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网友:冠拾贰
提问日期:2025-11-11 12:03:19
这块的植筋怎么计算?
解答网友:gu
专家
根数 = 面积/(0.282*0.282)
重量 = 根数*0.1*0.222
解答网友:一根筋造价师
专家
根据您提供的第1张图片(矮墙/反坎局部加厚大样),植筋的计算主要是统计出需要植入楼板内的钢筋总数量。计算的核心是确定植筋区域的面积和植筋的间距。以下是详细的计算步骤和方法:计算核心思路植筋数量 = 植筋区域的面积 ÷ 单根钢筋所占据的面积图片中给出的植筋信息为:Φ6@282×282 植筋深度100mm。
-
•
“Φ6”: 表示使用直径为6mm的钢筋。
-
•
“@282×282”: 这是关键信息,表示钢筋按梅花形布置(间距282mm x 行距282mm)。
-
•
“植筋深度100mm”: 表示钻孔深度为100mm。
- 计算步骤分解第一步:确定需要植筋的区域范围图纸中植筋的目的是将新加厚的矮墙与已施工的楼面板牢固连接。因此,植筋区域就是新混凝土与旧楼板接触的底面区域。您需要根据实际工程图纸,确定这个加厚区域的长度(L) 和宽度(W)。
-
•
长度(L): 通常是这面需要加厚的矮墙的长度。
-
•
宽度(W): 是加厚部分的宽度,即矮墙加厚后的总厚度减去原有矮墙的厚度。
- 例如:假设需要加厚的矮墙长度为 5米(5000mm),加厚宽度为 0.2米(200mm)。则植筋区域面积 S = L × W = 5000mm × 200mm = 1,000,000 mm²。第二步:计算梅花形布置下的植筋数量对于梅花形布置,可以近似认为每根钢筋均匀占据一个矩形小区域,该区域的面积就是间距乘以行距。
-
1.
单根钢筋占据的面积: A₁ = 282mm × 282mm = 79,524 mm²。
-
2.
计算理论数量: N = 植筋区域面积 S ÷ 单根钢筋占据面积 A₁。接上例:N = 1,000,000 mm² ÷ 79,524 mm² ≈ 12.57(根)。
-
3.
调整数量: 实际布置时,数量应为整数。需要根据区域的起点和边界距离(通常为间距的一半)进行布筋排版。
-
•
沿长度方向(5米)布置: (5000 / 282) + 1 ≈ 17.7 + 1 = 18.7,取整为 19排。
-
•
沿宽度方向(0.2米)布置: (200 / 282) + 1 ≈ 0.7 + 1 = 1.7,取整为 2行(因为宽度很小,通常只能布置两行)。
-
•
总数量: 19排 × 2行 = 38根。
- 重要提示: 梅花形布置在计算总数量时,结果与矩形布置非常接近,工程上常按矩形布置计算。更精确的算法是区分奇数排和偶数排(偶数排的钢筋位于奇数排的中点上),但最终数量与(区域面积 ÷ 单筋占据面积)得出的结果差异很小。总结与计算模板您可以套用以下模板进行计算:步骤项目公式/说明示例(请替换为您的实际数据)1 确定加厚区域长度 (L) 根据平面图确定 L = 5000 mm 2 确定加厚区域宽度 (W) 大样图上标注的加厚尺寸 W = 200 mm 3 计算植筋区域面积 (S) S = L × W S = 5000 × 200 = 1,000,000 mm² 4 获取钢筋间距 (a x b) 图纸标注:@282×282 a = 282 mm, b = 282 mm 5 计算单筋占据面积 (A₁) A₁ = a × b A₁ = 282 × 282 = 79,524 mm² 6 计算理论植筋数量 (N) N = S / A₁ N = 1,000,000 / 79,524 ≈ 12.57 根 7 计算实际植筋数量 根据L和W进行排版计算 (L/a的整数排数) × (W/b的整数行数) 如上例排版后: 19 × 2 = 38 根 注意事项
-
1.
实际尺寸为准: 上述计算中的 L 和 W 必须根据您的具体工程图纸来确定,上图只是一个示意,没有给出具体尺寸。
-
2.
连接方式: 图纸中还提到了“互锚或植筋15d或焊接10d”的选项。植筋是其中一种做法。您的计算是基于“采用植筋方案”的前提。最终采用哪种连接方式,需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
-
3.
施工工艺: 请注意图纸下方的说明:“交接区原旧混凝土凿除,钢筋保留并与新混凝土受力连接”。这意味着在植筋施工前,需要先对旧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露出原有钢筋,并将新植的钢筋与原有钢筋进行绑扎或焊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整体性。
- 简单来说,植筋数量 = (矮墙加厚长度 × 加厚宽度) / (钢筋间距 × 行距),再根据实际边界条件取整。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助您完成计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