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山东省《冲淤堆积岛监测指南》DB37_T 4723-2024

ICS 07.060 CCS A 4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723—2024 冲淤堆积岛监测指南 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of deposition island 2024 – 06 – 28 发布 2024 – 07 – 28 实施 山东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72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 DB37/T 4723—2024 冲淤堆积岛监测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冲淤堆积岛监测内容和频次、前期准备、监测方法、变化分析及成果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冲淤堆积岛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42253 海岛植被覆盖和开发利用情况监测技术规程 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 HY/T 250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测量规范 TD/T 1010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 DB37/T 3588 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岛 island 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来源:GB/T 18190—2017,2.1.13] 3.2 冲淤堆积岛 deposition island 河口或滨外海域,由河流、海域泥沙冲淤堆积形成的海岛(3.1)。 [来源:GB/T 18190—2017,2.1.19,有修改] 3.3 海岛岸线 coastline of island 海水冲刷及外界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海岛(3.1)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形成的海陆分界痕迹线所 构成的闭合曲线。 4 监测内容和频次 4.1 监测内容 1 DB37/T 4723—2024 监测内容宜包括海岛岸线监测、海岛地形地貌监测、海岛植被覆盖监测、周边海域地形地貌监测、 周边海域沉积物监测、海岛开发利用监测等。 4.2 监测频次 监测频次宜大于1次/年,发生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情况下,宜增加监测频次。 5 前期准备 5.1 资料收集与分析 5.1.1 资料收集 收集的资料宜包括但不限于: a) 海岛调查矢量数据、不同时相的海岛卫星遥感影像和航拍影像等数据资料; b) 不同历史时期海岛地形图、海底地形地貌图、海图等图件资料; c) 地方志、水利志、交通志等文献资料; d) 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海岛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周边海域沉积动力资料、潮位资 料等其 他资料。 5.1.2 分析 在进行人员访谈前,宜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冲淤堆积岛现状与历史变化。 5.2 人员访谈 针对资料收集涉及的疑问、变化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宜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 书面调查表等方式,进行人员访谈。访谈对象宜包括地方政府、海岛管理机构、海岛使用者、海岛使用 权人等相关人员。 6 监测方法 6.1 海岛岸线监测 海岛岸线监测宜采用遥感影像提取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平均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 线进行测绘,也可采用潮汐模型计算平均大潮高潮线高程结合遥感影像、地形模型确定海岛岸线,绘制 海岛岸线位置图。DB37/T 3588中规定了海岸线类型界定、调查和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及图件制作的要 求,宜按规定执行。 6.2 海岛地形地貌监测 海岛地形测量数据源获取的方式,可选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动态定位技术(GNSS RTK)测图、 全站仪测图、低空数字摄影测图和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测图等方法,以及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其它测绘方 法,如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等,绘制海岛地形地貌图。GB 50026中规定了地形测量 方法、技术要求、图件制作的要求,宜按规定执行。 6.3 海岛植被覆盖监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