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18-202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Standard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document management
DB22/T5118-2022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2年05月19日
2022·长春

DB22/T 5118,DB22/T 5118-202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B22/T 5118-202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提高工程资料的编制质量及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1.0.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工程资料engineering document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资料、施工资料、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文件,简称工程资料。
2.0.2建筑工程资料管理engineering document management
建筑工程资料的填写、编制、审核、审批、收集、整理、组卷、移交及归档等工作的统称,简称工程资料管理。
2.0.3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engineering preparatory stage document
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包括立项、审批、用地、拆迁、勘察、设计、招投标等文件。
2.0.4监理资料supervision document
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
2.0.5施工资料construction document
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
2.0.6竣工图as-built drawings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反映建筑工程施工结果的图纸。
2.0.7竣工验收文件handing over document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和移交等活动中形成的文件。
2.0.8工程档案engineering files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2.0.9组卷filing
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有保存价值的工程资料分类整理成案卷的过程,亦称立卷。
2.0.10归档archiving

工程资料整理组卷后,按规定移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保存。
2.0.11工程电子文件engineering electronic records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记录和反映项目建设及管理各项活动的文件。
2.0.12建筑工程声像资料engineering audio-visual records
在建筑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用照片、光盘、硬盘等记载的声音、图片和影像等历史记录。
2.0.13城建档案管理机构u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ves organization
管理本地区城建档案工作的专门机构,以及接收、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城建档案的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室。
2.0.14工程档案接收证明书acceptance certificate of project archives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在接收到建设单位所移交的符合规定要求的建筑工程档案后,向建设单位出具的档案交接文据。

3基本规定
3.0.1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健全工程资料管理体系,工程资料应由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编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并应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
3.0.2工程各参建单位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立卷,并按规定及时移交;确保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齐全、有效。
3.0.3对于全过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项目参照本标准相应条款执行,本标准没有涉及的内容参照相关标准执行。
3.0.4工程资料的形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资料的填写、编制、审核、审批、签认应及时,其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资料用表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保证工程资料的可追溯性,不得随意修改;当需修改时,应实行划改,并由划改人签署;
3工程资料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内容完整、结论明确、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3.0.5提供的工程资料应为原件。如提供复印件应加盖单位印章,并注明原件存放处,经办人签认,提供单位应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3.0.6工程资料用表印章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格中有公章字样的,应加盖单位公章;
2表格中有盖章字样的,可加盖项目机构章;
3图纸会审记录、洽商记录、地基验槽记录、试成桩试验报告、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经相关负责人签认后可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统一加盖公章;
4电子文件中涉及到项目机构章的,可用单位公章代替。
3.0.7电子文件的形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子文件的形成应同步收集电子签名或电子签章的原生电子文件,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归档内容应相符,所载内容应真实可靠。通过相关系统直接形成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其他重要价值的原生电子文件(包括电子化竣工图纸),且应当备份,备份文件由建设单位提供,电子文件内容应与纸质文件一致;
2数字化电子文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DB22/T5033的相关规定;
3电子文件其他要求尚应满足建设工程文件归档与移交的有关标准。
3.0.8联合验收应按照《关于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的实施意见》进行办理。
3.0.9对列入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接收范围的工程档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按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向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

4管理职责
4.1建设单位
4.1.1建设单位应按规定收集和整理基本建设文件,汇总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形成的工程资料,进行组卷归档,并移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4.1.2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及与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时,应明确竣工图的编制单位和工程资料的编制套数、编制费用、质量要求、移交时间等内容。如果对工程资料有特殊要求,应在合同中预先约定;合同中对工程资料的要求不应低于本标准规定。
4.1.3由建设单位采购供应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当组织到货检验,并向施工单位出具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4.1.4建设单位应向各参建单位提供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应真实、准确、有效。
4.1.5建设单位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并将建筑信息竣工模型做为电子档案的一部分移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归档。
4.2勘察、设计单位
4.2.1对需勘察、设计单位参加验收和签认的工程资料,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验收并签署意见,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4.2.2设计单位应在开工前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及答疑。
4.2.3设计单位应完善重大设计变更程序及交底工作。

4.2.4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应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4.3监理单位
4.3.1监理单位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及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对施工工程资料进行管理。
4.3.2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相关规定对施工过程资料审查,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和单位(子单位)工程的竣工预验收。
4.3.3监理单位应整理、分类汇总、按规定组卷、形成监理资料。
4.4施工单位
4.4.1施工单位应在完成合同约定的各项工作后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后,提交工程竣工报告。
4.4.2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资料,并向建设单位移交。
4.4.3分包单位应将形成的施工资料整理、组卷后移交施工总承包单位。
4.4.4施工单位应整理、分类汇总、按规定组卷、形成施工资料。
4.5检测单位
4.5.1检测单位应出具真实、完整的检测报告或试验报告,保留相关原始记录,建立检(试)验报告存档记录,并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4.5.2检测单位应配合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工作,并将所形成的相关资料归入工程档案。

4.6其他单位
4.6.1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向使用方提供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证明文件,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提供开盘鉴定记录。
4.6.2预拌砂浆供应单位应向使用方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4.6.3钢结构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进场时,生产单位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T/CECS 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restressed precast concrete frame
T/CECS 992-2022
主编单位: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22年6月1日

T/CECS 992-2022,应用技术规程,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T/CECS 992-2022 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9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9〕2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9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结构分析、构件设计、连接设计、深化设计与构件制作、施工与验收等。
本规程的某些内容涉及“一种柱贯通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201611022936.X)、“一种外包钢板的装配式混凝土柱脚节点及其施工方法”(201710407167.3)、“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系统及施工方法”(202110139378.X)、“一种装配式柱脚连接节点”(201720631414.3)、“全装配式预应力砼框架抗震耗能构件体系”(201721214443.6)、“一种后张预应力装配砼框架抗震耗能构件体系”(201721214406.5)和“一种装配式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框架体系”(202120344697.X)等专利。涉及专利的具体技术问题,使用者可直接与专利持有人协商处理,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归口管理,由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主编单位∶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总则
1.0.1为推广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技术的工程应用,规范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的设计、制作、施工与验收,做到安全适用、经济高效、绿色环保并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地区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的工程应用。
1.0.3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的设计、制作、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框架prestressed precast concrete frame
全部或主要由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梁柱节点组成的框架。
简称压接装配框架。
2.1.2预应力压接装配混凝土梁柱节点prestressed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on
由预制柱和叠合梁通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梁叠合层内的梁端耗能钢筋及后浇混凝土叠合层连接在一起,具有抗弯能力、耗能能力和一定自复位能力的装配式梁柱刚接节点。简称压接装配梁柱节点。
2.1.3梁端耗能钢筋energy-dissipating reinforcement in beam
具有一定长度无粘结段或削弱段,能够在指定部位耗散地震能量的框架梁端负弯矩钢筋。
2.l.4附加抗剪钢筋additional shear reinforcement
两端分别锚固于预制柱与叠合梁端叠合层底部,主要用于承担梁端剪力的预制柱与叠合梁的连接钢筋。
2.1.5柱端耗能钢筋energy-dissipating reinforcement in column
具有一定长度无粘结段或削弱段,能够在柱身端部、相连基础内或相连梁柱节点内等指定部位耗散地震能量的柱端纵向钢筋。
2.1.6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column base connection with energy-dissipating bar
采用柱端耗能钢筋连接基础或相邻梁柱节点的柱端连接节点。
2.1.7柱端外包钢板低损伤节点low-damage column base connection encased by steel plates
在柱端部一定长度范围内设置,用于加强混凝土约束的外包钢板的柱端钢筋耗能型节点。
(略)
3基本规定
3.1结构布置
3.1.1压接装配框架应具有清晰、完整及可靠的传力途径。采用压接装配框架的各类房屋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材料
4.0.1压接装配框架的预制柱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50及以上的混凝土,预制梁宜采用强度等级为C40及以上的混凝土。预制梁和板上的后浇叠合层与预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一致,且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0.2压接装配框架的非预应力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略)

内容索引: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 …………………(6)
3.1 结构布置………(6)
3.2 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10)
3.3 构造与性能要求………(11)
3.4 一体化建造……………………(12)
4 材料 ……………………(14)
5 结构分析 …………………………(17)
5.1 弹性分析 ………………(17)
5.2 弹塑性分析 …………………(17)
6 构件设计 …………………(19)
6.1 一般规定……………………(19)
6.2 框架梁柱设计……………………(20)
6.3 楼板设计………………………(25)
7 连接设计 …………………………(27)
7.1 一般规定…………………(27)
7.2 梁柱连接计算 ……………(27)
7.3 梁柱连接构造…………………(33)
7.4 其他连接………………………(38)
8 深化设计与构件制作 ……………(45)
8.1 一般规定………………………(45)
8.2 深化设计…………………………(45)
8.3 构件制作…………………(48)
9 施工与验收…………………………(56)
9.1 一般规定 ……………(56)
9.2 施工安装 ………………………(56)
9.3 质量验收 …………………(61)
附录A 压接装配框架梁柱节点位移极限状态验算…………(63)
附录B 压接装配框架连接节点弹塑性分析模型 …………(67)
附录C 压接装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71)
附录D 预制构件出厂检查表(73)
附录E 压接装配框架施工流程 ……………………………………(75)
本规程用词说明 …………………………(77)
引用标准名录…………………(78)
附;条文说明 ………(81)




GB/T 42623-2023 安装于办公、旅馆和住宅建筑的乘客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资源简介/截图:

GBT42623-2023,乘客电梯,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建筑,旅馆建筑,电梯选择,电梯配置,标准规范

ICS91.140.90 CCS Q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623-2023 安装于办公、旅馆和住宅建筑的乘客 电梯的配置和选择 Planning and selection of passenger lifts to be installed in office hote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O 8100-32:2020 Lift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persons and goods- Part 32:Planning and selection of passenger lifts to be installed in office hotel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MOD) 2023-05-23发布 2023-05-23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623-202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符号 7 5应用 7 5.1通则 7 5.2设计流程 8 5.3分析方法的选择8 5.4设计准则的选择8 5.5初始电梯配置 10 6基础、推导和假设的数据 11 6.1用于计算法和模拟法的基础和推导数据11 6.2建筑数据 11 6.3确定人数 11 6.4乘客数据 13 6.5电梯数据 13 7计算法 15 7.1上行高峰公式 15 7.2电梯选择图表 16 8模拟法16 8.1通则 16 8.2系列模拟16 8.3模拟的要求 17 8.4模拟结果的评价和审核 17 9报告 19 9.1通则 19 9.2编制信息 20 9.3与建筑相关的信息 20 9.4设计准则 20 9.5电梯配置相关的数据 20 9.6计算法的电梯性能输出数据21 GB/T42623-2023 9.7模拟法的输出数据 21 附录A(资料性)额定载重量和轿厢有效面积的选择 22 B(资料性)设计流程图 附录C(资料性)电梯选择图表 25 附录D(资料性)计算法和报告示例33 附录E(资料性)模拟法和报告示例 37 附录F(资料性)建筑数据表 41 附录G(资料性)额定速度的选择43 参考文献 44 Ⅱ …




高清、正式版 DGJ32/TJ194-2015 江苏省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资源简介/截图:

DGJ32TJ194-2015,室内环境检测,建筑,技术标准,江苏省,绿色建筑,标准规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DGJ J13261—2015 DGJ32/TJ194—2015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al testing 2015-11-11 发布 2016-01-01 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审定发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al testing DGJ32/TJ194—2015 主编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南京 前言 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5年度江苏省工程 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15 302号)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4室内空气污染物;5室内热湿环境;6室内声环 境;7室内光环境;8室内通风效果;9室内可吸入粒物;附 录A. 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南京工业大 学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若有修改意见或建 议,请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 287号银城广场B座4楼;邮政编码:210036).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常州市安贞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镇江市建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南通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苏州中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汉旭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龚红卫张晓青王中原王加民费宗欣 管超付杰蔡成亮眭斌朱晓 顾淑清程建波颜萱付欢仇进明 江然然朱迪炜高兴欢仇铮许丹菁 主要审查人:金孝权陈惠宇钱华张庆松胡建华 …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4
3 基本规定 ………………………………………………………9
4 室内空气污染物…………………………………………………10
4.1 一般规定…………………………………………………10
4.2 甲醛…………………………………………………………11
4.3 苯……………………………………………………15
4.4 氨……………………………………………………18
4.5 TVOC……………………………………………………………22
4.6 氡浓度…………………………………………………25
4.7 合格判定…………………………………………………26
5 室内热湿环境……………………………………………………28
5.1 一般规定…………………………………………………28
5.2 室内温度、相对湿度……………………………………28
5.3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31
5.4 内表面最高温度…………………………………………33
6 室内声环境………………………………………………………37
6.1 一般规定…………………………………………………37
6.2 室内背景噪声………………………………………………37
6.3 楼板、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41
6.4 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50
6.5 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58
7 室内光环境………………………………………………64
7.1 一般规定…………………………………………………64
7.2 室内照度值…………………………………………………64
7.3 照明功率密度……………………………………………75
7.4 室内采光系数………………………………………………81
7.5 一般显色指数……………………………………………88
7.6 统一眩光值………………………………………………98
8 室内通风效果 …………………………………………………112
8.1 一般规定 ………………………………………………112
8.2 新风量的检测 ……………………………………………112
8.3 换气次数 ………………………………………………116
8.4 室内空气流速 …………………………………………121
8.5 自然通风 …………………………………………………123
9 室内可吸人粒物 ………………………………………………126
9.1 一般规定 ………………………………………………126
9.2 PM10 ………………………………………………………126
9.3 PM2.5 ………………………………………………………130
附录A 检测报告格式…………………………………………133
本标准用词说明…………………………………………………134
条文说明…………………………………………………………135




2024.03.01-青海省《草原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要求》D B63_T 2190-2023

资源简介/截图:
0
资源简介/截图:
ICS 65.020 CCS C 82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190—2023 草原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要求 2023-12-27发布 2024-03-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190—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草原火险区划分 . 1 5 建设内容 . 1 6 技术经济指标 . 2 附录 A(规范性)草原火险区划等级一览表. 3 附录 B(规范性)草原火灾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一览表. 4 I DB63/T 219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和物资储备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和物资储备中心、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国家公 园科研监测评估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维栋、杨晓慧、南智加、赵天悦、刘华、徐峰、宋传晓、冯奎、孙凤文、石 恒玮、孙小明、杨波、韩晓玲、解成彪。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I DB63/T 2190—2023 草原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火险区划分、草原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草原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168 草原防火物质储备库建设标准 NY/T 2711 草原监测站建设标准 DB63/T 1969 草原火灾损失评估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原火灾 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在草原或草山、草地起火燃烧所造成的灾害,草原火灾除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 失外,主要是烧毁草地,破坏草原生态环境,降低畜牧承载能力,并促使草原退化。 3.2 受害草原面积 被火烧过的草原面积,不论火烧程度如何均属于受害草原面积。 4 草原火险区划分 4.1 界限划分 以县级行政区划或草原经营管理区域为界限划分,避免将行政区域交叉地区作为项目建设范围。 4.2 等级划分 草原火险区划分为极高火险区、高火险区和中火险区三个等级。见附录A。 5 建设内容 5.1 宣传教育 1 DB63/T 2190—2023 建设内容为宣传教育中心、交通工具、室外宣传标志和图像采集、处理和保存等。 5.2 火险预测预警系统 预警分中心、火险要素监测站、可燃物因子采集站、预警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建设等。火险要素监 测站建设按照NY/T 2711执行。 5.3 火源管理 执法巡护车,执法记录仪,测量、测距设备,红外余火火源管理仪、定位仪,个人装备和集中焚烧 池等。 5.4 火情监测系统 卫星巡护、无人机巡护、地面巡护和瞭望监测系统等。 5.5 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 防火道路、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等。 5.6 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 防火指挥中心、通信及终端、通信指挥车辆等。 5.7 灭火装备 扑火机具类、安全防护类、野外生存类、工程机械类和防火车辆类等。 5.8 防火专业队伍营房 建筑工程及训练场地等。 5.9 其他基础设施 防火物资储备库、检查站、防火训练基地等。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按照NY/T 2168执行。 6 技术经济指标 6.1 根据草原火险区划等级,按建设项目构成确定的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和数量,列于技术经济指标 表(附录 B)中。 6.2 对于各个建设系统所需的装备、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根据草原火险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宜 的选择。 6.3 草原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用于防火宣传教育、草原火险预警系统、火源管理、 火情瞭望检测系统、防火道路与阻隔系统、防火通信和防火指挥系统、扑火机具装备、防火专业队伍营 房建设的。 6.4 草原火灾损失评估按照 DB63/T 1969执行。 2




2024.02.01-青海省《振动压实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 》DB63_T 2216-2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20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16—2023 振动压实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 范 2023-12-27发布 2024-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16—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1 4.1 沥青 . 1 4.2 集料及填料 . 1 4.3 外掺剂 . 2 5 配合比设计 . 2 5.1 矿料级配 . 2 5.2 设计方法及技术要求 . 2 6 施工 . 3 6.1 施工准备及要求 . 3 6.2 拌和、运输及摊铺 . 3 6.3 碾压及成型 . 3 6.4 开放交通 . 3 7 质量控制及验收 . 3 7.1 质量控制 . 4 7.2 验收 . 4 附录 A (规范性)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5 附录 B(规范性)沥青混合料振动压实法. 6 附录 C(规范性)垂直振动压实仪的技术要求. 8 I DB63/T 2216—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 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公路总段、长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生业、李积连、王喜林、林汐、李娜、保龙、权喜忠、王超、张海鹏、马育 龙、常明丰、高登峰、熊锐、关博文、席海发、孙泽恩、陈弘宇、钟金珍、蒲明艳。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 2216—2023 振动压实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振动压实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 量控制及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振动压实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T 533沥青路面用纤维 JT/T 860.1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1部分:抗车辙剂 JT/T 860.2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2部分:高黏度添加剂 JT/T 860.4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4部分:抗剥落剂 JT/T 860.8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8部分:高模量剂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振动压实法 采用垂直振动压实仪将沥青混合料振动压实至规定压实度和尺寸要求的圆柱体试件的方法。 4 材料 4.1 沥青 4.1.1 基质沥青宜采用 70#、90#、110#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宜按路面等级、气候条件、交通状况、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类型选用。 4.1.2 改性沥青的类型宜按气候、交通荷载、施工经济性、沥青混合料类型等条件确定。 4.1.3 基质沥青、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F40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 JTG E20规定。 4.2 集料及填料 1




2024.02.01-青海省《桥梁薄壁高墩施工技术规范》DB63_T 2219-2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40.30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19—2023 桥梁薄壁高墩施工技术规范 2023-12-27发布 2024-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19—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原材料 . 2 5.1 钢筋 . 2 5.2 水泥 . 2 5.3 细集料 . 2 5.4 粗集料 . 4 5.5 水 . 5 5.6 掺合料 . 6 5.7 外加剂 . 6 5.8 纤维 . 7 6 防裂混凝土设计 . 7 6.1 一般规定 . 7 6.2 混凝土抗裂要求 . 8 7 防裂混凝土施工 . 8 7.1 拌和 . 8 7.2 运输 . 9 7.3 浇筑 . 9 7.4 养护 . 10 I DB63/T 2219—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果洛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 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明军、赵有南、肖华、李芳芳、鸟泽明、许文、裴文彬、仲秀清、包玉财、 杨成彪、董选财、解延强、李峥、李宝善、张成明、关春洁。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 2219—2023 桥梁薄壁高墩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薄壁高墩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原材料、防裂混凝土设计及防裂混 凝土施工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桥梁薄壁高墩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 JGJ 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T 52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 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墩 高度大于或等于40 m的桥墩。 [来源:JTG/T 3650-2020,2.0.8] 3.2 薄壁高墩 横桥向壁厚为0.6 m~1.2 m,纵桥向壁厚为0.5 m~1.5 m的高墩。 3.3 大体积混凝土 1




2024.02.01-青海省《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应用 南》DB63_T 2222-2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40 CCS P 28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22—2023 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建设应用指南 2023-12-27发布 2024-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22—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监测方案 . 2 5.1 概要 . 2 5.2 资料收集 . 2 5.3 监测项目 . 2 5.4 测点布设 . 3 5.5 监测设备 . 5 5.6 数据采集与传输 . 6 5.7 数据存储 . 7 5.8 报警处置 . 7 6 系统建设 . 7 6.1 设计 . 7 6.2 实施 . 9 6.3 试运行 . 9 6.4 验收 . 10 7 维护与应用 . 10 7.1 检查维护 . 10 7.2 监测报警 . 10 7.3 分析报告 . 11 7.4 对策建议 . 11 附录 A(资料性) 硬件设备安装记录表. 12 附录 B(资料性) 系统软件测试表. 14 附录 C(资料性) 系统软件检查维护记录表. 15 附录 D(资料性) 系统硬件检查维护记录表. 16 参考文献 . 18 I DB63/T 2222—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高速公路养护服务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 海省交通检测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青海省公路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卿、赵晓帆、薛兆锋、王晓光、吴玉林、马明、孔祥玲、田中伟、奎万超、 周世学、苏兆邦、唐虹、曹海波、张宁昌、高林丽、顾华杰、韩吉正、宫成兵、岳振民、刘玉芬、党李 涛、刘祖锋、仲小萍、任伟、闫亚鹏、颜亮德。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2024.02.01-青海省《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结构预防碱集料反应 术规程》DB63_T 2217-2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17—2023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结构预防碱集料 反应技术规程 2023-12-27发布 2024-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17—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原材料碱含量检验及计算 . 2 5.1 原材料碱含量检验 . 2 5.2 矿物掺合料有效碱含量计算 . 2 5.3 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 2 5.4 混凝土集料碱活性检验 . 3 6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预防措施 . 3 6.1 预防碱集料反应措施 . 3 6.2 预防措施 . 3 6.3 预防措施有效性检验 . 4 I DB63/T 2217—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 果洛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彩虹、肖华、王明军、索有升、翟新明、高玉成、韩文辉、李尔荣、王永辉、 谷成岳、李玉善、马静桂、马萍、熊荣生、赵明旭、关博文、熊锐、余金城、李猛深、何珍庆、曹轩豪。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 2217—2023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结构预防碱集料 反应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预防碱集料反应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原材料碱含量检验及 计算、混凝土碱集料反应预防措施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预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27690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 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碱集料反应 混凝土中的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及拌和水中的可溶性碱(钾、钠)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骨 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并导致混凝土结构异常膨胀、开裂 等现象。 3.2 碱硅酸反应 混凝土中的碱与集料中含活性二氧化硅类矿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碱硅凝胶,吸 水膨胀导致混凝土结构损坏的现象。 3.3 混凝土碱含量 胶凝材料水化过程中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及拌和水等游离出的碱量。 4 总体要求 1




2024.02.01-青海省《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DB63_T 2218-2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63.080.01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2218—2023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范 2023 – 12 – 27发布 2024 – 02 – 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18—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果洛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 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腾、陈晓堃、许正璇、魏波、王青林、潘翠柳、郭磊、王源、李世栋、李羊 站、赵梓舒、王志强、刘春芳、冶君、吴婧。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 DB63/T 2218—2023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 安全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工程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 5072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T/T 1199.1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1部分:绿色公路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施工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公路工程施工 活动。 3.2 非传统水源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水水源,如再生水、雨(雪)水等。 3.3 一体化施工 1 DB63/T 2218—2023 以施工区域为基础,使各专业的施工活动融为一体、统一规划,提高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 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3.4 固体废弃物 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如现场施工、管理活 动中产生的建材废料、办公废弃物、生活垃圾等。 4 基本要求 4.1 建设方负责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各参建单位承担相应的职责。 4.2 公路工程绿色施工应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统筹考虑,且符合 JT/T 1199.1规定。 4.3 建设方承担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 建设方负责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b) 应向施工方提供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相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 编制招标文件和工程概算时,应明确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提供场地、环境、工期、资 金等方面的保障; d) 应会同各参建方接受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实施绿色施工的监督、检查工作; e) 应组织协调各参建方对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 4.4 施工方承担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 总承包方应对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负总体责任。分包方应服从总承包方对绿色施工的管理,并 对所分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b) 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自 检和考核等工作; c) 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绿色施工专篇,主要内容应包括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工程概况、绿 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及效益分析等; d) 应组织绿色施工专项教育培训; e) 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f) 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节水、节能、节材等标志; g) 应编制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h) 应统筹规划、合理组织,开展一体化施工。 4.5 监理方承担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对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理责任; b) 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5 资源节约 5.1 节约土地 5.1.1 工程项目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 5.1.2 施工现场的临建设施宜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不准许多占用土地资源。 5.1.3 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控制超挖,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5.2 节能 2




2024.02.01-青海省《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技术指南》DB63_T 2221-2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01 CCS R 18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21—2023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技术指南 2023-12-27发布 2024-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21—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检查、监测与评估 . 2 5.1 概述 . 2 5.2 检查 . 2 5.3 监测 . 5 5.4 评定 . 6 6 养护与维修 . 7 6.1 概述 . 7 6.2 桥面系 . 7 6.3 上部结构 . 7 6.4 下部结构、基础及附属设施 . 7 7 灾害防治与抢修 . 7 8 超重车辆通行 . 7 9 技术管理 . 8 9.1 概述 . 8 9.2 档案管理 . 8 9.3 数据库管理 . 8 9.4 信息化管理 . 8 附录 A(规范性)桥梁日常巡查记录表. 9 附录 B(规范性)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 10 参考文献 . 11 I DB63/T 2221—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高速公路养护服务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学会、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鹏飞、白卿、赵晓帆、肖林、吴玉林、韩玉花、赵胤凯、冯永正、董建强、 童守才、文培东、刘斌、张虎林、唐虹、马林、彭青、华旦扎西、房建宏、王永强、孔祥玲、刘辉、刘 玉芳、仲小萍、任伟、戴菲、汪世麟、王风梅、王清芳。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 2221—2023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总则,提供了检查、监测与评估、养护 与维修、灾害防治与抢修、超重车辆通行及技术管理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养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JTG 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5122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2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 J2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 J21-01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 DB63/T 1854 高等级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维修与更换技术规程 DB63/T 1856 公路大跨径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DB63/T 2010.1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1部分:技术导则 DB63/T 2010.2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2部分:涉路项目技术要点 DB63/T 2010.8 涉路行为标准化规范第8部分:大件运输技术指南 DB63/T 2222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应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JTG 51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业控制区 桥梁养护维修所设置的交通管理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和 终止区六个区域。 4 总则 4.1 高速公路桥梁养护遵循“防治结合、科学养护、安全耐久、经济实用、保障畅通”原则。 4.2 养护前进行养护技术交底、安全作业交底、材料及机械设备等准备工作。 1




2024.02.01-青海省《干法直投改性剂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 B63_T 2215-2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20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15—2023 干法直投改性剂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023-12-27发布 2024-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15—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材料 . 2 5.1 沥青 . 2 5.2 改性剂 . 2 5.3 干法 SBS 改性沥青 . 2 5.4 集料及填料 . 3 6 配合比设计 . 3 6.1 设计要求 . 3 6.2 配合比设计及验证 . 5 7 路面施工 . 5 7.1 施工准备及要求 . 5 7.2 拌和 . 5 7.3 运输 . 5 7.4 摊铺及碾压 . 5 7.5 开放交通 . 5 8 质量控制及验收 . 5 8.1 质量控制 . 5 8.2 验收 . 6 附录 A(规范性)干法直投改性剂颗粒度测定方法. 7 附录 B(规范性)干法直投改性剂含水率测定方法. 8 附录 C(规范性)干法直投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 9 I DB63/T 2215—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 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果洛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文魁、祁文、黄钟诚、王紫文、马光旭、贾更尕、苏其珀、刘庆、宋维昌、 喇登科、熊锐、关博文、陈鑫章、韩忠明、常明丰、杨德贞、陈永莉。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 2215—2023 干法直投改性剂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干法直投改性剂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材料、配合比设计、路面 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干法直投改性剂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033.1 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6040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JTG 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沥青改性剂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投入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以改善或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2 干法直投工艺 将一定级配的集料加入拌缸后,通过机械方式将改性剂直接投入拌缸,拌制均匀后加入基质沥青、 填料等拌和的工艺。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MA:Stone Matrix Asphalt(或 Stone Mastic Asphalt),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VV:Volume of air voids,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VCADRC:Voids in coarse aggregate,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 1




2024.02.01-青海省《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技术规范》DB63_T 2220-2 023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20 CCS P 6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20—2023 风积沙填筑路基技术规范 2023-12-27发布 2024-02-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2220—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原材料 . 1 6 施工准备 . 2 6.1 施工机械 . 2 6.2 地表处理 . 2 6.3 取(弃)沙 . 2 6.4 试验段铺筑 . 2 7 路基施工 . 3 7.1 一般规定 . 3 7.2 运输 . 3 7.3 填筑 . 3 7.4 洒水闷料 . 4 7.5 整平碾压 . 4 8 质量验收 . 4 附录 A(规范性) 干振法确定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 6 附录 B(规范性) 含水量测试方法. 8 I DB63/T 222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 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心鹏、邓彩虹、陈晓堃、景钦鑫、愈发宁、马光旭、刘生斌、金鹏飞、宋永 福、祝存玉、李慧、韩维龙、李斌华、周小花、李林龙、关博文、熊锐、李军、王瑞阳、何珍庆、曹轩 豪。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II DB63/T 2220—2023 风积沙填筑路基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原材料、施工准备、路基施工及质量 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T 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积沙 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堆积体。 4 总体要求 4.1 风积沙路基施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原则。 4.2 风积沙路基施工应将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 统相协调。 4.3 风积沙路基施工采用边施工边防护的方式,使土方工程、防护工程、防沙工程同步配套完成。路 基填筑应完成一段、防护一段,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4.4 施工中如发现风积沙颗粒粒径和级配有变化时,应按 JTG 3430 规定补做颗粒级配、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率、液塑限、CBR 等相关试验。 4.5 施工作业时应避开大风、大雨(雪)天气,若温度低于 0 ℃应停止施工。 4.6 安全和环保施工应分别符合 JTGF90和 JTG/T3610规定。 4.7 冬雨期施工应符合 JTG/T3610 规定。 5 原材料 5.1 施工用风积沙不准许夹杂植物及树根等杂质。 1




DB36/T 1806-2023 水利水电工程预拌混凝土技术规程-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mrnpb46656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预拌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原材料及配合比、生产运输、交货验收和质量检测等环节技术要点及各类资料管理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使用的预拌混凝土,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DB31/T 1415-2023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使用管理规范-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kyibg82727

本文件规定了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使用管理要求,包括总体要求、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与修理、资金筹集和应急处置。
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电梯使用管理和因加装电梯而新增的建(构)筑物管理。




高清、正式版 DGJ32/TJ 191-201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技术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75448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DGJ J13214—2015 DGJ32/TJ191—201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2015-08-17发布 2015-10-01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定发布 前言 为了加强江苏省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工程质量,规范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性能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保证检测结果 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 院令第530号)、《关于印发〈2011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和 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11231号) 的要求,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 定;4环境状态参数检测;5供暖系统检测;6通风与空气调节 系统检测;7恒温恒湿系统检测;8净化空调系统检测.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南京工业大学 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若有修改意见或建 议,请至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 287号银城广场B座4楼;邮政编码:210036).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 参编单位:南京工大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徐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 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苏州中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苏州同度安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胡建华龚红卫朱明李法浩鲍全 王中原管超高兴欢仇铮许丹菁 颜萱付欢陈曦邱俊陈慧 主要审查人:陈惠宇张建忠黄虎钱奕技许鸣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4 4环境状态参数检测 5 4.1一般规定 5 4.2温度、相对湿度 5 4.3室内噪声 8 4.4空气流速 9 5供暖系统检测 11 5.1一般规定 11 5.2室内温度 11 5.3 供回水温差13 6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15 6.1 一般规定 15 6.2系统风量 15 6.3风口风量 20 6.4室内换气次数 22 6.5水流量 23 6.6回水温度一致性 25 6.7系统能效比 25 7恒温恒湿系统检测 28 7.1 一般规定 28 7.2室内温湿度 28 7.3室内气流流场 29 8净化空调系统检测 31 1 …




DB36/T 1793-2023 公路高模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ooupl87041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高模量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或养护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DBJ50/T-446-2023 钢结构工业厂房技术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vttsq14633

为了规范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及使用维护,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安装、验收及使用维护.
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制作、安装及使用维护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技术进步及创新的绿色工业建筑的要求.
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及使用维护﹐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B36/T 1807-2023 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安全监测技术规程-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vjfug71658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安全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数据处理与监测预警等。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构)筑物基础开挖深度3 m (含)以上,或未超过3 m,但地质条件、或周边环境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安全监测。




DBJ50/T-279-2023 智慧小区评价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nsfcr70143

为推进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住宅小区智慧化水平,规范和指导重庆市智慧小区建设,统一智慧小区评价方法和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智慧小区评价,既有住宅小区智慧化改造可参考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重庆市新建智慧小区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BJ50/T-447-2023 城镇排水管渠检测与评估技术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epojg11111

为规范重庆市城镇排水管道检测管理,规范检测技术,保证检测质量,统一评估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对重庆市新建项目及既有城镇排水管道、涵渠及其附属构筑物进行的检测与评估。
城镇排水管道的检测与评估,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GB/T 31958-2023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基板玻璃-建筑标准 – 门窗玻璃

资源简介/截图:
20231005ivhby68435

本文件规定了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基板玻璃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基板玻璃的设计、生产、研发和测试。
替代GB/T 31958-2015




DBJ50T-456-2023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外墙防水工程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2.0.1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又称预制构件。 2.0.2 气密条airtight strip 放置于预制墙板接缝处,起密封防水作用的橡胶条。 2.0.3空腔构造cavity structurc 在预制混凝土外墙的侧边和上下边设置沟(槽),通过墙板拼 装,在接缝处形成的起防水作用的腔体构造。 2.0.4相容性compatibility 防水材料与其他材料的接触面互相间无不良物理化学反应 的性能。 2.0.5背衬材料back up matcrials 安装于接缝内,用于控制密封胶密封深度和确定密封胶背面 形状的填充材料。 2.0.6防粘材料bond breaker 设置于位移缝底部,用于防止发生三面粘结的材料。 2.0.7防护胶带protective tape 施工中为使填充部位之外不附着密封胶,并使密封胶表面容 易修整而使用的胶粘带。 2.0.8 导水管exhaust watcr pipe 设置于预制混凝土外墙竖向接缝中,起排出接缝空腔内积水 作用的塑料或橡胶等管件。 2.0.9 基材substrate 表面与密封胶粘结的基层材料,




DBJ50T-458-2023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3.0.1装配式建筑工程参建各方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 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相应的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和项目安全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监督检 查、应急救援预案等管理规定。 3.0.2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深化设计文件应满足构件生产、运输、存放、吊装及安装 的需要,并符合原图纸设计的技术指标、结构安全和建筑性能等 要求;深化设计图纸应由原设计单位确认; 2 深化设计时,应按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对构件、吊装及施工 预埋件、起重机械及起重机械附着支撑结构、临时支撑及临时支 撑预埋件、外防护架及架体附着支撑结构等进行验算;吊点承载 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3 预制柱、预制墙板等细长竖向构件需水平存放时,应采取 可靠构造措施,使吊点满足构件翻转工况下承载力要求;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埋件宜根据预埋件产品技术规格 书选用成品预埋件;当采用吊环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要求;吊装预埋件或吊筋设计 时,应满足构件在脱模、翻身和起吊等工况下的承载力;各工况的 验算内容应包括吊装预埋件的自身承载力以及预埋件或吊筋在 预制构件中的锚固承载力; 5 装配式钢结构深化设计时,应明确钢构件与墙板的连接 节点构造;与钢构件连接的预埋件及连接措施,宜提前设置于钢 构件上。




DBJ50T-457-202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临时支撑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1总则 1.0.1 为规范重庆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临时支撑系统的设计、 施工,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绿色环 保、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主要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临时支撑系统的设 计、施工。 1.0.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临时支撑系统的设计、施工除应执行 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中建八局房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2022年(134页)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问题防治手册 (建筑工程) (2022年第一版) 二〇二二年七月 前 言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生存之基和效益源泉,项目管理的品质直接关系 到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随着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发展要求,标准化 管理跨度和生产链条必将相应地延伸。 项目技术质量基础管理标准化是对项目管理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积 累和总结,通过在相同或相识的管理模块内进行管理复制,使项目管理实现 从粗放式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转变,是规范基础管理行为、提 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项目标准化管理,将复杂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问题 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 提升项目基础管理水平。 强化项目技术质量基础管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贯彻执行集团“一创五强”,认真落实“六专行动”,持续提升项目 基础管理,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明确项目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分解,优化项目技术质量业务流程,促 进项目基础管理横向联动及纵向贯通。 三是强化底线管理和精益管理,全面推进管理成果的共建共享,规范项 目基础管理行为、提升管理品质。 编制组经过内部研讨、系统设计、流程梳理与优化创新、持续完善与规 范评审等环节,形成了第一版项目技术质量基础管理标准化系列指导手册, 作为规范局属各项目部技术质量基础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为各级 绩效评价和检查考核提供了基本依据。 本手册组织单位:中建八局科技质量部 本手册编制单位:中建八局东北公司 中建八局南方公司 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主 要 编 制 人:潘东旭 安 鹏 潘 翔 马德龙 张 璐 王 波 王祝涛 顾文华 邢 玉 霍 健 马延金 朱黎明 孔令杰 姜 尚 刘国春 刘 锁 张浩天 滕 飞 孙大川 齐 坚 韦志亚 李荣河 卿 健 熊喜林 主 要 审 核 人:李忠卫 邓程来 周光毅 黄 贵 毕 磊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2022年 7 月 第一章 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问题防治 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1.1 表现及典型特征 现浇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较常见的外观缺陷,裂缝不仅会降低楼板抗渗性能,而且会 引起钢筋锈蚀,加速混凝土碳化,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结构承载能力,造成结构安全隐患。 图1.1-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1.2 主要产生原因 1 未按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楼板表面失水过快。 2 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底层支撑顶板模板的地基未夯实发生沉降。 3 施工速度过快,上荷过早,局部堆载过大,塔吊吊运钢筋、模板、架管或施工机械等物 料时冲击楼板。 4 楼板内线管多层重叠布设,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小。 5 施工时楼板负弯矩钢筋被踩弯、导致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1.1.3 防治及应对措施 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 砂率。 2 加强养护。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棉毡,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 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浇筑后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风设施。混凝土浇筑 完毕后 8~12h 内,应对混凝土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7d,加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少 于 14d。 3 终凝前 2~3h用磨光机进行二次抹压,消除细微裂缝,并在表面进行人工或机械拉毛, 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最后保湿养护。 4 可加强二次振捣的方法来消除裂缝;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 养护。 5 控制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时间,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隔层拆除;拆模试块强度 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快拆体系面板的拆除时间要控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 50%。 6 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常温下 24h内且强度达到 1.2MPa以前,不得上人作业。继续施 工后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楼板上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分散布置,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 设木垫板,位置应提前在施工方案中明确,避开楼板跨中位置,且其板面下模板支撑必须牢固, 有足够的抗冲击承载力,施工操作过程中应避免重物冲击楼板。 7 按图纸要求埋设线管,线管应固定在板厚的中间位置,线管固定点间距不大于 1m,并 应尽量避免线管交叉重叠,三根及以上管线不得在同一处交叉重叠,两根管线交叉时,应在其 上下部增设 φ4@40mm,宽度不应小于 300mm的钢筋网片。管线之间净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 得小于 25mm,管线的垫块间距不宜大于 800mm。 8 楼板负弯矩钢筋处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设置足够刚度的通长钢筋马凳,马凳底部应有防 锈措施。 9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用 2m刮杠及时找平,在混凝土收水前,用木抹子搓压两遍后,随 1 即覆盖好塑料薄膜。具备机械赶压条件时,提倡使用机械赶压。 10 应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和塌落度,现场严禁加水。 11 后浇带的模板应与周边模板分开独立设置,不得先拆后顶,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 强度后才能拆除,以保证后浇带所在跨度内的模板和支撑体系不受扰动。 12 浇筑前必须铺设施工人员操作通道,不得随意踩踏钢筋。水平泵送混凝土管道必须设 专用支架架起,不得扰动钢筋和模板。润管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成分相同,竖向结构接浆 厚度不应大于 30mm,严禁润管砂浆直接铺到楼板上,多余水泥砂浆应收集后运出。 1.2 孔洞、露筋等外观质量缺陷 1.2.1 表现及典型特征 孔洞现象: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露筋现象:是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图1.2-1 板底露筋、柱根部孔洞 1.2.2 主要产生原因 1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 密实又下料。 2 振动棒操作员个人负责区域过大或相互交叉作业、混凝土浇捣顺序混乱,造成部分区域 漏振。或振捣时间不足或振捣插入点间距过大,致使混凝土未振捣密实。 3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不畅,未振捣密实。 4 工人私自在混凝土中加水,造成混凝土离析。 5 钢筋因施工中未采取有效措施固定被踩踏偏位。 6 没有垫块或垫块设置不足。 7 柱筋偏位未及时纠偏。 8 梁底钢筋过密或分布不均。 9 梁板钢筋跳绑、漏绑严重。 1.2.3 防治及应对措施 1 按区域大小和浇筑速度合理配置振捣手人数;振捣手作业区域不应重叠;浇捣顺序和振 捣顺序应有一定规律性,便于振捣手记忆。振捣插入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1.4倍。 2 对于梁柱节点钢筋较多的框架结构,宜先浇筑柱混凝土后绑扎梁板钢筋。对钢筋间距过 小的部位应采用粗骨料粒径较小的混凝土浇捣,并采用小直径振动棒辅助作业,防止漏振。对 特殊部位如预留洞口、预埋管等处,应在两侧同时振捣,并适当延长振捣时间。 3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分层厚度由振捣方式确定。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 度大于 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溜槽等工具。对于 3m以上的柱子,可在模板中部侧面开洞 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 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洞口用模板封闭严密,并用 柱箍箍牢。 4 严禁在混凝土中随意加水。 5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垫块设置是否正确。 6 要求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7 梁、柱、墙筋应采取有效定位措施,如增加定位卡等措施。 2




中建三局央企实施精益建造,铸就品质工程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实施精益建造,铸就品质工程 前 言 1、三局项目管理发展史 栋号承包制 项目法施工 法人管项目 “441计划“ “精益建造” u 率先打破“大锅饭”,探索栋号承包制, u 实施“项目法施工” ,开启“法人管项目” u “441计划”:更加强调项目全过程、全专业总承包管理意识 u 精益建造:更加强调站位客户的角度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致力产品高质量交付 前 言 2、不同历史时期项目管理代表 深圳国贸大厦 上海环球大厦 央视新台址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 前 言 2、不同历史时期项目管理代表 火神山医院(10天) 雷神山医院(12天) 88项目 前 言 3、当前项目管理现状 从2021年度飞行检查(418个项目)的整体情况来看:A类(红榜)项目27个,占比7%,B 类项目133个,占比33%。C、D类项目占比高达60%,超过半数项目履约水平较差,其中D类 (黑榜)项目52个,占比13%。 飞行检查项目占比 A类项目, 7% D类项目, 13% B类项目, 33% C类项目, 47% 前 言 3、当前项目管理现状 除此之外,全局均质履约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位之间差距大等问题,导致客户对质 量、工期不满意,成本不受控等。 西北地区:整体履约情况较好,精益建造管理理念普及性高、 质量及安全管理总体水平较高。 西南及华东地区:整体履约处于局中游水平。区域公司在责任 地区履约管理体系相对稳定,履约各板块管理无明显亮点、无 明显不足,缺乏标杆项目打造。 华北地区:项目履约受区域影响较大,北京地区项目整体履约 水平较好,天津地区项目整体较差。 华南区域:履约差异较大,广东区域整体履约水平较好,尤其 是广州、深圳及珠海区域,精益建造实施应用情况较好,质量、 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度较高。 湖北地区:项目整体履约品质不高,尤其在人员履职及团队氛 围方面较其他外区存在较大差距。 前 言 近年来,三局把精 益建造作为实现项目 优质履约和降本增效 的重要途径,旨在通 过对项目实施全生命 周期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品质提升、完美 履约。 第一部分 精益建造的思想来源 第二部分 精益建造的实施背景 第三部分 目录 精益建造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 CONTENTS 精益建造的实施方法 第五部分 精益建造的实施成效 第六部分 思考与展望 PART1 精益建造的思想来源 一、精益建造的思想来源 精益生产概述 u 精益生产方式(TPS):是丰田公司通 用的制造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彻底杜 绝浪费”,通过生产的整体化,追求产 品制造的合理性以及品质至上的成本节 约。 u 精益生产方式,指以顾客需求为拉动, 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 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和提 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u 通过减少和消除产品开发设计、生产、 管理和服务中一切不产生价值的活动 (即浪费),缩短对客户的反应周期, 快速实现客户价值增值和企业内部增值, 增加企业资金回报率和企业利润率。




湖北省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工艺指南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1 概述 1.1 为支撑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竖向构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有效引导和规范项目设计,科学准确监管项目建造质量及安全,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装配整体式混 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 1.3 湖北省行政区域内预制混凝土竖向构件原则上应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2 基本术语 2.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structure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 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结构。 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 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 2.3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cementitious grout for rebar sleeve splicing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并配以细骨料、外加剂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用于钢筋 套筒灌浆连接的干混料,简称灌浆料。 2.4封浆料mortar for plugging and partition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并配以细骨料、外加剂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用于竖向 预制构件连接的连通腔灌浆施工接缝封堵的干混料。 2.5座浆料dry-mixed bedding mortar 1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并配以细骨料、外加剂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用于竖向 预制构件连接的坐浆法施工接缝填充的干混料。 2.6灌浆饱满度grouting plumpness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灌浆结束并稳定后,套筒或孔道内钢筋周 边填充水泥基高强灌浆料拌合物充盈程度。 3 预制竖向构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3.1 技术体系 3.1.1 技术体系简介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指带肋螺纹钢筋插入内腔为凹凸表面的灌浆套筒,通过 向套筒与钢筋的间隙灌注专用高强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凝固后将钢筋锚固在套 筒内实现钢筋连接的技术。该技术将灌浆套筒预埋在混凝土构件内,在安装现场 从预制构件外通过注浆管将灌浆料注入套筒,来完成预制构件钢筋连接,是预制 构件中受力钢筋连接的主要形式,用于各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连 接。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由钢筋、灌浆套筒、灌浆料三种材料组成,其中灌浆 套筒分为半灌浆套筒和全灌浆套筒,半灌浆套筒连接的接头一端为灌浆连接,另 一端为机械连接。 2 图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构造示意 3.1.2 连接工艺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流程主要包括:1)预制构件生产,在工厂完成套筒 与预制构件内的钢筋连接、套筒在模板上安装固定和进出浆管道与套筒的连接; 2)预制构件安装,在建筑施工现场完成构件安装;3)灌浆,现场灌浆料拌制, 检验合格后进行灌浆。 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竖向预制构件宜采用连通腔灌浆方式,并应合 理划分连通腔区域;构件也可采用单个套筒独立灌浆,构件就位前水平缝处应设 置坐浆层。套筒灌浆连接应采用经接头型式检验确认与套筒相匹配的灌浆料,使 用与材料工艺配套的灌浆设备,以压力灌浆方式将灌浆料从套筒下方的进浆孔灌 入,从套筒上方出浆孔流出,及时封堵进出浆孔,确保套筒内有效连接部位的灌 浆料填充密实。 3 3.2 连接节点 3.2.1 连接节点 图3 预制剪力墙套筒灌浆连接节点 图4 预制柱套筒灌浆连接节点 4 3.2.2 控制要点 3.2.3.1套筒灌浆连接的钢筋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 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 要求的带 肋钢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不宜大于40mm。 3.2.3.2灌浆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的有关 规定。灌浆套筒灌浆端最小内径与连接钢筋公称直径的差值不宜小于表3.2.3.2 规定的数值,用于锚固钢筋的深度不宜小于插入钢筋公称直径的8倍。 表3.2.3.2 灌浆套筒灌浆段最小内径尺寸要求 钢筋直径(mm) 套筒灌浆段最小内径与连接钢筋公称直径差最小值(mm) 12~25 10 28~40 15 3.2.3.3 灌浆料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 408的有关规定。 3.2.3.4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满足强度和变形性能要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 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连接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且拉伸破坏时应断于接头外钢筋。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屈服强度不应小于连接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3.2.3.5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3.2.3.6 接头应满足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的有 关规定。 3.2.3.7 预制剪力墙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预制柱中钢筋接头套简外侧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3.2.3.8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 3.2.3.9 竖向构件采用连通腔灌浆的项目在构件深化设计时应规划设置连通空 腔和排气孔。 3.2.3.10套筒灌浆连接应采用由接头型式检验确定相匹配的灌浆套筒、灌浆料。 3.2.3.11 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灌浆施工的操作人员应经专 业培训后上岗。 3.2.3.12 对于首次施工,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位进行试制作、试安装、 试灌浆。 5




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建筑施工脚手架外挂钢板网应用 参考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建筑施工脚手架外挂钢板网 应用参考图集 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 二O二三年十二月 前言 脚手架外挂钢板网是一种挂设于脚手架外侧的竖向安全防护网,能增强架体安全防护的阻燃性、抗冲击 等可靠性能,同时提高了建筑施工现场形象。为推动脚手架钢板网的全面应用,统一防护网的设计、施工、 使用及日常管理,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组织编制本建筑施工脚手架外挂钢板网应用参考图集。希望通 过本图集,可以指导各企业、项目规范应用脚手架外挂钢板网,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加大施工现场 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力度,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钢板网的应用,除应符合本 图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山东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主编单位: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山东)、瑞森新建筑有限 公司、山东晟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于 飞 唐春凯 冷 涛 李海祥 董 鹏 曲守丰 刘振亮 高晓明 冯明星 宋江涛 焦滕腾 于跃辉 刘 悦 赵 东 李富玉 林庆鑫 李世铎 明宪永 王健康 主要审查人:李 军 魏 涛 张朝峰 刘 超 万立华 2 术语与定义 1.钢板网:由方钢管组成边框及内撑龙骨,平面覆盖喷塑镀锌冲孔网片及连接件构成,用于脚手架立面防护的 钢质网片。 2.边框:由方钢管焊接组成的方形外框架。 3.龙骨:用于加强钢板网强度的内支撑方钢管。 4.固定点:钢板网网片、框架、龙骨之间的连接部位,分为焊接、铆钉或螺钉固定点。 5.连接件:用于钢板网安装时连接固定的构件,可分为钢板网与架体的连接件、钢板网与钢板网的连接件、其 他连接件等。 3 目 录 01 主要构件 CONTENTS 02 设计与构造 03 钢板网安装 04 钢板网验收 05 检查与维护 06 钢板网拆除 4 PART ONE 主 要 构 件 1. 钢板网 2. 连接件 P A R T 第一部分 主要构件 1.1 钢板网 1.1 钢板网 钢网片 钢边框 钢龙骨 固定点 脚手架钢板网 钢板网网孔 1 钢网片 (1)材质:喷塑镀锌钢板。 (2)颜色:颜色应具有防眩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般为蓝色。 (3)规格:板厚(塑后)应为0.5mm~0.8mm,圆形网孔宜为5×5一组布设,孔径宜为5mm~10mm,孔距宜为3mm~6mm, 组距宜为10mm~15mm,冲孔率宜≥40%,整片钢板网外廓尺寸宜为1200mm×1800mm或1200mm×2000mm。 6 第一部分 主要构件 1.1 钢板网 1.1 钢板网 米字型 半米字型 X字型 单斜型 边框及龙骨方钢 钢板网龙骨布置形式 2 边框及龙骨 (1)材质:镀锌(喷塑)方钢管。 (2)规格:20×20mm,壁厚≥1mm。 (3)布置形式:米字型、半米字型、X字型、单斜型等,框体应牢固、稳定,满足施工防护需求。其中单斜型布置龙骨 网片宽度不宜大于1000mm。 7 第一部分 主要构件 1.1 钢板网 1.1 钢板网 焊接连接 铆钉连接 螺钉连接 3 固定点 (1)形式:焊接、铆钉、螺钉。 (2)规格:①焊接:外框、骨架间应满焊,焊接后需做防腐处理。②网板与外框、骨架宜采用点焊,焊点间距不宜大 于250mm,焊点需做防腐处理;也可采用螺钉、铆钉连接,螺钉、铆钉应符合有关要求,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50mm。 8




名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化图册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中建国际投资(江苏)有限公司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化图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建国际投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实现江苏公司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 理的标准化,进而推动各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树立公司“慎微笃行、 精筑致远”的品牌形象,工程管理部结合公司各项制度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了江苏公司《施工 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化图册》 (以下简称《图册》)。 《图册》适用亍江苏公司所有房建施工项目、公路施工项目、市政施工项目等投资类项目。 《图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项目和有关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今后,《图册》还将丌断的 完善和深化。执行过程中,仍希望各项目和有关领导同事及时反馈建议和意见。 目录 1 配电箱开关箱 1.1 总配电箱…………………………………. 01 1.2 总配电箱内主要电器…… ……. 09 1.3 分配电箱…………………………. 17 1.4 分配电箱内主要电器……………………………….25 1.5 开关箱….………………………………….31 1.6 开关箱内主要电器…………………….39 2电线电缆 2.1三芯回路电缆…………………………………. 44 2.2五芯回路电缆…………………………………. 45 2.3电缆选用…….…………………………………. 46 2.4零线、地线…………………………………. 47 1 配电箱开关箱 1. 1总配电箱 标准要求 1、总配电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 缘材料制作,箱体钢板厚度丌得小亍 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2、总配电箱应装设端正、牢固。固定 式配电箱的中心点不地面的垂直距离应 为1.4~1.6m。 1 配电箱开关箱 1. 1总配电箱 标准要求 3 、总配电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先 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安装 板上,然后方可整体紧固在配电箱。 4 、总配电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按 其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丌得 歪斜和松动。 1 配电箱开关箱 1. 1总配电箱 标准要求 5 总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 N线端子板和 PE线端子板。 N线端子板必须不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 PE线端子板必须不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 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6 总配电箱内的连接线必须采用钢芯绝缘导线。导线绝缘的颜色标志应按相线、N线、PE线的颜色标记必须符合 以下规定: 相线L1(A)、L2(B)、L3(C)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 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 为绿/黄双色。 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配置幵排列整齐; 导线分支接头丌得采用螺栓压接,应采用焊接幵做绝缘包扎,丌得有外露带电部分。 N线(零线)端子排 PE线(地线)端子排 钢芯绝缘导线 线序、线色 1 配电箱开关箱 1. 1总配电箱 标准要求 7、 总配电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 装报板以及电器正常丌带电的金属底座 、外壳等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不PE线 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不金属箱体必须 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 箱门不箱体、箱体不PE排 1 配电箱开关箱 1. 1总配电箱 标准要求 8、总配电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 9、总配电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幵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丌得不箱体直接接触。秱动 式配电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丌得有接头。 10 、总配电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 11 、总配电箱内应分路设置漏电保护器,且应选用集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一体的漏电断路器,丌得断路器和漏 保分别设置。




2011.06.0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下册)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第3章生产建设项目区现状调查 3.1基本要求 《土地复垦条例》规定,露天采矿等地表挖掘损毁土地、地下采矿等造成的 地表塌陷土地、固体废弃物压占土地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和其他生 产建设活动临时占用所损毁的土地由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 应按照土地复垦标准和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生产建设项目区现状调查包括自然现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是编制土地复垦 方案的前期基础工作,该部分工作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中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及 复垦标准的制定密切相关,尤其是土壤调查是土地复垦标准制定的最直接依据。 现状调查的结果要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与土地复垦标准制定服务,土地复垦可 行性分析与土地复垦标准制定等要建立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之上。 3.1.1生产建设项目区现状调查的基本形式 生产建设项目区的现状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1)资料文献的搜集:复垦区及周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 利用现状与权属、项目基本情况等与土地复垦有关的资料的收集。 (2)实地调查:复垦区土壤、水文、水资源、植被、土地利用、土地损毁等 情况的实地调查,包括相应的影像、图片资料的采集。




2011.06.0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上册)

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1.1.1土地复垦的概念 在《新编说文解字》中对复、垦的解释是:“复,行故道也”,其本义是“返 回、回来”,引申为“恢复”;“垦,耕也”,本义是翻土,开垦。复、垦两字组 合在一起的字面意思则是:“重新开垦、恢复可耕。”所以,在我国“土地复垦” 一词最早称之为“造地覆田”、“复田”、“垦复”、“复耕”、“复垦”、“综合治理” 等,直到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一词才被 正式确定下来。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国务院令第592号发布,以下简 称《条例》),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 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该定义指出了土地复垦的对象分为两大类,既包括有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 地,也包括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生产建设活动往往以生产建设项目为载体,且 以工业和矿业活动为主,因此生产建设活动土地复垦,也被称为工矿废弃地复 垦或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复垦。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是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 的统称,生产项目是指具有相应审批权的国土部门批准的开采矿产资源、挖沙 采石、烧制砖瓦等项目;建设项目是指依法由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交 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土地损毁是指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使土地表面或表层 土壤的形态或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致使土地不能继续利用的一种过程,其 中,由采矿、工业和建设等活动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而造成损毁的土地, 是土地损毁的主体。 该定义也明确了土地复垦不仅仅是将损毁的土地复垦为耕地,而且还指对 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整治措施, 使其达到可供利用(包括用作农用地、建设用地等)状态的活动。复垦后土地 的利用方向,应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