定额.xls
电气计算公式.xs
电气计算公式及数据表.xs
电气计算书.xlsx
电气设计计算书.doc
电容器保护定值计算工具.xls
电线选型、线管选型小型计算软件.xls
电压互感器一次补偿币数计算器.xls
短路电流.xls
短路电流估算.xls
短路电流计算及热稳定校验10.14.xsx
负荷计算表(完美版).xs
副本变压器损耗.xls
副本负荷总表.xls
副本配电箱鱼荷计算书.xs
高压开关柜保护计算.xls

各种常用的电气计算公式.xls
工程中短路电流实用计算表.xls
公式.xls
基础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xls
计算电流及需要系数表,xls
家庭常用电器数据.xs
接地电阻计算.xls
配电箱负荷计算书.xls
强弱电电线电缆桥架计算表.xls
桥架计算书.XLS
输电线路导线机械计算器.xs
通信工程预算书.xls
完整电气计算书.xls
微机电动机保护装置整定计算.xls
微机供配电保护装罟整定计算.xis
无功补信部分常用公式.xls
无功补债计算公式.xls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xls
五金手册p.xls
线电压降数值表.xlsx
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表.xls
预结算计算表.xls
直线塔摇摆角计算.xls
综合布线计算书.xls




14ST201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合集共7册下载

14ST201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合集下载

  1. 14ST201-1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管、线、槽防火封堵
  2. 14ST201-2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系统
  3. 14ST201-3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车站设备及轨道
  4. 14ST201-4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弱电控制系统
  5. 14ST201-5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通信信号系统
  6. 14ST201-6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动力、照明、接地
  7. 14ST201-7 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牵引供电

 

完整无水印14ST201-1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5年1月1日,统一编号:GJBT-1315,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函[2014]318号。

1编制依据
本图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3]86号文“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管、线、槽防火封堵的重点施工做法,可供设计、审图、监理、施工及验收人员使用。
4编制原则
本图集为新编图集,编制方式以现有的国家相关技术、施工和验收规范为依据,充分考虑地铁工程设备系统的通用施工工艺。
图集反应的内容与现行各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内容保持一致。本图集未包括的内容参见相关国家设计、验收规范及标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相关内容。
5主要内容
本图集包含地铁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专业中的管、线、槽(盒)防火封堵通用工艺设备。配管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不同管材的明、暗配方式及连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要求。电线电缆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电缆支架制作安装、线缆沿支架、穿管、埋地敷设方式及电缆头的制作安装方法及安装要求。
线槽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线槽沿地面、墙面、支架敷设;线槽与箱、柜,线槽与线槽、线槽与支架、线槽与镀锌钢管连接;线槽过伸缩缝、线槽穿墙、板时的防火封堵方法与施工工艺要求。
6其他
6.1本图集所列的各种典型安装方式,应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如设计无要求时根据现场情况选用。
6.2本图集中如未涵盖的内容可参见其他相关国标图集。
6.3本图集中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以毫米(mm)计。
6.4本图集还参考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报批稿(2014年)进行编制,使用时如发现与正式出版后的规范条文不一致:应以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为准执行。

内容索引:

目录 1
总说明 3
电气配管
电气配管施工要点 4
镀锌钢管明配线做法 6
吊顶内镀锌钢管敷设 9
镀锌钢管沿墙穿楼板明敷 10
区间镀锌钢管明配线做法 11
电机进线做法 12
配电箱进出线穿镀锌钢管暗敷 14
配电装置进出线穿镀锌钢管明敷 15
插座、开关进线穿镀锌钢管暗敷 16
管线过伸缩沉降缝做法 17
可曲挠金属电线保护管过伸缩沉降缝做法 18
镀锌钢管连接安装 19
镀锌钢管与接线盒连接安装 20
硬质阻燃塑料管明敷 21
电缆电线
电缆电线施工要点 23
电缆支架安装做法 26
热缩型塑料绝缘电缆终端头 27
预制分支电力电缆安装 28
电力电缆过伸缩沉降缝做法 29
槽盒
槽盒安装施工要点 30
电缆槽盒安装示意图 32
金属槽盒悬吊式交错安装 33
金属槽盒直线段连接做法 34
槽盒在彩钢板屋顶下吊装 35
金属槽盒过伸缩缝安装 36
地面金属槽盒安装 37
金属槽盒引线安装方法 39
电缆梯架沿墙安装 40
电气竖井内电缆梯架垂直安装 41
电缆槽盒水平架空安装 42
电缆槽和悬吊式安装 43
金属槽盒与配电箱、柜连接做法 44
金属槽盒、镀锌钢管在装配式支吊架上的安装 45
防火封堵
防火封堵施工要点 46
竖井内电缆槽盒防火封堵 48
电缆槽盒穿墙孔防火封堵 49
电缆/电缆槽盒穿墙体防火封堵 50
电缆(带槽盒)穿墙体/楼板防火封堵 51
接地干线穿墙或楼板防火封堵 52
电气柜(屏)底部防火封堵 53
配电柜(屏)进线防火封堵 54
风管穿墙体防火封堵 55
金属水管(无保温棉)穿墙体防火封堵 56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4ST201-2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5年1月1日,统一编号:GJBT-1316,主编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景昊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函[2014]318号。

1.编制依据
本图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3]86号“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自限温伴热带》GB/T19835-2005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地铁工程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综合支吊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4.编制原则
本图集以现有的应用于地铁工程的国家施工验收标准为基础,综合实地调研分析研究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城市地铁工程车站设备和轨道系统施工的共性和个性,充分考虑设备系统功能性、施工规范性、符合标准性和检修方便性等施工工艺特点,总结现有地铁工程的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并通过图集的方式进行描述。
为了规范地铁工程设备安装施工工艺,强化地铁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标准,提高地铁工程设备建设质量,特编制本图集。本图集的编制可准确地指导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验收人员进行验收。
5.主要编制内容
5.1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管道支吊架安装、管道安装、管道设备部件安装、管道保温、消防设施安装、卫生器具安装等施工工艺。
5.2通风空调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风管支吊架安装、风管安装、风管阀部件安装、通风设备安装、空调水管道及阀部件安装、空调水设备安装、多联式空调系统安装等施工工艺。
5.3综合管线系统
综合管线系统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槽钢和锚栓的种类及选用要求、连接件的种类及选用要求、保温管卡安装、不保温管卡安装等施工工艺。
6.其他
本图集未注明的单位和尺寸均以毫米(mm)计。
1.主要技术内容
管道支吊架均采用膨胀螺栓固定,管卡采用圆钢制作。管道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沟槽连接、法兰连接、热熔连接和粘接连接等。管道部件安装包括倒流防止器室内安装、区间消防快拆防胀限位器安装和弯头防脱器安装、防水套管安装等。管道保温包括电伴热保温和常规保温,保温部位包括管道、阀门、三通、弯头和平壁设备等。设备包括潜水排污泵移动式安装和潜水排污泵双泵固定自耦式安装。消防设施安装包括室内、外消火栓安装和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卫生洁具均为自动感应式,包括单冷洗脸盆安装、小便器安装、大便器安装和残疾人用坐便器安装等。
2.选用要点
2.1支吊架焊接应采用角焊缝满焊,焊缝高度应与较薄焊件厚度相同,焊缝饱满、均匀,不应出现漏焊、夹渣、裂纹、咬肉等现象。
吊杆与吊架根部焊接时,焊接长度应大于6倍的吊杆直径。
2.2管道支吊架适用管材为金属管、非金属管、塑料管及复合管,且按有防振要求设置,在管卡部位的管道周圈衬垫3mm厚的橡胶层,以保护管道和防止电化学腐蚀。
2.3保温管道的管卡一般应安装于保温层外,管卡部位的保温层采用中硬度的木材或一些专用的硬质人造发泡材料,厚度按60mm设计,其材料的相对密度应大于0.5t/m3。
2.4本图集仅考虑支架、吊架及托架对本身的强度与变形。当管径较大时,有关支架、吊架及托架对于梁、板、柱等结构强度的影响,需经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验算。
2.5锚栓固定管架时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标准、规范,采用的锚栓应符合国家有关的产品标准及有关的使用规定。本章设计采用的锚栓荷载见右表,安装时所用锚栓的机械性能不得小于该荷载。

2.6电伴热适用于室内给排水金属管道及设备保温和防冻。本章中发热电缆不分变功率或恒功率,一律使用“电伴热带”名称。
2.7电伴热的电伴热带是安装在绝热层和管道(或设备)外壁之间,利用电热来补充输水或贮水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水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保温和防冻的目的,因此电伴热仍需有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
2.8本章卫生器具安装均以墙体为非轻质隔墙进行设计,在轻质隔墙(如夹壁墙、砌块等)上安装时,应与建筑专业配合,在墙体内设置固定卫生器具的预埋件。本章均采用感应式卫生器具,其进水角式截止阀应带过滤网;供卫生器具使用的电源插座应使用防溅插座,插座必须引接地线。
2.9柔性防水套管适用于有地震设防要求的地区,管道穿墙处承受振动和管道伸缩变形,或有严密防水要求的构(建)筑物;A型一般用于水池或穿内墙,B型用于穿构(建)筑物外墙。刚性防水套管适用于管道穿墙处不承受管道振动和伸缩变形的构(建)筑物;对于有地震设防要求的地区,如采用刚性防水套管,应在进入池壁或建筑物外墙的管道上就近设置柔性连接。
3.其他
未包括内容可参考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和国标图集。

1编制依据
本图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都建质函[2013]86号文“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祝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地铁工程机电设备动力、照明、接地的重点施工数法,可供设计,审图、监理、施工及验收人员使用。
4编制原则
本图集为新编图集,编制方式以现有的国家相关技术、施工和验收规范为依据,充分考虑地铁工程设备系统的通用施工工艺图集编制恻烦序拟根据地铁工程设备系统各专业展开,每个专业按照相关施工和验收的国家标准的顺序进行图集的编制,图集反应的内容与现行各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内容保持一致。本图集未包括的内容参见相关国家设计、验收规范及标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相关内容。
5主要内容
本图集包含地铁机电设备安装专业中的动力、照明、接地系统重点施工工艺。动力、照明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成套配电柜,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电源柜的安装及工艺;各类灯具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灯具、开关、插座的安装及工艺等;接地的主要编制内容包括综合接地,钢管、槽盒之间接地,设各接地的安装方法及安装工艺要点。
6其他要求
6.1本图集所列的各种典型安装方式,应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如设计无要求时根据现场情况选用.
6.2本图集中如未涵盖的内容可参见其他相关国标图集。
6.3本图集中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以亳米(mm)计.
6.4本图集还参考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303的报批稿(2014年)进行编制,使用时如发现与正式出版后的规范条文不一致,应以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为准执行。

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 1
总说明 3
成套配电箱(柜)安装
成套配电箱(柜)安装施工要点 4
成套配电箱在墙上用螺栓安装 5
成套配电箱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墙上安装 6
成套配电箱在墙上用支架安装 7
成套配电箱在钢结构型钢上安装 8
成套配电箱嵌墙安装 9
成套配电箱在圆形隧道安装 10
成套配电柜设备落地安装 11
弱电机房内落地柜下进槽盒的做法 12
灯具、开关、插座安装
灯具、开关、插座安装施工要点 13
荧光灯局吸顶吊挂安装图 15
荧光灯在光槽内安装图 16
荧光灯嵌入吊顶内吊挂式安装图 17
嵌入型荧光灯安装图 18
盒式吸顶荧光灯具安装图 19
吸顶灯安装图 20
防水防尘灯具安装图 22
嵌入型筒灯安装图 24
灯具结合转换支架安装图 25
应急照明疏散标志灯安装图 26
侧墙灯具安装图 28
广告灯具安装图 29
太阳能道路照明灯具安装图 32
金属灯杆接地安装图 33
隧道灯具安装图 34
区间灯具结合声屏障安装图 36
高架区间灯杆安装图 37
接地安装
接地安装施工要点 38
接地体示意图 40
接地网车站平面示意图 41
接地引出线安装图 42
接地体的连接方式 44
接地母排安装示意图 45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量图 46
高架区间防雷接地预埋 47
地面冷却塔防雷接地 48
高架车站防雷接地示意图 49
接闪带、接闪杆、引下线连接安装图 50
接闪带、接地线过伸缩缝安装方法 51
杂散电流防护原理图 52
杂散电流防护钢筋焊接要求图 53
车站及区间杂散电流防护钢筋焊接 54
杂散电流道床连接及测量端子焊接安装图 56
局部等电位预埋件安装做法 57
接地线过门和接地支线安装 58
防静电地面的接地安装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