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导则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 年 06 月 目 录 一、 总则 . 1 第一条 目的意义 . 1 第二条 适用范围 . 1 第三条 实施保障 . 1 二、 全域空间格局 . 1 第四条 市域空间形态骨架 . 1 第五条 保护环嵩山风貌带 . 2 第六条 彰显沿黄魅力区 . 2 第七条 强化轴线空间感知序列 . 3 第八条 塑造 240 公里环“蓝链” . 4 第九条 市县城市组团引导 . 4 三、 主城区重点片区 . 5 第十条 主城区城市设计重点片区 . 5 第十一条 “一主六次”营城轴线 . 6 第十二条 环蓝链生态休闲区 . 6 四、 地标与眺望系统 . 7 第十三条 城市地标区 . 7 第十四条 城市眺望点 . 8 第十五条 枢纽门户节点 . 8 五、 老城区特色风貌 . 9 第十六条 老城区风貌保护整体要求 . 9 第十七条 商城及商贸文化特质区 . 9 第十八条 省府及科教文化特质区 . 10 第十九条 近现代工业大院文化特质区 . 10 第二十条 老法桐林荫特质区控制要求 . 10 六、 高品质街道空间 . 11 第二十一条 慢行活力街道 . 11 第二十二条 城市特色街道 . 12 第二十三条 街道空间设计 . 12 第二十四条 轨道交通衔接 . 12 七、 滨水、公园与铁路沿线地区 .13 第二十五条 滨水及城市公园周边管控要求 . 13 第二十六条 铁路沿线地区功能引导 . 13 第二十七条 铁路沿线地区管控要求 . 14 八、 城市与建筑风貌 . 14 第二十八条 重点建筑 . 14 第二十九条 绿地广场 . 15 第三十条 城市公共艺术设施 . 15 第三十一条 第五立面 . 15 第三十二条 建筑色彩 . 15 第三十三条 夜景照明 . 16 附 表 . 17 附 图 . 23 一、总则 第一条 目的意义 为加强郑州市总体城市设计实施传导,实现“嵩山下、黄 河边,华夏故里、中原气魄,五千岁月正年轻的国家中心城市” 空间愿景,促进“嵩山、黄河、金轴、绿洲、蓝链”全域空间 格局在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贯彻落实,营造富有郑州特色、 优美和谐的城市风貌,特编制本导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区域 环境意向的引导和营造,指导市域各层级城市设计的编制、建 设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审查审批。 第三条 实施保障 郑州市各区县(市)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应 落实本导则相关要求。 郑州市主城区分区规划和单元控规、街坊控规等详细规划 应落实本导则相关要求。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及审查应落实本导则相关要求。 二、全域空间格局 第四条 市域空间形态骨架 市域空间形态骨架包括环嵩山风貌带、沿黄魅力区、“一 — 1 — 主九辅”轴线地区、蓝链沿线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 古城等特色魅力区,以及各县市总体城市设计划定的重点片区。 第五条 保护环嵩山风貌带 环嵩山风貌带是指登封、新密、巩义、荥阳等市县临近嵩 山及其余脉的国土空间风貌带。 (1)应通过城市设计方案充分研究,强化显山透绿,体 现“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山城特色。 (2)临山城市建设组团应依山而建,不得破坏主要山峰 山势走向和城市景观视线,临山建设组团建筑高度应进行专门 的景观视线论证。 (3)环嵩山城市建设应体现区域文化气质,环嵩山区域 建筑设计原则上采用坡屋顶形式,并对景观展开面及视线通廊 内的建筑第五立面的色彩、形式进行研究。 (4)临山地块在《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 行)相关指标基础上,绿地率上调 5%。 第六条 彰显沿黄魅力区 沿黄魅力区是指市域北侧临近黄河,集中展现郑州市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片区,应加强黄河生态保护 治理,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打 造黄河对外展示窗口(详见附表 1)。 — 2 — (1)沿黄魅力区管控范围为主城区 S312(郑州沿黄景观 大道)以北的滨黄地区,宜布局低密度、低强度的公共服务设 施、文旅服务设施等功能,建筑风貌应注重彰显黄河文化,不 得破坏及影响黄河景观展示。 (2)沿黄重要景观路径,包括黄河大堤路、S312(郑州 沿黄景观大道),应严格保护沿线自然地貌和多元景观,沿线 区域建筑、景观、标识系统需体现黄河文化特色,并融合地域 特色、历史人文和时代特征,打造黄河文化对外展示窗口。 (3)沿黄重要地标,主要包括炎黄二帝像、郑州铁路黄 河大桥、南裹头黄河会客厅、黄河国家博物馆、花园口纪念碑 等标志性建构筑物。周边新增建筑功能及风貌应与地标景观相 匹配,强化空间秩序,延续历史文脉,塑造黄河文化城市地标 景观。 第七条 强化轴线空间感知序列 通过道路景观和两侧建筑控制,营造开合有致的轴线空间 感知序列;金轴自西往东依次串接 7 处区域级窗口地区,未来 应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对外展示地段打造,展现城市精神与风貌; 城市辅轴作为区域组团的重要空间组织方式,在下阶段设计中 应重点深化轴线管控内容,深化设计 9 条辅轴的空间形态(详 见附表 1)。 — 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