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双面清水墙”换算逻辑,85%的新手预算员都被误导了…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点击量颇高的问答:“双面清水墙应该怎样套用定额?”看完答复,我觉得问题很大,但评论区却没一个人发现这其中的问题。
据我个人的认知,作者对清水砖墙的认识没什么概念或概念不深,所以,他的观点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再结合答复中的举例,某种意义上讲,这个题目甚至还是个伪命题,下面就和同行们一起分享我的看法。(注:清水墙指的是清水砖墙,以下简称:清水墙)。

就我个人而言,我只认识两种清水墙,一种是老旧民居、庙宇等古建筑上的“青砖白缝”清水墙(石灰缝。图1);另一种是当代建筑的清水墙(图3、4)。至于什么是清水墙、清水墙与混水墙的区别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乡村民间,现代的城市建筑,由于外墙保温节能等要求,清水墙已难觅行踪。以前的清水墙,主要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减少外装饰)。当前建筑的清水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观感,寻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建筑效果,但多被仿面砖、仿涂料替代,真正的清水墙几乎绝迹。
还有的清水墙是装饰,追求的是返璞归真的效果,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建筑意义上的清水墙。今天讨论的是建筑,不是装饰;是传统的砌砖(或砌墙),不是新型的砌块;是普通楼房,不是农家房。

清水墙的砌筑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3):清水墙表面平整度允许误差为5mm(混水墙为8mm)。每层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mm;全高≤10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0mm;全高>10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0mm。(新规范为GB50203-2019)
砌筑清水墙的技术含量极高。高度十几米的四、五层的楼,垂直度要保证;大角要像刀削一样;2.0米长的直尺靠在任何一处,平整度达标。还有就是游丁走缝的控制,尤其是顶砖的缝,十多米高的墙,上下误差只有几毫米(图3、4),令外行难以想象……
观感2:清水墙对砖的要求很高,红砖有烧制后的翘曲、黑色煤渣斑点;装车、卸车、运输对砖棱角的损坏……所以,泥工砌筑时的选砖很重要,需敏锐的眼光、良好的判断力,否则,凌乱的色泽使观感大打折扣……
上述种种,网络皆可搜索,不再一一赘述。总之,一面好的清水墙,没有深厚技术硬功的泥工,不能为之。
清水墙的定额
但有些省市的新旧定额还在继续沿用,如广东现用的2018定额、河南现用的2016定额、湖南2020新定额、陕西现用的2009定额……(见下定额截图)

题外话,定额的清水墙子目,一般包括了砌筑时的砖缝整理(即:陕西定额的原浆勾缝)。早前的设计图纸都有加浆的勾缝说明,此勾缝非彼勾缝,需另套清水墙勾缝子目。
综上,鉴于清水墙严苛的的规范要求,根据答复中“例如:某定额中一砖厚单面清水墙单价为……”的举例,再结合砌墙的平整、垂直度只能由正面控制这一实际,可判断该问答是个伪命题,即:一砖的墙身,根本不存在双面清水这一说法。
什么情况下才有“双面清水墙”?
然而,砌此墙的泥工技术必须极其高超,因为砌墙时不可能一直翻来翻去越墙到对面去控制平、直度,同时双面还要搭设脚手架。因此,这只在理论上成立,实际中几乎不可能存在。所以,真正建筑意义的双面清水墙,孤陋寡闻的我还没见过。这大概也是定额都没有双面清水子目的原因吧。
一个真实的笑话

当前的年轻预算员,工地概念模糊、现场知识薄弱、预算脱离施工的现象比较突出,普遍基础不扎实,最基本的施工工艺没掌握的大有人在,被人诟病。好在我们的高层已经注意到了基础培养的重要性,中建、中铁的‘大商务管理’就有预算员“必须先到工程技术部门锻炼”的规定(下截图),可谓高瞻远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