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512-2025
代替WS/T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标准
Standard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surfacein healthcarefaciliti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与WS/T512-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床单元”、“强化清洁与消毒”、“终末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用品”的术语和定义(见3.3、3.7、3.8、3.14):
修改了术语“清洁单元”、“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污点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消毒湿巾”、“高度风险区域”的术语和定义(见3.4、3.5、3.6、3.10、3.11、3.18,2016 版的3. 4、3.2、3.6、3.11、3.7、3.14);
增加了医疗机构对环境表面清洁服务机构主管、评价与监管职责(见4.2):
增加了医疗机构全员培训的要求(见4.4):
修改了承担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的要求(见4.6,2016版的4.6):增加了高度风险区域环境表面清洁消毒质量评价频次(见4.7):
修改了高度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方式(见表1,2016版的表1):
增加了遵守清洁单元的消毒原则(见6.1):
增加了风险区域划分的依据(见6.2):
增加了不同污染量的处理方式(见6.4):
删除了实施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见2016版的6.6):
修改了需强化清洁与消毒的病原微生物名称(见7.1、7.4,2016版的7.1、7.4):
增加了终末清洁与消毒(见第8章):
增加了高度风险区域清洁工具复用处理模式(见9.4):
增加了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真菌评价指标(见9.5):
修改了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检测法名称(见附录A.1.2.3,2016版的附录A.1.2.3):
增加了环境表面消毒效果评价(见附录A.1.3.1):
增加了环境表面消毒质量真菌检测和评价方法(见附录A.1.3.2):
修改了环境表面清洁质量化学检查法的评价方法与要求(见附录表A.1,2016版的附录表A1):修改了环境表面清洁服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附录表B.1,2016版的附录表B.1):删除了碘类作为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见2016版的附录表C.1):
增加了醇类作为中水平消毒剂的释义(见附录表C.1):
增加了对金属类有腐蚀作用的消毒剂作用后需清除残留(见附录表C.2).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卫生监督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倪晓平、陆群、武迎宏、金慧、高晓东、索瑶、李卫光、刘丁、蔡蛇、李莉.
本标准于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1次修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终末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服务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
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 GB27952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WS/T311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WS/T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标准 WS/T510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797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1000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surface
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仪器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
3. 2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治疗车、计算机键盘鼠标、门把手等.
3.3
床单元bedunit
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床上用品(床单、被套及枕套)、寝具(床垫、被褥及枕芯)、床头柜、呼叫按钮及床边设备带等.
[来源:WS/T 510-2016,3.3,有修改]
3. 4
清洁单元cleaningunit
以病床为中心,其周围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环境表面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cleaninganddisinfection
被少量的(<10mL)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随时清洁与消毒. 3.7 强化清洁与消毒enhanc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洁和消毒频次,或同时采用两种及以上消毒方法的清洁与消毒. 发生感染暴发、环境中检出耐药性微生物,以及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流行时,应增加环境表面清 3.8 终末清洁与消毒terminalcleaninganddisinfection 患者离开后对其居住过的床单元及相关医疗仪器设备表面进行全面的清洁与消毒. 3. 9 清洁工具cleaningtool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地币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 10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reprocessingof cleaning tools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3. 11 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 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可用于环境表面、医疗仪器设备表面等具有清洁和消毒作用的湿巾.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 3. 12 A 值 A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值600是清洁工具复用处理消毒的最低要求. 3. 13 隔断防护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3. 14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 医务人员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患者血液、体液或组织暴露所致感染风险的专用服装或设备,包括手套、口罩、幅子、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防护拖鞋、鞋套和具备换气装置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3. 15 人员卫生处理personnel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3. 16 低度风险区域low-risk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感染风险较低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3.17 中度风险区域medium-risk area 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 3. 18 高度风险区域high-risk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易发生交叉传播的区域,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血透中心、内镜中心、介入治疗室,及病原微生物检验(科研)实验室等. 4管理要求 4.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4.2医疗机构应指定相应部门分别负责对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工作的主管、评价和监管,并开展业务 指导,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主要要求如下: a)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的管理,并负责质量的抽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