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截图: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
DB/T29-210-2022
备案号:J11962-2022
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rm mix asphalt ultra-thin surface layer technology
2022-08-02 发布
2022-10-01 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前言
根据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9年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住建设[2019]27号)文件要求,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在总结天津市近年来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工程实践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吸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和宝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承担《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面层技术规程》(DB/T29-210-2012)(简称“12规程”)的修订工作。
本规程共分7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原材料:5配合比设计;6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施工;7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以及有关附录。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进一步明确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的厚度范围;增加了针对不同铺筑厚度的混合料矿料级配、沥青结合料、黏层材料及摊铺工艺的适用条件。
(2)细化了不同沥青结合料的适用条件,增加了有机硅低温改性沥青相关内容。
(3)完善了黏层材料分类,规定了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和不粘轮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
(4)完善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矿料级配类型。
(5)增加了纤维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6)增加了黏结强度技术要求,即拉拔强度和剪切强度的技术要求,规定了黏层拉拔强度和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
(7)补充完善了罩面施工技术要求,增加了接缝、开放交通有关内容。(8)对12规程的章节做出调整。12规程中“下卧层要求”内容调整至本规程“3基本规定”,配合比设计和罩面施工从温拌超薄沥青路面中独立成章。
本规程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50号,邮政编码:300201,联系电话:022-27972518,邮箱:417673287@qq.com),以便修编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天津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邱照宝 赵文志 李宏伟 韩先瑞 李冬冬 王建洁 闫忠良 赵志全 李冬 石秀达 李响 魏玉立 王新尧 朱菊芳 高新明 杨超 刘雅亮 李菲 张吴洋 薛强 贾二娜 张国武 方涛 李军 吴国柱 袁玉琴 杨雨笑 曹学义 李思思 杜亚楠 李晗骁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高伯翔 杨永前 李国民 王伟广 王新岐 李正中 于永刚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了提高天津市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养护管理水平,保护环境,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路面的功能性,推广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技术,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各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新建沥青路面表面磨耗层,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面。
1.0.3本规程规定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0.4
温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及摊铺施工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应贯彻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方针。
1.0.5
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除本规程已有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2术语
2.0.1
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warm mix asphalt of ultra-thin pavement
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和超薄罩面技术结合使用,在原路面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为恢复原路面的功能性,厚度为1.0cm2.5cm的沥青混凝土加铺层。
2.0.2
温拌改性沥青warm modified asphalt
将温拌添加剂与改性沥青通过搅拌等方式加工得到的可在较低温度下正常施工的沥青结合料。
2.0.3
有机硅低温改性沥青 low temperature organic silicon modified asphalt
通过向沥青中添加有机硅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制成的可在较低温度下正常施工的沥青结合料。
2.0.4
不粘轮改性乳化枥青 trackless tack coat of 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
特种沥青与水在乳化剂、改性剂、稳定剂等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乳化沥青。该乳化沥青破乳养生后,不会被施工车辆粘走,具有较强的抗施工损伤性能的黏层材料。
2.0.5
同步施工工艺synchronous integrative construction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