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截图:
资源简介/截图:
ICS 1 3.020.40 CCS P 56 41 河南省 地方 标准 DB41/T 2536—2023 中小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2023 – 10 – 31发布 2024 – 01 – 2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536—202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原则 . 1 5 现状调查与分析 . 2 6 水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 3 附录 A(资料性) 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指标表 . 6 附录 B(资料性) 常用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工具种表 . 7 I DB41/T 2536—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郑州市水利局。 II DB41/T 2536—2023 中小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中小河流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总体原则、现状调查分析方法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中小河流的水生态修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SL/Z 712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附条文说明) SL/T 793 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 SL/T 800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境 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境多样性 河流容纳各种生物的各类生境的总体丰富性程度。 人工湿地 人为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人工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 4 总体原则 保障安全,生态优先 在保障河道防洪、除涝和饮用水源等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系统治理,协调布局 协调防洪、供水、交通等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合理、和谐布局河流生态修复措施。 遵循自然,适度改造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适度构建人工设施和采用人造材料。 1 DB41/T 2536—2023 因地制宜,一河一策 综合分析目标河流水生态环境客观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选择针对性的措施。 5 现状调查与分析 现状调查 5.1.1 基础资料 目标流域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红线、气候特征、水系概况、工程案例等资 料;目标河流地质地貌、河道形态、河岸带特征、土壤与底质特征、工程目标、工程规模、存在问题等 资料。 5.1.2 水文水资源 目标河流及其支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水深等时空动态资料,以及水资源调度、防洪排涝、水资 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资料。宜优先收集水文监测站资料,以实地踏勘、遥感数 据解译等数据为补充。 5.1.3 水质 目标河流及其汇入河流的水质、水质达标状况、主要污染源、排污口类型与水质、特征性或敏感性 污染物等相关资料。水质指标宜以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溶氧等指标为主。宜以收集相关站 点监测资料和实地取样分析为主,以收集相关项目、文献记载的水质数据为辅。 5.1.4 生物 水生植物、岸边植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鱼类、鸟类等资料,调查指标宜以生物量(密度)、 优势种、多样性指数等为主。 现状分析 5.2.1 生态流量 对于有明确生态流量目标的河流,应以该流量作为生态流量目标;对于没有明确生态流量目标的河 流,需计算其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可参照SL/Z 712。 目标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评价方法可参照SL/T 793。 5.2.2 水质情况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目标河流水质目标,计算水质达标率,确定主要污染物。 5.2.3 生境质量 根据河道、河岸和滨岸的生境状况,分析目标河流生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标可参照附录A。 5.2.4 生物状况 宜以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生物状况,可根据需要,选择评估鱼类、底栖动物、固着藻类、浮游 生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生物完整性,河流生物完整性常用指标可参照SL/T 800。也可选用指示物种、物种 多样性指数等评价方法。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