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设计要求
1.1新建建筑应综合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结合建筑功能、外观及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光伏
组件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组件类型和色彩选择的设计。外观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使之成为
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组件总面积满足《通知》中屋顶光伏系统面积要求。
1.2既有建筑增设光伏系统时,光伏系统相关设施不应影响原有建筑外观风貌,
1.3安装在建筑物的光伏系统不应降低建筑本身或相邻建筑的建筑日照标准,光伏组件或光
伏构件应满足建筑安装部位的相关标准要求。
1.4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应用位置,不得影响安装部位的建筑功能;不应影响屋
面防水的更新和维护,不得影响同层或其它层的正常使用(如果光。通风、视线通遵等)。
1.5具有遮阳功能的构件型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组件应进行遮阳性能计算,并满足建筑物室
内采光要求.
1.6光伏组件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25年,光伏组件宜采用易于维修,更换的安装方式.
1.7建筑设计应为光伏系统的安装、日常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围护结构的光
伏组件或光伏构件应满足安装部位的建筑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承载,保温,隔热,通风,防水、防火及防触电等安全防护要求。在坡度大于10度的坡屋面安装施工,应设置专用踏脚板。
1.8光伏组件安装倾角应结合屋面形式综合考虑,坡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宜与建筑屋面
的坡度一致,不宜小于5度,平屋面光伏组件安装倾角宜结合最佳倾角及场地效率设置。
1.9光伏组件周边应留有检修空间,并预留施工安装,日常维护检修的通道,并设置维护设
施和必要的安全围栏。风速较大的地区设置防风措施。
1.10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及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防水措施等应由设计人员根据项目情况进
行深化设计。1.11光伏系统应用时,应设置于不易触摸到的部位,或采取技术措施加以隔离,应在显著
位置设置高温和防触电的标识。儿童活动场所应通过可靠措施与安装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部位严格隔离。
2 结构设计要求
2.1光伏建筑应根据光伏系统的类型,对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支撑光伏系统的主体结构或
结构构件及相关连接件进行相应结构设计,同时抗震设防类别与建筑要求的设防等级适配。
2.2新建建筑安装光伏系统,应考虑其传递的荷载及作用效应。
2.3既有建筑增设光伏系统,应先对既有建筑的结构设计、结构材料、耐久性、安装部位的
构造及强度等进行复核验算,并对光伏系统安装部分既有建筑的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不满足承载力,安全等相关要求的建筑,应经加固,修复后方可安装,
2.4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与荷载(包括自重荷载、安装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等),
进行预理件计算,结构安全验算,对建筑结构主体与设备支撑部件(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件
,连接部位的建筑结构构件进行强度与刚度验算:保证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
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
2.5 安装光伏组件的结构应预埋或钻孔固定螺栓锚固,并校核锚闲强度,不得设置在非结构
受力构件上。
2.6光伏组件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安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