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01 CCS P 66 2 3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806—2024 公路工程建设期信息模型构建规范 2024 – 08 – 30 发布 2024 – 09 – 30 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3/T 3806—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1 5 模型构建 . 2 6 模型精细度 . 2 7 交付 . 3 附录 A(规范性)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构建精细度 .4 I DB23/T 380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黑龙江图启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省交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 鼎捷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中心、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和科学 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八达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北大荒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在阳、杨大红、何建丽、陈浩、田世伟、武铁雷、胡永利、陈明亮、崔纯清、 高庆飞、李玉生、兰俊杰、占忠心、范伟、韩微、高新林、徐建成、李国良、邵楠、王一宁、陈阳、杨 磊、胡观峰、单哲鸣、孔凡希、邢国君、汪春生、朱双龙、张国华、员浩、魏宪发、黄之松、高伟、李 玉春、于会超、陈常友、刘磊、姜盛堂、王帅、李迎春、于志远、邢旭、王奇。 II DB23/T 3806—2024 公路工程建设期信息模型构建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建设期信息模型构建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模型构建、模型精细度、交 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期各阶段的信息模型构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1447 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 JTG/T 2420—2021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JTG/T 2421—2021 公路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JTG/T 2422—2021 公路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工程建设期 公路工程项目按照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各阶段基本建设程序所跨越的时间。 3.2 信息模型构建 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和层级架构所进行的组织和构建过程。 3.3 几何精度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3.4 信息深度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3.5 模型精细度 信息模型中所容纳信息的丰富程度,由几何精度和信息深度两个方面构成。 4 基本规定 1 DB23/T 3806—2024 4.1 信息模型宜遵循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各阶段一体化构建和相互协同原则。 4.2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构建的信息模型基础上,后续各阶段应对信息模型逐步丰富和精细化。 4.3 信息模型构建宜采用参数化的建模方法。 4.4 信息模型构建应在统一环境下,采用多专业协同作业,实现信息成果及时传递和快速共享。 4.5 信息模型的构建和空间定位应在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下进行,使用原始尺寸或统一比例, 并与实际工程相一致,真实反映现实实体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关系。 4.6 信息模型中各模型单元颜色的设置,应遵循基本材质属性或方便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用以区 分不同专业和构件。 4.7 信息模型属性信息包括标识码、分类编码、位置、尺寸、类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等。 分类编码按照 JTG/T 2420 第 5 章执行。 4.8 信息模型中需要共享的信息应能被唯一识别,并减少冗余信息。信息模型 4.9 在建设期各阶段信息模型构建过程中,应充分共享信息模型资源,实现对已有信息模型资源的充 分利用。 4.10 数据储存、交换、接口、安全的要求按照 GB/T 51447 执行。 5 模型构建 5.1 公路工程建设期各阶段的信息模型架构应按功能或施工方法等的不同进行拆分或组建,并遵循由 先到后、由粗到细和逐级嵌套的原则,按项目、设施、构件、子构件四级模型单元逐级构建。 5.2 公路工程项目的信息模型应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项目级 单元模型。其中的路线、路面等可按路段长度划分为设施级单元模型,具体划分长度应根据工程需求确 定: a) 路线模型应包括平面和纵断面等内容; b) 路基模型应包括路基土石方、排水、支挡防护等内容; c) 路面模型应包括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功能层)和路缘石等内容; d) 桥涵模型应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附属工程,涵洞等内容; e) 隧道模型应包括洞门、洞身、防排水等内容; f)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模型应包括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等内容; g) 地形地质模型应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等内容; h) 临时工程模型应包括预制场、拌合站、施工栈桥等内容。 6 模型精细度 6.1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的信息模型精细度等级划分见表 1,其中的项目、设施、构件、子构件 的模型精细度按照附录 A 中表 A1、表 A2、表 A3、表 A4 的要求。 6.2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模型构建时,信息模型精细度在满足本文件要求基础上,还应考虑公路的等 级、功能、应用范围和使用要求等。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