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 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 (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8月前言 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7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城市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消除黑臭水体是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为确保各地如期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将“控源截污”作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根本措施。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然而,当前不少城市由于各类排水口、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建设和维护不当,导致大量雨水和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体黑臭。同时,由于排水管道和检查井的建设和维护不当,导致污水管道破损、堵塞、错接、混接等问题,造成污水外溢、倒灌,加剧了河道水体黑臭。因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排水口、排水管道和检查井的建设和维护入手,确保污水应收尽收,雨水应分尽分,实现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减少污水对河道水体的污染。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科学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本指南包括:1.总则;2.排水口治理;3.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治理;4.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5.排水管道及检查井的运行维护;6.排水管道、检查井及排水口的监测与评估。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中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的治理工作。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本指南主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本指南参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 同济大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