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建设领域BIM及装配式技术应用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今年,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委托上海市政公路行业协会,在第一届BIM及装配式技术应用评优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展了第二届评优工作。日前,优胜推荐名单已经出炉。
多管齐下示范引领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仍处于交通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装配式、BIM技术以其节约成本、提高协同管理效率、降低设计施工误差、提高钢筋混凝土制品质量等优势,成为现代产业重大技术方向,也成为上海市在交通建设工程领域的重点应用推广技术。
近几年来,上海市交通委根据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市委、市府相关要求,不断加大装配式、BIM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所属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牵头成立了推广工作组,多管齐下,分别从政策研究、标准体系、示范推广三方面,组织开展交通建设装配式和BIM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尤其是重视示范项目和优秀企业的引领,从2017年起,每年开展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BIM及装配式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及优秀企业评选,并组织示范项目观摩交流会,加强宣传推广。
据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相关领导透露,今年,中心会同相关协会开展的评优工作历时半年,经过精心筹备、广泛征集、专家评审并经中心会审,推荐上海市轨道交通17号线等10个项目为“2017年度交通建设工程BIM技术应用十佳项目”;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2017年度交通建设工程BIM技术应用优秀企业”; S3公路先期实施新建工程等3个项目为“2017年度交通建设工程装配式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试点项目成效显著
两年来,上海在交通建设领域共开展了北横通道、沿江通道、诸光路通道新建工程等16个装配式技术试点项目,开展了轨道交通17号线、杨高路改建、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工程等24个BIM技术试点项目,涵盖桥梁、隧道、轨道交通、港口码头等多个领域。
据悉,试点项目的开展,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体现出较好成效。
首先是重大交通工程BIM技术应用日趋成熟。以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工程等为代表的在建项目已熟练掌握管线搬迁与道路翻交、冲突检测、交通仿真等应用内容,普遍应用BIM技术进行复杂交通施工模拟;以轨交15号线桂林公园站为代表的项目已研究形成了三维正向设计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引领正向三维设计走向成熟;以轨交17号线为代表的项目已竣工,开启了向运维阶段探索的全生命周期之路。
其次是桥梁等建设装配式技术推广价值显现。经过近几年的试点应用与发展,装配式桥梁设计、施工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形成了相应标准体系;桥梁工程立柱、盖梁、箱梁等结构基本实现工厂化预制、现场快速拼装,并结合应用数字化加工、芯片植入、BIM吊装模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装配式效率与工程安全质量;通过预制拼装的工厂化生产,产业化工人作业,有效避免混凝土现浇作业的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大大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观和实体质量,有效控制了混凝土封窝、麻面、钢筋保护层等质量通病。
此外,积极推动了本土企业转型发展。据透露,在本届评优活动中,企业申报积极性较上年有所提高,申报项目数也逐渐增多,以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等设计院为代表的企业正不断走出上海,把先进建设和管理经验带到外省市,如徐州市迎宾大道高架快速路项目,便应用BIM技术来严控施工质量安全,充分展现了上海企业建设的高水平、高质量。
积极落实配套政策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桥梁工业化评价标准》、《节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标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国定东路下匝道、S26新建工程、轨道交通17号线等众多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通过BIM技术与装配式工艺的深度融合,以政府投资工程示范引领,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创新设计建造模式,不断实现交通建设行业向信息化和产业化转型升级。
据悉,为应用推广BIM技术与装配式工艺,上海在交通建设领域将进一步加强行业引导与政策扶持力度,尽快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将BIM十佳项目负责人纳入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综合专家库,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专家资源和智库,同时也为下阶段组织行业“领军人才评选”做好储备;继续推动BIM和装配式关键技术的试点研究,引导各参建单位在BIM技术正向设计、数字信息交付、工程算量与造价结合、运营维护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加快装配式及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装配精细化的服务于指导。
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相关领导表示,下阶段将在上海市交通委统一领导下,整合行业内各方资源,尽快研究出台交通行业BIM和装配式技术应用有关指导性文件,明确落实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与市场环境,加大对区县的指导与服务力度,进一步规范、促进交通建设工程BIM和装配式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南省BIM中心):上海力推交通建设领域BIM及装配式技术应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