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6-陕西省《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估技术规范》DB61_T 1904-2024

DB61/ 1904—202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质量评估指标及获取方法 . 2 6 调查方法 . 2 7 评估方法 . 4 8 评估结论及成果 . 5 附录 A (资料性) 地形地貌划分 .7 附录 B (资料性) 评估指标打分说明 .8 附录 C (资料性) 高标准农田图斑质量调查 .12 附录 D (资料性) 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估指标权重 .13 附录 E (资料性) 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14 I DB61/T 190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地建土地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霁昌、夏龙飞、徐文华、罗林涛、李日升、张永锋、王昭、孙绪博、魏静、 赵宇通、杨飞翔、吕爽、吕佳进、蔡苗、王欢元、陈田庆、倪莉莉、宋佳龄。 本文件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29-8831684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光泰路7号 邮编:710075 II DB61/ 1904—2024 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质量评估总体要求、质量评估指标及获取方法、调查方法、评估方法和评 估结论及成果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的质量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GB/T 33130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2148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NY/T 2949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 TD/T 1057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 DB 61/T 991.1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1部分:规划与建设 3 术语和定义 GB/T 30600、GB/T 3313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标准农田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 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 [来源:GB/T 30600-2022,3.1] 3.2 高标准农田质量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quality 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耕层厚度、土壤pH和土壤有机 质含量均保持在适宜范围,农田道路通达率、灌溉排水保障能力、基础电力设施配套程度、林网化率、 管护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要求。 1 DB61/T 1904—2024 [来源:GB/T 33130-2016,3.2,有修改] 4 总体要求 按照GB/T 33469-2016中4.1关于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的规定,综合考虑评估内容,科学选择评估指标, 依据不同耕地立地条件,确定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评估标准。 5 质量评估指标及获取方法 5.1 耕层厚度 按照NY/T 2949-2016中6.1.3关于耕层厚度的规定,水浇地和旱地耕作层厚度应大于等于25 cm,水 田耕作层厚度宜为20 cm。基于历史数据,结合现场调查土壤性状确定耕作层,实地测量耕作层厚度。 5.2 土壤 pH 按照NY/T 1121.2规定的方法确定,通过现场采样检测获得。 5.3 土壤有机质 按照NY/T 1121.6规定的方法确定,通过现场采样检测获得。 5.4 农田道路通达率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总田块数的比例,通过计算获得。 5.5 灌溉排水保障能力 按照NY/T 2148-2012第7章关于田间工程建设程序的规定,灌溉排水保障能力包括灌溉能力和排水 能力,灌溉能力指预期灌溉用水量在多年灌溉中能够得到满足的能力;排水能力指为保证农作物正常生 长,及时排除农田地表积水,有效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能力,通过评估获得。 5.6 基础电力设施配套程度 适合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管理的农田中铺设的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通过评估获得。 5.7 林网化率 高标准农田中受四周林带保护的农田面积与农田总面积的比例,通过计算获得。 5.8 管护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对农田道路、灌溉排水、农田防护、生态保护、基础电力保障等工程设施进行管 理、维护、养护和保持的能力,通过评估获得。 6 调查方法 6.1 准备工作与资料收集整理 6.1.1 实施方案编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