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恒大离职员工的反思
明天就要离开了,看到空荡荡的办公桌,和窗外的春笋还有深圳湾,心里五味杂陈。
离职前,敲下这些文字,纪念在恒大这五年。
我是2016年到恒大的,当年总部还在广州,销售排名第一次当上老大,进了世界500强。
无论土地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在不停买买买,真的是如日中天。
当时我感到很庆幸,赶上了恒大甚至整个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
当初如此风光,为什么几年的光景,就不行了呢?
因为接触的业务线比较多,感觉恒大管理还是太粗放,之前好日子过惯了,不会精打细算。
最近有些部门从后海卓越搬去恒大天璟,看看走廊上摆放着的各种物料都心疼,以前做什么东西都要最好的,数量也预多不预少。
后勤口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大干快上的投资、工程、资金口了。
行业光景好的时候,这也都不是事。这些年,关于恒大资金链要断的传闻一直有,但总是“步步难行步步行,关关难过关关过”。
直到2020年,金融机构对包括恒大在内的试点房企融资实行“三线四档”的管理出台后,叠加疫情因素,成了压垮恒大的最后一根稻草。
10月新闻说部分金融机构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我看完想笑又想哭。
今年初,公司的资金就已经非常紧张了,锅太多盖太少。
但为了维持在金融市场的信用,上半年是砸锅卖铁,美元债还了几十亿美金,银行的还本付息应该过千亿。
盖完金融机构的锅,供应商的锅就盖不上了。
以前恒大对供应商都是“只拖不欠”,但这次拖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大量商票出现逾期后,出现材料商断供,工地停工。
更可怕的是,每次股市做空量一上来,就会有机构下调评级和网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导致股价大跌。
带来的恶性循环就是客户不敢买房,金融机构更不敢放款,赖以生存的销售和融资都停了,恒大就这样进了万丈深渊。
这一跤跌的太惨重,恒大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的品牌,无论是高性价比的房子,还是足球贡献,公益扶贫投入,都在这次毁于一旦。
有时在想,如果当初恒大也像其他房企一样主动躺平,银行贷款和美元债都暂时不还,先保供应商、保工程、保交楼,可能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极端情况。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不管恒大的结局是什么,放在时代的历史上,也就是一粒尘埃,但如今压在购房者、员工这些个体上,就是一座大山。
过去半年来,是我职业生涯最难受的日子,周围的同事也都一样。
不敢出去见客户,因为一见面客户肯定要催款;不愿出去聚会,因为亲朋好友都担心你会失业……
据说现在恒大的简历满天飞,招聘的面试恒大的,薪资先砍三分之一。
虽然有些人很绝望,但老板还在自救。
这几个月公司基本没有收入,但要还利息、保交楼,据说这都是老板把股票抵押了,把自家的房子和私人飞机卖了,在筹钱支撑。
恒大这家公司,在外界的确一直争议很大,槽点太多。
比如军事化管理半夜不接电话都要扣钱,比如每年一两次全员营销完不成任务要罚款,比如很多人都把辛辛苦苦的打工钱套在了理财里。
我也苦恼过,烦躁过,吐槽过,但在恒大这五年,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公司也有好的地方,以前总部有免费的食堂,一天三顿随便吃;办公室喝的是恒大冰泉,还有各种粮油卡、恒大酒店的福利……
恒大的员工也真的很拼,常常996、007,恒大没有加班工资,但大家对加班都已习以为常,执行力强大到令人可怕。
有些领导,经常半夜三四点才回,早上8点半前还正常打卡,有时感慨他们身体都是铁打的。此外,能干肯干的人机会也多,提拔很快。
如果不是家里一直催着回去,如果公司没有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也不想离开身边这些熟悉的战友们。
这几个月,为复工复产保交楼,总部剩下的人还在继续奋战,很多部门每天也加班加点。
见过有人在供应商面前醉着求着人家的材料,见过有人在购房者面前哭着求着人家的谅解。
再苦再难,总要尽人事,还在的战友们都还在努力,在尽力。
离职之际,只能祝福公司,祝福还坚守在这里的兄弟姐妹们,希望公司能尽快走出困境,也只有这样才解决当下的各种问题。