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安徽省《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程》DB34_T 4823-2024
ICS 07.060 CCS P 13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823 —2024 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hazards on buildings in cutting -slope areas 2024 – 07 – 30 发布 2024 – 08 – 30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 DB34/T 482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合肥工业大 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与灾害防治处。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清、王家武、孙健、王守沛、许丹、吴兴付、王珺、郭兆清、王静峰、鲁 阳、王邓峮、沈奇罕、魏坤、李向前、黄智 、徐礼文、 陶建华、李超 、朱玲玲 。 I DB34/T 4823—2024 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现场踏勘评估、切坡建房及既有切坡建房房屋加固、 日常巡查、监测。 本文件适用于切坡高度 15 m以下 岩质 、8 m以下 土质 或岩土混合 边坡 的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 500 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 116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切坡建房 building houses by cutting slopes 通过 切削 坡体,平整 场地 ,开展 房屋 建设的活动。 3.2 切坡建房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s of buildings in cutting -slopes areas 切坡建房 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3.3 安全距离 safe distance 避免 岩土体 崩塌、滑坡直接冲击 房屋 ,房屋外墙与坡脚之间的 最小距离 。 3.4 抗冲击墙 anti -impact wall 直接 抵抗岩土体崩塌、滑坡冲击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 3.5 抗剪墙 shear wall 垂直于抗冲击墙 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承担 抗冲击墙 传来的冲击力 。 4 现场踏勘 评估 4.1 切坡建房选址前应进行现场踏勘 。踏勘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 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 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调查、特殊工程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 。 4.2 地形较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无洪水淹没危险、无地质灾害 危险的地段可建房。 4.3 以下情况不可切坡建房: 1 DB34/T 4823—2024 a) 已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坡段; b) 有不良地质条件的场地(紧挨陡崖、突出的山嘴、坡上有危岩体或有较多土石堆积的坡脚、 地下有溶洞且松散覆盖层薄的区域、采空塌陷区域、断层破碎带等); c) 斜坡结构类型属于 顺向坡; d) 山沟底部和冲沟沟口; e) 坡脚有地下水汇集出露的地段。 4.4 存在地质灾害危险的应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5 对于 危险性小的边坡 应按照本 文件 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危险性大和中等的边坡或 切坡高度超过本 文件 范围 的边坡 ,应按照现行 地质灾害防治规范 标准进行 治理设计 。 5 切坡建房 及既有切坡建房房屋加固 5.1 切坡 5.1.1 切坡 宜采取阶梯式分级放坡。 5.1.2 土质 边坡 放坡 高度 小于 5 m、岩质 边坡 放坡 高度 小于 8 m 的可 采取 一级放坡 ;土质边坡 放坡 高 度大于 5 m、岩质边坡 放坡 高度大于 8 m 的应采取 分级放坡,台阶宽度 不宜小于 1.5 m。 5.1.3 放坡坡率 可根据当地稳定坡率 经验值 按工程类比法确定 。无经验值时,土质边坡 坡率 见表 1, 岩质边坡 坡率 见表 2。 5.1.4 岩土 混合边坡的 放坡应进行专门的分析论证 。 5.1.5 切坡建房应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 表1 土质边坡坡率 允许 值 坡率允许值(高宽比) 边坡土体类别 状态 坡高小于 5 m 坡高 5 m~ 8 m 坚硬 1:0.75 ~1:1.00 1:1.0 ~1:1.25 黏性土 硬塑 1:1.00 ~1:1.25 1:25 ~1:1.50 密实 1:0.35 ~1:0.50 1:0.50 ~1:0.75 碎石土 中密 1:0.50 ~1:0.75 1:0.75 ~1:1.00 稍密 1:0.75 ~1:1.00 1:1.00 ~1:1.25 表2 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 坡率允许值(高宽比) 边坡岩体类型 风化程度 H< 8 m 8 m≤H<15 m 15 m≤H< 25 m 未(微)风化 1:0.00 ~1: 0.10 1:0.10 ~1: 0.15 1:0.15 ~1: 0.25 Ⅰ类 中等风化 1:0.10 ~1: 0.15 1:0.15 ~1: 0.25 1:0.25 ~1: 0.35 未(微)风化 1:0.10 ~1: 0.15 1:0.15 ~1: 0.25 1:0.25 ~1: 0.35 Ⅱ类 中等风化 1:0.15 ~1: 0.25 1:0.25 ~1: 0.35 1:0.35 ~1: 0.50 未(微)风化 1:0.25 ~1: 0.35 1:0.35 ~1: 0.50 – Ⅲ类 中等风化 1:0.35 ~1: 0.50 1:0.50 ~1: 0.75 – 中等风化 1:0.50 ~1: 0.75 1:0.75 ~1: 1.00 – Ⅳ类 强风化 1:0.75 ~1: 1.00 – – 5.2 坡面防护 5.2.1 常用的坡面防护 形式见表 3。 5.2.2 地下水和地表水较为丰富的边坡,坡面防护应结合截排水工程综合处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