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6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902—2024 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rridor 2024 – 07 – 30发布 2024 – 08 – 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90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东华(安徽)生态规划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建林、陈一佐、余本付、仲灿、杨玉清、储丽青、张俊亚、陈瑜、任杰。 I DB34/T 4902—2024 生态廊道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廊道建设的分类与分级、建设原则、建设要求与技术措施、作业设计与施工管理、 成效评价与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境内道路、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生态廊道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3858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LY/T 2573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规范 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态廊道 ecological corridor 道路、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乔灌草植被为重要构成主体,具有固碳增汇、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土)、 降尘降噪、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游憩等生态、人文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是构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 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点 node of ecological corridor 两条或两条以上生态廊道的交汇区域及其他生态廊道重要地段。 4 分类与分级 分类 分为道路生态廊道和河流生态廊道两大类。 分级 4.2.1 道路生态廊道分为以下三级: 1 DB34/T 4902—2024 a) Ⅰ级:铁路、高速公路; b) Ⅱ级:国道、省道、城际快速通道; c) Ⅲ级:县乡村公路。 4.2.2 河流生态廊道分为以下四级: a) Ⅰ级:流经省内的长江、淮河、江淮运河和新安江干流; b) Ⅱ级:流经省内的长江、淮河、江淮运河和新安江一级支流及主要干渠; c) Ⅲ级:流经省内的长江、淮河、江淮运河和新安江二级支流及主要支渠; d) Ⅳ级:除上述Ⅰ级、Ⅱ级、Ⅲ级外的其他河流。 5 建设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把生态保护摆在首位,与原有的生态系统相融合,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廊道。 规划先行原则。将生态廊道建设纳入林业、交通、水利、城市等专项规划统筹实施。 科学绿化原则。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适地适绿,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景色优美的生态廊道。 经济合规原则。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科学合理确定 生态廊道建设的基础、功能、性质及标准等,确保生态廊道建设的经济性与合规性。 6 建设要求与技术措施 基本建设要求 6.1.1 适地适树,选择干形直、生长快、寿命长、抗性强,防护效果好的优良乡土树种,合理搭配花 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混交的立体生态景观。 6.1.2 新建生态廊道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体现“近自然、大绿量、多功能”的特色。 6.1.3 已有生态廊道应依据现状地形、地貌,在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原有自然资源基础上,适当进行 提升改造。 道路生态廊道建设要求 6.2.1 Ⅰ级道路生态廊道 6.2.1.1 铁路两侧根据地形营造低矮灌草或小乔木林带或乔木林带;铁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 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 m;铁路临近护栏网要注意避免选用高大乔木,防止高大树冠因灾倒伏, 影响铁路运输安全。 6.2.1.2 高速公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 m;护栏内侧以花灌木和 小乔木为主,护栏外侧优先选择生长年限长、冠型色彩不同的乡土乔木树种,以体现当地特色。树种应 常绿与落叶相互搭配。 6.2.1.3 重要节点可种植常绿、观花、观叶等树种,增强景观效果。 6.2.2 Ⅱ级道路生态廊道 6.2.2.1 国道、省道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 m。 6.2.2.2 树种配置采用乔灌草结合,立体种植,形成绿色屏障。 6.2.2.3 重点加强道路交叉口、隧道口、城镇周边及入市口、旅游景区附近等处绿化美化;城际快速 通道生态廊道以景观美化和生态防护为主,注意色彩、季相和层次的变化,具体按 GB 50420 的规定执 行。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