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120.25 CCS A 90 DB 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3223 —2024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规范 2024 – 12 – 18 发布 2025 – 01 – 18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T 3223—2024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资料收集与处理 . 3 6 灾害风险评估 . 5 7 应急备震能力评估 . 10 8 风险等级划分 . 11 9 风险防治区划 . 12 10 成果表达 . 18 附录 A(资料性) 应急备震能力评估指标与权重 . 20 附录 B(资料性)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列模型 . 23 附录 C(资料性) 图面配置样例 . 25 附录 D(资料性)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报告提纲 . 26 参考文献 . 28 I DB51/T 322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地震局提出、解释、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四川省地震局震 害防御处、四川省地震局公共服务处、四川省地震台、四川省地震局总值班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红梅、赵真、张莹、张灿、杨玉萍、亢川川、史丙新、乔凯、郑昭、何宗杭、 刘韶、鲁长江、周亚东、潘勇杰、刘祥、王秋韵、欧洋言、王竞、王玉冰、郭佳、刘羽姿、韩娟。 II DB51/T 3223—2024 引 言 我省位于南北断裂带中部,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是中国大陆地壳活动最剧烈、地震最活跃的地 区之一,加上孕灾环境复杂多样,地震灾害风险源繁多,地震灾害风险高。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的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需 要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客观认识地震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形成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和 建议,有效支撑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各项工作,以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自2015年开始,以服务于地震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为目标,中国地震局在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内采 用设定地震的方式,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到2018年,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逐步向地震灾害风 险评估转变。2019年-2022年,我国启动了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普查 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实施中,四川省地震局根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全国 层面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相关技术规范完成了四川省省级层面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本文件 编制人员2015-2019年技术负责我省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2019-2022年技术负 责我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基于这些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结合四川省致灾环境特征,摸索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四川省市(州)级和县(市、区)级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技术流程与 方法,在此基础上凝练出本文件。 地震灾害是一种综合灾害,包括房屋破坏、崩塌滑坡、道路交通破坏、通讯系统破坏等等,往往造 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本文件主要以降低地震灾害人员 伤亡风险为目标,在评估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风险的基础上,对目标区域的应急备震能力进行 评估,综合地震灾害人员死亡风险和应急备震能力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在风险等级划分的基 础上,以降低人员伤亡风险为目标进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区划划分,包括房屋设施风险防治区划、道路 交通防治区划,其他基础设施系统,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燃气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水利工 程 III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