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立面符号不见了怎么做?Revit中立面视图被删除如何解决
使用Revit绘制建筑模型时,四个立面符号被删除将会导致立面视图不可见,这时如何设置才可以恢复视图呢,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1、点击”菜单栏“中的视图。
2、点击”视图—立面“,放置基点。
3、点击空白处,即可确认完成!
使用Revit绘制建筑模型时,四个立面符号被删除将会导致立面视图不可见,这时如何设置才可以恢复视图呢,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1、点击”菜单栏“中的视图。
2、点击”视图—立面“,放置基点。
3、点击空白处,即可确认完成!
链接cad文件的地址没法用Lookup来查找,所以常规方法读取不了这个地址。
这个时候需要用如下方法来读取这个地址:
Reference reference = uiDoc.Selection.PickObject(ObjectType.Element, "选择链接cad文件");
Element elem = uiDoc.Document.GetElement(reference);
CADLinkType type = uiDoc.Document.GetElement(elem.GetTypeId()) as CADLinkType;
string filePath = ModelPathUtils.ConvertModelPathToUserVisiblePath(type.GetExternalFileReference().GetAbsolutePath());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拆分及后期的深化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而各种装配式结构设计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然而好多 BIMer 对 PC 结构设计软件可能比较陌生,而对于 Revit 更熟悉一些。再者为了避免重复建模,实现「一模多用」更是我等「懒人」之所向,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 Revit 导盈建科(YJK)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步骤
1、首先打开 「Revit to YJK」 软件;
2、打开界面后建模(今天我就用我建好的一个模型为例)如下;
3、然后,点选 YJK 结构模型选项卡里的模型信息里的项目信息;
4、接着,匹配截面信息(在匹配信息里截面类型和材料类别选我们实际要用的类别,截面宽度和长度参数对应的是 Revit 尺寸参数的参数名称而不是参数值);
注:匹配成功的都显示为绿色。
5、之后,生成结构模型,把你要导入的楼层勾选上,一键插入自然层,确认(这里我们的 Revit 模型在哪个文件夹我们生成的 YJK 格式的文件也在哪个文件夹);
6、打开 YJK 软件,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我们的文件名字;
7、在 YJK 软件软件界面点选导入其他软件生成的 YJK 格式文件;
8、最后,就是我们要的 YJK 模型了,你就可以下一步的指定预制构件、结构计算、拆分以及出施工图了。
后记
1、在分层规则里,按构件参照标高转换转换率可以达到 95%,按楼层标高转 Revit 模型里最高标高以上的构件消失以及斜向构件消失;
2、没有参数的族是没办法转换的;
3、如果族参数化了,但参数化后的形状与实际形状不一样,导进 YJK 里构件是按参数化的形状一致。
来源:FreeBIM
作者:肖思华
窗的绘制,首先选择基于墙的公制常规模型将族类别设置为“窗”,窗一般分平面窗和凸窗。绘制凸窗时有以下要点:根据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确定窗的尺寸;使用拉伸和放样进行创建;注意选择子类别并添加材质。窗的放置有以下要点:定位时,根据平面图确定位置,根据立面图确定高度;放置完后进行调整时,根据柱的位置调整水平位置,根据梁和墙饰条的位置调整高度。
打开CAD图,测量凸窗的总高度和宽度分别为2500和900。打开Revit新建一个族,选择基于墙的公制常规模型,修改族类别为窗。接着打开立面图的放置边,使用拾取线绘制洞口,再使用快捷键“TR”进行修剪,打开三维图查看。
首先进行平面窗框的绘制,回到放置边,打开“创建”选项的“拉伸”,使用矩形,接着将它偏移50,使用空格键。接着打开CAD图,利用快捷键测量窗框距离边框的长度为300、400和500。接着使用拾取线绘制出这三个距离的框线位置,再偏移50绘制,使用快捷键“SL”将需要打断的部分进行打断,再使用“TR”进行修改。将拉伸终点和起点设置为50和-50,材质关联族参数设置为窗框,子类别修改为框架,平面窗框即绘制完成。对照CAD图可发现窗框方向画反了,选择窗框使用快捷键“RO”旋转180°,便无误了。
接着进行凸窗窗框的绘制,同样线测量外侧与外墙的距离,再使用放样进行绘制。先绘制放样路径,从最外围开始向内绘制。绘制好其中一个窗框后,调整其位置,再进行复制,这样两侧窗框就绘制好了,再对窗框进行连接,确保图中没有接口,窗框即绘制好了。玻璃的绘制同平面窗。
MSI是一种常见的Windows软件安装程序的文件格式,它最基本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对安装程序的一个描述,包含了安装信息数据库,内容涉及安装界面、使用的文件、快捷方式、注册表、反安装信息等等。
软件在安装后常常会推出一些修正或升级补丁,在我们重新安装程序的时候,就需要自己重新把这些补丁文件复制到程序的安装目录里面才能使用。其实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把补丁文件都替换到安装程序里面,让安装、修补一气呵成,免去手动升级的麻烦。
对于安装时所使用到的文件,MSI通常有3种方式来进行处理:
1、文件不经过打包就直接随MSI安装程序文件发布。
2、文件打包压缩成CAB文件后随MSI安装程序文件发布。
3、文件打包压缩成CAB文件后再注入到MSI安装程序文件中发布。
很少有程序会以第一种方式来发布,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使用的比较多。修改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的MSI安装程序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因为第三种方式的CAB文件是包含在MSI文件内的,所以在向CAB文件中替换文件前后分别多出了从MSI文件提取CAB和向MSI文件中注入CAB的过程。
下面我们就举例来说明如何修改以第三种方式发布的MSI安装程序。
我们要修改的是ESET NOD32
Antivirus 3.0,这个新版本的防病毒软件发布已经半个多月了,官方还没有发布简体中文版,而网上已经有了网友汉化的中文语言文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语言文件替换到原版安装程序中,让程序安装以后就是中文版,不需要我们再去进行汉化。
在进行修改之前,我们先要准备好微软提供的修改所需要的开发工具软件:orca、msidb和cabarc,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完成后面的任何操作。
首先运行orca,用它打开我们所要修改的MSI安装文件“eav_nt32_enu.msi”,选择Tools菜单中的Options命令,切换到Database页,将“Generate a unique Package Code
each time a database is saved.”和“Copy embedded streams
during ‘Save As’.”钩选并关闭Options对话框。在左侧窗格中选中Media,查看右侧窗格中cabinet栏中的值,这些就是MSI文件中所包含的所有CAB文件的文件名列表,从中很轻易的就可以分辨出lang.cab(注意,文件名是不包含我们在列表中看到的“#”的)就是我们需要的包含语言文件的CAB压缩包。确定了文件名后,选择File菜单中的Save As命令,将当前打开的MSI文件另存为chs.msi。
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命令,在运行窗口中输入“cmd”并选择确定,打开一个命令提示符窗口,在其中一次执行下面的操作:
msidb –x lang.cab –d
chs.msi ——从chs.msi中提lang.cab
md files ——建立一个空白文件夹
expand lang.cab –F:*
files ——将lang.cab解压到files文件夹
删除掉lang.cab,然后将网上下载的中文语言文件全部覆盖到files文件夹中,然后继续在命令提示符中执行:
cabarc –m LZX:21 –r N
lang.cab “files\*” ——将files目录中的所有文件重新压缩为lang.cab
msidb –k lang.cab –d
chs.msi ——清除掉chs.msi文件中的lang.cab
msidb –a lang.cab –d
chs.msi ——将新生成的lang.cab重新打包进chs.msi
至此,就完成了所有的修改操作,我们可以执行新的MSI安装程序来将软件安装到系统中了。
如果是上面提到过的第二种方式发布的MSI安装程序,就可以省掉所有的msidb操作,直接重新打包CAB文件就行了。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在一个FAT32格式的分区上面进行,如果是在NTFS格式的分区上面,新生成的MSI文件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导致无法正常安装。
我们使用幕墙图元工具(幕墙、幕墙网格、竖梃、幕墙系统)来创建建筑正面所需外观。
幕墙系统是一种构件,由嵌板、幕墙网格和竖梃组成。它通常不含有矩形形状。
通过选择图元面,可以创建幕墙系统。在创建幕墙系统之后,可以使用与幕墙相同的方法添加幕墙网格和竖梃。
不能将墙或屋顶创建为幕墙系统。但是,可以创建使用玻璃斜窗的屋顶。
将幕墙网格添加到幕墙系统
在不使用自动网格创建的情况下创建幕墙系统,可以稍后添加幕墙网格。幕墙格线会协助放置竖梃。
1.单击“结构”选项卡?“构建”面板?(幕墙网格)。
2.打开三维视图。
3.将光标放置在系统边缘时,将显示一个临时网格线;单击可放置网格线。
当在幕墙系统上放置幕墙网格线时,光标会捕捉边界线与其他任何线或参照平面的交点。
Revit会用单独的幕墙嵌板自动填充每个网格剖面(设计单元)。
调整幕墙系统中的幕墙网格
在创建使用“自动网格创建”的幕墙系统后,即可根据需要调整幕墙网格。
首次创建时,幕墙系统根据类型属性使用自动网格布局。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类型属性或移动各个网格线,来更改网格布局。
使用类型属性更改网格布局的步骤
1.在视图中,选择网格系统。
2.在“属性”选项板上,单击“编辑类型”。
3.调整“布局”、“间距”和其他参数的值,以实现所需的布局。
调整幕墙系统中各个网格线的步骤
1.在视图中,选择幕墙系统中的单个网格线。
2.解锁网格线。
或者,在“属性”选项板上,将“类型关联”参数更改为“不相关”。
3.将网格线移动到所需位置。
我们无法将重新定位的网格线固定到位。如果执行此操作,则“类型关联”参数恢复为“相关”,并且网格线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4.针对要移动的每个网格线重复此过程。
为幕墙系统添加竖梃
在创建幕墙系统后,沿轴线放置竖梃。
1.单击“建筑”选项卡?“构建”面板?(竖梃)。
2.高亮显示要向其添加竖梃的网格线,然后单击以选择它。
按住Shift键可将竖梃仅放置在选定的线段上。或按住Ctrl键,可将竖梃放置在所有打开的网格线段上。
竖梃将基于网格线调整大小,并在与其他竖梃的交点处拆分。
另外,我们也可以修改竖梃的属性。
Revit
培训网校课程目录
零基础培训教程
在不同的项目中我们可能用到一样的族,那么如何把一个项目里的族导入到另一个项目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选择文件-另存为-库-族
2.选择导出所有族
3.或者选择下拉表然后导出单个的族
4.也可以在族的下拉列表里单击右键单独保存一个所需要的族文件
培训网校课程目录
零基础培训教程
项目实战训练营
文章来源:BIMWELL 夏筱年
稍微接触过revit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们做项目第一件事就是标高和轴网,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开始根据项目的情况进行标高的建立了。
也许在平时这是一件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事情,但是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我们在<项目浏览器>找不到原来的立面,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搭建的样板,也就是从无到有都是自己要做的。
开始创建立面。
1、打开任意一个平面视图。利用<视图>界面中的<剖面>功能进行绘制。
2、选择立面中的立面功能进行绘制,但是大家可能发现和平时我们熟悉的东南西北不一样。
3、首先载入两个标记族。(这两个族可以在我们的QQ群领取,以后我们会开制作族的专栏)
4、选中立面,在<属性>中进行类型编辑。
5、依次对下列参数进行编辑,以及进行重新命名为<建筑立面>
以下为修改后的数据。
最后我们呈现出来的立面就是这样的。
6、勾选四个角,设置东南西北,并进行重命名。
7、利用之前学的父子组合进行分类。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1、一个方向剪力墙长而多,另一方向剪力墙少而短的结构是否合理?
解释:
(1)在长方形平面的酒店、公寓等项目由于建筑要求经常会出现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一个方向受力性能解决纯剪力墙,另一个方向呈框剪受力状态,抗震性能不好,宜在墙短而少的方向尽可能布置多剪力墙,宜尽量避免类似结构的出现。
(2)当不可避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墙少而短方向的抗震性能,如提高该方向剪力墙及框架梁的抗震等级。
2、剪力墙住宅结构剪重比规律?
解释:层数超过20层的剪力墙住宅结构计算剪重比有如下规律:
(1)6度区计算剪重比通常小于规范要求,但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90%,否则应加强结构抗侧刚度;
(2)7度区计算剪重比宜接近规范要求;
(3)8度区计算剪重比一般为规范要求的1.5~2倍。
3、高层结构自振周期一定要“平动、平动、扭转”吗?
解释:高规仅要求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周期与第一平动为主的振型周期比值小于0.9,并为要求两个方向的第一自振周期与扭转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均小于0.9。工程设计是中是允许出现“平动、扭转、平动”的振型,但应注意两个主轴方向的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不大于0.8。否则说明两个主轴方向抗侧刚度相差过大,应调整和优化结构布置。
4、高层结构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怎么办?
(1) 当结构抗侧刚度较为合适时,应提高结构抗扭刚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离刚心最远的地方布置剪力墙或加长剪力墙。
(2) 当结构抗侧刚度过大且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削弱中间部位剪力墙或核心筒以降低平动刚度。
(3) 需要注意的时,应谨慎采用将核心筒弱化成离散单独墙肢的办法,因为核心筒具有高效的抗震能力。
(来源:微信公众号“PKPM构力科技”,善意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段时间,Autodesk公司公布了3ds Max 2022.1更新的功能,虽然在正式版还没出来之前,这些功能的列表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我们依旧能管中窥豹大体对3ds Max 2022有个期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以前的版本中,使用Smart Extrude对具有许多面和顶点的模型执行“切入”时会出现减速。更新后,合并或切割几何体时,网格划分操作会比现在要快得多。交叉点操作的重新拼接也得到了改进。
现在它在应用于对象(或选择)时会清除所有法线和平滑组数据。
执行网格变形操作和使用显式法线的修改器的性能提升了2到4倍。这些包括蒙皮、路径变形、弯曲、FFD(所有类型)、镜像、噪波、倾斜、锥度、扭曲、影响区域、Linked Xform、熔化、Skinwrap Patch、Spherify 和 Surf Wrap。
更新后的对称修改器能够调整沿切割平面合并顶点的焊接阈值,默认阈值高于或低于0.01单位。以后小伙伴们在制作的时候就能够在具有间隙几何形状的模型中沿镜像轴填充间隙了,既方便又快捷。
可编辑多边形和编辑多边形修改器获得两个新的可选剔除选择过滤器背面和忽略遮挡,允许用户选择视图中可见的组件(顶点、边、多边形)。因此,可以更轻松地仅选择可见组件并防止您无意中选择被遮挡的组件。这些选项取代了传统的忽略背面切换。启用这些选项后,目标焊接和桥接多边形功能也能更好地执行。
可使用“常规首选项”选项卡中的按钮将 3ds Max 恢复为出厂设置。添加此功能是为了纠正意外的 UI 行为或性能问题。这次更新中的另一个新功能是允许 3ds Max 检测初始化是否已以阻止其启动的方式损坏。在这种情况下,现在会出现一个启动失败检测窗口。
使用 FBX 导入模型支持来自更广泛来源的顶点颜色。
Legacy Noise Maps已经通过更好的多线程进行了改进。
改进的视口网格计算意味着在将网格数据格式转换为GPU数据格式时,用户可以看到更快的视口和渲染计算。
那么到这里所有的功能就都介绍完毕了,不知道小伙伴们对3ds Max 2022正式版抱有多大的期待呢?
Revit中融合形状步骤是什么?在概念设计中,可将形状降低到其底层的可编辑曲线中。
编辑曲线后,可以重新创建形状。
选择该形状。
(融合)。
形状将放弃所有表面并隐藏到轮廓曲线和路径之后。
根据需要编辑曲线和路径。
有时候,我们在给材质添加贴图时,所想要的效果是图案平铺于构件上(如图一),但往往会出现多个图案重复平铺的情况(如图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贴图尺寸与构建尺寸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修改贴图尺寸使其与构件相同使其等比例贴合于构件表面上。
1.选择材质→外观→图像。
2.在弹出的窗口中,修改位置下的X,Y的偏移数值,尺寸为构件长宽尺寸的一半。修改比例下的样例尺寸的高度和宽度,数值同构件尺寸相同。
最终效果
在我们进行Revit建模后需保存项目文件,当再次打开项目时,我们之前绘制的模型不在当前视图中,需要我们双击鼠标中键,让模型缩放到视图中,每次打开都这样操作有点多余,有没有什么办法连这一步操作都省去,只在Revit中进行设置以后每次打开模型自动显示缩放在视图中呢,当然可以,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
打开一个项目,在管理选项卡中点击项目管理面板,找到“启动视图”点开之后可以选择项目启用的默认视图,例如当选择“三维”时,如图所示。
设置完成之后,将项目保存并关闭,当再次打开项目时,Revit会默认启用该项目的三维视图,模型也会缩放到主视图。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用Revit软件做完东西后,看到文件夹中的临时文件,强迫症的内心总是崩溃的。而Revit又不能设置临时文件的数量为0,这就意味着只要你保存了文件,就总有一个临时文件的产生。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
原理:
为了让临时文件死个明白,这里要说一下方法背后的原理。
1.我们删文件的依据是临时文件在名称上的差异,临时文件名称的组成总是“文件名.序号.后缀”,而普通文件是没有序号的。
2.删除文件的方式,就是很传统的dos命令——Del,这个命令的用法就是“del文件名”。
3.要按文件名称的规律来删文件,我们可以用到通配符“*”。当不知道真正字符或者懒得输入完整名字时,我们常常使用通配符“*”代替一个或多个真正的字符。临时文件用通配符来表示,那就是“*.*.rvt”(所有的项目临时文件)或者“*.*.rfa”(所有的族临时文件),当然,“*.*.*”这样的表示方法更狠,就不用区分项目和族了。
方法:
1.新建一个txt文本。
2.打开txt文件,在文件中复制以下文字:
del*.*.rvt
del*.*.rfa
3.保存文本,然后修改文本的后缀txt为bat,出现提示后单击确定。
4.将文件复制到那个装有很多临时文件的文件夹中。
5.双击bat文件运行。
6.看看临时文件是不是没了。然后不要打开垃圾箱了,直接删了。
如果有人要问,如果临时文件在很多文件夹的子目录中应该怎么办。难道要每个文件夹中都复制一个bat么?不是的。
我们只要稍微修改一下文本的命令如下:
del*.*.rvt/s
del*.*.rfa/s
加了“/s”后,意思就是删去本文件夹及子目录中符合规则的文件。
以后只要你强迫症病发时,双击以下这个bat文件就好了。
当然,dos命令还是能处理很多问题的,自己去发散吧,比如不直接删文件,而是把文件移动到某一个文件夹中,你自己再检查一遍再删掉等等,这好像又适合另一种强迫症。
文字来源:室内BIM(SN_BIM)
来源丨益埃毕杯2016年全国大学生Revit作品大赛技术支持组
首先创建一个公制常规模型:
在前立面中:先创建一个拉伸形状,尺寸见下图:
单击完成拉伸命令;
在参照平面中:选中拉伸实体,更改拉伸起点和终点,尺寸见下图:
在视图中绘制两个参照平面,见下图:
创建一个拉伸形状,尺寸见下图:圆弧半径为14500;
并将拉伸终点改为5000:
继续创建一个拉伸形状,尺寸见下图,圆弧半径为15000,完成后单击完成拉伸:
并将拉伸起点改为-2000,拉伸终点改为5000:
进入左立面或右立面:创建一个拉伸,尺寸见下图,圆弧半径为250,圆心距底部800;完成后单击完成拉伸:
并将拉伸起点改为-5000,拉伸终点改为5000:
进入到三维视图:将三个拉伸分别调为空心,并用命令分别剪切第一个拉伸实体;如下图:
完成后如下图:
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上颜色:
1、首先需要理解Revit中导入DWG文件时图层方面有哪些设置方式。在Revit中导入DWG文件时,可以选择3种方式设置导入的图层:全部、可见和指定,如图所示。
2、如果选择的是“全部”的图层设置方式,Revit会将DWG文件中的所有可用图层全部导入到项目之中,而在原DWG文件中,无论某图层是被设置了“关闭”还是设置成了“冻结”,在Revit中都会在视图可见性中将此图层前的勾选去掉(即在Revit中被隐藏)。例如,DWG文件全部显示,如图所示。
3、在CAD中将蓝色线条所在的“黄色”关闭或冻结,“图层/标高”选择“全部”的情况下,在导入CAD中之后其可见性如下:图层3被隐藏了,那么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在Revit中将其勾选来显示的。
4、如果“图层/标高”选择的是“可见”的图层设置方式,Revit会只将DWG文件中的可见图层导入到项目之中,而在原DWG文件中,无论某图层是被设置了“关闭”还是设置成了“冻结”,此图层都不会被导入到Revit中。还是上边的例子,如果“图层/标高”是选择“可见”的方式导入,可以看到,图层3根本不在可见性的列表之中。这时,如果还想看到黄色图层,只能删 除导入的DWG文件后再行导入了。
5、至于第三种“指定”,在导入时就可以自己来定义哪些图层需要导入。意义:在将图纸导入至Revit中进行建模的过程中,为避免增加计算机的负担,需要选择将有用的图层导入,那么在导入之前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图层/标高”中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导入,各有优劣。选择“全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可见性来控制图层的可见与否,但有可能会导致软件运行卡顿;如果选择“可见”或者“指定”的情况下,减少占用软件运行内存,但如果遇到需要的图层未完全导入,则需要重新导入图纸来进行更新,合理选择。
文章来源:广筑BIM咨询
revit公式的应用
Revit中的公式为参数化建模提供了很大方便。那么关于revit中的公式,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公式的用法多样,简单的如直接利用公式调整图元的尺寸、位置等信息;较复杂的有利用公式创建参数,使其值随其他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公式可通过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以及sqrt(平方根)、sin(正弦)、abs(绝对值)、round(舍入)等函数来实现,revit甚至支持条件语句if的使用。本文主要通过一个空心门板的创建来介绍一下怎样利用公式来创建参数。
如图所示的门(门框可通过简单的放样实现,这里不做介绍),其门板为空心结构,其中肋板为5mm等厚的钢板,间距约为40mm且等分,肋板数量随门宽度的变化而变化。
1.以“公制门”为族样板新建一个族文件,删除原有的门框贴面。在“内部”视图利用参照平面绘制出门板的轮廓(距洞边35mm),注意将工作平面设置为“内部”。
2.通过一个实心拉伸和一个空心拉伸创建门板外部框架。
3.在revit中,使用对齐工具对齐的对象,在创建线性阵列时会沿对角线展开,这是软件自身的缺陷。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里通过创建嵌套族并关联族参数的方式来创建肋板。
以“公制常规模型”为族样板创建一个新的族文件,在“参照标高”视图创建拉伸,然后在“前”视图绘制参照平面并添加类型参数“肋板高度”,对拉伸实体进行锁定。
4.将肋板载入到门族中。在“参照标高”视图放置肋板并调整好位置,在“内部”视图调整底部高度。
5.选中肋板,关联族参数,添加“肋板高度”参数。在“族类型”中编辑公式:高度–35-24(默认单位为毫米)。
说明:
35:门板上边缘至墙洞口边缘的距离;
24:为门板外部框架厚度x2。
6.添加尺寸标注并创建“肋板间距”参数,其值暂设为40mm
7.阵列复制出其他肋板,项目数任取。
选中第二个肋板,点击“激活尺寸标注”,将其尺寸添加“肋板间距”参数。
8.创建“肋板数量”参数
选中任一个肋板,会出现阵列项目数临时标注,点击临时标注并创建“肋板数量”参数。
9.打开“族类型”,找到“肋板间距”参数,编辑公式
由于肋板间距约为40mm,且肋板数量为整数,为使肋板间距等分,先将肋板间距设为40mm,利用round()函数对肋板数量就近舍入后再精确计算肋板间距,公式:(宽度-70-24-35)/round((宽度-70-24-35)/40)。
说明:
35:门板边缘至墙洞口边缘的距离;
40:初设肋板间距;
70:门板边缘至墙洞口边缘的距离x2;
24:门板外部框架厚度x2;
5:肋板厚度。
10.编辑“肋板数量”参数
公式:(宽度-70mm-24mm-肋板间距+5mm)/肋板间距
改变宽度和高度,测试肋板随其变化,参数设置无误。再添加上表面饰条及门锁,并添加材质参数就完成了,在这里不再赘述。
文章来源:牛侃BIM
你好!这里是牛侃BIM。
在所谓的“运维阶段”,我们的BIM模型需要在设备族中添加大量的属性参数,类似于生产厂家,设备检修信息等,对应不同种类的设备,其相关的属性也有所差别,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如何给不同的族批量添加和其相对应的参数(非共享参数)。
思路介绍
?软件:Revit&Dynamo、Orchid节点包
在EXCEL表格中存储好族的相关属性,使用Dynamo读取Excel中的族名称以及族参数,之后自动在后台打开相关族,添加参数后自动保存,并载入到项目文件中。
操作步骤
?1.将我们未添加参数之前的族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并使用Dynamo获取到这些族文件如下图:
?2.在后台打开这些族文件。
?3.使用Dynamo读取存储了族参数属性的excel文件,如下:
?4.对族文件列表及参数属性列表做数据处理,使其列表级别对应(注意观察下图中红框内节点的列表层级结构)。
?5.使用Parameter.AddParameter节点给这些族添加参数,如下(第一个输入端为族文件,第二个输入端为每个族对应的族参数第三个输入端为参数类型,我们这里选择的是文字参数,第四个参数为参数组):
?6.运行完毕之后结果如下:
文章完……
注:图片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严禁用于商业用途。
BIM综合应用实例别墅模型的创建图文教程185页PPT。
【资源类型】:视频教程
【文件大小】:1G
,拉你进海南省BIM中心专业微信群)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获取本站全部免费资料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南省BIM中心):如何从外网稳定下载大文件,个人心得体会(BIMer可忽略)
在使用Revit创建给排水模型的时候,由于Revit自带的机械样板提供的管道系统有限,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许多其他的管道系统,本文将针对管道系统的创建以及为各种管道系统进行区分进行讲解。
1、首先我们新建一个项目,并选择样板“机械样板”,然后点击“项目浏览器-族-管道系统”。由图片可知,样板自带的系统仅有图中的几种,而在实际项目中还有其它的系统。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分高区给水系统、低区给水系统,在建模开始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对管道系统进行设置。
2、在管道系统进行创建之前,我们首先应当区分管道的大致类型,例如建立低区给水系统应首先明确其为给水系统的分支且水温应为冷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循环供水进行创建。创建步骤为“选择循环供水-右键点击-复制-重命名”。通过复制的方法就可以简易的创建出一个新的管道系统。
3、管道系统创建完成之后,为了在建模以及展示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区分出不同系统,可以对管道系统进行设置。
1)双击项目浏览器中的“低区给水系统”,进入类型属性编辑界面
2)进入类型属性编辑界面后点击“图形替换”后的编辑选项,对线的宽度、颜色、填充图案进行替换。
例如对宽度设置为6,颜色为绿色,填充图案为实线
4、然后进行管道的绘制,即可看到不同管道系统显示效果不同,同时也可对管道系统进行标记。(在绘制管道时必须在属性处将对应的系统类型进行修改)
5、通过这种方式创建管道系统后,不仅管道的颜色会进行修改,在管道上的管件以及机械设备都会进行相应颜色的显示。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在建模过程中往往会绘制一些预留孔洞,这类孔洞有时是不规则的图形,在一般的平面墙体上可以直接使用修改选项卡中“编辑轮廓”命令完成。如果是曲面墙体的话如何绘制不规则的孔洞呢?下面就一起学习一下。
01.在新建项目中绘制一道半圆的曲面墙体,绘制完成后选择该面墙体,看到编辑轮廓是不可选的,但是墙洞口命令可以使用,而使用这个命令就可以绘制出规则的四边形孔洞了,如图所示。
02.下面来学习一下非矩形孔洞如何绘制,借助内建模型中的常规模型拉伸一个空心模型,如图所示。
03.绘制一个参照平面后拾取工作平面,在工作平面上绘制符合要求的孔洞形状,然后手动拉伸或者设置拉伸的起点和终点,使拉伸的空心模型与墙体相交,如图所示。
04.拉伸完成后一定要用剪切命令使空心模型剪切一下墙体。
05.空心模型剪切后点击完成模型,最终效果如图所示。
意义:在建模过程中,常规构件不能完成的项目可以搭配族构件,尤其是搭配内建族使用,更加简便,更加符合实际,例如在楼板上创建水沟。
-END-
免费Revit教学视频。
估计有的用户还不了解Revit中如何自定义钢筋的颜色的详细步骤,下文就分享Revit中自定义钢筋的颜色的详细步骤的操作教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哦。
1、绘制梁、柱墙模型,对它进行钢筋布置。完成之后修改钢筋的可见性为三维可见,
2、修改后,显示效果如图所示。
3、选择需要修改颜色的钢筋,右键弹出选项卡,选择“替换试图中的图形”再选“按图元”,
4、在“视图转悠图形”对话框,修改“表面填充图案”下方的选项“颜色”和“填充图案”,
5、修改完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钢筋的颜色已经变为我们要修改的颜色了。
6、使用同样方法去修改所需要的钢筋颜色,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区分效果,如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定义颜色的方法在“真实”和“光线追踪”的时候并不适用,并且这种通过手动添加颜色的方法,只适用于小型构件,大规模的建模并不合适。
Step 1:看下图纸,压力排水管,管材热镀锌钢管,小于100丝扣连接,大于100沟槽连接;
Step 2:新建压力排水管道类型;
Step 3:新建热镀锌钢管管段;
Step 4:载入丝扣及沟槽管件族
Step 5:添加管件、指定尺寸范围
Step 6:到平面测试设置结果
这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快速创建管段、管径和管件的方法,不搞华丽的辞藻,不搞天花乱坠的虚货,筑木BIM带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直接的方式,直击BIM应用点,快速上手BIM,快速成为大拿。大家学会了吗,咱们下次见。
3ds max如何删除模型上的废点? 在做模型时,误操作或者反复布尔运算经常会出现一些废点如:
如果只是几个费点而已,一个一个删除也不算费事,但是这些费点往往出现不易让人察觉,或者大量的出现这就是很头疼的事了。
解决方法:
工具栏中的石墨工具,在选择模块中有许多选择方式,其中有按数字选择(by Numeric),有等于,大于,小于三种方式,Edjes的意思就是点上的线段数量,输入对应的线段数字点箭头选择,Remove,完美。
在Revit中如何利用放样绘制楼顶装饰?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1.打开一个建筑样板,放置模型后创建内建模型,选择常规模型。
然后点击放样,在楼顶平台绘制屋顶路径,绘制好路径后在立面图中拾取路径。
在REVIT中绘制内建模型我们还有【BIM软件小技巧:Revit放样的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第二步:拾取或者绘制路径
第三步:选取工作平面或者三维模式(个人推荐利用查看器)
第四步:查看器里面绘制轮廓
第五步:完成放样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成轴网
1.在土建效率工具中选择“轴网转化”功能;
2.在弹出的窗口中在“轴线图层”中点击“拾取图层”按钮,在绘图区域拾取图纸当中轴网的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轴网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生成轴网的图层。
3.在“轴圈号图层”中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选择轴圈号。
注:当图纸没有轴圈号图层时,不需要在绘图区域内选择。程序会自动生成轴网编号。
4.点击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其轴线类型。
在图纸中轴线和轴号不属于同一连续段内时,会影响到轴号识别,因此需设置轴号和轴网之间的误差距离“轴号偏移最大距离”。
5生成完成之后弹出结果窗口,双击查看实例在模型中的位置。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成桩
1.在土建选项卡中选择“图纸生桩”功能;
2.在弹出的窗口“图纸生桩”中点击“拾取图层”按钮,在绘图区域拾取图纸当中桩的轮廓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左侧的“边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生成桩的图层。
3.当图纸中的标注存在引线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选择引线,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右侧的“引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边线图层。
注:当图纸没有引线图层时,不需要在绘图区域内选择。程序会自动搜索轮廓图层周边的文字。
4.点击“图纸生桩”中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其桩创建所需的几何参数和命名规则。
4.1在命名规则设置中,可以通过标签组合的方式创建出自己所需要的命名方式。
注:1.标签的选择顺序会影响到名称当中的组合顺序;
2.选择“构件材质”标签时,在材质文本框中请手动输入,否则将使用默认材质-混凝土;
3.连接符目前不支持在每个分隔中进行自定义。
4.2标高设置。设置桩生成所需的标高、桩长和对应的偏移值。
5.在图层选择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创建操作。点击“框选创建”,在绘图区域用矩形框框选生成的桩区域进行部分生成,或者点击“自动创建”,会生成所有的桩。
6.生成完成之后,会弹出生成列表。选择列表当中的某项并双击可快速聚焦至图元位置。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成柱
1.在土建选项卡中选择“图纸生柱”功能;
2.在弹出的窗口“图纸生柱”中点击“拾取图层”按钮,在绘图区域拾取图纸当中柱的轮廓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左侧的“边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生成柱子的图层。
3.当图纸中的标注存在引线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选择引线,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右侧的“引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边线图层。
注:当图纸没有引线图层时,不需要在绘图区域内选择。程序会自动搜索轮廓图层周边的文字。
4.点击“图纸生柱”中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其柱子创建所需的几何参数和命名规则。
4.1在命名规则设置中,可以通过标签组合的方式创建出自己所需要的命名方式。
注:1.标签的选择顺序会影响到名称当中的组合顺序;
2.选择“构件材质”标签时,在材质文本框中请手动输入,否则将使用默认材质-混凝土;
3.连接符目前不支持在每个分隔中进行自定义。
4.2标高设置。设置柱子生成所需的底部标高、顶部标高和对应的偏移值。
4.3柱类型选择。
5.在图层选择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创建操作。点击“框选创建”,在绘图区域用矩形框框选生成的柱区域进行部分生成,或者点击“自动创建”,会生成所有的柱。
6.生成完成之后,会弹出生成列表。选择列表当中的某项并双击可快速聚焦至图元位置。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承台
1.在土建选项卡中选择功能;
2.在弹出的窗口“创建承台”中点击“拾取图层”按钮,在绘图区域拾取图纸当中承台的轮廓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左侧的“边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生成承台的图层。
3.当图纸中的标注存在引线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选择引线,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右侧的“引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边线图层。
注:当图纸没有引线图层时,不需要在绘图区域内选择。程序会自动搜索轮廓图层周边的文字。
4.点击“创建承台”中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其承台创建所需的几何参数标高和承台厚度;
4.1在命名规则设置中,可以通过标签组合的方式创建出自己所需要的命名方式。
注:1.标签的选择顺序会影响到名称当中的组合顺序;
2.选择“构件材质”标签时,在材质文本框中请手动输入,否则将使用默认材质-混凝土;
3.连接符目前不支持在每个分隔中进行自定义。
4.2几何参数设置。设置承台生成时的标高、向下偏移和承台厚度。
4.3点击确定返回拾取图层界面。
5.在图层选择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创建操作。点击“框选创建”,在绘图区域用矩形框框选生成的承台区域进行部分生成,或者点击“自动创建”,会生成所有的承台。
6.生成完成之后,会弹出生成列表。选择列表当中的某项并双击可快速聚焦至图元位置。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成梁
1.在土建选项卡中选择功能;
2.在弹出的窗口“图纸生梁”中点击“拾取图层”按钮,在绘图区域拾取图纸当中梁的轮廓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边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生成梁的图层。
3.当图纸中的标注存在引线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选择引线,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引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边线图层。
注:当图纸没有引线图层时,不需要在绘图区域内选择。程序会自动搜索轮廓图层周边的文字。
4.当图纸中存在支座图层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拾取,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支座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边线图层。
5.点击界面中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其梁创建所需的几何参数如顶部标高和顶部偏移。
5.1在命名规则设置中,可以通过标签组合的方式创建出自己所需要的命名方式。
注:1.标签的选择顺序会影响到名称当中的组合顺序;
2.连接符目前不支持在每个分隔中进行自定义。
6.在图层选择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创建操作。点击“框选创建”,在绘图区域用矩形框框选生成区域进行部分生成,或者点击“自动创建”,会生成图纸中所有的梁。
7.生成完成之后,会弹出生成列表。选择列表当中的某项并双击可快速聚焦至图元位置。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成墙
1.在土建选项卡中选择功能;
2.在弹出的窗口“图纸生墙”中点击“拾取图层”按钮,在绘图区域拾取图纸当中墙的轮廓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边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生成墙的图层。
3.当图纸中的标注存在引线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选择引线,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引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边线图层。
注:当图纸没有引线图层时,不需要在绘图区域内选择。程序会自动搜索轮廓图层周边的文字。
4.当图纸中存在门窗图层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拾取,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门窗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边线图层。
提取门窗图层可以提升墙生成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5.点击界面中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其墙创建所需的几何参数如底部标高和底部偏移。
6.在图层选择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创建操作。点击“框选创建”,在绘图区域用矩形框框选生成区域进行部分生成,或者点击“自动创建”,会生成图纸中所有的墙。
7.生成完成之后,会弹出生成列表。选择列表当中的某项并双击可快速聚焦至图元位置。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成门窗
1.在土建选项卡中选择功能,在绘图区域内框选门窗表的范围。选择完成后会弹出识别后的内容。
“清除表格”清空当前列表内的所有内容
“拾取表格”支持多次拾取添加
点击“确定”完成门窗表的拾取
2.在功能区内点击“图纸生门窗”按钮,在弹出的窗口“图纸生门窗”中点击“拾取图层”按钮,在绘图区域拾取图纸当中门窗的轮廓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边线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生成门窗的图层。
3.当图纸中存在编号图层时,点击拾取图层,在绘图区域选择编号图层,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图层,同时可以在 “编号图层”窗口中自由勾选需要的编号图层。
4.点击界面中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门窗创建所需的几何参数如标高、门底高度和窗底高度。
5.在图层选择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创建操作。点击“框选创建”,在绘图区域用矩形框框选生成区域进行部分生成,或者点击“自动创建”,会生成图纸中所有的门窗。
6.生成完成之后,会弹出生成列表。选择列表当中的某项并双击可快速聚焦至图元位置。
拾取图纸上的图层快速生成重力流管道
1.点击“重力流管网”功能,在“高程表”下点击拾取表格,在绘图区域内选择图纸然后框选高程表表格范围。
2. 在“坐标表”下点击拾取表格,在绘图区域内选择图纸然后框选坐标表表格范围。
3.点击界面中左下角的齿轮按钮,可以设置管网创建所需参数;
系统类型:设置管网中管道的系统类型;
管道类型:设置管网中管道类型;
参照标高:用于设置管道生成时所需要的参照高度;
绝对高程:绝对高程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井长度和井宽度:设置水井的长度和宽度;
4.生成完成之后需根据图纸位置手动将模型对齐。
注意:表格应符合《GB T50114-2010 暖通空调制图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以避免识别错误。
《GB T50114-2010 暖通空调制图规范》
示例图纸
井坐标表应符合上图标准
来源丨益埃毕教育
发布丨EaBIM_工号07
1.在我们画出两条连接的钢梁的时候,会发现,本应该连接的部位并没有自动粘在一起。
2.这时候就要点击修改栏里的“梁/柱连接”
3.点击之后,在两根梁的连接处会出现两个小箭头。
4.点击小箭头就可以把两根梁粘在一起了。
5.用这个方法有很多限制的条件,例如:梁不能有旋转的角度;必须是同一类型的梁;如果是斜梁,那么两根梁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等。
在使用Revit软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让人头疼,比如,如何来解决Revit复制到结构模型中的墙不准确的问题?下面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问题:将建筑模型中的墙复制到结构模型时,您为了表现结构核心层而更改了墙类型。 但是,复制的墙与建筑墙的核心层不对齐。
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复制的墙是基于墙的中心线,而不是基于墙核心层的中心线进行放置的。 如果结构墙的中心线与建筑墙的中心线不匹配,则复制的墙的放置位置不正确。
解决方案 1:为了避免该问题,可以执行下列两种操作之一:
对于结构模型中的复制的墙,使用建筑墙类型。
不要使用“复制/监视”将墙复制到结构模型中。而是,在结构模型中执行下列操作:
创建仅表示墙结构核心层的墙样式。
将建筑模型链接到结构模型,并将其在位锁定。
使用新的结构墙类型,手动跟踪链接模型中建筑墙上的新墙。
使用“对齐”工具,,将结构模型中的墙与建筑模型中的墙对齐并建立约束。
解决方案 2:此解决方案对链接模型使用“复制/监视”工具。
复制要监视的墙,如复制要监视的图元中所述。 在此过程中,为要复制的墙设置选项(步骤 8),如指定复制/监视选项中所述。
如果墙有相反的方向(内部/外部),则选择墙并使用翻转控制柄或按空格键以更改其方向。 请参见翻转控制柄。
停止监视墙。
选择墙,然后在“特性”选项板中将墙定位线更改为“核心层中心线”。
将墙类型更改为适当的结构核心墙类型。
监视链接模型中的墙。
本文为四川柏慕联创BIM教育培训中心发布
■来源|欧特克BIM俱乐部
在Revit中构建图纸时,会在项目浏览器中拖动视图并将其放在图纸上。在构建图纸时,我们可能需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将视图(或明细表)旋转,以便更好地适配图纸。
1、将视图和标题标记旋转90度
在将视图放置在图纸上后,选择该视图。在“选项栏”上,使用下拉箭头设置图纸上的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视图,以90度为增量。这将旋转整个视图以及与视图关联的标题标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平面图都将以逆时针旋转。在尝试将视图与特定标题栏方向匹配时,可能会使用该旋转视图的方法。
注意:不能旋转活动视图。如果标题栏以半色调显示,且可以在该视图中选择图元,则该视图是活动视图。在视图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单击“取消激活视图”。
2、通过更改项目“北”旋转视图
另一种在图纸上旋转视图的方法是在模型中更改“项目北”。例如,您希望此建筑的较长轴成为主轴,并以这种方式放置在图纸上。双击视口内部将其激活。在“管理”选项卡中,单击“位置”,然后选择“旋转项目北”。在对话框中,选择“对齐选定的线或平面”。现在,选择斜翼中的一面墙。在命令完成处理之后,旋转两个平面以使较长的翼对齐图纸的水平和垂直轴。
重复此过程,但这次选择将“项目北”顺时针旋转90度。这会更改“项目北”,已对齐图纸上垂直方向上的较长翼。
3、旋转视图的裁剪区域
旋转视图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旋转视图的裁剪区域。在视口中双击以激活视图。在“视图控制栏”上,启用裁剪区域的可见性。选择裁剪区域,然后在“修改”选项卡上单击“旋转”。旋转裁剪区域时,请务必记住裁剪区域始终将其自身定向到应用程序框架,因此即使您正在旋转裁剪区域,也将显示裁剪区域内的模型正在旋转。
获得所需结果的最佳方法是启动指向要对齐的裁剪区域边缘的旋转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的第一次单击朝向裁剪区域的顶部边缘。第二次单击对齐模型(通过第一次单击将其对齐边缘)中的图元。将旋转视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已旋转视图的裁剪区域,因此二楼平面图不受影响。
在布局视图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使用3种方法的一种以在图纸上旋转视图。
问题:怎么才能把承重墙的平面显示改为黑色实体填充?
如果希望承重墙体的平面显示为黑色实体填充,除了逐一对设置墙体材质的方法实现还
可以通过视图过滤器达到修改所有承重墙平面显示的目的。
(1)在视图中右键“视图属性”>“可见性/图形替换”,在打开的“楼层平面F1 的可见性/图形替换”对话框中切换到“过滤器”选项卡(如图1所示)。
(2)单击下方“编辑/新建”按钮,在弹出的“过滤器”对话框单击左上角“新建”按钮,在弹出的“过滤器名称”对话框中输入过滤器名称“剪力墙”,并按下图设置:勾选类别“墙”前面的复选框,在“过滤条件”下拉列表中选择“类型名称”,条件为“包含”并在值的空格中输入“剪”,即该过滤器将过滤出所有类型名称包含“剪”字样的墙体,确定后回到“楼层平面F1 的可见性/图形替换”对话框中(如图2所示)。
(3)单击“添加”按钮,在弹出的“添加过滤器”对话框中选择刚刚创建的过滤器“剪力墙”并确定(如图3所示)。
(4)单击过滤器“剪力墙”的“截面填充图案”下的按钮,在弹出的“填充样式图形”对话框中修改填充图案为“实体填充”。多次确定关闭多有对话框观察平面视图。实现所有承重墙的实体填充(如图4所示)。
注意:此方法与修改墙体材质来实现平面实体填充相比,有所不同:材质的设置是对该图元在所有视图的显示方式的修改,及墙体在所有视图的截面均被修改为实体填充,而视图过滤器的设置只是针对当前视图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