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绿地的重要作用

 城市景观绿地的重要作用

1 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居民城市生活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开始厌倦了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冷冰冰,开始进一步要求社会交往空间和户外休闲场所。而城市景观绿地正可以满足人们这一心理和需求,能够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轻松愉快的交往与交流。

2 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城市景观绿地也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一部分,分布性较广。城市景观绿地的增设增加了城市绿地空间,同时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城市景观形象。

3 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城市景观绿地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的城市土地的开发,增加了城市商业的机会。同时带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地设计还能带动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4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城市防灾。城市景观绿地点小而多,有助于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缓解自然灾害。




高层建筑给排水五大新技术及系统设计步骤

近年来高层建筑给排水技术不断发展,相较于以往的技术,又有了哪些提高,哪些变化,哪些优势呢?下面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最新的建筑给排水处理技术。

01

超高层屋面雨水排放

对于300m以下高度的超高层建筑,通常采用不分区的雨水排水系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常溢流对建筑周边地面的影响、大暴雨时接雨水出户管的检查井井盖被顶起等。

分析原因,主要是屋面溢流口设置高度不当及雨水系统中的空气在检查井内析出,导致检查井内雨水气水流态不稳定所致。

02

真空排水

用的极少,不限于高层建筑。特点是可以随意上下弯曲管道,要是能够解决运行费用的问题,那么排水以后就完全可以不用管结构专业了。

真空高速排水系统到底如何工作,可以将水瞬间排走呢?真空管道内的排水水流速度可达到3-6米/秒,而普通排水系统的排水速度顶多达到1米/秒。假设一套实用面积100平方米、楼层高度为3米的住房完全被水淹没,用一排水能力为2立方米/秒的真空高速排水系统仅需要2.5分钟就能将这300立方积水排走。而采用目前的城市排水系统,在毫无故障的理想状况下,同口径大小的排水管道一般也要6.5分钟才能将这些水排走。

目前普遍采用的重力排水系统大多只能顺利通过浓度较低、杂质很少的液体,一旦泔水、淤泥、塑料袋、碎石、砖块等杂物混为一体,极易堵塞管道。目前城市遭遇大雨,排水系统经常瘫痪,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03

超高层建筑叠压供水

利用室外给水管网余压直接抽水再增压的二次供水方式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只需采用并联分区供水,不存在叠压。但是100m以上超高层推荐使用串联供水。现在一般采用的多是设备层设中间转输水池,占用空间不说,还给结构增加负担。新技术应该会采用管道泵直接叠压供水,不设中间转输水池,但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供水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现在还极少采用。

市政管网压力理论上只能供应到4层,但是现在楼宇层数都很高,原来都是在楼底有个水箱,市政管网的水自动流到水箱,然后再用水泵打上去,只不过这样不节能,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流失掉了,而且水箱不是全封闭的,容易有脏东西啊或是空气污染,需要定期清理,不卫生,维护也麻烦。

现在,市面上一种无负压的,就是没有水箱,用个储水罐,加泵,叠加市政管网的压力,这样环保,也节能。

打个比方,如果3楼用水,市政管网压力供的到,水泵是不开的。

如果8楼用水,市政管网压力只能供水4层,那么水泵开启,但是提供的压力有4-8层,这样加起来,8楼水龙头一开就有水了。

04

无负压供水

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但真的是个非常好用的新技术。完全不用设置生活水池和水箱,设计和使用都极其简便,直接套一体化设备,大大简化设计。论文可以从无负压设备的使用条件和有点入手,个人感觉很有东西可以写。

通常我们所说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一般指的是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也叫变频无负压供水设备,是直接连接到供水管网上的增压设备。传统的供水方式离不开蓄水池,蓄水池中的水一般自来水管供给,这样有压力的水进入水池后变成零,造成大量的能源白白浪费。

而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理想的节能供水设备,它是一种能直接与自来水管网连接,对自来水管网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的二次给水设备,在市政管网压力的基础上直接叠压供水,节约能源,并且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量小、安装快捷、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

05

中水回用与雨水收集系统

废水回用,通常与中水回用混为一谈,但是有所不同,废水回用指工业废水经过UF+RO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的,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雨水收集,完整的说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 ——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 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雨水收集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或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雨水的渗入量。

网友讨论:

A:雨水管由于有出现满管流的可能,必须达到全管高度的抗压性才行。印象中目前的处理方式是300m以内用特殊管材直排,300m以上采用中间设备层消能的方式

B:对一般建筑而言,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都难以实施,技术可行,经济也许暂时合理,但管理维护困难,后期费用高,长期可靠运行的很少,有待进一步的技术突破。

C:超高层串联供水,不用转输水箱,直接水泵接力极少。

一、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步骤详解

1、确定建筑给水引入点(一般为两点引入)及控制方式[一般为两阀(闸阀、止回阀各一)一表];

2、根据市政给水资料确定采用市政给水余压供水区间(一般为从建筑地下部分至上部3-4层);

3、根据建筑功能分区和用水点资料确定建筑上部生活给水系统分区(一般分区原则为按建筑高度35-60米分区,建筑要求供水等级越高则分区建筑高度越小;另外要考虑相同建筑功能的空间尽量在相同供水分区内);

4、确定屋面(含各分区)生活或消防水箱设置位置(水箱容积及形状规格等根据计算结果确定);

5、根据给水分区对各用水点进行优化的给排水平面布置(各分区给水立管可以设置在一个管道井内方便检修维护;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考虑分层给水计量;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应考虑分层给水控制;给水管线布置应水力条件良好;确定给水管线材质-方便水力计算查相应水力计算表);

6、标注给水立管编号并绘制管道井大样图,注意分层给水支干管应与相应分区给水立干管连接;

7、根据给水管线平面布置绘制给水轴测图,编制给水水力计算表(注意是否有集中热水供应;一般只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给水管线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其它可以根据该计算结果参考确定流量、管径、水头损失等参数);

8、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整个建筑给水系统的管径(避免片面根据计算结果频繁变换管径);根据水头损失计算资料确定建筑给水设备所需要的设计扬程(最上区应考虑屋面消防水箱采用生活水泵供水);根据流量计算资料确定建筑给水设备所需要的设计流量;

9、如建筑有设置中水系统要求其系统设计参考以上步骤;

10、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二、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步骤详解

1、根据市政排水资料确定建筑排水的总体走向(建筑污水汇集后一般通过局部污水处理构筑物-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根据建筑规模化粪池可以多处设置;注意室外排水检查井设置间距要求和污水流经化粪池等构筑物存在局部水头损失);

2、根据市政排水情况和建筑功能确定排水体制(即排水系统是否采用分流制-如建筑设置有中水系统则必须分流);

3、根据建筑给水系统布置进行优化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排水系统一般不分区,一般需要设计专用或共用辅助通气立管;排水立管应尽量上下取直贯通;排水立管中部、下部及出户横管处应设置专用消能管件;建筑中下部排水水封应安全可靠-一般选择S型水封;排水管件一般选择自带检查口型);

4、对建筑地下部分进行排水管线平面布置(除正常排水点外设备间等一般应设置集水井排可能出现的积水-采用潜污泵提升排除);

5、确定排水管线材质(一般选择金属管材或加厚塑料管,排水出户横管最好选择金属管-做加强防腐措施);

6、绘制排水系统轴测图,进行排水系统水力计算(主要确定排水管径、敷设坡度、专用通气管管径;排水管出户标高应根据建筑的基础结构资料和市政排水资料确定);

7、建筑室外排水系统的优化平面布置及水力计算(主要确定排水管径、敷设坡度、埋设深度);

8、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三、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步骤详解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严格执行现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根据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进行消防系统设计(主要为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喷淋给水系统、消防器材配置等,其它消防系统暂不考虑)。

(一)消火栓给水系统

1、根据规范及建筑等级和建筑功能确定消火栓系统消防喷枪使用支数[一般为四~六支喷枪动作,即消火栓系统消防设计流量为20~30L/s;注意消防电梯前室必需布置消火栓(含消防立管)并且该消火栓不计算在动作消防流量之内;根据该参数计算设备间消防水箱的消火栓系统贮水容积-设计流量*消防时间(一般不低于二~三个小时)]和屋面消防水箱容积(一般二类高层消火栓系统为不低于12m3,一类高层为不低于18m3);

2、根据建筑高度进行消火栓系统的竖向分区(理论上每个分区建筑高度应不超过100米(原规范为80米),实际工程应用一般根据建筑等级采用60~80米,等级越高分区高度越小);

3、根据建筑平面布置确定消防立管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4、根据立管布置进行消防系统的平面布置[主要内容为:消防管道井位置、消防立管位置及数量;消火栓位置及配置参数、室外平面布置图中应绘制水泵结合器(一般每个分区均需要设置)数量及位置、消防器材位置及数量和配置参数、设备间布置-(消防立管一般应在各分区建筑室内和室外分别连接成环状);

5、绘制消火栓系统给水轴测图,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消防给水流量、管线管径、各设计管路水头损失等),选择消防给水设备(一般选择成套设备,一般每个消防分区选择一套设备);并根据设备(水泵)实际参数(主要为扬程选定值一般会大于计算扬程)结合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进行节流孔板的计算(设置节流孔板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消火栓处的实际出流量为5 L/s。实际工程中节流孔板设置依据为消火栓栓口处工作压力应不超过40~50米水柱);

6、注意建筑最上一个分区应在建筑屋面设置屋面试验消火栓;

7、消防器材选择及数量应根据《建筑消防器材配置设计规范》计算确定(消防器材每个配置点应不少于两具);

8、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二)喷淋给水系统

1、根据规范及建筑等级和建筑功能确定喷淋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也可以根据规范要求的喷水强度结合作用面积计算确定);

2、根据计算流量确定设备间消防水箱的喷淋系统贮水容积-设计流量*消防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和屋面消防水箱容积(≥设计流量*消防时间10分钟);

3、根据建筑平面布置进行喷淋系统的平面布置(注意喷头选型和数量统计),按照每个喷淋分区的喷头数量不超过800个(实际工程中一般应考虑安全系数3~5%,即实际喷头数量一般应少于800个)或静水压力不超过1.2MPa进行喷淋系统分区(注意喷淋系统分区与消火栓系统分区的区别);[平面布置图主要内容为:喷淋管道井位置、喷淋立管位置及数量;喷淋系统附件配置参数、室外平面布置图中应绘制水泵结合器(一般每个分区均需要设置)数量及位置等](喷淋立管一般在各分区建筑室内宜设计成环状,但室外应连接成环状);

4、根据喷淋系统分区进行设备间喷淋系统平面布置(喷淋泵一般应设置试验管线,排水进入集水井);

5、绘制喷淋系统轴测图,进行水力计算(一般采用流量迭加的作用面积法计算;计算目的为确定流量、管线管径、水头损失等);

6、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喷淋设备(设备选择及节流孔板计算参考消火栓给水系统);

7、图纸完善及设计和计算资料整理。

四、高层建筑热水系统设计步骤详解

参考筑给水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教材资料)设计。

1、热水用水点不同于冷水用水点;

2、高层建筑供应热水系统必须设计回水管路(循环泵扬程一般小于2米),热水系统沿程温降一般选择5~10℃(要求越高温降越小);

3、热水系统分区基本同冷水系统分区,热交换装置一般设置在各分区或集中设置在设备间内;

4、需要进行主要部分(热媒选择;热媒耗量、热水部分耗热量计算、热交换装置选择等)的热工计算(热水量计算应注意热水计算温度和用水当量查表方法)。

 




道路设计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的确定

 道路设计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的确定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这种组合是使竖曲线和平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应尽量做到这种组合,并使平、竖曲线半径都大一些才显得协调,特别是凹形竖曲线处车速较高,二者半径更应该大一些。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所谓均衡,是指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根据德国计算统计,若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

3)暗弯、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组合。

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当坡差较大时,会给人以错觉:舍弃平坦坡道及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绕弯的感觉。此种组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很突出。

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设计车速≥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顶点重合。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

平面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不宜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5)在完全通视的条件下,长上(下)坡路段的平面线形多次转向形成蛇形的组合线形,应极力避免。

直线上一次变坡是较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一个凸形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形线次之;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变坡会形成反复凸凹的“驼峰”和“凹陷”,看上去线形既不美观也不连贯,宜使驾驶员的视线中断。

道路作为一种线形构造物,应将其视为景观对象来研究。修建道路会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有时甚至产生一定破坏作用。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会影响道路上汽车的行驶,特别是对驾驶员的视觉、心理以及驾驶操作等都有很大影响




常见的园林水景有哪些设计要求

 常见的园林水景有哪些设计要求

 可达性:滨水景观的各个部分必须能够让游人轻松抵达。 

    参与性:参与性是指滨水景观中不仅要有可供观赏的美景,还要有可供参与的趣味和活动项目。滨水景观不仅要追求恢宏大气或阳春白雪的效果,也要注意雅俗共赏,增添一些富有情趣可参与的内容。 

    实用性:恰到好处地配套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 

    生态性:运用可持续性的规划设计实践方法,包括防洪蓄水、减少耗电、保护湿地及更多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设计。比如乡土植物、中水系统的利用。 

    公平性:水景要照顾到不同的使用者,让各阶层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滨水景观带来的乐趣。




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

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

  (一)简短的历史回

  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千年以前。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园林主要是为少数人享用的,为公众服务的园林所占的比重甚微。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将一些王公贵族的园林开放,称为“公园”。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规划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绿地系统,把园林从封闭的围墙中扩大到城市整体的范围,并首先称自己的职业为 landscape architect。 1900年哈佛大学开办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标志着现代园林学科的建立。此后,世界各国都用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名词作为有关园林的通用名词,并于1948年成立了国际园林师联合总会(IFLA)。关于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译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正式审订公布为:“园林学”(林学名词审订委员会1989,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订委员会1996)。特别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同审订委员会在公布名词的前言中作了一段专门说明:“在审订中,有些带争议性的名词均经过多次讨论后得到确定。如‘园林学’一词,有的专家认为应以‘景观学’代替,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习用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大,故仍采用‘园林学’,与英文中的landscape chitecture相当”。目前可以见到的异名如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园建筑、地景等,都是不规范的名词。

  (二)“园林”的概念不断扩大

  从为少数人享用的皇家园林、贵族园林、私人宅园到公园,直至欧姆斯特德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地域扩大到整个城市,建立现代园林学,是一大转折.这个转变过程历时近200年。我国也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在上海、齐齐哈尔、无锡等地兴建了一批公园。然而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管理,则是1949年以后的事。各城市相继设有管理城市园林的局、处,高等学校设立园林专业,科研机构有园林研究院。所,还有全国和地方的园林学会。“园林”这一名词也为广大群众所熟知。然而,由于全球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仅靠市本身已不能够改善这种状况。1978年美国园林师协会(ASLA)主J.O.西蒙兹发表了《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指出:“改善环的意思,不应该仅仅指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灾害。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与自然和谐的不断演进”。他把园林的工作范围从城市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包括城市、村镇、原野和一切人类生活和建设活动的地方。1983年我国园林学科带头人汪菊渊院士提出,园林学科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规划工作中也要应用传统园林学的基础知识。此后我国风景名胜区不断多,国务院又把创建园林城市、申报自然和文化历史遗产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划归建设部主管(由城建司园林绿化处和风景名胜处负责)。国园林的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证实了汪老的论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园林就是不断扩大的大园林。




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

 驳岸类型与修筑要点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及用材的选择 

    对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规则几何式驳岸(池岸)还是不规则驳岸(池岸),驳岸的高度,水的深浅设计都应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驳岸(池岸)尽可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亲水环境中的其他设施(如水上平台、汀步、栈桥、栏索等),也应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进行设计保护园林中水体的设施。园林中驳岸是园林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在符合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具有造型美,并同周围景色协调。 

    类型 

    园林驳岸按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两类。对于大型水体和风浪大、水位变化大的水体以及基本上是规则式布局的园林中的水体,常采用整形式直驳岸,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整形岸壁。对于小型水体和大水体的小局部,以及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中水位稳定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或有植被的缓坡驳岸。自然式山石驳岸可作成岩、矶、崖、岫等形状,采取上伸下收、平挑高悬等形式。 

    修筑要点 

    园林驳岸是起防护作用的工程构筑物,由基础、墙体、盖顶等组成,修筑时要求坚固和稳定。驳岸多以打桩或柴排沉褥作为加强基础的措施。选坚实的大块石料为砌块,也有采用断面加宽的灰土层作基础,将驳岸筑于其上。驳岸最好直接建在坚实的土层或岩基上。如果地基疲软,须作基础处理。近年来中国南方园林构筑驳岸,多用加宽基础的方法以减少或免除地基处理工程。驳岸常用条石、块石混凝土、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基础;用浆砌条石、浆砌块石勾缝、砖砌抹防水砂浆、钢筋混凝土以及用堆砌山石作墙体;用条石、山石、混凝土块料以及植被作盖顶。在盛产竹、木材的地方也有用竹、木、圆条和竹片、木板经防腐处理后作竹木桩驳岸。驳岸每隔一定长度要有伸缩缝。其构造和填缝材料的选用应力求经济耐用,施工方便。寒冷地区驳岸背水面需作防冻胀处理。方法有:填充级配砂石、焦渣等多孔隙易滤水的材料;砌筑结构尺寸大的砌体,夯填灰土等坚实、耐压、不透水的材料。




生态旅游区景观设计该注意哪些事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线城市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也越来越多。那么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的景观设计应该注意哪些呢

1.自然原生态化

度假村景观设计的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山脉间的自然景观资源,并体现自然景观良好的发展规律。

2、占地面积规划

度假区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景观设计要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做到远近结合,并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策划指导意见。

3、建筑物的规划与内部设计

在作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时,首先要作出建筑规划和内部设计的初步构思,因为建筑及其内部的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还是整个旅游度假区产品中的一部分,将给度假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轮廓清晰和优雅的内部装修有助于产生高级的情感体验。饭店前厅、客房、餐厅以及内部的活动和服务都必须补充和强化度假旅游者所希望得到的体验 。

4、景观设计和布局

在整体上遵循生态学原理的景观系统设计手法,在区域内营造一片自然生态的绿化景观,同时采用绿化渗透的设计手法,主要从林间山脉、溪流节点对度假村自上而下、自外而内进行绿化带的辐射渗透,从而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绿化网络。




庭院景观植物巧妙搭配的6个技巧

 在安排植物组合时,设计人员首先要对植物材料的颜色、外形、规格、叶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再进行搭配组合,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景观效果。分析所有经典组合的搭配原则,不难发现,将植物的相同点笔差别进行巧妙融合,是营造最佳景观效果的关键。

  从艺术的角度讲,植物组合的协调性主要由组成部分共有元素的多少以及和谐程度大小来决定。对比则正好相反,它主要取决于各部分差异的多少,以及这些差异之间冲突程度的大小。因此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最大限度提高组合的稳定性,融合性是设计人员应该坚持的原则。

  针对色彩总是,一个色彩批示罗盘就可以帮你解决所有的困难。在你决定色彩搭配方案时,罗盘可以告诉你如何缩小不同颜色间的差别,以寻求组合在色彩上的最大共同性。将对立色彩进行成对组合处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一些公认的成功组合,蓝色和橘黄色、黄色和紫色,或者红色与绿色等。此外,也可将具有某个相同基础颜色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个较有规模的色彩群,比如将紫色、红紫色和蓝紫色组合在一起。当然,任何一具色彩组合都与植物的株型、规格以及结构紧密关联,所以具体实施起来还有很多需要变通的地方。下面将介绍一些搭配方案,供庭院设计人员和园艺爱好者借鉴。

  叶型对比 色彩互补

  在设计此种植物组合时,少量出现的黄色和紫色的观花植物可以使整个组合在达到较好协调性的同时也能突出组合中其他植物元素的特色。不论紫色和黄色的深浅度,或是选择其他颜色进行搭配,丝兰硬实、直立的叶片从一群体形较小,质地柔软,叶型较圆的植物,如欧亚甘草、马樱丹属植物丛中伸出,其在叶型和外形上的巨大反差都将形成较强的视觉效果。

  颜色相同 外形不同

  将两种或者更多种颜色相同的观花植物栽种在一起时,要通过株型和叶形上的差异来确保组合的景观效果。将浅粉色的金花菊与福禄考栽种一起,营造较强烈的粉色浪漫氛围。当然,金花菊与福禄考花朵的形状还是有较大的差别――金花菊一个花梗 上盛开一朵成串的粉色小花――这一差别成为该组合的一个亮点。

  叶型差别较大的绿植

  观叶植物经过巧妙搭配组合能给从宁静舒适的感觉。在处理这种组合时,绿色深浅程度的细微差别可作为安排植物位置的一个标准。深绿色的大戟属植物成为浅绿且发白色的蕨类植物的陪衬,同时也将颜色介于两者之间或深或浅的八仙花属植物的叶片突出出来。此外,叶形、叶片大小、纹落图案的差别也是安排此类组合的重要依据。

  颜色外形存在差异

  蓝紫色与醒目的黄色并排栽植,可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效果,因为这两种颜色没有共同的色彩元素,且色彩差别较大。如果将紫色且发灰白色的蓟种植物和毛蕊花栽种在低密度的暗红色植物丛中,你会发现色彩反差被弱化,而植株造型上的差异也达到了一种平衡。

  高度和外形存在差异

  这种植物组合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差别做文章。丛生的丝兰拥有像剑一样狭长而直立的叶片,与四周栽种的质地柔软、植株较矮的柏木属植物、刺柏属植物形成鲜明对比。而丝兰旁边摆放的陶制大球,以粗糙淳朴的造型和灰蓝色的色调使整个组合更加突出,成为整个花园最为醒目的景观。

  基础色调相同

  紫色、蓝紫色以及红紫色的搭配是在协调中借助细微的色彩差别以获得显眼的对比效果。比如羽衣甘蓝融合了蓝紫色和紫红色两种颜色,与纯紫色的天芥菜组合在一起,色彩的接近使得组合景观的协调性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一定会成为花园里的经典一景。




苗木绿化养护中的灌水基础知识

 苗木绿化养护中的灌水基础知识

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养护管理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成败。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绿化养护灌水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及灌溉水。在北方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水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但如果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苗木的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一、灌溉量和灌溉次数

  1.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溉

  (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通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这些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就将造成植株死亡,及时灌水是关键。在北方,气候干燥季节更应注意。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特别是扦插苗)。

  (3)分株苗、移植苗这些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4)嫁接苗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干旱天气必须灌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灌水。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

  灌溉必须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春季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只要灌溉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播种苗、扦插苗则需要灌溉次数更多。

  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夏季北方常逢雨季,可不灌水。南方则不同,如果高温又干旱,必须增加灌水次数。秋季,虽然南北方雨量不同,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实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冬季,南方不灌水,北方则要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

  3.不同土壤条件的灌溉

  黏重土壤保水力强,灌水量应适当减少;砂壤保水力差,灌水量应适当增加。

  4.不同树种的灌溉

  不同树种对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差别并不太大,一般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随着苗龄的增长,差别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更应注意,水多时要立即排水。对于一般树种则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水量。

  二、灌溉方法

  1.地面灌溉

  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把水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其优点是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的次数,也比较省工,但耗水量太大,苗床宽的会产生灌水不均的现象。

  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把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而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这是漫灌。此法灌水时比较方便,但应注意水流速度要慢,以免冲倒或淹没苗木。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要增加松土次数?比较费工。

  2.喷灌和滴灌

  喷灌一般适用于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都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方式。

  三、排水

  降雨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苗圃地不应有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破坏苗木根系的正常呼吸,常引起根系腐烂甚至死亡。 




园林植物配置,遵循五个原则便能更自然

1、仿——仿生原则

  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2、多——植物多样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

  3、位——生态位原则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景——景观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5、适——适地适树原则

  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河道景观设计,从7个方面入手!

        河道,指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
        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后来由于防御、运输、用水、防洪等需要,逐渐出现了护城河(壕)、运河、引水河渠和排洪河道等城市河流。到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严重污染,洪涝灾害等。与其说河道景观设计,倒不如说是在为城市河道”治病”。

  1.总体规划布局与定位

  (1)调研: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质特征以及气候特征,并且要对河道水域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包括:河道宽度、水位、断面等。另外,在调研期间还要注意河道周边的环境,记录周边的建筑、生态湿地、植物组团等情况。
(2)定位:在对调研进行分析之后,在保证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依照城市设计的总体概念进行河道景观设计。由于河道是贯穿于整个城市的,其周边环境以及城市设计都不同,所以要根据流域附近的环境进行设计主题的定位,从而使不同流域的河道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方案。
(3)布局:虽然城市形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流域设计中,还是要以流域的情况为主,其中对设计有以下要求:
第一、因地制宜,也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原有形态,切勿统一设计为渠化河道。如果可以,最好能够以周边的历史文化古迹连接起来,将文化理念延伸到河道景观的设计思想上;
第二、突出重点,也就是在一定距离的河道上建立一个主题亮点。主题的选择方向可以是河道特点、历史文化等;
第三、形成特色,河道尽管要具有自然特征。对于景观类型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符合城市和地域的需求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全部景点都纳入城市中,要区分开各个景点,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记忆。

  2.驳岸设计

  (1)自然原型护岸:是以保护河道堤岸、还原堤岸原型为主要目的的,通常会在表面土层铺上卵石、细砂,或是种植草皮等。在植被上,多使用水杉、柳树、香蒲、芦苇等。
(2)自然型护岸:在水面上种植植被的情况下,并且选用石材木材等材料提高坡面的抗冲刷能力。在坡脚用木桩、石笼或浆砌石块等建筑土堤,在斜坡上种植乔灌草植被,提高堤岸抗洪能力。
(3)人工自然式护岸:用石材、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还原堤岸形态,以实地情况为依据,将缓坡式、台阶式及后退式堤岸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建筑低台地,可以根据淹没的周期性设计更多的亲水性空间。
(4)人工式护岸:直落式的陆地和水面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水位变化幅度较大,另外其亲水性和形式都存在缺点。如果具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选用缓坡式进行分级,分级式的梯级标高依据是水位的变化。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就要选用直落式分级。

        3.亲水设施

  (1)亲水栈桥:亲水栈桥一般为弧线、折形、方格网状等,在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将游人引入水面之上,以提供水面观景功能。
(2)亲水平台:亲水平台是从岸边延伸到水面上的活动场所,其规模不大,形状多为半圆形、方形、船形、扇形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亲水平台的栏杆设计符合安全标准。
(3)停泊区:一般称为码头,具有交通运输的功能,但是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有一些码头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可以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亲水平台或是台游艇码头,亦或是作为人们垂钓、观赏水景的场所。
(4)亲水踏步:亲水踏步是延伸到水面的阶梯式踏步,宽度为0.3~1.2m,长度可以根据功能和河道规模而定,也可作为人们垂钓、嬉水的场所。
(5)亲水草坪:亲水草坪是延伸到岸边缓坡草坪软质块面亲水景观,岸线护底可以选用一些石头,既可以达到稳固岸线的效果,又可以为人们提供散步、垂钓和嬉水的场所。
(6)亲水驳岸:亲水驳岸是低临水面的一种非直线的硬质亲水景观,用卵石方、整石进行不规则的布置,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状态,以达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4.绿化设计

  (1)水生植物的选择:要根据河道景观的定位和生态特征,在配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土壤和水流速度,还要考虑选择的植物植物是否会对周边的生物造成影响。其次,要考虑到游人观景的效果,基本要求是不会造成游人观景的阻碍,特别注意的是河岸种植密度不宜过大。
(2)坡岸植物的选择:要求是耐水湿、扎根能力强,多选用乔灌木植物,种植方式尽可能地自然。为了完善景观,植物之间要搭配适当,不能过于突兀或是不搭,也不要选择单一的植物种类,不然会造成部分季节没有景观性,地被要选择耐水湿、固土能力强的品种。
(3)堤岸植物的选择:要以设计功能为主,比如:护岸造林、集合休闲观赏的公园。传统的硬质河道驳岸护岸多用垂直绿化,并且控制种植密度,还要考虑到景观性。
(4)河道周边的绿化:要做到层次化和空间化,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树木种类要较为丰富些,不同的流域要有不同的景观。通常会以高达的乔木作为背景,将亚乔木、灌木、草花及地被作为组团。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要注重色彩的搭配,要体现出水体的美感。

       5.硬质景观设计

  (1)滨水广场:可以将滨水广场看作是大面积的硬质亲水景观,集娱乐、休闲、健身以及会面等多功能为一体。在广场上有展望台、活动区域以及庭院等功能区域和公共设施。
(2)景观建筑:亭、廊——是交通流线中的驻留点,供游人休息和娱;商务用房——其是为游人提供消费和购物地方,一般会在滨水广场等公共场所附近,并且设置坐凳供游人短暂休息;管理用房——其主要是用于管理公共配套设施的地方,在设计上要注重功能性和景观性。
(3)道路铺装:道路铺装主要是以铺地材料和图案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为了满足设计需求,要结合区域功能进行选材。

      6.景观小品

  (1)雕塑:雕塑可以传达人与空间环境的情感交流,改善空间视觉和人的体验感受,使环境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其中,纪念性雕塑主要用于重大历史事件和任务的表现,更加强调历史文化在滨水地段的表现,有利于营造历史文化的氛围。主题雕塑形象较为生动活泼,尺度也较小,主要是展示地方文化特色。除此之外,还应有装饰性、功能性、陈列性等其他雕塑。
(2)景观柱:景观柱的材料有石材、钢材、钢筋混凝土等,可以拉伸和丰富景观的层次感,也是视觉汇聚的中心。传统的景观柱与历史文化意义有关,或是体现历史事件,现代景观柱主要是体现趣味性和美观性,材料更加丰富,造型也较为新颖。

       7.环境设施

  (1)休息设施:滨水区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地方,可以在道路或是节点空间设置适量的座椅,设置方位要保证游人的视觉通透性,最好是可以眺望河面,在座椅周边可以设计一些花架和乔木,用于遮阳。
(2)儿童活动设施:城市河道滨水空间是儿童最为喜欢的活动场所之一,对儿童的成长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儿童活动场所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还要对其身体发育有一定的帮助。活动设施要具有趣味性,造型活泼,色彩鲜明,并且要做好安全设计。
(3)照明设施:照明设施不仅是为了方便夜间人们的出行,还要能够丰富夜间景观。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大全,不得不看!

一、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带设计1 分车带绿地设计

●分车带绿地包括 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

●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2 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125px,慢长树不宜小于200px。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65—0·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3两侧分车绿带

●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4中央分车绿带

●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6m 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5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三、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即环岛,凡是4条道路交汇的环岛,直径应在40—50m,是最常见的交通广场;交通岛绿化要点:

● 为了安全不设人行横道,不许行人进入广场,绿化的装饰性功能超过功能作用,所以常喻为绿状绿化上的明珠。

●植物的高度,自圆心向周边逐渐减低,设在周边的灌木或花坛不宜超过1m广场地面铺设草坪,各式花坛要求花色、图案纹样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该城市的面貌

●市中心或人流较多的交通广场可以在其间增设喷泉、水池、雕塑等,丰富立体景观。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形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四、广场绿化设计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1商业广场绿化

●广场四周要有单行或多行乔木,下设坐椅。

●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条石铺装。花卉可种在边缘的带状花坛或可移动的大型花盆内。广场中人流多,不设花坛。

●广场四周要尽量不设或少设广告牌。

2纪念广场绿化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

●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3停车场绿化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5m;中型汽车为3·5m;载货汽车为4·5m。

五、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1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

●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2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

● 距离宜符合下表规定;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

● 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上表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树木根颈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

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

六、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3行车视线要求:

●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

● 道外侧的树木沿边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 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民主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的数据确定。

□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惯;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4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

●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5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叫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是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七、相关术语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 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导向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地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宽度0·9m至高3·0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八、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观赏草在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观赏草在花园设计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园林观念中,园艺学家认为真正的花园中不应该有草,因为草没有美丽的花朵和诱人的香味,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1980年英国著名园艺设计师Ressel Page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他在纽约Pepsico公司,总部景观设计中,完全应用各种各样的观穷草组成了清新自然、管理成本低廉的新型花园,产生厂极好的观赏和体闲效果,从此在园林设才史上展开厂新的一页。

观赏草的美学价值

  观赏草属禾本科,该类植物中有700个属,7000个种,形成了庞大的草类家族,其中有些种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引起了园艺学家的关注。

  植株及叶片形态多种多样 观赏草的植株及叶片形态多种多样,变化无穷。有的高大挺拔,如芦竹;有的短小刚硬,如蓝羊茅,有的则柔软飘逸,如苔草。这些丰富多姿的形状本身产生了深厚的美学价值。

  叶片色彩变化诱人 观赏草叶片颜色丰富多彩,除了最常见的绿色,还有自然古朴的黄色,尊贵壮观的金色,浪漫多情的红色,清高典雅的蓝色等等。即使在绿色中,也有浅绿、深绿甚至黑绿色。一些珍贵的观赏草品种,其叶片出现了浅色条纹、斑点等花色叶片,大大提高了观赏草的观赏价值。观赏草叶片的颜色随季节而变化,从春季的淡绿到冬季的金黄,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色彩,使观赏草魅力无穷。

  花序形状独特壮观 草类植物虽然不像观花植物具有美丽鲜艳的花朵,但其变幻无穷的花序也能产生出独特的美感。如荻的花序飘逸洒脱,林草的花序轻盈精美,狼尾草的花序美丽俊俏,而高大的蒲苇草的花序则壮观朴实,散发着雕塑般的凝重美。

  韵律美和动感美 观赏草给花园增添的不仅是观感美,还有独特的韵律美和动感美。每当微风吹过,观赏草的叶片前后摆动,沙沙作响,韵律自然美妙。在秋季,成片种植的观赏草随风起伏,像浪花在花园中翻滚,尽现动感美。

观赏草的生物学特点

  适应性广 观赏草种类繁多,适合不同的立地条件下栽培,既可在肥水条什优越的沃土中生长,也能在贫瘠干旱的土壤中定植,有的品种甚至在废弃的矿地和建筑渣土上生长,产生很好的覆盖和观赏效果。

  抗病虫能力强 绝大部分观赏草具有很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基本上不喷施农药,这在环保呼声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很受人们的青睐。

  抗旱性强 观赏草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一般情况下,只在种植初期浇水,以后不用人工灌溉,完全靠自然降水就能正常生长。观赏草的这一特性,满足了人们一直寻求的节水抗旱的需求。笔者于2002年2年4月初在北京昌平种植了几种芒类、荻类和芦竹类的观赏草,只在种植当天浇水一次,以后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现在这些草已经形成了茂密的景观群落。

  养护成本低 观赏草在周年生长中,几乎不需特别养护。除了在早春平茬一次外,以后不需修剪就能长期保持这种美感,大大减轻了由于修剪所耗费的人力和能源。美国著名同艺学家A.I.acy形容观赏草的养护需求时说:种植观赏草所要做的主要事情是“种完之后,即看着它们生长和变化”。由此可以看出观赏草的养护需求之低。




高寒带植物种植技巧

高寒带植物种植技巧

我国黑龙江省北部、甘肃、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地处高寒地带。著名的城市有哈尔滨、齐齐哈尔、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兰州、西宁等。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在7~8月份。这些不利因素使该地区的绿化、美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综观近些年国内外高寒地带城市绿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不难得出:“具备丰富的植物材料是基础,进行合理的选择与配置是原则”。虽然在高寒地带的城市绿化、美化不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但通过努力,可大大延长城市的绿色观赏期。现归纳几点,以供参考。

加强引种、驯化工作,增加植物材料的丰富性

我国北方高寒地带孕育着极其丰富的早春抗寒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地区具有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着多种耐寒、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据统计,有1300多种。如侧金盏花(冰凉花)在哈尔滨3月中旬开花,花期常遇大雪,黄花在白雪映衬下显得更加艳丽,别具特色,毫无冻害。山芍药在最高温度达到5℃,最低温度-8℃时出土,花朵被雪覆盖亦不凋谢。其他如大花杓兰、白头翁、耧斗菜、翠南报春、荷青花等从3月中旬也开始陆续开花,与黑龙江省目前栽培的花卉花期比较,虽然达不到四季有花,但可提早观花期2个月,大大增加了该地区的观花期和绿色期的时间。另外,这些早春野生花卉具有形姿优美、花朵艳丽、适应性强、分布广等特点,是补充早春木本花卉不足行之有效的办法。

植物材料的合理选择与配置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在北方高寒地区植物材料相对稀少的条件下更应重视这一过程,并合理规划,使之与环境相协调。材料之间亦有层次、有节奏感,使之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

  (1)要遵循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在植物材料的配置过程中,针对特定的土壤、小气候条件安排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花。如喜阳树种银中杨(Populus albacand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山桃(Prunus mackii)等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耐阴种类如矮紫杉(Taxus cuspidata‘Nana’)、山梅花(Philadelphus tenuifolius)宜种植在树荫下或墙的北面;空旷地宜选择深根性的树种,如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空气污染严重的厂矿内,还要考虑树种的抗性,可以选择抗氟能力强的垂柳、榆树(Ulmus pumila)等。另外,在小气候温和的居民区或楼的南侧,可种植一些观赏性强的小灌木,如绣线菊类(Spiraea spp.)、金露梅、文冠果等。

  (2)尽量延长花的观赏期并注意其色彩的变化

在高寒地带城市,虽然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有困难,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措施,使植物材料的花期合理搭配,同样可以做到“二季有花,三季常青”。例如:将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榆叶梅、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黄刺玫、绣线菊(Neillia nekii)、金老梅(Potentilla fruticosa)、大花圆锥绣球等混栽或分别布置于同一个环境中,可以使观赏期延续几个月。另外在疏林下,可以布置一些早春野生宿根花卉,如前面提到的北侧金盏花、山芍药、大花杓兰、白头翁、耧斗菜、翠南报春等,可以使花期提前到3~4月份。

  (3)多使用观果和彩叶树种,尽量使色彩柔和

植物配置时,为了弥补高寒地带城市花色的不足,应注意使用不同色彩的植物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搭配,尤其是观果和彩叶树种。例如寒冷的冬季,在白雪映衬下,偃伏梾木(Cornus stdoniferai)、鸡树条荚蒾(Viburnum sargenti)的红色枝条、红色果实格外醒目诱人。秋季五角枫(Acer truncatum)、茶条槭(Acer ginnala)、拧筋槭(Acer triflorum)的红叶与杨树的黄叶以及云杉的浓绿产生强烈的对比等。这些色彩的变化与对比使高寒地带城市的秋、冬季节增添了不少的生机与魅力。

  (4)恰当使用造型材料,尽量使景观配置富于变化

在城市绿化中,植物材料的整型配置方式常被用于景观设计中。这一点在相对缺少植物材料的高寒地带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它一方面可以弥补植物材料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景观配置更富于变化。这类树种要求树形整齐,个性强,能单独表现其特性,且要枝叶稠密,轮廓分明,耐修剪,再生能力强。如茶条槭(Acer ginnala)易修剪成型,可以作为彩叶篱,夏季叶色浓绿,秋季叶色变红。另外适于这方面的树种还有白扦云杉(Picea meyeri)、杉松冷杉(Abies holophylla)、垂榆、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等。

高寒地区城市绿化特点

  (1)注意种植季节

高寒地区的绿化季节非常短暂,除了生长季短之外,要充分保证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根系和周围土壤密切结合,防止由于冻土而造成的高寒地带特殊的冻拔现象,从而在春季植株随土的解冻被提起,引起植株的生长不良或死亡。因此,早春土壤解冻,树液尚未流动之前种植植物最合适,既能保证成活率,又使植物有足够长的生长时间。

  (2)注意冬季之前的养护管理

尽管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已经生长了一段时间,但其自身的抗冻和抗风能力仍不能达到最强。因此,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对植物进行适当的保护,如在植物的西北侧搭建风障,或为植物建造临时的小屋,防止植物过冷或者早春树穴周围的土壤解冻太迟,而树液已开始萌动,导致植物生理干旱引起死亡。




终于知道水池上面为什么放置小亭子了!

 一.主要分类

园林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

二.主要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三.设计类型

1.欧洲古典园林景观形式:法国现代园林风格、现代巴洛克风格、巴拉甘风格、加利福尼亚学派、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

2.欧洲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3.英国乡村庭园景观形式;

4.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

5.日本庭院园林景观形式: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

6.现代园林景观形式。

四.设计原则

园林的地形分为:陆地及水体两大部分。地形的规划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在园林的空间感受,更影响着园林的整体布局、景观的效果、排水、管道设施等要素。因此,园林地形的规划也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1.因景得宜

地形规划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规划。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2.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3.随势生机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

4.符合园林美

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规划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五.中国古代园林

1.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首都所在,一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庭院中适合用的多年生花卉

 什么叫多年生花卉?

  多年生花卉又称宿根花卉,即在定植后数年内每到某个季节就会开花的植物,一般以草本和小灌木为多。多年生花卉在庭园中应用后管理真的很简单吗?

  是的,因为多年生花卉中确有不少管理粗放,容易养护的种类。如大花金鸡菊、射干、鸢尾、铃兰、萱草、薄荷、决明、筋骨草、玉簪、紫露草、虎耳草、大吴风草、活血丹、赛亚麻、蔓长春、常春藤等,可供选择的种类很多。在小庭园中多年生花卉可用在哪些地方?

  小庭园中应用多年生花卉的地方不少:如周边的围栏,外门厅的柱子,棚架,树丛下,林缘边,草坪边缘,屋顶绿化的种植槽内,条件较好的小庭园中还可用多年生花卉作花镜,也可在花坛中与一二年生草花配置在一起。

  在浅黄色墙的房屋边是否适用黄色、桔红或红色植物?这种选择在色彩上是比较和谐的,但房屋与植物均选了暖色调总体感觉会过于热烈,如果能选一些蓝色、淡紫或紫色等冷色调植物,效果会更好一些。在多年生花卉中哪些冷色调植物容易养护?

  如开蓝花的婆婆纳、桔梗、德国鸢尾等,开紫花的紫露草、蔓长春花、多年生筋骨草、紫萼等。小庭园的围栏和棚架上可选择哪些攀援植物?

  在低矮的栅栏边小棚架上也可先种一些草质攀援植物如西番莲,其叶掌状、常绿,花形奇特、秀丽;也可用一年生植物如茑萝,其叶型羽状,花色鲜红、耀眼。在中、高型围墙边、棚架上,可应用藤本月季、鸡血藤、木香、常绿油麻藤、紫藤、凌霄等。有哪些多年生植物既可观花,而且观叶效果也较好?出自天成国际景观

  如虎耳草、筋骨草、玉簪、花叶大吴风草、紫叶酢浆草、景天、露草、细叶美女樱、亚菊、铁筷子等。多年生花卉应如何照料?

  一般来说,不少多年生植物不需要太多的照料。但夏季过于干旱时需浇水,生长过于茂密或花后需适当修剪或施肥,如发现病虫害须及时防治,每隔3~4年需分株重栽。多年生花卉为什么每3~4年需要重栽一次?

  多年生花卉中有全年都有美叶的常绿类植物(如虎耳草、蔓长春、大吴风草、常春藤等);也有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越冬后来年会重新长成植株的宿根类植物(如玉簪、亚菊、萱草、八仙花等),这些植物每年都能在某个季节开花。但随着年复一年的生长,植株株丛增大,株间变小,光照与通风状况逐渐不良,易发生病虫危害,观赏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每3~4年需要重新分株栽植。多年生花卉应如何进行分栽?

  分栽时间须适当,一般宜在秋、冬季节进行。在开花期、盛夏时不宜进行。对一些根较细的种类如筋骨草等,只要用手将植株株丛掰开,每株丛分为2~4枝即可。对地下茎较粗的种类如麦冬等,可用锋利的刀具从分叉处切开,为避免伤口感染可用草木灰涂抹一下再种。分株时还应注意将干枯的脚叶摘去。




居住区水景造型形式

 居住区水景造型形式

 构成水景的基本水流形态是千姿百态的,因而由其组合构成的水景造型也纷繁无尽的,但按其主题造景来分,大致可分成如下六种类型 

    1、以静止水和紊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静止的水面和紊流水可将周围景观映入水中成倒影,形成景观的层次和朦胧美感。紊流水略有波动,细微涟漪,涌来退去,静中有动,真实趣味感倍增,还能强化池水的充氧作用,以防池水缺氧发臭。 

    2、以流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无论是稍大的规则式园林,还是自然式庭园,溪流和水渠都增强了园内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尤其在当今设计风格的影响下,加上植物的修饰,能使流水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效果,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画面。 

    3、以跌水为主的水景造型 

    利用天然地形的断岩峭壁、台地陡坡或人工构筑的假面山形成陡崖梯级,造成水流层次跌落,形成瀑布或叠水等景观。跌水最终的形状和模式都是由所流经的物体决定的,落水的速度和角度也是影响瀑布形式和音响效果的决定因素。在园林设计中,跌水的形式极其丰富,也是最能体现设计者或庭园主人想像力及艺术品味的设计元素之一,所以利用和开发跌水的潜力与千姿百态的造型是很多庭园建造者所热衷的话题。 

    4、以喷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喷泉由压力水通过喷头而构成,造型的自由度大,形态更美。 

    (1)射流喷泉 

    采用直流喷头喷得高而远,角度可任意调节,特别适合于要求水流成组变化特快的程控喷泉,其组成的射流水景造型也很潇洒。 

    (2)膜状喷泉 

    其特点是利用水膜喷头形成的薄膜新颖美丽,剔透玲珑,活泼小巧,且噪音低,充氧能力强。但易受风力干扰,宜用于室内和避风的室外场所。 

    (3)气水混合喷泉 

    利用加气喷头使水压通过喷头形成高速水流,带动吸入大量空气泡形成负压,气泡的漫反射作用使水流呈雪白色,大大改善了照明着色效果,同时使空气加湿和使水充氧加强,产生了冷却与除尘作用,使得以较少量的水,达到较大的外观体量,气水混合形态的喷泉造型壮观、浑厚,然而能耗大,噪音也较大,多用于室外。 

    (4)水雾喷泉 

    利用特别的喷雾喷头,喷出雾状般水流,能以少量水喷洒到大范围空间内造成气雾濛濛的环境,当有灯光或阳光照射,可呈现彩虹当空舞的景象,对水的冷却、充氧加强及对空气的加湿、除尘作用特别明显。与其他喷水、彩灯配合造型,更能烘托环境气氛。 

    5、以涌泉为主的水景造型 

    清澈的泉水自水下砾石中涌起,带起串串闪亮如珍珠的气泡,升至池面涌出细珠碎玉,成为“珍珠泉”一景。 

    6、组合水景造型 

    在居住环境空间内,为了增加水景应用的艺术性、趣味性及多样化,常将各种喷泉水流形态选择进行综合搭配组合,如果按排定程序依次喷水,配以彩灯变换,便可构程控彩色喷泉。若再用音乐声响控制喷水的高低、变换角度,即构成彩色音乐喷泉景观,但是,这种方式一般用于规模较大的城市广场。居住区中除非有较大面积的公共空间,否则一般不易采用。




变宽桥如何布梁调整?

 立交中常出现加宽、变宽桥,从经济和施工角度考虑,首选装配式桥梁,只有当桥宽变化剧烈或对景观有特别高的要求时,才考虑采用现浇梁。

当桥宽变化较小时,可通过一片梁来调整,如调整边梁的悬臂尺寸或边梁与中梁的湿接缝宽度。

当变化较大时,需利用横向湿接缝来调整。采用此方法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完全利用标准预制主梁,将变化工作全部放到现浇工程中。选择梁片时,一般选择密布,湿接缝比标准宽度小,结构更安全。但湿接缝的宽度也要满足该处钢筋搭接或焊接长度的要求,一般湿接缝宽度控制在45~90cm。超出此范围可考虑加梁片。

当变化非常大时,还可结合梁体尺寸调整来适应变宽需求。

变宽桥,预应力结构连续时,必须保证一联梁片数相同。简支时,可考虑各跨梁片数不同。




干垒石墙有哪些特点、要点?

景观中常用到的干垒石墙元素,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却有其完备的功能;没有色彩的丰富,却有素朴的和谐,它可以历经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呈现出其沧海面目,使其更凸显出岁月的底蕴。

相比如今钢筋混凝土浇筑出的整齐统一,如果能够在景观中巧妙地运用干垒石墙,定会让你的设计更显自然古朴素雅风貌。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干垒墙。

干垒墙的原材料大致可以分为毛石、料石、片石和河石四种类型,毛石和料石根据其加工程度及粗细又可分为很多子类。相比毛石,料石价格更高;但毛石的干垒施工工艺难度更大。

干垒墙的原料分类Main points

干垒墙的原材料大致可以分为毛石、料石、片石和河石四种类型,毛石和料石根据其加工程度及粗细又可分为很多子类。相比毛石,料石价格更高;但毛石的干垒施工工艺难度更大。

│毛石│料石│片石│河石│

毛石是指不成形的石料,处于开采以后的自然状态,它是岩石经爆破后所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是天然或从石矿里刚开采出来未经加工的,也称乱石,一般块径≥300,根据其平整度,可以细分为乱毛石和平毛石。形状不规则的叫乱毛石;有两个大致平行面的称为平毛石。

│毛石│料石│片石│河石│

料石是指以人工斩凿或机械加工而成,形状比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加工成比较方整,至少有一个平面是平整的。按表面加工平整程度可分为四种: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细料石。

若按外形划分为条石、方石、拱石(楔形),其中条石可以做景观小品,可以做为功能石凳,可以做汀步等等。长度1M左右,宽度在500mm左右,厚度在100~200mm左右的,有两个平行面的块石。长度基本为宽度的2倍左右。

如何区分料石级别:

①细料石:是通过细加工,外表规则,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大于10mm,截面的宽度、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长度的1/4。

②半细料石:规格尺寸同上,但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大于l5mm。

③粗料石:规格尺寸同上,但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20mm。

④毛料石:外形大致方正,一般不加工或仅稍加修整,高度不应小于200mm,叠砌面凹入深度不应大于25mm。

│毛石│料石│片石│河石│

片石指符合工程要求的,经开采未经加工选择所得形状不规则,边长一般不小于15cm的石块。片石大致要求有一个比较平整的面,长宽误差一般在2厘米左右,厚度一般只能标注在多少范围以内(比如厚度为10~20厘米),通常情况下不能指定加工多少厘米。片石在外形上接近于平面,而毛石的空间形状更明显一些。

市面上常用到的片石干垒墙材料一般多为板岩和青石,现在也有很多用到花岗岩如雪浪石加工成组合片石的景观小品。

不同原材料的干垒墙详解Main points

│毛石干垒墙│料石干垒墙│片石干垒墙│河石干垒墙│ 

1、毛石基础:

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坐浆.并将石块的大面向下。毛石基础的转角处、交接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毛石基础的扩大部分,如做成阶梯形,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石块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

2、毛石墙身砌筑要点:

①毛石墙同其基础一样,第一皮和最后一皮、转角处、交接处及洞口处都应该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②毛石墙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毛石墙一般每0.7m²墙面至少设置一块,且同皮内拉结石的中距不应大于2 m。拉结石的长度:如墙厚≤400 mm,应与墙厚相等;如墙厚>400 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 mm,且其中一块拉结石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

③平毛石墙砌筑时宜分皮卧砌,各皮石块间应利用自然形状敲打修整,使之与先砌石块基本吻合、搭砌紧密;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间不得夹砌过桥石(有明显拱门的石块)、铲口石(尖石倾斜向外的石块)和斧刃石。

④毛石砌体的灰缝厚度宜为20~ 30mm,石块间不得直接接触;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砌法。

3、顶端收口方法详解:

①浅“V”形收口法:砌筑时在顶端收口处将端口砌成一个微喇叭形,在中间填补一些小石块防止砂浆外露;

②大板收口法:砌筑的最后一皮用大板收口防止砂浆外露,石材厚度≥100mm;压顶最好选用和墙身同类别的自然面石材,尽量不使用机切面、光面等切割过于整齐的面层材料;

③预留种植槽收口法:此类做法适用于墙身≥400的干垒墙,在砌筑的顶端预留出宽度≥150的种植槽,土壤厚度应≥200mm,可以选择一些匍匐性生长的低矮地被植物,如佛甲草、过路黄等。

│毛石干垒墙│料石干垒墙│片石干垒墙│河石干垒墙│  

1、料石基础:

料石基础的第一皮料石应坐浆丁砌,以上各层料石可按一顺一丁进行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上级阶梯的料石至少压砌下级阶梯料石的1/3。

可以先看下图来了解下建筑语言里面的“丁顺”概念:

这样就很容理解上面讲到的第一皮料石需要坐浆丁砌的含义,如下图:

2、墙身砌筑要点:

①墙厚等于一块料石宽度时,可采用全顺砌筑形式。料石墙厚度等于两块料石宽度时,可采用两顺一丁或丁顺组砌的砌筑形式。

②料石墙砌筑时,应放置平稳;砂架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灰缝厚度,其高出厚度:细料石、半细料石为3~5mm;粗料石、毛料石宜为6~ 8mm;

③同基础一样,料石墙上下皮应错縫搭砌,错缝长度不宜小于料石长度的1/3;

④有垫片料石砌体砌筑时,应先满铺砂浆,并在其四角安置主垫,砂浆应高出主垫10mm,待上皮料石安装调平后,再沿灰缝两侧均匀塞入副垫。主垫不得采用双垫,副垫不得用锤击入;

⑤料石砌体的坚缝应在料石安装调平后,用同样强度等级的砂浆灌注密实,坚缝不得透空。全干垒的料石墙也可在中间填充小快石;

⑥石砌墙体在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间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梯。科槎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严禁砌成直楼。

4、顶端收口方法详解:

①预留种植槽收口法,做法同毛石干垒墙;

②大板压顶:做法同毛石干垒墙,可选择全大板压顶,也可选择局部大板压顶;

│毛石干垒墙│料石干垒墙│片石干垒墙│河石干垒墙│   

片石干垒墙的基础、墙身及压顶收口要求做法大部分同料石干垒墙,因此不在此做重复赘述。仅举个别例子与大家分享。

│毛石干垒墙│料石干垒墙│片石干垒墙│河石干垒墙│   

中国有一句歇后语“鹅卵石垒墙脚—-根基不稳”,关于河石干垒墙,小编能收集到的资料少之又少,小编在整理的过程中找到了8世纪的《蛮书》中有文字记载,大理用卵石砌墙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关于卵石砌墙的千百年来的丰富经验已形成特殊的砖墙技巧。 

根据《蛮书》记载,其要点有:大小搭配、错缝垒叠、大头向内,小头向外,认真填塞,块石砌墙角。技法包括:干砌、夹泥砌和包心砌。据说刚砌好的卵石墙,用手掌拍打,会颤抖的才更坚固耐久,于是有“新墙如豆腐”一说。

干垒墙在景观中的应用Main points

│挡土墙应用│景墙应用│花池应用│艺术装置应用│  

①当挡墙高度≤1.2M时可直接干垒,无需砂浆粘合,但需要注意墙体砌筑后需有一层碎石排水层以保证墙体排水的通畅性;

② 当高度在1.2M~2.0M之间时,可以采用干垒不漏浆的形式,厚度应≥高度的四分之一;

③当高度>2.0M时,则需要内部先修筑符合结构规范的的挡土墙后,才可在外围用干垒墙作为外饰面。 

干垒墙作挡土墙其特点有: 施工简便快捷. 柔性结构;对地基的要求低,占地少;可设计多层挡墙缓减高差;适应小规模沉降,结构耐久性好;风格自然古朴,综合成本低。

│挡土墙应用│景墙应用│花池应用│艺术装置应用│   

同干垒挡土墙一样,当高度≤1.2M时可直接干垒,无需砂浆粘合;当高度在2~3.0M之间时,可以采用干垒不漏浆的形式,厚度应≥高度的四分之一。

│挡土墙应用│景墙应用│花池应用│艺术装置应用│  

高度通常在0.3~1.2M之间,根据石材可分为毛石花池和料石花池,这种形式的花池一般内部不需要砂浆的粘合,可直接堆叠形成。




园林绿化地面铺装设计

 一、地面铺装设计中的色彩表

色彩是环境主要的造景要素,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地面铺装的色彩更应该和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如果场地的地面色彩简单,可通过线与形的变化来丰富空间的特征。但是地面铺装的色彩不宜太过鲜艳,不应喧宾夺主,根据不同颜色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有意识的利用色彩变化,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二、地面铺装中的材料

1.软铺装

园林地面铺装的软材料运用种类较少。低矮的植物既可增强地面空间感,也可改善夏季地面过热的小气候条件。庭园、花园中的地面铺装经常用树皮铺设,这样的林中小径、自然的花园小路都给人一种静谧感,同时树皮本身又与自然环境非常和谐。

2.硬铺装

材料的特征及使用的场合也要求结合园林的环境与功能。在园林地面铺装中,不同的硬材料通过精心推敲的形式、图案、色彩和起伏,可以获得丰富的环境景观,提高空间的质量。常用的天然材料有石板、乱石、块(条)石、碎大理石片、卵石等。人工材料有混凝土砖、水磨石、斩假石、瓦、沥青混凝土、青砖大方砖、水泥预制块等。




园林绿化自动喷灌系统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产园林化建设稳步发展,园林绿地的面积逐步扩大,其灌溉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园林自动化微喷灌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必将成为园林灌溉的发展方向。

园林绿化自动喷灌的特点

(1)地产园林具有休闲、观赏、美化的特点。灌溉系统要与现有景观相互协调、配合,既要满足草坪、小灌木、树木生长的需要,又要具有观赏性,要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2)园林绿地通常根据园林设计的特点呈现不规则形状,并为了美化伴有不同的结构层,与高低乔木、高低灌木及草坪,以及增加的小品和景观石。因此给喷灌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其喷灌设计要综合考虑硬景设计和软景设计。 (3)地产园林绿化大部分施工期较短,对于刚种植的绿化苗木的养护用传统的养护方式很难满足要求,反而害之,如浇水过多导致植物根部不能有效的呼吸。喷灌技术是较为理想的灌水方式,而且其雾化效果好、水滴小。特别是夏季对刚种植不久的小灌木和草坪有良好的效果。(4)节约用水,传统人工浇灌用水量大,并不一定有效果。而喷灌喷出来水细小或雾化对植物叶面吸收有很好的效果。

园林设计与园林建造都影响着园林绿化的景观,喷灌系统喷头的选型与布置关系着园林养护与管理。

1、喷头的选型 选择喷头时,除需考虑其本身的性能,如喷头的工作压力、流量、射程、组合喷灌强度、 喷洒扇形角度可否调节之外,还必须同时考虑诸如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地块大小形状、水源条件、用户要求等因素。另外,同一工程或一个工程的同一轮灌组中,最好选用一种型号或性能相似的喷头,以便于灌溉均匀度的控制和整个系统的运行管理。在已建项目中,有的为片面追求水景效果,安装了各种性能截然不同的喷头,致使灌溉均匀度无法保证。选择喷头时需特别注意的是,灌溉系统不是喷泉,其目的是为了弥补植物需水时空上的不足,而不是创作人工水景。因此,只能在首先满足需水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到景观效果。 此类喷头品种繁多,按射程分,有0.6~5.8米的小射程喷头,4.3~9.1米的中小射程喷头,8.5~15.9米的中等射程喷头,20米以上的大射程喷头;按喷洒类型分,有散射喷头,射线喷头,旋转喷头,射线旋转喷头;按使用场合分,有园林喷头,高尔夫喷头等等。这些喷头均可在加压喷水时自动弹出地面,而灌水停止时又缩入地面,不会影响园林景观上的机械作业。

1.1、小射程喷头 一般为非旋转散射式喷头,这些喷头的弹出高度有50mm、75mm、100mm、150mm和 300mm,可选配喷洒形式繁多或可调角度的喷嘴,喷灌强度较大。不但适用于小块灌溉,也可用于灌木、绿篱的灌水和洗尘。这类喷头的喷嘴大多为“匹配灌溉强度喷嘴”,即无论全圆喷洒,还是半圆或90度及其他角度,其灌溉强度基本相同。这种特性对保证系统的喷洒均匀度极为有利。

1.2、中小射程喷头 多为旋转喷头,射程为4.3~11.3米,弹出高度有100mm、150mm、300mm。这种喷头适用于中型面积绿地和灌木、花卉喷灌。 特别的如MP系列地埋射线旋转喷头,射程3~9米,以其独特的喷洒方式,和由此来的不可比拟的节水特性,尤其适合坡地和新植喷洒。 1.3、中等射程喷头 多为旋转喷头,这些喷头适用于中型面积绿地的灌溉。弹出高度有100mm和300mm两种,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灌溉。其中I-20喷头配有止溢阀,并且可选不锈钢升降柱,顶部带有独特阀门,可在系统运行时单独将某个喷头关闭,便于维修或更换喷嘴。

1.4、 大射程喷头 射程均在20 米以上。其特点是材料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除用于大面积灌溉外,特别适合于运动场灌溉系统。 在各种射程的喷头中,均可选择“止溢型”喷头。带止溢功能的喷头一般安装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喷灌系统中的地形较低的部位,可有效防止当灌水停止时管道中的水从低位喷头溢出,影响喷头周围的正常生长。 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是影响喷头选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喷灌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地面上的水深。我们一般考虑的是组合喷灌强度,因为灌溉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多个喷头组合起来同时工作。对于喷灌强度的要求是,水落到地面后能立即渗入土壤而不出现积水和地面径流,即要求喷头的组合喷灌强度(ρ组合)应小于等于土壤的水入渗率。 另外,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而显着减小。如坡度大于12%时,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将降低,50%以上。因此,对于地形起伏的工程,在喷头选型时需格外注意。

2、喷头的布置 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布置包括喷头的组合形式、喷头沿支管上的间距及支管间距等。喷头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灌水质量。 喷头的组合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块形状以及风的影响,一般为矩形和三角形, 或为其特例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矩形或正方形布置,适用于地块规则,边缘成直角的条件。这种形式设计简便,容易做到使各条支管的流量比较均衡;三角形或正三角形布置,适用于不规则地块,或地块边界为开放式,即使喷洒范围超出部分边界也影响不大的情况。这种布置抗风能力较强,喷洒均匀度要高于矩形或正方形,同时所用喷头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不易作到使各条支管的流量均衡。有时地块形状十分复杂,或地块当中有障碍物,使喷头的组合形式为不规则形。但在多数喷灌系统中,可尽量采用正方形或正三角形布置。 在喷头布置完毕后,应根据实际布置结果对系统的组合喷灌强度进行校核。特别是在地块的边角区域,因喷头往往是半圆或90度而不是全圆喷洒,若选配的喷嘴与地块中间全圆喷洒的喷头相同,则该区域内的喷灌强度势必大大超过地块中间。所以,为保证系统良好的喷洒均匀度,一般安装在边角的喷头须配置比地块中间的喷头小2-3个级别的喷嘴。

园林草坪自动化微喷灌技术实用美观,控制系统方便灵活,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十分适合地产园林化建设的发展。所述自动喷灌在地产园林中并非全自动,由于地形条件现有技术的复杂程度,尽量满足要求简化设计。有以下建议: ①手动浇灌和自动喷灌相结合,对于乔木和大灌木采用人工浇水,小灌木和地被采用自动喷灌。 ②采用人工手动开启开关,自动喷灌。由于养护时间和场地其他情况不确定,无需采用智能化控制。 ③合理设计各分支线路开关控制,便于后期养护期间维修。




石质路堑开挖施工标准化要点

石质路堑开挖施工标准化要点

  1)石质路堑边坡应采用光面或预裂爆破技术施工,严禁采用大药量的洞室爆破,以降低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石质路堑开挖应自拉槽的两端首先起爆,形成数个临空面,然后采用深孔梯段爆破,向拉槽中部推进。拉槽施工必须采用竖孔爆破方式,严禁采用平孔爆破的方式施工。在距设计坡面3~5m范围内必须采用光面爆破,光爆坡面要求竖孔炮眼的间距不大于1m,炮眼深度应以不影响坡面的稳定性为原则进行专项设计。

  3)光爆后,应清刷边坡,从开挖线往下分级清刷边坡,每下挖2~3m 后,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对于探头孤石,在评价其稳定性后或考虑景观设置或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后,确保安全时可考虑予以保留。如因过量超挖,应用浆砌片石补填超挖部分。

    4)石质路堑路床顶面宜使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宜低于设计石质路堑开挖及防护标高10~15cm,装药时宜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

  5)石质路床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渗沟连通,渗沟底略低于坑洼底,使可能出现的裂隙水或地表水由浅坑洼渗入深坑洼,并与边沟连接。如渗沟低于边沟则应在边沟底设置复式渗沟;渗沟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应填单级配碎石或砂砾。

  6)石方路堑的路槽底面标高,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过高应辅以人工凿平,过低应以开挖的石屑或级配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稳固。

  7)未风化坚硬的岩石路基超挖部分或高低不平部分,应采用级配碎石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砾)石等材料作整平处理。

  8)严重风化软质页岩、千枚岩等路床应超挖20~40cm,超挖部分应采用级配碎石或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砾)石等材料填筑。




结构设计,还是看看万科怎么做的吧!

第一部分结构形式与材料限额标准

第一节.住宅

以上备注:
A. 住宅层高为2.9米,无地暖。
B. 钢筋含量的调整:抗震等级6°时,钢筋含量降低3~5kg;抗震等级8°时,钢筋含量提高5~7kg。
C. 结构限额设计变更指标:别墅、多层为已完工作量1.1%;小高层为1.0%;高层为0.8%。
D. 地上指标列入设计合同条款,若低于限额指标,则按比例奖励设计人员;若超过限额指标的5~7%,则根据实情对设计单位及项目公司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条款在签定合同时确定。
E. 表中地下指标为参考指标,具体工程应根据地勘报告和设计管理中心审定的基础形式加以调整,调整后的数额列入设计合同补充条款。

第二节.会所

第三节.商业步行街

第四节.酒店式公寓

第五节.独立地下车库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总则

第一节.结构设计一般原则:
1.必须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不得有任何违反。
2.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钢筋砼结构。
3.结构方案应合理,应兼顾安全与成本,即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4.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规范中较低值。

第二节.各业态活载取值要求:
除严格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外:
1. 商业步行街中独立商铺楼面使用荷载取4.0KN/平方米。
2. 会所中健身房、舞厅使用荷载取4.0KN/平方米,其余取2.0KN/平方米。
3. 独立地下车库顶板荷载应根据景观布置图或文字说明分块计算,并满足《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取值标准。顶板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平方米;小型广场取4.0KN/平方米;机动车道一般兼做消防车道,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相关条文取用。
4. 公共建筑的种植屋面填土厚度为500mm,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平方米,观光处取3.0 KN/平方米;住宅的入户花园及露台有填土要求时,填土厚度为200mm,活载取2.0KN/平方米。

第三节.梁、柱断面及配筋率取值范围:
1. 主梁断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0~1/14,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8%~1.6%之间。
2. 次梁断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4~1/18,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4%~1.4%之间。
3. 除砖混结构外,结构外围梁的高度还应满足建筑要求,一般梁底至洞顶小于150时梁高做到窗顶。
4. 大跨度(大于10米)和大悬挑(大于2.5米)的梁应专门验算绕度和裂缝。
5. 梁配筋的归并系数取0.15,并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6. 当梁腹板高度小于450时,不配置构造腰筋。(如计算结果需要配置抗扭腰筋则属例外)7. 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
8. 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筋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以减少施工麻烦。
9.管道穿梁应加套管,直径大于30的圆洞(30X30方洞)应配置洞口加强筋。
10. 屋面、露台板跨中一般不设反梁,若设反梁,应根据排水情况在反梁上预留过水洞,标出洞的位置、大小,并做疏水处理,保证洞口排水通畅。
11. 柱断面可根据层数、层高、轴压比等要求来确定,尽量使柱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
12. 沿竖向柱计算配筋变化大于15%时,应分层配置;同一层柱配筋归并系数取0.15,并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置,不应随意放大。
13. 柱断面配筋中拉筋应钩住主箍筋并参与体积配箍率计算。

第四节.板厚及配筋要求:
1.楼板荷载应满足装饰要求。
2. 楼板厚度一般取跨度的1/30~1/35,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20%~0.6%之间。
3.楼板负筋不应大面积拉通,但小板块如卫生间、暗埋管线较多处、建筑平面薄弱处、温度应力较大处则属例外。
4. 楼板配筋应满足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
5.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6.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搜建筑微信 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7.设备专业与结构专业应密切配合,楼板中穿线管不应出现大量集中及相互交叉超过2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砼开裂。
8. 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窗台侧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9. 所有屋面板采用细石砼;板厚≥120mm,裂缝宽度 [W] ≤0.2mm;钢筋C8@150双层双向拉通,大板块配筋不足者,额外配筋补足。

第五节,地下室外墙,顶板有关要求:
1.地下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不设温度变形缝。设计上采用后浇带(加强带)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2.地下室顶板、外墙应进行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
3.地下室采用的水泥品种应为抗水性好、泌水性小、水化热低且有一定的抗侵蚀性,水泥标号要求不低于425号。混凝土标号宜小于或等于C35。
4.砼外墙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防水要求,外墙中的施工缝应有止水(钢板止水)构造措施。
5.地下室管道如需穿梁,位置应选在梁受力最小处,并配置洞口加强筋。
6.外墙留洞均应有防水套管,套管周圈应满焊止水钢板。
7.在建筑范围内的地下挡土墙均应与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避免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8.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挡土墙均做砼墙。
9.在进行挡土墙设计时,应与建筑、园林专业进行沟通,使挡土墙形式与建筑、园林专业要求的外观、质感相致。
10.砼抗渗等级应满足防水要求,一般采用S6。(特殊部位另定)

第六节.基础方案的比较原则:
1.基础形式应安全、经济、可行,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情况,一般的工程设计院出两个方案报设计管理中心审批,重要的工程在基础论证会上确定。
2.独立基础:
A. 为保证施工质量,独立基础采用阶梯式。
B.一级框架及特殊情况下的独立基础才设置拉梁,其余不设拉梁。(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属例外)拉梁梁高按平均跨度的1/10取值,配筋率一般为0.4%~0.6%,兼作底层填充墙基础的拉梁按实际受力情况计算。
3.桩基础:
A. 同一单元可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桩。当采用预应力管桩,如桩径为400或500时,尽可能用大直径少数量的桩替代小直径多数量的桩。当采用灌注桩,如桩径为800或1000时,尽可能用小直径桩替代大直径桩。
B.单体工程桩数超过300根或相同地块有后续工程时,建议提前打三根静载试桩,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后再进行基础设计。
4. 江南软土地区基础选型:(参考表)

5. 北方粘(粉)土或基岩埋深较浅地区基础选型:(参考表)


6. 高层剪力墙住宅尽量在轴线下布桩,基础底板应采用承台梁加防水底板。

第七节.超长结构后浇带(加强带)问题:
1.超长结构应在合理位置设置后浇带(加强带),后浇带(加强带)间距为35~40米;
2. 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后浇带(加强带)尽量闭合设置;
3. 后浇带(加强带)左右800内钢筋不得搭接,且需另设附加钢筋;两侧施工缝用钢板止水;后浇带(加强带)迎水面做防水附加层,后浇带(加强带)用高一各标号砼加一定比例的膨胀剂浇筑。
4. 后浇带(加强带)大样见附录1~2.

第八节.计算资料:
1.设计院应提供PK.PM电子模型送设计管理中心审核后方可出图。
2. 计算书应完整,没有进行电算的部分要提供手算资料,如楼屋面荷载取值计算、楼梯梁板配筋计算、天然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单桩承载力计算、承台冲剪弯计算、桩顶筏板厚度及配筋计算、地下室外墙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等。
3.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刚重比等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多富余。

第九节.出图要求:
1. 结构分区应与建筑分区相同
2. 结构一定要紧跟建筑的调整变化,保持与建筑的一致性。
3. 立面及节点尽量采用混凝土结构处理,如有必要采用钢结构处理,应绘制节点施工图。
4.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若存在附属钢结构,计算时应充分考虑钢结构传来的荷载,并绘制钢结构预埋件布置图。有幕墙处要考虑幕墙自重且在施工之前有预埋件布置图。
5. 所有采用预应力结构、钢结构的部分应在整套施工图出图时一并出施工图,不留二次设计出图。
6.楼层标高中应注明出结构标高。
7.墙、梁、柱上的设备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
8.外围填充墙构造柱的具体位置必须在结构平面模板图中表示出来。
9.有地下室的工程应单独绘制地下室外墙模板图,并标出穿墙套管的位置及大小。
10.有地下室的工程应单独绘制底板模板图,并标出排水沟、集水井、水池沉砂槽等的位置及大小,绘制具体结构大样图。
11.天然基础平面布置图中应说明持力层在几号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是多少,修正后fa是多少,对施工有何要求;桩布置图中应说明桩型、桩径、桩长、选用图集号、桩端持力层土层号、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试桩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12.后浇带应在现浇板模板图中标出具体位置,注明是温度后浇带还是沉降后浇带,绘制后浇带大样,并对施工要求加以说明。
13.应在合适位置标注沉降观测点。
14.各工程子项的技术标准及绘图标准必须统一。
15.图纸绘制应采用国家标准平法图集《03G101-1》《04G101-3》表示。

第三部分:材料选用范围

第一节.墙体
1. 承重墙采用MU7.5~MU10粘土砖或承重多孔粘土砖,M5~M10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2. 填充墙外墙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M5水泥混合砂浆。
3. 厨房、卫生间填充墙底部200高为C20素混凝土或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 M5水泥砂浆.
4. 地下室填充墙采用MU5水泥灰砂砖或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5. 框架、框-剪、剪力墙、框中筒结构中女儿墙泛水高度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反梁或C20素混凝土,以上采用MU5非承重多孔粘土砖,M5水泥混合砂浆。
6. 加气混凝土砌体及材料要求
(1)干体积密度为≤7 KN/M3
(2)砌体密度(容重)8~9 KN/M3(一般取9
KN/M3)
(3)内墙砌块强度MU5(A5.0),外墙砌块强度MU5(A5.0);
(4)内墙100厚砌筑砂浆M5(H≤2.4 M),200厚砌筑砂浆M5(H≤4.4 M);
(5)砌块墙体拉结:砌块墙体应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拉结。拉结方式可采用沿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每隔600mm后植热轧钢筋,直径Φ6。钢筋伸入砌体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后植钢筋的锚固为100mm。

第二节.砼
1. 基础:C25~C35
2. 主体:砖混为C20;其余不低于C25;多层、小高层的墙柱一般以C25~C30为主;高层的墙柱一般以C30~C35为主。

第三节.钢筋
1. 梁、板纵向钢筋首选HRB400(III)级钢。
2. 基础受力筋、墙柱纵向钢筋首选HRB400(III)级钢筋;当计算结果基本为构造要求时可采用II级钢筋。
3. 梁、柱箍筋根据计算结果选用I级钢筋或HRB400(III)级钢筋。
4. 结构做的装饰线条及构造钢筋采用I级钢筋,当钢筋直径大于12mm时可采用II级或III级钢筋。
5. 不得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第四部分各类建筑的具体要求

第一节.住宅
1. 计算模型及电算、手算资料
提供PK.PM电子模型;
楼屋面荷载取值计算;
楼梯梁、板配筋计算;
地下室外墙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
基础计算。
2.技术要求
A. 梁:
所有房间天棚不应有梁;
客厅和餐厅相接无墙处不应有梁;
楼板跨度不大,配筋为构造配筋时,隔墙下可不设梁;
梁下无墙处净高不小于2.4米;
应避免梁偏向降板房间一边而使地面出台;
露台、阳台、卫生间等楼面做结构降板时,搜建筑微信 板中间的梁面应作降低处理,避免梁面凸出降板面;
结构外围梁的高度详见下表:


B. 板:
厅、房、室内过道等结构面比建筑面低50;
公共楼梯间、电梯厅结构面与厅房结构面平;
厨房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降30;
卫生间小降板为: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降30;卫生间大降板为: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降300,若卫生层为同户的卧室时,应减小至250;
与厅房相连的阳台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50;
与厨房相连的阳台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100;
入户花园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150;
露台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250;
商业部分的屋面降板:结构面比厅房结构面结构降200~250,防止出现屋面降板不够,导致室外找坡困难。
C. 剪力墙:见剪力墙边缘构件图集
D. 隐伏设计:
考虑预留加建空间处由于加建而产生的荷载,并在加建空间周围结构构件侧面预埋100*8(宽*厚)的钢板,其上边缘标高同加建层的顶面标高;
假复式二楼夹层按钢结构夹层计算。
E. 防渗漏措施:
和建筑物相连的室外楼梯一侧应做300高(相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空调板100厚现浇,根部做150高(相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坎;
一般阳台边缘做150高(相对于阳台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有覆土要求的露台边缘做500高(相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有覆土要求的入户花园边缘做500高(相对于结构面)混凝土反梁或反坎;
反梁、反坎宜和主体一起浇注;
大降板卫生间在紧贴板底的位置上,预留Ф50的侧排地漏。

第二节.独立地下车库
1. 计算模型及电算、手算资料:
A. 提供PK.PM电子模型;
B. 顶板荷载取值计算;
C. 地下室外墙强度计算及变形验算;
D. 基础及抗浮计算;(抗浮计算用甲方认定的抗浮设计水位)
E. 人防计算资料:顶板、底板、临空墙、口部等。
2. 技术要求
A. 柱网:一般为5.1~5.4米X8.0~8.2米,柱断面500X500;<2000平方米的车库柱网可为5.1~5.4米x5.4~5.7米,柱断面400X400;兼人防工程的车库宜用较小柱网。
B. 顶板形式:非人防车库采用井字梁结构,主梁1/10,次梁1/16;自动喷淋管尽贴次梁底穿主梁,位置尽量在1/3梁跨处;小柱网的非人防车库受层高限制时可采用无梁楼盖;兼人防工程的车库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井字梁结构或无梁楼盖。
C. 顶板覆土:一般覆土厚度控制在0.6~0.9米,局部可堆高至1.5~2.1米,堆高点选在柱上并向四周放坡,每2500平方米一个堆高点,顶板荷载应按景观要求分块计算。
D. 顶板消防车道覆土厚度为零,车道两边为坡地景观,消防车道兼做机动车道,消防车道位置由建筑专业确定,荷载按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相关条文取用。
E. 外墙厚度取300。
F. 基础形式:非人防车库fak大于等于120KN/平方米时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fak<120KN/平方米时采用梁板式筏板或平板式筏板。兼人防工程的车库fak大于等于120KN/平方米时采用梁板式筏板或平板式筏板,fak<120KN/平方米时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加固地基或采用桩基础。
G. 尽量采用建筑自重及覆土自重抵抗浮力,不够时可在底板上做回填层。
H. 有条件时应配合下沉式广场,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J. 砼采用C30.

第五部分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布置原则及配筋要求

第一节.构造柱
1. 构造柱设置位置:
A. 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B. 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C. 当墙体长度超过5米时,应在墙体中间设置构造柱。
D. 外墙的阳角、悬挑结构的端部均应设置构造柱。
E. 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按图1.1a和图1.1b所示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尺寸及配筋同构造柱。

2. 构造柱配筋:
A.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为墙厚×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B. 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配置4Φ10;箍筋采用Φ6@200。
C. 构造柱上下两端应与楼层梁或基础梁锚固连接。
D.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的砌体宜砌平,沿墙高度每隔600mm设置2Φ6拉结钢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700mm及墙长的1/5。
E. 必须先砌墙,后浇构造柱。

第二节.圈梁
1. 圈梁布置:
A. 自由端的墙体顶面。
B. 高度超过4m的墙体、有门窗洞口的100厚墙高度超过2.4米时中间应设一道。
2. 圈梁配筋:
A. 圈梁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应小于1m。
B. 可用配筋带代替圈梁。
C. 圈梁或配筋带的截面宽度应与墙厚相同;圈梁的截面高度为200mm,配筋带的截面高度为100mm;圈梁的纵向配筋为4Φ10,箍筋为Φ6@200,配筋带的纵向配筋为3Φ10,横向配筋为Φ6@2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第三节.过梁
1.过梁的设置及构造要求
断面及配筋表

 

2. 当过梁预留高度小于150mm时,采用梁下挂板或将梁高度增加。

第四节.窗间墙、门垛:
1. 窗间墙、门垛宜为300mm的倍数,并不应小于600mm。当窗间墙的宽度小于600mm而其后面又无横墙时,应设置成混凝土窗间墙或粘土砖墙。位于防火墙两侧的窗间墙,其宽度和厚度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2. 外墙门窗洞口两侧:预埋C20细石混凝土块(每侧不少于3块)或现浇C20细石砼构造柱。
3. 内墙门窗洞口两侧:当墙厚≥200时,预埋C20细石混凝土块(每侧不少于3块)或现浇C20细石砼构造柱;当墙厚为100时加构造柱。
4. 当构造柱设置完毕,剩余墙体长度不足400mm时,可全部采用粘土砖,同时取消构造柱。
5. 一些尺寸较小的填充墙垛(尺寸小于200时),可采用现场浇注。
6. 楼梯间处综合管线集中处墙体,如入户门侧墙等预埋线管较多,容易裂缝,管网安装完毕后,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成一体。




庭院景观设计的各种植物搭配方法

 庭院的初始形状有多种,正方形、长方形、宽扁或窄长,停留坐卧或是只需穿行往来,依此来确定硬地铺装和绿化的结合方式。绿化的部分注重层次,注意高矮搭配和色彩搭配。如果是一通乱种则显得杂乱。

1、大门和树木

大门好比人的脸,对庭园设计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鉴此,日本的绿色庭园设计师们创造了很多优美的作品:利用组合一定数量的树木营造某种主体特征;或者种植为数较多的树木做成一种绿色栅栏,而且很多的设计实例利用隐蔽玄关门廊而给予庭园大门一种深度感。

2、大门与苔藓

苔藓的柔软常令我们想起脚下的地毯,因而如果在庭园进路覆盖绿色苔藓,那会给予宾客愉悦温馨的感觉。通常,除了行走的小径,地表都应铺满苔藓;有时也覆盖部分高地,产生一种小山坡的效果。但是,苔藓不宜生长在干燥地区,所以对它的设计只局限在湿润的气候环境下。

3、小径和树木

庭园小径是供散步时用的,因而树木所起的作用是给予散步的人一种祥和安逸的感觉。有些小径的设计单纯朴素,而有些小径的处理则颇费心思:路边簇拥着灌木丛,或伴随着花坛。对于某些设计者,庭园小径的设计清晰地体现了主人独特的人生品味。

4、主庭和树木

大部分庭园中的树木栽植在护理保养过的园地中,俊逸的造型很好地再现了旧时代日本庭园的模式。在某些实例中,精心修剪的灌木丛起到了为庭园树木作陪衬的作用。近年来,使用经人工修饰的树木在庭园设计中已蔚然成风,尤其使用普通的落叶树,如杂木,然而,杂木的保养实非易事。 每当庭园被划分成若干部分,或者在园地上制作几何图形,高大的树木和园地的灌木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树木常常是分割庭园的主要材料。

5、小庭和树木

毛竹更多地用在较小的庭院空间,通常自然的落叶类植物因具有俊美挺拔的树干而备受青睐。小空间的景观在垂直的线条中被设计得淋漓尽致。




水景设计心得分享:喷水池怎么设计?

园林水体的景观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明袁中郎谓:”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千里,细则为罗谷,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坤,立则为岳玉;矫而为龙,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

  (一)下面以水体存在的四种形态来划分水体的景观。
水体因压力而向上喷,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总称”喷水”。
水体因重力而下跌,高程突变,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水帘……总称”跌水”。

  (二)水体因重力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旋涡……总称”流水”。

  (三)水面自然,不受重力及压力影响,称”池水”。

  自然界不流动的水体,并不是静止的。它因风吹而漪漣、波涛,因降雨而得到补充,因蒸发、渗透而减少、枯干,因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的参与而污染、净化,无时不在进行生态的循环。
下面就笔者在设计中偶有心得之处,抛砖引玉。

  喷水的类型

  人工造就的喷水,有七种景观类型。
(1) 水池喷水:这是最常见的形式。设计水池,安装喷头、灯光、设备。停喷时,是一个静水池。
(2) 旱池喷水:喷头等隐于地下,适用于让人参与的地方,如广场、游乐场。停喷时是场中一块微凹地坪,缺点是水质易污染。上海人民广场和最近落成的普陀长寿路绿地”水钢琴”,是典型例子。
(3) 浅池喷水:喷头于山石、盆栽之间,可以把喷水的全范围做成一个浅水盆,也可以仅在射流落点之处设几个水钵。美国迪斯尼乐园有座间歇喷泉,由A定时喷一串水珠至B,再由B喷一串水珠至C,如此不断循环跳跃下去周而复始。何尝不是喷泉的一种形式。
(4) 舞台喷水:影剧院、跳舞厅、游乐场等场所,有时作为舞台前景、背景,有时作为表演场所和活动内容。这里小型的设施,水池往往是活动的。最著名的是美国电影《出水芙蓉》,改变了”水”和”火”不相容的观念。
(5) 盆景喷水:家庭、公共场所的摆设,大小不一,往往成套出售。此种以水为主要景观的设施,不限于”喷”的水姿,而易于吸取高科技成果,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景观,很有启发意义。
(6) 自然喷水:喷头置于自然水体之中。如济南大明湖、南京莫愁湖及瑞士日内瓦湖中的百米喷泉。
(7) 水幕影像:上海城隍庙的水幕电影,由喷水组成10余米宽、20余米长的扇形水幕,与夜晚天际连成一片,电影放映时,人物驰聘万里,来去无影。
      当然,除了这7种类型景观,还有不少奇闻趣观。香港有一酒店过年时在大堂的”灵石喷泉”中,注入红葡萄酒500升,任由宾客享用,以此为名开了一个聚会。而阿拉伯国家有座喷泉,水染成红色。喷射时红光血影,很具体地表达了当今时代的思潮

  建怎样的喷水池

  要看环境和条件而定,决不是越大越高档愈好。回想上海解放后的30年间,新建的喷水池仅有上海展览馆(原中苏友好大厦)前一座。改革开放后,始于1980年初,在中山西路延安西路口、虹桥宾馆前”三角”绿地建造了第一座新的喷水池。当时没有喷泉产品,喷头采用了消防队的消防水龙头。使用农用潜水泵作动力,为此还争论了很长时间。较有影响的是上海外滩南京路的喷泉,但因地位显要,在不长时间内,连续捣毁再建达3~4次之多。
从此以后,”喷泉风”如雨后春笋,预演愈烈至今。笔者回顾这段历史,认为:建造喷水的条件一定要与使用的条件相结合考虑 不要建好时热闹一阵,业绩上报,以后疏于也难于养管,经久不开至不闻不问,不如不造好。甚至一个城市,也会为一座大喷泉叫苦连天。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要尽量考虑向生态方向发展 如空调冷却水的利用、水帘幕降温、渔塘增氧、兼作消防水池、喷雾增加空气湿度和负离子,以及作为水系循环水源等。科学研究证明,水滴分裂有带电现象,水滴由加有高压电的喷嘴中以雾状喷出,可吸附微小烟尘乃至有害气体,会大大提高除尘效率。带电水雾硝烟的技术及装置、向雷云喷射高速水流消除雷害的技术,正在积极研究中。真是”喷流飞电来,奇观有奇用”。
要与其他景观设施结合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喷水等水景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要园林、建筑、结构、雕塑、 自控、电气、给排水、机械等方面专业参加,才能做到臻善臻美。
二是水景是园林绿化景观中的一部分内容,要有雕塑、花坛、亭廊、花架、坐椅、地坪铺装、儿童游戏场、露天舞池等内容的参加配合,才能成景,并做到规模不至过大,而效果淋漓尽致,喷射时好看,停止时也好看。
要有新意,不落旧巢 日本的喷水,有由声音、风向、光线来控制开启的,还有座”急流勇进”,一股股激浪冲向艘艘木舟,激起千堆雪。不详细看,还以为是老渔翁在奋勇前进呢。美国有座喷泉,上喷的水正对着下泻的瀑,水花在空中爆炸,蔚为壮观。我国也有不少成功例子。例如虹桥宾馆的喷泉,意在架起一座水虹桥。复兴公园喷泉顶着水球,上下翻动,可惜现在没有了。大连老虎滩和香港公园的水蘑菇,也很有趣。天津最近建成喷水”时空隧道”。还有不少地方设计了水拱廊、水台阶、水钢琴、水时钟……
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喷泉 例如,适于参与、有管理条件的地方采用旱地喷水;而只适于观赏的要采用水池喷泉;园林环境下可考虑采用自然式浅池喷水。
同样一个喷泉,控制的变化程度有很大不同。人工控制、定时开关、程控变化、音乐喷泉,加上灯光变幻,有无过滤设备,都要有一个适合的定位。道路中间车水马龙、繁华喧杂的交通枢纽、人流广场,这些地方采用什么喷泉?我想粗壮的、简洁的,看整体造型的水姿就够了。不必让人停留太久时间,不能影响交通,更不要追求高档、新潮,不要建音乐喷泉。音乐喷泉只适于室内,或是安静、休闲的广场。不要以造价来炫耀成就,走到披金戴银的路上。

  各种喷水款式的选择

  现在的喷泉设计,多从造型考虑,喜欢那个样子就选那种喷头。此大谬。实际上现有各种喷头的使用条件是有很多不同的:
(A) 声音:有的喷头的水噪音很大,如充气喷头;而有的是有造型而无声,很安静的,如喇叭喷头。
(B) 风力的干扰:有的喷头受外界风力影响很大,如半圆型喷头,此类喷头形成的水膜很薄,强风下几乎不能成型;有的则没什么影响,如树水状喷头。
(C) 水质的影响:有的喷头受水质的影响很大,水质不佳,动辄堵塞,如蒲公英喷头,堵塞局部,破坏整体造型。但有的影响很小,如涌泉。
(D) 高度和压力:各种喷头都有其合理、高效的喷射高度。例如,要喷得高,可用中空喷头,比用直流喷头好,因为环形水流的中部空气稀薄,四周空气裹紧水柱使之不易分散。而儿童游戏场为安全起见,要选用低压喷头。
(E) 水姿的动态:多数喷头是安装后或调整后按固定方向喷射的,如直流喷头。还有一些喷头是动态的,如摇摆和旋转喷头,在机械和水力的作用下,喷射时喷头是移动的经过特殊设计,有的喷头还按预定的轨迹前进。同一种喷头,由于设计的不同,可喷射出各种高度此起彼伏。无级边速可使喷射轨迹呈曲线形状,甚至时断时续,射流呈现出点、滴、串的水姿,如间歇喷头。多数喷头是安装在水面之上的,但是鼓泡(泡沫)喷头是安装在水面之下的,因水面的波动,喷射的水姿会呈现起伏动荡的变化。使用此类喷头,还要注意水池会有较大的波浪出现。 
(F) 射流和水色:多数喷头喷射时水色是透明无色的。鼓泡(泡沫)喷头、充气喷头由于空气和水混合,射流是不透明白色的。而雾状喷头要在阳光照射下才会产生瑰丽的彩虹。水盆景、摆设一类水景,往往把水染色,使之在灯光下,更显烂漫辉煌。
     除了造型、艺术要求,还有一个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主要喷射水姿。例如,室内广场风小、灰少、娴静,可停留,就可选择前述半球型、牵牛花、喇叭花喷头为主要造型,射流纤细些,变化多一些也无关系,而室外开阔处就不宜。喷水池日后的效果与此息息相关,而注意者甚少。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分享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分享

  绿地排水

  屋顶花园绿地排水有内、外排水之分。外排水是指绿地培植土过饱和的水分直接排到屋面,这种方式经济、简单,但容易污染屋面。内排水则是把绿地培植土过饱和的水分经过滤后排到天沟或通入室内排水系统。

  过滤排水

  培植土里过饱和的水分经过滤层和排水层过滤后排出屋顶花园。排水过滤层要能隔住细粒的培植土以免流失。排水过滤层材料要渗透性好,不易碎裂,耐冲击,不易风化,而且质量轻,可用矿棉布、黑麦杆和泥炭等。排水层材料应选择质轻、耐久、易铺设的材料。如膨胀粘土、火山渣、卵石、砾石等。

  安排培植土层

  屋顶花园

  培植土的厚度一般取决于承重楼板的允许荷载,并考虑所用材料的容重和维护绿化的状况。经常行走的草坪土层厚度一般为20~25厘米;灌木土层厚度为40~50厘米;乔木土层厚度为110厘米。用乔木绿化,培植土要有适当的体积,这比适当的厚度更为重要。有时可把草坪、灌木和乔木的培植连起来,作成小土坡。为了尽量减轻培植土的重量,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培植土里要掺入减轻培植土重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制品、珍珠岩等。

  设置水池

  屋顶花园水池多是浅水池,水深一般为30~50厘米。屋顶花园水池的进水、排水、溢流、循环水等工程和地面花园水池的基本相同。屋顶水池壳筑在结构板面、防水层和保护层的上面,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玻璃钢等材料以减轻重量。由于池壳一般是筑在平屋顶上的,所以池壁与屋顶平面形成一定高差,为了使水池和周围环境自然结合,可在池边盖架空板或填上轻质混凝土以平池岸,收贴水景效;也可结合池壁组织绿化或砌筑坐椅。也有在水池驳岸砌景石,塑树桩、竹桩或濒临水际铺卵石滩,以增加野趣。




2015年度暖通相关规范新旧对比分析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新规:8.1.9条 设置在建筑内的防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不同的专用机房内,有关防火分隔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7条的规定。
旧规:无。

解读:消防风机必须设置风机房。
新规:6.4.2条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旧规:6.2.2.1条 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解读:允许不能自然排烟的封闭楼梯间直接设置加压送风系统,节约前室的面积。
新规:8.5.1条 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 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 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
2 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旧规:
建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高规:8.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8.3.1.3封闭避难层(间)。
新规:
8.5.3条 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2 中庭;
3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4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5 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旧规:
建规:
3 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 4 中庭;
5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6 其它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 的疏散走道。
高规:
8.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8.1.3.1 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8.1.3.2 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8.1.3.3 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解读:多层建筑,面积超过100m2要考虑排烟。
新规:
8.5.4条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旧规:
建规: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高规:8.4.1.4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解读:地上无窗房间,单个房间面积超50m2,设置排烟设施。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5.1.1高层建筑及9度地区的建筑其排烟风道、排烟用补风风道、加压送风和事故通风风道应采用热镀锌钢板或钢板制作。
成本分析:高层建筑的排烟风道、排烟用补风风道、加压送风和事故通风风道不能采用非金属风道,如土建井道、无机不燃玻璃钢等。
5.1.4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成本分析:增加抗震支吊架。

GB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新规:
8.2.1条:
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
旧规:
8.2.1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解读:新规对车库排烟规定更细更明确,明确了可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
1、敞开式汽车库可以不设排烟系统。
但是条文解释说明:“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敞开式汽车库,应该整个汽车库都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否则应该考虑排烟系统”
理解:不是不设排烟系统,而是考虑自然排烟。
术语:敞开式汽车库
旧规:每层车库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的25%的汽车库。
新规:任一层车库外墙敞开面积大于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的25%,敞开区域均匀布置在外墙上且其长度不小于车库周长的50%的汽车库。
理解:新规对敞开式汽车库要求更高。
2、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可以不设排烟系统。
条文解释说明:“汽车库、修车库内最远点至汽车坡道口不应大于30m,否则自然排烟效果不好”。
理解:不是不设排烟系统,而是考虑自然排烟。
3、 除1、2两种情况的其他汽车库和修改库应设排烟系统,并应划分防烟分区。
理解:应设排烟系统(可以自然排烟,也可以机械排烟)
新规:8.2.3 排烟系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旧规:无。
解读:新规范最大变化,增加自然排烟方式。
新规:
8.2.4条: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可采用手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孔洞等作为自然排烟口,并应满足以下规定:
1、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室内地面面积的2%;
2、自然排烟口应设置在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设置方便开启的装置;
3、房间外墙上的排烟口(窗)宜沿外墙周长方向均匀分布,排烟口(窗)的下沿不应低于室内净高的1/2,并应沿气流方向开启。
旧规:无。
解读:明确自然排烟设置要求。
新规:
8.2.5条:汽车库、修车库内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风机的排烟量不应小于30000m3/h,且不应小于表8.2.4中的数值。

旧规:
8.2.4 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解读:
1、防烟分区排烟量不再按照换气次数计算,而是采用查表法,根据车库层高规定最小排烟量。
2、新规查表法的风量在车库单个排烟分区面积大时,排烟量降低了,但在面积小时,排烟量增加,以车库3.5m高度计,当防烟分区面积大于1430平方,排烟量比旧规小,但比这个面积小,排烟量反而大,这个分界面积随层高的增加而减少,随层高的减小而增大。
新规:
8.2.8条 在穿过不同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设置烟气温度大于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应联锁关闭相应的排烟风机。
旧规:8.2.5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轴流风机,并应在排烟支管上设有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排烟防火阀应联锁关闭相应的排烟风机。
解读:新规范增加“在穿过不同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
JGJ100-2015《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新规:

解读:
本条文对建筑井道设置影响较大,且易引起小业主投诉:
1、“不应朝向邻近建筑外窗”,有歧义,未明确距离;
2、排风口距离不满足10m时,井道风口底部距地不小于2.5m,这样的井道可能建筑要计容?且景观处理难度加大。
新规:

旧规:6.3.1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汽车库内应设集中采暖系统,其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表6.3.1规定。
解读:新规稍宽松。另外,就温度要求新规也稍降低(管理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
新规:

旧规:
6.3.4地下汽车库宜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其风量应按允许的废气标准量计算,且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其排风机宜选用变速风机。
解读:
1、新规增加了一种通风量计算方法,即“单车风量法”。
2、新规区分了几种不同业态建筑的通风标准,比旧规更为合理及科学。
3、新规的“单车风量法” 用于机械停车库。单层停车库采用换气次数法。废气浓度稀释法适用于上述两类车库。
举例:对一个常见的住宅项目大约1800平方,层高为3.8m的防烟分区,原来排风量为:1800*3*6=32400 CMH;
现在按换气法为:1800*3*4=21600 CMH。
新规:

旧规:无条文。
解读:
1、新规给出了非机动车库的风量计算方法;旧规无;
2、区分了摩托车和一般自行车。
举例:以前非机动车库通风量,成都地区参照汽车库计算方法,按6次换气次数计算。
对一个常见的住宅项目大约900平方的非机动车库,原来排风量为:900*3*6=16200 CMH;
现在按换气法为:900*3*1~2=2700~5400CMH。
新规:

旧规:无条文。
解读:新增说明,给出了送风口布置指导意见;
新规:

旧规:
6.3.4 地下汽车库宜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其风量应按允许的废气标准量计算,且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其排风机宜选用变速风机。
解读:新增说明,给出了运行控制指导意见,体现了绿色节能指导思想。
新规:无条文。
旧规:6.3.5地下汽车库的排风宜按室内空间上、下两部分设置,上部地带按排出风量的1/2~1/3计算,下部地带按排出风量的1/2~2/3计算。送入新鲜空气的进风口宜设在主要通道上。
解读:取消原不合理规范条文。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作者:吴淑霞。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

1.重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在人类的现阶段,对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此的。从日本城市景观设计看日本城市生活、文化,可以从中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霹。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进入这样氛围的环境中无法不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自然与人的共存是日本景观设计理念。因此,这样的景规设计才有生命力。

2.利用有限的空间再创造

对每一位景观设计师来说要想创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的时空关系即空间再创造始终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对利用空间的艺术再创造,否则就会导致作品的失败。人们深知景观设计师创造的作品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景观应该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这样才是景观设计师的创造程序,在创造中使用者和地域文化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我拍摄到的日本城市景理实景图片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使用者,地域文化,再创空间”这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与自然共生

日本城市景观设计,可以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我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共存”这样的概念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这就是现代日本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理念,用中国人的语言表述就是“与自然对话”,日本城市景观设计都是在体现这一理念,城市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涵盖了视觉、触觉、嗅觉等等。就像大家看到的文中图片那样,为使用者提供丁体验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场所和时空关系。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在城市景观设计上成功的法宝。

4.城市花园中,乡村桃园中

中国人常用“花园”和“桃花园”比喻美景和盛景,象征着对美好生恬、理想化生活环境的向往。这样的城市景观意境在今天的日本可称得上是实现了。“城在花园中”的这一理念在规划设计上被日本设计师作为头等大事,也是衡量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们设想到的“理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5.用日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成功之处,促进中国现行城市景现设计理念

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当中认识到了使用者与景观环境的相互关系,至少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认识到了,管理部门认识到了,除市政规定的绿化面积外,开发商们为使项目能顺利进行,用很多思路去与设计师探讨景观与空间、小景观与城市大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中国的建设走向成熟的开始。

城市景观在快速建设的同时,不要过分模仿外来文化,要根据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内涵去创造现代城市景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现代视觉形象表现空间。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明确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真正涵意。




屋顶绿化的三种形式

屋顶绿化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屋顶绿化工程可以分为:花园式、草坪式、组合式。

1、花园式
可以使用更多的造景形式,包括景观小品、建筑和水体,在植被种类上也进一步丰富,允许栽种较为高大的乔木类,需定期浇灌和施肥,因此它对建筑屋顶荷载的要求很高。

(1)经常养护;  (2)经常灌溉;  (3)植物整体高度为15-100cm(4)载重为150-100kg/m³

2、草坪式 
采用抗逆性强的草本植被平铺栽植于屋顶绿化结构层上,重量轻,适用范围广,是屋顶绿化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此型可用于那些屋顶承重差,面积小的住房。
(1)低养护(2)免灌溉(3)载重为60-200kg/m³

3、组合式 
使用少部分低矮灌木和更多种类的植被,能够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但是需要定期养护和浇灌。此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与草坪式相比,在维护、费用和重量上都有增加。
(1)适时养护 (2)及时灌溉(3)植物的选择包括草坪、灌木(4)植物的整体高度为12-25cm(5)载重为120-250kg/m³




超全工程竣工验收流程归纳!

 1、土建、水电工程全部结束;

2、各种、窗、栏杆等安装完毕;

3、通正式水、电;

4、幕墙、钢结构、中央空调、电梯、消防等工程安装、调试结束;

5、雨污水、小区内道路等市政工程结束;

6、景观绿化、各类综合管线等配套工程结束。

分户验收

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已选定物业公司的,物业公司宜参与验收工作;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将包含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的《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方案》和《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通知书》连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汇总表》报送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

(一)室内地面、墙面、顶棚抹灰、门窗工程质量分户验收:

1、普通水泥楼地面;

2、板块楼地面面层;

3、室内墙面;

4、室内顶棚;

5、门窗:

(1)开启(2)配件(3)密封(4)排水(5)进户门质量。

(二)室内空间尺寸、护栏、玻璃质量分户验收:

1、室内空间尺寸;

2、护栏和扶手的造型、尺寸、高度、栏杆间距和安装位置;

3、玻璃的品种、观感质量。

(三)防水工程、公共部位分户验收:

1、外墙防水;

2、外窗防水;

3、防排水楼地面;点这免费下载资料

4、屋面防水;

5、公共部位楼层梯段踏步及楼梯护栏;

6、、通道;

7、其他:烟道、透气孔及通风道。

(四)安装工程分户验收:

1、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2、排水管道安装工程;

3、室内采暖系统;

4、卫生器具;

5、工程;

6、智能。

(五)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汇总表:施工单位填写,监理单位审核签字。

(六)到市质监站购买成品合格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盖章后,一份张贴在户内明显处,合格证原件交付时交给业主。

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竣工预验收)

单位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有关负责人成立验收组进行,并将《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方案》和《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通知书》,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日期的3个工作日前报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

(一)现场实物质量验收

1、验收组应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要求,对照验收标准审查施工资料质量,抽查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进行工程观感质量检查。对验收内容做出全面评价,形成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结论意见,验收组人员签字。如果验收不合格,验收组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整改,重新组织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如果验收合格,填写《单位(子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记录》,相关单位签字盖章。

2、项目质量监督机构对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条件、组织形式、验收人员资格、验收程序、执行标准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并对工程实物质量和工程资料进行监督抽查;如发现有不满足验收条件及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和强制性条文的,责令改正或要求整改后重新验收,参建方有严重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和强制性条文的,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并在网上公示。当参建各方对工程验收意见不一致时,由项目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当参建各方对工程验收意见一致且抽查结果达到验收合格要求时,提出明确的验收监督意见并形成《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监督记录》。

(二)竣工资料验收——监理资料

1、监理规划;

2、监理实施细则;

3、监理月报中的有关质量问题;

4、监理会议纪要中的有关质量问题;

5、工程开工/复工审批表;

6、工程开工/复工暂停令;

7、不合格项目通知;

8、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意见;

9、工程竣工决算审核意见书;

10、工程延期报告及审批;

11、合同争议、违约报告及处理意见;

12、合同变更材料;

13、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14、工程竣工预验收质量评估报告。

施工资料

1.土建工程

(1)施工技术准备文件,图纸会审记录。

(2)施工现场准备

控制网设置资料及相应报验单;工程定位资料及相应报验单;基槽开挖线测量资料及相应报验单。

(3)地基处理记录及相应报验单

地基钎探记录和钎探平面布点图;验槽记录和地基处理记录;桩基施工记录;试桩记录。

(4)工程图纸变更记录

设计会议会审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工程洽商记录。

(5)施工材料、预制构件质量证明文件、复试试验报告及相应进场使用报验单

①砂、石、砖、水泥、钢筋、防水材料、隔热保温、防腐材料、轻集料试验,石材和地砖放射性试验汇总表;

②砂、石、砖、水泥、钢筋、防水材料、隔热保温、防腐材料、轻集料出厂证明文件;

③砂、石、砖、水泥、钢筋、防水材料、隔热保温、防腐材料、轻集料试验、焊条、沥青复试、石材和地砖放射性复试试验报告及相应进场使用报验单;

④预制构件(钢、砼)出厂合格证、试验记录及相应进场使用报验单。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6)试验报告

①土壤(素土、灰土)干密度试验报告;

②土壤(素土、灰土)击实试验报告;

③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④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⑤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⑥商品砼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

⑦钢筋接头(焊接)试验报告;

⑧土壤、砂浆、混凝土、钢筋连接、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汇总表。

(7)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及相应报验单

①基础和主体结构钢筋工程;

②钢结构工程;

③防水工程;

④高程控制。

(8)施工记录及相应报验单

①工程定位测量检查记录;

②沉降观测记录;

③结构吊装记录;

④现场施工预应力记录;

⑤工程竣工测量;

⑥新型建筑材料;

⑦施工新技术。

(9)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相应报验单

(10)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11)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①基础、主体记录;

②幕墙工程验收记录;

③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电气、给排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燃气、建筑智能化、电梯工程

(1)图纸变更记录

①图纸会审

②设计变更

③工程洽商

(2)设备、产品质量检查、安装记录及相应报验单

①设备、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保证书

②设备安装记录

③设备试运行记录

④设备明细表

(3)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及相应报验单

(4)施工试验记录及相应报验单

①电气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综合布线、有线电视末端等测试记录

②楼宇自控、监视、安装、视听、电话等系统调试记录

③变配电设备安装、检查、通电、满负荷测试记录

④给排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燃气等管道强度、严密性、灌水、通水、吹洗、漏风、试压、通球、阀门等试验记录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⑤电气照明、动力、给排水、消防、采暖、通风、空调、燃气等系统调试、试运行记录

⑥电梯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空载、半载、满载、超载试运行记录;平衡、运速、噪声调整试验。

(5)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6)工程质量检验记录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竣工验收文件

(1)工程竣工总结

①工程概况表;

②工程竣工总结。

(2)竣工验收记录

①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②竣工验收证明书;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③竣工验收报告;

④竣工验收备案表(包括各专项验收认可文件);

⑤工程质量保修书。

4、室外工程

(1)室外安装(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讯、电力、照明、电视、消防等)施工文件(含报验单)。

(2)室外建筑环境(建筑小品、水景、道路、园林绿化等)。

(四)竣工图

1、综合竣工图:

(1)综合图

①总平面布置图(包括建筑、建筑小品、水景、道路、绿化等);

②竖向布置图;

③室外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管网综合图;

④电气(包括电力、电讯、电视系统等)综合图;

⑤设计总说明书。

(2)室外图

室外给水;室外雨水;室外污水;室外热力;室外燃气;室外电讯;室外电力;室外电视;室外建筑小品;室外消防;室外照明;室外水景;室外道路;室外绿化。

2、室外专业图:

(1)建筑竣工图;

(2)结构竣工图;

(3)装修(装饰)工程竣工图;

(4)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竣工图;

(5)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竣工图;

(6)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竣工图;

(7)燃气工程竣工图。

(五)其他资料

桩基竣工验收资料;幕墙竣工验收资料;钢结构竣工验收资料;中央空调竣工验收资料;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等。

电梯资料:升降梯随机图纸;电梯安装过程质量检测记录表(复印件);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产品出厂合格证;电梯安装合格证明书;用户服务手册(使用指南);电梯安装检验报告;特种设备(普查)注册登记表;安全检验合格铭牌(复印件);电梯开箱检查记录;电梯安装监督检验报告;

特种设备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以上资料每台电梯一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当场行政许可决定书;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15、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清单;以上资料一份。

附件:电梯启动钥匙;厅门三角钥匙;机房轿箱内控制面板钥匙;以上每台电梯一把;机房标签(上下行、警示牌);机房松闸(扳手、飞轮或手柄)存电梯机房内。

 




城市道路大树移栽保活要点

  城市道路因拓宽或改造,常会将一些大树进行移栽,然而道路上的生长环境远不如公园、绿地好,如果移栽时,一味采用公园、绿地内的大树移栽方法,会使移栽难度增加,甚至导致大树死亡。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城市道路大树移栽保活的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移栽时间 

    对城市道路上的行道树进行移栽,选择适宜的时间非常重要,在严寒地区,如长城以北,则应尽量选择初春进行移栽,而在长城以南地区,如工期允许,则可以在秋末进行移栽。因为秋末树叶大部分脱落,蒸腾量减少,且秋末是根系生长高峰期,此时进行移栽,可以使树木先长根后长叶,利于成活。如工期不允许,则应在早春进行移栽,且越早越好,一般表土开化即可,过晚移栽则成活率不高,即使采取了多种措施,也容易死亡,这就是谚语所说的:若要树成活,必叫树不知。 

    土球起挖 

    一般的城市行道树都是栽植在树穴内,树穴周边都有灰土层,且经夯实,起挖土球难度很大。要根据不同树种来确定是否起挖土球,或者起挖多大的土球。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常见到,一些人在移栽胸径粗大的国槐时,费了很大的力气来起挖土球。其实此举真没必要,国槐是一种非常耐移植的树种,笔者曾见到,一些苗木经纪人在栽植胸径50厘米左右的国槐,完全是裸根,走近细看,几乎没有什么毛细根,但这些国槐栽植后也完全成活了。故此,对于一些耐移栽的苗木,不必强求起挖土球。另外,柳树、洋槐、千头椿等树种也是一样,不必苛求起挖土球。但对于不耐移栽的树木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起挖土球,如果实在起挖不了较大的土球,也必需要保留一些护心土,即主根之间的土壤。 

    树木修剪 

    对道路上的大树移栽,笔者认为,还是应采取强剪的方式来保成活,即使是起挖了大土球。需要一提的是,强剪并不是抹头,抹头虽然剪除了整个树冠,减少了水分蒸腾量,但在移栽后不利于树冠成行,影响景观效果。笔者建议应当保留树冠的主枝,将侧枝进行疏剪,对主枝进行中短截即可。此外,经笔者多年实践,在对树冠进行修剪,即疏除侧枝,短截主枝的同时,可以在主枝的中下部位保持一些小侧枝,这些侧枝最好是一两年生的枝条,一般以每个枝条保留三四个小枝为宜。这些小枝利于树木成活,不会因为树体没有小的枝条而被“憋死”。笔者曾经在法桐、国槐等苗木移栽时,采取过这种方法,都取得了成功,而且保留部分小枝的大树比未保留小枝的大树长势要旺。 

    科学浇水 

    科学浇水是保证大树成活的关键。道路大树的生长环境不好,且在起挖时保留的根系不多,浇水更应注意。一是不能土壤过干或过湿,过干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过湿土壤含氧量较低,影响根系呼吸,且易发生根系腐烂。要保证土壤呈大半墒状态即可,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保墒;其次,浇水要全方位立体化浇水,要对树干(为了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应对树干进行缠草绳处理)进行经常性地喷水,新的枝叶长出后,也可经常进行喷水,喷水要注意雾化程度要高,这样对树体吸收水分有好处,利于树木成活。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为三主桁钢桁拱双层桥梁,有全套桥梁revit模型及场地路线civil 3d模型等,含PPT及视频,对同类桥梁极具参考意义。

3月3日,南沙区明珠湾大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全长7.7公里,东起万顷沙岛的万环西路,西至南沙虎门联络道,计划2021年8月通车。大桥不仅是南沙建设发展的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还将创世界同类桥梁——三主桁钢桁拱双层桥梁世界纪录。
明珠湾大桥起始于万顷沙岛的万环西路,止于南沙经济开发区虎门联络道。大桥主线全长约7.774公里,主要工程包括:明珠湾大桥、环市大道立交高架桥、过山段棚洞、明挖隧道、下穿南沙港铁路隧道、超级堤(海滨路)道路等。其中,明珠湾大桥全长2.64公里,横跨1300米宽的龙穴南水道,主跨436米为同类桥梁世界之最。大桥中标金额30.8亿元,工期1260天,计划2021年8月通车。
负责设计施工总承包的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介绍,明珠湾大桥集“颜值”“内涵”于一身,是一项超级市政大桥工程。建成后的大桥桥型优美,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龙穴南水道之上,连通城市两岸,守望珠江入海口,绘就一幅“桥、山、林、城、海”交相辉映的画卷。桥体还增加了空间关系,将创造出“人、车、船同步行”的景观视点。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明珠湾大桥必须“过五关”。

一是“技术关”。大桥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比如:三主桁钢桁拱采用双悬臂架设,两侧结构不对称,架设过程中经历多次体系转换,受力复杂,精度要求高,其工程规模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质量标准高。此外,该工程在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均采用BIM技术,技术要求严格。

二是“地质关”。桥址区存在多个断裂带,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淤泥、粉细砂、淤泥质粉砂,基岩为弱、微风化花岗岩,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三是“深水关”。桥位处常水位水深4米到23米,最大水深约30米。大桥21号至29号墩均处于龙穴南水道中,其中主墩27号、28号墩采用整体式实心板墩,每个墩位布置25根桩径为2.5米桩基。由于墩位处淤泥层厚,持力层为花岗岩,岩层强度高,桩基数量多,受地质影响大,施工时易发生塌孔、偏孔、卡钻等风险。

四是“安全关”。明珠湾大桥受台风影响大,年均台风2到3次,钢桁梁双悬臂架设,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所跨越的龙穴南水道的船只流量大,施工期间原材料及构件的运输、钢桁梁吊装、桥墩基础施工等均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施工中的组织协调及维护航道安全运行的难度大。

五是“环保关”。桥位处海洋性气候显著,汛期长,降水量大,施工受雨季、水位变化、台风及涨落潮的干湿侵蚀影响较大,环水保标准高,对钢桁梁结构防腐要求严。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全预制装配式桥梁BIM技术综合管理应用-全国BIM大赛一等奖(送全套梁场模型及族及工艺)

2021-03-21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原价3999元桥梁BIM全套课程(含Revit、Civil 3D、Lumion教程+图纸+全套案例+源文件)

2020-11-16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重发]某市二环东路工程(含湘江大及湘江隧道)全套BIM资料下载

2021-01-25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XX铁路BIM技术应用全套资料下载(含拱转体线路等模型)

2021-01-17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重发】某大型钢箱梁提篮拱全套BIM资料( 含PPT视频模型图纸)

2021-01-22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XX铁路BIM技术应用全套资料下载(含拱转体线路等模型)

2021-03-31

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南BIM):广州明珠湾大桥全套BIM资料下载(含PPT视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