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 08-2440-2023 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建筑标准 – 地方其他
资源简介/截图:
DG/TJ 08-2440-2023 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1 总则
1.0.1为规范和指导上海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减轻桥梁的地震破坏,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单跨跨径不超过 150 m的梁桥和拱桥。对于斜拉桥、悬索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梁桥和拱桥,本标准仅给出抗震设计原则。1.0.3 工程场地已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桥梁,应采用评审通过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场地未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桥梁,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执行:上海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1.0.4 桥梁的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 术 语
2.1.1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 年内超越概率 10%(重现期为 475 年)的地震烈度,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或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定。
2.1.2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桥梁抗震设防类别确定2.1.3 抗震设防水准 seismic design level
为达到各类桥梁抗震设防目标而确定的设计地震动超越概率或重现期。
2.1.4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1.5 E1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ion El
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重现期取值与桥梁设防类别有关,在第一阶段抗震设计中采用。2.1.6 E2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ion E2
工程场地重现期为2475年的地震作用,在第二阶段抗震设计中采用。
2.1.7 地震作用效应seismic effect
由地震作用引起的桥梁结构内力与变形等效应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