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提出和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系统工程 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弘、秦挺鑫、王皖、钟茂华、李瑞奇、张靖岩、朱伟、袁宏永、徐凤娇、朱立新、 王亚飞、付明、张超、周倩、胡辉、杨锋、闪淳昌、范维澄。 Ⅰ 犌犅/犜40947—2021 引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城市安全发展面临新的态势,需要顺应 新的时代特点对安全城市的内涵进行发展和完善。安全韧性城市成为对安全城市内涵的最新诠释,是 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 建立安全韧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韧性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安全状况, 为推进创建安全韧性城市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管理工具和评价依据,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 发生,实现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找出城 市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及时发现和掌握创建安全韧性城市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识别城 市系统的脆弱性,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安全 措施。 Ⅱ 犌犅/犜40947—2021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安全韧性城市评价目的和原则、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方法和打分与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管理部门、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50413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ISO22300 安全与韧性 术语(Securityandresilience—Vocabulary) 3 术语和定义 ISO223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韧性 狊犪犳犲狋狔狉犲狊犻犾犻犲狀犮犲 社会系统(城市、社区、组织等)在灾害环境中承受、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3.2 安全韧性城市 狊犪犳犲狋狔狉犲狊犻犾犻犲狀狋犮犻狋狔 在灾害环境中能够承受、适应和恢复的城市。 3.3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 狊犪犳犲狋狔狉犲狊犻犾犻犲狀狋犮犻狋狔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 遵循合理评价原则,依照一定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对安全韧性城市应具有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并 提出改进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3.4 评价指标 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犻狀犱犻犮犪狋狅狉 反映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情况的要素。 3.5 生命线工程 犾犻犳犲犾犻狀犲犲狀犵犻狀犲犲狉犻狀犵 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 4 评价目的和原则 4.1 评价目的 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在安全韧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安全韧性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韧 性城市体系,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 犌犅/犜40947—2021 4.2 评价原则 开展安全韧性城市评价需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坚持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和注重实效的综合性评价原则; b) 完备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宜体现韧性工作的全局和发展方向,尽量涵盖城市安全韧性运 行的各个方面; c) 以评促建原则,充分发挥被评价城市的主体作用,重在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计 划,并在以后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整改,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5 评价内容和指标 5.1 评价内容 围绕承受、适应和恢复特性,聚焦城市人员安全韧性、城市设施安全韧性和城市管理安全韧性进行 评价。 5.2 评价指标 5.2.1 评价指标分类 5.2.1.1 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5.2.1.2 进行指标打分时,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5.2.2 评价指标选择 评价指标由45项定量指标和26项定性指标构成,被评价城市应根据附录A选择适用的指标进行评价。 5.2.3 评价指标的使用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考核评价应根据附录A中的内容开展,定量指标的计算见附录B。 6 评价方法 6.1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可采用自评价、上级政府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方式。 6.2 自评价由被评价城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6.3 上级政府评价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是对被评价城市自评价工作的复核与审查。 6.4 第三方指独立于被评价对象和政府主管部门之外的组织。 6.5 评价程序: a) 评价过程划分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过程宜包括:确定评价方式、组建评价小组、明确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实施 评价工作、形成评价报告等环节。 b) 确定评价方式 根据需要先进行自评价,在自评价的基础上可选择上级政府评价或第三方评价方式。 c) 组建评价小组 成立来自多个领域并且经验丰富的人员或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 d) 明确评价指标 评价小组宜确定评价范围与指标并制定评价工作实施计划。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