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小学校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导则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38778
重庆市中小学校装配式建筑标准化 设计导则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前言 为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渝府办发〔2017)185号)有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要求,全面推行通用 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切实实现装配式建筑“少规格、多组合”的标 准化设计目标,逐步构建重庆市中小学校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 全面提高建筑品质,有效降低建造成本,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制定 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中小学校 标准化设计;5.普通、专用教室模块;6.办公室模块;7.宿舍模块;8.交通 空间模块;9.卫生间模块. 本导则主要用于指导帮助建设、设计单位从业人员进行重庆市中小学校装 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 本导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 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1号,邮政编码: 400013 邮箱Zhou.yu@cisdi..cn).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 主编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局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长厦安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市教育建筑规划研究院 重庆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贝天丰设计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建工高新建材有限公司 重庆中建海龙两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渝隆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重庆两江新区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国网2023年第一季度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价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3 年第一季度)
(总第 43 期)编制说明
一、编制总体情况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建设定额站根据电网工程设备材料计价需求定期统计发布的参考价格,主要目的是为电网工程可研估算、初设概算及施工图预算编制提供计价参考,使用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建设特点及市场情况进行合理计价。
本季度信息参考价计算基础数据来源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 2023 年第一季度物资招标数据,本季度样本数量 79034 条,采用相关性聚类分析、帕累托排序、统计窗口迭代等统计方法构建的信息参考价格测算模型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统一采用 13%的增值税税率,
经专家评审,最终发布交流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 1253 条。
二、使用说明
1.交流变压器中已综合考虑高能效节能及高阻抗对价格的影响,变压器、GIS、HGIS 设备信息参考价中包含智能终端及合并单元。
2.变压器、组合电器、断路器、开关柜、避雷器等一次设备信息参考价中未包含模块化 2.0 在线监测系统相关配置费用。
3.GIS 组合电器信息参考价中综合考虑了部分母线量,其中 GIS 组合电器价内母线长度 750kV 为 55 三相米,500kV 为 25 三相米,330kV为 18 三相米,220kV 为 5 三相米,110kV 为 2.5 三相米,66kV 为 3.2 三相米,超出部分可进行单独计价。
4.GIS 组合电器进(出)线间隔信息参考价中包含了一键顺控系统内一次设备。
5.电压互感器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由电压互感器制造商配置并集成,主变压器本体电流互感器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由变压器制造商配置并集成,高压并联电抗器本体电流互感器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由高压并联电抗器制造商配置并集成,其他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由断路器类产
品制造商配置并集成。除主变各侧主变间隔配电装置外,10~35 千伏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时宜不配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配电装置时各间隔合并单元宜按 1 套/1 间隔互感器配置,智能终端宜按 1 套/1 间隔配置。
6.110kV/66kV/35kV 线路保护、电容器保护、电抗器保护均含测控装置,110kV 及以下变压器保护均为主后合一的价格。
7.信息参考价中 66kV~750kV 变电站的监控系统价格包含下列设备,监控系统包含的内容如下:
(1)站控层设备包含监控主机、数据服务器、综合应用服务器、交换机、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计划管理终端、数据通信网关机、图形通信网关机、防火墙、正反向隔离装置、打印机、防误工作站、一键顺控系统、智能接口设备、光电转换装置、音响及语音报警
装置、系统集成及配套联调。
(2)过程层设备包含以太网交换机。
(3)间隔层设备包含公用测控屏、750kV/500kV/330kV/220kV/110kV/66kV 测控屏、主变压器测控屏、35kV/10kV 保护测控集成装置、电压并列屏、网络通信设备、变电站布置环境、网络结构及组网方式、以太网交换机配置,110kV/66kV 线路保护测控集成装置随保护招标需单独计价。
8.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包含预制舱舱体、舱内辅助设施(照明、暖通、通信等)、故障录波装置、时间同步装置、一体化电源系统、电能量采集终端(仅 110kV 和 66kV 变电站采用的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包含该设备)、集中接线柜及空机柜的设备材料费及安装调试费;不包含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监控系统、网络分析记录装置、电能表等设备费用,以及由仓内接至设备的预制光缆、预制电缆的材料费用,但包含预制舱集成厂家对预制舱内设备的集成安装费用。
9.光缆信息参考价不含金具。
10.装配式建构筑物的材料价格参考各省平均价格水平。
三、近三年主要设备材料价格趋势
经统计 2020 年第一季度至 2023 年第一季度,变压器类设备价格季度平均增长率为 1.92%、断路器类设备价格季度平均增长率为 0.95%、组合电器类设备价格季度平均增长率为 1.97%;杆塔类材料价格季度平均下降率为 1.65%、导线类材料价格季度平均增长率为 1.86%、电缆类材料价格季度平均增长率为 2.28%。
四、其他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主要反映特定时间段内设备材料的一般价格水平,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具体工程的设计阶段结合里程碑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编制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物资有限公司、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
编写人员:陈立、崔万福、冀凯琳、张若辰、辛诚、陈天穹、石维特、刘晋、闫炜阳、曹博洋、曲华磊、郭楠、刘明、张志珍、巩沙东
评审专家:刘薇、唐易木、张宝财、樊海荣、翟树军、王亮、王岩




DB32/T 3915-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连接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pdf

资源简介/截图: DB32/T 3915-2020,DB32T3915-202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结构,装配式,质量验收,连接施工,标准规范
DB32/T3915-2020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2 4总则…… . 3 5基本规定. 3 6材料… 4 6.1混凝土、钢筋和钢材 . 4 6.2连接材料.. 4 6.3其他材料……… 4 7现场连接施工…… . . . 4 7.1一般规定… 5 7.2预制构件安装…… .6 7.3预制构件连接. .7 8质量验收.. .9 8.1一般规定…… .9 8.2预制构件进场验收…… ……….10 8.3预制构件安装与连接…. 12 9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4 9.1施工安全 …….14 9.2环境保护…. .1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微重力流补浆工艺.. 附录B(规范性附录)套筒灌浆局部钻孔检测方法.18 附录C(规范性附录)首段验收表格示例 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现场连接施工原材料进场检测一览表……..20 I DB32/T3915-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连接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连接施工与质量验收的术语、总则、基本规定、材料、现场连 接施工、质量验收及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场连接施工与质量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14902预拌混凝土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JGJ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5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G/T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398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3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256钢筋错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160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J19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JGJ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6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5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146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T…




完整无水印 18J820《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图示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完整无水印版18J820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8年8月1日,统一编号:GJBT-150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8dbf2d1433bcad218J820图集适用于采用装配式建筑结构体与建筑内装体集成化建造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建筑设计。供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人员使用。图集的编制,对使用者全面掌握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有很强的指导意义。a7293b8642c04fa18J820图集的编制是配合《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2017的颁布和执行,将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简明、清晰、准确的反映规范原意,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范。图集内容按《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章节的条文顺序排列编制,做到一一对应,共分为8个部分编制:1)总说明;2)术语;3)基本规定;4)建筑设计;5)建筑结构体;6)建筑内装体;7)围护结构;8)设备及管线。18J820图集总说明及条文图示所编内容全面,充分体现采用装配式建造的住宅建筑设计思路及技术要求。内容精炼、条理清晰,条文与图示编制契合度高,图示反映条文原意并突出装配式住宅设计及建造技术的特点,易于设计人员通过图示正确执行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2017。内容索引:目录……..1
编制说明……..2
1 总则……..1-1
2 术语……..2-1
3 基本规定……..3-1
4 建筑设计
4.1 平面与空间……..4-1
4.2 模数协调……..4-6
4.3 设计协同……..4-9
5 建筑结构体与主体部件
5.1 建筑结构体……..5-1
5.2 主体部件……..5-2
6 建筑内装体与内装部品
6.1 建筑内装体……..6-1
6.2 隔墙、吊顶和楼地面部品……..6-6
6.3 整体厨房、整体卫浴和整体收纳……..6-8
7 围护结构
7.1 一般规定……..7-1
7.2 外墙与门窗……..7-4
8 设备及管线
8.1 一般规定……..8-1
8.2 给水排水……..8-2
8.3 供暖、通风和空调……..8-6
8.4 电气……..8-10
相关技术资料……..61




PDF版可打印 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完整无水印可打印版15J939-1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5年3月1日,统一编号:GJBT-1327,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函[2015]47号。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专项编制项目,本图集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其他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民用建筑设计可参考。ff569b6fad592eb15J939-1图集以三套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造的工程设计实例和一套装配式内装住宅设计实例为蓝本,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加以调整,重点突出本图集的“示范”作用。分别编制了方案阶段与施工图阶段的设计示例,体现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的特点、方法及要求。其中:示例一为方案阶段的设计示例,主要表现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平面设计原理,以及多样化的立面设计手法,使广大设计人员了解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的设计思路及设计表达形式。示例二为装配式内装方案阶段的设计示例,采用室内装修、设备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的方式,可保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更加适合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的建造。示例二重点编制了装配式内装技术的应用, 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装修一体化的实施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示例三为施工图阶段设计示例,选取了南方某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使设计人员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应用类型的适用性和多样性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居住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深度要求。示例四与结构专业图集15G107-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共同选取同一工程项目进行编制,方便专业之间相互配套使用及参考。该示例选取北方某地区商品房住宅项目,重点表达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项目建筑专业施工图在设计说明内容、图纸设计深度及专业协同等方面的特点及要求。图集内容:




高清无水印18G432-1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坡板宽度2.4m、3.0m;平 板宽度2.0m、2.4m、3.0m)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18G432-1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41I 19号“关于 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 编制.18G432-1图集编制依据的主要现行标准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 50011-2010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 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 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1 5223-201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 5123 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11、 《钢筋辉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18G432-1图集适用于抗展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的地区.3.3本图集中宽度为2.4m. 3.Om的双T平板和双I坡板,适用于下列范围:3.3.1环境类别为一类、-a类、二b类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 面板.3.3.2耐火等级不高于二级的屋面板.3.4本图集中宽度为2.Om的双T平板适用于下列范围:3.4.1环境类别为一类、-a类、二b类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 层板.3.4.2耐火等级不高于二级的楼层板.3.5使用本图集中的双T板时,如遇下列情况,应按国家现行 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复核或另行设计: 524b4d7bc74a9e9938195af015d73118G432-1图集是对06SG432-1《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坡板 宽度2.4m)》、09SG432-2《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平板 宽度2.0m、2.4m、3.0m)》和08SG432-3《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坡板 宽度3.0m)》的修编。18G432-1图集为采用先张法工艺生产的、不同宽度及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平板和坡板的做法和构造。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环境类别为一类、二a类、二b类、耐火等级为二级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板及楼板。本图集内容主要为构件图,辅以部分构造图,均为施工图深度,可直接选用并照图施工。18G432-1图集是在原国标通用图集的基础上,总结和吸收了近几年双T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经验按现行规范编制的。构件选用表给出了均布荷载限值和截面承载力限值,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荷载检验表、模板图和配筋图可供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生产使用;构造详图可供构件施工安装时使用。本图集旨在规范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8G432-1图集内容索引:总说明 5
2.4m宽双T坡板
2.4m宽双T坡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技术参数表 20
2.4m宽双T坡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选用表 21
2.4m宽双T坡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荷载检验表 22
2.4m宽双T坡板(1×7钢绞线配筋)技术参数表 23
2.4m宽双T坡板(1×7钢绞线配筋)选用表 24
2.4m宽双T坡板(1×7钢绞线配筋)荷载检验表 25
YTSa0924模板及配筋图 26
YTSa0924配筋详图 27
YTSal224模板及配筋图 28
YTSal224配筋详图 29
YTSal524模板及配筋图 30
YTSal524配筋详图 31
YTSal824模板及配筋图 32
YTSal824配筋详图 33
YTSa2124模板及配筋图 34
YTSa2124配筋详图 35
YTSa2424模板及配筋图 36
YTSa2424配筋详图 37
YTSb0924模板及配筋图 38
YTSb0924配筋详图 39
YTSb1224模板及配筋图 40
YTSb1224配筋详图 41
YTSb1524模板及配筋图 42
YTSb1524配筋详图 43
YTSb1824模板及配筋图 44
YTSb1824配筋详图 45
YTSb2124模板及配筋图 46
YTSb2124配筋详图 47
YTSb2424模板及配筋图 48
YTSb2424配筋详图 49
3.0m宽双T坡板
3.0m宽双T坡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技术参数表 50
3.0m宽双T坡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选用表 51
3.0m宽双T坡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荷载检验表 52
3.0m宽双T坡板(1×7钢绞线配筋)技术参数表 53
3.0m宽双T坡板(1×7钢绞线配筋)选用表 54
3.0m宽双T坡板(1×7钢绞线配筋)荷载检验表 55
YTSa0930、YTSb0930模板及配筋图 56
YTSa0930、YTSb0930配筋详图 57
YTSa1230、YTSb1230模板及配筋图 59
YTSa1230、YTSb1230配筋详图 60
YTSa1530、YTSb1530模板及配筋图 61
YTSa1530、YTSb1530配筋详图 62
YTSa1830、YTSb1830模板及配筋图 63
YTSa1830、YTSb1830配筋详图 64
YTSa2130、YTSb2130模板及配筋图 65
YTSa2130、YTSb2130配筋详图 66
YTSa2430、YTSb2430模板及配筋图 67
YTSa2430、YTSb2430配筋详图 68
2.0m宽双T平板
2.0m宽双T平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技术参数表 69
2.0m宽双T平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选用表 71
2.0m宽双T平板(螺旋肋消除应力钢丝配筋)荷载检验表 72
2.0m宽双T平板(1×7钢绞线配筋)技术参数表 74
2.0m宽双T平板(1×7钢绞线配筋)选用表 76
2.0m宽双T平板(1×7钢绞线配筋)荷载检验表 77
YTPa8120-1~2、YTPb8120-1~2模板及配筋图 79
YTPa8120-1~2、YTPb8120-1~2配筋详图 80
YTPa8420-1~2、YTPa8720-1~2、YTPb8420-1~2、YTPb8720-1~2模板及配筋图 81
YTPa8420-1~2、YTPa8720-1~2、YTPb8420-1~2、YTPb8720-1~2配筋详图 82
YTPa0920-1~2、YTPbO920-1~2模板及配筋图 83
YTPa0920-1~2、YTPb0920-1~2配筋详图 84
YTPal020-1~2、YTPal120-1~2、YTPb1020-1~2、YTPb1120-1~2模板及配筋图 85
YTPa1020-1~2、YTPal120-1~2、YTPb1020-1~2、YTPb1120-1~2配筋详图 86
YTPal220-1~2、YTPb1220-1~2模板及配筋图 87
YTPa1220-1~2、YTPb1220-1~2配筋详图 88
YTPal320-1~2、YTPal420-1~2、YTPb1320-1~2、YIPb1420-1~2模板及配筋图 89
YTPal320-1~2、YTPal420-1~2、YTPb1320-1~2、YIPb1420-1~2配筋详图 90
YTPal520-1~2、YTPb1520-1~2模板及配筋图 91
YTPa1520-1~2、YTPb1520-1~2配筋详图 92
YTPa1620-1~2、YTPa1720-1~2、YTPb1620-1~2、YTPb1720-1~2模板及配筋图 93
YTPa1620-1~2、YTPal720-1~2、YTPb1620-1~2、YTPb1720-1~2配筋详图 94
YTPa1820-1~2、YTPb1820-1~2模板及配筋图 95
YTPa1820-1~2、YTPb1820-1~2配筋详图 96
2.4m宽双T平板
2.4m宽双T平板技术参数表 97
2.4m宽双T平板选用表 98
2.4m宽双T平板荷载检验表 99
YTPa0924、YTPb0924模板及配筋图 100
YTPa0924、YTPb0924配筋详图 101
YTPa1224、YTPb1224模板及配筋图 102
YTPa1224、YTPb1224配筋详图 103
YTPa1524、YTPb1524模板及配筋图 104
YTPaI524、YTPb1524配筋详图 105
YTPa1824、YTPb1824模板及配筋图 106
YTPa1824、YTPb1824配筋详图 107
YTPa2124、YTPb2124模板及配筋图 108
YTPa2124、YTPb2124配筋详图 109
YTPa2424、YTPb2424模板及配筋图 110
YTPa2424、YTPb2424配筋详图 111
3.0m宽双T平板
3.0m宽双T平板技术参数表 112
3.0m宽双T平板选用表 113
3.0m宽双T平板荷载检验表 114
YTPa0930、YTPb0930模板及配筋图 115
YTPa0930、YTPb0930配筋详图 116
YTPa1230、YTPb1230模板及配筋图 117
YTPa1230、YTPb1230配筋详图 118
YTPa1530、YTPb1530模板及配筋图 119
YTPa1530、YTPb1530配筋详图 120
YTPa1830、YTPb1830模板及配筋图 121
YTPa1830、YTPb1830配筋详图 122
YTPa2130、YTPb2130模板及配筋图 123
YTPa2130、YTPb2130配筋详图 124
YTPa2430、YTPb2430模板及配筋图 125
YTPa2430、YTPb2430配筋详图 126
构造详图
吊环、预埋件 127
屋面板开洞构造示意 128
双T板板端焊接连接构造示意(一) 129
双T板板端焊接连接构造示意(二) 130
双T板板端螺栓连接构造示意(一) 131
双T板板端螺栓连接构造示意(二) 132
双T板屋面安装构造示意(一) 133
双T板屋面安装构造示意(二) 134
双T板屋面抗震构造 135
附录
附录(一):长线固定模具双T平板 136
附录(二):带企口双T板与带挑耳支承梁连接示意 137




彩色高清无水印 20G367-2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公共建筑).pd f

资源简介/截图: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20G367-2图集,pdf格式,可打印,实行日期:2020年4月1日,统一编号:GJBT-154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9eb0550ab3767443287254e32ae489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6]8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1.2本图集编制依据下列国家现行标准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201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对工程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后,选择了较为常用和成熟的构件及做法编入本图集。设计人员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结合自身设备和工艺,在全面准确了解本图集各项适用条件和设计参数的基础上,正确使用本图集。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筒结构的公共建筑(例如办公、酒店、宿舍、宾馆、医疗病房等)。当本图集满足其他建筑类型的要求时,也可参考选用。
2.2本图集中梯板上、下端安装节点既可采用本图集第45页的节点,也可采用15G367-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中第27页的节点。当位于框架部分的楼梯采用
15G367-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中第27页节点时,应采取措施限制垂直于梯跑方向位移,防止地震作用下变形过大而撞击周边构件。
2.3本图集中梯段板采用立模生产工艺,当采用其他生产工艺时,还应进行脱模验算。
2.4本图集中提供了吊点位置、预埋吊件样式,若采用其他形式或工程吊装有特殊要求时需另行设计。
2.5本图集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相关尺寸要求:
2.5.1建筑层高:3.3m、3.4m、3.5m、3.6m、3.7m、3.8m、3.9m、4.0m、4.1m、4.2m和4.5m。
2.5.2楼梯间净宽:2750mm;若梯间宽度为其他尺寸,可参照本图集使用。
2.5.3建筑面层做法厚度:本图集安装图以梯断面是清水混凝土面为例进行绘制;梯段板面不是清水混凝土面的安装图和模板图仅给出示意图。当梯段有面层时,面层不得占用梯板的结构厚度。
2.5.4楼梯梯段板为预制混凝土构件,平台梁、板可采用现浇混凝土。
2.5.5若具体工程项目中预制楼梯尺寸与上述规定不同时,可参考本图集另行设计。
3材料
3.1混凝土、钢筋和钢材
3.1.1混凝土、钢筋和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3.1.2本图集中梯段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3.1.3钢筋采用HPB300(中),HRB400(业),销键锚栓为C级锚栓。
3.2预埋件
3.2.1预埋件的锚板采用Q235B级钢,钢材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
3.2.2锚筋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不应大于300N/mm2,锚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3.2.3锚筋与锚板之间的焊接采用埋弧压力焊,采用HJ431型焊剂。T型角焊缝应采用E50型焊条,或其他性能相近的焊条。
3.2.4吊环应采用HPB300级钢筋或Q235B圆钢制作,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3.2.5构件吊装采用吊环、吊钉或其他形式吊件等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18CG39 18CJ72-3 轻质柏板建筑围护构造.pdf

资源简介/截图: 1b514bb9b8ad5f691536a34357fd8d02

1概述
1.1本图集定义的轻质柏板是由型钢、钢筋架、水泥珍珠岩复合填充芯材、EPS保温芯材、钢丝网片、防水涂层复合而成的具有高强、轻质、防火、保温、隔热、隔声、防水、泄压、节能、环保等特性的新型装配式建筑部品1.2轻质柏板包括X型板(通用板)、W型板(保温隔热屋面板)、Q型板(墙板)和T型板(天沟板)。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以内的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
2.2轻质柏板适用二a类及以上环境类别,外墙及屋面板风荷载设计值不大于30kN/m
2.3当用于二b类或有腐蚀性环境、板表面温度高于60C的环境时,应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4X型板(通用板)适用于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不上人屋面板、网架板、挑檐板、天沟板;可用于仅承受竖向荷载的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加(夹)层楼面板及栈桥通道板。
2.5W型板(保温隔热屋面板)适用于有节能要求的屋面坡度小于1/10的民用及一般工业建筑屋面。
2.6Q型板(墙板)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的装配式围护结构外墙板,所选板材防水、保温、隔热、隔声、防火等做法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高清无水印 18CJ79-1 18CG40装配式砌块墙构造(一).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8CJ79、18CG40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8年2月1日,统一编号:GJCT-167,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兴贵恒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c80ac4563ca29e81概述
1.1本图集是为满足装配式砌块墙构件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的需要而编制。
1.2装配式砌块墙构件是将砌块按设计尺寸在工厂或移动式工作站砌筑成型后,在施工现场吊装就位的整体性墙构件。其生产效率高、砌筑质量和整体性能优异,可实现快速装配。
2编制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01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2011
3适用范围
3.1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地区新建和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3.2适用于高度不超过100m建筑的砌体填充墙。
3.3适用于低层和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承重墙。
4装配式砌块墙构件介绍
4.1装配式砌块填充墙构件
由专用非承重砌块砌筑养护成型,现场吊装施工的填充墙构件,墙构件内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埋设拉结钢筋,见图1。装配式砌块填充墙构件的规格见表1,主要性能指标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的要求。333d8ff8f71b3cd4.2装配式砌块承重墙构件
由专用承重砌块在工厂砌筑养护成型,现场吊装施工的承重墙构件,墙构件内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埋设拉结钢筋,见图2。装配式砌块承重墙构件的规格见表2,主要性能指标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14的要求。内容索引:




高清无水印 18CS01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选用及安 -MX智慧型泵站参考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8CS01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8年3月21日,统一编号:CJCT-168,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铭星供水设备有限公司。b707eae9e01ea9b1概述
1.1在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中,为指导从事消防给水工程工作人员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方面有效正确地选用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编制本图集。
1.2本图集依据江苏铭星供水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智慧型消防给水泵站在设计、施工中的应用技术而编制。该产品全日24h处于准工作状态,智慧型全自动控制模式,无人值守。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能及时启泵,并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向消防控制室反馈信号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向泵站管理人员终端发出信息。平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完成对泵站设备性能和功能的巡检。该产品的特点是设备集成、搭配灵活、适应性强、经济合理、施工便捷、安全可靠。
1.3产品组成
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由消防水箱和消防泵房两部分组成布置型式有水泵单向吸水式一箱一泵房型布置和水泵双向吸水式两箱中间泵房型布置。消防水箱配有进水管、溢流水管、水泵吸水槽泄水管等,消防泵房内设置有消防水泵、控制柜、连接管道和控制阀门、水位计、压力和流量测试仪表等。
2编制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219-2014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98-2009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技术规程》cECS245:2008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ECS263:2009
3适用范围
3.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的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水炮系统、水喷雾系统、泡沫灭火系统以及储罐区消防冷却水系统等)消防给水泵站设计、施工安装和工程验收。
3.2本图集适用于消防水箱容积水泵单向吸水小于等于1000m3、水泵双向吸水小于等于2000m3的消防给水泵站,消防水箱容积超过此范围时需与厂方协商解决,专门制作。
3.3本图集适用于8度及8度以下抗震设防烈度地区。若用于9度及9度以上抗震设防烈度地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可液化土、软土、不均匀土、有侵蚀性地下水、有高压缩性土层等特殊地区时,应按相应规范进行处理。
4编制内容
总说明、立式消防泵消防水系统泵房平面图、剖面图、房尺寸选型表、泵房和水箱检修孔(门)、通风管和通气管、泵站基础图、泵房排污泵选型、泵房水泵电气回路控制原理图、防雷接地系统图以及立式消防泵性能尺寸表等。3f129e4f0a01de36设备选型
6.1消防水泵
消防泵房根据需要可以设一组至四组消防水泵,每组消防水泵服务于一个消防水系统,每组消防水泵设2台同型号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消防水泵性能应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要求,并应满足《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规定。
6.2大模块箱板
泵站的水箱和泵房的外围护板、顶板和地面式泵站水箱的底板由SW大模块箱板装配而成。大模块箱板由热镀锌钢板、不锈钢板或热镀锌钢板和不锈钢板组成的复合钢板制做。组合水箱标准箱板规格有1m×2m、1m×3、1m×4m三种组装所需的螺栓螺母采用钢质热镀锌、球墨铸铁或不锈钢材质水箱箱板块间夹衬橡胶密封垫片。
6.3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流量计
压力表、真空压力表(主要材料设备表序号5、8、22)计量精度为0.5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水泵设计压力的165%流量计(主要材料设备表序号16)计量精度为0.4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水泵设计流量的175%
7结构设计
7.1埋地式泵站应设置在绿化草坪、人行道等非机动车行车地带下方。设置处宜无地下水,有地下水时其最高水位应不超过设计地面以下0.5m。
7.2埋地式泵站的覆土厚度h宜取0.5m~1.5m检修孔顶板应至少高出设计地面0.2m。
7.3埋地式泵站的筏板基础和地面式泵站的支墩条形基础均应在原状土上施工,原状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小于100kPa.当为非原状土时,应对土层进行夯实处理,必要时应采用三七灰土夯实后,再进行泵站基础的浇筑施工。
7.4对于8度及8度以下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地面式消防给水泵站箱体四周应设限位器固定,基础支墩应有钢筋与结构底板或楼板固定。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的相关规定
7.5泵站基础的尺寸,配筋应经结构专业人员计算后确定(见第26页~28页)。基础采用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P6,垫层采用C15混凝土。
7.6大模块箱板除地面式泵站底板水箱吸水槽模块允许在工厂焊接成形并补做热镀锌防腐外,其余箱板必须在现场组装,均不得采用焊接工艺。埋地式泵站泵房钢结构需在现场用螺栓拼装,严禁焊接。
7.7埋地式泵站大模块箱板与混凝土筏板基础间应采用专用的固定方式,即通过箱板固定、基础槽填充和防腐三步骤完成。8泵房布置要求
8.1泵房内消防水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表1规定。0bb11a2272c5c518.2消防泵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8.3泵房内控制柜前面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
8.4消防泵房内应有采暖保温措施,冬季结冰地区室内温度有人值守时不应低于10℃,当无人值守时不应低于5℃
9泵站配管
泵站的水箱和泵房配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的有关规定,并可参考表2、表3选用。
9.1水箱配管见表20e9a58f62e8d2b6内容索引:目录 1
总说明 2
符号说明 7
箱泵一体化消防泵站组合图(地面式立式泵单向吸水) 8
箱泵一体化消防泵站组合图(埋地式立式泵单向吸水) 9
箱泵一体化消防泵站组合图(埋地式立式泵双向吸水) 10
地面式立式泵1个消防水系统单向吸水泵房配管系统图 11
地面式立式泵1个消防水系统单向吸水泵房平、剖面图 12
地面式立式泵2个消防水系统单向吸水泵房平、剖面图 13
埋地式立式泵1个消防水系统单向吸水泵房配管系统图 14
埋地式立式泵1个消防水系统单向吸水泵房平、剖面图 15
埋地式立式泵2个消防水系统单向吸水泵房平、剖面图 16
埋地式立式泵1个消防水系统双向吸水泵房配管系统图 17
埋地式立式泵1个消防水系统双向吸水泵房平、剖面图 18
埋地式立式泵2个消防水系统双向吸水泵房平、剖面图 19
立式泵、地面式泵站尺寸选型表(一)~(三) 20
立式泵、埋地式泵站尺寸选型表(一)~(三) 23
地面式泵站基础做法 26
埋地式泵站基础做法 27
地面式泵站泵房和水箱检修孔(门) 29
埋地式泵站泵房和水箱检修孔 30
地面式泵站泵房通风管和水箱通气管 31
埋地式泵站泵房通风管和水箱通气管 32
地面式泵站水箱配管 33
埋地式泵站吸水槽、集水坑及排污泵选用 34
配电系统框图 35
泵房水泵控制柜电气主回路原理图 36
泵房水泵控制柜接线端子图 37
泵房防雷接地系统图 38
立式消防泵性能尺寸选型表(一)~(三) 39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 15K114 非金属风管制作与安装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非金属风管制作与安装
图集号:15X114
统一编号:GJBT-1370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函[2015]306号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实行日期:二〇一六年一月一日912b3051350104615K114图集为新编图集,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中采用非金属风管的通风、空调工程。15K114图集主要内容:复合板风管与配件的制作、安装等。制作部分包含几种常见复合板风管,如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和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安装部分则涵盖上述几种常见复合板风管的连接方法、与风阀、风口的连接做法等,以及常用形式的装配式支吊架材料表。15K114图集内容索引:目录 1
编制说明 7
图集索引表 8
1 风管的制作
1.1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的制作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的技术要求 9
玻璃纤维复合板槽口与拼接示意图 13
玻璃纤维复合板直风管制作示意图(V 形槽口) 14
玻璃纤维复合板直风管制作示意图(90°阶梯形槽口) 17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盲板制作示意图 22
机制金属内衬玻璃棉毡直风管制作示意图 23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弯头制作示意图(内外折线直角弯头) 24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弯头制作示意图(3节管段组合的90°角弯头) 26
机制金属内衬玻璃棉毡风管弯头制作示意图 27
玻璃纤维复合板变径管制作示意图(板材切割、拼接) 29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三通制作示意图(T型对称分流三通) 30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三通制作示意图(T型插管式三通) 33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三通制作示意图(45°插管式三通) 34
机制金属内衬玻璃棉毡风管内、外加固形式 36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常用加固做法 37
1.2 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的制作
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的技术要求 41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 槽口与拼接示意图 43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 直风管制作示意图 44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 风管盲板制作示意图 48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 风管变径管下料示意图 49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内外弧形直角弯头下料示意图 50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内外直角弯头下料示意图 51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内斜线外直角弯头下料示意图 52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三通下料示意图 53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弯头、三通、变径管做法示意图 55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弯头、三通、变径管节点示意图 56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常用加固做法 57
1.3 彩钢板复合风管的制作
彩钢板复合风管的技术要求 58
单面彩钢复合板槽口与拼接示意图 60
双面彩钢复合板的开槽与拼接示意图 62
单面彩钢复合板直风管制作示意图 63
单面彩钢复合板直风管制作示意图(包角) 67
双面彩钢板复合板直风管制作示意图(90°角槽口) 72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盲板制作示意图 75
单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弯头、三通、变径管做法示意图 76
单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弯头、三通、变径管节点做法 77
单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包边法内外折线弯头制作示意图 79
单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包角法内外折线弯头制作示意图 81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变径管下料示意图 83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内外直角弯头下料示意图 84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内斜线外直角弯头下料示意图 85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三通下料示意图 86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弯头、三通、变径管做法示意图 88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弯头、三通、变径管制作节点详图 89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常用加固做法 90
1.4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的制作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的技术要求 91
机制玻镁复合板下料与拼接示意图 93
机制玻镁复合板直风管制作示意图 95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盲板制作示意图 96
机制玻镁复合板变径管制作 97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内外折线直角弯头构造图 98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内折线外直角弯头构造图 99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内外直角弯头构造图 100
机制玻镁复合板矩形风管Y形对称三通构造图 101
机制玻镁复合板矩形风管整体式三通构造图 102
机制玻镁复合板矩形风管插管式三通构造图 103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的捆扎 104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伸缩节的制作示意图 105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加固做法 106
1.5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的制作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的技术要求 107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下料与拼接示意图 109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单节风管制作示意图 110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单节矩形风管成型示意图 111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盲板制作示意图 112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弯头下料示意图 113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弯头制作示意图 116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变径管下料示意图 118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变径管制作示意图 119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三通下料示意图 120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三通制作示意图 123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常用内加固做法 125
钢板风管防火包覆制作示意图 126
1.6 复合板风管通用附件的制作
设置导流片的几种常见弯头形式 127
金属导流片Ⅰ型构造示意图 128
金属导流片Ⅱ型构造示意图 130
金属导流片Ⅲ型构造示意图 131
非金属复合板风管密闭检查门 132
非金属复合板风管密闭检查门零件图 件—2检查门装配图 133
非金属复合板风管密闭检查门零件图 件—3外压门框装配图 134
非金属复合板风管密闭检查门零件图 件—4内压门框装配图 135
2 风管的安装
2.1 风管的安装
非金属风管安装的技术要求 136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的连接示意图 139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与风阀的连接示意图 141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与设备、风口连接的示意图 142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法兰安装步骤和方法 143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连接安装步骤和方法 144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主风管与支风管、风阀的连接做法 145
双面铝箔酚醛与聚氨酯复合板风管 风口安装做法 146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法兰拼装步骤与方法示意图 147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连接法兰断面示意图 148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与法兰连接示意图 149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与阀门连接示意图 150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与风口连接做法示意图 151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的连接示意图 152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与风口连接做法示意图 153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连接工艺示意图 154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风管法兰的安装方法 155
风管穿过防火墙、楼板的做法示意图 156
水平风管穿变形缝墙体(空间)做法示意图 157
镀锌钢板风管防火包覆构造示意图 158
2.2 装配式风管支吊架
装配式风管支吊架选用说明 159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 水平支吊架设置规则示意图 161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 水平支吊架设置要求示意图 163
装配式悬臂型支架在混凝土墙上安装 164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 装配式悬臂型支架选型材料表 165
非金属风管(除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装配式悬臂型支架选型材料表 166
装配式支架一端固定、一端悬吊安装 167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 装配式一端固定、一端悬吊支架材料表 168
非金属风管(除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装配式一端固定、一端悬吊支架材料表 169
装配式吊架在混凝土楼板下吊装(无减振) 170
装配式吊架在混凝土楼板下吊装(有减振) 171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 装配式水平吊架材料表 172
非金属风管(除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装配式水平吊架材料表 173
装配式固定吊架在混凝土楼板下吊装 174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 装配式水平固定吊架材料表 175
非金属风管(除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装配式水平固定吊架材料表 176
装配式竖向支架材料表 177
附 录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重量表 178
机制金属内衬玻璃棉毡风管重量表 180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玻璃棉)重量表 183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热固性聚苯乙烯)重量表 185
机制玻镁复合板节能型风管重量表 186
机制玻镁复合板排烟型风管重量表 187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排烟风管重量表 188
相关技术资料 190




彩色高清无水印 16CK208 装配式室内管道支吊架的选用与安装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6CK208图集,pdf格式,可打印,实行日期:2016年3月15日,统一编号:GJCT-114,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主编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87e7879b5858ae5 5f006ceacb5cbfa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主要依据镇江奇佩支吊架有限公司的企业标准《装配式支吊系统》Q/321182DRZ001-2014及其产品标准件进行编制。有关产品的尺寸细节和制造工艺等可咨询该公司的设计部门。
1.2现行国家标准
《管道支吊架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17116.1-1997
《管道支吊架第2部分:管道连接部件》GB/T17116.2-1997
《管道支吊架第3部分:中间连接件和建筑结构连接件》GB/T17116.3-1997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GB/T8749-2008
《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GB/T11253-2007
《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GB/T11263-2010
《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通用技术条件》GB/T16938-2008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紧定螺钉》GB/T3098.16-201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苑围
民用建筑与一般工业建筑中的室内输水管道,使用条件相同的室外输水管道,以及安装在管沟内的管道可参考使用。系统运行的最低环境温度不低于-20℃、介质温度在1℃~150℃范围内,保温层厚度小于等于100mm,系统运行工作压力小于等于2.5MPa。根据不同结构形式,适用管径为DN15~DN1200;适用管材主要为钢管,其他管材可参考本图集使用,但须依据各自重量和材料特性独立复核。
2.2适用范围说明
本图集所有支吊架形式仅代表单副支吊架选型案例,不作为唯一参照,实际应用可以融汇交叉与综合设计。凡不符合本图集选配方案的设计,均须参考本图集方法进行独立复核。
3编制内容
本图集支吊架的种类和范围见表1。d8f508d7221ca0a4支吊架设计和计算方法
本图集支吊架均依据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借助有限元仿真,进行了强度和刚度计算,安全系数不小于2。在偏离本图集配置的情况下,建议按以下工程简化方法和《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公式进行独立核算。综合支吊架属复杂超静定结构,须专业人员采用《结构力学》(龙驭球,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力法或位移法计算。更加精密的强度计算与优化设计,建议由专业人员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有关设计和计算方法,可咨询主编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王和慧同志(hhwang ecust.edu.cn)。
4.1支吊架间距、选材、管重及设计荷载
4.1.1本图集管道支吊架计算间距分为1.5m、3.0m、6.0m三种。其他间距按相关国家标准设计,非标设计的间距只能偏小,否则需另行核算。
4.1.2所有支吊架均推荐使用钢材Q235,强度设计参数为:许用抗拉强度215MPa,许用抗剪强度为许用抗拉强度的一半,许用抗压强度为325MPa。
4.1.3管道重量按保温管与不保温管两种情况计算。
1)保温管道:按设计管道支吊架间距内的管道自重、满管水重、100mm厚度保温层重及以上三项之和10%的附加重量计算,保温材料的密度按岩棉100kg/m3计算。
2)不保温管道:按设计管道支吊架间距内的管道自重、满管水重及以上两项之和10%的附加重量计算。
3)各种管道支吊架间距管重均未计入阀门和法兰重量(弯管托座管重包括阀门重量),当管道中有阀门或法兰时,在此段应采取加强措施。
4)钢管自重:管径DN15~DN1000按照国家标准《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17395-2008取实际壁厚进行管重计算;管径DN1050~DN1200按照国家标准《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21835-2008取实际壁厚进行管重计算。本图集所用满水钢管重量见表2。其他壁厚满水管道重量须依据前述标准独立核算。7e9d425383e88a24.1.4设计荷载:
支吊架支撑物体的计算重量不足10kg的按10kg计算,超过10kg的部分按10kg进位化整。
垂直荷载:考虑制造、安装等因素,采用支吊架间距的标准荷载乘以1.35的荷载分项系数。
水平荷载:支吊架的水平荷载按垂直荷载的0.1倍计算,超出该标准的须独立核算,水平载荷主要由带斜拉(撑)件的固定支吊架承担。
管道布排须做好防水锤、热位移补偿和滑动导向设计,确保水平荷载的有效释放。
室内管道支吊架不考虑风荷载。
4.2支吊架各部件设计和计算的简易方法
4.2.1吊杆计算:吊杆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并考虑了一定的腐蚀余量。吊杆净面积按下式计算,并满足国家标准《管道支吊架第3部分:中间连接件和建筑结构连接件》GB/T17116.3。吊杆最大允许荷载见表3。ce5868e5c22eeb5内容索引:




彩色高清、无水印 18R417-2 装配式管道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8R417-2图集,PDF格式,替代03SR417-2图集,实行日期:2018年7月1日,统一编号:GJBT-1475,主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装配式管道支吊架图集。0670210443c05501编制依据
1.1住房城乡建设都建质函[2016]89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编制
1.2依据的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规范》GB50184-201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
《混凝土结构后错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T476-2015
《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规程》cECS420:2015
《管道支吊架第1部分:技术规范》GB/T17116.1-1997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管道的装配式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的工程安装当管沟、管廊内的管道介质和参数与本图集的使用条件
一致时,可参考使用本图集的相关内容。
2.1本图集所述室内管道均为钢管,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普通管道:空调冷热水管、给水管道(含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管径D300,温度65℃;
热力管:供暖热水管道,管径D300,温度<150℃;
蒸汽管道:管径D300,工作压力1.6MPa,温度250℃;
常用的医用气体和动力气体管道:管径DN150,工作压力<1.6MPa
2.2本图集中的装配式抗震支吊架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
2.3本图集中栓验算的假定条件为:
2.3.1栓间距和边距均按照无间距效应和边缘效应情况考虑;
2.3.2错栓间距和边距分别按临界间距和临界边距考虑;
2.3.3不考虑荷载条件下的劈裂破坏
当实际情况不满足上述假定条件时,需图集选用者自行验算复核
2.4本图集不适用于室内管道固定支吊架
3编制内容
3.1本图集包括总说明、装配式抗震吊架、装配式承重支吊架、装配式滑动支吊架、装配式导向吊架、装配式防晃吊架、常用槽钢力学特性表与构件示意图以及选型算例等部分
3.2本图集对原图集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修编
3.2.1增加了装配式抗度吊架的图、表;
3.2.2增加了装配式滑动支吊架的图、表;
3.2.3增加了装配式导向吊架的图、表;
3.2.4增加了装配式防晃吊架的图、表;
3.2.5增加了选型算例
3.2.6修订,补充并完善了装配式承重支吊架的图、表;
3.2.7修订并完善了常用构件示意图内容索引:




2021版《吉林省房屋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标准化 指导图册》

资源简介/截图: 3119ef02700ad93为落实国家建设质量强国目标,加快推动吉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编制了《吉林省房屋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标准化指导图册》(以下简称本图册)。本图册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一项具体工作,是《吉林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的延伸。希望借助本图册的推广使用,能进一步提升全省房屋建筑工程的标准化水平。本图册分三部分:目的、编制依据、工程实体质量标准化。其中工程实体质量标准化部分包括:1.地基基础工程;2.钢筋工程;3.混凝土工程;4.钢结构工程;5.装配式混凝土工程;6.砌体结构;7.防水工程;8.装饰装修工程;9.给排水及采暖工程;10.通风与空调工程;11.建筑电气工程;12.智能建筑工程;13.冬期维护工程共 13 个章节。本图册对影响质量的主要施工过程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力求语言简练,图文相符,真实反映工程细部做法,希望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本图册不断完善。图册主编单位: 吉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图册参编单位: 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星宇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b49618b0eca61




彩色OCR带书签 20D804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图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
图集号:20D804
统一编号:GJBT-1561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二〇二〇年七月一日04f5abbdbf31e8c2e2c0eb79f0142de87ad6552bf5b76本图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的电气设计与安装。
图集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配工艺,以装配式建筑中墙、板、柱、梁等部品、部件为线索,梳理和总结了电气设备、电气导管、防雷及接地装置等在这些部品、部件中的安装及连接详图,明确了预留预埋、节点构造及操作空间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直接采用。
图集还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公寓建筑为例,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土建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格式和图面表达方式,供设计参考。20D804图集PDF书签目录索引:目录 5
编制说明 7
电气设备及电气导管安装 14
预制叠合楼板、叠合梁上灯线盒、导管安装索引 14
墙上电气设备及导管安装索引 15
灯线盒及电气导管在叠合板内安装 16
灯线盒及电气导管在预制阳台板内安装 17
预制墙板内接线盒及导管安装立面示意图 18
电气导管在预制墙板与顶部叠合楼板间连接 19
电气导管在预制墙板与地面叠合板间连接 20
电气导管穿叠合梁敷设 21
设备箱在预制墙板上暗装示意图 22
轻质条板隔墙 实心 内电气导管敷设 23
电气导管引出钢筋桁架楼板做法 26
轻质条板隔墙 实心 内电气导管及接线盒安装 28
轻质条板隔墙 空心 内电气导管及接线盒安装 29
骨架组合墙体 轻钢龙骨 内接线盒及导管安装 30
设备箱在骨架组合墙体 轻钢龙骨 上暗装 31
电气导管连接示意图 32
集成卫生间预留条件示意图 33
防雷及接地安装 34
防雷安装索引 34
预制外挂女儿墙 分体 上防雷装置安装 35
预制外挂女儿墙 连体 上防雷装置安装 36
预制内嵌女儿墙上防雷装置安装 37
预制外挂墙板内金属栏杆、窗框防雷 38
预制内嵌外墙板内金属窗框、栏杆防雷 39
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上金属窗防雷 40
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上阳台金属栏杆防雷 41
预制空调板、阳台防雷 42
预制凸窗、金属外墙板防雷 43
玻璃幕墙与预制构件间防雷做法 44
预制柱内专用引下线连接安装 45
引下线在预制柱与现浇基础间的连接安装 47
接闪带、引下线与固定支架连接 48
引下线固定安装 49
金属压顶作接闪器与引下线连接安装 50
预埋连接板安装 51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 5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电气设计要点及图例 5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梁板布置示意图 53
住宅户内照明平面示意图 54
住宅户内插座平面示意图 55
住宅户内弱电平面示意图 56
屋面防雷平面示意图 57
中间层防侧击雷平面示意图 58
电气设备、导管预留预埋定位图 59
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电气设计示例 60
装配式框架公寓电气设计要点及梁板布置示意图 60
公寓照明、插座平面示意图 61
公寓弱电平面示意图及电气设备、导管预留预埋定位图 62
屋面防雷平面示意图 63
BIM技术应用 64
BIM机电设计流程 64
预制构件BIM模型 65
预制构件内置钢筋BIM模型 66
电气设备、导管BIM模型 67
相关技术资料 68




高清完整 MR1~6 城市道路、路面、路基及其他设施(2008年合订本)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MR1图集2008合订本,PDF格式。95c0afd69c7548e总目录
图集号/图集名称/页次
05MR104城市道路-路拱5~30
05MR20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35~77
05MR202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83~121
05MR203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127~147
05MR301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153~200
05MR401城市道路-附属工程205~227
07MR402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233~398
07MR403城市道路-护坡403~450
05MR404城市道路-路缘石455~489
05MR50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495~514
05MR602城市道路安全防护设施519~537




高清无水印 2016SSZN-GJG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钢结构建筑).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 钢结构建筑》(2016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6年4月版).pdf2016SSZN-GJG图集 《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钢结构建筑)》包括了多、高层钢结构或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钢结构住宅等建筑类型。2016SSZN-GJG图集 《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钢结构建筑)》将工程实施中的技术环节和国家标准规范中的具体规定有机对应并联系起来,以梳理技术的逻辑形成主线、指明了相应规范条款的含义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有效指导广大钢结构建筑领域从业人员快速熟悉钢结构建筑的技术和标准应用。2d16ce0b34cbf7e2016SSZN-GJG图集 《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钢结构建筑)》内容索引:
1 概述 1
1. 1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 1
1. 2 钢结构建筑技术应用现状 2
1. 3 钢结构建筑术语 5
2 多高层钢结构公建和住宅 8
2. 1 建筑设计 8
2. 2 结构设计 36
2. 3 建筑设备 (水、暖、电) 74
2. 4 内装部品与部件 105
2. 5 围护结构 123
2. 6 构件生产与运输 153
2. 7 施工 181
2. 8 施工质量验收 219
2. 9 运营与维护 255
3 门式刚架结构建筑 277
3. 1 建筑设计 277
3. 2 结构设计 281
3. 3 建筑设备 (水、暖、电) 301
3. 4 建筑部品与部件 301
3. 5 围护结构 301
3. 6 构件生产与运输 310
3. 7 施工 312
3. 8 施工质量验收 325
3. 9 运营与维护 328
4 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建筑 340
4. 1 建筑设计 340
4. 2 结构设计 344
4. 3 建筑设备(水、暖、电) 356
4. 4 建筑部品与部件 356
4. 5 围护结构 356
4. 6 构件生产与运输 357
4. 7 施工 363
4. 8 施工质量验收 366
4. 9 运营与维护 368
5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建筑 369
5. 1 建筑设计 369
5. 2 结构设计 374
5. 3 建筑设备(水、暖、电) 383
5. 4 建筑部品与部件 383
5. 5 构件生产与运输 383
5. 6 施工 385
5. 7 施工质量验收 387
5. 8 运营与维护 389
6 附录A 钢结构建筑标准和规范 390
A. 1 工程标准 390
A. 2 协会标准 391
A. 3 地方标准 392
A. 4 产品标准 392
A. 5 标准图集 393
A. 6 企业标准 393
A. 7 其它 393




2016JSCS-7-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结构 高清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0e544bc5308923b2016JSCS-7-1图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抗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民用建筑。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及策划、构件场内运输与装卸、构件存放、构件缺陷与修补、施工工艺流程、竖向结构施工、叠合类水平构件安装、非承重板类构件安装、预制楼梯及隔墙板安装、防水构造要求、成品保护、施工质量验收、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2016JSCS-7-1图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措施邀请了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面较有经验的全国各大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编制。汲取了各企业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各环节遇到的问题进行规范与指导,为提高施工质量提供技术支持。2016JSCS-7-1图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内容索引:1 总则 1
2 施工组织及策划 2
2.1 一般规定 2
2.2 施工组织 2
2.3 材料与部品机具 2
2.4 生产组织及计划管理 3
2.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
2.6 试验管理 3
3 预制构件 4
3.1 预制构件现场运输与堆放 4
3.2 预制构件现场修补 4
4 结构施工 6
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6
4.2 施工工艺流程 6
4.3 竖向结构施工 7
4.4 叠合类水平构件安装 22
4.5 预制楼梯及楼梯间防火隔墙板安装 26
4.6 接缝构造要求 29
4.7 成品保护 30
5 施工质量验收 32
5.1 一般规定 32
5.2 预制构件 32
5.3 安装与连接 34
5.4 验收注意事项 39
5.5 验收记录表 42
6 绿色安全施工 52
6.1 安全施工管理 52
6.2 绿色施工管理 55
6.3 成本管理与控制 57
7 附录A 相关标准 59




2016SSZN-MJG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木结构建筑)高清完整版

资源简介/截图: 2016SSZN-MJG图集《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木结构建筑)》按照概述、术语、相关主要配套材料性能要求、防火与防护、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方木原木结构、工程实例及附录的脉络进行编制,突出了木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特点。2016SSZN-MJG图集《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木结构建筑)》对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设计施工的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有利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并推动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技术支撑。03551c21254c63f2016SSZN-MJG 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木结构建筑)内容索引:
1 概述 1
1. 1 总述 1
1. 2 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应用现状 2
1. 3 我国木结构建筑加工制作技术的应用 4
1. 4 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未来发展趋势 5
1. 5 木结构建筑类型 6
1. 6 木结构建筑的选用 9
2 术语 12
2. 1 结构类型 12
2. 2 材料 13
2. 3 构件及连接件 15
2. 4 其他 16
3 材料及配件 19
3. 1 总述 19
3. 2 木材 20
3. 3 胶粘剂 42
3. 4 金属材料及连接件 45
3. 5 附图 50
4 防火与防护 53
4. 1 防火 53
4. 2 防护 63
5 轻型木结构 76
5. 1 建筑设计 76
5. 2 结构设计 83
5. 3 建筑设备 121
5. 4 室内装修与部品 132
5. 5 构件制作与安装 135
5. 6 验收与维护 160
6 胶合木结构 166
6. 1 建筑设计 166
6. 2 结构设计 166
6. 3 建筑设备 221
6. 4 室内装修与部品 221
6. 5 构件制作与安装 221
6. 6 验收与维护 235
7 方木原木结构 244
7. 1 建筑设计 244
7. 2 结构设计 248
7. 3 建筑设备 271
7. 4 室内装修与部品 271
7. 5 构件生产、运输与储存 271
7. 6 施工与安装 275
7. 7 验收与维护 297
8 工程实例 311
8. 1 游览小火车站(原木结构) 311
8. 2 梦加园(梁柱式胶合木结构) 315
8. 3 泰达悦海酒店公寓(轻型木结构) 320
9 附录 324
附录A 本指南主要编制依据 324
附录B 关于组织开展中加合作“多层木结构住宅建筑技术” 325
附录C 关于成立“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 326
附录D 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 327




2016SSZN-HNT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高清完整版

资源简介/截图: 2016SSZN-HNT图集《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系列图集,2016SSZN-HNT指南按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全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梳理相关标准条款内容,并将规范内容进行细化、说明,针对具体问题讲解标准条款的应用。本指南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技术发展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68e70b0488786b42016SSZN-HNT图集内容索引:
1 概述 1
1.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历史 1
1. 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现状 3
1. 3 相关说明 10
2 术语 11
2. 1 通用术语 11
2. 2 建筑术语 12
2. 3 结构术语 13
2. 4 机电设备术语 15
2. 5 地方标准术语 16
3 建筑设计 20
3. 1 一般规定 20
3. 2 设计参考流程 24
3. 3 技术策划 26
3. 4 模数协调 29
3. 5 平面设计 31
3. 6 立面及剖面设计 38
3. 7 节点构造 43
3. 8 设计协同 53
4 结构设计 56
4. 1 一般规定 56
4. 2 材料 63
4. 3 结构计算 68
4. 4 构件设计 69
4. 5 预制构件连接设计 83
5 机电设计 97
5. 1 一般规定(水、暖、电) 97
5. 2 给水排水系统及管线设计 98
5. 3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 108
5. 4 电气系统及管线设计 117
6 围护结构 134
6. 1 一般规定 134
6. 2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 137
6. 3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147
6. 4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板 152
6. 5 非承重木骨架组合外墙 157
7 室内装修与部品 168
7. 1 一般规定 168
7. 2 室内装修 169
7. 3 内装部品 175
8 构件生产与运输 189
8. 1 一般规定 189
8. 2 模具 191
8. 3 钢筋和预埋件 193
8. 4 构件成型 197
8. 5 表面处理、标识及成品保护 200
8. 6 堆放及运输 201
8. 7 出厂要求 204
9 建筑施工 208
9. 1 一般规定 208
9. 2 专项技术 214
9. 3 环境保护 227
10 施工验收 228
10. 1 一般规定 228
10. 2 隐蔽工程 228
10. 3 预制构件 228
10. 4 安装与连接 239
10. 5 装配式结构 243
11 运营与维护 247
11. 1 建筑内部的维护 247
11. 2 建筑外部的维护 248
12 附录A 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 253
A. 1 工程标准 253
A. 2 地方标准 254
A. 3 产品标准 255
A. 4 企业标准 256
A. 5 在编标准 256




彩色高清无水印 18GL204 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图集(OCR、完整 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
图集号:18GL204
统一编号:GJBT-1491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二〇一八年七月一日9f35127b8bb29ee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6]89号文“关于印发《2016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主要依据下列国家现行标准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7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16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设计者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采用明挖法施工仅带环向接缝的单舱、双舱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主体工程。
2.2本图集纳入的接头型式为:柔性承插式接头、纵向锁紧承插式接头、胶接预应力接头。
2.3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综合管廊。
2.4本图集适用于基底反力可视为线性分布的地基。
2.5本图集适用于舱内敷设市政管道(双舱不含天然气管道、蒸汽介质的热力管道)、线缆和通行检修车辆的综合管廊,当利用综合管廊主体结构作为雨水、污水通道时应另行设计。
2.6本图集综合管廊工程仅适用于二a、二b类环境的一般做法,外侧按二b,内侧按二a考虑;如用于三类以上环境、湿陷性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等特殊情况时,应按相应规范的规定处理。
3编制原则
3.1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维护的原则。
3.2根据国内综合管廊的实践经验拟定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断面尺寸涵盖各种常用尺寸,断面尺寸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模数化、标准化的原则。
3.3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其他有关规定。
4索引方法
5施工要求
5.1预制管廊设计应考虑制作、运输、安装等过程,应与国标图集18GL205《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制作与施工》配套使用.
5.2预制管廊制作
5.2.1工厂预制时采用定型钢模具,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尺寸及安装需满足设计要求。
5.2.2混凝土浇筑前应确保预留孔洞、预留钢筋及其他预埋件(如支架预埋、接地预埋、吊装孔预埋)数量齐全、位置准确。
外露钢筋应采取防弯折措施,外露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防腐或防锈。
5.2.3厂家应根据其制定的制作、安装工艺,对预制管廊局部进行加强处理。
5.2.4检测孔、注浆孔、预埋管等预埋孔洞应采取防止堵塞的临时封堵措施。
5.2.5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工期要求等因素确定。
5.2.6与现浇段连接的预制节段端面应预埋环向镀锌钢板止水带,并在脱模后进行凿毛处理。
5.2.7预制管廊的外观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预制管廊的成品尺寸允许偏差要求参见国标图集18GL205《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制作与施工》
5.3预制管廊存放及运输
5.3.1预制管廊制作完成后,应在成品表面标注项目名称、外压荷载级别、规格(内宽×内高×有效长度)和标准号等产品标记。
5.3.2预制管廊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避免发生倾覆、变形和移位,并重点保护预制管廊棱角部位和链锁接触处。
5.3.3对于超限(超高、超宽、超重)的预制管廊,运输时应制定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使用者需根据实际条件合理选择预制场地、运输设备及运输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5.4预制管廊拼装
5.4.1预制管廊吊装工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采用本图集推荐的侧面预埋钢管法或顶面预埋吊孔法,也可采用其他可靠的吊装方法。
5.4.2预制管廊在拼装前应组织吊装方案安全论证会,以确保吊装工艺、吊装设备、吊具选择安全可靠。
5.4.3预制管廊拼装时,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4.4拼装工艺对预制管廊工程质量,特别是接缝密封防水效果有显著影响,在预制管廊拼装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段进行预制管廊试拼装,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
5.4.5混凝土垫层的平整度对预制节段拼装精度、防水密封效果有较大影响,要求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平整度不应大于±3mm。
5.5连接工艺
5.5.1连接钢筋预埋管的位置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准确放样及定位,定位钢筋与受力主筋点焊连接,严防错位和管道下垂
5.5.2连接钢筋张拉原则:依次对称张拉连接钢筋,单舱管廊宜对角张拉,双舱管廊宜外四角同时张拉。
5.5.3采用胶接预应力接头的节段拼装时,预应力钢束张拉详见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6其他
6.1本图集设计钢筋长度未考虑损耗,实际施工下料时应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控制。
6.2结构设计说明、节段连接说明详见本图集相关章节。
6.3选用本图集时,应阅读总说明,了解设计和施工技术要点;确定设计各条件是否适用于实际工程情况。
6.4本图集中的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6.5对本图集未尽事宜,设计者应根据具体项目另行设计。
6.6本图集作为预制混凝土综合管廊设计的选用图集,可供设计及科研教学人员参考使用。图集内容索引:目录1
总说明4
标准断面
结构设计说明1-1
单舱综合管廊模板示意图1-6
单舱综合管廊模板参数表1-7
单舱综合管廊配筋示意图1-8
PC1-2425A3(PC1-2425A2)钢筋表1-9
PC1-2425B3(PC1-2425B2)钢筋表……………………1-9
PC1-3625A3(PC1-3625A2)钢筋表1-10
PC1-3625B3(PC1-3625B2)钢筋表…1-10
PC1-3030A3(PC1-3030A2)钢筋表1-11
PC1-3030B3(PC1-3030B2)钢筋表……1-11
PC1-4230A3(PC1-4230A2)钢筋表…1-12
PC1-4230B3(PC1-4230B2)钢筋表1-12
PC1-4830A3(PC1-4830A2)钢筋表……1-13
PC1-4830B3(PC1-4830B2)钢筋表,1-13
PC1-3635A3(PC1-3635A2)钢筋表…1-14
PC1-3635B3(PC1-3635B2)钢筋表1-14
PC1-4835A3(PC1-4835A2)钢筋表……1-15
PC1-4835B3(PC1-4835B2)钢筋表1-15
PC1-5635A3(PC1-5635A2)钢筋表1-16
PC1-5635B3(PC1-5635B2)钢筋表…1-16
双舱综合管廊模板示意图……1-17
双舱综合管廊模板参数表1-18
双舱综合管廊配筋示意图1-20
PC2-163625A3(PC2-163625A2)钢筋表1-21
PC2-163625B3(PC2-163625B2)钢筋表……1-22
PC2-163630A3(PC2-163630A2)钢筋表1-23
PC2-163630B3(PC2-163630B2)钢筋表1-24
PC2-163635A3(PC2-163635A2)钢筋表1-25
PC2-163635B3(PC2-163635B2)钢筋表1-26
PC2-243640A3(PC2-243640A2)钢筋表1-27
PC2-243640B3(PC2-243640B2)钢筋表1-28
PC2-244225A3(PC2-244225A2)钢筋表1-29
PC2-244225B3(PC2-244225B2)钢筋表1-30
PC2-244230A3(PC2-244230A2)钢筋表1-31
PC2-244230B3(PC2-244230B2)钢筋表1-32
PC2-244235A3(PC2-244235A2)钢筋表1-33
PC2-244235B3(PC2-244235B2)钢筋表1-34
PC2-244830A3(PC2-244830A2)钢筋表1-35
PC2-244830B3(PC2-244830B2)钢筋表1-36
PC2-244835A3(PC2-244835A2)钢筋表1-37
PC2-244835B3(PC2-244835B2)钢筋表1-38
PC2-245630A3(P℃2-245630A2)钢筋表1-39
PC2-245630B3(PC2-245630B2)钢筋表1-40
PC2-305635A3(PC2-305635A2)钢筋表1-41
PC2-305635B3(PC2-305635B2)钢筋表1-42
PC2-305640A3(PC2-305640A2)钢筋表1-43
PC2-305640B3(PC2-305640B2)钢筋表1-44
单、双舱综合管廊角隅处钢筋构造,1-45
综合管廊顶、底板支座钢筋构造1-46
综合管廊节段端部钢筋大样及抗剪拉筋布置示意1-47
节段连接图
节段连接说明2-1
柔性承插式接头2-5
单舱预制节段连接平面示意图2-5
单舱接头(I型)构造图2-6
单舱接头(Ⅱ型)构造图2-7
单舱现浇接头构造图2-8
单舱预制节段横断面定位尺寸选用表……2-9
双舱预制节段连接平面示意图…2-10
双舱接头(I型)构造图…2-11
双舱接头(Ⅱ型)构造图…2-12
双舱现浇接头构造图……2-13
双舱预制节段横断面定位尺寸选用表…2-14
插口工作面双胶圈接头示意图…2-15
纵向锁紧承插式接头2-16
单舱预制节段连接平面示意图2-16
单舱预制接头构造示意图…2-17
单舱现浇接头构造示意图…………………2-18
双舱预制节段连接平面示意图………………2-19
双舱预制接头构造示意图…2-20
双舱现浇接头构造示意图…2-21
插口工作面+端面双胶圈接头示意图……2-22
端面双胶圈接头示意图……2-23
连接箱示意图2-24
胶接预应力接头……2-25
单舱预制节段连接平面示意图………2-25
单舱预制接头构造示意图…2-26
单舱现浇接头构造示意图……2-27
双舱预制节段连接平面示意图…2-28
双舱预制接头构造示意图…2-29
双舱现浇接头构造示意图…2-30
剪力键构造图…………2-31
张拉槽构造图…2-32
永久预应力材料用量明细表…2-33
单舱预制节段临时连接纵断面、平面构造图…2-34
单舱预制节段临时连接横断面构造图………2-35
双舱预制节段临时连接纵断面、平面构造图2-36
双舱预制节段临时连接横断面构造图…2-37
临时钢锚块构造图……2-38
节段匹配预制平曲线、竖曲线处理示意图…2-39
管廊预制节段与管廊现浇段连接构造图……2-40
其他构造设计
单舱预制节段吊装示意图(一)侧面预埋钢管…3-1
双舱预制节段吊装示意图(一)侧面预埋钢管…3-2
单舱预制节段吊装示意图(二)顶面预埋吊孔……3-3
双舱预制节段吊装示意图(二)顶面预埋吊孔……3-4
综合管廊槽式预埋件示意图3-5
附录
附录1弹性橡胶密封圈及遇水膨胀橡胶复合密封圈的主要物理性能表4-1
附录2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圈的主要物理性能表4-2
附录3预制节段拼接胶粘剂的主要物理性能表………4-3




2023版《四川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PDF及word版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33420
四川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 实施细则 (2023版)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6月 目录 1总则 1- 1.1 目的 .-2- 1.2 编制依据 .-2- 1.3 适用范围 -10- 2 质量安全行为分册 ..-11- 2.1 基本要求 -12- 2.2 质量行为要求 ….-14- 2.3 安全行为要求 .-24- 3 房屋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分册 .-29- 3.1 地基基础工程 -29- 3.2 钢筋工程 -46- 3.3 混凝土工程 ..-52- 3.4 钢结构工程 -61- 3.5 装配式混凝土工程 .-67- 3.6 砌体工程 -74- 3.7 防水工程 -78- 3.8 装饰装修工程 -84- 3.9 给排水及采暖工程. -95- 3.10 通风与空调工程 -102- 3.11 建筑电气工程 -111- 3.12 智能建筑工程 ……..-118- 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分册 -122- 4.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123- 4.2 钢结构工程. -125- 4.3 防水工程 -129- 4.4 桥梁工程 -134- 4.5 隧道工程 -143- 4.6 道路工程 -150- 4.7 给排水工程. -153- 4.8 综合管廊 -156- 4.9 附属设施 -159- 4.10 绿化工程, -164- 5安全生产及现场文明施工控制分册 . -166- 5.1 基坑工程 -167- 5.2 脚手架工程 ..-173- 5.3 起重机械 -188- 5.4 模板支撑体系. -199- 5.5 临时用电 -203- 5.6 安全防护 -211- 5.7 文明施工 -218- 5.8 职业健康 -222- 5.9 消防管理 -226-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建质函[2016]247号

资源简介/截图: 建筑,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深度规定,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设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质函〔2016〕24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设计 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进一步适应建筑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 量,我部组织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了《建 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经审查,现批准 颁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2008年版)》同时废止。 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多孙 城建 2016年11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 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 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一一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一一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一一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一一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一一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一一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 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 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 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




震撼对比!新旧规范一级防水成本竟然涨了这么多!

 

GB 55030-2022最大变动之一就是重新定义了防水等级,新的防水等级要求明挖法地下室及平屋面工程、瓦屋面工程一级防水的防水做法不应少于三道,金属屋面一级防水做法不应少于两道,建筑外墙一级防水做法按墙体材料不同分为一道或两道,建筑室内防水一级防水做法不应少于两道。

本文就这条变动分析三个方向:

  • 新规下建筑工程各防水部位什么情况需要做一级防水?
  • 各部位一级防水的做法层次。
  • 新旧规范对比:史上最严的防水规范的一级防水导致建造成本增加多少?

一、判定一级防水
从两个维度定义防水等级:

1、工程防水类别,分为甲乙丙三类,评判维度为: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是否有人员活动、对渗漏是否敏感等;

2、工程防水使用环境,分为Ⅰ、Ⅱ、Ⅲ类,评判维度:地下室参考抗浮设防水位与底板高差、屋面及外墙参考年降水量、室内工程参考频繁还是间歇遇水等;

如何从这两个维度判断防水等级?

原条文:

2.0.6-1一级防水:Ⅰ类、Ⅱ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甲类工程;Ⅰ类防水使用环境下的乙类工程。

2.0.5工程防水使用环境类别Ⅱ类的明挖法地下工程,当该工程所在地年降水量大于400mm时,应按Ⅰ类防水使用环境选用。

以下分别从明挖法地下工程、屋面工程、外墙工程、室内工程四个方面来分解分析通用防水规范判定需要做一级防水的情况:

明挖法地下室要做一级防水的情况
  • 只要是有人员活动的民用建筑地下室;

  • 对渗漏敏感的建筑地下工程,不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

  • 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与地下结构板底标高高差H大于等于0m的乙类工程(除过甲类和丙类剩下的部分);

  • 虽然抗浮设防水位标高与地下结构板底标高高差H小于0m(Ⅱ类环境),但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乙类工程(除过甲类和丙类剩下的部分)。

屋面要做一级防水的情况
  •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的民用建筑和对渗漏敏感的工业建筑屋面;

  •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1300mm的乙类工程。

外墙要做一级防水的情况
  •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地区的民用建筑和对渗漏敏感的工业建筑外墙;

  • 年降水量大于等于1300mm地区的渗漏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工业建筑外墙。

室内楼地面和墙面要做一级防水的情况

频繁遇水场合,或长期相对湿度RH大于等于90%、间歇遇水场合的民用建筑和对渗漏敏感的工业建筑室内楼地面和墙面。

二、一级防水的做法层次

依据防水通用规范所要求的一级防水各部位三道防水、两道防水的要求,按照新规范防水层刚柔结合的原则,对民用建筑各部位防水做法进行探讨学习,整理出以下几种防水材料的组合形式:

地下室:防水卷材+防水砂浆组合

地下室:防水卷材+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组合

平屋面:两道卷材+一道涂膜层

平屋面:两道卷材+一道防水砂浆

外墙(框架填充或砌体外墙):防水砂浆+防水涂料组合

外墙(现浇混凝土外墙、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板):仅需1道防水层。

防水层可除了可选择3~5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还可选择:

1.5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1.5mm厚水性聚合物沥青类防水涂料、1.5mm厚反应型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1.5mm厚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1.5mm厚硅烷改性聚合物防水涂料等。

楼地面: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组合

除防水涂料+卷材组合外,还可以涂料+水泥基防水材料组合,卷材+水泥基防水材料组合。

三、各部位增加的建造成本
地下室部分

防水混凝土主体结构刚性防水作为新旧规范均必选项,可见其重要性,新规的变化是:

  • 抗渗等级提高了,必须不小于P8(另有规定的除外);

  •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 试验时需要提高0.2Mpa一个抗渗等级;

  • 需要满足抗压、抗渗和抗裂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工程所处环境的耐久性要求。

单从做法上看,看似是增加了一道防水层次,但是在新的防水通用规范执行之前,民用建筑地下室多采用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做法,不用找平层和保护层,而现在新规执行后,基于预铺反粘宜单层使用的规定,地下室底板的三道防水需重新进行设计。

地库底板预估增加69元每平。

地库侧墙和顶板各增加一道防水层,预估各自增加成本30~45元每平。

平屋面部分

建筑屋面一级防水由原来的两道防水层提高到三道防水层,且卷材防水层不应少于一道,预估增加的建造成本9.5~45元每平方。

外墙部分

一级防水的外墙层次根据墙体材料的不同,现浇混凝土和装配式做一道防水,填充墙或砌体墙需要做两道防水,新规执行之前外墙参考年降水量和基本风压部分情况宜做墙面整体防水,新的防水通用规范执行后,对外墙整体防水进行了明确,这部分的建造成本增加了一道防水。预估增加30~45元每平。

室内楼地面

新的防水通用规范执行之前,室内楼地面防水做法只要一道就可以,新规执行后,防水等级为一级时,防水做法不少于两道,较原来增加了一道,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不少于一道,另一道也可以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预估建造成本增加30~45元每平。




中建五局山东公司《工期标准化手册》.pdf

资源简介/截图: 中建五局,建筑,金茂,站长精选
中建五局山东公司工期标准化手册 中国建筑五局山东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RFTH ENGINEERING BUREAU SHAN DONG COMPANY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2 第二章各业态建筑工期要求 4 一、安置房(现浇结构、铝模)… 4 二、安置房(装配式、铝模)…… ……7 三、华润住宅项目…… …..10 四、金茂住宅类项目…… .13 五、保利住宅项目…… ….16 六、碧桂园住宅项目…… .19 七、体育场馆类… 22 八、展览艺术馆类项目…… .25 九、厂房类项目… 28 十、办公、酒店类项目…… ….30 十一、学校类工程 ….33 十二、20m以上超高层错层施工(爬模、铝模、外挂式动臂、外钢管混凝土、钢筋桁架楼承板)…… .36 第三章各业态建筑EPC设计标准工期 40 一、办公类 40 二、大型工业建筑 41 三、学校类… 42 四、综合医院…… 43 五、住宅工程…… 44444444444444 44 附件一:项目工期损失记录…… ….45 附件二:项目工期损失台账…… ….46 附件三:施工部署图…… 45 附件四:施工进度示意图…… 48 第一章编制说明 1.项目总工期基本要求(分为住宅类、学校类、办公楼酒店类、场馆类、医院类、厂房类)按层数划分 区间。 本手册工期,是指自开工之日起,到完成各分部分项所包含的全部工程内容并完成竣工验收之日止的 日历天数(包括法定节假日);包括三通一平、打试验桩、地下障碍物处理、基础施工前的降水和基坑支护 时间、竣工文件编制所需的时间。 本手册所包含工程类别分为:住宅类、学校类、办公楼酒店类、场馆类、医院类、厂房类等。 本手册所包含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核心筒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房建类工程, 未包含基础设施工程。 2.本手册所表述的工期为在保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周转材、人力、机械等均为合理投入的前提下 工期,相应费用不超过各项目责任书中相应指标要求。地上部分木模原则上周转次数不少于8次。 3.本手册工期综合考虑了冬期施工、雨季施工、一般气候影响、常规地质条件、中高考影响和节假日 等因素;不包括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工期延误,因设计变更或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基础施工遇到 障碍物或古墓、文物、流沙、溶洞、暗滨、淤泥、石方等需要进行基础处理,因拆迁、地下管线改移未完 …




DB21/T 3177-2019 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91.010.30
P07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177-2019
备案号J XXXX-XXXX
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M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2019-09-30发布2019-10-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d6679247a9cd9621总则
1.0.1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指导和规范辽宁省装配式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提升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效率和管理能力,提高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BM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1.0.3装配式建筑工程B1M技术的应用,除应遵循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
2.0.1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2.0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 formation modeling(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2.0.3建筑信息模型元素BIM element
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
2.0.4几何信息geometric information(Gl)
建筑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达。
2.0.5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 information(NGl)
除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模型信息的集合。
2.0.6建筑信息模型软件B1M5ofae
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创建、使用、管理的软件。简称BM软件。
2.0.7BIM构件BIM component
构成BIM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BIM构件是组成建模软件中BIM模型的基础元素,也是承载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最基础元素,在建模软件中构件可以是单个建筑逻辑的构件或多个建筑构件的集合。
2.0.8BIM构件资源库BIM component library
在M实施过程中开发、积累并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可重复利用的构件集合。
2.0.9BIM协同平台BIM collaboration platform
针对项目建立的多专业、多方参与的协同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具备工作成果的归档、共享、发布、上传、交付及审核功能。
2.0.10交付物deliverables
在建设工程的设计工作中,各参与方应用M技术并按照一定工作流程所产生的经过审核或批准的设计交付成果。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M模型和与之对应的图纸、文档、工程表格,以及综合协调、模拟分析、可视化等成果文件。
2.0.11模型细度level of development(LOD)
模型中信息的详细程度,包括几何信息深度和非几何信息深度。3基本规定
3.0.1BM技术应用应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与交换,可支持对工程质量、安全、能耗、成本、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可为项目全过程的科学决策和优化提供依据,为建设行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3.0.2BM技术应用宜涵盖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全生命期,以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并应在规划、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建立符合相应深度的可传递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及时修正和深化。
3.0.3BM在创建、应用和管理过程中,装配式建筑项目各实施参与方应保证信息及数据的安全可控,并宜采用合同条款的形式对相关过程模型应用成果进行保护。
3.0.4装配式建筑B1M技术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对各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应与各参与方项目承包范围和承包任务一致。
3.0.5BIM软件类型和版本以及不同专业软件的传递数据接口应满足数据交换的需求,并应对BIM交付成果文件(数据)格式、软件版本作统一规定。
3.0.6各阶段B1M及相关成果的维护应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持同步,且应做好各阶段模型数据的衔接和传递,同时按规定节点更新,以确保二者的一致性。
3.0.7关于装配式建筑各阶段模型细度的要求详见本规范附录A。4资源配置要求
4.1BIM软件
4.1.1装配式建筑B1M实施单位应根据自身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及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选择符合工程特点、规模的一种或多种BIM软件。
4.1.2BM软件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软件的易用性、适用性以及不同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的能力。
4.1.3BM软件应具有协同设计、工程量统计、深化设计、报表生成和定制开发等功能。
4.1.4BM软件的专业功能应符合满足专业或任务要求、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及其强制性条文规定。
4.2BIM协同工作平台
4.2.1装配式建筑B1M实施单位应建立BM协同工作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应符合实施单位自身业务特征、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
4.2.2BM协同工作平台宜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集成和共享。
4.2.3BM协同工作平台应满足文件及数据的存储、更新及版本记录、权限的分级设定等功能。
4.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
4.3.1装配式建筑构件细度应与BM模型细度等级相对应,且宜具有可打扩展性。
4.3.2装配式建筑构件库应对构件的内容、细度、命名原则、分类方法、数据格式、属性信息、版本及存储方式等方面进行管理。
4.3.3装配式建筑构件和构件资源库是装配式建筑B1M实施单位的重要信息资产,实施单位应对实现构件创建、收集、存储、使用、废除等有效管理,形成可扩展的构件资源库管理机制。
4.4模型信息管理
4.4.1为方便项目协同、快速查阅和保存文件,应制定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文件及构件命名规则,并在各阶段中保持协调统一。
4.4.2BM资源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国家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3(GB/Γ51269-2017)的相关规定。
4.4.3建筑信息模型细度应遵循“适度”原则,在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应对BIM模型细度、模型信息含量和模型构件范围等进行精简。




彩色高清 苏TZJ01-2022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通用图则.pdf

资源简介/截图: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则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通用图则
图集号:苏TZJ01一2022
编者: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
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22年3月15日fd512e74bc2812b1总说明
1.1为了完善既有多层住宅的使用功能,提升居住品质和城市风貌,规范和指导江苏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建设,根据国家及江苏省现行相关标准制定本图则。
1.2编制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
《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
《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既有住宅功能改造技术规范》JGJ/T390
《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
《住宅设计标准》DB32/3920
《35kW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DB32/T3748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标准》T/ASC03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时,应按新版标准对本图则的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1.3适用范围
本图则适用于江苏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供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1.4编制原则
遵循通用化、标准化和装配化的原则,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1,5本图则主要内容包括:编制说明、电梯选用表、立面效果图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整体集成化电梯。
1.6本图则列出了常见的三种加装电梯平面位置类型,见表1.6.1,设计人员可根据既有多层住宅具体平面形式选用。
表1.6.1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组合选用表76ab91a74f68dc6-11.7本图则包含半层停靠和平层停靠两种加装电梯停靠类型
1.7.1半层停靠指加装电梯的停靠站为楼梯休息平合处,从电梯停靠处步行上或下半层到达入户门。
1.7.2平层停靠指加装电梯的停靠站为各层楼面,从电梯停靠处可以平层到达入户门。
1.8本图则加装电梯建造类型采用单元模块化建造类型和整体集成化建造类型两种。
1.8.1单元模块化建造类型指可以通过不同模块组合完成的建造类型,模块指完成某或某些子功能的标准结构单元。如图1.8.1所示。
1.8.2整体集成化建造类型指将钢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及设备与管线系统由工厂集成生产为标准单元节,在现场整体吊装完成的建造类型。如图1.8.2所示。7046b6dd4a64d1f1.9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实施的前置条件:
1.9.1拟加装电梯的既有多层住宅,项目条件应符合相关主管部门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要求。
1.9.2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对拟加装电梯的既有多层住宅外围环境(绿化及消防车道)、建筑基础、室外管线等进行勘察。
1.9.3其他条件应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
2总平面图
2.1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应超出原用地红线范围。
2.2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应按照相关规定控制建筑间距,并符合国家、江苏省现行标准对日照的规定。
2.3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应结合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减少加装电梯对周边现状住户的通风、采光、噪声、视线及交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2.4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应影响消防车道的通行。加装电梯的井道、电梯厅及连廊等与原周边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2.5加装电梯的首层紧邻小区车行道时不应设置贯通门,否则应设置护栏、绿化带等安全防护设施。
3建筑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加装电梯可与既有多层住宅的楼梯间、外廊等部位连接。
3.1.2加装电梯的门窗、连廊等部位,其安全防护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和《住宅设计标准》DB32/3920的相关规定。
3.1.3加装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
3.1.4加装电梯应选择无机房电梯。
3.2井道、轿厢与电梯参数:
3.2.1井道及轿厢尺寸必须符合《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Ⅰ、Ⅱ、Ⅲ、V类电梯》GB/T7025.1中第Ⅰ、Ⅱ类电梯的要求,并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的规定。
3.2.2电梯运行速度不宜小于1.0咖/s,载重量不宜小于450kg。当有适老化改造需求时,电梯运行速度不宜大于1.5m/s。
3.2.3电梯的轿厢尺寸(净深×净宽)不应小于1.0m×1.1m,当为无障碍电梯时,轿厢尺寸(净深×净宽)不应小于1.4m×1.1m。
3.2.4电梯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3.2.5轿厢地面应采用防滑面层,侧壁宜设置0.85m~0.9m高的扶手。
3.3电梯厅及室外入口设计:
3.3.1电梯厅净深不应小于1.5m。当电梯厅和楼梯共用平台时,平台净深不应小于2.1m,且电梯厅宽度应与电梯井同宽。通向楼梯的洞口宽度应大于1.2m,且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3.3.2寒冷地区电梯厅应封闭设置,并具备通风、采光条件。
3.3.3加装电梯若选用平层停靠形式,宜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
3.3.4室外入口应设雨棚,室外台阶、坡道、连廊及电梯厅地面应采用防滑面层。
3.4消防设计:
3.4.1加装电梯的耐火等级应为二级,且不低于既有建筑耐火等级。
3.4.2加装电梯应保证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畅通,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紧急操作的位置和层站等处。
3.4.3加装电梯与楼梯间外墙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降低原楼梯间的疏散条件,电梯井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的相关规定。
2楼梯间的防排烟标准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标准的规定。
3楼梯间、电梯厅、连廊的外窗或开口与住宅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3.4.4加装电梯单元外门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m。
3.4.5加装电梯电梯厅、连廊围护结构墙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
3.4.6加装电梯电梯厅、连廊、井道的室内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相关规定。
3.4.7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并应符合《电梯层门耐火试验完整性、隔
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GB/T27903规定的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
3.4.8钢结构金属构件应采用防火涂料涂覆,耐火性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3.5防水设计:
3.5.1加装电梯井道及连廊屋面应采取有组织排水,电梯井道底坑、电梯井道首层与地面交接处及散开连廊应有排水措施。
3.5.2加装电梯与既有多层住宅屋面、楼面设缝处应做防水处理。
3.5.3电梯外墙选用的轻质板材应设置防水措施。
3.5.4为防止雨水浸入对电梯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应选择具备遇水自动切断电源和自动平层安全停运功能的电梯。
3.6外立面装饰设计:
3.6.1本图则立面风格分为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及类型四供参考选用,详见本图则第13~16页立面效果图示。
3.6.2风格控制:加装电梯应结合原小区住宅立面风格,参照本图则相应的立面风格类型设计。
3.6.3色彩控制:加装电梯的外立面色彩应与原小区住宅协调统一。
3.6.4立面材料:加装电梯外立面结合原住宅风格,可选用玻璃、铝板或复合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外墙涂料等饰面材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本图则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立面材料以铝板为例,类型四立面材料以玻璃幕墙为例。当立面采用其他材料时,立面及构造设计可参考选用。
3.6.5电梯外墙应选用轻质板材,当井道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外围护结构时,应采用钢化夹胶中空玻璃,保证电梯机械设备的环境温度及安全防护要求,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0.30.
4结构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加装电梯的结构形式宜选用质量轻、施工便捷的钢结构形式。
4.1,2加装电梯结构宜与既有建筑相连,连接方式宜采用弱连接,并采取措施减少加装电梯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对既有建筑进行安全性评估,承载力不足的构件应采取加固措施。若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建筑设缝脱开,加装电梯结构应能独立承担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缝宽不应小于150mm,
4.13加装电梯结构的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且不低于既有建筑耐火等级。
4.1.4电梯结构设计、制作、安装、验收应遵循国家和江苏省现行建筑结构设计标准的规定。
4.1.5电梯自身正常使用安全和抗震安全应由电梯生产厂家负责,其使用年限不宜少于15年
4.1.6加装电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不应低于乙级,并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地基基础沉降变形验算。
4.1.7加装电梯设计前应进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1收集既有建筑的勘察报告、施工图纸等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宜进行必要的补充实测。
2调查既有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程度、施工质量、维护和安全状况以及地基变形情况,从安全性能、抗震性能、地基变形三个方面分析加装电梯的可行性。
3既有建筑中与加建电梯相关的结构构件应进行检测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合理的加固方案。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和加固应符合《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和《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的相关规定。
4.1.8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建筑相连,且既有建筑为砌体结构,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加装电梯前,应对既有建筑进行鉴定和加固:
1早期建造,未进行抗震设计,也无抗震措施。
2承重墙体拆改情况较严重,也未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3承重墙最小尺寸、圈梁和构造柱设置等主要抗震措施不符合当时抗震设防标准;
或虽符合当时抗震设防标准但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和砌体结构砂浆强度低于2.5MPa。
4地基变形造成房屋整体倾斜率超过规范允许值、承重墙体开裂或沉降尚未稳定。
4.1.9加装电梯钢结构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的要求。加装电梯钢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柱、支撑的耐火极限为2.5h,梁的耐火极限为1.5h。柱、支撑的防火涂料采用厚涂型,涂料厚度为7mm~50m;当梁的防火涂料采用薄涂型(或超薄型)时,涂料厚度不应大于7mm(或3mm)。
选用的防火涂料应与防腐底、面漆相容,并有良好的结合能力。
4.1.10加装电梯钢结构防腐蚀保护层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钢结构构件制作完毕应进行表面除锈处理,应采用抛丸除锈处理,除锈等级不低于S2以,现场补漆应用风动或电动工具除锈,除锈等级不低于St3,表面粗糙度Rz为40μm~70μm。防腐蚀面涂料宜选用氯化橡胶、脂肪族聚氨酯、聚氯乙烯含氟萤丹、氯磺化聚乙烯、高氯化聚乙烯、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环氧等涂料,对涂层的耐磨、耐久和抗渗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选用树脂玻璃鳞片涂料。防腐蚀底涂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锌、铝和含锌、铝金属层的钢材,其表面应采用环氧底涂料封闭,底涂料的颜料应采用锌黄类。在有机富锌或无机富锌底涂料上,宜采用环氧云铁或环氧铁红的涂料。加装电梯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的相关规定,且不小于280μm。
加装电梯钢结构防腐蚀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所处环境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和维修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采用防腐蚀方案。除采用防腐蚀涂料外,各种工艺形成的锌、铝等金属保护层、阴极保护措施、耐候钢等各项措施均应符合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4.1.11加建电梯钢结构应由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建造时制定全寿命周期内的结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使用后按照该维护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检查结构材料锈蚀、焊缝开裂与螺栓松脱情况、构件变形等,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维护。
4.2基础设计:
4.2.1加装电梯基础应根据地勘报告进行设计。应查明既有建筑基础形式、埋深、尺寸、土层分布和沉降以及室外管线情况,不得对既有建筑造成不利影响,且应避开地下管网。
应结合场地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确定基础形式。在加装电梯的基础设计与施工中,未采取措施时不应损伤既有建筑基础。
4.2.2当加装电梯结构和既有结构相连时,应考虑加装电梯和既有建筑的沉降变形差,采取措施避免差异沉降对既有建筑的影响。
4.2.3当加装电梯结构和既有建筑脱开时,应控制加装电梯的最终沉降量,避免对相邻地下管线造成影响,并在设计中考虑新旧建筑间的沉降差。
4.2.4电梯基坑施工前应摸清加装电梯位置地下管网现状,与管线产权单位联系,制定详细的管网保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4.2.5加装电梯结构应严格控制地基变形量,其基础计算沉降量不宜大于50m,整体倾斜率不应大于0.002。
4.2.6加装电梯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埋置深度从基坑周边室外较低点地坪起算,
天然地基不宜小于加装电梯总高度的1/15,桩基础不宜小于加装电梯总高度的1/18;若由于场地条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应进行抗倾覆计算,且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m。
4.2.7加装电梯基础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
当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无法满足要求时,宜采用截面较小的树根桩、锚杆静压桩(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等加固地基,或采用旋喷桩、压密注浆等措施加固地基。确定地基加固方案时,应分析评价施工可行性以及施工工艺对既有建筑附加变形的影响。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应符合《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
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2.8加装电梯的基础宜与既有建筑基础脱开。当受客观条件限制,加装电梯基础与既有建筑基础需要相连时,设计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基础承载力验算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老基础的连接可靠和变形协调。
4.3结构设计:
4.3.1加装电梯结构应根据电梯额定载荷、层数,项目所在地区风荷载、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作用等进行设计;电梯及连廊恒载应根据实际建筑要求取值,走廊活荷载取值应符合《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的相关规定。
4.32计算加装电梯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风荷载体型系数4取值不应小于1.4。加装电梯结构应考虑由脉动风引起的风振影响,当电梯结构的基本周期小于0.25s时,可不考虑风振影响。增设电梯结构在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项点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不应大于0.20m/s2。
4.3.3在风荷载、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加装电梯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1/400。
4.3.4加装电梯结构及构件应按照使用年限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耐久性达到现行标准的要求。
4.3.5加装电梯结构体系及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加装电梯结构应采用钢框架或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抗震等级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2沿井道四角应布置钢框柱。当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建筑设缝脱开时,跨度超过2m的廊道宜在廊道处增设钢框柱,钢框柱通高至顶层结构;当新旧结构间沉降差很小时,廊道处钢梁应采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与既有建筑相连
3沿井道四周按廊道标高应布置钢框梁。
4沿电梯井道周边、电梯门洞顶、顶部动力设备作用位置、井道顶部应布置层间、屋顶钢梁,其布置、标高及截面形式满足电梯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5走廊平台楼面应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或压型钢板组合楼盖,屋面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或压型钢板组合楼盖。
6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建筑相连时,应采取措施加强钢梁与既有建筑连接节点的水平刚度。
4.3.6加装电梯钢结构,其结构、构件、节点、连接等设计均应按《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及《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的相关规定执行。
4.3.7钢柱柱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柱应采用刚接柱脚,柱脚通过底板锚栓固定于混凝土柱墩上,混凝土柱墩应能承受钢柱脚传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
2按柱脚轴力和弯矩计算所需锚栓面积,锚栓面积不宜小于钢柱下端截面积的20%,锚栓公称直径d不应小于20mm,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d.
3钢柱底部的剪力可由底板与混凝土之间摩擦力传递,摩擦系数取0.4;当剪力大于底板下的摩擦力时,应设置抗剪键,由抗剪键承受全部剪力。
4.3.8加装电梯井道底层应在电梯基坑出地面以上设置高度不低于1.2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墙,墙厚不宜小于200mm。
4.3.9加装电梯结构构件及连接节点设计宜模数化、标准化、简单化。
4.4新旧结构连接:
4.4.1加装电梯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连接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件。
3锚固件、连接件、连接螺栓、连接焊缝均应满足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承载力要求。
4.4.2既有建筑上后置埋件的锚栓基层应为混凝土,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混凝土构件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5倍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且不小于100m。
4.4.3锚栓应采用有机械锁键效应的后扩底锚栓,或采用特殊倒锥形胶粘型锚栓,严禁采用膨胀型锚栓。锚栓直径不应小于12mm,有效锚固深度应按锚栓产品说明书标明的有效锚固深度采用,且对承受拉力的锚栓不得小于8d,(d为锚栓公称直径),对承受剪力的锚栓不得小于6.5d。锚栓设计及抗拔承载力的检验,应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相关规定执行。
4.4.4当在地震区承重结构中采用锚栓时,应采用后扩底锚栓或特殊倒锥形胶粘型锚栓,且仅允许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且场地类别为I、Ⅱ类的建筑物。
4.4.5钻孔前应探明构件钢筋位置,避开受力钢筋,不得损伤原构件钢筋。
4,4.6加装电梯钢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应采用弱连接,连接形式可根据两者沉降差异采用不同形式。沉降差异较小(不超过20mm)时,宜采用普通螺栓通过节点板连接,节点板上可设竖向长圆孔;对于跨度较大的连廊,端部宜设置橡胶垫。沉降差异较大(超过20m)时,需待加装电梯主体施工完成且沉降稳定后采用以上形式连接。
4.5既有建筑局部加固措施:
4.5.1加装电梯需要对既有建筑墙体做局部开洞处理时,应对原结构做局部承载力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4.5.2既有建筑上增设门洞,门洞宽度与原窗洞宽度相同时,宜采用外包型钢框补强方式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角钢最小尺寸为40mm×4mm,缀板最小尺寸为40mm×4mm,通过M10锚栓锚于墙体内,角钢及其缀板间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聚合物砂浆填塞,以保证其与砌体墙紧贴。
4.5.3既有建筑上增设门洞,门洞宽度大于原窗洞宽度时,宜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抱框方式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新增抱框截面宽度同墙厚,厚度不应小于120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设置抱框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中12钢筋锚入墙体中,锚入深度不小于200mm。
4.5.4既有建筑上增设门洞,门洞截断原楼层圈梁时,宜通过门边增设构造柱对门框洞口进行加强。新增构造柱截面宽度同墙厚,厚度不应小于2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设置构造柱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中12钢筋锚入墙体中,锚入深度不小于200m。原截断圈梁处钢筋应锚入新增构造柱内,门洞顶新增过梁,过梁高度不小于120mm。
4.5.5既有建筑上增设门洞后两侧墙体受压和受剪承载力不足时,应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等措施进行补强,补强设计应满足《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的相关要求。
4.6材料及构造要求:
4.6.1加装电梯钢结构,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材所用钢材牌号应采用Q235B、C、D级碳素结构钢。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疏、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还应具有碳含量、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钢材性能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规定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截面形式有热轧型钢、方形冷弯空心型钢(方钢管),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均应按《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相应规定采用,热轧H型钢应符合《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T11263的规定,方形冷弯空心型钢(方钢管)应符合《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G/T178的规定。
2焊接质量:对0235钢应采用43型焊条。所用的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
由焊接材料及焊接工序所形成的焊缝,其机械性能不应低于原构件的等级。手工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5117或《热强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焊丝或焊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S293、《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GB/T12470、《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GB/T8110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螺栓:加装电梯走廊与既有建筑相连处节点应采用普通螺栓,其余节点可采用高强度螺栓或普通螺栓。连接节点处的高强度螺栓宜采用10.9级,并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的规定,普通螺栓宜采用C级4.6级,螺栓、螺母和垫圈尺寸及技术条件应符合《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1型六角螺母C级》GB/T41和《平垫圈C级》GB/T95的规定,螺栓的强度设计值均应符合《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相关规定。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相关规定,连接处构件接触面应清除油污及浮锈并进行喷砂(丸)处理。锚栓应采用符合《碳素结构钢》CB/T700规定的Q235B钢材制成。
4.6.2加固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加固所用材料(砌体、水泥、钢材等)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砌体结构加固所用浇筑材料和粘结材料,应考虑新旧两部分的整体工作共同受力问题,宜采用粘结力强、收缩性小、微膨胀的混凝土和砂浆。
3砌体结构外加面层用的水泥砂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10的普通水泥砂浆或强度等级不低于M5.0的水泥复合砂浆。
4砌体结构加固用的砌筑砂浆,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石灰混合砂浆;防潮层、地下室以及其他潮湿部位,应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复合砂浆。不得采用收缩性大的砌筑砂浆。加固用的砌筑砂浆,其强度等级应比原砌体砂浆强度等级高一级,且不得低于M10。
5砌体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所掺的粉煤灰应是I级灰,烧失量不应大于5%;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提高一级,且不得低于C25。
6砌体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宜采用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抗震设防区砌体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宜优先选用热轧带肋钢筋。
7砌体结构加固用的钢板、型钢、扁钢和钢管,宜采用Q235级钢。
8结构加固用的型钢、钢板、钢僦之间的焊缝规格尺寸应由计算确定,焊缝的构造工艺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外露钢件均应按相关规定进行防腐和防火处理。
9当砌体结构锚固件和拉结件采用植筋时,应使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的设计、施工、检验等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相关规定。当植筋需后焊时,应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的相关要求进行施焊保护。
当锚固件为钢螺杆时,应采用全螺纹的螺杆,不得采用锚入部位无螺纹的螺杆,螺杆的钢材等级宜为Q235级。
4.6.3加装电梯钢结构,其受力构件及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1钢框柱、钢框梁宜采用方钢管,或采用H型钢,方钢管截面不宜小于150m×150mm×6mm。
2钢框柱坡口对接全熔透焊缝质量等级宜为一级,并应符合与母材等强的要求,并用超声波探伤检查;其余坡口对接全熔透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符合与母材等强的要求,并用超声波探伤检查;角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三级,焊缝端部应采用引弧板施焊,材质与焊件相同,板厚8mm,引出长度不小于25mm,
3采用坡口对接全熔透焊缝主要区域如下:
1)柱与底板连接焊缝:均采用坡口对接焊缝;
2)H型钢梁与钢梁、钢柱连接焊缝:翼缘采用对接焊缝,腹板采用角焊缝;
3)矩形钢管梁与钢梁、钢柱连接焊缝:采用对接焊缝;
4)钢梁、钢柱拼接对接焊缝为坡口全熔透焊缝。
4对于钢框柱的拼接,宜使拼接点高于框架梁顶面以上1.3m或柱净高的一半,取两者的较小值。梁柱节点宜由工厂焊接完成。
5钢柱柱脚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0mm,柱脚加劲肋厚度不宜小于16mm,
6柱脚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室外地面不应少于150mm。当柱脚底面在地面以上时,柱脚底面高出室外地面不应小于100mm。
5机电设计
5.1加装电梯的负荷等级及供配电方式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住宅设计标准》DB32/3920、《35kW及以下客户端变电所建设标准》DB32/T3748等江苏省现行标准的规定。
5.2电梯配电箱应安装在靠近电梯附近的公共区域,配电箱处应加门锁确保其用电安全可靠性,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3×,并应考虑安装单独的计量表计(供电部门提供)。
5.3电梯的动力电源应设独立的隔离电器。轿厢、电梯机房、井道照明、通风、维修插座、报警装置等,其用电可从电梯动力电源隔离电器前取得,并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应配置电梯自动应急平层装置,有储能装置在意外断电的情况下可以运行到就近楼层,并打开电梯轿厢门。
5.4加装电梯工程中的室内外各种电气线路应避免对原建筑室内、室外的给水、排水、雨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电管网,通信网终等系统产生影响。若无法避免,应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相关间距要求进行敷设,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处理。
5.5电梯轿厢内应设置紧急报警、应急呼叫和视频监控装置;电梯轿厢内宜设置对讲设备或专用电话,电梯前室宜设置视频监控摄像机;以上设备的线缆应一起接至小区的安保控制中心或小区物业管理室(值班室),新增管线宜使用原有弱电共同管沟排布。
5.6对于附设在建筑物外侧的电梯,电梯顶部应设置接闪器,并与该楼顶部的防雷装置连接。
5.7采用TN-C-S系统形式的电梯电源线路,在进户处应做重复接地,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重复接地后应独立接入户内供配电设备。
5.8应尽量利用电梯基坑内的基础钢筋做接地装置,独立的接地系统电阻值实测不应大于100,当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时,实测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D,否则应补打人工接地装置。人工连接体及连接线敷设深度应大于0.8m及以上,以降低跨步电压;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与原楼的接地装置连通。
5.9当加装电梯采用钢结构形式时,应利用钢柱等金属构件作为引下线,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贯通。
6整体集成化电梯
6.1整体集成化电梯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应遵循国家和江苏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2整体集成化电梯的钢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应进行集成设计,各体系应具有系统性、适应性与多样性,部件部品应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6.21钢结构系统由钢结构电梯井道、电梯导轨及导轨支架、层门、机电设备支架等四部分组成。各部件与钢结构井道的安装应符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的相关规定。
6.2.2围护系统包括井道窗、井道外墙、并道屋面等,其安全防护、防水、保温隔热等性能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6.2.3设备与管线系统应与主体井道同步埋设,应选用装配化集成部品。
6.3整体集成化电梯除结构搭接处预留现场施工的预制墙板及预制饰面板外,各单元节均应在出厂前组装到位,搭接处预留的墙板、饰面板及门窗待现场整体集成化井道组装到位后进行安装。
6.4整体集成化电梯可根据运输条件、吊装能力由两层或三层组成一个单元节,单元节现场组装。
6.5整体集成化电梯施工要求:
6.5.1整体集成化电梯在吊装过程中,应实时进行垂直度的校核,确保井道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H/1000(H为钢结构井道的高度)。
6.5.2整体集成化电梯的运输应采取加设支撑、设置柔性材料隔垫、棱角等措施防止装配式一体化电梯各部件在运输过程中振动,出现挤压、碰撞等损坏。
6.5.3整体集成化电梯的吊点应经计算确定,给出吊点位置和构造设计,吊点数量不少于4个。整体集成化电梯吊运应避开人员高峰时段,吊索吊具与构件要拧固结实,起吊速度应当控制,避免大幅度摆动。
6.5.4紧固件包括螺钉、普通钉子、射钉、螺栓、拉铆钉和扣合件等。其材料性能、种类、形式以及表面处理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粘结密封所用的粘胶、胶带、硅胶等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提供质保书或试验论证资料。
7验收
7.1加装电梯结构和既有多层住宅加固必须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S0210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验收及维护。
7.2加装电梯必须按照《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等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检测、验收及维护。
8其他
8.1本图则所注尺寸除注明外,均以毫米()为单位。
8.2本图则未尽事直,应按国家及江苏省现行相关标准执行。苏TZJ01-2022图集内容:目录1
编制说明2~12
电梯选用表13
立面效果图示1417
平面选型表18~20
加装电梯平面图21~25
加装电梯立面图26~37
加装电梯剖面图38~39
部品部件40~41
工程做法选用表42~45
节点构造详图46~52
基础平面示意图53~56
钢框架平面示意图57~58
钢结构节点详图59~64
既有建筑墙体开洞加固措施65~67
无圈梁构造柱的外墙加构造柱和圈梁68
配电系统图及材料表69
配电平面图.70
防雷、接地平面图71
整体集成化电梯示意图72~75




高清PDF带书签《GB50017-2017应用指南》赵中南 2020版

资源简介/截图: 2020版,GB50017-2017,应用指南,赵中南,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GB50017-2017应用指南》赵中南 2020版本书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近年来钢结构的新发展和工程设计成果,按钢结构设计的实际希要整理汇编而成。第1章将《钢结构设计标准》CB50017的2017版相较2003版的修订内容汇总列表,并指明增加、修改、刑除的具体条目、公式、词句;第2章为基本规定,将钢结构设计的各种基本参数取值、限值、有关规定和要求汇总列出;第3章~第1川章依次为钢构件连接、钢板剪力墙、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及节点、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多层钢结构、高层房屋钢结构、楼(屋)盖结构及围护系统、钢结构防护,分别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构造要求及图示。
本书可供土木工程房屋结构专业建设、设计、施工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应用参考。PDF书签索引:第1章GB50017-2017修订内容1
1.1总则1
1.2术语和符号2
1.2.1术语2
1.2.2符号2
1.3基本设计规定2
1.4材料7
1.5结构分析与稳定性设计10
1.6受弯构件12
1.7轴心受力构件15
1.8拉弯、压弯构件18
1.9加动钢板剪力墙21
1.10塑性及弯矩调幅设计22
1.11连接24
1.12节点29
1.13钢管连接34
1.14钢与混凝土组合梁37
1.15钢管混凝土柱及节点42
1.16疲劳计算及防脆断设计43
1.17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46
1.18钢结构防护49
第2章基本规定52
2.1设计原则52
2.1.1设计内容和设计文件要求52
2.1.2设计方法选用52
2.1.3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53
2.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53
2.2钢结构体系的选用54
2.2.1单层钢结构选用原划54
2.2.2多高层钢结构选用原则55
2.2.3大跨度钢结构选用原则57
2.2.4钢结构体系布置基本原则592.2.5花工阶段骏算59
2.3荷载及作用的规定59
2.3.1荷载的种类59
2.3.2荷载组合61
2.3.3荷载及作用取值规岌61
2.3.4温度区段长度值62
2.4结构或构件变形限值63
2.4.1受弯构件的绕度容许值63
2.4.2结构的位移客许值65
2.5舒适度的规定及验算67
2.5.1舒适度的规定67
2.5.2舒适度验算67
2.6截面板件宽厚比68
2.6.1载面板件宽厚比(径厚比)要求69
2.6.2载面板件宽厚比等级及限值71
2.6.3支撑载而板件宽厚比等级及限值72
2.6.4相关标准的宽厚比限值72
2.7材料选用与设计指标74
2.7.1钢材的表示方法74
2.7.2铜材牌号及标准75
2.7.3连接材料型号及标准76
2.7.4铜材的选用77
2.7.5连接材料的选用84
2.7.6材料设计指标86
2.8构件的计算长度92
2.8.1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长度92
2.8.2等载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94
2.8.3单层厂房框架柱的计算长度96
2.9钢构件长细比的限值及计算98
2.9.1长细比的限值及计算索引98
2.9.2受压构件、受拉构件验算容许长细比101
2.9.3望性及弯矩调摇设计客许长细比102
2.10疲劳计算103
2.10.1一搬规定103
2.10.2液劳计算方法104
2.10.3构造要求108
第3章钢构件连接111
3.1焊接计算与构造1113.1一般规定111
3.1.2焊缝装口形式、尺寸代号和标记115
3.1.3焊缝连接计算117
3.1.4组焊构件搏接节点24
3.1.5构件制作与工地安装挥接构造设计I29
3.1.6承受动载与抗震的焊接构造a…133
3.2紧固件连接计算与构造136
3.2.1一数妮定136
3.2.2紧图件连接计算137
3.2.3紧固件连接构造要求142
3.2.4绿检耕接按头设计144
3.2.5受拉连接接头设计146
3.2.6外伸式接板连接接头设计148
3.2.7检焊混用连接接头设计150
3.2.8栓焊并用连接接头设计151
3.3销轴连接152
3.3.1销轴连接的构造I53
3.3.2蓬接耳板的抗拉、抗剪张度计算I53
3.3.3销轴的承压、抗剪与抗弯强度计算I54
第4章铜板剪力墙156
4.1加劲钢板剪力墙156
4.1.1一最规定156
4.1.2加动肋的布置156
4.1.3焊接加劲钢板蓟力特(不考虑届后强度)159
4.1.4掉接加动钢板剪力墙(考屈曲后强度)161
1.5控接加劲钢板剪力墙162
4.1.6构造要求163
4.1.7加劝钢板剪力墙的弹性屈由临界应力166
4.2非加动钢板剪力墙171
4.2.1一般规定172
4.2.2因边连接钢板剪力墙173
4.2.3两效连接阴板剪力塘I76
4.2.4拘造要求176
4.3防屈曲钢板剪力墙177
4.3.1一般规定178
4.3.2承载力计算178
4.3.3构造要求179
4.4钢板组合剪力墙1814.4.1一般规定181
4.4.2承教力计算182
4.4.3构造要求185
第5章钢与混凝土组合梁186
5.1一般规定186
5.2组合梁设计计算188
5.3抗剪连接件的计算191
5.4挠度计算194
5.5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计算195
5.5.1最大裂线宽度195
5.5.2开裂载面纵向受拉纲筋的应力197
5.6纵向抗剪计算198
5.7组合梁的构造要求200
5.8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疲劳验算(直接承受动力荷载)202
第6章铜管混凝土柱及节点203
6.1一般规定203
6.1.1材料要求203
6.1.2承载力的规定205
6.1.3混餐土的规定205
6.1.4掉线要求206
6.2钢管混凝土柱的构造要求206
6.2.1矩形钢管花额土柱206
2.2圆形锅管混凝土柱206
6.2.3朝等混凝土柱与钢粱连接节点207
6.3纲管混凝土柱和节点计算207
6.3.1钢篇泥凝土被耋中粱(板)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计算207
6.3.2钢梁与钥管混凝土柱的刚接连获承载力计算208
6.3.3实心钢管混凝土柱连接和粲柱节点209
6.3.4空心锅管混凝土柱连接和策柱节点219
6.3.5柱脾节点计算229
第7章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233
7.1基本规定233
7.1.1设计原则233
7.1.2设计指标和设计参数233
7.1.3变形规定237
7.1.4荷找与作用237
7.1.5结构选形与沛置2407.1.6门式刚架结构的计算规定
7.2刚架构件设计243
7.2.1构件的构造要求243
7.2.2附架构件计算244
7,2.3端部刚架的设计245
7.3支撑系统设计246
7.3.1柱同支撑系统246
7.3.2是面横向和纵向支撑系统247
7.3.3属撑设计247
7.3.4圆钢支撑与形架连接节点设计要求247
7.4擦条与墙梁设计247
7.4.1实视式撑条设计247
7.4.2拉条设250
7.4.3墙梁设计251
7.5连接和节点设计252
7.5.1抑接圭接252
7.5.2节点设计254
第8章多层钢结构262
8.1基本规定262
8.1.1一敏规定262
81.2支撑体兼263
8.1.3柱及拒架264
8.2节点构造264
8.2.1梁与柱连接节底264
8.2.2垂直支撑266
8.2.3程架柱266
8.2.4梁柱药件的侧向支承267
8.2.5水平支掉267
8.2.6柱期267
8.3抗震措施267
8.3.1一般规定267
8.3.2荷搜作用要戏268
8.3.3作用数应计算要求268
8.3.4构件设计要求268
8.3.5钢框架结构抗甕构造婴求269
第9章高层房屋钢结构270
9.1基本规定270
9.1.1一般规定2709.1.2结构体系和选型270
9.1.3水平位移限值271
9.1.4承载力设计限值272
9.1.5抗震等级272
9.1.6材料选用与设计指标273
9.2荷载与作用278
9.2.1整向荷载和溢度作用取值278
9.2.2风荷载相关取值279
9.2.3阻尼比取值280
9.3结构计算分析280
9.3.1节点城剪切变形对阁移影响的考虑方法280
9.3.2罕菱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计算规定281
9.4钢构件设计计算281
9.4.1钥构件计算281
9.4.2杆件长细比限值282
9.43究厚比(径厚比)裂值282
9.5钢构件连接284
9.5.1一般规定284
9.5.2要求全落造的焊雏285
9.5.3钢构件连接计算的规定286
9.5.4聚、柱载面287
9.5.5粱与柱的连接构造287
9.5.6柱与柱的连接288
9.5.7粱的拼接290
9.5.8瓶架策的侧向支承要求292
9.5.9聚腹板设孔的补强292
9.5.10钢柱牌293
9.6框架支撑体系295
9.6.1中心支撑的构造要求295
9.6.2偏心支排的构造要求297
第10章楼(屋)盖结构及固护系统30
10.1楼(屋)盖结构基本要求301
10.1.1楼《屋)蓝形式选用301
10.1.2楼(屋)盖锅梁的市置303
10.1.3楼盖结构的舒适度要求306
10.2压型金属板屋面306
10.2.1一搬规定307
10.2.2压型金属板结构设计30810.2.3细部构造310
10.3组合楼板310
10.3.1一般规310
10.3.2构造播流313
10.3.3施工阶段验算及规定314
10.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围护系统35
10.4.1一般规定315
10.4.2外图护系统性能要求315
10.4.3外围护系统选型317
10.4.4外培板318
10.4.5f顶制外墙319
10.4.6死场组装骨架外特320
10.4.7建筑暮塘324
10.4.8旋筑屋面324
10.5围护结构与钢结构的莲接324
10.5.1基本要求324
10.5.2砌体围护培体与钢结构的违接与构造325
10.3.3金属复合授材与钥结构的芟接与构造327
10.5.4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与钢结构的连接与构造328
第11章钢结构防护333
11.1抗火设计333
11.1.1一般规定333
11.1.2防火保护括克337
11.1.3高温下构件力学参数与升温计算344
11.1.4钢结物耐火验算与防火保护设计一承我力法349
11.1.5钢结构耐火脸算与防火保护设计—临界温度法353
11.1.6钢管混凝土构件抗火耐火时间及保护层厚度356
11.2隔热359
11.2.1高湿作用的彩响359
11.2.2防护措第360
11.3防离蚀设计360
11.3.1一般规定361
11.3.2表页处理366
11.3.3涤层保护368
11.3.4金属热喷涂371
表格索引373
参考文献379




高清无水印 川2018J133-TY四川省公共厕所标准图集

资源简介/截图: 31d2e511d2a171c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依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编制<四川省公共厕所标准图集〉省标通用图集的批复》(川建标发(201892号)。
1.2本图集依据下列标准、规范: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27-1998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16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1-2010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14-2016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27-2012
《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125-2008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四川省内城市、乡村、国家A级旅游景区及其他旅游景区、交通沿线及交通节点新建、改建独立式及活动式公共厕所工程2.2可供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建设单位及卫生间设备生产单位使用
3图集内容
3.1按照固定式、活动式公共厕所的类别,分别提供不同的建筑和设备方案的示例图。每种类别的三种类型的公共厕所均有平面布置图示例。其中选用部分公共厕所设计了给排水管道布置图及电气照明
3.2公共厕所常用构造节点详图,包括厕所隔板详图、无障碍专用厕所、第三卫生间、安装详图、卫生洁具及配件安装详图等
3.3公共厕所有关新技术介绍
4固定式、活动式公共厕所的编制原则及设计要点
41本图集依据相关标准对以下各项问题的处理原则说明如下
411女厕位与男厕位(含小便站位)的比例不应小于3:2,在人流大和集中的场所应按2:1考虑,乡村公厕应按不低于1∶1考虑(带旅游功能的繄外),其他场所,男女厕位比例应当按照女性如厕占用时间是男性如厕占用时间的1.5倍计算
41.2第三卫生间在兼顾了无障碍专用厕所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成年人协助不能自理的异性使用的需求、作为独立于男女厕所之外的厕所,结合具体条件可将母要室的部分功能纳入
41.3在公共厕所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公众的如厕需求,还要根据不同标准选择设置保洁人员的日常理、清洁、公众的休息空间,有条件的还应考虑设置环卫工人休虑室,在较高标准的一类公厕中,还宜独立设置母婴室等人性化辅助空间
4.1.4图集编制充分采用了新的设计理念,推出了新技术的应用措施,无触摸设计:通过合理的視线遮挡,达到不设门也能满足如厕视线遮挡等私密性要求,降低因按触而引起的交叉感染机会;洗手盆大便器、小便器、皂液盒等选用避免手接触的设施、设备,宣传并推广采用装配式建造理念




建筑市政工程分部分项标准化构造实施指南(01 地基基础、 主体、装配式).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725506
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分部分项标准化构造实施指南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引用标准…… 2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6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 …… 7 第一节地基… .7 第二节基础… 9 第三节地下防水… 29 第四章主体结构… .35 第一节混凝土结构…… 44 .35 第二节砌体工程…… .55 第三节钢结构 63 第四节钢管混凝土结构…… 77 第五节 型钢混凝土结构…… .81 第六节 铝合金结构…… .82 第七节木结构 .84 第五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86 第一节预制构件吊装及工装…… … 86 第二节支撑体系及模板 ……90 第三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93 第四节 后浇混凝土… … …95 第五节 防水施工 98 第六节 安装工程预留预埋…… 100 第七节其他 .101 第六章建筑装饰装修…116 第一节建筑地面…… .116 第二节抹灰… 131 第三节外墙防水…… 135 第四节 门窗 138 第五节吊顶… 143 第六节 轻质隔墙…… 4 .149 第七节 饰面板 154 第八节 饰面砖 160 第九节 幕墙 168 第十节涂饰… 173 第十一节裱糊与软包… .178 第十二节 细部… .183 第七章屋面 .187 第一节基层与保护… 187 第二节保温与隔热…… 192 第三节 防水与密封…… ..193 第四节瓦面与板面… 195 第五节细部构造 .196 第八章建筑给排水及供暖…… 225 第一节室内给水 225 第二节室内排水系统…… 271 第三节室内热水系统…… 277 第四节 卫生器具… 278 第五节 室内供暖系统…… 283 第六节 室外给水管网…… 288 第七节室外排水管网 295 第八节 建筑饮用水供应系统…… 299 第九节 监测与控制仪表… .300 第九章通风与空调 301 第一节送风系统 301 第二节 防排烟系统… 308 第三节舒适性空调系统…… 313 第四节净化空调系统…… ….317 第五节 地下人防通风系统… 324 第六节 冷凝水系统… 327 第七节空调(冷、热)水系统…… 328 第十章建筑电气…… 330 第一节室外电气…… .330 第二节变配电室…… 336 第三节供电干线 … 341 第四节电气动力 355 …




DB43/T 757-2022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60
CCS P28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757—2022代替DB43/T757一2013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
Prefabricated assem bly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s
2022-01-29发布2022-04-29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3/T 757,DB43/T 757-2022,涵洞,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DB43/T 757-2022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1范围
本文件规定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含通道)及其构件的规格、计算方法、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其它公路、城市道路、市政共同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O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3362-201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3365-02-2020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JTG/T3610-201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预制侧墙prefabr icated culvert sidewall
涵洞的预制带底座侧墙。
3.1.2
预制中墙prefabr icated culvert middle wal川
双孔涵洞的预制带底座中墙。
3.1.3
牛腿corbel
涵洞侧、中墙的水平支座。
注:外短悬臂条状部件
3.1.4预制顶板prefabricated culvert cover plate
涵洞的预制带牛腿盖板。
3.1.5
填土高度height of filling
盖板顶面与路面的垂直距离。
注1:涵洞填土高度指盖板顶面与路面的垂直距离的最大值。
注2:在“涵洞规格”标识中简称“填土”。
3.1.6
后浇水平支撑板post pour ing hori zontal support plate
侧墙(中墙)底座板之间的现浇水平板。
3.1.7
后浇条post pour ing horizontal bar
侧墙底座板的外侧浇注的水平条。
3.1.8
刚性分离基础rigid separated foundation
无配筋的分离条形基础。
3.1.9
配筋分离基础reinforced concrete separated foundation
有配筋的分离条形基础。
3.1.10
配筋整板基础reinforced concrete integral foundation
有配筋的平板基础。
3.1.11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prefabri cated assemb ly reinforced concrete culverts
由预制侧、中墙、顶板、现浇基础、后浇支撑板和后浇条组成,通过装配、连接、后浇,以三阶段成形的整体受力涵洞结构。
3.1.12
预制端节段prefabricated cul vert end segment
涵洞末端顶部延伸超出路肩的一段预制涵洞。
3.1.13
净高基值clear height value
涵洞的后浇水平支撑板与盖板板底的高差。
示例:2、2.6、3、3.6、4、4.6、6、6.6、6。
3.1.14
净高查表值clear hei ght lookup table value
依据附录E查表所得大于或等于通洞净高的最小净高基值。
示例:涵洞净高3.8m其净高查表值为4;涵洞净高5口其净高查表值为5。
3.1.15
基本规格涵洞basic culvert type
跨径为标准值、净高为净高基值的涵洞。
示倒:2×2(mXm),3X3(mXm),4X3.6(mXm),2-4X6(数-Xm),2-5X4数-Xm)3.1.16
非基本规格涵洞non basic culvert type
跨径为标准值、净高为非净高基值的涵洞。
示例:2×1.9(Xm),3X2.7(Xm),4X3.4(mXm),2-4X4.7数-Xm),2-5×3.9数-uXm)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4规格与计算
4.1主要规格
按JTGB01、JTG/T3310,涵洞主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4.2安全等级和结构重要性系数4.3保护层厚度侧墙、中墙、顶板和基础保护层厚度宜不小于30血。
4.4沉降缝
4.4.1涵洞沉降缝宜每隔4或6m设一道。
4.4.2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涵洞断面(包括基础),其宽度宜不大于20,宜用干麻从洞内填充紧实缝空间,用瓷砖胶或胶水拌合水泥将洞内缝外表抹平并密封好;宜用沥青麻絮从洞外部填充密实缝空间,然后宜用2mm~一3mm厚抗扎SBS防水卷材密封覆盖且粘贴缝外表面。
4.5施工缝
4.5.1除沉降缝之外,其它侧墙、顶板相互之间的缝为施工缝,缝宽宜不大于10。
4.5.2施工缝防水宜采用上述沉降缝的工序处置。
4.6基底纵坡
基底纵坡宜不大于4%;当大于4%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台阶高差宜不大于0.3口。
4.7荷载计算
4.7.1涵洞设计应考虑荷载为:涵洞自重,台背土侧压力,盖板顶面填土重力,车辆荷载,构件运输和吊装的施工荷载。
4.7.2计算涵洞顶部路面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或履带宜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作30°角扩散分布;当扩散线重叠时,扩散面积应以最外边的扩散线为准。
4.7.3填土、钢筋混凝土重度、96区压实度透水性砂砾类墙背填土的内摩擦角可分别取18k/m3、26kN/m3和39°
4.7.4压实土的水平静压力系数(多)及涵洞顶部填土重力的竖向力系数(K)可按JTG/T3365-02-2020的9.2.2条确定。
4.8结构计算
4.8.1盖板为两端简支板,其条状外挑短悬臂按牛腿考虑。为满足抗震和吊装运输的要求,将盖板设计成双筋截面构件。盖板跨中宜考虑牛腿预压、负弯矩作用效应。
4.8.2宜按侧墙上端与盖板钱接,下端被底板、配筋后浇条和后浇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板所约束的固接计算。侧墙为偏心受压构件。盖板与其牛腿构成的刚臂对侧墙顶端约束作用效应偏安全可不考虑。
4.8.3根据跨径、净高基值、填土高度和地基承载力确定整板基础或条形基础。




湘2018J002-1 湖南省芙蓉学校标准设计图集—建筑景观分册

资源简介/截图: 湖南省芙蓉学校标准设计图集湘2018J002-1
建筑、景观分册
组编单位: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教育厅
主编单位: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协助单位:湖南东方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金海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民筑友科技产业集团建筑景观分册,湖南省,湘2018J002-1,芙蓉学校标准设计,湘2018J002-1 湖南省芙蓉学校标准设计图集—建筑景观分册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湖南省新建芙蓉学校项目的建设工程。
2设计依据
2.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期对教育发展要求:“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本图集以建设美丽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为目标,依据省政府组织实施的“湖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工程相关文件以及现行有关规范等来进行编制,供芙蓉学校建设单位和设计企业遵照使用。
2.2工程建设标准
湖南省中小学校建设指南2018.5版本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2017
《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1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113-2015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2017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16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图集内容
本图集内容包含36班小学的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36班中学的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建设地点及用地条件均为虚拟建设用地
3.1.1.36班小学:
拟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78916.88平方米;其中西、南、东两面临城市道路。总建筑面积30873.80平方米,办学规模36个班,学生人数约1620人。计容建筑面积26090.22平方米,其中:1#图书行政楼1359.93平方米、2#教学楼2850.57平方米、3#实验楼2080.54平方米、4#艺术楼2080.54平方米、5#教学楼3924.98平方米、体育馆2666.50平方米食堂(不含地下车库面积)2000.90平方米、男生宿合2965.5平方米、女生宿舍2965.5平方米、教师周转房1695.26平方米、门卫、看台及附属连廊1500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4783.58平方米,其中:食堂地下车库4370平方米,体育馆局部地下设备房413.58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含6个标准室外球场及一个250米田径场。地上建筑层数均不大于3层,建筑高度均小于16米。
3.1.2.36班中学:
拟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98299.90平方米;其中西、南、东两面临城市道路。总建筑面积33132.75平方米,办学规模36个班,学生人数约1800人.计容建筑面积28349.17平方米。其中:1#图书行政楼1554.00平方米、2#教学楼3106.05平方米、3#实验楼1979.71平方米、4#艺术楼1979.71平方米、5#教学楼5936.04平方米、体育馆2666.50平方米、食堂(不含地下车库)2000.9平方米、男生宿舍2965.50平方米、女生宿舍2965.50平方米、教师周转房1695.26平方米、门卫、看台及附属连廊1500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4783.58平方米,其中:食堂地下车库4370平方米,体育馆局部地下设备房413.58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含6个标准室外球场及一个400米田径场。地上建筑层数均不大于4层,建筑高度均小于20米。
3.2总图功能布局原则
总体布局采用围合的概念,向心性的空间布局把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围绕中心展开,围合性的建筑布局创造了中央广场,适合进行各种形式的户外活动,中央广场形成全天候步行系统,将学习、生活、运动三区连接,成为一体化校园。
学校总平面设计按教学、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动静分明。各区之间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教学楼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符合城市规划等有关规定。各区域根据人行流线及场地走势形成具有空间秩序感和流动性的主体骨架。建筑以组群的形式围绕这一主体骨架展开,庭院广场、道路、绿化均围绕其布置,构成张驰有度的规划结构。
3.3总图交通组织原则
采用内外隔离、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原则设计。根据学生、老师的行为活动特点,组织高效、实用的校园人行流线。校外车辆在校园外围进行布置,避免对校园内环境的干扰,靠主入口处就近设置地面停车场。校内主要道路宽7米,可到达各个建筑周边,校内车辆由次入口进入,停入地下停车场,减少车流与人流的交汇;保障了校园中心区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了环境品质,构成人性化、安全、通畅的校园交通体系。
校园内布置学生步行通道,步行流线充分围绕教学、生活、运动展开,教学区以风雨走廊联系,教学区与生活区、运动区以步道联系,风雨走廊、步道使人流便捷、有序,最大限度的减少交叉干扰。
3.4单体功能布局
1.建筑设计采用标准模块(如教室、卫生间、楼梯间、宿舍等基本单元)及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遵循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
2.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和《湖南省装配式建筑统一模数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模数协调,满足预制构件、部品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
3.建筑平面的开间、进深、层高、洞口等尺寸应根据建筑类型、使用功能并结合部品部件生产与装配要求等确定。
4.建筑平面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爵求,平面布置应规则,承重构件布置应上下对齐贯通;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5.教室细部设计上:(1)教室门须具有防火,隔音,智能关闭和信息反馈功能,(2)教室门口设置一块带时钟、课程表、门禁系统、等多功能的集成智能屏幕,(3)教室靠走廊外窗下设置设备带(4)教室设电子黑板:
6.体育馆设计上采用集约化设计,(1)剖面设计上:根据各功能对层高的需求将体育馆分成大空间和夹层区,充分利用体育馆空间,避免空间浪费;(2)平面设计上:功能多样化,赋予原有单一功能多种使用可能(如在篮球场中间划出羽毛球场区域,篮球场后设置活动式球门等),篮球场未使用时可兼作其他球场之用,最大化的提高使用效益,避免场地浪费,在增加球馆利用率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小球馆前期建设及后期维护费用。
3.5单体立面设计
建筑设计采用新中式风格,具有简洁、现代的特点,且无装饰性构件,通过材料虚实对比、材料质感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塑造舒适、活泼、健康的校园建筑形象。外观线条流畅、富有韵律。立面细节精美整体里显现节奏变化。建筑立面的光影与层次丰富,建筑显得坚实面富有时尚感。
富有质感但又不张扬。各栋建筑使用性质不尽相同,体现到建筑立面上有差异,通过相同元素的反复运用,使各栋在立面风格上得到了统一面又各具特质。芙蓉学校采用白色或红色为主色调,中小学校造型区别:小学为生态平屋顶,配置种植可供学生种植之用。中学采用中式抽象坡顶。3.6单体剖设计
小学建筑高度均在16米以下,剖面设计上,教学建筑标准层层高3.6米;宿舍标准层层高为3.0米;食堂层高4.8米;体育馆主体部分层高为12.0米,
中学建筑高度均在20米以下,剖面设计上,教学建筑标准层层高3.6米;宿舍标准层层高为3.0米;食堂层高4.8米;体育馆主体部分层高为12.0米,
3.7室内外装修标准
3.7.1外立面装修
整个教学区以灰白色涂料或红色涂料为主要立面材质;局部喷涂深灰色涂料。涂料应选用抗裂性好,抗污性强易于清洗、耐磨、损附着力强的材料。
3.7.2室内装修及构造
严格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执行,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以实用、耐久、经济为指导原则。
装修选材表建筑景观分册,湖南省,湘2018J002-1,芙蓉学校标准设计,湘2018J002-1 湖南省芙蓉学校标准设计图集—建筑景观分册3.8无障碍设计
3.8.1总平面无障碍设计
1.基地广场的地面平整,防滑,不积水。地面有高差设置台阶时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基地道路人行道路口设缘石坡道,人行道设台阶处同时布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3.共绿地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地面平缓防滑,有高差时需布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4.基地设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地面坡道不大于1:50,
5.场地内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一2012的要求,同时与场地外的无障碍道路进行合理有效的连接。
3.8.2建筑单体无障碍设计
1.无障碍出入口及坡度
1)首层主要出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宽度及长度尺寸详见平面图。
2)无障碍出入口平台宽度在门完全开启状态下不应小于1.5m·
3)坡道坡度为/12,披道平整,面层不应采用光滑材料。
4)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米。
2.无障碍通道及门
1)除自动门外,门扇开启后的通行净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单扇平开门、推拉门、折叠门的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设宽度不小于400的墙面,
3)在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
4)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安装0.35m的护门板。
当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
5)门槛高度及门内外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3.无障碍电梯(小学设于2#教学楼主入口处,中学设于5#教学楼主入口处)
1)候梯厅深宽不小于1.5m,轿厢最小规格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
2)在轿厢的侧壁上应设高0.90m~1.10m带官文的选层按钮,官文宜设置于按钮旁。
3)电梯门洞净宽度大于或等于0.90m,电梯门开启净宽度不小于0.8m·4)清晰显示轿厢上、下运行方向和层数位置,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应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
5)每层电梯口应安装楼层标志,电梯口应设提示盲道,
6)轿厢三面壁上应设高850mm~900mm扶手。4.无障碍厕所及无障碍厕位
1)无障碍厕所及无障碍厕位详平面布置图
2)无障碍厕所及无障碍厕位,厕内回转直径不小于1.5米。
3)门应开启方便,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
4)地面应防滑,不积水。
5)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斜面过度.
3.9建筑节能设计
本工程合理布置总平面和注重单体建筑平面设计,尽量减少外墙面凹凸,采用筒洁的矩形平面,严格控制体型系数,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在保证室内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1.外墙节能设计:采用外墙内保温隔热系统,保温材料采用无机保温板(防火级别为A级)
2.屋面节能设计:保温材料采用难燃型挤塑聚苯板(防火级别为B1级)
3.架空楼板节能设计:采用外保温隔热系统,保温材料采用无机保温板(防火级别为A级)
4.外窗节能设计:采用断热铝合金L0w一E中空玻璃门窗;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O%,外窗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一2008规定的6级,
5.节能措施与构造要求
1)外墙内保温系统包覆门窗框内侧洞口及女儿墙、挑檐等部位,以减小热桥影响和避免墙体温度烈缝。
2)做好屋面保温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
3)保温屋面的天沟、檐沟,铺设保温层;有挑檐、女儿墙的保温屋面,保温层的铺设应延升到挑檐、女儿墙。
4)为提高门窗的气密性能,门窗的面板缝隙采取良好的密封措施。玻璃或非透明面板四周应采用弹性好,耐久的密封条密封或注密封胶密封,
3.10绿色建筑设计
3.10.1绿色建筑实施目标
本设计中通过对项目需求与环境条件的分析,实施各种绿色建筑设计措施,最大程度的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节地、节能、节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一2014)的评价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所在当地标准,按照《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314-2015),采取对应的有效绿色建筑技术策略,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绿色建筑一星级
3.10.2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1.规划
1)建筑体量采用板式设计,大部分建筑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通透。
2)场地设计无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3)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滑坡及含氨土壤的威胁,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教学区、生活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不影响基地内及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5)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本期饮食、发电机房、配套等设施,垃圾站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经净化处理后排放;设置分类手机的垃圾站和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设于住区的下风向,且便于垃圾分类运输。空调的排热、排风等废气排放均考虑在隐蔽的地方,不对行人产生影响。场地内环境声昼间不大于55dB,夜间不大于45dB的规定,合理布局室外运动场地避免声千扰。
6)植物选择适应本地生态环境条件和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70%。并采用复层绿化,其覆土深度大于等于1.2m
7)项目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的规定
8)项目室外合理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箱。
2.建筑
1)建筑平面和造型
本工程注重单体建筑平面设计,尽量减少外墙面凹凸,采用筒洁的矩形平面,严格控制体型系数,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为体现建筑造型简约风格,增加建筑的挺拔感,采用竖向装饰线条来展现,同时利用竖向装饰起到阳效果。
2)建筑围护结构
(1).本工程小学屋面采用生态平屋面,中学采用坡屋面。
(2).外墙采用浅色涂料外墙
(3).本工程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Low一E中空玻璃门窗,降低外窗传热系数。
(4).外窗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6级,未设置玻璃幕墙。
3)节材措施
(1).建筑造型简洁,无装饰性构件,建筑平面方正、简洁、紧凑,
(2).建筑外墙、内部隔墙采用轻质装配式墙板,减轻楼板负荷。
(3)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3.结构
本建筑场地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氧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容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混凝土框架柱采用现浇,装配式预制构件包含:钢柱、叠合梁、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内外墙板等,设计阶段对建筑结构材料的选用:
材料采用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新型砌体材料,混凝土掺高效外加剂与掺合料。合理采用高强高性能钢筋和钢材:本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钢筋.
建筑结构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量≤0.10%(质量分数)·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在保证性能的前途下,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的使用重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3%。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中废弃物取代原有同类产品中天然或人造原材料的比例不低于20%.
4.给排水
1)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2)排水采用雨、污分流。
3)室外雨水尽量以雨水下渗、减少雨水洪峰流量、控制面源污染为主。主要措施如下:
绿地为下凹式绿地,小区停车场、广场、庭院应尽量坡向绿地。
在建筑周围有绿地时建筑屋面雨水和非机动车路面雨水引入绿地入渗。
室外雨水口设置在绿地。
非地下室地区设置渗透式雨水口等渗透设施。
建筑基坑护坡应清除,并在地下室周边0.5米宽的范围回填碎石和粗砂,增加雨水向周边区域入渗的效果。
4)卫生器具及给水配件均采用节水型,便器不得使用一次冲水量大于6L的座便器,公共卫生间给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间,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开关冲洗阀,采用建设部推荐给水硬件设施等。
5)对于建筑内部,不同供水水质、不同用途的给水管道上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对于室外,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给水管也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如绿化用水、商业用水、景观补水等给水管道上均应分别设置计量仪表。6)给水合理分区,尽量利用市政管道水压供水,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不大于0.35MP·采用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建筑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5.电气
1)无功功率补偿:采用与低压配电柜相同外形的低压分相自动补偿柜,为防电磁干扰,采用无源滤波电容补偿装置,
2)电缆按低压配电系统的额定电压、经济电流、数设环境及其与附近电气装置、设施之间能否产生有容的电磁感应等要求选择。
3)光源: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采用节能型光源
4)灯具选用节能型灯具
5)各主要场所的照度
消防控制室3001x
变配电室、水泵房、风机房200Ix
电梯机房1001x
电梯前室1501x
商业3001x
6)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声光控开关控制。
7)教室等公共场所设置一般照明,特殊位置设置局部照明,分别采用开关控制。
8)变压器采用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型的新型电力变压器。
6.暖通
平时使用(以及与排烟合用)的排风风机均选用双速风机,根据室内空气品质调节风机的运行转速,达到经济运行的效果项目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源机组的性能系数比《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一2015的规定要求提升6%。其中离心式冷水机组夏季制冷额定负荷能效比大于等于6.3;螺杆式冷水机组夏季制冷额定负荷能效比大于等于5.95;燃气真空热水锅炉冬季制热额定负荷效率大于等于0.91·内容索引:
第一部分
总说明
总说明
第二部分建筑设计
36班小学建筑设计
36班中学建筑设计
第三部分
景观设计
小学景观说明
36班小学景观设计
中学景观说明
36班中学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