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据2013年的数据,全国共有勘察设计企业12375家,其中甲级企业1928家,乙级企业3410家。但做结构优化的公司与之相比则风毛麟角,全国也不过十多家。专门从事结构优化的专业人员也是少得可怜,想招聘一个优秀的结构优化人才比招聘优秀的结构设计人才要难得多。
本人能够走上职业的优化设计发展之路,也绝非偶然。本人1997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即在新加坡KTP土木工程设计公司北京分公司工作,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新加坡建筑市场首当其冲受到严重波及,裁员,倒闭潮此起彼伏。正是凭借结构优化设计。KTP公司不但没有被击垮,反而乘机做大做强。本人也于2000年初调到新加坡工作。可以说从那时起,优化设计的理念就已根植于心,流淌的都是优化设计的血液。伴随我走过从业生涯的每一个春秋冬夏。
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被人优化与优化他人的从业经历,更是强化了我的优化设计理念,也学到了岩土与地基基础领域很多有关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从业经验,让我看到了设计本身的局限,设计工作决定了80%~90%的投资,固然重要,但在整个房地产开发的链条上,它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有超越设计工作本身、站在房地产开发的整个链条上去思考问题,并深度结合营销策划、成本造价、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与物业客服等诸多因素的设计优化才是真正的设计优化。顾此而失彼的优化不是真正的设计优化。
随着工作过程中优化设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突出,一种社会责任感油然面生,希望能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企业与个人从中受益。那时本人还没有发现有关优化设计的专著,于是就有了写一本书的想法与冲动。一且有了想法,她就会生根发芽。好在优化设计案例多了,素材也就有了,又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禁忌及实例》一书的编著经历。并在日常的设计管理及优化设计工作中有意积累,不但优化设计案例在不断丰富,有关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也在逐渐走向系统化。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武晓涛编辑的认可和支持之下,于两年前与出版社正式签约出版本书。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的面世。
本书主要讲述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方法与案例分析,全书共三篇十四章,第一篇的第一~五章主要讲建筑结构优化的意义、重要性、常见误解与担心;第二篇的第六~十章主要讲述建筑结构总体方案优化、岩十结构方案优化与构件设计优化三个层面的优化及外部条件的影响与优化策略,内中插人了有关优化专题的部分案例:第三篇的第十-~十四章则是四个优化案例的全面介绍与分析。
关于设计优化,存在这样一个怪圈:越是经济:信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越重视设计优化,发达国家早在20多年前就推行设计优化,比如Designand Build(简称D&B,即设计施工总承包)及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简称EPC,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等都是以优化设计为核心的总承包模式,通过自身设计团队的优化设计能力以降低工程造价从而在低价中标的游戏规则中提高中标的几率。
深圳、广州等开放窗口城市,在10多年前也开始做设计优化,一些当地本土开发商在签订设计合同的同时一般都会找一家优化咨询单位签订优化咨询合同;上海、南京、杭州、成都等长江沿线的城市也在5年前逐渐开展设计优化;在中国的北方,除北京之外,大多数城市,对设计优化的概念还是一片空白,甚至停留在“结构优化等同于偷工减料”的粗浅认识水平上。“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意在提高整体结构安全度的均好性,“损有余以补不足”,并不以牺牲结构安全为代价,在减少无效的、浪费的土建成本的同时,还可消除结构设计中的错误或不周,提高结构的整体安全度。
真正好的设计,是该加强的地方一定要加强,把好钢用到刀刃上;不该加强的地方一定不要加强,甚至要故意弱化。所谓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强锚固等都是这一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剪力墙结构连梁刚度折减也是有意将连梁弱化,基于同一理念。
同样,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局出发,高品质与低成本也并不一定是矛盾,二者可以实现统一。
建筑结构优化不仅仅是成本降低的过程,也是成本再分配的过程,可将有限的建造成本从隐性转移到显性,实现降本增效,使成本价值最大化。成本管控应落实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即将成本分布和管控的重点放在客户能够鲜明体验和感受到的地方,在这此地方,用高品质和精心细心去铸就;而在一些客户很少感知的边缘化和非重点区域以保证安全、经济的工程质量为标准,在这些领域则用低成本来实现。
对于岩土、结构而言,超出满足结构安全的成本投人都是无效的成本,是无法获得补偿的成本,而肥梁胖柱、密梁密柱,横梁贯顶等色面效果却常常受人诟病。也正因如此结构作为整个建筑物最重要的部分及作为整个律造周期中最主要的环节,却是首当其冲被优化的对象。
建筑结构优化不一定会影响设计与施工进度,真正高水平的优化设计,优化的不仅仅是设计,而是充分考虑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的特点后,最大限度地考虑如何方便施工、简化工艺流程、加快旅工进度的设计优化,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此外,设计优化很难由设计院自身来完成,这是由于其优化设计的责任与利益相背离的根本原因所致;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设计管理部门同样难以胜任,这是由于其重管理而轻技术的根本原因所致,大多数企业所配备的人员素质及工具设备条件(主要是各种用于优化设计的结构设计软件)都不具备做专业的优化设计的条件。因此优化设计最好引人““外脑”型团队,让更专业的人来做史专业的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从编著到出版历经两载,除个别针对有关专题的案例外,所有素材均源自本人的工程实践,且由本人独自编著并整理完成。本书编著本着开卷有益及对读者高度负责的原则,是在多而全与精而深之间反复权衡、多次取舍的结果,然而限于篇幅所限,有关地下结构优化的内容将单独整理,择机作为本书姊妹篇出版。
本书在案例整理过程中,得到了亨利宝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宇女士的大力支持,李国胜、闫明礼、刘金波等岩土结构专家对部分专题内容给予了指点与支持,许多有关成本造价的数据内容得到了首钢建设集团李亚强的大力支持,有关建筑与设备专业的部分内容得到了秦彬高级工程师与张富亮高级工程师的支持,吴利利工程师、祝天瑞高级工程师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李玉东负责终稿的图表编号与页面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也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写书提供的全力支持,尤其是时间上的保障与精神上的鼓励。
由于作者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邮箱:1244935042@qq.com,276256527@qq.com。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8.88 椰币
VIP免费
购买后自动出现下载链接,如有疑问请加微信 xycost
0

评论0

请先
高清正式版 L23G101 建筑结构常用节点构造图集.pdf
高清正式版 L23G101 建筑结构常用节点构造图集.pdf
10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