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560-2024 水上吸油材料

JT/ T 560—2024 目 次 前言 ………………………………………………………………………………………………………… Ⅲ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类型 ……………………………………………………………………………………………………… 1 5 技术要求 ………………………………………………………………………………………………… 2 6 试验方法 ………………………………………………………………………………………………… 2 7 检验规则 ………………………………………………………………………………………………… 5 8 标志和包装 ……………………………………………………………………………………………… 6 参考文献……………………………………………………………………………………………………… 7 Ⅰ JT/ T 560—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 JT/ T 560—2004《船用吸油毡》。 与 JT/ T 560—2004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 1 章); ———删除了船用吸油毡的术语和定义(见 2004 年版的 3. 1); ———增加了水上吸油材料、吸油倍数、吸水率和油保持率的术语和定义(见 3. 1 ~3. 4); ———增加了水上吸油材料的类型(见第 4 章); ———删除了船用吸油毡的类型、规格尺寸(见 2004 年版的第 4 章); ———删除了Ⅰ型水上吸油材料的使用性、燃烧性的性能指标要求(见 2004 年版的表 2); ———增加了Ⅱ型水上吸油材料的技术要求(见表 1); ———增加了Ⅱ型水上吸油材料的试验方法(见第 6 章); ———更改了Ⅰ型水上吸油材料的吸水率、强度试验方法(见 6. 5. 5、6. 5. 10,2004 年版的 6. 2. 2、 6. 2. 7); ———增加了型式检验的判定规则(见 7. 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扬州三江环安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新络新材料有限公 司、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立新、张志明、魏坤昊、姚克林、王贡尧、何锐、张怀念、杨永利、连军帅、 吴新华、王昊、芮睿、吴震、鲁盛静、郭锦怡、李悦红、刘丹丹、田红薇、皇甫伟喆。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4 年首次发布为 JT/ T 560—200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 JT/ T 560—2024 水上吸油材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上吸油材料产品的类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和包装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上吸油材料产品的生产、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T 8170 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T 9174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7411 船用燃料油 GB 19147 车用柴油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上吸油材料 oil adsorption material in water 用于吸附和回收水上溢油,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固体材料。 3.2 吸油倍数 oil adsorption multiple 水上吸油材料吸附的油品的质量与材料本身质量的比值。 3.3 吸水率 water adsorption ratio 水上吸油材料吸附的水的质量与材料本身的质量之比。 注:以百分比表示。 3.4 油保持率 oil retention ratio 水上吸油材料吸油后所保持油的质量与所吸附油的质量之比。 注:以百分比表示。 4 类型 水上吸油材料分为两种类型。 a) Ⅰ型水上吸油材料:也称为片状吸油材料,材料性质均一,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强度,如吸油毡、 吸油卷、吸油垫、吸油片等。 1 JT/ T 560—2024 b) Ⅱ型水上吸油材料:也称为枕包状吸油材料,将吸油物质填充入对油品具有渗透性的表面织 物或网状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强度,如吸油枕、吸油包等,不包括 JT/ T 864 规定的吸油 拖栏。 5 技术要求 Ⅰ型和Ⅱ型水上吸油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水上吸油材料技术要求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Ⅰ型 表面平整、洁净,无破损、无脱层、无结块等缺陷 1 外观 Ⅱ型 包装严密,无破损,无填充物质泄漏等缺陷 2 吸油倍数 ≥10 3 吸水率(%) ≤10 4 油保持率(%) ≥80 5 破损性 经振荡12 h 后,保持原形 6 溶解性 72 h 后无溶解和形变现象 7 沉降性 吸油后经振荡12 h 仍浮于水面 8 强度 钩挂自重25 倍的重物3 min 后不发生撕裂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用油 应选取下列任一油品作为试验用油: a) 海[洋]船用馏分燃料油,性能指标符合 GB 17411 的规定; b) 内河船用燃料油,性能指标符合 GB 17411 的规定; c) 车用柴油,性能指标符合 GB 19147 的规定。 6.2 仪器与设备 6.2.1 天平:感量 0. 01 g。 6.2.2 计时器:精度 0. 1 s。 6.2.3 试验槽:内径不小于 230 mm,内深不小于 60 mm。 6.2.4 试验缸:内径不小于 180 mm,内深不小于 250 mm。 6.2.5 广口瓶:1 000 mL。 6.2.6 不锈钢过滤筛(A):20 目,内径不小于 180 mm。 6.2.7 不锈钢过滤筛(B):20 目,内径不小于 100 mm。 6.2.8 振荡器:频率为 100 次/ min。 6.3 试验温度 6.3.1 试验期间,试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20 ℃ ±2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70% ±20%。 6.3.2 试验过程中,试验油品、试验用水的温度应控制在 20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