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XX铁路施工阶段的研发与创新应用( 卓越杯报奖成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基础建设项目的难度也在加大,BIM技术也随即发展起来。
新建XX铁路为在建铁路总公司和中铁建设中的重点工程。线路长度51km。主要工程包括既有线改造6.8公里;路基8.1公里;桥梁35.823公里/7座;涵洞52座;新建车站两座,改建车站两座;预制架设整孔箱梁980孔。
02 51Km线路模型
总览
00 分模专项
03 承台转体转动系统钢筋
04 连续梁(60+100+60)m((含钢筋)BIM应用摘录
05 支架模板体系+挂篮体系
BIM应用操作流程
本项目BIM 具体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BIM实施准备阶段、BIM模型创建阶段、BIM模型应用阶段和BIM应用成果总结验收阶段。具体如下图所示:
管理制度
本次项目的管理由项目经理牵头,按照涉及专业组建BIM应用实施组,各专业的BIM工程师具有专业的施工管理工作经验以及丰富的BIM应用实施经验。每个专业BIM工程师的数量根据施工现场需求进行调整调度。
项目全线混凝土结构BIM模型
模型美观:
路基及附属设施lumion精细效果如下图:
模型的建立从下部结构模型→上部结构模型 →节点模型
下部结构模型
坐标准确:
根据坐标采集使轴网、标高准确、布局清晰合理。生成的梁体模型,依据截取的不同断面管道坐标,精确加工相应截面的全截面整体井字架。通过整体制作,既保证了管道之间相对位置,又增加了井字架的整体刚度。
进行构件批量创建:
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进行桥梁主体模型和施工措施模型的精细化创建,使构件绘制科学规范,能够反应建筑真实情况。并快速读取模型的构件统计数据和写入施工信息数据,建立工程信息数据库,保证了构件属性信息完整正确,可随时调用和查看。
可视化漫游


施工管理四:进度跟踪
利用BIM模型与施工组织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模型中,可以直观地反映施工组织计划过程,从而很直观地对施工安排作出合理调整和动态管控。
特大桥4D进度模拟


系统整合与监控挂接管理界面
施工管理八:空间检测
运用BIM模型将桥梁结构的各种构件按照设计位置模拟布设,通过碰撞检查功能,找出设计与施工流程中的空间碰撞,检查各不同专业、不同管道、预埋件等的相互位置关系,若有空间上的冲突,及时发现,提前沟通解决碰撞问题。通过预先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避免造成质量问题或后续变更时间和成本的浪费。
连续梁钢筋碰撞检测
竣工交付:模型交付
模型按照铁路的信息模型拆分标准创建,关联平台运维数据后,用于运维阶段
通过采用BIM模型,构建真实的事故情节,由体验者沉浸于事故中,让体验者体验到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体验者真正受到教育。目前已自主开发晋中梁场漫游,高空坠物,桥墩爬梯坠落,桥墩爆模,挂篮倾覆等五个场景。
VR高空坠物视频
AR三维交底:
将施工模型和BIM信息导入AR引擎,进行便携式交互式三维模型交底。
无人机航拍生成数字化模型:
通过在无人机上搭载影像传感器,生成高精度三维数字化场地环境模型;为施工方案筹划,征拆迁管理,现场施工布局提供直观且准确的数据信息。
BIM+GIS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应用:
一、图形管理:
根据专业设置标准模型库储存于平台上,并通过模型库建立项目大数据库。
模型库管理界面
二、模型信息关联:
制作的施工主体模型均带几何信息以及非几何信息,导入平台的模型均关联原始模型数据。平台中每个构建均带独自二维码,均可通过扫码查看模型及信息。
模型信息关联
三、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用来进行图纸的管理,包括图纸上传、图纸的共享、图纸与三维模型的管理,确保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相互关联并具备可追溯性。并支持实时在线查看浏览。
文档图纸资料管理
四、生产管理:
通过挂接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创新工艺工装、连续梁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十严禁红线管理二维码,实现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
安全质量管理界面
五、BIM+GIS深度结合: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建筑信息模型深度结合,加以遥感影像与无人机航拍模型叠加,实现真实环境模拟,达到BIM技术与GIS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为铁路建设项目的管控搭建了一个全面的3D运维平台,提高了工效。
施工主体模型与无人机航怕模型叠加
六、数据可视化管理:
平台后台自动分析统计所有构件的状态,根据现场施工状态进行动态更新,并以不同颜色的图例对任务项进行罗列,十分形象清晰地将标段的整体施工状态反映给施工管理人员。
数据可视化展示界面
七、施工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对项目施工进度的总体管理。在进行进度计划完成编制后,通过将进度计划与模型进行关联,对模型进行颜色区分,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构件的施工状态。
BIM+GIS协同管理平台进度管理界面
八、施组推演:
施组推演是对项目施工进度的总体管理。通过计划进度与BIM模型的关联,结合施组红线进行可视化推演,明确卡控点和重难点,为制定和采取措施提高依据。
施组推演界面
九、模型轻量化浏览展示:
系统将导入的源模型,按照计算机图形学的自建算法进行模型的轻量化处理,确保地形、模型正常显示。并可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访问,十分方便快捷。
手机移动端界面
十、智慧安全物联网系统接入:
与 BIM 系统数据共享,实时在 BIM 模型中显示工人设备的位置。此时现场所有佩戴、安装标签的工人、设备位置均在电子平面图上清晰显示,实现了工地数字化,满足进场人员、设备的数量统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