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 CCS B 60 D B 5 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1691—2024 三峡库区消落带工程治理区植被恢复 技术规程 2024 -10 – 08 发布 2024-11- 08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169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正春、谢强、傅翔、陈桂芳、蒋海艳、田艳、辛静、张国豪、刘志红。 I DB50/T 1691—2024 三峡库区消落带工程治理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工程治理区植被恢复的区域选择、植物选择、配置方式、栽植技术及 管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工程治理区的植被恢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2964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DB 50/ T673-2016 水桦树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消落带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河流、湖泊、水库中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成为陆地的一段 特殊区域,又称消落区。 工程治理区 project management area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范围内,为保障三峡库区城镇安全、地质安全和生态安全,需要采取工程与生态 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的区域,以及为满足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已利用和拟利用区域。 4 植被恢复区 选择工程治理区中蓄水位165 m~175 m、坡度<35°的区域为植被恢复区。 5 植物选择 173 m~175 m 高程的区域配置乔木树种,170 m~173 m 高程的区域配置乔灌树种,170 m 高程以 下的区域配置草本植物。 1 DB50/T 1691—2024 选择已在三峡库区消落区反复试验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乔灌草植物,可参照 LY/T 2964 附录 A,可 参考以下植物种类: ——乔木:水桦、中山杉、池杉、落羽杉、水紫树、乌桕等。 ——灌木:秋华柳、中华蚊母等。 ——草本:狗牙根、扁穗牛鞭草等。 苗木规格与质量分级参照 GB/T 6000 执行。 国外引种的树种应开展必要性风险评估后再纳入选择。 6 植物配置 综合考虑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工程类型,工程治理区立地条件、功能,植物对水位波动的耐受性以 及物种间关系,根据工程治理情况配置植物。 7 整地 参照GB/T 15776 执行,已采取和拟采取生态护坡的工程治理区整地规格大小根据苗木规格和立地 条件进行,以块状或穴状整地为主。 8 栽植技术 栽植时间 每年的3-4 月,在库区水位下降后,及时整地、栽植。 栽植方法 8.2.1 乔灌木栽植应满足以下要求: ——苗木选择 2 a~3 a 生的容器苗。 ——已采取生态护坡的工程治理区:先取出穴内的填充物,回填部分营养土,将苗木植入种植穴 内,将土壤回填压实,栽植后浇足定根水。 ——未采取生态护坡的工程治理区:在种植穴内填入部分营养土,将苗木植入,将土壤回填压实, ——栽植后浇足定根水。保留 60 cm~80 cm 的土壤范围,再拼接植生块或生态砖。 8.2.2 草本植物采取种子撒播或分根分节栽植。 9 管护 水分管理 对当年和上年栽植的苗木进行水分管理。栽植当年抗旱浇水,第二年退水后1 月内及时浇水保持土 壤湿度。 补植 2 DB50/T 1691—2024 在下一栽植季节对未成活苗木及时补植。 防倒伏、抗冲刷管理 根据需要,采用特拉锚垫或树木支撑对苗木进行固定,以防蓄水时水浪冲刷导致苗木倒伏。 除草、松土管理 9.4.1 对乔灌木在苗木栽植后 2 a 内开展刈割除草。 9.4.2 对泥沙淤积比较严重的地块,水位消退后应及时松土。 病虫害防治 加强幼林期管护,发生病虫害时,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其他 退水后及时清理树体及周边的漂浮物等杂物。 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