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426-2025 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技术导则-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建设技术导则》(DB63/T 2426-2025)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定位与适用范围

  1. 编制目的
    • 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落实青海省海绵城市建设和排水防涝要求。
    • 补齐城镇排涝短板,提升内涝防治水平。
    • 规范城镇洪涝风险评估与防治体系建设。
  2. 适用范围
    • 青海省行政辖区内所有城镇(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小城市、市县驻地镇、一般镇)。
    • 覆盖建成区内涝风险区及毗邻山地洪水威胁区(山洪沟流域面积≤20 km²)。
    • 治理对象包括山洪入城、地下水外涌、排水不畅、低洼积水等系统性洪涝问题。

二、核心目标与指标体系

1. 源头减排指标

  •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新建项目:按《青海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取值(I区≥85%~90%)。
    • 特殊区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等)禁止渗透设施。
  • 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
    • 新建项目≥40%,改扩建项目不低于开发前水平。
  • 径流峰值控制​:设计降雨量内雨水不得未经控制排入市政管网。

2. 排水管渠指标

  • 设计重现期​(详见表3.2.3):
    • 中心城市中心城区:2~5年,重要地区(如地下通道)20~30年。
    • 一般城镇中心城区:2~3年,重要地区10~20年。
  • 设计降雨量​:依据附录B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如西宁市2年重现期降雨量13.25mm/h)。

3. 排涝除险指标

  • 内涝防治重现期​:
    • 中心城市50年,区域中心城市30年,小城市20年,市县驻地镇10~20年。
    • 积水标准:居民建筑底层不进水,道路单车道积水≤15cm。
  • 最大退水时间​:
    • 中心城区1~2小时,重要地区0.5~1小时(交通枢纽≤0.5小时)。

4. 外洪防治指标

  • 山洪沟防洪标准​:
    • 中心城市≥30年,区域中心城市20~30年,一般镇5~20年。

三、洪涝风险评估方法

1. 基础调查内容

  • 自然条件​:气象(降雨量、蒸发量)、水文(水系格局、历史淹没区)、地质(DEM地形、土壤渗透性)。
  • 设施现状​:排水管渠系统、易涝积水点(分级见表4.3.3)、排涝设施(泵站、调蓄池)、山洪沟水系(护岸、堤防)。
  • 应急体系​:防汛指挥机制、地下空间隐患点、警示系统完备性。

2. 风险评估方法

  • 数学模型法​(优先使用):
    • 年径流控制率评估:采用水文模型(SWMM等),参数率定要求Nash效率系数≥0.5。
    • 内涝模拟:耦合一维管网与二维地表模型,输出积水深度/范围(图5.4.3)。
    • 设计暴雨:短历时用芝加哥雨型,长历时用24小时雨型(附录B)。
  • 历史灾情法​(基础资料缺失时):
    • 基于DB63/T 2185,建立积水深度与小时降雨量关系式:y=0.5924x+13.77(y=积水深度cm,x=小时降雨mm)。
  • 风险区划​:
    • 内涝风险分4级(I级红~IV级蓝),山地洪水分4级(极高风险~低风险)。

四、防洪排涝建设技术

1. 山洪沟防洪治理

  • 原则​:生态优先,采用“护、通、导”措施(护岸/堤防、清淤疏浚、截洪沟)。
  • 技术标准​:
    • 参照《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L/T 778)。
    • 山地海绵化整地:按西宁市地方技术要求执行(鱼鳞坑、水平阶等)。

2. 城区内涝防治

  • 技术体系​:
    • 源头减排​: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附录D适用性表)。
    • 过程调控​:
      • 排水管渠改造: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新城区按≥2年重现期建设。
      • 合流制溢流控制:雨污分流改造+调蓄设施联合调度。
    • 蓄排并举​:
      • 行泄通道:优先利用河道/道路(暴雨时启动安全隔离)。
      • 调蓄空间:利用湖泊/绿地(水位预降保障调蓄能力)。
  • 易涝点整治​:
    • 下穿立交:优化汇水分区+强排泵站+水位预警传感器。
    • 低洼区:竖向优化+移动泵车应急。

3. 水系连通与修复

  • 河道整治​:恢复自然断面,生态护岸(植被+石笼结构)。
  • 湖泊调蓄​:常水位以下设置水生植物净化系统。
  • 标准依据​:《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 50707)、《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73)。

五、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1. 监测预警

  • 监测节点​:易涝点、管网主干节点、水体断面。
  • 预警机制​:
    • 按最大小时降水量分级(蓝:<5mm,红:>50mm)。
    • 平台整合气象、水文、设施运行数据(§6.4)。

2. 分级应急响应

  • IV级(蓝)​​:排查收水口淤堵,检修泵站。
  • I级(红)​​:停课停业,电力/供水重点保障,救援力量投送。

3. 设施维护

  • 排水管渠清淤频率​:
    • 小型管道(DN<600):年清淤≥3次;雨水口重要区域:月清淤1次。
  • 特殊区域要求​:湿陷性黄土区需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病害(DB63/T 2132)。

六、地方特性与数据支撑

  • 气候地质参数​:
    • 附录A提供青海各城镇月均降雨量(西宁436mm/年)、蒸发量(茫崖1624mm/年)、气温(玛多-2.5℃)。
  • 暴雨强度公式​:
    • 西宁/海东共用公式,格尔木、玉树等地单独公式(附录B)。
  • 盐渍土/冻土区要求​:
    • 防洪设施需防腐蚀(GB/T 50942),冬季施工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执行。

七、实施与监督

  • 责任主体​:住建厅监管,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解释。
  • 信息平台​:建立洪涝风险动态地图,定期更新并公开高风险区域(山洪沟、地下空间等)。
  • 附录清单​:
    • A:青海省气候地质数据表
    • B:设计暴雨参数表
    • C:数学模型构建技术细则
    • D:防洪措施适用性表

本导则系统整合了青海高原城镇的洪涝防治需求,突出生态优先与工程非工程措施结合,为全省城镇内涝治理提供标准化技术框架。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8.88 椰币
VIP免费
购买后自动出现下载链接,如有疑问请加微信 xycost
0

评论0

请先
2024.12.13-福建省厦门市《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标准图集》DB3502_T 165-2024
2024.12.13-福建省厦门市《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标准图集》DB3502_T 165-2024
1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