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192-2022 四川省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附条 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6287-2022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92-2022
四川省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high-rise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22-03-10发布
2022-07-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3a1da29e38eb563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9〕490号)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标准编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考了省内外相关技术资料,总结了近年来四川省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实践经验,结合四川省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发展需要,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标准的编制。
本标准共分为17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建筑设计;5墙体设计;6楼面、屋面设计;7结构设计基本规定;8钢框架、钢框架-支撑结构设计;9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设计;10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设计;11楼盖结构设计;12机电设计;13绿色建筑技术;14钢结构防护;15生产与施工;16质量验收;17维护。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688号大源国际中心1栋:邮政编码:610017;E-mail:sadi jsfzb@163.com)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大学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惟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凉山州现代房屋建筑集成制造有限公司
四川汉驭空间钢结构有限公司
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西昌市建筑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加单位: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赵仕兴 刘宜丰 陈志华 刘晓光
淡 浩 赵 楠 付 航 徐存光
龚小兵 周 婷 余 龙 陈元稔
雷 雨 余志祥 杨姝姮 付 威
袁尉卿 李忠华 贺 刚 王家良
胡 斌 邹秋生 阳 旭 胡立黎李 岩 陈 可 姚 勇 柴铁锋
赵广坡 吴昌根 黄 珊 邓世斌
王 欢 赵 雷 楮云朋 黄 勇
卢恩光 吕 鹏 何 飞 张 培
主要审查人:赵世春 刘 民 李 波 罗福盛
张仕忠 黎 力 周 元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规范四川省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和维护,保证建设安全,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设方针,提高设计和建造技术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应符合建筑全寿命期的可持续性原则,在设计、制造、运输、施工、验收、维护等环节中贯彻国家相关技术经济政策,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协调和控制。
1.0.3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到9度区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制造、施工、验收和维护。
1.0.4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和维护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high-rise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hous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且结构系统由钢构件或钢管混凝土构件构成的高层住宅建筑。
2.1.2一体化设计integration design
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集成设计。(略)3基本规定
3.0.1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场地应为稳定的建设场地,严禁在危险地段建设,并应采用稳定可靠的地基持力层。
3.0.2场地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时,应在工程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
3.0.3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并应统筹设计、制造、运输、施工和维护,实现全过程一体化。
3.0.4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宜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实现建筑全专业和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略)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使用的灵活性及改造的便捷性。
4.1.2建筑设计应与结构、给排水、电气、燃气、供暖、通风、装修等专业协同,进行一体化设计,做到设计合理,技术先进,低碳环保。
4.1.3总平面设计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配合现场施工方案,综合考虑构件运输、吊装及预制构件的堆放位置。(略)内容索引:目次
1总则2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7
3基本规定10
4建筑设计12
4.1一般规定12
4.2模数协调12
4.3平面设计13
4.4立面设计14
4.5装修设计15
5墙体设计18
5.1一般规定18
5.2外墙18
5.3内墙22
6楼面、屋面设计24
6.1一般规定24
6.2楼面25
6.3屋面257结构设计基本规定27
7.1一般规定27
7.2荷载和作用28
7.3结构材料28
7.4结构分析30
8钢框架、钢框架支撑结构设计35
8.1一般规定35
8.2结构选型和布置36
8.3结构分析40
8.4构件设计42
8.5节点连接设计48
9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设计59
9.1一般规定59
9.2结构选型和布置60
9.3结构分析61
9.4构造要求62
10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设计65
10.1一般规定65
10.2结构选型和布置69
10.3结构分析70
10.4构件设计70
10.5节点连接设计7311楼盖结构设计84
11.1一般规定84
11.2楼盖结构设计84
12机电设计86
12.1一般规定86
12.2给排水设计86
12.3电气设计87
12.4暖通设计88
13绿色建筑技术89
13.1一般规定89
13.2规划布局89
13.3建筑设计89
13.4节能与能源利用90
13.5室内环境质量90
13.6材料与资源91
13.7提高与创新91
14钢结构防护92
14.1防腐92
14.2防火95
15生产与施工97
15.1一般规定97
15.2加工制造97
15.3运输9915.4施工99
16质量验收103
17维护109
17.1一般规定109
17.2结构系统使用与维护110
17.3外围护系统使用与维护111
17.4内装系统使用与维护112
17.5设备与管线系统使用与维护112
附录A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模量计算113
本标准用词说明123
引用标准名录125
附:条文说明129




DBJ51/T 174-2021 四川省装配式钢结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 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6002-2021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74-2021
四川省装配式钢结构城市地下
综合管廊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urban subterranean corrugated steel
utility tunnel in Sichuan Province2021-09-01发布
2022-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fd8b9384c8873221 总 则
1.0.1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适用 、经
济合理、技术先进 、耐用环保、便于施工和维护,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装
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1.0.3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
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并应满足在运输、施工和使
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1.0.4 装配式钢结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钢结构综合管廊 corrugated steel utility tunnel
用波纹钢结构管、波纹板片等钢质结构构件组成的综合管廊。
2.1.2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结构 prefabricated corrugated steel utility tunnel
工厂内制造、现场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的钢结构综合管廊。
2.1.3 闭口截面钢结构 structures with closed conduit
断面形式为圆形、椭圆形、管拱形等封闭形式的钢结构。
2.1.4 开口截面钢结构 structures with open conduit
断面半拱形、高弧拱等拱脚处与基础连接的非封闭形式的钢结构。
2.1.5 闭口拱形管廊 pipe一arched utility tunnel
由底部曲率半径大于侧部曲率半径的闭口截面结构建成的管廊,如簸箕形、马蹄形管廊。
2.1.6 开口拱形管廊 arched utility tunnel
由开 口截面波纹钢板建成的管廊,如半圆形 、高圆形管廊。
2. 1.7 结构性回填 engineered back fill
为保障钢结构物的柔性运动,在结构物周围的一定范围内回填的技术措施。
2.1.8 最小覆土厚度 minimum depth of soil cover
能够保证结构稳定性且发挥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的覆土厚度最小值。
2.1.9 防火分区 fire compartment
在综合管廊内部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阻火包等防火设施进行防火分隔,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2.1.10 监控系统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使用采集、监视和处理设备,通过收集、处理综合管廊运行状态及附属设施设备的工作状态等信息,对相应设施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保障综合管廊正常运行的系统。
2.1.11 设施保护区 protection area of the municipal tunnel
在综合管廊上方投影以及综合管廊地面设施周边划定的为保障综合管廊安全运营的区域。3 基本规定
3.0.1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可用于容纳给水、再生水、电力、雨水、污水、天然气、热力及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线。
3.0.2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适用于以下情况:
1 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工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地段;
2 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 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区域;
3 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工程管线以及开挖空间受限等区段;
4 重要的公共空间。
3.0.3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为依据,统一设计、施工和维护 ,并应满足工程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
3.0.4 老旧城区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时,宜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旧城和道路及地下主要管线改造环境景观等建设,并与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协调衔接。
3.0.5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内容应包括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和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设计。
3.0.6 纳人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的城市工程管线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及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DBJ51/T 077的有关规定。
3.0.7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吊装口、通风口、逃生口、人员出人口、管线分支口、污 (雨 )水检查井、热力固定支架 (墩)等节点设计应统筹考虑,宜集中设置。
3.0.8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节点连接处应采取密封措施;接缝及开洞处应采用防水密封措施,防水密封材料耐久性应与主体工程同寿命,并应满足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3.0.9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应进行防腐处理。
3.0.10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 100年。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对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对构件出现的耐久性缺陷应及时处理。
3.0.n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体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3.0.12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乙类。
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 51336、《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的有关规定。4 材料与产品
4.1 主体材料
4.1.1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适宜的钢材性能和牌号。
4.1.2 钢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和 《碳素结构钢》GB/T 700 的要求,抗拉强度不小于350 MPao
4.1.3 钢构件所用的钢板、钢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3274 的规定,其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汀709、《冷弯波纹钢管》GB/T 34567 和现行行业标准 《公路涵洞通道用波纹钢管 (板 )》JT/T 791的规定。
4.1.4 采用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时,其性能、尺寸、外形、重量及容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献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及钢带》GB/T 2518的规定。
4.1.5 型钢法兰材料采用碳素结构钢时,其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热轧型钢》GB/T 706 的规定。
4.1.6 装配式钢结构综合管廊采用波纹钢板件时,波形尺寸规格 (图4.1.6)应符合表 4.1.6的规定.




DBJ51/T 197-2022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技 标准.pdf(内附条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6319-2022
DB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97-2022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prefabricated exterior wall joints in assembled concrete buildings in Sichuan Province
2022-03-25 发布
2022-08-01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39c40185ed6b76b前言
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20]23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国家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8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防水设计:6施工;7质量验收;8检查与维修。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负贵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长顺下街139号1栋2214号;邮编:610031;电话:028-8624399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 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静 赵卫东 刘宏 李维 刘刚 吴体 章一萍 白永学 李熊飞 田泽辉 周练 陈朝晖 杨艳 胡夏风 魏明宇 贾鹏坤 吴思杉 文俊杰 刘彬 唐丽娜 罗佳 宗强 王刚 袁美琴 柳智胜 李存 李坤 万健 吴俊峰 吴穹 周平
主要审查人:毕琼 向学 陈跃熙 徐存光 赖伟 徐创霞 赵延亮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施工方便,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1.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建筑密封胶building sealant
以非成型状态嵌入接缝中,通过与接缝表面粘接使其密封并能够承受接缝两侧混凝土构件相对位移以满足气密性、水密性的胶粘剂,简称密封胶。
2.0.2背衬材料back-up material
安装于接缝内用于控制建筑密封胶施胶深度的材料。
2.0.3防粘材料bond breaker
设置于位移缝底部,用于防止发生三面粘接的材料。
2.0.4防污带masking tape
施工中为使填充部位之外不附若建筑密封胶,并使其表面容易修整而使用的胶粘带。
2.0.5底涂液primer
在建筑密封胶施工之前为保证粘接性能而涂敷于接缝内表面上的涂层。
2.0.6清洁溶剂cleaning solvent
用于清洗接键表面污物的溶剂。
2.0.7橡胶空心气密条airtight strip
预先粘贴在预制外挂墙板侧边和上下两边,用于密封防水的橡胶空心条。
2.0.8导水管drainage pipe
安装在预制构件间接缝中,平衡空腔内外气压平衡,并将渗入空腔的积水排出的专用导水管。
2.0.9接缝joint
本标准中的接缝特指预制外墙迎水面一侧的构造接缝。
2.0.10位移缝expansion joint
在温度、外力及结构变形等作用下产生的接缝两侧混凝土构件相对位移量与建筑密封胶的变形能力相比不可忽略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间的接缝。
2.0.11非位移缝non-expansion joint
在温度、外力及结构变形等作用下产生的接缝两侧混凝土构件相对位移量与建筑密封胶的变形能力相比可忽略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间的接缝。
2.0.12空腔构造cavity structure
在预制外墙板侧面和上下设置沟(槽),通过预制外墙板拼接形成空腔构造,起防水作用的构造措施。
2.0.13粗糙面aggregates exposed surface
采用特殊工具或工艺形成预制构件混凝土凹凸不平的表面,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的可靠结合。
2.0.14相容性compatibility
律筑密封胶与其他材料的接触面互相不产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反应的性能。3基本规定
3.0.1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接缝防水应根据其特点,采取多种防水做法,应符合表3.0.1的规定。(表略)3.0.2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外侧接缝应采用建筑密封胶进行密封。建筑密封胶与基层、背衬材料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及满足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
3.0.3建筑密封胶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基材表面应干燥,且基层表面温度不应高于40C,严禁在雨天及五级风以上时露天作业。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接缝防水密封用建筑密封胶应选用低模量产品,其位移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低于20级。
4,1.2严禁使用过期的建筑密封胶及配套材料。
4.1,3建筑密封胶应综合考虑建筑设计、基材特性、接缝功能、使用环境等因素,并根据使用环境、防水、保温隔热、防火、隔声及耐久性等要求进行选择。
4.2建筑密封胶
4.2.1建筑密封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JCT881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4.2.2建筑密封胶性能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略)4.3配套材料
4.3.1清洁溶剂不应与建筑密封胶及基材、底涂液等产生不良反应。
4.3.2背衬材料及防粘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背村材料及防粘材料应与建筑密封胶具有相容性,其相容性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2背衬材料及防粘材料不应与清洁溶剂和底涂液发生不良反应:
3背村材料直径宜为接缝宽度的1.3倍~1.5倍,宜选择棒状聚烯烃类材料:
4防粘材料宜选择一面带有粘接层的条带状聚乙烯膜。
4.3.3与建筑密封胶配合使用的底涂液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涂液应能够增强密封胶与基材的粘接性,粘接性的检验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进行:
2底涂液不应与基材及建筑密封胶发生不良反应;
3使用前,确认底涂液应无凝固、沉淀或者硬化等变质现象;
4底涂液应由建筑密封胶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配套提供。




DBJ51/T 182-2021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6700-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82-2021
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parts information chip 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2021-11-12发布2022-03-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65442ad7e50182b1总则
1.0.1为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互联网+监管”的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规范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应用技术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的性能与检验、安装与使用和信息编码。
1.0.3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2术语
2.0.1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2.0.2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0.3部件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0.4信息芯片系统information chip system
由存储识别标签、信息录人设备、固定管理设备、移动管理设备及相应软硬件组成,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产品质量追溯的软硬件系统。本标准中出现的信息芯片系统均指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信息芯片系统。
2.0.5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technology
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2.0.6存储识别标签storage identification tag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信息存储、读取及传输能力,能与信息读取设备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的标签。
2.0.7信息录入设备RFID writing device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存储识别标签信息录入能力的设备。
2.0.8固定管理设备RFID fixed management device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存储识别标签信息管理能力的固定设备。
2.0.9移动管理设备RFID hand-held management device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具备存储识别标签信息管理能力的移动设备。
2.0.10编码coding
依据存储识别标签编码的一般性编写规定、一般性编写原则、具体的编码编写规则、编码示例进行统一编制的过程行为,是编写编码工作的总称。
2.0.11芯片识别码chip identification number
用于标识存储识别标签唯一身份信息的数字或字母码。
2.0.12部品部件编码precast concrete parts coding
用于标识部品部件唯一身份信息的数字或字母码。
2.0.13质量编码quality coding
用于标识部品部件质量信息的数字或字母码。3基本规定
3.0.1信息芯片系统应用范围应包含部品部件生产、运输及使用全过程。
3.0.2信息芯片系统使用中,应遵循通用、实用、兼容、规范、长效等原则,满足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保障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安全、准确与时效。
3.0.3部品部件生产单位在使用信息芯片系统时,应配置适宜的设备并建立网络基础设施。4性能与检验
4.1一般规定
4.1.1信息芯片系统所含软硬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抗干扰与电磁兼容性。
4.1.2信息芯片系统一般性能应符合表4.1.2的规定。4.1.3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4.2性能
4.2.1存储识别标签的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存储识别标签可采用外壳式或卡片式封装,并做好相应成品保护,能承受部品部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荷载、干燥收缩及温度应力等工况,满足部品部件生产及使用需求,封装表面可打印文字或二维码等信息;
2存储识别标签基本性能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DBJ51/ T 200-2022 四川省装配式固模剪力墙结构及楼承板技术标 准(附条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6357-2022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200-2022
四川省装配式固模剪力墙结构及楼承板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prefabricated shear-wall structure and deck with fixed-form in Sichuan Province
2022-04-25发布
2022-09-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874919730f15758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21】162号)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的。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设计、构件制作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5建筑设计:6结构设计计算:7构造措施:8构件制作:9结构施工:10工程验收。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创业大厦209室;邮编:100084:电话:13601032274、010-87414666;电子邮箱:zqdtus(@126.c0m),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路桥中清大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
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
四川中衡大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唐元旭 刘 斌 龚小兵 周树海
唐丽娜 马成发 彭晓峰 廖 尧
胡振杰 冯身强 马德云 程 进
刘虹晴 张 恒 孙春平 谭燕娜
罗虎林 唐伟明 邹 桃 赖 晗
阳 旭 张 旭 刘 然 邢 呈
陈志秀 李江波 任宝双 于雅天
孙文婷 侯建群
主要审查人:刘宜丰 丁焕龙 白永学 杨 亮
邓世斌 王 础 唐忠茂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规范装配式固模剪力墙结构及钢筋桁架固模楼承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贯彻国家和四川省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采用装配式固模剪力墙结构或钢筋桁架固模楼承板的民用建筑的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和工程验收。
1.0.3装配式固模剪力墙结构及钢筋桁架固模楼承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固模fixed-form
在墙体、楼板混凝土浇筑时起模板作用的免拆预制件。
2.1.2预制混凝土空心墙固模precast concrete hollow fixed-form
水平及竖直方向均预留有通长孔洞,内部预置包含墙体竖向分布钢筋及拉筋的钢筋骨架,施工时兼作墙体固模并参与结构受力的预制混凝土空心墙板,简称空心墙模。
2.1.3混凝土空心固模剪力墙shear-wall with precast concrete hollow fixed-form
由空心墙模与现场配置的钢筋及现浇混凝土共同形成的叠合剪力墙,简称固模剪力墙。3基本规定
3.0.1固模剪力墙建筑设计应进行技术策划,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装配式评价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技术实施方案。
3.0.2固模剪力墙建筑应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原则,将建筑设计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等进行协同设计:并应考虑规划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略)4材料
4.1混凝土
4.1.1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4.1.2空心墙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不宜高于C50。固模剪力墙及固模混凝土板的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略)内容索引: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4材料7
4.1混凝土7
4.2钢筋和钢材7
4.3固模楼承板9
5建筑设计12
5.1一般规定12
5.2平面、立面设计13
5.3外围护系统设计13
5.4内装修设计15
6结构设计计算18
6.1一般规定18
6.2结构分析21
6.3构件设计22
7构造措施26
7.1一般规定267.2固模剪力墙27
7.3固模楼承板40
8构件制作45
8.1一般规定45
8.2空心墙模47
8.3固模楼承板52
9结构施工56
9.1一般规定56
9.2预制构件安装工程58
9.3模板工程63
9.4钢筋工程69
9.5混凝土工程71
10工程验收75
10.1一般规定75
10.2空心墙模78
10.3固模楼承板80
10.4现浇混凝土83
10.5结构实体检验85
10.6子分部工程验收86
本标准用词说明89
引用标准名录91
附:条文说明95




DBJ51/T 190-2022 四川省装配式支吊架抗震技术标准(附条文说 )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6285-2022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90-2022
四川省装配式支吊架抗震技术标准
Seismic technical standard for prefabricated supports and hangers of Sichuan Province
2022-03-10发布
2022-07-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b02ba04816f1734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20〕368号)的要求,由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和四川泓奇航都科技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标准编制组经深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6章和8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支吊架抗震设计;5施工与验收;6维护与管理。
本标准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6号综合楼503室;邮编:610041;电话:028-85568172;邮箱:abias(@qq.com)。
主编单位: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
四川泓奇航都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佳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博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索力得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周 元 李兴贵 苑 麒 刘硕
龚小兵 褚云朋 李春华 赵中华
付 航 向 勇 赵 志 丁南生
高学军 陈臻林 易远洋 范林枝
罗 燚 毕 成 刘 慧
主要审查人:张 瀑 毕 琼 李宇舟 赵广坡
陈德银 王 超 陈家利内容摘抄:1总则
1.0.1为使装配式支吊架系统在机电工程的设计、安装、验收及维护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各类新建、改建及扩建机电工程中装配式支吊架的设计、安装、验收及维护。
1.0.3装配式支吊架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装配式支吊架prefabricated support and hanger
各构配件在工厂预制,在工地现场组装而成的支吊架。
2.1.2支吊架系统support and hanger system
机电工程中将各专业管线的支吊架,统一规划设计,形成一整套的支吊架体系,包括抗震支吊架和承重支吊架。
2.l.3抗震支吊架seismic support and hanger
与结构体可靠连接,通过附加抗震斜撑形成具有较大的刚度,用于承载机电管线荷载和抵御地震作用的支吊架。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件及抗震斜撑组成。3基本规定
3.1设防目标、分类和标准
3.1.1机电设备管线支吊架系统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各支吊架系统基本完好或不需要修理可以继续使用;当遭遇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重要管线的支吊架系统一般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一般管线的支吊架系统可能发生轻微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可继续使用,损坏应控制在局部范围,不应造成次生灾害。(略)4支吊架抗震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机电设备及管线用支吊架,均应具备承载恒荷载及活荷载的功能,还需考虑地震作用对于设备管线及支吊架体系所带来的影响。荷载组合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有关规定结合机电安装特点确定。
4.1.2支吊架抗震设计应考虑承重支吊架和抗震支吊架的共同作用,管线系统的水平地震力按照支吊架的刚度比分配。
4.1.3支吊架系统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并分析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荷载最不利效应组合作用。(略)内容索引:目次
1总则2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6
3.1设防目标、分类和标准6
3.2地震影响7
3.3支吊架系统8
3.4材料与施工8
4支吊架抗震设计11
4.1一般规定11
4.2支吊架设置与选型12
4.3支吊架抗震计算13
4.4支吊架构件验算20
5施工与验收21
5.1一般规定21
5.2产品进场21
5.3支吊架安装22
5.4验收25
6维护与管理326.1一般规定32
6.2维护33
6.3管理34
附录AC型槽钢截面尺寸与特性35
附录B技术交底记录表37
附录C各专业管线支吊架的最大间距38
附录D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45
附录E支吊架计算书46
附录F产品进场验收记录表49
附录G分项工程记录表50
附录H锚栓现场抗拔试验56
本标准用词说明59
引用标准名录61
附:条文说明63




DBJ51/015-2021 四川省成品住宅装修工程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 J12450-2021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015-2021
四川省成品住宅装修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finished residential building decor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2021-12-24发布2022-07-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ed829b4c701f4281 总 则
1.0.1 为使四川省成品住宅装修工程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质量可控,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新建成品住宅室内装修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 成品住宅装修工程应满足人们基本居住的需要,满足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要求。
1.0.4 成品住宅装修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成品住宅finished housing
住宅交付前,室内所有固定面铺装或涂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等全部完成,已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住房。
2.0.2住宅装修building decoration
以住宅建筑主体结构为依托,对住宅内部空间进行的处理和美化。
2.0.3建筑一体化设计building integrated design
以建筑专业为主导,协调相关单位或部门的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智能化、室内装修等各个专业,细化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完成从建筑整体到建筑局部(室内)的设计。
2.0.4基体primary structure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或围护结构。
2.0.5基层basic course
直接承受装饰装修施工的面层。
2.0.6成品住宅施工样板房model house for finished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在建筑实体内制作的用于展示施工效果并指导后续大面积装修施工的样板房。
2.0.7住宅部品housing component
根据设计通过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产品,在现场组装,作为住宅中的某一部位且能满足该部位主要功能要求的单元。
2.0.8进场复验site reinspection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性能参数检测的活动。
2.0.9家居配线箱(HD)house tele-distributor
住宅套(户)内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线缆的接入及匹配的设备箱。
2.0.10室内环境indoor environment
室内声、光、热和空气等环境条件的总称。
2.0.11室内环境污染物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室内空气中混入的有害人体健康的氢、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
2.0.12细部detail
建筑装修工程中局部的构造、部件或饰物。
2.0.13隐蔽工程concealed work
被装修或装饰面覆盖的工程,包括强弱电管线、给排水管道、防水、吊顶及装饰墙板内部固定支撑、基层的处理等。
2.0.14交接验收handing over acceptance
成品住宅装修施工前,对已完成土建施工的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和交接的工作。3 基本规定
3.0.1 在建筑竣工验收前,成品住宅装修的室内所有固定面铺装或涂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应全部施工完成,住宅应具备基本使用功能。
3.0.2 成品住宅的装修设计应与建筑设计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应实行一体化设计;装修施工应实行土建、安装和装修一体化施工及管理;装修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中的技术和质量要求、特殊注意事项等。
3.0.3 成品住宅的装修严禁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及其传力路径。
3.0.4 成品住宅的装修严禁占用、阻塞建筑疏散通道 ,严禁遮挡、围占建筑消防设施。
3.0.5 成品住宅装修材料及部品的基本配置不应低于本标准附录A表A.0.1的要求。电源插座的配置数量不应低于本标准附录A表 A.0.2的要求。电视、电话、网络等信息系统终端的配置数量应不低于本标准附录 A表 A.O.3的要求。
3.0.6 装修材料和部品进场时应验收合格并按要求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的项目及参数不应少于本标准附录B的要求。进口产品应出具中文使用说明书及出人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3.0.7 装修部品的选用,应符合住房功能空间的需求,宜满足互换性和通用性要求。装修材料和部品的抗力性能应安全可靠 ,与基体的连接应牢固。4 装修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成品住宅装修设计应按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装修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成为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宜与主体建筑施工图同步完成。装修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及本标准附录E的规定。
4.1.2 装修设计不应超过原有结构设计允许的荷载,难以避免时应由原结构设计复核认可或由鉴定单位进行安全性鉴定。
4.1.3 成品住宅宜选用轻质高强、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部品和设备,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
4.1.4 重型的饰物、吊灯、吊柜以及悬挂的其他物件,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不应安装在吊顶龙骨上。装修设计不应影响消防器材及设备的使用。
4.1.5 装修设计宜按国家现行建筑模数协调标准执行和采用装配式部品。装修设计应包含下列基本内容:
1 墙面、顶面、地面 、内门窗及门窗套 、隔墙、隔断等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的设计。
2 厨房、卫生间及其他功能空间需装修完成的设备和设施的设计 。
3 固定家具的设计。
4 厨卫设备与管线的定型定位设计,布置应符合净模数的要求。
5 户内给排水、电气、供暖、通风及空调工程的设计。
4.1.6 在人体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出现尖角。当有定向为老人或儿童的特殊要求时,尚应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与儿童、老人用房相连的卫生间走道、上下楼梯平台、踏步等部位,宜设灯光照明。




DBJ51/T 178-2021 四川省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低层房屋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6006-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78-2021
四川省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
低层房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bolt connection assembled low-rise concrete buildings in Sichuan Province2021-09-01发布2022-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5effc107fda68cc1 总 则
1.0.1 为规范低层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房屋的设计 与建造,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 用、经济合理和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抗震设防烈度 8度 (0.抢 )及以下地区,房屋层数不超过 3层、层高不超过 3.6m的 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丙类居住建筑和丙类、丁类公共 建筑的设计、构件生产与运输、施工及工程质量验收。建筑条件 相同的建筑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8度 (0.39)、9度地区时应进行 专门研究和论证。 注 :丙类、丁 类指抗震设防类别。
1.0.3 低层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房屋的设计、构件 生产与运输、施工和工程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螺栓连接 bolt connection
以普通螺栓或高强度螺栓作为 连接件将预制构件连接成整体 的一种连接方式 ,包括通过螺栓直接连接的直接式螺栓连接与通 过螺栓和连接钢板连接的钢板拼接式螺栓连接等形式。
2.1.2 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bolt connection precast concrete panel structure
主体结构主要由预 制混凝土墙板、楼板、楼梯板等板式构件 组成,相邻预制构件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与基础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经现场装配施工形成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2.1.3 预制混凝土肋形板 precast concrete panel with ribs
沿板周边及高度和宽度方向布置一定数量的加劲肋所形 成的 薄壁型预制混凝土承重板 ,包括肋形墙板和肋形楼板。
2.1.4 预制混凝土等厚板 precast concrete panel with uniform thickness
除周 边预留螺栓连接槽外,其余各部分厚度相等的预制混凝 土承重板,简称等厚板。
2.1.5 预制混凝土墙柱 precast concrete wall column
布置于各层纵横墙交接处,整根预制,垂直柱身方 向预留螺
栓孔,并通过螺栓将纵横向墙板连接成整体的矩形、T形、L形 或十字形截面预制混凝土柱式构件,简称墙柱。
2.1.6 预制混凝土卧梁 precast concrete beam
布置于各层墙板顶部或两端支承于墙板上, 分段预制,现场 通过 T形、L形或十字形预制节点和接合部连接的凸字形截面预 制混凝土梁 ,简称卧梁。
2.1.7 暗梁 concealed beam
设置于预制墙板的上、下端 部,宽度与墙板厚度相等并沿墙 板宽度方向配置一定数量纵筋和箍筋形成的墙板部分 ,主要起局 部加强作用。
2.1.8 墙率 wall ratio
楼层中某一方面上墙 板投影面积与楼层楼板面积的比值。




DBJ51/T 171-2021 四川省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5881-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71-2021
四川省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board in Sichuan Province2021-07-06发布 2021-1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61f6c17e8a014c91 总 则1.0.1 为规范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在四川省建筑工程中的应 用,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环保节能、技术先进,确保工程 质量,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 6一9度的地区新 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非承重玻纤增强复合保 温墙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和验收。应用此类外围护墙板的建筑 高度不宜超过10 m。 1.0.3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除 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体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
由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外围护墙板或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内隔墙板组成的墙体。
2.0.2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外围护墙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board for exterior enclosure wall
由玻纤增强无机板、保温材料、钢骨架或轻钢龙骨及连接材料组合而成的墙板,简称外围护墙板。
2.0.3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内隔墙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board for interior partition wall
以玻纤增强无机板为两侧内面板、以保温绝热材料为芯材的复合墙板,也称内隔墙板。
2.0.4玻纤增强无机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inorganic materials board
以硫铝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添加多种外加剂,用耐碱玻璃纤维增强制成的板材,简称玻纤增强板。玻纤增强板按其应用部位在外侧为外面板,在内侧为内面板。
2.0.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中某项规定限度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 基本规定
3.0.1 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 板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
3.0.2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相 关标准的规定,并应能适应主体结构的正常变形,在长期承受自 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变化的情况下 ,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 落等现象。
3.0.3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及其连接的抗震性能、防火性能、‘ 防水性能、防腐性能、耐久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
3.0.4 钢骨架、轻钢龙骨、预埋件、连接件所用材质应符合国 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墙体工程所用金属材料应采取有效的表 面防腐蚀措施。
3.0.5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4 材 料
4.1 一般规定
4.1.1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不得使用国家或 四少1省淘汰的材料。
4.1.2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体用防火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 《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 和 《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GB/T24267的规定。
4.1.4 密封胶的勃结性能和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应具有适 用于墙板面板基材和接缝尺寸及变位量的类型和位移能力级别 , 且不应污染所接触材料。
4.1.5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材料性能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技 术要求 》GB/T36140的规定。




DBJ51/168-2021 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 附条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ichuan Province
DBJ51/168-2021
2021 成都7fa85e99aa001cc1总则
1.0.1为适应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城镇住宅设计水平,满足城镇居民对居住质量、居住功能、居住环境和安全的需求,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新建、改建、扩建住宅的建筑设计。
1.0.3住宅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四川省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和海绵城市等指导思想,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设方针。
1.0.4住宅设计应符合项目所在地的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1.0.5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模数化和多样化,因地制宜的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推广装配式住宅、智慧社区、工业化建造技术,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6住宅与配套工程及设施应同步设计和实施。
1.0.7实施全装修的新建住宅,其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应同步进行。
1.0.8住宅设计应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考虑,采用套型可变、适老性的设计理念,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改造的可能性。
1.0.9住宅设计应考虑四川省地形和气候多样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气候区和不同的地形环境条件下,采用针对性的设计。
1.0.10住宅设计应考虑能够应对地震、防汛及疫情等重大灾害。
1.0.11住宅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套型dwelling unit
由居住空间和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共同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
2.0.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卧室、起居室(厅)等的统称。
2.0.4卧室bed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玄关entryway
为外来用词,特指住宅户内入口处的小型使用空间。
2.0.7阳台balcony
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或栏板,可供人活动的空间。
2.0.8生活阳台living balcony
附设于建筑物外墙,有生活配套设施的阳台。
2.0.9凹口 notch
为了房间的通风采光而在建筑平面上采用的凹形槽口。
2.0.10封闭式内天井 enclosed inner patio
四面封闭围合,高度超过一层的空间。
2.0.11层高 storey height
上下相邻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设备 equipment平台 platform
室外专供本套住户安置空调、热水器的小型平台。
2.0.13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4低层住宅 low- -rise dwelling building
一至三层的住宅。
2.0.15多层住宅 multi-storey dwelling building
四至六层的住宅。
2.0.16高层住宅 high–rise dwelling building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
2.0.17跃层式住宅duplex dwelling building
套内空间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楼层且设有套内楼梯的住宅。
2.0.18轮椅坡道 for wheelchair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通道。
2.0.19共用排油烟道 shared oil fume duct
上下层共用的用于排除厨房油烟的管道制品,具有一定耐火性能要求和防烟气回流功能。
2.0.20共用排气道shared exhaust duct
上下层共用的用于排除卫生间浊气的管道制品,具有一定耐火性能要求和防回流功能。
2.0.21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
场地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场地面积的比值。
2.0.22绿容率ratio of green capacity
场地内(扣除建筑基底面积)各类植被叶面积总量与场地面积的比值。《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DBJ51/168-2021强制性条文本标准中第 4.6.2 条、5.2.1 条、5.2.7 条、5.2.8 条、10.0.21 条、10.0.22 条、10.0.28 条为强制性条文,用黑体字标志,必须严格执行。4.6.2 从可踏面算起,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0m。临空面底部 0.10m 高度内不应留空。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参考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第 5.6.3 条“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 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原文为强条。同 时 编 制 组 参 考 了 国 家 标 准 《 住 宅 设 计 规 范 》GB50096-2011(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第 5.6.3 条“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10m。”的相关要求。原文为强条。本条文从公共安全角度,对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的要求统一提高到 1.10m,是根据人体重心稳定和心理要求确定的。一方面考虑到当前人均身高普遍高于以前,提高净高要求更有利于安全防护;另一方面也便于统一设计标准、材料模数和立面效果。同时要求阳台栏板或栏杆临空面底部 0.1m 高度内不应留空,防止物品坠落。5.2.1 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9m 的新建住宅每单元应设置电梯,其中至少 1台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参考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第 6.4.1 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1.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16m 时;”。原文为强条。同时编制组参考了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第 6.4.1 条“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m 时必须设置电梯。”。原文为强条。本条将入户层由“七层及七层以上”修改为“四层及以上”,普及住宅电梯设置,有助于提升居住品质,同时也适应当前住宅发展的趋势。“四层及四层以上”和“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 9m”二者满足其中之一,即视为应设置电梯。同时对“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数量做了要求,应严格执行。设置本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家庭突发紧急情况,能够通过电梯进行快速转运救治,节约患者宝贵时间,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是为大型家具搬运提供可能空间,是提升居住品质的一个着眼点。
针对像老旧小区改造等相关类型项目,其需要改造、增设电梯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地方标准《四川省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DBJ 51/T 033的相关要求。
担架电梯参考现行地方标准《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根据《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配置标准研究》课题组研究结论,削角担架参数为:担架总尺寸 1.80Mx0.45M,距担架两端 0.38m 处开始向内收缩,两端把手缩至 0.20m 宽,该尺寸满足人体最小平躺尺寸要求,覆盖了我国人体身高 95%的范围。本标准以标准担架尺寸 1800mmx450mm 为依据,直进直出放置担架时,轿厢最小尺寸为:1.10mx2.10m(宽 x 深),门洞净宽度不小于 900mm;放置削角担架,担架斜放时,轿厢最小尺寸为:1.50mx1.60m(宽 x 深),门洞净宽度不小于900mm.),见图 3。5.2.7 电梯井道及电梯机房不应紧邻卧室布置。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参考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第 6.4.7 条“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条件受限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室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第 7.1.5 条“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原文为强条。同时参考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第7.3.5 条“起居室(厅)不宜紧邻电梯布置。受条件限制起居室(厅)紧邻电梯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以上三条原文均是说明电梯不应紧邻卧室、起居室(厅)布置。但具体在紧邻起居室(厅)的描述上仍存在表述偏差,并且均做了条件受限时的例外说明。本条对电梯井道及电梯机房紧邻卧室布置的情况以强条的形式作出明确要求;同时对紧邻起居室(厅)布置的情况,当其条件受限时,要求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经调研发现,电梯运行噪声对居住声环境质量的影响普遍存在。本条作为提升住宅品质,提高居住空间声环境质量的措施,对电梯的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5.2.8 公共电梯的每层电梯厅均应能通过楼梯间及公共区域直接到达。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针对部分已建成住宅出现的问题,从楼梯上来,必须通过户内才能到达电梯层门。当电梯出现故障时,由于电梯层门位置无法通过楼梯间及公共区域直接到达,导致救援无法实施,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2018 年 7 月 30 日文件(市监特[2018]37 号),公共电梯应满足“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保持畅通,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紧急操作的位置和
层站等处”的要求。10.0.21 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通气管应分别设置。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在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第 8.2.6 条的基础上,考虑安全卫生的因素,对通气立管做出明确要求。厨房及卫生间共用通气立管,会导致卫生间排水管道内的污浊气体窜至厨房、污水返溢等情况发生,对居住者卫生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禁止。对于住宅厨房和卫生间排水立管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 等标准的相关要求。10.0.22 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污废水排水横管不得敷设于下层住户的套内空间(阳台除外),且排水横管和立管均不应穿越任一层的卧室。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为保证住宅使用环境的安全卫生,保持住户使用空间的完整性,避免异层排水带来的产权纠纷、噪音、检修等问题,除别墅类、跃层类住宅属于本套户内空间外,厨房和卫生间排水横管不应进入下层住户,但可以通过阳台区域。另,对于别墅类、跃层类住宅,即使属于本套户内空间的卧室也不应有排水管道穿越。同层排水方式一般有:整体降板式同层排水、区域降板式同层排水和非降板式同层排水,具体做法可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同层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232。10.0.28 住宅建筑中,竖向接纳两户及以上卫生间大便器排水的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和连通管,排水立管和通气立管应每层连通。条文说明: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近年来在住宅建筑中呼吸感染类病毒及有毒有害气体通过排水管道系统进行传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非典期间的香港淘大花园事件、8·11上海硫化氢中毒事件等。结合疫情防控、卫生安全等因素,为了保证住户卫生间排水系统的排水和通气安全,避免水封被管道正负压破坏而提出的要求。考虑竖向上不同住宅实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处规定以两户作为判断标准,而低层或
跃层等建筑中接纳属于同一户的两层卫生间情况除外。内容索引:1总则…1
2术语…3
3总体要求6
3.1一般规定6
3.2居住环境7
3.3总平面消防8
4套内空间…11
4.1套型11
4.2卧室12
4.3起居室12
4.4厨房…13
4.5卫生间…14
4.6阳台14
4.7过道、储藏空间及套内楼梯…15
4.8层高、净高…16
4.9适老设计…17
5公共部位…18
5.1楼梯18
5.2电梯19
5.3走道、连廊21
5.4管道井…21
5.5出入口及门厅……22
5.6附建公共用房22
5.7垃圾收集处理…23
5.8外墙及装饰…23
5.9安全避难24
5.10地下室和半地下室……25
6物理与室内环境性能……26
6.1声环境26
6.2热湿环境…27
6.3室内空气质量…28
7外围护及构件…29
7.1门窗…29
7.2信报箱、智能快递柜30
7.3排油烟道、排气道31
7.4空调室外机座板…31
8技术经济指标3
9结构35
9.1一般规定…35
9.2场地与地基…38
9.3多层砌体结构住宅和底部框架砌体结构住宅38
9.4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39
9.5钢结构住宅41
10给水排水42
11燃气47
12供配电及照明49
12.1负荷计算及电能计量49
12.2供电、配电…51
12.3家居配电箱53
12.4插座设置…53
12.5电气照明54
13小区智能化及智能家居系统56
1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61
14.1一般规定…61
14.2供暖62
14.3通风…63
14.4空气调节…64
本标准用词说明65
引用标准名录67
附:条文说明…69




DBJ51/T 156-2020 四川省装配式轻质墙体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5510-2021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56-2020
四川省装配式轻质墙体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ssembled lightweight wall in Sichuan Province2020-12-04发布2021-03-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aa8adf13641af5f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建筑技术经济政策,促进建筑产业化发 展,规范装配式轻质墙体技术的工程应用,提高装配式轻质墙体 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水平,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 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 9度及以下地区, 以装配式轻质墙体作为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新建、改建、扩 建工程的内隔墙体和外围护墙体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1.0.3 装配式轻质墙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 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装配式轻质墙体 assembled lightweight wall
用于非承重内隔墙或外围护墙,面密度不大于 1 90kg/m“或 表观密度不大于 80kg/m3的非砌筑墙体。包括轻质条板墙体、 骨架组合墙体以及一体化墙体等。
2.1.2 轻质条板墙体 lightweight panel wall
采用轻质材料或大孔洞轻型构造制作的长 宽比不小于 2.5的 预制条板组装而成的墙体。
2.1.3 骨架组合墙体 composite wall with framework
在由规格材料制作的骨架外覆盖墙面板,并可在骨 架结构之 间的空隙填充保温隔热及隔声材料而构成的非承重墙体。骨架可 选用金属骨架或木骨架。骨架组合墙体宜工厂组装。
2.1.4 一体化墙体 integrated wall
在轻质条板、骨架组合墙板基础 上预先集成装饰、保温、隔 声等功能的复合墙体,包括基墙装饰一体化、基墙保温一体化、 基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等墙体。
2.1.5 面密度 surface density
指定厚度墙体的单位面积质 量。
2.1.6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3 材 料
3.1 一般规定
3.1.1 墙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1.2 墙板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 规定 ,并应采用节能、利废、环保的原材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 淘汰的材料。
3.1.3 用于墙板接缝的密封、嵌缝 、粘结及防裂增强材料的性 能应与墙板材料性能相适应。
3.1.4 墙板及其构配件应符合标准化、模数化的要求。管线 系统与墙体宜采用分离 的方式。墙板宜在工厂组装 ,减少现场 作 业 。
3.1.5 墙体的耐久性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 求。
3.1.6 墙板外观质量应符合表 3.1.6的规定。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轻质墙体设计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轻质墙体的轴线定位、轻质墙体或墙体单 元的规格尺寸、 门窗位置和洞口尺寸等宜进行标准化设计,同时应考虑制作、运 输及施工的可行性。
2 应明确轻质 墙体的连接 、接缝 、门窗洞 口等部位的构造 节点,空调室外机 、遮阳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及绿化设施等重要 附属设施的连接节点。
3 应明确墙体的 吊挂重物要求 ,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4.1.2 轻质墙体的设计应根据材料特性和构造特点进行相应的 防火、防水、防潮、热工、隔声等设计。
4.1.3 轻质墙体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以 及现行地方标准 《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1/5027 等有关规定。
4.1.4 轻质墙体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 声设计规范 》GB50118 的有关规定 ,并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1.5 轻质墙体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 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 的实验室测量》GB/T19889.3的有关规定。
4.1.6 轻质墙体接缝处应采取密封处理等措施 以降低缝隙对墙体隔声性能的影响。
4.1.7 轻质墙体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相邻防火分 隔构件的耐火性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应具有密封性和耐久性; 在遇火状态下 ,应在规定的耐火极限内有相对稳定性。




DBJ50/T-393-2021 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assembled light heat preservation decoration integrated exterior wall panel
DBJ 50/T-393-2021
主编单位: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1年12月1日
2021重庆eba6ba5055170c0根据《关于下达2017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第三批)的通知》(渝建〔2017二756号)的要求,由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性能要求;5设计;6施工;7验收。1总则
1.0.1为规范和指导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7度及7度以下抗震设防地区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采用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适用建筑高度不宜超过100 m。
1.0.4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的材料、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assembled light heat preservation decoration integrated exterior wall pane
在工厂预制生产,由支撑构造、内外侧板、填充层、饰面层等组合而成,具有轻质、保温、隔声、装饰等一体化功能的,通过外挂形式施加于主体结构并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的位移能力的,不承担主体结构所受荷载作用的非承重建筑外围护构件。
2.0.2支撑构造supporting structure
在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中起支撑作用,由主、次龙骨及附属连接配件共同组成。
2.0.3内、外侧板interior and external panel
在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中起围护作用的无机轻质板材。
2.0.4填充层filling layer
在外侧板、内侧板及支撑构造围成的空腔中填充的具有保温、隔热、隔声等功能的材料填充层。
2.0.5连接件connector
用于连接主体结构与装配式轻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挂墙板的部件,并传递二者之间荷载与作用。
2.0.6背衬材料backing material
为控制密封材料的嵌填深度,防止密封材料和接缝底部粘结而设置的可变形材料。




DBJ50/T 223-2015 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Foundation of Tower Cranes
DBJ50/T-223-2015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业协会机被管理与租赁分会
重庆建工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5年10月1日
2015重庆a7cb52da95fc80f1总则
1.0.1为规范重庆市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以下简称拼装基础)技术应用,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额定起重力矩800kN·m及以下的固定式塔机拼装基础的设计、制作、装配、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
1.0.3拼装基础的设计、制作、装配、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Prefabricated Concrete Foundation of Tower Cranes
采用装配连接索将经过专门设计的混凝土预制件装配并约束为一体,用于传递塔式起重机荷载至地基的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承重构件。
2.1.2中心件Cruciform block
置于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中心部位的十字形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3过渡件Connecting block
位于中心件与端件之间,用于扩展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长度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4端件End block
位于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外端(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5配重块Ballast block
搁置于端件之间且中部悬空用以抗倾覆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2.1.6定位剪力键Shear key
设置在相邻预制件之间的凹凸键,用于限制预制件连接的行位公差并起到抗剪作用的辆合件。
2.1.7装配连接索Joining strand
将预制件连接成整体的预应力钢致线。2.1.8配件Fittings and fixings
与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和装配连接索配套使用的螺栓、螺母、垫圈、垫板、锚具、承压板等的总称。3基本规定
3.01拼装基础应由定位剪力键和装配连接索将中心件、过渡件、端件约束成整体,按塔式起重机不同型号计算配置配重块。
3.0.2拼装基础产品应装配简便,在正常维护下应能重复使用。预制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3拼装基础预制件内受力钢筋配置不低于HRB300级钢筋,构造钢筋配置不低于HPB300级钢筋。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拼装基础装配连接索应采用强度不低于标准值为1860N/mm的无粘结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3.05拼装基础所使用的钢预埋件、承压钢板等应采用不低于Q295的钢制作,其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3GB/T1591的规定。
3.0.6拼装基础与塔式起重机连接螺栓,应采用40Cr钢并经调质处理,调质后的屈服强度不得小于550N/mm2,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750N/m2,相关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极限性能》GB3098的规定。
3.0.7拼装基础装配连接索的锚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拼装基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和《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的规定。
4.1.2拼装基础应依据与其装配的固定式塔机的技术性能和荷载资料进行设计,并应符合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和《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T187的规定。
4.1.3拼装基础的构件设计宜采用倒T形截面,构造简单、坚固耐用、便于制作、运输和装配,整体平面布置合理规范。
4.1.4拼装基础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方案设计及结构选型;
2按极限状态法进行拼装基础承载力计算及抗倾覆验算;
3结构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及耐久性施工要求;
4.2结构设计计算
4.2.1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应按塔式起重机独立状态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时的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的规定:验算基础预制构件截面,确定配筋和材料强度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并应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4.2.2作用在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的荷载及其荷载效应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DBJ50/T-100-2022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p df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工程建没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building slope construction
DBJ50/T-100-2022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2年05月01日49d7974becb628d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渝建标(2019)11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重庆建工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建筑边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挖方与填方边坡;5锚杆;6锚杆挡墙和岩石锚喷支护;7桩板挡墙与抗滑桩;8重力式挡墙;9坡面防护与绿化;10边坡工程排水;11验收,附录。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二路221号,邮编:400020)。内容索引: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挖方与填方边坡7
4.1一般规定7
4.2挖方边坡7
4.3填方边坡……8
5锚杆9
5.1一般规定……9
5.2锚杆成孔质量检验9
5.3锚杆质量检验10
6锚杆挡墙和岩石锚喷支护12
6.1一般规定…12
6.2现浇混凝土结构12
6.3喷射混凝止14
7桩板挡墙与抗滑桩16
7.1一般规定16
7.2桩16
7.3装配式混凝土板17
8重力式挡墙…19
8.1一般规定19
8.2砌体结构19
8.3混凝结构20
9坡面防护与绿化22
9.1一般规定22
9.2坡面防护……….22
9.3植物仿护与绿化24
9.4护档24
10边坡工程排水26
10.1一般规定…………………26
10.2排水沟………26
10.3地下排水…………28
11验收………………30
附录A锚杆抗拔力验收试验……33
附录B锚杆预应力锁定值检验36
附录C边坡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38
附录D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40
附录E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1附录F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42
附录G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记录43
本标准用词说明……………………………48
引用标准名录49
条文说明51




DBJ50/T 223–2022 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技术 准(附条文说明).pdf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fabricated concrete foundation of tower cranes
DBJ50/T-223-2022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筑业协会
中国五治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2年06月01日a25872964a7ca5a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渝建标【2020】31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行业及重庆市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技术规程》DBJ50/T-223-2015进行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设计;5制作与检验;6地基与地基处理;7装配与拆卸;8检查与验收;9运输、堆放、维护及报废;10安全管理。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名称修改为《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技术标准》;
2.对2.2节符号及正文中的符号进行梳理和修改;
3.删除8.3.2条,将第八章节合并;
4.增加预应小索定期检查要求;
5.增加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与重庆市建筑业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内容索引: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4设计………7
4.1一般规定7
4.2结构设计计算7
4.3构造要求12
5制作与检验13
6地基与地基处理15
6.1一般规定15
6.2地基处理16
6.3基础垫层16
7装配与拆卸17
7.1施工准备…….17
7.2装配…18
7.3预应力施工18
7.4拆卸19
8检查与验收20
9运输、堆放、维护及报废21
9.1运输21
9.2堆放21
9.3维护21
9.4报废22
10安全管理23
附表A重庆市岩土分类标准24
附表B检查与验收26
附表C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装配连接索张拉施工记录28
附表D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基础安全使用巡查记录表……30
附表E塔式起重机装配式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力复核记录表..31
标准用词说明33
引用标准名录34
条文说明…35




DBJ50/T 377-202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5546-2021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377-202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ssembled buildings with steel structure
2020-12-25发布2021-0401实施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9676d85c6bf4fef1总则
1.0.1为规范重庆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设,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全面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装配式铜结构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质量验收与使用维护。
1.0.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遵循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原则,注重模数协调和模块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等技术措施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集成,实现建筑功能完整、性能优良。
1.0.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质量验收与使用维护,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装配式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以及内装系统通过设计集成,全部或主要采用预制部品部件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2.1.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with steel structure
结构系统主要由钢结构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2.1.3集成设计integrated design
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2.1.4协同设计collaborative design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相互配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等要求的一体化设计。
2.1.5结构系统structure system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整体。
2.1.6外围护系统building envelope system
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1.7设备与管线系统facility&.pipeline system
满足建筑各种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线的总称,包括给排水设备及管线系统、供暖通风空调设备及管线系统、电气和智能化设备及管线系统等
2.1.8内装系统interior decoration system由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和卫生间等组合而成,满足建筑空间使用要求的整体。
2.1.9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1.10部件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1.11钢框架结构steel frame structure
以钢梁和钢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刚接连接,具有竖向承重和水平抗侧移能力的结构。
2.1.12钢框架-支撑结构steel braced frame structure
由钢框架和钢支撑构件组成,能共同承受竖向、水平作用的结构,钢支撑分中心支撑、偏心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等。
2.1.13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steel frame structure with steel plate shear wall
由钢框架和钢板剪力墙组成,能共同承受竖向、水平作用的结构。
2.1.14交错桁架结构staggered truss framing structure
在建筑物横向的每个轴线上,平面桁架各层设置,而在相邻轴线上交错布置的结构。
2.1.15冷弯薄壁型钢结构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buildings
以冷弯薄壁型钢为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
2.1.16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composite slabs with steel bar truss deck
钢筋桁架楼承板上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楼板。
2.1.17压型钢板组合楼板composite slabs with profiled steel sheet压型钢板上配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楼板。
2.1.18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precast concrete overlapped floors
楼层的楼板由上下两层叠加而成,下层在工厂或现场预制混凝土底板(简称预制底板),上层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简称叠合板。
2.1.19管线分离pipe&.wire detached from skeleton
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不在建筑结构体中预埋设备及管线的建筑工艺。
2.1.20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墙面(板)、吊顶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2.1.21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1.22山地建筑结构structure on a slope
建于坡地上,底部抗侧力构件的约束部位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不能简化为同一水平面的结构。按接地类型可分为吊脚结构、掉层结构等形式。
2.1.23接地类型embedding type
指山地建筑结构嵌固端与地面或边坡的连接形式。
2.1.24掉层结构structure supported by foundations with different elevations
在同一结构单元内有两个及以上不在同一水平面的嵌固端,且上接地端以下利用坡地高差设置楼层的结构体系。
2.1.25吊脚结构stilted building structure
顺着坡地采用长短不同的竖向构件形成的具有不等高约束的结构体系。3基本规定
3.0.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方案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建设、设计、制作、施工、使用各方之间关系的协同,进行技术策划,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
3.0.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按照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建筑的多样化。
3.0.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综合协调建筑、结构、设备和内装等专业,制定相互协同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应采用装配化施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3.0.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采用绿色环保、性能优良、经济合理的部品部件,提升建筑整体性能和品质。
3.0.5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实现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建造。
3.0.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建设场地为山地时应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岩土边坡条件等因素布置建筑功能。平面和竖向高程设计应考虑山地斜坡的走向和坡角,依山就势,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形式,不宜对原地貌进行大开挖和深填方。
3.0.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0.8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部品部件应在工厂车间生产,生产过程及管理宜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生产工序宜形成流水作业:生产厂家应建立质量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编码系统。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100的有关规定,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数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间与柱距、进深与跨度、门窗洞口宽度等水平方向宜采用水平扩大模数数列2nM、3nM(n为自然数);
2层高和门窗洞口高度等垂直方向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列nM;
3梁、柱、墙、板等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竖向扩大模数数列nM;
4构造节点和部品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数数列nM/2、nM/5、nM/10。
4.1.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在模数协调基础上,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采用标准化设计、模块及模块组合设计方法:部品部件应采用标准化接口,提高通用性。
4.1.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4.1.4钢构件应根据环境条件、材质、部位、结构性能、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维护管理条件等进行防腐蚀设计。
4.1.5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根据功能部位、使用要求等进行隔声设计,在易形成声桥的部位应采用柔性连接或间接连接及其他隔声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有关规定。4.2平面、立面设计
4.2.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平面与空间的设计应满足结构构件布置、立面基本元素组合及可实施性等要求。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应考虑有利于钢结构建造的要求,空间布局应考虑结构抗侧力体系的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布置、几何形状宜简洁规整,转折和凸凹变化不宜过多,外墙洞口宜规则有序;
2平面组合模块宜少规格、多组合;
3门、窗洞口的尺寸及开启位置,宜与围护墙板的模数协调一致,避免产生非标墙板;
4结构柱网布置、抗侧力构件布置宜与功能空间布局及门窗洞口协调。承重构件布置宜上下对齐贯通,保证结构的安全及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并宜以连续柱跨为基础布置,柱距尺寸宜按模数统一;
5设各管井、风井宜与楼、电梯井结合,宜独立集中设置,并宜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4.2.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宜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空间灵活可变的布置方式。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
4.2.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立面设计宜最大限度采用预制构件,并依据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尽量减少立面预制构件的种类。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阳台板、空调板、外窗、遮阳设施及装饰等部品部件宜进行标准化设计;
2宜通过建筑体量、材质机理、色彩等变化,并结合民族、地域和城乡特色,形成丰富多样的立面效果。




DBJ50 052-2020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s on public building energy saving(green building)
DBJ50-052-2020
主编单位: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0年9月1日
2020重庆213e1a528323f8e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执行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结合重庆市环境与资源特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公共建筑)的节能(绿色建筑)设计。
1.0.3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应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与资源条件、文化传承,在满足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公共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
1.0.4当公共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单栋建筑地上建筑面积大于200,0003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外,还应组织专家对其节能(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专项论证。
1.0.5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说明该工程项目采取的节能(绿色建筑)措施。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按重庆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规范DBJ50/T-228的相关规定,针对该工程项目采取的节能(绿色建筑)措施提出相应的绿色施工要求,并宜说明其使用要求。
1.0.6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①66规定的绿色建筑基本级的技术要求。
1.0.7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绿色设计green design
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0.3建筑体形系数shape factor
建筑物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不包括地面和不供暖楼梯间内墙的面积。
2.0.4凸窗bay window
突出外墙外表面的窗户。
2.0.5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single facade window to wall ratio
建筑某一立面的窗户洞口面积与该立面的总面积之比,简称窗墙面积比。
2.0.6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 transmittance
透过透光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
2.0.7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通过辐射投射的得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入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
2.0.8中空百叶玻璃double glazing with shutter内置可调百叶的中空玻璃制品。
2.0.9墙体自保温self-insulation wall
以墙体材料自身的热工性能,通过采用特定的建筑构造,使墙体的热工性能等指标满足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求的构造方式。
2.0.10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building envelope thermal performance trade-off
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判断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
2.0.11参照建筑reference building
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用的基谁建筑。
2.0.12绿色建材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诚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诚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13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物质。
2.0.14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
2.0.15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一数值。
2.0.16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DR-a]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cooling(heat quantity ratio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冷(热)负荷(kW)的比值。
2.0.17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system coefficient of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设计工况下,电驱动的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与制冷机、冷却水泵及冷却塔净输入能量之比。
2.0.18地源热泵系统ground source heat pump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燬、空调或生活热水供应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0.19复合式冷热源系统hybrid cooling and heating source
地源热泵系统需要辅助散热或加热设备时,采用冷却塔或锅炉或与水冷机组、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它冷热源设备组成的系统。
2.0.20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等。
2.0.21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对经过或未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集纳雨水,工业排水,生活排水进行适当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以被再次利用的水。
2.0.22中水系统reclaimed water system
由中水原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是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
2.0.2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扣除降雨量小于2mm降雨事件),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措施,场地内年累计经过渗透、蒸发、过滤、回用等方式得以控制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值。
2.0.24全装修decorated在交付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3基本规定
3.0.1建筑设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绿色发展要求。
3.0.2严禁使用国家及重庆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淘汰或禁止的技术,工艺、材料及制品。
3.0.3建筑设计宜遵循建筑模数协调原则,公共区域宜实施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3.0.4公共建筑应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技术措施应用,并符合下列规定:
1内隔墙非砌筑比例不小于50%;
2预制装配式楼板应用面积不低于单体建筑地上建筑面积的60%。
3.0.5公共建筑的装饰装修宜采用装配化装修技术和工业化内装部品。
3.0.6公共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3.0.7公共建筑中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不应低于60%。
3.0.8主体结构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粼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等的规定。
3.0.9公共建筑宜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并满足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污染物去除率的相关要求。
3.0.10公共建筑宜采用先进的智意化技术。4规划与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公共建筑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m3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小于等于300m3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3的建筑群,应为甲类公共建筑;
2单栋建筑面积小于等于3002的建筑,应为乙类公共建筑。
4.1.2合理进行项目选址,确保场地安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及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2场地应避开滑坡、崩塌、断层、危岩、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的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
3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然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氢等放射性污染的危吉。
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4.1.4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减轻热岛效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2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且宜
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1.5建筑设计应尊重并利用现状自然资源条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大开大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通过挖填方量平衡计算,合理控制土石方工程量;2场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城市的设计防洪、防涝水位标高,竖向设计应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
3当市政道路标高高于基地标高时,应有防止客水进入基地的措施;当基地外围有较大汇水汇入或穿越基地时,宜设置边沟或排(截)洪沟,有组织进行地面排水。
4.1.6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4.1.7建筑体形宜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
4.1.8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和风冷空调器时,空调器(机组)室外机布置和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平面和立面设计应考虑空调器(机组)室外机的位置,应稳定牢固,不应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应影响立面效果,并便于安装、清洗和维护;
2空调器(机组)室外机宜布置在南,北或东南、西南向的靠外墙处或屋面上,室外机的支承结构应与建筑主体同寿命;
3空调器(机组)室外机的安装应有利于通风换热,在建筑外立面的竖向凹槽内逐层布置室外机时,凹槽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m,室外机置于凹槽的深度不应大于4.2m;
4空调器(机组)室外机间的排风口不宜相对,相对时其水平间距应大于4.0m;
5空调器(机组)室外机位置处采用的遮挡或装饰,不应导致排风不畅或进排风短路,避免散热条件恶化;
6空调器(机组)室外机的安装应采取减振措施,室外机的噪声对相邻房间的影响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标准对环境噪声的规定。




DBJ50/T-429-202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12222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design of assembled buildings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DBJ50/T-429-2023 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3年03月1日 2023 重庆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渝建标[20234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 区、重庆经开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现批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地方 标准,编号为1050/T4292心23: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标 准文本可在标准施行后登录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 心官网免费下载.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亘庆市设 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3年1月3日 前言 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心17年度重 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第三批:的通知》(渝建 22017756号文件要求,标准绵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淮,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 定;4.材料;5.建策设计;6.结构设计;7.机电设各与管线设计; 8 外围护系统设计;,有关附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适用范围扩大为建筑工 程;2.按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对装 配式建筑相关拉术内容进行梳理、完善、整合:3.增加了装配整体 式叠合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外包钢混 凝土组合结构、装配式钢板组合剪力墙的相关规定;4.增加了多 层装配式墙板结构:5,补充了装配整体式结构为山地建筑结构时 的技术规定,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 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位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 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 给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邮 政编码:4:00015), …




正式版 DGJ 08-2143-2021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DG
DGJ08-2143-2021
J12671-202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Green design standard for public building2021-01-28发布 2021-06-01实施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发布DGJ 08-2143,DGJ 08-2143-2021,公共建筑,正式版,绿色设计,正式版 DGJ 08-2143-2021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本市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工程的绿色设计。
1.0.3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公共建筑全寿命期内满足建筑功能和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宜居、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
1.0.4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
2.0.1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在满足 公共 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0.2 总绿地面积 total green area
建筑用地内公共绿地、建筑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 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面积,包括满足植 树绿化覆土要求、人员可通达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和政府 主管部门认可的可计人绿地率的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
2.0.3 非传统水 non-conventional water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 ,包括雨水、河道水、再 生水、海水等。
2.0.4 绿色能源 green energy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狭 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能源消耗之后 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在能源生产 及其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 清洁煤和核能等。
2.0.5 可见光反射比 visible light reflectance
在可见光谱(380nm一780 nm)范围内,玻璃或其他材料反射 的光通量对人射的光通量之比。
2.0.6 环境敏感建筑物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buildings
对噪声、反射光、废气、废水等环境变化易产生反应的建筑 , 主要指住宅、学校、医院、疗养院、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3 基本规定
3.0.1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进行绿色建筑策划,明确绿色建筑目标。
3.0.2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本市的气 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应符合本市城市规划 管理的相关规定。
3.0.3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的技术与 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 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3.0.4 方案设计阶段应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明确采用的主要绿 色建筑技术。
3.0.5 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绿色设计专篇。应明确绿色建筑设计 目标和相应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分专业阐述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材料选用和设备选型;宜明确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
3.0.6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分专业编制绿色设计专篇,主要内容应 包括 :
1 绿色建筑定位等级目标。
2 绿色建筑的技术选项。
3 相关材料的性能指标或 设备的技术指标及其技术措施。
4 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自评分表。
3.0.7 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和电气专业应紧密配合,结合公 共建筑特点,选择适用、经济合理的绿色设计技术。
3.0.8 建筑设计应结合项目特点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并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3.0.9 建筑设计应结合项目特点考虑工业化的建造方式,采用适 合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4 绿色设计策划
4.1 一般规定
4.1.1 公共建筑设计应在方案阶段进行绿色设计策划,绿色设计 文件应体现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设计全过 程中。
4.1.2 绿色设计策划应包括建筑的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
4.1.3 绿色设计策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前期调研。
2 项目定位与 目标分析:
1 ) 项目自身特点和需求分析;
2 ) 达到的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等级;
3) 适宜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可实施的技术路线及相应
的指标要求。
3 绿色建筑能源与 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策略分析。
4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4.2 建筑专业策划
4.2.1 前期调研应对场地条件、区域资源等进行调研。
1 场地条件调研应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 置、周边物 理和生态环境、道路交通、人流、绿地构成和市政基础设施等规划 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远离污染源、保证 日照条件、促进自然通风、 满足公共交通、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场地声、光、热物理环境的技术措施 。
2 区域资源调研应包括:对场地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 材料资源情况及建筑自身节能需求进行分析,以确认符合区域条 件及建筑特点的能源利用节约方案。




DB34/T 4168-2022 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40
CCS P 28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168-2022
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ized manufacturing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T-beams2022-06-29发布2022-07-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eb21127400e107c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厂建设、设备选型、预制生产、智能管控和质量检测的标准流程以及具体做法。
本文件适用于装配式T梁工业化建造,其他梁板构件的工业化制造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9142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机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0法)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870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DB34/T3175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数控张拉施工技术规程
DB34/T3177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指南
《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皖交质监局〔2012)6号)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制工厂Prefabricated plant
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进行混凝土构件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工厂。
3.2
工业建造Industrialized prefabrication
以标准化为前提,以机械化为核心,以工厂化为手段,以信息化管理为保障的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
式和管理手段生产定型工程产品的建造模式。3.3
模块化绑扎Modular reinforcement binding
预制构件的钢筋绑扎按一定结构组成单元进行绑扎,再统一组合形成整体的绑扎方法。
3.4
铰式开合Hinge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液压模板底部设置销轴较座装置,一体化翼缘板模板及侧模板通过铰座旋转开合的施工步骤。
3.5
推拉开合Push pull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液压模板底部设置滑动轨道,一体化翼缘板模板及侧模板通过千斤顶推、拉开合的施工步骤。
3.6
筒式送料机Barrel type concrete conveying equipment
一种用于混凝土输送的具有自动移动功能的、通过轨道行走的筒式设备。
3.7
自动布料机Automatic concrete distributor
一种可移动自卸式混凝土布料设备。
3.8
智能液压模板Intelligent hydraulic formwork
具有全自动数控方式合模、脱模的功能,且具有感知模板空间位置、自动校准模板安装精度的液压
模板。
3.9
生产速率Production rate
单件混凝土T梁从钢筋笼绑扎开始至预应力张拉结束的总耗时。
3.10
绑扎速率Binding rate
单件混凝土T梁钢筋笼从绑扎开始至绑扎结束的总耗时。4基本规定
4.1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应以标准化设计、机械化作业、工厂化生产、信息化管理为原则,
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生产安全、耐久、性能优良的预制产品。
4.2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应按照自动化生产、大件运输以及安装便利要求,进行标准化设计。
4.3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中,宜遵循流水式布局、立体化设计理念开展工厂建设,遵循系统
性装备理念进行设备选型或开发,遵循智能化控制理念优化工艺,遵循全过程监测、全流程追溯理念进
行质量监测。
4.4装配式混凝土T梁应符合生产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等管理体系要求。
4.5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便于实现预
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运维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4.6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应积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DB34/T 5037-2022 船闸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3.140
CCS P 67
安徽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5037—2022代替 DB34/T 5037-2015
船闸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Standard for safety inspecton of construction on ship lock wharf
2022 – 03 – 29 发布 2022 – 04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00a9a07586a9819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船闸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定项目、检查评分方法、检查评定等级。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对船闸工程施工安全检查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11 头部防护 安全帽
GB/T 4303 船用救生衣
GB 5725 安全网
GB/T 6067.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
GB/T 6067.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GB 6095 坠落防护 安全带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 16636 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规程
GB 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GB 5072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5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80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12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T 128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JGJ 13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 162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180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T 188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JTS 205-1 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JTS 218 船闸工程施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船闸 navigation lock
利用向两端有闸阀门控制的航道内灌、泄水,以升降水位,使船舶能克服航道上的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通航建筑物。
3.2移动模机 mobile moulding machine
通过行走、支撑、悬吊系统,将闸室墙两对内、外钢模板通过台车沿轨道循环运动,不再重复安装和拆除模板,一次成型一对闸室墙施工段的装配式智能移动装置,主要由移动模架、悬吊系统、行走系统、模板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电气及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
3.3造闸机 ship lock fabrication machine
以船闸闸室移动模机为核心产品的船闸工程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主要由闸室墙建造智能装备(钢筋绑扎智能移动升降平台、装配式智能移动模机、闸室墙混凝土振捣机械臂)、输水长廊道可折叠滑移内模装备、闸首翻爬模自提升智能装备、智能移动模机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养护系统等系列产品组成。
3.4保证项目 assurance item
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害、财产损坏等事故,对施工造成严重影响的项目。
3.5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坏等事故,对施工造成影响的项目。
3.6安全四宝 four treasures of safety
对施工现场常用的四种基本安全防护用品的简称,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和救生衣。
3.7临边 temporary edges
施工现场内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 0.8 m 的平台周边、台阶侧边和沟、坑、槽、深基础周边等危及人身安全的边沿的简称。
3.8围堰 cofferdam
为建造永久性工程设施,修建的临时性挡水、挡土维护结构。
3.9闸阀门 lock valve
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
3.10引航道 approach channel
位于通航建筑物的上游和下游,引导船舶安全出入等候通过建筑物的一段过渡性航道。
4 检查评定项目
安全管理
4.1.1 安全生产管理检查评定应符合 JGJ 59 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4.1.2 安全管理检查评定保证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危险源管理、安全生产费用。一般项目包括:班组安全活动、机械设备管理、持证上岗、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安全防护设施。
4.1.3 安全管理保证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安全生产责任制
1) 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3) 项目部应有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 项目部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和配备专职安全员;
5) 对实行项目经济承包的工程项目,承包合同中应有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没有实行经济承包的项目,也需对安全指标进行考核;
6) 分包工程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总包单位负责对分包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分包单位应建立安全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
7) 项目部应制定以伤亡事故控制、现场安全达标、文明施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8) 按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进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
9) 应建立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考核制度;
10) 按考核制度,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
b)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
1) 项目部在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参照《安徽省公路水运重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指南》(第三版)的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3)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有关部门或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项目总监审核批准;
4) 项目部应按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c) 安全技术交底
1) 工程开工前,单位、分部和分项工程均必须编制安全技术交底通知书,向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安全技术交底应结合施工作业特点、危险因素、施工方案和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进行;
3) 安全技术交底应由交底人、被交底人、专职安全员进行签字确认。
d) 安全检查
1)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2) 安全检查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3) 专职安全员应每日巡查并填写安全日志;
4) 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并监督限期整改完成。隐患整改后,项目部应组织复查验证。
e) 安全教育
1)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 项目部应按要求设立一线工人业余学校;
3) 学校应制定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配置所需的教学设备;
4) 当施工人员入场时,项目部应组织进行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及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
5) 当施工人员变换工种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施工时,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 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每年度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
f) 危险源管理
1) 项目部应针对工程特点,开工前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分级和风险评估;制定项目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根据施工过程具体情况每月召开危险源辨识与防控会议并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
2) 危险源识别与防控措施应结合施工作业特点、危险因素、施工方案等进行,并要公示和告知作业人员;
3) 实行单元预警法,单元预警发布要规范并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环境、施工气候的变化更新单元预警牌;
4) 施工现场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培训、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5) 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备齐应急救援器材。
g) 安全生产费用
1) 按规定比例提取,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经费使用台账,专款专用;
4.1.4 安全管理一般项目的检查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班组安全活动
1) 每天上班前班组长应向工人明确当天的工作内容,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告知;
2) 每天的班前会应有具体的会议记录和参加人员签字;
3) 专职安全员应参加危险性较大工序的班前会,工区负责人应参加日常班前会。
b) 机械设备管理
1) 项目部应建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和“一机一档”管理机制;
2) 特种设备需经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机构监测并办理告知,一般工程设备项目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3) 操作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机械设备要悬挂操作规程;
4) 应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运转记录及操作人员的动态管理花名册。
c) 持证上岗
1) 从事施工的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行业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
2) 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动态管理花名册。
d)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
1) 当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报告;
2)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调查处理应遵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
3) 应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险。
e) 安全防护设施
1) 施工现场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加工区、材料区、生活区、办公区,应按不同区域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
2) 应绘制安全标志布置的总平面图;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3) 项目部应向作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劳保用品并建立发放、领用台账;
4)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淘汰和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




DB34/T 3953-202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墙板应用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安徽省地方标准
J15872-2021 DB34/T3953-202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墙板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precast panel of assembled building with steel structure
2021-06-08发布 2021-12-08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e8edc3743d4dd8b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材料
4.1墙体基材
4.2保温材料
4.3密封材料
4.4连接材料
5墙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2热工设计
5.3隔声计
5.4防火设计
5.5防排水设计
5.6结构设计
5.7构造设计
6墙板施工
6.1一般规定
6.2墙板制作
6.3墙体安装
7质量验收及维护…
71一般规定
7.2墙板构件进场验收73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安装验收
7.4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安装验收
7.5墙板使用维护
附录A外墙节点构造图
附录B四点支撑的点支承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弯矩系数
附录C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验收表
附录D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验收表
附录E预制墙板外观质量缺陷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1总则
1.0.1为规范安徽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墙板应用技术,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绿色环保,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安徽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墙板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本规程的外墙适用于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建筑。
1.0.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墙板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B34/T 4387-202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程.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14378
DB 安徽省地方标准 J -2023 DB34/T4387-202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程 Code for assembled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2023-03-01发布 2023-09-01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告 第2号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 “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规范”等 103项地方标准的公告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规 范”等103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1日 3 前言 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城市再生水管网 工程技术标准)等66项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1 225号),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先进经验和兄弟省 市有关标准,在总结安徽省工程实践与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工程总承包管理;5.设计管理;6.生产运输管理;7.施工安装 管理;8.B1M技术应用;9.运行维护管理. 本规程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安徽省建 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 限公司(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大道7699号,邮政 编码230601,电子邮箱4509960@qq.). 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 参编单位:合肥市绿色建筑与节能管理中心 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 安徽建工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建设装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承宇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安徽建筑大学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安徽元鼎建筑工业公司 安徽金江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 …




DB34/T 4146-2022 装配式生态护岸技术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080.40
CCS P 25
安徽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146—2022
装配式生态护岸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abricated ecological revetment
2022 – 03 – 29 发布 2022 – 04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ba899574e14bb1a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装配式生态护岸的分类,并规定了坡式、墙式、板桩式生态护岸的材料与制品、设计、施工、检验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利工程装配式生态护岸的设计、施工、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 5223.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GB/T 20934 钢拉杆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5008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C/T 540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JC/T 947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
JC/T 2239 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用端板
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SL 19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 225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 379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 631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土石方工程
SL 63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混凝土工程
SL 633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SL 634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堤防工程
SL 654 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
SL 67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T 744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DB34/T 2233 预制混凝土砌块护坡工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护岸 revetment
为了防御波浪、水流对岸坡的侵袭和淘刷,维持岸线稳定,在河湖岸坡上采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
3.2装配式生态护岸 fabricated ecological revetment
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制品与适宜的植物组合并具有一定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的护岸。
4 分类
装配式生态护岸结构型式分为坡式生态护岸、墙式生态护岸、板桩式生态护岸。




DB34/T 3958-2021 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DB 安徽省地方标准
J15877-2021 DB34/T3958-2021
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fabricated steel tube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frame structures
2021-06-08发布 2021-12-08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937c8338bd740ec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材料…
4.1钢材
4.2混凝土
4.3钢筋
4.4连接材料
5结构设计
5.1一般规定
5.2作用与作用组合
5.3结构计算
5.4叠合柱设计
5.5梁设计
6节点与连接
6.1一般规定
6.2柱与柱连接节点设计
6.3梁柱连接节点设计
6.4柱脚节点设计
7生产与运输
7.1一般规定…
7.2制作准备
7.3构件制作
7.4构件检验
7.5运输与堆放8安装
8.1一般规定
8.2安装准备
8.3安装
9验收…
9.1一般规定
9.2主控项目
9.3一般项目
附录A栓焊和全螺栓连接连接节点设计
附录B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节点设计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1总则
1.0.1为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合理应用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和维护。
1.0.3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的设计、制作、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SL/T 533-2021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附条 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160P5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T533——2021替代SL533——2011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Code for preparing preliminary design reports for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roject2021-08-06发布2021-11-0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SL/T 533-2021,SL/T 533-2021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 533-2021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对SL533—2011《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修订。本标准共16章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综合说明、水文、工程地质、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水土保持设计、环境保护设计、工程管理设计、节能设计、设计概算、工程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水文、工程地质章节的工作深度要求;——增加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及工程信息化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补充装配式渠道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补充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中的耐久性、合理使用年限、生态要求。本标准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L 533——20111.0.1 为规范灌溉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改建、扩建的大中型灌溉排水工程和新建的小型灌溉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1.0.3 初步设计应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所需资料,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勘测、观测、试验和研究。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方便管理。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必要的方案比选,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准确。1.0.4 骨干灌溉排水工程除险加固或拆除重建应根据安全鉴定主要结论,确定改造设计方案。1.0.5 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包括下列内容∶1 复核并确定工程场址的水文成果。2 查明主要灌溉排水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 说明工程任务及功能利用要求,复核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成果,复核工程规模;确定灌溉排水工程项目范围和灌溉排水分区;选定灌溉排水方式和灌溉节水措施。4 复核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渠(沟、管)线路、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和高程、数量;说明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变化、新增内容;确定骨干工程设计和田间工程典型设计。5 选定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等设备型式和布置;确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确定工程信息化设计方案。6 复核施工导流标准、方式,确定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及总工期;提出建筑材料、劳动力、施工用风、电、水的需要数量及来源。7 复核工程建设征地的范围、数量、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等规划设计。8 确定各项环境保护专项措施设计方案。9 复核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10 说明现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人员、管理设施等情况;提出新建工程管理设计和改扩建工程的管理改革方案。11 确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方案,确定主要措施。12 提出工程节能设计。13 编制工程设计概算。14 复核经济评价指标。15 提出工程建设初步设计的主要结论。说明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解决措施或风险规避措施。简述下阶段有关工作建议。1.0.6 初步设计报告章节安排应将“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以后各章应依次以本标准第3~16章节为标题编排。初步设计报告应附编制单位勘测、设计资质证明、必要的文件和专题报告。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格式见附录A。1.0.7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 绪言应简述项目区地理位置、背景、经济社会状况、国土空间规划、水利工程现状及规划;工程任务与规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及审查审批意见、主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与相关部门及地方的协调成果。2.0.2 水文应简述下列内容∶1 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2 项目区水资源、洪水、泥沙、水质、冰情等水文条件,主要特征值和分析计算结果。2.0.3 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渠道、建筑物、泵站等工程地质条件及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地质问题及其结论性意见,天然料场及建筑材料勘查等成果。2.0.4 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应简述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任务、工程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0.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应简述下列内容∶1 工程的等级和标准。2 项目区灌溉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排水工程的总体布置。3 取水、输配水、田间、排水、监测、灌溉试验站、信息化工程及工程管理设施的规模、布置、改造处理措施等。2.0.6 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应简述主要水力机械、电气设备及金属结构工程的选型和布置,机电设备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监控布置和通信方式。2.0.7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施工条件、材料供应、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工程量及材料用量、施工进度及总工期。2.0.8 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应简述建设征地范围、类型、实物指标,移民安置方案,专项设施复建方案等。2.0.9 水土保持设计应简述主要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2.0.10 环境保护设计应简述主要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和环境监测与管理。2.0.11 工程管理设计应简述工程建设期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提出项目实施与质量监督的管理措施,运行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主要管理设施、工程运用方式、工程管理费用及来源。简述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2.0.12 节能设计应简述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能源消耗指标,主要节能措施和效益。2.0.13 设计概算应简述设计概算编制的原则及依据、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方案和投资构成,并说明初步设计阶段较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变化情况和主要原因。2.0.14 工程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应简述项目区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综合评价结论。2.0.15 结论与建议应简述以下内容∶1 综述初步设计的主要结论。2 说明初步设计主要成果与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区别。3 说明工程在工程技术、征地移民、环境、投资与效益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解决措施或风险规避措施。4 简述下阶段有关工作建议。2.0.16 本章可附下列图与表∶——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录B。1总则……………………………………………………………12综合说明………………………………………………………33水文……………………………………………………………53.1区域概况……………………………………………………53.2水文气象……………………………………………………53.3水资源………………………………………………………53.4洪水…………………………………………………………53.5排水(涝)模数及流量………………………………………63.6泥沙、冰情及水质…………………………………………64工程地质………………………………………………………74.1概述…………………………………………………………74.2区域构造和地震动参数………………………………………74.3工程地质……………………………………………………74.4水文地质……………………………………………………74.5天然建筑材料………………………………………………85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9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26.1‘设计依据…………………………………………………126.2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126.3工程布置…………………………………………………136.4水源工程…………………………………………………146.5输配水工程…………………………………………………156.6田间工程…………………………………………………166.7排水工程…………………………………………………176.8监测工程…………………………………………………186.9信息化工程…………………………………………………186.10灌溉排水试验站…………………………………………196.11工程管理设施……………………………………………196.12图表与附件………………………………………………207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227.1水力机械…………………………………………………227.2电气………………………………………………………227.3金属结构…………………………………………………237.4采暖通风…………………………………………………247.5消防………………………………………………………247.6喷微灌设备…………………………………………………247.7图表与附件…………………………………………………258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68.1施工条件…………………………………………………268.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268.3施工导流…………………………………………………268.4工程施工…………………………………………………278.5交通运输…………………………………………………288.6施工总布置…………………………………………………288.7施工总进度…………………………………………………288.8主要技术供应………………………………………………288.9图表与附件…………………………………………………299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309.1编制依据…………………………………………………309.2征地范围及实物调查………………………………………309.3移民安置与专项处理………………………………………309.4图表与附件…………………………………………………3110水土保持设计………………………………………………3210.1设计依据…………………………………………………3210.2水土保持措施设计…………………………………………3210.3水土保持监测及管理………………………………………3210.4图表与附件………………………………………………3311环境保护设计………………………………………………3411.1设计依据…………………………………………………3411.2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3411.3环境管理及监测设计………………………………………3411.4图表与附件………………………………………………3412工程管理设计………………………………………………3512.1工程建设期管理…………………………………………3512.2工程运行期管理…………………………………………3512.3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3512.4设施管理…………………………………………………3512.5科研与试验………………………………………………3612.6劳动安全与卫生…………………………………………3612.7图表与附件………………………………………………3613节能设计……………………………………………………3713.1设计依据…………………………………………………3713.2工程能耗分析……………………………………………3713.3工程节能设计……………………………………………3713.4节能效果综合评价…………………………………………3714设计概算……………………………………………………3814.1概述………………………………………………………3814.2编制依据及内容…………………………………………3814.3设计概算成果……………………………………………3914.4资金筹措方案……………………………………………4215工程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4315.1概述………………………………………………………4315.2投资及运行费用…………………………………………4315.3效益分析…………………………………………………4315.4综合评价…………………………………………………4416结论与建议…………………………………………………46附录A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格式………………………………47附录B初步设计阶段工程特性表格式………………………48标准用词说明……………………………………………………56标准历次版本编写者信息………………………………………57条文说明…………………………………………………………59




DBJ41T-174-2020 城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 染防治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3bcfee814004c4e01c16e9d3d72c4845

1 总则
1.0.1 为有效防治城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道路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扬尘防治标准化管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城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施工现场,以及待建场地、建筑垃圾消纳场、城区道路扬尘的防治和管理。
1.0.3 对于铁路沿线等有特殊要求场所的扬尘防治和管理,应符合相关行业特殊要求1.0.4 扬尘污染的防治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河南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扬尘 dust
指地表松散颗粒物质在外力作用下进入到环境空气中形成的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
粒物。
2.0.2 扬尘防治 dust control
通过采取管理、组织、经济和技术措施,有效预防扬尘污染发生。
2.0.3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trash
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2.0.4 待建场地 site to be build
已取得施工许可,暂未开工的施工工地。
2.0.5围挡fence
为了将场地与外部环境隔离,使其成为相对封闭空间所采用的隔离物,包括砌体式
围墙、装配式围挡等。
2.0.6易扬尘材料dust material
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包括砂、石、细颗粒建筑材料等。
2.0.7 防尘覆盖物 dust cover
覆盖于散料物堆体、裸露场地等表面,用于防治扬尘的材料。选用的材料应满足相应的防尘效果、阻燃特性和环保要求。2.0.8 土石方作业earthwork
指场地平整,基坑(槽) 与管沟、路基、人防等各类工程的开挖、回填、场内倒运、掺拌石灰、混凝土剔凿、拆迁、渣土清运等作业。
2.0.9 湿法作业 wet operation
指对于可能产生施工扬尘的作业活动所采取的洒水、喷淋或喷雾等湿润方法抑制扬尘的措施,又称湿式作业法。




DBJ41/T 251-202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95d6272036ef7141总则
1.0.1为规范河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管理,做到安全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环保,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河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装配式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结构工程、外围护工程、设备与管线工程、装配式内部装修工程的主要部分采用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工程由混凝土部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2.0.3结构工程structure engineenng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整体。
2.0.4外围护工程envelope engineering
由非承重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0.5设备与管线工程facility and pipeline engineering
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2.0.6装配式内部装修工程interior decoration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
为满足功能需求,将工厂生产的内装部品进行组合安装,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装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简称装配式内装工程。
2.0.7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工程、设备与管线工程、装配式内装工程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0.8部件component
由工厂或现场预制生产,构成结构工程的结构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0.9模块module建筑中相对独立,具有特定功能,能够通用互换的单元。
2.0.10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11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cementitious grout for coupler of rebar splicing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配以细骨料,以及混凝土外加剂和其它材料组成的干混料,加水搅拌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早强、高强、微膨胀等性能,填充于套筒和带肋钢筋间隙内的干粉料,简称套筒灌浆料。
2.0.12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grouting coupler for rebars splicing
通常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通过套筒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钢筋对接连接所用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筒。
2.0.1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
2.0.14钢筋浆锚搭接连接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部品、部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0.15环筋扣合锚接anchoring method of closed loop reinforcement
预制构件连接时,预制构件端部预留的环形闭合钢筋相互扣合后锚固在混凝土中的一种连接方式。
2.0.16干式连接dry connection
相邻预制构件之间采用螺栓、焊接、搭接等方式连接,而不需要浇筑混凝土或灌浆的连接方式。3基本规定
3.0.1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3.0.2施工单位应综合协调建筑、结构、设备与管线、装饰装修等专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0.3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特点和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复核及验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0.4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应按计划定期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
3.0.5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并予以公示,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
3.0.6施工单位应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0.7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岗位的操作资格证书,不得无证上岗,不得违章指挥,不得违章作业。
3.0.8施工单位应对成品或半成品做好保护,不得损坏保护对象。
3.0.9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
3.0.10施工所采用的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进场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3.0.11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专项施工方案。3.0.12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特点,按绿色建造的要求组织实施。
3.0.1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
3.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宜采用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3.0.15各工序施工应在前一道工序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4结构工程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出厂合格证;
2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3灌浆套筒等其他构件钢筋连接类型的工艺检验报告;
4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4.1.2结构工程施工全过程应对预制构件及所属的建筑附件、预埋件等采取保护措施。
4.1.3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和配备吊装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
4.2材料
4.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专用定型产品时,专用定型产品及施工操作应符合有关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4.2.2灌浆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有关规定: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有关规定。
4.2.3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时,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水泥基灌浆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
4.2.4外挂墙板接缝处密封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JCT881的有关规定,密封胶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制混凝土外挂墙应用技术标准》JGJT458的有关规定。
4.3构件进场
4.3.1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并应有排水措施。
4.3.2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构件生产单位设置的构件编号、构件标识进行核对。
4.3.3预制构件进场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4.3.4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的方式存放,存放工具或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支垫稳固。
4.3.5预制水平类构件可采用叠放方式存放,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
4.3.6预制构件存放时,预制构件与存放工具或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DBJ41/T 237-2021 基坑工程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f813ed80957fe491总则
1.0.1为规范基坑工程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的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建筑与市政工程的临时性基坑支护工程。
1.0.3基坑工程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的应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4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基坑支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标准件standard part
由型钢及钢板辅材按标准尺寸加工而成,能相互连接、装配式拆卸并可重复组装的通用性构件。
2.1.2非标准件nonstandard part
不具备通用性,一般用于标准件装配支撑与支护结构的有效连接,根据特定基坑的不规则边界尺寸和形状专门定制局部钢构件。
2.1.3型钢组合支撑steel struts system
由型钢支撑梁、型钢组合围檩、型钢立柱和辅助连接件等装配构成,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系统。
2.1.4型钢支撑梁formed steel support beam
由型钢支撑梁标准件、非标准件组合而成,可施加预应力的支撑梁,主要包括对撑、角撑及八字撑。
2.1.5三角传力件steel triangle part
设置在支撑梁与支撑梁或支撑梁与围檩斜交处的连接件。
2.1.6围檩wale
设置在围护结构侧面连接支撑杆件的型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
2.1.7组合围檩composite wale
由多根型钢标准件或型钢标准件与混凝土梁结合而成的水平受力构件。其一侧与围护结构相连接,另一侧与型钢支撑梁连接。
2.1.8托梁support beam
设置在立柱之间,用于支托和约束型钢支撑的钢构件。
2.1.9托座bracket
设置在立柱上,用于支托托梁和支撑构件,建立支撑与立柱之间联系的钢构件。2.1.10立柱support column
设置于基坑内,为钢支撑体系提供竖向支承的立柱。
2.1.11盖板cover plate
在型钢组合支撑结构中,按照一定间距平行放置,用于联接型钢支撑各肢型钢,增强型钢支撑梁整体性的构件。
2.1.12系杆connection piece
在型钢组合支撑结构中,按照一定倾斜角放置,用于联接型钢支撑梁各肢,增强型钢支撑梁整体性的钢构件。
2.1.13预应力装置prestressed device
设置于型钢组合支撑对撑或角撑处,由加载横梁、千斤项、保力盒和垫板等组成,可施加预应力的装置。3基本规定
3.0.1型钢组合支撑设计和施工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形状和平面尺寸、基坑开挖深度、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并与围护结构、地下水控制、土体加固、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相协调。
3.0.2型钢组合支撑可与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排桩、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组合为内支撑式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为围护结构提供可靠的支撑,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2保证主体结构的施工空间;
3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0.3型钢组合支撑基坑支护设计时,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变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要求。
3.0.4型钢组合支撑的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
1结构体系;
2结构布置;
3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
4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5构件的节点设计。
3.0.5对于深厚软弱土地基上平面尺寸较大、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工程,采用型钢组合支撑时,应考虑坑底隆起、立柱沉降或抬升对其影响,宜综合采取下列措施提高基坑稳定性和控制其变形:1通过分坑措施优化基坑形状,控制型钢组合支撑长度;
2与混凝土支撑结合使用;
3基坑土体加固;
4加大围护结构刚度;
5增强节点连接措施。
当计算坑底隆起量较大,支撑体系可能出现整体受拉时,不宜采用钢支撑。
3.0.6型钢组合支撑和混凝土支撑混合使用时,整体支撑系统的受力性能应协调一致,不同材料交接处的刚度差异应合理控制,并均匀过渡。
3.0.7型钢组合支撑的支撑、围檩、立柱以及托梁、托座等连接构件宜为标准件。标准件间连接螺栓宜采用高强螺栓,非标准件间可采用焊接连接。
3.0.8型钢组合支撑非标准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标准件的材料性能、制作加工精度和验收标准不应低于标准件;
2非标准件与标准件的连接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3.0.9型钢组合支撑沿主受力方向应设置预加轴力,并应考虑温度化和材料收缩对支撑轴力和变形的影响,设计时应明确预加轴力大小,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加并保持预加轴力。支撑预应力在施工过程中应动态监测,可采用自动同服预应力控制系统。
3.0.10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型钢组合支撑安装、拆除及土方开挖的具体工况要求,施工应按设计工况的要求进行。
3.0.11型钢组合支撑不宜兼做施工作业平台和栈桥。当需要设置施工平台或栈桥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3.0.12基坑施工全过程应对型钢组合支撑内力和变形进行监测,并综合其他监测结果实施动态控制。4设计
4.1设计原则
4.1.1型钢组合支撑结构设计使用期限、安全等级应与支护结构一致,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其结构重要性系数yo分别不应小于1.1、1.0、0.9。
4.1.2型钢组合支撑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y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
4.1.3型钢组合支撑结构的计算模型,采用下列假定:
1计算模型的尺寸取支撑构件的中心距;
2支撑按超静定结构体系设计,各构件间须具备可靠的连接构造,构件的连接应与结构计算假定相一致;
3计算模型应考虑预加轴力的作用。
4.1.4型钢组合支撑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应同时考虑下列作用:
1由挡土构件传至围檩和支撑结构的水平荷载;
2支撑结构自重及活荷载;
3预加轴力;
4当温度改变引起的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时,应考虑温度作用;
5当支撑立柱下沉或隆起量较大时,应考虑支撑立柱与挡土构件之间差异沉降产生的作用。
4.1.5型钢组合支撑构件的内力和变形按下列方法计算确定:
1平面支撑体系应按平面杆系结构分层计算,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的结构布置和节点构造,各肢型钢、盖板、系杆宜单独计算:当上下层支撑类型或平面布置差异较大时,应按空间模型计算;2围护结构传递给支撑的荷载可取围护结构内力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
3支撑轴向力取支撑间距内围护结构沿围檩长度方向分布的水平反力之和:当支撑与围檩斜交时,水平反力应取沿围檩长度方向水平反力及垂直方向水平反力的合力;
4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支撑的内力和变形可近似按单跨或多跨梁分析,其计算跨度取相邻立柱中心距;
5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围檩宜按简支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相邻支撑的中心距。当设置八字撑和角撑时,钢围檩计算跨度L按下列方式确定。




DBJ41T-234-2020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672bb906d03566960598a3eab145aa81

总则
1.0.1 为推进我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规范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合理应用,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绿色美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 (0.20g)及8 度以下地区装配整体式合力墙结构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及验收。
1.0.3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应遵循建筑全寿命期的可持续性性原则,并应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
1.0.4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 monolithic precast concrete superposed shear wall structure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叠合剪力墙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叠合剪力墙结”
2.1.2 双面叠合剪力墙 double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预制双面叠合墙板在现场安装固定后,浇筑中间空腔混凝土形成的整体受力剪力墙。2.1.3 单面叠合剪力墙 single superposed concrete shear wall
预制夹心保温单面叠合墙板在现场经安装固定后,浇筑中间空腔混凝土形成的整体受力剪力墙。单面叠合剪力墙仅内叶预制混凝土墙板参与叠合,外叶预制混凝土墙板不参与结构受力,仅作为施工时的模板以及保温板的外保护板。
2.1.4 预制双面叠合墙板 double superposed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由两块预制混凝土墙板通过钢筋析架连接成具有中间空腔的预制构件。2.1.5 预制夹心保温单面叠合墙板 sandwish insulation single superposed precast concreteshear wall
由两块预制混凝土墙板以及保温板通过拉结件牢固连接形成具有中间空腔的预制构
件。
2.1.6 预制合墙板 superposed precast concrete shear wall
由两块预制混凝土墙板通过连接形成具有中间空腔的预制构件。预制叠合墙板分为预制双面登合墙板和预制夹心保温单面叠合墙板
2.1.7 拉结件 connector
连接预制夹心保温单面叠合墙板中内、外叶预制混凝土墙板,使其形成整体的连接器件
2.1.8 接缝 seam
包括预制构件之间的接缝、预制构件和现浇混凝土的接缝。2.1.9 叠合面laminated surface
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的结合面。




DBJ41/T 248-2021 居住建筑装配式内装工程技术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f61dfc0cd48ca331总则
1.0.1为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装配式内装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居住建筑的装配式内装工程的设计、安装、质量验收。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的装配式内装工程可参考执行。
1.0.3装配式内装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装配式内装assembled infill
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工业化建造方式。
2.0.3管线分离pipe&wire detached from structure system
设备管线与建筑主体结构分离设置的方式。
2.0.4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
以干作业工艺为特征的建造方式。
2.0.5集成设计integrated design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过程。
2.0.6标准化接口standardized interface
具有统一的尺寸规格与参数,并满足公差配合及模数协调的接口。
2.0.7内装部品infill components
在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构成建筑内装体的内装单元模块化部品或集成化部品。
2.0.8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项、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0.9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墙(面)板、吊顶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3基本规定
3.0.1装配式内装工程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有害物质含量等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等相应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0.2装配式内装应统筹项目需求、技术选择、建设条件与成本控制要求等进行总体技术策划。
3.0.3装配式内装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协同进行,并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及设备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设计文件必须满足一体化审查要求。
3.0.4装配式内装的部品选型应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明确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并采用标准化接口,满足通用性和互换性要求。
3.0.5装配式内装应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
3.0.6装配式内装、管线及设备与建筑主体的接口设计应采用机械连接等工业化方式进行。
3.0.7装配式内装应满足管线、设备设施等部品的安装、使用维护及检修更换的要求,宜采用管线分离技术。
3.0.8装配式内装工程的室内环境应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室内热工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并在工程完工竣工验收前进行室内环境检测。3.0.9装配式内装工程宜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M)技术正向设计,进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专业协同,保工程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质量可追溯性。
3.0.10装配式内装宜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流水作业,科学利用工作面,提升工作效率。
3.0.11装配式内装宜采用绿色建材,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材料与部品宜经认证,且附有认证标识。
3.0.12装配式内装应遵循以人为本且宜满足适老化的需求。
3.0.13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按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4集成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式内装设计应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燃气、电气、智能化等各专业的要求,进行协同设计,并统筹设计、生产、安装和运维各阶段的需求。
4.1.2装配式内装设计应选用高集成度的系统化内装部品,采用模块和模块组合的方法,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满足建筑生命期内使用功能可变性及个性化要求。
4.1.3装配式内装设计应明确内装部品和设备管线主要材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结构受力、抗震、安全防护、防火、节能、隔声、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无障碍等方面的需要。
4.2标准化设计和模数协调
4.2.1装配式内装应遵循模数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住宅宜符合《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JGJT445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装配式内装的房间开间、进深、门窗洞口宽度等宜采用M(n为自然数);
2装配式内装的建筑净高和门窗洞口高度宜采用分模数列M2;3装配式内装的构造节点和部件的接口尺寸宜采用分模数列M/2、nM/5、nM/10;
4.2.2装配式内装应对厨房、卫生间、收纳系统等主要使用空间和主要的部品进行标准化设计,提高标准化程度。
4.2.3装配式内装应采用通用的构造和部件进行连接设计,并采用具有不同肌理、材质、颜色的面层材料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4.2.4装配式内装部品的定位可通过设置模数网格来控制,部品的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
4.2.5装配式内装设计应统筹建筑模数与部品生产之间的尺寸协调。部品部件尺寸设计应与原材料的规格尺寸协调。
4.2.6装配式内装设计应根据内装部品的生产和安装要求,确定公差,应考虑结构变形、材料变形和施工误差的影响。部品与部品、部品与建筑间的配合均为间隙配合。
4.3内装部品选型与集成设计
4.3.1部品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内装部品的选型应结合房间功能、设备管线安装、保温、隔声、防滑、防静电、防水、防火、无障碍等需求进行;
2内装部品的选型应优先选用模块化产品,采用基本件+可调节件的系列规格组合方式。




DB41/T 2279-2022 公路全断面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涵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80
CCS P 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79-2022
公路全断面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涵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2022-06-29发布2022-09-28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ef2ea0e5596c8e5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全断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涵材料、设计、施工和工程验收阶段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全断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酒(以下简称“装配式箱酒”)的设计、施工和工程险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饺线
GB/T10798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
GB/T14370预应力筋用销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17395无缝管尺可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18173.3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彭胀橡胶
GB/T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50018冷弯薄壁型纲结构技术规范
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险收标准
GB50204一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214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T50448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JCT881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
JCT92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
JG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18纲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LD48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断面装配式钢混凝土箱涵
由顶板、底板、侧墙整体预制分节段装配成型的箔涵。
3.2
张拉筋预留槽
固定连接筋、放置固定锚具或连接器的结构预留槽口。
3.3
纵向锁紧力
沿公路箱涵的涵长方向拉紧,固定节段所需要的拉力。
3.4
卧式堆放
公路预制箱涵节段开口朝前,拼装时无需翻转的存放方式。
3.5
立式堆放
公路预制箱涵节段开口朝上,拼装时需要90。翻转的存放方式。
4材料
4.1混凝土
所用的混凝土应符合JTG3362的规定。
4.2钢材
4.2.1普通钢筋应符合JIG3362的规定。
4.2.2预应力钢饺线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
4.2.3预应力螺纹钢筋应符合GB/T20065的规定。
4.2.4吊装孔预埋件应采用不低于235钢的无缝钢管和钢板,钢管性能应符合GB/T17395的规定,钢版性能应符合GB/T3274的规定。
4.3聚氨乙烯管(PV0管)
PWC管性能应符合GB/T10798的要求。
4.4描具、夹具和连接器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GBT14370的规定。
4.5节段接口密封材料4.5.1弹性橡胶密封圈宜采用三元乙丙(PDM)橡胶和氯丁(CR)橡胶,物理性能应符合GB50838一2015中8.2.16的规定。
4.5.2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GB/T18173.3的规定。
4.5.3腻子复合橡胶密封条采用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带时,性能应符合JC/T942的规定。
4.5.4接缝用密封胶应采用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JC/T881的有关规定。
4.6锁紧力孔道压浆材料
锁紧力孔道压浆材料的性能及浆液的配合比应符合GB/T50448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