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正式版 GB/T 14684-2022 建设用砂

  • 附件大小:6.05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标准规范
    资源简介/截图:ICS91.100.15 CCS Q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684-2022
    代替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Sand for construction
    2022-04-15发布
    2022-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4684一2011《建设用砂》,与GB/T14684一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天然砂的定义(见3.1,2011年版的3.1);
    b)更改了机制砂的定义(见3.2,2011年版的3.2);
    c)增加了混合砂的术语和定义(见3.3);
    d)增加了片状颗粒的术语和定义(见3.9);
    e)更改了亚甲蓝值的定义(见3.12,2011年版的3.10);
    f)更改了砂的分类(见4.1,2011年版的4.1和4.2);
    g)更改了I类砂的颗粒级配技术要求(见6.1,2011年版的6.1);
    h)更改了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的技术要求(见6.2和6.3,2011年版的6.2);
    i)更改了有害物质的技术要求(见6.4,2011年版的6.3);
    j)增加了I类砂的片状颗粒含量技术要求(见6.7);
    k)更改了碱骨料反应的技术要求(见6.10,2011年版的6.6);
    l)更改了泥块含量的试验方法(见7.6,2011年版的7.6);
    m)更改了氯化物含量检测方法(见7.11,2011年版的7.11);
    n)增加了片状颗粒含量的检测方法(见7.15);
    o)增加了机制砂碱-碳酸盐反应试验方法(见7.19.4);
    p)更改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见8.1.1和8.1.2,2011年版的8.1.1和8.1.2);
    q)更改了组批规则(见8.2,2011年版的8.2)。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大学、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甘肃华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世邦工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山宝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南昌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庄鑫金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华夏建龙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光成建材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淄博大力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荣建材控股有限公司、宁波市路通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砼磊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睿拓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地质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兰溪市博丰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广东东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磊蒙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于1993年首次发布,2001年第一次修订,2011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用砂的分类与类别,总体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241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003.2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2部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8076一2008混凝土外加剂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SL/T352一2020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天然砂natural sand
    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产生破碎、风化、分选、运移、堆/沉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注: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净化处理的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3.2机制砂manufactured sand
    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
    注:机制砂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
    3.3混合砂mixed sand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
    3.4含泥量clay content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gm的颗粒含量。
    3.5石粉含量fine 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3.6泥块含量clay lumps and friable particles content
    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泡、淘洗等处理后小于0.60mm的颗粒含量。
    3.7细度模数fineness modulus
    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
    3.8坚固性soundness
    砂在外界物理化学因索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3.9片状颗粒flaky particles in manufactured sand
    机制砂中粒径1.18mm以上的机制砂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
    3.10轻物质lightweight material
    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3.11碱骨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砂中碱活性矿物与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3.12亚甲蓝值methylene blue value
    MB值
    用于判定机制砂吸附性能的指标。
    4分类与类别
    4.1分类
    4.1.1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机制砂和混合砂。
    4.1.2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特细砂:1.5~0.7。
    4.2类别
    建设用砂按颗粒级配、含泥量(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坚固性、压碎指标、片状颗粒含量技术要求分为工类、Ⅱ类和Ⅲ类。
    5总体要求
    5.1用矿山废石和尾矿等生产的机制砂有害物质除应符合6.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我国环保和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5.2混合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应按机制砂执行。
    6技术要求
    6.1颗粒级配
    6.1.1除特细砂外,工类砂的累计筛余应符合表1中2区的规定,分计筛余应符合表2的规定;Ⅱ类和Ⅲ类砂的累计筛余应符合表1的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4.75mm和0.60mm筛挡外,可以超出,但各级累计筛余超出值总和不应大于5%。
    表1累计筛余

    (略)


    内容索引:

    前言Ⅲ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与类别2
    5总体要求3
    6技术要求3
    7试验方法6
    8检验规则29
    9标志、储存和运输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