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通用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2024年版)

01细则概况

文件格式:PDF;

页码:199

图片

 

02
目录


第一篇 通用规范汇编8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8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8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9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2021 10
《木结构通用规范》GB55005-2021 10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 10


第二篇  施工质量 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2

一、 地基基础 1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 12
GB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1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4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15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6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3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0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32
GB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33
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3
GB50739-2011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34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34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34
JGJ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35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38
JGJ118-2011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8
JGJ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38
JGJ135-2007 载体桩设计规程 39
JGJ165-2010 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 39

二、 主体结构 41

GB50078-2008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1
GB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41
GB50119-201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42
GB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43
GB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3
GB20204-2002(2011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4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6
GB50206-201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9
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50
GB50574-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50
GB50591-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51
GB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52
GB50628-2010 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2
GB50642-2011 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 53
GB50755-20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53
GB50924-20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53
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54
JGJ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55
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57
JGJ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58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58
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58
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58
JGJ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58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59
JGJ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60
JGJ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60
JGJ92-200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61
JGJ96-2011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 62
JGJ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62
JGJ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62
JGJ195-2010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 63
JGJ217-2010 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 63
JGJ247-2011 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 64
JGJ256-2011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65
JGJT253-2011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65

三、 屋面工程 67

GB50207-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67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67
GB50693-2011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69

四、 装饰装修 71

GB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1
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71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72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74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 75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103-2008 75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 75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 75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2011 76

五、 建筑安装 76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 76
《建筑防腐蚀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 8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8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8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86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87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88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 88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89
《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JGJ232-2011 91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 91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 92

六、 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 9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93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9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2009版) 94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 95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96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 99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99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 100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100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 101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 101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 102

第三篇  施工安全 103

《安全帽》——GB2811-2007 10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105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11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16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11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1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2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 122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2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23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125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12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27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 129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33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135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136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 136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136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138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139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141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141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54-2011 141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142
《安全色》——GB2893-2008 142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43

第四篇  设计规范 144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14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146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版)即将更新 157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6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6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74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74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7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78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181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18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86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 186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89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191
GB50368-2005 住宅建筑规范 192
GB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 192
《核工业铀矿冶工程技术标准》GB50521-2023 192

第五篇  建筑设备 193

GB50365-2005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193
GB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193
JGJ141-2004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193
JGJ142-201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193
JGJ173-2009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194
CJJ63-2008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194
CJJ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194
CJJ110-2006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 196
CJJ127-2009 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197
CJJ138-2010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 197
CJJ140-2010 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197
CJJ145-2010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 197
GB51309-2018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198



答疑:金属结构清单定额问题

提问网友:2293379581
提问日期:2024-05-16 18:06:49

定额问题

套清单

各位老师,请问这种景观台里面的钢结构需要分开钢柱来套清单定额吗?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钻石专家

计算重量,全部套金属结构 金属栏杆制安(不分出立柱)。

解答网友:djyy

黄金专家

这种可以按钢栏杆来计算




24J113-1 内隔墙—轻质条板(一)

E 建筑专 业 图集简明目录 图集号 图集名称 图集号 图集名称 图集号 图集名称 15J001围墙大门 16J607建筑节能门窗 131913-1公共厨房建筑设计与构造 12J003室外工程 12J 609防火门窗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17J610-1、 2, 19J610-3特种门窗(一)、(二)、 (三) 231916-1住宅排气道(一) 15J012-1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 18J632擦窗机 191921-1、 2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示例、城市地下空间人行出入口 13J103-7人造板材幕墙 09J801民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15J923老年人居住廷筑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06SJ805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 17J925-1 压型金属板建筑构造 16J110-2、 16G333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一) 18J81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21J925-2 金属面夹芯板建筑构造 10Jl13-1内隔墙—稣条板(一) 20J813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图示 12J926无樟碍设计 10J12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12J8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17J927-1车库建筑构造 12J201平屋面建筑构造 13J817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样图 111930住宅建筑构造 14J206种植屋面建筑构造 18J820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图示 081933-1、 13J933-2体育场地与设施(一)、(二) 151207-1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建筑构造(一)一全属屋面 19J823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 11J934-1、 2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图示、中小学校场地与用房 10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 21J824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图示 161934-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常用构造做法 19J30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防水构造 21J82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图示 141936变形缝建筑构造 19J305重载及特殊重栽、轨道楼地面 06J902-1, 07J902-2、 3 医疗建筑 141938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 20J333建筑防腐蚀构造 15J90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用技术图示 151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J331、 J332、 G221地沟及盖板 (2009年合订本) 07J905-1防火建筑构造(一) 23J941母婴室 15J401钢梯 17J908-2公共建筑节能构造一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 21J951-1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构造 22J403-l楼梯栏杆栏板(一) 09J908-3廷筑固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 最新出版图集 13J40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16J908-5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 24J804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修编替代 131502-1、 3, 121502-2内装修一 墙面装修、楼(地) 16J908-7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05J804) 面装修、室内吊顶 05J910-1、 2 钢结构住宅(一)、(二) 23J909工程做法(修编替代05J909) 161502-4内装修一细部构造 20J910-3模块化钢结构房屋建筑构造 23CJ92-2建筑光伏组件工程应用构造一金贝能源建筑光伏组件应用 061505-1外装修(一) 22J910-5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示例 23CJ94-7 隔声保温浮筑楼面系统构造一BKT装配式隔声保温浮筑楼面系统 llJ508建筑玻璃应用构造一 栏板隔断地板吊顶 17J911建筑专业设计常用数据 23CJ94-9保温隔声浮筑楼面系统构造一绿羽保温隔声辐射供暖系统 水下玻璃挡烟垂壁 07J912一1 变配电所建筑构造 22CJ106-1 建筑幕墙防火封堵及保温隔热构造一洛科威岩棉建筑幕墙应用 221603-1铝合金门窗 12J912-2常用设备用房~冷(热)源机房、柴油 系统 161604塑料门窗 发电机房、水泵房 22CJ110-1防火玻璃及其门窗幕墙系统建筑构造一恒保防火玻璃系统产品 详细内容请参见 2023年国标图集目录或查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站 (www.chinabui lding. com. en) 国标图集热线电话: 010-68799100 联系电话: 010-88426737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4J113-1 (替代 1 OJ113-1) 内隔墙 轻质条板(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 中固计划么版社 北京




2020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取费标准

编辑|Nina
校对|小七

 

近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文物建筑检测鉴定与抗震评估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取费标准,文物建筑终于有了自己的取费标准,现将相关章节与大家分享。

 

文物建筑设计取费标准

  

1.总则

 

1.1 收取的费用。

 

1.2 计取收费。

 

1.3 保护工程设计取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3.1 

 

1.3.2 

 

1.3.3 ×项目

 

1.4 文物管理人或发包人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的设计收费合同额。

 

1.5 人所收取的费用,含设计人应提供的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有关设计技术问题,保护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等服务。

 

1.6 结合设计需要的实际情况,另外提供的涉及相关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如:主体设计协调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竣工图编制费等。

 

1.7 建筑设计取费基价表》中查找确定,计费额可在两个数值区间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计取。

 

1.8 别设计调整系数表》中查找确定。

 

1.9 度设计调整系数表》中查找确定。

 

1.10 增收主体设计协调费。

 

1.11 增收竣工图编制费。

 

1.12 108印制设计文件工本费。

 

1.13  1.1.的,由文物建筑管理人或发包人与设计人协商确定。

2.设计取费表

 

2.1 文物建筑设计取费基价表。

 

21 

20000 0.03 100000 时取费基价协商确定。

 

2.2 文物建筑保护级别设计调整系数

 

 

2.3 文物建筑项目复杂程度设计调整

 

  

 

3.设计各阶段工作比例

 

3.1 设计各阶段工作比例表

 

 

注:提供两个以上概念性设计,且达到规定内容和设计深度要求的,按照多提供一个增收规划设计费的50%取费。

 

3.1.1 项目复杂程度

 

 

3.2 设计各专业间比例表

 

 

注:根据具体设计项目情况,本表中各专业可适当进行调整。

 

4.保护工程后评估

 

4.1 料,结合文物本体的现状进行评估。

 

4.2后评估取费基价

 

 

注:1.预算(概算)投资额>20000 万元时,已投资额乘以 0.009 计算取费基价。2.本收费不含因检测、监测、鉴定报告不够全面,而无法作出后评估结论、需补充完善 的相关工作内容取费。

  

4.2.1 文物本体结构形式调整系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欢迎转发。



答疑:景观路灯安装这些螺栓需要计算吗

提问网友:。。
提问日期:2024-04-29 15:10:28

计算吗


解答网友:赵恺威

专家

不需要,和景观灯配套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钻石专家

要计算的

解答网友:再见理想丶

黄金专家

需要 单计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加装,施工图,电梯,青岛市,设计资料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2024年10月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前言 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优化和提升居住区整体环境和 城市景观,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规范和指导我市加装电梯工作,依据《青 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青政办字(2021)1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青建办字(2023)78号)、《青岛市既 有住宅加装电梯设计技术导则》(2021版),总结过去三年来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 梯的工程实践案例以及各方需求和意见,参照山东省工程及建设标准《既有居 住建筑加装电梯附属建筑工程技术标准(DB37/T5156-2020)并结合相关设计规范 的颁布实施,制定本设计指引.

本设计指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建筑、结构、设备、消防安全六部分 内容.

主要起草人:林靖、徐艳、任广瑞、王爱英、胡晓东、刘鹏、刘杰茹、于敬亮、 国立安、李力.

审核人:徐达、王伟、孙常青、孙绍东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目录 前言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建筑…. 4.结构.. 5.设备. 6.消防安全. 引用标准名录 15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1.总则 作,保障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市实 际,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施工图设计,《青岛市既有住宅 加装电梯设计技术导则》中有关施工图设计内容与本指引不一致的,按照本指引执 行.

1.0.2加装电梯工程应遵循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经济等原则:满足结构 安全、消防、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妥善处理相邻住户关系,同时便 于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减少对本楼及周边住户正常生活的影响:加装电梯的结 构主体设计工作年限不得低于既有建筑使用年限.

1.0.3鼓励采取平层入户方式加装电梯,实现无障碍通行.

1.0.4加装电梯实施前应综合考虑其对室内外给水、排水、供热、燃气、强电、 弱电等管线的影响,有影响时应避让或移改地下管线,保证地下管线的安全.

1.0.5加装电梯工程应模式协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进行各专业协 调设计.

在设计中应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对有可能造成人 体伤害的设备、管道及管线,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0.6加装电梯工程尚应执行其他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3
青岛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施工图设计指引 2.术语 2.0.1既有住宅 已投入使用的住宅.

2.0.2适老化改造 为适用老年人生活需求而进行的改造.

2.0.3无障碍电梯 适应行动障碍者及视力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2.0.4装配式电梯井道 专指钢结构装配式电梯井道,井道钢柱、钢梁在工厂分段焊接拼装完成,现场 吊装安装的电梯井道形式.

2.0.5结构改造 引起结构改造、结构布置、结构构件或节点发生改变,以及因荷载增加导致结 构承载力或变形不足需要采取相关措施的改造.

结构改造分为结构整体改造和结构 局部改造.

2.0.6平层停靠 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既有住宅各楼层楼面标高一致,从各电梯停靠层站无需 上(或下)楼梯踏步即可无障碍进入户内的加装电梯方式.

2.0.7半层停靠 加装电梯的停靠层站与既有住宅各楼层间的楼梯休息平台标高一致,从各电梯 停靠层站需上(或下)一定数量楼梯踏步才能进入户内的加装电梯方式.

2.0.8电梯井道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增建筑中,由结构构件和外围护体系构成、供电梯在其内 部沿竖向行走的封闭空间.

2.0.9入户连廊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选择平层停靠方式时,从各电梯停站层候梯厅进入户内的走 廊,可以是全部新建,也可以是部分或全部利用既有住宅现有阳台.




答疑:小区园林景观里的和雨水管连接的这些是什么呢?

提问网友:那
提问日期:2024-04-26 11:23:29

雨水管小区园林景观


解答网友:伍孜嘘

专家

收水口,收水井,应该是这个

解答网友:晨俗

白银专家

雨水口,雨水井检查井




答疑:小区内园林景观里的这个依次为是什么呢?

提问网友:那
提问日期:2024-04-26 11:09:25

园林景观答疑解惑广联达服务新干线


解答网友:叶帅(土建装饰,不懂安装)

白银专家

看图纸中的图例说明

解答网友:小白

最后一个雨水口,其他的看不出来。图稍微截大点




最新标准规范强制性条文汇编(2024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24,pdf,强制性,条文,标准规范,设计资料

强制性条文汇编 2024版(2024.5.26更新) V1.4.0
目录 目录. 第一篇通用规范汇编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1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2 《组合结构通用规范》GB55004-2021. ..3 《木结构通用规范》GB55005-2021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 .4 《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 《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09-2021 《供热工程项目规范》GB55010-2021.. ..8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GB55012-2021. ….10 《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GB55013-2021.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 ..11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 …. 12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 13 《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 ..14 《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 .. 14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 .. 14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 …15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 《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2021. ..16 《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 ..16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 …17 《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55025-2022 … 18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 《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 《特殊设施工程项目规范》GB55028-2022 …20 《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GB55029-2022 ..21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 .21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33-2022. …23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GB55034-2022 …24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规范》GB55035-2023.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3. …5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 …27 第二篇施工质量 .3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一、地基基础.. …33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 GB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3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 …37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37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5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5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53 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5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 …4. GB50739-2011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5 JGJ6-2011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5.5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5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6 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58 JGJ118-2011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59 JGJ135-2007载体桩设计规程.. …59 JGJ165-2010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 …60 二、主体结构 GB50078-2008烟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1 2-
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61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2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3 GB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6-201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6 GB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7 GB50574-2010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67 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68 GB50618-20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69 GB50628-2010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0 GB50642-2011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 ..70 GB50755-2012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71 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71 JGJ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1 JGJ12-2006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72 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74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75 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75 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 …75 JGJ74-2003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5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76 JGJ82-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77 JGJ85-201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77 JGJ92-201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78 JGJ96-2011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 ..79 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79 JGJ169-200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80 JGJ195-2010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 …80 JGJ217-2010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 …80 JGJ247-2011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 ..81 JGJ256-2011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82 3
JGJT253-2011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83 三、屋面工程 ..84 GB50207-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5-20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84 GB50693-201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四、装饰装修. ..88 GB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8 GB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88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89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91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576-2010… …91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103-2008.. …91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 JGJ214-2010… ..92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JGJ237-2011…. …92 五、建筑安装. .93 GB50212-201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 ..93. 《建筑防腐蚀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24-2010. …93 GB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9.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5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98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GB50601-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617-2010… .99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33-2001… ..10 《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 JGJ232-2011.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 CJJ12-2013. .. 103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CJJ143-2010… 103 六、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 .105 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105 GB50364-2018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1.0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106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17. …106




DB11/122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资源简介/截图: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1222——2015

备案号J4683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

Code for accessibility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2016-02-01实施2015-07-08发布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DB11 1222-2015,DB11 122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DB11/1222-2015 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14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计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检标发【2014】3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成果,结合北京市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8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道路;5.绿地;6.居住建筑公共空间;7.配套公共设施;8.标识系统。

本规程中第7.6.2条为强制性条文,与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中第8.1.4条强制性条文协调一致,必须严格执行。

1.0.1 为全面推进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本市人民的居住生活质量,确保人们在居住区内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区内道路、绿地、居住建筑的公共空间及配套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

1.0.3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我市总体发展的需求,以消除人们在居住环境中的障碍,为各类人群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无障碍设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走道净宽 net width of corridor

通行走道两侧墙面凸出物饰面内缘之间的水平宽度,当墙面设置扶手时,为双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0.2 楼梯段净宽 net width of stairway

楼梯段墙面凸出物饰面与楼梯扶手中心线之间,或楼梯段双面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0.3 门口净宽 net width of doorway

门扇开启后,门框内缘与开启门扇内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4 安全警示线 safety warning line

用于界定和划分危险区域,向人们传递某种注意或警告的信息,以避免人身伤害的提示线。

2.0.5 园路 garden path

园林中的道路,是园林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3.0.1 在进行居住区的总图规划时,应同时进行居住区无障碍环境的分析,确保家庭与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与外部公共场所之间的无障碍衔接。

3.0.2 无障碍设计中应运用通用设计的设计方法,以人为本,使无障碍设施对各类人群都方便适用。

3.0.3 无障碍设施应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不得造成室内外环境污染,其形式、颜色的选择,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及建筑的风格相协调。

3.0.4 居住区和建筑内无障碍标识应纳入居住区环境或建筑内部的标识系统中,设计应科学合理,易于识别,并形成完整的系统,传达有效的信息。

4.1.1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计范围应包括:

1 居住区道路;

2 小区路;

3 组团路;

4 宅间小路。

4.1.2 道路空间内人行系统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应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

4.1.3 人行系统中无障碍设计设施主要包括缘石坡道、盲道、轮椅坡道、服务设施、标识及信息。

4.2.1 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出入口位置有高差时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4.2.2 居住区级道路设有人行横道时,人行横道两端有高差时必须设置缘石坡道。

4.2.3 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

4.2.4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差应小于 10mm。

4.2.5 宜优先选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

4.3.1 居住区内道路应符合无障碍通道要求,人行通道的行进方向或高差发生变化时,宜设置提示盲道。

4.3.2 居住区内人行道有坡道、轮椅坡道或设有台阶时,距上下坡边缘或踏步起点和终点 250mm~300mm 处宜设置提示盲道。

4.3.3 盲道型材表面应防滑,盲道布设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4.3.4 盲道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

4.4.1 人行系统地面有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轮椅坡道宜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

4.4.2 轮椅坡道的坡口与地面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差应小于 10mm。

4.4.3 轮椅坡道的净宽度应不小于 1.00m。

4.4.4 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 300mm 且坡度大于 1:20 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

4.4.5 轮椅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反光。

4.5.1 沿人行系统布置的服务设施不应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

4.5.2 设置服务设施时宜考虑低位服务设施的布设,低位服务设施上表面距地面高度宜为 700mm~850mm,其下部宜至少留出宽 750mm,高 650mm,深 450mm 供乘轮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的移动空间。

4.5.3 低位服务设施前应有轮椅回转空间,回转直径不小于 1.50m,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4.5.4 设置休息座椅时,应留有轮椅停留及回转空间。

4.5.5 当人行道设有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台阶,应在台阶两侧设置扶手。

4.6.1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施应与居住建筑出入口、居住绿地出入口及配套公共设施出入口实现无障碍衔接。

4.6.2 居住区内道路无障碍设施应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实现无障碍衔接。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5

4 道路 ……………………………………………………………………………………………………………………………………. 6

4.1 设计范围……………………………………………………………………………………………………………………….. 6

4.2 缘石坡道……………………………………………………………………………………………………………………….. 6

4.3 盲道 ……………………………………………………………………………………………………………………………… 6

4.4 轮椅坡道……………………………………………………………………………………………………………………….. 7

4.5 服务设施……………………………………………………………………………………………………………………….. 7

4.6 道路衔接……………………………………………………………………………………………………………………….. 7

5 绿地 ……………………………………………………………………………………………………………………………………. 8

5.1 设计范围……………………………………………………………………………………………………………………….. 8

5.2 无障碍游览路线……………………………………………………………………………………………………………… 8

5.3 出入口…………………………………………………………………………………………………………………………… 9

5.4 园林设施及小品 ……………………………………………………………………………………………………………. 9

5.5 种植 …………………………………………………………………………………………………………………………….. 9

6 居住建筑公共空间………………………………………………………………………………………………………………..11

6.1 出入口…………………………………………………………………………………………………………………………..11

6.2 室外坡道和台阶……………………………………………………………………………………………………………..11

6.3 门厅、公共走廊……………………………………………………………………………………………………………. 12

6.4 楼梯 ……………………………………………………………………………………………………………………………. 13

6.5 电梯 ……………………………………………………………………………………………………………………………. 13

7 配套公共设施 …………………………………………………………………………………………………………………….. 15

7.1 设计范围……………………………………………………………………………………………………………………… 15

7.2 停车 ……………………………………………………………………………………………………………………………. 15

7.3 公共厕所……………………………………………………………………………………………………………………… 16

7.4 出入口…………………………………………………………………………………………………………………………. 16

7.5 门厅、公共走廊……………………………………………………………………………………………………………. 16

7.6 楼梯和电梯 ………………………………………………………………………………………………………………….. 17

7.7 其他 ……………………………………………………………………………………………………………………………. 17

8 标识系统……………………………………………………………………………………………………………………………. 17

本规程用词说明 ………………………………………………………………………………………………………………………. 18

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 19

条文说明 ………………………………………………………………………………………………………………………………… 20




全场景化景观标准指导手册(2024年、郑州万科).pdf

资源简介/截图:

2024,pdf,场景,手册,景观,设计资料

郑州方科全场景化景观标准指导手册 (C类产品) 内部文件 vanke 请勿外传
Content 目录 1.前期逻辑梳理 2.全区场景规划空间逻辑 3.全区场景模块 4.智能系统 5.工艺工法 1.1标准体系核心价值 12使用客户构划分 2.1功能板块量观体系 3.1社区入口模块 4.1哲能安坊 5.1拖道设计 13客户功宽求 2.3软景生态系统 2.2 全区规划系统 3.2礼仪前场模块 3.3体验动线授块 检卡门禁 5.2高差设计 1.4 客户生活服务需求 2.4软景植总体原则 3.4单元入口模块 可视安防系统 5.3拖把池设计 3.5社区会客厅模块 电子周界报管系统 5.4路设计 1.5全场化生活体验 1.6全场质化原现体系 2.5植物选择一范表 2.6全区场银模块推演 3.6 功能活动区模块 5.5 5.6轻质换填设计 石材辅贴设计 4.2智就生活 -WIFI 5.7本平台设计 5.8水景工艺设计 蓝牙音响 5.9取水口设计 5.10 据水系统设计
前期逻辑梳理
标准体系核心价值 ”以客户体验为中心 客户快验工程质量,从客户体验到产品质量老国全勿最化、工程全强化管经缩标生范行 用户需求 产品质量 客户需求越来越高 产品质量即竞争力 安全性 安全性 舒适性 耐久性 体验性 舒适性 趣味性 持续性
使用客户结构划分 爱是手量适用于年州万产晶.

调暑以即器、小太旧家庭有威 从客户信验出发,音制全质景化指导标生 万科紫台调研数据 成交年龄 置业目的 家庭结构 置业次数 19-209 21-259 16% 在 B028 34-409 11% 102 469 31-359 17% 26-309 42% 81% 11% 万科大都会调研数据 成交年龄 置业目的 家庭结构 置业次数 40-509 8% 50-609 60岁以 BA段 四口之家 10-20 10% 三代风量 2% 共套 7% 9 30% 29% 35 30-409 %56 20-30 自 46% 84% 两日2 65% 无 三0之家 39% 18N 家




龙湖地产景观种植配植典型方式.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景观,种植,配植,龙湖,设计资料

龙湖地产景观种植配植典型方式 龙猫地产的运作成功,景视设计是其不可成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景观中软景植裁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本次通过图形表达的方式尽可能形象地把各个区域典型的配植方法介绍出来,以便实际操作中对苗木的配植规 律有所感受.

在工程实践中,所涉及的苗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植物组团的种植就是在这些形态的基础上配 植产生的: 1.园冠阔叶大乔木-如法桐、元宝枫、国槐、白蜡等2.高冠阔叶大乔木—如毛白杨、新疆杨等、3.高塔形常绿 乔木一如会柏、铅笔柏、大云杉等4.低矮塔形常绿乔木-如小云杉(2-3m)、翠柏球等5.园冠型常绿乔木-如袖 松、白皮松等6球类常绿灌木一如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球、红叶小球、凤尾兰等7.修剪色带如修剪大叶黄 杨、金叶女贞、红叶小等8.小乔木如紫叶李、玉兰等9竖形灌木-如玉兰、木槿等10、团型灌 木-如榆叶梅、碧桃、紫薇、金银木等11、可密植成片的灌木-如棣棠、迎春、锦带等12、普通花卉型地被 如菊类、福禄考、景天、鼠尾草等13、长叶型地被-如英尾、萱草、玉带草、狼尾草、芒类等 本次通过图形表达的方式尽可能形象地把各个区域典型的配植方法介绍出 来,以便实际操作中对苗木的配植规律有所感受.

在工程实践中,所涉及的苗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植物组团的种植 就是在这些形态的基础上配植产生的: 2.高冠阔叶大乔木如毛白杨、新疆杨等、 1.园冠闻叶大乔木-如法桐、元宝枫、国槐、白蜡等 3.高塔形常绿乔木一如检柏、铅笔柏、大云杉等 4.低矮塔形常绿乔木一如小云杉(2-3m)、翠柏球等 5.园冠型常绿乔木如油松、白皮松等 6.球类常绿灌木一如大叶黄杨球、金叶女贞球、红叶小球、风尾兰等 7.修剪色带-如修剪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等 9.形.-.、.槿等 8.小乔木. 11、可密植成片的灌木一如样案、迎春、锦带等 10、团型灌木-如榆叶梅、碧桃、紫薇、金银木等 12、普通花卉型地被–如菊类、福禄考、景天、鼠尾草等 13、长叶型地被-如驾尾、置草、玉带草、狼尾草、芒类等
龙湖地产的运作成功,景视设计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其景观中软景植裁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签与参考 景观种植工程总体风格是以组团式、层次错落的自然式种植,根据其所在不同区域,具体的配植手法又有不 同,总体上可分为3种类型: 1.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2花园洋房区建筑间绿地区域.

3公共绿地区城绿地.

景观种植工程总体风格是以组团式、层次错落的自然式种植, 根据其所在不同区域,具体的配植手法又有不同,总体上可 分为3种类型: 1.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2.花园洋房区建筑间绿地区域.

3.公共绿地区域绿地.

龙湖地产的运作成功,最观设计是其不可成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景观中软景植裁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签与参考 一、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此区域种植基本集中在各个住宅前,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

地被花卉 以点缓为主,布置在灌木之前或之间,形成第一层次,修剪球型灌木作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色骨架.

量 较大,花灌木配植少量但形态错落球型冠与瘦长型冠搭配,彩叶与绿叶搭配,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阔叶小乔木 或大乔木每组里只有1-2株或没有,常绿乔木1-3株左右.

以下是几种配植类型图示,图中数码对应上页中植物形态种类序号: 一、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此区域种植基本集中在各个住宅前,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 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

地被花卉以点缓为主,布置在灌木之前或之间,形成第一层次,修剪 球型灌木作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色骨架,量较大,花灌木 配植少量但形态错落球型冠与瘦长型冠搭配,彩叶与绿叶搭配,形 成丰富的视觉效果,阔叶小乔木或大乔木每组里只有1~2株或没有, 常绿乔木1~3株左右.

以下是儿种配植类型图示,图中数码对应上页中植物形态种 类序号:
龙湖地产的运作成功,最观设计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最观中软景植装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鉴与参考 1.园冠阔叶大乔木2高冠阔叶大乔木3高塔形常绿乔木4.低矮塔形常绿乔木5.园冠型常绿乔木6球类常绿灌木 7.修剪色带8小乔木9竖形灌木10、团型灌木11、可密植成片的灌木12、昔通花卉型地被13、长叶型地被 8101041313613612121213610 从地被到小乔木层的自然式配植,叶形地被与修剪绿球交叉种植.

2.高冠闻叶大乔木 1.园冠间叶大乔木 3.高塔形常绿乔木 5.图冠型常绿乔木 4.低矮塔形常绿乔木 6.球类常绿灌木 8.小乔木 7.修剪色带 9.竖形灌木 11、可密植成片的灌木 10、团型灌木 12、普通花卉型地被 13、长叶型地被 C 从地被到小乔本层的自然式配植,叶形地被与修剪绿球交叉种植.

龙醒地产的运作成功,景观设计是其不可成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景观中软景植我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签与参考 183 1.园冠阔叶大乔木2高冠阔叶大乔木3.高塔形常绿乔木4.低矮塔形常绿乔木5园冠型常绿乔木6球类常绿灌木 7.修剪色带8小乔木9.竖形灌木10、团型灌木11、可密植成片的灌木12、普通花卉型地被13、长叶型地被 99410 1.园冠闻叶大乔木 2.高冠间叶大乔木 3.高塔形常绿乔水 5.园冠型常绿乔木 4.低频塔形常绿乔木 7.修剪色带 6.球类常绿灌木 8.小乔木 9.形灌木 10.团型灌木 11. 12、 可密植成片的不 13、长叶型地被 普通花卉型地被 113 从大乔水到草花,标准的多层次配植,充分利用植物株型态之间的差异,形成错 落的变化 龙期地严的运作成功,最观设计是其不可成缺的盘要组成部分,就其景观中款景植我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鉴与参考 2.高冠闻叶大乔木 1.园冠间叶大乔木 4.低频塔形常绿乔木 3.高塔形常绿乔木 5.园冠型常绿乔木 7.剪色带 6.球类常绿湿木 9.形灌木 8.小乔木 10、团型灌木 11. 12、 可密植成片的灌木 13、长叶型地被 普通花卉型地被 往以蜡笔柏配合花准木破除建筑的棱期感 在建规缘、角等处的检物处理:层次丰满,越预窄处植物越密实,抱角处往
龙湖地产的运作成功,景观设计是其不可成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景观中软景植裁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签与参考.

1.园冠闻叶大乔木 3.高塔形常绿乔木 2.高冠阔叶大乔木 4.低塔形常绿乔木 5.园冠型常绿乔木 6.球类常绿灌木 8.小乔木 7.修剪色带 9.竖形灌木 10、团型灌木 12、普通花冉型地被 11、 可密植成片的灌木 13、长叶型地被 不同形态灌木组合的样式一高圆相配,形成差异,较大量的整形绿球与少量点细 地被花卉穿插组合的例子.

龙湖地产的运作成功,景观设计是其不可成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景观中软景植裁部分,更是匠心独具,值得借 签与参考. 2.高冠闻叶大乔木 1.园冠闻叶大乔木 3.高塔形常绿乔木 5.园冠型常绿养木 4.低矮塔形常绿乔木 6.球类常绿灌木 8.小乔木 7.修剪色带 9.竖形灌木 10、团型灌木 12、普通花冉型地被 11、 可密植成片的灌木 13、长叶型地被 疏密搭配的层次配植,同部(左侧)留出草坪,与组团植看形成开闽对比.




景观植物实用图鉴 观叶植物220种.pdf

资源简介/截图:

220,pdf,图鉴,植物,观叶,图书手册

精选 观叶植物225种 景观植物实用图鉴 SVIF 第6辑 薛聪贤 编著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观叶植物225种/薛聪贤编著.-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广州:白通集团,2000.2 (景观植物实用图鉴) ISBN 7-5341-1273-7 1.观.. Ⅱ.薛. Ⅲ.园林植物,观叶型-观赏园艺-图 集IN.S687-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1999)第73910号 百通 集团 广东科技出版社 北京出版 林科学技术二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版社 电子工业收 天津科学技术:版社 浙汀科学技术出版礼 河南科学术出版社 二南科技版社 安学术出妆社 黑龙二科学校术出版社 一海科学校大出版社 江西科学术土版 江苏科学校大出版社 史州科顿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放社 四川科学大板社 京科学术出教社 出 版:百通集团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书制作:台湾普绿有限公司出版部 编署者:薛聪贤 原出版者:台湾普绿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刘 谭莉 刷:利丰雅高印刷(深圳)有限公司 发 行:各地新华书店 本:850mm×1168mm 1/32 FO 张:3 版 次:2000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 价:48.00元
观想物实用图鉴(第6辑) 观叶植物225种 薛聪贤编著 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 CO405050 百通集团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目录 蝶形花科Fabaceae 蝙崛草 24 小槐花 25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长苣苔. 11 25 玉唇花 26 金心鲸鱼花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26 紫锦草. 6 禾本科Gramineae 吊竹梅类 7 条纹蒸麦草 27 水竹草类 8 斑叶求米草 27 菊科Compositae 花叶芦竹. 27 紫鹅绒 10 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 芙蓉菊 10 狐尾.. 银叶菊. 11 28 金玉菊. 12 绣球科Hydrangeaceae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镶边野绣球.. 马蹄金 12 驾尾科Iridaceae 彩叶番薯.. 13 观叶驾尾类. 29 山莱英科Conaceae 唇形科Lamiaceae 星点桃叶珊瑚 13 彩叶草类 30 苏铁科Cycadaceae 紫苏 31 苏铁… 14 到于香 32 美叶凤尾蕉 14 皱叶薄荷 32 斑叶香茶柔 33 莎草科Cyperaceae 绿翠 33 莎草类 15 紫唇花. 34 白玲苔 16 熏农草 34 横斑太蔺.. 16 孔雀 百合科Liliaceae 17 蛛抱蛋类 35 茅膏菜科Droseraceae 天门冬类 36 捕蝇草. 17 吊兰类 38 白纹草 39 大戟科Euphorbiaceae 沿阶草类 40 握猩草 18 麦门多类 41 银边翠 18 镶边万年青 41 彩叶黑面神 19 斑叶山营兰类 42 花叶木薯 19 43 观叶红桑类 20 变叶木类 22 假叶树科Ruscaceae 红背桂.. 24 假叶树 43
竹芋科Marantaceae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竹芋… 斑叶.. 66 锦葵科Malvaceae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锯叶扶桑类 47 树麟…. 桑科Moraceae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薛类 48 斑叶长阶花.. 67 榕树类. 2 1 49 垂榕. 50 旅人科Strelitziaceae 寄生榕… 52 斑旅蕉….. 67 榕.. 52 香涌科Typhaceae 印度橡胶榕类 53 银线香蒲. 绪笼草科Nepenthaceae 尊麻科Urticaceae 猪笼草. 54 虾草类 睡莲科Nymphaeaceae 水花类 70 小叶王莲. 54 木犀科Oleaceae 金叶假连.. 71 斑叶女贞 葡萄科Vitaceae 酥浆草科Oxalidaceae 锦叶葡面. 71 红叶酥浆草. 菱叶带萄 72 美叶火筒树. 72 露兜树科Pandanaceae 露兜树. 姜科Zingiberaceae 56 11 73 胡搬科Piperaceae 闭姜. 73 椒草类…. 58 花叶艳山姜 74 慕科Polygonacae 蕨类Pteridophyta 竹节?.. 62 蕨类.. 75 鱼尾. 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78 铁线蕨类 斑叶假人参. 79 巢类 81 茜草科Rubiaceae 鹿角蕨类 .. 82 花叶水栀子. 9 柳类 83 锦袍木.. 63 卷柏类.. 21 84 瓶子草科Sarraceniaaceae 翠云草. … 85 糖叶颈 子草类. 64 .. 85 花历.. 86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观叶植物扦插繁殖要领 88 虎耳草.. 89




景观设计、种植观赏植物设计 常用树种和花卉.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景观设计,树种,花卉,观赏植物,设计资料

种植设计常用树木和花卉 1.常绿针叶树种 中名 学 名 科名 习 性 观贫特性及园林用途 适用地区 油松 Pinus tabuloeformis 松科 强阳性,耐寒,耐干早瘠薄和碱士 树冠伞形: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 华北,西北 马尾松 Pinas massoniana 松科 强阳性,喜温湿气候,宜酸性土 针叶细长面软:造林绿化,风景林 长江流域以南 黑松 Pines tlunbergi 松科 强阳性,抗海潮风,宜生长海滨 干皮黑灰色,冬芽银白色:庭荫树,行道树,防潮林, 风景林 华东沿海地区 赤 Pinas densijflora 松科 强阳性,耐寒,要求海岸气候 针叶细软而较短: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树,风景林 华东及北部沿海地区 干头赤松 Pinus densiffora ‘Umbraculifera 松科 阳性,喜温暖气候,生长俊 树冠伞形,平头状:孤植,对植 华东 白皮松 Pines bungeana 松科 阳性,适应干冷气候.

抗污染力强 树皮白色雅净:庭萄树,行道树,园景树 华北,西北,长江流域 涅地松 Pinms elliotti 松科 强阳性,喜温暖气候,较耐水湿 树干通直:树皮不规则块状开裂:庭荫树,行道树, 造林绿化 长江须域至华南 红 松 Pinas koraiensis 松科 弱阳性,蒋冷凉湿润气候及酸性土 小枝灰褐色,密生黄褐色毛:庭荫树,行道树,风景 林 东北 华山松 Pina armondi 松科 弱阳性,喜温凉湿润气候 种子及球果为松树中最大: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树, 风景林 西南,华西,华北 日本五针松 Pinas parviflora 松科 中性,较耐荫,不耐寒,生长慢 针叶细短、蓝绿色:盆景,盆栽,假山园 长江中下游地区 日本冷杉 Abies firma 松科 阴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酸性土 树冠国维形:国景树,风景林 华东.

华中
辽东冷杉 Abies holophyila 松科 阴性,喜冷冰湿润气候,耐寒 树冠园维形:园景树,风景林 东北,华北 白杆 Picee meyeri 松科 耐萌,喜冷凉湿润气候,生长慢 树冠园锥形,针叶粉蓝色:国景树,风景林 华北 Pice wilsonit 松科 耐荫,耐寒 球果国柱状,幼时紫红色:北京庭园常见载培 华北 云 杉 Picea asperata 松 科 耐前,喜凉润气候及微酸性土壤, 大枝轮生,柯冠圆维形:小枝淡黄褐色:园景树,行 耐干冷:浅根性.

道树 西南、西北 欧洲云杉 Piceα abies 松 科 耐菌,喜深厚湿润之酸性土壤.

树冠窄尖塔形,小枝常下垂园景树,行道树 东北、华北、华东 雪松 Cednus deodara 松科 弱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污染力弱 树冠圆锥形,姿态优美:园景树,风景林 北京、大连以南各地 南洋杉 Araucaria 南洋杉科 阳性,喜暖热气候,很不耐寒 树冠狭园维形,资态优美:园景树,行道树 华南 cuonsinghami 异叶南洋杉 Araucariα heteroplyfla 南洋杉科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叶维形,有4棱,螺状互生:北方温室盆裁观贫 华东、华南 杉 Cunsinghamia lanceolate 杉 中性,喜温湿气候及酸性土,篷生 树冠园锥形:园景树,造林绿化 长江中下游至华南 杉 Cryptomeria fortanei 杉科 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土 树冠围锥形:列植,丛植,风景林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科 阳性,耐宽,耐干早瘠薄,抗污染 小枝片登直排列: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绿簧 华北、西北至华南 干头柏 Platycladus orientelis *Sicboldi” 柏科 阳性,耐寒性不如侧柏 树冠紧密,近球形:孤植,对植,列植 长江流域,华北 日本扇柏 Chamaecyparis obtase 柏科 中性,喜凉爽湿润气候,不耐寒 鳞叶先碳饨,两侧之叶对生成Y形:国景树,丛植 长江流域 Chamarcsparis 云片柏 obtese 柏科 中性,喜凉爽湿润气候,不耐寒 树冠窄塔形:网景树,丛植,列植 长江流域 “Breviramea’
日本花柏 Chamaecyparis pisifera 柏科 中性,耐寒性不张 小枝片平展面略下垂:园景树,丛植,列植 长江流域 柏术 Cupressas funebris 柏科 中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钙质土 小枝扁平,细长下垂:慕道树,园条树,列植,对植.

造林绿化 长江以南地区 柏 Sabina chinensis 柏科 中性,耐寒,稍耐湿,耐修务 幼年树冠狭团锥形:园景树,列植,绿簧 东北南部、华北至华南 龙柏 Sabina chinensis ‘Kaizuka′ 柏科 阳性,耐寒性不强,抗有害气体 树冠圆柱形,似龙体:对植,列植,丛植 华北南部至长江流域 鹿角柏 Sabina chinensis 柏科 ‘Pftzeriana’ 阳性,耐寒 丛生状,干枝向四周斜展:庭园点级 长江流域,华北 铺地柏 Sabina procumbens 柏科 阳性,耐寒,耐干早 葡詢灌木:布置岩石园,地被 长江须域,华北 砂地柏 Sabina vulgalis 柏科 阳性,耐宽,耐干早性强 旬状灌木,枝斜上:地被,保土,绿簧 西北,内蒙古,华北 期柏 Janiperus formosane 柏科 中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钙质土 树冠狭固锥形,小枝下重:列植,丛植 长江流域,西南,西北 杜 松 Jumiperas rigida 柏科 阳性,耐寒,耐干,抗海潮风 树冠狭园锥形:列植,丛植,绿簧 华北,东北 罗汉松 Podocarpus 罗汉松科 macrophyllus 半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树形优美,观叶、观果:孤植,对植,丛植 长江以南各地 竹柏 Podocarpas nagi 罗汉松科 耐荫,不耐寒 树形端正,高大挺文:是南方良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紫杉 Taxas cuspidata 红豆杉科 阴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 树形端正:孤植,丛植,绿篱 东北 矮紫杉 Taxas cuspidata Nana’ 红豆杉科 阴性,耐寒,耐修剪 枝叶密生:庭园点缓,盆景,绿簧 东北,华北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红豆杉科 阴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酸性土壤: 树形美观,背面中脉与气孔带不同色: rozmeirei 生长较慢 优良用材及庭园树种 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红豆杉 Faxes chinensis 红豆杉科 阴性,喜温湿气候 树形美观:高纬度地区圆林绿化的好材料 西北、西南 华中、华东 香 Torreye grandis 红豆杉科 阴性,不耐寒,抗烟尘.

小枝下垂:叶深绿色,质较软:树冠整齐、枝叶繁密, 长江以南各地 ‘Merilli’ 适合孤植、列植 三尖杉 Cephalotaxas 三实杉科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不耐寒 叶线状披针形,质地较硬:宜作庭院树,观贫树 华北、华东、 fortanei 华南、西南 租 Cephalotaxas 三实杉科 阳性树,较喜温暖,喜生于富含有 叶条形.

枝叶繁密:观贫树种,宜植于草坪边缘 华北南部、华东 sinensis 机质的壤土内 华南、西南
2.落叶针叶乔木 中名 学 名 科名 性 观贫特性及国林用途 适用地区 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松科 阳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酸性土 树冠圆锥形,秋叶金黄:庭荫树,园景树 长江流域 水松 Glyptostrobus penuiis 杉科 阳性,喜暖热多雨气候,耐水湿 树冠狭国锥形:庭荫树,防风、护堤树 华南 水 杉 Metasequoia 杉科 阳性,喜温暖,较耐寒,耐盐碱 树冠疾园锥形:列植,丛植,风景林 长江流域,华北南部 glyptostroboides 落羽杉 Taxodiam disticamt 杉科 阳性,喜温暖,不耐寒,耐水湿 树冠狭围锥形,秋色叶:护岸树,风景林 长江流城及其以南 墨西哥 Tasodiuom 杉科 阳性,喜温暖,耐水湿 叶扁线形,紧密排成羽状二列:最适水边旁植,线条 落羽杉 优美 华东、华中、西南 mMcronafamt 池 杉 Faxodinm ascendens 杉科 阳性,喜温暖,不耐寒,极耐湿 树冠狭国锥形,秋色叶:滨水湿地绿化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花境赏析.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花境,赏析,设计资料

花境赏析 2019
冷静思考,积极作为 由中国花卉协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主办的中国花 境论坛经过2016年11月北京的第一届、2017年11 月郑州的第二届、2018年7月贵阳的第三届,到这 次在合肥的第四届,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和大力 支持!

其实,我们球宿根花卉分会的主要领域是球宿根 植物材料的生产,为什么要组织花境的活动呢?

因为 市场是生产的龙头!

我听说有些地方的多年生花卉比 一二年生花齐卖得好,或许就与花境的应用有关.

当 然,从园艺、园林两方面的对比来看,花境与园艺的 关系更大一些.

没有多样性的花卉材料,很难建成优 美的花境景观.

主办中国花境论坛的目的是集思广益、 观点交锋,正所谓“头脑风暴”.

观点无所谓对错,重 点是启迪思想、发人深省.

大家从各位专家的报告中, 兼收并蓄、自成一家,就会成为“大家”.

花境发展的 关键是技术,我们今年举办了6期花境师职业技能研 修班.

花境发展的标志是作品,今年举办了第二届中 国花境大赛.

大家知道,去年第一届中国花境大赛的 作品集以《花境赏析2018》为书名在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编辑期间我看过不少作品;2018年9月30日我 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八期花境师职业技能研修班结 业典礼,看到过学员的实习作品:今年暑假我还看过 英国邱园的 GreatBroadWalkBorders(大道花境)从 观众的角度来看,去年有的作品确实稚嫩,上次学员 的实习作品不比邱园的差多少!

今年的花境作品肯定 会更上一层楼!

我是做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对花境 是外行.

外行最关心的是花境的特色.

与花坛、花海
等各种植物景观相比,花境的独到之处是什么?

花境 可以在“万变不离其宗”的前提下发展、变化,但不 应该被取代.

这是我们在座的“花境人”要深刻思考 的问题.

本人粗浅地认为,多年生花卉与可持续观赏, 是花境的灵魂.

换句话说,主要由多年生花卉组成的, 可持续观赏的植物景观就是花境.

花境的翻译很伟 大,从“花缘”拓展到了“花儿一样的环境”,环境 就是相对稳定的生态境域.

可见,花境一定会在美丽 城市、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越 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会长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 2019年2月
目录 林缘花境 美丽合 彩包 路缘花境 弄沧法
岛状花境 184 192 赣州大道 198 春芳秋韵 202 在世界行走一为庐阳停留 206 百花争艳,媒舞群芳 210 态花.. 花溪生境, 六合同春 山水云景




广州市花境植物配置应用指南-62页.pdf

资源简介/截图:

62,pdf,广州市,指南,花境,设计资料

花境 广州市 植物配置应用指南 Jhe guide of Suangghou Jlouver Bouder Jpreading 编制单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编制日期:2017年4月
对生活品质的表达 源自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 是一门古老的造园艺术 花境 项目名称:广州市花境植物配置应用指南 本指南包括概述篇、配置篇和植物篇三个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花境配置的 基本原则和要点.

基于广州本土气候特殊性,重点提供了十二种花境配置模式,以为 广州市财富论坛期间花境推广建设提供基本指引和参考.

目录 概述篇 总则 花镜设计 配置篇 施工养护 其它要素 整体引导 分类设计 3 植物篇 路缘花境 林缘花境 中央隔离带花境 岛式花境 二年生花卉类 多年生花卉类 观赏草及灌未类
概述篇 The Chart One 总则 总体设计 施工养护 其它要素
概述篇 总则 广州市花境植物配置应用招南TheGuideofGuangzhouFlowerBorderSpreading 概念 花境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自然优美、景观丰富、经济节约的园林植物应用形式,多 以树丛、树群、建筑物等作为背景,自然式布置各类花卉植物.

通过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 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

配置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花境中植物种类丰富,花期错落,多年可赏,类型多样,可应用于多种环境场合.

历史发展 花境最早起源于英国,其形来自于修道院中草本混植的种 植园.

此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这一种植形式逐渐进入寻常百 姓花园中,种植形式、植物种类日益丰富.

时至今日,花境已渐 渐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成为常见的植物搭配形式之一 现代的花境 文艺复兴的花床 中世纪修道院 花境类型 花境可按照观赏角度、植物材料、应用位置、布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分类.

观赏角度 按照观赏角度可分为单面观赏花境、双面观赏花境和四面观花境三种.

单面观赏花境常以树丛、绿离等作 为背景,整体上前低后高.

双面观赏花境多为中间高两侧低,供两面观赏.

四面观花境则四周角度皆可观赏.

花 植物材料 按花境植物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宿根花卉花境、混合式花境和专类花卉花境三种.

宿根花卉花境植物全部由 宿根花卉组成,混合式花境则配置少量花灌木、观赏草等植物.

专类花卉花境则以同属或同种花卉植物为主.

应用位置 按本次财富论坛布置要求,应用位置有路缘花境、林缘花境.

隔离带花境和岛式花境四种.

式花境




高清PDF《公路工程基本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初步设计) 全五册》

资源简介/截图:

公路工程基本项目设计,初步设计,高清PDF《公路工程基本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初步设计) 全五册》

第一册
第一篇总体设计
第二篇路线
第三篇路基、路面
第二册
第四篇桥梁、涵洞
第三册
第五篇隧道
第六篇路线交叉
第四册
第七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第五册
第八篇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第九篇其他工程
第十篇筑路材料
第十一篇施工方案
第十二篇设计概算
附件基础资料
改(扩)建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基本项目设计,初步设计,高清PDF《公路工程基本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初步设计) 全五册》 公路工程基本项目设计,初步设计,高清PDF《公路工程基本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初步设计) 全五册》




融创地产交工标准图册

交 工 标 准 (2020年修订版)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公司 《交工标准》 总则 总 则 在立足“关注客户感受、重视细节、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基础上,依据集团、天 津公司关于“高端品质”的相关要求,结合绿城集团的标准,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修订 《天津公司工程标准》。力求使公司各项目的工程品质规范化、统一化,同时为便于工 程管理能有一个针对性的管理和把控,并有据可依、可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成 本、安全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本次《天津公司工程标准》修订,按照以下 三大部分进行编制: 一、《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二、《交工标准》 三、《工程细部节点构造标准做法》 《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从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内檐装饰 装修、地面、外檐工程、屋面、水、暖、电、智能化及景观工程等几大板块出发,每板 块按照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质 量记录-引用文件等进行编制。《交工标准》从公建设备间、住宅设备间、给水管井、采 暖管井、强电竖井、弱电竖井、电梯、智能化、毛坯房、精装修房、地下车库等部位编 制交工验收的标准做法。《工程细部节点构造标准做法》包含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 饰装修工程、设备工程、景观工程五大板块,并对每个板块的相关细部节点做法进行详 细阐述。本册为《交工标准》。 本标准涵盖了项目各阶段的施工质量标准,为确保项目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本制度编审过程中得到了平台各部门及各项目公司的大力支持,并参考绿城集团的 标准。此次修订中各参编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谨向所有参加本工程标准编制 及审核的工程师致以诚挚的敬意,同时感谢为本次制定工程标准提供参考资料的各位同 仁志士。 由于时间仓促,虽各位编审人员反复推敲核证,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工程 师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提出宝贵意见。 本标准自 2015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实施时间为 1 年,本次 发行版本为 2015 年修订 版,下次标准评审日期为2016 年 2 月 1 日。 I 《交工标准》 前 言 前 言 为更好地提高产品品质,规范各在建工程项目的交工标准,以便工程项目的技术支 持、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制定《交工标准》。 本标准包含设备间、给水管井、采暖管井、强弱电竖井、电梯、智能化、毛坯房、 公共部位、精装房、地下车库、外墙共 13 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详细部位进行详细阐 述。 本标准结合绿城集团的标准起草,在起草过程中,对天津公司在施项目进行巡场并 拍照,总结了最近几年来公司工艺工法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并参考了: 绿城集团《精装修工程(住宅)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绿城集团《精装修产品复制参考标准》。 II 《交工标准》 目录 目 录 公建设备间 . 1 住宅设备间 . 12 给水管井 . 24 采暖管井 . 28 强电竖井 . 31 弱电竖井 . 35 电梯 . 38 智能化 . 43 公共部位 . 53 毛坯房 . 58 精装房 . 70 地下车库 . 80 外墙 . 86 III




GB/T 43637-2024 城市光环境景观照明设施运行维护服务规范-建筑标准 – 城建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422ipoxn40373

GB/T 43637-2024 城市光环境景观照明设施运行维护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景观照明设施运行维护的机构管理、设施交接、运行要求、巡查要求,维护要求,物料管理要求和运行维护质量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运维服务单位对街区、广场,柝梁(含人行过街桥)、公园、绿地,河道,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中以建筑物、构筑物为载体的景观照明设施进行运行维护(以下简称“运维”),也适用于产权单位
或第三方机构对运维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JJ/T227城市照明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 503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景观照明landscape lighting
使用人工光以装饰和造景为目的的照明。
3.2
城市光环境urban luminous environment
室外公共空间,建构筑物和其他景物的夜间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统称。
3.3
运行operation
对景观照明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启停控制、工作状态监控,数据统计变更和优化调节的工作。
3.4
维护maintenance
为保证景观照明设施正常运行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
注1:日常养护一般包括设施清销,设施加固,灯具角度校正,设施防腐等,结合巡查工作开展,
注2:维修包括一般故障维修,重大故障维修,应急抢修、外力破坏维修等,
注3,一般故障维修是针对设施一般性损坏(如;零星灭灯,局部断亮,不影响安全运行的局部破损等)进行的维修。
注4,重大故障维修是针对设施自身发生的,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故障(如,照明器具的批量损坏,线路故障,变配电设施故障等)进行的维修。




青岛市老旧街区改造技术导则.pdf

资源简介/截图:

pdf,导则,老旧,街区,青岛市,设计资料

青岛市老旧街区改造技术导则 2023-03-09发布 2023-03-16实施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前言 为切实做好青岛市老旧街区改造工作,提高改造工 作的质量和水平,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 居住社区,增强老旧街区居民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 感,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了《青岛市老旧街 区改造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本《导则》主要包含了老旧街区改造的范围,明确了 改造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建设标准,提出了实施和后续运 维管理的要求等.

本《导则》由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并负 责管理,由山东金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 术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青岛市住房 和城乡建设局.

主编单位:山东金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曹天宇、袁德志、李克先、陈国森、 徐斌熙、边诚、穆海明、李法岭、刘金雷、邹立文、 连振宇、鉴小宝、宫常青、张建军、王学智、高赫、 张坤、梁影、陈京英、朱佳堃、刘文明 主要审查人:毕维准、季成涛、盛文
目录 1.总则…. 2.编制依据 3.术语… 5 4.基本规定.. 7 5.老旧小区改造 .10 5.1基础类改造.. 10 5.2完善类改造.. 35 5.3提升类改造.. 6.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51 6.1道路及交通系统.. .51 6.2街区照明设施… 51 6.3市政配套管线设施, 52 6.4街区消防设施.. .53 6.5街区缆线整治 6.6街区环卫设施 .. ..53 6.7街区景观风貌 . 54 6.8海绵城市. 55 7.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7 7.1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57 7.2养老服务设施.. .57 7.3抚育抚幼设施 58 7.4停车设施. 59
7.5文化设施 60 7.6体育设施… .60 8.专项服务设施建设 62 8.1智慧化建设.. 62 8.2便民医疗. 62 8.3商业便民服务设施. 8.4助餐服务设施.. .63 9.建设和运维管理 65 9.1项目生成.. .65 9.2项目实施. 65 9.3运维管理 68 9.4资金筹措 69 9.5党群共建 71 II
1.总则 1.0.1为规范老旧街区改造工作,完善公共服务设 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满足居民美 好生活需要,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所称老旧街区改造,是指对建成年 代较早、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的区 域进行的整体性、系统化改造行为,一般以业主改造意息 强烈、集中连片的老旧小区改造为主.

本《导则》中所称老旧小区是指在城市或县城国有土 地上建成,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公 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 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

集中连片的老旧小区一般是指 在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包含两个及以上或总建筑面积不 小于8万平方米的小区.

1.0.3老旧街区改造应当遵循“规划引领、统筹实 施、多方参与、建管并重”的原则,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中 心,将区域内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 务设施建设、专项服务设施建设等连片统一规划,综合考 虑安全、整洁、便捷、绿色、智慧等要素,统筹推进实施.

1.0.4老旧街区改造应保护和传承城市特色风貌, 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古树 名木的保护工作.

1.0.5老旧街区改造应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 1




JLJD-YL-2024吉林省园林仿古工程计价定额

二、本定额上册园林绿化工程包括E.1园林绿化工程、E.2园林路桥工程、E.3园林景观工程及E.4园林措施项目;下册仿古建筑工程包括F.1砌筑及混凝土工程、F.2砖作工程、F.3石作工程、F.4琉璃砖砌体工程、F.5木作工程、F.6屋面工程、F.7地面工程、F.8抹灰工程、F.9油漆彩画工程及F.10仿古建筑措施项目。

三、本定额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海拔高程2000m以下、地震烈度8度以下地区)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园林绿化工程和仿古建筑工程。

四、本定额是国有投资编审可研估算、初设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价格清单)、工程计量与价款支付、过程结算、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等全过程造价管控各阶段工作的依据;是非国有投资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编审工作的参考;是编制投标报价的参考及衡量其合理性的基础;是处理造价纠纷和进行造价鉴定的参考。

五、本定额是以具有相应施工能力的施工单位,按照正常施工条件和建设程序、常规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工艺、合理的施工工期和劳动组织、合格的建筑材料




高清带书签 津12S6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带书签  津12S6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中水处理工程,津12S6,雨水利用工程,高清带书签 津12S6 中水与雨水利用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中水工程编制说明

1设计依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各色标》CJ/T158-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29-167-2007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物和建筑小区的1-300m3/h的中水处理工程;
2.2工业建筑中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中水处理工程可参照本图集选用
3图集内容
3.1图集编制内容
本图集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MBR)、速分生物处理工艺、生物膜生物反应器(BMR)、连续膜过滤(CMF)过滤系统、DA863过滤系统等生物处理工艺的工艺设计说明、流程图、不同处理水量处理站房的典型平剖面工艺布置图、工艺相关设备的选型安装图以及相关附展设施施工图。
3.2图集的编制深度
本图集处理工艺和典型布置等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造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并可以调整中水处理站房布置;中水处理站房的施工图需进行深化设计,专用设备安装按施工图深度编制,设计人员可直接选用。
3.3图集使用方法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首先应确定被处理水一一即原水的水量、水质,结合处理后需要达到的水质要求,选择经济合理的水处理方式。然后根据系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处理场/站的占地面积、与其他水系统的关联关系等边界条件,确定处理设施的布局、结构及安装形式,最终选择合理的工艺处理方式。

4工艺选用及适用条件
4.1中水处理工艺应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及回用水的水量、水质要求,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确定原水水量水质、中水的水量水质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之后,结合运营管理需求、投资及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确定水处理的核心技术。目前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要运行维护简单、运行成本低、无异味。无污泥、可实现模块化建设的污水处理工艺。表1为不同原水/用水类型条件下,推荐使用的处理工艺,
4.2设计人员一散情况下可根据原水水质、中水用途及用量选择本图集推荐的处理流程及设计参数,也可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条件,有针对性的调整处理工艺的处理单元组成和相关设计参数,确保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相应中水用途的水质标准。
4.3中水用作景观用水、补充水时,应从处理工艺上强化脱氮除磷效果,或采用增加人工湿地设计等措施,确保出水氨、磷等有机物含量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并注意选择适当的换水周期。

5中水处理站位置的确定
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原水的产生源头、中水用水位置、污泥处置方式、环境卫生和管理要求、经济等综合因素确定。
5.1室内中水站
5.1.1建筑物内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建筑物的最底层;建筑群(组团)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其中心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裙房内。
5.1.2中水处理站避开建筑主立面、主要通道口和重要场所,优先选择建筑边角。
5.1.3高程布置宜满足原水的自流引入和事故时重力排入污水管道,当达不到重力排放要求时,应设置污水泵,其排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小时来水量。
5.1.4室内中水站应避免水淹机房,需设置超越管或紧急排水口(包括污水泵)
5.1.5室内中水站通风要求与整个建筑通风要求配合良好。
5.2室外中水站

5.2.1建筑小区内处理站适宜独立建设,地埋式或地上封闭式。
5.2.2室外中水站靠近主要取水点或用水点,降低管网投资,要与周图景观相结合,做到隐藏、隔离。
5.2.3地埋式处理站,注意排水安全,谨防拌水事故淹机房,或雨天导致的雨水浇灌机房。
5.2.4地理式处理站,注意通风安全,机房内通风满足换气次数要求,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不适或因通风不良导致的设备湿露受湖等,
5.2.5如处理站有污泥处置系统,设计时需考虑操作便利性及污泥造成的环境、卫生等问题。
5.2.6中水站应考虑除臭系统的设计,注意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管道要求
6.1管道材质及接口
处理工艺水管道、回用水管道、排水管、排气管、加药管、自来水管道等不同类别的管道所需材质、连接做法见表2要求
6.2管道标识

6.3所有穿墙、穿顶板管道需要做防水套管、具体做法及要求见12系列相关图集。
7施工、安装及验收规范
施工、安装、管道试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渗漏试验及验收按照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执行

8污泥处置
中水站产生的少量污泥,含水率较高,定期由吸粪车运走;也可另设污泥浓缩池,或采用污泥脱水设施,由设计人员确定,
9其他说明
9.1根据雷要设在室内的中水站,其调节池、中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水池,有困难时,亦可改为各种材质的水箱,如复合玻璃钢(SMC)、糖瓷钢板等组合水箱,
9.2本图集如用于跑震烈度为八度以上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压缩性软土地区、永久性冻土或其他特殊地区时,应根据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另行处理
9.3中水站噪声要求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有关规定.
9.4本图集编制内容是根据部分厂家的产品绘制的,其他单位如生产类似的产品时,其工艺参数必须符合本图集的有关要求,

雨水利用工程编制说明

1设计依据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编制原则及图集内容
本图集用于指导设计人员在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其中部分具体设备尺寸需结合项目现场的情况而定,雨水利用系统分为五个分系统,分别为雨水收集系统(包含屋面和硬化地面雨水收集)、雨水入渗、雨水储存与回用系统、雨水水质处理及雨水调蓄排放系统。雨水调蓄排放系统是指把雨水排放的流量峰值减缓、排放时间延长,其手段是储存调节,目前多利用附近的天然注池、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较少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因此本图集未将其列入编制内容。

3适用苑围
本图集适用于五省区一市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项目。
本图集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游泳池补水及其他与人体密切接触的雨水利用工程;不适用于有特殊污染源如化工厂、制药厂等的雨水利用工程。
4雨水利用系统说明
雨水的利用应根据工程内各类排水和中水用水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及经济分析,结合下垫面的面积、雨量径流系数、雨水回用的水质和水量要求等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合理的雨水收集方式、范图和收集量,雨水利用应采用雨水收集、入渗、回用、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
(1)雨水入渗系统宜设雨水收集、入渗等设施;
(2)回用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回用水管网等设施;

5雨水利用系统类型与构成
5.1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下垫面分为屋面、道路广场、绿地、绿化屋面等,工程应用中一般将雨水收集系统分为两大类:屋面和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根据不同的下垫面采取不同的收集和截污措施。
5.1.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宜采用半有压雨水收集系统,也可采用重力流系统;大型屋面宜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并应有溢流设施。屋面集水宜采用集水沟。后者系统中含虹吸雨水斗,虹吸雨水排放收集管材,系统配件及其安装。
5.1.2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
硬化地面指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软透水地面,硬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含各种形式的用于路面雨水收集的设备选用及其安装,除种植屋面外,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雨水入渗系统宜设气流设施。弃流设施设计详见本册“室外弃流控制系统设计”
5.2雨水入渗系统
雨水入渗系统是把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其手段或设施主要有地面入渗、埋地管渠入渗、渗水泡井入渗等,除地面雨水就地入渗不需要配置雨水收集系统外,其他渗透设施一般都需要通过雨水收集设施把雨水收集起来并引流到渗透设施中。
雨水渗透设施计算详见本册“雨水利用工程设施造用计算”。

5.2.1适用范围
适用于降雨量相对较少而集中、地下水利用比例较大、地区蒸发量大、雨水直接利用效益不明显的地区,不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
5.2.2雨水入渗利用流程及设计要求

a,雨水入渗根据入渗方式的不同,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分散式雨水入渗含渗透检查井、渗透管、渗透沟、渗透池、透水地面、绿地渗透等,入渗设施的土壤渗透面需敷设土工布;集中式雨水入渗含千式深井回灌和湿式深井回灌。采用入渗池时,应进行详细的土力、承载计算,且土填渗透系数应大于5x10m/s。
b.初期雨水处理装置适用于利用管沟收集的雨水入渗工程,主要含拦污雨水口、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雨水过滤井等,
c.非管渠收集的雨水宜采用下凹绿地处理初期雨水,

d.雨水需求用水量较小的建设项目,应优先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e.地下室项板上面的覆土层中敷设有疏水管时,可用于土壤入渗
f.埋地入渗设施不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入渗管(渠)包裹土工布的外侧边距建筑基础外墙不得小于3m,入渗池外壁距建筑基础外壁不得小于10m
5.2.3下列场所之一者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a.需防止陡被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
b.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c.自重湿陷性黄土,脚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5.2.4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a。土壤渗透面与地下水位的距离小于1n时;
b.土壤的渗透系数小于10n/s或者大于10n/s时。

5.3雨水储存和回用系统
雨水储存和回用系统应优选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等污染严重的下垫面上的雨水
5.3.1雨水储存系统
水面景观水体宜作为雨水储存设施。附近不具备水体条件时,雨水储存净化系统可采用人工建造储水设施。本图集用于指导设计人员对雨水的储水罐、塑料模块组合水及储存净化池(含净化功能)等设各的选用及其安装.
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为1-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雨水储存设施应设有溢流排水措施,宜采用重力流。
5.3.2雨水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不宜小于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40%;雨水量足以满足需用量的地区或项目,集水面最高月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不宜小于回用管网该月用水量。

5.3.3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年均降雨量≤400mm;
(2)雨水年回用水量小于项目年总用水量的3%。
5.4雨水水质处理系统
雨水水质处理工艺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多种工艺组合等,根据屋面雨水原水水质可选择下列工艺流程:

6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6.1无论采取何种类型的雨水利用系统,首先均应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应设置有一定的雨水储存容积,并设置有雨水溢流外排措施。
6.2无论采取何种类型的雨水利用系统,都宜设置初期雨水弃流或处理装置,减少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对后续利用系统的影响。
6.3雨水利用的目标是拦截雨水、降低外排径流量的雨水利用系统的选择、配置围绕此目标进行。当采用一种系统控制利用的雨水量达不到雨水控制目标时,应采用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并根据园区内的供水、排水行详细的水量平衡计算和水质分析,最终确定合理的雨水利用规模。
6.4对于降雨量充沛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大于800mm)且杂用水需求量较大的建设项目,宜采用雨水收集回用;年均降雨量较少(年均降雨量小于400mm)及杂用水需求量较少的项目,宜采用雨水入渗系统。
总之根据不同的地区的气候特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当地的环保要求、雨水回用的经济效益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方式,可采用雨水入渗和雨水收集回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雨水利用方式的组合,
7其他
7.1本图集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以mm计。
7.2雨水利用工艺按初步设计深度编制,还应由专业承包商远行深化设计,并由专业承包商施工安装或指导施工安装。




高清带书签 津12S5 水处理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带书签 津12S5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水处理工程,水处理工程图集,津12S5,高清带书签 津12S5 水处理工程图集(无水印).pdf

一、编制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医院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苑》GB50014-20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50102-20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48921-2002
《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GB/T20621-2006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标准》DB29-104-2010
《污水排入拔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2004
国家其他现行有关规范及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建,
1.直饮水系统:本项以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为设计原则,依据直饮水进、出水水质特征和使用标准提出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
2.消毒系统:本图集选用的消毒设各可用于管道直饮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医院污水处理等给水、排水处理工程。
3.循环冷却水系统:本项适用于建筑空调制冷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JB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经计算复被可参照选用,
4.医院污水处理:对于城市和乡镇各级医院污水处理设计可参照使用.
5.景观水处理:适用于各类景观环境用水。
6.中和水处理:适用于高等院校及中小学等化验室实验水处理。
三、施工安装要求
1.所有管道穿建筑物基础、墙、屋面的孔洞和防水套管等均雾要配合土建施工预,
2.设备间的水系和鼓风机进出口安装可曲挠柔性接头,
3.管道与钢制设备防腐应严格按有关施工规程要求,将管道与钢制设备表面除锈等合格后方可防腐。
4.有防冻要求的管道均须作保温,保温做法按设计要求并参照相关标准图集选用,
5.营道、设备安装时应严格在供货商的指导下进行,保证设各的正常运行
6.水泵扬程由设计人员根据使用对象确定,并完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7.系统内各压力管道应进行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无压力管道应进行严密性试验。管道水压试验压力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8.供水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应对管路进行冲洗,冲洗时应保证排水管路畅通,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冲洗水的浊度、色度相同为止,
9.管材连接方式、支吊架形式、同距等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有关规范执行。
10.本图集采用的设备和处理构筑物是根据所处理的原水水质和处理规模及相应的工艺参数确定和计算的。直饮水、循环冷却水、医院污水,景观水、酸碱中和水处理出水水质满足相应的标准。
11.本图集尺寸除注明外,均以毫米计.所注标高为相对标高以米计;地面标高为±0.00.
12.管道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2008的规定。混凝土施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的规定。构筑物土建施工后应按照《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的规定进行满水试验,地面以下渗水量最大不得超过21/(c2·d)
13.施工使用的设备、材料、半成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产品应有供货商的合格证书,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设各安装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的规定。
14.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条件,采取防冻措施。
15.应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并定期对检测仪、仪表进行校验。
16.本图集主要设各材料表中管道长度计算到外1米.
17.本图集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有新的版本时,选用者应按有效版本对有关做法进行检查、调整,以使所选做法符合相关规范有效版本的要求,

PDF书签目录:
编制说明 14
一、 直饮水系统 16
直饮水处理系统说明(一)~(三) 16
直饮水系统工艺流程 19
0.5m³/h、1.0m³/h工艺流程图 20
0.5m³/h、1.0m³/h平面布置图 21
0.5m³/h、1.0m³/h主要设备材料表 22
2.0m³/h、5.0m³/h工艺流程图 23
2.0m³/h、5.0m³/h平面布置图 24
2.0m³/h、5.0m³/h主要设备材料表 25
机械过滤器 26
活性炭过滤器 27
全自动软水器 28
精密过滤器 29
微孔过滤器 30
新型中空超滤膜技术参数 31
新型中空超滤膜壳外形图 32
中空纤维超滤(一)~(二) 33
纳滤装置 35
反渗透装置(一)~(二) 36
TFZH系列矿化净水机安装示意图 38
直饮水供水系统原理示意图 39
高层建筑管道布置 40
多幢多层小区建筑管道布置 41
直饮水处理系统自控设计说明 42
二、消毒系统 43
消毒说明 43
紫外线消毒器结构及规格图 47
紫外线消毒器规格选型表 48
紫外线消毒器安装图(一)~(二) 49
臭氧消毒设备 51
臭氧消毒设备规格选型表 52
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结构流程及参考用量 53
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规格选型表 54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安装图(一)~(三) 55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型号及性能参数(一)~(三) 58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流程 61
二氧化氯发生器外型及投加原理 62
正压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技术数据 63
负压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技术数据 64
次氯酸钠发生器使用说明 65
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选型 66
内置式水箱自洁器安装示意图 67
外置式水箱自洁器安装示意图 68
三、循环冷却水系统 69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说明 69
循环冷却水系统流程图 70
压差全自动过滤机技术参数说明 71
卧式水动压差全自动过滤机 72
立式电动压差全自动过滤机 73
卧式电动压差全自动过滤机 74
冷却塔选用方法(一)~(二) 75
冷却塔布置安装说明(一)~(二) 77
自动加药设备 79
自动加药设备工作原理 80
智能型灭菌灵 81
智能旁流处理器 82
多相全程处理器(一)~(二) 83
循环冷却水物化处理说明 85
循环冷却水物化处理配置表 86
化学处理药剂型号和配置 87
循环冷却水系统安装示意图 88
循环冷却水水处理监控系统(一)~(二) 89
水处理监控系统设备示意图 91
四、医院污水处理 92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说明(一)~(三) 92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 95
50m³/d调节池平面图 96
50m³/d调节池剖面图(一)~(二) 97
150m³/d 调节池平面图 99
150m³/d调节池剖面图(一)~(二) 100
250m³/d调节池平面图 102
250m³/d调节池剖面图(一)~(二) 103
竖流沉淀池 105
竖流沉淀地主要设备材料表 106
50m³/d接触消毒池平剖面图 107
150m³/d接触消毒池平面图 108
150m³/d接触消毒池剖面图 109
250m³/d接触消毒池平面图 110
250m³/d接触消毒池剖面图 111
污泥消毒池平剖面图 112
污泥消毒池剖面图 113
污泥消毒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14
加氯间平面布置图 115
加氯间剖面图及设备材料表 116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一)~(三) 117
水解池平剖面图 120
水解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1
生物接触氧化池 122
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3
混凝沉淀池 124
混凝沉淀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5
曝气生物滤池 126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设备材料表 127
CASS反应池平剖面图 128
CASS反应池设备材料表 129
衰变池设计说明 130
衰变池平、剖面图 131
医院污水处理电气设计说明 132
医院污水处理自控设计说明 133
一级强化处理监测流程图 134
二级处理监测流程图 135
五、景观水处理 136
景观水处理系统说明 136
设备选型 137
机房式工艺流程图 138
机房平剖面布置图 139
机房系统工艺图 140
工艺流程图 141
平面布置图 142
地埋一体化工艺流程图 143
地埋一体化设备平面图 144
一体化地埋式机房平面图 145
六、中和水处理 146
酸碱中和池设计说明 146
酸碱中和池平剖面图(一)~(二) 147




DBJ51/T 211-2022 四川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声工程应用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内嵌式磁浮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围护结构,建筑,民用建筑,工程规范

备案号J16637-2022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211-2022 建利 润 四川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声工程 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d sound insulation engineering of civil buildings envelope in Sichuan Province 可润 回建科 可润 Q建科 可招润 Q回建科 可格润 D建科 REEN 科 2022-11-15发布 2023-03-01实施 可格润 D回建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可稻润 D可建科 津科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可超润 D回建利 和 四川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声工程 应用技术标准 可润 可建科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d sound insulation engineering of civil buildings envelope in Sichuan Province DBJ51/T211—2022 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23年3月1日 建利 Q回建科 G G可格润 D建科 SHEEN 润 D回建科 招润 建科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3 成都 润 D建科 可稻润 D回建科 后可花润 D回建科 3利 可超润 建科 宿润 建和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声工程 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d sound insulation 润 engineering of civil buildings envelope in Sichuan Province D建科 DBJ51/T211—2022 责任编辑:姜锡伟 封面设计:曹天擎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1楼)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成都蜀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多科 成品尺寸:140mm×203mm 印张:2.5 字数:62千 2023年2月第1版2023年2月第1次印刷 定价:26.00元 统一书号:155643195 可稻润 D回建科 (:028-87600562)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本社负责退换 (邮政编码610031) 网址:https:/.xnjdcbs. 网上书店:https:/xnjtdxcbs.tmall. 润 D建科 建科 3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 等6项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知 川建标发〔2022)124号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 有关单位: 现批准《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四川省景 观路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应用技术标准》《四川省精轧螺纹 钢筋预应力抗浮锚杆技术标准》《四川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 温隔声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四川省弹性垫层浮筑楼板隔声保 温系统技术标准》《内嵌式磁浮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等6项为四川省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见附件). 课利 附件:《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等6项四川省工程 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 建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可润 回建科 2022年11月15日 润 D可建科 3 超润 回建科 超润 中 建科 附件 D 花润 建科 《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 等6项四川省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 D 建科 建科 序号 地方标准名称 主编单位 标准号 施行时间 负责技术内容解释单位 用绿包建筑工程专项验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 DBJ51/T208-2022 2023年3月1日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景观路面纤维增强复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合材料板应用技术标准 会能节能环保 DBJ51/T209-2022 2023年3月1日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有限公 0 园省纹皮力中治成都粉察研究总院有限 DBJ5I/T210-2022 2023年3月1日 中治成都勤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科 民护构架川省建筑科学究院有 DBJ51/T211-2022 2023年3月1日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回软隔圆筑西市设计研克院有 DBJ51/T212-2022 2023年3月1日 中网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四 6 内式交通工程工质 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 DBJ51/T213-2022 2023年3月1日 中…




DBJ51/T 212-2022 四川省弹性垫层浮筑楼板隔声保温系统技术标准.pdf

资源简介/截图:

内嵌式磁浮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四川,工程规范

备案号J16638-2022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212-2022 可花润 D建科 可润 D建科 四川省弹性垫层浮筑楼板 可润 DG建科 隔声保温系统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ound and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of floating floor with elastic cushion in Sichuan Province 可润 回建科 可润 建科 68 可格润 Q回建科 G影E 可格润 D可建科 2022-11-15发布 2023-03-01实施 可格间 1建刮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可稻润 D建科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可超润 D回建科 润 建科 四川省弹性垫层浮筑楼板 U 可格润 隔声保温系统技术标准 超润 DG建科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ound and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of floating floor with elastic cushion in Sichuan Province DBJ51/T212—2022 理刮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23年3月1日 Q回建科 可招润 Q回建科 可格润 回建科 D回建科 品润 建科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回 2023成都 D回建科 D回建科 D回建科 可润 D回建科 可超润 建科 招润 建利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弹性垫层浮筑楼板隔声保温系统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ound and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of Do floating floor with elastic cushion in Sichuan Province 问福润 DBJ51/T212—2022 DG建科 责任编辑:王同晓 封面设计:曹天擎 门润 建科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大厦21楼)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成都蜀通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成品尺寸:140mm×203mm 印张:2.5 字数:62千 多建润 2023年2月第1版 2023年2月第1次印刷 定价:26.00元 统一书号:155643200 (:028-87600562) 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本社负责退换 D回建科 (邮政编码610031) 网址:https:/.xnjdcbs. 网上书店:https:/xnjtdxcbs tmall. D回 D回建科 可润 D回建科 建科 重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 等6项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知 川建标发(2022)124号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 有关单位: 现批准《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四川省景 观路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应用技术标准》《四川省精轧螺纹 钢筋预应力抗浮锚杆技术标准》《四川省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 温隔声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四川省弹性垫层浮筑楼板隔声保 温系统技术标准》《内嵌式磁浮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等6项为四川省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见附件). 利 附件:《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等6项四川省工程 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 润 建科 建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可润 回建科 2022年11月15日 D建科 3 花 回可 润 回建科 超润 P 建科 附件 onl D 花润 建科 《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 可 可 等6项四川省工程建设推荐性地方标准 底 D 建科 建利 公 序号 地方标准名称 主编单位 标推号 施行时间 负责技术内容解释单位 省绿色造筑工程专项验园省建筑科学究院有 DBJ51/T208—2022 2023年3月1日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景观路面纤维增强复 四川省建筑敢 计研究院有限 合材料板应用技术标准 公司、四川能投节能环保投 DBJ51/T209-2022 2023年3月1日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有限公 na 3 用省精教款预力中治皮都察研究总院有限 DBJ51/T2102022 2023年3月1日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建科 4 四川省民用建筑护结构保 温隔声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四川省建筑科学究院有限 DBJ51/T211-2022 2023年3月1日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y 回得接皮贝筑四南设计研究院有 DBJ51/T212-2022 2023年3月1日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二局集…




答疑:请教老师,如图,花岗岩石凳怎么套定额?谢谢!

提问网友:自由翱翔
提问日期:2024-04-07 22:01:47

花岗岩


解答网友:牛仔

专家

套园林景观工程–石桌石凳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

资源简介/截图:

ICS 91.020
CCS P 50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ponge city in Hubei province
2021 – 07 – 20 发布 2021 – 11 – 20 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

DB42/T 1714-2021,DB42/T 1714-2021规范,海绵城市设计规范,湖北省,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DB42/T 1714-2021 湖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术语和定义、规划设计指标、规划指引、设计指引及评价指引。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行政管辖区内各城市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其他地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336 建筑中水设计标准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2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 50693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GB 51222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GB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T 189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T 5080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 5134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
CJ/T 400 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194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T 91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HJ 52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
JG/T 376 砂基透水砖
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内容索引:
前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划设计指标……………………………………………………………. 4

5 规划指引……………………………………………………………….. 5

6 设计指引……………………………………………………………….. 8

7 评价指引………………………………………………………………. 19
附录 A(资料性) 湖北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划图 ………………………………… 21
附录 B(资料性) 低影响开发设施适用范围 ……………………………………… 22
附录 C(资料性) 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指引 …………………………….. 24
附录 D(资料性) 常用海绵型材料设备…………………………………………. 25
附录 E(资料性) 湖北省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选用指引 …………………………….. 29
附录 F(资料性) 海绵城市常用参数及计算方法 ………………………………….. 35
附录 G(资料性) 湖北省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39
附录 H(资料性) 湖北省城市土壤渗透系数 ……………………………………… 42




广州地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南(通用篇).pdf

资源简介/截图:

100,18,pdf,建设工程,指南,工程管理

广州地铁 Guangzhou Metro 广州地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 标准化指南 (通用篇)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编著 广州上海西安业京
主编单位: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指导和编审委员会 顾问:刘靖孙成伟邹东王晖米晋生 主审:苏振宇汪良旗王洪东魏康林 主编:仇培云温晓虎郭建军周正东 参编人员:魏鑫陈嘉诚刘佳志林锐深于继来郭志坤柳常春 摄影:郭建军周正东
编制说明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规范广州地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 工标准化管理,深入开展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实现地铁管理人本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信 息化,依据政府相关规定及行业规范,编制《广州地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的编制有利于促进地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树立地铁良好形象,更好地适应地铁 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需求.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结合广州地铁建设工程多年来的管理经验,以及国内其他 城市同行的先进措施,多次征求各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形成本书.

《指南》明确了广州地铁建设工地现场标准化总体要求,涵盖了办公和生活场地建设、绿色施工、安全体验馆、 安全防护、临时用电、消防防护、小型设备和设施防护、起重机械设备、管线保护、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的内容.

本书适用范围为广州地铁建设工程,所列标准仅为基本要求,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不限于本书所列要 求,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形象和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以及工地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力求精益求精.

本书中未涵盖 的内容,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来执行.

限于编委人员水平有限,《指南》难免出现疏忽和纰漏之处,请各参建单位能够积极推行和探索标准化管理, 积极献言献策,便于后期进一步改进完善.

总则 1、编制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广州地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促进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标准化建造水平,提升地铁工程城市形象,现结合广州地铁建设项目施工特点和地铁建设发展状况,对标国内外先 进城市经验并借鉴相关成果编制本指南,以作适用性指导文件,为广州地铁建设提供基本要求.

并将根据实际建设 情况和实施效果,对本指南进行定期更新和完善.

2、基本原则: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建设遵衢:“安全、美观、绿色、实用、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景观化、 艺术化及标准化等技术措施减少地铁建设对周边环境、居民生活的影响,使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3、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广州地铁在建、新建、改建、扩建等地铁工程.

4、总体要求:施工场地、办公区及生活区等应科学合理分开布局,满足安全生产、日常办公、生活需要,办公 区、生活区临时设施应采取防御台风、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的措施,保证驻地临时设施的稳固性.

办公区、生活 区与施工场地应保证安全距离,且应避开地质灾害、重大危险源等区域.

场地及主要道路应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 排水系统完善,庭院适当绿化,环境优美整洁.

5、方案要求:项目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环境、场地条件等 特点,并根据本《指南》中的相关要求,出具临时设施施工图纸,编制“可行、适用、全面”的专项安全文明施工 标准化施工方案,需要设计验算的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验算文件.

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方案应组织审 批,形成审查意见,经业主审议通过后实施.

6、验收要求:现场场地布置的临时设施、临时用电、临边防护、临舍板房等必须经监理、业主验收合格后方可




GB/T 25993-202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建筑标准 – 建材标准

资源简介/截图:
20240409mvntu18237

本文件规定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的产品类别、等级、标记、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合格证、堆放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铺设于市政人行道、园林景观小径、非重载路面广场等场所,具有透水性能的路面制品的设计、生产、检测和应用。

标准号:GB/T 25993-2023
标准名称: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英文名称:Permeable paving bricks and permeable paving flags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6-01

替代标准:GB/T 25993-2010

引用标准:GB 175 GB/T 1596 GB/T 2015 GB/T 4111 GB 6566 GB 8076 GB/T 12988 GB/T 14684 GB/T 14685 GB/T 17431.1 GB/T 18046 GB/T 20472 GB/T 32987 GB 50176 JC/T 474 JC/T 539 JC/T 870 JC/T 933 JGJ 63 YB/T 4178

起草人:李雯 郅晓 任增茂 武娜妮 彭超 姚峰元 杜建东 董健 梅文胜 胡永权 罗文辉 李勇 刘朗 刘文龙 裘雨晓 王海 傅华彬 韦建忠 王驰 段云峰 杨杰 俞阅成 全国平 曹斌 王闽生 秦升益 朱士勇 田文 周紫晨 周静海 郭瑞峰 张会权 李韬 李建国 吕波 孙宏亮 罗学军 罗天祥 房晶瑞 孔文艺 曹映辉 熊伟 艾庆华 杨博 蒋家立 赵志刚 王文君 刘成伟 陈刚 郑克勤 杨刚 聂青 车海宝 李烁 乔森 石峰 王俊 唐毅 刘丙宇 阳栋 刘峰 邓华 李忠义 肖德高 李广鑫 卢吉 吉晶 孟维伟 傅晓斌 张丽丽 俞联锋 谢海秋 黄穗勇 刘敬华 陈宇亮 何兆芳 王凯 刘明乐 王中全 朱涛 卢春亭 李同辉 余地华 叶华 孙长彪 刘建平 陈琳 李明科 胡娟 张云富 韩锋 王少辉 熊奎元 钱伟 胡鹏 赵丽 刘涛 张烨 侯向明 张焕新 金忠良 李金丰 邓恺坚 邵珠令 温喜廉 朱挺昱 杨根宏
起草单位: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西安有限公司、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昆山通海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砌块协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江西绿岛科技有限公司、枣庄市政弘伟建材有限公司、佛山市净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福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陕西旭纬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中水电成都天府新区建材有限公司、厦门美益绿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成都建工预筑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银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寰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方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景砼建材有限公司、嘉兴国秀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江苏中晶泉工建材有限公司、广西世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宜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佛山生态海绵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衡萱建材有限公司、承德德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九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市三路陶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西恒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宇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科创校准检测有限公司、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宁波时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永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瑞泰实业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铁力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泰州市金衡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广东亿德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绿帆再生建材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鲁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水电成都天府新区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亲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建三局建筑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建材集团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德州市中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中信路桥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5)
提出部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融创民国风产品线手册(规划景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等).pdf

资源简介/截图:

公共空间,南川园,启东,建筑,民国,汤山,盛唐府,观音堂,龙潭,设计资料

SUNC融创 至臻,致远 融创集团产品线手册民国系 上海区域产品中心2019.04 目录 01 1.11.2 1.3 1.41.5 02 2.12.22.3 2.42.5 产品线定位 品牌源起 选址要求 客户定位 产品定位 命名规范 产品解读 产品形象 规划景观 居住建筑 公共空间 配套服务 SUNAO融创 至臻, 致远 1.1品牌起源 1.2选址要求 1.3客户定位 1.4产品主张 1.5命名规范 01 产品线定位 1.1品牌源起 品牌起源 2017年,融创第一座民国系 项目诞生于苏州.民国风格住 宅的出现,改变了市面上法式 住宅风格一家独大的现状,在 众多楼盘中脱颖而出. 选址要求 融创民国系产品 西风东渐,立足中式本源.以 民国系建筑为蓝本,将西式建 客户定位 筑的比例、细部与传统中国元 素符号相结合,中西合璧,兼 容并蓄. 产品主张 石湖 南通 镇江 汤山 徐州贾 泰兴 启东海 桃花源 玖玺台 盛唐府 G56 汪213 03/04 上桃源 2017年 苏州 南通 镇江 南京 徐州 泰兴 启东 命名规范 ①学田北苑 1.2选址要求 景河苑 全国际 德诚翠湖湾( 物中心 恒盛 纪念 ②南通学田公因 产品形象 日银座花园酒店 @紫东花苑 格林豪泰酒店 民国系住宅产品覆盖面广,适 血)南通博物苑 ●学田市场 ①学田南苑 ②又公园 要李装产 紫东花苑 中学 合各种用地条件. 本育公园 大饭店财富中心 ⊙南通文锋大饭店 南通市圆 中心 日三德大酒店 易家桥新村 园林路 嘉乐宾馆 基地位 @易家桥新村 回中国移动 ③精中 辰展超市 高端民国系产品(B档) 中华慧善博物馆 前星十五组 心朝晖花园 路 规划景观 文蜂城市广场 南川园小区 乐天玛特 择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 食龙潭观音堂 @世 锦安花园 城南小苑 随家磨坊 0蜂莲花 通后路高一 南通玖玺台项目 路酒 南京汤山G56项目 中高端民国系产品(C档) 南通崇川区正核心区位,主城新城区交汇处,临近新东区, 南京江宁区汤山区域,得天独厚温泉景观资源. 属城市稀缺地段. 择址二线城市副中心,三四 线城市核心区域 居住建筑 1 南山风景名胜区 新郭路 3 基地 SITE 快 公共空间 石 石湖桃花源项目 镇江盛唐府项目 苏州石湖景区位于苏州西南郊,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人文荟 镇江南山风景区位于环山路与官平山路交界处,临近镇江站, 萃,风景资源极为丰富. 属城市稀缺地段资源. 配套服务 …




融创 交工标准(2020年修订版).pdf

资源简介/截图:

thumb812738

交工标准 (2020年修订版)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公司 《交工标准》 总则 总则 在立足“关注客户感受、重视细节、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基础上,依据集团、天 津公司关于“高端品质”的相关要求,结合绿城集团的标准,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修订 《天津公司工程标准》.力求使公司各项目的工程品质规范化、统一化,同时为便于工 程管理能有一个针对性的管理和把控,并有据可依、可查,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成 本、安全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本次《天津公司工程标准》修订,按照以下三大部分进行编制: 一、《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 二、《交工标准》 三、《工程细部节点构造标准做法》 《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从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内檐装饰 装修、地面、外檐工程、屋面、水、暖、电、智能化及景观工程等几大板块出发,每板 块按照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质 量记录引用文件等进行编制.《交工标准》从公建设备间、住宅设备间、给水管井、采 暖管井、强电竖井、弱电竖井、电梯、智能化、毛坯房、精装修房、地下车库等部位编 制交工验收的标准做法.《工程细部节点构造标准做法》包含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 饰装修工程、设备工程、景观工程五大板块,并对每个板块的相关细部节点做法进行详 细阐述.本册为《交工标准》. 本标准涵盖了项目各阶段的施工质量标准,为确保项目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本制度编审过程中得到了平台各部门及各项目公司的大力支持,并参考绿城集团的 标准.此次修订中各参编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谨向参加本工程标准编制 及审核的工程师致以诚挚的敬意,同时感谢为本次制定工程标准提供参考资料的各位同 仁志士. 由于时间仓促,虽各位编审人员反复推敲核证,仍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工程 师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提出宝贵意见.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实施时间为1年,本次发行版本为2015年修订 版,下次标准评审日期为2016年2月1日. 《交工标准》 前言 前言 为更好地提高产品品质,规范各在建工程项目的交工标准,以便工程项目的技术支 持、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制定《交工标准》. 本标准包含设备间、给水管井、采暖管井、强弱电竖井、电梯、智能化、毛坯房、 公共部位、精装房、地下车库、外墙共13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详细部位进行详细阐 述. 本标准结合绿城集团的标准起草,在起草过程中,对天津公司在施项目进行巡场并 拍照,总结了最近几年来公司工艺工法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并参考了: 绿城集团《精装修工程(住宅)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绿城集团《精装修产品复制参考标准》. …




天津市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天津市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
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
Construction guideline for electric bicycle centralized
charging facility in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in Tianjin
2024-11-08 发布2024-12-01 实施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天津市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
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
Construction guideline for electric bicycle
centralized charging facility in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in Tianjin
主编单位: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实施日期:2024 年12 月01 日
2024 天津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津住建设函[2024]300 号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发布《天津市既有居住区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开展<>
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试行)>编制工作的通知》(津住建设函
[2024]225 号)要求,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
制完成了《天津市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
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
地方标准,自2024 年12 月1 日起实施。
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天津
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天友
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 年11 月8 日
前言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
整治行动方案》、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天津市电动自行
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实施方案》(津政办发[2024]12 号)等文件
要求,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开展<>
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试行)>编制工作的通知》(津住建设函
[2024]225 号),导则编制组开展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电动自
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市充电设施发展情况,参考
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内其他省市标准相关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
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9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
场地要求;建筑要求;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通风与排烟;电气与
智能化;运行维护。
本导则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天津市天
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
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天津市华苑产业园区兰苑路11 号,邮政编码:300384)。
本导则主编单位: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本导则参编单位: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韩帅王连顺刘伟赵杰萍
吴宏婷熊碧峰刘冰刘卫
于学增范靓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宋静王丽雯王璐廉学勇
黄新天刘晓龙黄鑫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场地要求……………………………………………………………………………….. 5
5 建筑要求……………………………………………………………………………….. 7
5.1 一般规定…………………………………………………………………………………….. 7
5.2 停车场和停车库………………………………………………………………………….. 7
5.3 平面布置…………………………………………………………………………………….. 8
5.4 耐火等级和构造………………………………………………………………………….. 9
6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10
7 通风与排烟………………………………………………………………………….. 13
7.1 通风设施…………………………………………………………………………………… 13
7.2 排烟设施…………………………………………………………………………………… 13
8 电气与智能化………………………………………………………………………. 14
8.1 充换电设施……………………………………………………………………………….. 14
8.2 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14
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6
8.4 智能化………………………………………………………………………………………. 16
9 运行维护……………………………………………………………………………… 17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引用标准名录………………………………………………………………………….. 19
条文说明…………………………………………………………………………………. 2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4
4 Requirements of sites ……………………………………………………………….. 5
5 Requirements of architecture …………………………………………………….. 7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7
5.2 Parking lots and garages ………………………………………………………………….7
5.3 Plane arrangement …………………………………………………………………………. 8
5.4 Fire resistance class and construction ………………………………………………. 9
6 Fire protection water supply and fire extinguishing facilities ………. 10
7 Venting and smoke-venting ……………………………………………………… 13
7.1 Ventilation facilities ………………………………………………………………………13
7.2 Smoke-venting facilities ………………………………………………………………..13
8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 ……………………………………………………….14
8.1 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 Infrastructure ………………………………………. 14
8.2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ighting ………………………………………… 14
8.3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16
8.4 Intelligent system ………………………………………………………………………… 16
9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17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guideline ……………………………………. 1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9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1
1
1 总则
1.0.1 为预防和减少火灾危险和危害,强化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
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安全措施,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环保、
节能要求,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天津市既有居住区加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
施的建设。企事业单位加装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时可参照本导
则执行。
1.0.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选用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
准的要求,并应具有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的证明文件。
1.0.4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应符合产品
使用的相关要求。
1.0.5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除应遵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
国家、行业和天津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
2.0.1 既有居住区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城镇建成区中住宅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
2.0.2 集中充电设施centralized charging facility
为电动自行车或蓄电池组集中提供电能的相关设施的总称。包
括交流充电控制器、换电柜、充电柜、供电系统、配套设施等。
2.0.3 交流充电桩AC charging facility
由交流充电控制器和配电线路及插座组成,可为多辆电动自行
车或蓄电池组同时进行充电提供220V 交流电源并进行管理的设施。
2.0.4 换电柜battery swap cabinet
采用柜体结构,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多个电动自行车用
蓄电池组进行充电,能实现蓄电池组租赁和交换的设备。
2.0.5 充电柜charging cabinet
采用柜体结构,通过充电控制器,提供多路220V 交流电,为
多个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设备。
2.0.6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centralized charging and
parking areas for electric bicycles
供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或同时具备两种使用功能的场所,
分为停车场(棚)和停车库。
2.0.7 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棚)electric bicycle parking lot (shed)
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和安装配套充电设施的露天场地和构筑
物。
2.0.8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electric bicycle garage
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并安装配套充电设施的建筑物。包括地下
电动自行车库、半地下电动自行车库、封闭式地面电动自行车库、
3
敞开式地面电动自行车库。
2.0.9 封闭式地面电动自行车库closed ground electric bicycle
garage
单独建造的,具有独立完整的建筑主体结构与设备系统及配套
充电设施的电动自行车库。
2.0.10 敞开式地面电动自行车库open-type ground electric bicycle
garage
电动自行车停车的区域的围护部分,敞开面积超过四周外围护
总面积的25%,敞开部分均匀布置在外围护上且其长度不⼩于围护
周长的50%的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设施。
2.0.11 附建式电动自行车库auxiliary garage of electric bicycle
与其他建(构)筑物结合建造,并共用或部分共用建筑主体结构
的电动自行车库。
2.0.12 地下电动自行车库underground electric bicycle garage
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过该层净高1/2 的电动自行车
库。
2.0.13 半地下电动自行车库semi-underground electric bicycle
garage
地下室内地坪面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之差大于该层净高1/3
且不大于1/2 的电动自行车库。
4
3 基本规定
3.0.1 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应结合使用需求,
合理利用现有场地或闲置空间改造建设。
3.0.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设置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雷、
防雨、排水等安全防护措施。
3.0.3 集中充电设施建设数量应在充分征求使用人员意见,结合项
目场地条件下确定。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建设数量不宜低于既有居
住区电动自行车总数量的1/3。
3.0.4 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应完成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安装前应进行
管线物探,不应破坏既有设施管线。不应影响或降低场地内既有设
施的安全等级。
5
4 场地要求
4.0.1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集中充电设施可单独建设,也可与自行车停放场所合并设置。
单独建设时宜在室外设置;
2 附设在建筑内时,宜设置在建筑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应采取
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与建筑的其他区域分隔。确需利用民用建筑架
空层设置的,应当采取有效防火分隔等措施,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 不得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不应影
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4 严禁设置在建筑的公共走道、楼梯间及前室、疏散通道、门
厅等公共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或与人员密集场所贴邻;
5 严禁设置在易燃易爆、地势低洼、高温等危险地带或配电房
等重要房间内。不应设置在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附近。不应
设置在建筑物雨水管口附近;
6 应与污水、自来水、燃气、电力等地下设施管道、井盖保持
1.00m 以上间距;
7 室外充电柜、换电柜与建筑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6.00m;
8 室外充电柜、换电柜与相邻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
不小于2.00m。当室外充电柜、换电柜相邻建筑外墙两侧2.00m、
高度15.00m 范围内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防火间距不限。
4.0.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应与托⼉所、幼⼉园、老年人照料设施、诊所等组合或贴
邻布置;
2 与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相邻的建筑外墙为防火墙,
或相邻建筑高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
所的屋面15.00m 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
6
限;
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与建筑相邻一面为防火墙,
屋面满足1.00h 耐火极限时,与高层民用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
4.00m,与多层民用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3.50m;
4 当不能满足4.0.2.2 和4.0.2.3 中的防火条件时,一、二级耐火
等级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与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
施的防火间距按单、多层民用建筑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4.0.3 因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在既有居住区内建设电动自行车集
中充电设施时,可在既有居住区的适当位置多点分散布置充电设施,
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7
5 建筑要求
5.1 一般规定
5.1.1 利用既有非机动车停放场所改造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
放场所时,应选择符合或经改造符合相关消防安全要求的场所。
5.1.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主体结构应满足相关建筑
结构标准要求。
5.1.3 室外单独布置的集中充电设施及车棚基础应满足抗倾覆稳定
要求。
5.2 停车场和停车库
5.2.1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位于地上时,地面应高于周
边场地不小于150mm。
5.2.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位于地下或地面低于室外地面
时,应设置防水、排水设施,入口处设置反坡或踏步高度不应小于
150mm。
5.2.3 电动自行车库的坡道应满足非机动车坡度、宽度等各项要求。
5.2.4 室外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应设置车棚等挡雨和安全防护措施。
5.2.5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10m。
5.2.6 电动自行车车位尺寸宜为2.20m×0.80m,单位停车面积宜为
2.50m2~2.80m2。
5.2.7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内应划线规划停车位置和疏
散路线,充电部位应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8
5.3 平面布置
5.3.1 当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结合汽车库设置时,应独
立设置防火分区。
5.3.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内除为其服务的设备用房外
不应设置其他功能。
5.3.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不宜设置在架空层,不宜贴
邻内天井,确需设置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
乙级防火门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楼板与建筑物其他区域分隔。
5.3.4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宜靠外墙设置。
5.3.5 充电区域与非充电区域应保持2.00m 以上的间距,或采用耐
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隔墙进行分隔。
5.3.6 电动自行车应分组停放,每组停车数量不应超过20 辆,组与
组之间间隔不应小于2.00 m。确有困难需要相邻停放时,应采用耐
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隔墙隔开,隔墙应从地面基层开始设置,高
度不应小于1.50m。
5.3.7 当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内设有值班室时,值班室
应设置在疏散出口附近,并宜贴邻外墙设置。值班室与电动自行车
充电和停车区域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分隔,当
在隔墙设置门、窗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5.3.8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可采用交流充电桩和充电柜
充电,地下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宜采用充电柜充电。
5.3.9 充电柜、换电柜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
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当在隔墙设
置门、窗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且门窗与安全出口间距不应
小于6.00m。
5.3.10 附建式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与建筑物直通室外
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燃气管线应完全分隔。电动自行车集中充
电和停放场所的安全出口净宽度不应小于1.80m。
9
5.3.11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内任一位置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
大于30.00m。当场所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位置
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7.50m。
5.3.1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双面布置停车时,疏散通道
宽度不宜小于2.60m;沿通道单面布置停车位时,疏散通道宽度不
宜小于1.50m。
5.4 耐火等级和构造
5.4.1 地下电动自行车停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贴邻建筑物
布置的地上电动自行车停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且不低于贴
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独立设置的地上电动自行车停车库耐火等级
不应低于三级,建筑间距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5.4.2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20m 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
防火挑檐。
5.4.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装修材料均应采用不燃材
料。
10
6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6.0.1 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结合位置及规
模,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及灭火
器等消防灭火设施。
6.0.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室外消火栓系统的设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附设在既有建筑内或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
所,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结合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确定;
2 独立式电动自行车停车库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 等的相关
规定,且不应小于15L/s;
3 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棚)停放数量超过10 辆时,室外消火栓
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
4 符合使用要求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6.0.3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设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附设在既有建筑内或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
所,和设置独立式电动自行车停车库的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
统;
2 既有建筑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时,用水量应结合既有建筑的
使用功能、规模确定;
3 既有建筑未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时,场所内应增设室内消火
栓系统,并应配置消防软管卷盘,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不应小于
10L/s;场所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且增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
难的,可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4 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应保证1 股水流能到达室内任
11
何部位,设置间距不应大于30m,喷枪应具备喷雾功能。供水干管
管径不应小于DN50,宜布置成环状;
5 室内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应设置在便于取
用的部位,且与充电柜、换电柜之间净距不宜小于3.00m;
6 当场所内无可靠的采暖、防冻设施时,室内消火栓系统、消
防软管卷盘及轻便消防水龙可采用干式系统;
7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 5001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
的相关规定。
6.0.4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自动灭火系统的设置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附设在既有建筑内或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
所,和设置独立式电动自行车停车库的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确有困难时,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m2 的,可设置自动喷水
局部应用系统,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的,可设置简易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系统均应采用湿式;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火灾危险等级应按中危险级Ⅱ级确定,
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的火灾危险等级应按中危险级Ⅰ级确定;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 的相关规定;
3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闭式快速响应洒水喷头、供水管网
和控制组件(阀门、水流指示器、末端试水装置和简易报警控制器
等)等组成,喷水强度不应小于6L/min·m2,作用面积不应小于80m2,
持续喷水时间不应小于30min,最不利点处喷头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0.05MPa,系统水源设置标准应与局部应用系统相同;
4 当场所内无可靠的采暖设施时,系统应采取防冻伴热措施。
6.0.5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配置灭火器,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灭火器配置的危险等级应按中危险级确定;
12
2 灭火器应适用于扑救A、E 类火灾,宜配备磷酸铵盐干粉灭
火器、水基型灭火器;
3 灭火器的选用、配置等应符合现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消
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 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
计规范》GB 50140 等的相关规定。
6.0.6 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
应有消防排水设施。
13
7 通风与排烟
7.1 通风设施
7.1.1 封闭式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应设置通风设施,宜采用自然通风,
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可设置机械通风。
7.1.2 采用自然通风的封闭式电动自行车停车库,自然通风窗或百
叶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地面面积的2%。
7.1.3 采用机械通风的封闭式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其通风系统宜独
立设置且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4 次/h。通风机应采用低噪声产品并
具有室内温度高于35℃时自动启动的功能。
7.1.4 换电柜设置在室内时,应设置独立机械排风或降温设施。当
换电区域(小室)室温超过35℃时自动开启通风或降温设施。
7.2 排烟设施
7.2.1 封闭式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应设置排烟设施,宜采用自然排烟。
可开启外窗有效面积小于地面面积5%的停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
设施。
7.2.2 排烟口应设置在顶棚或墙面的上部,且机械排烟系统烟气在
室外的出口应远离停放场所及相邻建筑的安全出口。常闭排烟口应
在室内外设置开启装置。
7.2.3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不得作为排烟口。
7.2.4 排烟系统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
术标准》GB 51251 的要求。
14
8 电气与智能化
8.1 充换电设施
8.1.1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各项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动
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 部分:技术规范》GB/T 42236.1 的要求,
并应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充电故障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
接地故障保护、充电故障报警、计量计费、人机交互、刷卡或移动
端支付、联网通信等功能。
8.1.2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预留检修及操作空间,其检修操作面
与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0m,落地安装的充电设施
底座高度不应低于0.20m。
8.1.3 落地安装的充电设施应有防倒及防雨水措施。换电柜、充电
柜应安装在硬质地面上,安装倾斜度不应大于5%。安装应平稳无
晃动。柜体与地面或墙体应有稳定固定措施。
8.1.4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的充电柜、换电柜本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
作。
8.2 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8.2.1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一般照明、平时通风设施和
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宜按三级负荷供电。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
不应低于其主体建筑消防用电设备负荷等级。
8.2.2 电动自行车充电宜采用TN 系统,为连接点供电的末端回路
不应含PEN 导体。
8.2.3 充电设施应设置专用配电箱,并采用专用回路供电,且应设
置计量装置。配电箱内总断路器应具有隔离、过负荷及短路保护功
15
能,并宜设置300mA 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供电电源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 的规定。
8.2.4 配电箱出线回路应单独装设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
的无延时A 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保护, 出线回路宜设置限流
式电气防火保护器。配电容量应不低于充电设施额定容量的120%。
8.2.5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配电箱、充电装置、线路
等应具备防撞功能。配电箱、插座安装于室内时外壳防护等级不应
低于IP30,安装于室外时不应低于IP55。充电设施设于室内时外
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32。
8.2.6 充电区域设置的配电箱及其输入、输出电源管线应安装在不
燃材料上。
8.2.7 充电设施的配电箱应设置在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外便于操作
的位置,配电箱及管线应设明显标识。每个充电车位应设置1 个交
流充电桩供电的充电插座,充电插座应采用带保护门二孔、三孔
10A 插座,充电插座的间距不应小于0.80m,距地宜为1.30m。充
电插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 部分:
通用要求》GB/T 2099.1 的要求。
8.2.8 配电线路应全程采用穿金属管或金属槽盒敷设。配电线路应
采用低烟低毒阻燃型铜芯绝缘电线电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 的规定。
8.2.9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有人工照明,照度不宜低
于50lx。
8.2.10 电动自行车停车库应设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
灯具,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符合《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
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 51309 的规定。
8.2.11 集中充电设施和充电场所应采取防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
措施,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的要求。
16
8.2.1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内的固定金属设备均应可
靠接地。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 的要求。
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3.1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和《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设计规范》GB 50116 的要求。
8.3.2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所在建筑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
所内也应设置与消防控制室报警主机联动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手动
火灾报警按钮和火灾声光警报器;
2 所在建筑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建造的电动自行车
停放充电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
警器;
3 有条件时,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8.4 智能化
8.4.1 集中充电设施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安装24
小时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集中充电设施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全域设置
视频监控系统,有条件的可设置具有火焰识别功能的视频监控;
2 图像应能在值班室、控制室等场所实时显示;
3 图像应具备储存、查询、回放功能;
4 图像存储时间应不少于30 天。
8.4.2 集中充电场所应有网络、移动通信接入或预留接入条件。
17
9 运行维护
9.0.1 集中充电设施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居住区物业服务企业及
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明确管理责任,定期检查相应系统、设备的状
态,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和防火巡查工作,保证各系统、设备正常运
营状态。充电设施应设置管理责任公示牌。
9.0.2 管理责任单位应及时完善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并制定组织
架构,明确后勤服务保障的供应商和各成员职责。
9.0.3 每月至少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的充满自动断电、定时断电、
充电故障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功能进行一
次全面检查。
9.0.4 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保持
正常运行,不应随意关停。
9.0.5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按相关消防规定配备沙子、
灭火毯等灭火器材。
9.0.6 除正常充电以外,严禁通过电动自行车充电口为其他用电设
备提供电源。集中充电设施严禁拉接临时电源线路、插座和开关。
9.0.7 单个供电插座或车辆插头只能为一台电动自行车供电,不得
使用便携式插座。
9.0.8 除电动自行车和充电、换电设施外,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
停放场内严禁放置其他可燃物。
9.0.9 换电柜、充电柜正面1.00m 范围内不允许放置任何物品。换
电柜前部应不少于1.00m 外划线,将换电区域与停车区域隔离。
18
本导则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19
引用标准名录
1《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 55031
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
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
9《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
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 51309
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
12《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T 2099.1
13《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第1 部分:技术规范》GB/T 42236.1
14《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
15《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DB/T 29-6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天津市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
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导则
Construction guideline for electric bicycle centralized charging
facility in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in Tianjin
条文说明
2024 天津
制订说明
本导则制订过程中,编制组开展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电动
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及停放场所的实践建设经验,结合我市发展情况,
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内其他省市标准相关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研究,多次修订,最后制订了本导则。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导则时
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天津市既有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
充电设施建设导则》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导则的条文
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导则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
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导则规定的参考。
目次
1 总则………………………………………. 24
2 术语………………………………………. 25
3 基本规定…………………………………….. 26
4 场地要求…………………………………….. 27
5 建筑要求…………………………………….. 28
5.2 停车场和停车库…………………………………… 28
5.3 平面布置………………………………………….28
6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29
7 通风与排烟…………………………………… 30
7.1 通风设施………………………………………….30
7.2 排烟设施………………………………………….30
8 电气与智能化…………………………………. 31
8.1 充换电设施………………………………………..31
8.2 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31
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2
8.4 智能化……………………………………………32
9 运行维护…………………………………….. 33
24
1 总则
1.0.2 本导则不适用于运营用外卖及快递等运输的电动自行车集中
充电设施、无障碍电动轮椅、非道路交通工具的电动两轮移动充电
设备。上班的居民提倡满电回家。
25
2 术语
2.0.3 集中充电设施是对电动自行车直接或间接提供电能的设施总
称,在本导则中其含义做了相应扩展,既包括设施本身,也包含其
配套设施等。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0.6~2.0.13 由于分析角度不同,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分类,通
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按照室内、室外场所划分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电动自
行车库。没有围护结构的自行车棚应归入电动自行车停车场。
(2)按照与室外地坪相对位置不同划分为:地上电动自行车
库、半地下电动自行车库、地下电动自行车库。
(3)电动自行车库,按照围护结构是否封闭,划分为封闭式电
动自行车库和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库,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库的定义参
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 中的敞开式汽车库的定义,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库有结构顶盖,
仍然是室内车库,也要按照电动自行车库的相关要求进行防火设计。
(4)按照建造方式可划分为独立式电动自行车库和附建式电动
自行车库。附建式可以是地面贴邻,也可以建设在建筑地下。
26
3 基本规定
3.0.3 建设比例为参考近年行业提供充电设施与电动自行车总车位
之比的建议值制定。
3.0.4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常见为设备设施安装工程。充电车
棚等构筑物一般应有正式图纸,也可结合景观园林进行统一设计并
出具正式图纸。施工阶段应保障现场施工不对既有设施造成影响,
并应有相应的施工文件以便后期运维更新使用。
27
4 场地要求
4.0.1 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产生大量可燃、有毒烟气,
消防救援十分困难,因此要求当附设在建筑内部时,应布置在建筑
首层或地下一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当设置在地下
时,充电场所应按照本导则相关章节要求提升改造。
4.0.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时,存在着火的可能,在贴邻或靠近托
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布置时,可能带来较大危害。因此
不应布置在以上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布置;
3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有关规定,
综合考虑灭火救援需要,防止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以及节约用地等
因素做出规定;
4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
定提出。
4.0.3 分散布置充电设施是指充电设施难以集中设置时,可采取小
规模、多布点的方式,结合场地条件灵活布置。
28
5 建筑要求
5.2 停车场和停车库
5.2.3 电动自行车库的坡道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标准《车库建
筑设计规范》JGJ 100、《天津市建设项目配建停车场(库)标准》
DB/T 29-6 的规定。
5.3 平面布置
5.3.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不应设置其他功能,例如邮
件和快递送达设施、小卖部等,应采用防火隔墙等进行分隔。《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第1.0.4 条明确规定:同一建筑内设置
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5.3.5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充电与非充电区域应采用隔
墙等措施分隔,避免扩大火灾影响,同时有助于区域分隔易于辨识。
29
6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6.0.1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应根据其设置位置,规模(建
筑体积、建筑面积、停放数量等),原有消防设施情况,并结合既
有居住区及周边消防水源情况,合理设置消防灭火设施。
6.0.2 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频次及危险性较高,依据现行强制性工
程建设规范《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等,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的建筑
物或构筑物,作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也应在室外消
火栓或市政消火栓保护范围内。室外消火栓系统可优先利用现状室
外消火栓或市政消火栓。
6.0.3 附设在既有建筑内或建筑架空层时,集中充电、停放场所可
直接利用其所依附的主体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当原有消火栓箱
内未配置消防软管卷盘时,需对原有消防设施进行改造、增设。
6.0.4 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结构简单、
便于安装及维护管理,可根据现状消防水源情况,接入原有消火栓
系统或生活给水系统,当采用独立的消防泵供水时,可不设备用泵。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可参照《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
技术规程》CECS 219。
6.0.5 灭火器设置在室外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灭火器的使用
温度范围应根据配置点的环境特点选用。水基型灭火器耐低温性能
较差,不宜在冬季室外环境下配置。
30
7 通风与排烟
7.1 通风设施
7.1.1 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会造成室内温度升高,高
温会影响电池散热,进而会影响电池使用安全,对车库进行通风可
降低车库内的温度,从而为电池创造一个更安全的使用环境。由于
自然通风形式简单可靠、维护方便,故推荐优先采用。当风量相近
时,通风系统可结合消防排烟系统设置。
7.1.4 由于换电柜使用时电池集中充电其散热量较大故要求其单独
设置排风或降温措施。换电柜区域集中占中面积小仅按单位面积通
风量计算可能无法满足通风降温要求所以需要按发热量计算风量
和按单位面积通风量之间的大值取值。排风量取按换电仓全部使用
时的输入功率作为发热量计算所得数值与按60 m³/(h.m²)计算所得
值二者的大值。
7.2 排烟设施
7.2.1 考虑电动自行车电池着火后瞬间产生大量烟雾,并参照部分
省市的做法,将开窗有效面积提高到5%。
7.2.2 室外设置开启装置是为了救援或灭火时方便外部人员打开排
烟口排出烟雾,为相关工作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现场条件。
31
8 电气与智能化
8.1 充换电设施
8.1.1 充电设施应为按国家产品标准合规生产的合格成品,需满足
使用方的运营要求及必须的电气控制与保护功能。
8.1.2 该条为保证人员、设备安全,方便维护,应留有必要的间距。
8.1.4 自行车库内安装的充电柜为提高其火灾下阻隔火焰性能,特
提高其自身材质要求。
8.2 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8.2.3 充电设施的供电装置不应与其他用途混用,应保证单独供电
回路,设置300mA 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为了防止电气火灾
的发生。作用于切断电源。
8.2.4 充电设施终端配电回路应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保护特
性应满足充电设施的波形特性,因此应选择A 型。充电设施配电
应按产品规格进行配置,无规格要求时,可按每个充电插座500W,
需要系数1.0,根据充电仓室或车辆数量进行计算。配电开关及导
线载流量应大于负载最大电流20%,且应按设施安装位置的环境温
度选择。
8.2.9 集中充电设施安装位置或充电场所应有照明,可利用景观或
道路照明兼顾,如照度过低可能影响夜间使用。可利用充电设施自
带灯具或安装人工照明。
8.2.11~1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应有可靠接地。室外安装的充
电车棚等设施如无法受到临近建筑物保护,也应设置防雷接地装置。
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接地装置应与充
32
电场所内配电箱接地端子、充电设备金属外壳、金属立柱、金属栏
杆等金属构件可靠连接。电源箱应设SPD 等保护措施。
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3.1 本条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充电场所内安装火灾自动报
警的难度制定。新增设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尽量减少
对原建筑物和管理功能的影响。
8.4 智能化
8.4.1 电动自行车充电应提供必要的监控设施,以便记录操作与事
故情况,除充电设施提供的监控系统外,也可利用住宅或公共部位
的视频监控系统。
33
9 运行维护
9.0.1 公示牌应包括本设施编号,产权单位、管理单位、物业企业、
运营单位的具体名称和本设施的具体负责人姓名及专用电话等信
息。充电设施尚需对使用者提示电动自行车的设备应定期检查,确
保电池的正常使用。每月至少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的充满自动断
电、定时断电、充电故障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
护功能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充电设施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居住
区物业服务企业及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明确管理责任,定期检查相
应系统、设备的状态,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和防火巡查工作。并定期
开展必要的消防演习,保证各系统、设备正常运营状态。
9.0.9 充换电操作需要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不应受停放车辆及其
他杂物干扰,也不应靠近外部可导致火灾蔓延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