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083–2020 装配式预应力箱梁整体式液压模板施工规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80
CCS P 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83-2020
装配式预应力箱梁整体式液压模板施工规范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6e1127cfd9fd977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预应力箱梁整体式液压模板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装配式预应力箱梁整体式液压模板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5780六角头螺栓C级
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整体式液压摸板
采用液压系统进行整体就位、周整、浇筑、拆除的模板。
3.2
导轨
将设有等距梯档的型钢固定在地而上,引导摸板各向运动的轨道。
4一般规定
4.1摸板制作要求
4.1.1模板制作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材料,构造设计应满足模板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刚度要求,宜采用定型化、标准化的模板构件。
4.1.2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模板的结构和材质应避免出现脆性破坏,使用的钢材应根据模板体系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等不同情况,选用适合的钢材型号和材性。
4.1.4钢材应符合GB/T700、GB/T1591的规定,宜采用Q235和Q355钢。
4.1.5焊条应符合GB/T700、GB/T1591中的规定。
4.1.6普通螺栓应符合GB/T5780的规定。
4.1.7焊接的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应进行弯曲试验。




DB41/T 2312-2022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施工规范. pdf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
CCS P 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312—2022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施工规范
2022-09-16 发布
2022-12-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08ec7f1b9ee78ce前言
本文件按照G邱/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焦作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焦作市交通运输局、焦作焦温公路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绍见、都战良、周伟、张璐蹯、张文格、夏建松、赵晓路、龚昌雄、万水、白利伟、童学军、魏建国、刘科、杨卓、张伍、申春霞、郭继明、吴平、王超越、俎俊龙、吴伟、陈曦、姬海军、孟凡超、孟枫林、郭建群、殷爱国、贾鲁、吴鹏、王宇鹏、卢来运、吴效岺、张国平、任甲蕴、肖传玉、刘培勇、付占虎、许柯。内容摘抄: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施工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上组合箱梁桥的材料、制造以及施工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摄上组合箱梁桥的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近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悠改单)近用于本文件。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榧冲击试验方法
GB/T700碳紫结构钢
GB/T714桥梁用结构钢
GB/红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窗圈
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大角螺母、垫图技术条件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3632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按别
GB/T10433电亚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50205钢结构工程在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784组合结构桥梁用波形钢腹板
JTG/TD64-01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JTG6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F3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上建工程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DB41/T643公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规范
DB41/T1526装配式被形钢腹板梁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遁用于本文件。3.1波形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粱
由预应力混凝上顶板、底板与波形钢腹板通过抗剪连按件组合而成,共同受力的钢混组合梁,加图1所示。(图略)3.2错位悬臂浇筑法
在悬将浇筑施工中,将N节段波形钢腹板作为挂蓝的承里结构,同步浇筑N节段混凝上底板与-1节段混凝上顶板的施工方法,加图2所示。(图略)4基本规定
4.1被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上组合箱梁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安全及应急保廉措施。
4.2被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采用悬臂施工时应进行施工监控。内容索引: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材料2
6波形钢腹板3
7波形钢腹板施工4
8连接件施5
9预应力施工6
10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施工8
11施工质量控制14




DB32/T 4301-2022 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080
CCS P20/29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4301-2022代替DGJ32/J 184—2016
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of prefabricate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22-07-07 发布 2022-08-07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560b4a3e6e413da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相关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6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13475 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 15227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
GB/T 21086 建筑幕墙
GB/T 26899 结构用集成材
GB/T 29907 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
GB/T 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708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GB/T 7106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8484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JG/T 398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 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6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355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DGJ32/J16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DGJ32/TJ 143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范
DB32/T 4301-202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装配式建筑 assembled 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3.2
装配式结构 prefabricated structure
以预制构件或部件为主要受力单元,经装配连接而成的建筑结构系统。
3.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检测中使用压力及拉力试验机、地基基础静载荷试验系统等量测得到的数据。
3.4
装配式钢结构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将检测数据通过互联网即时传输到检测业务系统和检测监管平台的过程。
3.5
装配式木结构 prefabricated timber structure
试验过程中采用量测得到的荷载、时间、位移等参数绘制形成的曲线,包括荷载与时间曲线、荷载
与位移曲线、位移与时间曲线。
3.6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
对接连接方式。
3.7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
接连接方式。
3.8
集中约束搭接连接rebar bundle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confined with spiral hoop
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构件中预留孔道,孔道外侧采用螺旋箍筋约束,在孔道中插入下层剪力墙的竖向钢筋束,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搭接连接方式。又称“改进型浆锚搭接连接”。
3.9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facade panel
通过拉结件连接位于建筑外侧的外叶墙板、中间的保温层和内侧的内叶墙板体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简称夹心保温墙板。
3.10
装配式装修 assembled decoration
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将工厂生产的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
3.11
管线集成工程 pipeline assembled engineering decoration
装配式建筑中设备管线的总称,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等设备管线。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装配式预制部品、部件及建筑集成部品的生产企业应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现场施工安装
的企业应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4.1.2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前应取得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书和施工许可证。
4.1.3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及建筑集成部品生产前,对非标准构件及建筑集成部品应进行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文件应经施工图设计单位认可。
4.1.4 承担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
制度、可追溯制度。
4.1.5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
工程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4.2 部件部品验收
4.2.1 工厂生产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标准部件或部品、建筑集成部品等应按工程项目形成生产技术资料。
生产技术资料应注明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级别、检验报告编号。原材料进场验收记录、隐蔽验收记录
及对应影像资料、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生产企业存档保留备查。
4.2.2 工厂生产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标准部件或部品、建筑集成部品等出厂应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及性能检验报告。
4.2.3 装配式建筑结构标准部件或部品、建筑集成部品进场时,应对规格、型号、外观质量、预埋件、
预留孔洞、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对构件的几何尺寸、材料强度、钢筋配置等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应
对集成保温、装修、水电安装的工程部件的结构连




DB32/T 4171-2021 近零能耗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080
CCS P25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4171—2021
近零能耗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s testing
2021-12-22 发布 2022-06-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537d59808c3e7c4目 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24 基本规定 …………………………………………………………………. 25 室内环境 …………………………………………………………………. 3
5.1 一般规定 ……………………………………………………………… 3
5.2 室内平均温度、湿度 …………………………………………………….. 3
5.3 新风量 ……………………………………………………………….. 5
5.4 二氧化碳浓度 ………………………………………………………….. 5
5.5 室内 PM2.5 浓度 ………………………………………………………… 6
5.6 室内噪声 ……………………………………………………………… 8
5.7 室内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 ………………………………………………. 10
5.8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温度温差 ……………………………………….. 12
6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13
6.1 一般规定 …………………………………………………………….. 13
6.2 主体部位传热系数 ……………………………………………………… 13
6.3 热工缺陷 …………………………………………………………….. 16
6.4 热(冷)桥 …………………………………………………………… 17
6.5 内表面最高温度 ……………………………………………………….. 19
7 建筑气密性 ………………………………………………………………. 20
7.1 一般规定 …………………………………………………………….. 20
7.2 外门窗气密性 …………………………………………………………. 20
7.3 建筑整体气密性 ……………………………………………………….. 22
8 机电设备 ………………………………………………………………… 23
8.1 一般规定 …………………………………………………………….. 23
8.2 冷热源系统 …………………………………………………………… 24
8.3 新风热回收系统 ……………………………………………………….. 25
9 其他被动式技术 …………………………………………………………… 26
9.1 一般规定 …………………………………………………………….. 26
9.2 建筑外遮阳性能 ……………………………………………………….. 26
9.3 自然通风 …………………………………………………………….. 27
9.4 自然采光 …………………………………………………………….. 29
10 可再生能源 ……………………………………………………………… 3210.1 一般规定 ……………………………………………………………. 32
10.2 太阳能光伏系统 ………………………………………………………. 32
10.3 太阳能热水系统 ………………………………………………………. 33
10.4 地源热泵系统 ………………………………………………………… 36
10.5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 …………………………………………………… 39
附 录 A 检测报告格式 ……………………………………………………. 41
附 录 B 能耗与能效指标检测方法……………………………………………. 43
B.1 一般规定 …………………………………………………………… 43
B.2 居住建筑 …………………………………………………………… 52
B.3 公共建筑 …………………………………………………………… 52
附 录 C 江苏省Ⅰ、Ⅱ区城市划分及对应辐照量分段统计表………………………… 531 范围
为规范江苏省预制装配式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验收与维护,减轻地震后的结构破坏和经济损失,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标准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近零能耗建筑的现场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35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T 177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 132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T/CECS 740 近零能耗建筑检测评价标准
DGJ32/TJ 194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标准
GB/T 3434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JGJ/T 357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GB/T 7106 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检测标准
JGJ/T 309 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GB/T 29183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设工程现场通用技术要求
DGJ32/TJ 81 建筑工程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技术规程
DGJ32TJ 19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技术规程
GB/T 18204.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 2 部分:化学污染物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江苏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导则(试行)
GB/T 1709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DGJ32 J19-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13(J)T 8324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GB 12021.9 交流电风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DGJ32/TJ 130 地源热泵系统检测技术规程
DGJ32/TJ 171 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能效测评标准
GB/T 5699 采光测量方法
GB/T 5080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
DGJ32/TJ 170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能效测评技术规程
DGJ32/TJ 90 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规程
DB37/T 5095 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技术规程
T/CECS 564 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近零能耗建筑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降低 60%-75%以上。
3.2
建筑气密性 air tightness of building envelope
建筑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试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 N50,即室内外 50Pa 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3.3
热(冷)桥 thermal(cold) bridge
绝热构造中,存在温差的内外表面间具有低热阻值的通路,又称冷桥。
3.4
热回收新风机组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s for outdoor air handling
以显热或全热回收装置为核心,通过风机驱动空气流动实现新风对排风能量的回收和新风过滤的设备。
3.5
显热交换效率 sensibl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温差之比。
3.6
全热交换效率 total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焓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焓差之比。
3.7
风扇调风 air movement of fan
由风扇调节房间空气的速度场,提高热舒适的方法,简称 AMF。




DB32/ 4418-2022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060.50
CCS P32
DB32 江苏省地方标淮
DB32/XXXX—XXXX代替DGJ632/J157-2017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extemal window system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22-Xx-XX 发布
2022-XX-XX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ccc20fce3e37f88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规程由DGJ32/J157-2017《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修编,代替DGJ32/J157-2017《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与DGJ32/J157-201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化窗、一体化窗满足75%节能要求的热工性能参数。增加了绿色建材、节能性能标识相关要求。制定了满足节能75%要求的材料规格。增加了标准化附框配套件要求。增加了防火、耐火窗相关要求。增加了临空外窗防护高度要求。增加了各种不同墙体饰面洞口与附框的预留间隙尺寸。增加了标准化附框在改建建筑中的安装方法。增加了附框压条安装方法。制定了满足节能75%要求的标准化窗、一体化窗热工性能配置附录表。增加了标准化外窗系统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等。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第4.1.2、4.3.7、4.4.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其余条文为推荐性。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规程及其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沉为:
2013年11月6日首次发布为DGJ32灯157-2013;2017年10月27日第一次修订发布为DGJ32J157-2017;本次为第二次修订。内容摘抄: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安装施工、工程验收。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的生产制作、设计选用、安装施工、工程验收。公共建筑、工业厂房采暖区域外窗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规程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T11944中空玻璃
GB15763.1建筑用安全玻璃第1部分:防火玻璃
GB16807防火膨胀密封件
GB18584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21140非结构用指接材
GB23864防火封堵材料
GB/T24267建筑用阻然密封胶
GB/T2518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28887建筑用塑料窗
GB/T29498木门窗
GB/T31433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2223建筑门窗五金件通用要求
GB/T38586真空玻瑞
GB/T39866建筑门窗附框技术要求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237.1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T5237.6铝合金建筑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8478铝合金门窗
GB/T881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JG/T131聚氯乙烯(PVC)门窗增强型钢
JGJ/T15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T175建筑用隔热铝合金型材
JG/T255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JG/T455建筑门窗幕墙用钢化玻璃
JG/T571玻纤增强聚氨酯节能门窗
JGJ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C/T2072中空玻璃用干燥剂
JC/T2451砌硅酸盐平板玻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标准化外窗standardized external window
对组成外窗的型材、玻璃、五金件、密封件、配套件等进行定型,生产过程标准化,规格尺寸按本规程实施标准化,产品性能不低于本规程和工程设计要求的成品窗。
3.2标准化附框standardized additive frame
安装于建筑楼宇以单个楼梯为单元出入口的门。
3.3披水板apron flashing
能承接雨水并能改变雨水流向的构件。
3.4附框压条depression bar of additive frame
装在标准化附框外沿四周,用于标准化外窗安装定位,并与披水板连接的构件。
3.5标准化外窗系统standardized external window system
标准化外窗(包括外遮阳一体化窗、内置遮阳一体化窗)与预先安装在门窗洞口中的标准化附框、附框压条等组合安装,完成所有安装工序后投入使用的外窗系统。
3.6外遮阳一体化窗external sunshade integrated window
由硬卷帘、软卷帘等遮阳装置与外窗受力外框设计组合成一体并且满足标准化外窗要求的成品窗。
3.7内置遮阳一体化窗built-in sunshade integrated window
采用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制成的成品窗。
3.8太阳得热系数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也称太阳能总透射比,是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进入室内的太阳能量(包含直接辐射得热和二次传热)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3.9玻璃遮阳系数shading coefficient of glass
在给定条件下,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透过相同条件下3mm厚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3.10外遮阳系数external shading coefficient of window
建筑物透明外围护结构有外遮阳设施时透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在相同条件下无外遮阳设施时透入的室内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
3.11前装(预埋)式pre-bury method
在工程墙体洞口位置预埋或在工厂预制装配式墙板中埋设标准化附框。
3.12后装式later-bury method
在现场砌筑的建筑墙体预留洞口中安装标准化附框。
3.13平侧面附框flat side frame
附框左右侧面为平面的附框。见图1。4标准化外窗系统
4.1一般规定
4.1.1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中标准化外窗包括单樘标准化窗和由单堂标准化窗组合的窗。标准化外窗系统洞口尺寸见表1,前装式附框内口尺寸为洞口尺寸。4.2标准化外窗
4.2.1标准化外窗产品分类和标记应符合以下规定:
a)按框扇材料分类及标记代号见表3。4.3窗用材料
4.3.1标准化外窗用铝合金型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a铝合金型材应采用隔热型材,平开窗窗框截面宽度不应小于70mm。
b)铝合金型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尺寸精度应符合《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T5237.1的规定。有装配关系的门窗主型材基材壁厚公称尺寸允许偏差应采用《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T5237.1规定的超高精级。有装配关系的门窗主型材基材非壁厚尺寸允许偏差宜采用《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GB/T5237.1规定的超高精级。型材横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可按普通级执行,对有装配关系的尺寸,其允许偏差应选用高精级或超高精级。
c)主要受力杆件所用主型材壁厚应经设计计算或试验确定。且主型材基材壁厚公称尺寸不应小于1.8mm。
d)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层厚度要求不应低于表6的规定。4.4标准化附框
4.4.1标准化附框及型材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1的规定。4.4.2标准化附框型材截面厚度尺寸应为(24士0.5)mm;宽度尺寸A不应小于65mm,尺寸系列宜按宽度划分为:65、70、75、80、90、100、110、120等系列。附框型材截面示意图见图4.4.5披水板
4.5.1披水板应符合以下要求:
a)披水板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时,板厚不应小于1.5m,用不锈钢或热镀锌钢板制作时,板厚不应小于1mm。




DB32/T 4110-2021 老年公寓模块化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ICS91.040.01
CCS P3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110—2021
老年公寓模块化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industrialization of modularized apartment for the aged2021-09-16发布 2022-03-01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70e332dc158f38a目 次前 言…………………………………………………………………………………………………………………………………….II
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34 基本规定…………………………………………………………………………………………………………………………..44.1 一般规定 …………………………………………………………………………………………………………………………..44.2 单元模数协调 ……………………………………………………………………………………………………………………54.3 标准化设计 ……………………………………………………………………………………………………………………….55 模块建筑设计 …………………………………………………………………………………………………………………….55.1 套内门厅 …………………………………………………………………………………………………………………………..55.2 起居室(厅)、卧室 …………………………………………………………………………………………………………65.3 厨房………………………………………………………………………………………………………………………………….75.4 卫生间 ………………………………………………………………………………………………………………………………95.5 阳台………………………………………………………………………………………………………………………………. 10
5.6 公共交通及服务设施 ……………………………………………………………………………………………………… 11
6 模块集成设计 …………………………………………………………………………………………………………………….. 12
6.1 结构设计 ……………………………………………………………………………………………………………………….. 12
6.2 设备及管线 ……………………………………………………………………………………………………………………. 13
6.3 装修设计 ……………………………………………………………………………………………………………………….. 14
6.4 内外围护系统 ………………………………………………………………………………………………………………… 15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老年公寓模块”产业化设计的基本规定、模块建筑设计、模块集成设计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8度抗震区,按产业化标准设计的新建老年公寓的建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00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51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2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3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JGJ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450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DB32/3920 住宅设计标准
DGJ32/J71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年公寓 apartment for the aged
供老年人夫妇或单身老人使用的专用居住建筑,配套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及用品,一般集中建设在老年人社区中,也可在普通住宅区中配建。
3.2
模块 module
具有独立功能的基本构件,并且不同模块通过组合可以形成功能较为完整的单元。
3.3
产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设计以及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场施工的装配化、机械化。
3.4
内装系统 infill system
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内装部品组合而成,满足住宅室内空间功能使用要求的整体。
3.5
优先尺寸 preferred size
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的模数或扩大模数尺寸。
3.6
轮椅回转空间 wheelchair turning space
为方便乘轮椅者旋转以改变方向而设置的空间。
3.7
整体收纳 system cabinet
由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满足储藏需求的部品模块。
3.8
整体厨房 system kichen
由工厂生产、现场组装的满足炊事活动要求的功能模块,配置整体厨房家具和集成化厨房设备。
3.9
电炊操作台 electric kitchen operation desk
老年公寓套型中采用电灶具、电炊具的炊事台面。
3.10
整体卫生间 unit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满足洗漱、盥洗和便溺等功能要求的模块化部品,配置卫生洁具和设备管线,以及墙板、防水底盘、顶板等。
3.11
安全抓杆 grab bar
为方便行动障碍者安全移动和支撑而设置的一种设施。
3.12
坐姿淋浴装置 shower seat
洗浴时使用的固定坐台或活动坐凳。
3.13
集成式吊顶系统 assembled ceiling system
由工厂生产的具有隔声、防火和防潮等性能且满足空间功能和美学要求的部品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吊顶。




DB32/T 3390-2018 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140
P55 DB32
备案号:58780—2018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390—2018
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intelligent pumping station
2018-05-10发布 2018-06-1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6f1bd0d89862ff3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体化智能泵站的定义、功能及技术要求、设计与选型、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境内装机容量在90kW及以下的小型灌溉排水泵站和喷灌工程、微灌工程、管道灌溉工程首部泵站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72(所有部分)旋转电机尺寸和输出功率等级
GB/T7251.8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7251.1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成套电力开关和控制设备
GB/T13008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
GB/T16895.6低压电气装置第5-52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布线系统
GB/T16907离心泵技术条件(I类)
GB/T20203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25409小型潜水电泵
GB/T30948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GB/T30998信息技术软件安全保障规范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T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C/T3063给排水用超声流量计(传播速度差法)
JB/T9248电磁流量计
JGJ/T25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
JJG1030超声波流量计检定规程
JJG1033电磁流量计检定规程
SL317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SL,470灌溉用过滤器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SL.550灌溉用施肥装置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体化智能泵站integrated intelligent pumping station
采用装配式泵房结构,将机、电、控制、保护、量测、过滤、施肥《药)安防、视频监视、通信设备等集于
一体,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自动控制、智能化管理等功能的小型灌溉排水设施。
3.2
装配式泵房assembled pump house
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的环保型构(部)件,可实现现场快速拼装,用于安装泵组及相关设备的建筑物。
3.3
一体化智能泵站APP integrated intelligent pumping station APP
安装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对一体化智能泵站进行远程管理、监视及查询服务的应用软件。
4一般规定
4.1一体化智能泵站可采用的水泵泵型包括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及潜水泵等。
4.2一体化智能泵站可用于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喷灌工程、微灌工程、渠道灌溉工程、排工程等。
4.3用于管道灌溉、渠道灌溉和排涝工程的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流量不宜大于1800m3/h,水泵出口直径宜在500mm以下,装机功率不宜大于90kW。
4.4用于喷灌、微灌工程的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流量不宜超过250m3/h.装机功率不宜大于90kW。
4.5一体化智能泵站应支持智能移动终端、在线管理服务平台等功能,设施设备应根据用途、规模及功能要求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排涝泵站包括装配式泵房、水泵、电动机、进出水管道、电气设备、测控系统、保护装置、安防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装置、太阳能供电系统等;
b)管道灌溉泵站、果道灌溉泵站包括装配式泵房、水泵、电动机、进出水管道及闸阀、电气设备、测控系统、保护装置、计量装置、安防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装置、太阳能供电系统等;
c)喷灌泵站、微灌泵站包括装配式泵房、水泵、电动机、进出水管道及闸阀、过滤装置、施肥(药)装置、电气设备、测控系统、保护装置、计量装置、安防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装置、太阳能供电系统等;
d)离心泵站和蜗壳式混流泵站,设置自动抽真空装置或自动充水系统。
4.6装配式泵房应方便现场拆装,拆卸或装配时间不宜大于2h。构(部)件材料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应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4.7水泵类型应按泵站扬程、流量、水位变幅、地形条件等选择,电动机宜采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水系与电动机应采用直联方式。
4.8进出水管与泵房墙体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
4.9泵房内应安装温湿度自动调节装置,泵房内外应设置照明。
4.10泵房应采用封闭式智能化运行方式,人员进入泵房应经授权。4.11一体化智能泵站的设计、选型、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计应由具有相应的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b)选型时应选择由专业生产企业生产的一体化智能泵站产品,产品应通过省部级产品鉴定和水利部专业检测机构测试检测;
c)施工安装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
d)运行操作人员应经培训;
e)专业养护和远程管理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DB32/T 4167-2021 单元整体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 03.120.20
CCS P45 DB32
江苏省 地方标准
DB32/T 4167—2021
单元整体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unit-integrated type steel structures
2021-12-22 发布 2022-06-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336992a528e0a15目 次前 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基本规定 …………………………………………………………………..5
5 建筑设计 …………………………………………………………………..5
6 集成设计 …………………………………………………………………..8
7 单元生产 ………………………………………………………………….16
8 运输与安装 ………………………………………………………………..18
9 成品保护 ………………………………………………………………….20
10 质量验收 …………………………………………………………………21
11 使用维护 …………………………………………………………………26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苏省单元整体式钢结构建筑的集成设计、单元生产、运输安装、成品保护、质量验收和使用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非抗震设防以及抗震设防烈度8 度及以下的单元整体式钢结构建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12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 1230 钢结构用高强垫圈
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 1233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
GB/T 10433 电弧螺栓焊用圆柱头焊钉
GB 14967 钢结构防火涂料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9879 建筑结构用钢板
GB/T 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栓
GB/T 3632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T 50002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8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6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3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8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T 51232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51249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元整体式钢结构 unit integrated type steel structures
在符合标准化、模数化的原则下,将钢结构建筑拆分成特定尺寸的箱式单元,每个单元主体钢结构、机电管线、内外装饰的绝大部分均在工厂内完成生产,然后将单元整体运输到工地现场,在现场进行单元拼装构成完整的钢结构建筑。箱式单元构件可以兼作抗侧力结构,也可另外设置抗侧力结构。3.2
箱式单元 box-type unit
由杆式或板式构件组成的具有稳定空间体系和特定模数尺寸的箱式钢结构体,其内外装修大部分在工厂内完成的标准化的建筑组成部分。
3.3
建筑系统集成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以装配化建造方式为基础,统筹策划、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实现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工程。
3.4
集成设计 integrated design
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3.5
预拼装 pre-assembly
为检验构件或单元形状及尺寸是否满足质量要求而先期进行的试拼装。




DB11/1003-201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DB11/1003-2013 装配式 剪力墙结构 设计规程 北京装配式标准,DB11/1003-201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1总则
1.0.1为了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质量,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0.15g)及 8 度(0.20g)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 装配式力墙结构适用的最大
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本规程不适用于平面或竖向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注: 无特殊说明时,本规程中 7度指 7 度(0.15g),8 度指8 度(0.20g)。
1.0.3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北京市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混凝土结构的部分或全部采用承重预制墙板,通过节点部位的连接形成的具有可靠传力机制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本规程中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包括: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制圆孔板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2.1.2 装配整体式混凝剪力墙结构 assembled monolithic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混凝土结构的部分或全部采用承重预制墙板,通过节点部位的连接形成的具有可靠传力机制,并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整体性能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接近;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2.1.3 预制圆孔板剪力墙结构 assembled hollow-core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tructure
墙体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制圆孔墙板的圆孔内配置连续的竖向钢筋,并采用现浇微膨胀混凝土将圆孔全部灌实。2.1.4 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assembl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structure
预制墙板的边缘构件位置设置型钢、拼缝位置设置钢板预埋件,型钢和钢板预埋件在拼缝位置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2.1.5 粗糙面 rough surface
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实现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可靠接合,简称粗糙面,也称抗剪粗糙面或人工粗糙面.2.1.6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wall panel
内外两层混凝土墙板采用拉结件可靠相连,中间来有保温材料的外墙板。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
2.1.7 预制墙板构件
由预制墙板及与之相连的现浇段墙体共同形成的剪力墙构件。




DB11/1003-202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编号:DB11/10032022
京津冀统一备案号:J16494-202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
2022-12-29发布2023-07-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DB11/ 1003-2022,剪力墙,结构设计,装配式剪力墙,DB11/1003-2022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实施,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京市监发〔2020〕67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预制剪力墙结构;7.叠合剪力墙结构;8.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9.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10.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根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要求,将适用范围由北京地区扩大为京津冀地区,对相应内容进行了修订;2 新增了叠合剪力墙结构、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等章节。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第 5.1.3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 62 号,联系电话:88043399)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电话:55595000,邮箱:bjbb@ghzrzyw.beijing.gov.cn)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远洋地产有限公司
天津市绿色建筑促进发展中心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
中科建(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隅住宅产业化(唐山)有限公司
远大住宅工业(天津)有限公司
正方利民(天镇)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天津百利环保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苗启松、马 涛、钱稼茹、李文峰、张锡治、张朝辉、徐建伟、万金国、陈 曦、苏宇坤、孟凡林、解琳琳、冯德成、张微敬、蒋义平、王大伟、閤东东、郭惠琴、韩龙勇、李兴旺、贾自立、杨思忠、车向东、李卓东、陈 志、王继生、韦晓峰、刘树茂、李雅楠、章少华、田 东、陈 晗、李晨光、张裕照、张英保、马云飞、马 钊、任成传、彭 雄、李 健、李 文、赵启刚、张亚珊、顾镇鑫、陈启林、于华英、马培培、刘 熙、余方程、司徒彬、王重阳、赵 帆、王啸霆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任庆英、肖从真、陈彬磊、刘彦生、张守峰、田春雨 、肖 明、左克伟、韩 宁、黄丽红、郝贵强内容 摘抄:1 总 则
1.0.1 为规范京津冀地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 8 度以下的标准设防类民用建筑,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1.0.3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预制剪力墙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及后浇混凝土连接而成的剪力墙结构。本规程中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类型包括:预制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其中,预制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2.1.2 预制剪力墙结构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precast concrete wall panels
竖向抗侧力构件采用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剪力墙结构。3 基本规定
3.0.1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应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加强设计与项目策划、建筑规划、部品部件的生产与组装、现场施工与安装、监督管理、工程咨询等建造实施主体间的工作协调;
2 应为建筑产品全寿命期的使用、维护、更换、改造等需求预留便利及可实施条件;
3 结构设计应与建筑、机电、装修、经济专业及其它专项设计进行协同,加强设计标准化和设计集成等方式和手段的运用。4 材料
4.0.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有关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
2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
3 预制构件间的现浇连接节点及叠合墙后浇混凝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略)内容索引:目 次
1 总 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4
3 基本规定…………………………………………………………………………………………………………….5
4 材料……………………………………………………………………………………………………………………9
5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11
5.1 一般规定…………………………………………………………………………………………………… 11
5.2 作用及作用组合…………………………………………………………………………………………16
5.3 结构分析……………………………………………………………………………………………………18
5.4 预制构件设计与选用………………………………………………………………………………….19
5.5 连接设计……………………………………………………………………………………………………23
5.6 楼盖设计……………………………………………………………………………………………………27
6 预制剪力墙结构………………………………………………………………………………………………..36
6.1 一般规定……………………………………………………………………………………………………36
6.2 预制墙板构造…………………………………………………………………………………………….37
6.3 连接设计……………………………………………………………………………………………………46
7 叠合剪力墙结构………………………………………………………………………………………………..50
7.1 一般规定……………………………………………………………………………………………………50
7.2 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52
7.3 钢筋笼叠合剪力墙设计………………………………………………………………………………59
7.4 纵肋叠合剪力墙设计………………………………………………………………………………….68
7.5 圆孔板叠合剪力墙结构设计……………………………………………………………………….72
8 预制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77
8.1 一般规定……………………………………………………………………………………………………77
8.2 预制墙板设计…………………………………………………………………………………………….778.3 连接设计……………………………………………………………………………………………………78
9 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81
9.1 一般规定……………………………………………………………………………………………………81
9.2 结构分析与设计…………………………………………………………………………………………81
9.3 连接设计……………………………………………………………………………………………………84
10 地下室及基础装配设计……………………………………………………………………………………90
10.1 一般规定………………………………………………………………………………………………….90
10.1 地下室墙体设计……………………………………………………………………………………….90
10.2 基础设计………………………………………………………………………………………………….93
附录 A 空心墙板构造、标准板型及其截面尺寸………………………………………………….95
本规程用词说明……………………………………………………………………………………………………98
引用标准名录……………………………………………………………………………………………………….99
条文说明…………………………………………………………………………………………………………….100




DB11 938-2022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692123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编号:DB11/938—2022 京津冀统一备案号:J16495-2022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of green building (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 2022-12-29发布 2023-07-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of green buildings DB11/938—2022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3年07月01日 2022北京 前 言 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标准编制计划、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 地方标准制修订新发布项目计划的通知》(京市监发[2019]2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 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修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 地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绿色建筑策划;4场地设计;5.建筑设 计;6.结构设计;7给水排水设计;8暖通空调设计;9建筑电气设计;10.景观设计;11. 室内装修设计;12.专项设计控制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了整体架构,取消了原第三章基本规定和第四 章指标体系,改规划设计章节名为场地设计;2增加了建筑防坠落、地面防滑、提高建筑 适变性、设置水质在线监测、提倡全龄友好、开放共享空间等方面的技术内容;3扩充了 BM、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等建筑领域新方向的相关内容;4.在附录中取消了绿色设 计集成表及模拟软件边界条件,修改了绿色设计资料汇编,补充了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绿色 设计资料,补充了设计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条文对照表。 本标准中4.4.7、7.4.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 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为使本标准更好地适应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的需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 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地 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B座15层绿色建筑中心,邮政编码:100013,联系电话: 010-64517267,邮箱:weitt @cabr-design .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010-5595000,邮箱:bjbb300016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




DB11 891-20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aabcf6b242765b147ac3263bdc52c7af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的目标,改善北京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下列情况:住宅、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寓等居住建筑的节能设
计;
2 住宅小区和以住宅为主的建筑群的供热(冷)、供水、供电系统的节能设
计。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遵循本标准,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建筑物能耗:1.0.3
1 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控制建筑物冬季耗热量指标;
通过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源效率和输送效率;2
3 通过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和空调、通风系统的节能设计,控制夏季的空调能耗:
4 通过自然采光、给水排水及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降低建筑物给水排水、照明和电气系统的能耗:
5 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应用,降低建筑物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水平。1.0.4 北京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外表系数surface factor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节能计算建筑面积的比值,无量纲。2.1.2 窗墙面积比 window to wall ratio
某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是该朝向外窗洞口总面积与同朝向士0.00 以上的墙面总面积 (包括外窗,不包括女儿墙) 之比,无量纲。2.1.3 建筑遮阳 shading of building
采用建筑构件或安装设施以遮挡或调节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的措施2.1.4 活动外遮阳 active exteral shading device
安装在建筑物外表面,能够调节尺寸、形状或遮光状态的遮阳装置2.1.5 中置遮阳 middle shading device
位于两层透光围护结构 (或构件、部件) 之间的遮阳装置2.1.6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heat transfer coefficicnt ofbui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 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为 W/ (m2。K)。
2.1.7 主断面传热系数 heat transfer cocficient ofmain cross section
指非透光围护结构中各部位不包括结构梁柱和出挑构件等热桥的典型保温构造的传热系数。单位为 w/ (m2。K
2.1.8 平均传热系数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cnt
考虑了热桥影响后得到的整体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包括主断面传热系数和热桥部分形成的附加传热系数,单位为 W/ (m2。K)
2.1.9 装配式预制外墙保温板系统 prefabricated insulation board ofexternal wall本标准中是指包括预制复合外墙保温板,单一材料外墙板,预制外墙板复合外保温及预制外墙板复合内部系统等的统称。
2.1.10 建筑物累计耗热量指标 indcx ofaccumulative heat loss ofbuilding
在给定的计算条件下,为保持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通过专用模拟软




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floor radiant heating
2022-03-28 发布 2022-07-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6294059f27271c21 总 则
1.0.1 为规范北京地区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工作,做到安全适用、技 术先进、经济合理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低温热水为热媒、加热电缆或低温辐射电热膜为电加热元件的地面辐射供暖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
1.0.3 本规范涉及的地面辐射供暖方式:
1 现场敷设加热管或电加热元件: 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辐射供暖;
2)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辐射供暖;
2 预制轻薄型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
1.0.4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2.0.1 地面辐射供暖 radiant floor heating
低温热水或电,通过敷设于供暖地面中的加热管、电加热元件等加热部件加热地面,地表面以辐 射和对流传热方式向室内供暖的供暖方式,简称地面供暖。
2.0.2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 low temperature hydronic radiant floor heating
以温度不高于 60℃的热水为热媒,通过加热管加热地面的地面供暖方式,分为现场敷设加热管 和预制轻薄型供暖板两种方式,简称热水地面供暖。
2.0.3 低温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 low temperature electric cable radiant floor heating
通过埋设在地面中的低温加热电缆加热地面,温控器控制室温或地面温度的地面供暖方式,简称加热电缆地面供暖。
2.0.4 低温辐射电热膜地面辐射供暖 low temperature electric film radiant floor heating
通过敷设在地面中的低温辐射电热膜加热地面,温控器控制室温或地面温度的地面供暖方式,简称电热膜地面供暖。
2.0.5 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 floating screed floor heating
加热管或电加热元件敷设在绝热层上,需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后再铺设地面面层的地面供暖方式。
2.0.6 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供暖 pre-grooved insulation board floor heating
加热管或加热电缆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的沟槽中,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与保温板沟槽尺寸吻合且 上皮持平,不需要填充混凝土、可直接铺设地面面层的地面供暖方式。
2.0.7 预制轻薄型供暖板地面供暖 thin prefabricated hot water heating board floor heating
以低温热水为热媒,采用预制轻薄型供暖板加热地面的地面供暖方式,简称供暖板地面供暖。
2.0.8 加热部件 heating element
敷设于供暖地面填充层或预制沟槽保温板沟槽中的加热管、加热电缆、电热膜以及预制轻薄型供暖板统称。
2.0.9 绝热层 insulating layer
地面供暖中,用于阻挡热量向下传递、减少无效热损失并现场单独铺设的构造层(不包括预制沟槽保温板和预制轻薄型供暖板的保温基板)。
2.0.10 填充层 filler layer
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中,绝热层上设置加热管、电加热元件时用的构造层,起到保护加热管或电加热元件且使地面温度均匀的作用。
2.0.11 均热层 heat distribution plates
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供暖中,铺设在加热管或加热电缆之下或上下,使加热部件的热量均匀散开且地面温度均匀的金属板或金属箔。
2.0.12 填充板 blind board
供暖板地面供暖中,与供暖板保温基板材质和厚度相同、上面粘贴铝箔的半硬质泡沫塑料板,用于敷设输配管和填充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
2.0.13 输配管 feeder pipe
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中,分集水器和支路分集水器之间起中间输配作用的管道。
2.0.14 地温型温控器 thermostat with floor sensor
温控器设在房间便于操作的位置,配套的温度传感器外置并埋设在供暖地面中。
2.0.15 室温型温控器 thermostat with room sensor
温控器与配套的温度传感器一体并安装于供暖房间中能反映室温的位置。
2.0.16 双温型温控器 thermostat with room and floor sensor
兼有室温型和地温型温控器的构造和功能。3 设 计
3.1 一般规定
3.1.1 供暖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表 3.1.1 的规定。 表 3.1.1 地表面平均温度区域特征 适宜范围 最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域 25℃~27℃ 29℃ 人员短期停留区域 28℃~30℃ 32℃ 无人员停留区域 35℃~40℃ 42℃
3.1.2 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根据有效散热量、管间距等参数计算确定,并与热源相匹配;供水温度不应大于 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 10℃且不宜小于 5℃;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宜采用 35℃~45℃。
3.1.3 热水地面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敷设加热管地面供暖,加热管及附件应满足系统工作压力的要求;
2 供暖板地面供暖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选择相应承压能力的产品,供暖板的承压能力应根据产 品性能确定。
3.1.4 地面上的固定设备和卫生器具下方不应布置加热部件。
3.1.5 生活给水管道、地面供暖系统外其他电气系统管线等,不应与地面供暖加热部件在同一构造层内上下或交叉敷设。
3.1.6 加热电缆及电热膜地面供暖设计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热电缆额定线功率不宜大于 17W/m;电热膜工作时,膜表面温度不应超过 60℃;
2 加热电缆应具有接地导体和屏蔽层,电热膜应具有安全接地措施。
3.1.7 电热膜地面供暖,电热膜和地面面层之间应装设等电位连接用金属网,金属网应覆盖电热膜的全部铺设范围,并采用直径不小于 3mm 且网格不大于 150mm×150mm 的钢丝网,相邻金属网之间应 互相焊接并可靠接地;混凝土填充式加热电缆地面供暖,加热电缆下应铺设金属网,金属网之间应 连为一体并可靠接地,金属网直径不小于 1.0mm 且网格不大于 100mm×100mm。
3.1.8 装配式建筑地面供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地面供暖方式;
2 设备、加热部件和管道应与建筑、结构、装修一体化设计;
3 设备、加热部件和管道应标准化、模块化,并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4 加热部件和管道敷设宜采用与预制构配件分离方式,不应敷设于预制构件及预制叠合楼板的 现浇层内。
3.1.9 地面供暖施工图,应包括下列设计文件:
1 施工图设计说明;
2 楼栋内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图;
3 温控器、温度传感器及相关管线布置图;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提供相关控制系统布线图;
4 热水地面供暖分集水器及附件的接管和地面构造示意图;
5 电加热地面供暖的供配电系统图、接地系统图及相关管线平面图等。
3.1.10 施工图设计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室内外计算温度;
2 地面供暖方式;
3 热源、供暖系统形式、热媒参数及供热量;
4 热水地面供暖系统选用的管材、供暖板类型和工作压力、塑料管材管系列(S)和壁厚、铜管 壁厚等;
5 加热电缆或电热膜的类型及产品,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剩余电流 保护、地面供暖系统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等;
6 绝热层材料的种类、导热系数、密度及厚度;
7 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形式,电控系统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等;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 说明控制要求和原理;
8 热计量或电能计量方式等。
3.1.11 供暖系统和加热部件平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标注各房间供暖热负荷;
2 热水地面供暖应绘制分集水器位置及与其连接的供暖管道;
3 现场敷设加热管、加热电缆地面供暖应绘制各房间加热管、加热电缆的具体布置,标明敷设间 距、加热管管径或加热电缆规格(额定线功率)、加热管环路或加热电缆回路的敷设长度,以及加热电缆接地体材质、规格、敷设方式和连接点;
4 电热膜地面供暖应绘制电热膜平面布置图;
5 供暖板地面供暖应绘出供暖板和输配管铺设位置。4 材 料 4.1 一般规定
4.1.1 地面供暖系统中所用材料,应根据工作温度、工作压力、荷载、设计寿命、现场防水、防火要求和施工等,经综合比较后确定。热水地面供暖系统中设备、管材及附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敷设加热管地面供暖,选用的加热管及附件应满足系统工作压力要求;
2 供暖板地面供暖,应根据供暖系统压力选择相应承压能力的产品,供暖板的承压能力应根据产品性能确定。
4.1.2 装配式建筑采用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时,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现场运输条件等进行供暖板的拆分设计。
4.1.3 所有材料均应按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检验合格,并出具有效期内的证明文件或检测报告。 4.2 绝热层和预制沟槽保温板材料
4.2.1 绝热层和预制沟槽保温板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材料,不得采用易 燃材料,且不应含殖菌源、不得散发异味及可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
4.2.2 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类别应符合表 4.2.2 的规定,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绝 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GB/T 10801.1 和《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
10801.2 的规定。




DB/T 29-294-2021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T29-294-2021
备案号:J16246-2022
天津市装配式住宅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in Tianjin
2022-1-27发布 2022-4-1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b8f31f5413aa88a1总则
1.0.1为在天津市住宅建造中合理应用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设防烈度7度(0.15g)和8度(0.20g)地区的新建与扩建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天津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precast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component
在工厂预制的钢骨混凝土墙、梁或异形柱,预制单节高度为一层,运至工地,在现场组装的构件。
2.1.2预制钢骨骨架precast steel-Reinforced component
在工厂将钢骨及相关的钢筋组合成一体的骨架,单节高度不少于二层。
2.1.3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precast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由预制钢骨混凝土构件或预制钢骨骨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连接,形成整体装配式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
2.1.4钢骨混凝土异形柱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Specially shaped columns
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内部沿柱肢中心线位置布置钢骨形成组合柱构件。
2.1.5钢骨混凝土剪力墙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在混凝土剪力墙内部沿墙肢内布置钢骨形成组合墙构件。
2..6短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short leg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钢骨混凝土墙的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5且不大于8的剪力墙,在混凝土墙内配置钢板和端部型钢组合的连续实腹钢骨剪力墙。
2.1.7长肢短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Long leg with short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在两端配置腹板长度不大于500mm型钢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2.1.8长肢长型钢钢骨混凝土剪力墙long leg with long steel-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钢骨混凝土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在两端配置腹板长度在500mm~1000mm的型钢。
2.1.9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简称叠合梁、叠合板。
2.1.10住宅建筑填充体infill system
包括住宅建筑的内装部品体系和套内管线体系。3建筑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平面宜规则,不宜采用局部突出或细腰收进等不规则平面布置,并不宜采用转角窗。
3.1.2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宜布置在前后檐墙和内部承重墙,截面形式宜T形、十字形或L形,墙肢厚度不应小于250mm
3.1.3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肢厚不宜小于200mm,肢长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
3.1.4钢骨混凝土结构住宅设计应采用全装修,并应做好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的衔接。
3.1.5厨房、卫生间宜采用建筑部品部件,通过技术集成在现场分部或整体装配,并应采用防水、防滑、耐久的材料。
3.1.6隔墙设计应满足装饰及家电安装等对墙面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3.1.7结构的防火设计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3.2平面与空间
3.2.1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结构规则性的要求。
3.2.2装配式住宅平面与空间设计应采用标准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型基本模块应符合标准化与系列化要求;
2套型基本模块应满足可变性要求;
3套型基本模块应具有部件部品的通用性;
4基本模块应具有组合的灵活性。
3.2.3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全寿命期的空间适应性要求。平面宜简单规整,宜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
3.2.4平面柱网和结构布置应遵循预制构件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符合装配化和工业化的原则。
3.2.5装配式住宅平面设计宜将用水空间集中布置,并应结合功能和管线要求合理确定厨房和卫生间的位置。
3.2.6装配式住宅设备及管线应集中紧凑布置,宜设置在共用空间部位。
3.3模数协调
3.3.1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的模数协调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的相关规定,主体结构宜采用扩大模数2nM、3nM模数系列,建筑内填充体宜采用基本模数或分模数,分模数宜为M/2、M15。
3.3.2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通过模数协调实现主体结构和填充体之间的整体协调。
3.3.3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部件部品的设计、生产和安装等应满足尺寸协调的要求。
3.3.4厨房空间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厨房及相关设备基本参数》GB/T11228和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262的有关规定。3.3.5卫生间空间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GB/T11977和现行行业标准《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263的有关规定。
3.4设计协同
3.4.1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采用设计协同的方法。
3.4.2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燃气、供暖、通风与空调设施、强弱电和内装等各专业之间设计协同的要求。
3.4.3装配式住宅应满足建筑设计、部件部品生产运输、装配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协同的要求。
3.4.4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并将设计信息与部件部品的生产运输、装配施工和运营维护等环节衔接。
3.4.5装配式住宅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部件部品的生产施工和安装要求,在建筑工程文件深度规定的基础上增加部件部品设计图。
3.5隔墙与顶棚
3.5.1隔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隔墙应便于埋设各种管线;
2隔墙与主体结构应连接可靠,在地震时不应脱落;
3门框、窗框与墙体连接应可掌、牢固、安装方便;
4分户墙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条板或在双层隔墙板内加隔声材料,也可采用轻质砌块,并应设置必要的构造柱、圈梁和拉结筋,与主体结构牢固连结;5分室墙可采用轻质墙板或轻钢龙骨石膏板墙。
3.5.2隔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理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隔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墙和分户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应大于45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空气声隔声评价量(RW+Ctr)应大于51dB。
2)楼梯间、分户墙耐火极限应满足2h;房间隔墙耐火极限应满足0.5h~0.75h。
3)墙体容重应不大于8KN/m3。
2力学特征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材料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应小于2.5N/mm2;
2)侧向荷载下,荷载标准值不应小于1.0KN/㎡且支承距离不应小于3.0m;
3)厨房、卫生间隔墙应满足防水、防腐等要求。
3.5.3顶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压型钢板楼盖方案时,吊顶可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
2当采用预应力叠合板或其它板底平整度较高的楼盖时,可采用刮腻子喷浆做法。4设备与管线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各种设备部件应做到满足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的要求。
4.1.2竖向管线应集中布置,设置专用管道井或管道墙,电气线路宜将强、弱电竖井分开设置,管道井及电气竖井宜采用专用综合布线,并宜与隔墙结构系统相结合。
4.1.3水平管线应设置在楼板或垫层内,应做到“户内管线,本户内布置,公共管线,公共部位布置”。管线应隐蔽安装,便于维护。
4.1.4水、暖、电用量应分户计量和控制。
4.2供暖与通风
4.2.1供暖应采用分室控温、分户计量、按户分环的计量供热系统。供暖方式可为散热器供暖,也可采用低温地面或墙体辐射供暖。
4.2.2设置在公共管井内的供暖管道宜采用热镀锌钢管,户内供暖管道宜采用塑料管材,在热水的设计温度与工作压力下,塑料管材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50年。
4.2.3散热器应采用体形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类型,其安装位置应确保室内温度均匀分布,不应加装暖气罩,并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协调布置。
4.2.4排气管通过外墙通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和防止环境污染的构件。
4.2.5厨房和无外窗的卫生间应具有通风措施,并预留安装排风的位置和条件。
4.3给水排水
4.3.1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住宅设计的相关规定。
4.3.2生活给水管道不得使用镀锌钢管,应采用耐腐蚀、无毒、无污染的复合管材。
4.3.3给排水管道布置应便于检修维护,公用管道应安排在公共部位。
4.3.4卫生洁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当穿越楼板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
4.3.5应采用固定给排水管道的方法和措施。
4.4电气
4.4.1住宅的用电负荷标准,电话及有线电视应按现行天津市标准《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4.4.2钢骨可作为自然接地体,在其不满足要求时,设人工接地体。
4.4.3住宅智能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住宅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应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舒适的生活环境、快捷的信息通讯、优质的物业管理;
2住宅智能化工程应采用新技术和标准化的产品,其先进性、适用性、可掌性、开放性、兼容性等方面应满足国内外住宅智能化的发展的需要。




DB/T29 243 20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e971562cd5fd5f01c3adacddcde2428f

1总则
1.0.1 为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指导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统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京津冀地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and assembled concrete structures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0.2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2.0.3 湿式连接法 construction method of monolithic ioint
预制构件间采用钢筋或预埋件,并通过后浇混凝土或灌浆连接形成整体的施工方法。
2.0.4 千式连接法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ry joint
预制构件间采用螺栓、焊接或简支搁置等非湿式连接形成整体的施工方法。2.0.5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s
由预制混凝土板(梁)构件与其顶部在现场后浇的混凝土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包括叠合混凝土楼板、叠合混凝土梁等构件,简称叠合构件。
2.0.6 钢筋连接用套简灌浆料 cementitious grout for rebar sleeve splicing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并配以细骨料、外加剂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用于钢筋套简灌浆连接的干混料,简称灌浆料。该材料加水搅拌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早强、高强、微膨胀等性能,填充于套筒和带肋钢筋间隙内,形成钢筋套简灌浆连接接头。灌浆料分为常温型灌浆料和低温型灌浆料。
2.0.7 常温型灌浆料 normal temperature type cementitious grout
适用于灌浆施工及养护过程中 24h 内温度不低于 5C的灌浆料。2.0.8 低温型灌浆料 low temperature type cementitious grout
适用于灌浆施工及养护过程中 24h 内温度不低于-5C,且灌浆施工过程中温度不高于 10C的灌浆料。
2.0.9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sleeve for grout-filled mechanical splices
通过水泥基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钢筋对接连接所用的金属套简,简称灌浆套筒,包括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简两端钢筋均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半灌浆套简的一端钢筋采用非灌浆方式连接,另一端钢筋采用灌浆方式连接.
2.0.10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DB/T 29-291-2021 天津市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DB/T 29-291-2021备案号:J16111-2022
天津市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Tianji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mbling monolithic frame structure
2021-11-04 发布 2022-03-01 实施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a736f6550cf9995根据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下达的《市建委关于下达2018 年天津市建设系统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7]520 号)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 4.材料;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连接与预制构件设计;7.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8.预制构件制作与运输;9.安装与施工;10.工程验收。1 总 则
1.0.1 为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天津市的技术经济政策,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及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及8度(0.20g)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
本规程不适用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本规程后续章节所述7度指7度(0.15g),8度指8度(0.20g)。
1.0.3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天津市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1.2 预制混合梁 precast hybrid beams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由梁端部钢节点和中部混凝土梁通过可靠连接构造组合的梁。
2.1.3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frame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框架柱、框架梁采用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
2.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全部或部分框架柱、框架梁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混凝土框架结构。
2.1.5 装配整体式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steel-concrete mixed frame structure
由钢梁和预制混凝土框架柱采用可靠的刚性节点连接方式连接起来的框架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
2.1.6 接缝 seam between precast component and concrete or grout cast-in-situ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或水泥基灌浆料之间的交接界面。
2.1.7 拼缝 gap between precast components
预制构件现场拼接时形成的预制构件之间的空隙。
2.1.8 混凝土粗糙面 concrete rough surface
采用特殊工具或工艺形成的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
2.1.9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rebar splicing by grout-filled coupling sleev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带肋钢筋并注入
水泥基灌浆料拌合物而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
2.1.10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1.11 预制外挂墙板 precast concrete facade panel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外挂墙板。3 基本规定
3.0.1 在装配式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建设、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各方的基础条件与能力,并应加强建筑、结构、设备和装修等专业之间的配合。
3.0.2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系列化和多样化。
3.0.3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设计规范》GB 50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及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基本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连接节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 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对重要且复杂的连接节点应通过计算和专门试验加以确定。
3.0.4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抗震设防类别及抗震设防标准。
3.0.5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连接节点不应先于构件破坏。预制构件的拼接应考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不利影响,宜适当增加构造配筋。
3.0.6 预制构件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模数、标准化要求;
2 应根据预制构件的功能和安装部位、加工制作及施工精度等要求,确定合理的公差;
3 应满足制作、堆放、运输、安装及质量控制要求。
3.0.7 预制构件及节点的防火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规定。
3.0.8 预制竖向构件内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或浆锚搭接连接时,不得直接采用预制构件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防雷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的相关设计要求。
3.0.9 预制外挂墙板的接缝构造应满足防火、防水、隔声等建筑功能要求。4 材 料
4.1 混凝土、钢筋和钢材
4.1.1 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基本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和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 的相 关规定。
4.1.2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且不应低于 C30。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后浇区和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4.1.3 钢筋的选用及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钢材的选用及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规定。
4.1.4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的规定。
4.1.5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 HPB300 钢筋或Q235B 圆钢制作。吊装用的专用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吊具的材料应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选用。
4.2 连接材料
4.2.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 的规定,其主要性能指标尚应符合表4.2.1-1 和 4.2.1-2 的规定。4.2.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 的规定,并与钢筋套筒匹配。
4.2.3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性能应符合《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 的规定。
4.2.4 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 的规定。
4.2.5 预制构件连接用的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专用预埋件及连接件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2.6 连接预制构件用焊接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 和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等的规定。




SJG 70-2020 深圳市-人行天桥和连廊-设计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2d1f7676515b3345ea4dcd3daf64d235

1总则
1.0.1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域范围内新建、改(扩) 建的城市人行天桥和连廊设计,非公共设施人行天桥和连廊设计可参照使用。
1.0.2 城市人行天桥和连廊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
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0.3 人行天桥和连廊的设计基准期为 100 年
1.0.4 人行天桥和连廊的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
1.0.5 人行天桥和连廊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 1.0.5 的规定。
1.0.6 人行天桥和连廊(含顶棚) 应进行抗风、抗震、防撞、防雷等减灾防灾设计.
人行天桥和连廊的总体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1.0.7原则。
1.0.8 人行连廊除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以外,作为城市公共建筑,还应考虑建筑景观以及城市设计的要求,并在前期设计阶段进行多方案比选和论证。
1.0.9 人行天桥和连廊的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考虑过街需求、人流车流特征、道路交叉口、其他过街设施间距、交通组织形式等因素,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1.0.10 人行天桥和连廊设计宜采用 BIM 技术辅助进行
1.0.11 人行天桥和连廊应优先选用预制装配式和钢箱梁结构

2术语
2.0.1 人行天桥 pedestrian overhead bridge
人行天桥是为了避免车流与人流、非机动车平面交叉,保障行人安全通行,提高车速而设计的过街桥梁。
2.0.2 人行连廊 corridor
人行连廊是连接城市不同区域或建筑的空中或地面步行系统
2.0.3 桥梁景观 bridge landscape桥梁自身或与其所在环境共同形成的景象。
2.0.4 地漏 floor drain接纳并传输桥面、地面积水至排水系统的装置




SJG71-2020桥梁工程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c1f922aa8b18795b3ecaa9fb2c18db69

1
1.0.1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域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桥梁工程设计,非公共设施桥梁(不对外开放,仅供特定单位、群体使用的桥梁) 设计可参照使用。
1.0.2 城市桥梁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0.3深圳市桥梁的设计基准期为 100 年。
1.0.4 深圳市桥梁的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
1.0.5 桥梁应加强耐久性设计。设计桥梁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 1.0.5 的规定。
表1.0.5桥梁各主要构件设计使用年限《单位:年)
1.0.6 桥梁应进行抗风、抗震、防撞、防洪等减灾防灾设计。
桥梁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0.7
桥梁除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以外,还应进行景观设计,并与周边景观协调。1.0.8
1.0.9 桥梁设计应根据深圳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合理选型、布跨,符合安全、耐久、美观环保、经济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和后期管养等因素。
1.0.10 桥梁上部结构型式应根据桥梁平面布置、跨度以及施工条件等方面确定,优先选用全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一混组合结构和钢结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的桥梁不宜采用装配式较接空心板结构。
1.0.11 桥梁设计时应考虑桥梁各部件检查、维护、更换的相关措施

2术语
2.0.1 高性能混凝士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采用混凝土的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在常温下,以低水胶比、大掺量优质掺合料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作的,具有良好的施工工作性能且硬化后具有高耐久性、高尺寸稳定性及较高强度的混凝土。
2.0.2 超高性能混凝土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采用水泥、矿物掺合料、化学外加剂、粒径小于 1mm 的细骨料、短纤维,加水拌和后,以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作的,具有超高强度的混凝土。
2.0.3 超高韧性混凝土 super toughness concrete
由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集料、钢纤维和减水剂等材料或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干混料先加水拌合,再经凝结硬化后形成的一种具有高抗弯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2.0.6 装配式桥梁 assembled bridge
由预制构件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连接组合成整体的桥梁
2.0.5 灌浆套筒连接grouted sleeve coupler connection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
2.0.6 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 grouted duct connection
在金属波纹管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
2.0.7承插式连接socket connection




高清带书签 SJT02-2022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示例图集(深圳 市).pdf

资源简介/截图: 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图集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示例
Design demonstration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
图集号:SJT02-2022
批准部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批准文号:深建标〔2022)17号
主编单位: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会
实行日期:二〇二二年九月一日b8f6d7428ab91d31编制依据
1.0.1本示例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发布2020年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深建标〔2020)2号)编制。
1.0.2本示例编制依据的主要工程建设标准和规定:
1.《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
2.《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
3.《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2018
4.《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GB/T51447-2021
5.《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2018
6.《房屋建筑统一编码与基本属性数据标准》JGJ/T496-2022
7.《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DBJ/T15-142-2018
8.《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
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建质函(2016)247号)
10.《深圳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版)
11.《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存储标准》SJG114-2022
1.0.3当第1.0.2条所述工程建设标准、规定出现修订或有新增制定时,本示例与之关联内容须作相应调整。
2编制目的
2.0.1落实执行建筑工程信息模型(BIM)设计交付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建筑工程BIM正向设计,统一BIM设计成果交付。
2.0.2提出基于BIM模型的设计出图样式,为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示例。
2.0.3实现建筑工程BIM设计交付标准、制图标准和分类编码标准等技术标准的无缝对接、实际关联与应用实施。
2.0.4助力提升BIM技术应用和发展水平,服务绿色智能建造,促进工程建设提质增效,赋能智慧运维管理,打造数字化智慧城市。
3适用范围
3.0.1本示例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建筑工程采用BIM技术时的设计交付。
3.0.2既有建筑工程BIM设计交付,可参照执行。
4编制内容
4.0.1本示例共计12个技术版块,包括本编制说明,以及总体、总图、建筑、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电气、智能化、给排水、通风空调、燃气等专业(或专项)BIM设计交付内容和附件。
4.0.2本示例主要以某装配式住宅建筑项目作为示例。钢结构专业设计交付,则以某钢结构办公楼作为示例。
5编制原则
5.1一般原则
5.1.1根据《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第3.0.8条规定的“新建建筑工程BIM设计,宜为正向设计”,本示例BIM设计交付物,原则上均系涵盖全专业的BIM正向设计成果。
对于具体工程采用非BIM正向设计模式的,其交付物符合本示例的信息模型深度和表达形式。
5.1.2本示例按照《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进行专业划分,并以施工图设计阶段作为示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深化设计可在本示例基础上,根据《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规定和业主BIM应用需求,调整相关设计交付内容和信息模型深度等。
5.1.3本示例侧重对于各专业“模型”、“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工程图纸”等BIM设计交付物的表达深度和表达形式作出示例,而未对于制图图层、颜色、字体、文件(夹)命名等提出具体要求,颜色样例等二维制图表达内容可参照现行设计标准。
5.2模型相关原则
5.2.1本示例所示BIM模型包括项目级模型单元、功能级模型单元和构件级模型单元。
5.2.2各专业模型采用统一的轴网、标高和度量单位。各专业模型实现相互链接/参照,并可整合为一个整体模型,便于专业协同及出图。也可以采用中心模型方式,多专业或全部专业在一个模型上协同及出图。
5.2.3模型单元的几何表达,包含空间定位、空间占位和几何精度等要素。模型单元几何形体、必要尺寸和注释,通过模型中的视图表达。具体建模要求,满足《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等有关规定。
5.2.4BIM模型除符合几何表达精度外,包含或关联非几何的属性信息,并满足下游专业对模型及信息的要求,从而确保设计模型顺畅传递至生产、算量、施工和运维等各阶段使用。
5.2.5建筑工程涉及场地现状地形地貌、结构局部复杂节点、出屋面防水节点等BIM模型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创建,本示例未予表达。
5.2.6本示例对BIM模型的创建软件类型、修改方式、专业间提资方法不做要求,具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5.2.7施工图设计阶段的BIM模型构建,考虑预留支吊架安装空间,为施工阶段深化设计提供条件。
5.3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相关原则
5.3.1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由BIM模型直接生成或与之自动关联。
5.3.2本示例仅示意每个专业部分常见的构件级模型单元(最小编号)属性信息表。
5.3.3所示属性信息表的内容及深度,均满足《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要求。
5.4工程图纸相关原则
5.4.1图纸目录基于模型中图纸明细表或图纸清单直接导出。
5.4.2设计说明基于BIM软件环境编制。设计说明中所涉工程技术指标利用模型导出,信息与模型关联。
5.4.3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和场地竖向图基于模型视图生成。BIM软件水平或技术尚不成熟的,通用节点可不和模型关联。
5.4.4原理图和系统图基于模型视图生成,也可基于专业BIM软件绘制。所涉工程技术参数利用模型导出,信息与模型关联。
5.4.5工程量表和设备材料表基于模型生成,且数据一致。
5.4.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专项和钢结构专项的组合图、装配图和安装图基于模型视图生成。
5.4.7对于以“平立剖”图难以表达清晰的内容,可采用局部三维模型辅助表达,并在该模型视图上直接标注。
5.4.8工程图纸设计深度,满足《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SJG76-202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等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6其他说明
6.0.1本示例对于模型、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设计要点,均以“图集说明”形式注释;对于工程图纸设计要点,均以“图纸表达要点说明”形式注释。
6.0.2本示例各专业图纸目录中备注“CAD出图”的,均为囿于当前BIM软件水平限制而暂按CAD设计及出图的图纸。本示例未展示该部分图纸。(略)图集PDF书签目录:00封面目录说明 1
01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及总体模型 7
001‏ – 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pdf 7
图纸 7
001‏ – 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 7
0 – 总体模型.pdf 8
图纸 8
0 – 总体模型 8
02总图 9
图纸 9
0001 – 总图模型 9
0002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10
0003 – 图纸目录 11
ZT-1-01 – 总图设计总说明 12
ZT-1-02 – 屋顶总平面图 13
ZT-1-03 – 首层及竖向总平面图 14
ZT-1-04 – 绿化总平面图 15
ZT-1-05 – 消防总平面图 16
ZT-2-01 – 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 17
ZT-2-02 – 室外雨水总平面图 18
ZT-3-01 – 室外电气总平面图 19
ZT-4-01 – 燃气总平面图 20
图集 21
图纸 21
ZT-5-01 – 室外管线综合总平面图 21
03建筑专业 22
00b – 建筑模型 22
图纸 22
00b – 建筑模型 22
00c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23
图纸 23
00c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23
001 – 图纸目录 24
图纸 24
001 – 图纸目录 24
JS-1-00a – 建筑设计说明 25
图纸 25
JS-1-00a – 建筑设计说明 25
JS-1-001 – 地下室平面图 26
图纸 26
JS-1-001 – 地下室平面图 26
JS-1-002 – 首层平面图 27
图纸 27
JS-1-002 – 首层平面图 27
JS-1-003 – 标准层平面图 28
图纸 28
JS-1-003 – 标准层平面图 28
JS-1-004 – 屋顶层平面图 29
图纸 29
JS-1-004 – 屋顶层平面图 29
JS-1-101 – 立面图 30
图纸 30
JS-1-101 – 立面图 30
JS-1-102 – 剖面图 31
图纸 31
JS-1-102 – 剖面图 31
JS-1-201 – 户型大样图 32
图纸 32
JS-1-201 – 户型大样图 32
JS-1-202 – 厨房大样图 33
图纸 33
JS-1-202 – 厨房大样图 33
JS-1-203 – 楼梯大样图 34
图纸 34
JS-1-203 – 楼梯大样图 34
JS-1-204 – 门窗大样图 35
图纸 35
JS-1-204 – 门窗大样图 35
JS-1-401 – 建筑砌体墙预留洞图 36
图纸 36
JS-1-401 – 建筑砌体墙预留洞图 36
04结构专业 (1) 37
图纸 37
00a – 结构模型 37
图纸 38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38
图纸 39
001 – 图纸目录 39
图纸 40
GS-1-00a – 结构设计说明 40
图纸 41
GS-1-101 – 桩基平面布置图 41
图纸 42
GS-1-201 – 标准层墙柱平面定位图 42
图纸 43
GS-1-202 – 标准层墙柱配筋图 43
图纸 44
GS-1-301 – 地下室结构平面布置图 44
图纸 45
GS-1-302 – 首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45
图纸 46
GS-1-303 – 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46
图纸 47
GS-1-305 – 屋顶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47
图纸 48
GS-1-401 – 标准层梁配筋图 48
图纸 49
GS-1-501 – 标准层板配筋图 49
图纸 50
GS-1-601 – 楼梯大样图 50
图纸 51
GS-1-801 – 结构墙预留孔洞图 51
图纸 52
GS-1-802 – 结构梁预留洞图 52
05装配式专业 53
图纸 53
00a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专项模型 53
06钢结构专业 63
STS-1-00a-钢结构模型.pdf 63
STS-1-00b-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pdf 64
STS-1-00c-图纸目录.pdf 65
STS-1-001-钢结构工程说明.pdf 66
STS-1-101-地下一层钢柱平面布置图.pdf 67
STS-1-201-首层钢结构平面图.pdf 68
STS-1-202-标准层钢结构平面图.pdf 69
STS-1-203-屋顶层钢结构平面图.pdf 70
STS-1-301-钢结构立面图.pdf 71
STS-1-401-钢结构剖面图.pdf 72
STS-1-402-钢楼梯剖面大样图.pdf 73
STS-1-501-钢结构节点大样图(一).pdf 74
STS-1-502-钢结构节点大样图(二).pdf 75
07电气专业 (1) 76
00a – 电气模型 76
图纸 76
00a – 电气模型 76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77
图纸 77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77
001 – 图纸目录 78
图纸 78
001 – 图纸目录 78
DS-1-00a – 强电设计说明 79
图纸 79
DS-1-00a – 强电设计说明 79
DS-1-00b –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说明 80
图纸 80
DS-1-00b –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说明 80
DS-1-00d – 主要设备材料表 81
图纸 81
DS-1-00d – 主要设备材料表 81
DS-1-001 – 地下室电力平面图 82
图纸 82
DS-1-001 – 地下室电力平面图 82
DS-1-002 – 地下室照明平面图 83
图纸 83
DS-1-002 – 地下室照明平面图 83
DS-1-003 – 地下室基础接地平面图 84
图纸 84
DS-1-003 – 地下室基础接地平面图 84
DS-1-004 – 地下室火灾自动报警平面图 85
图纸 85
DS-1-004 – 地下室火灾自动报警平面图 85
DS-1-005 – 标准层电力平面图 86
图纸 86
DS-1-005 – 标准层电力平面图 86
DS-1-006 – 标准层照明平面图 87
图纸 87
DS-1-006 – 标准层照明平面图 87
DS-1-007 – 防雷平面图 88
图纸 88
DS-1-007 – 防雷平面图 88
DS-1-008 – 户型照明平面图 89
图纸 89
DS-1-008 – 户型照明平面图 89
DS-1-009 – 户型插座平面图 90
图纸 90
DS-1-009 – 户型插座平面图 90
DS-1-010 – 变配电房大样图 91
图纸 91
DS-1-010 – 变配电房大样图 91
DS-1-011 – 消防控制室大样图 92
图纸 92
DS-1-011 – 消防控制室大样图 92
DS-1-012 – 强电井大样图 93
图纸 93
DS-1-012 – 强电井大样图 93
08智能化专业 (1) 94
00a – 智能化模型 94
图纸 94
00a – 智能化模型 94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95
图纸 95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95
001 – 图纸目录 96
图纸 96
001 – 图纸目录 96
RDS-1-00a – 智能化设计说明 97
图纸 97
RDS-1-00a – 智能化设计说明 97
RDS-1-00c – 主要设备材料表 98
图纸 98
RDS-1-00c – 主要设备材料表 98
RDS-1-001 – 地下室智能化平面图 99
图纸 99
RDS-1-001 – 地下室智能化平面图 99
RDS-1-002 – 标准层智能化平面图 100
图纸 100
RDS-1-002 – 标准层智能化平面图 100
RDS-1-003 – 户型智能化平面图 101
图纸 101
RDS-1-003 – 户型智能化平面图 101
RDS-1-004 – 智能化机房大样图 102
图纸 102
RDS-1-004 – 智能化机房大样图 102
RDS-1-005 – 智能化井大样图 103
图纸 103
RDS-1-005 – 智能化井大样图 103
09给排水专业 (1) 104
00a – 给排水模型 104
图纸 104
00a – 给排水模型 104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105
图纸 105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105
001 – 图纸目录 106
图纸 106
001 – 图纸目录 106
SS-1-00a – 给排水设计说明 107
图纸 107
SS-1-00a – 给排水设计说明 107
SS-1-00c – 主要设备材料表 108
图纸 108
SS-1-00c – 主要设备材料表 108
SS-1-001 – 地下室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09
图纸 109
SS-1-001 – 地下室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09
SS-1-002 – 首层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10
SS-1-002 – 首层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10
SS-1-003 – 标准层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11
SS-1-003 – 标准层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11
SS-1-004 – 屋顶层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12
SS-1-004 – 屋顶层给排水及消火栓平面图 112
SS-1-005 – 首层自动喷水平面图 113
SS-1-005 – 首层自动喷水平面图 113
SS-1-006 – 生活水泵房大样图 114
SS-1-006 – 生活水泵房大样图 114
SS-1-007 – 户型给排水大样图 115
SS-1-007 – 户型给排水大样图 115
10通风空调 116
00a – 通风空调模型 116
00a – 通风空调模型 116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117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117
NS-001 – 图纸目录 118
NS-001 – 图纸目录 118
NS-1-00a – 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119
NS-1-00a – 通风空调设计说明 119
NS-1-00c – 主要设备材料表 120
NS-1-00c – 主要设备材料表 120
NS-1-001 – 地下室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1
NS-1-001 – 地下室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1
NS-1-002 – 首层空调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2
NS-1-002 – 首层空调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2
NS-1-003 – 标准层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3
NS-1-003 – 标准层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3
NS-1-004 – 屋顶层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4
NS-1-004 – 屋顶层通风防排烟平面图 124
NS-1-005 – 风机房大样图 125
NS-1-005 – 风机房大样图 125
11燃气 126
‌00a – 燃气模型 126
‌00a – 燃气模型 126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127
‎00b – 主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127
RS-001 – 图纸目录 128
RS-001 – 图纸目录 128
RS-1-00a – 燃气设计说明 129
RS-1-00a – 燃气设计说明 129
RS-1-00b – 主要设备材料表 130
RS-1-00b – 主要设备材料表 130
RS-1-001 – 标准层燃气平面图 131
RS-1-001 – 标准层燃气平面图 131
RS-1-002 – 屋顶层燃气平面图 132
RS-1-002 – 屋顶层燃气平面图 132
RS-1-003 – 户型大样图 133
RS-1-003 – 户型大样图 133
12附件:管综 (1) 134
CS-1-001 – 管线综合平面图 134
CS-1-001 – 管线综合平面图 134
CS-1-002 – 管线综合剖面图 135
CS-1-002 – 管线综合剖面图 135
CS-1-003 – 净高分析图 136
CS-1-003 – 净高分析图 136




DB13(J)/T 8431-2021 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DB13(J)/T 8431-2021条文说明DB13(J)/T 8431,DB13(J)/T 8431-2021,七十年住宅,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DB13(J)/T 8431-2021 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 总 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促进住宅 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住宅建筑的长寿性能、品质优良性能和绿 色持续性能,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 6 度至 8 度地区、建筑高度 80m 及以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70 年的城镇新建住宅建筑设计。
1.0.3 七十年住宅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河北 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七十年住宅 seventy yearsresidential housing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内全过程的集成设 计与建造、使用与维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70 年,建筑部品部件按 照使用年限便于更换,具有建筑长寿性能﹑品质优良性能﹑绿色持续 性能,全面保障居住长久品质的住宅建筑。
2.0.2 建筑支撑体 skeleton system of building
住宅建筑中的承重结构、公共部分、共用设备及管线等,具有不 可变性及高耐久性能等特点。
2.0.3 建筑填充体 infillsystem of building
住宅建筑套内的设备管线,厨卫设施﹑内门窗﹑吊顶、隔墙、楼 地面等内装部品以及非承重外墙、外门窗等围护结构,具有灵活性及 适应性等特点。
2.0.4 住宅建筑通用体系 open system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特征的、由建筑支撑体与填充体及建筑内装 体构成的开放性住宅建筑体系;体系具有系统性﹑适应性和多样性, 部品部件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2.0.5 集成设计建造 integrat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建筑支撑体与建筑填充体一体化设计与建造的方法和过程。
2.0.6 模块化部品 modular part
由标准化﹑系列化部品组成的,满足住宅建筑功能的通用单元, 包括整体厨房﹑整体卫浴﹑整体收纳等。
2.0.7 集成化部品 integrated part
主要采用干式工法,由工厂生产的部品以及设备与管线等集成装
配而成的单元,包括装配式隔墙、装配式吊顶和装配式楼地面等部 品。
2.0.8 整体厨房 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满足炊事活动功能要求的模块化部品。
2.0.9 整体卫浴 unit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满足洗浴﹑盥洗和便溺等功能要求的模 块化部品。
2.0.10 整体收纳 integrated cabinet
由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满足套内不同功能空间分类储藏要求的 模块化部品。
2.0.11 协同设计 collaborative design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建筑支撑体与建筑填充体之间、各专 业设计之间和生产建造过程各阶段之间的协调配合,满足建筑设计、 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等要求的一体化设计。
2.0.12 管线分离 pipe and wire detached from skeleton
设备及管线自成体系并与建筑结构相分离的设计建造方式。
2.0.13 建筑耐久性能 durabilit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内在抵御自然环境影响及老化并在正常使用与 维护条件下,仍能满足建筑功能与性能要求的能力。
2.0.14 建筑适应性能 adaptabilit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住宅建筑填充体在全寿命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功能灵活性﹑维修 方便性以及空间更新性等可持续居住需求的能力。
2.0.15 适老通用性能 performance of adaptable to the aged
住宅建筑及环境适合和满足老年人及所有使用者居住生活需求的 能力。
2.0.16 长期维护性能 long-term maintenance performance
住宅建筑在全寿命期内为保持正常使用功能和性能维护更新的能 力。
2.0.17 模数协调 modular coordination
应用模数实现尺寸协调及安装位置的方法和过程。
3 基本规定
3.0.1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符合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原则,并应满足部品 部件通用化和套型系列化的要求。
3.0.2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技术策划,并应对经济 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合理确定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
3.0.3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符合建筑、结构、装修、设备及其管线一体 化设计与建造的要求。
3.0.4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满足建筑支撑体耐久性和建筑填充体适应性 的建筑长寿性能要求。
3.0.5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满足外围护结构高耐久性的要求,外围护结 构系统应使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等集成技术体系。
3.0.6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满足性能长期优良化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 50362 的有关规定。
3.0.7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满足绿色持续性的要求,并应符合河北省现 行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13(J)/T 231 和《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DB13(J)/T 8427 的绿色建筑的有关规定。
3.0.8 七十年住宅选址、规划设计应满足安全、健康、舒适居住环 境,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 的规 定。
3.0.9 七十年住宅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体 现绿色、节能、生态、智慧的理念,提升住宅建设的高品质、高质量 发展。
3.0.10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满足适老性能的使用要求,并符合《无障碍 设计规范》GB 50763 的规定。
3.0.11 七十年住宅应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热环境、光环境、声环 境、室内空气质量等环境要求,并满足安全、卫生防疫等要求。
3.0.12 七十年住宅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应用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建筑 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4 集成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将基本功能空间或套型作 为基本模块进行设计,基本模块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满足标准化与系列化的要求;
2 满足空间灵活可变性的要求;
3 满足部品部件通用化要求。
4.1.2 套型设计应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套型布局宜规整紧凑,并应 采用轻质隔墙或其他部品划分套内空间。
4.1.3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和建筑支撑体的形式合理 选择围护结构类型。
4.1.4 建筑支撑体和填充体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并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 的规定。
4.2 模数协调
4.2.1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通过模数协调实现建筑支撑体和建筑填充体 之间的整体协调。
4.2.2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部品部件的设 计、生产和安装等应满足尺寸协调的要求。
4.2.3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优化部品部件尺寸和种 类,并应确定各部品部件的位置和边界条件。
4.2.4 建筑支撑体结构空间部件宜采用扩大模数 2nM、3nM 模数数7
列,共用管道井和设备空间部件采用基本模数。
4.2.5 建筑内装部品宜采用基本模数或分模数,分模数宜为 M/2、 M/5。部品间应具有兼容性及通用性。
4.3 协同设计
4.3.1 七十年住宅设计应采用协同设计的方法,满足生产、建造全过 程要求。
4.3.2 部品部件的生产运输、装配施工及运营维护等应满足建筑全寿 命期各阶段协同的要求。




DB13(J)/T 8493-2022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692140
前 言 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标 准和标准设计复审结果的通知》(冀建节科(2021)2号)的要 求,由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建筑工程绿色 施工示范工程技术标准》DB13(J)/T200-2015的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标准共分为11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 3.基本规定4.施工管理:5.环境保护;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 用:7.节水与水资源利用:8.节能与能源利用;9.节地与施工 用地保护;10.绿色施工技术与创新;11.绿色施工检查。 本标准由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由河北省绿色建筑推广与建设工程标准编制中心负责管理。 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积累相关资料, 随时将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146号,邮政编码:050051, 电话:0311-87084249,邮箱:mnndkf @163.)以供今后修订 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名单: 主编单位: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中心 中联合盛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程标培建筑工程技术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张天平 线登洲 那然 贾风锁 安占法 季健 陈仁富 于泽 赵丽娅 高腾野 杨勇 生加旺 陈晓晓 杜磊 贾立勇 陈锋 杨亚锋 郭群录 安长彪 马乐 韦晓东 吴永伟 李永强 周小兵 李彬 陈辉 安卫锋 吉祥 武永在 刘伟 肖晗 丁连勇 谭宝根 刘朋 王淑礼 黄伟 刘雪童 钟涛 线洪鹤 于率 张亚冬 蒋玉秀 严雪峰 李金元 刘卫未 王义宏 米从磊 关泽宇 杨红艳 要立超 张嘉熙 李玉洁 关锦鹏 袁浩云 白海龙 郭金河 唐召宁 耿姿姿 张广林 赵萌 谷子梦 李亚杭 陈金伟 赵天琛 温博轩 审查人员:曹福顺 梁复 刘振波 王运波 张胜彦 张非非 王义 、心 14997710 …




DB13(J)/T 8420-202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DB13(J)/T 8420-2021条文说明DB13(J)/T 8420,DB13(J)/T 8420-2021,公共建筑,百年公共建筑设计,DB13(J)/T 8420-202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标准1 总 则
1.0.1 为规范河北省百年公共建筑设计,贯彻适用、经济、绿色、 美观的建筑方针,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的长寿性能、品质优良性能 和绿色可持续性能,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抗震设防烈度 6 度及以上地区、结构 设计工作年限为 100 年的新建公共建筑设计。
1.0.3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 百年公共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应满足定期维护、修缮要求, 并应长久保持正常使用功能。
1.0.5 百年公共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应符合国家相关物权、物业管 理等法律法规。
2 术 语
2.0.1 百年公共建筑 long-life sustainable housing
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统筹公共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全过程建 设管理与使用维护,具有建筑长寿性能﹑品质优良性能﹑绿色持 续性能和灵活适应性能,结构设计工作年限100年的公共建筑。
2.0.2 建筑支撑体 structure system of building
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基础等)组成的能 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
2.0.3 建筑填充体 infill system of building
建筑中除结构体系之外的部分,包括填充墙、设备管线、厨 卫设施、门窗幕墙、吊顶、楼地面等。
2.0.4 管线分离 pipe and wire detached from skeleton
设备及管线自成体系并与建筑结构相分离的设计建造方式。
2.0.5 建筑耐久性能 durabilit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公共建筑全寿命期内在抵御自然环境影响及老化并在正常 使用与维护条件下,仍能满足建筑功能与性能要求的能力。
2.0.6 建筑适应性能 adaptabilit 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公共建筑填充体在全寿命期使用过程中,具有功能灵活性﹑维 修方便性以及空间更新性等可持续使用需求的能力。
2.0.7 长期维护性能 long-term maintenance performance
公共建筑在全寿命期内为保持正常使用功能和性能维护更 新的能力。
3 基本规定
3.0.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满足建筑长寿化、建设产业化、绿色 低碳化、品质优良化的要求。
3.0.2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策划,并应对经 济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合理确定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
3.0.3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结构、装修、设备及其管 线一体化设计与建造的要求。
3.0.4 百年公共建筑内设备及管线宜采用便于功能整合、灵活使 用的布置及管理方式。
3.0.5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满足建筑支撑体耐久性和建筑填充 体系适应性的建筑优良品质性能要求。
3.0.6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耐久性能: 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遵循结构与填充体相互协调适应的 原则,以延长并保证建筑使用寿命和各项性能; 2 百年公共建筑应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便于更换的部品 或装修材料,优先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 3 百年公共建筑的建筑部品与主体的连接应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的相关要求,建筑外遮阳、太 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 构统一设计、施工,确保连接可靠,同时应预留检修条件和操作 空间,并定期检修和维护;
3.0.7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从项目立项时进行绿色建筑策划,确 定总目标与相关指标,并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严格落实,保证项目每个阶段绿色设计的经济、合理和高效。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满足绿色低碳化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 河北省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13(J)/T 231 和《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DB13(J)/T 8352 的有关规定,相关参数不低于满足绿 色建筑二星级的技术要求。
3.0.8 百年公共建筑应进行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 和水环境等室内环境健康设计,宜采用计算机模拟等技术进行定 量化分析、评估和优化,并在设计深入过程中进行完善和检验。
3.0.9 百年公共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室内装饰装修 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 的相关要求,并应选 用高效能的建筑产品、设备和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3.0.10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应符合标准化并注重多样化的原则,并 应满足部品部件通用化的要求。
3.0.11 百年公共建筑应采用通用设计,符合通行无障碍、操作无 障碍、信息感知无障碍原则,满足老年人和大多数人日常使用的 便利性和安全性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 的相关规定。
3.0.12 百年公共建筑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 价标准》GB/T 50375 中优良工程标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保证百年公共建筑品质优良性能。
3.0.13 百年公共建筑应制定明确的维护维修计划和制度,确定部 品的耐久年限等级,明确部品部件的维修维护时间节点。
4 建 筑
4.1 一般规定
4.1.1 百年公共建筑设计符合河北省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定和 规范要求,建筑的平面、立面及围护结构和建筑构件设计宜遵循 模数协调统一的设计原则,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4.1.2 百年公共建筑应采取提升建筑适应性能和建筑耐久性能的 措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4.1.3 百年公共建筑填充体应采用节能、环保、绿色、耐久的建 筑材料。
4.2 总平面布局
4.2.1 场地规划应综合分析场地资源,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采 用适宜技术,满足绿色建筑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4.2.2 公共建筑资源及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宜与周边区域共享和 互补,场地内公共活动空间宜全时或错时向公众开放。
4.2.3 场地内公共步行通道、公共活动空间、公共开放空间、运 动健身场所、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应设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并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的有关规定。
4.2.4 建筑场地应安全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避开至少 100 年使用期限内可能产生洪水、泥石流、 滑坡等地质危险地段;
2 应避开至少 100 年使用期限内地震时可能产生滑坡、崩坍、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对 工程抗震危险的地段;
3 应避开至少 100 年使用期限内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地段;
4 在建筑场地范围内及周边应无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污染 源,无易燃易爆危险源威胁及有害有毒物质危害;
5 建筑场地的防洪排涝设计重现期应不小于 100 年。




DB13(J)/T 8451-2021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标准DB13(J)/T 8451-2021条文说明272ea54fbd5bd23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及河北省有关防震减灾的政策法规,落实预 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韧性设计后达到减轻地震破坏、避免 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减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提升建筑维持与 恢复原有功能能力的目的,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建筑高度 100m 以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 钢结构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抗震韧性设计。
1.0.3 采用抗震韧性设计的建筑,抗震安全韧性目标不应低于下列 要求:
1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 构件和设施不受损坏,不会发生人员伤亡;
2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建 筑构件和设施可能损坏,但不会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3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极罕遇地震 影响时,建筑构件和设施不致倒塌,且不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
1.0.4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建筑抗震韧性 seismic resilience of building
建筑在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维持与恢复原有建筑功能的能 力。
2.1.2 抗震安全韧性 seismic safety resilience
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有效抵御地震灾害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 能力。
2.1.3 建筑抗震韧性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eismic resilience
综合考虑建筑在地震发生时需要提供的应急功能、在抗震救灾 中的作用以及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 响程度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抗震韧性类别划分。
2.1.4 建筑抗震韧性目标 seismic resilience goals
建筑在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期望达到的抗震韧性水平。
2.1.5 建筑抗震安全功能 seismic safety function of building
建筑在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性能。
2.1.6 建筑基本功能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building
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维持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建筑性能,包括 建筑空间正常使用,结构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转等。
2.1.7 建筑综合功能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building
建筑维持其基本功能、并保持外观和内部装饰或装修完好的性 能。
2.1.8 建筑修复费用 restoration cost of building
建筑恢复其综合功能所需要的直接费用。
2.1.9 建筑修复时间 repair time of building
在修复工作所需材料、人员、设备齐全的条件下,建筑恢复其 基本功能所需的时间。
2.1.10 建筑非结构构件 architectural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 重墙体、雨篷、附着于楼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 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柜等。
2.1.11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 architectural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engineering facilities
为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 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气 调节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系统,共用天线等。
2.1.12 结构自复位能力 resilient capability
在一定的变形范围内,水平力作用后结构整体恢复到原来位置 的能力。
2.1.13 抗震支吊架 seismic bracing
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 施。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2.1.14 抗震韧性措施 seismic resilience measures
根据建筑抗震韧性概念,为保证建筑抗震韧性目标,不需计算 而对建筑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机电设施等采取的各种措施。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应合理分析建筑韧性需求、应进行抗震韧 性设计策划,统筹选定建筑抗震韧性类别、抗震韧性设计目标、地 震作用水准、韧性水准、结构体系和主要韧性技术措施等。
3.1.2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时,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 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 要求、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要求,进行技术和经济性的综合 分析和论证,选定适宜的抗震韧性设计目标,并采取满足预期抗震 韧性目标的措施。
3.1.3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时,应对建筑安全功能、基本功能、综合 功能进行分解或细化,并从逻辑上或空间上将建筑各类构件损坏对 震时和震后建筑功能维持、恢复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合理确 定抗震韧性设计目标和韧性技术措施。
3.1.4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除应进行规定的抗震验算外,尚应重视抗 震韧性概念设计,加强抗震韧性措施的采用。
3.1.5 建筑结构选型和布置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选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类型或先进的抗震技术。位于高烈 度设防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上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 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 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 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 要求;
2 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应考虑震后维修或更换的方便性因素, 非结构构件宜采用装配式技术;预制构件宜采用可快速更换的建造 工艺;
3 采用自复位能力等新技术或结构体系时,应确保在各水准 地震作用下传力路径的可靠,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 个结构失效。
3.1.6 建筑抗震韧性设计完成后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韧 性评价标准》GB/T 38591 的规定进行抗震韧性评价。
3.1.7 既有建筑改造应根据抗震防灾要求,搜集建筑信息及调查地 震灾害环境,合理确定抗震韧性目标,并按本标准第 8 章要求对抗 震韧性能力进行初步评估。
3.1.8 既有建筑抗震韧性能力的提升宜结合城市更新、街区改造、 建筑维修或加固改造活动同步实施。
3.1.9 建筑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机电设施及其连接应 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换。当构件需要更换时,更换后的构件及连接 不应低于原设计规定的韧性技术要求。
3.1.10 建筑在使用期内应至少采取下列抗震韧性措施:
1 制定震后功能快速恢复的策略和秩序;
2 储备必要的应急恢(修)复物资和专业修复人员;
3 定期进行交通、水、电、燃气等设备和线路的检查维护,及 时清理对震后使用功能恢复有影响的障碍。
4 当建筑外部条件失效可能引起建筑功能失效时,应针对失 效的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3.1.11 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的抗震韧性类别、抗震韧性目标及所采 取的韧性技术措施和使用维护要求。
4 地震作用和抗震韧性验算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应按照建筑抗震韧性类别、预期的抗震韧 性设计目标和韧性设计水准的要求,进行规定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承 载力、变形、构件损伤及恢复能力验算。
4.1.2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应按结构构件、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建筑机 电设施分别进行验算。
4.1.3 建筑非结构构件自身的验算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当缺乏有关资料时,可按本标准的规定通过其所连接结 构构件的地震反应进行验算。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验算应 结合连接的具体型式进行。
4.1.4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时,对要求处于完好状态的建筑构件,应 进行弹性承载力验算或变形验算;对允许处于损伤状态建筑构件, 应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损伤判别。
4.1.5 建筑抗震韧性验算可分初步计算判别和损伤验算判定两个阶 段进行,如图 4.1.5 所示。建筑抗震韧性初步计算判别可采用静力弹 性、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损伤验算判别应进行结构动力弹塑性 损伤分析,采用的结构弹塑性模型及分析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DB63/T 1985-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40
CCS P 28
DB 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985—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规范
2021 – 12 – 01 发布 2022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cba4ddf8ff7dd51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施工准备、材料要求、工厂预制、存放与运
输吊装、现场拼装。
本文件适用于抗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及以下地区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预制装配式
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JG 225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TG/T 3650-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B 04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 F 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DB 63/T 1984-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调节垫块
设置于不同类型构件拼接缝之间,用于调节构件标高、水平度、垂直度以及控制垫层砂浆厚度的垫
块。
3.2专用定位板
用于钢筋笼加工精度检测、预制台座钢筋定位或预留钢筋定位的钢板。
3.3调节设备
用于调节预制构件的设备。




DB63/T 1907-2021 青海省装配式混凝土多层墙板建筑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3a02528e5fb27d53a2d22399932142ca

1 总则
1.0.1 为规范青海省装配式多层混凝土墙板建筑的建设,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全面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多层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及8度地区装配式多层混凝土墙板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和质量验收
1.0.3装配式多层混凝土墙板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青海省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预制混凝构件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2.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各种可靠的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2.1.3装配式多层混凝土结构
房屋建筑不超过8层且高度不超过 24m的装配式混凝土结
构。
2.1.4 装配式多层混凝土墙板结构
全部或部分墙体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式多层混凝土结构,墙板之间的竖缝采用钢筋锚环或钢丝绳套连接。2.1.5装配式多层混凝土墙板建筑
采用本标准 2.1.4 所述的装配式多层混凝墙板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2.1.6坚向接缝钢筋环连接
预制墙侧面伸出水平连接钢筋锚环,竖向接缝两侧预制墙钢筋锚环在竖向接缝内搭接连接,竖向接缝内后插纵向钢筋增强传力效果,并在竖向接缝内后浇混凝土实现同层相邻预制墙的连接2.1.7竖向接缝钢丝绳套连接
预制墙侧面伸出水平连接钢丝绳套,竖向接缝两侧预制墙钢丝绳套在竖向接缝内搭接连接,竖向接缝内后插纵向钢筋增强传力效果,并在竖向接缝内后浇混凝土实现同层相邻预制墙的连接
2.1.8干式连接
预制构件之间采用焊接、简支搁置、螺栓等实现传力的连接方式。
2.1.9式接
预制构件之间通过现场连接钢筋并通过后浇混凝土或灌浆形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2.1.10钢筋错环连接用钢筋连接盒
竖向接缝采用钢筋锚环连接时,预制墙板构件加工时与模台固定并使钢筋锚环弯折段与预制混凝土分离,预制墙板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将钢筋锚环从中取出并弯折至水平状态以实现钢筋连接的中空盒。
2.1.11钢丝绳套连接盒
竖向接缝采用钢丝绳套连接时,预制墙板构件加工时与模台固定并使钢丝绳套与预制混凝土分离,预制墙板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将钢丝绳套从中取出并弯折至水平状态以实现钢筋连接的中空盒。




DB63/T 1984-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40
CCS P 28
DB 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984—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设计规范
2021 – 12 – 01 发布 2022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979bfc4b4f9f7ec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符号和缩略语、总体要求、材料要求、结构设计、构
造设计。
本文件适用于抗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及以下地区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预制装配式
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 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20065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T 5044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G/T 225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G/T 398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 408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J 8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355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T/T 329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JT/T 529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
JT/T 722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G/T 2231-01-2020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1
DB 63/T 1984—2021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 3650-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D 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钢筋混凝土成品。
3.2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
通过可靠的连接构造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承台、桥台、墩柱以及盖梁装配而成的桥梁下部结构。
3.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金属套筒中插入热轧带肋钢筋,并注入水泥基灌浆料,硬化形成整体,实现构件传力的钢筋对接连
接。
3.4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
水泥基灌浆料填充钢筋与金属波纹管空隙,硬化后形成锚固的连接。
3.5插槽式连接
将预制构件伸出的竖向受力钢筋插入构件的预留孔内,浇筑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的连接。
3.6承插式连接
将预制构件一端插入预留孔内,浇筑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的连接。
3.7后张法预应力连接
通过后张法施加预应力将构件连接成整体的连接。
3.8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作,用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筒。分为全灌
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
3.9全灌浆套筒
两端均采用灌浆方式连接的套筒。
3.10半灌浆套筒
一端采用灌浆方式连接,另一端采用机械方式连接的套筒。
3.11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
以水泥为基体、高强材料为骨料、外加剂为辅而形成的拌合物,简称水泥基灌浆料。
3.12垫层砂浆
填充在不同类型构件拼接缝之间的水泥基砂浆过渡层。




DB63/T 1980-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10
CCS P 28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980—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2021 – 12 – 01 发布 2022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bd498a9167dd72f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一般规定 ………………………………………………………………… 1
5 涵洞构件预制 …………………………………………………………….. 2
6 地基处理 ………………………………………………………………… 5
7 涵洞主体安装 …………………………………………………………….. 5
8 洞口 ……………………………………………………………………. 6
9 涵洞回填 ………………………………………………………………… 7
10 涵洞总体 ……………………………………………………………….. 8附 录 A (规范性) ……………………………………………………….. 9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的一般规定、涵洞构件预制、地基处理、涵洞主体安装、洞口、
涵洞回填、涵洞总体质量检验评定。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预制装配式涵洞(通道)竣(交)工的质量检验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 F 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DB 63/T 1978 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设计规范
DB 63/T 1979 预制装配式涵洞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DB63T-1904-2021青海省 农牧区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feabd721ae869ef611d8e2fc8083b71c

1总 则
1.0.1 为了规范青海省农牧区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7、8 度,地面以上层数不大于3 层、檐口高度不大于 12m 的低层农牧区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农牧区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应合理选用材料、结构型式和构造措施,应保证结构满足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并符合防火、防腐要求
1.0.4 农牧区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地区有关标准的规定1.0.5 农牧区自建房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
2.1.1 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
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是指由小截面的热轧H型钢、高频焊接 H型钢、普通焊接 H型钢或异形截面型钢、冷轧或热轧成型的钢管等构件构成的低层框架或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2.1.2 框架 – 支撑结构
由框架及支撑共同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2.1.3 集成化住宅建筑
在标准化、模数化和系列化的原则下,构件、设备由工厂化配套生产,在建造现场组装的住宅建筑。2.1.4 卡件
在轻钢龙骨墙体中,布置在龙骨顶部或底部的为龙骨定位的槽形钢构件。
2.1.5 热桥
围护结构中保温隔热能力较弱的部位,这些部位热阻较小,热传导较快。
2.1.6 受弯承载力安全系数试件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与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的比值。
2.1.7 连接承载力安全系数
试件连接承载力检验荷载实测值与连接承载力状态荷载设计值的比值。
2.1.8 组合楼板
压型钢板上现浇混凝土组成压型钢板与混凝土共同承受载荷的楼板。
2.1.9 长细比
构件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2.1.10 支撑框架
斜支撑与框架梁柱汇交于一点的框架。2.1.11 水泥基
水泥基复合材料指以水泥与水发生水化、硬化后形成的硬化水泥浆体作为基体与其他各种无机、金属、有机材料组合而得到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2.1.12 箱形截面
横截面形状和通常的箱子截面一样,一般由钢板焊接而成
2.1.13方(矩)形钢管横截面为矩形、方形的中空钢管,一般为一次加工成型的钢
2.1.14 蒙皮
具有的抵抗自身平面内剪切变形的能力与支承构件可靠连接的结构面板体系。




DB63/T 1978-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设计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10
CCS P 28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978—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设计规范
2021 – 12 – 01 发布 2022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aee6a3451d08246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与定义 ……………………………………………………………… 14 符号与缩略语 ……………………………………………………………. 25 总体要求 ……………………………………………………………….. 36 工程勘察 ……………………………………………………………….. 37 材料要求 ……………………………………………………………….. 38 结构设计 ……………………………………………………………….. 49 构造设计 ……………………………………………………………….. 7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预制装配式涵洞的术语与定义、符号与缩略语、总体要求、工程勘察、材料要
求、结构设计、构造设计。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预制装配式涵洞(通道)的勘察与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173.3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3部分:遇水膨胀橡胶
GB/T 21873 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
GB/T 23457 预铺防水卷材
GB/T 50942 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 3365-02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JTG B 02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 C 10 公路勘察规范
JTG C 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 D 31-06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D 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预制装配式涵洞
采用工厂制造和现场拼装施工方式建造的公路钢筋混凝土构造物。
3.2纵向节段
沿涵洞纵向按一定长度划分的具有完整截面形状的结构单元。
3.3平接缝
涵洞节段间或节段各预制构件间垂直于洞身方向的接缝。
3.4铰接缝
涵洞节段各预制构件间平行于洞身方向的接缝。
3.5顶板
设置于涵洞截面顶部的板式构件。
3.6侧墙
设置于涵洞截面两侧的墙体构件。
3.7底板
设置于涵洞截面底部连接两侧的板式构件。




DB63/T 1983-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080.10
CCS P 20
DB 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983—2021
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2021 – 12 – 01 发布 2022 – 01 – 0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4e8be6b9ccedfde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的一般规定、材料要求、构件制作、构件安装、排水及防冻胀、
墙背填料、竣(交)工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中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的质量检验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
DB63/T 1981 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设计规范
DB63/T 1982 公路预制装配式挡土墙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4.1 质量检验应结合 JTG F80/1 规定,归属单位工程为路基工程,分部工程为组合挡土墙工程,分项
工程分别为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重力式挡土墙工程。
4.2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控制要点等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并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外
观质量无限制缺陷且保证资料真实齐全时,方可进行质量检验。
4.3 预制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安装作业应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4.4 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其规格、型号、外观质量、预埋件、预留孔洞、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
对构件的几何尺寸、材料强度、钢筋配置等进行现场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应符合本文件规定,检测结果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DB63/T 1981 规定。
4.5 工程质量检验、材料及构件(半成品、成品)检验评定、检查项目合格率计算、实测项目和外观
质量的合格判定、隐蔽工程在隐蔽前的检验、完工后的质量检验等,均应符合 JTG F80/1 的相关规定。
4.6 工程质量检验主要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质量和质量保证资料等。
4.7 预制装配式挡土墙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 JTG F80/1 和 DB 63/T 1982 的规定。
4.8 地基及基础、墙顶护栏和栏杆的质量检验应符合 JTG F80/1 规定。




XJJ 119-2020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标准.pdf(附条文 明)

资源简介/截图: 59b01ef3967a34e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2020年第34号
关于批准发布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标准》为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X小119一2020,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自治区建设标准服务中心组织出版发行。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3月19日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有效防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扬尘污染,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防治管理。
1.0.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实施,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自治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建筑工程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
指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拆除、室外管网和绿化等配套工程。
2.0.2施工现场Construction site
指建筑工程在封闭围挡范围内从事施工活动的场所。
2.O.3施T扬尘污染Dust pollution of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内工程施工、土石方作业、物料的运输存储、道路保洁、建筑垃圾的清运、堆放等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和裸露场地产生的细小颗粒漂浮物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2.0.4扬尘污染防治Dust control
通过采取管理、技术和经济等措施,有效预防扬尘污染发生。
2.0.5围挡Fence
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有效分离,形成相对封闭空间所设置的隔离设施。
2.0.6临时围挡Temporary fence
因特殊工程施工而不需没置防流座并可方便移动的围挡设施。
2.0.7易扬尘物料Dust material
在自然力、人力等作用下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应纳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文明施工管理范畴,由建设单位牵头成立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项日负责人组成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机构,各司其职,协同共治,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3.1.2建筑工程开工前,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机构应根据施工生产特点、施工规模和现场条件,建立和完善扬尘污染防治制度和措施,并对扬尘污染实施动态管理。
3.1.3按照工程所在地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级别,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洒水降尘、局部停工、整体停工等应急响应措施。
3.1.4施工现场的主要出入口外侧醒日位置应设置扬尘污染防治公示标牌,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主管部门、扬尘污染监督举报电话等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1.5城市建成区内严禁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鼓励使用预拌砂浆、预拌级配碎石和预拌水稳混合料。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施工现场确需现场觉拌混凝土的,应搭设封闭的觉拌场所并采取喷雾降尘、降噪措施。
3.1.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将易扬尘物料及裸露场地覆盖严密,停工期间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当收到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时,应做好应急响应工作。3.2主体单位责任
3.2.1建设单位主要职责
1承担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首要责任。
2将扬尘污染防治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计入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在工程项目招标中要求投标人编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列入技术标评审内容。
3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明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和要求,约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费用的支付、使用、调整方式等内容。3.3扬尘污染防治通用要求
3.3.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围挡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连续封闭的硬质围挡,且坚固、整洁、美观、无破损,围挡下部加设防流座,围挡与防流座之间应封闭。
2围挡宜选用工具化、装配式金属板材等硬性材料。
3市区主要路段的围挡总高度不低于2.5,一般路段不低于1.8m,且围挡总高度不高于3.0m。4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4.1房屋建筑工程
4.1.1土石方及桩基施工扬尘防治
1土方作业阶段,应按照土方施工专项方案分区、分步施工,遇到能产生扬尘的干燥土时必须采取湿法作业,产生的土方应及时清运。
2土方开挖的临时运输坡道应采取降尘措施,确保临时坡道施工不扬尘。对湿陷性、泥泞土质宜采用钢板或定制成型预制产品铺设。
3基坑开挖边坡应依据专项方案及时支护、喷浆固化,避免裸土长时间暴露产生扬尘;采取自然放坡开挖时,边坡应采取有效抑尘措施。
4场地内临时存留的土方应集中堆放,采取防尘网覆盖保湿或固化措施。4.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4.2.1土方施工作业应采取渐进式分段施工,以缩短开挖和回填时间,扬尘防治参照4.1.1条款执行。
4.2.2路线较长或大型特殊的工程采取分段施工的,应分段设置封闭的周挡,交叉路口留有专用安全通道;需频繁调整作业面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项目可采用临时围挡。
4.2.3路基换填、冲击碾压、强夯等地基处理过程中,应采取喷淋、洒水、雾炮等抑尘措施。4.3拆除工程
4.3.1拆除工程必须采取湿法作业,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拆除工序应采取喷淋、洒水、喷雾等措施。
4.3.2机械、爆破拆除时应采取同步持续高压喷淋、洒水或喷雾等措施。
4.3.3爆破拆除前应在不同高度设置水袋,起爆前进行喷水降尘。4.4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管理
4.4.1渣土运输单位负责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置,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4.4.2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规定的时间、地点、线路进行运输。
4.4.3应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管理,管理台帐应详细记录车辆信息、进出场时间、冲洗、密闭等信息。
4.4.4建筑垃圾装车作业时,应先洒水湿润。(略)




DB63/T 1799-2020 青海省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和验收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9746aac2eac2b26a99f9705547398c8c

1总则
1.0.1 为规范和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预制构件生产全过程管理,严格控制预制构件质量和生产工艺,促进预制构件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预制构件的制作和质量检查验收。
1.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预制构件的制作和质量检查验收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青海省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预制混凝土构件
在工厂通过机械化设备及模具预先生产制作的钢筋混凝+构件。主要包括预制柱、梁、剪力墙、内墙板、外墙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等,简称预制构件。2.0.2预制混凝土叠合构件
预制混凝土梁、板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主要包括叠合梁、叠合楼板等,简称叠合构件。2.0.3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内外两层混凝土板采用拉结件可靠连接,中间夹有保温材料的预制混凝土外墙板。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2.0.4夹心保温拉结件
在夹心外墙板中设置的用于连接保温层和两侧预制混凝土层的连接件。有非金属连接件,金属连接件等。2.0.5 连接套简
在预制构件中预埋的用于连接受力钢筋的套筒。主要有潜浆连接套筒,机械连接套筒等。2.0.6 预制混凝土粗糙面
预制构件混凝土结合面上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简称粗糙面。
2.0.7槽
预制构件混凝土表面规则且连续的凹凸构造,可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筑混凝土的共同受力作用。2.0.8一般缺陷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