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是一项重要且长远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了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健康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住建部批准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9.08.01起实施!其中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分值提高到15分,而…2014年老标准只有2分。

充分说明:BIM在建筑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本次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调整了绿色建筑的评价阶段;
•增加了绿色建筑基本级;
•拓展了绿色建筑内涵;
•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修订思路:创新构建指标体系,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的;
•从百姓视角设计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凸显安全、耐久、便捷、健康、宜居、适老、节约等内容;
•凸显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
重新定位评价阶段,确保绿色技术措施落地;
•绿色建筑的评价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进行;
•取消设计评价,代之以设计阶段预评价;
•促进绿色技术措施落地,提高绿色建筑的运行实效;
增设绿色建筑等级,扩大绿色建筑覆盖面;
•与国际接轨,增加基本级,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合理设置评分项条文,提高评价标准易用性;
•聚焦主要绿色技术,减少总评分项的条文;
•提高条文的可操作性;
•取消不参评项,只设置得分或不得分两类
扩展绿色建筑内涵,与建筑科技发展相适应;
•拓展绿色建筑内涵(耐久、服务、健康、宜居、老龄化…);
•汲取建筑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理念(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健康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BIM应用…);
•探索新时代绿色建筑发展新要求;
提升绿色建筑性能,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更新和提升建筑在安全耐久、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提高和新增对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健身设施、垃圾、全装修、适老适幼、服务便捷等以人为本的有关要求,多途径、多角度提升绿色建筑整体性能,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的发展;
•原“四节一环保”框架调整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耐久、5服务便捷、6舒适健康、7环境宜居、8资源节约、9管理与创新。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将两者结合,为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有效实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大数据的概念下,绿色建筑的标准化与数据化便于管理操作。BIM技术革新与绿色建筑技术的结合将有利于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在施工效率、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痛点,加速推进我国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 END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南省BIM中心):【BIM应用】BIM分值从2分提高到15分,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8月1日开始实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