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广东省广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DB4401_T 286-2024

ICS 91.040.30 CCS P 30 D B 4 4 0 1 广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01/T 286—2024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ddingelevator of existing residences 2024—10—15 发布 2024—10—15 实施 广 州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4401/T 286—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技术评估 ······································ 2 5.1 摸查评估 ···································· 2 5.2 检测鉴定 ···································· 3 6 设计 ········································ 3 6.1 总平面 ····································· 3 6.2 建筑 ······································ 3 6.3 基础 ······································ 5 6.4 结构 ······································ 5 6.5 消防 ······································ 6 7 土建施工和验收 ··································· 6 7.1 一般规定 ···································· 7 7.2 施工准备 ···································· 7 7.3 质量控制 ···································· 7 8 设备安装 ······································ 8 8.1 安装前准备工作 ································· 8 8.2 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 8 9 使用管理 ······································ 9 9.1 委托市场主体管理电梯 ······························ 9 9.2 日常使用管理 ·································· 9 9.3 日常维护保养 ·································· 9 9.4 应急处置 ···································· 9 参考文献 ······································· 10 I DB4401/T 28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广东省 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广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毛颖、邓堪强、邱琳、李秋霞、公晓莺、卢辉、杜宇清、周泽志、苏健、 曾庆东、袁华强、罗雪文、杨敏燕、许扬扬、黄晓俊、张卓然、刘志、李操、焦绍怀、钟咏涛、喻彪、 陈世泽、秦静、陈力、刘文琴、张长利、李刚、钟珣、杨随新、何小萍、刘余。 III DB4401/T 286—2024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技术评估、设计、土建施工和验收、设备安 装、使用管理方面的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7588.1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 1 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GB/T 7588.2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 2 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GB/T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年版)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 55003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 GB 55006 钢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08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19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GB 55021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GB 55022—2021 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 GB 55031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 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TSG 08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 T700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答疑:水灭火控制装置调试 与系统调试费

提问网友:沐浴黄河
提问日期:2024-12-08 10:06:54

成都地铁  给了水灭火控制装置调试 费用,还能要系统调试费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解答网友:睡 莲

钻石专家

单独调试和整体调试




DBJT 15-71-2023 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1总则
1.0.1 为确保广东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功能规范地下空间检测和监测方法,为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使城市地下空间检测与监测工作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评价正确的要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检测与监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及各类危化品等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的检测与监测。1.0.3 地下空间检测和监测方法应根据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地下工程隐蔽施工、地下特殊环境和保证安全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选择搭配。检测与监测结果应综合分析评价。
1.0.4 地下空间的检测和监测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及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城市地下空间 urban underground space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涵盖地下室、轨道交通、地下道路交通、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库、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商业等多种地下建(构)筑物。2.1.2 地下建筑underground building
地表以下以土和岩石为载体构成的、覆土层深度超过2m的房屋建筑空间,包括地下公共建筑、工业仓储建筑、停车库、地下空间综合体和建筑组合空间形态。
2.1.3地下结构underground structure
地铁隧道等线形结构物以及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旅馆、地下娱乐场所及地下餐厅、人防工事等平面结构物的统称。




答疑:wdzb-yjy和wdzb-byj和wdzb-ryy中的y都有什么区别啊请问

提问网友:新
提问日期:2024-10-31 11:36:34

wdzb-yjy和wdzb-byj和wdzb-ryy中的y都有什么区别啊请问


已采纳
解答网友:豪横的同

WDZB-YJY、WDZB-BYJ和WDZB-RYY中的“Y”分别代表不同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

  • ‌WDZB-YJY‌:表示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YJ)聚烯烃护套(Y)的电力电缆。这种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层都使用聚乙烯材料,具有低烟无卤、阻燃等特点,适用于高层建筑、地铁、核电站等场所‌。

  • ‌WDZB-BYJ‌:表示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BY)布电线。这里的“BY”指的是绝缘层使用交联聚乙烯材料,而护套层则使用布材料。这种电缆通常用于家庭布线或一般电气安装‌。

  • ‌WDZB-RYY‌:表示铜芯橡胶绝缘(R)聚烯烃护套(Y)的电力电缆。这里的“R”代表橡胶绝缘材料,而“Y”代表聚烯烃护套材料。橡胶绝缘电缆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油性,适用于需要频繁弯曲或接触油类的环境‌。

  • 适用场景和特性
  • ‌WDZB-YJY‌:适用于高层建筑、地铁、核电站等对阻燃和低烟无卤有严格要求的场所。其绝缘层和护套层都使用聚乙烯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电压和耐热性‌。

  • ‌WDZB-BYJ‌:适用于家庭布线或一般电气安装,因其绝缘层使用交联聚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

  • ‌WDZB-RYY‌:适用于需要频繁弯曲或接触油类的环境,如化工、石油等行业。其绝缘层使用橡胶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耐油性‌。

这些电缆型号的差异主要在于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的选择,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环境要求。,

仅做参考,谢谢采纳,点赞




答疑:造价分析里的金额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提问网友:chino
提问日期:2024-10-31 11:09:26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钻石专家

总价是含税,其他是不含税。

解答网友:十三号地铁

全费用综合单价含税,非全费用综合单价不含税,但两种综合单价中的人、材、机均为不含税

解答网友:蓝鲸

铂金专家

不含税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




TCBDA 71-2023 地铁车站适老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标准

1总则
1.0.1 为了统一地铁车站适老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满足老年人地铁出行的需求,做到安全便利、舒适健康、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地铁车站公共区的适老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
1.0.3地铁车站适老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地铁metro(underground railway、subway)在全封闭线路上运行的,以地下敷设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0.2 标识 signage
在建筑空间环境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或其他感知方式向使用者提供导向与识别功能的信息载体。2.0.3导向标识系统guidance signage system
传达方向、位置、距离等信息,帮助人们认知起止点,且具有公共属性的标识系统。
2.0.4 适老化导向标识:aging-friendly guidance signage system由专为老年人使用的图形符号、文字了包括盲文)和有关设备设施等构成,用于提供导向、位置、综合信息服务的标识,用于在常规导向标识基础上进行适老化标识设计。2.0.5 地铁车站适老化导向标识系统设计designfor agingfriendly guidance signage system of subway station
根据老年人心理、生理和行为的特点,为满足老年人安全便利、舒适健康的地铁出行需求,对地铁车站公共区导向标识系统提出的适老化设计措施。
2.0.6 地铁车站公共区metro public zone ofstation
车站内供乘客进行购票、安检、检票、通行、候车和乘降的区域。




2024.09.29-黑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检查规程》DB23_T 3854-2024

ICS 13.220.01 CCS C 80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 3854 —2024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检查规程 2024 – 08 – 30 发布 2024 – 09 – 29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 3854—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车辆、车站与区间、车辆基地检查 . 2 4.1 车辆检查 . 2 4.2 车站与区间检查 . 2 4.3 车辆基地检查 . 3 5 建筑防火检查 . 3 5.1 安全疏散检查 . 3 5.2 防火分隔检查 . 3 6 建筑消防设施检查 . 3 6.1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检查 . 3 6.2 防烟与排烟设施检查 . 5 6.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查 . 5 6.4 消防配电检查 . 6 6.5 应急广播系统和消防电话检查 . 6 7 消防管理检查 . 6 7.1 消防安全制度检查 . 6 7.2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检查 . 7 7.3 防火检查、巡查检查 . 7 7.4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检查 . 7 7.5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检查 . 7 7.6 微型消防站检查 . 7 7.7 消防档案检查 . 7 8 检查记录 . 8 附录 A(资料性)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检查记录表示例 . 9 I DB23/T 385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哈尔滨宏兴消防工程检测有 限公司、黑龙江省松达消防 设施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龙和泰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三舍消防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伟杰、徐晶、王梁、王彪、沈长浩、侯立新、卢健、李岩、庄唯、孙琪、高 健、邹飞、王姣、李珊珊、唐继明、郭洪林、陈节伦、邰忠奇。 II DB23/T 3854—2024 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检查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车站与区间、车辆基地检查和建筑防火检查、建筑消防设施检 查、消防管理检查、检查记录的内容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与区间、控制中心与主变电所及车辆基地、配套设施的 防火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16806-2006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GB 25201-2010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 25506-2010 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 GB/T 40248-2021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201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66-20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GB 51298-201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 GB 55037-2022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XF 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XF 1131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 512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车辆、车站与区间及车辆基地等主体建筑、附属建筑、 装饰和设施,包括地铁系统和轻轨系统。 3.2 安全出口 供人员安全疏散,并能直接通向室内、外安全区域的车站出口、楼梯或扶梯出口、联络通道的入口、 区间风井内直通地面的楼梯间入口。 [来源:GB 51298,2.0.1] 1




2024.09.30-浙江省杭州市《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规范》DB3301_T 0465-2024

ICS 35.240.01 CCS L 70 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 0465—2024 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规范 2024-08-30 发布 2024-09-30 实施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01/T 0465—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要求 . . . 1 5 轨道交通 . . . 2 6 地下通道 . . . 3 7 地下公共停车场 . . . 5 8 人防工程 . . . 6 9 综合管廊 . . . 8 10 电力管网 . . . 9 11 燃气管网 . . . 12 12 通信管网 . . . 13 13 给水管网 . . . 14 14 排水管网 . . . 16 15 感知数据 . . . 17 16 运维管理 . . . 18 I DB3301/T 046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杭州市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市城乡 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越建设管理有 限公司、泛城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临平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省长三角标准技术研 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旭、吴鉴、黄晓、徐升雁、李海沙、徐林华、冯明、许振中、沈炯、周瑛琦、 倪建华、周东蕾、陈佳琦、郦鹏、沈婷婷、刘勇、杨飚、何一浪、唐科、李晓悦、姜石磊、方蔚棠、张 文涛、徐昕吟、田威、翁羽晖、邓铭庭。 II DB3301/T 0465—2024 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工程、综合管廊、电力管网、燃气管网、 通信管网、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的数字化感知要求以及感知数据、运维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下市政设施的感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35274 信息安全技术 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GB/T 37025 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 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JGJ 8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DB33/T 1096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下市政设施 underground municipal facilities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等需求,在地表以下开发、建设和利用的轨道交通、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 人防工程、综合管廊、电力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给水管网、排水管网等地下建(构)筑物及其 附属设施。 感知管理 perception management 用于实时监测、精确测量并处理各类感知设施运行状态与环境参数的技术管理手段。 4 基本要求 地下市政设施数字化感知管理应按照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基于传感器类型、传感器性能 以及覆盖密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明确各等级地下市政设施的感知能力、通信能力、计算能力和服务 能力。 1




2024.09.30-浙江省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标志设置规范》DB3301_T 0466-2024

ICS 93.080 CCS P 51 3 3 0 1 浙 江 省 杭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1/T 0466—2024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标志设置规范 2024-08-30 发布 2024-09-30 实施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01/T 0466—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标志牌 . 2 6 标志桩 . 3 7 公告牌 . 4 8 其他标志 . 6 9 标志管理与维护 . 6 附录 A(资料性) 标志牌示意图 .7 附录 B(资料性) 标志桩示意图 .9 附录 C(资料性) 公告牌示意图 .11 参考文献 . 14 I DB3301/T 046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市轨道交通运行和公用事业保障中心、杭州 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瑞龙、羊逸君、苏凤阳、吴勇、张俊、葛金明、赵焕、牟彬辉、周贻洋、李 若飞、赵红领、张文涛、都亚茹、陈冠宇、傅罡、翁羽晖、田振兴、李昆、桂焱平、张雄健、周利伟、 郑晖、邓文明。 II DB3301/T 0466—2024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标志设置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标志设置的基本要求、标志牌、标志桩、公告牌、其他标志、标 志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相关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893 安全色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T 18574—2008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 urban rail transit protection area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依法划定的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4 基本要求 标志设置应清晰、醒目、准确、完好,并与实际情况相符。 标志按类型分为标志牌、标志桩、公告牌和其他标志,具体分类见表 1。 表 1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标志分类 类型 类目 贴片式地面标志牌 地面标志牌 轨道交通线路标志牌 暗埋式底地面标志牌 标志牌 高架桥标志牌 电缆线路标志牌 轨道交通线路标志桩 标志桩 电缆线路标志桩 范围公告牌 公告牌 轨道交通线路公告牌 作业公告牌 1




答疑:钢筋混凝土柱梁、钢格栅楼板,是否计算建筑面积,最好把依据说明一下,谢谢

提问网友:搭设
提问日期:2024-10-20 08:19:33


解答网友:rsy

白银专家

1 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2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3.0.2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3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4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1.20m时不应计算面积。
3.0.5地下室、半地下室(车间、商店、车站、车库、仓库等),包括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入口,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6坡地的建筑物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设计加以利用并有围护结构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设计加以利用、无围护结构的建筑吊脚架空层,应按其利用部位水平面积的1/2计算;设计不利用的深基础架空层、坡地吊脚架空层、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场馆看台下的空间不应计算面积。
3.0.7建筑物的门厅、大厅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设有回廊时,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8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3.0.9立体书库、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无结构层的应按一层计算,有结构层的应按其结构层面积分别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10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11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3.0.12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3.0.13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14设有围护结构不垂直于水平面而超出底板外沿的建筑物,应按其底板面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0.15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应按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
3.0.16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3.0.17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3.0.18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3.0.19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货棚、站台、加油站、收费站等,应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3.0.20高低联跨的建筑物,应以高跨结构外边线为界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其高低跨内部连通时,其变形缝应计算在低跨面积内。
3.0.21以幕墙作为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3.0.22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
3.0.23建筑物内的变形缝,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
3.0.24下列项目不应计算面积:
1
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
2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
3 建筑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等。
4
屋顶水箱、花架、凉棚、露台、露天游泳池。
5 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和罐体的平台。
6
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室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
7
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修、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梯。
8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9
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




2024.10.12-江苏省《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源分类分级规范》DB32_T 4838-2024

ICS 13.200 CCS A 90 !7 , DB32/T 4838 —2024 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源分类 分级规范 Public security —Specific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urban safety risk source 2024 -09-12 发布 2024 -10-12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中国标准出 版 社 出 版 DB32/T 4838—2024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 …………………………………………………………………………………………………………2 5 分级 …………………………………………………………………………………………………………3 5.1 分级规则 ………………………………………………………………………………………………3 5.2 工业类风险源 …………………………………………………………………………………………3 5.3 人员密集类场所风险源 ………………………………………………………………………………11 5.4 公共设施类风险源 ……………………………………………………………………………………12 5.5 自然灾害类风险源 ……………………………………………………………………………………16 5.6 其他类风险源 …………………………………………………………………………………………16 参考文献 ………………………………………………………………………………………………………17 Ⅰ DB32/T 483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信 息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 、南京市消防救援 支队、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 苏中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城 市安全技术研究院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周汝 、朱桂明 、高岳毅 、何海波 、陈妍 、蒋俊 、万杰 、贺钢锋 、张明广 、邢志祥 、 叶芬梅 、周旺平 、顾凯 、戴国亮 、郭耸、张文华 、冯婧钰 、徐瑞蓉 、张兵 、金雪莲 、陈波 、谢罗峰 、彭小波 、 李后尧、陈刚、丁杰、张二强 、李亚军 、柴攀攀 、王玉娥 、马岩岩 、蔡琢、邓曼、曹金贵、张斌、高振宁 、邢培育、 吕颖。 Ⅲ DB32/T 4838—2024 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源分类 分级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安全风险源分类分级的内容和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设区市 、县级城市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领域的风险源分类分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30000.18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 18 部分:急性毒性 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T 42768 公共安全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GB/T 43991 城市隧道运维服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089 民用爆炸物品工程设计安全标准 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1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标准 GB 51283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 JTG F 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 H 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SL 214 水闸安全评价导则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58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L 316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 SL/Z 679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 SL 7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SL/T 790 水工隧洞安全鉴定规程 XF/T 1369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1




重庆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问题答复(2024年第一期)

附件 重庆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问题答复 (2024 年第一期) 1 建筑专业问题答复(编号:20240506-建筑-0001~0005)……4~8 2 结构专业问题答复(编号:20240507-结构-0001~0003)……9~12 3 给排水专业问题答复(编号:20240508-给排水-0001~0005)…13~17 4 电气专业问题答复(编号:20240509-电气-0001~0003)……18~20 5 暖通专业问题答复(编号:20240510-暖通-0001~0017)……21~37 – 3 – 1 建筑专业问题答复 编号:20240506-建筑-0001 1. 问题名称 关于室外架空处界定安全出口的问题。 2. 问题的具体内容 建筑疏散楼梯间、疏散走道等设在建筑首层架空部分(层) 的出口是否可以算做安全出口?或者建筑首层架空部分(层)在 满足哪些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安全区? 3. 问题答复 建筑疏散楼梯间、疏散走道等设在建筑首层架空部分(层) 的出口,当架空部分(层)满足安全区条件时,可以算作安全出 口(或直通室外的出口)。 建筑首层架空部分(层)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视为安全区: (1)除通行功能外不应设置其它功能; (2)不应设可燃物; (3)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4)开敞面宽度应不小于该架空部分(层)最大疏散距离; (5)应能直通室外,且任意一点距架空部分(层)外缘的疏 散距离不大于 30m; (6)其与相邻的功能空间应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2.00h 的防火 隔墙、防火玻璃隔墙、乙级防火门窗进行分隔。 – 4 – 1 建筑专业问题答复 编号:20240506-建筑-0002 1. 问题名称 关于无窗房间认定的问题。 2. 问题的具体内容 是否可以将房间门上设置的观察窗作为内窗来认定该房间不 属于无窗房间? 3. 问题答复 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有限公司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 额司“关于《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有 关条款解释的复函”:房间内如果安装了能够被击破的窗户、外 部人员可通过该窗户观察到房间内情况,则该房间可不被认定为 无窗房间。 – 5 – 1 建筑专业问题答复 编号:20240506-建筑-0003 1. 问题名称 关于商业建筑内部设置跃层楼梯间的问题。 2. 问题的具体内容 商业建筑内部设置跃层,楼梯间是否按照封闭楼梯间设置? 3. 问题答复 跃层商业将上下层作为一个商铺,内部连接通道上设有楼梯 或踏步时,该楼梯可不按封闭楼梯间设计。 如跃层内的各层商铺以内部楼梯作为安全出口时,该楼梯应 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 6 – 1 建筑专业问题答复 编号:20240506-建筑-0004 1. 问题名称 关于厂房和仓库合建的问题。 2. 问题的具体内容 地下负一层为戊类库房,地上四层为丙类厂房,是否能合建? 3. 问题答复 厂房与仓库不能合建。厂房内仅可设置满足日常连续生产需 要且符合规范要求的中间仓库。 – 7 – 1 建筑专业问题答复 编号:20240506-建筑-0005 1. 问题名称 关于消防电梯的问题。 2. 问题的具体内容 地铁设计中可否设置无机房消防电梯? 3. 问题答复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 年版)和《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 2018 对消防电梯的设备选型未作明确要求,地铁设计中设置的无 机房电梯当满足消防电梯的相关要求时可作为消防电梯。 – 8 – 2 结构专业问题答复 编号:20240507-结构-0001 1. 问题名称 关于加固改造项目的结构构件的防火的问题。 2. 问题的具体内容 在加固改造项目中,常用的加固方法如贴碳纤维、粘贴钢板 等,是否需要满足规范要求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3. 问题答复 需要。 (1)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对于 加固改造项目仍然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防火设计,并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建筑钢结构防火 技术规范》GB51249-20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 4(2018 年版)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的规定。 (2)对采用“贴碳纤维”、“粘贴钢板”加固方法,可采用 增设金属网抹 M5 砂浆、防火涂料等措施,其厚度根据耐火极限 进行确定。“粘贴钢板”法加固的项目也可通过耐火极限验算确 定,其防火涂料类型及厚度应满足耐火极限验算和最小构造厚度 要求。 – 9 –




答疑:地铁工程中,单站场强测试套什么定额好?

提问网友:zhan工
提问日期:2024-09-23 15:32:00

地铁工程中,单站场强测试套什么定额好?


解答网友:xagcc

钻石专家

补充子目计算吧




岩土锚固技术手册_闫莫明等

概述
岩土工程源远流长,穴居便是人类最早的岩土工程。岩土工程与能源、交通、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如水库高坝、高层建筑、道路桥梁、港口码头、地铁隧道等。因此,岩土工程的开发水
平与建设速度,从侧面可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岩土错固技术是近代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它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同时,在岩土错固设计理论与方法、锚固材料、结构型式、施工工艺、现场测试,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为了满足日益复杂,高效的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应加快岩土工程的建设。相信在21世纪,岩土锚固技术必将在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迎来更快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西部大开发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将修建大量铁路、公路隧道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差、经济落后,以及基础薄弱和起步比较晚等原因,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十分突出:一是路网密度低,公路路网密度为7.8km/100km?,只是全国的一半;二是公路等级低,二级以上公路比重仅占6.9%;三是公路通达深度低。铁路网也较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根据中央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要求用30年左右时间,西部地区将建成现代化公路网络,特别是在5~10年内完成连接西部地区的丹东到拉萨、青岛到银川等8条国道主干线的建设,打通滇藏、川藏、成都到樟木等8条省际间主要公路通道。在西部多山地区高等级公路必将会出现一些长隧道和隧道群,这将给错面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中的应用提供
良好的机遇。2.我国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地域扩大,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快建提高。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域市总数将由1996年640个增加到1000个,其结果将占用大量的耕地。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我国持续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率,向地下要生存空间将成为21世纪发展的趋势。
(1)开发利用城市空间,在大中城市修建地下铁路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和“出行难”的根本出路。
(2)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大城市修建地下停率场是解決城市“停车难”的重要措施。(3)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修建地下机动车道路是解决大域市交通拥挤的新途径。它便于汽车废气的集中处理,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3.长,大海底隧道可望兴建
在上个世纪末,许多学者提出修建横穿台湾海峡连接大陆与台湾的海底隧道和横穿琼州海峡连接大陆与海南的海底隧道,并于1998年在厦门召开了“台湾海峡隧道学术论证研讨会”。此外,国内有关单位组织研究横穿渤海海峡连接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海峡通道(南桥




高清版,电缆外径+电缆型号大全(建议收藏一份)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本产品用于额定电压 0.6/IKV的线路中,供输配电能之用(阻燃电缆透用于高层建筑、地铁、发电站、大型工矿企业等电缆敷设密度大,防火要求严格的地方)。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执行标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性能符合GBI2706.3-1991效采用EC60502-1997,阻燃性能符合GB12666.5-1990等效采用IEC332-1992。(阻燃性能要求不适用于非阻燃型电缆)
使用特性:电缆的额定工作电压UNUO6IKV:试验电压(持续时间≤5min)3.5KV;电缆导体长期工作温度<90℃;短路时(持续时间<5s)电缆导体温度≤250℃:敷设电缆时最小弯曲半径单芯电缆应>电缆外径的 20倍,多芯电缆应>电缆外径的15 倍: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0℃,低于0℃时,预先加温,敷设时不受落差限制。




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

ICS 93.020 CCS P 10 T 团 体 标 准 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cise detection of trenchless technology underground pipelines 2024-06-20 发布 2024-06-20 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 布 T/CI 382—2024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2 5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3 6 探测结果验证. 7 7 成果测量.8 8 探测成果.9 9 成果资料提交.10 I T/CI 38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 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远望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 公司、浙江华东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艺信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积思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博瀚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有智慧(北京)标准技术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建华、李德春、王军、刘军强、杨彬、王伟杰、杨坤平、俞绍权、计国贤、 周顺刚、罗凯、李睿宗、熊伯全、林乃山、游柳根、刘泽丞、干永康、樊之旭、王永锋、洪旭程、王汉 卿、黄明、吴宏达、周继焕、柯隽迪、薛奎哲、陈炳锦、杨兵、郝宇花、黄立勇。 II T/CI 382—2024 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的基本规定、非开挖地下管线精确探测、探测成 果验证、成果测量、探测成果及成果提交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非开挖地下管线的精确探测,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管线、燃气管道、油气管 道、给排水管道、通信管线、工业管道。其它工艺施工的管线精确探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T 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 GB/T 39616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非开挖技术 trenchless technology 利用岩土钻掘、定向测控等技术手段在地表不挖槽和地层结构破坏较小的情况下,穿越 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建筑物等,实现管线敷设的施工技术。 3.2 地下管线详查 detailed survey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为满足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对指定区域内的地下 管线进行详细探测的过程。 3.3 地下管线精确探测 accurate detectio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在地下管线详查的基础上,针对指定管线采用合适的方法技术准确探明其空间位置,经 验证其平面、埋深误差≤0.5m 的地下管线探测,简称精探。 1




DBJ50/T-480-2024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f1bc93c4be45b9b525c51110c5f9a1aa
1 总则
1.0.1为规范重庆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体系建设,统一各层级间接口,促进线网互联互通,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护建及改造的地铁、单轨、城轨快线、市快线及市域铁路等轨道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设计、建设、实施、验收及运营。1.0.3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设计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设计原则。
1.0.4 自动售检票系统除应遵导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和缩略语
2. 术 语
2.1.1 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e fare collction system
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能够实现售票、检票、计费、收费、清分,管理全过程的自动化系统。2.1,2 自动售检票清分中心系统FCceanngceniralsystem发行和管理轨道交通票证,并对不同运营主体发行的票证、票款进行结算的系统,是实现重庆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的核心。
2.1,3自动售检票线网中心系统plaiformcontrol cenlersystem
提供自动售检票系统票务清分清算,线路中心管理及多无化支付应用等功能服务的线网级系统。
2.1.+多线路中心线路中心muiiple line center/line center管理和控制轨道交通多线路/单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2.1,5维修中心系统mainaincentral system
用于对线路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维修管理的系统。2.1.6 训中心系统train central system
用手对门动售检票系统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系统。
2.1.7 模拟及测试中心系统simulation and testing centralsystem
用于对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模拟及测试的系统



皖2016J210建筑防水构造图集(四)卷材类(Ⅱ)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rar

资源简介/截图:

e5b1d24ed98fd73e591813463c67f298

编制依据
1.1本图集依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56号文件)进行编制。1.2本图集依据下列标准: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GB23441-200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45-2012
GB50207-2012
GB50108-2008
GB50208-2011
JGJ230-2010
GB50016-2014
GB50352-2005
GB50300-2013
适用范围2
2.1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地下室等部位的防水工程。
2.2 适用于隧道、地铁、高速公路、桥梁等工程防水,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
3.1 材料简介常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AU3自粘卷材,是以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为基料的本体自粘防水卷材。按有无胎基分为:聚酯胎基(PY类)和无胎基(N类)3.2材料特点
3.2.1粘结力强,干法施工,安全可靠,可有效避免胶水粘接的不稳定性因素和热熔火烤的火灾隐患。3.2.2上下表面采用隔离膜,确保卷材边缘的双面胶条不被污染,可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2.3延伸性能好,可抵御基层一般变形、裂缝等不利现象的影响,且能自行愈合较小的穿刺破坏。3.2.4寿命长,耐候性能优异,适应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变化。
3.3材料规格
3.3.1 AU3自粘卷材公称宽度为1000mm、2000mm,公称面积为10m2、15m2、20m2、30m23.3.2AU3自粘卷材PY类材料规格见表3.3.2.




答疑:轴网识别

提问网友:老毛
提问日期:2024-08-28 14:41:19

老师好,我要做一个地铁通道,CAD图纸没轴号,软件不能识别轴线怎么办,因为所有的轴线全是不规则曲线自己也画不出来轴网


解答网友:小野猫

铂金专家

导入图纸定位就行

解答网友:钢筋撑起半边天

钻石专家

识别组合轴网,不能识别的话可以把图导入后描图画构件




2000多套QC成果集合下载,史上最全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文件:

2016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选编电子版.pdf
[QC]提高预制管廊接口施工合格率.pptx
挂篮施工QC.rar
管理QC.rar
通过QC七大手法解决品质难题.mp4
铁路QC.rar
降低施工现场扬尘污染.pdf
2020.03.25更新:
QC-1型沉降仪在汕汾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中的应用.rar
[QC]控制高填方路基自然沉降确保道路质量.rar
[QC]精细控制路基沉降观测质量.rar
[QC]高速公路泥炭土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40页(创新型).rar
[QC成果]墙面干挂烤漆钢板施工质量控制.rar
减小沉井下沉对环境的扰动(QC成果).rar
吊顶标高.rar
2020.04.04更新:
水池QC.rar
顶管QC.rar
2020.04.10更新:
2016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选编电子版.pdf
CFG桩的施工速度.ppt
QC小组CFG桩复合地基质量控制(34页,清楚明了).ppt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doc
[QC成果]提高CFG桩施工质量(附高清图多).ppt
提高CFG桩施工质量QC成果.doc
提高CFG桩施工质量控制.ppt
提高CFG桩长螺旋成孔效率(QC成果).ppt
某原煤储存仓工程深基坑边坡支护基岩钻孔质量控制QC活动成果.ppt
边坡支护锚杆施工质量控制_secret.doc
2020.04.16更新:
[QC成果]外墙外保温装饰一体板施工质量控制.rar
水利QC.zip
确保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结构系统施工质量.rar
2020.04.20更新:
7-中建成七局三-喀斯特地貌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ppt
QC小组成果报告书(合理处理溶洞–加快桩基施工进度).doc
[QC]岩溶注浆对岩溶地基的处理.rar
[QC]提高富水岩溶隧道衬砌防水合格率.ppt
[QC]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岩溶注浆单位注浆量控制(中铁).rar
[江西]岩溶路基加固先导孔施工方案.rar
[贵州]机场跑道基础运用QC方法解决溶洞注浆质量问题.rar
六郎隧道防水施工方法QC成果.doc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岩溶注浆工艺性试验方案.rar
岩溶区提高旋挖灌注桩合格率QC成果.ppt
岩溶地区冲孔桩成孔技术.rar
高强度石灰岩岩溶地区桩基钻孔进度控制32页PPT(QC).rar
2020.04.27更新:
10-装载机装调作业效率提升改善12.26.ppt
2-三轮汽车事业部通过全系列标准化文件编制提升产品质量的改善(终稿3).ppt
4-工程机械事业部挖掘机工厂动臂安装孔加工不良改善—汇报稿.pptx
5-R雷沃桥箱事业部GL035末端传动箱生产效率提升改善(第5版).ppt
6-农机具成果发布12.25.ppt
9-雷沃动力事业部制造费用降低的改善(修订版)(用2次彩排的).ppt
9、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威名”QC小组.pdf
QC成果职教中心提高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质量.docx
[QC成果]减少现浇梁与PC叠合板交界处的漏浆.pdf
[QC成果]提高PC结构连接节点一次合格率.pdf
[QC成果]提高网梁楼盖屋面预制叠合构件叠合箱施工质量.rar
[QC成果]提高装配式住宅工程主体结构安装效率.pdf
[QC成果]提高装配式结构转换层灌浆套筒连接钢筋施工一次合格率.rar
一、提高装配式楼梯栏杆施工质量.doc
农业装备事业本部收获机械工厂驱动轮毂装配自动化改善.ppt
农业装备事业本部水稻机工厂员工培训方式改善 (视频压缩).pptx
农业装备事业部收获机械工厂涂装二车间产能提升的改善V2016.12.28.ppt
带肋塑料模板叠合板在工业化项目中应用(图文并茂).pdf
拖拉机工厂机罩点焊自动化的改善.ppt
提高叠合板安装合格率.rar
现浇楼梯装配式定型模板研制.pdf
研发建筑工地装配式移动洗手间.pdf
福田摩托车厂1.ppt
2020.05.28更新:
2017年QC提高项目部施工技术资料员的工作效率.doc
[QC]开展QC活动规范工程档案管理.zip
[QC成果]杜绝明挖地铁出入口基坑监测出现预警.ppt
提高工程中监理验收文件归档率.docx
提高观测基准点质量及监测精度的研究_secret.doc
标准化资料管理-京新高速项目部QC成果.doc
降低地铁深基坑开挖监测报警率QC-徐亮.docx
降低地铁深基坑开挖监测报警率QC-徐亮.pdf
2020.07.30更新:
中国建筑2018年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选集.zip.baiduyun.p.downloading
2020.08.20更新:
PDF转换器最新版.zip
[QC小组成果报告]提高工程资料验收一次性通过率(服务型).pdf
[QC成果]提高建筑工程资料整理质量.ppt
[QC成果]确保建筑工程资料整编规范.ppt
开展qc活动,规范工程档案管理_secret.doc
提供混凝土实测实量成绩.pdf
提高项目部施工技术资料员的工作效率2017年QC成果发布材料.doc
档案QC报告最终版.pdf
档案QC报告最终版.txt
深圳市档案中心工程-创优策划.doc
运用QC方法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符合地标要求(PPT).ppt
2020.10.10更新地铁市政等:
(QC成果)降低盾构施工管片拼装质量不合格率.ppt
1-武汉地铁8号线K9标QC成果)降低超厚砂层旋挖钻孔的塌孔率(最终版).ppt
16号线06标新青年QC小组:提高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拆模合格率(第二分会场).pptx
17-齐岳山隧道提高光面爆破施工质量QC成果课件.ppt
2016qc0201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pdf
QC-地下车站渗漏水处理技术.ppt
QC全国市政发布一等奖减小地铁工程中结构施工缝位置渗漏点数量.ppt
QC刚性接触网接触线.pptx
QC成果材料.pdf
XX地铁QC成果.doc
[QC]南京地铁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ppt
[QC]地铁冬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ppt
[QC]地铁工程提高灌注桩钢筋笼焊接质量.doc
[QC]地铁盾构管片拼装质量控制.ppt
[QC]市政桩基完整性QC.doc
[QC]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提高真空堆载排水带插设质量.ppt
[QC]提高地铁暗挖区间初支开挖效率.doc
[QC]提高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合格率资料.ppt
[QC]降低地铁隧道二衬结构渗水率.ppt
地铁QC成果独立支撑大模板应用.ppt
地铁工程开展QC活动提高灌注桩钢筋笼焊接质量.doc
地铁隧道施工缝施工质量控制QC.doc
城建集团深圳地铁项目QC小组:提高深厚淤泥土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docx
天津地铁5号线月牙河站QC活动(明天打印版本).ppt
宁波地铁QC成果报告.doc
市政工程确保HDPE污水管道施工质量.ppt
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盾构工程QC小组.pdf
探索QC小组—缩短明挖地铁出入口施工工期.doc
控制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充盈系数.pdf
提高地铁盾构管片拼装成型合格率QC-史晓2月28日版.ppt
提高暗挖区间开挖初支施工效率2015-1-18.doc
提高隧道光面爆破质量qc.doc
杭州地铁5号线QC文字资料.doc
电务公司-降低地铁车站超声波液位仪故障率.pptx
紫楠路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QC.pdf
运用QC方法提高雨、污水管道施工质量.doc
降低地铁深基坑开挖监测报警率QC-徐亮.pdf
隧道工程QC小组成果.doc
隧道控制爆破及超欠挖控制.ppt
2020.11.15更新41篇中建优秀成果:
中国建筑2018年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选集.zip.baiduyun.p.downloading
2021.1.29更新预应力:
2016qc0213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pdf
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QC成果).rar
QC活动成果++小箱梁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doc
[QC]提高桥梁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ppa
[QC]高支模预应力箱梁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rar
[QC成果]大跨度预应力双拱架吊装施工工艺研究及应用.rar
[QC成果]提高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rar
[QC成果]提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ppa
[QC成果]提高预制箱梁预应力施工合格率ppt(含word文档).rar
[QC成果]预应力面板漏斗形泄水孔工艺创新.pdf
【QC】提高预应力T梁外观质量修-PPT.ppa
提高圆弧型钢预应力梁施工质量(PPTQC).rar
提高桥梁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QC一等奖).ppa
提高桥梁预应力管道压浆质量QC成果.ppa
深基坑超长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控制.ppa
独柱式预应力盖梁施工进度控制QC成果.ppa
超长无粘结预应力砼QC成果.rar
预应力空心板顶板厚度控制QC成果.ppa
2021.1.3更新装饰类:
28、提高大型公共建筑大面积石膏板综合吊顶观感一次验收合格率.doc
[QC成果]大空间弧形铝板吊顶安装质量控制.rar
[QC成果]建筑工程提高椭圆弧形吊顶质量成果汇报43页附图.rar
[QC成果]改进石膏板吊顶开孔的施工方法汇报.rar
[QC成果]降低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开裂率.rar




DBT 29-130-2024 天津市预拌砂浆技术规程

o DB/T 29-130-2024 备案号:J10528-2024 天津市预拌砂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eady-mixed Mortar in Tianjin 2024-04-15 发布 2024-08-01 实施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天津市预拌砂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ady-mixed Mortar in Tianjin DB/T 29-130-2024 J10528-2024 主编单位:天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材业协会 批准部门: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实施日期:2024 年 08 月 01 日 2024 天 津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津住建设函[2024]84 号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发布《天津市预拌砂浆技 术规程》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公布 2020 年度天津市工程建设 地方标准复审结果的通知(津住建设[2021]21 号)要求,天津市建 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材业协会等单位修订完成了 《天津市预拌砂浆技术规程》,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专家评审 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 DB/T 29-130-2024,自 2024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原《预拌砂浆技 术规程》(DB/T 29-130-2015)同时废止。 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天津 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或天津市建材业协会。 本标准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建筑 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材业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 年 4 月 15 日 前 言 根据市住建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公布2020年度天津市工 程建设地方标准复审结果的通知(津住建设[2021]21号)文件要求, 标准修编组经广泛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分 类与代号、标记;4、材料性能;5、生产质量控制;6、施工质量 控制;7、检验规则;8、质量验收。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在现有预拌砂浆品种上,增加了预拌水泥基盾构注浆材料, 其主要用于隧道盾构法施工中管片壁后同步注浆,在天津市地铁盾 构法施工中广泛采用; 2. 干混砂浆、湿拌砂浆中分别增加了干混水泥基盾构注浆材 料和湿拌水泥基盾构注浆材料。并相应增加了其分类与代号、标记、 性能指标、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检验规则和质量验收。 3. 增加了干混机喷抹灰砂浆和湿拌机喷抹灰砂浆的技术指 标; 4. 干混机喷抹灰砂浆、湿拌抹灰砂浆、湿拌机喷抹灰砂浆增 加M5等级;取消干混防水砂浆、湿拌防水砂浆中M10等级; 5. 取消干混砌筑砂浆、湿拌普通砌筑砂浆的表观密度要求, 修改了砌体力学性能要求; 6. 增加了绿色生产、数字化生产的一般规定;增加了低碳生 产鼓励性要求; 7. 修改了预拌砂浆施工质量控制内容,按照产品种类编写; 8. 修改了砌体结构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选用规则; 9. 取消了干混砂浆均匀度试验方法和砂浆稠度损失率试验方 法。 本规程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市建 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建材业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 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将意见和资料寄送至天 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 508号,电话:022-23382544,电子邮箱:jcskjb@163.com)。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天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材业协会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天津天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天津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桥梁有限公司 普沃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市贰拾壹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金隅宝辉砂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凤东 袁 伟 侯伟芳 曾伟峰 张 娜 房 跃 高 辉 方 立 白子斌 刘 明 张继强 曹海清 王冬梅 董文乔 陈祥雨 张鹏宇 孙 倩 王 芹 唐光磊 沈平邦 曾银勇 许大伟 殷宝贤 张秋菊 吴金明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 欣 于新文 纪慧宇 尚静媛 裴鸿斌 王斌斌 李 伟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分类与代号、标记. 4 3.1 分类与代号.4 3.2 标 记.5 4 材料性能.7 4.1 干混砂浆材料性能.7 4.2 湿拌砂浆材料性能.9 5 生产质量控制. 12 5.1 一般规定.12 5.2 原材料质量控制.12 5.3 配合比设计及生产过程控制.16 5.4 包装和运输.19 6 施工质量控制. 21 6.1 一般规定.21 6.2 砌筑砂浆.23 6.3 抹灰砂浆.25 6.4 地面砂浆.27 6.5 防水砂浆.28




2024.09.15-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数字工地”建设与评价标准》DB23_T 3707-2024

ICS 35.240.99 CCS P 07 B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 3707 —2024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 “数字工地 ” 建设与评价标准 2024 – 6 – 13 发布 2024 – 9 – 15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黑龙江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厅 DB23/T 3707—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人员管理 . 2 6 物料管理 . 3 7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 4 8 安全管理 . 4 9 技术和质量管理 . 5 10 文明施工管理 . 6 11 数字工地评价 . 7 附录 A(资料性) 数字工地行业评价申报表 . 10 附录 B(资料性) 数字工地评价得分表 . 11 I DB23/T 370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监测中心、哈尔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牡丹江市工程质量 技术服务中心、佳木斯建设工程监测中心、黑龙江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省建设安全协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建筑设 计院、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黑建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黑龙江省二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大东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哈尔滨正大建筑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龙泰建筑安装工 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黑龙江分公司、广州粤建三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同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睿鸿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 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英洲、李书奇、高宁、黄宏宇、马斌、肖明秀、徐波、王劲松、王世展、王 艳、申惠中、冷祥玉、吴飞洲、苗路、邵宏达、杨承霖、鞠浩杨、战屹峰、刘鹏程、李晓川、安健隆、 李广军、郭冬雪、马黎黎、王君、王作言、刘斯、张立军、李林、杨海涛、王毓平、梁成楠、王心智、 刘超、温香芝、初同才、李宁、王志成、邢振兴、王晨亮、满爽、邵帅、谢明琦、张壮、张晓薇、隋普 刚。 II DB23/T 3707—2024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数字工地建设与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数字工地建设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人员管理、物料管理、施工 机械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技术和质量管理、文明施工管理,以及数字工地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工地建设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JGJ/T 43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工地监测服务平台 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BIM、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以 及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要素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分析,并实现数据的共享 和协同运作,最终实现互联协同、全面感知、辅助决策、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平 台。 3.2 数字工地 施工过程中应用数字工地监测服务平台辅助管理的工地。 3.3 并发接入 网络流量管理设备或代理服务器对其业务信息流的处理能力,是能够同时处理的点对点连接的最大 数目,它反映出设备对多个连接的访问控制能力和连接状态跟踪能力,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信息点数。 3.4 冗余 从安全角度考虑多余的一个量,这个量是为了保障仪器、设备或某项工作在非正常情况下也能正常 运转。冗余配置的部分可以作为备援,及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3.5 射频识别 1




2024.10.01-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装配式工艺加固维修技术规程》DB11_T 2258-2024

ICS 91.080.99 CCS P 27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258—2024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多腔复合结构隧道加固技术 规范 Specification of practice for urban rail transit tunnel reinforcement using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material components 2024 – 06 – 28 发布 2024 – 10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2258—2024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设计要求 . 4 6 施工要求 . 6 7 质量控制及验收 . 8 8 养护维修 . 9 附录 A . 10 参 考 文 献 . 14 I DB11/T 225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地铁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国铁新材(北京)科技 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 责任公司、北京地铁建筑设施维护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湖北轨道 交通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中铁工程设计咨 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 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 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李宇杰、王大润、李玲、刘燕华、叶利宾、杨硕、陆遥、李强、潘婷、杨运 节、于霖、张军、马灿玮、段星亮、孙光华、房倩、韩松、柳献、贺美德、李珅、徐海清、牛晓凯、屈 文彬、王文明、王军、张伟、马洁、杨华威、任雅琴、何巍、张育敏、张超、沈忱、谭磊、田桂英、孙 征南、张硕、刘珣、贺姗、袁俊、申巧凤、刘建友、齐恒、宋文杰、刘晓亭、张博、楚刘辉、王达麟、 张秀丽、麦家儿、黄栩。 II DB11/T 2258—2024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多腔复合结构隧道加固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多腔复合结构隧道加固的基本要求、设计要求、施工要求、质量 控制及验收、养护维修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圆形、类圆形隧道结构的修复加固,其他形状地下工程结构修复加固可 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162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 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 50728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GB 55004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 JGJ 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T 212 地下工程渗水漏治理技术规程 DB11/T 718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 DB11/T 1843 盾构法隧道修复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装配式多腔复合结构 assembled multi-cavity composite structure 纤维增强材料与多根钢管复合成型,拼装后在腔体内部灌注灌浆材料形成的复合结构。 3.2 前置防护 protection before construction 为了确保作业影响范围内轨道交通隧道既有设施在结构加固维修期间安全与功能正常,施工前对其 采取临时性保护罩安设、绝缘毯防护、篷布铺设以及防护警示标牌设置等相关措施。 4 基本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主体结构状态依据DB11/T 718评定为4级、5级时,宜采用装配式多腔复合结构 进行加固。 1




2024.10.01-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钢轨踏面维修技术规范》DB11_T 2256-2024

ICS 03.220 CCS S 90/99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256—2024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踏面维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il tread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2024 – 06 – 28 发布 2024 – 10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2256—2024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钢轨踏面标准 . 2 钢轨踏面伤损标准 . 2 钢轨波磨限值标准 . 2 钢轨病害整治限度标准 . 3 钢轨廓形评定标准 . 3 5 钢轨踏面检查 . 4 常规检查 . 4 定期检查 . 4 自动化检查 . 4 6 钢轨踏面维修 . 5 维修作业要求 . 5 维修方式选择 . 6 7 维修作业验收 . 7 一般要求 . 7 钢轨波磨验收要求 . 7 钢轨廓形验收要求 . 7 钢轨表面质量验收要求 . 7 其他项目验收要求 . 7 8 钢轨踏面数据运用 . 8 附录A . 9 附录B . 11 参考文献 . 12 I DB11/T 225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舒俊杰、吴晓辉、王文明、孙雪冲、侯珏、王金龙、刘云虎、王碧琦、高凤宇、 付超、马洁、李珅、刘强、甄贺、胡春雨、刘佳伟、韩嘉轩、贾宝伟、时光明、方树薇、贺姗、刘可、 田桂英、刘敏、齐恒、徐栋、陈万里、豆传勃。 II DB11/T 2256—2024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踏面维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钢轨踏面标准、钢轨踏面检查、钢轨踏面维修、维修作业验收、钢轨踏 面数据运用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速度120km/h及以下的城市轨道交通(不含磁悬浮、有轨电车)除道岔区段以外 的正线及联络线的钢轨踏面维修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钢轨踏面 rail tread 钢轨轨头与车轮接触的面。 钢轨波磨 rail corrugation 钢轨投入使用后,钢轨踏面沿纵向出现有一定规律性的波浪形状的不平顺现象。 异常钢轨波磨 abnormal rail corrugation 钢轨投入使用或踏面维修后6个月内,谷深平均值的发展速率每月超过0.02mm的钢轨波磨。 波磨超限百分率 rail corrugation percentage exceedance 在测量单元长度范围内,测得超限的波磨谷深个数占总波磨谷深个数的比例。 预打磨 pre-grinding 对铺设上道后新钢轨的打磨,去除脱碳层,消除焊缝不平顺和运输、施工中产生的初始缺陷。 [来源:TG/GW 102-2019,2.3.8] 预防性打磨 preventive grinding 1




成都市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消防查验和验收现场评定图集(上、下册)PDF及PPTX下载

为全面提升我市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消防查验和验收现场评定质量,成都市住
房与城乡建设局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充分的研究,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编写完成了《成
都市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消防查验和验收现场评定图集》(以下简称“本图集”)。
本图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消防
查验和验收现场评定。不适用于木结构建筑及除地铁工程、隧道工程、管廊工程外的市政基
础设施建设工程。
本图集可供成都市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消防审验评定等技术服务机构及消防审验主
管部门参考使用。在使用本图集过程中,还应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和国家
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出现争议时,需以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为准。
本图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的房屋建设工程主要包含民用建筑,主要内容有:1。建筑防
火和消防救援设施;2.建筑装饰装修和保温;3.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4.防烟排烟系统及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5.消防电气。下册的主要内容有:1.地铁工程;2.隧道工程;
3.管廊工程。
本图集中引用的《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
022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若引用条文有修订,应以国家及地方消防相关最
新规范、文件为准。
本图集由成都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图集编制组负责具体内容解释。如对本
图集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
大道中段688号大源国际中心A1栋;邮编:610041;联系电话:028-86922981;E-mail: 6
49167149@qq.com),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答疑:建筑面积

提问网友:Zz9。
提问日期:2024-07-24 17:29:17

三面有墙 ,有结构板,但是没有使用功能,算不算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已采纳
解答网友:rsy

专家

下列项目不应计算面积:
1 建筑物通道(骑楼、过街楼的底层)。
2 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夹层。
3
建筑物内分隔的单层房间,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等。
4 屋顶水箱、花架、凉棚、露台、露天游泳池。
5
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装箱和罐体的平台。
6
勒脚、附墙柱、垛、台阶、墙面抹灰、装饰面、镶贴块料面层、装饰性幕墙、空调室外机搁板(箱)、飘窗、构件、配件、宽度在2.10m及以内的雨篷以及与建筑物内不相连通的装饰性阳台、挑廊。
7
无永久性顶盖的架空走廊、室外楼梯和用于检修、消防等的室外钢楼梯、爬梯。
8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9
独立烟囱、烟道、地沟、油(水)罐、气柜、水塔、贮油(水)池、贮仓、栈桥、地下人防通道、地铁隧道。

解答网友:钢筋撑起半边天

钻石专家

解答网友:HGHH(必采纳点赞)

专家

室内的都要算全面积的




5套国企2023新型关键技术分享 轻型造楼机/小断面超深基坑/超深围井地连墙/塔吊内爬等

1.中国铁建-国内最大直接水下盾构隧道—南京江心洲夹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pdf
10.中建一局-超高层装配式住宅施工经验交流分享会.pptx
11.中国中冶-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基坑工程策划与管理-程万宁.pptx
12.中铁十四局-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市济泺路穿黄隧道工施工关键技术.pdf
14.中建三局-国内首条深层污水传送隧道—武汉大东湖深隧竖井及隧道施工关键技术.pdf
15.中国电建-1-120米超深围井施工关键技术.pptx
16-中建钢构-超高层建筑施工实践与体会.pptx
2.中国中铁-国内最深基坑—滇中引水龙泉倒虹吸始发井和接收井超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pdf
3.中施协-深基坑EPC思维与致胜技术.pptx
4.中建二局-深大基坑耦联内支撑体系异步解耦技术.pdf
5-中建三局-山地环境超高层智能建造关键技术- 第二版.pptx
6.上海建工-豆腐里打洞 软土地质施工新技术—长距离钢支撑两端耦合伺服系统研究与应用.pdf
7-中建三局-高层建筑外立面作业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轻型造楼机)关键技术分享.pptx
8.上海建工–城市核心区复杂环境下的超高层智慧建造管理.pptx
9-中建三局-时空效应下紧邻地铁复杂深大基坑关键施工技术.pdf




2024.06.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DB65_T 8010-2024

1 总则
1.0.1 为推进、落实新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模型技术应用与发展,使我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便于设计、施工和运维,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应符合目前国家、行业内、地方相关标准与规范等规定,还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指南》

2 术语
2.0.1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维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2.0.2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0.3模型细度level of development(LOD)模型元素组织及其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2.0.4模型元素BIMelement
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
2.0.5 数据集成与管理平台data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信息数据集成、传递、共享和应用的软硬件环境,
2.0.6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ion
软件、硬件与通信技术组合起来为用户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业务,集成的各个分离部分原来就是一个个独立的系统,集成后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协调地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2.0.7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




2024.07.08-江苏省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防火设计规范》DB3201_T 1198-2024

ICS 93.010 CCSP16 3201 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1/T 1198-2024 城市轨道交通防火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 2024-07-04 发布 2024-07-08 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1/T1198-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 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 则 . 3 5 耐火等级与防火分隔 . 3 6 总平面布局 . 7 7 安全疏散 . 10 8 建筑构造 . 14 9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 15 10 防烟与排烟 . 17 11 火灾自动报警 . 18 12 消防通信 . 19 13 消防配电与应急照明 . 20 附 录 A (资料性) 车站毗邻建筑的类型划分 . 21 附 录 B (资料性) 车站结构直接相关区域示意图 . 24 I DB3201/T119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鸿、利敏、黎庆、卞媛媛、任新伟、戴登军、张静、沈伟、蔡志军、沈瑜 、 姜大春、董晓春、周璇、童越、刘宝、郑晋丽、李尧、马敏、于祎、谢坤、郭思铖、冯爽、王丹平、吴 刚、方玮、刘坚、樊辉、吴晓全、王晨、周晓玲、宋优才、朱蓓玲、蔡岳峰、林智、高旭、潘泽佳、方 颖。 Ⅱ DB3201/T1198-2024 城市轨道交通防火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防火设计的总则、耐火等级与防火分隔、总平面布局、安全疏散、建筑 构造、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防烟与排烟、火灾自动报警、消防通信、消防配电与应急照明等的相关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扩)建地铁和轻轨交通工程的防火设计。改建地铁和轻轨交通工程的防火设计可 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125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98地铁设计防火标准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55036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DB32/T417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利用防火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上盖建筑railtransitsuperstructure 利用车站、车辆基地上部空间建设的非地铁和轻轨交通工程类建(构)筑物。 3.2 板地topslabfloor 车站、车辆基地上部建造的承载上盖建筑的结构顶板。 3.3 上盖平台platformonuppercover 上盖建筑中满足消防车通行和消防扑救要求,用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板地,以及建造在板地上 部、满足上述消防功能要求的室外露天平台。 注:上盖建筑、板地、上盖平台三者关系见图1所示。 1




2024.06.01-广西壮族自治区《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DB45_T 2831-2024

ICS 03.220.20 CCS P 51 45 广西壮族 自治 区地方标准 DB45/T 2831 —2024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2024 – 03 – 28 发布 2024 – 06 – 01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 2831—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基本要求 . 3 5 总体设计 . 4 6 运营设计 . 6 7 线路设计 . 8 8 道路交通设计 . 8 9 桥梁与地下通道设计 . 10 10 车站站台设计 . 11 11 人行过街系统设计 . 14 12 管线综合设计 . 15 13 无障碍设计 . 16 14 调度中心、管理用房及停保场 . 17 15 车辆 . 17 16 电气通信设备设计 . 18 17 智能交通系统 . 19 18 系统标识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 21 19 多交通方式整合设计 . 21 20 特殊地质和气候条件关键设计技术 . 22 I DB45/T 283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宁市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 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海、段小梅、朱超、吴嘉佳、吴宛倢、王仕国、范华、李仕成、谢惠静、苏 妮、马文轩、陆璐、张思瑜、李海珑、李发奕、杨义平、张晓瑾、陆兆德、肖辉利、梁启来、廖燕宇、 胡凯、简志伟、陆家聪、冼彩红。 II DB45/T 2831—2024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总体设计、运营设 计、线路设计、道路交通设计、桥梁与地下通道设计、车站站台设计、人行过街系统设计、管线综合设 计、无障碍设计、调度中心、管理用房及停保场、车辆、电气通信设备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系统标识 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多交通方式整合设计、特殊地质和气候条件关键设计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新建或改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89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T 31455(所有部分) 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 GB/Z 31822 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要求指导文件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7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6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2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 50429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 50576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1




答疑:地铁外附建筑的顶出和外挂是什么意思

提问网友:夜尽天明
提问日期:2024-06-29 16:35:18

地铁外附风井


解答网友:GXZ

铂金专家

这都是需要看设计图纸的




SJG 185-2024 城管场景智慧灯杆感知工程技术规程-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SJG 185-2024 城管场景智慧灯杆感知工程技术规程资源截图

1
SJG
SJG 185 – 2024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2 0 2 4 – 1 2 – 2 7 发布2 0 2 5 – 0 5 – 0 1 实施
城管场景智慧灯杆感知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Light Pole Perception
Engineering in Urban Management Scenarios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联合发布
2
深圳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管场景智慧灯杆感知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Light Pole Perception Engineering
in Urban Management Scenarios
SJG 185 – 2024
2024 深圳
3
前言
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2022 年度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项目(第一
批)的通知》(深建设〔2022〕12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结合深圳市的实际,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缩略语;3.基本规定;4.工程设计;5.施工要求;6.
验收要求;7.运行维护。
本标准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批准发布,由深圳市城市
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业务归口并组织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等编制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
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莲花支
路1004 号,邮编:5180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主编单位: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千百辉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城管宣教和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新视达视讯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照明学会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深圳市粤大明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春海吴贵才戴文涛韩梅张少夫
蔡晓坚朱其猛孙慧萍任恺赵诚
刘月英朱华君王桦刘日烈黄湘平
方维祥张嘉辉金红刘榜庞杰
沈永健吴悦玲高亚海彭威杨成敏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永海许彪傅勇平罗光建蒋昆
何伟张宏鹏
4
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和缩略语……………………………………………………………………………………………………………………………..2
2.1 术语……………………………………………………………………………………………………………………………………2
2.2 缩略语………………………………………………………………………………………………………………………………..3
3 基本规定……………………………………………………………………………………………………………………………………. 4
3.1 一般规定…………………………………………………………………………………………………………………………….. 4
3.2 城管场景…………………………………………………………………………………………………………………………….. 4
4 工程设计……………………………………………………………………………………………………………………………………. 7
4.1 一般规定…………………………………………………………………………………………………………………………….. 7
4.2 杆体…………………………………………………………………………………………………………………………………….7
4.3 功能照明…………………………………………………………………………………………………………………………….. 8
4.4 挂载设备…………………………………………………………………………………………………………………………….. 9
4.5 网络传输…………………………………………………………………………………………………………………………… 11
4.6 供配电……………………………………………………………………………………………………………………………….12
4.7 管线…………………………………………………………………………………………………………………………………..13
4.8 防雷与接地…………………………………………………………………………………………………………………………14
4.9 平台…………………………………………………………………………………………………………………………………..15
5 施工要求………………………………………………………………………………………………………………………………….. 16
5.1 一般规定…………………………………………………………………………………………………………………………… 16
5.2 土建施工…………………………………………………………………………………………………………………………… 16
5.3 设备安装…………………………………………………………………………………………………………………………… 16
5.4 平台实施…………………………………………………………………………………………………………………………… 17
6 验收要求………………………………………………………………………………………………………………………………….. 18
6.1 一般规定…………………………………………………………………………………………………………………………… 18
6.2 土建验收…………………………………………………………………………………………………………………………… 18
6.3 设备验收…………………………………………………………………………………………………………………………… 18
6.4 平台验收…………………………………………………………………………………………………………………………… 19
7 运行维护………………………………………………………………………………………………………………………………….. 21
7.1 一般规定…………………………………………………………………………………………………………………………… 21
7.2 维护工作内容…………………………………………………………………………………………………………………….. 21
7.3 维护作业管理…………………………………………………………………………………………………………………….. 21
本标准用词说明……………………………………………………………………………………………………………………………..23
引用标准名录………………………………………………………………………………………………………………………………… 24
附:条文说明………………………………………………………………………………………………………………………………… 26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Abbreviation………………………………………………………………………………………………………………. 2
2.1 Terms………………………………………………………………………………………………………………………………….2
2.2 Abbreviation……………………………………………………………………………………………………………………….. 3
3 Basic Requirements…………………………………………………………………………………………………………………….. 4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4
3.2 Urban Management Scenarios…………………………………………………………………………………………………… 4
4 Engineering Design…………………………………………………………………………………………………………………….. 7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7
4.2 Pole Body……………………………………………………………………………………………………………………………..7
4.3 Functional Lighting…………………………………………………………………………………………………………………8
4.4 Mounted Device……………………………………………………………………………………………………………………. 9
4.5 Network Transmission………………………………………………………………………………………………………….. 11
4.6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12
4.7 Pipeline………………………………………………………………………………………………………………………………13
4.8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14
4.9 Software Platform…………………………………………………………………………………………………………………15
5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16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6
5.2 Civil Construction……………………………………………………………………………………………………………….. 16
5.3 Device Installation………………………………………………………………………………………………………………..16
5.4 Software Platform Implementation…………………………………………………………………………………………… 17
6 Acceptance Requirements…………………………………………………………………………………………………………. 18
6.1 General Requirements……………………………………………………………………………………………………………18
6.2 Civil Engineering Acceptance…………………………………………………………………………………………………..18
6.3 Device Acceptance………………………………………………………………………………………………………………..18
6.4 Software Platform Acceptance………………………………………………………………………………………………….19
7 Operating Maintenance………………………………………………………………………………………………………………21
7.1 General Requirements……………………………………………………………………………………………………………21
7.2 Maintenance Work Content…………………………………………………………………………………………………….. 21
7.3 Maintenance Task Management……………………………………………………………………………………………….. 2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23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4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6

1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范城管场景智慧灯杆感知工程建设,保障智慧灯杆安
全可靠、维护方便、经济合理、共建共享,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深圳市智慧灯杆的新建、改建工程。
1.0.3 智慧灯杆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
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2
2 术语和缩略语
2.1 术语
2.1.1 智慧灯杆smart light pole
以灯杆为载体,在满足功能照明需求基础上,挂载各类设备和配套设施,提供通信、控制、
监测、信息交互等功能,可通过平台实现智能化远程监测、控制、管理、校时、信息发布等的灯
杆。
2.1.2 城管场景urban management scenario
与城市运行公共服务相关联的城市照明、市容管理、公园管理、市政绿地管理、垃圾分类管
理、环境卫生管理、城中村管理、绿道管理等应用场景。
2.1.3 公园管理park management
对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场所内设施、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活动,以实现科
学化管理、提供便民服务。
2.1.4 市容管理urban appearance management
对城市的建构筑物容貌、景观灯光、户外广告设置、市政绿地、城市家具等进行整洁、规范
的管理活动。
2.1.5 市政绿地municipal green space
在市政道路红线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
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1.6 城市家具urban furniture
设置于城市道路、公园、绿道等城市公共空间中,为公众户外生活和出行提供服务的公共设
施。
2.1.7 单灯控制single lamp control
采用通信技术实现对单盏灯的智能控制与检测、个性化设置以及能耗、运行状态等数据采集
功能的技术。
2.1.8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s
沟通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2.1.9 智能照明intelligent lighting
对路灯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管控,实现远程开灯、关灯、调光,并根据经纬度、时区等设置
定时任务以实现所有路灯或指定路灯的控制、接收故障告警等功能。
2.1.10 气象监测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通过传感器对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参数进行测量。
2.1.11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通过传感器对噪音、PM2.5、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测量。
2.1.12 视频监控video surveillance
通过挂载监控设备,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施显示、记录现场图像,实现现
场情况远程监管,借助存储视频数据供事后回溯。
2.1.13 一键呼叫one button call
通过挂载按钮式通话设备,可进行用户与管理人员间的双向通话,实现事件信息快速上报。
3
2.1.14 智能网关intelligent gateway
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并具有感知
网络接入、通信能力的智能化设备。
2.1.15 智能电源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是一种能对智慧灯杆上的设备进行供电及管控,实现各设备电力参数精确测量、电能计量、
漏电监测、故障告警、停供电管理等功能,并根据照明、通信、监控等设备的需求提供对应电压
等级的输出电源。
2.2 缩略语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
VGA: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
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NEMA: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PM2.5: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C/DC:交流/直流(Alternating Current / Direct Current)
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4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城管场景应包括城市照明、市容管理、公园管理、市政绿地管理、垃圾分类管理、环境
卫生管理、城中村管理、绿道管理等。
3.1.2 城管场景智慧灯杆应结合业务需求建设,承载城管场景业务所需设备,通过平台统一管
理;宜具备智能照明、视频监控、移动通信、气象监测、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公共无线网络、
一键呼叫、公共广播等功能。
3.1.3 灯杆上挂载除灯具、单灯控制器以外的其他智能化设备时,应按照智慧灯杆标准设计。
3.1.4 智慧灯杆工程实施应考虑各类杆体、机箱、电力和网络设施功能的集约化设置、整合,
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3.1.5 智慧灯杆建设应与城管场景相关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应保
证智慧灯杆与城市景观和谐统一。
3.1.6 智慧灯杆工程设计过程中,宜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可靠
性及安装、运行维护的便捷性。
3.1.7 数据应通过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应保证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
和可用性。
3.1.8 智慧灯杆运维应包括日常巡检、杆体维护、设备维护、平台维护等内容。维护单位应建
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应对杆体、挂载设备、管道、基础进行检查、维修、
更换等。
3.2 城管场景
3.2.1 城市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城市道路、公园、城中村、绿道等场景应按相关标准布设照明;
2 应根据使用需求,设置不同的照明模式;
3 交通量较少或通行规律性较强的路段照明,宜基于自动感应环境照度和交通量等环境参数
自动控制灯具启闭;
4 可对智慧灯杆供电线路的接线井盖状态实现智慧感知功能,可提供井盖倾斜监测、井盖位
移监测、井盖丢失及异常报警等功能;
5 应对片区内低洼点、易涝区域的智慧灯杆的杆体、配电箱、专用箱变等设施设备实现积水
水位监测和异常报警的功能,可具备联动断电功能。
3.2.2 市容管理宜具备户外广告监管、市容管理违规行为监管、城市家具监管等功能,各项功
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户外广告监管应具备户外广告占用公共设施设置事件监测抓拍和联动告警功能;
2 市容管理违规行为监管应具备检测公共场地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游摊小贩、乱堆放、
垃圾箱满溢、暴露垃圾、沿街晾挂等事件行为的功能;
3 城市家具监管应具备违规使用、破坏、占用、偷盗城市家具等行为监控抓拍和联动报警功
能。
3.2.3 公园管理宜具备视频监控、信息发布、一键呼叫、气象环境监测、无线网络等功能,各
5
项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视频监控应具备人流量、人流密度、人员流向等监测预警功能;
2 信息发布应具备为公园游客提供服务信息的功能;
3 一键呼叫应具备为游客提供在突发情况下向公园管理单位求助呼叫的功能,宜支持紧急呼
叫、定位、高清可视对讲、通话应答、音视频录制等;
4 气象环境监测宜具备公园气象、空气质量、积水等监测功能;
5 无线网络应具备为公园游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功能;
6 可配置辅助充电业务场景,宜具备为公园游客提供手机等终端充电服务的功能。
3.2.4 市政绿地管理宜具备行道树监管、侵占绿地检测、绿化病虫害监测、智能灌溉等功能,
各项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行道树监管应具备行道树砍伐、修剪识别检测和提醒功能;
2 侵占绿地检测应具备检测绿地内未经许可占用绿地的车辆或物体、识别绿地内垃圾杂物、
砖石渣土废料等功能;
3 智慧灯杆宜为病虫害数据采集、病虫害处置、智能灌溉数据采集、灌溉控制等设备提供设
备挂载、网络连接等条件。
3.2.5 垃圾分类管理宜具备垃圾分类宣传、违规投放垃圾行为识别、收运过程监控等功能,各
项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垃圾分类宣传应具备分类知识普及功能,宜具备垃圾分类投放引导功能;
2 违规投放垃圾行为识别应具备投放点暴露垃圾事件检测和提醒功能,宜具备投放人是否破
袋投放厨余垃圾、投放人是否错误投放垃圾等行为检测和提醒功能;
3 收运过程监控应具备垃圾分类收运车辆运行过程和收运不及时事件行为检测的功能。
3.2.6 环境卫生管理宜具备环卫作业安全管理、环卫设施监管等功能,各项功能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环卫作业安全管理应具备识别环卫作业违规行为并联动预警的功能;
2 环卫设施监管应具备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置中心等环卫设施的监控
以及环卫车辆清洁度检测等功能;
3 可配置无人清扫车监管业务场景,宜具备无人清扫车行驶路径监测、通信服务等功能。
3.2.7 城中村管理宜具备视频监控、信息发布、无线网络、设施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等功能,
各项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视频监控应具备路口、出入口、人流密集地等重点场所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监管的功能;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和《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GB 37300 的有关规定;
2 信息发布应具备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公益宣传、生活信息服务等功能;
3 无线网络应具备为城中村居民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功能;
4 设施监测应具备城中村智慧灯杆、窨井盖等设施设备状态监测功能;
5 气象环境监测宜具备气象、空气质量、积水等社区环境数据采集功能;
6 可配置辅助充电业务场景,宜具备为城中村居民提供手机等终端充电服务的功能。
3.2.8 绿道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位于公园和市政绿地区域的绿道,应分别按本规程第3.2.3 条和第3.2.4 条的有关规定执
行;
2 应在重要节点、人流密集地等重点场所配置视频监控业务场景,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
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和《公共安全
6
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GB 37300 的有关规定。
7
4 工程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智慧灯杆设计应包括杆体、功能照明、挂载设备、供配电及网络传输设备、管线及平台
等内容。
4.1.2 应根据城管场景业务需求合理设置智慧灯杆,在满足城市照明的基础上,以道路交汇处
为锚点确定灯杆位置,同时应满足城管场景各类应用设备挂载需求。
4.1.3 应根据城管场景业务需求确定挂载设备,并应充分考虑各挂载设备的有效覆盖范围,确
定设备的安装位置。
4.1.4 其他挂载设备在满足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宜与智慧灯杆合杆设置。
4.1.5 智慧灯杆挂载设备、管道的设计应遵循集约化、共建共享设计原则。
4.1.6 平台的设计应确保平台自身及其数据信息的安全。
4.2 杆体
4.2.1 杆体结构可由主杆、悬臂、设备舱、基础等组成。杆体宜按图4.2.1 进行分层设计,高度
宜根据实际城管场景及路宽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一层(底部)应包括一键呼叫、检修门、配套设备、设备舱等设施,高度范围宜为0.5m~
2.5m;
2 第二层(中部)应包括视频采集、公共广播、信息屏等设备,高度范围宜为2.5m~5.5m;
3 第三层(上部)应包括交通监控、公共WLAN 等设施,高度范围宜为5.5m~8m;
4 第四层(顶部)应包括气象监测、环境监测、通信基站、智能照明、物联网基站等设施。
图4.2.1 灯杆结构示意图
8
4.2.2 设备安装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挂载方式可分为滑槽式、固定式、机架式、抱箍式,宜采用滑槽式;各种挂载方式接
口应考虑结构承载力要求;
2 杆体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拓展性,预留后期功能扩展接口,杆体上应预留设备安装空间,内
部预留穿线空间;
3 设备安装接口应考虑安全性、可靠性,所有载体接口应有紧固防护措施;
4 杆内强弱电电缆应分开敷设或采取物理隔离措施。
4.2.3 设备舱宜采用分舱布置,不同舱室宜设置独立的舱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舱开门方向应结合检修维护安全性、便捷性确定;
2 设备舱内镀锌板分隔宜符合强、弱电线缆布设和维护要求;
3 金属设备舱以及相关金属构件应可靠接地;
4 设备舱设计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
4.2.4 杆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杆体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的有关规定,安全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中规定的二级标准有关规定;
2 杆体结构设计应采用50 年一遇平均风速,深圳城区设计风速不应超过35.2m/s,深汕特别
合作区设计风速不应超过51.2m/s,特殊路段应根据安装位置、挂载设备验算迎风面积;
3 杆体在设计风速下最高点的位移挠度值不应大于杆体总高度的1/40;
4 杆体底部尺寸应满足设备安装需求。
4.2.5 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高耸结构设计标
准》GB 50135、现行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DL/T 521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 的有关规定。
4.3 功能照明
4.3.1 照明方式及灯具配置方式应根据具体城管场景的特点及照明要求选择。
4.3.2 照明设施应避免光照对周围环境、生态等造成不良影响,无法避免的应采取措施。
4.3.3 道路功能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现行深圳市标
准《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程》SJG 22 的有关规定;公园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园
设计规范》GB 51192 的有关规定;绿道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CJJ/T 304 的有关规定。
4.3.4 居住区及其附近道路的照明应合理选择智慧灯杆位置、光源及照明方式,在居住建筑窗
口外表面产生的垂直照度和灯具朝居室方向的发光强度最大允许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
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 的有关规定。
4.3.5 绿道照明在满足功能照明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具备根据行人流量和环境自动调节照明照度的功能;
2 宜在人群密集地等重点区域或路段加强照度。
4.3.6 挂载安装在智慧灯杆上的视频采集、信息屏、气象监测、环境监测等挂载设备应在确保
功能照明的前提下,与功能照明设备有机协调组合。
4.3.7 新建道路种植树木不应影响功能照明,道路、城市绿地、公园及绿道等功能照明周边树
木宜定期修剪,不得影响功能照明效果。
9
4.4 挂载设备
4.4.1 智慧灯杆挂载设备的布设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兼顾经济适用性及美观性,并应根据设
备的有效覆盖范围和照明要求确定安装位置。
4.4.2 挂载设备布局应避免设备之间产生相互干扰,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行,应满足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4.3 宜通过设备功能复用或选用复合功能型设备等措施,在满足功能需求条件下减少设备挂
载数量。
4.4.4 城管场景智慧灯杆挂载设备配置及设置宜符合表4.4.4 要求。
表4.4.4 城管场景设备配置及设置要求
场景名称功能名称设备配置设置要求
城市照明
智能照明
单灯控制设备逐灯控制
行人感应设备按需设置
窨井盖监测井盖智能传感器按需设置
市容管理
户外广告监管视频采集设备
应在临街商铺区域设置,需连续设置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
100m,可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市容管理违规行为监

视频采集设备
应在地铁出入口、学校路段、医院路段等市容管理违规行为多发
区域设置,需连续设置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可复用其
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城市家具监管视频采集设备
应在早餐车、报刊亭等区域设置,需连续设置时,布置间距不宜
大于100m,可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公园管理
视频监控视频采集设备
应在公园出入口、分叉口、核心景点、客流密集地、保护文物等
重点场所设置,需连续设置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
信息发布
信息屏;信息交互设备
宜在公园出入口、分叉口、核心景点、客流密集地、危险区域、
保护文物等重点场所设置
公共广播设备宜在重点场所设置,可与公园背景音乐设备合并设置
一键呼叫一键呼叫设备
人流密集区域布设间距不宜大于100m,偏远区域布设间距不宜
大于200m,有地形、水体、建筑等遮挡时宜加密布设
气象环境监测
气象监测设备
区域设置,监测点距离宜间隔300m~500m,10m 范围内不应有
影响源
环境监测设备
区域设置,监测点距离宜间隔1000m,50m 范围内不应有明显固
定污染源
积水监测设备应在区域内低洼点及易涝区域设置
公园管理
无线网络无线AP 应在人员集中区域全覆盖设置
辅助充电充电设备宜在游客休憩区域设置
10
续表4.4.4
场景名称功能名称设备配置设置要求
市政绿地
管理
行道树监管视频采集设备
宜覆盖行道树范围,需连续设置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
可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侵占绿地视频采集设备
宜覆盖绿地范围,需连续设置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可
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垃圾分类
管理
垃圾分类宣传
视频采集设备应在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设置
信息屏;信息交互设备宜在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设置
垃圾分类
管理
违规行为识别视频采集设备、公共广播设备
应在住宅区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设置,可在公共场所生活垃
圾集中分类投放点设置
收运过程监控视频采集设备应在垃圾中转站车辆出入口设置
环境卫生
管理
环卫作业安全管理视频采集设备应在环卫作业区域设置,可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环卫设施监管视频采集设备
应在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置中心等区域设
置,可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无人清扫车监管
智能网联设备宜在路口、出入口等区域设置
视频采集设备宜覆盖行驶路径范围,可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城中村管

视频监控视频采集设备
应在路口、出入口、人流密集地等重点场所设置,需连续设置时,
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00m
信息发布信息屏;信息交互设备宜在路口、出入口、人流密集地等重点场所设置
无线网络无线AP 应在人员集中区域全覆盖设置
设施监测
视频采集设备应在重要公用设施处设置,可复用其他场景或功能的设备
井盖智能传感器按需设置
气象环境监测
气象监测设备
区域设置,监测点距离宜间隔300m~500m,10m 范围内不应有
影响源
环境监测设备
区域设置,监测点距离宜间隔1000m,50m 范围内不应有明显固
定污染源
积水监测设备应在区域内低洼点及易涝区域设置
辅助充电充电设备宜在城中村居民休憩区域设置
绿道管理视频监控视频采集设备
应在重要节点、人流密集地等重点场所设置,需连续设置时,间
距不宜大于100m
4.4.5 挂载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挂载设备应采用工业级设备;
2 单灯控制设备宜具备灯具信息上报、开关灯、功率调节、异常告警、电量计量、网络异常
状态下任务自运行等功能;应满足照明控制装置相关技术要求;
3 井盖智能传感器设备功能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井盖》GB/T 41401 的有关规
定;
11
4 视频采集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 部分:安全
要求》GB 4943.1、《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20815 的有关规定,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
应能力,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宜支持通过AI 分析实现各类城管场景的智能感知需求;
5 信息屏设备应具备远程发布、集中发布、实时发布视频、图片、文字等文件的功能;应具
备与业务主管部门信息接口互通,通过业务主管部门发布信息的功能;应支持系统权限认证、数
据通道加密、多级权限管理、节目审核后发布;应支持播放内容实时监测、运行状态及时反馈;
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6 公共广播设备应具备实时发布语音和人工干预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
工程技术标准》GB/T 50526、《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 部分:安全要求》GB 4943.1
的有关规定;可具备定向广播功能;
7 一键呼叫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
术要求》GB/T 28181 的有关规定,宜内置不低于200 万像素低照度高清红外摄像头支持视频采集
功能,宜支持双向语音对讲、公网传输;
8 气象监测设备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GB/T 35221、《地面
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GB/T 35237 和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能智能杆气象监测建设规范》
DB4403/T 294 的有关规定,设备宜采用RS485、RS232 或RJ45 接口;
9 环境监测设备宜采用RS485、RS232 或RJ45 接口;
10 无线AP 应满足Wi-Fi 6 协议标准,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音
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 部分:安全要求》GB 4943.1 的有关规定;
11 手机终端充电设备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GB/T 32638 和现行行业标准《移动通信终端快速充电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3815 的有关规定。
4.5 网络传输
4.5.1 有线传输可采用光纤传输或电信号传输的方式,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光缆传输方式时,预留的光纤芯数应满足智慧灯杆远期功能扩展的需要;
2 采用电信号传输时,应满足电信号传输距离限制要求,网线类别等级不宜低于超五类网线,
传输距离不应超过100m;
3 网络传输应结合所处行政区域智慧灯杆现状网络架构及可利用外部网络资源设计;
4 汇聚箱应设置在易操作维护区域;箱体外观宜与道路整体景观一致;箱体内部宜根据使用
需求分仓布置。
4.5.2 无线传输宜采用授权频谱通过公共或专用网络。应对各设备的无线传输使用频率进行合
理规划。
4.5.3 杆体应预留标准光纤线缆接口,同类功能设备宜统一接口,主要挂载设备的通信传输接
口类型及传输方式可符合表4.5.3 要求。
表4.5.3 主要挂载设备的接口类型及传输方式
设备名称接口类型(参考) 传输方式(参考)
智能照明
RS485、NEMA 标准接口
0~10V、PWM 输出接口
无线或有线
12
续表4.5.3
设备名称接口类型(参考) 传输方式(参考)
视频采集设备网口或光口有线
基站设备光口有线
公共WLAN 网口有线
公共广播网口有线
环境监测网口或串口无线或有线
气象监测网口或串口无线或有线
一键呼叫网口有线
信息屏网口或VGA/HDMI 视频接口有线
辅助充电USB、无线充电面板无线或有线
4.5.4 通信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智慧灯杆信息安全等级和建设要求应符合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能智能杆网络安全等级
保护规范》DB4403/T 455 的有关规定;
2 涉及个人敏感信息及基础设施重要数据在传输及存储过程中应加密处理,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要求》GB/T 41479、《信息安全技术传输层密码协议
(TLCP)》GB/T 38636 的有关规定;
3 信息屏、广播等特殊的信息传播设备,应采用断网离线式操作;
4 应在汇聚层和信息屏、广播等信息传播设备接入层的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
问控制功能;
5 应对挂载设备实行身份认证和绑定,确保操作安全。
4.5.5 当存在挂载设备接入及数据计算需求时,应在智慧灯杆设备舱内或就近设置智能网关,
智能网关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智能网关宜通过光纤上联到上一级业务汇聚设备接入平台,与平台间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
输;
2 智能网关应具备边缘计算能力;
3 智能网关应支持不同接口类型挂载设备接入,应符合工程实际设备接入要求,宜具备不少
于2 路光接口、4 路RJ45 网口、2 路RS485/RS232 接口等;
4 智能网关应具有良好的协议兼容性。
4.6 供配电
4.6.1 智慧灯杆用电宜为三级负荷,城市中的重要道路、交通枢纽或人流集中区段的照明用电
等负荷可为二级负荷;平台的用电负荷等级应根据数据中心的等级确定。
4.6.2 不同等级负荷的供配电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 的有关规定。
4.6.3 智慧灯杆宜采用专用变压器配电,其长期工作负载率不宜大于85%。
4.6.4 智慧灯杆的交流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1 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
85%;
2 LED 灯具端电压应为其标称值的85%~105%;当回路上支接有非LED 灯具时,端电压应
为其标称值的90%~105%;其他用电设备当无特殊规定时,端电压应为其标称值的95%~105%;
3 当回路接有交通信号灯、挂载设备等其他负荷时,其回路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0;
4 变压器低压配电屏宜预留备用回路;
5 城市道路照明交流回路采用架空线路时,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且应满足流经不
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的要求。
4.6.5 智慧灯杆交流配电线路应设置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过负荷保护电器额定电流或过负荷长延时整定电流不应大于线路允许持续载流量,且不应
小于回路负荷计算电流;
2 当短路保护电器为断路器时,被保护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不应小于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
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 倍;
3 交流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应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
4.6.6 智慧灯杆配电线路保护电器与灯具保护电器之间宜具有上、下级的动作选择性。
4.6.7 当AC/DC 变流柜直流输出端电压高于安全特低电压且采用IT 接地方式时,输出端直流正
负母线应具备绝缘监测报警功能。
4.6.8 对照明、感知与监测设备等用电,应分别设置计量装置。
4.6.9 当无法就近取得市政电源时,可采用风能、光能及其组合方式供电。
4.6.10 智慧灯杆宜采用智能电源为各类不同挂载设备供电。
4.6.11 智慧灯杆采用直流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AC/DC 变流柜输入宜为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直流额定电压允许范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中低压直流配电电压导则》GB/T 35727 的有关规定;
2 输出侧可采用单极性或双极性结构,其电源回线应采用配电线缆芯线;
3 可为集中远程供电方式。
4.6.12 智慧灯杆单个挂载设备参考功率宜符合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
建设规范》DB4403/T 30 的有关规定。
4.7 管线
4.7.1 智慧灯杆系统的电力、通信线缆宜埋地敷设,敷设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
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 50373、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
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DB4403/T 30 的有关规定。
4.7.2 管道设计应符合道路地下管线规划要求,在河道或海堤范围内的设置的管道应满足河道
相关条例及技术规范要求。管道宜建在人行道下,当在人行道下无法建设时,可建在同侧非机动
车道或绿化带下。
4.7.3 管道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供配电线路、光纤通信线路需求,强弱电缆应分别单独穿管敷设,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干路、次干路强电管孔数量不应少于2 孔φ75 管道、弱电管孔数量不应少于4 孔φ110
管道;
2 支路强电管孔数量不应少于2 孔φ75 管道、弱电管孔数量不应少于2 孔φ110 管道;
14
3 公园、绿道强电管孔数量不应少于2 孔φ50 管道、弱电管孔数量不应少于2 孔φ50 管道;
4 环路口强电管孔数量不宜少于4 孔φ75 管道、弱电管孔数量不宜少于6 孔φ110 管道;
5 新建管孔宜区分不同用途;
6 存在其他需求时,应同步考虑管道建设设计。
4.7.4 配电线路应采用电力电缆,截面选择应满足允许电压降、机械强度等要求。
4.7.5 配电和通信线路宜采用穿保护管埋地敷设,在偏僻路段可采用铠装线缆直埋敷设。
4.7.6 配电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穿管敷设时,最小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7m;
2 直埋敷设时,机动车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应小于1.0m,非机动车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应小于
0.7m。
4.7.7 低压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不应在额定电压10kV 及以上的电力电缆沟内穿行。
4.7.8 电缆保护管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含有酸、碱强腐蚀或电化学腐蚀严重影响的地段,电缆应穿非金属保护管;
2 机动车道下埋设电缆保护管应有备用管道。
4.7.9 桥梁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在桥梁人行道下或防撞墙内设电缆通道;
2 在桥梁两端和伸缩缝处应留有裕量并采取可伸缩的套管保护;
3 电缆敷设宜消隐设计。
4.7.10 强、弱电管道之间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广东省标准《智慧灯杆技术规范》DBJ/T 15-164 的
有关规定。
4.7.11 智慧灯杆体旁应设置接线井,电缆分支接线应在接线井内实施完成。接线井的设计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井深不应小于1m;井底应设渗水孔;
2 井中进出管道总数量少于4 个时,井宽宜为500mm;管道数量为4~8 个时,井宽宜为700mm;
管道数量大于8 个时,井宽应按实际需求施工;
3 接线井应避开盲道;
4 窨井盖应有防盗措施。
4.8 防雷与接地
4.8.1 智慧灯杆宜根据周边地理环境进行雷电风险评估,直击雷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的有关规定。
4.8.2 智慧灯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通
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
测方法》GB/Z 41299、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 的有关规定。
4.8.3 智慧灯杆低压配电柜母线上和智慧灯杆处进线电源前端宜设置浪涌保护器。
4.8.4 智慧灯杆交流配电系统可采用TN-S 或TT 接地型式,直流配电系统可采用TN、TT 或IT
接地型式。
4.8.5 智慧灯杆交流配电接地系统采用TN-S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宜具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2 变压器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应共用接地极;
3 当采用配电箱配电时,应进行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Ω。
15
4.8.6 智慧灯杆交流配电接地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T 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应具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2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额定动作电流(A)与相应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Ω)
的乘积,不应大于50V;
3 智慧灯杆处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应具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且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大于
30mA。
4.9 平台
4.9.1 平台应符合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DB4403/T 30 的有
关规定。
4.9.2 平台应综合考虑预留与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应用业务系统对接接口。
4.9.3 平台宜具备系统管理、资产管理、告警监控、统计分析、移动端APP 管理等功能,宜符
合下列规定:
1 系统管理宜具备组织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备份与日志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
2 资产管理宜具备智慧灯杆及挂载设备等资产管理,支持位置信息采集和录入,具备精准定
位、远程集中管理控制、查询、资产统计、资产数据管理等功能;
3 告警监控宜具备智慧灯杆及挂载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监控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功能,可实时
监听记录保存告警信息、支持策略配置,可对不同的告警及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定义,可实现
告警及事件和设备之间的智能联动控制;
4 统计分析宜具备多种报表、分析图表的显示,支撑各类信息资源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等功
能;
5 移动端APP 管理宜具备设备查询、控制、故障定位导航、系统报警、工单处理等功能。
4.9.4 平台宜建立智慧灯杆及挂载设备的识别编码。
4.9.5 平台设施设备数据地图展示时宜采用城市现有数据底图。
4.9.6 机房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通信局站共建共享
技术规范》GB/T 51125、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 5003 的有关规定;机房环
境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与检测方法》YD/T 1821 的有关规
定;机房与架空电力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
的有关规定。
4.9.7 机房平台设备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业务需求,平台设备应预留足够的接口资源且应具备
良好的可扩展性。
16
5 施工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施工单位应建立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档案管理
制度、过程管理制度、检验制度,满足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5.1.2 施工单位宜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设备选型、系统连接、平台等内容进
行深化设计。
5.1.3 施工单位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变更设计时应按相应程序报审,并经相关单位批准
后实施。
5.1.4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进场验收、检验、调试、试运行和变更设计等相
关记录。
5.1.5 施工单位在工程移交前,应做好成品保护。
5.1.6 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168、《电
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混
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现
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89 的有关规定。
5.2 土建施工
5.2.1 新建工程的智慧灯杆基础和电缆保护管安装位置及敷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2.2 保护管设备材料内壁应光滑无毛刺;保护管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
5.2.3 电缆保护管宜伸出接线井壁30mm~50mm,有多根电缆管时,管口应排列整齐,不应有
上翘下坠现象。
5.2.4 接线井进出线孔应进行密封处理,应采用阻燃材料封堵;应设置良好的排水措施,避免
井内长时间积水。
5.2.5 智慧灯杆基础宜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5.3 设备安装
5.3.1 杆体安装前应提供进场报验等资料,应依据设计文件检查外观缺陷、尺寸、设备性能等。
5.3.2 杆体起重吊装施工前应对管理人员及工人技术交底。
5.3.3 杆体安装完后,必须按规定进行校正,安装完成后杆体应稳固无异常,垂直度偏差值应
小于半个杆梢。
5.3.4 挂载设备及安装固定件应连接好防止脱落或倾倒的安全防护装置。
5.3.5 挂载设备安装完成后,杆体及挂载设备应稳固无异常。
5.3.6 设备舱内接地装置和杆顶端的防雷装置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防雷装置、引下线、
接地装置应形成有效的电气通路,测试接地电阻应满足设计要求。
5.3.7 杆体安装完成后应对地脚螺栓进行防腐处理及混凝土包封。
5.3.8 设备舱内所有线缆应设置标识牌,标识应清晰正确。
5.3.9 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
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 的有关规定。
17
5.3.10 电缆敷设前应对敷设线路进行规划,合理布设接线相序,三相负荷应符合设计要求。
5.3.11 电缆、光缆在保护管中不应有接头,接头盘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168、《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 的有关规定,保护管
外的电缆连接应在智慧灯杆设备舱内进行。
5.3.12 应在线缆终端、接线井内线缆设置标识牌。
5.4 平台实施
5.4.1 平台应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单位需求,对平台架构及功能进行深化和开发。
5.4.2 应对平台进行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等集成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
5.4.3 应将平台安装部署到用户的生产环境并形成安装部署文档及用户使用手册,并应对用户
进行操作培训。
5.4.4 机房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462 的有关要
求。
18
6 验收要求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检,经自检合格后方可按相关规定申请预
验收、专项验收、初步验收、竣工验收及工程移交。
6.1.2 杆体及各挂载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的要求。
6.1.3 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完整的施工过程记录资料及技术资料,应包括下列文件:
1 系统竣工报告及竣工图;
2 系统设备清单及主要设备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现场安装调试报告;
5 分部工程预验收记录;
6 试运行记录。
6.1.4 土建基础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 的有关规
定。
6.2 土建验收
6.2.1 基础钢筋焊接接头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的有关规定。
6.2.2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 的有
关规定。
6.2.3 管沟验收应重点检查隐蔽验收记录及资料。
6.2.4 杆体及设备防雷措施应满足设计要求及本规程第4.8 节的有关规定;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
设置及挂载设备的雷电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 的有关规定。
6.3 设备验收
6.3.1 杆体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杆体性能参数应符合本规程第4.2 节的有关规定;应查验智慧灯杆杆体的材质、焊缝质量、
防腐涂层质量、接地电阻值的检测报告;
2 杆体高度、载荷要求、设备挂载应符合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
设规范》DB4403/T 30 的有关规定;
3 杆体的材料、规格、防腐、焊接及其他技术条件与验收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道路照
明灯杆技术条件》CJ/T 527、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DB4403/T
30 的有关规定;杆体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程》CJJ 89 的有关规定;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剩余
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T 13955 的有关规定;设备舱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
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 和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程》CJJ 89 的有关规定。
6.3.2 挂载设备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9
1 挂载设备宜统一采用标准专用电源供电,电源设备应做电流、低压、功率、过载及短路保
护、漏电流、绝缘电阻、持续性等性能测试;电源、信号接口及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设计要
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GB/T 4208 的有关规定;
2 智能照明应包括照明设备与智能管理,应具备远程集中管理、控制和照明运行状态监测、
照明用电监测等功能;
3 视频采集设备应进行分辨率、画质、夜视功能、对焦速度及准确性、稳定性等性能测试,
监控系统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视频采集设备应同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
图像信息采集规范》GB 37300 中规定的数据采集要求及信息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4 无线AP 设备应进行信号强度测试、传输性能测试、安全功能设置测试,并应符合设计要
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 部分:安全要求》GB 4943.1 的有关
规定;
5 信息发布系统应进行系统权限、实时性、一致性检测,信息屏设备应做光学、电气、电磁
兼容、光辐射安全、光色电综合性能分析、色彩还原性等性能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
标准《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 11141 的有关规定;
6 公共广播设备的性能及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526 的有关规定;公共广播系统应做紧急广播、业务广播和背景广播的功能测试;广播设
备应做声压级、频率响应、失真度、灵敏度、瞬态响应、指向性、阻抗测试以及主观听觉等性能
测试。
6.2.3 管线敷设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57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缆型号、间距、弯曲半径、线缆接头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2 线管连接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3 管线敷设施工记录、隐蔽验收记录等应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
6.4 平台验收
6.4.1 平台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系统功能需求文件的要求,平台验收时应对平台各功能的完
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及网络连通性等予以验证。
6.4.2 平台软件验收应包括功能性测试、业务流程测试、容错测试、安全性测试、性能测试、
易用性测试、适应性测试、文档测试等内容。
6.4.3 平台安全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
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28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 的有关
规定。
6.4.4 平台设备验收应检查平台设备的型号、功能、性能、数量等,应与设计文件、工程合同、
设备清单相符合。
6.4.5 有新建机房时,机房环境、安全检查、安装工艺检查、通电测试前的检查、节点测试、
全网测试、工程验收等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数据中心基
础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462 和现行行业标准《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与检测方法》
YD/T 1821、《通信机房防火封堵安全技术要求》YD/T 2199 的有关要求。
6.4.6 平台验收应依据本规程第4.9 节各功能开展测试及验收工作;数据信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GB/T 4369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
20
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 的有关规定。
6.4.7 平台验收时应检验下列技术文件:
1 平台控制系统图、会审记录及设计变更文件;
2 平台软件的测试报告;
3 平台所用的设备清单、说明书、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等文件;
4 平台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
5 平台开放数据库访问接口和说明;
6 地址映射表;
7 完整用户使用手册。
21
7 运行维护
7.1 一般规定
7.1.1 智慧灯杆的运行运维应建立各项维护流程与设施设备维护、维护管理、档案管理、安全
管理等制度。
7.1.2 维护单位应建立联动机制,对突发事件与紧急情况应上报,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应接
受监督与考核。
7.2 维护工作内容
7.2.1 维护单位应制定管理制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制定智慧灯杆的巡检管理制度,应巡检,应检查智慧灯杆杆体破损、挂载设备损坏、管
道及窨井盖塌陷、电缆光缆破损等内容,并应如实填写巡检记录与巡检报告;
2 应制定智慧灯杆的维修管理制度,对巡检和多渠道报障应快速响应、处理、恢复;
3 应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对突发事件与紧急情况应按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有效措施。
7.2.2 维护单位对智慧灯杆运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收集整合维护区域内现有或新增的智慧灯杆信息,建立信息台账;
2 应建立不同场景下的故障分级诊断与处理机制,根据管理单位和场景业务需求确定各类设
备完好率、在线率;
3 应储备必要种类备品备件,设置专人的7×24 小时电话接报服务,收到各类的报障,应在
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处置、恢复;
4 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维修过程资料,应做好记录与留存,上传至平台。
7.2.3 维护单位对平台运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包括硬件设备和平台软件运维;
2 应符合现行深圳市标准《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DB4403/T 30 的有关规
定,日志保存历史记录不应少于6 个月;
3 应核发用户权限和定期更换系统密码;应备份与检查重要配置文件、数据;应对系统软件
实时更新漏洞或补丁;
4 应加强平台软件配置文件的管理,对系统稳定性进行检查,系统故障或错误应清除;
5 应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应呈报相关设备的运行状
态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提出对策解决。
7.3 维护作业管理
7.3.1 依据智慧灯杆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能,当遇到维护需求时,应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维护工
作。具体级别说明宜符合表7.3.1 要求。
表7.3.1 运维场景管理表
场景应用设备说明设备运维内容
城市照明智能照明、窨井盖监测、供配电设施监管
杆体;灯具、单灯控制设备、行人感应设备、井盖智能传感器、运维
设施专用配电线缆及管道
22
续表7.3.1
场景应用设备说明设备运维内容
市容管理
户外广告监管、市容管理违规行为监管、城
市家具监管
视频采集设备、运维设施专用配电线缆及管道
公园管理
视频监控、信息发布、一键呼叫、气象环境
监测、无线网络、辅助充电等
视频采集设备;信息屏、信息交互设备、公共广播设备、一键呼叫设
备、充电设备、无线AP;环境监测设备、气象监测设备、运维设施
专用配电线缆及管道
市政绿地
管理
行道树监管、侵占绿地视频采集设备;运维设施专用配电线缆及管道
垃圾分类
管理
垃圾分类宣传、违规行为识别、收运过程监

视频采集设备;信息屏、信息交互设备、运维设施专用配电线缆及管

环境卫生
管理
环卫作业安全管理、环卫基础设施监管、无
人清扫车监管
视频采集设备;智能网联设备、运维设施专用配电线缆及管道
城中村管

视频监控、信息发布、无线网络、辅助充电、
设施监测、气象环境监测
视频采集设备;信息屏、信息交互设备、充电设备、无线AP;环境
监测设备、气象监测设备、运维设施专用配电线缆及管道
绿道管理视频监控视频采集设备、运维设施专用配电线缆及管道
7.3.2 维护作业应急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维护单位应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应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应由专人管理,应
保证完好和随时可用;
2 应根据不同业务场景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地点、故障严重程度、对挂载设备业务运
行的影响程度等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3 应急情况出现时,对事件的发现、响应、处置、恢复应根据应急预案快速处理,对各种事
件和处理结果应详细记载并资料归档。
7.3.3 维护作业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维护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 维护单位应配备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设备;
3 应对智慧灯杆进行定期、不定期安全巡检、安全风险评估,对巡检、评估产生的风险应采
取措施管控。
7.3.4 维护单位应制定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应留存必要的原始记录。档案资料宜包括下列内
容:
1 签订的合同或协议;
2 各类维护制度、报表、报告;
3 资产材料,含维护、迁移、改造和报废的记录与资料;
4 巡检、维修的过程和统计资料;
5 安全排查、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等安全档案;
6 系统设计、施工、竣工、维护等相关技术资料;
7 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清单、使用手册、维护手册;
8 上述资料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