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架设计,我总结了这五大问题!

 一,钢柱设计

计算模型考虑:
顶部的网架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可假定为无限大,类似刚性楼板的作用,把各个柱子连接成整体,但并不提供此结构的抗侧移刚度.网架起的作用是把各个柱子联系起来共同提供抗侧移刚度,结构总的侧移刚度为每根柱侧移刚度的和.
但对于单根柱来说在网架支座处并没有可靠的侧向支撑点,上端为自由端。网架与钢柱的连接当然是铰接了,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关键在于该结构是属于有侧移结构,对于这种柱底与基础刚接的结构,由于柱顶有侧移,无论柱顶自由还是铰接,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均为2.0.按陈绍藩书中考虑,建议为2.6。
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柱子和网架连在一个整体建模型计算。3d3s就可以!如果非要分开,就要试算好下部柱的刚度,然后带入网架支座约束计算,再反算回柱看其位移(柱顶位移和网架支座球位移)和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两者在柱顶的力和位移应一致的!柱子当然按悬臂计算!网架的支座与柱顶一般是靠螺栓连接,侧向力是靠摩擦力来传递的,并不能满足柱顶铰接的要求!

1.支座约束假定时,考虑下部支撑结构的情况,先初定一钢柱截面参数,计算出刚度值,折减后代入程序,分析设计后得到支座反力。在此得到X、Y、Z向三向反力值 用于设计钢柱的截面。那么作为钢柱来讲是一双向压弯构件,在计算假定时柱顶作何种约束假定比较符合实际?我本人认为如为独立柱支撑时,作为上端自由、下端固定;如为周边柱点支撑时上端为铰接、下端固定。不知道对不对?2.参照压弯构件整体稳定计算公式,本人认为1.把两方向的等效弯矩系数都取为1.0较为安全;2.把作用在柱身上的水平均布风荷载形成的柱底最大弯矩与得到的网架计算出的同方向上最大反力(作为一集中力加于柱顶节点处)形成的弯矩进行叠加,得到等效柱端最大弯矩。代入压弯构件计算工具程序中(当然还要确定两方向计算长度,根据不同柱顶约束情况定)计算,确定截面,不知对不对?

你说的这种结构类似于钢柱钢网架的排架结构,大跨度厂房设计常常遇到,通常要求计算纵、横两个方向的排架,并将两方向的内力叠加确定柱截面,叠加方法为:一方向内力+另一方向弯矩的30%。 另外钢柱一端固接一端铰接计算长度系数为2。
H型钢柱确实需要处理,一般情况下按计算长度系数2.0计,它很难保证两个方向排架长细比都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120),我的处理方法是在H型钢柱平面外柱列加柱间支撑将其计算长度系数人为改为1.0,当然此柱列只计算横向排架即可。   此柱间支撑需设计强一些,因为有柱间支撑处网架此方向约束为简支,可能产生很大的水平力。柱间支撑设置的位置也需于其他专业配合。
另外“如为周边柱点支撑时上端为铰接、下端固定。”值的考虑一下,上端铰接即为网架支座对柱有约束,即网架可以抵抗由于风作用于柱的推力,网架靠什么来提供这个力?又传递到哪里了?因为网架只是传递力的不能自身消化。如果某方向其他柱刚度大,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可以认为网架对柱有约束(靠摩察力)传递到刚度大的柱子。总之,个人也觉得比较模糊。另外,有时也碰到幕墙作用于柱的风推力,土建柱无法解决那么大的弯矩,让网架来抵消水平推力。个人觉得不行,但我的一个朋友说可以。(网架为平板网架)
网架对悬臂柱的影响也就是柱顶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网架支座一般不考虑弯矩,轴力也不在本贴的讨论范围,所以只说一下剪力,刚度的问题最终要转化到位移上来,支座位置的剪力要靠柱顶位移产生的反力来承担(滑动铰支座除外),这样既然有了剪力就能得出柱枯位移,那么也就不用麻烦的去考虑等效刚度的问题了,要不然的话就整体建模。
这个问题精确计算是很麻烦的,整体建模才行,并且网架的杆件要求基本是最终设计的截面,以保证刚度的一致,同时网架的支座约束条件对结构计算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有人提出用等代法,等代梁的布置应考虑网架的布置形式,支座约束条件,同时还要保证刚度(网架刚度的计算需要适合的软件和工作量的)的近似,这些都是为了保证荷载的正确传递和水平力计算的准确,比较麻烦。通常设计是上下结构分开计算(特复杂的结构除外。网架就是一个空间双向桁架,普通的空间杆元软件都能计算,考虑下部结构的刚度和支座约束情况计算出反力,然后加到下部结构上,结构顶板厚为0(偏保守)来计算下部结构,网架杆件截面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内,计算出的水平力差别不大,还要按网架规范考虑温度的影响。

1.网架对柱的影响:如果把网架考虑成完全刚性,则柱子的理论计算长度系数为0.7.如果网架对柱的约束小,则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大于0.7(实际设计取大于0.7,参考陈绍蕃著作)。 2.柱对网架的影响:如果柱的刚度较大,且网架与柱的连接节点约束水平位移,则网架的温度应力无法释放,网架在温度应力作用下上弦杆的压应力必须充分考虑,以策安全. 
计算长度主要取决于柱的支撑体系和网架的水平刚度,从理论上讲支撑体系足够刚强的情况,网架水平刚度一般可以看柱无穷大(狭长的除外),网架的水平刚度可以计算出来,从经验讲,网架的水平刚度(以柱间支撑间距为跨度计算)大于所支撑的柱侧向刚度和的5倍,可以以为网架的水平刚度足够大,这时柱的面内侧向移动可以被限制(面外要么有支撑,要么是刚接梁,计算长度可以计算),支撑体系通过网架来保证其它柱的面内稳定,这时候计算长度可以按无侧移计算。固定铰和梁柱铰接是两个概念,网架与柱的连接一般都是铰接,通常偏安全计算,一般按悬臂计算,计算长度取2。规范提出的强弱支撑概念一般是基本刚性楼板或刚性水平支撑的前提,不仅要求柱间支撑有一定刚度和强度要求,水平支撑体系也是必须刚强的,保证水平力的传递。
底部固结,顶部与网架铰接的柱子平面内(平面内无支撑无刚接梁)的计算长度应该为2.03,整体结构有无侧移与网架本身刚度无关,只与柱子+支撑(刚接梁)的刚度有关,网架本身的刚度一般为约束自身变形的能力,如果网架还需要对下部支撑结构单独提供约束能力(如柱子倾斜),则应该重新审视整体结构的可行性。

 这种结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网架等代为简支梁,从计 算角度来看,无论这个简支梁的截面多大,刚度多大,两边柱子的平面内计算长度还是2.03,除非柱子抗侧刚度大到能达到规范无侧移的条件,则可以按照无侧移条件来取其平面内计算长度。      

只有一种情况下,柱子平面内的计算长度无法确定,就是网架的上下弦都与同一根柱子连接,目前现行钢结构规范对这种情况还无法提供明确的依据。
1、计算长度取2.03是常规的设计方法。但从结构理论上讲,网架是双向桁架,和梁还是不同的,网架两个方向都是有很大的水平刚度,可以传递水平荷载,如果网架周边和柱铰接连接,柱列双向都有刚强支撑,对网架和下部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柱的面内计算长度应该是小于2的,不设支撑的柱即使两端铰接(摇摆柱),结构也是稳定的,但这不属于常规的设计方法。2、这种结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把网架等代为简支梁,从计 算角度来看,无论这个简支梁的截面多大,刚度多大,两边柱子的平面内计算长度还是2.03(从结构整体分析来说,就不是这样,由于双向柱间支撑的存在,网架很大的面内刚度,结构可能是无侧移的),除非柱子抗侧刚度大到能达到规范无侧移的条件,则可以按照无侧移条件来取其平面内计算长度,这不全对,网架和梁还是有区别的,将网架简化成梁时,梁应该是双向的,同时梁间应该有水平支撑,不然和实际就不太符合,因为梁的面外刚度和水平支撑比起来小的多。结构有无侧移和楼盖刚度关系很大的,因为实际设计中,不可能每个柱列都有刚性支撑,其它柱的侧移是通过刚性楼盖限制的,高钢规的有无侧移规定就是基于柱间支撑或者墙的刚度和面内刚度提出的。对于多高层钢结构来说,如果不计入面内刚度,只有所有柱列都有墙或者支撑才能做到无侧移,实际并不是这样。3、屋盖的交叉支撑可以通过水平支撑杆作为其它梁的侧向支撑点,因为通常情况下交叉支撑的水平刚度都很大,从理论上说如果梁的水平刚度足够大,同样也可以作为不动点,即梁两端连在不动点上,其它梁或者柱通过支撑杆连到梁跨中的一些点上,此时梁需要的面外刚度有公式可以计算出来,但规范并没提到这些特殊结构的情况。

二,支座设计

可以采用橡胶支座,支座上放置橡胶垫后即可假定为可动支座,可以水平移动并可转动。要把计算模型中支座调整为可动支座,否则计算模型和实际设计的不符,就容易出现你这种情况,一般水平反力过大是因为把支座设为固定支座的缘故,如果设为绞接支座,网架挠度又太大
解决方法:整体分析,或用弹簧支座来模拟下部的混凝土柱,也许水平反力会急剧下降。或者,如果不影响整体的结构不变,释放水平力,看看支座位移如果不太大的话,用可动支座。
如果达到这样的水平推力的话,你下面的混凝土柱子截面应该在800mm左右,你再看下计算模型,是不是柱子刚度输得太大了。加上抗剪键是可以的,不过也得考虑网架支座的“十字”加劲板、过渡板与预埋板等处的焊缝是不是满足抗剪的要求。

问题:对于支座布置图时,程序中如何X/Y向的刚度如何是否默认定义的,是否需要考虑转角度等考虑?
支座条件说具体了,还与网架形式、网架下部结构等都有关,这方面,我还没有总结出一套系统的东西来,因此只能就事论事。 
你所说的支座属于平板压力支座,采用该支座的前提是结构对水平变形不敏感,支座以传递竖向力为主,因此摩擦力不作为考虑因素,同时如果下部为混凝土结构,采用0.3的弹性刚度与该支座的状态比较接近;摩擦力与支座的弹性刚度还有不同之处在于,摩擦力不只与摩擦系数相关,还与支座压力有关,而网架的不同部位,竖向反力是不同的。如果平板支座的水平弹性刚度按下部结构处理,则需将支座底板与过渡板焊劳,这时更不存在摩擦力的问题。对于其他需求,则需采用其他种类的支座。
网架与下部结构整体计算时,本身已考虑了下部结构的刚度,如果柱顶水平力比较大,可以考虑将支座设为滑动的,这时不考虑下部结构的刚度,滑动支座在整体计算中可以设置一个上下铰接的短柱来代替。

前几天用MST2008做了个直径30米起拱的双层网壳,下弦是平的,支座为弹性支座,按实际情况输入下柱的截面规格和高度,程序自动计算下柱刚度(就因为这个原因还是比较喜欢用MST),上弦考虑了0.8的恒荷载,0.5的活荷载,下弦0.2的恒荷载,一开始输的砼柱是直径600的圆混凝土柱,水平力最大是150KN左右,后来一看输错了,原结构中是直径800的混凝土柱,修改后水平力是200KN左右,和Z向荷载基本上差不多大小了,把200KN的水平力加在混凝土柱头上计算配筋面积8500,原结构中有环形混凝土梁,柱子的长度是按环形砼梁以上2500mm的长度计算的,一看原图上混凝土柱配筋10000多。   下柱的刚度越大,对网架的变形控制就越大,网架计算过程中迭代的次数就越少,柱对网架的作用力大,所以水平力大也是正常的,网架的杆件内力也会大一些。如果一味的减小下柱的刚度来减小网架的水平力,就会使网架的杆件内力也减小,程序自动优化的杆件也小,对于网架来说是不安全的。    这个工程10米的柱子柱顶100KN的水平力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一般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按悬壁柱来计算。
由于该模型是静定结构(整体),需要严格控制每一道关键点,一处马虎就可能造成结构失败,比如柱顶的铰接支座承受水平力不足,比如钢管混凝土浇注存在问题造成承载力降低,比如柱脚或基础刚度下降,等等因素,造成施工难度加大。如果想规避这种难度,就采用小弹性刚度的支座,代价是网架用钢量增大;采用橡胶垫板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是橡胶垫板的抗滑移控制不易做到,要采取加限位或增加聚四氟乙烯垫板等辅助措施。
一般弹性刚度取计算值的0.7左右,不按实际计算值取,是考虑留有余量的
1、在四周封闭的建筑上空施工的网架,网架为平板时,且周边有女儿墙时,一般都不考虑网架的风荷载作用的,有曲面造型时按建筑荷载规范处理,支座设计一般为弹性支座。2、如果有一面或多面敞开的上空施工的网架,即使是平板网架仍需全面考虑风荷载,一般都按风吸力计算的,加的是负值,一定程度来说,对网架结构有利。3、若是独立的基础支撑,比如收费站和加油站等,除了考虑网架上下弦的风荷载外,则还考虑了侧面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结构设计中的弹性刚度是指支撑体系发生单位位移所需要的外力,即将支撑结构体系看成一个三向弹簧,因此弹性刚度包括三个内容:竖向支撑刚度;两个水平方向的剪切侧移刚度。  通常情况下,当下部支撑结构较复杂时,准确地做法应该是上下结构整体连算,一种可以替代的办法是考虑下部局部支撑结构联合计算,现有的计算软件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然如果采取橡胶支座,则支撑刚度应该为橡胶和其他支撑结构对应刚度的串联弹簧刚度,不过这种情况下通常无需考虑下部其他支撑结构刚度,其原因各位可以用高等数学求极限的方法对串联弹簧等效刚度公式做一简单推导既可证明,推导的前提条件是橡胶刚度相对下部支撑结构刚度很小。  一般平板压力支座其自身的水平支撑刚度很难确定,竖向支撑可以近似按堪固考虑,但是水平刚度则不能简单按此处理,也不能近似按0.3考虑,通常,平板支座水平支撑刚度和压力有较大关系,以钢和混凝土支撑柱来说,钢和混凝土的摩查系数大约为0.2-0.3,在此条件下,水平滑移能力直接和压力相关,而压力对不同工程又是一个不确定值。因此,对于平板压力支座,比较准确地做法还是需要计算下部支撑刚度或者整体连算。

三,屋面结构

结构找坡虽然会使网架杆件类型、螺栓球种类增加,但是却能够提高网架整体刚性,控制挠度。42米跨两坡5%坡度,支托高度最高达1050mm,小立柱会不会失稳,值得研究。48支托管用M20螺栓和球连接,当支托高度超过700mm时(以我的工程经验),在长期风荷载的作用下,支托螺栓会出现松动,有一个工程中的一个支托螺栓直接就断裂了(我分析可能是强风作用下长期摇动,以及螺栓根部承受弯矩过大),所以我现在通常不会让支托高度超过700mm,如果必须超过,我认为应该加大支托管管径,支托螺栓必须拧紧,让支托管管口和球严密贴合。杜绝由于支托管高度加工误差,现场安装人员为了让檩条处于同一水平而故意不将支托拧到位。还可以将支托管焊接于螺栓球上(球要预热,安装不方便,一般不用)。

补充一下,楼主算下来,网架最大竖向位移为132mm,实际安装好后,挠度有可能超过规范值,请楼主注意。很多时候实际情况比计算结果要差。同样,1050mm的支托管算下来受力可能是够的(对不起,我没有算),M20螺栓抗剪、抗拉都是够的,但是实际情况下还是有较大的隐患存在的。
平板网架支座约束一般以Z向约束居多,对于三向或者二向约束的支座节点,计算时需要考虑水平力,那些单向约束的支座节点可不考虑水平力(数值不详)
对于平板网架仅约束Z向,不需要考虑水平力,即使有水平力也不会很大,靠支座底板与过度板之间的摩擦力既可抵抗,如抵抗不住,是允许支座有微量的位移的。
MSGS上规定的平板网架的上限为700KN是指自动设计支座而言的。也就是说700KN以内的平板网架,程序设计的支座是没有问题的,大于这个上限他们不负则任的。这并不是指平板网架反力大于700KN就有问题,而国内能够自动设计支座的好象也就此一家。但MSGS设定了一个范围。对与平板网架反力一般承压在600-700KN我觉的不应作为一个界限,因为很容易超过,对于工业厂房的中柱或悬挂吊车的平板网架其反力一般在1000KN—3000KN之间,同样可以用平板压力支座。只是按规范验算够即可。

四,节点处理

螺栓球节点用于中小跨度的结构,焊接球用于大跨的结构。跨度48米,恒载0.3,活载0.5,风载0.6,你这个工程设计应该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
在《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91规定中,针对屋盖结构,48米的跨度只是中跨度网架。设计网架节点要考虑很多实际情况,不能只是按跨度大小来定。相比较来说,螺栓球节点属栓接,安装方便。焊接球要求现场高空焊接,对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焊接质量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
中跨(30米)以上最好用焊接球,螺栓球节点不稳定因素太多,加之质量控制手段相对落后

设计时应按螺栓球考虑,因为螺栓球压杆相对焊接球要大些,这样可以安全一些。焊接球与螺栓球部分相接部位要考虑焊接收缩的问题,一要控制杆件的下料,二要控制焊接与螺栓球的安装顺序及焊接顺序。个人认为最好不要设计成焊接球包围螺栓球或螺栓球包围焊接球的结构,可以做成平行的结构。
我觉得荷载的大小是决定采用何种节点形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本人曾做过多次比较,相同跨度,如荷载过大,采用焊接球比较经济。
[1]从节点构造要求上来说,焊接空心球节点适合于各类网架结构形式和网架规范允许的各类开间跨度.对于螺栓球节点最好相邻杆件的内力差别不大,一般跨度大的网架邻杆件的内力差别比较大,若采用螺栓球节点会造成螺栓球过大使用钢量过大,所以相对来说采用焊接空心球节点更合适些.48米跨度不大,采用螺栓球节点也可以.[2]从制作上来看,螺栓球制作往往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很难做到规范的要求.[3]焊接空心球安装完毕无法拆卸.

螺栓球上连接其他构件,个人感觉还是用螺栓连接最好,因为螺栓球直径一般比较小,焊接的话焊缝长度也比较小。焊接球与螺栓球的安全问题,同意楼上独孤雪的观点,我认为,螺栓球施工质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螺栓的拧入程度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存在螺纹外漏的情况,同样,焊接球网架最重要的也是焊缝的质量。可是,这两个问题检查起来难度是有很大差别的,螺栓的拧入程度怎么样,观察就能看出来,而焊缝的探伤,即使按二级焊缝也才20%,检查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从实际情况来说,螺栓球更容易控制施工质量。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5.3.4 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应按螺纹规格分别选用。对于M12~M36的高强度螺栓,其强度等级为10.9S;对于M39~M64的高强度螺栓,其强度等级为9.8S。螺栓的形式与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GB/T 16939的要求。高强度螺栓经热处理后的受拉强度设计值,对10.9S,取430N/m^2,对9.8S,取385N/mm2;而表5.3.2 螺栓球节点零件推荐材料中有20MnTiB,40Cr,35CrMo–螺纹规格M12~M24;35VB,40Cr,35CrMo–螺纹规格M27~M36;35CrMo,40Cr———–螺纹规格M39~M64;并没有普照兄说的45#钢,螺栓球一般用45#钢。对照:《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中 第4.4.2条 螺栓球节点的钢管、封板、锥头和套筒宜采用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 700-88规定的3号钢或国家标准《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 1591-88规定的16Mn钢,钢球宜采用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及一般技术条件》GB 699-88规定的45号钢,螺栓、销子或螺钉宜采用国家标准《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 3077-88规定的40Cr钢,40B钢或20MnTiB钢等。8.8s的螺栓可采用45号钢。产品质量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J 75.1-91的规定。第4.4.4条 高强度螺栓应采用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 1228-91规定的性能等级8.8s或10.9s,并符合国家标准《普通螺栓基本尺寸》GB 196-81粗牙普通螺纹的规定。高强度螺栓经热处理后的受拉强度设计值:对40Cr、40B钢与20MnTiB钢,取为430N/mm2,对于45号钢,取为365N/mm2。这两个标准是有区别的,《网壳结构技术规程》是针对网壳结构说的,《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屋盖及楼层的平板型网架结构(简称网架结构),其中屋盖跨度不宜大于120m,楼层跨度不宜大于40m。;个人觉得还是《网壳结构技术规程》还是比较科学的,至少它考虑了螺栓规格较大时,可靠度会降低的因素。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之所以提到9.8s,而网架结构技术规程提到的是8.8s,是因为两个规程出台的年代不同,网壳规程是2003年的,在GB/T16939之后,9.8s是GB/T16939特别提出的等级,在该标准的相关资料中有说明,现在使用网架高强螺栓,应该以GB/T16939为准,这也是网壳规程与 网架规程对螺栓要求不同的主要原因。

五,结果控制

当然是网架计算书中的设计值,短向跨度/250是满荷载下的挠度。实际上计算书中的挠度值也不全对,因为计算书中提供的也往往是满荷载下的挠度值。建议网架计算书中应分别标注自重下的挠度和屋面施工完毕的挠度以及满荷载挠度,挠度一般是考察网架结构的观感;但作为网架的承载指标时,建议不要控制网架的初始挠度(自重挠度),要重点关注网架屋面完成后的挠度与初始挠度的挠度差,这个差值一般能反应网架的真实承载能力。
我认为这个设计值应该是1.0恒+1.0活工况下的挠度计算值,而规程中规定的用短向跨度除以250得到的值是允许挠度极限值.

应该是网架测量时现状荷载条件下的理论计算值。因为计算书中的扰度都是最不利值,和安装完后的荷载条件一般是不同的,起码活载基本没有。规范的本意是控制安装精度,同等荷载条件下,实测不应大于理论的1.15倍,实测和理论计算相互印证
1.理论上网架的自重挠度是不含支托和檩条的;但一般支托和檩条对网架挠度影响不大,所以只要测量方便就行了,上不上都可以测量。
2.挠度测量当然 要用水准仪,水准仪不要放在网架上,对读数容易产生干扰,最好放在混凝土的台面上。网架作为空间结构,与桁架等不同,测挠度最好先测量支座点标高,计算后得出网架的实际就位标高,然后按规范要求测量网架中部各挠度控制点的标高,测量时可以测量球的下部(或上部)或杆的中部都可以,注意要根据球径进行修正,得出球心标高值,该值与网架未变形状态下的标高值的差值,即为挠度。
3.我们测量挠度一般是在下面固定好水准仪,直接将钢尺从下弦球垂下拉紧,测量钢尺读数得出的,但钢尺读数要注意修正,与温度、风的大小都有关;如果风比较小的时候,下面加上弹簧秤,将支座点和中间点一起测是比较准的。

六,计算软件计算对比

网架的水平力应该是很大的(水平约束没有释放),大跨度力更大,网架单独计算时支座弹性刚度的取值将直接影响水平力的大小当考虑温度应力时,水平力更大.水平约束释放后,水平力不见了,或采用网架默认支座水平力很小,但是水平的位移还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水平力的消失或减少而减少.3D3S计算时考虑的是周边XY方向被约束的情况.网架自身的的内力产生的应变回传到支座,所以3D3S的力大。用3D3S计算时应考虑单面的水平约束释放。3D3S,MST,SFCAD等设计的基本默认假定都是不同的,设计时必须注意。建议重新建模,单面释放水平约束,这样做更符合实际情况,理论上混凝土柱顶不能成为刚性支座。

七,网架材料 

一、杆件
    杆件是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架中杆件一般是采用圆钢管,在国标中已经给出了圆钢管的规格,但是根据长期的使用习惯及杆件配套的配件如封板锥头的原因,并不是所有国标圆钢管的规格网架都采用,其常用的圆钢管的规格见表1-1:

    除表1-1以外,大型网架有可能用到直径为245、273或325的圆钢管,若采用螺栓球网架,这些直径的圆钢管的配件(锥头、套筒)在市场上很难采购,况且这么大直径的钢管作为网架杆件使用也不是很合适,所以一般网架并不建议采用直径超过219的圆钢管。
    圆钢管采用高频焊管或者无缝钢管,高频焊管通常选用《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的Q235钢;无缝钢管通常选用《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2008中的20#钢,不常选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中的Q345钢。

Q235钢化学成分                 表1-2-a

20#钢化学成分                   表1-2-b

Q345钢化学成分                  表1-2-c

Q235、20#、Q345钢力学性能           表1-3

实际工程中也会用到不锈钢杆件,选用SUS304不锈钢管,但SUS304不锈钢管属于美国牌号材质的不锈钢管,国内牌号相当于0Cr19Ni9不锈钢管,通常用 0Cr18Ni9替代。




revit过滤规则怎么设置?如何使用dynamo批量生成过滤规则

    文章来源:Revit自行车

    在Revit,过滤器就是筛选满足特定条件的多个图形的集合。对于过滤器的使用,在Revit的使用中是至关重要的的一个功能,过滤器对我而言是和CAD的图层系统有着一样重要的地位,过滤器的设置如下。

    1&2.设置过滤器的名称,名称简单易懂即可;

    3.选择类别,表明要对什么类别进行筛选;

    4.设置过滤条件,即过滤器会对选中的构件中满足该条件的所有图元进行提取。

    (图一)

    这时候,我们会想有没有办法更省事地添加过滤器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看看dynamo有没有招儿。本项目中已经对混凝土构件已添加了参数『砼强度等级』。

    (图二)

    第一步

    首先使用『ParameterFilterElement.ByRules』实现创建过滤器,前置接口需要依次提供『过滤器名称』,『类别』以及『过滤器规则』(对应图一,第1,3,4点)。

    (图三)

    第二步

    其次设置过滤器名称,这一步只需要提供字符串,就可以生成过滤器名称,参考图一第1、2点。

    (图四)

    如果说用这种方式,明显速度都不如直接在Revit内操作。因为我们准备添加的是筛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过滤条件。思路可以是这样子,使用『CodeBlock』产生一组递增的数列组,再和字符串“砼强度等级C”合并组成,即是我们要的一组过滤器名称。

    (图五)

    同理,一个过滤器名称将对应一条过滤器条件值,相应地我们在数字前加入前缀『C』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如此分别生成“过滤器名称”和“过滤器条件值”如下。

    (图六)

    注:对于非线性递增的参数值(即不满足上述特殊条件),使用其他命令可以实现直接在模型中已有的图形属性提取。

    第三步

    『过滤条件』这里使用『FilterRule.ByRuleType』,前置接口会读取所选构件的参数属性,再通过属性值和条件创建过滤条件。

    按下图举例,电池会读取『墙』属性『砼强度等级』中的值与接入『value』的值(见图六)作比较,而比较方式则是按照『type』选择的“包含”关系。

    (图七)

    最后

    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如下图,依次在过滤器列表有对应的过滤器名称,勾选所需要的构件类别,并设置满足要求的条件。

    (图八)

    那么我只需要将上述电池串联起来即可,结果如下。

   

    

    

  

  

  




Revit怎么设置线样式?Revit的线处理方法教程

    功能简介

    “线处理”(LineWork)工具不会在视图中创建新的模型线或详图线,而是替换选定线的当前线样式并应用不同的线样式。不能使用“线处理”工具修改尺寸标注或任何其他注释线的线样式。

    可以使用“线处理”工具修改下列项的线样式:

    模型图元的投影边缘,包括由平面区域引起的侧轮廓边缘和投影边缘

    EXP:应用于屋顶投影边缘的红色线处理

    模型图元的剪切边缘

    EXP:应用于窗的剪切边缘的蓝色线处理

    导入的CAD文件中的边缘

    链接的Revit文件中的边缘。

    应用实例

    在扩初阶段的平面里,有时候会因为楼板,门等族本身显示问题,会多显示很多模型线的情形,影响平面的表达和出图。但我们肯定希望最终图里面不会显示;LINEWORK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解决。

   

    

    

  

  

  




revit中cad图纸前置怎么做? Revit如何将CAD图纸置为前景背景

在使用Revit绘图时,我们常常需要导入CAD作为底图进行参照,一般情况下CAD图纸导入后为前景,即置于Revit图形之上,那么要如何将CAD图纸置为背景呢?

1、插入–导入CAD.

    2、选择图纸,设置仅当前视图及单位。

    3、选中图纸,点击左上角即可选择背景或前景。

    注:如选中图纸未出现左上角背景选项,即未设置图纸仅当前视图可见,重新导入图纸进行设置即可。




CAD如何进行数据提取?

平时我们用CAD算量,有时候需要提取一些cad里面的数据,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到CAD的数据提取方法,下面小编就说说如何用CAD进行数据提取。

首先,启动提取属性的功能:

在命令行中,输入DATAEXTRACTION或者EATTEXT,两个命令都是数据提取的意思。

也可以在菜单栏上面找到工具,下方也有个数据提取

执行数据提取命令后,会弹出一个操作向导,指引我们一步步完成操作。

首先弹出的是第1页,可以创建新的数据或编辑现有数据,在创建新数据提取的时候可以用以前提取的数据作为样板。

我们使用默认的选项:创建新的数据提取,单击下一步按钮,会弹出一个保存数据提取文件的对话框,我们给文件取一个名字,例如TEST,选择一个合适的文件夹后,单击保存按钮后,就会进入向导的第2页。

我们可以选择从整个图形甚至整个图纸集中提取数据,也可以只提取选定图形的数据,这里我们单击”在当前图形中选择对象”,然后单击后面的选择对象按钮,从图中选择要提取数据的对象,如图所示。

选择完图形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第3页。

第三页中会列出选择图形中包含的图形类型,例如我选择的图块中包含图块本身、属性文字、文字、直线。当我们选择的对象类型比较多时,还可以在下面的显示选项中选择只显示块、非块、属性快等。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第4页。

我们看到就跟LI查询时一样,还是列出了好多的数据,但大多数数据是我们不关系的,我们只关心属性文字,可以在右侧了列表中勾选“属性”,左侧列表中就列出了图块的所有属性,我们要提取哪些属性就勾选哪些属性,如图所示。

设置好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第5页。

在这一页中已经将我们提取的数据都列出来。

确认要输出的数据没有问题,就可以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第6页。

在第6页中我们可以选择将提取的数据直接插入到图中,也可以选择将提取的数据输出成文件,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选择。

如果选择输出成外部文件,设置好文件名后,直接单击下一步,就会直接跳到第8页,提取就完成了。

选择选择将数据提取内容作为表格插入到图中,单击下一步,就会弹出第七页,让我们选择表格样式,

单击下一步进入第8页,单击完成按钮后,会提示我们在图中选择一个插入点,将提取的数据表格插入到图中就行了。

这就是CAD的数据提取功能,操作很简单,但CAD图形种类比较多,可提取的数据也非常多,要想精确地提取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刚开始估计要反复试几次才能成功,但提取过几次后,以后提取类似图形的数据就简单了。

 

 

 

 




Revit二次开发_末端点位修改检查

这段时间一直在忙项目,加上过年休息了一段时间,重新接触代码的时候竟感到有点陌生,思绪也有点乱,看来状态还是要慢慢调整回来呀。

因为软件及协同方式的原因,Revit相对Cad来说会更容易出现误删除元素的情况,这段时间做项目的时候出现了两次电气末端点位误删除或误修改的情况,所以想通过二次开发来对这些点位进行检查,降低项目的审核成本。

思路其实很简单,首先在第一次点位确定后,读取点位的ID与位置信息,用文件将这些信息进行储存。然后当要审核点位的时候,重新读取点位ID与位置信息,将这些信息与储存的信息进行匹配,过滤出哪些点位被调整,最后提示用户即可。

以下关键代码:

储存关键信息:

public Result Execute(ExternalCommandData commandData, ref string message, ElementSet elements)
{
Document doc = commandData.Application.ActiveUIDocument.Document;
 
List<string> keyDatas = new List<string>();
 
foreach(Element elem in CheckETool.GetEElement(doc))
{
//族与类型
Parameter parameter = elem.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ELEM_FAMILY_AND_TYPE_PARAM);
//位置信息
LocationPoint locationPoint = elem.Location as LocationPoint;
if (locationPoint != null)
{
//导出关键信息
CheckETool cet = new CheckETool();
cet.InputXML(@"C:UsersimfourDesktop测试文件夹KeyData.xml", elem.Id.IntegerValue, parameter.AsValueString(), locationPoint.Point.ToString(), locationPoint.Rotation.ToString());
}
else
{
//线性路径
//to do
}
}
return Result.Succeeded;
}

检查信息:

public Result Execute(ExternalCommandData commandData, ref string message, ElementSet elements)
{
Document doc = commandData.Application.ActiveUIDocument.Document;
 
//List<Element> newElems = new List<Element>();
//List<Element> modElems = new List<Element>();
 
List<string> newElems = new List<string>();
List<string> modElems = new List<string>();
List<string> delElems = new List<string>();
 
CheckETool cet = new CheckETool();
//判断新元素及被调整的元素
foreach (Element elem in CheckETool.GetEElement(doc))
{
int status = cet.CheckElement(@"C:UsersimfourDesktop测试文件夹KeyData.xml", elem);
if (status == 0)
{
string info = elem.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ELEM_FAMILY_AND_TYPE_PARAM).AsValueString() + ",id" + elem.Id.ToString();
newElems.Add(info);
}
if (status == 1)
{
string info = elem.get_Parameter(BuiltInParameter.ELEM_FAMILY_AND_TYPE_PARAM).AsValueString() + ",id" + elem.Id.ToString();
modElems.Add(info);
}
}
//判断被删除元素
cet.GetDeletedElement(@"C:UsersimfourDesktop测试文件夹KeyData.xml", doc, ref delElems);
 
if (newElems.Count == 0 && modElems.Count == 0 && delElems.Count == 0)
{
TaskDialog.Show("task", "检测已完成,点位无问题");
}
else
{
StreamWriter streamWriter = new StreamWriter(@"C:UsersimfourDesktop测试文件夹result.txt", false, Encoding.Default);
if (newElems.Count > 0)
{
streamWriter.WriteLine("==================================================");
streamWriter.WriteLine("检测到" + newElems.Count + "个新点位:");
foreach(string str in newElems)
{
streamWriter.WriteLine(str);
}
}
if (modElems.Count > 0)
{
streamWriter.WriteLine("==================================================");
streamWriter.WriteLine("检测到" + modElems.Count + "个点位被修改:");
foreach (string str in modElems)
{
streamWriter.WriteLine(str);
}
}
if (delElems.Count > 0)
{
streamWriter.WriteLine("==================================================");
streamWriter.WriteLine("检测到" + delElems.Count + "个点位被删除:");
foreach (string str in delElems)
{
streamWriter.WriteLine(str);
}
}
streamWriter.Close();
}
return Result.Succeeded;
}

用到的方法:

class CheckETool
{
 
public static IList<Element>GetEElement(Document document)
{
FilteredElementCollector fec = new FilteredElementCollector(document);
//过滤器
List<ElementFilter> elementFilters = new List<ElementFilter>();
BuiltInCategory[] builtInCategories = {
BuiltInCategory.OST_ElectricalFixtures,//电气装置
BuiltInCategory.OST_ElectricalEquipment,//电气设备
BuiltInCategory.OST_FireAlarmDevices,//火警装置
BuiltInCategory.OST_NurseCallDevices,//护理呼叫装置
BuiltInCategory.OST_DataDevices,//数据装置
BuiltInCategory.OST_LightingDevices,//照明装置
BuiltInCategory.OST_LightingFixtures,//灯具
BuiltInCategory.OST_TelephoneDevices,//电话装置
BuiltInCategory.OST_CommunicationDevices,//通讯装置
BuiltInCategory.OST_Sprinklers,//喷头
BuiltInCategory.OST_PlumbingFixtures//卫浴装置
};
foreach (var BIC in builtInCategories)
{
ElementFilter ef = new ElementCategoryFilter(BIC);
elementFilters.Add(ef);
}
LogicalOrFilter filter = new LogicalOrFilter(elementFilters);
return fec.WherePasses(filter).WhereElementIsNotElementType().ToElements();
}
 
public void InputXML(string fileFullName, int id, string familyAndTypeName, string locationPoint, string locationRotation)
{
XmlDocument xmlDoc = new XmlDocument();
//如文件存在则检索节点并删除
if (File.Exists(fileFullName))
{
xmlDoc.Load(fileFullName);
var tNote = xmlDoc.DocumentElement.SelectSingleNode("id" + id.ToString());
if (tNote != null)
{
xmlDoc.DocumentElement.RemoveChild(tNote);
}
 
}
else
{
XmlDeclaration xmlDec = xmlDoc.CreateXmlDeclaration("1.0", "UTF-8", null);
//根节点
XmlElement root = xmlDoc.CreateElement("ERoot");
xmlDoc.AppendChild(xmlDec);
xmlDoc.AppendChild(root);
}
 
XmlElement idNote = xmlDoc.CreateElement("id" + id.ToString());
xmlDoc.DocumentElement.AppendChild(idNote);
 
XmlElement familyAndTypeNameNote = xmlDoc.CreateElement("FamilyAndTypeName");
familyAndTypeNameNote.InnerText = familyAndTypeName;
idNote.AppendChild(familyAndTypeNameNote);
 
XmlElement locationPointNote = xmlDoc.CreateElement("LocationPoint");
locationPointNote.InnerText = locationPoint;
idNote.AppendChild(locationPointNote);
 
XmlElement locationRotationNote = xmlDoc.CreateElement("LocationRotation");
locationRotationNote.InnerText = locationRotation;
idNote.AppendChild(locationRotationNote);
 
xmlDoc.Save(fileFullName);
}
 
/// <summary>
/// "-1:查找失败"
/// "0:未记录此元素"
/// "1:元素位置被调整"
/// "2:元素位置符合记录"
/// </summary>
/// <param name="fileFullName"></param>
/// <param name="element"></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int CheckElement(string fileFullName, Element element)
{
XmlDocument xmlDoc = new XmlDocument();
if (File.Exists(fileFullName))
{
xmlDoc.Load(fileFullName);
string sID = "id" + element.Id.IntegerValue;
var tNote = xmlDoc.DocumentElement.SelectSingleNode(sID);
if (tNote != null)
{
LocationPoint locationPoint = element.Location as LocationPoint;
//判断location
if (locationPoint.Point.ToString() == tNote.SelectSingleNode("LocationPoint").InnerText && locationPoint.Rotation.ToString() == tNote.SelectSingleNode("LocationRotation").InnerText)
{
return 2;
}
else
{
return 1;
}
}
else
{
return 0;
}
 
}
else
{
//TaskDialog.Show("Error","未有配置文件");
}
return -1;
}
 
public List<string> GetDeletedElement(string fileFullName, Document document,ref List<string>deletedElems)
{
XmlDocument xmlDoc = new XmlDocument();
if (File.Exists(fileFullName))
{
xmlDoc.Load(fileFullName);
foreach (XmlElement note in xmlDoc.DocumentElement.ChildNodes)
{
ElementId elementId = new ElementId(Convert.ToInt32(note.Name.Replace("id", "")));
if(document.GetElement(elementId) == null)
{
string info = note.SelectSingleNode("FamilyAndTypeName").InnerText + "," + note.Name;
deletedElems.Add(info);
}
}
}
return deletedElems;
}
}

测试效果:

这次只做了一个简单的尝试,实际编写的时候发现还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深化的,例如返回结果其实可以做成一个窗口,并和模型元素关联,方便直接在模型查看;又或者将结果表达得更详细,表达出具体是怎样的修改等等。而且这个末端点位修改的检测实质就是文档比对,这样一想的话还可以有非常多的其他用处。




Revit怎么画柱墩?BIM小技巧——花瓶柱墩的建立

    文章来源: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花瓶柱墩建模思路

    由于该墩柱四面均为曲线,按照常规模型建立无法完成。现在将该墩柱利用“微积分”的原理进行拆分,依图为例,将3m以下标准部分为一段,该段可直接采用revit拉伸功能进行建模。上部3m段拆分成多段(根据实际尺寸来划定每段距离,每一个分段的矢高控制在5mm以内,300-500每段为宜),建立每段模型,最终将所有模型合并。

    建模流程

    1、墩柱CAD拆分

    利用Excle表格计算公式,求出各断面边长,并在CAD中生成各断面轮廓线。

    2、绘制三维轮廓

    在CAD三维模型绘制模式中,将各轮廓线与墩柱竖向截面边界对齐,形成三维轮廓线,并导出CAD模型。

    3、Revit绘制模型

    ①在revit中新建结构柱族,将cad模型导入,在三维视图中,采用融合命令进行拾取绘制(分段进行绘制)。

    ②对3m以下部分可直接拾取最下端轮廓线,采用拉伸命令绘制。




结构工程师必知的基本知识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 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 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 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4、 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

(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

(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

5、 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

(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

(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于结构平面短边方向。

(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寸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

6、 梁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1)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3估算,单向次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5估算,双向井字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8估算。

(2)梁截面宽度可取为梁高的1/3~1/2。

(3)最终梁截面尺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绝大多数梁支座配筋率为1.2~1.6%,不宜超过2.0%,跨中配筋率为0.8~1.2%。

(4)框架梁高度一般为600~800mm,宽度一般为250~350mm;次梁截面高度为500~600mm,宽度一般为200~250mm。

7、楼板合理厚度确定?

(1)在正常荷载及正常跨度范围内,单向板板厚约取h=L/30,双向板板厚约取h=L/38,悬臂板板厚约取h=L/10,并应使得计算配筋接近构造配筋。

(2)实际工程中一般板厚取值为100mm、120mm、150mm较多。

8、悬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悬臂结构属于静定结构,安全度较低,因此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安全储备(实配钢筋比计算配筋增大约30%)。悬臂梁跨度尽量控制在3.5米以内,悬臂板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应特别注意挠度和裂缝的验算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设置斜撑等)。

9、框架结构各构件材料用量大致比例?

框架结构由梁板柱构件组成,多层框架结构其材料用量比例大致如下:

混凝土量:梁—约30%,板—约55%,柱—约15%;

钢筋量:梁—约50%,板—约25%,柱—约25%。

因此,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柱网大小、板厚取值及梁配筋率的控制,确保结构经济合理。

10、混凝土容重一定要大于25吗?

《荷规》规定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4~25KN/㎡。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都要求考虑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重量而将混凝土容重相应提高,如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取25.5KN/㎡,剪力墙取26KN/㎡。

实际上直接取25KN/㎡也是可以而且是合理的。因为实际梁板、梁柱节点会有一部分重合部分,而软件并未考虑此因素,即梁板及梁柱节点区重复计算了多次重量,这部分重量一般足以抵消构件抹灰重量。

11、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需要考虑填充墙作用而折减吗?

此处结构基本周期主要用于计算风振系数,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在风荷载信息中填的结构基本周期都是未进行折减的,即直接填入计算周期。

实际按照相关结构理论和规范要求,此处应该填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因为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必然处于弹性状态,填充墙肯定没有开裂和破坏,其斜撑作用会使得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因此填入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才是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是最合理的。但填入未折减的结构自振周期,风振系数是偏大,风荷载也是偏大,对于结构是偏安全的。

12、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

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构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

13、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

需要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

14、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怎么办?

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单独在底部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的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

15、水平力的夹角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的区别?

两个参数不同之处

(1)水平了的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还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方向角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

(2)侧向水平力沿整体正交坐标方向作用与沿某夹角方向作用的计算结果应该取其最不利组合来进行构件的设计,但软件中“水平力夹角”参数不能自动取其最不利组合,必须由工程师对计算结果一一比较包络设计。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参数是可以自动考虑最不利组合,直接完成构件截面设计。

16、 屋顶构架是否必须满足扭转位移比的要求?

从工程实际分析,对于屋顶构架或高出屋面较多的构筑物,应参与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但可适当放宽其扭转位移比限值的要求。

17、框架柱轴压比超限怎么办?

方法有二:(1)加大柱截面;(2)提高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18、框架柱计算纵筋较大怎么办?

(1)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若少数框架柱或顶层框架柱可能出现计算配筋(即计算纵筋大于最小配筋率),可调整柱截面形状(X向配筋较大则将柱Y向加长,Y向配筋较大则将柱X向加长)。

(2)如很多框架柱都出现计算配筋,则应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受力。

19、梁抗弯超筋怎么办?

当建筑允许时优先加大梁高;建筑不允许时加大梁宽;梁截面尺寸无法改变时应调整楼盖梁布置,改变梁的受力状态。

20、梁抗剪超筋怎么办?

如果梁较短且是高烈度区,有效方法是将梁高做小,梁宽做大。

21、梁剪扭超筋怎么办?

一般是由于垂直于该梁的次梁弯矩引起的,有效方法是将该次梁点铰接。

22、框架梁柱节点抗剪超如何解决?

对于高烈度区(8度及其以上地区)框架结构经常容易出现节点抗剪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异形柱结构。解决节点抗剪不足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1) 把框架梁做宽或者框架梁在节点处水平加腋;

(2) 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的内力。

23、框架柱纵筋上层比下层大合理吗?

框架柱是压弯构件,上部(尤其是顶层)框架柱一般都是轴压力比较小,弯矩比较大,这是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大偏心受压状态下轴压力是有利的,即轴压力越大配筋越小,轴压力越小配筋越大。因此在高烈度区或大柱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框架柱越到上部楼层柱纵筋越大的现象。

24、梁挠度超限怎么办?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

(1) 当计算的长期挠度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可以用指定施工预起拱值的办法解决,一般施工预起拱值为L/400。

(2) 当计算的长期挠度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应加大梁高。

25、梁计算裂缝超限怎么办?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容易出现梁计算裂缝超限的情况是:

(1)跨度大于6.0米的简支梁或跨度超过9米的连续梁;

(2)低烈度区跨度大于9.0米且支座配筋率超过2.0%的框架梁;

当计算裂缝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可以小直径纵筋减小计算裂缝宽度;

当计算裂缝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梁高。

26、什么是楼板大开洞?

当楼板开洞尺寸大于1个柱网尺寸且洞口尺寸超过对应边长的30%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大开洞。

27、楼板大开洞应采取什么加强措施?

(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削弱的那个部分)楼板(一般为相邻楼板厚度的1.25倍),配筋率双层双向0.25%;

(2)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当不能设置明梁是可以设置暗梁,边梁及暗梁的配筋应加强。边梁的纵筋要放大1.25倍,腰筋应为抗扭腰筋;暗梁宽度可板厚的2~3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为1.0~1.5%。

(3)计算分析时应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定义为“弹性膜”。

28、梁纵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1)每排纵筋的摆放的最大根数应满足《砼规》9.2.1条要求;梁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选用的梁直径应与梁截面相适应,考虑抗震结构的延性及结构构件的抗裂要求,不宜选用直径很大的钢筋,梁底筋最少根数,当梁宽b≤200时为2,b=250~300时为3,b≥350时为4,当b≥400时应考虑满足箍筋肢距而取相应的最少根数。

(2)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砼规》11.3.6条的要求;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梁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4条第1和第2点要求;

(3)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应满足《抗规》6.3.3条第2点要求;此条容易因悬挑端上部纵筋伸过支座内侧后,造成内侧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不满足及内侧支座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不同的抗震等级对应的箍筋最小直径没有增大2mm;

(4)钢筋的直径级差。同一截面内的梁底或面筋(指受力筋),其直径不宜相差两级,如Ф20可与Ф18, Ф16并用,但Ф22不宜与Ф16并用。

(5)通长筋与架立筋的使用原则:《抗规》6.3.4条

①一、二级框架梁:双肢箍时:拉通两根面筋

四肢箍时:A:拉通二根面筋+架立筋(2Ф12)

B:拉通四根面筋:(二根面筋<1/4座面筋时)

②三、四级框架梁:双肢箍时为2Ф12(与主筋搭接)

四肢箍时为4Ф12(与主筋搭接)

③普通次梁的架立筋根据跨度可为(2Ф10)或(2Ф12)。《砼规》9.2.6条

(6)架立筋的使用根据甲方对经济性有要求时使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箍筋的肢数拉通相应的支座钢筋数量,避免使用小直径通长钢筋与支座钢筋绑扎搭接。

(7)梁纵筋尽量控制支座负筋及跨中底筋的钢筋排数不超过2排。一是考虑支座处钢筋太密,混凝土的浇捣不好施工,不易保证质量,二是从经济性的角度。

29、梁箍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1)梁箍筋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抗规》6.3.3条要求,容易违反的地方是一级抗震时箍筋最小直径没有从10开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忽视与梁高的关系,如受建筑条件限制,框架梁梁高为350mm时,箍筋最大间距应满足350/4,取85mm。

(2)梁箍筋非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箍率。《砼规》11.3.9条

(3)梁箍筋肢距需满足《抗规》6.3.4条第3点,一般情况下,350mm以下宽度梁两肢箍,350mm及以上宽度4肢箍,800mm及以上6肢箍,不建议使用奇数肢箍;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梁宽尽量不做300mm,以避免使用3肢箍。

30、梁上起柱需要设置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吗?

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作用有集中荷载,不仅限于次梁,还有吊挂荷载、雨蓬钢梁埋件等,此时梁下部混凝土处于拉-拉的受力的复合状态,其合力形成的主拉应力容易导致梁腹板中产生纵向斜裂缝,因此均需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受力较小时,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箍筋直径应与该处现有箍筋直径一致。受力较大时,可采用附加箍筋和吊筋组合。

当在梁上托柱时,柱轴力直接通过梁上部受压混凝土进行传递,当梁上柱轴力不大时不用验算柱传递的集中荷载对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但如果柱所传递的荷载较大(超过两层时),还需在梁中配置相应的吊筋和箍筋,用以提高框架梁的抗剪性能。千万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梁上起柱位置都不必附加吊筋和箍筋,而应该根据梁上柱轴力大小来确定。

31、柱纵向钢筋有哪些要求?

(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抗规》6.3.7条的规定值;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8条要求;

(2)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向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大于300mm,圆柱中纵向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宜少于6根,且沿周边均与布置。

32、柱箍筋有哪些要求?

(1)柱箍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9条要求;尤其注意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

(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大于柱端加密区箍筋时,需单独指定节点核心区箍筋。柱配筋时,需先判断柱子是否是短柱,如果剪跨比小于等于2,柱箍筋需全高加密。

(3)柱箍筋肢数按下列图形确定:

(4)纵筋根数超过上图中箍筋肢数时,允许纵筋隔一拉一,不需要再增加箍筋肢数,以免核心区箍筋太多影响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浇捣而影响质量。

33、板的受力钢筋有哪些要求?

(1)板的最小配筋率需满足《砼规》8.5.1条要求;

(2)板钢筋的直径通常用的最多是右上方的Φ8和Φ6,一般板面用Φ8,板底钢筋用Φ8或Φ6。钢筋的间距需满足《砼规》9.1.3条要求。常用的受力钢筋的直径从考虑施工方便的角度看,通长采用100、125、150、175、200mm,如果需控制经济性,则根据计算结果选取对应的面积最接近的间距,如板支座处计算结果308mm2,可直接选用Φ8@16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砼规》5.4.3条。

(3)板的受力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砼规》9.1.4条要求;

普通楼板:负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当跨度≥4.5m时负筋拉通50%;

屋面板:双层双向拉通,支座处可搭配附加短筋,附加短筋长度可取净跨1/5。

34、等高井字梁的交点,是否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

其吊筋构造要求如何?

绝大多数设计单位做法是在等高井字梁交点的四边每侧构造设置3根附加箍筋。其实如果两向跨度、截面、受力、配筋均相同时,则两方向井字梁从受力上讲没有主次之分,共同受力,此时可以不设置附加箍筋。即使考虑到活荷载不利布置及实际活荷载分布的差异性导致次梁内力存在差异,可以在井字梁每侧附加一道箍筋即可。

35、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问题?

(1)当采用有效措施下,一般常规项目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比规范要求放宽2倍左右。温差叫小地区更是可以放宽。

(2)减小温度应力措施: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于剪力墙结构,这些部位的最小构造配筋率为0.25%,实际工程一般在0.3%以上;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现浇结构两端楼板中配置温度筋,配置直径(8)较小、间距较密(150mm)的温度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措施:1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灌;2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36、隔墙下不布梁如何处理?

楼板上砌有固定隔墙且墙下不设梁时,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作为恒载考虑。双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与板垂直的跨度进行等效。单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短跨进行等效。

37、当塔楼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

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组合建筑平面的情况,当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应通过抗震缝将其分分隔成几个长度较小、平面较规则的结构单元。这样不仅使得结构受力简单,而且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结构造价。

38、当裙楼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

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大裙楼上部有多个塔楼的情况,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宜在裙楼平面多个塔楼间设置抗震缝,避免形成超长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这样可使得结构受力简单,结构设计难度降低,而且会降低结构造价。

39、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

(1)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

(3)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

(4)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

(5)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

40、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1)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

(2)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

41、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1)剪力墙厚度h与楼层数n关系:6度为h=8n,7度为h=10n,8度为h=12~15n,且h≥200mm。

(2)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

42、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

(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43、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

(1)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

(2)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

(3)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

44、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

(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45、是否可以采用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

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其受力性能类似与框架结构,对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对于层数不多的6、7度设防地区是可以采用的,对于高烈度区则应尽量避免采用。

46、一个方向剪力墙长而多,另一方向剪力墙少而短的结构是否合理?

(1)在长方形平面的酒店、公寓等项目由于建筑要求经常会出现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一个方向受力性能解决纯剪力墙,另一个方向呈框剪受力状态,抗震性能不好,宜在墙短而少的方向尽可能布置多剪力墙,宜尽量避免类似结构的出现。

(2)当不可避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墙少而短方向的抗震性能,如提高该方向剪力墙及框架梁的抗震等级。

47、剪力墙住宅结构剪重比规律?

层数超过20层的剪力墙住宅结构计算剪重比有如下规律:

(1)6度区计算剪重比通常小于规范要求,但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90%,否则应加强结构抗侧刚度;

(2)7度区计算剪重比宜接近规范要求;

(3)8度区计算剪重比一般为规范要求的1.5~2倍。

48、高层结构自振周期一定要“平动、平动、扭转”吗?

高规仅要求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周期与第一平动为主的振型周期比值小于0.9,并为要求两个方向的第一自振周期与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均小于0.9。工程设计是中是允许出现“平动、扭转、平动”的振型,但应注意两个主轴方向的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不大于0.8。否则说明两个主轴方向抗侧刚度相差过大,应调整和优化结构布置。

49、高层结构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怎么办?

T=2π(m/k) 1/2,这说明周期的本质是刚度,因此周期比的本质是结构平面抗扭刚度与平动刚度的比值。当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说明结构平面抗扭刚度过小或平动刚度过大。解决方法有两种:

(1)当结构抗侧刚度较为合适时,应提高结构抗扭刚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离刚心最远的地方布置剪力墙或加长剪力墙。

(2)当结构抗侧刚度过大且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削弱中间部位剪力墙或核心筒以降低平动刚度。

(3)需要注意的时,应谨慎采用将核心筒弱化成离散单独墙肢的办法,因为核心筒具有高效的抗震能力。

50、 连梁的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连梁是剪力墙的组成部分,无论连梁跨高比是否小于5,其抗震等级均与其相连的剪力墙相同。当连梁跨高比大于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箍筋不必全长加密。

51、连梁的输入方式?

连梁是剪力墙设计中的关键。连梁跨高比对结构整体刚度和结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连梁跨高比宜控制在2.5~5.0。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应按梁输入计算分析,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宜按剪力墙开洞输入计算分析,跨高比在2.5~5.0的连梁应根据工程情况判断采用合适方式输入计算。

52、剪力墙结构平均重度的经验数据?

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高层剪力墙住宅项目(采用轻质隔墙材料),其平均重度规律一般如下:

(1)6度设防地区:20层为13.0KN/㎡;30层为14.0KN/㎡;40层为15.0KN/㎡;

(2)7度设防地区:20层为14.0KN/㎡;30层为15.0KN/㎡;40层为16.0KN/㎡;

(3)8度设防地区:20层为15.0KN/㎡;30层为16.0KN/㎡;40层为17.0KN/㎡;

户型较小,隔墙较多时平均重度将偏大;户型较大,隔墙较少时平均重度将偏小。

若SATWE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与上述规律相差超过10%时,应到PMCAD“②平面荷载显示校核”仔细校核荷载输入是否正确。当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偏大时,一般可能是荷载输入偏大或重复输入线荷载;当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偏小时,一般可能是荷载输入遗漏。

53、高层住宅框剪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值层间位移角X方向1/2900,Y方向1/1900是否满足要求?

从位移角数值看,说明X、Y向的刚度不等且差别较大,宜按照规范控制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一般控制到两个方向相差20%以内。宜进行结构布置调整。

54、什么是短肢剪力墙?

(1)《高规》7.1.8条注1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小于或等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例如200X1500就属于短肢剪力墙,但200X1650就是一般剪力墙,而墙厚大于300的剪力墙350X1750则属于一般剪力墙。

(2)必须注意《高规》7.1.8条条文说明规定“对于L形、T形、十字形剪力墙,必须是各肢的肢长与截面厚度之比最大值大于4且不大于8时,才划分为短肢剪力墙”。例如L形一个墙肢长厚比大于8,另一个墙肢长厚比小于8应属于一般剪力墙。

(3)此外,《高规》7.1.8条条文说明还规定“对于采用刚度较大的连梁与墙肢形成的开洞剪力墙,不宜按单独墙肢判断墙肢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

55、框架-剪力墙的倾覆力矩的合适范围是多少?

要使得框架-剪力墙成为具有二道防线的有机组合结构体系,就应该合理布置布置和设计剪力墙和框架,使得刚度特征值处于合理范围1~2.5 。根据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当刚度特征值处于合理范围1~ 2.5 时 ,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角的楼层高度约为0.6H 左右,对于2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40% 左右,对于3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30% 左右,对于4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20% 左右,此时框架-剪力墙设计最为合理、协同工作最有效,结构造价最为经济。

56、部分框支剪力墙中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是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对应的数据吗?

不是

部分框支剪力墙中上部剪力墙的剪力通过转换层变化为框支柱的轴力,因此,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是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轴力方式)”。如果按抗规模式计算的倾覆力矩进行判断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对结构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57、部分框支剪力墙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老是超筋怎么办?

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经常会出现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老是超筋的情况,而且一般都是水平筋超,也就是抗剪超。其根本原因是由于PKPM中框支梁采用梁单元模拟,上部剪力墙采用墙元模拟,梁单元与墙单元的连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的。真实情况是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水平剪力比计算结果要小很多,因此PKPM的计算结果是不太合理的。解决办法有两种:

(1) 采用墙元模拟框支梁,即框支柱和框支梁用剪力墙开洞的方式生成。

(2) 框支梁仍然用梁单元模拟,但将转换层分成两层建模。如转换层层高6米,框支梁2米高,则将其分为一个5层高的转换层+(0.5框支梁梁高=1.0米)的上部标准层,上部标准层计算结果以转换层上第二层计算结果为准。

58、独立基础一般采用锥形基础还是阶梯形基础?

锥形独基和阶梯形独基在实际工程中均有做的。锥形基础支模工作量小,施工方便,但对混凝土塌落度控制要求较严格。阶梯形独基支模工作量较大,但对混凝土塌落度控制要求较松,混凝土浇筑质量更有保证,因此阶梯形独基应用范围更大。

59、阶梯形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

可以按最危险截面控制最小配筋率。一个设计合理的阶梯形独立基础一般都是第一阶最危险(长高比一般为2),因此当设计合理的阶梯形独基可按第一阶截面控制最小配筋率,而不必按全截面控制。

60、筏板合理厚度如何取值?

(1)一般按50mm每层估算一个筏板厚度,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筏板厚度与柱网间距、楼层数量关系最大,其次与地基承载力有关。一般来说柱网越大、楼层数越多,筏板厚度越大。

(2)根据老庄研究,对于20层以上的高层剪力墙结构,6、7度可按50mm每层估算,8 度区可按35mm每层估算;对于框剪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可按50~60mm每层估算。局部竖向构件处冲切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局部加厚筏板或设置柱墩等措施处理。

61、筏板沉降如何计算?

筏板基础沉降计算应按勘察报告输入地质资料,并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弹性解修正模型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计算沉降调整系数需要根据工程经验进行合理取值,一般土质较差时可取0.5,土质较好时可取0.2。

62、筏板基础要否进行裂缝验算,筏板最小配筋率是0.15%还是0.2%?

一般情况下筏板基础不需要进行裂缝验算。原因是筏板基础类似与独立基础,都属于与地基土紧密接触的板,筏板和独基板都受到地基土摩擦力的有效约束,是属于压弯构件而非纯弯构件。因此筏板基础和独基一样,不必进行裂缝验算,且最小配筋率可以按0.15%取值。




BIM核心建模软件(网络收集)

BIM核心建模软件     

软件导航

BIM核心建模软件

(1)CAD (2)天正 (3)探索者
(4)Revit (5)Catia (6)Civil 3D
(7)Rhino
(8)南方Cass
(9)AECOSIM

下载地址

BIM核心建模软件

(1)CAD
CAD 200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dMQdY2Li2CbohF_tvpWvg  提取码:4sip
CAD 2008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Knq9KHu_fMXCXpwXliVZw  提取码:bqps
CAD 200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Q3fRiyR2kcud_xhRR45A  提取码:ewvf
CAD 201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UUWaY8_pNpjLhGzl0JQrQ  提取码:0lay
CAD 201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LoNpvZoBo78xV4gNJyL7Q  提取码:0n6c
CAD 2012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C5ti5yz7leP3ntTwFQifQ  提取码:ct8x
CAD 2013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4q3BC_0qg8Nwv4o04Meng  提取码:2bl3
CAD 201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NRhJ6eFHKMJg_aGkJueIQ  提取码:pryo
CAD 201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08BJw2CbncuylWHaX9A4g  提取码:ga91
CAD 2016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TqsT3qTplBFSlUw4AiAsg  提取码:ssrh
CAD 201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aHu_Ej5U1vHY8ufR_XaDw  提取码:1×65
CAD 2018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oblS24hDwXVKrld6HmoUg  提取码:3rer
CAD 201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9FCGu8coTiiUCd2XZB-Ow  提取码:avh0 
CAD 202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hjgC-eGBZlwuZLijbfjpw  提取码:ikuq
CAD 202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4nbsosQUb9rSxPCdgvVWQ  提取码:qfju
CAD 字体库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ZiffAPdCD6voxY_9AfbSQ  提取码:038m

(2)天正
天正  201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xuJ9NwITAF3iMiw3SXGKA  提取码:nn9n
天正  201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GA7Xx1m6Vbau-0WJzbY1w  提取码:sbad
天正T20 V3.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UBS44kvD86vNIOgA4_Xow  提取码:cm8g
天正T20 V4.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3FNR3tYJXL39LiYPBb7ug  提取码:c29w
天正T20 V5.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GmQD2AXG76rW3U_Hv8_6Q  提取码:s5ii
天正T20 V6.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hvIw2TQXjbR3Y-GeeQDog  提取码:y28c
天正建筑完整图库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drVsbk988zep700j-NklQ  提取码:vlfj

(3)探索者
探索者 201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acAN0hwSC8mi-wYWz_-SQ  提取码:9kh1
探索者 2018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Z0KyAGdR7aOdyXz35zaUA  提取码:1zeu
探索者 201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cyjthc8RxlP9IdaGwmrtQ  提取码:411o

(4)Revit
Revit 2013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Ladts9jhFiAz4c5b0Sh9g  提取码:6qvw
Revit 201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QO-Hcd27CHY0jOeR6b1Lg  提取码:swg3
Revit 201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t8exBeVn0wisM-S8SWjqw  提取码:lf75
Revit 2016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t1l6UpcThRe7fbE_WNkFg  提取码:ii7y
Revit 201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rGd_kSZYpGVHm31yYYWbg  提取码:nf1z
Revit 2018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iZSmrlQPT47SCYKg87jTQ  提取码:u3so
Revit 201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RXj-wdEMXvOpAIvlqerhA  提取码:obb5
Revit 202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IL3TEGMmVo3Dllx2cE9gA  提取码:zbzc
Revit 202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B19qbUHwdvcqxjFJZMUFA  提取码:jp9q
Revit 2021(官方)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6l4K1jOxAnk1XB1ysoqcw  提取码:4mgi
(5)Catia
Catia P2 V5 R16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QpmW1zHesjQ1NJVZxUQqg  提取码:ffv6
Catia P2 V5 R1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cOQjAIAf7qKvq_TUKMsXw  提取码:bqek
Catia P2 V5 R2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eCuPJIeI3GZwDke2n3iQg  提取码:b5k9
Catia P2 V5 R2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eaG7NCfM4xrDFGdHG9HCQ  提取码:tjji
Catia P3 V5 R1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3pEiG4tk7SqG1DKaAhtUQ  提取码:avzt
Catia P3 V5 R18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3Eo526uU2SWDZdndKHqIg  提取码:2zor
Catia P3 V5 R1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MRho0rI_wxDu0LBLAtksg  提取码:7rxr
Catia P3 V5 R2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mGaElkOwnokY2TwTfjLWw  提取码:o6f0 
Catia P3 V5 R2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6ttfwTe04W3IjhtStW4ZA  提取码:imr8
Catia P3 V5-6 R13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6M5zzsYoLLFMn6lH5Luyg  提取码:6z5y
Catia P3 V5-6 R1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0xHBRd-LmUZXM18PQS8wA  提取码:co2s
Catia V6 2015X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KScyrVQDlmUWZYP2vPcag  提取码:5mus
(6)Civil 3D
Civil 3D 2012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Frr5l8eMi6fZOmrUF7rgQ  提取码:wpvr
Civil 3D 2013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6cH5UJ7xVvIleEigFOS8Q  提取码:hcxq
Civil 3D 2014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MjqejjeukQX9e0bnJFWg  提取码:7g68
Civil 3D 201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VsslALBIcKKlXYu2shuQ  提取码:w6nh
Civil 3D 2016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ZuIAp_Zegw3CUViDPKQmA  提取码:pkeh
Civil 3D 2017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1MM2NwRoqvO7ZQbu5KCtQ  提取码:3wbz
Civil 3D 2018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anRZLWz2ArNMjIqPOpTvQ  提取码:hr1c
Civil 3D 201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Z6Fm2AOt3aYrAx5GePkWw  提取码:zzaf

[Civil3D2012]:https://pan.baidu.com/s/1NLDtIG0sIBsGpDFDOv2YaQ[提取密码]:11yi

[Civil3D2017]:https://pan.baidu.com/s/1QaaWATz_yLdyTqivjlr9cg[提取密码]:5nek

[Civil3D2018]:https://pan.baidu.com/s/1vSEqjJVVRMOOs0Ew29zcYw[提取密码]:3zne

[Civil3D2020]:https://pan.baidu.com/s/12qXHhPFl9plJOJs-jtiJdQ[提取密码]:d9d4

[Civil3D2021]:https://pan.baidu.com/s/1PJBjPhnmsx0SJ1iW4aPhJQ[提取密码]:6789

[Civil3D2022]:https://pan.baidu.com/s/1CvRnFXXGLuYrdXcGkJr8vw[提取密码]:5678

7)Rhino 
Rhino 3.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716rxy7S6-Has7MvIc3Xg  提取码:l3be
Rhino 4.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tHjYEigrz-EwPGFJ1R-FA  提取码:8n2i
Rhino 5.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AJDVE4CL6WoCD8pWEt2LQ  提取码:4cd0 
Rhino 6.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KAPFPl1QZCaqOfU84E1Jw  提取码:6ncm
Rhino 6.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d5CxBaqt67YtJMOkyWbkQ  提取码:efjz
Rhino 7.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a1WEvYBmZI_n1JOtGYMHA  提取码:de0o
8)南方Cass
Cass 7.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jVww6l1iGmB6sFbFxsXlw  提取码:5379
Cass 7.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RUQcG3OEvubYuj949z2HQ  提取码:kof1
Cass 9.0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UUWVwAZWS8KoVKz8tZ05A  提取码:halk
Cass 9.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exAVhGlOjjMYG0ycAwA_A  提取码:ujn2
9)AECOsim
AECOsim V8i ss5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MwgGSCvugOoMJAymw_p7A  提取码:ijhl
AECOsim V8i ss6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yzh8RJg25i_NW1u44RZmA  提取码:ccx7

关于说明

BIM核心建模软件

【声明】

1.以上地址不保证100%有效,请自行筛选。

2.本站所有上传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共享资源,请于下载后24h删除。如需体验更多功能,请支持正版。

3.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4.本站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h内删除。

解压密码:

此内容 评论 本文后刷新页面可见!




Revit嵌套族怎么做?Revit快速将Revit族中的构件封装为嵌套族

本文介绍的是通过插件的方式将Revit族内拉伸、旋转、放样等方式生成的构件封装为嵌套族放置在原位置并删除原构件。

应用场景:建机柜族时,一般就一个CAD组合图,一般步骤是导入CAD后直接在一个族里面通过拉伸、放样、旋转等方法生成三维形状,这样操作后一个个单独的实体,需求方一般需要将一个个实体做成一个个族,这样方便加参数也方便选择,基于这个需求做了这个插件。不适合创建用参数约束的族。当然可以创建内嵌族后进入族后编辑添加参数再重新载入。插件如何使用见最后,安装后会出现如下图标。

运行命令时需预先选择需要封装成族的构件。运行命令后提示输入族名称,如下图。目前还可以多级嵌套,可以识别空心剪切。本插件对大部分拉伸放样融合旋转包括空心操作等构件使用。有些构件会提示生成错误。插件还有待优化。

运行效果如下图:

希望大家使用后多提意见,我这边也好完善。

插件下载解压后可以将两个文件放到对应版本目录下。

Revit2016放置目录:C:ProgramDataAutodeskRevitAddins2016

Revit2018放置目录:C:ProgramDataAutodeskRevitAddins2018

其他版本类推。

来源:BIM教程论坛




Revit图框怎么导入?关于在revit中如何将cad图框转换为revit的图框

来源丨益埃毕教育

在Revit中出图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对应项目的图框,然而手动绘制太麻烦,如果恰好有现成的cad图框,这个时候如何做呢。以创建A3图框为例。

1.打开revit,新建一个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标题栏文件夹下找到“A3公制”图框样板,如图所示。

    2.点击“插入”选项卡下“导入CAD”命令,如图所示。

    3.选择相应的cad文件设置好相应的选项点击打开,如图所示。

    4.将其对齐到Revit图框边线,如图所示。

    5.点选已经导入的cad,选择分解-完全分解,这时候发现cad图框已经转换为在revit中可以编辑的线了。

6.对标题栏进行相应的修改,添加相应的标签,如图所示。

    7.将其载入到项目中进行测试,文字可以修改,如图所示。

    意义:快速绘制符合项目要求的图框。




如何实现在Revit中将建筑模型与地形相结合?

如何实现在Revit中将建筑模型与地形相结合?

方法一:

1、 导入点文件

在Revit中新建一个项目,点击体量与场地地形表面。

2、 创建地形曲面

通过导入创建指定点文件(txt格式,将单位设置为米),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地形了。

3、最后在可见性设置里面将地形的等高线和点的可见性关掉并赋予材质就可以了。

方法二:

1、 显示曲面

在Civil3D中创建一个地形曲面。

2、 编辑曲面

选择到我们创建的地形曲面,点击选择曲面特性里的“编辑曲面样式”。

在显示里面将边界、主等高线、次等高线的可见打开。

3、 提取等高线

选中曲面,可以看到上方工具栏的从曲面提取命令里面的提取对象。

选择提取对象为边界、主等高线、次等高线。

4、删除曲面并保存文件

在工具空间的浏览选项版内找到开始创建的地形将它删除,然后保存文件。

5、 Revit中导入地形

插入我们保存的地形文件,导入到Revit。

6、 生成原始地形

在体量与场地中选择地形表面通过导入创建选择导入实例。这时候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原始地形了。

得到我们想要的地形后,这时就可以将模型与现场实景相结合,我们可以在得到的原始地形上进行模型的创建,使模型与现场实景相结合。

友情提示:Civil3D编辑后的格式为DWG,可以像其他CAD文件一样直接导入Revit。但是当文件过大时往往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或者不成功。




CASS怎样设置展点号的大小?

测点点位大小的修改:在命令行输入ddptype或者ptype(AutoCAD2015以上版本),进行修改。

测点点号文字大小修改:点击cass菜单“文件-CASS参数设置”,按下图设置。




市政道路从识图算量到施工工艺过程图文详解(收藏珍品!)

 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科学进行,是开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关键基础,对于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开展市政算量?市政道路识图算量以及施工工艺的关键内容是什么? 干货分享给各位~

Part.1

 市政道路工程基础 

市政道路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市政道路工程主要分为沥青路面道路和混凝土路面道路。其主要工作内容有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土石方工程、人行道铺装、人行道绿化、各类边坡支护、横穿排水系统(箱涵、管涵等)、道路交通设施等。

      

市政道路工程量计算

市政道路工程工程量计算主要是计算路基土石方、路面工程及其附属。其中以路面工程及路基土石方为主要组成部分及难点部分。

为了让市政人员摆脱繁琐的算量工作,极大提升工作幸福感,广联达市政产品部全力打造BIM市政算量产品,从识图、算量到清单计价定额组价,让你拿到项目就能快速、独立完成算量组价。

BIM建模,三维计算

三维建模,所见即所得,形象展示构件间相互位置关系。

  

内置图集,专业精准

内置国标省标图集,可灵活调整精准算量。

  

多种导入,方式多样

支持CAD识别、PDF、图片描图,蓝图信息录入,满足用户多样化算量需求。

  

易学易用,轻松高效

无基础用户1小时内熟悉操作主流程,半天内通过一个工程完全学会使用。让繁琐的算量工作通过软件提高5倍以上效率,提升工作幸福度。

  

道路工程核心功能介绍

通过软件「内部点识别」功能,一键识别建立真实道路,快速实现不规则路面、结构加宽计算,自动处理路面结构层与路缘石、树池扣减;

 

通过识别道路平面设计图、纵断面导入实测原地面数据或识别横断面图形成真实三维路基模型,按照实际模型自动计算填、挖、运土石方及护坡、清表、路基换填等工程量。

 

相比繁琐的传统手算,是不是真的很便捷呢~

广联达BIM市政算量产品是一款基于三维一体化建模技术,集成多地区、多专业的专业化算量产品。解决城市道路、排水、桥梁、构筑物、综合管廊等工程量计算问题。

Part.2

  市政道路工程识图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图识图主要分为四部分:平面图、断面图、道路横断面图、人行道及附属工程。

平面图

平面图作用:表达道路方向、平面线型(直线和左、右弯道)以及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地形、地物状况。

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沿着道路中线竖向剖切的展开图即道路纵断面图。

 

①纵坡定义及计算

纵坡:路线的纵线坡度,为高差与水平距的比值,用i表示,i=(H2-H1)/L*100%,如下图所示

其中, L称为坡长, i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②各级公路最大/小纵坡的规定

最大纵坡: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最小纵坡:0.3%~0.5%,一般情况下0.5%为宜,满足排水要求。

③标高(与里程桩号点对应)

设计高程:路基边缘点设计高程

地面高程:原地面点中心点标高

填挖高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正值为填高,负值为挖深)

 

横断面图

标准横断面图:表达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路面厚度、土路肩和中央分隔带等道路各组成部分的横向布置。

Part.3

  沥青路面工程工艺 

沥青路面工程工艺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

 

步骤一:道路土石方开挖、运输

  

步骤二:路基碾压

 

步骤三:路面基层铺设(碎石路基)

级配碎石是由各种大小不同粒级集料组成的混合料,当其级配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时,称其为级配型集料。

级配型集料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碎石和砂砾的混合料,也常将砾石中的超尺寸颗粒砸碎后与砂砾一起组成碎砾石)和级配砾石(或称级配砂砾)。

 

步骤四:透层

透层是适用于无机结合料基层表面的有机结合料渗透层,用于一般路段的下面层与基层之间的层问处理。

透层主要作用如下:

● 透入基层表面孔隙,增强基层和面层间的粘结.

● 有助于结合基层表面集料中的细料.

● 在完成基层的铺装后,适时洒布透层油还可以减少基层的养生费用,提高养生质量.

● 经过透层油渗透成型以后的基层,表面的开口孔隙被填充,从而得到一个渗透深度上的防水层.

● 在由于某种原因推迟铺筑面层的情况下,透层可为基层提供临时性防护措施.

步骤五:沥青路面下面层

 

步骤六:粘层

粘层的作用在于使各层面之间、面层与构造物之间粘结成一个整体。粘层主要起胶结作用,对材料的要求也主要在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方面。

粘层材料通常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较之乳化沥青在强度方面有较大改善,慢裂乳化沥青洒布后流淌严重,一般采用快裂型的改性乳化沥青较为适宜。

 

步骤七:上面层

 

沥青混凝土的几种大小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是指集料粒径为9.5mm~13.2mm(圆孔筛10mm~15mm)的沥青混合料。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是指集料粒径为16mm~19mm(圆孔筛20mm~25mm)的沥青混合料。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是指集料粒径为26.5mm~31.5mm(圆孔筛30~40mm)的沥青混合料。

特粗式沥青碎石混合料是指集料粒径等于或大于37.5mm(圆孔筛45mm)的沥青碎石混合料。

施工图中几种常见表示方法

A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AM:沥青碎石混合料  

AK: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

MS:马歇尔稳定度

FL:马歇尔实验的流值

VV: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率

VMA:表示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间隙率

Part.4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基工程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主要由粒料和灰浆体积组成。粒料为级配碎石,灰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胶凝材料又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组成。

一般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石屑等筑路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商品沥青混凝土价格

沥青混凝土俗称沥青砼,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商品沥青混凝土搅拌比较均匀,厂拌沥青混凝土不均匀。

  

注意事项

施工时如果先做路缘石,那要保证缘石后背要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砼护背),并在沥青摊铺施工时做好成品保护,边部采用小型压路机仔细处理,避免过度挤压路缘石从而导致缘石线形破坏;

如果先铺沥青,可以保证路面边部施工质量,这种方案一般分两次摊铺,即铺完沥青中面层后开始安装路缘石,安砌路缘石时需切除沥青砼宽出的部分,安装完后细石砼灌缝,同样需要做好护背,最后铺装沥青上面层,这种方案可以保证路缘石线形美观,但会浪费些沥青砼,同时增加了拆除量。

折中方案是:先铺沥青中下面层,在边部路缘石位置设置木条作为限制,再安装路缘石,最后铺装上面层。

目前市政工程均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按设计宽度计量,对于超出道路设计宽度的部分,按工程量计算规则是不予计量的。

 




图纸导入广联达显示不全?CAD怎么转T3?

一般我们的图纸导入到软件算量很多会显示不全,去问有经验的人他们都会告诉你把图纸转T3,那么所谓的T3是什么呢?

T3,其实就是天正3,类似于CAD2007、2008这种低版本的软件所制成的图纸

当然除了T3,还有T4、T5、T6、T7、T8、T9到现在的T20,我们一般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转成T3,就像有时候低版本的CAD软件打不开高版本的图纸一样,会提示图纸无效,就需要转换成低版本才能打开。

那么如何转T3呢?这里我教大家几个方法

首先确认原始图纸打开是否显示正常,若原始图纸本身打开就不显示或显示不全,需联系设计处理

方法一:若电脑上有安装天正软件,可以用天正软件将图纸转T3格式后导入 。

在天正界面输入TXDC(图形导出)或者右边工具栏选择整图导出(ztdc)或批量导出(pldc)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整图导出和批量导出的区别是单张图和多张图,如果你的天正输入命令无效或者没有右边的工具栏,可能是你的天正没有完全破解,你按住快捷键Ctrl加=号看看能不能跳出工具栏,不能跳出就证明是没有破解的天正,或者破解不完善。

方法二:若上述方法导入进去图纸还是显示不全可以将图纸内容写成“块”或者“输出”然后再导入成T3的格式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试着炸开图纸,快捷键是X。

块的CAD命令是W,然后选中图纸点击确认就保存为块了

输出的话则是在文件菜单栏下面有个输出,然后保存就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输出后,图纸会不见哦,因为是输出。

这个方法主要是在方法一之上多了一个炸开和写块(输出)的步骤,如果这个方法还是无法显示那么就看第三个方法。

方法三将图纸复制粘贴到新建的CAD文件中,然后重复方法二的步骤即可,意思就是你直接新建一个dwg文件,然后把你的图纸先炸开(X)直接复制粘贴到你新建的图纸里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建dwg图的时候,选择无样板打开-公制,然后在新建)

复制粘贴到新的模型空间里面以后,然后在导成T3的格式就行。




广联达GTJ中,定位图纸时如何旋转?

旋转/镜像/移动/删除图纸前,必须先在【图纸管理】中解锁图纸,否则无法选中图纸。如图:

旋转:测量图纸需旋转的角度,在绘图界面下方开启动态输入,然后鼠标左键选中图纸—鼠标右键—旋转—鼠标左键指定一个基准点—输入角度后回车或选择旋转后的目标点。

镜像:鼠标左键选中图纸—鼠标右键—镜像—鼠标左键选择一条基准线,然后弹出是否需要删除原来图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即可。

移动:鼠标左键选中图纸—鼠标右键—移动—鼠标左键指定一个基准点,拖动到需要的位置即可。




BIM技术在钢桥自动化制造中的应用

BIM给制造业带来了什么?——BIM技术在钢桥自动化制造中的应用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按照BIM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在开始动工前,业主作为发起人,召集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各单位一起,做出一个BIM模型,大家会根据这个模型进行实际建设,如果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变更,再对模型进行修改,到最后项目建好,模型也随之修改好。参建各方通过对参数模型的运用,整合各种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模型标准化向数据集成化转变

作为一家有着126年历史的中国最早的钢桥制造企业,中铁山桥在近几年参建的虎门二桥、沪通长江大桥、重庆新白沙沱桥、官厅水库桥、浙江舟岱大桥长白互通钢箱梁、深中通道等项目中,不断探索和实践BIM技术在钢桥自动化制造中的应用。

通过近10年的了解与实践,对BIM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IM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必选项。

BIM技术的起源首先从手工设计制图说起。之前是手工绘图和计算,设计过程的计算量非常大,且效率低。设计行业引入计算机,最早是在90年代,当时是286时代。引入计算机后,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当时用286算一榀框架需要一天时间,后来随着apple2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发展到586时代,这个阶段大概是从1985年~1995年。国内引入计算机,设计院比科研单位晚,当然进入制造行业更晚。制造企业大概是90年代末开始引入计算机,也尝试了很多国内的CAD软件,最后用auto CAD代替手工画图,并进行三维放样及立体建模,也可以说是BIM技术应用的萌芽阶段。 

而现在,我们研究应用BIM技术不再局限于存储结构尺寸信息,不再是传统手工制图到CAD的一种工具的改变,而是集成了信息化、互联网及大数据云计算一体的第二次桥梁建造技术革命。如果把BIM技术在桥梁制造中的应用分为四个阶段的话,我们目前正在实现由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的跨越,即由模型标准化向数据集成化转变。

BIM技术应用是以建设方为主导,设计方为源头,各参建方在共同的BIM信息平台上完成各项工作,留存各类施工制造信息,最后交给运营方用于项目的运营维护。所以说,施工制造方是整个项目BIM技术应用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信息是死的,信息化是活的,信息只有传递起来才是有意义的,所以BIM技术的成功应用必须依托于一个好的应用系统。那么,众多系统已经建立,为什么还是没有提高制造过程中的效率呢?这期间最重要的是3D模型信息的不够完善,达不到制造详图的标准。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开始了艰难的探索。而我们基于BIM技术的桥梁钢结构智能制造,建立了一套协同智能制造的生态系统。满足项目、企业和产业体验需求和期望,筑就“品质工程”。我们建立了基于“互联网+BIM技术应用的PLM云服务平台(我们称之为iBIM系统)” 。

这是真正的BIM技术落地过程。其中,前期使用TEKLA,REVIT建模,发现在曲线结构中表现不够理想,信息化过程参数化不完善,所以我们又使用CATIA建模平台,并在浙江舟岱大桥长白互通匝道桥3D建模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

自主研发推动制造升级

首先,我们应用自主研发的参数化建模技术,快速地建立标准模块化制造模型,完整承继设计数据,专业协同审查,规范编码,通过一物一码,关联各类制造信息,使管理像素缩小到零件级。应用BIM模型生成施工图纸,导入PLM系统,自动抽取完整的电子数据,生成BOM清单,并关联预设工艺库,快速编制工艺规程。

然后,利用BIM模型进行制造工艺仿真模拟,通过三维可视化交底,指导实际操作,直观有效,特别是结构复杂的项目更具指导意义。

应用自主研发的 iBIM 云服务管理平台,协同ERP、PLM系统,读取生产计划和工艺数据,实现车间自动化排产。通过自动排版套料系统,可自动生成钢板材料采购清单,并输出数控加工代码。将3D模型数据交付到车间数控生产设备,减少人工环节导致的错误漏失。完成零件信息从模型到加工设备的无缝对接,包括材质、厚度、尺寸信息。通过自动套料系统,实现模型与加工数字信息一体化。

利用自主开发的模型轻量化技术,可实现移动端查看模型和图纸、工艺信息、检验规程等文件,及时准确指导作业。应用手持终端扫码,报工报验,采集生产数据,及时放映板件的进度,规范处理问题,质量检查高效协同,质量记录与模型同时关联,完成对信息的追溯和管理。我们通过模型浏览轻量化、图纸工艺无纸化、进度管理透明化、质量管理可追溯、安全管理流程化、物流管理可视化,以及丰富的移动端数据采集功能:如图纸信息、技术通知、三维浏览、日志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最终将现场资料、工程资料档案数据信息集成到BIM模型中并完成交付。 

我们着手开发了焊缝地图管理系统,实现焊缝施焊和检验信息的全面集成。应用 iWeld 智能焊接管理系统和新一代数字化焊机,可实现实时监测焊接数据,控制焊接过程稳定。通过iWeld 智能焊接管理系统与焊缝地图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对焊缝的信息化管理,真正实现焊接过程的可监控、可追溯、可查询。 

在BIM模型中建立涂装信息,应用新研发的涂装系统,可实现大型钢箱梁桥涂装作业的自动化。 

应用ERP系统,实施仓储管理,通过生产物资的扫码入库出库管理,实时掌握材料采购动态。钢板实施单件管理,实现库存定位和追踪。利用IBIM管理平台追踪零部件转序过程,采用二维码转序技术,对产品发运清单,进行自动化核对,提高物流功效。 

面临挑战

BIM技术给钢桥建设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国内的具体实施过程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如项目前期的BIM技术应用没有规划,建设各阶段、各部门各自为战,应用过程中设计模型达不到制造精度要求。由于各个项目要求不一,平台选择也不一样,每个平台数据格式不统一,造成使用IFC传递时数据信息丢失情况,给制造企业造成很大了困扰和挑战。软件企业对制造应用解决方案少,每种软件都需要定制开发,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和难度,这个也是在制造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希望以后各个平台统一标准,开发更加实用的模块解决。传统习惯也是困扰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个难题也需要开发更贴近实际需要,做到简便实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开发,当然也需要传统行业的观念转变。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BIM是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工程项目信息可以分享的知识资源,为其全生命期的各种决策构成可靠的基础。基础是3D。核心价值是数字的信息快速处理和便于理解,最大特点是大数据和可视化,大数据需要大空间。

BIM对软硬件依赖程度高,大回报需要大投入。

BIM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协同平台整合信息化管理是必经路径,广泛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体现其价值,实现卓越绩效。大计算需要大平台。 

BIM技术是一项技术变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需要各方协同。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CAD内存不足以执行操作怎么办?CAD如何扩大内存空间

    问题:

    使用AutoCAD时,程序会占用系统上的大部分可用内存。打开或保存文件时,或者处理一个或多个打开的图形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可能仅发生在特定文件上,也可能发生在任何文件上。

    因此,程序性能甚至一般系统性能会变差、变慢。AutoCAD最终可能会冻结,需要在“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终止acad.exe进程。

    可能会在保存一次后出现内存使用过多的现象,也可能每次保存占用的RAM越来越多,内存不足现象逐渐加剧。最终,图形变得无法处理,且程序挂起并停止响应。

    原因:

    有几个已知的原因:

        图形中存在大量注释性对象。

        常规文件损坏。

        图形驱动程序冲突。

        缺少AutoCAD更新。

        用户配置文件已损坏。

        Windows10更新丢失或未决定。

    解决方案:

    执行以下一个或多个操作:

        1.在AutoCAD的命令行中键入SAVEFIDELITY,并将值更改为0(零)。

        2.安装AutoCAD的最新更新。

        3.更新到最新的显卡驱动程序。

        4.安装DirectX以确保它是最新的。

        5.重新安装VisualC++)。

        6.重置用户设置。

        7.检查是否存在文件损坏。测试保存从acad.dwt(或acadlt.dwt)模板文件与现有图形创建的全新图形。如果内存使用量没有增加,则表示原始图形可能需要清理和/或修复。

        8.卸载防病毒软件。

        9.安装缺少或未决的Windows10更新。

   

    

    

  

  

  




revit如何创建字体?Revit如何创建曲面字体族?

    如图所示,如何给灭火器的表面加上“灭火器”的字样呢?

    一、新建族,选择公制常规模型族样板,先创建模型文字“灭火器”或在CAD中新建一个“灭火器”字样的DWG文件,再导入到Revit中。(注:选择合适的视图进行创建,这里建议切换到前立面视图进行绘制);

    (创建模型文字是为了给后续的拉伸做参照,但是模型文字不能作为线拾取到,创建拉伸时只能沿着模型文字的边框逐一绘制)

    二、沿着模型文字边框线绘制创建出拉伸形状;

    绘制完成切换至三维视图查看效果;

    三、打开参照标高平面视图,创建空心形状拉伸;

    四、绘制与灭火器半径大小一致的半径作为空心拉伸的一条边界,绘制出如下图所示形状;

    五、完成编辑,创建出了曲面形状的文字族;

    载入到灭火器族中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最后效果图如下;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第二十弹:

本学校整体设计作品为REVIT 2020版本,完整的建筑、结构、机电、装修设计,绝非国内BIM展示作品可比,细节上完全达到施工图的精度。有大样图、图例、细节做法,明细表,设计说明(可惜洋文看不懂)等。真正的正向设计作品,在一个软件中完成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到效果图等几乎全部工作。本案例文件为海南省BIM中心国内首发,XXX综合服务平台等剽窃号不得盗用。

从截图可能看出老外使用的REVIT设计插件有Enscape、BIM One、FAM、Lumion、Naviate REX、Onbox App、SOFiSTiK Reinforcement。这些插件以后有时间会给大家一一介绍。

部分截图及CAD图纸如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本源文件已加入下面的链接,点击后跳转到原来的文章。

国外超精细施工图级别的模型(更新至第二十弹)下载

点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获取原来已获取的同学请重新下载即可,链接不变,不另收费,永久更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南省BIM中心):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二十弹-别墅全专业模型




Revit出现“Autodesk Licensing未安装”该如何解决?

有朋友在安装完Revit遇到Autodesk Licensing未安装问题,这次的问题出现在安装Revit 2020版的过程中,显示:Autodesk Licensing未安装(错误代码:1)如下图:

这个错误很少出现,一般只有2020版本才会偶尔出现这个错误,那么我们先按部就班的说说,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吧。

这个错误按照官方解释有三个原因:

  • 旧的Autodesk Licensing安装程序。

  • 应用了自定义安全GPO的Windows域计算机。

  • 如果CMD.exe在中打开的默认文件夹路径被修改并且路径无效。

第一条大家应该是看得懂的,意思就是你的Autosesk Licensing程序太老了,需要更新版本;第二条的大致意思是说你的系统组策略禁止你安装这个程序(怎么又是这个该死的组策略!);第三条的大致意思是这个程序在运行时没有找到相关的文件路径。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解决方法,既然有三条原因我们就有三种解决方法。

一、安装介质中的Autodesk Licensing程序版本过老

1.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Autodesk相关程序(包括Autodesk桌面应用程序)

(就是这个!)

2.打开任务管理器(Ctrl+Alt+.)转到进程选项卡,确保在进程选项卡里找不到,是找不到!

AutodeskDesktopApp.exe

AdAppMgrSvs.exe

AdskLicensingService.exe

这三个进程,要是有就结束他!!

4.打开以下路径的文件夹:C:ProgramDataAutodesk,删除文件夹AdskLicensingService

5.重启你的计算机

6.将电脑的用户账户控制暂时设置为禁用状态,具体操作方式是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用户账户和家庭安全,选择用户账户,点击更改用户账户控制设置,将左侧拉杆拉至从不通知状态点击确定

点此下载

8.解压下载好的压缩包

9.将软件自解压好的安装包里的AdskLicensing-installer.exe文件重命名为AdskLicensing-installer.exe.OLD,默认解压的话文件位置在:C:AutodeskAutoCAD_2020_English_win_64bit_dlmx86AdskLicensing

10.复制解压好的AdskLicensing-installer.exe文件粘贴到软件自解压好的安装包里

11.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安装包里的Setup.exe,安装正常进行。

二、组策略不允许安装

1.打开windows运行(win+R),输入gpedit.msc,回车

2.依次点击: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限分配,最后双击“创建符号链接”

3.检查用户里存不存在当前用户的权限,如没有则选择添加

4.添加时输入当前账户名即可

三、默认CMD.exe路径无效

1.打开windows运行(win+R),输入regedit,回车

2.依次打开注册表项:HKEY_CURRENT_USESoftwareMicrosoftCommand Processor,查看Autorun key项具有有效值,如果没有则添加即可。




钢结构入门,八大基础知识必须看!

 一、钢结构的特点

1、钢结构自重较轻
2、钢结构工作的可靠性较高
3、钢材的抗振(震)性、抗冲击性好
4、钢结构制造的工业化程度较高
5、钢结构可以准确快速地装配
6、容易做成密封结构
7、钢结构易腐蚀
8、钢结构耐火性差

二、常用钢结构用钢的牌号及性能

1、炭素结构钢:Q195、Q215、Q235、Q255、Q275等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优质碳素结构钢及合金结构钢
4、专门用途钢

三、钢结构的材料选用原则

钢结构的材料选用原则是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提出的四种钢材型号是“宜”使用的型号,是在条件许可时的首先选择,并不禁止其它型号的使用,只要使用的钢材满足规范的要求即可。

四、主要钢结构技术内容

(1)高层钢结构技术。根据建筑高度和设计要求分别采用框架、框架支撑、筒体和巨型框架结构,其构件可采用钢、劲性钢筋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钢构件质轻延性好,可采用焊接型钢或轧制型钢,适用于超高建层建筑;劲性钢筋混凝土构件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适用于中高层建筑或底部结构;钢管混凝土施工简便,仅用于柱结构。
(2)空间钢结构技术。空间钢结构自重轻、刚度大、造型美观,施工速度快。以钢管为杆件的球节点平板网架、多层变截面网架及网壳等是我国空间钢结构用量最大的结构型式。具有空间刚度大,用钢量低的优点,在设计、施工和检验规程,并可提供完备的CAD。除网架结构外,空间结构尚有大跨悬索结构、索膜结构等。
(3)轻钢结构技术。伴随着轻型彩色钢板制成墙体和屋面围护结构组成的新结构形式。由5mm以上钢板焊接或轧制的大断面薄壁H型钢墙梁和屋面檩条,圆钢制成柔性支持系统和高强螺栓连接构成的轻钢结构体系,柱距可从6m到9m,跨度可达30m或更大,高度可达十几米,并可设轻型吊四。用钢量20~30kg/m2。现已有标准化的设计程序和专业化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好,安装速度快,重量轻,投资少,施工不受季节限制,适用于各种轻型工业厂房。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以型钢或钢管理与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梁、柱承重结构为钢混组合结构,近年来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组合结构兼有钢与混凝土两者的优点,整体强度大、刚性好、抗震性能良好,当采用外包混凝土构造时,更具有良好的耐火和耐腐蚀性能。组合结构构件一般可降低用钢量15~20%。组合楼盖及钢管混凝土构件,还具有少支模或不支模、施工方便快速的优点,推广潜力较大。适用于随较大荷载的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框架梁、柱及楼盖,工业建筑柱和楼盖等。
(5)高强度螺栓连接与焊接技术。高强螺栓是通过磨擦力来传递应力,由螺栓、螺母和垫圈三部分组成。高强螺栓连接施工简便、拆除灵活、承载力高、抗疲劳性能和自锁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工程中已取代了铆接和部分焊接,成为钢结构制作及安装中的主要连接手段。在车间内制作的钢构件,厚板应采用自动多丝弧埋焊,箱形柱隔板应采用熔咀电渣焊等技术。现场安装施工中,应采用半自动焊技术和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及自保护药芯焊丝技术。
(6)钢结构防护技术。钢结构防护包括防火、防腐、防锈,一般是采用在防火涂料处理后无需再作防锈处理,但在有腐蚀气体的建筑中尚需作防腐处理。国内防火涂料种类较多,如TN系列、MC-10等,其中MC-10防火涂料有醇酸磁漆、氯化橡胶漆、氟橡胶涂料及氯磺化涂料等。在施工中应根据钢结构型式、耐火等级要求及环境要求选用合适的涂料及涂层厚度。

五、钢结构的目标与措施

钢结构工程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在推广应用中必须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钢结构工程专业化阶段的建设,组织好质检队伍培训工作,并及时总结工作实践和新技术应用。大专院校、设计部门和施工企业应加速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推广技术成熟的钢结构CAD。群众学术团体应配合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积极把钢结构的设计、制作与施工安装技术的总体水平,在近期内能有奖励的提高。

六、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三种。
(一)、焊缝连接
焊缝连接是通过电弧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局部熔化,经冷却凝结成焊缝,从而将焊件连接成为一体。
优点:不削弱构件截面,节约钢材,构造简单,制造方便,连接刚度大,密封性能好,在一定条件下易于采用自动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缺点:焊缝附近钢材因焊接高温作用形成的热影响区可能是某些部位材质变脆;焊接过程中钢材受到分布不均匀的高温和冷却,使结构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焊接结构由于刚度大,局部裂纹一经发生很容易扩展到整体,尤其是在低温下易发生脆断;焊缝连接的塑性和韧性较差,施焊时可能产生缺陷,使疲劳强度降低。
(二)、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是通过螺栓这种紧固件把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体。螺栓连接分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两种。
优点:施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特别适用于工地安装连接,也便于拆卸,适用于需要装拆结构和临时性连接。
缺点:需要在板件上开孔和拼装时对孔,增加制造工作量,且对制造的精度要求较高;螺栓孔还使构件截面削弱,且被连接件常需相互搭接或增设辅助连接板(或角钢),因而构造较繁且多费钢材。
(三)、 铆钉连接
铆钉连接是将一端带有半圆形预制钉头的铆钉,将钉杆烧红后迅速插入连接件的钉孔中,然后用铆钉枪将另一端也打铆成钉头,以使连接达到紧固。
优点:铆接传力可靠,塑性、韧性均较好,质量易于检查和保证,可用于重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缺点:铆接工艺复杂、制造费工费料,且劳动强度高,故已基本被焊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所取代。

七、焊接连接

(一)焊接方法
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是电弧焊,包括手工电弧焊、自动或半自动电弧焊以及气体保护焊等。
手工电弧焊是钢结构中最常用的焊接方法,其设备简单,操作灵活方便。但劳动条件差,生产效率比自动或半自动焊低,焊缝质量的变异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焊工的技术水平。
自动焊的焊缝质量稳定,焊缝内部缺陷较少,塑性好,冲击韧性好,适合于焊接较长的直接焊缝。半自动焊因人工操作,适用于焊曲线或任意形状的焊缝。自动和半自动焊应采用与主体金属相适应的焊丝和焊剂,焊丝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焊剂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确定。
气体保护焊是用惰性气体(或CO2)气体作为电弧的保护介质,使熔化金属与空气隔绝,以保持焊接过程稳定。气体保护焊电弧加热集中,焊接速度快,熔深大,故焊缝强度比手工焊的高。且塑性和抗腐蚀性好,适合于厚钢板的焊接。
(二)、焊缝形式
焊缝连接形式根据被连接构件间的相互位置可分为对接、搭接、T形连接和角接等四种形式。这些连接所用的焊缝有对接焊缝和角焊缝两种基本形式。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连接的受力情况,结合制造、安装和焊接条件进行选择。
(三)焊缝构造
1、对接焊缝
对接焊缝传力直接、平顺、没有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因而受力性能良好,对于承受静、动荷载的构件连接都适用。但由于对接焊缝的质量要求较高,焊件之间施焊间隙要求较严,一般多用于工厂制造的连接中。
2、角焊缝
角焊缝的形式:角焊缝按其长度方向和外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行于力作用方向的侧面角焊缝、垂直于力作用方向的正面角焊缝与力作用方向斜交的斜向角焊缝以及围焊缝。
角焊缝截面形式又分为普通式、平坡式和深熔式。普通式截面焊脚边比例为1:1,近似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传力线弯折较剧烈,故应力集中严重。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为使传力平顺,正面角焊缝宜采用两焊角边尺寸比例1:1.5的平坡式(长边顺内力方向),侧面角焊缝宜采用比例为1:1的深熔式。

八、螺栓连接

(一)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
1、普通螺栓的形式和规格
钢结构采用的普通形式为大六角头型,其代号用字母M与公称和直径(mm)表示。工程中常用M18,M20,M22,M24。按国际标准,螺栓统一用螺栓的性能等级来表示,如“4.6级”、“8.8级”等。小数点前数字表示螺栓材料的最低抗拉强度,如“4”表示400N/mm2,“8”表示800N/mm2。小数点后的数字(0.6、0.8)表示螺栓材料的屈强比,即屈服点与最低抗拉强度的比值。
根据螺栓的加工精度,普通螺栓又分为A、B、C三级。
A、B级螺栓(精制螺栓)采用8.8级钢材制作,经机床车削加工而成,表面光滑,尺寸准确,且配用Ⅰ类孔(即螺栓孔在装配好的构件上钻成或扩钻成,孔壁光滑,对孔准确)。由于其加工精度高,与孔壁接触紧密,其连接变形小,受力性能好,可用于承受较大剪力和拉力的连接。但制造和安装较费工,成本高,故在钢结构中较少采用。
C级螺栓(粗制螺栓)用4.6或4.8级钢制作,加工粗糙,尺寸不够准确,只要求Ⅱ类孔(即螺栓孔在单个零件上一次冲成或不用钻模钻成。一般孔径比螺栓杆径大1~2mm)。在传递剪力时,连接变形大,但传递拉力的性能尚好,操作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常用于承受拉力的螺栓连接和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结构中的次要受剪连接。
2、普通螺栓连接的排列
螺栓的排列应简单、统一而紧凑,满足受力要求,构造合理又便于安装。排列方式有并列和错列两种排列。并列较简单,错列较紧凑。
(二)普通螺栓连接的受力特点
1、受剪螺栓连接
2、受拉螺栓连接
3、拉剪螺栓连接
(三)高强度螺栓的受力特点
高强度螺栓连接按设计和受力要求可分为摩擦型和承压型两种。摩擦型连接在承受剪切时,以外剪力达到板件间可能发生的最大摩阻力为极限状态;当超过时板件间发生相对滑移,即认为连接已失效而破坏。承压型连接在受剪时,则允许摩擦力被克服并发生板件间相对滑移,然后外力可以继续增加,并以此后发生的螺杆剪切或孔壁承压的最终破坏为极限状态。




Revit怎么导入CAD?在revit中如何将cad图框转换为revit的图框

    在Revit中出图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对应项目的图框,然而手动绘制太麻烦,如果恰好有现成的cad图框,这个时候如何做呢。以创建A3图框为例。

    1.打开revit,新建一个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标题栏文件夹下找到“A3公制”图框样板,如图所示。

    2.点击“插入”选项卡下“导入CAD”命令,如图所示。

    3.选择相应的cad文件设置好相应的选项点击打开,如图所示。

    4.将其对齐到Revit图框边线,如图所示。

    5.点选已经导入的cad,选择分解-完全分解,这时候发现cad图框已经转换为在revit中可以编辑的线了。

    6.对标题栏进行相应的修改,添加相应的标签,如图所示。

    7.将其载入到项目中进行测试,文字可以修改,如图所示。

    意义:快速绘制符合项目要求的图框。




Revit坐标系如何设置?包含哪些内容?

测量坐标系为建筑模型提供真实世界的关联环境, 旨在描述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 项目坐标系描述相对于建筑模型的位置, 使用属性边界或项目范围中选定的点作为参照,并以此测量距离并相对于模型定位对象。

  • 内部坐标系的原点为测量和项目坐标系提供了基础。

    测量坐标系

    许多测量坐标系都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有些系统使用经纬度,而有些使用 XYZ 轴坐标。测量坐标系所处理的比例比项目坐标系所处理的比例大得多,并且可以处理地球曲率和地形等问题,而这些对于项目坐标系则无关紧要。

    。)

    测量坐标系与以下其他软件应用程序或关联环境中使用的术语意思相同:

    • 全局坐标

    • GIS 坐标

    • 栅格坐标

    • 测量坐标

    • 投影坐标

    • 国家平面

    • 共享坐标

    项目坐标系

    使用项目坐标系可确定项目相对于模型附近指定点的位置。此坐标系特定于当前项目。

    。)

    Revit 的项目坐标系与以下其他软件应用程序或关联环境中使用的术语意思相同:

    • 局部坐标

    • 世界坐标系 (WCS)

    • 世界坐标(在 DWG 环境中)

    • 用户坐标系 (UCS)

    • 用户坐标

    • 设计坐标

    • 模型坐标

    • 工程坐标

    • 内部坐标

    • CAD 坐标




    资深施工项目经理总结的变更签证经验

    施工一线项目部常用的变更及现场经济签证大体有如下几条:

    1、室外实际自然地坪标高

    一般用于土方开挖及土方回填工程量的计算、外脚手架增加或减少费用的计算、安全网增加或减少费用的计算、首层模板支模超高费用的计算、垂直运输机械及建筑物超高费用的计算等;

    若建设单位自行分包进行土方大开挖时,室外实际自然地坪标高及设计基底标高也是用来衡量建设单位土方是否超挖的依据。

    此条一般以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办理。

    2、土方开挖及土方回填平面图、剖面图

    2.1 因工程结算需要,需现场实际测量,采用CAD画出土方大开挖的平面图、剖面图并注明土方大开挖的长度、宽度、深度、放坡坡度及土方开挖完毕后的坑底标高。

    2.2 土方开挖平面图中需注明什么范围是机械大开挖,什么范围为人工开挖,如无明确要求时,一般机械开挖占土方开挖总量的90%,人工开挖一般占土方开挖总量的10%;同时土方开挖平面图中还需注明采用什么机械进行土方开挖,采用什么机械进行土方运输,土方运距是多少,同时一定要注意土方开挖是否为桩间挖土、坡上挖土、是否在垫板上作业等因素,注明土是什么土质(向技术部门申领地质勘探报告)。

    2.3 若无土方开挖及土方回填平面图、剖面图时,工程技术部门的土方大开挖方案也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必须是原件)。

    2.4 若建设单位先期已将土方全部开挖完毕,要对开挖完毕后的坑底标高进行全面核定,划方格网标高图,测算土方是否超挖、是否少挖、是否符合我司施工要求,是否超过平整场地高度范围或人工清槽范围,向项目经理汇报如上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想办法向建设单位提出合理的索赔或签证要求。

    2.5 土方回填要分清室外回填及室内回填的界线,要分清采用什么方式回填,是人工回填还是机械回填,开挖出的虚土是否满足室外、室内土方回填需要,是否要进行外购土,当需外购土时,首先要向业主签认购土单价方能进行土方的回填。如上要素切记。

    此条应先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确定土方开挖方案、测定室外自然地坪标高,然后用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确认开挖尺寸、深度、宽度及放坡坡度等基本要素,以便进行土方工程量的结算。

    3、地下室钢板止水带及橡胶止水带:

    ①钢板止水带:在有地下室及其它特殊设计要求时,如图纸设计没有钢板止水带,若施工技术方案明确在钢筋砼墙(含砼电梯井壁)、砼满堂基础底板及砼施工缝处等位置增设钢板止水带时,需及时办理钢板止水带的图纸会审或设计变更;办理钢板止水带图纸会审或设计变更时,标明需放置钢板止水带的具体位置,画钢板止水带布置图时需注明钢板的规格、厚度、宽度等基本要素,此条一般以铁件套项。

    ②橡胶止水带的分布位置、长度,标明止水带的材料规格及名称,这里主要涉及橡胶止水带的材料价格问题。

    此条一般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的形式确定。

    4、防水需注意的问题:

    若有地下室时,地下室砼外墙外侧需做防水时,注明防水材质及防水上翻高度,高出室外实际自然地坪标高多少;基础以下基础梁钢模板改为砖胎模时,需注明砖模的做法(特别注意砖模表面是否做防水砂浆抹面保护层),砼地下室外墙外侧做砖侧模时,需注明侧模的详细做法。

    屋面、卫生间及盥洗间的防水主要注意防水上翻高度,同时注意材质的变化。

    此条一般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的形式确定。

    5、塔吊、物料提升机、砼搅拌站基础图

    塔吊、物料提升机、砼搅拌站基础图[含土方、模板(一般为砖胎模)、砼、钢筋、地脚螺栓、塔吊附着件的预埋费用],主要是用于给业主办理签证、进行总包结算及分包结算之用。若执行定额,对比一下其费用是否在定额费用之内或超出定额费用,超出定额费用怎么找业主办理签证。特别是群体工程,如上大型机械使用量较大,一台无所谓,台数多了,费用也就有了。

    此条一般以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确定。

    6、柱纵筋电渣压力焊接头或直螺纹套筒接头(含剪力墙中的暗柱、端柱、小墙肢及梁受力筋纵向连接筋的连接等);

    大多数结构设计图纸对于此条的说明较为模糊,需加以明确,以利工程结算,此条一般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的形式确定。

    7、马凳筋:

    因马凳筋使用量较大,且结构设计图纸中均不设计此类钢筋,一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体现,故需办理马凳筋签证,在马凳筋的现场经济签证中需注明钢筋的直径、间距、八角支撑的角度、是否延分布筋方向通长布置等基本要素;马凳筋离开梁边200㎜开始设置,马凳高度为板厚—板筋保护层厚度。

    此条最好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的形式确定,实在不行,则以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确定。

    8、钢筋定尺长度签证:

    为何要签钢筋定尺长度的签证,主要是计算钢筋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的个数(非柱纵筋连接,指其它部位钢筋的连接情况)及其所占用的钢筋工程量;

    此条一般以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确定。

    9、Φ6钢筋均为Φ6.5钢筋:

    现在国内市场上没有Φ6的钢筋,Φ6钢筋均为Φ6.5钢筋,而图纸设计中又都是按Φ6钢筋进行设计的,这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故需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的形式加以确定,以利工程结算需要。

    同样的图纸,钢筋设计长度是死的,主要是钢筋理论重量发生变化,如100000mΦ6的钢筋理论重量是22.2t,若按Φ6.5的钢筋计算,则为26t,差额为3.8t,按4000元/t计算的话,相差1.52万元;

    10、梁二排筋:

    我司施工的大多数框架结构(不一定专指框架结构,含其它非砖混结构),设计图纸中均设计有二排筋的情况,为了浇筑砼需要,梁二排筋之间要加设垫筋,故需办理垫筋签证,在梁二排筋经济签证中需注明垫筋的直径、长度、间距等基本要素,如Φ25@1000,L=梁宽-2个钢筋保护层厚度;

    此条一般以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确定。

    11、构造柱插筋:

    大家都知道,构造柱一般在施工二次结构时才进行施工,在前期施工砼主体结构时,需在砼板上预埋构造柱的底部插筋,以便在施工二次结构时与砼构造柱的主筋绑扎连接,故需办理构造柱插筋签证,办理砼构造柱插筋签证时,需注明插筋锚入砼板内(或梁内)的锚固长度、埋入板内(或梁内)的箍筋根数,根据结构设计施工图画构造柱插筋分布图,让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确认;

    注意:砼构造柱插筋分布图不但是进行砼构造柱插筋工程量计算的依据,也是进行构造柱砼、模板工程量计算的重要依据。

    此条一般以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确定。

    12、铁件及植筋

    在结构设计施工图纸中对砼构造柱、圈梁、过梁、砼压顶与主体砼框架柱、梁、板、墙的连接方式说明的很模糊,即使说明了也无法满足施工工艺要求,需对其进行变更,我司通常的做法是铁件连接或植筋连接,因此项费用及造价较高,故需及时办理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

    以微山项目为例:我司植筋费用仅花了19万元,图纸会审是按铁件要求施工的,按铁件结算回造价为87万元,差额为68万元。

    此条一般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或技术核定单的形式确定。

    13、门、窗洞口预制砼块

    现在门窗的安装大部分为后塞安装法,在二次结构施工时,需在门窗洞口预埋砼预制块,以便门窗的安装,因砼预制块的费用较之砖、砌块的费用高,故需办理此签证,在砼预制块的签证中需注明砼预制块的强度等级、尺寸、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基本要素,以便进行模板、砼、运输、安装等费用的计算;

    此条一般以现场经济签证的形式确定。

    14、钢板网或铁丝网

    为了防止抹灰开裂,在不同材质接缝处均需设置钢板网或铁丝网。

    一般情况下,加设钢板网或铁丝网的位置有:砼柱(含构造柱)与砌块墙、砼墙与砌块墙、砼梁(含圈梁、过梁及压顶)与砌块墙、砼板与砌块墙、空心板板缝底部、砼施工缝处。

    办理钢板网或铁丝网图纸会审或设计变更时,一定要注明加设钢板网或铁丝网的宽度。

    以微山为例,我司实际使用钢丝网仅为支出费用1.0万元,实际结算量为50万元。

    此条最好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的形式确定。

    15、材料价格确认

    材料价格的确认在每个工程中都存在,也非常普遍,办理材料价格确认单时要特别慎重,我个人认为材料单价的确认在备注中仅说明一句话即可“备注:此材料单价仅为材料价格”,当然存在运费时,也要将运费备注上,无需说的太多。

    为何仅备注这么一句话“备注:此材料单价仅为材料价格”即可呢?因为这么做可以给我们在工程结算时带来一定的结算空间,可以向业主计算采保费、规费、税金。

    当砼仅注明此一句话时,可以向业主计算砼的运输费、泵送费、泵管安拆费、泵送材料增加费、固定泵或汽车泵进出场费等费用。

    16、水泥砂浆找平层(20㎜)

    一般情况下,图纸设计中结构标高均比建筑标高高50mm,而图集设计做法又无法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需将砂浆厚度加厚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需办理水泥砂浆找平层设计变更单。

    此条最好以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的形式确定。

    17、墙、顶棚面刮腻子

    一般情况下,墙面及顶棚面刮腻子必须刮两遍才能满足工程施工及质量要求,如图纸设计是按两遍腻子进行设计的,这时就要查阅标书投标时是否按刮腻子两遍计取,如未按两遍计取,想办法办理增计一遍腻子的费用会审或设计变更单;

    18、边坡支护

    我司施工的工程大部分都会遇到边坡支护的问题,而边坡支护在工程施工图纸中大多无有设计,属于技术措施费项目,工程结算时主要依据监理单位审批的支护方案进行结算。

    在边坡支护方案中,一般情况下要注明护坡细石砼的厚度、砼强度等级、护网钢筋直径、钢筋间距、锚钉直径、主筋直径及间距以及边坡支护的放坡坡度等基本要素;

    边坡支护方案要及时得到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认可,否则,在工程结算时,会给我方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9、基坑排水

    办理此签证时,一定要注明是井点降水、大口径井点降水还是其它方式的排水,同时注明打井深度及个数、降水时间及台班单价、井点分布图、打井费用等情况。

    20、桩基(以人工挖孔桩为例)

    在设计有桩基的工程中,一般情况下,结构设计施工图纸中均设计有桩基分布图、挖深、做法、砼强度等级、钢筋笼中主筋及箍筋直径、间距等基本要素,这里主要注意桩护壁施工深度、桩直径是否变化、桩头剔凿长度要素;

    桩基子目均不包括测桩内容,测桩费用另行计取,各个工程所在地定额规定情况不一样,对于桩基视情况而定。

    21、需办理现场经济签证的其它情况:

    21.1门、窗洞口砌筑加气砼块时,因模数问题,需对加气砼块进行切割,造成此部位加气砼块的损耗率较大,超过定额规定的损耗率,故需办理加气砼砌块的切割人工费及损耗率签证;

    21.2、屋面排气孔签证;

    21.3、消防箱预制过梁签证(含模板、钢筋、砼);

    21.4、室外台阶(楼梯)、坡道镶贴图纸签证(一般情况下实际施工尺寸均比图纸设计尺寸都大);

    21.5、镶贴材料损耗率签证(定额一般规定损耗率为4%,当房间是异型的情况时,其镶贴材料的损耗率都非常大,都能超过12%以上);

    21.6、临建现场道路(50m以外的需计取或办理签证;50m以内的不需办理签证;给排水管道铺设及电缆线铺设的办理方法同临建道路);

    21.7、砼墙面及加气砼砌块墙界面剂签证(本条主要查阅图集,看图集是否有设计);

    21.8、砼复合外加剂、泵送剂、防冻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签证,看有无特殊要求的砼,主要是依据砼配合比,向建设单位签认如上外加剂的材料单价;

    21.9、临边防护签证(含楼梯洞口);

    21.10、电梯基坑详图及做法;竣工清理;电损。

    22、其它需注意的问题

    22.1、安全费、社会保障费等费用定额中需规定的应计取的相关费用;

    22.2、模板制作费用、人工工日单价调整、人工工日取费差(此条主要取决于政策性文件规定);

    22.3、当实际发生与合同约定不符时,需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并办理相关规避风险的手续、费用定额有无新的变化、补充定额的颁布时间及适用时间等政策性文件调整带来的费用变化。

    22.4若施工房地产项目时,要非常注意贵我双方来往函件的回复,注意其来往函件的时效性。查找依据或法律、法规,尽量将责任推向房地产商。

    22.5、仔细做好装修阶段的策划工作,前提是工程量必须全部核对完毕。尽量对不合理的装饰做法进行变更,变更为对我司有利的做法,装饰做法若变更成功,可将清单价推翻,进行重新组价。

    22.6、若建设单位供应相关材料时,要特别注意其质量及材料的交接问题,找出对我方有利之处。例如:当业主供应的砖的质量不合格时,会造成我司抹灰厚度增加。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要学会沾边赖三分,对业主不要讲什么君子之道。

    22.7、业主专业分包或直接发包的专业分包商总包服务管理费问题(一般按5%收取)、脚手架提供期限及费用收取问题、水电费收取问题等。

    22.8、在合同约定按定额计价且建设厅(或定额站)发布了不同版本的价目表的情况下,在工程结算时一定要按价目表高的进行套项,因工程取费按直接费(装饰按人工费)进行取费,按价目表高的进行套项,出来的直接费也高,相应的出来的造价也就高,相反,则低。




    Revit二次开发——revit怎么给桥梁加钢筋

    Revit自身带的钢筋功能比较鸡肋,哪怕是用在它所擅长的建筑结构里,也是坑得飞起。很多情况,特别是异形结构,几乎不能准确建好钢筋模型。

    所以这里,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利用revit给桥梁加钢筋。桥梁其实包含了很多异形结构,更坑的是桥梁的钢筋几乎没有规则,很多设计院的钢筋涉及规则也不尽相同。

    桥梁加钢筋的思路:

    1、对于相对规则的结构

    1)建钢筋的模型线族;

    2)利用dynamo将钢筋模型线族放在相应位置;

    3)利用我自己开发的插件,将模型线族转化为钢筋(这里主要包括纵向钢筋,箍筋,任意钢筋)。

    插件见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5Mzk1MTk3Mg==.html?spm=a2hzp.8253869.0.0

    比较完整的项目例子: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2MTY2NDU4NA==.html?spm=a2hzp.8253869.0.0

    根据CAD标准图集生成的全桥钢筋的方法。完全按照图纸尺寸,完整建模过程以及实例:http://class.qq.com/class/24168.html

    2、对于分布钢筋

    1)利用dynamo生成钢筋模型线

    2)将模型线转化为钢筋

    插件见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1NjI2NTkwMA==.html?spm=a2hzp.8253869.0.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1NzMwMjI2NA==.html?spm=a2hzp.8253869.0.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1ODQ3NjIzNg==.html?spm=a2hzp.8253869.0.0

    3、对于规则比较明确的结构(桩、承台):

    在程序中写好规则,一键生成。




    revit怎么生成图纸?如何在Revit中使用图纸上的外部信息

        施工图文档是与客户、工程师和施工专业人员共享以交流设计的记录。例如,客户需要看到设计的楼层平面、立面和三维图形以进行审批。来自其他规程的工程师将希望看到那些图形以及更加详图,以帮助他们了解建筑模型以及建筑模型如何影响他们的工作。施工专业人员需要所有这些图形以及明细表和材质提取,以建立设计。

        我们可以在Revit生成的图纸上包含项目外部的信息,可以在图纸上使用外部文字、电子表格和图像。

            ①来自外部源的图像

            ②存储在外部文件中的文字

            ③外部电子表格中的信息

        将某个文件的文字添加到图纸

        从文件导入文字材料,这样就无需从头开始创建。

        1.在此项目中,打开图纸。

        2.单击“注释”选项卡→“文字”面板→(文字)。

        3.单击“修改|放置文字”选项卡→“格式”面板→(无引线)。

        4.在绘图区域中单击以放置文字插入点。

        5.在Windows桌面上,打开文本文档,并将其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上。

        6.在Revit中,按Ctrl+V键或单击“修改|放置文字”选项卡→“剪贴板”面板→“粘贴”下拉列表→(从剪贴板中粘贴)。

        文本框会展开,以包含复制的文字。可以在图纸上移动文本框,并直接编辑其内容。(编辑文本框的内容不会修改从其复制内容的原始文档。)

        将电子表格添加到图纸中

        我们可以导入电子表格数据块图像以增强图纸效果。

        1.在电子表格应用程序中,打开电子表格。当我们希望在Revit图纸上显示数据时将其显示。

        2.使用屏幕捕捉工具拍摄电子表格的屏幕快照。

        例如,可以使用屏幕捕捉工具,如TechSmithCorporation开发的SnagIt或Etrusoft,Inc.开发的!QuickScreenCapture。

        使用以下文件类型之一保存图像:BMP(位图)、JPEG、JPG、PNG(便携网络图形)和TIFF。

        3.在图纸中添加电子表格图像。

        将图像添加到图纸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入图像(如公司徽标),增强图纸的外观。

        1.准备图像文件。

        2.在Revit项目中,打开图纸。

        3.单击“插入”选项卡→“导入”面板→(图像)。如果用CAD格式(如DWG)来存储原有详图,需要单击“插入”选项卡“导入”面板(导入CAD)。

        4.在“导入图像”对话框中,定位到该图像文件的位置。

        5.选择图像文件,然后单击“打开”。

        6.在绘图区域中单击,以将图像放置到图纸上。

        要重新定位该图像,需要将其拖曳到图纸上所需的位置。要调整图像大小,需要选择它并拖曳蓝色角点,或者在“属性”选项板上输入所需的高度和宽度。

       

        

        

      

      

      




    Revit如何删除链接的CAD文件?

    也许还有相当一部分朋友在使用Revit的过程中还不清楚,Revit如何删除链接的CAD文件?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可以直接选中需要删除的图纸,按键盘上“”键进行删除,或者“修改”选项卡下的“删除”按钮进行删除(如果图纸被锁定需要先进行解锁操作再删除)。

    若CAD图纸是通过链接的方式载入到项目中的,也可以在“管理”选项卡中的“管理链接”工具对CAD文件进行删除。

    上文就讲解了Revit删除链接的CAD文件的操作过程,希望有需要的朋友都来学习哦。




    简化实施的技术图纸-为什么不呢?

    介绍

    如果仅将SketchUp用于建模3D对象并将其渲染为动画,则可能无法充分利用其全部潜力。

    到目前为止,渲染,可视化以实现技术图纸的过程通常必须并行地组合许多软件。该过程可以是使用3dsMax,SketchUp,使用AutoCAD进行2D部署或使用Revit,ArchiCAD,使用Lumion,Twinmotion …进行渲染的3D渲染和2D部署以及每个过程的3D渲染和渲染。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良好的流程,低成本,高效的操作……当然可以减少工作中的错误,增加生产和业务的利润。

    SketchUp以其易用性而闻名,在表达建筑构想方面非常强大,但最初并不是专门为渲染技术图纸而开发的。但是,到目前为止,通过将简单的工具与插件结合使用,即可渲染,可视化3D创意并仅使用SketchUp之类的1种软件来实现技术图纸。绝对可能。

    为了将SketchUp变成有效的技术绘图工具,Le Viet Truong先生与社区中的许多其他兄弟一起指导开发,创建了一个称为VBO(越南BIM对象)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VBO小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BOsolutions/。

    我已经使用不同的软件经历了许多技术图纸实施过程,但是当我使用SketchUp和VBO Workflow时,我发现有很多优点:效率,简单性,低成本,计算高度灵活,适用于在建筑和室内装饰领域工作的个人,团体,公司…。因此,我想以以下教程的形式在SketchUp社区中与您分享这些知识。

    注意:您应该在计算机上看到此文档,以便可以清楚地看到随附的图片。

    第1课:样式表达-“逐层颜色”样式
    款式

    菜单窗口>默认纸盘>样式

    样式是一种表达样式,由“边”,“面”,“背景”和建模的显示设置组合而成。您可以创建,保存或自定义现有样式。

    对于具有基础知识的SketchUp用户而言,样式非常简单,学习起来也不难。您通常使用默认的样式,对象的表面显示您分配给材质的颜色或纹理(按材质显示颜色)。许多人认为,仅凭这样简单的工具,SketchUp很难在黑白纸上显示技术图纸的样式,因此需要在表达上保持连贯的清晰度。

    因为您可能永远都不知道SketchUp中提供的功能:“按图层颜色”-按图层颜色?

    逐层颜色

    通过结合使用“按​​图层划分颜色”和一些小技巧,如下所示,您将学习如何在SketchUp中创建“黑白/黑白”样式,并将其应用于渲染渲染。技能。

    提示:分配单独的图层时,该面将具有2种不同的显示方式,具体取决于样式的“按图层颜色”设置。

    第2课:场景场景-场景
    场景

    菜单窗口>默认纸盘>场景

    Scene几乎就像将Camera放在其他3D软件中一样,但不仅如此。 不只是摄像机的视角,每个场景都会保留自己的设置,与其他场景无关,包括:

    -样式/样式
    -切换层/可见层
    -视角位置/相机位置
    -隐藏的物体/隐藏的几何
    雾/雾
    -激活剖面/活动剖面
    阴影设置/阴影设置
    -轴位置/轴位置

    注意:要创建新场景,请转到菜单视图>动画>添加场景。 当上述设置发生更改时,请右键单击场景>更新选项卡以保存。

    场景和风格

    下载SketchUp文件,例如:https://www.dropbox.com/s/hy6hj5fk5p1h35u/vbo_02.skp?dl=0

    在示例文件中,您将看到有两种样式“黑白”和“ ColorByMaterial”(设置样式),分别分别用于两个场景“ FP-2D”和“ FP-3D”。 除此之外,切换这两个场景的“图层”(设置为“可见图层”)也不同。

    您应该练习更改相机透视图,更改样式,打开和关闭“剖面”部分,然后保存它,以习惯于创建和更新对场景的更改。 您还应该系统地注意“场景”的名称,以便以后进行管理。

    最后,您可能还会注意到门,窗户,冰箱等类似的对象,其中包含带有“ 2d_graphic”,“ 3d_object”和“ m_sign”等层的对象。 。 想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将在“第3课:2D图形和3D对象”中一起学习该问题

    第3课:2D图形和3D对象

    无论使用哪种软件,使用3D对象渲染2D工程图都会带来许多问题。专业软件将有一组程序员自动处理这些问题,那么诸如SketchUp之类的“简单”软件又如何呢?

    使用SketchUp,您将首先完全使用现有库中的3D对象(3D对象)进行构建,或者自行构建。在开发技术图纸以传达有关其三维结构和形状的信息时,必须表示包含要表示的对象的平面图,垂直视图和横截面的图纸。然后,您将面临问题,例如:

    -如何显示门的打开方向?
    -如何证明它是地板上的开口?
    -如何尽可能在同一视图中显示信息?在3D空间中设置视角可能导致视角重叠,次要被摄对象遮盖主要被摄对象…
    -如何以符号的形式表示,确定对象的大致位置和形状但不愿赘述(细节级别-LOD的概念将在后面提及)
    -等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VBO Workflow的解决方案是每个对象将使用包含嵌套的Sign(符号),2D Graphic(二维图形)和3D Object(3D对象)的图层。

    层数

    下载SketchUp文件,例如:https://www.dropbox.com/s/kde4w009z6e27w8/vbo_03.skp?dl=0

    在示例文件中,您将注意到三个名为“ 2d_graphic”,“ 3d_object”和“ m_sign”的层。 它们的用法如下:

    -m_sign:仅分配给边缘/面的层以创建符号
    -2d_graphic:仅分配给包含对象的组/组件的层,该对象/对象分配了代表层“ m_sign”的层,以表示平面图上的符号。
    -3d_model:图层仅分配给3D组/组件
    -“ Layer0”将分配给包含对象的组/组件,该对象分配了“ m_sign”层以表示垂直图像上的符号。

    您还将看到“场景”选项卡具有4个场景:3D,3D FULL,PLAN,ELEVATION与使用不同的样式和图层切换相对应。

    通常,什么对象使用此方法?
    它可能只是您想要同步的全部,但是为了灵活性,它是对象的高度超过地面上裁切标记的位置,或者想要显示隐藏的对象,例如:

    -门,窗
    -楼梯,坡道
    -卫生设备
    -衣柜
    -冰箱

    • 厨柜
      -…

    因此,解决使用3D对象表示2D视图问题的核心解决方案是使用SketchUp的内置Layer系统,将它们分配给嵌套多层的组/组件,然后控制工作。启用/禁用层。

    奖金

    请提供您自己使用SketchUp的可用功能动态组件(DC)创建的一组门和窗户。这是一组门,已经包含上述3层,可以自动调整大小,适合在技术图纸级别显示。完全免费,希望您知道,然后与他人共享以免费使用。 (但是不要再卖了,这很奇怪:D)

    在下面的YouTube视频说明中,下载链接和用户指南。https://youtu.be/0IODwc_Js3Y

    第4课:部分-部分
    部分设置

    在SketchUp中,要创建截面,请转到菜单工具>设置平面,然后将切割平面放置在所需位置。

    利用SketchUp 2018和更高版本的可用功能,您可以为创建的剖面自定义一些设置,例如剖面填充,剖面线,剖面线宽度。

    当剖切面切开对象时,需要使用技术图纸来区分切开的对象的材料。 但是,SketchUp的“剖面”工具仅创建一个平面,与对象无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插件,以减少手动完成“大手笔”的现象。

    部分插件

    首先,向您介绍一个免费的Curic(Vo Quoc Hai)插件,称为“ Curic SectionPlane Tool”。

    该工具将帮助您为切入的对象创建单独的部分。 加上使用UNIT 1中提到的2种技术(样式为“按图层着色”)并在表面上指定图层,您将根据技术图纸标准获得截面。

    下载SketchUp文件,例如:https://www.dropbox.com/s/pmulgxt1ohksu4h/vbo_04.skp?dl=0

    通过添加尺寸和注释,您已经准备好一些场景来呈现您的图纸。 在下一篇文章中,您将在“第5课:基本布局”中了解页面布局。

    如您所见,即使使用插件,也仍然要为对象分配层。 通过不同材料(例如混凝土,砖块,木材…)切割的厚度尚未区分。 这可以用于小规模的工作,但是对于大规模的更密集的工作将无效。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一篇文章介绍一些支持在SketchUp中创建部分的专业插件的原因。

    第5课:基本布局

    LayOut是并行安装的软件,可与SketchUp链接,执行布局布局,在图纸空间比例上创建图纸。 LayOut可帮助使用SketchUp始终一致地展示技术图纸的过程。

    LayOut简单易用,您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掌握。 像任何其他布局软件一样,LayOut具有绘制和编辑2D矢量图形以及注释,大小和文本的工具。 除SketchUp文件格式外,LayOut还可以插入AutoCad,Excel和其他常用图像格式的文件。

    https://youtu.be/mBG_HkSdPYQ

    有关LayOut命令的完整指南,请参见此处:https://help.sketchup.com/en/layout/introducing-layout-interface。

    本文的目的不是教您如何使用LayOut,而是将帮助您解决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下载SketchUp文件,例如:https://www.dropbox.com/s/8oniu6r9iptmp81/vbo_05.skp?dl=0

    在此文件中,我们有4种样式:

    -ColorByMaterial NoCut:根据材料的颜色,关闭部分
    -ColorByMaterial Cut:根据材料的颜色,打开该部分
    -ColorByLayer NoCut:逐层着色,关闭部分
    -ColorByLayer Cut:逐层着色,打开该部分

    将依次用于分配给4个场景:

    -3D:3D色彩透视
    -FP-3D:平面图-3D:3D平面图
    -FP-2D:平面图-2D:黑白2D平面图
    -FP-FF:平面图-精加工地板:地板精加工

    注意:“场景”和“样式”名称由您设置,因此它们是系统的且易于理解的。

    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没有附带视频,但是有很多注释可以帮助您自己处理可能的问题,请耐心等待。

    首先,打开LayOut软件并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5.1。布局显示-布局
    1.从“ A3横向”模板中选择模板(A3横向尺寸)

    2.菜单文件>插入…>选择文件“ vbo_05.skp”。
    3.选择带有绿色轮廓的视图(视图)>右键单击菜单>场景>选择FP-3D

    4.在屏幕右侧,找到页面>选择“ Dulicate selected page”按钮以复制当前的“ Page 1”页面。
    5.在新创建的“页面2”中,选择视图>右键菜单>场景>选择FP-2D
    6.从工具栏中,选择位于页面上任意位置的“文本工具”>,以自动文本格式输入内容“ ”。
    7.从页面>重命名(重命名)“页面1”到“背景计划”。 “页面2”变为“材料面”
    8.从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绘制一个矩形作为画布,必要时编辑“形状样式”。
    9.选择矩形和新创建的文本>右键单击菜单>选择移到图层>每页上。您可以观察到对象的轮廓从绿色变为棕褐色。
    10.返回第1页,也出现矩形框和类似第2页的文本。

    刚才,您已经创建了2页纸,每页都显示了SketchUp 2个不同场景中的图纸。在其上,有框架名称和表示图形名称的文本,然后将一个名为“在每个页面上”的“特殊”层分配给要在每个页面上显示的对象。

    这是我们需要暂停片刻,以了解有关页面,图层和自动文本的更多信息的时候。

    页数

    页面是页面,除了从头开始根据模板选择纸张尺寸外,您还可以随时在菜单文件>文档设置…>纸张中进行调整。

    注意:正确设置“显示分辨率”和“输出分辨率”可以帮助您加快工作速度并获得清晰的图形输出。

    层数

    LayOut具有列表上方各层的优先级显示机制(顶层将覆盖底层)。此外,就像其他具有按层系统进行对象管理的软件一样,LayOut也可以为每个单独的层创建/删除,启用/禁用,锁定/解锁。

    LayOut中有两种类型的图层:一种是“普通”层,另一种是“所有页面共享”层。

    当您在LayOut中选择一个对象时,如果该对象位于常规''层上,则该对象的区域将显示为蓝色;如果位于交叉共享”层上,则该对象的区域将为棕褐色。同时,在图层名称旁边会出现一个红色小圆点,让您知道该对象属于该图层。

    LayOut允许您随时通过单击图层名称末尾的图标(带有单独的符号)将任何“常规”图层转换为“跨页面共享”图层类型。

    默认情况下,有一个名为“默认”的“普通”层和一个名为“每一页一个”的“跨页面共享”层。

    自动文本

    自动文本表示自动文本。格式以“ <”开头,以“>”结尾。每个自动文本都可以在“文件”>“文档设置…”>“自动文本”菜单中进行设置。

    5.2。框架视图-草图视图
    11.转到第2页:“应用的面”,选择视图> SketchUp模型>选项卡视图>选择场景“ FP-2D”,设置长宽比和显示样式,如下所示:

    SketchUp模型

    在此处,您可以从与LayOut相关联的SketchUp中编辑对象集,以2个标签的视图和样式表示,您可以进行一些操作,但请记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从SketchUp插入(插入)文件后,该文件中的所有场景和样式都会显示在LayOut中,并随着每次更改而更新。
    -如果SketchUp文件没有预制的场景,您仍然可以从标准视图(标准视图)中选择视图,例如:顶,底,前,后,左,右,等距。另外,如果使用菜单中的工具双击视图>右键单击>,则可以根据需要旋转相机以创建新的透视图。
    -尽管在SketchUp中,场景已附加了样式,但是使用LayOut时,您始终可以自定义阴影,雾/雾,背景/背景,或从SketchUp模型>选项卡样式中选择其他样式
    -要更新SketchUp中保存的更改,请选择任意视图>右键单击菜单>选择更新模型参考

    栅格和矢量
    在LayOut中创建视图时,SketchUp会通过以下两种格式将3D块从摄影机角度展平(展平)来创建2D图像:光栅(像素集)或矢量(集数学公式创建的点的组合)。然后将它们导入LayOut,以减轻呈现布局时计算机上的处理负担。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在LayOut中创建/更改视图时都需要等待程序计算以渲染图像。模型越复杂,等待时间越长。

    默认情况下,每个视图将显示为栅格。如果发现由于像素太大而难以捕获要注意尺寸的对象时,请切换到Vector,这样便可以解决容易捕获的问题。

    杂项
    尽管栅格可以显示许多不同的颜色并且放大被破坏,但矢量相反,不能显示颜色,但是在缩放时不会失去清晰度。 这就是为什么使用混合-混合解决方案,将栅格和矢量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这是计算机的资源消耗解决方案,当遇到此警告时,请根据使用情况考虑使用。

    混合动画虽然可以表达复杂的样式,但是比矢量或栅格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5.3。 尺寸-尺寸

    12.在“材料表面”页面上,从工具栏中选择“尺寸工具”,然后开始进行尺寸标注过程。
    尺寸样式

    提示:在完成第一个调光后,立即双击下一个点以更快地调光

    在许多其他软件中,不同类型的每种对象都有自己的项目可编辑,您不能同时选择文本和大小(尺寸)来调整属性。 LayOut除了具有保留项目的特定类型外,还按属性分为多个部分,以管理所有对象,例如

    -颜色:颜色
    -形状样式:形状
    -图案填充:覆盖
    -文字样式:文字

    使用此管理,您可以轻松地同时更改和编辑许多不同的对象。例如:选择字体样式,颜色作为字体大小和文字…

    截面尺寸样式用于调整尺寸,但不够。因此,要校正尺寸,您需要在以上项目中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5.4。注意-注释

    13.从工具栏中选择“标签”工具,记下视口中的所有小部件。如果注释箭头指向SketchUp对象,例如边缘/面/组/组件,则可以自动获取有关对象的长度,面积,名称…的信息。
    14.页面>选择按钮“精挑细选的页面”以复制页面“材料”
    15.将新页面重命名为“ FLOOR FLOOR PLAN”
    16.选择视图>右键菜单>场景>选择FP-FF
    17.重新校准到相关尺寸。

    5.5细节-细节消除
    19.在页面>下,选择按钮“ Dulicate selected page”以复制页面“ FACE USEFUL”
    20.将新页面重命名为“ CLEANING FACES”
    21.为当前视图选择1:25的长宽比,缩放视图,并删除与清洁无关的所有尺寸。
    22.从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在马桶区域周围绘制一个矩形。
    23.选择“偏移”工具>单击新创建的矩形,然后从键盘输入“ 2”以创建新的轮廓,该轮廓均匀分布2mm。
    24.选择视口+按住Shift键以选择新创建的轮廓>右键单击菜单>选择创建剪贴蒙版。
    25.如有必要,编辑轮廓样式。记录笔记和尺寸。
    26.调整大小后,将视图转换回Raster格式。

    27.从“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剪贴簿…>名称”,将创建的文件另存为模板

    5.6剪贴簿

    剪贴簿可以说是LayOut的一项非常强大的功能,您可以直接拖放它,也可以使用工具栏中的“样式”工具从剪贴簿中复制对象的属性。根据需要编辑大小,注释,文本…的样式后,只需将它们另存为剪贴簿即可在下图中重复使用。

    因此,您可以通过链接SketchUp中的模型来完成LayOut的基本布局。尝试从LayOut打开SketchUp文件,进行一些更改,例如重定位,重命名,然后进行更新以查看这两个软件如何交互。

    提示:收到LayOut文件时,这意味着SketchUp文件已“嵌入”其中。要打开链接的SketchUp文件:选择任何视图>右键菜单>选择使用SketchUp打开。

    下载LayOut文件,例如:https://www.dropbox.com/s/jolt0xken4nxxtw/vbo_05.layout?dl=0

    在上面的LayOut文件随附的SketchUp文件中,您会注意到图形“ FLOOR FLOOR”的场景“ FP-FF”未显示对象,清洁设备……这是由于该设置。 关闭相关图层。

    如第3课所述,为了能够出于多种目的控制投影显示以及进行音量控制统计,VBO Workflow创建了一个具有逻辑原理的Layer系统。 作为核心。 从那里,可以对其进行灵活的定制,以满足建筑,建筑和室内工业的许多不同需求。

    “第6课:标签/图层系统-VBO系统”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第6课:标记/图层系统-VBO系统

    SketchUp中的图层用于管理对象的拆分图层。图层可以调整颜色,笔触,并保存每个场景的可见性。此外,如第一篇文章所述,使用“按层划分颜色”还可以帮助以黑白样式表示技术图纸。

    从SketchUp 2020版本开始,图层已重命名为Tag,但仅重命名后,其他所有内容均保持不变。

    1.为什么必须使用标签?

    想象一下,一个建筑物,位于一块土地上,由3层组成,每层都有自己的天花板,门窗,设备以及每层的设备。每个门,窗户都是由玻璃板,木板,铝条……组装而成。如果以分支树的形式解释,则可以看到以下内容:

    围栏
    景观
    作品 1楼
    -混凝土柱
    -建筑用砖
    -混凝土梁
    -钢梁
    地板 -混凝土地面
    -钢地面
    2楼(类似于1楼)
    3楼(1楼相同)

    -围栏
    -查看
    -建筑
    -1楼(类似于3楼)
    -2楼(类似于3楼)
    -3楼
    -专栏
    -混凝土柱
    -建筑砖柱
    -梁
    -浸泡水泥
    -地板版
    -混凝土楼板
    -墙
    -实心砖墙
    -空心砖墙
    -唐
    -混凝土梯子
    -砌砖步骤
    -石材/木质台阶面
    -成品墙
    – 砖墙
    -木墙
    -成品地板
    -地基砂浆
    – 瓷砖地面
    -镶木地板
    -完成的Tran
    -石膏天花板
    -木制天花板
    -铝框
    -门窗
    -铝框
    – 玻璃面板
    -项目
    -椅子
    – 木框
    -布床垫
    -桌子
    -木制桌面
    – 木腿
    -卫生设备
    -水槽
    -瓷罐
    -金属软管
    -厕所
    -身体瓷盆
    -纽扣材质不明

    如果您创建从外部到内部进行类似集成的组,则在SketchUp中如上所述模拟建筑物的结构是完全可行的。 “大纲视图”(Windows菜单>“默认纸盘”>“大纲视图”)将向您显示。但是,假设您想知道建筑物砖的总体积,或者您如何知道每层有多少扇门,或者如何轻松地区分入口管道和返回管道?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使用Tag的原因,因为如果使用Tag,则可以利用以下功能:

    -按标记名称排序:可以根据过滤器按标记名称对标记标记的对象进行分类,并支持统计信息
    -打开/关闭显示:通过打开/关闭标签可以隐藏/显示带标签的对象的控件
    -分配颜色:标记的对象可以在“按标签/图层的颜色”模式下显示其自己的颜色,而不会影响分配给用于渲染的外部材质的颜色。
    -分配笔触:带标签的对象可以以更多种样式显示:实线,虚线,虚线…

    1. VBO的组织标签/层系统的原理

    如上例所示,对象的最内层是构成该对象的基本材料,这些材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建筑物的组件。
    VBO流程还使用类似的分支树结构,根据层次标记系统遵循以下原则,从内到外(父子)嵌套组/组件(G / C):

    0级:小学
    -这是使用SketchUp的基本绘图工具(如边线/面,
    -这些原始图像“基本上”将被标记为“未标记”。
    级别1:基本材料级别

    注意:这不是可视化材料,这是包含材料名称的标签级别

    -对原始图像进行分组,创建G / C并标记相应的“材料”
    -横截面创建与“材料”标签相对应的“舱口盖”。
    按物料统计(BOM)将使用基于标签“物料”的过滤器
    级别2:级别结构和结构
    -将G / C组(指定的材料标签)组合在一起以创建1种类型的结构,分别创建一个新的G / C和标签“ Components”。
    统计信息(BOQ)使用基于标签“组件”的过滤器来获取数据
    -基于“组件”标签的打开/关闭,为各种图形显示目的创建场景
    第三层:大楼楼层
    -将具有相同楼层的组件分组,创建一个新的G / C并标记相应的“ Floor”
    统计信息(BOQ)使用基于“ Floor”标签的过滤器来获取数据
    -创建场景以基于“ Floor”标签显示不同的楼层平面图

    级别4:站点级别
    -将楼层与同一栋建筑物组合在一起,创建新的G / C,并标记相应的“作品”
    -对组成景观的元素进行分组,创建新的G / C并标记“景观”
    -组成围栏,创建新G / C并标记“围栏”的一组结构
    -…
    级别5:项目级别

    5级
    项目
    项目
    第4级
    网站
    网站
    3级
    建筑物
    楼层
    第2级
    建筑元素
    结构,结构,设备,材料
    1级
    物料
    物料
    级别0
    建筑物
    建筑物
    地下室地板
    地下室
    空间元素
    空间结构
    m_brick
    砖材料
    Layer0
    未标记
    风景
    风景
    一楼
    空间
    空间
    m_concrete
    混凝土
    场地边界
    项目边界
    1楼
    1楼
    地板
    地板
    m_earth
    土壤材料
    构造边界
    构造边界
    2楼
    2楼

    m_fabric
    面料
    建筑网格
    网格结构
    3楼
    3楼
    屋顶
    屋顶
    m_fill
    添加材料
    4楼
    4楼
    楼梯
    楼梯
    m_flooring
    地板
    …… 舷梯
    舷梯
    m_frame
    框架材料
    夹层楼
    夹层
    结构元素
    结构结构
    m_glass
    玻璃材料
    技术楼层
    技术楼层

    m_石膏
    石膏材料
    阁楼地板
    立足
    基金会
    m_insulation
    绝缘材料
    屋顶地板

    m_metal
    金属材料

    m_others
    其他材料
    楼板
    地板
    m_plastic
    塑料材料
    装修 完整施工 m_ceramic
    陶瓷材料
    幕墙
    外墙幕墙系统
    m_rhs
    空心钢材料

    m_roofing
    屋顶材料
    窗口
    窗口
    m_sand
    砂料

    3.速写和IFC类中的标签系统

    为了在SketchUp的“标签/图层”面板中对级别进行排序,VBO使用前缀字符,以便可以按从上到下的表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序,以便于过滤和搜索,如下所示:

    系统的灵活性

    根据作业的需要,您可以添加或删除,或仅使用几个级别的G / C集成来实现作业目标。

    -例如,对于室内,您只需使用3、4、5级
    -例如,对于具有多个施工阶段的项目,您可以创建其他标签来细分施工阶段:阶段A,阶段B …
    关于标签“材料”的说明和更多建议

    名称标签的标签名称 说明
    说明
    m_brick#1 砖建筑材料:砖管
    m_brick#2 砖的材质:实心砖
    m_concrete#1 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1×2石材,…
    m_concrete#2 混凝土材料:石混凝土,劣质混凝土
    m_earth 天然土壤材料
    m_fabric 面料:地毯,床垫,枕头,毯子,毛巾,……
    m_fill 路堤材料:碎砖,4×6石材,…
    m_flooring 通常不需要定义地板饰面材料
    m_frame 框架材料:门框,…
    m_glass 玻璃材料:门,窗,镜子,…
    m_石膏 石膏材料:天花板石膏,墙壁石膏,…
    m_insulation 绝缘材料:隔音,隔热,防潮,…
    m_metal 一般金属材料:铁,钢,铝,铜,银,金,…
    m_others 其他材料:无定义的材料
    m_plastic 塑料材料:复合材料,泡沫,…
    m_ceramic 瓷器材料:瓷器,陶瓷,…
    m_rhs 空心钢材质箱
    m_roofing 一般不需要定义屋顶饰面材料
    m_sand 砂料:用于植树的砂,压实的土壤,…
    m_screed 水泥砂浆材料
    m_sign 专用于标志的材料:楼梯箭头,门的打开方向,…
    m_stone 石材:大理石,花岗岩,…
    m_water 水质:游泳池水,河水,…
    m_wood 木材:天然木材,工业木材,…



    PKPM-PC史上最”短小精悍”的叠合板设计流程

    钢筋桁架叠合板是装配式项目中最常见的预制构件,也是目前通过三维软件最能提高设计效率的构件,如何最快速的完成叠合板设计也成为了很多工程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介绍PKPM-PC软件中最“短小精悍”的叠合板设计出图流程,“流程一走,钱钱到手”。

    结合PKPM-PC V2.3推出识图建板功能,可满足用户在不建立柱、梁、墙等支座的情况下,快速生成预制板,后续配合识别洞口、线盒功能,以及楼板配筋和附件设计,高效的完成预制板深化全流程。本文将介绍无需进行其他构件建模,预制板从生成到深化、出图的全过程。

    01 识图生成叠合板

    结合PKPM-PC V2.3版本推出的【识别预制板】功能,工程师可以在无模型的情况下直接根据结构模板图或板拆分图生成板的三维模型用于后续设计。可以在最小化建模投入的前提下,让工程师们尽享三维设计带来的便利。

    考虑到实际项目的复杂性,该功能可自动分辨整体式接缝和分离式接缝、精确识别板拆分图内的复杂轮廓(异形板、切角等)。辅以简单直观的设计参数,用户可以在最大化利用图纸资源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板拆分方案,快捷生成用户期望的叠合板三维外形。

    通过CAD拆分方案直接得到预制板拆分模型后,用户便可按照深化设计流程继续进行预制板的配筋和埋件设计。

    02 智能化配筋设计

    在PKPM-PC中,用户可使用【楼板配筋设计】功能直观灵活的设置叠合板的底筋、桁架、加强筋参数,并基于程序内置的智能化规则快速完成配筋设计。例如,工程师可以:

    · 灵活选择底筋排布方案

          对称排布/等间距排布

          有/无板边加强筋等

          是/否采用最省钢筋的方案等

           ……

    · 直观控制桁架排布方案

          有/无桁架长度模数

          固定边距/灵活边距

          是/否下弦筋替代底筋等

          ……

    · 自由设置各类补强钢筋

          板洞补强筋

          切角补强筋

          隔墙加强筋

          ……

    除此之外,工程师也可以通过【深化编辑】功能对叠合板内单根或成组钢筋的位置、长度、弯折形式等细节进行自由调整以满足各类复杂设计情况,“随你所想”。

    03 智能化埋件设计

    钢筋设计完成后,用户可通过【楼板埋件设计】功能完成板上吊件的设计。程序除支持桁架加强筋/吊钩的吊件样式选择和手动布置外,还可以根据短暂工况验算要求自动排布吊点,确保吊装/运输安全。

    04 识图预留预埋

    在实际项目中,叠合板上遍布机电点位,而点位的对位预留让本就细碎的深化设计变得更加繁琐。但是,结合PKPM-PC V2.2版本中的【识别洞口/线盒】功能,工程师只需要拿到机电点位图纸并导入模型中,剩下的点位对位、预留预埋、钢筋处理都可以统统交给PKPM-PC。

    通过识别CAD图纸中的线条、图层和图块等信息,图纸内的二维符号可在数秒内变成三维模型并吸附到预制板。轻点几下鼠标,喝一口茶,预留预埋设计便轻松完成,深化设计从未“如此简单”。

    05 批量生成构件详图

    以上四步完成后,工程师手中的叠合板深化模型已“大功告成”。PKPM-PC V2.3版本已经开放一整套的图纸配置功能,用户可以自定义叠合板详图的图幅比例、视图布局、标注样式、图层颜色等。再次轻点几下鼠标,喝几口茶,一张张清晰完整的构件详图便依次生成。

    “流程到头,钱钱到手”。




    revit偏离原点怎么办?Revit中如何理解并解决“图元稍微偏离了轴,可能会导致不精确”?

        【柏慕进业成都分部,文/胡林】

        问题:有时通过拾取导入Revit中的CAD图纸绘制用拾取命令来绘制建筑的轴网时,会弹出如图-1所示的警告信息,是什么原因呢?不仅拾取会弹出该对话框,使用对齐命令时也会出现该问题。

        通过当基于线的图元没有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距水平/垂直方向45度的线对齐(差距为1x(10^-9)到0.2度)时,会出现该警告信息。

        在关闭了角度捕捉的情况下绘制(如图-2所示)或旋转图元,或者是执行以下操作时会出现上述问题:

        通过拾取稍微偏离轴的面或线来创建图元。

        以稍微偏离轴的方向为参照对齐图元。

        对包含稍微偏离轴方向的线的AutoCAD导入进行分解。

        在具有稍微偏离轴方向的几何图形的体量上创建楼层面积面。

        将定义线端点捕捉到稍微偏离轴的参照上(例如,没有完全对齐的导入的图纸等)。

        将定义线端点捕捉到在各自上下文中位置正确,但其间的线稍微偏离轴的参照上(例如,捕捉到两个不同的天花板网格中)。

        偏离轴的问题需要解决,因为Revit无法在不完全平行的线之间创建尺寸标注,如图-3所示,也无法在面有些不平行或由于偏离轴的图元而有轻微间隙的情况下连接或剪切几何图形。

        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的不同,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将偏离轴的图元的端点拖曳一小段距离直到该端点捕捉到轴。

        在角度捕捉打开的情况下重复旋转操作。

        如果不精确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先前存在的图元,则对这些图元进行更正,并重复操作。

        如果该问题是由于导入的数据引起的,则应考虑在原来的软件中更正数据并将它重新导入到Revit中。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第十八弹:

    本学校整体设计作品为REVIT 2019版本,完整的建筑及规划设计,绝非国内BIM展示作品可比,细节上完全达到施工图的精度。有大样图、图例、细节做法,明细表,设计说明(可惜洋文看不懂)等。真正的正向设计作品,在一个软件中完成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到效果图等几乎全部工作。本案例文件为海南省BIM中心国内首发,XXX综合服务平台等剽窃号不得盗用。

    本案例包括视频及源文件及渲染效果图等,是整个学校平面的设计,包括球场、游泳池、操场、建筑等。完整的创作视频如下:

    部分截图及CAD图纸如下: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

    本源文件已加入下面的链接,点击后跳转到原来的文章。

    国外超精细施工图级别的模型(更新至第十八弹)下载

    点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获取原来已获取的同学请重新下载即可,链接不变,不另收费,永久更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南省BIM中心):国外正向设计案例第十八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