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本通用规范为:《工程结构通用规范》、《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砌体结构通用规范》、《钢结构通用规范》、《木结构通用规范》、《组合结构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
本文主要对《工程结构通用规范》和《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两本规范的部分条文进行设计成本分析,以估算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1.1 地下室顶板活荷载取值变化:由4.0KN/m2调整为5.0KN/m2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4.2.13条文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5.1条文解释
对比结构抗震等级取四级,恒活分项系数取1.3/1.5。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 选取标准跨柱网均为8.1mx8.1m标准跨,框架柱大小均为600×600。 楼面恒载考虑1.5m覆土,取27KN/m2。 板构造配筋率0.20%。 材料综合单价:钢筋6500元/t,混凝土700元/m3。 调整前楼面活载取4.0KN/m2,调整后楼面活载取5.0KN/m2。
▲
▲工程量对比结果示意
结论:从工程量对比结果可知,地下室顶板活荷载由4.0调整为5.0约增加土建造价5元/m2。
1.2 地下室顶板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变化:由1.0调整为1.5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3.1.13条文-取1.5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2018》 (中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8.4条文-取1.0
对比结构抗震等级取四级,恒活分项系数取1.3/1.5。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 选取标准跨柱网均为8.1mx8.1m标准跨,框架柱大小均为600×600。 楼面恒载考虑1.5m覆土,取27KN/m2。 板构造配筋率0.20%。 材料综合单价:钢筋6500元/t,混凝土700元/m3。 调整前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取1.0,调整后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取1.5。
▲调整前采用的标准跨结构平面示意
▲调整后采用的标准跨结构平面示意
▲工程量对比结果示意
结论:从工程量对比结果可知,消防车荷载分项系数由1.0调整为1.5约增加土建造价36元/m2。
调整前后均采用的标准跨结构平面示意
地下室室外覆土顶板为迎水面主体结构,按新的防水通规需采用防水混凝土,且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即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50mm。由于通规条文为强制条文,故以前部分地区地下室覆土顶板最小板厚可以采用160mm(非嵌固端)或者180mm(嵌固端),现在最小板厚已调整为250mm,此变化对土建造价增加较多。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4.1.5条文 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作为上部结构嵌固时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对比结构抗震等级取四级,恒活分项系数取1.3/1.5。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0。 选取标准跨柱网均为7.8mx8.1m标准跨,框架柱大小均为500×600。 楼面恒载考虑1.5m覆土,取27KN/m2。 对比按顶板作为嵌固端考虑,板构造配筋率0.25%。 材料综合单价:钢筋6500元/t,混凝土700元/m3。 图中阴影填充区域考虑消防车荷载,消防车荷载采用塑性算法。 调整前为双次梁方案(板厚为180),调整后大板方案(板厚为300)。
▲
分析:由于最小板厚提高到250mm后,采用次梁方案无法充分考虑板厚作用,故调整后方案按大板考虑,又因板跨较大,故板厚取300mm以满足计算要求。 结论:从工程量对比结果可知,室外覆土顶板最小厚度由180调整为250,约增加土建造价58元/m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6.3条文
工程量对比结果示意
通过对比分析,上述所示的新通规的三个条文变化均带来土建成本的增加。虽然分析对比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出的造价金额会有差异,但总体的趋向是不会变的,在同等设计条件下,新通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带来土建成本的增加。 在这种条件下,对设计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土建成本控制是建设方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规范要求更严格,意味着我们要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从各个方面的设计力求做到更加合理经济,以满足大环境市场的需求,每个设计人都任重道远,需携手共进。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数据仅作参考,与诸位共勉。
– END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