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BIM交付标准和综合管廊基于BIM的设备设施管理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
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分别由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相关单位编制的《综合管廊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设备设施管理编码标准》、《综合管廊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付标准》的公开征求意见稿。
来源: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其中《综合管廊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付标准》适用于综合管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信息模型的建立和交付,以及各参与方之间和参与方内部的信息传递。共分7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型要求、模型质量控制、模型数据交付、应用成果交付等。《综合管廊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设备设施管理编码标准》适用于综合管廊工程全生命期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设备设施管理编码的创建与维护。共分4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应用方法等。
来源: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详情如下:综合管廊建筑信息模型(BIM)交付标准
应用类别
代号 |
应用阶段 |
应用类别 |
应用目标 |
R1 |
方案设计阶段 |
管廊选线分析 |
在规划选线的基础上,以空间占位模型初步布置规划区域内的综合管廊,形成规划区域内管廊总体布局模型,实现规划布局方案的沟通、决策在三维场景下进行 |
R2 |
反馈规划管线调整 |
以整体最优化为目标对规划管线提出调整建议 |
|
R3 |
初步设计阶段 |
线路布置设计及场地分析 |
采用程序化方式辅助设计,检查综合管廊与周边环境要素是否存在空间冲突,与相邻既有地下设施是否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
R4 |
管线占位布置及空间协调 |
协调管道与管道之间、管道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结构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协调管道与巡检通道、逃生通道、管线安装通道等空间位置关系 |
|
R5 |
性能分析 |
进行结构、通风、逃生、灾害等分析模拟,为综合管廊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建议 |
|
R6 |
施工图设计阶段 |
冲突检测 |
基于各专业模型,重点关注各管线系统之间、各管线系统与管廊主体之间的冲突,在工程施工前尽可能减少各类碰撞问题,降低潜在的协调返工损失 |
R7 |
工程量统计 |
从施工图设计模型中按需提取构件特征信息,生成各类工程量清单,辅助工程设计人员完成设备材料清单、工程量清单的汇总统计,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编制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效率与准确性 |
|
R8 |
施工准备阶段 |
施工深化设计 |
施工深化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管线综合深化设计以及专业工程深化设计 |
R9 |
构件预制装配 |
对管廊内部附属设施如机电安装构件的加工制作、管廊自身土建结构的装配式加工制作,运用BIM技术以提高构件加工效率和加工尺寸精度,节约原材料,避免返工浪费 |
|
R10 |
施工方案模拟 |
将三维施工深化模型与施工工艺相结合进行施工方案的可视化演示,从而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
|
R11 |
施工实施阶段 |
施工进度管理 |
在施工深化模型的基础上,将施工进度计划数据与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比对,分析进度差异的原因,保证项目进度的合理控制和优化,提高对施工进度的管控能力,为调整施工进度提高可靠依据 |
R12 |
设备与材料管理 |
将施工深化模型与工程进度及设备与材料采购计划进行关联,达到按施工作业面配料的目的,实现施工过程中设备和材料的有效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
|
R13 |
质量与安全管理 |
将施工深化模型与现场实际施工过程发生的质量和安全信息进行关联,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信息记录到施工深化模型中,利用信息化工具对质量与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回溯和查询,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检查的效率与准确性,实现施工质量安全信息化管控的目标 |
|
R14 |
竣工模型建立 |
在施工深化模型的基础上完善工程竣工信息,形成最终的竣工模型,可以为竣工图编制、工程结算提供数据基础,也可以为后期的运营维护做准备 |
|
R15 |
运维阶段 |
运营和维护 |
实现包括日常监测、巡检、日志管理、网络边界防护管理在内的管廊运行管理和包括信息资产维护、检测、更新改造、备品备件管理在内的管廊维护管理的目标。 |
模型精细度基本等级划分
等级 |
代号 |
模型信息 |
包含的最小模型单元 |
1.0级模型精细度 |
LOD1.0 |
具备基本外轮廓形状的综合管廊信息模型,仅需粗略的尺寸及形状,体现综合管廊的断面形状、所在位置及方向等信息 |
项目级模型单元 |
2.0级模型精细度 |
LOD2.0 |
模型包括综合管廊的总体布局、高程纵断、舱室布置、舱内管线、结构形式、附属设施布置,模型单元具有近似几何尺寸、形状及方向 |
功能级模型单元 |
3.0级模型精细度 |
LOD3.0 |
模型包括完整的结构形式、入廊管线及各附属设施,模型单元几何尺寸准确,能够反映实际外形,保证碰撞检查无误 |
构件级模型单元 |
4.0级模型精细度 |
LOD4.0 |
模型包括详细的结构形式、入廊管线和附属设施,模型单元尺寸精确,能满足构件加工制造要求 |
零件级模型单元 |
2、竣工验收模型的信息要求
信息类型 |
信息内容 |
施工过程信息 |
施工变更内容 |
设备信息 |
设备厂家、型号、操作手册、试运行记录、维修服务 |
竣工验收信息 |
1.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报告; 2. 监理单位工程竣工质量评价报告; 3. 勘测单位勘测文件及实施情况检查报告; 4. 设计单位设计文件及实施情况检查报告; 5. 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意见书; 6. 竣工验收存在问题整改通知书; 7. 竣工验收存在问题整改验收意见书; 8.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9. 入廊管线验收记录; 10. 工程质量保修合同; 11.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12. 竣工图。 |
3、几何表达精度的等级划分
4、信息深度的等级划分
等级 |
代号 |
等级要求 |
信息类别 |
模型信息 |
应用范围 |
1级信息深度 |
N1 |
宜包含项目地点自然条件,综合管廊总体布置及定位,模型单元的名称、类型,以及用于成本估算的技术经济指标等 |
项目信息 身份信息 定位信息 |
设计环境总体布置、定位等、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地理、地质等 |
项目的整体分析及总体表达,包括项目信息、组织角色等信息 |
2级信息深度 |
N2 |
宜包含和补充N1等级信息,增加综合管廊构筑物控制信息、系统性能参数、组成及材质,设备配置信息等 |
系统信息 |
构筑物控制信息、系统性能参数、设备配置信息等 |
系统分析、空间性能分析及具体表达等 |
3级信息深度 |
N3 |
宜包含和补充N2等级信息,增加综合管廊构筑物详细尺寸、规格信息、技术参数以及施工、安装信息 |
生产信息 技术信息 |
构筑物详细尺寸、规格信息、技术参数等 |
预制加工、碰撞检查、施工进度模拟、设备材料预算等及局部详细表达 |
4级信息深度 |
N4 |
宜包含和补充N3等级信息,增加资产信息和维护信息 |
资产信息 维护信息 |
构筑物施工、安装、运维等信息 |
装配和建造、运营和维护 |
附件:综合管廊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设备设施管理编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