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729-2023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1 总则
1.0.1 为规范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有效指导配电网建设和运营企业开展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110kV及以下各电压等级公用交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有关工作,用户配电网可参照执行。
1.0.3 本标准对供电区域与规划编制基础、负荷预测与电力电量平衡、主要技术原则、电网结构、设备选型、配电网二次系统与智能化、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配电网规划计算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的相关要求。1.0.4配电网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技术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
2.0.1 配电网distribution 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其中,110~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20、6)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220/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2.0.2最大负荷maximumload
统计期间内规定的各采集间隔点所对应负荷中的最大值。2.0.3 规划计算负荷planningcalculation load
在最大负荷基础上,结合负荷特性、设备过载能力以及需求响应等因素综合确定的配电网规划时所采用的负荷。
2.0.4 网供负荷 load by public network
同一规划区域(省、市、县、供电网格、供电单元等)、同一电压等级公用变压器同一时刻所供负荷之和。
2.0.5 饱和负荷saturated load
规划区域在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大用电负荷。当某一区域连续5年的年最大负荷增速小于2%,或年电量增速小于1%,且其电力需求与该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电力需求预测基本一致,可将该区域在该发展阶段的最大用电负荷视为饱和负荷。2.0.6 供电区域power supply area
供电区域指由饱和负荷密度、行政级别、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目标等相近的片区组成的区域,面积不宜小于5km。供电区域划分是开展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的重要基础,主要用于确定区域内配电网规划建设标准。
2.0.7供电网格 power supply mesh
在供电区域范围内,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具有一定数量高压配电网供电电源、中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