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Mac上完全卸载Autodesk程序?苹果电脑怎么卸载Autodesk?

    问题:

如何在Mac上完全卸载Autodesk程序。

    解决方案:

    AutoCAD或AutoCADLT

如果卸载AutoCAD或AutoCADLT,请使用“删除AutoCAD20xx”应用程序。

    多种产品

如果安装了多个Autodesk产品,则以下过程将影响所有产品。

如果需要这些步骤,请先通过右键单击相应程序并选择“移动到垃圾桶”来卸载所有Autodesk程序。

    其他Autodesk程序

1.如果要卸载2020版或更高版本,请停止Autodesk许可服务进程

a.打开终端窗口

b.键入launchctlunload/Library/LaunchDaemons/com.autodesk.AdskLicensingService.plist

2.使用终端中的以下命令删除卸载产品后可能残留的文件和文件夹:

    警告:如果不能正确使用,rm-rf命令将具有破坏性。它将永久删除文件。没有撤消。

a.sudorm-rf/Users/<用户名>/Library/ApplicationSupport/Autodesk*(删除Autodesk背景服务文件)

b.sudorm-rf/Users/<用户名>/Library/Logs/Autodesk*(删除Autodesk后台服务日志文件)

c.sudorm-rf/Library/LaunchDaemons/com.autodesk.*(删除Autodesk后台程序)

d.sudorm-rf/Library/ApplicationSupport/Autodesk*(删除Autodesk应用程序数据)

e.sudorm-rf/Applications/Autodesk(删除Autodesk程序快捷方式:)

f.sudopkgutil–pkgs|grep-iautodesk|xargs-n1pkgutil–forget(删除残留的Autodesk产品包)

  注意:如果此步骤失败,则必须启用macOSroot用户并以用户root身份再次运行:

a.启用macOS根用户(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4012)

b.在“终端”中键入:su-

c.键入root密码(不显示任何字符)

d.运行命令:pkgutil—pkgs|grep-iautodesk|xargs-n1pkgutil—fire

e.键入exit(以退出root用户)




结构工程师应该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 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 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 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4、 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

(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单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

(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

5、 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轴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

(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3次。

(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于结构平面短边方向。

(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寸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

6、 梁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1)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3估算,单向次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5估算,双向井字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8估算。

(2)梁截面宽度可取为梁高的1/3~1/2。

(3)最终梁截面尺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绝大多数梁支座配筋率为1.2~1.6%,不宜超过2.0%,跨中配筋率为0.8~1.2%。

(4)框架梁高度一般为600~800mm,宽度一般为250~350mm;次梁截面高度为500~600mm,宽度一般为200~250mm。

7、楼板合理厚度确定?

(1)在正常荷载及正常跨度范围内,单向板板厚约取h=L/30,双向板板厚约取h=L/38,悬臂板板厚约取h=L/10,并应使得计算配筋接近构造配筋。

(2)实际工程中一般板厚取值为100mm、120mm、150mm较多。

8、悬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悬臂结构属于静定结构,安全度较低,因此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安全储备(实配钢筋比计算配筋增大约30%)。悬臂梁跨度尽量控制在3.5米以内,悬臂板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应特别注意挠度和裂缝的验算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设置斜撑等)。

9、框架结构各构件材料用量大致比例?

框架结构由梁板柱构件组成,多层框架结构其材料用量比例大致如下:

混凝土量:梁—约30%,板—约55%,柱—约15%;

钢筋量:梁—约50%,板—约25%,柱—约25%。

因此,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柱网大小、板厚取值及梁配筋率的控制,确保结构经济合理。

10、混凝土容重一定要大于25吗?

《荷规》规定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4~25KN/㎡。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都要求考虑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重量而将混凝土容重相应提高,如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取25.5KN/㎡,剪力墙取26KN/㎡。

实际上直接取25KN/㎡也是可以而且是合理的。因为实际梁板、梁柱节点会有一部分重合部分,而软件并未考虑此因素,即梁板及梁柱节点区重复计算了多次重量,这部分重量一般足以抵消构件抹灰重量。

11、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需要考虑填充墙作用而折减吗?

此处结构基本周期主要用于计算风振系数,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在风荷载信息中填的结构基本周期都是未进行折减的,即直接填入计算周期。

实际按照相关结构理论和规范要求,此处应该填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因为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必然处于弹性状态,填充墙肯定没有开裂和破坏,其斜撑作用会使得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因此填入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才是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是最合理的。但填入未折减的结构自振周期,风振系数是偏大,风荷载也是偏大,对于结构是偏安全的。

12、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

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构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

13、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

需要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

14、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怎么办?

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单独在底部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的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

15、水平力的夹角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的区别?

两个参数不同之处

(1)水平了的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还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方向角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

(2)侧向水平力沿整体正交坐标方向作用与沿某夹角方向作用的计算结果应该取其最不利组合来进行构件的设计,但软件中“水平力夹角”参数不能自动取其最不利组合,必须由工程师对计算结果一一比较包络设计。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参数是可以自动考虑最不利组合,直接完成构件截面设计。

16、 屋顶构架是否必须满足扭转位移比的要求?

从工程实际分析,对于屋顶构架或高出屋面较多的构筑物,应参与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但可适当放宽其扭转位移比限值的要求。

17、框架柱轴压比超限怎么办?

方法有二:(1)加大柱截面;(2)提高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18、框架柱计算纵筋较大怎么办?

(1)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若少数框架柱或顶层框架柱可能出现计算配筋(即计算纵筋大于最小配筋率),可调整柱截面形状(X向配筋较大则将柱Y向加长,Y向配筋较大则将柱X向加长)。

(2)如很多框架柱都出现计算配筋,则应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受力。

19、梁抗弯超筋怎么办?

当建筑允许时优先加大梁高;建筑不允许时加大梁宽;梁截面尺寸无法改变时应调整楼盖梁布置,改变梁的受力状态。

20、梁抗剪超筋怎么办?

如果梁较短且是高烈度区,有效方法是将梁高做小,梁宽做大。

21、梁剪扭超筋怎么办?

一般是由于垂直于该梁的次梁弯矩引起的,有效方法是将该次梁点铰接。

22、框架梁柱节点抗剪超如何解决?

对于高烈度区(8度及其以上地区)框架结构经常容易出现节点抗剪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异形柱结构。解决节点抗剪不足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1)   把框架梁做宽或者框架梁在节点处水平加腋;

(2)   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的内力。

23、框架柱纵筋上层比下层大合理吗?

框架柱是压弯构件,上部(尤其是顶层)框架柱一般都是轴压力比较小,弯矩比较大,这是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大偏心受压状态下轴压力是有利的,即轴压力越大配筋越小,轴压力越小配筋越大。因此在高烈度区或大柱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框架柱越到上部楼层柱纵筋越大的现象。

24、梁挠度超限怎么办?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

(1)   当计算的长期挠度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可以用指定施工预起拱值的办法解决,一般施工预起拱值为L/400。

(2)   当计算的长期挠度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应加大梁高。

25、梁计算裂缝超限怎么办?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容易出现梁计算裂缝超限的情况是:

(1)跨度大于6.0米的简支梁或跨度超过9米的连续梁;

(2)低烈度区跨度大于9.0米且支座配筋率超过2.0%的框架梁;

当计算裂缝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可以小直径纵筋减小计算裂缝宽度;

当计算裂缝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梁高。

26、什么是楼板大开洞?

当楼板开洞尺寸大于1个柱网尺寸且洞口尺寸超过对应边长的30%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大开洞。

27、楼板大开洞应采取什么加强措施?

(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削弱的那个部分)楼板(一般为相邻楼板厚度的1.25倍),配筋率双层双向0.25%;

(2)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当不能设置明梁是可以设置暗梁,边梁及暗梁的配筋应加强。边梁的纵筋要放大1.25倍,腰筋应为抗扭腰筋;暗梁宽度可板厚的2~3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为1.0~1.5%。

(3)计算分析时应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定义为“弹性膜”。

28、梁纵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1)每排纵筋的摆放的最大根数应满足《砼规》9.2.1条要求;梁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选用的梁直径应与梁截面相适应,考虑抗震结构的延性及结构构件的抗裂要求,不宜选用直径很大的钢筋,梁底筋最少根数,当梁宽b≤200时为2,b=250~300时为3,b≥350时为4,当b≥400时应考虑满足箍筋肢距而取相应的最少根数。

(2)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砼规》11.3.6条的要求;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梁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4条第1和第2点要求;

(3)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应满足《抗规》6.3.3条第2点要求;此条容易因悬挑端上部纵筋伸过支座内侧后,造成内侧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不满足及内侧支座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不同的抗震等级对应的箍筋最小直径没有增大2mm;

(4)钢筋的直径级差。同一截面内的梁底或面筋(指受力筋),其直径不宜相差两级,如Ф20可与Ф18, Ф16并用,但Ф22不宜与Ф16并用。

(5)通长筋与架立筋的使用原则:《抗规》6.3.4条

①一、二级框架梁:双肢箍时:拉通两根面筋

四肢箍时:A:拉通二根面筋+架立筋(2Ф12)

B:拉通四根面筋:(二根面筋<1/4座面筋时)

②三、四级框架梁:双肢箍时为2Ф12(与主筋搭接)

四肢箍时为4Ф12(与主筋搭接)

③普通次梁的架立筋根据跨度可为(2Ф10)或(2Ф12)。《砼规》9.2.6条

(6)架立筋的使用根据甲方对经济性有要求时使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箍筋的肢数拉通相应的支座钢筋数量,避免使用小直径通长钢筋与支座钢筋绑扎搭接。

(7)梁纵筋尽量控制支座负筋及跨中底筋的钢筋排数不超过2排。一是考虑支座处钢筋太密,混凝土的浇捣不好施工,不易保证质量,二是从经济性的角度。

29、梁箍筋有哪些规定和要求?

(1)梁箍筋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抗规》6.3.3条要求,容易违反的地方是一级抗震时箍筋最小直径没有从10开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忽视与梁高的关系,如受建筑条件限制,框架梁梁高为350mm时,箍筋最大间距应满足350/4,取85mm。

(2)梁箍筋非加密区配置需满足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箍率。《砼规》11.3.9条

(3)梁箍筋肢距需满足《抗规》6.3.4条第3点,一般情况下,350mm以下宽度梁两肢箍,350mm及以上宽度4肢箍,800mm及以上6肢箍,不建议使用奇数肢箍;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梁宽尽量不做300mm,以避免使用3肢箍。

30、梁上起柱需要设置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吗?

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作用有集中荷载,不仅限于次梁,还有吊挂荷载、雨蓬钢梁埋件等,此时梁下部混凝土处于拉-拉的受力的复合状态,其合力形成的主拉应力容易导致梁腹板中产生纵向斜裂缝,因此均需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受力较小时,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箍筋直径应与该处现有箍筋直径一致。受力较大时,可采用附加箍筋和吊筋组合。

当在梁上托柱时,柱轴力直接通过梁上部受压混凝土进行传递,当梁上柱轴力不大时不用验算柱传递的集中荷载对梁所产生的剪切作用,但如果柱所传递的荷载较大(超过两层时),还需在梁中配置相应的吊筋和箍筋,用以提高框架梁的抗剪性能。千万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梁上起柱位置都不必附加吊筋和箍筋,而应该根据梁上柱轴力大小来确定。

31、柱纵向钢筋有哪些要求?

(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抗规》6.3.7条的规定值;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8条要求;

(2)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向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大于300mm,圆柱中纵向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宜少于6根,且沿周边均与布置。

32、柱箍筋有哪些要求?

(1)柱箍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9条要求;尤其注意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

(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大于柱端加密区箍筋时,需单独指定节点核心区箍筋。柱配筋时,需先判断柱子是否是短柱,如果剪跨比小于等于2,柱箍筋需全高加密。

(3)柱箍筋肢数按下列图形确定:

(4)纵筋根数超过上图中箍筋肢数时,允许纵筋隔一拉一,不需要再增加箍筋肢数,以免核心区箍筋太多影响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浇捣而影响质量。

33、板的受力钢筋有哪些要求?

(1)板的最小配筋率需满足《砼规》8.5.1条要求;

(2)板钢筋的直径通常用的最多是右上方的Φ8和Φ6,一般板面用Φ8,板底钢筋用Φ8或Φ6。钢筋的间距需满足《砼规》9.1.3条要求。常用的受力钢筋的直径从考虑施工方便的角度看,通长采用100、125、150、175、200mm,如果需控制经济性,则根据计算结果选取对应的面积最接近的间距,如板支座处计算结果308mm2,可直接选用Φ8@16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砼规》5.4.3条。

(3)板的受力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砼规》9.1.4条要求;

普通楼板:负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当跨度≥4.5m时负筋拉通50%;

屋面板:双层双向拉通,支座处可搭配附加短筋,附加短筋长度可取净跨1/5。

34、等高井字梁的交点,是否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

其吊筋构造要求如何?

绝大多数设计单位做法是在等高井字梁交点的四边每侧构造设置3根附加箍筋。其实如果两向跨度、截面、受力、配筋均相同时,则两方向井字梁从受力上讲没有主次之分,共同受力,此时可以不设置附加箍筋。即使考虑到活荷载不利布置及实际活荷载分布的差异性导致次梁内力存在差异,可以在井字梁每侧附加一道箍筋即可。

35、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问题?

(1)当采用有效措施下,一般常规项目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比规范要求放宽2倍左右。温差叫小地区更是可以放宽。

(2)减小温度应力措施: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于剪力墙结构,这些部位的最小构造配筋率为0.25%,实际工程一般在0.3%以上;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现浇结构两端楼板中配置温度筋,配置直径(8)较小、间距较密(150mm)的温度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措施:1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灌;2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36、隔墙下不布梁如何处理?

楼板上砌有固定隔墙且墙下不设梁时,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作为恒载考虑。双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与板垂直的跨度进行等效。单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短跨进行等效。

37、当塔楼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

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组合建筑平面的情况,当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应通过抗震缝将其分分隔成几个长度较小、平面较规则的结构单元。这样不仅使得结构受力简单,而且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结构造价。

38、当裙楼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

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大裙楼上部有多个塔楼的情况,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宜在裙楼平面多个塔楼间设置抗震缝,避免形成超长大底盘多塔楼结构。这样可使得结构受力简单,结构设计难度降低,而且会降低结构造价。

39、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

(1)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

(3)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

(4)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

(5)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

40、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1)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

(2)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

41、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1)剪力墙厚度h与楼层数n关系:6度为h=8n,7度为h=10n,8度为h=12~15n,且h≥200mm。

(2)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

42、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

(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43、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

(1)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

(2)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

(3)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

44、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

(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45、是否可以采用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

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其受力性能类似与框架结构,对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对于层数不多的6、7度设防地区是可以采用的,对于高烈度区则应尽量避免采用。

46、一个方向剪力墙长而多,另一方向剪力墙少而短的结构是否合理?

(1)在长方形平面的酒店、公寓等项目由于建筑要求经常会出现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一个方向受力性能解决纯剪力墙,另一个方向呈框剪受力状态,抗震性能不好,宜在墙短而少的方向尽可能布置多剪力墙,宜尽量避免类似结构的出现。

(2)当不可避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墙少而短方向的抗震性能,如提高该方向剪力墙及框架梁的抗震等级。

47、剪力墙住宅结构剪重比规律?

层数超过20层的剪力墙住宅结构计算剪重比有如下规律:

(1)6度区计算剪重比通常小于规范要求,但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90%,否则应加强结构抗侧刚度;

(2)7度区计算剪重比宜接近规范要求;

(3)8度区计算剪重比一般为规范要求的1.5~2倍。

48、高层结构自振周期一定要“平动、平动、扭转”吗?

高规仅要求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周期与第一平动为主的振型周期比值小于0.9,并为要求两个方向的第一自振周期与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均小于0.9。工程设计是中是允许出现“平动、扭转、平动”的振型,但应注意两个主轴方向的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不大于0.8。否则说明两个主轴方向抗侧刚度相差过大,应调整和优化结构布置。

49、高层结构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怎么办?

T=2π(m/k) 1/2,这说明周期的本质是刚度,因此周期比的本质是结构平面抗扭刚度与平动刚度的比值。当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说明结构平面抗扭刚度过小或平动刚度过大。解决方法有两种:

(1)当结构抗侧刚度较为合适时,应提高结构抗扭刚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离刚心最远的地方布置剪力墙或加长剪力墙。

(2)当结构抗侧刚度过大且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削弱中间部位剪力墙或核心筒以降低平动刚度。

(3)需要注意的时,应谨慎采用将核心筒弱化成离散单独墙肢的办法,因为核心筒具有高效的抗震能力。

50、  连梁的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连梁是剪力墙的组成部分,无论连梁跨高比是否小于5,其抗震等级均与其相连的剪力墙相同。当连梁跨高比大于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箍筋不必全长加密。

51、连梁的输入方式?

连梁是剪力墙设计中的关键。连梁跨高比对结构整体刚度和结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连梁跨高比宜控制在2.5~5.0。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应按梁输入计算分析,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宜按剪力墙开洞输入计算分析,跨高比在2.5~5.0的连梁应根据工程情况判断采用合适方式输入计算。

52、剪力墙结构平均重度的经验数据?

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高层剪力墙住宅项目(采用轻质隔墙材料),其平均重度规律一般如下:

(1)6度设防地区:20层为13.0KN/㎡;30层为14.0KN/㎡;40层为15.0KN/㎡;

(2)7度设防地区:20层为14.0KN/㎡;30层为15.0KN/㎡;40层为16.0KN/㎡;

(3)8度设防地区:20层为15.0KN/㎡;30层为16.0KN/㎡;40层为17.0KN/㎡;

户型较小,隔墙较多时平均重度将偏大;户型较大,隔墙较少时平均重度将偏小。

若SATWE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与上述规律相差超过10%时,应到PMCAD“②平面荷载显示校核”仔细校核荷载输入是否正确。当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偏大时,一般可能是荷载输入偏大或重复输入线荷载;当计算结果中平均重度偏小时,一般可能是荷载输入遗漏。

53、高层住宅框剪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值层间位移角X方向1/2900,Y方向1/1900是否满足要求?

从位移角数值看,说明X、Y向的刚度不等且差别较大,宜按照规范控制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一般控制到两个方向相差20%以内。宜进行结构布置调整。

54、什么是短肢剪力墙?

(1)《高规》7.1.8条注1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小于或等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例如200X1500就属于短肢剪力墙,但200X1650就是一般剪力墙,而墙厚大于300的剪力墙350X1750则属于一般剪力墙。

(2)必须注意《高规》7.1.8条条文说明规定“对于L形、T形、十字形剪力墙,必须是各肢的肢长与截面厚度之比最大值大于4且不大于8时,才划分为短肢剪力墙”。例如L形一个墙肢长厚比大于8,另一个墙肢长厚比小于8应属于一般剪力墙。

(3)此外,《高规》7.1.8条条文说明还规定“对于采用刚度较大的连梁与墙肢形成的开洞剪力墙,不宜按单独墙肢判断墙肢其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

55、框架-剪力墙的倾覆力矩的合适范围是多少?

要使得框架-剪力墙成为具有二道防线的有机组合结构体系,就应该合理布置布置和设计剪力墙和框架,使得刚度特征值处于合理范围1~2.5 。根据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当刚度特征值处于合理范围1~ 2.5 时 ,地震作用下最大楼层位移角的楼层高度约为0.6H 左右,对于2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40% 左右,对于3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30% 左右,对于40 层高的建筑框架部分承受的倾覆弯矩为20% 左右,此时框架-剪力墙设计最为合理、协同工作最有效,结构造价最为经济。

56、部分框支剪力墙中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是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对应的数据吗?

不是

部分框支剪力墙中上部剪力墙的剪力通过转换层变化为框支柱的轴力,因此,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是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轴力方式)”。如果按抗规模式计算的倾覆力矩进行判断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对结构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57、部分框支剪力墙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老是超筋怎么办?

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经常会出现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老是超筋的情况,而且一般都是水平筋超,也就是抗剪超。其根本原因是由于PKPM中框支梁采用梁单元模拟,上部剪力墙采用墙元模拟,梁单元与墙单元的连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的。真实情况是转换层上一层剪力墙水平剪力比计算结果要小很多,因此PKPM的计算结果是不太合理的。解决办法有两种:

(1)   采用墙元模拟框支梁,即框支柱和框支梁用剪力墙开洞的方式生成。

(2)   框支梁仍然用梁单元模拟,但将转换层分成两层建模。如转换层层高6米,框支梁2米高,则将其分为一个5层高的转换层+(0.5框支梁梁高=1.0米)的上部标准层,上部标准层计算结果以转换层上第二层计算结果为准。

58、独立基础一般采用锥形基础还是阶梯形基础?

锥形独基和阶梯形独基在实际工程中均有做的。锥形基础支模工作量小,施工方便,但对混凝土塌落度控制要求较严格。阶梯形独基支模工作量较大,但对混凝土塌落度控制要求较松,混凝土浇筑质量更有保证,因此阶梯形独基应用范围更大。

59、阶梯形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

可以按最危险截面控制最小配筋率。一个设计合理的阶梯形独立基础一般都是第一阶最危险(长高比一般为2),因此当设计合理的阶梯形独基可按第一阶截面控制最小配筋率,而不必按全截面控制。

60、筏板合理厚度如何取值?

(1)一般按50mm每层估算一个筏板厚度,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筏板厚度与柱网间距、楼层数量关系最大,其次与地基承载力有关。一般来说柱网越大、楼层数越多,筏板厚度越大。

(2)根据老庄研究,对于20层以上的高层剪力墙结构,6、7度可按50mm每层估算,8 度区可按35mm每层估算;对于框剪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可按50~60mm每层估算。局部竖向构件处冲切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局部加厚筏板或设置柱墩等措施处理。

61、筏板沉降如何计算?

筏板基础沉降计算应按勘察报告输入地质资料,并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弹性解修正模型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计算沉降调整系数需要根据工程经验进行合理取值,一般土质较差时可取0.5,土质较好时可取0.2。

62、筏板基础要否进行裂缝验算,筏板最小配筋率是0.15%还是0.2%?

一般情况下筏板基础不需要进行裂缝验算。原因是筏板基础类似与独立基础,都属于与地基土紧密接触的板,筏板和独基板都受到地基土摩擦力的有效约束,是属于压弯构件而非纯弯构件。因此筏板基础和独基一样,不必进行裂缝验算,且最小配筋率可以按0.15%取值。




建筑水电安装板面定位图纸怎么看

 建筑水电安装是个技术活,每项工序都要按照图纸以及规范严格施工。除了工程师是专业的以外,现场实际操作的水电工基本都是边做边学的居多,工程师亲自动手的几乎没有,所以我们水电工要学的有很多。建筑水电安装,识图定位是最基本的基础技能,只有掌握了图纸的基本看法,才能更好的开展施工!

一套房子里,有强电与弱电,线管有的向上弯,有的向下弯。强电有插座、照明,弱电有网络、电视、电话。在水电安装中,我们该怎么一一按照图纸来做呢?

首先来看看照明部分,照明线路在预埋定位时,线盒都是固定在楼板上的,真正使用的却是下一层的住户。开关线管应向下弯,安装到下层住户图纸做指定位置。按照国家标准设计的安装尺寸为:高度1.3米,门边0.15米(门旁开关)。

图纸中,N1、N2、N3、N4、N5、、、是回路序号

插座平面图内,插座的种类分很多种,有普通插座、卫生间插座、厨房插座、卫生间插座、洗衣机插座、空调插座等各种插座,他们的在图纸上的标准通常是在普通插座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字母,比如在旁边多标注一个X,用来代表洗衣机插座,标注一个K,用来代表空调插座。因为用途不同,标注的方法也不会相同,高度尺寸也不可能会全部统一。

我们在预埋时,又该怎么做呢?用户电箱的高度通常都在一米五以上,而插座中,除了普通插座和柜式空调插座的高度是0.3米外,其他的插座高度基本都是在1.5米或以上。在预埋时,插座向上弯,以及向下弯,哪种更有好处呢?现在的楼层高度基本是三米左右。如果是1.5米高的插座,向上弯管,那就需要从地面向上开一条1.5米长的线槽,电箱位置同样需要从地面向上开一条1.5米以上的线槽,两条线槽加起来,就需要开3米以上线槽。而如果向下弯管则不同,向下弯管的位置基本都是在梁内,梁的深度如果是0.5米深,那从梁底香下开槽,就会少开0.5米的线槽,电箱位置从梁底向下开槽,同样也会少开一段线槽。高度越高,向下弯管开槽越有利,同样也会越省材料与人工。

这样一对比,1.5以上的插座,向下弯管,比向下弯管更有优势。向下弯管楼下住户用,向上弯管本层住户用!具体可以参照图一做法,向上弯的,只有普通插座和柜式空调插座,高度是0.3米。

除了照明插座外,自然少不了弱电插座,室内弱电安装主要有:电话插座(TP),电视插座( TV),电脑插座(TO)以及对讲。对于弱电插座,走的都是一管一线,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防干扰,图纸中2V以及2F都是双管,分开进入每个插座盒子。图中有多少个弱电插座点,就需要从弱电箱出多少条线管,分开接入。

插座具体离墙的位置是多少,大家可以按照比例来定位,或者拿份CAD的图纸来测量插座的安装间隔距离!

 




好用的Revit插件有哪些?关于好用的Revit插件推荐

Revit作为BIM软件功能强大,但是再好的软件工作中总有不足之处,所以你需要好的插件来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下边推荐一些网友觉得不错的Revit插件,总有一款适合你。

Dynamo在Revit 2017版里面已经成为标配了,这也证明了这款插件很牛!推荐这款插件,主要是因为你可以二次开发他。用Python通过Revit API开发属于你自己的插件。Python script可以让你进行各种复杂几何形体的矢量运算。用Python将Keynote里面的编号批量修改,一个点击之后,整个项目的信息秒秒钟就改完了,真是让人兴奋不已。 Dynamo不但大大的提升了工程师处理数据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跟参数化设计可以完美结合。

呆猫幕墙插件:专为幕墙设置的插件。这个插件小型确又实在,它有一个内置的管理系统,各种型材,幕墙构件都可以集成式管理,并且可以直接转换cad的图纸,当然,你要处理好cad,节点建模再也不是难事,还有一个生成幕墙的命令。

速博结构及钢筋插件,橄榄山插件, 柏慕模板型插件,鸿业管道系统插件,易族库等,这些插件都是收费的,不介绍了。期待着更多开源的插件。




建筑项目结构设计的六大要点

1,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

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比如住宅,在房中间做一道梁,本来层高就只有3米,一道梁去掉几十公分,那业主不骂人才怪…)。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

3,计算

计算过程就是软件对结构师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的过程,在计算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时模型也就完全的确定了.然后再根据电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导出到CAD中修改就行了,通常电算的只是上部结构,也就是梁板柱的施工图,基础通常需要手算,手工画图,现在通常采用平面法出图了,也大大简化了图纸有利于施工.

4,绘图

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及基础大样图,如果是桩基础就还有桩位图,柱网布置及柱平面法大样图,每层的梁平法配筋图,每层板配筋图,层面梁板的配筋图,楼梯大样图等,其中根据建筑复杂程度,有几个到几十个结点大样图。

5,校对审核出图

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人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工审核,总工进一步发现问题返回设计者修改,通常修改完毕后的施工图,有错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是有错误,也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然后签完字,盖完出图章和注册章,拿去晒图吧….

6,联系单或设计变更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时候实际情况与设计考虑的情况不符或,设计的施工难度过大,施工无法满足就需要设计变更,由甲方或施工队提出问题,返回设计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也需要多次到工地现场进行检查,看施工是否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来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指出修改…




Revit图层怎么设置?Revit出图图层设置操作详解

相信有的新手伙伴还不了解Revit出图图层设置操作,其实很简单的,今天小编就带来Revit出图图层设置教程,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哟!

点击左上角Revit图标,选择以DWG格式导出CAD图纸

  此处以风管图纸导出设置为例。在页面中找到风管,点击图层修改器中的“添加/编辑”按钮,

  选中系统类型并添加到右侧,

  在右侧风管一栏分隔符位置添加分隔符“-”然后点击确定即可完成风管以系统类型区分图层的导出设置,

  意义:实际工程中CAD图纸可按不同系统进行分图层,方便查看,那么其他电气、管道同样也能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图层的设置。




CAD如何设置双屏显示?

版本的不断更新,不同的功能也不断在优化,对比旧版本具有可操作性好、视觉观赏性高等优点。而双屏显示功能也更方便了工程的绘制,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设置双屏显示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一起来看看吧。

1.首先打开CAD绘图软件,进入绘图界面,使用矩形工具绘制一个矩形作为演示,可以更好地看到效果,如图所示。

2.点击顶部菜单栏的【视图】选项卡,然后点击【视口配置】按钮,在其下拉列表中出现的多种分屏方式中选择【两个:垂直】,如图所示。

3.执行操作后,【两个:垂直】的分屏效果图如下。

4.如果在多种分屏方式中,点击选择【两个:水平】选项,如图所示

5.执行操作后,【两个:水平】的分屏效果图如下。

这样我们就完成设置双屏显示,不同的双屏显示效果如上,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以上图文教程操作设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revit无法导入部分几何图形是为什么?DWG导入Revit时出现警告

    问题:

    用户指出,将DWG文件导入Revit时显示以下警告:

    警告

    Revit无法导入某些几何图形。此结果可能是由源文件存在的各种问题造成的。请调整文件中的几何图元,然后重试导入过程。

    导入的几何图形不正确。

    状态:

    正在对此事件可能的原因进行调查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法:

    作为替代解决方案:

    1.在AutoCAD中打开DWG。

    2.导出为SAT格式。

    3.将SAT文件导入Revit。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如何设置CAD图纸标注尺寸只显示一半?

在设计中,如果将整个标注尺寸炸开后再删除不要的尺寸线及尺寸界线,会导致后期要移动尺寸时不方便,因为整个尺寸不是一个整体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如何设置标注尺寸只显示一半,一起来看看吧。

1.首先打开CAD绘图软件,打开需要执行操作的图纸文件,将图纸中的标注尺寸“90”只显示下半段的尺寸线及尺寸界线的操作作为演示,如图所示。

2.鼠标点击选中标注尺寸“90”后,点击【默认】选项卡,在其子菜单中点击【特性】选项,如图所示。

3.在界面左侧会出现特征栏,点击【尺寸线 1】的下拉按钮,如图所示。

4.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关”,如图所示。

5.这时可以看见尺寸“90”的上半段尺寸线不见了,再继续在特性栏找到【尺寸界线1】,如图所示。

6.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可以看见标注尺寸“90”的上半段的尺寸界线也不见了,如图所示。

7.这样就完成了标注尺寸只显示一半的设置,尺寸可随意调整位置,效果图如下。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设置CAD图纸标注尺寸只显示一半的全部内容分享,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感谢阅读。




Revit软件教程丨如何部分剪切柱与梁

问题:CAD设计中偶尔会有管道井与主梁冲突用后浇板填充,在模型中如何表达呢?

图-1

如图-1,被红色区域圈出来的地方就是我们预留后浇板的位置,但是绘制方法是什么呢?方法如下: 

图-2

如图-2位置绘制一个内建模型,在组类别与组参数里面选择楼板,绘制完成后在属性对话框中给模型添加可见性参数。如图-3

图-3

点击完成模型命令后,使用命令使绘制的楼板与梁、柱剪切。剪切完成后在项目浏览器中的族列表中找到绘制的内建模型,更改其类型属性中的可见性即可达到图-1的效果。




CAD如何为尺寸标注添加公差?

在使用CAD软件进行绘图设计中,有时候会遇到需要对尺寸标注添加公差的情况,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可以为尺寸标注添加公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1.首先打开下载并打开CAD绘图软件,打开需要执行操作的图纸文件,在下方命令行输入线性标注命令的快捷键“DLI”,点击回车执行,如图所示。

2.执行命令后,在图纸中绘制一个线性标注,如图所示。

3.接着鼠标双击该尺寸标注的文字,即可对尺寸标注内容进行编辑,在数值后输入“+0.01/-0.02”,如图所示。

4.鼠标选中“+0.01/-0.02”,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堆叠】选项,如图所示。

5.再选择堆叠的对象,再次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堆叠特性】选项,如图所示。

6.在弹出的【堆叠特性】设置面板中可以修改上下标的数值,再将外观中的样式设置为公差,位置设置为中,大小调整为适合大小即可,然后点击确定,如图所示。

7.这样就完成对公差的设置,公差添加完成,如图所示。

以上就是关于CAD如何为尺寸标注添加公差的全部内容分享,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以上方法操作设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样板虚拟体验,是公司技术部及BIM中心根据公司的要求和标准制作,展示其在本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及其质量、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技术水平及施工质量的方案,这个样板虚拟体验不仅是展示施工工艺、明确施工质量、展现施工流程、探索施工技术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在向外界展示工程品质和企业形象。

一、质量样板展示区施工方案的作用:

1:降低成本倡导绿色环保施工相比传统的“一次性”固定施工样板,虚拟样板体验替代了可移动样板或“一次性”固定施工样板,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

2: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和样板制作时间,减少原材料使用,减少因样板报废、拆除、移动而产生的废料垃圾,减少周转移动运输的空气、噪音污染,符合环保节材的世界潮流。

3:虚拟样板体验:科技元素十足,体验便捷真实,展示效果较好,仅需一台显示器即可。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样板虚拟体验如下:

01、结构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混凝土剪力墙、后浇带、梁、板、柱钢筋绑扎、数字化型钢龙骨整张模板免开孔支模、框架结构方柱方圆扣支模、轮扣支模架体系、止水螺杆方阿水封堵及根部角钢封堵等施工工艺。

02、剪力墙起步筋设置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剪力墙端部第一根竖向纵筋距离暗柱主筋间距为设计间距S,剪力墙底部第一道水平筋距离楼面50mm设置;

03、柱、梁第一道箍筋设置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框架柱钢筋绑扎前,应在柱角主筋上标注每道箍筋的位置,最下一道箍筋距离楼面50mm设置。箍筋必须水平 、间距均匀,箍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主筋应均匀排布;梁端部第一道箍筋距离支座边50mm设置,并在梁主筋上画出箍筋位置线,精确定位箍筋绑扎位置,箍筋绑扎时,严格按箍筋位置点定位箍筋;

04、楼梯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定型化楼梯钢膜支设体系、加固措施、局部支模架体系等施工工艺。

         05、框架结构方柱方圆扣支模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方圆扣主龙骨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变形小等优点,通过U型卡槽、通孔、固定销形成回字形连接加固,方圆扣的卡扣式连接取代对拉丝杆加固,实现了模板免留孔;框架柱模板根部设置角钢,避免柱根模板涨模及漏浆。

06、止水钢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地下室底板和侧墙施工工艺,底板钢筋展示,剪力墙钢筋展示,后浇带、钢板止水带等工艺。

07、地下剪力墙底板防水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地下室底板和侧墙施工工艺,地库底板砖胎膜、垫层、圆角、防水、防水保护层;地库外墙三段式止水螺杆、基层处理、螺杆孔洞修补、防水底子油、防水卷材、防水附加层及挤塑板等工艺。

08、悬挑式外脚手架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剪力墙混凝土成型、工字钢、斜拉索、U型环、安装展示、工字钢安装预埋件、立杆、横杆及防护网等工艺流程。

09、后浇带独立支模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后浇带独立支模施工工艺包含地下室及标准层顶板后吊带,混凝土施工缝凿毛,钢板止水带,后浇带独立支模体系,后浇带钢筋绑扎、混凝土成型等工艺。

10、厨卫间反坎支模加固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厨、卫间反坎支模采用U型卡箍加固,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转角及端部采取三角板加固。

11、砌体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内外墙体,门窗洞口做法,砌体砼加气块、导墙200高、砼过梁、构造柱支模、钢筋、砼、簸箕口、马牙槎、斜砖压顶。

12、电气开槽预埋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线盒定位弹线,机械开槽,开关、插座盒预埋线管安装,线槽一次填塞,线槽挂钢丝网,线槽二次填塞,强电箱预埋安装,多媒体箱预增安装,等电位子箱安装等工艺

13、电气免开槽预埋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在主体施工的水电预埋阶段,预先利用BIM技术完成对砌体的排版,根据砌体排版图,定位水电管线预埋位置,砌体施工阶段,结合现场实际二次优化调整线管走向、线盒及线管开孔位置,根据确定的线盒线管的位置,由水电专业工人在对应砌体位置钻孔,并在线盒处砌体预先钻孔,墙体砌筑时,由水电班组配合及时将线管、线盒、电箱等穿入墙体上预先留置的孔洞中并与主体预留线管连接,线管安装完成后使用砂浆对孔槽进行填实,提高整体砌体观感质量。

14、内墙抹灰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内墙抹灰施工工艺做法:墙体基层验收清理+不同材质挂钢丝网+烩饼+喷锚+基层粘接层+玻纤网格布+抹面层等工艺

15、厨卫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包含墙体筑、根部预先筑200高的C20混凝土止水台、混凝土反坎钢筋及支模展示、砌体抹灰、楼面防水、H型立管排水管道安装展示、烟道、烟道反坎,线盒、等电位端子预等工艺。卫生间分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2.5水泥砂浆找1%坡+圆角+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1:2水泥砂浆保护层;厨房分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3水泥砂浆+圆角+JS防水涂料+1:2水泥砂浆平。

16、强电井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挡鼠板、强电桥架、等电位、防火封堵、跨接线、配电箱、防火板、防火泥、吊杆保护管;

17、水管井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污水管、空调水管、消防水管、生活给水管、消防箱、地漏、挡水坎、管井防水、门槛、防火封堵、支架。

18、外墙抹灰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外墙施工工艺:外墙结构+外墙抹灰找平层+外墙保温层+第一层抗裂砂浆+外墙玻纤网+外墙第二层抗裂砂浆+外墙腻子层+外墙底漆+外墙面漆等施工工艺,遇到洞口及墙体的根部需要按照标准及工序进行退茬、留茬施工,便于后期接茬施工,保障施工质量。

19、干挂石材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干挂石材样板,混凝土成型,石材板块、预埋件安装、连墙支架、角码焊接、竖向钢龙骨、横向钢龙骨、钢龙骨防腐、干挂件固定石材、板缝填塞泡沫棒、缝隙两边粘贴美纹纸、打注耐候密封胶等工艺。

20、屋面(平屋面)样板施工工艺: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屋面平屋面施工工艺包含女儿墙压顶、泛水、铝条压槽、分隔缝、防雷接地、排气管、透气帽、烟道、无动力风帽、屋面防水保温层构造等工艺。屋面分层工序:基层结构屋面板+水泥珍珠岩找2%坡+1:2.5水泥砂浆找平+圆角+刷基层处理剂一边+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附加层+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阻燃型挤塑聚苯板+干铺土工布隔离层+C20内配φ6@200*200细石混凝土刚性保护层。

21、同条件试块笼标准化应用:

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每组试块共计3块,均应统一整齐放置在试块笼内,并在试块正侧立面用黑(红)色记号笔标注试块标号、浇筑日期、砼设计强度值、楼号、楼层号及墙柱编码;配置锁具,禁止工人随意移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南BIM):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样板BIM虚拟模型,全套水、电、土建样板下载




在Civil 3D如何创建曲面?

 在Civil 3D中,曲面的创建是进行所有设计工作之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不但要熟练掌握创建曲面的方法,还要确保曲面创建的正确性。通过本篇的学习可以达到此目的。

根据测量资料创建曲面的主要方法有:

      a 根据等高线

      b 根据图形对象(point点对象,block快对象,具有z值的文本对象等)

      c 根据点文件(常用文本文件,数据格式为多种,常用的数据格式为包含x、y、z三列数据的文本数据格式)

      d 根据点编组(civil自身的点对象集合,在civil中,点对象为COGO_POINT,即几何空间点)

 下面我们就一一介绍。 

a 根据等高线创建、图形对象创建曲面

    在[工具空间] 中的[浏览]选项卡中右键 [曲面] ,然后再点击创建曲面,如下图:

随后会弹出一个[创建曲面…] 对话框,如下图,给曲面一个名称,以便后续过程中便于识别。

点击确定按钮后,[曲面]目录下就会创建一个曲面对象,此时的这个曲面为一个空的对象,不包含任何数据信息,下面我们为其添加等高线数据。 点击展开[地形曲面],点击展开[定义],右键[等高线],点击[添加…] ,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添加等高线数据],保持默认即可,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点击确定按钮后,鼠标变为拾取框,命令行提示:选择等高线,这是你只需要框选模型空间中的等高线对象即可,然后回车或右键完成向曲面添加等高线对象。也可以先选择任意一个等高线对象,然后右键[选择类似对象]后再一起添加到曲面中。

添加等高线后生成的曲面如下图,这时注意左侧模型树中与添加等高线之前的变化。

选择创建的曲面对象,右键[对象查看器…],弹出三维浏览查看器如下图,可以任意视角查看曲面,比模型空间的三维查看要好很多。

添加图像对象与添加等高线的方法类似,可以自己试一下,在这就不进行叙述了。

b 根据点文件创建曲面

   点文件一般为文本文件,操作流程如下图,需要注意的是点文件格式要与列表中的格式保持一致,否则civil会解析错误。

 (列表中PENZ表示为:P->点编号,E->y坐标,N->x坐标,Z->高程) 

c  根据点编组创建曲面

根据点编组创建曲面,首先要创建civil的点对象,如下图所示,将CAD的point点对象转换为civil的点对象,

转换后,[点编组]中的[所有点]下就有数据了,这时右键[点编组]就可以向曲面添加点数据了。

在这里提示一下,[点编组]中的[特性…]对话框中也包括很多操作,主要是过滤筛选作用,感兴趣的可以试试看。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赠送Revit精细化二次结构排砖模型

图文来源BIMBANK

二次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细部节点繁多,传统的施工方式与现场管理条件难以实现精细化,以至施工现场对原材料切割的随意性较大,较普遍的存在着严重浪费、损耗的现象。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传统砌体深化排砖是绘图者使用 CAD 软件通过二维想象进行排布,在墙面转角、两面或多面墙相互咬砌的位置,门窗洞口过梁的位置,构造柱等位置由于二维图形的局限性很难观察出排布是否合理。然而复杂区域砌体排布若出错又往往会连带边缘其他作业墙体,一旦问题出现再来修改势必会对实际施工周期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返工情况。
利用 BIM 技术对二次结构排砖进行可视化交底,可将传统 CAD 砌体深化排布图进行检查优化,避免现场砌体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排砖完成后即时出量,规避了传统统计计算错误、节约了统计上花费的时间。
项目案例  –
1.概况
本项目旨在利用 BIM 技术于施工前将所有砌块、圈梁、构造柱、导墙、顶砖、门窗洞口及过梁的空间位置预先做好定位及统计,同时,将非标准砌块、非标准构件提前做好工厂式加工并将所需构件、材料有针对性的提前运输至相应区域,以达到节约施工材料耗损率、降低施工成本等目的。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2.基础模型建立
首先基于 CAD 及 Revit 对建筑项目模型进行搭建,确保模型准确无误。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3.模型导入
将 Revit 模型导入 Bimmake 中,首先在 Revit 中进行工程设置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依次进行楼层转化、构件转化及构件楼层归属,以本项目为例为大家展示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转化完成之后点击完成按钮,接着将图元全部导出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在导出对话框中对需要导出的构件及楼层进行勾选,随后导出。导出过程所需时间根据模型大小有长有短。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4.技术准备
本项目砌体排布过程中主要参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SG614、《砌体填充墙建筑构造》12SJ105等规范、标准:
(1)灰缝设置要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mm-4mm。
(2)搭砌长度。砌筑填充墙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3)马牙槎长度。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搓。马牙搓伸入墙体60-100mm、搓高200-300mm并应为砌体材料高度的整倍数。
(4)水平系梁设置。当砌体填充墙的墙高超过4m时,直在墙体半高处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梁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5)构造柱设置。砌体填充墙的墙段长度大于加时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宜与梁底或板底拉结,墙体中部应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填充墙构造柱布置平面示意图
(6)混凝土反坎高度。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与填充墙同厚度的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200mm。
5.砌体排布参数设置
在 Bimmake 中导入之前导出的gjc格式文件。并对需要显示的构件进行勾选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模型导入成功后点击砌体设置选项卡,对排砖参数进行设置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依据项目具体情况以及技术要求对参数进行设置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6.砌体排布
点选砌体排布按钮后点击需要进行二次结构排砖的墙体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点击完成,软件将依据设置好的技术参数对墙体进行二次结构排布设计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7.深化调整
Bimmake 在我们点选排砖的时候已经自动为我们生成了施工视图以及下料明细表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在施工视图中,我们还可以双击墙体对细节进行修改,或者是对砖体参数进行修改,十分的快捷简便。
8.砌体出量
广联达 Bimmake 以广联达算量为基础,在工程量统计方面也是做的十分精准,点击出量按钮即可对二次结构进行工程量统计,配合下料表可以更加精准的指导施工、指导下料,节省了人力物力。

基于BIMMAKE的二次结构砌体排布设计




Revit如何建模?Revit建模时提高计算机运算速率有哪些方法?

Revit目前在建筑行业被越来越多用使用,但是这一设计生产力的变革同样也对计算机硬件配置的要求大大提高,那么如何让revit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呢!!在下面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设置和操作上的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模型的最简单化

1、用简单的族取代复杂的族文件,直到真正需要时。例如在项目浏览器中,用选取所有的实例,将3维的构件改为2 维构件实例,只有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才使用复杂的族,例如3维视图中的房间,没有必要在所有的房间中都使用复杂的构件族。

2、 删除不必要的链接,或导入文档。 如果你要导入一个大的DWG文件,先在AutoCAD中简化内容。删除所有你不需要的图素。

3、防止构件被意外移动,应该用 编辑→锁定对象 锁住构件,而不是用尺寸,或对齐锁住构件。锁住的尺寸或对齐命令,并不能防止构件被移动,这样的命令是用于控制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一个移动时,另一个也会移动。如此会降低运算效能。

4、将渲染的图片导出成磁盘的文档,取代放在项目文档中的捕获渲染,在另个单独的文档中,进行渲染或漫游。

5、保存文档前,选用一个仅显示部分模型的简单视图,如此下次重开此文件时,所耗费的时间将比较短。

6、避免使用线作辅助线,参照平面速度更快,或在特定的视图中使用详图线作规划布置。

二、视图的最简单化

1、对于你不需要的构件,用对象类别或工作集,关闭其可见性。

2、在平面或立面视图中,关闭3维构件,或复杂的3维族文件的显示,用简化的2 维图形在平立面中表示。

3、减少开启的视图窗口,特别是透视图,因为透视图需要的系统资源较多。

三、操作的最有效性

1、移动大量的构件时,应该使用移动指令,而不要用鼠标拖移与置放。

2、 尽可能使用 从左向右“内含” 的框选方式,取代从右向左的 “交错” 型框选。

3、移动构件时,使用临时尺寸,或是用对齐,不要用鼠标拖移构件的方式。

4、CTRL+拖移 的方式复制构件的速度比CTRL+C,CTRL+V复制粘贴要快。




Inventor创建加强筋的流程是什么?这篇文章让你明白!

Inventor如何创建加强筋?Inventor是一款十分好用的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软件,很多小伙伴不知道Inventor如何创建加强筋,亦或是创建加强筋特征失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要怎么做。

PART1 设置加强筋

 单击“三维造型”选项卡“创建”面板上的“加强筋”按钮,弹出“加强筋”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以设定加强筋轮廓、方向及厚度等参数。

 对加强筋对话框中的相关选项说明如下:

①截面轮廓:通常使用一个开放截面轮廓来定义加强筋的形状,或选择多个相交、不相交的截面轮廓来定义网状加强筋。
②延伸截面轮廓:如果截面轮廓的末端不与零件相交,会显示“延伸截面轮廓”复选框。截面轮廓的末端将自动延伸。清除复选框以按照截面轮廓的精确长度创建加强筋或腹板。

③创建方式:

到表面或平面 :截面轮廓被投影到下一个面上,加强筋将终止与下一个面,用来创建封闭的薄壁支撑形状,即加强筋。

有限的:截面轮廓以一个指定的距离投影其深度,用于创建开放的薄壁支撑形状,即腹板。

④加强筋厚度:即指定加强筋或腹板的厚度。

⑤加强筋方向:即控制加强筋或腹板的加厚方向。

⑥方向:

垂直于草图平面 :拉伸垂直于草图平面的几何图元,厚度平行于草图平面。
平行于草图平面 :平行于草图平面拉伸几何图元,厚度垂直于草图平面。

⑦锥度:即在“锥度”文本框为加强筋或腹板输入锥角或拔模值。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加强筋方向为沿垂直于草图图元时,才可使用。

PART2 创建平行于草图平面的加强筋

使用开放的截面轮廓来创建单一支承形状,指定的厚度垂直于草图平面,并在草图的平行方向上拉伸材料。

PART3 创建垂直于草图平面的加强筋

草图平面垂直的加强筋也称为腹板,使用开放的或封闭的截面轮廓来创建支承形状。指定的厚度平行于草图平面,并在草图的垂直方向上拉伸材料。

注意事项:若创建网状加强筋或腹板,可以在草图平面上绘制对各相交或不相交的截面轮廓,然后设置相应参数创建加强筋。

PART4 创建加强筋实体

绘制如图所示的加强筋。

①新建文件。运行Inventor,单击“快速入门”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选择Standard.ipt”创建零件。

②绘制草图。点击“开始创建二维草图”按钮 ,选择草图平面“XZ Plane”,绘制草图。点击完成,退出草图环境。

③创建拉伸实体。点击“拉伸”按钮 ,打开“拉伸”对话框选择截面轮廓,在对话框中选择拉伸方向、范围,输入拉伸距离,点击“确定”完成创建。

④绘制草图。点击“开始创建二维草图”按钮 ,选择草图平面“XZ Plane”,绘制草图。点击完成,退出草图环境。

⑤创建加强筋。点击“加强筋”按钮 ,打开“加强筋”对话框,选择上一步绘制的草图为截面轮廓,选择“平行于草图平面”的方式,选择“对称”方向,输入厚度,点击“确定”完成加强筋创建。

 ⑥保存文件。点击“保存” ,将零件名设置为“加强筋.ipt”,单击完成保存。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我爱CAD




草图大师SU 室内建模零基础教程(附配色教程)

参数设置

一、首先打开草图大师,进入的画面如下,右击上面空白处调整工具栏

二、调整其单位尺寸统一化,点击【窗口】—【模型信息】中的单位设置,绘图一般用毫米单位制,当然你开机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如图位置的“模板”按钮,选择毫米单位

三、导入图片,然后将参考图片移动到原点,一定要将参考图片移动到原点,否则后面即使你将图片的尺寸调整了,但是也调整的不会很精准噢,如果有CAD 文件同样的直接导入

四、点击尺寸测量工具测量,找一处位置测量,我们会发现图片的标注尺寸是3700,但是我们测量出来的尺寸是7433,这会我们可以直接输入3700回车,我们画的尺寸和图纸尺寸就没有什么误差了

五、设置图层,在不同的图层绘制

窗建模

六、点击量角器,拉出辅助线,运用直线工具依照图纸画出精准的平面图进行建模

七、点击【推拉】工具,选中墙体推拉,输入值为3000,后面的墙体就不用输入数值了,直接双击会自动生成同样高度

八、开始制作门窗部分,在窗位置运用【卷尺】工具量出离地的高度以及窗的高度,再用【矩形】画出窗的边框,也可以独立的处理,制作完后组成一个组再放入模型中

九、用【偏移】工具将窗边框偏移50或者100,数值自定义, 然后把中间这块面推拉成墙体的厚度,再删除

十、墙体内外是一样的,直接把外部的复制进来就行了

十一、窗的边框完成,接下来我们开始制作玻璃,在窗的中间画一个矩形,它会自动捕捉到中心,再把它拆分成两段,中间用直线连接在一起,再用【偏移】工具,偏移拆分的矩形面,数值50

十二、窗的样子基本成型,再用【推拉】工具两个面前后推拉出一个玻璃厚度,完成之后把多余的线删除,把整个窗组成一个组,方便之后处理,所有的窗都是这样做,同样尺寸的可以直接复制过去

· END · 
下载见https://xycost.com/archives/17636



Revit卸载后无法安装怎么办?关于Revit卸载、重装问题

近期很多小伙伴在公众号问Revit如何卸载,以及卸载后出现再次安装安装不上的情况,这其实就和之前发的一篇AtuoCAD卸载重装的问题类似,确实比较烦人,下面来说一下问题解决:(提前说,重装不上可以直接安装更高版本即可)

基本原因就是卸载不干净,导致软件注册表未清理干净,出现的问题,这里就说一下关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就是要正确卸载,使用官方自带的卸载工具卸载:

    1.win10可以在桌面左下角点击Windows图标,如下图,找到UninstallTool,

    或者在这个路径下找到:

    2.打开后,点击需要卸载的版本确定卸载:

    卸载完之后,我们就需要清理注册表了,多清理几遍,然后重启电脑,再重新安装Revit;

1.下载解压后运行

    2.点击扫描

    3.扫描完成后点击开始清理

    该清理工具清理的都是无效注册表包括软件卸载后残留的注册表,清理完成后再扫描、清理几次直到干净然后就可以重装了!




Inventor能否与AutoCAD DWG文件交互?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文章来源:联迅创成

作者:范小洪


众所周知,在工程行业中,AutoCAD DWG文件是二维设计图纸的基础,有着非常广泛的用户群体。如果能在三维设计时充分利用AutoCAD DWG文件,想必是众多设计工程师很关心的功能。

Autodesk公司旗下的三维设计软件Inventor完美地具备与DWG文件交互以及关联更新的功能。更赞的是Inventor还有快速读入DWG、智能识别几何、重新定位、直接建模等等的优点。

Inventor的具体操作

Step1:在Inventor零件环境中,在“管理”选项卡   “插入”面板   “导入”;选择对应的DWG文件。

 

Step2:在对应的三维零件模型中,选择对应的平面或者零件的平整面放置DWG文件。例如,XY平面或者端面、中心面。(inventor支持多次读入,选择不同的平面)

 

Step3:根据inventor的智能高亮圆点提示,选择对应的DWG图的原点,即可成功导入。Inventor会如下图提示“插入 AutoCAD DWG 将创建关联的 DWG 参考底图。使用“投影 DWG 几何图元”命令可基于投影的几何图元创建关联的模型特征。”单击“确定”。

 

Step4:在指定平面的草图上,选择投影DWG几何图元。即可把DWG图层信息导入三维模型。

 

Step5:在“三维模型”中,即可对DWG图进行拉伸、旋转、扫掠等操作。

 




在Revit中特殊快捷键有哪些?关于Revit中特殊快捷键介绍

在Revit中,我们绘图时除了用到某些构件的独有的快捷键外,还有几个特殊的按键,使大家绘图时离不开。下面将它们的小功能总结下供大家参考。

一、空格键

1.Revit中空格键可转换图元的放置方向。

例:在放置构件,如下图中的门,在选择好放置的门类型之后可以在放置之前就先设置好门的开启方向,这就可以按一次空格键,门放置时的开启方向就会有左右的变化,确定好方向之后再点击鼠标左键放置就可以了。

2.在绘制的模型中并不是所有的图元都是水平竖直的,遇到倾斜物体的时候,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旋转、移动、复制”等修改命令来达到目的,但是过程较为繁琐。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个简便的方法,空格键是可以更改构件的正交轴的,也就是说,我们创建好要放置的图元后,将其放置在与参照线(参照平面、墙中线轴线等)相近位置,然后按空格键,此时图元会沿着参照线的方向倾斜,再进行放置图元就完成了。如下图时要放置的沙发。

二、shift键

在使用修改面板中的“复制、移动”等命令时,选项栏中会出现“约束”命令,想要取消时可以长按“shift键”不放。如下图。

三、Tab键

1.它可以切换要选择的目标,比如我们将CAD底图导入到revit中后拾取它的轴网,有时轴网边上会有墙线等,所以默认拾取的线可能会出错,就可以配合Tab键来拾取切换。

在绘制某些构件的轮廓时也如此,可以通过Tab键来拾取要连接的端点,防止拾取的位置不准确。




Revit为什么不能选择?用了这么久Revit突然发现选择功能都不了解

    文章来源:BIM志

    大家使用Revit建模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工具应该就是选择工具了,可以用它来点选和框选,使用非常简单,其实,Revit中这个箭头并不叫”选择”,而是”修改”,快捷键MD,点击进入修改模式。

    从Revit2014版开始,选择功能进行了增强,选择面板多了下拉菜单,提供了五个选项:选择链接、选择基线图元、选择锁定图元、按面选择图元和选择时拖动图元。

    这五个选项对应Revit状态栏右下角图标。

    选择链接

    第一个“选择链接”是否可以选择当前文件中的链接文件,勾选该项可以选择链接文件,取消勾选将不能选择链接文件,其中链接文件包含Revit模型链接,CAD图形链接以及点云文件;

    选择基线图元

    第二个选项“选择基线图元”选项控制某元是否能够选择,在平面视图属性中,有一个“基线”选项,用来控制图元的可见性,如果勾选“选择基线图元”,那么视图中基线内图元将可以选择,或则不可选择;

    选择锁定图元

    第三个选项“选择锁定图元”控制当图元被锁定时是否可以被选择。

    按面选择图元

    第四个选项“按面选择图元”用来控制是否可以通过单击一个面选择图元,勾选该项则可以通过单击面选择图元,比如,可以通过单击墙或者楼板面来选择墙或楼板,取消勾选该项,则只能通过单击图元的边线来选择图元,默认该项不勾选。

    选择时拖拽图元

    最后一个选项“选择时拖拽图元”,勾选该项,表示不需要事先选择该图元,而是在点击鼠标选中图元的情况下,不用松开鼠标而直接拖动图元,为了防止选择图元时候以外移动图元,可以取消勾选该项。

    在Revit中可以通过修改选项卡下拉菜单或者通过绘图工作区域右下角快捷按钮对这些设置进行修改,所有这些设置将被保存,对以后打开的Revit文档都将应用这些设置。

   

    

    

  培训网校课程目录

  零基础培训教程

  项目实战训练营




Revit室内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设计流程

1、首先导入二维CAD平面图,创建私有轴网,布置墙体、建筑柱、楼板;

2、填充墙调整,管、线调整,门的布置、调整;

3、根据小业主要求,定制室内木作,如衣柜、鞋柜、立面结构造型等;

4、墙面、天棚装饰细化;

5、地面装饰细节处理;

6、家具、灯具定制或布置;

7、材质统一调整、渲染、漫游、动画制作;

8、局部多方案设计选项,与小业主交互,调整、定案。

二、注意问题

1、墙体按不同墙结构厚度各设一种类型,复合墙仅由结构层+抹灰层+装饰层(不区别装饰层材质,后面统一处理)。楼板按不同装饰层设置类型分别布置,根据不同风格可能有客厅、餐厅、过道一种类型(暂不区别嵌边、多材质组合图案和排版或分缝,后面统一处理),卧室一种类型,厨房和卫生间各一种类型。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进去:一是根据业主要求,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填充墙进行适当调整;二是在管、线调整时需考虑家具布置位置,在原设计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开关和插座数量和负载功率配线,满足现代化居住的需要。特别是门侧、床侧等部位关联双控开关,洗衣机、空调机位插座等合理布置。

2、室内木作可能需要新建族来完成,如已有且与业主要求吻合就可以直接利用。主要包括各卧室和更衣室的衣柜(拆除二卧室填充隔墙做成双面衣柜的做法较多),玄关鞋柜和客厅与餐厅的隔断,还有可能需内建族的立面结构造型等。

3、地面装饰细化:利用拆分面或三维模型线或创建零部件分隔,填充不同材质。

4、对材质进行系统检查和调整。局部渲染,全景漫游、动画制作。

5、利用设计选项保存与业主的交互,确定最终方案,施工图输出,工程量及材料使用量明细表输出。

利用Revit进行室内设计,大大提高了室内装修设计的效率,减少了错漏风险,最大可能性的保证了施工的可能性。




Revit如何画桩?Revit地铁围护桩自动生成算法

    文章来源:铁路BIM联盟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快速建模插件,但由于不同专业领域构件的差别较大,针对某一专业的插件很难适用于其他专业。因此,有必要基于不同领域做有针对性的插件。本文基于Revit的二次开发,研究地铁围护桩自动生成算法,实现地铁围护桩的快速布置。

    基于Revit平台研究地铁围护桩自动生成算法,提高Revit的建模效率。分析地铁围护桩分布规律,利用C#语言,通过识别CAD底图以及软件交互界面获得桩定位线和布置参数,计算得到桩中心点坐标,实现地铁围护桩的自动生成。通过测试分析,运用本算法自动生成的地铁围护桩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建模效率。应用结果表明,基于Revit的二次开发可以弥补相关BIM软件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有助于推动BIM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开发准备

    下图为地铁围护桩布置图(局部),可以看出,桩的数量较多且沿桩定位线等间距分布,Revit建模过程中,可以通过“复制”、“移动”、“阵列”等功能来实现围护桩的建模,但效率较低。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围护桩分布规律,基于Revit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围护桩的快速建模。

    地铁围护桩布置图(局部)

    桩族的创建

    利用函数NewFamilyInstance(XYZlocation,FamilySymbolsymbol,Levellevel,StructuralTypestructuralType)创建桩族实例模型,其中,location为族实例放置点坐标,symbol为族类型,level为标高,structuralType为结构类型。由此可见,桩自动生成的关键是计算桩定位点坐标,下文将重点介绍。

    对话框窗口与Revit数据的交互

    利用窗口(Form类)及一些控件:文本框(TextBox)、组合框(ComboBox)、按钮(Button)等,按下述方法实现Revit数据与窗口的交互。

    窗口类中定义UIDocument、FamilySymbol等字段,重载窗口类的构造函数。这样,窗口对象即可读写Revit当前文档数据,外部命令接口也可获得窗口的数据。部分代码如下:

    publicpartialclassModelForm:System.Win-dows.Forms.Form

    {

    privateUIDocumentm_uidoc;

    publicFamilySymbolm_symbol;

    publicModelForm(UIDocumentuidoc)

    {

    InitializeComponent();

    m_uidoc=uidoc;//窗口对象中保存

    UIDocument

    }

    ……

    }

    在外部命令接口的Execute函数中创建窗口对象,获得窗口的数据。部分代码如下:

    UIDocumentuidoc=commandData.

    Application.ActiveUIDocument;

    ModelFormform=newModelForm(uidoc);

    form.ShowDialog();

    if(form.DialogResult==DialogResult.OK)

    {

    FamilySymbolpileSymbol=form.m_symbol;//获得窗口选择的族类型

    }

    根据地铁围护桩排布规律以及构造参数要求,设置下图所示的对话框窗口与Revit进行数据交互,获取生成桩的参数。

    生成桩程序窗口

    生成桩

    Revit可以读取CAD文件并且CAD工程图纸绘制的过程中会将不同的构件分图层表示。因此,可以通过相关算法识别以“链接CAD”的方式链接进Revit中的CAD图纸,获得定位线并对其排序;判断定位线走向,将其修正为沿顺时针方向的有向线段;将顺时针方向的桩定位线向外偏移桩直径的一半并延长,使其相交,即得到围护桩布置中心线;以围护桩布置中心线为基线,计算出每根桩中心点并生成桩。

    桩定位线排序

    模型线(对应ModelLine类)的GeometryCurve属性是Line类型对象,表示直线的信息(起点、终点等)。将选中的模型线的直线信息存于链表lineList中,对lineList中储存的元素进行排序,使其成为连续有向的“多段线”,即第i+1个元素起点与第i个元素终点重合(i=1,2…)。实现的方法为:(1)定义新链表newList,取出lineList第1个元素L1添加到newList,找到终点与L1起点重合的元素,将其添加到newList头部,循环找到L1前面的直线;(2)找到起点与L1终点重合的元素,将其添加到newList尾部,循环找到L1后面的直线;(3)最终得到的newList即为排序后的定位线。

    判定并修正桩定位线走向

    将桩定位线向外偏移得到桩中心线的前提是桩定位线是沿顺时针方向的有向线段,如下图a所示。对于有向多段线,取直线Li,其起点坐标为(x起,y起),终点坐标为(x终,y终)。例如,将Li与x轴以及直线x=xa、x=xb围成的四边形面积记为A(i可为负),则Ai=1/2(x终i–x起i)?(y终i+y起i)。将所有定位线对应的Ai叠加,记为ΣAi,i=1,2,…,4。若ΣAi>0,则定位线为顺时针,若ΣAi<0,则判定其为逆时针。以下图a为例,为在第1象限的顺时针有向4段线,L1的起点坐标为(xa,yb),终点坐标为(xb,yb),则:A1=1/2(xb–xa)?(yb+yb)=yb(xb–xa)>0,同理,A2=A4=0,A3=1/2(xa–xb)?(ya+ya)=ya(xa–xb)<0,ΣAi=yb(xb–xa)+ya(xa–xb)>0,满足判定条件;下图b显示为逆时针有向4段线,ΣAi<0,满足该判定条件。对于任意多边形n,以上算法均适用,该判定条件均能满足。

    获取桩中心线

    将桩定位线向外偏移桩直径的一半即可得到桩中心线。如下图a所示,L1、L2、Li、Ln为沿顺时针方向的桩定位线。

    将每一根直线如Li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即得到a→i

    将Li沿着a→偏移桩直径的一半得到图示的有向线段M1、M2、Mi、Mn,即为部分桩中心线

    通过方程组求两相邻直线的交点,如下图b所示的P1、P2、Pi、Pn,按顺序连接上述交点即得到完整的桩中心线P1P2PiPn

    桩中心线

    计算桩中心点坐标并生成桩

    在得到桩中心线后,对于其中每条长度为L的线段,从起点开始按间距d(交互界面输入参数:桩间距)生成桩中心点,若L/d为整数,则得到L/d个桩中心点,桩间距相等;若L/d不为整数,则得到的桩中心点的个数为(L+d)/d的整数部分,最后一个中心点平分剩余长度。通过上述方法便可获取桩中心线对应的桩中心点坐标。将上述桩中心点坐标逐个传递到桩生成函数NewFamilyInstance,即可生成所有桩。

    测试

    算法测试

    针对本文所述算法,利用VisualStudio2015开发工具以及C#语言,基于.NET平台编写程序。

    程序流程图

    程序测试

    在Revit2018环境下运行上述程序,导入工程图纸进行测试,生成地铁围护桩效果图。

    测试效果图

    通过与Revit传统建模方式对比发现,利用本程序自动生成桩建模速度较快,准确性高,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本文所述算法以及程序可以提高建模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仅针对线性排布的围护桩提出其自动生成算法,工程项目中还普遍存在有区域布置的群桩,另外对于桩基础、承台、桩钢筋、冠梁等,其自动生成算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来源: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BIM联盟成员单位)

    王博,陈亚晖.

    基于Revit的地铁围护桩自动生成算法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




BIM技巧|cad出现非法访问该怎么解决了?AutoCAD非法访问读取是什么?

问题:

在AutoCAD中执行常见任务时,包括但不限于:

关闭图形。

关闭多个图形。

从其他软件切换到AutoCAD。

编辑文本框

程序崩溃,出现类似以下内容的致命错误。然后,显示以下崩溃错误报告(CER)窗口:

AutoCAD错误中止

致命错误:D2fea7c0h中出现未处理的非法访问读取异常0xffffffff

环境:

多个显卡

原因:

AutoCAD未使用专用显卡。

图形中的块对象已损坏。

图形已损坏。

计算机名称为非英语。

解决方案:

执行以下一个或多个操作:

配置系统,以便AutoCAD使用高性能显卡。

如何配置Autodesk软件以使用高性能显卡。

在图形中尽可能使用外部参照而不是复制和粘贴块。

外部参照所有块并在不需要时卸载它们。

修复图形。请参见:如何修复损坏的AutoCAD文件。

将计算机名称更改为英语或禁用Beta版:使用UnicodeUTF-8提供全球语言支持选项。请参见:在AutoCAD中保存、输出或使用eTransmit时出现致命错误。




BIM技巧|Revit协同方式怎么选?Revit两种协同方式的优缺点

利用Revit实现协同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工作集模式和模型链接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如下:

(1)工作集式的优缺点

模型编辑便捷:项目被拆分至不同的工作集中,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建筑所有信息进行编辑。工作集式是更接近协同设计思想的工作方式,多名设计师可以在同一个模型上分别完成各自设计任务。工作集的划分可以依照项目具体情况灵活划分,尽量保证设计师能够在相同时间节点同时完成设计,协同率较高。随时上传信息至中心文件,保证信息实时共享,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减少了设计成本。

操作复杂:Revit中没有图层的概念,设置选项比CAD多,在项目过程中经常有疏漏或错选。如:在此次项目过程中常出现显示不全的问题,多是因为视图深度设置不正确,或是标高错误导致添加的建筑构件在视图范围内不显示或显示不完整。

工作集管理:参与项目的每个设计师都负责一个工作集,工作出现交叉时,释放工作集权限后,其他设计师才能借用。工作权限自己握太紧,会浪费大量时间在应付借用者的请求上,如果完全释放了工作权利,可能会造成其他设计师的错误修改或误删。等待时间长:工作集模式下文件同步时间较长,Revit模型文件都比较大,对中心文件服务器造成较大压力,本地计算机与中心文件同步等待时间较长,特别是多人同时存入时。另外,工作集模式下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常因为计算机内存不足导致软件崩溃。

(2)链接式的优缺点

工作性能稳定:性能较工作集式稳定,在模型链接和项目拆分的过程中均表现出比较稳定的性能。




revit标记族标记标高的方法教程:Revit中自动提取和标注管道底标高的解决方法

    橄榄山作为一款Revit平台应用广泛的插件,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过很多人会忽视了快图模块下“明细表工具”中的“加公式”命令。橄榄山的帮助文档也没有介绍这个命令。其实这个命令非常有用,可以实现很多Revit本身实现不了的功能。

    一、出图现状:

    出管道施工图时,很多时候要标注管道的“底标高”,而不是中心标高,例如底部对齐(即底平)的管道,需要做综合管架的多根管道。然而在Revit中用“标记族”无法自动提取并标注“管道底标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设计师和工程师?甚至为了标注管道底标高,不得不将Revit图纸导出成dwg格式,然后在AutoCAD中手动标注。

    二、问题:

    有没有办法在Revit中用“标记族”自动提取并标注“管道底标高”(或顶标高)(如图1所示)

    我曾就这个问题咨询过欧特克技术支持和国内做Revit二次开发的软件商(如鸿业、理正),目前都无法解决。

    (图1:自动标注管道底标高的示例)

    三、解决方法

    共享参数+橄榄山“加公式”命令+管道标记族(详细操作步骤见第五节)。

    (图2:自动提取和标注管道底标高的主要步骤)

    四、原因探寻:

    不借助第三方插件,Revit为什么无法自动提取和标注“管道底标高”呢?

    1、管道属性中只有“中心标高”(即参数“偏移量”、“开始偏移量”和“端点偏移量”),不像风管和桥架,有参数“底部高程”和“顶部高程”。

    (图3:管道没有参数“底部高程”和“顶部高程”,风管有)

    2、管道标记族的标签中也没有字段“底部高程”和“底部高程”可以选择(风管和桥架就有),因此无法提取和标注管道底标高(或顶标高)。如果“标签”中也能像“明细表”一样,添加“计算值”(开始偏移量减去外径的一半就是管底标高),那也能解决问题,但是Revit目前无此功能。

    (图4:管道标签中没有字段“底部高程”和“顶部高程”,风管有)

    3、虽然在明细表中可以用“计算值”,通过“反转立面”添加“管底标高”,然而无法用标记族提取。

    (图5:明细表中用“计算值”添加管底标高)

    4、有人会说,用“高程点”可以自动标注管道“底标高”和“顶标高”。但是高程点是系统族,无法修改格式,不符合制图标准,而且管道标注一般要包括:系统缩写、公称直径(或外径+壁厚)、中心标高(或底标高),用高程点标注,就得分成两个标注,而不是一个综合标注。

    (图6:用高程点标注的“底标高”和“顶标高”)

    5、当然你可以像AutoCAD中一样,用“文字”手动标注管道(底标高的数值是手工输入的),但是工作量太大,而且不符合BIM的要求,标注不能随模型变化而自动更新。一旦模型有变化,手动修改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弄错或遗漏。

    (图7:用文字标注管道)

    (图8:文字标注不会随模型修改而自动更新)

    6、橄榄山的“加公式”功能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它能通过计算公式给“共享参数”添加“计算值”,而且可以在公式中添加明细表中没有的字段(例如“偏移量”)。

    五、自动提取和标注管道底标高的详细操作步骤

    1、创建共享参数“管底标高”(如果需要标注顶标高,还可以创建“管顶标高”)。

    注意:“参数类型”必须选“文字”。

    (图9:新建共享参数)

    2、通过“项目参数”将共享参数“管底标高”添加到“管道”。添加之后,在“管道属性”中会出现共享参数“管底标高”,只不过还没有数值。

    注意:一定要选“实例”,不能选“类型”。

    (图10:给管道添加共享参数,要选“实例”)

    (图11:在“管道属性”中会出现共享参数“管底标高”);

    3、创建管道明细表,并在字段中添加共享参数“管底标高”。

    (图12:创建管道明细表)

    4、用橄榄山给共享参数“管底标高”(中心标高、管顶标高)添加计算值。

    重要说明:公式中要添加参数“偏移量”(或开始偏移量),但“偏移量”是无法添加到明细表字段中的,因此不能用“双击”的方法添加到公式中,只能手动输入,要记得加中括号[]。

    (图13:给共享参数“管底标高”添加计算值)

    (图14:给共享参数中心标高和管顶标高添加计算值)

    (图15:添加计算值后,明细表和属性中都有数值了)

    5、创建“管道标记族”,在标签的字段中添加创建好的共享参数“管底标高”及其它参数。

    (图16:创建“管道标记族”)

    6、将“管道标记族载”入项目,并标记管道。可以看出标注中管道标高同“属性”中一致,同“高程点”标注的标高也是一样的。

    (图17:标记族自动提取并标注管道底标高)

    (说明:图17中标记族的“中心标高”提取的是“偏移量”,不是共享参数“中心标高”。)

    六、更新管道底标高(顶标高)

    1、目前橄榄山的“加公式”功能还不能自动更新“计算值”,需要手动更新。

    2、当管道尺寸和标高修改了,或者创建了新的管道,记得要在管道明细表中,重新使用橄榄山的“加公式”来计算管道标高。

    3、其实操作很简单,重新计算(用时大约1分钟)之后,明细表会自动更新,管道属性会自动更新,标注也会自动更新,都不要手动调整了。

    4、示例:将管道偏移量由“2000”改成“3000”,看看“管底标高和管顶标高”是否会变?

    可以看出,偏移量修改成3000之后,“底标高和顶标高”都没有变(中心标高提取的是偏移量,因此变了)。

    (图18:偏移量修改之前)

    (图19:偏移量修改成3000之后,高程点更新了,“标注”中底标高和顶标高没变)

    (图20:用橄榄山重新计算“管底标高”和“管顶标高”)

    (图21:重新计算之后,标注和属性中“管底标高”和“管顶标高”都更新了,同高程点一样了)

    编写一个详细的教程,真的要花很多精力,如果你觉得有用,请支持或分享,以便让更多人学习,谢谢!

    如需查看原文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此功能近期还会连载欢迎关注此公众号。

    作者:李兵峰

    橄榄山资深使用者

    转自EABIM论坛

   

    

    

  

  

  




revit中如何创建地形表面?Revit导入测量数据点创建地形表面

    利用Revit导入测量数据点创建地形表面

    第一步,在Revit中新建项目后,先点击项目浏览器中的场地,后切换到默认三维视图。(必须要切换三维视图,否则无法显示看见的点)

    第二步,点击【体量和场地】选项,选中【地形表面】。

    第三步,点击【通过导入创建】的列表,选择【指定点文件】。

    第四步,点击需要导入数据的高程文本,注意要求文本格式是TXT格式,若不是TXT格式,则需重命名该文本格式;后选择文件类型是:逗号分隔文本(先选中才可以找到TXT格式的高程文本)。后点击打开。

    第五步:在导入格式的单位中,选择米。之后,测量数据成功导入Revit中,生成地形图。

    第六步:也可以将Revit中的地形图,成功到入CAD中,生成地形图。

    END

   

    

    

  

  

  




BIM技巧|tekla描图法是什么?Tekla建模教程

文章来源:安装工程技术分享平台

Tekla建模——-描图法

1、创建轴线

2、输入参考模型:

?在CAD中选取需要的作为参考模型的的图示,删除无关数据,复制到一个新建图中,移动图示到原点位置,存储到模型的目标下。

?TEKLA中文件–>输入参考模型,选取参考模型文件名,选原点。

3、根据参考模型上的零件要求使用建模命令,描图创建零件

4、输入参考模型时常见问题处理:

4.1、参考模型不显示:

?视图属性–>显示–>参考对象未打开

?参考模型未保存在模型目标下

?CAD图纸未关闭

4.2、在TEKLA中1:1输入的参考模型,比例发生变化。在CAD中格式–>单位–>图形单位,更改“插入时的缩放单位”为毫米




CADdxf格式打不开是为什么?打开DXF文件会导致AutoCAD崩溃

    问题:

    尝试在AutoCAD中打开DXF文件时,程序将关闭,有时会出现致命错误。

    原因:

        DXF损坏。

        第三方应用程序。

    解决方案:

    如果问题与文件相关,请尝试以下建议之一来解决此问题:

    从源应用程序获取DXF的新副本。

    尝试从原始DWG文件中获取或重新保存DXF的另一个副本。但是,DXF文件中块名称中包含空格的块在AutoCAD中可能会被视为损坏。由于DXF文件是文本文件,因此请在文本编辑器中打开该文件,并通过删除空格来修复块的名称。

    将DXF作为块插入:

        1.打开新的空DWG文件。

        2.将.dxf作为块插入并分解它。

        3.然后,可以根据需要将文件另存为DXF或DWG。

    如果问题与文件不相关,请尝试以下解决方案之一:

    安装最新的可用AutoCAD更新。

    禁用任何从AutoCAD加载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或附加模块。




revit如何画剖面?Revit中你所不知道的阶梯剖面方法

    文章来源:

    【第133期,文/苏猷智】

    在CAD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特殊的剖面,比如阶梯剖,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个revit阶梯剖的创建方法。

    首先在视图选项卡中选择创建面板下的剖面命令或用快捷工具栏中的剖面命令。

    随意绘制一个竖直的剖面,此剖面线是一条直线,现在我的目的是既要剖到C轴线上的窗,又要剖到B轴上的门。

    选择所绘制剖切线,在工具栏中会出现图中所示的尺寸裁剪和拆分线段。

    选择拆分线段命令(有点类似与快捷键“SL”的功能)点击需要转折的位置然后移动鼠标,就可以随意的拖拽,如下图所示。

    想转折多少次都是无所谓的啦,就像下图一样,尺寸裁剪也有类似的效果有兴趣不妨试试。那些特别高大上的东西本人觉得很多人未必用得到,所以我给大家带来的都是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不是特别高深,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revit怎么关cad视图?Revit中如何关闭已导入的CAD图纸中不需要的图层?

    文章来源:

    【第103期,文/王文黎】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同仁们在CAD图纸还没有导入Revit中时就对要导入的图纸进行了处理,删除了不需要的图层保留需要的图层,这也是个好方法。但是,像我这种懒人就懒得处理了,导入Revit中在处理,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如图1所示我要关闭图1中标记的CAD图层,首先选中导入的CAD图纸:

    图1

    此图纸如图2所,选中的图纸会高亮显,单击“修改|t3dwg”选项卡中的

    图2

    “查询”激活查询功能这时光标就可以选中CAD图纸图层了,选择你需要关闭的图层单击就会出现如图3所示对话框,单击对话框中“在视图中隐藏”即可关闭你不需要的CAD图层了。

    图3

    我的方法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工程师的在制图时图层设置比较规范时使用方便,如果图层设置不规范时,推荐使用文章开始时说的方法。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pkpm中结构用户常自定义的文件

1.pkpm配置设置,cfg中,修改默认字体字符大小。  

2.CFGPATH各模块路径修改,在CFG中。  

3.ROOMNAME,常用词库修改   

4.PKPM-DRIVER,当软件安装出错时,在设备管理器中删去那个有问题的其它设备项,光盘中找到此文件点安PKPM锁驱动程序,重插锁即可。  

5.F.DZ在JC中,可改为当地的常见地质文件。   

6.CFG.ALI系统命令,支持各模块,在CFG中,也可放在工作目录,自定义系统快揵命令。  

7.MODIFYW.ALI图形编缉或打印命令文件,可修改定义,在CFG中。  

8.TEXT用户词库,可修改,放在CFG中  

9.PM3W用户荷载库,放在PM中  

10.BTL标题栏,放在CFG中

11.HQL会签栏,放在CFG中   

12.WORK.ALI放在工作目录或PM中,PMCAD建模快揵命令。可修改

13.WORK.CFG窗口大小设定,在PM中,长60宽30米,实际工程很大时可修改。  

14.REGPKPM,CFG路径注册器,一机多版时切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