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系统的组成及使用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动作原理: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由消火栓泵、喷淋泵、喷淋头、水流指示、湿式报警阀、光电感烟探头、差定感温探头、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压力开关、防火阀、排烟阀、排烟机、正压送风机、正压送风阀、新风机组、消防广播、消防电话、切断非消防电源、空调机组、消防电梯、控制器主机和显示系统组成。

(1)光电感烟探测器

光电感烟探测器是一种检测燃烧产生的烟雾微粒的火灾探测器。光电感烟作为前期、早期火灾报警是非常有效的。对于要求火灾损失小的重要地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火灾,都适合选用。

(2)差定感温式探测器

差定温火灾探测器是利用热敏元件对温度的敏感性来检测环境温度,特别适用于发生火灾时有剧烈温升的场所,与感烟探测器配合使用更能可靠探测火灾,减少损失。

(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主要安装在经常有人出入的公共场所中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有人发现有火情的情况下,手动按下按钮,向报警控制器送出报警信号。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比探头报警更紧急,一般不需要确认。因此,手动报警按钮要求更可靠、更确切,处理火灾要求更快。

(4)消火栓按钮

消火栓按钮安装在消火栓箱中。当发现火情必须使用消火栓的情况下,手动按下按钮,向消防中心送出报警信号,在主机设置在自动时,将直接启动消火栓泵。

(5)喷淋头

发生火灾时,消防水通过喷淋头均匀洒出,对一定区域的火势起到控制。

温度达到68℃,玻璃球充液会破碎、消防水将喷出。

(6)水流指示器

在喷淋系统的楼层支路管道上安装,每个单独的水系统各1个,当管网内的水流动,并且流量大于15L/min时,水流指示即因叶片受水流的冲击而改变开关的状态,发出报警讯号,从而起到检测和指示报警楼层的作用。

(7)湿(干)式报警阀组

它使水单向流动,依靠管网侧水压的降低而开启阀瓣,有一只喷头爆破就立即动作送水去灭火。

(8)排烟机

排烟系统是将烟气排出建筑物外,是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排烟机平时可以低速用于通风换气,火灾时远程启动高速排烟。

(9)排烟阀(板式排烟口)

在通风管上设排烟阀,平时关闭排烟阀,火灾时打开着火区的排烟阀。

(10)正压送风机

火灾时人员逃生通道应是楼梯间。因此,保持楼梯间的正压使烟火不得入内就十分重要了。

正压风机一般处于屋顶,与各层的正压风阀联动。火灾初起时打开风阀,启动正压送风机,使楼梯间、电梯厅处于正压状态。

(11)正压送风阀

正压送风阀是阻止烟气进入疏散区域。

火灾时打开对应区域正压风机及对应正压送风阀,令新鲜空气高压充入,达到阻止和冲淡烟气的目的。

(12)新风机组

楼外新鲜空气由机组吸入,经过温度增减调节和加湿处理后,通过送风风道送到各个房间。

(13)空调机组

少量的楼外新鲜空气和大量的室内回风由机组吸入,经过温度增减调节处理后,通过送风风道输送到各个房间。

(14)防火阀

防火阀安装于空调风管回风口,当出现火情时关闭防火阀能阻断风管,起到两个作用:

不往火灾现场输送空气,避免助燃;

阻止火源从通风管网往其它地方扩散。

(15)消防电梯

火灾时,电梯无论在任何方向和位置,必须迫降到1层并自动开门以防困人。

到达1层后,电梯转入消防状态,可由消防救援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消防运行。

(16)消防广播

用于紧急状况通知、指挥疏散等。

(17)消防电话

用于消防中心和现场之间的通讯,可启动多个,进行可多方通话,可报警、核对警情、指挥灭火救援和故障联络。

(20)压力开关

在水的压力作用下,使其中的触点动作输出信号至消防中心主控制器、并同时联动喷淋泵动作。

(21)控制器主机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核心,消防系统的大脑。

能接收探测信号,转换成声、光报警信号,指示着火部位,记录报警信息、故障信息。

可通过火警发送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设备和联动控制设备。

自动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报警。

(22)显示系统(CRT)

可以以平面图的形式显示你消防主机的烟感、温感及联动设备的位置;当现场设备出现火警、故障等状况,显示装置可以看到其出现状况的位置。

(24)防火卷帘门、防火门

防火卷帘门是现代高层建筑、地下设施中不可缺少的防火设施;防火门除具备普通门的作用外,具有防火、隔烟、抑制火灾蔓延、保护人员疏散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合。

(25)切断非消防电源

火灾确定后,应能在消防控制室或配电室手动切断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国家防火规范对非消防电源的切断做了严格的规定,即火灾确认后,才能切断非消防电源。这说明非消防电源的切断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不能一有火警就立刻自动切断。

消防控制室可全楼切断,也可切断非消防电的范围:当每个区域发生火灾时、切断该区域所在的建筑的非消防电源。

(26)空气采样报警器(厂房、仓库采用此种报警方式)

空气采样报警系统顾名思义是通过管道空气采样分析判断烟雾粒子浓度的一种烟雾探测器。探测器由吸气泵通过采样管对防火分区内的空气进行采样。空气采样到主机由主机里面的激光枪进行分析,得出空气中的烟雾粒子的浓度。如果超过预定浓度,主机进行报警。一般报警分四个阶段:警告、行动、火警1、火警2。

空气采样感烟探测器由于其独特的原理与构造,灵敏度是传统型的1000倍左右,能在更早的时间发现火情,所以空气采样探测器从原理上面来讲也叫极早期烟雾探测器。

(27)可燃气体报警系统(锅炉房、餐饮后厨等)

可燃气体报警器也称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当工业环境、日常生活环境中可燃性气体发生泄露时,气体报警器检测到的可燃性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器设置的报警值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切断燃气切断阀、防止继续泄露。从而提醒采取人员疏散、强制排风、关停设备等安全措施。

顶压设备是自身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提供十分钟消防供水。

设备共配置:气压水罐、磁翻板液位计、稳压泵(两台)、气瓶组及顶压装置、高压减压机组、止气装置、空压机、电气控制柜。

具体操作及试验方法:

感烟探头:任取3~4个,用烟枪人为模拟失火状态,令其报火警(探头红灯常亮)由消防中心显示火警具体地点及编号,同时十楼层显示报警,显示编号。

消防广播:OSD应使用录放机和功放机直接,SF应使用录放机和功放机。由消防中心启动相应录放机,播放音乐,启动相应功放机,转到音量旋钮到合适位置,启动楼层消防广播,现场广播喇叭应听到合适的声音。

消火栓泵:分电器试验与带水试验。

电器试验:条件是:将水泵房控制柜上的开关切换到自动状态,启动顺序:由消防中心启动消火栓泵,启动灯亮红色。水泵房控制柜内直流继电器动作,经几秒延时后,接触器动作,面板泵运行灯亮,返回信号回到消防中心,水泵反馈灯亮红色。停止顺序:由消防中心停止消火栓泵,启动灯熄灭,控制柜内接触器释放,水泵控制面板上的运行指示灯熄灭,消防中心相应灯熄灭。

恢复:先对启动健、停止健进行取消操作,确认均正常后,方可于控制柜上的开关恢复其手动状态。

带水负载试验:条件是:关闭主泵进水口闸阀和备泵进水口闸阀。启动顺序:由消防中心启动消火栓泵,启动红灯亮。控制柜内直流接触器动作,经几秒延时后,主接触器动作,水泵面板上的指示亮,主泵运行,并返回信号回到消防中心、水泵反馈灯亮红色。停止顺序:由消防中心停止消火栓泵,启动灯熄灭,控制柜内主接触器释放,面板泵运行红灯熄灭,消防中心相应指示灯熄灭。

注意:如需在试验备泵,须关闭备泵控制电源或按下控制柜内的测试按钮,重复上述过程。

恢复:先对启动健、停止健进行取消操作,确认均正常后打开主泵进水闸阀和备泵进水中闸阀。

喷淋泵:分电器试验与带水试验。

电器试验:条件是:将水泵房控制柜上的开关切换到自动状态,启动顺序:由消防中心启动消火栓泵,启动灯亮红色。水泵房控制柜内直流继电器动作,经几秒延时后,接触器动作,面板泵运行灯亮,返回信号回到消防中心,水泵反馈灯亮红色。停止顺序:由消防中心停止消火栓泵,启动灯熄灭,控制柜内接触器释放,水泵控制面板上的运行指示灯熄灭,消防中心相应灯熄灭。

恢复:先对启动健、停止健进行取消操作,确认均正常后,方可于控制柜上的开关恢复其手动状态。

带水负载试验:条件是:关闭主泵进水口闸阀和备泵进水口闸阀。启动顺序:由消防中心启动消火栓泵,启动红灯亮。控制柜内直流接触器动作,经几秒延时后,主接触器动作,水泵面板上的指示亮,主泵运行,并返回信号回到消防中心、水泵反馈灯亮红色。停止顺序:由消防中心停止消火栓泵,启动灯熄灭,控制柜内主接触器释放,面板泵运行红灯熄灭,消防中心相应指示灯熄灭。

如需在试验备泵,须关闭电泵控制电源或按下控制柜内的测试按钮,重复上述过程。

恢复:先对启动健、停止健进行取消操作,确认均正常后打开主泵进水闸阀和备泵进水中闸阀。

切断非消防电源:

电器试验:操作过程:由消防中心按下切断非消防电源纽,配电房的配电箱内模块动作动作,接触器吸合消防中心显示绿灯返回信息。

恢复:先由消防中心进行取消操作,再由配电房内的专业人员恢复其。

带负载试验:切断范围涉及下列电源。工艺用电(包括工艺设备运行的电源、插座用电、门禁用电)、各空调机组电源、照明电源。

气体灭火系统测试(七氟丙烷):

气体管网系统由气瓶、释放阀、管道和喷头组成,用于储存、输送灭火药剂,起到提供灭火药剂源的作用。

有火情发生时,烟、温两路探头把火警信号传至气体灭火控制盘及消控中心,声、光自动报警并按照预定模式自动延时,启动电磁阀及方向阀,使FM-200储气钢瓶喷放气体至发生火情的区域,也可以手动放气或进行机械紧急启动。

在进行FM200气体灭火模拟测试的时候,切记一定要将气瓶罐上的电磁阀先拆卸下来,防止测试中将气瓶中的药剂一次喷完。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测试:

在测试之前确定用电系统安全可靠,确定是否可切断燃气阀,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测试:燃气切断阀共有8个可燃气体探测器、位于锅炉房上下两层。测试时、模拟可燃气体泄露的条件、观察现场的设备动作。(声光动作、燃气切断阀动作)

恢复:在确定现场设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复位可燃气体报警主机、并复位燃气切断阀。

末端排水试水试验:

安装在系统管网或分区管网的末端,检验系统启动、报警及联动等功能的装置。

测试:测试前先将水泵控制柜的按钮设置成自动状态(水泵房应留人看管)、现场任意找一组末端排水、打开末端阀门。大约30-90秒时、查看水泵房里的喷淋泵有无动作。(水泵动作的原理、介绍湿式报警阀时已说过)

恢复:水泵动作后、应立即通知关闭末端排水的阀门,并恢复管道里的水压。

顶压设备的操作:

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应设置防水箱(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消防水箱应储水10min的消防用水量。

顶压设备工作原理:补水泵工作时将水送至给水管网,多余的水进入气压罐。当液位达到设定值SN3时,稳压水泵停止工作,此时系统压力并未达到设定压力值,稳压空压机开始运行;当压力升至稳压压力上限SP1时,稳压空压机便停止运行。由于系统泄漏等原因造成管网压力下降,当压力降至稳压压力下限SP2时,若液位探测器在设定值SN2点检测为水,则重复稳压空压机运行;若液位探测器在设定值SN2点检测不到水,则重复补水泵运行,如此周而复始。当发生火情时消防装置投运,稳压装置无法维持管网压力,当压力降至SP3时或消防信号输入,气体顶压装置工作将气压罐里的水顶入消防管网,并向管网提供10min的消防用水.当液位下降到设定值SN1时,止气装置关闭,防止气压罐中的气体进入消防管网,设备消防结束。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




《中建七局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图集》主体+安装+屋面+装饰装修四册

中建七局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图集-主体结构分册

中建七局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图集安装工程分册

中建七局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图集-屋面工程分册

中建七局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图集-装饰装修工程分册

为了全面推进工程细部作法标准化,解决特殊部位以及特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促使工程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特编制工程细部作法标准系列图集。本《图集》总结了多年来创精品工程的施工经验,运用示意图、数据、效果图等直观的方法进行描述,力争做到通俗化、图解化、适用化,并与企业技术标准紧密联系,将、质量安全管理、绿色施工、智能建筑等要求融入其中,促进工程质量管理与技术协调发展和进步。《图集》作为、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和现场展示图板的依据,适用于系统内各房建施工项目。
目录:主体结构工程分册、屋面工程分册、装饰装修工程分册、安装工程分册
相关图片:(格式限制,本文仅展示部分,文末直接下载保存)

  《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以现行国家及行业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工程技术规范为依据,运用示意图、数据、效果图等直观的方法进行描述,力争做到图文并茂、直观明了、易懂易学、简洁实用、便于操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并将新技术应用、质量安全管理、绿色施工、智能建筑等融入其中,促进工程质量管理与施工技术协调发展和进步。《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是一套实用性丛书,可作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及劳务操作层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工程创优策划、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和现场展示图板的依据。

内容简介

  《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主体结构工程)》内容共分3章,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主体结构工程)》是结合我国现行技术质量管理要求和现场实际,全面推进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化,为解决特殊部位以及特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促使工程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而编写的图集。《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主体结构工程)》结合各种图片,用工艺说明的形式进行讲解,是施工现场的指导手册和实施指南。

目录

1 钢筋工程
1.1 钢筋加工
1.1.1 钢筋堆放
1.1.2 钢筋外观检查
1.1.3 钢筋调直
1.1.4 钢筋弯曲
1.1.5 矩形箍筋加工及堆放
1.1.6 圆形箍筋加工
1.2 钢筋绑扎
1.2.1 板钢筋绑扎
1.2.2 梁钢筋绑扎
1.2.3 柱钢筋绑扎
1.2.4 梁柱节点整体箍筋筒
1.2.5 起步筋位置
1.3 钢筋连接
1.3.1 钢筋直螺纹加工
1.3.2 直螺纹丝头检查
1.3.3 直螺纹丝头有效旋合长度检查
1.3.4 直螺纹丝头连接
1.3.5 直螺纹丝头现场检查
1.3.6 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
1.3.7 钢筋搭接连接
1.4 钢筋定位做法
1.4.1 底板钢筋定位做法
1.4.2 楼板钢筋马凳定位做法
1.4.3 楼板钢筋钢管悬挂定位法
1.4.4 楼板钢筋垫块定位做法
1.4.5 柱钢筋定位做法
1.4.6 剪力墙竖向梯子筋
1.4.7 剪力墙水平梯子筋
1.4.8 墙体双“F”定位卡
1.4.9 施工缝钢筋定位
1.5 钢筋保护层控制
1.5.1 钢筋保护层垫块品种
1.5.2 楼板钢筋保护层垫块
1.5.3 墙、柱钢筋保护层垫块
1.5.4 梁钢筋保护层垫块
1.6 钢筋成品保护
1.6.1 绑扎过程成品保护
1.6.2 混凝土泵管架设
1.6.3 钢筋防污染
1.7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2 模板工程
2.1 基础模板
2.1.1 基础导墙、基础反梁模板
2.1.2 底板后浇带快易收口网模板
2.2 梁板模板
2.2.1 梁板胶合板模板
2.2.2 梁板塑料模板
2.2.3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
2.2.4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吊装
2.2.5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施工
2.2.6 钢筋桁架模板
2.2.7 模壳
2.2.8 梁板后浇带模板
2.2.9 梁板施工缝/后浇带模板
2.2.10 梁柱接头模板制作
2.2.11 梁柱接头模板安装
2.2.12 楼板高低差处模板
2.2.13 模板新型背楞
2.2.14 模板支撑体系
2.3 柱模板
2.3.1 木制柱模板
2.3.2 钢框胶合板柱模
2.3.3 可调钢柱模板
2.3.4 圆柱定型钢模板
2.3.5 圆柱定型木模板
2.3.6 圆柱平板玻璃钢模板
2.3.7 圆柱纸筒模板
2.4 预留洞口模板
2.4.1 顶板圆形洞口模板
2.4.2 门窗洞口定型模板
2.4.3 门窗洞口散拼模板
2.5 墙体拼装木模板
2.5.1 墙体木模板
2.5.2 墙体木模板角模
2.5.3 墙体端头木模板
2.5.4 外墙木模板接缝
2.5.5 墙体变形缝木模板
2.6 墙体全钢大模板
2.6.1 墙体定型全钢大模板
2.6.2 全钢大模板阴阳角1
2.6.3 全钢大模板阴阳角2
2.6.4 电梯井筒定型模板
2.6.5 墙体变形缝全钢大模板
2.6.6 外墙全钢大模板接缝1
2.6.7 外墙全钢大模板接缝2
2.6.8 大模板上口钢筋限位措施
2.6.9 大模板堆放

3 混凝土工程
3.1 混凝土运输
3.1.1 混凝土运输
3.1.2 混凝土泵管穿楼板固定
3.2 混凝土浇筑
3.2.1 底板混凝土浇筑
3.2.2 梁柱接头混凝
3.2.3 混凝土振捣
3.2.4 混凝土表面处理
3.3 混凝土预制楼梯
3.4 混凝土养护及成品保护
3.4.1 剪力墙混凝土养护
3.4.2 楼板混凝土养护
3.4.3 柱子混凝土养护
3.4.4 柱、门窗洞口成品保护
3.5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3.5.1 剪力墙竖向施工缝留置
3.5.2 梁板施工缝留置
3.5.3 墙柱施工缝留置
3.5.4 墙、柱根部水平施工缝
3.5.5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3.5.6 普通混凝土测温
3.5.7 现场零星混凝土应用

附录: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概述
二、模板工程
三、钢筋工程
四、混凝土工程

内容简介

  《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安装工程)》内容共分5章,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及支吊架。《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安装工程)》是结合我国现行技术质量管理要求和现场实际,全面推进工程细部做法标准化,解决特殊部位以及特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促使工程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而编写的图集。《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系列丛书:建筑施工细部做法标准化图集(安装工程)》中结合各种图片,用工艺说明的形式进行讲解,清晰而直观,是施工现场的指导手册和实施指南。

目录

1 给水排水工程
1.1 预留预埋
1.1.1 PVC管穿楼板预埋
1.1.2 普通套管做法
1.1.3 钢套管预埋
1.2 管道安装
1.2.1 成排管道安装
1.2.2 局部管道安装做法
1.3 给水排水专业与装饰专业结合做法
1.3.1 卫生洁具安装做法
1.3.2 机电安装专业末端与吊顶的结合做法
1.4 压力表、阀门及消防栓的安装
1.4.1 压力表的安装
1.4.2 成排阀门安装
1.4.3 消防栓安装
1.5 管道保温
1.5.1 管道橡塑保温
1.5.2 阀门橡塑保温做法
1.5.3 管道保温穿墙处理
1.5.4 弯头橡塑保温
1.5.5 空调水管道支、吊架处保温
1.5.6 保温保护层细部做法
1.6 管道标识
1.6.1 成排管道做法
1.6.2 泵房管道标识
1.6.3 屋面管道标识
1.7 管道洞口封堵
1.7.1 管道洞口封堵做法

2 电气工程
2.1 配管工程
2.1.1 暗配管、接线盒预埋
2.1.2 成排开关插座盒预埋
2.1.3 电管穿过梁
2.1.4 墙面开槽配管
2.1.5 电气配管
2.2 桥架安装
2.2.1 桥架(封闭式母线)穿墙
2.2.2 桥架(封闭式母线)穿楼板
2.2.3 桥架安装
2.2.4 桥架的跨接
2.2.5 桥架伸缩节
2.3 防雷及接地
2.3.1 屋面明敷避雷线敷设
2.3.2 设备接地
2.3.3 室外避雷接地测试点
2.3.4 部分防雷接地细部做法
2.4 开关插座安装
2.5 电缆敷设
2.5.1 电缆桥架内敷设
2.5.2 电缆出线槽、出线管与设备连接
2.6 配电箱(柜)安装
2.6.1 盘柜配线
2.6.2 配电箱(柜)安装
2.6.3 成排开关柜(屏)安装

3 设备安装工程
3.1 设备周边排水
3.1.1 设备基础及其周边水沟做法
3.1.2 设备基础减振做法
3.2 设备安装
3.2.1 动设备安装
3.2.2 静设备安装
3.2.3 设备机房整体布局
3.2.4 设备保温做法
3.3 设备挂牌标识

4 通风空调工程
4.1 风管安装
4.1.1 风管法兰连接安装的细部节点做法
4.1.2 风管法兰垫料做法
4.1.3 风管穿墙穿楼板做法
4.1.4 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做法
4.2 风机安装
4.2.1 屋面风机安装
4.2.2 风机盘管安装做法
4.2.3 吊顶风口安装
4.2.4 空调机组与架空地板之间的做法
4.3 保温
4.3.1 通风空调管道橡塑保温做法
4.3.2 通风空调管道外保护层保温做法
4.4 管道标识
4.4.1 管道标识做法
4.4.2 风管标识做法
4.5 通风管道洞口封堵

5 管线综合布置及支吊架
5.1 管线综合布置
5.1.1 空调机房泵房管线综合布置
5.1.2 变配电室及电梯机房管线综合布置
5.1.3 厂房及停车场管线综合布置
5.1.4 管道井管线综合布置
5.1.5 电缆井管线综合布置
5.1.6 廓道及吊顶管线综合布置
5.2 支吊架制作安装
5.2.1 “”形支吊架
5.2.2 “T”、“F”、“三角”形支吊架
5.2.3 弯头托架及承重支架
5.2.4 管道承重支架
5.2.5 弹性托架
5.2.6 防晃支吊架
5.2.7 固定及导向支架
5.2.8 “U”形管夹、吊环(抱箍)
5.2.9 轻型组合式支吊架

附录: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一、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二、应用BIM技术深化设计的工作流程
三、工艺说明
四、管线综合注意事项




22D701-3 电缆桥架安装内容简介

今天分享的是22D701-3 电缆桥架安装,该图集代替了之前的04D701-3。

该图集的内容是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电缆管理电缆托盘系统和电缆梯架系统》GB/T21762-2008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GB/T23639-2017
《耐火电缆槽盒》GB29415-20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
《电控配电用电缆桥架》JB/T10216-2013
《塑料电缆桥架》JB/T12147-2015
《户内户外钢制电缆桥架防腐环境技术要求》JB/T6743-2013
《建筑用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JG/T491-2016
《防腐电缆桥架》NB/T42037-2014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和通用工业建筑内电缆桥架的安装。
电缆桥架包括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及电缆槽盒。电缆桥架可适用于各类建筑室内外场所安装。
3主要内容
3.1电缆桥架水平臂装
3.2电缆桥架水平吊装
3.3电缆桥架其他水平安装
3.4电缆桥架垂直安装
3.5根部大样
3.6零件图
4一般规定
4.1电缆桥架的选择
4.1.1电缆桥架的布置应根据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运行安全性等因素综合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还要充分满足施工安装、维护检修及电缆敷设的要求。
4.1.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建筑物内电缆桥架工程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
4.1.3在有腐蚀或特别潮湿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应根据腐蚀介质的不同采用塑料桥架或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钢制桥架及支吊架。
4.1.4在易积灰和其他需遮盖的环境或户外场所,电缆托盘、电缆梯架宜带有盖板;户外无孔托盘应设排水孔。
4.1.5垂直安装的电缆桥架,应选用电缆梯架或有固定电缆绑扎带装置的电缆托盘或电缆槽盒。
4.1.6在电缆桥架分支、引上或引下处宜设弯通。连接两段不同宽度或高度的托盘、梯架可配置变宽度或变高度连接板。
4.1.7电缆桥架、支吊架、各类弯通及附件,应适合工程布置条件,并相互配套。
4.1.8对于需要通过颜色来标识不同桥架用途的场所,宜选用彩色涂层钢板电缆桥架。
4.2电缆桥架的安装
4.2.1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底边距地高度不宜低于2.2m。除敷设在配电间或竖井内,垂直敷设的线路1.8血以下应加防护措施。
4.2.2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跨距宜为1.5m~3m。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
4.2.3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层间距离应满足敷设和维护需要,并符合下列规定:
1)电力电缆的电缆桥架间距不应小于0.3m;
2)电信电缆与电力电缆的电缆桥架间距不宜小于0.5m,当有屏蔽盖板时可减少到0.3m;
3)控制电缆的电缆桥架间距不应小于0.2m;
4)最上层的电缆桥架的上部距顶棚、楼板或梁等不宜小于0.15m。
4.2.4当两组或两组以上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预留维护、检修距离,且不宜小于0.2m。
4.2.5在电缆桥架内可无间距敷设电缆。在托盘内敷设电缆时,电缆总截面积与托盘内横断面积的比值不应大于40%。
4.2.6槽盒内电缆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积的40%,且电缆根数不宜超过30根。
4.2.7控制和信号线路可视为非载流导体,其电缆或电线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槽盒内截面积的50%。
4.2.8有电磁兼容要求的线路与其他线路敷设于同一金属槽盒内时,应采用金属隔板隔离或采用屏蔽电缆或电线。
4.2.9电线或电缆在槽盒内不宜设置接头。当确需在槽盒内设置接头时,应采用专用连接件。
4.2.10电缆桥架不得在穿过楼板或墙体等处进行连接。
4.2.11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或同一个桥架内:
1)1kV以上和1kV以下的电缆;
2)向同一负荷供电的两回路电源电缆;
3)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
4)电力和电信电缆;
5)当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内时,宜采用不同的桥架敷设,当为同类负荷电缆时,可用隔板隔开。
4.2.12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液体管道的下方。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水、隔热措施。
4.2.13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14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值。各种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

4.2.15电缆桥架直线段长度超过30m,玻璃钢电缆桥架、铝合金电缆桥架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时,宜设置伸缩节。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置补偿装置。伸缩节安装方式见第47、48页。
4.3电缆桥架的接地
4.3.1金属电缆梯架、电缆托盘、电缆槽盒全长不大于30m时,不应少于2处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全长大于30m时,每隔20m~30m应增加一个接地连接点,起始端和终点端均应可靠接地。
4.3.2塑料或玻璃材质的电缆钢桥架可不接地。
4.4电缆桥架安装注意事项
4.4.1线缆导管与电缆桥架连接时,应采用专用的连接器或其他防止电缆损伤措施。
4.4.2电缆桥架严禁作为人行通道、梯子或站人平台,其支、吊架不得作为吊挂设计以外重物的支架使用。
5修订说明
本图集是对原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D701-3《电缆桥架安装》的修编。对图集的编制架构进行了新的调整。根据《建筑用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JG/T491-2016增加网格式电缆桥架安装;增加电缆桥架引出装置、电缆槽盒过伸缩缝安装;删除不常用的电缆桥架安装;电缆桥架安装配件标注国家产品标准等内容。
6使用说明
6.1本图集中“材料表”相关说明:
1)表中数据仅反映该页图面的材料数量,供施工安装参考使用。各种材料的实际需要量,应由施工安装单位根据工程情况具体统计。
2)表中部分材料备注了相关产品的产品标准编号。
3)表中的钢制零件或材料没有特殊说明时,宜采用表面镀锌处理。
6.2本图集第45~58页梯架沿墙垂直安装图示,也适用于电缆托架及电缆槽盒沿墙垂直安装。
6.3本图集中未标注的尺寸单位均为毫米(mm)。

22D701-3图集PDF书签目录索引:

目录 6
编制说明 8
总体要求 11
电缆桥架安装示意 11
电缆梯架引出装置 12
电缆槽盒引出装置 13
电缆桥架在工艺管架上安装及电缆桥架与其他管道交叉安装 14
电缆桥架支、吊架位置 15
水平臂装 16
托臂沿墙和沿柱水平臂装 16
托臂在支柱上水平臂装 17
塑料电缆槽盒水平臂装 18
水平吊装 19
异形钢支柱水平吊装 19
工字钢支柱水平吊装及工字钢支柱在斜面上水平吊装 23
槽钢支柱水平吊装 24
工字钢支柱沿梁水平吊装 25
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水平吊装示意 26
电缆槽盒水平吊装 27
其他水平安装 29
室外双头支柱安装 29
托臂在钢结构柱上水平安装 30
终端托臂及接地线安装 31
塑料电缆槽盒在墙上水平安装 32
Ⅰ型防爆砂箱安装 33
Ⅱ型防爆砂箱安装 34
防爆隔离段安装 35
防火隔离段安装 37
电缆桥架在不同高度连接与安装 41
电缆桥架在电缆沟内安装 43
电缆桥架在电缆隧递内安装 44
接地干线(铜绞线)沿电缆桥架/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敷设安装 45
接地干线(矩形导体)沿电缆桥架敷设安装 46
异形钢支架安装示意 47
网格式金属电缆桥架地面支架安装示意 48
电缆桥架沿墙沿柱水平安装 49
金属电缆槽盒过伸缩缝水平安装 50
电缆桥架过伸缩缝水平安装 51
垂直安装 52
梯架沿墙垂直安装 52
根部大样 66
异形钢单支柱沿墙安装 66
异形钢单支柱沿混凝土墙上安装 67
工字钢支柱沿墙安装 69
工字钢支柱在混凝土柱上安装 72
工字钢支柱沿梁安装 73
丝杆吊杆根部大样 75
电缆桥架在工字钢梁、柱上安装示意 77
零件图 78
支架及零件 78
支柱和托臂安装方式 90
预埋件大样 92
固定板 93
双头支柱及零件 94
偏载荷支柱及压板-2 95
吊架及零件 96
墙上开洞尺寸及隔板 98
固定框 99
Ⅰ型防爆砂箱装配 100
Ⅰ型防爆砂箱零件 101
Ⅱ型防爆砂箱装配 102
Ⅱ型防爆砂箱零件 103
相关技术资料 104




评优工程安全文明配置CAD图集(可编辑可下载)

评优工程安全文明配置CAD图集

一个项目要想评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设施的配置必须在标准化、高档化,宜采用定型化设施,如钢筋加工棚、木工加工棚、安全通道、电梯防护棚、基坑临边防护、楼层临边防护、楼梯临边防护、电梯门防护、配电箱防护等都要统一标准,为方便 各位同仁,在此收集了一套评优工程安全文明设施的标准化CAD图集,可编辑,可下载,实用美观,欢迎下载使用。

此CAD均可免费下载使用,具体下载方式见文末

01

各种加工棚

02

标准化防护等

此CAD均可免费下载使用,具体下载方式见文末




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S204-1图集(替代04S204), 共196页,PDF格式,实行日期:2020年7月1日,统一编号:GJBT-1553,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19S204-1图集为修编图集, 替代04S204。19S204-1图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公安部《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公消[2017]297号)等规划指导意见。19S204-1图集旨在规范消防给水系统的选择及控制、典型消防水泵房的布置、消防给水成套设备等的选用及安装、物联网消防系统设计,使消防给水系统安全可靠,推动机电工程向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确保消防工程质量。

19S204-1图集为系列图集,本图集为第一分册,主要编制消防系统设计指导和消防给水成套设备选用及安装。图集中的消防给水成套设备包括专用消防水泵、控制柜(含机械应急启动装置)及附属的管道、阀门、配件、仪器仪表等,产品均已通过应急管理部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或相应认证机构的检验和认证。消防水泵单泵选择及应用见《消防专用水泵选用与安装(二)》。

19S204-1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工业、市政等建设工程中消防给水系统方案选择、消防给水成套设备的选用及安装。 19S204-1图集所示的消防给水系统分区仅适用于建筑高度小于250m的建筑。

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182号)对04S204《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进行修编。
本图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公安部《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公消〔2017〕297号)等规划指导意见。
1.2现行国家标准规范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219-2014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2006
《固定消防给水设备》GB27898.1-2011~GB27898.5-2011
《消防泵》GB6245-200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固定式消防泵驱动器的控制器》GB/T21208-2007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民用、工业、市政等建设工程中消防给水系统方案选择、消防给水成套设备的选用及安装。
本图集所示的消防给水系统分区仅适用于建筑高度小于250m的建筑。
3编制说明
本图集旨在指导消防给水系统的选择及控制、典型消防水泵房的布置、消防给水成套设备等的选用及安装、物联网消防系统设计,使消防给水系统安全可靠,推动机电工程向装配式机电安装技术发展,确保消防工程质量,修编的主要
内容如下:
1)新增成套设备的选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按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对消防水泵的性能要求,提出了消防专用水泵应满足5点

04S204,04S204新版,19S201,19S201-1,19S204,19S204-1,19S204-1 pdf,19S204-1图集,19S204图集,S204,S204图集,S204新版,水泵,水泵选用,消防,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泵选型,彩色高清 19S204-1消防专用水泵选用及安装(一) 图集 替代04S204 完整PDF版

3)提出了消防水泵的控制技术
4)提出了稳压泵设计流量,压力等技术参数及选择
5)提出流量开关的动作参数。
6)提出了消防水泵房的典型布置
7)提出了物联网消防水泵的要求
8)提出了各种消防给水系统原理控制与模拟试验原理图。
9)基于消防水泵吸水管安全可靠性的消防水泵安装大样图。
10)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
11)基于安全可靠性,优化了消防给水系统竖向分区方式,提高了经济合理性。
12)新增大流量系、柴油机泵的选用
本图集中的消防给水成套设备包括专用消防水泵、控制柜(含机械应急启动装置)及附属的管道、阀门、配件、仪器仪表等,产品均已通过应急管理部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或相应认证机构的检验和认证
消防水泵单泵选择及应用见《消防专用水泵选用与安装(二)》。

内容索引:
目录1
总说明5
图例19
消防水泵性能测试方案20
成套机组消防水泵房平面布置示意图……22
成套机组消防水泵房剖面布置示意图…23
消防水池水位及报警水位示意图…24
泵房布置控制尺寸图…27
消防水泵管道系统图(端吸泵、卧式离心泵)……28
消防水泵管道系统图(中开泵)29
消防水泵管道系统图(长轴泵)30
消防水泵管道系统图(市政压力/稳压泵稳压)…31
物联网消防给水成套机组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外形图32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10~20 L/s) 33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20~25L/s)34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25~30L/s)…35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30~40L/s)36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40~50L/s)…37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50~60L/s)38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60~75L/s)…39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性能参数(75~110L/s)40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图41
吸/出水口法兰、测试口法兰、减震器42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10~20L/s)43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20~25L/s)…44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25~30L/s)…45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30~40L/s)…46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40~50L/s)…47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50~60L/s)…48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60~75L/s)…49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安装尺寸(75~110L/s)…50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进水口、出水口、测试口法兰尺寸(10~25L/s)…51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进水口、出水口、测试口法兰尺寸(25~40L/s)…52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进水口、出水口、测试口法兰尺寸(40~60L/s)…53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进水口、出水口、测试口法兰尺寸(60~110L/s)…54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单格水池)典型布置平面图……5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单格水池)典型布置测试管路图…56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单格水池)典型布置剖面图…57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双格水池)典型布置平面图…58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双格水池)典型布置测试管路图………59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双格水池)典型布置剖面图…60
转输消防水箱典型布置平面示意图…61
转输消防水箱典型布置剖面示意…62
消防给水成套机组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性能参数(30~80L/s)…63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性能参数(80~250L/s)…64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性能参数(250~320L/s)…65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图…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尺寸(30~80L/s)…67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尺寸(80~250L/s)…68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尺寸(250~320L/s)69
BS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性能参数(5~45L/s)…70
BS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图…71
BS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尺寸(5-45L/s)…72
BSF系列消防泵两电撬装性能参数(5~45L/s)…73
BSF系列消防泵两电撬装安装图…74
BSF系列消防泵两电撬装安装尺寸(5~45L/s)…75
VTP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性能参数(15~125L/s)…76
VTP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性能参数(125~250L/s)…77
VTP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图……78
VTP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尺寸(15~125L/s)…79
VTP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安装尺寸(125~250L/s)…80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式典型布置平面图…81
SC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式典型布置剖面图…82
SCF系列消防泵两电两柴撬装式典型布置平面图…83
SCF系列消防泵两电两柴撬装式典型布置剖面图…84
BSF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式典型布置平面…85
VTP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式典型布置平面…86
VTP系列消防泵一电一柴撬装式典型布置剖面图…87
进出口管路、测试管路及附件图…88
柴油机控制柜及基础图…89
电动机控制柜及基础图…90
柴油机油箱接管示意图…91
排烟管路接管示意图…92
立式长轴消防泵和卧式中开消防泵给水成套机组
XB(D/C)-LB系列立式长轴消防泵组性能参数(30~100L/s)…93
XB(D/C)-LB系列立式长轴消防泵组性能参数(100~180L/s)…94
XB(D/C)-LB系列立式长轴消防泵组性能参数(180~320L/s)…95
XBC-LB系列立式长轴柴油机消防泵组外形安装…96
XBC-LB系列立式长轴柴油机消防泵组安装尺寸(30~100L/s)…97
XBC-LB系列立式长轴柴油机消防泵组安装尺寸(100~180L/s)…98
XBC-LB系列立式长轴柴油机消防泵组安装尺寸(180~320L/s)…99
XBD-LB系列立式长轴电动消防泵组外形安装图…100
XBD-LB系列立式长轴电动消防泵组安装尺寸(30~100L/s)…101
XBD-LB系列立式长轴电动消防泵组安装尺寸(100~180L/s)…102
XBD-LB系列立式长轴电动消防泵组安装尺寸(180~320L/s)…103
XB(D/C)-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消防泵组性能参数(60~140L/s)…104
XB(D/C)-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消防泵组性能参数(140~220L/s)…105
XB(D/C)-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消防泵组性能参数(220~320L/s)…106
XBC-口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柴油机消防泵组外形安装图…107
XBC-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柴油机消防泵组安装尺寸(60~140L/s)…108
XBC-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柴油机消防泵组安装尺寸(140~220L/s)…109
XBC-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柴油机消防泵组安装尺寸(220~320L/s)…110
XBD-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电动消防泵组外形安装图…111
XBD-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电动消防泵组安装尺寸(60~140L/s)…112
XBD-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电动消防泵组外装尺寸(140~220L/s)…113
XBD-S系列卧式中开双吸电动消防泵组安装尺寸(220~320L/s)…114
XB(D/C)-LB系列立式长轴泵(半地下式典型布置平面图…115
XB(D/C)-LB系列立式长轴泵(半地下式)典型布置剖面图(A-A)…116
XB(D/C)-LB系列立式长轴泵(半地下式)典型布置剖面图(B-B、C-C)…117
XB(D/C)-S系列卧式中开泵(单格消防水池)典型布置平面图…118
XB(D/C)-S系列卧式中开泵(单格消防水池)典型布置剖面图…119
应急启动柜、吸水口、案例
5.5~160kW消防水泵机械应急启动柜说明(消防水泵一用一备)………120
5.5~160kW消防水泵机械应急启动柜系统示意图(消防水泵一用一备)…121
5.5~160kW消防水泵机械应急启动柜安装图(消防水泵一用一备)…122
旋流防止器·…123
吸水喇叭口…124
案例…125
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说明…127
临时高压湿式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控制原理…135
临时高压湿式室外消火栓系统图示…137
临时高压湿式室内消火栓系统图示(下置式稳压设施)…138
临时高压湿式室内消火栓系统图示(仅设置高位消防水箱)……139
临时高压湿式室内外消火栓合用系统图示…140
临时高压干式室内消火栓系统控制原理…141
临时高压干式室内消火栓系统控制原理(干式报警阀)…142
临时高压干式室内消火栓系统控制原理(雨淋阀、电动阀)…143
临时高压干式室内消火栓系统图示(干式报警阀)…144
临时高压干式室内消火栓系统图示(雨淋阀)…145
临时高压干式室内消火栓系统图示(电磁阀或电动阀)…146
临时高压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原理…147
临时高压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示(下置式稳压设施)…148
临时高压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示(仅设置高位消防水箱)…149
临时高压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原理…150
临时高压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示……151
临时高压雨淋系统控制原理(湿式启动)…152
临时高压雨淋系统控制原理(气压式启动、电动启动)…153
临时高压雨淋系统图示(湿式启动)…154
临时高压雨淋系统图示(气压式启动)…155
临时高压雨淋系统图示(电动启动)…156
临时高压水幕、防护冷却、水喷雾灭火系统控制原理…157
临时高压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原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58
临时高压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原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压力开关)…159
临时高压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60
临时高压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压力开关)……………161
临时高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控制原理…162
临时高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控制原理(自动消防炮、自动射流)…163
临时高压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图示…164
临时高压喷洒型自动射流灭火系统图示………165
临时高压湿式室内消火栓与自动喷水合用系统控制原理………166
临时高压湿式室内消火栓与自动喷水合用系统图示(下置式稳压装置)………167
临时高压湿式室内消火栓与自动喷水合用系统图示(上置式稳压装置)……168
工业厂区或建筑群合用临时高压湿式消防给水系统控制原理………169
工业厂区或建筑群合用临时高压湿式消防给水系统图示………170
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分区供水控制原理………171
减压阀分区临时高压室内消火栓系统图示………172
减压阀分区临时高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图示………173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说明………174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弱电接线图………177
智能末端试水装置及通信模组、主机安装图………179
消防泵性能自动测试装置尺寸图………180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控制柜系统图(一用一备,不含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81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控制柜系统图(一用一备,含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82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控制柜安装图(P≤45kW)………183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控制柜安装图(55≤P≤90kW)………184
物联网消防给水系统专用机组控制柜安装图(110≤P<160kW)………185
技术资料页




22CS05-1智慧集成泵站选用与安装(一)

内容简介:

总说明:

1概述
1,1本图集依据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
1.2为方便给排水工程技术人员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正确地使用智慧集成泵站,编制本图集。
1,3智慧集成泵站包括智慧集成生活给水泵站、智慧集成屋顶给水增压泵站、智慧集成消防稳压泵站和智慧集成预制泵站。
1.4本图集智慧集成泵站具有自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模块智能识别运算;保障数据安全、快捷、高效处理;智能人机互动、语音对话、实时视频图像传输;人员进出权限管理;入侵警告、报警;烟感、温感等环境状态监测报警等功能。
1.5本图集智慧集成泵站具有手动运行和自动运行模式。自动模式可实现无人值守智能运行,具有过载、过流、缺相、短路等保护功能,可以设置多液位启停水泵。作为智慧泵站,通过其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控水泵、电机、能耗、安全、排风、照明灯等设备运转数据并且上传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控、预警报警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决策分析等功能;支持历史数据、报表、分析图表的导出功能,支持数据接口与其他信息化系统数据通讯;支持移动端APP、微信小程序查看并监控泵站;除智慧集成消防稳压泵站不得远程控制水泵运行外,其他泵站可实现远程控制,

2编制依据
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电气控制设备》GB/T3797-2016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

《箱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603-2016
《污水污物潜水电泵》GB/T24674-2021
《罐式叠压给水设备》GB/T24912-2015
《数字集成全变频控制恒压供水设备》GB/T37892-2019
《管网叠压供水设备》GB/T38594-2020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CJ丁/T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C阻CS407:2015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民用与工业建筑中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智慧集成泵站选用与安装。
4材料
4.1壳体
4.1.1储水箱由内水箱板、保温层、外饰板、框架组成。水箱板、外饰板采用一次拉伸成型的不低于S30408不锈钢板材,无十字焊接。
4.1.2设备间由吸音板、保温层、外饰板、框架组成。保温层、外饰板、框架材质同储水箱;吸音板采用铝塑吸音板,其防火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2泵组及管阀
4.2.1本图集智慧集成泵站(除预制泵站外)所用的泵组及配管采用不低于S30408不锈钢材质,管道采用焊接或卡箍连接。
4.2.2本图集智慧集成预制泵站选用的潜水泵采用球墨铸铁材质,并经过电泳内渗透处理工艺。预制泵站所有过流部件均选用S30408不锈钢村质,焊接连接。其余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连接,
4.2.3除特殊注明外,本图集智慧集成泵站的阀件材质与该泵站所用管材保持一致。
4.3保温
环境温度在-5℃~40℃的地区采用50mm厚泡沫橡塑保温;环境温度在-10℃~-5℃的地区采用80mm厚泡沫橡塑保温;环境温度在-40℃~-10℃的地区采用50mm厚泡沫橡塑保温,并配以电加热膜加热或其他保温措施。
5电气
5.1供电电源
5.1.1用户需将电源电缆敷设到泵站的进线端子,其容量应按选用型号的总功率来配置,供电电压为交流220/380V。
5.1.2客户端的配电系统应设置防浪涌保护装置。
5.2控制系统
5,2.1生活给水泵站和屋顶给水增加泵站主电路由变频器、低压断路器及配电线缆等组成.
5.2.2消防稳压泵站和预制泵站主电路由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及配电线缆等组成。
5.2.3采用预制编程的微机实现全自动控制。
5.2.4控制箱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55.

5.3防雷接地
5.3.1集成泵站的四角通过导电金属焊接.。
5.3.2设于屋顶的集成泵站与周围接闪带连接;设于室外的集成泵站利用泵站金属构架作为接闪器;设于室外或埋设于地下的集成泵站需与就近主体建筑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或设置独立的接地装置,
6结构设计
6.1泵站固定
8度及8度以下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单独建造的智慧集成泵站箱体四周应设限位器固定。9度及9度以上抗震设防烈度地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可液化土、软土、不均匀土、有侵蚀性地下水、有高压缩性土层等特殊地区,应按相关规范进行处理。
6.2泵站基础
泵站基础应能满足泵站的承重需求,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并应满足环境类别对混凝土村料的要求,基础需平整.
6.3抗浮计算
6.3.1浮力计算




GB55033-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丨PDF可下载

  • 规范/图集名称:《GB55033-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 实施日期: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 规范/图集分类:轨道交通规范

内容简介

  • 规范/图集名称:《GB55033-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 实施日期: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 规范/图集分类:轨道交通规范

内容简介

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33-2022,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同时废止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和下列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一、《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第1.0.12、1.0.17、1.0.19、1.0.20、1.0.21、3.3.2、4.1.2、4.1.3、4.1.19、4.7.2、4.7.4、4.7.6、6.1.2(4)、7.1.3、7.4.1(1)、7.6.2、8.3.5、9.3.10、9.3.11、9.4.4、10.1.3、11.1.6(1)、11.1.10、13.1.4、13.2.31、14.2.5(5)、14.3.1(4、5)、15.1.6、15.1.7、15.1.23、15.3.26、15.4.1(1)、15.4.2、15.7.15、15.7.16、16.1.13、16.2.11、17.1.3、17.1.9、17.4.9(1、2)、17.4.11(1)、17.4.15(1、7)、18.1.9、19.3.1、19.4.5、20.3.10(2)、21.2.4、21.2.5、21.3.3、21.7.6、22.6.1、22.6.3、23.1.7、23.1.8、24.8.1、25.1.10、25.1.15、25.2.8、26.1.7、26.1.8、27.3.8、27.4.2、27.4.14、28.1.5、28.2.1(1、3)、28.2.3、28.2.5、28.2.9、28.2.11、28.4.1、28.4.2、28.4.7、28.4.22、28.5.1、28.5.5、28.6.1、28.6.5、28.6.6、28.7.1、29.4.17条(款)。

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16第3.1.5条。

三、《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第3.0.3、7.8.6条。

四、《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614-2010第1.0.7、1.0.8、1.0.10、6.1.3、6.3.2、7.5.2、8.1.2、8.1.6、9.3.1、9.4.4、10.2.18、13.1.3、14.1.3条。

五、《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第1.0.3、1.0.4、9.1.2条。

六、《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 50715-2011第4.3.13(1)、4.3.16(2)、5.1.8(2)、5.2.15(4)、5.2.16(4)、5.3.4(4)、5.3.12(3)、5.3.16(2)条(款)。

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GB 50722-2011第3.1.5、6.2.4、6.4.6(3)、8.1.3、8.2.3、10.1.4、18.2.4条(款)。

八、《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第1.0.3、3.1.4、3.2.4、5.2.1条。

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第3.1.1、9.1.1、9.1.5条。

十、《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1151-2016第4.2.1、4.2.3条。

十一、《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牵引系统设计规范》CJJ 167-2012第4.1.2、7.2.1、7.3.10、7.3.11、8.6.3、16.1.7条。

十二、《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CJJ 183-2012第4.1.6、4.4.1条。

十三、《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01-2013第4.3.4、12.3.1、12.3.3条。

十四、《盾构法开仓及气压作业技术规范》CJJ 217-2014第3.0.5、5.1.3条。

十五、《城市轨道交通梯形轨枕轨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266-2017第4.6.11、4.7.1条。

本规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2年7月15日

规范目录

1、总则

2、基本规定

2.1 一般要求
2.2 规划
2.3 杂散电流防护
2.4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2.5 应急设施

3、限界

4、车辆

4.1 一般规定
4.2 车体及内装
4.3 牵引和制动
4.4 车载设备和设施
4.5 安全与应急

5、土木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线路工程
5.3 轨道与路基工程
5.4 车站建筑
5.5 结构工程
5.6 车辆基地与其他设施

6、机电设备系统

6.1 供电系统
6.2 通信系统
6.3 信号系统
6.4 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
6.5 给水、排水与供暖系统
6.6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6.7 综合监控系统
6.8 自动售检票系统
6.9 自动扶梯、电梯系统
6.10 站台屏蔽门系统
6.11 乘客信息系统
6.12 公共安全设施

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33-2022,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同时废止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和下列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一、《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第1.0.12、1.0.17、1.0.19、1.0.20、1.0.21、3.3.2、4.1.2、4.1.3、4.1.19、4.7.2、4.7.4、4.7.6、6.1.2(4)、7.1.3、7.4.1(1)、7.6.2、8.3.5、9.3.10、9.3.11、9.4.4、10.1.3、11.1.6(1)、11.1.10、13.1.4、13.2.31、14.2.5(5)、14.3.1(4、5)、15.1.6、15.1.7、15.1.23、15.3.26、15.4.1(1)、15.4.2、15.7.15、15.7.16、16.1.13、16.2.11、17.1.3、17.1.9、17.4.9(1、2)、17.4.11(1)、17.4.15(1、7)、18.1.9、19.3.1、19.4.5、20.3.10(2)、21.2.4、21.2.5、21.3.3、21.7.6、22.6.1、22.6.3、23.1.7、23.1.8、24.8.1、25.1.10、25.1.15、25.2.8、26.1.7、26.1.8、27.3.8、27.4.2、27.4.14、28.1.5、28.2.1(1、3)、28.2.3、28.2.5、28.2.9、28.2.11、28.4.1、28.4.2、28.4.7、28.4.22、28.5.1、28.5.5、28.6.1、28.6.5、28.6.6、28.7.1、29.4.17条(款)。

二、《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82-2016第3.1.5条。

三、《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第3.0.3、7.8.6条。

四、《跨座式单轨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614-2010第1.0.7、1.0.8、1.0.10、6.1.3、6.3.2、7.5.2、8.1.2、8.1.6、9.3.1、9.4.4、10.2.18、13.1.3、14.1.3条。

五、《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第1.0.3、1.0.4、9.1.2条。

六、《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 50715-2011第4.3.13(1)、4.3.16(2)、5.1.8(2)、5.2.15(4)、5.2.16(4)、5.3.4(4)、5.3.12(3)、5.3.16(2)条(款)。

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GB 50722-2011第3.1.5、6.2.4、6.4.6(3)、8.1.3、8.2.3、10.1.4、18.2.4条(款)。

八、《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第1.0.3、3.1.4、3.2.4、5.2.1条。

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第3.1.1、9.1.1、9.1.5条。

十、《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1151-2016第4.2.1、4.2.3条。

十一、《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牵引系统设计规范》CJJ 167-2012第4.1.2、7.2.1、7.3.10、7.3.11、8.6.3、16.1.7条。

十二、《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CJJ 183-2012第4.1.6、4.4.1条。

十三、《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01-2013第4.3.4、12.3.1、12.3.3条。

十四、《盾构法开仓及气压作业技术规范》CJJ 217-2014第3.0.5、5.1.3条。

十五、《城市轨道交通梯形轨枕轨道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266-2017第4.6.11、4.7.1条。

本规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2年7月15日

规范目录

1、总则

2、基本规定

2.1 一般要求
2.2 规划
2.3 杂散电流防护
2.4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2.5 应急设施

3、限界

4、车辆

4.1 一般规定
4.2 车体及内装
4.3 牵引和制动
4.4 车载设备和设施
4.5 安全与应急

5、土木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线路工程
5.3 轨道与路基工程
5.4 车站建筑
5.5 结构工程
5.6 车辆基地与其他设施

6、机电设备系统

6.1 供电系统
6.2 通信系统
6.3 信号系统
6.4 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
6.5 给水、排水与供暖系统
6.6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6.7 综合监控系统
6.8 自动售检票系统
6.9 自动扶梯、电梯系统
6.10 站台屏蔽门系统
6.11 乘客信息系统
6.12 公共安全设施




16D303-2 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

  • 规范/图集名称:《16D303-2 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
  • 实施日期:2016年9月1日
  • 被替标准号:10D303-2

内容简介

本图集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3/N/PE~220/380V 50Hz系统内常用风机的控制。

本图集在10D303-2《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基础上,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修编了消防风机的控制电路图,增加了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CPS)在消防风机上的应用,取消了消防联动控制器无源触点控制消防风机的控制方案,增加了平时和事故兼用风机直接启动控制电路图等。

本次图集修编消防风机控制电路图变化很大,明确了现场手动、消防联动控制器自动和手动盘手动控制各自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图集的编制为设计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人员可根据工程情况直接选用。

规范目录

目录 1
编制说明 3
风机控制方案选择表 7
排烟(加压送风)风机电路图
排烟(加压送风)风机电路图XKY(J) F-1 13
排烟(加压送风)风机电路图XKY(J) F-2 15
排烟(加压送风)风机电路图XKY(J) F-3 17
排烟(加压送风)风机电路图XKY(J) F-4 19
消防兼平时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
消防兼平时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DF-1 21
消防兼平时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DF-2 23
消防兼平时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DF-3 25
消防兼平时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DF-4 27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1 29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2 31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3 33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4 35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5 37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6 39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7 41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XF-8 43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1 45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2 47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3 49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4 51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5 53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6 55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7 57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8 59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9 61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10 63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ll 65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12 67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13 69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14 71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15 73
平时用双速风机电路图XKSF-16 75
平时用单速风机电路图
平时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TF-1 77
平时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TF-2 79
平时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TF-3 81
平时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TF-4 83
平时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TF-5 85
平时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TF-6 87
平时兼事故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
平时兼事故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GF-1 89
平时兼事故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GF-2 91
平时兼事故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GF-3 93
平时兼事故两用单速风机电路图XKGF-4 95
射流风机连锁排风机电路图
射流风机连锁排风机电路图XKLF-1 97
射流风机连锁排风机电路图XKLF-2 99
射流风机连锁排风机电路图XKLF-3 101
射流风机连锁排风机电路图XKLF-4 103
控制箱
控制箱示意图 105
明装按钮箱做法示意图

下载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JTG F80/2-2018及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PDF下载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机电工程JTG F80/2-2018及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PDF下载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简称新标准)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做好公路工程验收与新标准的衔接过渡,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执行时间 2018年5月1日起开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的项目按照新标准执行。此前已开展施工招标的项目,可按招标文件或合同约定,执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简称原标准),也可重新约定执行新标准。

二、关于交工验收质量评定 执行新标准的工程项目,在各分项工程评定合格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工程交工验收质量评定。 (一)分部工程。采用以检查项目合格率为基础、加权平均计算的评分法,满分为100分,存在外观缺陷或资料不全等问题时应予扣分。 检查项目为分部工程中所有分项工程的实测项,其中关键检查项目权值为2,一般检查项目权值为1。分部工程计算示例详见附件1。 分部工程评分=分部工程实测得分-外观缺陷扣分-资料扣分 外观缺陷扣分:工程外观质量应符合新标准要求,外观质量存在问题时应予扣分,外观检查内容及扣分标准参照《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简称《实施细则》)所附《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执行,累计扣分不超过15分。 资料扣分:按照新标准第3.2.7规定,对质量保证资料进行检查,资料不符合真实、准确、齐全、完整的要求时应予扣分,新标准3.2.7中每项内容对应扣分不超过3分,累计扣分不超过10分。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的,不予检验和评定,应进行整改。 (二)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评分由相应分部工程评分和分部工程权值加权平均计算,各分部工程权值见附件2和附件3。(三)合同段。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时,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单位依据新标准对各合同段的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合同段评分由单位工程评分和投资额加权平均计算。 (四)工程项目。 工程各合同段交工验收结束后,项目法人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质量评定,由合同段评分和合同段投资额加权平均计算。 单位工程、合同段投资额原则上使用结算价,当结算价暂时无法确定时,可使用招标合同价,但各合同段均应统一。     

三、关于质量要求 加强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管控,工程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以及混合料配合比、成品、半成品,均应符合技术标准规定和设计文件要求。土建工程关键检查项目的合格率不得低于95%,一般检查项目的合格率不得低于80%,有规定极值或限制缺陷的检查项目,任一单个检测结果不得突破规定极值或限制缺陷,否则评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工程应返工整改处理,直至合格,其质量检验原始资料应作为工程档案组成部分存档备查。 执行新标准的公路建设项目除符合新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其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建设项目质量评定合格标准应同时满足《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实施细则》的规定。 下一步,部将研究修订《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和实施细则。请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好新、老标准衔接,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8年10月31日




【同辰原创】施工图常见痛点分析及审查细则

随着地产行业利润持续降低,项目开发过程中降低供应商的采购费用和提高周转率成为主要措施,用以提高项目利润。在此背景下,设计周期短、设计院任务重,随之产生的专业间沟通不足、跨专业校对缺失等问题比比皆是,同时一些一线的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对非本专业设计概念不清晰也日益凸显。上述“行业痛点”为后期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变更、安全质量等埋下了隐患,给开发企业带来较大的盈利风险。

 

那么,如何解决?

 

本文以“设计缺陷类、设计交圈类、成本控制类和错漏碰缺类”四个方面的质量审查控制为根本,并通过“组建内部审核团队、精细化审图、BIM设计、优化设计、综合图设计”五种措施从源头解决盈利风险问题。
设计缺陷类
# TONSEN ARCHITECTURE #

此类问题对成本影响并不大,但易造成客户投诉,影响开发商声誉。

设计交圈类
# TONSEN ARCHITECTURE #

各专业设计师之间沟通不足,导致各专业图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易造成项目施工时产生变更、拆改,对造价有较大的影响。

成本控制类
# TONSEN ARCHITECTURE #

时间紧、任务重,设计过程中不会进行多方案的成本对比,不能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同时有一些经验不足的设计师,设计偏于保守,无形中增加了开发成本。

错漏碰缺类
# TONSEN ARCHITECTURE #

除了以上分类问题,还会存在违反国家规范、不满足建设单位的集团标准、施工困难、图面表达等一些问题。对施工、验收都带来了风险,也会导致施工周期延长等一系列的问题。

由此可见保证图纸质量是项目开发重要的环节,目前采用提高图纸质量的建议:

01、组建内部审核团队

本方式适用于开发商项目数量多、内部人员多,对项目可以全过程的跟进,有效避免公司标准类的问题。

02、精细化审图

一个成熟的精细化审图公司可以从设计、工程、成本、营销、物业角度对土建施工图纸进行全视角的严格审查。内容应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方案一致性、施工图纸内容遗漏、设计错误、设计缺陷、违反国家规范、建设单位集团标准、成本敏感点、客户敏感点、跨专业交圈的错漏碰缺等问题,提出审查意见并提供解决方案,同时监督设计院对图纸的修改情况。对于甲方既省心又能很好的保证图纸质量。

03、BIM设计

本方式适用于机电管线比较复杂的公建项目或住宅项目地下室施工图,BIM设计可以三维形式复核各专业碰撞、交圈不一致的问题。对机电管综有很好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项目的品质。

04、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适用于所有的项目,建筑项目的周期缩短给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施工图在建筑周期缩短的影响下使其周密性下降,单纯的利用设计图进行施工图设计容易导致对建筑成本和施工难易程度的考量不足,而影响施工进程。优化设计是从经济型、实用性、施工便捷性、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精细化考虑,同时在基础层面抛弃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从多种方案设计比选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

05、综合图设计

本方式适用于精装修交付项目,综合图是按集合设计理念,统筹建筑、结构、机电、精装修及部分二次深化图纸。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对原施工图进行叠图审查、优化设计(一二次墙体、机电管线安装优化及套管预埋),从而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对二次构件准确预埋,避免无效拆改。

虽然大部分项目施工图都有进行施工图图审,但是也仅解决了图纸中规范类问题,针对图纸中存在错漏碰缺、设计交圈、设计缺陷类问题却无法避免。项目施工时因图纸存在这些各种类型的问题,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变更、拆改、成本浪费、延误工期等情况,甚至导致一系列的不利问题。由此可见图纸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项目避免设计变更和质量安全隐患,还可以降低无效成本,真正达到高周转,利润最大化。
▌作者:同辰建筑 审图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分析总结,仅供参考
▌来源:同辰建筑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DB/11-693-2017 建设工程临建房屋技术标准

  • 规范/图集名称:《DB/11-693-2017 建设工程临建房屋技术标准
  • 实施日期:2017年10月1日
  • 被替标准号:新编规范

内容简介

1.0.1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建设工程临建房屋的管理,贯彻执行节能环保要求,规范临建房屋的现场平面布置、消防安全和绿色施工要求,使其设计、制作、安装、使用与拆除达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特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临建房屋的设计、制作、安装、使用及拆除。

1.0.3 建设工程临建房屋设计和施工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宜使用绿色、环保、节能的产品。

1.0.4 建设工程临建房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目录

1 总则………………………………………… 10
2 术语………………………………………… 11
3 设计要求…………………………………….. 13
3.1 一般规定…………………………………. 13
3.2 建筑设计…………………………………. 15
3.3 结构设计…………………………………. 17
3.4 机电设计…………………………………. 18
3.5 材料要求…………………………………. 19
4 制作要求…………………………………….. 22
4.1 一般规定…………………………………. 22
4.2 制作加工…………………………………. 22
5 平面布局…………………………………….. 25
5.1 一般规定…………………………………. 25
5.2 防火间距…………………………………. 25
5.3 消防车道…………………………………. 26
6 安装、验收与使用要求…………………………… 28
6.1 一般规定…………………………………. 28
6.2 安装要求…………………………………. 28
6.3 检查与验收……………………………….. 29
6.4 使用安全要求……………………………… 29
7 拆除、运输、维修及保管………………………….. 30
7.1 一般规定…………………………………. 30
7.2 拆除 ……………………………………. 30
7.3 堆放 ……………………………………. 31
7.4 运输、维修及保管………………………….. 31
8 绿色施工要求………………………………….. 32
8.1 一般规定…………………………………. 32
8.2 绿色生产及施工……………………………. 32
附录A 临建房屋工程安装质量检查验收表………………. 34
附录B 临建房屋拆除检查表…………………………. 35
本标准用词说明………………………………….. 36
引用标准名录……………………………………. 37
条文说明……………………………………….. 39




GB51213-2017 煤炭矿井通信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 规范/图集名称:《GB51213-2017 煤炭矿井通信设计规范
  • 实施日期:2017年7月1日
  • 被替标准号:新编规范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0.09Mt/a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煤炭矿井通信系统的设计。

规范目录

1 总 则
2 术 语
3 行政通信
4 调度通信
5 其他通信
6 通信传输设备及线路
7 通信机房
8 供电、防雷与接地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强制性条文

4.0.1 矿井必须装备有线调度通信系统。
4.0.11 矿井有线调度电话交换机系统的矿用通信电缆在进入井下及地面爆炸性环境之前,必须安装电话安全耦合器。
4.0.13 采掘工作面、井下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井下紧急避险设备、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主要机电设备硐石、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采区和水平最高点、炸药库值班室、主副井绞车房、地面变电所、压风机房、地面通风机房和瓦斯抽放泵站等地点,必须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有线调度电话。
4.0.14 矿井救护队、消防站必须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有线调度电话,并应配有地面无线对讲系统。
4.0.15 矿井有关生产环节之间设置有线直通电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掘工作面及与其直接联系的环节之间应设置直通电话;
2 防火灌浆站与灌浆地点之间应设置直通电话;
3 罐笼提升系统的井底、井口、提升机房之间应设置直通电话;
4 箕斗提升系统的装载点、卸载点、提升机房之间应设置直通电话;
5 升降人员的斜井或斜巷提升系统的车场与提升机房之间应设置直通电话;
4.0.17 矿井地面主变电所至上一级变电所应设置专用的电力通信设施。
6.0.1 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电缆必须专用。
6.0.2 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本质安全电话机至调度交换机电话安全耦合器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矿用通信电缆直接连接;
2 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3 严禁电话机就地供电;
4 严禁经有源中继器接调度交换机。




如何将Revit卫生器具连接到管道?Revit MEP中家用冷热水和卫生设备管道在平面上的显示问题

    RevitMEP中家用冷热水和卫生设备管道在平面上的显示问题

    【第094期,文/胡林】

    问题:在MEP中家用冷热水和卫生设备管道在3D图中可以看到,平面上怎么显示出来呢?

    我们在画图时,用到管道画图,可是由于实际需要对系统划分比较明细,当画循环供回水时,平面图上都正常显示,但画家用冷热水或卫生设备管道时就总会提示下面的报错对话框:

    在可见性里模型类别人所有可见性都构上一样无效.原因是软件本身是要求家用冷热水和卫生设备系统在平面不可见的,如果想见就得设置过滤器,打开可见性设置里的过滤器,把相应的勾上就好了,如图:

    如果没有出现上面的两个名称选项可添加过虑器,设置如下图:

    Revit作为国内知名BIM软件培训交流平台,几十万Revit软件爱好者和你一起学习Revit,不仅仅为广大用户提供相关BIM软件下载与相关行业资讯,同时也有部分网络培训与在线培训,欢迎广大用户咨询。

    网校包含各类BIM课程320余套,各类学习资源270余种,是目前国内BIM类网校中课程最有深度、涵盖性最广、资源最为齐全的网校。网校课程包含Revit、Dynamo、Lumion、Navisworks、Civil 3D等几十种BIM相关软件的教学课程,专业涵盖土建、机电、装饰、市政、后期、开发等多个领域。

    需要更多BIM考试教程或BIM视频教程,可以咨询客服获得更多免费Revit教学视频

  BIM培训网校课程目录

  Revit零基础培训教程

  BIM项目实战训练营




CJJ/T314-202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标准丨PDF版本,可下载

  • 规范/图集名称:《CJJ/T314-202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标准》
  • 实施日期:2022年8月1日
  • 被替标准号:GB/T18915.2-2003
  • 规范/图集分类:轨道交通规范、设计规范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120km/h~160km/h,采用钢轮钢轨制式的新建、改建、扩建并服务与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客运交通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

规范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运行组织

5、车辆

5.1 一般规定
5.2安全设施

6、限界

6.1 一般固定
6.2 指定限界的基本参数
6.3 区间建筑限界
6.4 车站建筑限界
6.5 车辆基地限界
6.6 曲线底端建筑限界加宽

7、 线路

7.1 线路平面
7.2 线路纵断面

8、轨道

9、土建工程

9.1 车站建筑
9.2 路基
9.3 高架结构
9.4 地下结构
9.5 工程防水

10、机电工程

10.1 隧道通风及空气压力控制
10.2 给水、排水
10.3 供电
10.4 通信
10.5 信号
10.6 自动售检票
10.7 综合监控
10.8 火灾自动报警
10.9 环境与设备监控
10.10 乘客信息
10.11 门禁
10.12 屏蔽门
10.13 控制中心

11、车辆基地

11.1 一般规定
11.2 检修工艺

12、防灾

13、环境保护

13.1 一般规定
13.2 生态环境保护
13.3 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
13.4 废水、污水、废气污染防治
13.5 其他




电磁阀常识与拆解

“电磁阀”从字面意思可做以下理解:

阀:就是开关。打开或者关断;

电磁:说明是通过电磁铁来控制这个开关。

所以电磁阀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的,用于改变流体方向的开关。

电磁阀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

液压运用:机械装置一般都由液压缸控制,而液压缸则是由电磁阀通过液压流动方向来控制的。

气动运用:自动化设备的汽缸的运动,气动阀的开断是由电磁阀控制气体的流向来完成。

电磁阀类型:

、电磁阀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讯号控制压缩空气的开关流向及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执行元件的线性及回转动作。

、按电源控制方式有直流24V(DC)与交流220V(AC)两种。

、按控制型式分有单电控电磁阀与双电控电磁阀。

、要了解电磁阀的工作原理,首先要先知道什么是位,什么是通,从而看懂电磁阀的符号及分析其原理。

、位就是有几个工作位, 通就是有几个通口。

辨认电磁阀:

有几个“框”,就是“几位”;

每个“框”的上下两条边上由几个“交点”,就是“几通”。

电磁阀图形符号与结构:

、单电控二位三通:

、单电控一位两通:

、单电控两位五通:

、双电控两位五通:

按通口数分类:

换向阀的切换通口包括入口、出口和排气口。通常根据使用目的选择换向 阀的通口数。

按位置数分类:

换向阀的切换状态称为“位置”,有几个切换位置就称为几位阀。

二位三通电磁阀:

气路(或液路):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出气孔(提供给目标设备气源)、1个排气孔(一般安装一个消声器)。

在电气:两位三通电磁阀一般为单电控(即单线圈) 。两位三通电磁阀分为常闭型和常开型两种。

常闭型原理:线圈通电,气路接通,线圈断电,气路就会断开,相当于“点动”。

常开型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断开,线圈断电,气路就会接通,这也是“点动”。

电磁阀(常断型)结构的简单剖面图及工作原理

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力,阀芯受到电磁力作用向上移动,密封垫抬起,使1、2接通,2、3断开,阀处于进气状态,可以控制气缸动作。

当断电时,阀芯靠弹簧力的作用恢复原状,即1、2断,2、3通,阀处于排气状态。

单电控二位三通电磁阀(识图):

单电控工作原理为断电后,恢复原来位置:

(1)因其有左右两个工作位。左边为原始位置,右边为供电位,有P、A、R三个通口,因此叫单电控二位三通电磁阀。

(2)当供电位未供电时,就使用原始位工作,就是说A口与R口是相通的,而P口关闭,当供电位供电时,P口与A口接通,而R口关闭。

(3)单电控二位三通电磁阀据控制电源方式不同的主要控制单动气缸。

二位五通电磁阀结构原理:

气路上: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正动作出气孔和1个反动作出气孔(分别提供给目标设备的一正一反动作的气源)、1个正动作排气孔和1个反动作排气孔(安装消声器)。

两位五通电磁阀一般为双电控(即双线圈)。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正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正动作线圈断电后正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反动作线圈通电为止。给反动作线圈通电,则反动作气路接通(反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反动作线圈断电后反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正动作线圈通电为止。这相当于“自锁”。

五通直动式电磁阀(常断型)结构的简单剖面图及工作原理。起始状态,1,2进气﹔4,5排气﹔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力,使先导阀动作,压缩空气通过气路进入阀先导活塞使活塞启动,在活塞中间,密封圆面打开通道,1,4进气,2,3排气﹔当断电时,先导阀在弹簧作用下复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双电控两位五通电磁阀(识图) :

双电控为哪一边供电时,则回到供电一边位置,不供电时,便保持断电前的位置。

、因其有两个工作位,左边供电位,右边供电位有P、A、B、R1、R2五个通口,因些就双电控二位五通电磁阀。

、当左边供电位供电时,P口与A口相通,B口与R2相通,而R1口关闭。当右边供电位供电时,P口与B口相通,A口与R1口相通而R2口关闭。当左右两边都不供电时,便保持断电前的工作位。

、双电控二位五通电磁阀,主要控制双动气缸,据控制电源方式不同,其使用场合不同。

如何操作电磁阀:

在调试我们常常会做一些汽缸单动。可以通过点电磁阀来实现汽缸单动。点击图中红圈位置即可。

气动三联件的组成:

气动三联件是在气动控制系统的入口所必须的器件。它的组成是由过滤器、减 压阀、油雾器三位一体。

过滤器的作用是将压缩空气里的杂质,油污,水份等过滤掉,存放在过滤器里,达到使压缩空气干燥,清洁的目的。过滤器应定期排污。

过滤器工作原理:压缩空气进入过滤器内部后,因导流板的导向,产生了强烈的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压缩空气中混有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和液态水滴等被甩到滤杯内表面上,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沉降至底部,然后,经过这样预净化的压缩空气通过滤芯流出。为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滤杯中每天都应该是空的。

减压阀的作用是用来调整压缩空气压力的。

减压阀调整到合适的压力后,应将锁定装置锁定,避免误操作。

气动自动化控制技术:

电气(电磁线圈):

二通电磁阀结构图:

故障分析处理方法〔弹性密封型电磁阀实例〕

电磁阀的故障将直接影响到切换阀和调节阀的动作,常见的故障有电磁阀不动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排查:

(1)电磁阀线圈烧坏,可拆下电磁阀的接线,用万用表测量,如果开路,则电磁阀线圈烧坏。

原因有线圈受潮,引起绝缘不好而漏磁,造成线圈内电流过大而烧毁,因此要防止雨水进入电磁阀。此外,弹簧过硬,反作用力过大,线圈匝数太少,吸力不够也可使得线圈烧毁。紧急处理时,可将线圈上的手动按钮由正常工作时的“0”位打到“1”位,使得阀打开。

(2)电磁阀卡住。电磁阀的滑阀套与阀芯的配合间隙很小(小于0.008mm),一般都是单件装配,当有机械杂质带入或润滑油太少时,很容易卡住。处理方法可用钢丝从头部小孔捅入,使其弹回。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要将电磁阀拆下,取出阀芯及阀芯套,用CCI4清洗,使得阀芯在阀套内动作灵活。拆卸时应注意各部件的装配顺序及外部接线位置,以便重新装配及接线正确,还要检查油雾器喷油孔是否堵塞,润滑油是否足够。

(3)漏气。漏气会造成空气压力不足,使得强制阀的启闭困难,原因是密封垫片损坏或滑阀磨损而造成几个空腔窜气。在处理切换系统的电磁阀故障时,应选择适当的时机,等该电磁阀处于失电时进行处理,若在一个切换间隙内处理不完,可将切换系统暂停,从容处理。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 上册及下册(第四版第38次印刷)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 (第四版第38次印刷),文章右上角下载。

本书是在《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最新标准、规范,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进行大幅更新和扩充,涵盖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并更名《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本书共分17章,分别为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供配电系统,变(配)电站(附柴油发电机房),短路电流计算,高压电器及开关设备的选择,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变电站二次回路,导体选择,线路敷设,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和低压电器选择,常用用电设备配电,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建筑物防雷,接地,电气安全,节能和常用资料。
本手册是工业与民用项目供配电设计的必备工具书,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的指定参考书;电气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人员的常用资料,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气工程师的首要工具就是一套得心应手的设计于册。有鉴于此,我国国内九家知名设计院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发起,并联合编写了这本手册。
33 年来,本手册受到全国各工业和民用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安装单位、运行维护单位等广大电气工程师,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厚爱,成为电气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之一,承蒙业界同仁在专业文献中广泛引用,并跻身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的依据;仅第二版就印刷 22 次之多,为实用技术工具书所罕见。
第三版问世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技术进步显著,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相继修订,诸多电工产品标准更新,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此外,同行们也不断给我们送来宝贵意见并提出增加内容的期盼。因此,我们于 2010 年初在九家设计院领导的支持下,组织以资深设计师为骨干的数十名老中青结合的编写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推出《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刊,奉献给广大新老读者。
第四版紧扣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内容主要有以下大幅扩充和更新:
(1 )扩展电压范围:从第三版的 35kV 及以下扩大到 llOkV 及以下,并补充部分 20kV 660V 的内容。
(2 )增加供配电系统节能内容:包括能源评估,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动机、照明和配电线路节能,再生能源应用及能效管理系统。
(3 )全面贯彻最新标准、规范:包括工程建设规范系列、 IEC 转化标准系列、有关行业标准等。同时对各标准之间不协调的个别内容,以[编者按]的方式进行评述
(4 )紧密跟踪 IEC 的最新动态:凡是国标中涉及 IEC 标准的内容,均按最新版本更新或提示,并适当超前收入一些技术文件。
(5 )改进计算方法和表达方式:如单位指标法和利用系数法的改进;按不同要求计算并联电容补偿容量及高、低压补偿装置的选择; IEC 短路电流计算法的推出和动、热稳定校验也给出相应公式;电动机启动时电压暂降计算的订正,给出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 16A 、大于16A 且不大于 75A 、大于 75A 用电设备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微机继电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采用,中性导体 CN )及保护接地中性导体 CPEN )的截面选择及按最新国标编制了线缆的载流量;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选型,导线力学计算及杆塔型式;增加带选择性的断路器 CSMCB)、电弧故障保护电器 CAFDD)、静态转换开关电器 CSTS)、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CRCD )、剩余电流监视器 CRCM )、绝缘监测器CIMD)和绝缘故障定位系统 CIFL )等保护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选择及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器选择;增加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设备 CCPS)及控制回路要求;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及接触电压限值,补全 IEC 涉及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增加接地极电化学腐蚀产生机理及防护措施;增加外界影响、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CIK 代码)等表格;配套计算软件的优化等。

资源简介/截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气工程师的首要工具就是一套得心应手的设计手册。有鉴于此,我国国内九家知名设计院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起,并联合编写了这本手册。
33年来,本手册受到全国各工业和民用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安装单位、运行维护单位等广大电气工程师,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厚爱,成为电气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之一,承蒙业界同仁在专业文献中广泛引用,并跻身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的依据;仅第三版就印刷22次之多,为实用技术工具书所罕见。
第三版问世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技术进步显著,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相继修订,诸多电工产品标准更新,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此外,同行们也不断给我们送来宝贵意见并提出增加内容的期盼。因此,我们于2010年初在九家设计院领导的支持下,组织以资深设计师为骨干的数十名老中青结合的编写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推出《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奉献给广大新老读者。
第四版紧扣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内容主要有以下大幅扩充和更新:
(1)扩展电压范围:从第三版的35kV及以下扩大到110kV及以下,并补充部分20kV和660V的内容。
(2)增加供配电系统节能内容:包括能源评估,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动机、照明和配电线路节能,再生能源应用及能效管理系统。
(3)全面贯彻最新标准、规范:包括工程建设规范系列、EC转化标准系列、有关行业标准等。同时对各标准之间不协调的个别内容,以[编者按]的方式进行评述,供读者参照。
(4)紧密跟踪IEC的最新动态:凡是国标中涉及IEC标准的内容,均按最新版本更新或提示,并适当超前收人一些技术文件。
(5)改进计算方法和表达方式:如单位指标法和利用系数法的改进;按不同要求计算并联电容补偿容量及高、低压补偿装置的选择;EC短路电流计算法的推出和动、热稳定校验也给出相应公式;电动机启动时电压暂降计算的订正,给出每相输人电流不大于16A、大于16A且不大于75A、大于75A用电设备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微机继电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采用,中性导体(N)及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的截面选择及按最新国标编制了线缆的载流量;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选型,导线力学计算及杆塔型式;增加带选择性的断路器(SMCB)、电弧故障保护电器(AFDD)、静态转换开关电器(STS)、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剩余电流监视器(RCM)、绝缘监测器(IMD)和绝缘故障定位系统(IFL)等保护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选择及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器选择;增加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设备(CPS)及控制回路要求;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及接触电压限值,补全E涉及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增加接地极电化学腐蚀产生机理及防护措施;增加外界影响、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等表格;配套计算软件的优化等。
第四版继承并发扬了前三版的优良传统和严谨作风。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深人与普及兼顾,工业与民用并重;力求理论依据充分,技术概念清晰,运用标准准确,计算方法可靠,数据、图表翔实。愿集数十位编者的智慧和艰辛,换得广大同行的方便和适用。
编写组向徐永根等为本手册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前三版编写人员,以及给予指导的资深专家王厚余等表示敬意;向积极提供资料的谢炜等同行表示感谢。编写组逯霞为保证手册顺利完成,进行了大量组织、协调、联络工作。·向支持编写工作和提供产品技术数据的下列企业表示衷心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天津市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http:/zlfl.byf.com/)
广州汉光电气有限公司(http://www.gz-hoko.com/)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http:/www.riyue.com.cn/)
中航工业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baoshengcable.com/)
明珠电气有限公司(http://www.py-pearl.com/)
浙江中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kbO.cn/)
欧宝电气(深圳)有限公司(http://www.obo.com.cn/)
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http://www.wgats.com/)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http:/www.schneider-electric.cn/)
ABB(中国)有限公司(http:/new.abb.com/cn)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jcsepi.com/)
苏州华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http://www.suzhouhuatong.com/)
法泰电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fatai.com/)
罗格朗低压电器(无锡)有限公司(http:/www.legrand.com.cn/)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http://www.siemens.com/entry/cn/zh/)
上海快鹿电线电缆有限公司(http:/www,kuailucable.com/)
海鸿电气有限公司(http:/www.gdhaihong.com/)
上海瑞奇电气设备有限公司(http://www,ruiq.cn/)
上海樟祥电器成套有限公司(http://www.zhangxiangdianqi.com/)
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http://www.bochao.com.cn/)
国际铜业协会(中国)(http://www.cncopper.org/)
珠海光乐电力母线槽有限公司(http:/www.gl-mc.cn/)
限于主观和客观条件,虽编者竭诚尽力,亦难免存有不妥之处,期望广大读者斧正。

图书PDF书签索引目录:

第四版前言 8
第一版前言 10
第二版前言 11
第三版前言 13
目录 15
正文 38
11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和低压电器选择 38
11.1 低压电器选择的基本要求 38
11.1.1 概述 38
11.1.2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 38
11.1.3 按保护选择性选择 39
11.1.4 按短路条件选择 39
11.1.5 按使用环境条件选择 40
11.2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44
11.2.1 概述 44
11.2.2 过负荷保护 45
11.2.3 短路保护 46
11.2.4 故障情况下的自动切断电源 50
11.3 断路器的选择 55
11.3.1 交流断路器(ACB、MCCB) 55
11.3.2 微型断路器(MCB) 62
11.3.3 常用低压断路器的技术参数 63
11.3.4 直流断路器 66
11.3.5 带选择性的断路器(SMCB) 67
11.3.6 电弧故障保护电器(AFDD) 68
11.3.7 断路器额定电流及脱扣器整定电流的选择 70
11.3.8 照明线路保护用低压断路器的过电流脱扣器整定 71
11.3.9 按短路电流校验低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72
11.3.10 断路器在400Hz系统中的选用 72
11.3.11 环境温度对断路器的影响 73
11.4 转换开关电器选择 73
11.4.1 机电转换开关电器(TSE) 73
11.4.2 静态转换开关电器(STS) 76
11.5 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78
11.5.1 概述 78
11.5.2 分类 79
11.5.3 正常负荷特性 80
11.5.4 短路特性 80
11.5.5 选用 80
11.6 熔断器 82
11.6.1 概述 82
11.6.2 性能 84
11.6.3 专职人员使用的熔断器 86
11.6.4 非专职人员使用的熔断器 90
11.6.5 太阳能光伏系统保护用熔断器 92
11.6.6 半导体设备保护用熔断器 92
11.6.7 熔断器的选择应用 93
11.7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 94
11.7.1 概述 94
11.7.2 分类 95
11.7.3 特征参数 95
11.7.4 动作特性 98
11.7.5 附加要求 100
11.7.6 选择性 100
11.7.7 避免RCD误动作 101
11.7.8 剩余电流监视器(RCM) 102
11.8 绝缘监控装置(IMD)和绝缘故障定位系统(IFLS) 103
11.8.1 概述 103
11.8.2 IMD与RCM的区别 103
11.8.3 IMD性能要求 103
11.8.4 医疗IMD 104
11.8.5 绝缘故障定位系统(IFLS) 104
11.9 保护电器级间的选择性 105
11.9.1 选择性动作的意义和要求 105
11.9.2 熔断器与熔断器的级间配合 105
11.9.3 上级熔断器与下级非选择型断路器的级间配合 106
11.9.4 上级非选择型断路器与下级熔断器的级间配合 106
11.9.5 非选择型断路器与非选择型断路器的级间配合 106
11.9.6 选择型断路器与非选择型断路器的级间配合 106
11.9.7 选择型断路器与熔断器的级间配合 107
11.9.8 上级带接地故障保护的断路器 107
11.9.9 区域选择性联锁 107
11.10 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启动器 108
11.10.1 概述 108
11.10.2 使用类别和接通分断能力 108
11.10.3 接触器的动作条件 111
11.10.4 接触器选择要点 111
11.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选择 112
11.11.1 特性 112
11.11.2 性能要求 113
11.11.3 成套动力开关和控制设备(PSC-ASSEMBLY) 114
11.11.4 一般人员操作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DBO) 116
11.11.5 建筑工地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ACS) 117
11.11.6 公用电网动力配电成套设备(PENDA) 118
11.11.7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选择 119
11.12 爆炸危险环境的低压电器设备选择 124
11.12.1 概述 124
11.12.2 爆炸性气体环境 125
11.12.3 爆炸性粉尘环境 135
11.12.4 爆炸性环境电气设备选择 137
11.12.5 爆炸性环境电气设备配电设计与安装 144
11.12.6 爆炸性环境电气线路的设计 145
11.12.7 爆炸性环境接地设计 146
11.12.8 防爆产品标识举例 147
11.13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器选择 148
11.13.1 火灾危险物质和火灾危险环境 148
11.13.2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设计要求 149
11.13.3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择 150
11.13.4 火灾危险环境的照明灯具选择 150
11.13.5 火灾危险环境的配电线路 151
12 常用用电设备配电 152
12.1 电动机 152
12.1.1 电动机的选择和常用参数 152
12.1.2 电动机主回路接线 158
12.1.3 电动机的启动方式 160
12.1.4 隔离电器的选择 169
12.1.5 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选择 170
12.1.6 过负荷和断相保护电器的选择 173
12.1.7 启动控制电器的选择 177
12.1.8 交流电动机的低电压保护 180
12.1.9 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设备(CPS) 181
12.1.10 导线和电缆的选择 184
12.1.11 交流电动机的控制回路 185
12.1.12 常用电动机启动、保护电器及导线选择表 192
12.2 起重机 211
12.2.1 起重机的供电 211
12.2.2 起重机的配电方式 211
12.2.3 计算电流和尖峰电流 213
12.2.4 开关和熔断器的选择 215
12.2.5 导体选择 215
12.2.6 滑触线的安装要点 220
12.2.7 常用起重机开关及导线、滑触线选择 221
12.3 电梯和自动扶梯 230
12.3.1 电梯和自动扶梯的供配电方式 230
12.3.2 电梯的电力拖动和控制方式 230
12.3.3 电梯功率的估算 231
12.3.4 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计算电流 231
12.3.5 电梯和自动扶梯电源开关、熔断体和导线选择 232
12.3.6 电梯井道和机房的配线 232
12.3.7 电梯的接地和等电位联结 232
12.3.8 常用电梯和自动扶梯的电源开关、熔体和导线的选择 232
12.4 电焊机 244
12.4.1 电焊机的配电方式 244
12.4.2 电焊机隔离开关电器和保护电器的装设 244
12.4.3 电焊机保护元件的选择 244
12.4.4 电焊机电源线的选择 245
12.4.5 常用电焊机开关、熔断器及导线选择 245
12.5 电阻炉 254
12.5.1 电阻炉的计算电流 254
12.5.2 电阻炉的隔离和保护 254
12.5.3 电阻炉的控制和联锁 254
12.5.4 电器安装和布线要求 254
12.5.5 常用电阻炉配线图表 255
12.6 整流器 262
12.6.1 整流器的选择 262
12.6.2 整流器交流输入电流的计算 263
12.6.3 常用整流器熔断体和导线的选择 264
12.7 工业探伤设备及医用射线设备 268
12.7.1 工业探伤设备 268
12.7.2 医用X射线机 270
12.8 断续和短时工作制用电设备及其导线的载流量 272
12.8.1 断续工作和短时工作制用电设备 272
12.8.2 导线和电缆在断续负载和短时负载下的允许载流量 273
13 交流电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建筑物防雷 283
13.1 高压电气装置过电压概述 283
13.1.1 作用于电气装置绝缘上的电压 283
13.1.2 过电压与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关系 284
13.1.3 内部过电压标么值的基准电压 284
13.1.4 系统最高电压的范围划分 285
13.1.5 雷电活动强度分区 285
13.2 高压电气装置的内过电压防护 286
13.2.1 暂时过电压防护 286
13.2.2 操作过电压防护 288
13.2.3 特快速瞬态过电压(VFTO)防护 290
13.3 高压电气装置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290
13.3.1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 290
13.3.2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 295
13.3.3 配电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299
13.3.4 旋转电机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299
13.3.5 高压架空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302
13.4 高压电气装置的绝缘配合 304
13.4.1 绝缘配合的意义和方法 304
13.4.2 绝缘配合的原则 305
13.4.3 绝缘配合的具体要求 306
13.5 过电压保护装置 312
13.5.1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312
13.5.2 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314
13.5.3 避雷器的分类和选型 316
13.5.4 避雷器的参数选择 318
13.5.5 各类典型避雷器特性参数 323
13.6 低压电气装置的过电压防护及绝缘配合 326
13.6.1 低压电气装置的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防护 326
13.6.2 低压系统暂时过电压及防护 329
13.6.3 低压电气装置的绝缘配合 331
13.7 建筑物的雷击损害机理及相关因素 333
13.7.1 雷击机理及雷击电流参量 333
13.7.2 闪电效应及其危害 337
13.7.3 落雷的相关因素 340
13.8 建筑物防雷分类及防护措施 341
13.8.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341
13.8.2 建筑物防雷分类 343
13.8.3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345
13.9 建筑物防雷装置 355
13.9.1 防雷装置的定义和所使用的材料 355
13.9.2 接闪器 357
13.9.3 引下线 368
13.9.4 接地装置 369
13.10 建筑物内部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 372
13.10.1 概述 372
13.10.2 防雷区(LPZ) 373
13.10.3 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基本措施 374
13.10.4 屏蔽措施 374
13.10.5 接地和等电位联结 388
13.10.6 安装协调配合的多组电涌保护器 393
13.10.7 既有建筑物LEMP防护措施及EMC性能的改进 395
13.11 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和配合要求 397
13.11.1 电涌保护器(SPD)的种类 397
13.11.2 SPD的试验类别及主要参数定义 397
13.11.3 SPD的性能参数选择 400
13.11.4 SPD的级间配合 411
13.11.5 SPD的安装接线 414
13.11.6 几类建筑物的SPD典型配置参考方案 423
13.12 特殊建(构)筑物的防雷 425
13.12.1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封闭钢罐的防雷 425
13.12.2 户外架空管道的防雷 425
13.12.3 水塔的防雷 426
13.12.4 烟囱的防雷 426
13.12.5 各类通信局(站)的防雷 426
13.12.6 广播电视发射/差转台的防雷 438
13.12.7 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 439
13.12.8 汽车加油加气站的防雷 443
13.12.9 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 443
附录J 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及管理 447
J.1 概述 447
J.2 《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标准简介 447
附录K 用于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简易雷击风险评估 453
K.1 概述 453
K.2 一般规定 453
K.3 按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确定的雷电防护等级 453
K.4 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进行简易雷击风险评估确定的雷电防护等级 454
K.5 按防护等级对电源系统SPD的级位配置建议及SPD的冲击电流参数选择 455
参考文献 456
14 接地 457
14.1 概述 457
14.1.1 地和接地 457
14.1.2 接地分类 457
14.1.3 共用接地系统 458
14.2 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 458
14.2.1 高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458
14.2.2 高压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459
14.2.3 高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范围 459
14.2.4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 460
14.2.5 架空线路和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 469
14.2.6 配电变电站的接地 471
14.2.7 配电变电站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接地的关系 472
14.3 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 474
14.3.1 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 474
14.3.2 低压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 481
14.3.3 保护接地导体(PE) 482
14.4 等电位联结 487
14.4.1 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和分类 487
14.4.2 等电位联结 488
14.4.3 等电位联结导体 489
14.5 接地装置 490
14.5.1 接地装置的种类 490
14.5.2 接地装置导体的选择 490
14.5.3 接地装置防腐措施 492
14.5.4 接地导体的连接 495
14.5.5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置接地导体的热稳定校验 496
14.6 接地电阻的计算 498
14.6.1 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 498
14.6.2 土壤和水的电阻率 498
14.6.3 均匀土壤中接地电阻的计算 500
14.6.4 典型双层土壤中接地电阻的计算 508
14.6.5 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的措施 509
14.6.6 冲击接地电阻计算 512
14.6.7 永冻土地区接地的一些措施 514
14.7 电子设备的接地和功能等电位联结 514
14.7.1 概述 514
14.7.2 电子设备接地的型式与等电位联结网络的类型 515
14.7.3 功能接地和等电位联结导体 517
14.7.4 电磁骚扰防护简述 518
14.7.5 屏蔽接地 518
14.8 防静电接地 519
14.8.1 静电的产生 519
14.8.2 静电的危害 520
14.8.3 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520
14.8.4 防静电接地的范围和做法 521
14.8.5 防静电接地的接地干线、支线、连接线的截面选择及连接要求 522
14.9 阴极保护接地 523
14.9.1 金属的电化学保护 523
14.9.2 阴极保护 523
14.10 专用功能建筑及特殊设备的接地 525
14.10.1 综合通信大楼接地 525
14.10.2 微波站接地 528
14.10.3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接地 529
14.10.4 高频电炉接地 531
参考文献 531
15 电气安全 532
15.1 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 532
15.1.1 人体的阻抗 532
15.1.2 15~100Hz范围内正弦交流电流的效应 532
15.1.3 直流电流效应 534
15.1.4 接触电压限值 536
15.2 电击防护 538
15.2.1 基本防护(直接接触防护) 538
15.2.2 故障防护(间接接触防护) 539
15.2.3 电气装置内的电气设备与其防护的配合 549
15.3 特殊装置或场所的电气安全 550
15.3.1 装有浴盆或淋浴盆的场所 550
15.3.2 游泳池和喷水池 553
15.3.3 装有桑拿浴加热器的房间和小间 558
15.3.4 施工和拆除场所 559
15.3.5 农业和园艺设施 560
15.3.6 活动受限制的可导电场所 562
15.3.7 数据处理设备 563
15.3.8 旅游房车停车场、野营房车停车场及类似场所 564
15.3.9 游艇码头及类似场所 565
15.3.10 医疗场所 569
15.3.11 展览馆、陈列室和展位 573
15.3.12 光伏(PV)电源装置 575
15.3.13 家具 585
15.3.14 户外照明装置 585
15.3.15 特低电压照明装置 586
15.3.16 移动的或可搬运的单元 588
15.3.17 房车和电动房车的电气装置 595
15.3.18 电动汽车供电 596
15.3.19 操作和维护通道 601
15.3.20 游乐场和马戏场中的构筑物、娱乐设施和棚屋 604
15.3.21 加热电缆和埋设加热系统 606
16 节能 608
16.1 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写要求 608
16.1.1 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 608
16.1.2 能评的分类及要求 610
16.1.3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内容 611
16.1.4 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614
16.1.5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615
16.1.6 项目分专业节能措施评估 617
16.1.7 能源管理与检测 618
16.1.8 项目的综合能耗、能耗指标 618
16.1.9 节能效果分析 619
16.2 配电系统与节电设计 619
16.2.1 电压选择与节电 619
16.2.2 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缩短低压配电线路 622
16.2.3 双回路或多回路供电时,各回路同时承担负荷与节电 622
16.2.4 提高功率因数与节电 623
16.3 配电变压器的节能评价 626
16.3.1 变压器的损耗和能效限定值 626
16.3.2 按年运行费用选择配电变压器 629
16.3.3 配电变压器的能效技术经济评价 646
16.4 配电线路节能设计 669
16.4.1 配电线路节能的原则和措施 669
16.4.2 按经济电流选择导体截面积 669
16.4.3 总拥有费用法 670
16.4.4 电力电缆截面经济选型的应用 672
16.4.5 经济选型的若干问题 678
16.5 电动机及调速的节电设计 679
16.5.1 电动机节能原则 679
16.5.2 电动机的选择 679
16.5.3 电动机的调速方式 683
16.5.4 变频调速 685
16.5.5 风机、水泵的节能原理 690
16.5.6 水泵变频调速节能效果的计算 692
16.5.7 变频器的选型和应用 694
16.6 照明节电设计 699
16.6.1 照明节能的原则 699
16.6.2 合理确定场所或房间的照度水平 700
16.6.3 合理确定照明方式 701
16.6.4 严格执行标准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制值(LPD) 701
16.6.5 选择优质、高效的照明器材 701
16.6.6 合理利用天然光 705
16.6.7 照明控制与节能 706
16.7 能效管理系统 707
16.7.1 能效管理系统的分类和功能 707
16.7.2 能效管理系统与节能的关系 707
16.7.3 能效管理系统架构 708
16.7.4 能效管理系统的内容 709
16.8 分布式能源系统 709
16.8.1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政策、种类和应用 709
16.8.2 发供用一体化小水电 711
16.8.3 风力发电系统 711
16.8.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712
16.8.5 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716
附录L 一次、二次能源平均当量值折算表 719
附录M 有关名词解释 720
参考文献 720
17 常用资料 721
17.1 常用标准 721
17.1.1 中国标准化体系 721
17.1.2 常用电气设计规范、标准 723
17.1.3 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体系 728
17.1.4 声环境质量标准 742
17.1.5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及架空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742
17.1.6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 745
17.2 量和单位 746
17.2.1 基本概念 746
17.2.2 国际单位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747
17.2.3 常用的物理量和法定计量单位 753
17.2.4 单位换算 769
17.2.5 美国线规简介 776
17.3 电工材料常用数据 777
17.3.1 导电金属特性 777
17.3.2 绝缘材料特性 780
17.3.3 电气绝缘的耐热性分级 784
17.3.4 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 786
17.4 电工产品环境条件 787
17.4.1 环境条件的定义和分类 787
17.4.2 自然环境条件的划分 787
17.4.3 应用环境条件的分级 790
17.5 电气设备的外界影响及外壳防护 797
17.5.1 外界影响 797
17.5.2 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808
17.5.3 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 813
17.6 气象资料 813
17.6.1 温度、气压名词 813
17.6.2 大气压力、温度与海拔的关系 814
17.6.3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815
附录N 数字化电气设计技术 829
N.1 工程设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829
N.2 电气专业软件应用现状 829
N.3 数字化设计的特点 829
N.4 数字化电气设计平台 831
N.5 相关资料 832




【Revit幕墙】这些步骤让你基本了解Revit幕墙功能!

Revit的幕墙功能不仅仅只是一个做幕墙的功能,它可以让我们创建更多复杂的墙、特殊的栏杆,本文仅说明软件幕墙基础功能!
1、了解幕墙的构件体系
幕墙具有部分普通墙所拥有的特性,比如底部和顶部约束、它们都可以编辑墙轮廓等。由于幕墙有一些另外的专有功能,所以它更不一样。幕墙体构件体系的关系看下图:

幕墙网格:幕墙网格将幕墙体分割成更小的块,幕墙网格可以是竖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

竖梃:沿着幕墙网格的分隔构件。

幕墙嵌板:幕墙网格间的四边形板图元。
 
2、从类型选择器中选择幕墙类型
幕墙的创建方式和普通墙是一样的。通过功能区面板的墙命令启动绘制墙功能,在类型选择器下端选择幕墙类型。
3、将空幕墙用幕墙网格分割
创建一个空幕墙,这个幕墙没有预先设置好分割和约束。这个空幕墙就是一个平板玻璃墙,用下面的命令为这个空幕墙进行手动分割。
添加幕墙网格:启动添加幕墙网格命令,将光标放置的靠近幕墙边缘或已经分割了的幕墙网格线,就会看到拟将添加的网格位置和方向,点击鼠标就完成网格线添加操作。
 
04 创建自动的标准分隔幕墙

实际项目应用中,规格标准的幕墙分隔比较普遍,而且量大,我们不可能一根一根地区添加网格线,这时候我们可以定义自动标准分隔的间距,快速完成标准幕墙创建。

定义幕墙网格线间距:在编辑幕墙类型属性界面,可以看到“竖直网格”和“水平网格”的布局控制参数,按需要进行设置就可以了。

添加竖梃:同样在类型属性界面了,可以找到“竖直竖梃”和“水平竖梃”部署设置参数。要注意看清楚,理解明白竖梃分为2种边界竖梃和内部竖梃的意义。
 
5、“自动嵌入普通墙”参数

Revit默认幕墙可以自动嵌入普通墙,模型效果与墙上开窗一样。删除了主体墙体,嵌入在墙上的幕墙也会被删除。“自动嵌入”功能只是一个开关参数。

6、如何创建矩形截面的竖梃类型

选中一根竖梃,和其他构件创建新类型一样,在编辑类型情况下,复制创建新的竖梃类型,取一个有意义的类型名称。下面我们来调整参数,以获得我们想要的竖梃效果。

(1) 确认竖梃轮廓的选择为“默认”;

(2) 调整矩形截面的厚度参数(指的是墙厚度方向);

(3) 关于竖梃的宽度,通过“边2上的宽度”和“边1上的宽度”决定。“边1”指的是左/下,“边2”指的是右/上,或者你自己操作体会吧!

(4) 可以通过调整偏移值参数,设置竖梃中心与墙中心线的偏移数量,获得竖梃的进退效果。

7、如何创建新的嵌板类型
默认的幕墙墙板有3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厚度、偏移和材质。其中偏移指的是嵌板中心与幕墙体墙中心线的偏移值。
 
 
8、必须会的选择技巧——循环选择

前面我们介绍了幕墙的构件构成,幕墙体图元是图元,幕墙体内的嵌板、竖梃和网格线都是可能需要编辑操作的,这些图元的选择有时让你有些头疼,我们如何能选到我们要操作的对象呢?这可不能凭运气哦!

通过TAB键,你可以循环可能选到的构件,从而选到你想要编辑的构件。操作方法就是,将光标放到可能选中你要的构件的位置,看一下高亮的对象是不是你要的,是你就点下你的鼠标左键,不是,你就敲击一下TAB键,你将看到另外的构件会高亮响应,这样当你要的构件高亮时点击鼠标左键就将它选中了。

9、右键点击竖梃,你会有惊奇发现哦
当你选择了一根竖梃,然后你在绘图区任何地方点击鼠标右键,软件将为你提供更多竖梃选择方式。
10、取消幕墙子图元的默认锁定状态以便编辑它们
创建了好的幕墙,默认它的子图元(嵌板、网格线和竖梃)是默认锁定的,你将无法进行一切编辑操作。如果需要移动、替换类型等操作,你需要将拟要编辑的图元选中,解除它们的默认锁定状态,就可以进行移动和替换类型等操作了。
11、将幕墙嵌板替换为墙或空嵌板

将幕墙嵌板替换为墙或空嵌板

幕墙的另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嵌板不仅仅能设置成玻璃板,它还可以被替换成普通墙和空。效果如下:

12、设置嵌板偏移值
当你将幕墙嵌板替换成各种各样的墙类型或特殊需要的嵌板后,完成面因为嵌板引用类型的厚度不一致,这时你需要调整嵌板的偏移值,以达到你预想的效果。
13、将嵌板替换为门

幕墙嵌板可以替换为门,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门是“幕墙嵌板”类型的门,而不是普通的门族,两者是完全不一样,不通用的。

“幕墙嵌板”类型的门大小会根据网格线间距自动适应,无需设置宽度和高度参数。

14、删除或添加网格线线段
默认情况下,幕墙网格是贯穿整个墙体的长或高的,当我们选择某一根幕墙网格线时,利用“添加/删除线段”功能可以删除或添加某段网格线,同时该段上的竖梃也会同时被删除或添加。
15、设置幕墙网格原点“对正”方式
当幕墙网格布局方式选择为“固定”间距方式,可以调整幕墙网格“对正”方式来调整网格整体偏移效果。
16、不要直接移动竖梃,要移动网格线
对于新手来说比较迷惑的是:幕墙竖梃是不可以直接移动的,如果需要移动竖梃,你需要移动它所依赖的网格线就可以了。
17、在角落处使用角竖梃
在幕墙墙角处,默认按照幕墙类型中的参数设置了竖梃类型(矩形),我们可以删除其中一道墙的交角处的竖梃,将另外一个替换为角竖梃就可以了。Revit提供了L形、V形和四边形角竖梃。
 
18、设置竖梃的连接方式

选择竖梃,你可以看到在它的两端各有一个双线“+”号一样的蓝色图标,点击图标可以切换该竖梃与相交竖梃的连接方式——即修改“谁断谁连”。

点击竖梃上的图标,点哪个,哪端变换。如果你需要两端同时变化,你可以点击工具栏“上下文选项卡”出的工具按钮:

其实在幕墙类型属性中有通用设置参数,使用时要看好!




BIM合规检测工具-Solibri功能大拆解

Solibri是芬兰的一款模型质量检查工具,在openbim工作流中,算是比较可靠的合规检测软件。文章分两部分介绍Solibri:1)基本功能和使用tips;2)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共同交流,学人(solibri)之长,补己(国产工具)之短。
 
第一部分:Solibri基本功能和使用tips
 
Solibri的基本功能从5大方面进行拆解,如下图:

1.基本概况

2.软件安装

3.界面功能

4.模型检查与分析

5.交流模块

高清图片请扫码查看:

以下分享主要内容:

1.基本概况

Solibri目前为内梅切克公司产品(2016年收购)[1],总部位于芬兰,主要功能用于检查BIM模型质量、设计合规性。

      Solibri的核心功能在于其提供了相关的规则模板(可进入Rule manager进行编辑与管理),供用户根据项目需求自定义,有点类似国内目前玩的低代码模式。学习的门槛低,易于上手。当然其中最有名要数消防检测模块了,消防疏散路线的生成算法是其一绝。

      Solibri除了有检测功能之外,另外还提供了问题管理和协调的功能以及一些模型信息批量统计的功能,后面会细说。

     Solibri基本操作流程附上官方图:

基本可以总结为:BIM模型导出ifc文件→各专业模型加载(注意选对discipline)模型检查→信息提取→协同交流→修改调整设计BIM

2.软件安装

可登录官网www.solibri.com,下载试用版本。
目前购买软件的话,官方定的规则是年订阅制,并一直可以使用最新版本。需要购买的老铁可以私信老帅BIM,帮助联系香港代理商。

同时官网也有相关的入门视频:

3.界面功能

Solibri的软件界面主要分了5大模块,如图1:文件模块(基本操作)、模型模块(三维可视化用)、检查模块(核心功能展示区)、交流协同模块(方便团队协作、降低沟通成本)、信息提取(根据项目需求,提取用户目标信息)。
当然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行添加相关模块。

图 1 Solibri界面五大主要模块

文件模块如开篇大图中所示:主要是打开、关闭、保存、规则设置等基本操作。

模型模块提供了树状模型展示结构,方便用户查看与操作模型。

检测模块提供了问题检测界面、问题明细、问题等级区分。

交流模块提供了类似ppt的展示功能,方便各工种协同讨论。

信息提取模块(ITO)提供了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提取项目主要信息的功能。

附加模块:提供一些附加功能,以浮窗的形式呈现,辅助用户对模型进行信息处理,从而更加准确的检查模型。

此处附上附加功能各小模块的主要用途:

其他小工具:提供查看样式(平移、漫游、游戏模式)、简单的模型操作(剖切、标记、测量等)。

能看到这里,那么恭喜您,Solibri的核心功能基本都掌握啦,顺利入门!

4.模型检查与分析

 

选择规则:根据项目检测需求,选取规则集。

新加规则:根据项目检测需求,新增检测规则。

 

待处理项(To do list):在项目检测之前,做好相关的模型设置工作,否则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

模型检查:根据选择的规则集正式对模型进行检查。

结果分析:根据最终检测结果,solibri会分类为严重、中等、低等三类问题,并提供问题闭合管理的功能,方便各工种会议交流。

5.交流模块

问题报告展示与交流:类似PPT ,根据预先做好的问题视口,做好相关的信息添加,直接用于交流或汇报。

提供一键导出问题报告(Excel格式):

 

提供Solibri免费查看器:Solibri model viewer(SMV),类似于NavisWorks Freedom,官网可获取。

另外: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打通数据流,Solibri也推出了BCF插件,可以与目前主流的BIM三维设计平台AC、 Revit等进行数据互动。

6.最后再说说规则集创建

Solbri内嵌的规则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除此之外,Solibri也提供了相关的规则模板,供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参数,完成模型合规审查。
比如作者早期尝试利用规则模板制定了BIM质量校验专业规则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则集(部分)、民用设计规范规则集(部分)等等,如下图2~图4:

         

图2 基于Solibri规则模板制定的规则集

 

3 基于Solibri规则模板制定的专业碰撞检查规则集

4 基于Solibri规则模板制定的建筑规范规则集(部分)

第二部分:Solibri工具的相关应用案例

 

案例1:古北SOHO

楼梯前室/楼梯的合规性 :

Space area check:

建筑设计消防规范6.4.3 规定:公共建筑前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平米,经合规性检测验证,满足设计要求。

古北地下室建筑疏散楼梯合规性检测-起步点平台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Stair Check:

防火分区未设置防火门:

Fire Walls and Doors check:

消防疏散验证:

 

案例2: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建工程
 
BIM模型质量控制(土建):

 

BIM模型质量控制(机电):

在本项目中,主要对建筑消防疏散部分展厅进行了疏散合规检测。本工程内部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距离增加25%。
展厅及公共大空间区域室内任一点双向疏散时至楼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37.5m,行走距离不大于45m。

    在设计阶段,对大展厅、接待服务大厅、文创大展示厅进行了疏散合规验证。

大展厅疏散分析

国际绘画厅疏散分析

文创大展示厅疏散分析

-全文完-




Dynamo批量将墙附着到楼板

        前不久做土建的模型,由于我一直做机电设备专业,土建专业涉猎较少,便出现了这个问题:先画墙体并没有在意墙体的底部偏移问题,默认值均为0。后画楼板的时候发现楼板偏移量并不是0,而是-150,还有多处降板。墙体悬浮在楼板上,要再逐个墙去修改它的底部偏移至楼板表面,工作量何其大!

        如此机械,枯燥,巨大而又有规律可循的工作还是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比较靠谱,下面是基于Dynamo的解决方案:

总体思路:找到墙体所要附着到的楼板,获取到楼板的底部偏移值并将其赋值到墙体的底部偏移即可。后面的步骤很容易,使用Element.GetParameterValueByName和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

即解决,问题的症结就在如何找到每面墙体所对应的楼板。

获取到项目中所有的墙和楼板,并获取到他们的几何实体:

墙体要附着的楼板在Z轴负方向上均可相交,利用这一规律找到与之对应的楼板。构造出墙体的几何体在Z轴与楼板集合体相交的几何体并做交集判断是否相交。由于墙体要逐一与所有楼板求交集,在做交集时连缀方式选择叉积:

在做交集的时候墙体与其相邻的楼板侧面是共面的,其交集是线,并不是想要的结果,只需要得到的是相交的交集是实体的对象:

一共有11面墙体,分别与三块楼板构造交集得到一个12*3的多维列表,并筛选出交集为实体的对象,获取到一系列的布尔值。

再看其是否包含“true”,得到36个布尔值:

由于12面墙体都与3块楼板做交集,那么只需将楼板重复墙体的次数,并结合上一步得到的布尔值就可筛选出墙体所对应的所要附着的楼板:

找到对应的楼板后,获取楼板的底部偏移,并将此值赋值给墙体的底部偏移:

来看一下运行效果:

可以发现,所有墙体均已附着到其对应的楼板。

推而广之,此方法可解决将柱子附着到基础上;找到门,窗所对应的墙体等一系列问题,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去值得探索发现。




Revit管线打断

    在使用Revit绘制机电管线处理管线翻弯时经常要用到管线拆分图元命令(split),但软件自带的这个拆分工具总是会自动生成管线的连接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并且会因此而带来更多的操作步骤。

    为此我用Python写了一段脚本将原来打断-打断-框选-删除的操作变成打断一次即可。

主要思路是:选择图元上的点,将其投影在管线的LocationCurve上,作为打断点;对于管道和风管因API中提供了BreakCurve()可供使用,可直接调用此方法;对于桥架和线管由于无类似方法可调用,可曲线救国达到相同的效果:获取到管线LocationCurve的起始点,分别和投影的拆分点做两条直线line1和line2,将管线复制一个出来copy_element,将原element和copy_element的LocationCurve分别设置为line1和line2。

完整代码:

#  Revit管线打断#  By I am the oneimport clr
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from Autodesk.Revit.DB.Plumbing import PlumbingUtilsfrom Autodesk.Revit.DB.Mechanical import MechanicalUtils
clr.AddReference('RevitAPIUI')from Autodesk.Revit.UI.Selection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uidoc=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UIApplication.ActiveUIDocument
pt_ref = uidoc.Selection.PickObject(ObjectType.PointOnElement)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
ele = doc.GetElement(pt_ref)spl_pt = ele.Location.Curve.Project(pt_ref.GlobalPoint).XYZPointif ele.Category.Name == "管道" :    PlumbingUtils.BreakCurve(doc,ele.Id,spl_pt)elif ele.Category.Name == "风管" :    MechanicalUtils.BreakCurve(doc,ele.Id,spl_pt)elif ele.Category.Name == "电缆桥架" or ele.Category.Name == "线管":    cop_ele = ElementTransformUtils.CopyElement(doc,ele.Id,XYZ())    sta_pt = ele.Location.Curve.GetEndPoint(0)    end_pt = ele.Location.Curve.GetEndPoint(1)    line1 = Line.CreateBound(sta_pt,spl_pt)    line2 = Line.CreateBound(spl_pt,end_pt)    ele.Location.Curve = line1    doc.GetElement(cop_ele[0]).Location.Curve = line2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
OUT = ele

r元akCurve

运行效果: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机电管线一键预留预埋

        机电管线预留预埋一直以来都是工程中的痛点问题,稍有不慎就会有错留,漏留的问题,造成在结构上后开洞影响结构安全、改变管线路由、影响使用功能、造价增加等问题。

        在Dynamo炼金术这本书中也有Dynamo在Revit模型上进开洞预留套管的案例。其主要思路是找到机电管线与土建构件的两个交点,再通过这两个交点放置自适应族来实现。使用自适应族的思路很巧妙简洁,但在机电模型发生变更时,放置的自适应构件就变得不易维护。我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修改。

某项目预留套管复核

主要思路是:先准备圆形套管族和方形套管族,设置好族参数(长度,宽度,高度,直径,等),勾选加载时剪切的空心,族类别设置为机械设备(方便族在项目中旋转);获取项目中有冲突的土建构件与机电构件,将土建构件的Geomtry(Solid)与机电管线的Location(Line)求交集得到Line;在这条Line的中点放置族实例;套管长度参数值设置为Line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设置为管线宽度和高度加100,直径参数设置为比管线直径大一号;对放置的族实例进行旋转;套管与土建构件的剪切。

获取有冲突的机电和土建构件用到的是BimorphNodes和Rhythm中的相关节点:

获取土建构件的Geomtry(Solid)与机电管线的Location(Line)的交集:

在交集中点放置套管并设置长度和直径:

设置套管直径比管道直径大一号:

判断管道是否为立管并为在XY平面管道所放置的套管设置旋转角度:

立管套管绕X轴旋转90度,自带旋转节点只能绕Z轴旋转,需调用API完成:

实体剪切:

管道一键预留套管运行效果:

风管和电缆立管大都是在管井中敷设,少有穿楼板留洞情况,场景相对简单一些,运行效果: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Dynamo助力机电翻模(三)

    继上一篇Dynamo助力机电翻模(二)中提到由于阀门等管道附件导致生成的管线不连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找到原天正图纸,将附件删除。那么有时并无法获取到原天正图纸,那么就束手无策了吗?毕竟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就来看看在布置阀门附件时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5.布置附件

    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布置附件。一种方法针对无法获取到原天正图纸情况,另一种方法针对能够获取到原天正图纸情况。

    布置附件–放置

如果无法获取原天正图纸。我用前述方法生成的管线会是这样的:

    总体思路就是:读取到图纸中附件的位置信息后,在对应的位置上放置附件族,然后通过找到与放置族实例最近的管道连接件(connector)生成一段管道。

    读取到图纸中附件图块信息后通过名称分组,筛选出要布置的截止阀,通过FamilyInstance.ByPointAndLevel布置。

    将布置的族实例旋转90度,获取到所有附件和管道连接件(connector)的位置(location)。

    通过Geometry.DistanceTo计算附件连接件所在的位置Point和管道连接件所在位置Point之间的距离,取最小值,获取最小值索引,通过索引值找到与附件连接件最近的管道连接件。

    将两个最近的连接件之间生成管道。

看一下运行效果:

运行等待时间请直接跳转至2分35秒处

    可以看到新生成的一段管道表面上看上去与临近的管道是断开的,由于是通过连接件之间生成的管道实际他们是连接在一起的通过TAB键可以将整个系统选中即可证明。当然我也试图通过别的办法(将临近的管道之间像管道等距拆分中那样生成接头fitting,再将其删除)将他们连接的看起来也是同一根管道,但并未能奏效。

    布置附件–插入

    若拿到原天正图纸将其中附件删除,生成的管道会是这样:

    插入附件用到的核心节点是MEPFitting.ByPointsAndCurve,主要思路是从图纸上获取到的附件插入点Point与获取到的管道的几何实体Soild作交集,判断Point与Soild是否相交来找到附件对应的管道。不过在测试过程中走了一点弯路,通过Point与获取到的管道的位置Line判断相交,由于数据精度问题,导致判断结果不正确。

获取到Point和Soild

    PointSoild作交集找到附件对应的管道

    插入附件,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点的列表需要处理成二维列表(或使用chop,步长设置为1)

运行效果:

    6.布置设备

布置设备其实已经在上面布置阀门的时候提到过了。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从图纸中提取到位置信息后在暖通专业布置各类风机、空调末端;给排水专业布置消火栓、喷头;电气专业布置配电箱、配电柜;装饰装修专业布置各种点位等应用场景。

7.修改管道管件参照标高

    有时候工作中,由于各个视图不停的切换,在绘制管线的时候参照标高就会不正确。这个问题平时倒也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可是当对方需要标注出图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不得不去解决它。尤其是在修改管件的参照标高时,其位置会发生变化,还得再去计算修改他的偏移量。

这里推荐使用Elements change Level节点,可修改参照标高而不改变构件位置。

使用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也存在手动修改同样的问题。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持续关注,未完待续…………..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Dynamo助力机电翻模(一)

    通常在机电专业管线综合之前总是伴随着大量的翻模工作,那么就来研究一下Dynamo在机电专业翻模时都有哪些应用点,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生产力吧!

    主要思路是通过Dynamo利用行业大佬K神的LinkDWG节点包提取到cad中的信息,直接和revit进行交互,来生成或修改模型。

  1. 坐标匹配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坐标匹配的问题了,要保证通过Dynamo生成的模型在正确的位置上。通常情况下,手动建模的时候通过导入CAD图纸中后将A轴和1轴对齐,便使得建立的模型在正确的位置上。模拟这种情况,使用revit中坐标高程点工具查询到某一特征点(如A轴和1轴交点)的坐标值(a,b),再回到CAD图纸中移动整张图纸中,移动基点为特征点(如A轴和1轴交点)到坐标(a,b)处。

    说到坐标就不得提坐标系的问题,上面所说的坐标到底是在世界坐标系下的坐标还是在用户坐标系下的坐标呢?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弄清楚在revit里面原点和项目基点的问题,新建一个revit项目,默认原点和项目基点是在一起的坐标为(0,0),revit中原点可理解为世界坐标系,在revit中并不可见,却实际存在。项目基点一方面可以受制于项目原点,一方面又可不受制于原点(通过项目基点旁回形针切换),在非项目原点处将项目基点坐标设置为(0,0),即通过项目基点建立revit中用户坐标系。

    所以在revit中原点即可理解成世界坐标系,可以通过项目基点定义用户坐标系。由于原点不可见,同时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拿到一个不熟悉的RVT文件A,我又怎么知道他是否通过项目基点定义了用户坐标系呢?解决办法就是新建一个项目文件B,并在新建的文件的默认项目基点(即原点)处画十字线,在A文件中以“自动-原点到原点”方式链接B文件,即可知道A文件中是否定义了用户坐标系。

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明朗了:

①若revit中在世界坐标系下,那么在cad图纸中,切换至WCS,通过特征点来匹配位置关系。

②若revit中定义了用户坐标系,那么在cad图纸中,建立新的UCS,UCS原点和WCS原点相对位置关系要和revit中项目基点和原点位置关系对应,并通过特征点来匹配位置关系。

2.生成管线

    生成管线主要是用到LinkDWG和MEPover两个节点包。LinkDWG采用了微软的ActiveX技术,实现CAD和Dynamo的无缝衔接,不用将CAD导入或链接进revit文件即可获取CAD数据,直接进行交互。根据K神官方说法LinkDWG理论上支持CAD2005+以上版本。但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我的机器上CAD2016并不能与LinkDWG挂接,如果你也出现这样的问题,建议直接安装cad2018及以上版本,我在多台设备上亲测有效可行。

    若你的LinkDWG无法与dynamo交互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

①cad版本,建议使用cad2018或civil3D及以上版本。

②cad或civil3D早于revit打开

③在cad中的图元处于被选中状态

④节点ActiveX.GetCOMObjects前布尔值为True

    以管道为例,生成管道用到核心节点是MEPover节点包下的Pipe.ByLines节点,凑够节点所需要的直线,管道类型,管道系统类型,参照标高,直径即可。

直线:

若图纸中管线读取到直接是直线Line的话,就通过获取Line的属性起点和止点,再通过起止点生成Line

若图纸中读取到的是多段线PolyLine,则需多一步转化:

管道类型:

管道系统类型:

参照标高:

直径:

尺寸信息,可直接从cad图中读取。这里思路是将读取到的线和读取到的文字标注,做最近点匹配。也就是离找到的每条直线line最近的文字,将文字(字符串string)转化成数字int,作为管道直径。

可以看到cad中的文字信息如:文字内容,文字样式名称,图层,对齐点,旋转半径,字高等信息均已拿到。

用clockwork节点包中的Geometry.ClosestTo获取到与直线最近文字的对齐点。当然不用这个节点包的节点,通过计算直线与对齐点的距离取最小值,在通过最小值的索引返回到相应的文字内容也是可以的。

通过索引返回到对应的文字内容并转化成数字:

管道生成后还需修改标高:

下面是演示视频:

(中间程序运行等待时间请直接跳转到2分40秒左右)

    这里生成管道的直径是DN80,而不是图上的DN70,这是由于在revit的管道的管段中未设置DN70管道。而我们都知道消火栓图中连接消火栓箱的支管标注为DN70实际就是DN65,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介绍如何批量修改管道管件管径。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限于水平有限,仍有一些问题未能解决:

  1. 图面上看到的有时是一整根线,在有分支或有阀门附件的时候,被截成多个小段,导致本该是一整根管道却被切割成了很多段。
  2. 由于尚未弄清楚管线相连之间的逻辑关系,管道未连接,没有生成相应的弯头,三通,四通等。

这些问题也仍值得探索发现。

为避免文章篇幅冗余,本文只写出了两个Dynamo在机电管线建模时的应用点,未完待续……………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Dynamo助力机电翻模(四)

    这篇文章本计划是在Dynamo助力机电翻模(三)的下一个周末写出来的,中途被“发配”到鄂州机场项目现场做弱电深化,项目上事情太多,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来写,只好趁着春节假期来把这个系列的文章完成。当然如果你对鄂州机场项目比较感兴趣的话,后面等我在这个项目实施结束,专门来写一下鄂州机场项目的BIM实施情况。

    那么来看一下这次Dynamo在机电建模上的应用吧。

8.喷淋翻模

    喷淋翻模,这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喷头和管道连接的问题,根据图纸生成管线,连接管道,布置阀门,喷头,设备等在前面已解决。这里做一下补充,通过cad图纸上的图块的插入点来布置一些末端点位的时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图块的插入点和图形本身距离较远,导致在布置末端点位时布置在插入点上而距离图形本身较远。

(本该在左下角放置,却放在了右上角处)

    这里推荐使用CAD贱人工具箱里面的”改块基点”工具来修改图块的插入点且保证修改插入点后图形位置不发生改变(区别于双击块参照改基点)。

    通常在手动做喷淋模型的时候都是选中一个喷头使用“连接到”工具将喷头与相对应的管道连接。在MEPover包里也有与连接到工具对应的节点connectInto,但我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并不能奏效,具体原因还没有进一步的排查。于是用了另外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

    基本思路是:从喷头端点画一段立管,并将生成这段立管与其正上方的横管连接。

获取到项目中所有的喷头,并找到喷头的连接件(connector)作为立管的起点,获取到喷头连接件(connector)的位置(point)并将其向Z轴正方向移动300,作为立管的终点。

生成立管:这里用到的是Pipe.ByConnectorEndpoint,通过connector和终点来绘制管道。

修改生成管道的管径为DN25,系统类型为湿式消防系统。

获取生成的立管需要连接到的管道主要是用RayBounce.ByOriginDirection节点,通过喷头连接件的点向Z轴正方向发出射线,反弹一次所碰到的图元。

最后用Tee.By2MEPCurves来连接生成三通。

运行效果:

9.添加保温

    管道添加隔热层主要用到的是Element.AddInsulation节点,输入所要添加保温层的图元,保温层类型,保温层厚度即可。我这里仅做了最简单的使用场景,在实际项目中可以进一步进行扩展,如过滤出项目中的冷冻供回水,采暖供回水,冷凝水系统的所有图元,读取管道的管径并通过一定的计算规则为不同系统类型的管道添加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保温层,来满足项目需要。

运行效果:

    这次的文章就到这里,这个系列也在此完结。但这也只是Dynamo在机电建模上应用的冰山一角,仍有浩瀚的海洋值得去探索发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机电项目样板–批量配置布管系统

        通常在拿到一个新项目的时候,第一件事便是要根据项目实施标准定制符合要求的项目样板。包括标高、轴网、机电管线布管配置、机电管线系统及材质、过滤器配置、组织视图浏览器等一系列工作。

        机电管线布管配置都是以现有的管道类型和管件(弯头、三通、四通、过渡件、活接头),分别复制出副本,将管件配置到管道类型上并设置好尺寸。

先来看看在RevitAPI中与布管系统相关的概念:

  • 点击管道类型中的  “布管系统配置–编辑”按钮弹出的窗口就对应着RoutingPreferenceManager

  • 横向方框2中对应着RoutingPreferenceRule,可以增加和删除。

  • 竖向方框4中对应着RoutingPreferenceRuleGroupType,是枚举类型,包含以下项:

  • 竖向方框4中的尺寸对应着PrimarySizeCriterion,可以设置成None(无),ALL(全部),最小尺寸,最大尺寸。

那么来看下具体如何实现的吧:

获取到源管道类型中所配置的管件:

# 获取源管道类型配置的管件# By I am the one import clr
import System
clr.AddReference('ProtoGeometry')from Autodesk.DesignScript.Geometry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
MEPCur_Type = UnwrapElement(IN[0])RM = MEPCur_Type.RoutingPreferenceManagerenum = System.Enum.GetValues(RoutingPreferenceRuleGroupType)eles =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for e in enum[1:6]:  rule = RM.GetRule(e,0)  eles.append(doc.GetElement(rule.MEPPartId).ToDSType(False))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OUT = eles

复制出管道类型和管件类型,用到的是Clockwork节点包中的FamilyType.Duplicate,但复制管道类型时其输出为空,我便将其重写了:

import clr
import System
clr.AddReference('ProtoGeometry')from Autodesk.DesignScript.Geometry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
if isinstance(IN[1],list):  names = IN[1]else:  names = [IN[1]]MEPCur_Type = UnwrapElement(IN[0])eles =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for n in names:  eles.append(MEPCur_Type.Duplicate(n).ToDSType(False))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OUT = eles

将管件配置到管道类型:

# 批量配置布管系统# By I am the oneimport clr
import System
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
MepCur_Type = UnwrapElement(IN[0])fittings = UnwrapElement(IN[1])enum = System.Enum.GetValues(RoutingPreferenceRuleGroupType)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new_PSC = PrimarySizeCriterion.All()for f,m in zip(fittings,MepCur_Type):  Routing = m.RoutingPreferenceManager  for i, e in zip(f,enum[1:6]):    rule = RoutingPreferenceRule(i.Id," ")    rule.AddCriterion(new_PSC)    Routing.AddRule(e,rule)    Routing.RemoveRule(e,0)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OUT = MepCur_Type

    中间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点问题,不过后来换了个思路便解决了,感兴趣可以看在的Dynamo官方论坛上的问题出现和解决的过程,https://forum.dynamobim.com/t/how-to-change-the-elbow-crosses-unions-ect-in-mepcurvetypes-routingpreference-using-dynamo/66963

    风管类型配置布管系统与此类似,只是RoutingPreferenceRuleGroupType中多了“矩形到圆形”,“矩形到椭圆形”,“椭圆形到圆形”

对于电缆桥架和线管,就更加简单了,由于他们没有RoutingPreferenceManager的概念,就少去了很多的弯弯绕绕,自带节点SetParameterByName就能解决,输入端分别输入线管类型/电缆桥架类型和配件族类型即可,不再赘述。

批量配置布管系统效果演示: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机电项目样板–批量新建过滤器

        继上次在机电项目样板–批量配置布管系统中研究了在制作项目样板时批量配置布管系统,这次来探究下如何批量制作过滤器。

        机电专业包含了水、暖、风、消防、强电、弱电等多专业众多庞杂的系统,在项目分专业出图和给构件添加颜色时将会大量的使用过滤器。手动添加耗时又繁琐,且因项目实施标准而异,不能在不同项目中复用。

(某项目部分过滤器)

        在Dynamo中添加过滤器和手动添加过滤器的逻辑是相同的,需要凑够过滤器的名称,所要过滤的构件类别,过滤参数,过滤规则类型,过滤规则这些要素即可。

所要过滤的构件类别:

过滤参数:

过滤规则及规则类型:

新建过滤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过滤器规则数据作升维处理,不然各个规则之间将会是“与”的逻辑,这并不是想要得到的结果:

设置过滤器投影填充颜色,投影线颜色,投影填充样式为“实体填充”:

将过滤器及图形替换应用于目标视图:

先用机电项目样板–批量配置布管系统文末中提到的方法进行电缆桥架布管系统配置,需注意连缀状态:

以电缆桥架添加过滤器为例效果演示: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机电项目样板–批量设置管道系统材质

        继上次在机电项目样板–批量新建过滤器中探究了通过Dynamo批量新建过滤器。但通过过滤器给机电管线赋予颜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滤器颜色仅作用于当前视图,切换到其他视图或新建视图管线颜色就会丢失。二是管线在脱离Revit软件在其他软件(如Navisworks、Fuzor、Enscape等)做应用时颜色也会丢失。所以通过滤器给机电管线添加颜色一般用于出图使用和给电缆桥架和线管添加颜色使用。而管道和风管添加颜色更常用的是通过管道系统材质来实现。

        下面分别使用节点包和写代码两种形式来实现批量设置管道系统材质的功能。

(一)批量设置管道系统材质–节点包

先后使用了clockwork、orchid、MEPover节点包。

使用clockwork节点包中,在样板中已有的管道系统基础上复制出新的管道系统:

使用Ochid节点包通过名称新建材质,并先后设置使用外观渲染为否、设置截面填充图案颜色、设置表面填充图案颜色、设置着色颜色。需注意的是通过SetparameterByName设置着色颜色时需要将颜色的RGB值换算为十进制数值:

设置管道系统的材质参数:

使用MEPover设置管道系统线颜色:

 

在测试使用Mechanical System Graphic Override set LineColor设置管道系统线颜色时意外发现一个Dynamo的小Bug,节点包在输入端规定了输入的RGB值的数据类型为整形,这在逻辑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以此方式运行之后生成的5个管道系统线颜色均为255,0,255,数据匹配方式并不正确。

而在不规定RGB输入值数据类型时,正是想要得到的数据一一对应的结果。

演示效果:

(二)批量设置管道系统材质–写代码

这种方式与上面的逻辑相同,只是将设置材质表面填充图案颜色、截面填充图案颜色、着色颜色调用API重写:

设置材质图形颜色:

import clr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
if isinstance(IN[0],list):  mat = UnwrapElement(IN[0])else:  mat = [UnwrapElement(IN[0])]if isinstance(IN[1],list):  col = IN[1]else:  col = [IN[1]]def ToRevitColor(DynamoColor):  return Color(DynamoColor[0],DynamoColor[1],DynamoColor[2])  mats =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for m,c in zip(mat,col):  m.CutPatternColor = ToRevitColor(c)  m.SurfacePatternColor = ToRevitColor(c)  m.UseRenderAppearanceForShading = False  m.Color = ToRevitColor(c)  mats.append(m)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
OUT = mats

设置管道系统线颜色:

import clr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
if isinstance(IN[0],list):  sys = UnwrapElement(IN[0])else:  sys = [UnwrapElement(IN[0])]if isinstance(IN[1],list):  col = IN[1]else:  col = [IN[1]]def ToRevitColor(DynamoColor):  return Color(DynamoColor[0],DynamoColor[1],DynamoColor[2])  system =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for s,c in zip(sys,col):  s.LineColor = ToRevitColor(c)  system.append(s)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
OUT = system

完整节点:

演示效果:

通过上面的方式可以设置着色模式下的颜色显示,但却有个遗留的尾巴:不能解决真实模式下的显示问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希望有知道的小伙伴不吝赐教。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Dynamo布置支吊架

        在机电管线排布基本稳定之后就要进行管线的支吊架的添加了,这是一项工作量巨大且较为单调的工作。那么来看看Dynamo在给管线添加支吊架方面都能有哪些应用吧。

        支吊架一般都会有最基本的两个参数:宽度和高度,如果项目上还有计量要求还会有重量参数,当然重量参数也是通过两个基本参数换算而来。

机电安装现场

(1)调整支吊架高度

在布置好一个支吊架后,就需要调整支吊架高度参数,使得支吊架与桥架匹配,手动调整则需要反复的输入数值进行测试。而参数的调整正是Dynamo的拿手好戏。

通过读取桥架的底部高程和支吊架的偏移量计算,再放一个系数做调整:

手动调整:

程序调整:

(2)替换支吊架类型

在项目上遇到这样一个需求:一开始模型中桥架支吊架使用的是吊杆M12的通丝+横担为5#角钢的支吊架,后因使用要求需改为吊杆和横担均为5#角钢的防晃支吊架。

        手动去调整,工作量巨大,基本是要前面所做的工作推倒重来了。而程序调整却可以利用已经布置的吊丝支吊架所积累的数据,写入到要替换的

类型数据,完成一键替换。

        这里吊丝支吊架和角钢支吊架宽高参数分别为:”L”,”H”和”宽度”,”高度”。将其中桥架共用的支吊架筛选出来(L>900)进行替换。

演示效果:

(3)等间距批量布置支吊架

选择桥架,获取到其LocationLine,将其按间距1800等分,得到等分点,再将这些点作为族实例布置点:

通过计算桥架LocationLine和X向量的角度作为支吊架旋转的角度:

设置支吊架高度,宽度,偏移

演示效果:

(4)点选布置支吊架

在桥架分支处,上下翻弯处,水平转弯处。这些特殊位置布置支吊架时,则希望通过鼠标点在哪里,支吊架就布置在哪里。可通过下面的代码实现:

#  点选布置支吊架#  By I am the oneimport clr
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APIUI')from Autodesk.Revit.UI.Selection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import Autodesk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uidoc=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UIApplication.ActiveUIDocument
fmy_type = UnwrapElement(IN[1])fmy_type.Activate()#选择图元上的点pt_refs = uidoc.Selection.PickObjects(ObjectType.PointOnElement)new_eles = []pick_eles = []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for t in pt_refs:  rvt_e = doc.GetElement(t)  dyn_e = rvt_e.ToDSType(True)  level = UnwrapElement(dyn_e.GetParameterValueByName("参照标高"))  #将选择的图元上的点向桥架LocationLine上投影  pt = rvt_e.Location.Curve.Project(t.GlobalPoint).XYZPoint  new_ele = doc.Create.NewFamilyInstance(pt,fmy_type,level,Autodesk.Revit.DB.Structure.StructuralType.NonStructural)   new_eles.append(new_ele.ToDSType(True))  pick_eles.append(dyn_e)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OUT = [new_eles,pick_eles]

完整程序:

演示效果: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那么,关于支吊架你还有哪些新奇的玩法呢?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一键开关视图过滤器可见性

    继上次探讨了视图间引用过滤器,这次来写一个关于过滤器的小众需求:一键开关视图过滤器可见性。

在视图可见性中,Revit为模型类别、注释类别、分析模型类别、导入的类别、Revit链接都设置了全选的按钮,却唯独完美的避开了过滤器,不知道Revit开发团队这点是作何考虑。但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机电项目需要大量的使用过滤器时,却有要全开(全关)过滤器可见性的需求。手动一个个勾选太过麻烦,那么就来借助Python来实现这一需求。

用到的是View类下的SetFilterVisibility()方法,先获取到当前视图的过滤器,在设置过滤器的可见性。

完整代码:

#  一键开关视图过滤器可见性#  By I am the oneimport clr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Nodes")import Revitclr.ImportExtensions(Revit.Elements)clr.ImportExtensions(Revit.GeometryConversion)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from RevitServices.Transactions import Transaction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
view = UnwrapElement(IN[0])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EnsureInTransaction(doc)filters_ids = view.GetFilters()filters = []for f in filters_ids:  view.SetFilterVisibility(f,IN[1])  filters.append(doc.GetElement(f))TransactionManager.Instance.TransactionTaskDone()
OUT = filters

完整节点:

演示效果: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管道U形翻弯

    继上次探讨了电缆桥架快速翻弯后,末尾提到了管道翻U形弯,这种场景主要出现在管道经过局部高度较高的结构梁和大横截面积风管时使用。经过测试后,这一功能也得以实现。

    管道翻U形弯避让不仅要考虑机电专业之间的协同(如管道避让管道,电缆桥架,风管),还要考虑机电与土建专业的协同(如管道避让梁)。

    某项目喷淋管道避让结构梁

主要思路是:获取到需要翻弯的管道和与之冲突的管道,电缆桥架,风管,结构梁。将管道在与之冲突的图元的交点进行偏移m后进行拆分成A,B,C三段,将有冲突的管道B向上或向下偏移n,再依据拆分点做出两段立管D和E,最后在A,D,B,E,C之间生成弯头。

先是选择图元和与之冲突的图元,第一个要选择的图元是当前项目的图元,第二个要选择的则可能是当前项目图元也可能是连接项目图元通过下面的一段脚本可以实现:

import clr
clr.AddReference('RevitAPIUI')from Autodesk.Revit.UI import *from Autodesk.Revit.UI.Selection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API')from Autodesk.Revit.DB import *
clr.AddReference('RevitServices')import RevitServicesfrom RevitServices.Persistence import DocumentManager
doc = 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DBDocumentuidoc=DocumentManager.Instance.CurrentUIApplication.ActiveUIDocumentTaskDialog.Show("提示","请先选择需翻弯图元,再选择与之碰撞图元")ele_ref = uidoc.Selection.PickObjects(ObjectType.Element)eles = []col_eles = []link_eles = []for i in ele_ref:  ele = doc.GetElement(i)  eles.append(ele)if IN[1]==False:  col_ele_ref = uidoc.Selection.PickObjects(ObjectType.Element)  for j in col_ele_ref:    col_ele = doc.GetElement(j)    col_eles.append(col_ele)  OUT = eles,col_eleselse:  link_ele_ref = uidoc.Selection.PickObjects(ObjectType.LinkedElement)  for k in link_ele_ref:    re_link_ins = doc.GetElement(k)    doc_link = re_link_ins.GetLinkDocument()    link_ele = doc_link.GetElement(k.LinkedElementId)    link_eles.append(link_ele)  OUT = eles,link_eles

获得管道Location(Line)与其碰撞图元Geometry(Solid)的交集(Line)

取上步得到的Line的起始点,进行偏移后,作为管道的拆分点:

使用DynaTools节点包中的Tools.SplitPipeByPoints进行管道拆分,之前管道等距拆分中也有用到过:

通过判断相交找到管道B,并对之进行上下偏移:

其余生成两段立管,管道之间连接生成弯头,与之前方法相同。

运行效果: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管廊设备布置与分区编码

近来接手一个管廊的项目,做综合管廊的运维模型。需求也比较简单:放设备和加编码。

这里布置设备和加编码分别提供3种方法和2种方法供小伙伴们参考:

一、布置设备

  1. 使用插件布置

  2. 手动提取设备坐标点

  3. 使用LinkDWG节点包获取设备坐标点

二、加编码

1.手动提取分区信息

2.使用LinkDWG节点包分区信息

(某项目管廊内部)

布置设备

1.使用插件布置

        红瓦的建模大师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识别图块就能完成设备的一键转化。

可以看到插件的转化效率还是很高的,大约3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千级数量级的实例布置。

通过测试发现,插件转化设备有两点是非常赞的:一是不需要处理cad图块的插入点的问题,放置的设备就在图块图形的附近;二是对于线性设备(灯具),无需处理设备放置后的旋转问题,自动根据图块的方向做了调整。

2.动提取设备坐标点

        这种方法主要思路就是利用cad数据提取功能提取图块(Block)的插入点坐标到Excel,再从Excel读取坐标数据在Dynamo中依点布置族实例。由于部分块参照的插入点远离图块图形,需要使用CAD外部程序,将图块的插入点改到图形本身附近,以保证设备布置在平面位置上的准确性。

改块基点:

提取数据:

整理数据:

将每种设备坐标数据整理到各自工作表中

读取坐标数据,布置设备,旋转实例:

这种方法执行效率有了大幅提高,大约半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千级数量级的实例布置,缺点就是前置工作的数据提取,整理所花的时间较多。

3.使用LinkDWG节点包获取设备坐标点

这种方法与上面的手动提取数据原理上一样,只是形式不同。

这种方法前置的位置坐标数据输出与整理的工作直接交由节点包处理,布置实例则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后两种方法的数据提取,需保证在CAD中的坐标与Revit中对应,才能保证放置的实例的位置正确,图纸处理方法和LinkDWG的使用方法可参考Dynamo助力机电翻模(一)。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实际情况各取所需。

设备编码

设备编码上需要携带项目名称、专业、系统、舱室、防火分区、设备名称、实例编号信息

而防火分区的划分是一刀切式的,燃气舱的分区又与综合舱和电力舱的分区错开划分。

按照防火分区进行编码的主要思路是:将类型名称改为携带系统、设备名称的信息以通过类型名称读取该信息,在CAD中根据防火分区做闭合的多段线(Polygon),将多段线进行拉伸成BOX,再判断设备的位置(Point)与BOX判断是否相交以确定设备所在的防火分区,再统计实例个数赋予编号信息。

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是通过在Revit中以模型线的方式做多段线,这种方法虽然也能达到目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越到后面做模型线时Revit的相应速度越慢,每画一笔软件都要转圈响应等待,效率非常低。后来才转变思路在CAD中以更快速、轻量的方式做出防火分区闭合的多段线。

  1. 手动提取分区信息

完整程序:

运行效果:

2.使用LinkDWG节点包分区信息

使用LinkDWG节点包则又省去了前面手动导出多段线点坐标数据到Excel的工作。

完整程序:

运行效果:

测试过程中获取项目中所有实例的方法最初使用的是自带的All Elements In Active View节点,由于此节点在实例过多时运行效率很低,优化为使用Orchid节点包中的获取当前文档中所有可载入族的方法,再得到族类型和族实例,大大提高了程序执行效率。

由于拿到的管廊土建模型数据有限,故本文未在放置设备时Z方向上做探讨。

欢迎阅读,分享,交流,批评指正。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说说而已,全靠自觉)。




BIM技术在长沙河西第一高楼滨江金融大厦施工阶段中的应用,(模型+PPT+汇报视频)可下载

业主单位:长沙恒诚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总包: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素材来源:网络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国家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潇湘北路与茶子山路交汇处,毗邻长沙地铁4号线,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地下四层,地上五层裙楼及四栋超高层塔楼,其中T1塔楼66层,建筑总高度328米,为长沙河西第一高楼。

T1塔楼:高328m(66F),核心筒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外围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钢板楼承板结构。

T2塔楼:高258m(53F),核心筒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外围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钢板楼承板结构。

T3塔楼:高164.8m(34F),核心筒箱型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箱型钢板混凝土柱+H型钢梁+钢板楼承板结构。

地下室(4层),基坑平均开挖深度18m,最深处超过26m。裙楼五层,局部六层。

01

采用BIM技术原因

  • 工程体量大

工程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

  • 建筑功能多、系统复杂

工程包含了酒店、商业、办公、公寓、银行等业态,建成后将刷新湖南金融新高度

  • 专业分包多

专业分包单位20余家,项目组织9家分包单位采用BIM技术,其中包括钢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电讯、±0以上消防、±0以下消防、塔楼幕墙、裙楼幕墙、装饰装修

  • 施工场地狭小,总包管理难度大

地下室基坑周边基本无临时场地,西侧、南侧为市政道路,北侧为居民小区,东侧为地铁四号线。

  • 管线复杂、业主净高要求高

地下室建筑完成后梁下高度为2.9,净高要求2.6;裙楼建筑完成后高度4.3米,净高普遍要求3.6。高要求导致必须精确进行管线深化,在保证施工的基础后尽可能满足净高需求。

02

BIM主要技术应用管理
  • BIM项目标准与制度

  • 项目各部门联动参与

  • 项目BIM工作程序

  • BIM辅助场地动态布置

项目前期,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BIM软件对基础、地下室、裙楼、和塔楼各施工阶段的临建布置、运输道路布置、临水临电布置、各类材料堆场、混凝土浇筑泵管位置、材料进场路线等进行模拟布置。使得策划先行。

【项目形象进度】

  • BIM机电管线综合应用

项目施工初期,项目部与业主共同确定各室内空间的净高最低要求,确定管综深化设计流程,使管线使其排布合理,便于后期现场安装。

【地下室机电综合模型】

项目部共计出具260张机电深化图纸,并通过监理、设计、业主的一致认可,已完成全部报审工作。

  • BIM辅助施工方案模拟

    在BIM模型上进行方案模拟比选,关键问题召集甲方、监理会议解决问题,针对工艺复杂的施工方案,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给现场施工班组交底,更形象更容易接受。

【方案模拟部分模型】

  • BIM辅助二次结构施工

对砌体进行预先排版,对反坎、门槛、门洞、过梁、构造柱、圈梁等进行深化,合理布置,统一标注样式、填充样式、出图规则,最后生成CAD建筑平面布置图,减少现场的砌体垃圾产生。

【典型直墙深化】

  • 结构有限元分析

用revit模型转换出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细化与网格后计算出变形结果。

混凝土楼板承受车辆荷载及堆载的有限元分析:

1、导入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结构在车辆荷载及施工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与钢筋的材料强度及变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最大值均在设计强度允许范围内,同时楼承板的整体竖向变形在毫米级,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3、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仅从施工措施上对楼板进行加固即可使顶板达到承受车辆荷载和施工荷载的要求。

  • 幕墙深化加工安装

工程T3塔楼幕墙系统采用单元式幕墙,裙楼及T4塔楼幕墙系统采用框架式幕墙,幕墙施工前,采用revit深化,形成幕墙加工及安装图,指导现场加工、安装。

【幕墙节点深化模型】

  • BIM辅助临边安全防护管理

利用BIM模型对临边、洞口、错层工作面等部位进行临边防护预布置,提前知晓临边搭设复杂部位、重点部位,同时也可以精确的得出需要布置的长度、各类材料需要的数量等,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的及时跟进。

  • 无人机倾斜摄影辅助施工

根据导入的高程信息,进行原始模型导出分析,划分等高线,并求出相关的矢量三维坐标导入REVIT即可得出某建筑开挖土方量。

BIM技术在长沙河西第一高楼-滨江金融大厦项目中的应用(模型+PPT+汇报视频),右上角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